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伪狂犬野毒检测(PRV-gE)
河南某规模化猪场猪伪狂犬抗体检测与分析

河南某规模化猪场猪伪狂犬抗体检测与分析
王玉国;任金春
【期刊名称】《河南畜牧兽医》
【年(卷),期】2024(45)1
【摘要】为掌握河南某规模化猪场生长群猪伪狂犬病毒(PRV)免疫抗体水平对河南某猪场各个阶段的猪群进行gB和gE抗体水平的检测,随机采集了猪场内从10日龄到200日龄猪只的201个血清样品。
结果显示该规模化猪场的猪伪狂犬病病毒gE抗体均为阴性,表明现阶段猪场没有猪伪狂犬野毒的感染;检测35日龄仔猪的gB抗体显示均为阳性,表明此阶段猪只母源抗体水平较好,具有较好保护效果;根据猪伪狂犬母源抗体下降规律,推迟一周,在42日龄进行首免;在对75日龄保育猪只伪狂犬病毒gB抗体检测显示阳性率仅为26.7%,显著下降,此阶段选择了77日龄进行二次免疫;随后,105日龄的gB抗体水平逐渐升高,直到200日龄均能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表明此猪场在42日龄进行首免,77日龄进行二免后,伪狂犬gB抗体逐渐上升,并维持较长时间的高水平抗体,是科学有效的猪伪狂犬免疫程序。
【总页数】3页(P26-28)
【作者】王玉国;任金春
【作者单位】杭州佑本动物疫苗有限公司;南阳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58.28
【相关文献】
1.某规模化猪场猪伪狂犬gE和gB抗体的检测与分析
2.某规模化猪场伪狂犬病抗体检测与分析
3.2019年河南新乡某规模化猪场猪伪狂犬病抗体水平检测分析
4.河南某规模化猪场猪伪狂犬病病毒抗体检测与分析
5.河南省襄县部分猪场猪伪狂犬病gE蛋白抗体ELISA检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猪伪狂犬疫苗及评估

主题策划F E A T U R E题。
很多猪场发生腹泻后取病料去检测,通过是否PED阳性、是否变异来决定选择谁家的疫苗。
很多猪场特别关心是否添加变异株PED,疫苗病毒含量有多高,也就造成前几年某公司疫苗的病毒含量是106.0 TCID50,另外一家公司疫苗的病毒含量是107.0 TCID50,A公司的疫苗是经典株,B公司的疫苗是变异株,C公司的疫苗是双毒株!但是最后很多猪场接种后还是效果良莠不齐,投诉多多。
针对PED和猪传染性胃肠炎(TGE),是否需要对仔猪进行免疫,是否需要进行口服,到底哪些因素会影响疫苗免疫效果,哪些因素制约了疫苗本身质量,需要做大量的工作,如何在猪场现场进行评估,如何通过简单的实验室检测,就知道目前的防疫漏洞,存在感染压力,需要加强免疫,减少损失,这是目前猪场最关心的问题。
猪伪狂犬病和猪瘟等疫苗免疫也有很多争议,乱象比较多。
目前猪场伪狂犬野毒和疫苗毒有一定差异性,交叉保护性如何、免疫方案和免疫程序设计、免疫效果的评估、gE和gB抗体,如何评估猪场仔猪,保育猪,肥猪感染野毒,疫苗免疫程序的设计和谁有关,如何评估效果?猪伪狂犬病疫苗免疫效果是否就是简单地看疫苗病毒含量的高低,ST细胞和鸡胚成纤维细胞培养出来的伪狂犬病毒免疫原性是否一样,目前疫苗能否防住变异株伪狂犬病毒,这些都是问题。
经常有猪场咨询猪瘟脾淋苗和牛睾丸细胞苗、ST细胞疫苗哪个免疫效果好,哪个污染少,如何免疫,免疫后检测阻断率多少才有保护,野毒造成的抗体阻断率是多少?如何判断是野毒感染的抗体,等等,其实这些问题不能够很清楚地回答。
目前从试剂盒生产单位角度如何来判断疫苗免疫后,是否有效,免疫覆盖率和野毒感染情况如何区分及如何判断,离散度分析?这里涉及到不同公司试剂盒和检测方法不同,判断标准也有差异,造成很多猪场用户不能正确评判疫苗免疫效果如何,保护率如何?这些需要广大科研人员来研究清楚,需要疫苗生产企业建立一套方案,如何从疫苗生产、疫苗佐剂和抗原、疫苗接种方案、疫苗免疫后效果评估、疫苗免疫后抗体检测各个方面进行哪些指标进行检测和评估。
猪伪狂犬病病毒基因序列分析

猪伪狂犬病病毒主要功能蛋白基因序列分析摘要:根据Genbank中已发表的猪伪狂犬病病毒(PRV)gE、TK基因的序列各设计了1对引物,对分离得到的PRV毒株的gE、gG、TK基因进行了PCR扩增、回收、克隆、测序,测序结果与预期的PRV gE、gG、TK基因片段相符。
遗传进化树分析和氨基酸序列比对结果发现PRV毒株的gE、gG、TK氨基酸序列发生变化的位点与2012年国内分离到的PRV 流行株相同,从而推测该毒株为PRV变异毒株。
关键词:伪狂犬病毒;gE基因;TK基因;序列分析猪伪狂犬(Pseudorabies,PR)是由伪狂犬病毒(Peudorabies virus,PRV)引起的以家畜和多种野生动物发热、奇痒及脑脊髓炎为特征的急性传染病[1]。
该病在我国发生较为严重,是严重危害我国养猪业的疫病之一。
我国目前广泛应用的是自然缺失弱毒活疫苗Bartha-k61株,使猪伪狂犬病得到了很好的控制。
但是,2011年底至2012年该病在中国东北部分省份流行,甚至在许多使用基因缺失活疫苗免疫的规模化猪场出现了猪伪狂犬病疫情,给中国的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2-6]。
伪狂犬病病毒(猪疱疹病毒1型)属于双股线性DNA病毒,大小约150kb,DNA基因组中G+C的含量高达73%,可编码100种蛋白质。
基因组由独特的长节段(UL)、独特的短节段(US)、内部倒转重复序列(IRs)和末端倒转重复序列(TRs)组成。
在病毒的结构蛋白中,gE糖蛋白是主要毒力因子之一,并作为标志基因用来区分疫苗免疫和野毒感染。
TK基因不仅是最主要的毒力基因,而且也是决定病毒持续感染的重要因素[7]。
一旦TK基因缺失,PRV变异株对宿主的毒力将丧失或明显降低。
2013年至2014年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繁殖障碍研究室从山西某免疫猪伪狂犬病(Bartha)疫苗的规模化猪场成功分离并鉴定出四株PRV,命名为SX1,SX2,SX3,SX4株,为明确该四株分离株是否属于PRV抗原变异毒株,本研究对PRV SX株的gE、gG、TK全基因进行克隆和测序,通过与国内外其他已公布PRV分离株的gE、gG、TK推导的氨基酸序列进行比对,构建核苷酸序列遗传进化树,以期为丰富PRV分子流行病学和开发科学有效的新型猪伪狂犬病疫苗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贵州省黔东南州规模猪场猪伪狂犬病gE_抗体检测

DOI:10.16174/j.issn.1673-4645.2023.06.019收稿日期:2023-02-22基金项目:贵州省科技支撑项目(2020IY037)作者简介:汪一江(1986-),男,汉族,贵州瓮安人,本科,主要从事动物医学方面的研究工作*通信作者:汪忠荣(1978-),女,汉族,贵州瓮安人,硕士,高级兽医师,主要从事动物疫病防控与净化方面的推广工作贵州省黔东南州规模猪场猪伪狂犬病gE 抗体检测汪一江1田珂2刘荣枝1张人俊4毛以智4吴通奎3王彬5汪忠荣3*(1东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6;2贵州农业职业学院,贵州贵阳551400;3贵州省黔东南州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贵州凯里556000;4贵州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贵州贵阳550008;5贵州大学动物科学院,贵州贵阳550025)摘要:系统了解了贵州省黔东南州规模猪场猪伪狂犬病gE 抗体的阳性率,为其净化做准备。
应用ELISA 方法对2022年采集全州不同规模猪场的血清样品进行检测。
发现规模猪场的猪伪狂犬病gE 抗体阳性率不同季度处于20.99%~35.29%之间、不同生长阶段猪群在7.34%~46.10%之间、不同饲养条件下介于10.61%~45.41%内。
结果表明,贵州省黔东南州中小型规模场(合作社)、第三季度和哺乳仔猪伪狂犬病gE 抗体阳性率最高。
在以后的防控中,应加强种猪伪狂犬病的净化,养殖场做好灭鼠和灭蚊等生物安全措施,同时建议对猪伪狂犬病gE 抗体阳性的规模猪场进行疫苗免疫接种。
关键词:生猪;规模猪场;猪伪狂犬病;gE 抗体;抗体检测中图分类号:S828;S85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4645(2023)06-0090-04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扫一扫,了解文章更多内容猪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 )是一种可引起多种动物共患的烈性传染病病毒,患病猪是该病毒的主要储存宿主[1],农业农村部最新发布的动物疫病病种名录中明确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并被列为规模种猪场必须净化的病种之一。
猪伪狂犬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防控措施

猪伪狂犬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防控措施猪伪狂犬病(PRV)是一种由PRV病毒引起的猪类传染病,其病原体属于病毒科,是DNA 病毒。
PRV主要通过唾液和食物传播,对猪类的生产带来了严重影响。
本文将介绍猪伪狂犬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以及防控措施。
一、流行病学PRV主要流行于猪的各个生产环节,如育种、仔猪饲养、生猪养殖、屠宰等。
PRV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两种:一是直接接触感染,包括吻合、互相抓咬等;二是非直接接触感染,主要是受感染猪经过的地面、场所、设备、饲料、水源等,另一些传播方式还包括妊娠母猪通过胎盘传染给胎儿等。
PRV的病原体主要存在于受感染猪体内的唾液、眼泪、汗液、脑、脊髓等组织中,也可通过尿液和粪便排出。
PRV的潜伏期在感染后3-4天即可出现症状,患病猪数量非常多,感染率也较高。
二、临床症状PRV的临床症状与狂犬病十分相似,常见症状包括:食欲减退、呼吸急促、高热、出汗、震颤、共济失调等。
在后期,患病猪会出现狂躁和攻击行为,严重者会死亡。
另外,PRV的感染可以导致猪体免疫功能下降,使得患病猪更容易受到细菌、病毒和其他寄生虫的感染,引发其他疾病。
三、防控措施(1)加强疫情监测:定期进行检查,以及实施隔离、消杀等措施,减少感染猪的数量和感染率,到达预防目的。
(2)实施规范化养殖:加强猪场的日常管理,封闭管理以及防鼠、防蝇,消灭传染源,加强检疫,杜绝病原体的传播。
(3)加强消毒:用消毒液定期对猪场卫生区、设施器材、猪圈等进行彻底的消毒,阻断PRV的传播途径。
(4)注射疫苗:定期进行注射PRV病毒灭活疫苗,提高猪群的免疫力,减少PRV的感染率。
四、总结PRV病毒是一个对猪群健康产生威胁的重要病原体。
为了有效地防止PRV的传播,进行周密的疫情监测、加强猪群的免疫力、实施规范化养殖以及严格的消毒等措施,是减少病毒传播和控制PRV的一种有效方式。
猪伪狂犬病毒原阳株gE全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猪伪狂犬病毒原阳株gE全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作者:郭小参等来源:《国外畜牧学·猪与禽》2014年第03期摘要:根据GenBank已经公布的猪伪狂犬病病毒(PRV)gE全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了1对引物,利用PCR技术对猪伪狂犬病河南原阳病毒株相关的毒力基因gE进行了扩增,将特异性DNA条带进行回收,回收的PCR产物克隆到pMD®18-T载体中,并转化到大肠杆菌DH5α感受态细胞。
运用蓝白斑筛选,挑取阳性菌落,提取重组质粒进行PCR、酶切和测序鉴定。
测序结果表明,该序列全长为 1 862 bp,将该基因核苷酸序列与从GenBank下载读取的马来西亚株(FJ176390)、爱尔兰Nia-1株(FJ605136)、湖北Ea株、韩国株(AY249861)、美国Becker株(AY368490)、广东SH株(EF552427)、西班牙株(EU502923)、河南焦作株(EU561349)等的gE基因进行同源性分析比较,得出的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9.4 %、97.9 %、99.7 %、99.6 %、98.0 %、99.7 %、97.8 %、99.0 %。
通过对其序列进行的测定,有利于进一步从分子水平研究PRV在某些地区的流行、变异规律,也为PRV的诊断和预防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伪狂犬病毒;gE基因;克隆;序列分析中图分类号:S85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769(2014)03-0058-03伪狂犬病是由伪狂犬病病毒(PRV)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急性传染病,可以感染多种家畜和野生动物[1],猪是PRV 的主要宿主,也是感染后可以存活的唯一物种。
感染后临床症状因日龄不同而表现不一,仔猪高度易感,2周内的发病率可达100 %,主要表现为拉稀、呕吐和严重的神经症状,死亡率高,生长育肥猪的常见症状为呼吸道症状,生长减慢,严重掉膘,妊娠母猪出现返情、流产、死胎和产弱仔[2]。
伪狂犬检测报告

伪狂犬检测报告伪狂犬检测报告一例猪伪狂犬病毒病的诊治报告龙源期刊网 .cn一例猪伪狂犬病毒病的诊治报告作者:覃国喜来源:《中国动物保健》2014年第09期猪伪狂犬病的致病源为I型疱疹病毒,是一种急性传染病。
多会引起母猪的繁殖障碍,仔猪的急性死亡,侵害多种组织器官的恶心疾病。
怀孕母猪感染该猪伪狂犬病毒后,可导致母猪流产,临床上常见的流产的胎儿有死胎、木乃伊胎及弱仔等;对已顺利降生、母原抗体不高的仔猪可造成大批急性死亡,临床常见的症状有呕吐、震颤、腹泻及运动失调等临床症状;耐受猪易产生免疫抑制,增加了猪只感染其它疾病的风险,影响仔猪生长发育。
研究表明,发病的猪、潜伏感染排毒的猪为本病重要传染源。
除此之外,实验动物中兔、小鼠、大鼠、豚鼠等也是猪伪狂犬病毒的贮存宿主,引起该病的发生与流行。
笔者将成功治疗的一例猪伪狂犬病诊疗过程记叙如下,旨在为广大兽医工作者提供借鉴。
1 发病情况介绍广西某猪场,存栏猪1 000余头。
4月5日,猪场内出现新生仔猪大量死亡,新生仔猪出生第一天表现正常,第二天开始发病,体温41℃以上,精神极度萎顿,身体发抖,运动不协调,死亡高峰期出现在发病后的3~5 d内。
明显的神经症状是该病的主要临床症状,一旦发病,1~2 d内死亡。
新生仔猪的发病死亡率可达100%。
断奶仔猪也有发病,主要表现为神经症状、拉稀、呕吐等,死亡率在10%。
怀孕母猪发生流产、产木乃伊胎儿。
2 病例变化及实验室检测对病死猪及濒死猪进行了解剖,眼观病变主要有肾脏有针尖状出血点,脑膜明显充血,有些在肝、脾等脏器常可见灰白色坏死病灶。
脑、脾、肝等器官取样进行实验室的细菌学和猪伪狂犬病毒(PRV)、猪乙型脑炎病毒(JEV)、猪细小病毒(PPV)、猪蓝耳病病毒(PRRSV)、猪瘟病毒(CSFV)的检测。
无菌采取病料后直接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后未发现有细菌;同时对病料在血琼脂平板培养,37℃培养24 h未见有细菌增殖,排除了该病由细菌引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猪伪狂犬病病毒gpI抗体检测
自备材料
1. 50、100μl 精确微量移液器或连续移液器。
2. 一次性移液器吸头。
3. 配制洗涤液的500ml 量筒。
4. 96 孔板酶标仪。
5. 稀释样品的玻璃或塑料管。
6. 蒸馏水或去离子水。
7. 滴加和吸去洗涤液的装置。
使用注意事项
1. 处理所有的PRV 材料以免PRV 的传播。
抗原包被微孔板虽然经过化学处理,仍可能成为PRV 的传染源。
2. 勿用口移液。
3. 使用样品和试剂盒的场所不要吸烟、喝水和吃东西。
4. TMB 底物和终止液对皮肤有刺激性。
5. 试剂盒的某些成分含有防腐剂叠氮钠。
处理时需要用大量的水冲洗以免形成叠氮化铜或叠氮化铅,它们在受压时可以爆炸。
注意防止该成分对酶标抗PRV gpI 抗体的污染。
6. TMB 不要暴露于强光和任何氧化剂。
使用洁净的玻璃或塑料容器盛装TMB 底物液。
7. 所有的试剂应在2-7℃储存。
使用前恢复到室温,使用后放回2-7℃。
8. 所有的废弃液应在丢弃前合理处理以免污染环境。
9. 注意防止试剂盒成分的污染。
10.不要使用超过有效期限的试剂,不同批次试剂盒的成分不要混用。
11.严格遵守这些条款可以获得理想的结果。
操作过程中的移液、时间和洗涤必须精确。
样品的制备
用样品稀释液将被检样品稀释2 倍 (1:2)。
取每个样品后都要更换吸头,准确记录每个样品在板上的位置。
每个样品应在滴加到PRV 包被板前应混匀。
洗涤液的制备
浓缩洗涤液应在使用前恢复至室温并使沉淀的盐溶解。
使用前浓缩洗涤液应用蒸馏水或去离子水10 倍稀释(例如:每块板用30ml 浓缩液加上270ml水)。
操作步骤
使用前所有试剂应恢复至室温。
试剂应轻轻旋转或震荡予以混合。
1.取出抗原包被板,在记录表上记录样品的位置。
2.在A1,A2 和A3 孔内加入100μl 两倍稀释(1:2)的阴性对照。
3.在A4,A5 孔内加入100μl 两倍稀释(1:2)的阳性对照。
4.在其余的孔内分别加入100μl 已稀释好的被检样品。
5.室温下孵育1 小时或2-8℃孵育过夜(可以将微量反应板用封条封闭)。
6.用大约300μl 洗涤液洗涤板孔,重复3-5 次。
每次洗涤时洗涤液都应吸出丢弃。
在洗板和加入标记物之间应避免包被板变干。
在最后一次洗涤液吸出后,将板中残留洗涤液扣拍到吸水材料上。
7.每孔加入100μl 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抗PRV gpI 抗体。
8.室温下孵育20 分钟。
9.重复步骤6。
10.每孔加入100μl TMB 底物液。
11.室温下孵育15 分钟。
12.每孔加入50μl 终止液,使反应终止。
13.测量并且记录被检样品和对照的A(650)。
14.计算结果。
结果
阴性对照A(650)的平均值减去阳性对照A(650)的平均值必须大于或等于0.3,试验方能有效。
如果试验无效,试验操作可能有误,试验应重做,并应详细阅读说明书。
首先通过计算每个样品的S/N 值,判定其gpI 抗体的有无。
计算方法
1. 阴性对照平均值的计算(NC)
NC =A1A(650)+A2A(650)+A3A(650)/3
阳性对照平均值的计算(PC)
PC=A4A(650)+A5 A(650)/2
3. 样品/阴性对照比率的计算(S/N)
S/N=样本A(650)/NC
结果判定
1.如果S/N值低于或等于0.60,样品应判定为PRV gpI抗体阳性。
2.如果S/N值大于0.60但小于或等于0.70,样品应重测。
如果试验结果不变,间隔一定时间后重新采样、检测。
3.如果S/N值大于0.70,样品应判定为PRV gpI抗体阴性。
注意:确定阳性应作两次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