各国央行为什么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

各国央行为什么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
各国央行为什么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

自从浮动汇率制推行以来,工业国家的中央银行从来没有对外汇市场采取彻底的放任自流的态度,相反,这些中央银行始终保留相当一部分的外汇储备,其主要目的就是对外汇市场进行直接干预。对于中央银行干预外汇市场的原因,理论上可以有很多解释,为大多数人所按受的原因大致有三个:

第一,汇率的异常波动常常与国际资本流动有着必然联系,它会导致工业生产和宏观经济发展出现不必要的波动,因此,稳定汇率有助于稳定国民经济和物价。现在国际资本跨国界的流动不但规模很大,而且渠道很多,所受到的人为障碍很小。从另一方面来看,如果人们都期待某一国货币的汇率会上升,资本就势必会流向该国。资本流动与外汇行市变化的相对性变化对一个国家的国比经济产业配置和物价有着重要的影响。西欧国家为了防止资本外流,在欧洲货币的汇率不断下跌时,被迫经常直接干预外汇市场,并一再要求美国的联储会协助干预。

第二,中央银行干预外汇市场是出于抑制国内通货膨胀的忧虑。宏观经济模型证明,在浮动汇率制的情况下,如果一个国家的货币汇价长期性地低于均衡价格,在一定时期内会刺激出口,导致外贸顺差,最终却会造成本国物价上涨,工资上涨,形成通货膨胀的压力。在通货膨胀已经较高的时候,这种工资物价可能出现的循环上涨局面,又会造成人们出现未来的通货膨胀必然也很高的期待,使货币当局的反通货膨胀政策变得很难执行。此外,在一些工业国家,选民往往把本国货币贬值引起的通货膨胀压力作为政府当局宏观经济管理不当的象征。所以,在实行浮动汇率制以后,许多工业国家在控制通货膨胀时,都把本国货币的汇率作为一项严密监视的内容。

第三,中央银行直接干预外汇市场是为了国内外贸易政策的需要。一个国家的货币在外汇市场的价格较低,必然有利于这个国家的出口。而出门问题在许多工业国家已是一个政治问题,它涉及到许多出口行业的就业水平、贸易保护主义情绪、选民对政府态度等许多方面。任何一个中央银行都不希望看到本国的出口因为本国货币的汇率太高而受到阻碍,也不希望看到本国外贸顺差是由于本国货币的汇率太低而被其他国家抓住把柄。实行欧洲货币体系,以便把马克与欧洲共同体其他成员国的货币固定在一个范围内。

专家根据中央银行干预外汇的历史分析说,如果外汇市场异常剧烈的波动是因为信息效益差、突发事件、人为投机等因素引起的,而出于这些因素对外汇行市的扭曲经常是短期的,那么,中央银行的干预会十分有效,或者说,中央银行的直接干预至少可能使这种短期的扭曲提前结束。

我国当前外汇市场现状

我国当前外汇市场现状 当前中国外汇市场运行进入了多重均衡状态。从宏观层面看,跨境资本流动对中国国际收支运行的影响加大,短期资本流动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从微观层面看,当前中国外汇市场表现出三大明显背离:货物贸易顺差与外汇储备增长相背离,本外币正利差与套利资本流向相背离,外汇供求关系与人民币汇率走势相背离。这表明,影响我国跨境资本流动的因素正日趋多样化、复杂化。当前市场环境下,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是可能的,而且有促进外汇供求平衡的效果。建议境内外汇市场发展可从以下几方面发力:有序扩大银行间市场参与主体,稳步推进外汇市场开放,进一步丰富外汇市场产品,完善外汇市场基础设施,加强投资者风险教育。 我国外汇市场是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展而产生并发展起来的。1985年12月,深圳特区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外汇调剂中心,正式开办留成外汇调剂业务。1994年,我国进一步改革外汇管理体制,建立全国统一的银行间外汇交易市场——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使我国的外汇市场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 众所周知,中国外汇市场是中国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完善汇率形成机制、推动人民币可兑换、服务金融机构、促进宏观调控方式的改变以及促进金融市场体系的完善等各方面已经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而当前,我国外汇市场发展首先面临的新形势是,随着我国市场开放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外贸和外资的总量、流向和结构都发生了显著变化,从而对市场外汇的供求产生影响。一方面表现为对外贸易和直接投资的规模大幅增加,外汇供求在数量、币种和交易主体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另一方面是外汇风险随着对外交往的扩大而增加,交易主体迫切需要通过外汇市场来规避和化解风险。其次,信息技术推动金融市场一体化发展。国际金融发展的一个新趋势就是经济和金融国际化推动着金融市场的一体化,因特网技术的发展将使一体化的进程不断加快,金融市场的电子化程度极大提高。 然而,中国外汇市场仍存在些许的不足,比如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市场定位还有待明确;市场覆盖范围狭窄;场内交易组织结构费用较高的缺陷。基于此,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可行的建议:逐步实行意愿结售汇,改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增加交易币种和品种,满足市场需求;增加交易主体;推进市场无形化建设,推行柜台远程交易,发展电子交易系统,并在条件允许下改革交易方式和结算方式。 中央银行对外汇市场过多的干预,造成外汇市场供求失真。一般说来,中央在外汇市场上只是宏观调控者,不是市场主体,外汇指定银行才是市场的真正主体、外汇市场的主要媒体,处于中心的地位,从事代客买卖和自营买卖。而我国现代代理的特征决定了在外汇市场上央行的干预行为和职能的扭曲。央行对外汇指定银行汇结算周转余额实行比例幅度管理。这样,便使外汇指定银行系统内宏观调控的难度增大,其结果使央行成为市场上最大的买主和唯一的买主,这种被动性的市场干预只有在市场出现突发性的大幅波动央行才进行主动干预的职能是相背离的。同时,央行在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收购外汇抛售本币来稳定汇率的过程中,由于国内缺乏本币公开市场业务操作与之配套进行,因此,央行在外汇市场抛售本币即相当于向国内投放货币,这对我国通货膨胀居高不下的现状更是雪上加霜。我国外汇市场的发展与完善从当前中国外汇市场面临的主要问题出发,外汇市场发展的难点在于人民币尚没有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我们不能照搬发达国家外汇市场的发展模式;结售汇制度决定了我国外汇市场的改革必须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相对稳定,结售汇制度的改革直接决定了外汇市场的改革。既要考虑如何在现行外汇管理体制下进行外汇市场的改革,又要考虑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实际进程,两者需兼顾。中国外汇市场面临着以下方面亟待进一步改革和完善。 综合来说,中国当前的外汇市场是一个封闭的、以银行间市场为中心同时外汇交易的诸

央行对外汇市场的干预

央行对外汇市场的干预 一、中央银行干预外汇市场的目标 自从浮动汇率制推行以来,工业国家的中央银行从来没有对外汇市场采取彻底的放任自流的态度,相反,这些中央银行始终保留相当一部分的外汇储备,其主要目的就是对外汇市场进行直接干预。一般来说,中央银行在外汇市场的价格出现异常大的、或是朝同一一方向连续几天剧烈波动时,往往会直接介人市场,通过商业银行进行外汇买卖,以试图缓解外汇行市的剧烈波动。对于中央银行干预外汇市场的原因,理论上可以有很多解释,为大多数人所按受的原因大致有三个。 第一,汇率的异常波动常常与国际资本流动有着必然联系,它会导致工业生产和宏观经济发展出现不必要的波动,因此,稳定汇率有助于稳定国民经济和物价。现在国际资本跨国界的流动不但规模很大,而且渠道很多,所受到的人为障碍很小。工业国家从70年代末开始放宽金融方面的规章条例,进一步为国际资本流动提供了方便。在浮动汇率制的条件下,国际资本大规模流动的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外汇市场的价格浮动。如果大批资本流人德国,则德国马克在外汇市场的汇价就会上升,而如果大批资本流

出美国,外汇市场上的美元汇价必然下降。从另一方面来看,如果人们都期待某一国货币的汇率会上升,资本就势必会流向该国。 资本流动与外汇行市变化的相对性变化对一个国家的国比经 济产业配置和物价有着重要的影响。例如,当一个国家的资本大量外流,导致本国货币汇价下跌时,或者当人们预计本国货币的汇价会下跌,导致资本外流时,这个国家的产业配置和物价必然出现有利于那些与对外贸易有联系的产业的变动。任何一个国家的产业从对外贸易角度来看,可分为能进行对外贸易的产业和无法进行对外贸易的产业两种。前者如制造业,生产的产品可出口和进口,后者如某些服务业,生 产和消费必须在当地进行。当资本流出货币贬值时,能进行对外贸易的产业部门的物价就会上升,如果这一部门工资的上涨速度不是同步的话,追加这一部门的生产就变得有利可图,出口因此也会增加,但是从国内的产业结构来看,资本就会从非贸易产业流向贸易产业。如果这是一种长期现象,该国的国民经济比例就可能失调。因此,工业国家和中央银行是不希望看到本国货币的汇价长期偏离它认为的均衡价格的。这是中央银行秆本国货币持续疲软或过分坚挺时直接干预市场的原因之一。 资本流动与外汇行市变化的相关性对国比经济的另外一个重 要影响在于,大量资本流出会造成本国生产资本形成的成本上升,而大量资本流入又可能造成不必要的通货膨胀压力,影响长期资本投资。美国从80年代初实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与扩张性的财

政府对外汇市场的直接干预

政府对外汇市场的直接干预 1973年以后国际货币体系中实行的浮动汇率制并不是一种彻底浮动汇率制,而是一种所谓肮脏的浮动汇率制,其原因是工业国家中央银行对外汇市场的经常性干预。政府制定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每天都影响着外汇市场的价格波动。工业国家的中央银行对外汇市场不但会透过制定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进行间接性的干预,还经常在外汇市场异常剧烈的波动时,直接干预外汇市场。这种政府对外汇市场的直接干预也是影响外汇市场短期走势的重要因素。 1、中央银行干预外汇市场的目标 自从浮动汇率制推行以来,工业国家的中央银行从来没有对外汇市场采取彻底的放任自流的态度,相反,这些中央银行始终保留相当一部分的外汇储备,其主要目的就是对外汇市场进行直接干预。 一般来说,中央银行在外汇市场的价格出现异常大的、或是朝同一方向连续几天剧烈波动时,往往会直接介入市场,通过商业银行进行外汇买卖,以试图缓解外汇市场的剧烈波动。对于中央银行干预外汇市场的原因,理论上可以有很多解释,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的原因大致有三个。 第一,汇率的异常波动常常与国际资本流动有着必然联系,它会导致工业生产和宏观经济发展出现不必要的波动,因此,稳定汇率有助于稳定国民经济和物价。现在国际资本跨国界的流动不但规模很大,而且渠道很多,所受到的人为障碍很小。工业国家从70年代末开始放宽金融方面的规章条例,进一步为国际资本流动提供了方便。在浮动汇率制的条件下,国际资本大规模流动的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外汇市场的价格浮动。如果大批资本流入德国,则德国马克在外汇市场的汇价就会上升,而如果大批资本流出美国,外汇市场上的美元汇价必然下降。从另一方面来看,如果人们都期待某一国货币的汇率会上升,资本就势必会流向该国。 资本流动与外汇市场变化的相关性对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产业配置和物价有着重要的影响。例如,当一个国家的资本大量外流,导致本国货币汇价下跌时,或者当人们预计本国货币的汇价会下跌,导致资本外流时,这个国家的产业配置和物价必然出现有利于那些与对外贸易有联系的产业的变动。任何一个国家的产业从对外贸易角度来看,可分为能进行对外贸易的产业和无法进行对外贸易的产业两种。前者如制造业,生产的产品可出口和进口,后者如某些服务业,生产和消费必须在当地进行。当资本流出货币贬值时,能进行对外贸易的产业部门的物价就会上升,如果这一部门工资的上涨速度不是同步的话,追加这一部门的生产就会变得有利可图,出口因此也会增加,但是从国内的产业结构来看,资本就会从非贸易产业流向贸易产业。如果这是一种长期现象,该国的国民经济比例就可能失调。因此,工业国家和中央银行是不希望看到本国货币的汇价长期偏离它认为的均衡价格的。这是中央银行本国货币持续疲软或过分坚挺时直接干预市场的原因之一。 资本流动与外汇市场变化的相关性对国民经济的另外一个重要影响在于,大量资本流出会造成本国生产资本形成的成本上升,而大量资本流入又可能造成不必要的通货膨胀压力,影响长期资本投资。美国从80年代初实行紧缩性货币政策与扩张性财政政策,导致大量资本流入,美元汇价逐步上涨,而美国的联邦储备银行(联储会)在1981年和1982年间对外汇市场又彻底采取自由放任的态度。西欧国家为了防止资本外流,在欧洲货币的汇率不断下跌时,

中国外汇市场的发展及建议

中国外汇市场的发展及建议 一、中国外汇市场现状 中国当前的外汇市场是一个封闭的、以银行间市场为中心同时外汇交易的诸多方面受到政府管制的市场体系,造成了市场竞争不足、效率低下等问题,因此需要加大国有银行的商业化改革、逐步放松外汇存货管制、完善中央银行的外汇干预机制、促进各银行业的公平竞争等措施进行完善。 中国外汇市场是中国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完善汇率形成机制、推动人民币可兑换、服务金融机构、促进宏观调控方式的改变以及促进金融市场体系的完善等各方面已经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自1994年后,我国外汇市场开始由外汇调剂市场过渡到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为核心的银行间外汇市场,这无疑是我国外汇市场的重大进步。 二.我国外汇市场发展现状的不足 1.妨碍交易者的自由选择。从理论上讲,只要不存在负的外部性,市场主体的自由选择总是有利于实现最大化的社会利益。一般来说,外汇市场上的外汇交易基本上不产生外部经济,交易参与者各自选择最为有利的交易方式和交易对象最符合经济效率,但是现行的外汇场内交易制度强迫外汇银行必须在交易所竞价撮合,其交易对象限定于交易所会员。这一制度阻碍了市场参与者自由意志的实现,使某些可能实现的交易利益未能实现,从而会损害市场效率。 2.无法保证交易的连续性。单一的场内交易的银行间外汇市场受到交易所营业时间和交易对手的限制,无法保证外汇交易的连续进行。交易的不连续不利于稳定市场预期,例如开盘或收盘时汇价容易发生跳跃或剧烈波动,从而增加汇市的风险。另外,交易的不连续也使交易者因无法即时交易而付出高昂的等待成本。 3.市场覆盖范围狭窄。首先,场内交易的银行间外汇市场受到交易场所的限制。尽管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实行计算机联网交易,并在20多个大中城市建立了联网的交易系统和远程交易站,但仍有大量地区没有联通交易网络。其次,场内交易的外汇市场还受到交易所席位的限制。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实行会员制,各家银行及其分支机构必须在总中心和分中心申请席位并派出交易员才能进场交易,国有商业银行一般只有总行和经授权的分行才能进入这一市场,大量没有交易席位的金融分支机构也无法直接参与。结果是:一方面市场参与主体数量少、结构简单、竞争性不强、不利于市场效率的提高;另一方面相当大范围的外汇交易不能直接纳入此交易网络,而是通过上级银行或有代理资格的交易中心会员代理进行,增大了交易费用。 4.场内交易组织结构费用较高。首先,场内交易相对自由交易来说,具有更加复杂的组织形式。维持交易所的正常运行和交易的集中撮合、清算都需要耗费巨大的成本。其次,所有银行间外汇交易必须通过中国外汇交易中心进行,这使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成为银行间外汇市场上的垄断性中介组织,在缺乏竞争的条件下,交易中心没有降低费用的经济动机。综合

开放环境下央行外汇市场干预行为分析

开放环境下央行外汇市场干预行为分析 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以来,世界经济一体化加速,汇率波动加剧,各国的外汇市场干预行为同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相比不断发生变化。在日益开放的环境下,无论选择何种汇率制度,各国央行都会或多或少地运用外汇市场干预手段,力图稳定名义汇率或使汇率变化符合政府的意图。目前,我国的外汇市场干预以直接干预方式为主,具有长期、高频的特点,以维护人民币对美元名义汇率基本稳定为目标,保证出口企业的竞争力,保护就业,推动经济增长。我国的外汇市场干预取得了一定效果,也产生了一系列问题。 如何趋利避害,改善开放环境下我国央行外汇市场干预行为已成为具有实践意义和理论内涵的研究课题。本文研究的主要对象是我国央行外汇市场的干预行为,主要目的是解决我国外汇市场干预行为不当的问题。本文在论证中进一步明确外汇市场干预的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丰富外汇市场干预的手段,通过各项宏观改革措施为外汇市场干预行为改进提供更优的环境,完善外汇市场机制,构建指导外汇市场干预行为的信息响应机制,提高我国央行外汇市场干预行为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从我国的情况出发,论文形成了对外汇市场干预行为的分析框架,再结合国际外汇干预的具体案例对分析框架进行了验证。 本文共分为十二章,四大部分。第一部分为一、二章,首先说明了研究对象是我国外汇市场干预行为,提出了影响外汇干预行为的主要因素,论文对研究对象的分析是从这些影响因素出发和展开的;其次,介绍了后续分析所需的相关理论。第一章为绪论,主要是确定研究对象,明确影响干预行为的主要因素,简述各章节内容,并说明研究的现实意义。第二章是对相关研究和理论的介绍,包括:开放环境下外汇干预的相关文献综述;对央行冲销和非冲销的直接干预方式进行比较;说明“米德冲突”、“三元悖论”、“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等理论,以及它们如何用于解读央行外汇市场干预;通过“托宾税”理论强调央行实施间接干预的正当性;借鉴国际收支风险预警理论的相关思路,以此为基础建立央行外汇市场干预的信息响应机制。 第二部分为三、四、五章,主要介绍我国外汇市场干预的历史背景和现实市场环境,说明我国央行外汇市场干预的现状具有历史的必然性,由于干预行为不当已经带来了一系列问题。第三章介绍我国逐步开放的外汇市场环境,包括银行

外汇交易 习题与答案

第三章外汇交易 一、填空题 1、银行间市场,是指银行同业之间买卖外汇形成的市场。由于每日成交金额巨大,其交易量占整个外汇市场交易量的90%以上,故又称作________。 2、 ________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就已发展起来,是世界上出现最早的外汇市场,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外汇市场,其外汇交易额约占世界外汇交易总额的30%。 3、 ________是指在成交后的第二个营业日交割。如果遇上任何一方的非营业日,则向后顺延到下一个营业日,但交割日顺延不能跨月。 4、________是指套汇者在不同交割期限、不同外汇市场利用汇率上的差异进行外汇买卖,以防范汇率风险和牟取差价利润的行为。其核心就是做到________,赚取汇率差价。 5、由于外汇期货交易的结算是每天进行的,只要结算价格有变化,每天就会发生损益的收付,直到交割或结清为止。因此,外汇期货交易实际上实行的是________。 二、不定项选择题 1、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外汇交易市场是( )。 A.纽约 B.东京 C.伦敦 D.香港 2、外汇市场的主要参与者是( )。 A.外汇银行 B.中央银行 C.中介机构 D.顾客 3、按外汇交易参与者不同,可分为( )。 A.银行间市场 B.客户市场 C.外汇期货市场 D.外汇期权市场 4、利用不同外汇市场问的汇率差价赚取利润的交易是( )。 A.套利交易 B.择期交易 C.掉期交易心 D.套汇交易 5、即期外汇交易的交割方式有( )。 A.信汇 B.票汇 C.电汇 D.套汇 6、掉期交易的特点是( )。 A.同时买进和卖出 B.买卖的货币相同,数量相等 C.必须有标准化合约 D.交割期限不同 7、外汇期货市场由下列部分构成( )。 A.交易所 B.清算所 C.佣金商 D.场内交易员 8、外汇期货交易的特点包括( )。 A.保证金制度 B.逐日清算制度 C.现金交割制度 D.保险费制度 9、按外汇期权行使期权的时限可分为( )。 A.欧式期权 B.买人看跌期权 C.买入看涨期权 D.美式期权

各国央行如何干预外汇市场

各国央行如何干预外汇市场 1973年以后,国际外汇市场中实行的浮动汇率制并不彻底,并不是完全由市场来决定汇率的价格。各西方国家在汇价对他们不利的时候要进场干预。 这些国家为什么要干预汇率呢?使用什么手段来干预汇率呢?干预的效果如何呢?据我多年的观察,我认为各国从自己利益出发进行干预,有以下两个主要因素。一是为了国内外贸易政策的需要。一个国家的货币在外汇市场的价格较低,必然有利于这个国家的出口,而出口过多或者汇率过低,会引起其他出口国家的反对。同样在国内如果处理不好汇率的问题,可能变成一个政治问题,影响政府的执政。从这两方面考虑,这个国家要调 整或干预汇率。 各国为了保护出口,会在本国货币持续坚挺时直接干预外汇市场。通过抛售本国货币,买入他国货币的方法来干预汇率,使汇率达到自己满意的程度,或者使汇率对自己的利益有益。比如在2002年下半年,日本央行和政府连续口头上声明要干预汇市,因为日元持续走强,已经严重阻碍了日本的出口,使日本经济复苏放缓,经济停滞。众所周知,日本是一个出口占国民经济相当大比例的国家,出口是该国经济的生命线,这是入场干预的最 好理由。 在一个国家通过货币贬值扩大出口,影响了他国的利益时,可能会招致其他国家的反对。有时被迫让本国货币升值。还以日本为例,我们知道现在的中国是日本的第一大贸易国,日本的出口和中国息息相关。2002年年初,日元持续贬值,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出口,这招致了中国的不满。当我们听到中国的财政部长项怀诚声称,虽然日元疲软而人民币坚决不贬值时,日本政府对这个第一大贸易伙伴的话也要掂量一下的。日本央行为了缓和中国对日本令日元贬值来刺激出口的不满,只好让日元走强。各国政府干预汇率是从经济、政治等角度考虑来使本国的货币按照自己的利益走强或走软。 二是出于抑制国内的通货膨胀的考虑。在浮动汇率下,如果一个国家的货币长期低于均衡价格,在一定的时期内肯定会刺激出口,导致贸易顺差,最终导致本国的物价上涨,工资上涨。久而久之,就会导致通货膨胀。在经济理论中,如果出现通货膨胀,这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可能会被抵消,形成虽然经济很繁荣,货币却贬值,工资虽然上涨,可是相对购买力可能却缩小,生活水平没有上涨这种现象。这往往会被认为是当局对宏观经济管理不当,该国政府往往被指责,甚至在大选中失利。 干预时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要弄清一个国家的中央银行(欧洲央行是几个国家的共同央行,但是作用是一样的)干

中国外汇市场的现状

中国外汇市场的现状 学号:1107820120 姓名:俞伽静在已学金融知识的基础和个人理解的范围内,以下是我对我国外汇市场的概况分析。 我国外汇市场是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展而产生并发展起来的。1985年12月,深圳特区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外汇调剂中心,正式开办留成外汇调剂业务。1994年,我国进一步改革外汇管理体制,建立全国统一的银行间外汇交易市场——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使我国的外汇市场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 众所周知,中国外汇市场是中国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完善汇率形成机制、推动人民币可兑换、服务金融机构、促进宏观调控方式的改变以及促进金融市场体系的完善等各方面已经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而当前,我国外汇市场发展首先面临的新形势是,随着我国市场开放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外贸和外资的总量、流向和结构都发生了显著变化,从而对市场外汇的供求产生影响。一方面表现为对外贸易和直接投资的规模大幅增加,外汇供求在数量、币种和交易主体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另一方面是外汇风险随着对外交往的扩大而增加,交易主体迫切需要通过外汇市场来规避和化解风险。其次,信息技术推动金融市场一体化发展。国际金融发展的一个新趋势就是经济和金融国际化推动着金融市场的一体化,因特网技术的发展将使一体化的进程不断加快,金融市场的电子化程度极大提高。 然而,中国外汇市场仍存在些许的不足,比如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市场定位

还有待明确;市场覆盖范围狭窄;场内交易组织结构费用较高的缺陷。基于此,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可行的建议:逐步实行意愿结售汇,改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增加交易币种和品种,满足市场需求;增加交易主体;推进市场无形化建设,推行柜台远程交易,发展电子交易系统,并在条件允许下改革交易方式和结算方式。 综合来说,中国当前的外汇市场是一个封闭的、以银行间市场为中心同时外汇交易的诸多方面受到政府管制的市场体系,造成了市场竞争不足、效率低下等问题,因此需要加大国有银行的商业化改革、逐步放松外汇存货管制、完善中央银行的外汇干预机制、促进各银行业的公平竞争等措施进行完善。 最后我想说,我们应该加快外汇开放的步伐,加快衍生产品的步伐。而外汇市场的发展前景是光明的,外汇也会呈现一个快速发展的趋势。

外汇市场概况

外汇市场概况 24小时全球市场 - 对于汇市投资者来说,最好机会总是交易那些交易量最大货币,即“主要货币”。今天, 85% 外汇交易是主要货币,包括美元,日元,欧元,英镑,瑞士法郎,加拿大元和澳大利亚元。 巨大交易量,使得任何一个机构都没有能力操纵这一市场,价格走动有规律可循,对普通投资者比较公平。 与巨大交易量相比,外汇市场区别于其他金融市场另一个显著特点是,这是一个 24 小时永不停滞全球市场,市场交易每天从悉尼开始,随着地球转动,全球每个金融中心营业日将依次开始。 24 小时市场使得外汇交易者可以根据自己生活习惯安排交易时间,以及对每一时段发生经济,社会和政治事件所导致外汇波动做出反应,获得交易机会。 外汇市场特征: 外汇交易优势包括: ·一周7天,每天24小时全天候开放市场 ·高流动性 ·最低资金要求,高杠杆比率 ·低交易成本,无佣金 ·不限制卖空,提供获取更大收益更高操作性 ·外汇市场相对其他金融市场优势包括:

主要国际货币: G7 是七国集团意思,是指对全球经济影响最大七个国家,七国成员会议以开展全球经济合作及货币政策协作为宗旨. 货币对: 货币总是以对形式交易,买进一种货币意味着同时卖出另一种货币. 货币价格:

货币价值: 货币涨跌(强势或弱势) 币值及图表: 外汇交易常用术语: 手数:

标准帐户一手值 100,000 个基本货币 迷你帐户一手值 10,000 个基本货币 请注意:所有举例都是针对标准帐户手数而言(100,000个单位),除非另行说明. 点数: 点值: 点值由货币对中最后一个货币决定. 如果第二个货币是USD(如EUR/USD, GBP/USD, AUD/USD), 1点=$10美元; 如果第一个货币是USD(如USD/JPY, USD/CAD,USD/CHF), 点值随市价波动。 点值计算:(USD作为后一个货币时)

市场经济体系中的政府干预

市场经济体系中的政府干预 自从亚当斯密发表《国富论》揭示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和作用之后,市场经济作为经济运行的重要方式为世界许多国家所认可、接受、实施和采用。事实证明,市场经济这只“看不见的手”,对于推动经济发展、促进交易公平,提高生产效率发挥了重大作用。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运行,人们也发现,市场经济也不是万能的,在某些领域、某些方面也存在市场经济无法发挥作用的现象,出现市场失灵的状况。如何弥补市场经济的这种缺陷,很重要的需要政府作为公共资源的管理者、调配者发挥作用,于是产生了市场经济过程中的政府行为。 一、市场失灵 现代西方经济学严格证明了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可以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然而这是在十分苛刻的条件下才成立的。现实中的市场总是不完全的,并不能实现“帕累托最优”这一理想状态,即会出现市场失灵。 (一)市场失灵的概念 市场失灵是指由于市场的内在功能性缺陷和外部条件缺陷引起的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的某些领域运作不灵,导致资源配置无效率或低效率。 市场失灵可以区分为两个方面、三个层次、四种类型及多种表现。这两个方面是指内在性失灵(指市场缺陷或缺乏给市场带来的局限和不稳定性,这往往表现在微观领域)和外在性失灵(指市场对外部的宏观经济造成不稳定和社会带来冲突,这主要表现在宏观和社会领域)。三个层次是指微观的不经济性、宏观的不稳定性和经济与社会的不协调性。具体体现在以下四方面:市场的局限性,市场的非普遍性,市场的不稳定性,与社会的不协调性。 (二)市场失灵的成因 关于市场失灵的成因,众多学者的意见大部分相同,但也存在差异。综合而言,市场失灵主要有以下几种成因: 1、外部效应。外部效应是指经济主体的活动产生的影响不表现在自身的成本或者受益上,却给其他经济主体带来好处或坏处。现实生活中,外部效应存在非常广泛,只要存在外部性,资源配置的效率就难以实现,市场机制就不能发挥作用。所以市场机制下,每一个体处于对自身利益的追求,不会主动参与追求公共利益的行动,因此不利于增加正外部性、减少负外部性,资源配置无法达到最佳配置水平。为了维护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转,就需要政府采取税收、补贴及法律规制等各种手段,增加正外部性行为的受益和负外部性行为的成本,解决外在效应问题。 2、垄断。市场有效配置资源的前提是自由的、充分的竞争,但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竞争是不完全的,存在垄断问题。它表现为市场上出现只有为数很少的几家供应商、甚至是独家垄断的局面,垄断厂商通过操纵物价,牟取暴利,使市场均衡作用失灵。 3、公共物品的生产与供应失灵。公共物品时私人不愿意生产或无法生产,抑或无法全部生产,必须由政府提供,或者由政府和企业、个人共同提供的产品和劳务。公共物品不能

央行干预外汇

各国央行和政府如何干预外汇市场 1973年以后,国际外汇市场中实行的浮动汇率制并不彻底,并不是完全由市场来决定汇率的价格。各西方国家在汇价对他们不利的时候要进场干预。 这些国家为什么要干预汇率呢?使用什么手段来干预汇率呢?干预的效果如何呢?据我多年的观察,我认为各国从自己利益出发进行干预,有以下两个主要因素。一是为了国内外贸易政策的需要。一个国家的货币在外汇市场的价格较低,必然有利于这个国家的出口,而出口过多或者汇率过低,会引起其他出口国家的反对。同样在国内如果处理不好汇率的问题,可能变成一个政治问题,影响政府的执政。从这两方面考虑,这个国家要调整或干预汇率。 各国为了保护出口,会在本国货币持续坚挺时直接干预外汇市场。通过抛售本国货币,买入他国货币的方法来干预汇率,使汇率达到自己满意的程度,或者使汇率对自己的利益有益。比如在2002年下半年,日本央行和政府连续口头上声明要干预汇市,因为日元持续走强,已经严重阻碍了日本的出口,使日本经济复苏放缓,经济停滞。众所周知,日本是一个出口占国民经济相当大比例的国家,出口是该国经济的生命线,这是入场干预的最好理由。 在一个国家通过货币贬值扩大出口,影响了他国的利益时,可能会招致其他国家的反对。有时被迫让本国货币升值。还以日本为例,我们知道现在的中国是日本的第一大贸易国,日本的出口和中国息息相关。2002年年初,日元持续贬值,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出口,这招致了中国的不满。当我们听到中国的财政部长项怀诚声称,虽然日元疲软而人民币坚决不贬值时,日本政府对这个第一大贸易伙伴的话也要掂量一下的。日本央行为了缓和中国对日本令日元贬值来刺激出口的不满,只好让日元走强。各国政府干预汇率是从经济、政治等角度考虑来使本国的货币按照自己的利益走强或走软。 二是出于抑制国内的通货膨胀的考虑。在浮动汇率下,如果一个国家的货币长期低于均衡价格,在一定的时期内肯定会刺激出口,导致贸易顺差,最终导致本国的物价上涨,工资上涨。久而久之,就会导致通货膨胀。在经济理论中,如果出现通货膨胀,这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可能会被抵消,形成虽然经济很繁荣,货币却贬值,工资虽然上涨,可是相对购买力可能却缩小,生活水平没有上涨这种现象。这往往会被认为是当局对宏观经济管理不当,该国政府往往被指责,甚至在大选中失利。 干预时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要弄清一个国家的中央银行(欧洲央行是几个国家的共同央行,但是作用是一样的)干预外汇市场的实质和效果,还必须认清这种干预对该国或该地区货币的供应和政策的影响,中央银行干预外汇市场,可分成不改变货币政策和改变现有政策两种。不改变货币政策的干预是指中央银行认为外汇价格的剧烈波动或偏离长期均衡是一种短期现象,希望在不改变现有货币供应量的条件下,改变现有的外汇价格,换句话说,就是一般认为利率变化是汇率变化

外汇市场发展趋势

外汇市场发展趋势 文/君盛天弘黄文杰 【关键字:原油期货、黄金期货、股票资讯、黄金行情、君盛天弘】 许多投资者都认为最赚钱的是高利贷,是股票投资,是眼镜行业,是医疗行业等等, 其实世界上最赚钱的是外汇行业。外汇资金安全,无庄家控制可大规模进行投资,没 有淡季旺季,天天都有交易机会,不需要大量的投资,见效较快。 外汇市场如同股市,是国民经济的命脉,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好 比人的两条腿,一条是国内经济,一条是国际贸易。而国际贸易的运行及结算都使用 外汇结算。走出国门,或者引进西方先进的商品、技术都使用外汇结算。最新数据, 中国的国际贸易收入占到国民生产总值的40%比例。 在北美等发达金融市场外汇保证金交易是投资者必备的避险武器,除了直接通过买卖 获利之外,还有对冲、套保等许多功用。一些交易者将其与股票、黄金和农产品等进 行组合投资。外汇市场作为一个国际性的资本投机市场,历史要比股票、黄金、期货、利息市场短得多,然而,它却以惊人的速度迅速发展。在欧美和日本的金融商品中被 比喻为“个人理财的巅峰之作”的外汇保证金,伴随着金融全球一体化的进程的推广,已经逐渐取代股票和期货成为世界金融的主流商品。最新数据,外汇市场日交易量达 到6万亿美金,最高达到10万亿美金,是全球所有金融产品的总和还要多。

随着电子交易的快速增长,非银行市场参与者和交易所执行的兴起,外汇市场近年来发生了重大的结构性变化。虽然监管力量随着倡导更加透明和更公平的交易环境而上升,但场外交易(OTC)模式仍然可以在市场上佔主导地位吗? 在过去几年中,新一代的执行平台利用技术创新和随着最新监管改革而大行其道。这些新出现的交易模式,如多边交易设施(MTF),掉期执行设施(SEF)和有组织交易设施(OTF),将交易所模式的元素带入传统的OTC模式。例如,MTF在现货外汇市场上引入了受监管的交易所模式,报价变得更透明,制定公开的交易规则手册,而且没有“最后观望”。 SEF和OTF则将流动性较低的外汇产品(如NDF和外汇掉期交易)纳入受监管的交易设施,进行集中清算和报告。 与此同时,传统交易所近年也将其业务转向外汇市场, 例如BATS收购Hotspot FX和德意志交易所收购360T等。很明显,有实力的金融机构正加紧部署, 将一些重要投资投向外汇市场正走向更多交易所模式的趋势中。 除了这些潜在的市场变化之外,OTC模式已经因一系列因素而成为焦点: 技术革新使得传统外汇业务发生变化,随着市场准入更广泛,公平性更高和市场效率更高的技术趋势将更明显;

中国外汇市场简介

中国外汇市场发展简介 与国际外汇场相比,中国外汇市场是在近30年内才逐步发展起来的。可以说是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有形到无形、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目前已经初步发展成为人民币相关产品的定价中心,包括人民币拆借和债券市场。但是这还只是形式上的。本质上仍是以结售汇制度为基础的银行间外汇买卖市场。 外汇市场存在的前提是外汇资源的市场化配置,即拥有外汇的卖者和买者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交易。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实行统收统支的外汇管理体制,一切外汇收入必须出售给国家,一切外汇支出都要由国家计划安排,因而不存在外汇的买者和卖者,也就不存在外汇市场,统收统支的外汇管理体制虽是当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外贸的国家垄断体制相适应的产物,也是当时我国对外贸易规模较小,外汇收支数额不大的情况下保证外汇收支平衡和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的必然要求。而外汇市场80年开始从萌芽到逐步完善,也正是改革开放背景下我国开放型市场经济逐步建立和完善的客观要求。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时期: 一、外汇调剂市场的萌芽与起步(1980-1985年) 1978年12月18日,作为中国经济发展重大转折点的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从此,推进对外开放、实行以市场为取向的改革进入探索实施阶段,客观上为外汇市场的萌芽创造

了条件。历史地看,外汇调剂市场的发展满足了当时改革开放起步阶段的需要,对于整个外汇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具有奠基性的意义。严格来说,外汇调剂市场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外汇市场,只是不同市场主体之间的外汇使用权的有偿转让,只能说是一种外汇市场的萌芽。 1985年底在深圳设立了外汇调剂中心,其后在其它经济特区也相继设立了一些。尽管我国的外汇调剂市场并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外汇市场,但是,作为对计划经济体制下统收统支外汇体制的突破并在一定程度上引入了市场机制,其开创性的意义是深远的。 后来经过改革开放的初步探索,我国经济的对外开放程度迅速扩大,但外汇供求矛盾仍很突出。同时,由于社会总需求膨胀,国内物价上涨较大,出口换汇成本增加。此时,外汇调剂市场产生阶段确立的限定价格已经不能反映实际供求。这就造成了1985年调剂市场有行无市,非法高价买卖外汇的场外交易增加。 二、外汇调剂市场框架的形成阶段(1986-1993) 1986年,我国外汇调剂市场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一时期我国外汇调剂市场的主要改革为: (1)外汇调剂业务由中国银行移交给外汇管理局办理。在国家外汇管理局的统一领导和管理下,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了外汇调剂中心,办理本地外汇额度和现汇的调剂业务,在北京设立了全国外汇调剂中心,办理中央部门之间和各省市之间的

证券公司外汇业务

中国证券 01 年第0 期 回顾 01 年,世界经济和全球贸易增速放缓,国际金融市场震荡加剧,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进一步分化,国内经济虽保持在合理区间内,但外部环境使得未来不确定性加大。从全年来看,人民币对美元汇率遭受了一定的贬值压力,人民币对主要货币汇率有升有贬,双向浮动弹性增强,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更加市场化。境内人民币外汇市场的深度和广度进一步拓展,人民币外汇市场年累计成交额达1 . 万亿美元(日均 亿美元),同比增长 . %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顺利将人民币纳入SDR (特别提款权,Special Drawing Right )货币篮子,汇率市场化改革取得瞩目进展,也标志着资本项目改革、人民币国际化将进入新的历程。 虽然国内外汇业务一直属于银行的业务领域,但参照国际经验,外汇业务并非仅限于银行业务范围。从证券行业发展来看,国内证券公司正处于转型期,业务多元化发展日益明显,盈利模式逐渐由传统通道驱动、市场驱动变为资本驱动、专业驱动,抗周期和风险管理能力逐步增强,创新发展诉求日益紧迫,国内证券公司向国际现代投资银行转型、为客户提供综合金融服务、传统固定收益业务向FICC (固定收益、外汇和大宗商品,Fixed Income Currencies & Commodities )拓展等布局已箭在弦上。而从证券公司FICC 业务实际开展情况看,固定收益和大宗商品业务多已开展,但外汇业务的发展速度非常缓慢。 * 证券公司外汇业务研究小组成员包括:东方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郑雯、华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全俊杰、中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刘德斌、周 晗,顺序不分先后。 1 数据引自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分析小组:《 01 年中国国际收支报告》, 01 年 月 1日,第 页。

我国央行外汇市场干预有效性思考

我国央行外汇市场干预有效性思考 ■林谋性(金融一班 2008310124) [摘要]现行的国际货币制度下,各国中央银行都通过各种措施和手段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以使汇率向有利于本国经济发展的方向变化。本文对我国中央银行进行外汇市场干预的原因、干预的工具及干预的有效性等进行了分析,认为中央银行能够通过冲销干预来实现外汇市场干预的目标。最后,从增强我国中央银行外汇市场干预效力的角度提出了完善汇率形成机制、加速利率市场化、加强国债市场建设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中央银行;外汇市场;冲销干预;汇率 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世界主要储备货币美元对其他国家货币的汇率变得起伏不定。针对2007年开始的环球金融危机,美联储主席伯南克采用量化宽松政策刺激美国经济的复苏,导致美元在国际市场持续走贬,包括人民币在内的许多非美货币都承受了较大的升值压力。汇率的剧烈波动无疑会加剧相关国家间的经济贸易摩擦,阻碍各国经济政策的执行效果。众所周知,汇率与经济发展休戚相关,所以各国政府对外汇市场频繁施加干预,在货币市场和外汇市场上协调操作,以确保经济稳定运行。2005年7月,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新的汇率制度更强调人民币汇率形成的市场化机制,为中央银行外汇市场干预的实施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和灵活度,但同时也对其有效性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一、中央银行的冲销干预理论综述 外汇市场干预是指货币当局通过在外汇市场上的外汇买卖,以影响本国货币的汇率。以是否引起货币供应量的变动为标准,央行进行干预的两种基本方式是:冲销式干预和非冲销式干预。冲销式干预是指央行在外汇市场上进行交易的同时,通过其它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是国债市场上的公开市场业务)来抵消前者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从而维持货币供应量不变的外汇市场干预行为。非冲销干预则是指不存在相应冲销措施的外汇市场干预,这种干预会引起一国货币供应量的变动。 汇率决定的流量理论与存量理论对冲销干预和非冲销干预方式的效力进行了分析。这些理论的分析都以本币表示的资产与以外币表示的资产之间完全可替代为前提,结论是非冲销干预有效,冲销干预不会对汇率产生影响。但事实上,由于本币资产与外币资产具有不同的风险,加之交易成本的存在,本币资产和外币资产是不能完全替代的。1997年,Branson等学者引入了资产不完全替代因素,建立了小国汇率决定的资产市场模型,并扩展了标准的小国资产模型,分析了非冲销干预下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的动态调整。1991年,Pilbeam等学者建立了综合的资产市场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公开市场业务、非冲销干预和冲销干预使汇率超调,随后汇率逐渐升值,而且冲销干预比非冲销干预对名义汇率的影响小,非冲销干预比公开市场对汇率超调的影响大。1990年,Natividad和Stone研究发现在没有冲销的条件下,汇率政策和货币策具有同样的效果,而且冲销干预无论在短期还是在长期都是无效的。1985年,Blundell和Masson扩展了粘性价格货币模型,允许资产不完全替代,对冲销干预进行了分析,结论认为冲销干预会影响私人持有的国外净资产,从而通过资产组合途径影响即期实际汇率。

外汇市场与资本之间的关系

图3三个月短期利率变动表1股票市场的发展状况(以本币计)(变动百分比)国家及地区1997.1.11997.7.21998.1.1泰国-36-643印尼-19-3028菲律宾-35-2610马来西亚-42-3420香港-22-31-3台湾24-45新加坡-33-24-3韩国-19-3240中国3633资料来源:澳大利亚储备银行月报,1998年2月。这种相关性借助于各种渠道,以不同的传导方式,产生复杂的经济效应,从而在外汇市场与证券市场间建立起传导机制。2.1以利率为纽带理论与实践均表明:证券价格与利率变动的相关度很高,其变化往往与市场利率的变化成反比。而在开放经济中,汇率与利率变动的相关度也很高,这种密切关系主要是通过国际间的套利性资金流动产生的。根据无抛补利率平价(UIRP,UncoveredInterestRateParity)学说,r=r*+Δse,即本国利率(r)高于(低于)外国利率(r*)的差额等于本国货币的预期贬值(升值)幅度(Δse);根据抛补利率平价(CIRP,CoveredInterestRateParity)学说,r=r*+f,即本国利率高于(低于)外国利率的差额等于本国货币的远期贴水(升水)(f)。因此,利率高低与汇率的坚挺程度往往也成反比。这样,形成了以利率为中介的传导机制,利率的纽带作用强化了外汇市场与证券市场价格的联动性。在国际化程度较高的国家,其汇率的疲软性波动,会通过国际套利资金流动而使其利率水平上升,因为本币汇率疲软意味着本币投资风险的增加,存在资金外流的动力,必须相应提高利率水平才能使外汇市场上的货币供求重新趋于均衡。当一国货币遭受投机性冲击时(如东亚货币危机),当局为了增加投机成本、打击投机,也会主动实施高利率政策。而利率的上升将使证券市场迅速作出下跌反应。货币危机中投机者在汇市与股市、现货市场与期货市场的联动操作,更加剧和加速了证券市场的反应,这一点在这次东亚货币危机中有充分体现。证券市场价格波动借助利率中介对外汇市场的影响主要是通过资产组合效应。假设可供选择的资产有本币、本币证券和外币资产,三类资产的供求状况决定其各自的价格(市场利率、本币证券价格和外币资产价格)。当本币证券需求增加(或减少)时,就会引起本币证券市场价格上升(下降),根据资产组合平衡理论,资产组合调整的结果将是:对本国货币需求减少(增加),市场利率下降(上升);对外币资产需求减少(增加),外汇汇率有下降(上升)趋势,但利率下降(上升)又会促使资金外流(吸引投资者投资于本币资产),增加(减少)对外币资产的需求,使外汇汇率有上升(下跌)趋势,因此,外汇市场变化比较微妙,汇率动荡不安。当本币证券供给量增加(或下降),例如空头市场(或多头市场),就会引起本币证券价格下跌(上涨),则资产组合调整结果将为:对本国货币及外币资产需求增加(减少),市场利率上升·62·天津商学院学报第6期 (下跌),外汇汇率有上升(下跌)趋势,同样,利率的变化会引起外汇汇率相反的变动趋势。泰国发生货币危机前,股票市场上的抛售就使本币汇率(外汇汇率)承受了强大的下跌(上涨)压力。 2.2以投资者心理预期和市场信心为中介此次东亚货币危机表明,投资者心理预期和由此引发的市场信心危机已成为外汇市场与证券市场价格相互影响的主要传导机制。技术进步和创新金融工具的广泛使用,提高了价格形成和调整的频率、速度及精确度,各类金融市场间已处于一个相互依存、错综复杂的体系中。在这个体系中,一方面,投资者心理变得越来越脆弱,市场一时受乐观情绪所支配,一时又会受悲观情绪所笼罩;另一方面,国内银行体系越是自由化和国际化,投资者越可以迅速地以相对较低的成本调整其金融资产种类和货币种类。因此,一旦一个市场上出现风吹草动,市场不安情绪立即会转化为普遍的恐慌心理,反应相当强烈,并殃及其它市场,如大量抛出某种货币或全面退出某类证券市场。一个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在某些东亚国家的汇市遭受冲击之初,摩根·斯坦利公司就匆匆宣布完全撤出亚洲证券市场。从这次东亚货币危机看,心理预期引起的恐慌因素加剧和扩散了汇市、股市价格的联动暴跌。在新兴市场国家,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预期的作用就更显突出。因为在信息不对称、未来不确定的环境下,投资者往往需对周围人的行为进行判断以提取信息,从而采取类似的行为。这种模仿传染(MimeticContagion)使市场价格的波动被放大,造成市场的过度波动,甚至发生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