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美学读书笔记
园林美学心得500字

园林是一门艺术,园林是一门美学,园林更是自然的再现。
作为一名园林专业的学生,我更是深爰着园林。
带着兴趣,我发现生活中处处有园林,园林的灵感大多来自于自然和文化。
好的设计离不开平时的细心观察和体会。
认识实习,是很有必要很有意义的。
我的题目取名为“嗅园”,重在体现“嗅”字。
嗅园的历史文化、嗅园的设计理念、嗅园的设计手法、嗅园的空间感受、嗅园的艺术美、嗅园的色彩美。
南昌城市规划展示馆南昌城市规划展示馆,它的美和意义不仅仅是建筑的设计形式和室内空间的设计。
我认为对于学园林的人来讲它的美在于功能上。
为什么说是在功能上呢?简而言之它的灵魂是像参观学习者,展示南昌的规划、历史文化、以及城市的发展。
所有的设计都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
一楼整个空间,用玻璃代替一般的地板,在不大的空间里,达到了展示南昌整体规划的模型。
模型做的精巧而又真实。
这也是对人类智慧和才能的肯定。
二楼详细的展示南昌各个地方、景点的规划设计图,也就是整个楼的核心部分。
包括公共设施规划图、近期规划建设图、绿地规划图、交通规划图、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图、各湖周边的规划图、以及各个景点的鸟瞰图。
琳琅满目的图让我感到很震撼。
图原来可以做的如此的真实,如此的美,如此的细心。
我们作为一名园林专业的学生,画图是必不可少的。
但又有多少人能够把细节体现在自己的作品中呢。
比如很不起眼的指北针。
园林需要把握细节,需要追求完美的信念,以及锲而不舍的毅力,这样才能创造出更优秀的设计之作品。
这里的效果图处理的相当的完美和真实。
从好的设计作品中吸收精华,也是学设计的一个快捷的方法。
比如对入口的设计手法,对转角的处理等等。
城市规划是对历史的传承、现实的体味、对未来的憧憬。
眺望20_年的南昌,应该是一座人与自然和谐、人与文化和谐、人与都市和谐的名城。
风景园林美学观后感

风景园林美学观后感看了这个风景园林美学相关的东西啊,就像是被带进了一个超级奇妙的世界。
以前吧,我看那些园林就觉得,“这不就是些花花草草和小亭子嘛。
”但是深入了解风景园林美学之后,才发现这里面的门道可太多啦。
就说那些植物的布局吧,那可不是随随便便种的。
这里面讲究个高低错落,就像一场植物们的大合唱。
高的树像高音歌唱家,挺拔地站在后面;矮的花花草草呢,就像和声,在前面铺出一片五彩斑斓的“旋律”。
每一种植物的颜色搭配起来都像是精心调配的调色盘,春天的嫩绿、夏天的火红、秋天的金黄、冬天的银白,不同季节有着不同的画卷。
比如说春天的园林,那满目的新绿和星星点点的小花,就像大自然在说:“嗨,新的一年开始喽,我又变美啦。
”还有那些园林里的小亭子和小径。
小亭子可不只是给人躲雨歇脚的地方,它是整个园林的一个小高潮。
它的造型精致得很,四角翘起像是要飞起来似的,古色古香的颜色和周围的景色相得益彰。
小径就更有趣了,弯弯曲曲的,就像园林设计师在和我们玩捉迷藏。
走着走着,突然一个转弯,眼前就出现一片新的美景,一会儿是个小小的荷花池,荷叶上还滚着晶莹的水珠;一会儿是一片竹林,风吹过竹叶沙沙作响,仿佛在演奏一首轻柔的小曲儿。
在看风景园林美学的时候,我还发现那些水景也是一绝。
有的园林里有小瀑布,水从石头上潺潺流下,那声音清脆得就像小铃铛在响。
水里的鱼儿游来游去,就像是在这流动的画卷里添上了灵动的一笔。
还有那些平静的小湖,像镜子一样倒映着周围的一切,感觉整个园林都有了双倍的美。
风景园林美学啊,真的是把大自然的美和人类的智慧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了。
它让我明白,原来我们身边看似平常的园林景观背后,有着这么多的心思和艺术。
以后再看那些园林,我肯定不会像以前那样走马观花了,而是要好好欣赏这大自然与人类共创的艺术品。
园林美学读书笔记

第一部分是写中国园林美学的历史行程。
作者将其分为了三个阶段:一、秦、汉以前;二、魏、晋至唐;三、宋、元、明、清。
作者分别就这三大历史阶段做了一些概括性的美学描述作者将园林美学的发展历史分为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秦汉以前,在这个阶段里,园林的主要表现形式为台榭和苑囿。
作者从台榭的历史存在,功能和美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期间提及了历史上最早的一次关于“什么是美”的问题讨论,并指出最早提出美的定义的是楚灵王的臣子伍举:夫美者也上下、内外、大小、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
伍举对于美的理解,强调了美的功利性,但忽略了美的感性美。
本章中,作者提出了清理、总结古代园林文化遗产的宗旨:“举凡历史地存在的一切园林建筑,不管其所有者的初衷情欲如何(当然也要加以深入的研究),只要有真善美的价值,就给予一定的历史地位,给予肯定的品评和理性的总结。
”而后作者重点论述了苑囿的形成、孕育母体、具体秉性及其发展。
本节最后,作者指出,作为一门美的艺术,园林虽然是建立在物质生产的基础之上,孕育和诞生于经济母胎之中,但是,它的逐步发展乃至成熟,却应该以主要满足人的精神生活需要特别是审美需要作为标尺。
以此标尺衡量,作者总结出了一下结论:从严格意义上说,先秦阶段的“圃”、“园”还不能算是属于艺术范畴的园林,因为它只有使用的物质功利价值,而“囿”“苑”才可以说是古典园林艺术的滥觞,因为它至少同时具有供人游乐的初步的审美价值,在一定意义上摆脱了物质需要而体现了某种精神生活的自由性。
读完一部分,中国园林也从先秦的台发展到了汉代的宫苑。
先秦时期百家争鸣,学术流派繁杂。
直至汉代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学说一统天下,园林的审美观也达到了一定程度的统一,这个时期总的审美趋势是反对隐逸,园林初期突出经济价值,后来主要用来狩猎等。
这个时期帝王园林主要由宫馆、禽兽、林木、山水四个要素组成,基本体现了天然和人工的统一。
此时,山水、林木不是主要的审美对象,然而作为主要审美对象的建筑物却在园林广大的面积中占不到应有的造园比例,这是由于当时社会经济的进步和审美意识中存在落后层面的矛盾所造成的。
中国园林美学读书笔记

中国园林美学读书笔记:一种和谐与自然美的艺术
中国园林美学是一种独特且历史悠久的艺术形式。
它融合了自然美、建筑美、文化美等多重元素,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审美观念和智慧。
在阅读《中国园林美学》的过程中,我深感其独特的魅力与深厚的内涵。
中国园林美学的核心在于其追求的和谐。
这种和谐不仅体现在园林的布局、建筑的形式上,更体现在其与周围环境的融合上。
每一处园林都是一个整体,无论是山石、水池、建筑,还是树木、花草,都在这个整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们相互呼应,相互映衬,共同构成了一个和谐的整体。
中国园林美学的另一特点是其追求的自然美。
与西方园林的规整、对称不同,中国园林更注重自然、不规则的美。
它模仿自然的山水,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效果。
这种自然美不仅体现在园林的外观上,更体现在其内部的布局和元素上。
小桥流水、曲径通幽,都让人感受到一种自然的气息。
中国园林美学的文化内涵也是其魅力所在。
每一处园林都有其独特的故事和文化背景。
它们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传统,也体现了古人的哲学思想和审美观念。
例如,苏州的拙政园就反映了古代文人的隐逸思想和对自然的热爱。
总的来说,《中国园林美学》不仅是一本介绍园林美学
的书,更是一本展现中华民族审美观念和智慧的书。
它让我深感中国园林美学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内涵,也让我更加欣赏和尊重这种古老的艺术形式。
中国园林建筑艺术所表现的美学思想读后感

中国园林建筑艺术所表现的美学思想读后感Task Title: Reflections on the Aesthetic Thoughts Exemplified by Chinese Garden ArchitectureAfter delving into the art of Chinese garden architecture, I am deeply impressed by the profound aesthetic thoughts it embodies.The integration of nature and artificiality in Chinese gardens is a testament to the harmony between humans and nature, reflecting the ancient Chinese philosophy of "living in harmony with nature."中国园林建筑艺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所体现的美学思想让我深思。
中国园林将自然与人工巧妙融合,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古代中国哲学。
The creative use of space in Chinese gardens, despite their limited size, creates a sense of vastness and openness.This artful space manipulation demonstrates the skillful balance between form and function, as well as the importance of symbolism in Chinese garden design.中国园林在有限的空间内巧妙地利用空间,营造出广阔的感觉。
风景园林美学观后感

风景园林美学观后感看完风景园林美学相关的东西后,我就像被打开了一扇通往奇幻世界的大门,满脑子都是那些美不胜收的园林景象。
一开头看到那些古典园林的介绍,我就被深深吸引住了。
就说苏州园林吧,那简直是把大自然的精华浓缩在一方小小的天地里。
每一块石头、每一片树叶仿佛都有自己的故事。
那些石头奇形怪状的,可在园林设计师的巧手下,就像活了一样。
有的像蹲在那儿的小猴子,机灵又俏皮;有的像一位沉思的老者,给整个园林增添了一种神秘的智慧氛围。
而且园林里的建筑和自然元素搭配得那叫一个绝。
亭台楼阁就像是从山水画卷里长出来的一样,飞檐翘角在绿树繁花的映衬下显得格外优雅。
坐在亭子里,看着周围的花开花落、鱼游浅底,感觉自己都快变成古代的文人雅士了,忍不住就想吟诗一首,虽然我这诗可能也就是打油诗的水平。
再看到现代风景园林的时候,我又有了不一样的感受。
现代园林更加注重开放性和功能性。
比如说城市里的公园,那就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大片大片的草坪就像柔软的绿色地毯,任孩子们在上面嬉笑打闹。
还有那些造型奇特的现代雕塑,它们就像园林里的明星,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我记得有一个像巨大银色水滴的雕塑,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旁边围绕着五颜六色的花朵,就像是一场现代艺术与自然之美的狂欢派对。
风景园林美学还让我意识到,园林可不只是好看那么简单。
它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是人与自然对话的方式。
园林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以前我觉得园林就是个散步的地方,现在才知道这里面蕴含着这么多的学问和艺术。
比如说布局,怎样让人们在园林里行走的时候能有移步换景的惊喜,这就像是一场精心编排的魔术表演。
每走一步,眼前的景色就像换了一幅画,一会儿是幽静的竹林小径,一会儿是开阔的湖光山色。
不过呢,我也有一点点小想法。
现在有些地方为了追求园林的美观,可能有点过度设计了。
就像有的园林里种了很多奇花异草,可这些植物对当地的气候和环境并不适应,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养护。
园林读后感笔记摘抄(3篇)

第1篇一、引言《园林》是明代著名园林学家袁宏道所著的一部园林专著,该书详细介绍了我国园林的历史、艺术特点、建造方法以及园林文化内涵。
阅读《园林》后,我深感园林艺术的博大精深,以下是我对《园林》的一些读后感笔记摘抄。
二、园林的历史与起源1. 园林起源于古代帝王贵族的游乐场所,最早可追溯到周代。
2. 春秋战国时期,园林逐渐成为士大夫阶层的精神寄托。
3. 隋唐时期,园林艺术进入鼎盛时期,出现了许多著名的园林。
4. 宋代,园林艺术开始注重自然与人文的结合,追求意境。
5. 明代,园林艺术达到巅峰,袁宏道所著《园林》一书,成为我国园林艺术的集大成之作。
三、园林的艺术特点1. 自然美:园林追求自然与人工的和谐统一,强调山水、植物、建筑等元素的相互映衬。
2. 意境美:园林通过景观布局、造型、色彩等手法,营造出富有诗意的意境。
3. 艺术性:园林在造型、布局、装饰等方面,充分体现了我国传统艺术的美学观念。
4. 生态性:园林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利用,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四、园林的建造方法1. 选址:园林选址应充分考虑地形、气候、水源等因素,以达到最佳的自然景观效果。
2. 布局:园林布局应遵循“因地制宜、疏密有致、错落有致”的原则,使景观层次分明。
3. 设计:园林设计应注重景观的整体协调,充分发挥各个元素的特色。
4. 施工:园林施工应遵循“严谨、精细、务实”的原则,确保园林质量。
五、园林的文化内涵1. 体现儒家思想:园林追求和谐、中庸之美,体现了儒家“天人合一”的思想。
2. 蕴含道家思想:园林强调顺应自然,追求“无为而治”的境界。
3. 展现文人情怀:园林是文人墨客抒发情感、寄托理想的地方,体现了文人的审美情趣。
4. 传承民族精神:园林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象征。
六、读后感《园林》一书让我深刻认识到园林艺术的独特魅力。
在现代社会,园林不仅具有观赏价值,更具有很高的生态、文化、教育价值。
以下是我对《园林》的一些读后感:1. 园林艺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我们应该传承和发扬这一优秀的传统文化。
园林美学知识点总结

园林美学知识点总结导言园林美学是园林艺术的理论基础,是一门研究园林景观的美的形式和规律的学科。
它既是美的学科,也是一门对美的创造的学科。
园林美学对园林景观的审美价值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阐述,促进人们对园林艺术和园林景观的欣赏和理解。
本文将对园林美学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并探讨其在园林艺术实践中的应用。
一、园林美学的概念园林美学是研究园林景观艺术的美的特征、规律和原则的学科。
它主要包括景观设施、植物配置、空间布局、色彩对比等一系列与园林景观相关的审美因素。
园林美学的概念体现了人类对自然的审美情感和审美理想,是人类文化对自然的再创造和再塑造的艺术形式。
二、园林美学的基本原则1.自然性原则自然性原则是园林美学的核心原则之一。
它强调园林景观应当尊重并模拟自然,遵循自然规律,使人们在园林中感受到自然的气息和美好。
自然性原则要求园林景观的设计应当尽量减少对自然的破坏和干扰,同时尊重和保护生物多样性,使园林景观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融合、相适应。
2.整体性原则整体性原则要求园林景观的设计应当注重整体布局和协调统一。
在园林美学中,景观要与建筑相协调,植物要与地形相配合,水景要与石材相搭配,整个园林景观要体现出和谐一致的整体效果。
通过整体性原则的运用,可以使园林景观更加有序、统一和美观。
3.变化性原则变化性原则是园林美学中的重要原则之一。
它强调园林景观应具有一定的变化性和动态性,使人们在园林中产生愉悦和惊喜。
园林景观的变化性主要体现在植物的季节变化、水的流动和光影的变化等方面。
通过变化性原则的运用,可以使园林景观更具生命力和活力。
4.节奏性原则节奏性原则是园林美学中的审美原则之一,它强调在园林景观的设计中要有一定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节奏性原则不仅体现在园林景观的整体布局上,还体现在路径、景点和植物配置等方面。
通过节奏性原则的运用,可以使园林景观更具魅力和吸引力。
5.节制性原则节制性原则是园林美学中的审美原则之一,它强调在园林景观的设计中要有节制和适度的原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