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DA-20161025 同型半胱氨酸测定试剂盒技术审评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20161025)资料

CFDA-20161025 同型半胱氨酸测定试剂盒技术审评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20161025)资料
CFDA-20161025 同型半胱氨酸测定试剂盒技术审评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20161025)资料

同型半胱氨酸测定试剂(盒)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

本指导原则旨在指导注册申请人对同型半胱氨酸测定试剂(盒)注册申报资料的准备及撰写,同时也为技术审评部门对注册申报资料的技术审评提供参考。

本指导原则是对同型半胱氨酸测定试剂(盒)的一般要求,申请人应依据产品的具体特性确定其中内容是否适用,若不适用,需具体阐述理由及相应的科学依据,并依据产品的具体特性对注册申报资料的内容进行充实和细化。

本指导原则是供申请人和审查人员使用的指导文件,不涉及注册审批等行政事项,亦不作为法规强制执行,如有能够满足法规要求的其他方法,也可以采用,但应提供详细的研究资料和验证资料。应在遵循相关法规的前提下使用本指导原则。

本指导原则是在现行法规、标准体系及当前认知水平下制定的,随着法规、标准体系的不断完善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本指导原则相关内容也将适时进行调整。

一、适用范围

同型半胱氨酸测定试剂(盒)用于体外定量测定人血清或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的浓度。从方法学考虑,本指导原则主要指基于分光光度法原理,利用全自动、半自动生化分析仪或分光光度计,在医学实验室采用酶循环法进行同型半胱氨酸定量检验所使用的临床化学体外诊断试剂,根据测定方法可分为速率法和终点法两种。

本指导原则不适用于干式同型半胱氨酸测定试剂(盒)。依据《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办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

总局令第5号)、《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关于印发体外诊断试剂分类子目录的通知》(食药监械管[2013]242号)同型半胱氨酸测定试剂(盒)管理类别为Ⅱ类,分类代号为6840。

二、注册申报资料要求

(一)综述资料

综述资料主要包括产品预期用途、产品描述、有关生物安全性方面说明、研究结果的总结评价、同类产品上市情况介绍等内容,应符合《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和《关于公布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申报资料要求和批准证明文件格式的公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2014〕第44号公告)相关要求。下面着重介绍与同型半胱氨酸测定试剂(盒)预期用途有关的临床背景情况。

体内的同型半胱氨酸(HCY)来源于蛋氨酸,蛋氨酸主要来源于食物。蛋氨酸分子含有甲基,在ATP作用下生成S-腺苷蛋氨酸后,可通过各种转甲基作用为体内已知的50多种具有重要生理活性的物质提供甲基。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分为结合型和游离型两种,以四种分子形式存在。我们通常测定的是血浆中总同型半胱氨酸。国外,1995年Bouskey等汇集分析了27个研究单位、总人数为4666例的临床研究结果。发现10%的冠心病患者是由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所致。血浆HCY 每增加5 mol/L,相当于血清胆固醇增加0.5mol/L(20mg/dL)对血管造成的危害。一项对587例血管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进行的4.6年随访研究,共有64例死亡。四年时间里,同

型半胱氨酸水平<9μmol/L者死亡率为3.8%,而相比同型半胱氨酸水平≥15μmol/L者死亡率为24.7%。在分析中,去除其它可能的影响因素(年龄、性别、吸烟史和高胆固醇血症等),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为9~14.9μmol/L患者病死率是血清水平<9μmol/L患者的1.9倍(p<0.05);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为15~19.9μmol/L患者病死率则是血清水平<9μmol/L患者的2.8倍(p<0.05);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为>20μmol/L患者病死率则是血清水平<9μmol/L患者的4.5倍(p<0.02)。上述研究表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冠心病有力的危险预测因子。

(二)主要原材料研究资料(如需提供)

主要原材料(例如酶及其他主要原料)的选择、制备、质量标准及实验验证研究资料;质控品、校准品的原料选择、制备、定值过程及试验资料;校准品的溯源性文件,包括具体溯源链、实验方法、数据及统计分析等详细资料。

(三)主要生产工艺及反应体系的研究资料(如需提供)

1.主要生产工艺介绍,可用流程图方式表示,并简要说明主要生产工艺的确定依据。企业应采用经过验证,能够保证产品质量的生产工艺。

2.主要反应体系的研究资料,包括:样本采集及处理、样本要求,确定反应校准品、样本和试剂的用量、缓冲液、时间、波长等条件的确认资料及试验数据,校准方法、质控方法等。

(四)分析性能评估资料

申请人应当提交产品研制或成品验证阶段对试剂(盒)进行的所有性能验证的研究资料,对于每项分析性能的评价都应包括具体的研究项目、实验设计、研究方法、可接受标准、试

验数据、统计方法、研究结论等详细资料。性能评估时应将试剂和所选用的校准品、质控品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评价,评估整个系统的性能是否符合要求。有关分析性能验证的背景信息也应在申报资料中有所体现,包括实验地点、适用仪器、试剂规格和批号、所选用的校准品和质控品、临床样本来源等。

对于本试剂(盒),建议着重对以下分析性能进行研究:

⒈准确度

对测量准确度的评价依次包括:与国家标准品(和/或国际标准品)的相对偏差、方法学比对等方法,申请人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以下方法的一项或几项进行研究。

(1)与国家(国际)标准品的相对偏差

如果研究项目有相应国家(国际)标准品,则使用国家(国际)标准品进行验证,重点观察对相应标准品检测结果的偏差情况。

(2)比对试验

采用参考方法或国内/国际普遍认为质量较好的已上市同类试剂作为参比方法,与拟申报试剂同时检测一批临床样品(至少40例样本),从测定结果间的差异了解拟申报试剂与参比方法间的偏倚。如偏倚很小或在允许的误差范围内,说明两检测系统对病人标本测定结果基本相符,对同一份临床样本的医学解释,拟申报试剂与参比方法相比不会产生差异结果。

在实施方法学比对前,应分别对拟申报试剂和参比试剂进行初步评估,只有在确认两者都分别符合各自相关的质量标准后方可进行比对试验。方法学比对时应注意质量控制、样本类型、浓度分布范围并对结果进行合理的统计学分析。

(3)回收试验

用于评估定量检测方法准确测定加入纯品(或标准溶液)

的能力,结果用回收率表示。通常对样本进行3~5次回收试验,取平均值即平均回收率。

回收试验注意事项:

①加入的纯品(或标准溶液)体积与人源样本体积比应不大于1:20或其体积比不会产生基质的变化;

②尽量使加入标准液后样本中的被测物浓度接近医学决定水平(10~20μmol/L);

③纯品(或标准溶液)的浓度应该足够高,以得到不同浓度的回收样本。

2. 空白吸光度

用试剂(盒)在说明书规定参数下测试指定空白样品,记录测试反应完成后的吸光度值(A),测试结果即为试剂空白吸光度测定值。

注:空白样本可以是纯水、生理盐水、零校准液等。

3.空白吸光度变化率(如适用)

用试剂(盒)测试指定空白样品,记录在试剂(盒)规定参数下的吸光度差值,空白吸光度变化率(ΔA/min)应不大于企业规定值。

4.分析灵敏度

用试剂(盒)测试同型半胱氨酸已知浓度在(5~15)μmol/L的样本,记录在试剂(盒)规定参数下的吸光度差值。

(1)对于终点法测试的试剂,10.0μmol/L样本的吸光度变化(ΔA)应不小于0.02。

(2)对于速率法测试的试剂,10.0μmol/L样本的吸光度变化率(ΔA/min)应不小于0.01。

5.重复性

测量批内精密度的评估应包括两个浓度水平的样本进行,

两个浓度都应在试剂盒的测量范围内,通常选用该检测指标的正常参考值(范围)附近和异常样本,建议采用人源样本或与人源样本基质接近的样本进行试验。选择重复测试浓度为(10.0±2.0)μmol/L的样本,所得结果的变异系数(CV)应不大于5%和(20.0±4.0)μmol/L的样本,所得结果的变异系数(CV)应不大于3%。

6.批间差

用3个不同批号的试剂(盒)分别测试(10.0±2.0)μmol/L 的血清样品或质控样品,每个批号测试3次,分别计算每批3次测定的均值,计算相对极差。

7.线性范围

建立试剂线性范围所用的样本基质应与临床实际检测的样本相似,理想的样本为分析物浓度达到预期测定上限的混合人血清,制备低浓度样本时应充分考虑稀释对样本基质的影响。建立线性范围时,需在预期测定范围内选择7~11个浓度水平。例如,将预期测定范围加宽至130%,在此范围内选择更多的浓度水平,然后依据实验结果逐渐减少数据点(最终不得少于7个水平)直至表现出线性关系,可发现最宽的线性范围。验证线性范围时可选择5~7个浓度水平。

超出线性范围的样本如需稀释后测定,应做相关研究,明确稀释液类型及最大可稀释倍数,研究过程应注意基质效应影响,必要时应提供基质效应研究有关的资料。

8.干扰试验

8.1考察样本中常见干扰物质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如胆红素、血红蛋白、甘油三酯;同时根据不同检验原理选择特异性干扰物质(如血氨、S-腺苷蛋氨酸、抗坏血酸、谷胱甘肽等)进行检测。干扰物浓度的分布应覆盖人体生理及病理状态下可

能出现的物质浓度。方法为对模拟添加干扰物的样本分别进行验证,样本量选择应体现一定的统计学意义,说明样本的制备方法及干扰实验的评价标准,确定可接受的干扰物质极限浓度。待评价同型半胱氨酸样本浓度应至少包含临近医学决定水平和异常值。

药物干扰的研究可根据需要由申请人选择是否进行或选择何种药物及其浓度进行。

9. 校准品、质控品赋值(如产品包含)

9.1应参照GB/T 21415—2008《 体外诊断医疗器械 生物样品中量的测量 校准品和控制物质赋值的计量学溯源性》的要求,提供企业(工作)校准品及试剂盒配套校准品定值及不确定度计算记录,提供质控品赋值及其靶值范围确定的记录。

9.2均一性(干粉或冻干品)

取同批号的一定数量最小包装单元的校准品、质控品,每包装单元测试1次,按下面的公式计算测试结果的平均值(1X )和标准差S 1;另用上述校准品个最小包装单元连续测试相同次数,计算测试结果的平均值(2X )和标准差S 2;按下列各公式计算瓶间重复性CV%,所有参数的瓶间重复性结果均应符合要求。最小装量不够完成瓶间差检测的可只进行批内精密度检测。

公式 1 n x X n i i

∑==1

公式 2

1)(22

--=∑∑n n X X S i i

公式 3

2221S S S -=瓶间 公式 4 100/(%)1?=X S CV 瓶间瓶间

当S 1

式中:

X ----平均值;

S----标准差;

n----测量次数;

x i ----指定参数第i 次测量值。

10.其他需注意问题

对于适用多个机型的产品,应提供如产品说明书【适用机型】项中所列的所有型号仪器的性能评估资料。

如有多个包装规格,需要对不同包装规格之间的差异进行分析或验证,如不同包装规格产品间存在性能差异,需要提交采用每个包装规格产品的分析性能评估。如不同包装规格之间不存在性能差异,需要提交包装规格之间不存在性能差异的详细说明,具体说明不同包装规格之间的差别及可能产生的影响。

试剂盒的样本类型如包括血清和血浆样本,则应对二者进行相关性研究以确认二者检测结果是否完全一致或存在某种相关性(如系数关系)。对于血浆样本,申请人应对不同的抗凝剂进行研究以确认最适的抗凝条件以及是否会干扰检测结果。

如试剂盒带有校准品、质控品,性能评估时应将试剂和校准品、质控品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评价,评估整个系统的性能是否符合要求。

(五)参考区间确定资料

应提交验证参考区间所采用样本来源、详细的试验资料、统计方法等。

应明确参考人群的纳入、排除标准,研究表明同型半胱氨酸与性别、年龄具有一定相关性,建议厂家根据临床需要,必要时对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或选择特定年龄段)进行考察,研究例数均不应低于120例。

若引用针对中国人群参考区间研究的相关文献,应明确说明出处,并进行验证。研究结果应在说明书【参考区间】项中进行相应说明。

(六)稳定性研究资料

稳定性研究主要包括效期稳定性、高温加速破坏稳定性、运输稳定性、开瓶(复溶)稳定性等,申请人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理的稳定性研究方案。稳定性研究资料应包括研究方法的确定依据、具体方法及过程。对于效期稳定性研究,应提供至少3批样品在实际储存条件下保存至成品有效期后的研究资料。如产品包含校准品和质控品,应提供相应稳定性试验研究资料。

应对样本在不同储存条件下的稳定性期限进行研究,并在说明书中样本要求处明示。(注:若有相关文献中已明确说明,亦可作为依据。)

(七)临床评价资料

临床试验资料应符合《关于发布体外诊断试剂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的通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通告2014年第16号)的要求,同时研究资料的形式应符合《关于公布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申报资料要求和批准证明文件格式的公告》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公告2014年第44号)临床研究资料有关的规定。下面仅对临床实验中的基本问题进行阐述。

1.研究方法

选择境内已批准上市的性能不低于拟申报产品的同类产品作为参比试剂,采用拟申报产品(以下称考核试剂)与之进行对比试验研究,证明本品与已上市产品等效。

2.临床研究单位的选择

应选择至少两家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资质认可的医疗机构,临床研究单位实验操作人员应有足够的时间熟悉检测系统的各环节(试剂、质控及操作程序等),熟悉评价方案。在整个试验中,考核试剂和参比试剂都应处于有效的质量控制下,最大限度保证试验数据的准确性及可重复性。

3.伦理要求

临床试验必须符合赫尔辛基宣言的伦理学准则,必须获得临床试验机构伦理委员会的同意。研究者应考虑临床试验用样本,如血液、羊水、胸水、腹水、组织液、胸积液、组织切片、骨髓等的获得或试验结果对受试者的风险性,应提交伦理委员会的审查意见及受试者的知情同意书。对于例外情况,如客观上不可能获得受试者的知情同意或该临床试验对受试者几乎没有风险,可经伦理委员会审查和批准后免于受试者的知情同意。

4.临床试验方案

临床试验实施前,研究人员应从流行病学、统计学、临床医学、检验医学等多方面考虑,设计科学合理的临床试验研究方案。各临床研究机构的方案设置应保持一致,且保证在整个临床试验过程中遵循预定的方案实施,不可随意改动。整个试

验过程应在临床研究机构的实验室内并由本实验室的技术人员操作完成,申报单位的技术人员除进行必要的技术指导外,不得随意干涉实验进程,尤其是数据收集过程。

试验方案中应确定严格的病例纳入/排除标准,任何已经入选的病例再被排除出临床研究都应记录在案并明确说明原因。在试验操作过程中和判定试验结果时应采用盲法以保证试验结果的客观性。各研究单位选用的参比试剂应保持一致,所用机型应进行适用性验证,以便进行合理的统计学分析。另外,考核试剂的样本类型应与产品说明书一致,且不应超越参比试剂对样本类型的检测要求,如果选择了参比试剂适用样本类型以外的样本,则应采用临床金标准对额外的样本类型进行验证。

5.研究对象选择

临床试验应选择具有特定症状/体征人群作为研究对象。申请人在建立病例纳入标准时,应考虑到不同人群的差异,尽量覆盖各类适用人群。在进行结果统计分析时,建议对各类人群分别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研究总体样本数不少于200例,应充分考虑对病理值样本的验证,异常值样本数建议不少于80例,并覆盖线性范围。

样本应明确抗凝剂的要求、存贮条件、可否冻融等及避免使用的样本。实验中,尽可能使用新鲜样本,避免贮存。如无法避免使用贮存样品时,注明贮存条件及时间,在数据分析时应考虑其影响。

如果声称同时适用于血清/血浆样本,那么血清(或血浆)的试验例数参照上述要求,并应同时验证其中至少100例受试者的自身血清、血浆样本测试结果间的一致性(采用考核试剂评价),其中不同浓度样本分布情况与总例数中分布情况应

一致。

如产品发生涉及检测条件优化、增加与原样本类型具有可比性的其他样本类型等变更事项,临床样本总数至少为100例,并在至少两家临床试验机构开展临床试验;变更主要原材料的供应商、参考区间的变化及增加临床适应症等变更事项,应根据产品具体变更情况,酌情增加临床试验总样本数。

6. 统计学分析

对临床试验结果的统计应选择合适的统计方法,结合临床试验数据的正/偏态分布情况,建议统计学负责人选择合理的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统计分析应可以证明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如相关分析、线性回归、绝对偏倚/偏差及相对偏倚/偏差分析、配对t检验等。考核试剂和参比试剂两组检测结果的相关及线性回归分析,应重点观察相关系数(r值)或判定系数(R2)、回归拟合方程(斜率和y轴截距)等指标。在临床研究方案中应明确统计的检验水准及检验的假设,即评价考核试剂与参比试剂是否等效的标准。

7. 临床试验总结报告撰写

根据《体外诊断试剂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的要求,临床试验报告应该对试验的整体设计及各个关键点给予清晰、完整的阐述,应该对整个临床试验实施过程、结果分析、结论等进行条理分明的描述,并应包括必要的基础数据和统计分析方法。建议在临床总结报告中对以下内容进行详述。

(1)临床试验总体设计及方案描述

①临床试验的整体管理情况、临床研究单位选择、临床主要研究人员简介等基本情况介绍。

②病例纳入/排除标准、不同人群的预期选择例数及标

准。

③样本类型,样本的收集、处理及保存等。

④统计学方法、统计软件、评价统计结果的标准。

(2)具体的临床试验情况

①考核试剂和参比试剂的名称、批号、有效期及所用机型等信息;

②对各研究单位的病例数、人群分布情况进行总合,建议以列表或图示方式给出具体例数及百分比。

③质量控制,试验人员培训、仪器日常维护、仪器校准、质控品运行情况,对检测精密度、质控品回收(或测量值)、抽查结果评估。

④具体试验过程,样本检测、数据收集、样本长期保存等。

(3)统计学分析

①数据预处理、对异常值或离群值的处理、研究过程中是否涉及对方案的修改。

②定量值相关性和一致性分析

用回归分析验证两种试剂结果的相关性,以y=a+bx和r、R2的形式给出回归分析的拟合方程,其中:y是考核试剂结果,x是参比试剂结果,b是方程斜率,a是y轴截距,r是相关系数(要求r>0.975),如r<0.975,应适当扩大样本量以扩大数据范围,R2是判定系数(通常要求R2≥0.95),计算回归系数及截距的95%可信区间。

分别计算正常参考区间上限(或医学决定水平处)相对偏倚/偏差及95%置信区间。正常参考区间上限(或医学决定水

平处)相对偏倚应不大于10%。

应给出考核试剂与参比试剂之间的差值(绝对偏倚/偏差)或比值(相对偏倚/偏差)散点图,观察并分析各点的偏倚分布情况。

通过相关性分析、配对t检验等统计分析方法综合评价考核试剂与参比试剂等效性。

(4)讨论和结论

对总体结果进行总结性描述并简要分析试验结果,对本次临床研究有无特别说明,最后得出临床试验结论。

(八)产品风险分析资料

申请人应考虑产品寿命周期的各个环节,从预期用途、可能的使用错误、与安全性有关的特征、已知及可预见的危害等方面的判定以及对患者风险的估计进行风险分析,应符合YY/T 0316-2016 《医疗器械风险管理对医疗器械的应用》的要求。

(九)产品技术要求

产品技术要求应符合《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办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局令第5号)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发布医疗器械产品技术要求编写指导原则的通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通告2014年第9号)的相关规定。该品种各性能指标应不低于《YY.T 1258-2015 同型半胱氨酸检测试剂(盒)(酶循环法)》的要求,如有相应的国家/行业标准发布或更新,则产品技术要求不得低于其相关要求。此外,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加下列检验项目:

1.试剂空白吸光度变化率(如适用)

用试剂(盒)测试空白样本,记录在试剂(盒)参数规定读数点下的吸光度差值(ΔA),计算空白样本的吸光度变化率

(ΔA/min)应不大于企业规定值。

2.准确度比对试验

用待测试剂盒与申请人选定分析系统(参考方法或国内/国际普遍认为质量较好的已上市同类试剂)分别检测不少于40个在检测范围内的人源样品,回归分析验证两种试剂结果的相关性,计算相关系数r应大于等于0.990、正常参考区间上限(或医学决定水平处)相对偏倚应不大于10%。

3.复溶稳定性(干粉或冻干试剂适用):干粉试剂开瓶后(复溶后)在规定的贮存条件下保存至有效期末,产品的性能应至少符合线性范围、准确度和重复性。

4校准品和质控品(如适用)

4.1溯源及赋值说明:同型半胱氨酸尚无国家标准物质,已有国际标准物质,若试剂盒配套校准品和质控品,应参照GB/T 21415—2008《体外诊断医疗器械生物样品中量的测量校准品和控制物质赋值的计量学溯源性》的要求溯源至国家或国际标准物质,并提供校准品溯源性说明及质控品赋值说明。若有国家标准物质发布,应使用国家标准物质进行验证。

4.2性能要求:外观、装量、准确性,冻干品还包括:含水量、瓶间差、复溶稳定性,液体剂型需进行开瓶稳定性。

5.附录

如注册单元中包含校准品或质控品,应在附录中明确校准品、质控品的赋值程序。

(十)产品注册检验报告

根据《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办法》要求,首次申请注册的第二类产品应该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认可的、具有相应承检范围的医疗器械检测机构进行样品的注册检验。对于已经有国家标准品的检测项目,在注册检验时应采用相应的国

家标准品进行,对于目前尚无国家标准品的项目,申请人应建立自己的质控体系并提供相应的校准品、质控品。注册申报资料中应包括相应的注册检验报告和产品技术要求预评价意见。

(十一)产品说明书

说明书承载了产品预期用途、试验原理、试验方法、检测结果解释以及注意事项等重要信息,是指导实验室工作人员正确操作、临床医生针对检验结果给出合理医学解释的重要依据。因此,产品说明书是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申报最重要的文件之一。产品说明书的格式应符合《体外诊断试剂说明书编写指导原则》(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通告2014年第17号)的要求。产品说明书的所有内容均应与申请人提交的注册申报资料中的相关研究结果保持一致,如某些内容引用自参考文献,则应以规范格式对此内容进行标注,并单独列明参考文献的相关信息。

结合《体外诊断试剂说明书编写指导原则》的要求,下面对同型半胱氨酸测定试剂(盒)说明书的重点内容进行详细说明,以指导注册申报人员更合理地完成说明书编制。

产品说明书内容原则上应全部用中文进行表述;如含有国际通用或行业内普遍认可的英文缩写,可用括号在中文后标明;对于确实无适当中文表述的词语,可使用相应英文或其缩写。

1.【预期用途】应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

(1)说明试剂(盒)用于体外定量测定人血清和/或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的浓度。

(2)与预期用途相关的临床适应症背景情况,说明相关的临床或实验室诊断方法等。

2.【检验原理】

本规范适用于使用酶循环法对人血清或血浆中的同型半胱氨酸进行定量检测的试剂(盒),下面介绍该产品的3种反应原理:

(1)酶循环法,速率法,基于小分子捕获技术SMT的S-腺苷同型半胱氨酸水解酶。HCY被转化为游离型后,通过与共价底物反应,循环放大,同时产生腺苷。腺苷立即水解成氨和次黄嘌呤,氨在谷氨酸脱氢酶的作用下,使NADH转化为NAD+, 样本中的HCY浓度与NADH转化速率成正比。

(2)酶循环法,速率法,氧化型HCY被转化成游离HCY,游离HCY在CBS催化下和丝氨酸反应生成L-胱硫醚。L-胱硫醚在CBL催化下又生成HCY、丙酮酸和NH3。该循环反应生成的丙酮酸可以用乳酸脱氢酶LDH和NADH检测到,NADH 转变成NAD+的速率与样品中HCY含量成正比。

(3)酶法,无循环放大过程,终点法,吸光度上升性反应,市场上常见为三试剂或干粉试剂。

利用化学反应原理,其反应式为:

同型半胱氨酸水解酶

同型半胱氨酸α-酮戊二酸+ NH3 + H2S

H2S +甲基蓝呈色剂+ 氯化铁蓝色复合物+ H2O

反应形成蓝色复合物引起660nm处光吸收值的增加,吸光度值与样本中的同型半胱氨酸浓度成正比。

3.【主要组成成分】

(1)说明试剂(盒)包含组分的名称、数量、比例或浓

度等信息,如果对于正确的操作很重要,应提供其生物学来源、浓度及其他特性;明确说明不同批号试剂盒中各组分是否可以互换。

(2)试剂(盒)内如包含校准品和/或质控品,应说明其主要组成成分及其生物学来源,校准品应注明其定值及溯源性,溯源性至少应写明溯源到的最高级别,包括:标准物质的发布单位及编号,质控品应有合适的靶值范围。

4.【储存条件及有效期】

(1)对试剂(盒)的效期稳定性、复溶稳定性、开瓶稳定性等信息作详细介绍。包括环境温湿度、避光条件等。

(2)不同组分保存条件及有效期不同时,应分别说明,产品总有效期以其中效期最短的为准。

注:保存条件不应有模糊表述,如“室温”,应明确贮存温度,如2℃~8℃,有效期12个月。稳定期限应以月或日或小时为单位。

5.【适用仪器】

(1)说明可适用的仪器,并提供与仪器有关的必要信息以便用户能够作出最好的选择。

(2)应写明具体适用仪器的型号,不能泛指某一系列仪器。

6.【样本要求】

重点明确以下内容:

(1)样本采集前对患者的要求:如采集时间、采集顺序等,是否受临床症状、用药情况等因素的影响。

(2)样本采集:说明采集方法及样本类型,如有血浆样本,应注明对抗凝剂的要求。

当血清存在脂浊、严重黄疸、溶血时,对本方法有干扰,

应尽可避免此类样本。

(3)样本处理及保存:样本处理方法、保存条件及期限、运输条件等。冷藏/冷冻样本检测前是否须恢复室温,冻融次数。对储存样本的添加剂要求等。

由于红细胞合成和释放同型半胱氨酸的作用,导致血浆和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的浓度升高,建议采血后冰送(或冷藏运输),并应及时分离出血浆(或血清)样本。

(4)超出线性范围时,样本的最大可稀释倍数、稀释溶液等信息。

7.【检验方法】详细说明试验操作的各个步骤,包括:

(1)试验具体操作步骤。

(2)试剂配制方法、注意事项。

(3)试验条件:温度、时间、仪器波长等以及试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4)校准:校准品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校准曲线的绘制。应注明推荐的仪器校准周期。

(5)质量控制:质控品的使用方法、对质控结果的必要解释以及推荐的质控周期等,如质控不合格应提供相关的解决方案。

8.【参考区间】

(1)应注明常用样本类型的参考区间,并简要说明参考区间确定的方法。

(2)简单介绍设定该参考区间所选健康人群的区域特征,建议注明以下字样“由于地理、人种、性别及年龄等差异,建议各实验室建立自己的参考区间”。

9.【检验结果的解释】

(1)说明可能对试验结果产生影响的因素。

(2)说明在何种情况下需要进行确认试验。

10.【检验方法的局限性】

(1)说明检测结果仅供临床参考,不能单独作为确诊或排除病例的依据。

(2)说明该检验方法由于哪些原因会使测量结果产生偏离,或测量结果还不能完全满足临床需要。如:干扰(胆红素、血红蛋白、甘油三酯等)等。

11.【产品性能指标】

产品性能指标应符合产品技术要求。说明该产品主要性能指标,应至少包括:外观、装量、试剂空白吸光度、试剂空白吸光度变化率、分析灵敏度、线性范围、重复性、批间差、准确度等。

12.【注意事项】应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1)本试剂盒的检测结果仅供临床参考,对患者的临床诊治应结合其症状/体征、病史、其他实验室检查及治疗反应等情况综合考虑。

(2)使用不同生产商的试剂对同一份样本进行检测可能会存在差异。

(3)对所有样本和反应废弃物都应视为传染源对待,提示操作者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三、审查关注点

(一)技术要求中性能指标的设定及检验方法是否符合

相关行业标准的要求;技术要求的格式是否符合《医疗器械产品技术要求编写指导原则》(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通告2014年第9号)的相关规定;

(二)产品说明书的编写内容及格式是否符合《体外诊断试剂说明书编写指导原则》(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通告

同型半胱氨酸的测定及临床应用

同型半胱氨酸的测定及临床应用【关键词】同型半胱氨酸 近年来,关于心血管疾病危险度的指标研究取得很大进展,公认的主要危险因素:吸烟、高血压、高胆固醇、肥胖和糖尿病等,载脂蛋白及脂蛋白(a)在临床应用也十分广泛。最近,又有一个新的独立的心血管疾病危险指标―――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受到重视和关注,本文对其理化性质、检测方法及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1 HCY理化性质 同型半胱氨酸为一种含硫氨基酸,是蛋氨酸代谢过程中的重要中间产物。同型半胱氨酸于1932年由De Vgneaud发现,其结构式为HSCH 2 (NH 2 )CO 2 H。血浆中存在氧化型和还原型HCY两种形式[1],氧化型含二硫基,包括同型胱氨酸和胱氨酸;还原型含硫基,包括同型半胱氨酸及半胱氨酸。正常机体存在少量同型半胱氨酸,还原型仅占2%。HCY转化的主要途径有两条:(1)甲基化过程,即通过叶酸循环途径,有甲基四氢叶酸作为甲基供体,VitB 12 作为辅因子,在蛋氨酸合成酶的催化下形成L-蛋氨酸。叶酸循环中的限速酶为5,10-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2)转硫过程,由VitB 6 依赖的胱硫醚β合成酶催化完成,代谢产物进入三羧酸循环或由尿排出[2]。 自20世纪60年代初在尿中首次被发现以来,同型半胱氨酸被认为与多种先天性代谢缺陷疾病有关,如胱硫醚β合成酶缺乏造成高同型半胱氨酸尿症。近年来发现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突变后形成的热不稳定型表型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相关联,这一基因有可能作

为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遗传学检查的主要基因型。 2 HCY实验室检测方法 最早检测同型半胱氨酸是氨基酸分析法,Ueland等测定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后经改良,目前常用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2.1 同位素法由Refsum等[3] 1985年建立的方法。该方法通过 14 C标记的腺苷与HCY缩合后,经色谱分离,液体闪烁计数放射强度来测HCY浓度。该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但操作繁琐且有放射污染,未能推广使用。 2.2 色谱法 1987年Stabler [3]首先报道了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同型半胱氨酸。该法可同时测定半胱氨酸、蛋氨酸、胱硫醚和甲基甘氨酸等多种物质。虽然灵敏度、特异性好,但仪器价格昂贵而不能推广。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是目前比较成熟且推广使用的方法,不足之处是样品处理、层析条件、样品检测及定量的诸多变异,使其难以标准化。Fiskertrand [4]等首先于1993年用全自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血浆和尿液的HCY和硫醇物进行测定。HPLC根据衍生方式(柱前或柱后衍生)、检测方法(荧光、电化学)可分为多种方法。应用HPLC准确测定同型半胱氨酸需要优良的设备、高超的技术经验和应用HPLC方法适当的时间,另外选择和制备内部质控也相当重要。 2.3 免疫学法该法应用特异性的抗S-腺苷同型半胱氨酸单克隆技术,采用荧光偏振法或免疫法测定HCY。美国雅培公司采用全自动荧光偏振免疫技术[5],用AXSYM仪器检测HCY,反应原理为:

血液同型半胱氨酸的测定方法及临床意义

血液同型半胱氨酸的测定方法及临床意义 摘要同型半胱氨酸是人体内含硫氨基酸的一个重要的代谢中间产物,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发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子。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含量与遗传因素、营养因素、雌激素水平、年龄因素等有关,与同型半胱氨酸代谢有关的N5N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和胱硫醚-β-合成酶的基因突变,酶活性下降,也可引起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同型半胱氨酸的测定方法有: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全自动的荧光偏振免疫测定(Fluorescence polarization immunoassay FPIA)、高效毛细管电泳法。HPLC最常用,而高效毛细血管电泳最有发展前途。 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 hCY)是一种人体内的含硫氨基酸,为蛋氨酸和半胱氨酸代谢过程中的重要中间产物,其本身并不参与蛋白质的合成。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均认为血液同型半胱氨酸含量升高已成为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一个独立危险因子,遂成为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研究的新热点。本文综述血液同型半胱氨酸的测定方法及临床意义。 1 同型半胱氨酸的代谢过程 1.1 人体内同型半胱氨酸是蛋氨酸脱甲基后的产物,蛋氨酸是重要的“一碳单位”供体,蛋氨酸在S-腺苷蛋氨酸合成酶崔化下与ATP结合生成S-腺苷蛋酸(SAM),SAM在供出甲基后,水解生成同型半胱氨酸和腺苷。相反,体内的同型半胱氨酸在蛋氨酸合成酶的作用下,以维生素B12为辅助因子,接受N5-甲基四氢叶酸携带的甲基,再形成蛋氨酸。此反应必须有N5-甲基叶酸作为甲基的供体,N5-甲基四氨叶酸是四氢叶酸经N5N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ethyleneterahydrofolatereductase mTHFR)催化而产生的。同型半胱氨酸另一代谢途径是在胱硫醚-β-合成酶(cystathionine-beta-synthase cBS)催化下,与丝氨酸缩合成胱硫醚。因此,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的升高与遗传因素和营养因素有关,MTHFR和CBS基因发生突变,导致酶活性降低,产生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1.2 人MTHFR基因定位在lp36.3上,cDNA全长约 2.2kb,大鼠的MTHFR基因的cDNA 与人MTHFR基因有85%同源性。人MTHFR基因有多个等位基因,经流行病学分析,纯合子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之间呈现很强相关性。Frosst等应用PCR-SSCP分析证明MTHFR 基因在667位发生的突变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由于T代替了C,编码的氨基酸已由缬氨酸代替了丙氨酸,而缬氨酸可能与MTHFR活性中心密切相关,MTHFR酶活性大大降低。 1.3 CBS是一个63kD均一四聚体蛋白,定位于染色体21q2 2.3,可编码551个氨基酸,目前已鉴定出33个突变位点,与心血管疾病可能有关的是位于287密码子T283c,由编码的异亮氨酸代替了苏氨酸。另一个突变位点为307密码子上的G919A,由编码的甘氨酸取代丝氨酸。CBS这两个位点的突变均可使CBS酶活性降低,发生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2 血液中的同型半胱氨酸 2.1 由于氨基酸分析仪器的灵敏度限制,过去一般认为血液中不存在同型半胱氨酸。Wicken等首先报道,男性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半胱氨酸二硫化物总量为 3.3±0.8μmol/L,女性为2.4±0.7μmol/L,男性显著高于女性。他们使用磺基水杨酸沉淀蛋白质,层析用离子交换柱,氨基酸分析仪进行测定。还发现,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受雌激素水平、高脂饮食、维生素B12。叶酸缺乏、年龄等因素的影响较大。 2.2 wu等发现正常人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大部分是与蛋白质结合,可达70%,血浆中与同型半胱氨酸结合的蛋白是白蛋白。动物试验和人体试验表明,半胱氨酸不能取代同型半胱氨酸在血浆白蛋白上的结合位点,可能原因是同型半胱氨酸有更大的亲和力。同型半氨酸在血液中的存在方式是,部分以同型半胱氨酸-半胱氨酸二硫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检测的临床意义1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检测的临床意义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是人体内含硫氨基酸的一个重要的代谢中间产物,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发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子。Hcy水平升高被认为是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独立的渐进性致病因素,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含量与遗传因素、营养因素、雌激素水平、年龄因素等有关, 同型半胱氨酸又称为高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Hcy的正常参考值随测定方法和种族人群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一般正常空腹血浆总Hcy水平为5~15μmol/L。研究表明:Hcy每升高5umol/L脑卒中风险升高59%,缺血性心脏病风险升高32%;Hcy每降低5umol/L脑卒中风险降低24%,缺血性心脏病风险降低16%.Hcy水平与心血管事件风险呈正相关。引起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升高的主要原因有遗传和环境营养两种因素: 遗传因素主要是一种命名为N5甲基四氢叶酸转甲基酶及胱硫醚-β-合成酶的基因发生突变,引起酶的活性降低,从而导致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现在已经证明N5甲基四氢叶酸转甲基酶的缺陷,在体内叶酸缺乏的情况下,可以引起同型半胱氨酸浓度的明显升高。由遗传缺陷引起的胱硫醚-β-

合成酶的活性降低,可导致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的浓度超过正常值的十倍左右。 环境营养因素指代谢辅助因子如叶酸、维生素B6、B12缺乏,这些因子在同型半胱氨酸代谢反应中为必需因子,均可导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发生。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吃煮熟的食物(叶酸主要存在于蔬菜、肉类、动物肝脏等),食物在煮熟的过程中90%以上的叶酸被破坏,导致中国人普遍的叶酸缺乏,许多研究已经证实冠心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升高以及血清叶酸、维生素B6、B12水平下降. 为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我们建议40岁以上人群都应该定期检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含量。对于高Hcy人群还要注意一定的饮食结构。

血液中同型半胱氨酸的检测及意义

血液中同型半胱氨酸的检测及意义 发布时间02年09月11日09时20分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肖飞郭健 由于同型半胱氨酸检测技术的发展,对其研究逐渐深入,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同型半胱氨酸可以作为判断心务管疾病危险性的独立指标,并认为与传统的指标相比,同型半胱氨酸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本文综述了同型半胱氨酸的测定方法和临床意义。 1同型半胱氨酸的代谢过程 人体内同型半胱氨酸作为蛋氨酸代谢的中间产物,其本身并不参与蛋白质的合成。蛋氨酸分子含有S甲基;在与ATP作用生成S腺苷蛋氨酸后,可通过各种转甲基作用为体内已知的约50多种具有重要生理活性的物质提供甲基。S 腺苷蛋氨酸在甲基转移酶作用下将甲基转移至另一物质后,生成S腺苷同型半胱氨酸,后者进一步脱去腺苷,生成同型半胱氨酸。而同型半胱氨酸则可通过N5甲基四氢叶酸转甲基酶(EC1.1.1.68)及其辅酶维生素B12的催化作用,接受N5甲基四氢叶酸提供的甲基,重新生成蛋氨酸。而此过程又是已知的体内能利用N5甲基四氢叶酸的唯一反应。故同型半胱氨酸与体内一碳单位代谢有着密切关系。另外,同型半胱氨酸在胱硫醚-β-合成酶(EC4.2.1.22)催化下也可与丝氨酸缩合生成胱硫醚,后者近一步生成半胱氨酸和α酮丁酸。 2影响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因素 血浆中的同型半胱氨酸约70%与白蛋白结合,为结合型。其余的游离型则主要以二硫同型半胱氨酸和以二硫键结合的同型半胱氨酸-半胱氨酸化合物形式存在,只有少量以还原型同型半胱氨酸存在于血浆中。我们通常所指的是总的同型半胱氨酸浓度。 影响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最主要的因素莫过于遗传与食物营养缺乏。遗传因素主要包括N5甲基四氢叶酸转甲基酶及胱硫醚-β-合成酶的基因发生突变,引起酶的活性降低,从而导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现在已经证明N5甲基四氢叶酸转甲基酶的缺陷,在体内叶酸缺乏的情况下,可以引起同型半胱氨酸浓度的明显升高。而根据Mudd等的研究,由遗传缺陷引起的胱硫醚-β-合成酶的活性降低,可导致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的浓度超过正常值的十倍左右。

血液中同型半胱氨酸的检测及意义[1]

1)骨代谢指标是罗氏骨代谢全套检查(早晨空腹静脉血)。 (1)骨形成标志物:P1NP(总1型原胶原氨基端延长肽)、N-端骨钙素; (2)参与骨形成的标志物:25-羟维生素D3、PTH(甲状旁腺素); (3)骨吸收标志物:β-CTX(I型胶原C端肽CTX)。 (4)影响骨代谢激素类:睾丸酮、雌二醇、性激素结合球蛋白、脱氢异雄酮硫 酸盐 (5)骨矿物:钙、镁、磷元素 血液中同型半胱氨酸的检测及意义 发布时间02年09月11日 09时20分 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肖飞郭健 由于同型半胱氨酸检测技术的发展,对其研究逐渐深入,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同型半胱氨酸可以作为判断心务管疾病危险性的独立指标,并认为与传统的指标相比,同型半胱氨酸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本文综述了同型半胱氨酸的测定方法和临床意义。 1 同型半胱氨酸的代谢过程 人体内同型半胱氨酸作为蛋氨酸代谢的中间产物,其本身并不参与蛋白质的合成。蛋氨酸分子含有S甲基;在与ATP作用生成S腺苷蛋氨酸后,可通过各种转甲基作用为体内已知的约50多种具有重要生理活性的物质提供甲基。S腺苷蛋氨酸在甲基转移酶作用下将甲基转移至另一物质后,生成S腺苷同型半胱氨酸,后者进一步脱去腺苷,生成同型半胱氨酸。而同型半胱氨酸则可通过N5甲基四氢叶酸转甲基酶(EC1.1.1.68)及其辅酶维生素B12的催化作用,接受N5甲基四氢叶酸提供的甲基,重新生成蛋氨酸。而此过程又是已知的体内能利用N5甲基四氢叶酸的唯一反应。故同型半胱氨酸与体内一碳单位代谢有着密切关系。另外,同型半胱氨酸在胱硫醚-β-合成酶 (EC4.2.1.22)催化下也可与丝氨酸缩合生成胱硫醚,后者近一步生成半胱氨酸和α酮丁酸。 2 影响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因素 血浆中的同型半胱氨酸约70%与白蛋白结合,为结合型。其余的游离型则主要以二硫同型半胱氨酸和以二硫键结合的同型半胱氨酸-半胱氨酸化合物形式存在,只有少量以还原型同型半胱氨酸存在于血浆中。我们通常所指的是总的同型半胱氨酸浓度。 影响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最主要的因素莫过于遗传与食物营养缺乏。遗传因素主要包括N5甲基四氢叶酸转甲基酶及胱硫醚-β-合成酶的基因发生突变,引起酶的活性降低,从而导致高同型半胱

同型半胱氨酸HCY检测

同型半胱氨酸HCY检测 1 检验目的 指导本室工作人员规范操作本检测项目,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 2 实验原理 同型半胱氨酸(Hcy)是蛋氨酸代谢产生的一种含硫氨基酸,80%在血中通过二硫键与蛋白结合,只有很少一部分游离同型半胱氨酸参加循环。同型半胱氨酸经过一系列的反应后,生成340nm波长检测吸收光度值变化与HCY浓度呈线性关系。 3 标本: 3.1 病人准备:应禁食12小时抽血. 3.2 类型:新鲜不溶血的血清 3.3 标本存放留取标本后请尽快分离血清。在冰箱保存的条件下(2~8℃)稳定3天,-20℃保存至少可以稳定3个月。 3.4 标本运输室温条件下运输

3.5 标本拒收标准细菌污染的不能做测定。 4 实验材料 4.1 试剂:北京万泰德瑞诊断技术有限公司HCY测定试剂盒(京械注准20152401106) 4.1.1 试剂组成 乳酸脱氢酶 >35KU/L 丝氨酸 0.76mmol/l NADH 0.47mmol/l 胱硫醚合成酶>20KU/L 胱硫醚裂解酶>10KU/L 4.1.2 试剂准备:试剂为即用式。 4.1.3 试剂稳定性与贮存:2~8℃密闭保存,效期为12个月;开盖2~8℃保存,可稳定28天。 4.1.4 变质指示:当试剂有看得见的微生物生长,有浊度,或者未开盖的液体有沉淀时,表明试剂已变质,不能继续使用。 4.2 校准品:使用北京万泰德瑞诊断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的HCY标准品血清进行校准操作。 4.3 质控品:使用正常值、病理值复合控制品。

5 仪器 AU2700生化分析仪,罗氏P800生化分析仪, 西门子ADVIA-2400生化分析仪,东芝TBA-120生化分析仪 6 操作步骤 6.1 样品的准备:将标好号的样品离心后放到仪器规定的位置。 6.2 试剂的检测:仪器开机后,检查各种试剂的位置,体积等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测定。 6.3 项目基本参数:参见生化检验AU2700生化分析仪,罗氏P800生化分析仪,西门子ADVIA-2400生化分析仪,东芝TBA-120生化分析仪项目测定参数。 6.4仪器操作步骤:参见生化检验AU2700生化分析仪,罗氏P800生化分析仪,西门子ADVIA-2400生化分析仪,东芝TBA-120生化分析仪操作规程。 7 质量控制

同型半胱氨酸介绍

同型半胱氨酸介绍 一,概念 同型半胱氨酸(Hcy)是一种含硫分子的氨基酸。在体内经蛋氨酸脱甲基化生成,主要通过再甲基化和转硫途径代谢。需蛋氨酸合成酶、胱硫醚β合成酶(CBS)及维生素B12、叶酸、维生素B6参与。酶功能障碍或维生素的缺乏等均可导致同型半胱氨酸升高。 二,致病机理 同型半胱氨酸致病机理:①损伤血管壁导致血管阻塞;②损伤血管内皮细胞; ③促进血小板激活;④增强凝血功能;⑤促进平滑肌增值;⑥细胞毒化作用;⑦刺激LDL氧化等。 三,临床意义 【心脑血管病防治】 美国一项对近万名25-74岁无心血管疾病美国人历时20年之久的研究发现,每天从食用中摄取至少300μg叶酸,可使中风的发生率降低20%,使心血管疾病发生率降低13%。叶酸能保护心血管系统是由于它能降低Hcy水平,而Hcy是引起动脉硬化最终导致心脏病和中风的罪魁祸首。美国心脏协会建议成人摄取400μg叶酸/天,孕妇每600μg叶酸/天。 中度Hcy升高是TIA(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与脑卒中的独立的危险因子,叶酸可通过降低Hcy防止出血性卒中的发生。 张氏等研究1698例经冠脉造影确诊的CHD患者,302例冠脉造影阳性及500名健康国人血浆总Hcy、血脂、血糖及其他危险因素的关系,证实高Hcy血症是国人CHD,尤其是MI的独立危险因素,且Hcy水平与CHD严重程度一致。【中国分子心脏病杂志,2003,3(4):215】Hcy与血脂是心脑血管疾病的2个相互独立的危险因素,与心脑血管病变程度和并发症呈正相关。 美国专家在Framingham心脏病研究项目中发现,Hcy与心力衰竭的相关性更为密切,对尚未出现心脏病症状者来说,Hcy升高者患心力衰竭的危险可加倍,妇女的危险可增加3倍。 【糖尿病及并发症防治】 国内外大量研究结果显示,血浆Hcy水平可作为2-型糖尿病患者患大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监测糖尿病患者Hcy水平有利于对其预后的评估【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6):2194】。Hcy升高在糖尿病伴肾脏、视网膜及血管并发症的患者更为严重,与无糖尿病但具相同浓度的Hcy相比,糖尿病患者血浆总Hcy每升高5μmol/L,在未来5年的死亡率将增加3倍。高Hcy血症也能促进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Kidney Int(suppl),2001;78:S243-245】。 【CRF并发症防治】 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普遍有高Hcy血症,其发生率是正常人33倍。高Hcy血症已成为心血管疾病高发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在CRF患者中发生率高。Hcy通过内皮毒素作用、刺激血管、心肌平滑肌细胞增殖、心肌细胞钙超载、血栓形成、干扰谷胱甘肽合成、影响体内转甲基化反应等引发心血管事件。补充大剂量叶酸、B族维生素、采用充分高效透析及肾移植是治疗CRF患者伴Hcy血症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检测诊断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应用分析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检测诊断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应用分析 发表时间:2015-07-01T17:26:42.350Z 来源:《医师在线》2015年5月第9期供稿作者:孙才于静 [导读]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机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1】。 孙才于静 (贵州省贵阳市开阳县人民医院贵州开阳 550300) 【摘要】目的对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检测诊断心血管疾病的效果进行分析并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将2014 年5 月~ 2015 年1 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2 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作为实验组患者,另选取32 例健康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成员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浓度进行检测,并对两组成员的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成员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存在显著差异,实验组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t=4.4861,P=0.0000),实验组患者的高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卡方=14.7156,P=0.0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浓度比正常人的高,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可作为诊断心血管疾病的重要依据。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临床价值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09-0317-01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机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1】。心血管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机体健康,同时,极大的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因此,心血管疾病应该获得相关医务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寻求诊断心血管疾病的有效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2】。现将2012 年~ 2013 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2 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作为实验组患者,将其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浓度与正常人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浓度,以此探究心血管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浓度的特点,并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在诊断心血管疾病上的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2 年~ 2013 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2 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作为实验组患者,另选取32 例健康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表示自愿参与本次实验。 实验组患者均被诊断为心血管疾病患者,患者中男18 例,女14 例,年龄53 ~ 79 岁,平均年龄(63.25±5.83)岁;陈旧型心肌梗死的患者有13 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有9 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0 例。 对照组的成员中均没有内分泌以及消化系统的疾病,其心、肾、脑以及肝功能均正常,且无营养不良者。对照组患者中男19 例,女13 例,年龄54 ~ 79 岁,平均年龄(63.23±5.79)岁。两组患者在各项基本资料上差异不显著,P > 0.05,数据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数据间的可比性较好。 1.2 测定方法 指导实验组患者在1 各月内不要服用影响此次实验的药物。指导两组研究对象空腹12 小时,取两组研究对象的清晨空腹静脉血,各取5ml,将血样置于转速为3000r/min 的离心机中进行离心,离心10min 后,取血样的上清液,并放入温度为-20℃的环境中进行冷冻,最后,利用循环酶法对两组研究对象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浓度进行测定。 1.3 统计学处理 本实验数据应用SPSS17.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计量资料用率(%)表示,用t 检验计量资料,用卡方检验计数资料,P <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两组研究对象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浓度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平均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浓度为(19.04±9.95)μmol/L,对照组成员的平均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浓度为(8.94±7.95)μmol/L,两组成员的平均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存在显著差异,P <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高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率也存在显著差异,P <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见表1。 3. 讨论 当前,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正在不断的升高,这种疾病多发于中老年人。心血管疾病会使患者的大脑、心脏以及全身组织发生出血性或者缺血性疾病,这种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3】。因此,心血管疾病是医护人员的重要研究项目。只有对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方法进行研究,有效地提高诊断的准确率,才能使患者得到及时的治疗,从而减少疾病带给患者的损伤。因此,寻求准确诊断心血管疾病的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前,临床上的诊断方式有超声心电图、心电图检测技术等,但是这两种方法只能够作为证实结果的检测,显然,这两种方法的预防性能低,不能使患者及早的进行治疗。有研究显示,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可作为预测心血管疾病的指标。为此,本文对心血管患者以及健康人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浓度进行分析对比,对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检测诊断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应用进行分析,希望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本文中,利用循环酶法对两组研究对象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浓度进行测定,结果显示,两组成员的平均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存在显著差异,实验组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高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率也存在显著差异,实验组患者的高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这说明,心血管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浓度高于健康人群。因此,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可作为预测心血管疾病的指标。 综上所述,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检测诊断心血管疾病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能够预防性的诊断心血管疾病,从而使患者能够及早得到有效地治疗【4】。因此,这种诊断方法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同型半胱氨酸(HCY)测定试剂盒(酶循环法)产品技术要求lideman

同型半胱氨酸(HCY)测定试剂盒(酶循环法) 适用范围:本产品用于体外定量测定人体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的含量。 1.1规格 试剂1(R1):1×40mL、试剂2(R2):1×10mL; 试剂1(R1):2×90mL、试剂2(R2):2× 9mL; 试剂1(R1):2×48mL、试剂2(R2):2×13mL; 试剂1(R1):2×45mL、试剂2(R2):2×15mL; 试剂1(R1):2×40mL、试剂2(R2):2×10mL; 试剂1(R1):1×48mL、试剂2(R2):1×13mL; 试剂1(R1):1×60mL、试剂2(R2):1×15mL; 试剂1(R1):2×60mL、试剂2(R2):2×15mL; 试剂1(R1):2×30mL、试剂2(R2):2×9mL; 试剂1(R1):2×60mL、试剂2(R2):2×6mL; 试剂1(R1):1×18mL、试剂2(R2):1×5mL; 试剂1(R1):2×80mL、试剂2(R2):2×22mL; 试剂1(R1):1×80ml、试剂2(R2):1×22mL; 试剂1(R1):2×10mL、试剂2(R2):2×2.7mL; 试剂1(R1):5×10mL、试剂2(R2):5×2.7mL; 试剂1(R1):10×10mL、试剂2(R2):10×2.7mL; 试剂1(R1):20×10mL、试剂2(R2):20×2.7mL; 试剂1(R1):2×12mL、试剂2(R2):2×3.3mL; 试剂1(R1):5×12mL、试剂2(R2):5×3.3mL; 试剂1(R1):10×12mL、试剂2(R2):10×3.3mL; 试剂1(R1):20×12mL、试剂2(R2):20×3.3mL; 试剂1(R1):2×16mL、试剂2(R2):2×4.4mL; 试剂1(R1):5×16mL、试剂2(R2):5×4.4mL; 试剂1(R1):10×16mL、试剂2(R2):10×4.4mL; 试剂1(R1):20×16mL、试剂2(R2):20×4.4mL; 224测试/盒:【试剂1(R1):60.8mL、试剂2(R2):16.4mL】。

血液中同型半胱氨酸的检测及意义讲述讲解

血液中同型半胱氨酸的检测及意义 由于同型半胱氨酸检测技术的发展,对其研究逐渐深入,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同型半胱氨酸可以作为判断心务管疾病危险性的独立指标,并认为与传统的指标相比,同型半胱氨酸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本文综述了同型半胱氨酸的测定方法和临床意义。 1 同型半胱氨酸的代谢过程 人体内同型半胱氨酸作为蛋氨酸代谢的中间产物,其本身并不参与蛋白质的合成。蛋氨酸分子含有S甲基;在与ATP作用生成S腺苷蛋氨酸后,可通过各种转甲基作用为体内已知的约50多种具有重要生理活性的物质提供甲基。S腺苷蛋氨酸在甲基转移酶作用下将甲基转移至另一物质后,生成S腺苷同型半胱氨酸,后者进一步脱去腺苷,生成同型半胱氨酸。而同型半胱氨酸则可通过N5甲基四氢叶酸转甲基酶(EC1.1.1.68)及其辅酶维生素B12的催化作用,接受N5甲基四氢叶酸提供的甲基,重新生成蛋氨酸。而此过程又是已知的体内能利用N5甲基四氢叶酸的唯一反应。故同型半胱氨酸与体内一碳单位代谢有着密切关系。另外,同型半胱氨酸在胱硫醚-β-合成酶(EC4.2.1.22)催化下也可与丝氨酸缩合生成胱硫醚,后者近一步生成半胱氨酸和α酮丁酸。 2 影响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因素 血浆中的同型半胱氨酸约70%与白蛋白结合,为结合型。其余的游离型则主要以二硫同型半胱氨酸和以二硫键结合的同型半胱氨酸-半胱氨酸化合物形式存在,只有少量以还原型同型半胱氨酸存在于血浆中。我们通常所指的是总的同型半胱氨酸浓度。 影响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最主要的因素莫过于遗传与食物营养缺乏。遗传因素主要包括N5甲基四氢叶酸转甲基酶及胱硫醚-β-合成酶的基因发生突变,引起酶的活性降低,从而导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现在已经证明N5甲基四氢叶酸转甲基酶的缺陷,在体内叶酸缺乏的情况下,可以引起同型半胱氨酸浓度的明显升高。而根据Mudd等的研究,由遗传缺陷引起的胱硫醚-β-合成酶的活性降低,可导致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的浓度超过正常值的十倍左右。 对近1200名老人的研究表明,体内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与饮食有着密切的关系,血浆中维生素B6、B12和叶酸的浓度越低,其同型半胱氨酸的浓度越高。由于动物蛋白中蛋氨酸的含量比植物蛋白约高三倍左右,可以产生较多的同型半胱氨酸,因此可对人体的动脉组织造成损伤。 其它因素包括性别、年龄、肾功能的损害、以及服用影响叶酸和B族维生素的药物,都可影响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尤其是肾功的损害,会严重影响那些含硫氨基酸的排出,因为肾小

同型半胱氨酸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同型半胱氨酸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一、同型半胱氨酸 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 Hcy)是一种人体内的含硫氨基酸,为蛋氨酸和半胱氨酸代谢过程中的重要中间产物,部分以同型半胱氨酸-半胱氨酸二硫化物存在,微量以还原型同型半胱氨酸存在,大部分通过二硫键与白蛋白结合而存在。 大量对Hcy的研究表明Hcy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危险度随着浓度的升高而增加。Boushey等的研究结果显示,血浆总Hcy水平每升高5umol/L,相当于胆固醇升高500umol/L。伴有血浆Hcy升高(>10umol/L)的原发性高血压定义为H型高血压。 二、影响血液Hcy水平的因素 1、遗传因素: C667T点突变可引起Hcy升高。CBS基因多态性。蛋氨酸合成酶基因多态性。 2、性别与年龄: 国内外不少研究发现,Hcy随年龄增长而升高,而且男性>女性。女性在绝经前的水平较低,绝经后显著升高,认为其机制可能与雌激素水平的变化有关。 3、营养因素: ①VitB6、VitB12、叶酸等Hcy代谢辅酶摄入不足时,则Hcy升高。 ②饮酒:长期饮酒可引起肝细胞蛋氨酸合成酶活性下降,从而造成Hcy血症。 ③饮食中蛋氨酸过高:有报道认为高动物蛋白饮食可能是Hcy血症的危险因素之一。 三、同型半胱氨酸致病机理 1、内皮毒性作用。 2、刺激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 3、致血栓作用:Hcy可促进血栓调节因子的表达,激活C蛋白和凝血因子Ⅻ、Ⅴ,血小板内前列腺素合成增加,从而促进血小板粘附和聚集。 4、脂肪、糖、蛋白代谢紊乱:Hcy可促进脂质沉积于动脉壁,泡沫细胞增加,还可改变动脉壁糖蛋白分子纤维化结构,促进斑块钙化。 5、干扰谷胱甘肽的合成:谷胱甘肽是一种重要的高氧化剂,它能防止很多细胞成分的氧化互相作用,对血管产生保护作用。Hcy干扰谷胱甘肽的合成,从而对机体造成危害。

同型半胱氨酸的解读

解读同型半胱氨酸 一说同型半胱氨酸(HCY)检测,大多数临床医生可能最直接是想到这是一个心脑血管疾病风险评估的指标,其实HCY的检测意义远远不止如此,今天就从HCY的发展趋势、生化特性、影响因素、致病机制、相关的疾病四个方面来全方位了解同型半胱氨酸检测的重要意义。 发展趋势 未来HCY检测将更加普及! 1998年,美国心脏协会建议对所有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及有心脏病家族史的人进行HCY检测。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提出:为预防出生缺陷和心脑及外周血管疾病,应对所有育龄妇女及40岁以上人群进行HCY检测。2004年3月,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宣布补充叶酸,每年可挽救4.8万人的生命(减少中风死亡3.1万人,心脏病死亡1.7万人.2005年,美国有将近70%的内科医生将HCY检测作为常规检测项目。同时在英国,每年HCY 在孕妇中的检测次数达1000万人次以上。 近年来,随着同型半胱氨酸在我国临床应用的深入,HCY的检测逐步成为国内众多医院的住院必检项目、40岁以上人群的体检常规项目,并且很多医院的产科也在开展HCY筛查。但相比国外的应用情况,我国对HCY检测的认识与重视仍旧需要进一步地普及。 生化特性 到底同型半胱氨酸是什么? HCY是一种含巯基的氨基酸,主要来源于饮食摄取的蛋氨酸,是蛋氨酸和半胱氨酸代谢过程中一个重要的中间产物,其本身并不参加蛋白质的合成。在体内,约

1/2 的HCY通过叶酸的循环重新合成蛋氨酸,另一半的HCY则通过转硫基途径,即HCY 与丝氨酸在胱硫醚β合成酶(CBS)作用下形成胱硫醚,最后生成丙酮酸、硫酸和水。如以下示意图可知:HCY在体内的代谢依赖于几种B族维生素(VB6,VB12,叶酸),因此B族维生素的缺乏容易诱发HCY升高。 致病机制 HCY对机体的危害性到底有多大? HCY最直接的危害是损伤血管,大量的文献指出HCY可能通过如下途径对人体造成损伤,包括: 1、通过氧化和亚硝化反应对血管内皮产生毒性; 2、刺激血管以及心肌平滑肌细胞增生,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产生;

同型半胱氨酸和其临床意义

同型半胱氨酸及其临床意义 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1999年第26卷第3期 北京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100034) 李健(综述)李晓玫王海燕(审校) 摘要同型半胱氨酸是一种含硫氨基酸,属于蛋氨酸循环的中间产物。近年的研究发现,该物质是闭塞性血管疾病的一种独立危险因素。本文对其代谢、测定、诊断和临床意义进行综述。 关键词:同型半胱氨酸动脉硬化慢性肾功能不全氨基酸代谢 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又称高半胱氨酸,是蛋氨酸去甲基后形成的一种含硫氨基酸,属于蛋氨酸循环的中间产物。有关其代谢紊乱的报道最早来源于先天性胱硫醚合成酶缺乏导致出现同型半胱氨酸尿患者的观察。此后,又相继发现其他几种参与HCY代谢的酶或辅酶改变所引起的代谢紊乱。近几年来,随着测定技术方法的改进,已经能够对正常人血浆中以各种形式存在的HCY进行测定,并且发现在心、脑及外周血管疾病、慢性肾功能不全、牛皮癣、维生素B12缺乏等疾病的患者中存在HCY的代谢紊乱[1~3]。本文就HCY的代谢、致病作用机制及其在肾脏疾病时的临床意义进行综述。 同型半胱氨酸的生化特征与代谢[4] HCY来源于饮食摄取的蛋氨酸,是蛋氨酸循环中S-腺苷HCY水解反应后的产物,同时,又是胱硫醚β合成酶合成胱硫醚的底物。血液中的总HCY包括HCY、HCY二硫化物和胱氨酸-HCY3种形式,它们大部分以蛋白结合方式存在,小部分处于游离状态。 HCY代谢途径有3条:①HCY被重新甲基化为蛋氨酸:又称为再甲基化途径,再甲基化反应需要蛋氨酸合成酶参与,同时需要维生素B12作为辅酶,在此条件下,HCY与5′-甲基四氢叶酸合成蛋氨酸和四氢叶酸。肝脏中存在着另一条再甲基化途径,该途径以甜菜碱为甲基供体,在甜菜碱HCY甲基转移酶催化下合成蛋氨酸和二甲基甘氨酸。②HCY与丝氨酸缩合为胱硫醚的反应:又称为转硫化途径,反应由胱硫醚合成酶催化,维生素B6为辅酶,缩合成胱硫醚及水。这一反应在生理条件下不可逆,利于HCY的转运。生成的胱硫醚在γ-胱硫醚酶作用下裂解为半胱氨酸和α-酮丁酸。③直接释放到细胞外液。这部分与血浆浓度密切相关。释放到细胞外HCY的增加反映了其生成和代谢的紊乱。有研究表明[5],蛋氨酸的浓度可以影响HCY从细胞释放,在低浓度时,细胞释放受到蛋氨酸合成酶的影响;而高浓度时,细胞释放则受到胱硫醚合成酶的影响。

如何防治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如何防治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据统计,目前我国每10万人中就有250人发生脑卒中,可见脑卒中已成为严重危害我国居民健康的疾病之一。在临床上,高血压是诱发脑卒中的主要原因。 因此,大多数高血压患者都会进行降压治疗,以防止脑卒中等并发症的发生。 但是,有些高血压患者已经将血压控制在正常的范围内,却仍然发生了脑卒中,这是为什么呢?这可能是因为此类患者除了患有高血压以外,还同时患有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患者在空腹时进行抽血检查,若血中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起过了15微摩尔/升,就可确诊其患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该病通常是由人体内缺乏叶酸、维生素B2和维生素6等营养物质所引起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在临床上,根据此类患者血中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高低,可将该病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3个级别。 其中,轻度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指患者血中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为15~30微摩尔/升,中度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指患者血中同型半胱按酸的水平为 31~100微摩尔/升,重度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指患者血中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高于100微摩尔/升。 据统计,在我国的高血压患者中,约有75%的人同时患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科学研究证实,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可增加高血压患者发生脑卒中的几率。当人体血液中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超过一定的浓度时,就会损伤血管的内皮细胞、促进凝血过程,导致血栓的形成,从而增加发生脑卒中的风险。 据统计,单独患有高血压或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患者,其发生脑卒中的风险分别为正常人3倍和4倍。而同时患有高血压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患者,其发生脑卒中的风险为正常人的12倍。 由此可见,高血压患者更应注意防治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血压患者可通过去医院检测自己血中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来确定是否患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临床上治疗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方法主要是补充叶酸、维生素B6和B12等营养物质。补充叶酸是降低血中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最安全有效的方法。 它能使血中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下降超过20%、使脑卒中发生的风险下降25%。轻度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在平时可适当多吃些绿叶蔬菜、水果、坚果、豆类等富含叶酸的食物,以及糙米、胡萝卜等富含维生素B6的食物和蛋、动物肝脏、肾脏等富含维生素B12的食物。

同型半胱氨酸带来的危害

造成心梗脑梗的最大元凶 同型半胱氨酸 同型半胱氨酸(简称Hcy)是人体中的一种中间代谢产物,它是人体的最大敌人。Hcy浓度越低,你的身体就越能保持完美的生化平衡,意味着您拥有更好的精力、更好的耐力、更清醒的头脑、更好的皮肤色泽。 一、Hcy增高带来的危害 如果Hcy浓度增高,你将会发生下列问题: 1. 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发生心梗和脑中风的风险大大增强;数值越高,近期发生心梗、脑梗的风险越大。 2. 身体衰老速度加快; 3. 削弱免疫系统,使你的抵抗力下降; 4. 损伤大脑并降低智商,容易发生老年痴呆和精神方面的疾病; 5. 容易形成血栓和产生无名的疼痛; 二、如何发现Hcy增高 你可以到有条件的医院去化验Hcy,最常用的检验方法就是免疫学法,正常值一般为5~15μmol/L。四十岁以上的人群应当每年常规检查一次,如果异常需要定期复查。 三、造成Hcy增高的原因是什么 1、遗传因素:由于基因缺陷或突变,造成Hcy必需的

酶缺乏。 2、饮食原因:由于饮食习惯不好,或减肥、挑食造成摄入的维生素B6、维生素B12、叶酸不足,可引起Hcy在体内堆积。 3、长时间大量的锻炼和运动也会造成Hcy产生增多。 4、药物因素和疾病因素,一些药物如卡马西平、异烟肼,以及一些疾病如恶性肿瘤、银屑病、甲状腺功能低下等,也可导致高半胱氨酸的增高;还有进行血液透析的肾病患者,其血中Hcy水平可显著增高,发生血管栓塞性症状的几率显著增加。 四、发现Hcy增高怎么办 叶酸和维生素B-12有效的降低Hcy在体内的浓度。如果Hcy增高,要及时服用叶酸、维生素B-12、维生素B-6。 平常要注意食用富含维生素B12丰富的食物如肉、牛奶及动物肝脏;富含维生素B6的食物有鸡肉、肝、马铃薯、葵花子、香蕉等;动物肝脏、水果、蔬菜等则含有丰富的叶酸。

同型半胱氨酸测定检测操作程序

概述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是人体内含硫氨基酸的一个重要的代谢中间产物,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发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子。Hcy水平升高被认为是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独立的渐进性致病因素,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含量与遗传因素、营养因素、雌激素水平、年龄因素等有关,同型半胱氨酸又称为高半胱氨酸,Hcy的正常参考值随测定方法和种族人群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一般正常空腹血浆总Hcy水平为5-15μmol/L。研究表明:Hcy每升高5umol/L脑卒中风险升高59%,缺血性心脏病风险升高32%;Hcy每降低5umol/L脑卒中风险降低24%,缺血性心脏病风险降低16%.Hcy水平与心血管事件风险呈正相关。 1 目的 规范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检测测试,确保检测结果准确性和重复性。 2 检测方法和原理 2.1检测方法:速率法 2.2检测原理:本产品基于一种新型酶法,样本中的氧化型Hcy被转化为游离型Hcy后,进行一系列循环反应,这种基于共价底物转化产物的酶循环反应系统大大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主要是利用S-腺苷同型半胱氣酸(SAH)水解酶反应原理,在该反应中SAH被水解酶水解成腺苷和Hcy,腺苷立即水解成氨和次黄嘌呤,氨在谷氨酸脱氢酶的作用下,NADH 转化为NAD,样本中Hcy浓度与NADH转化速率成正比。 3 标本采集与保护 新鲜无溶血血清或EDTA、肝素抗凝血浆 遵守以下推荐的血清标本处理,运行和储存步骤 3.1用真空采样管采集血液标本时须遵守常规注意事项 3.2离心前使标本完全自然形成凝块 3.3全程保证样品管的密闭状态 3.4尽快分离血清,并及时测定 3.5如果标本不能在24小时内检测或运送标本时,将标本保存在4℃或更低温度的环境中:3.6冷藏标本室温放置20分钟后再测定; 3.7冷冻标本室温解溶后放置20分钟后再测定 3.8不符合标本处理 3.8.1溶血和乳糜血标本在报告单的备注栏注明 3.8.2标本量过少的标本,严重溶血和乳糜血标本与临床沟通并将标本退回,填写不合格标本拒接登记。 4 试剂和设备 4.1试剂 采用深圳奥萨制药有限公司试剂 4.1.1试剂组成 试剂1 S-腺苷甲硫氨酸(SAM) 0. 1 mM 烟酸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H) 0. 3 mM 三(2-羧乙基)膦氯化氢(TCEP) 0. 5 mM α—酮戊二酸(Oxoglutarate) 5. 0 mM Hcy甲基转移酶(HMTase) 5.0 KU/L 试剂2 谷氨酸脱氢酶(GLDH)10.0 KU/L S-腺苷同型半胱氨酸(SAH)水解酶(SAHase) 3.0 KU/L 腺苷脱氨酶(ADA) 5.0 KU/L 4.1.2试剂准备;恢复室温后使用

同型半胱氨酸代谢基因检测报告(模板)

。 。 1 同型半胱氨酸代谢基因检测及遗传分析报告 基本信息 基因分型结果 * 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是四种脱氧核糖核苷酸,分别由A 、T 、C 和G 四种字母表示。每个人都有两套基因,分别源自父亲和母亲,某个基因位点的遗传变异可能存在于这两套基因中的一个或两个,因此,将组合出三种基因型:野生型,表示两个等位基因都无变异;杂合突变,表示其中有一个等位基因存在变异;纯和突变,表示两个等位基因都存在变异。 **分型结果中的绿色代表野生纯合基因型,该基因型的个体基因功能处于正常水平; *** 分型结果中的红色代表突变基因型,该基因型的个体基因功能较正常水平有所降低;

遗传分析 1、遗传分析结论 根据您的基因检测结果,您在MTHFR基因的C677T位点为纯和突变,在MTRR的基因的A66G位点为纯和突变,因此您在同型半胱氨酸的代谢能力方面具有先天遗传缺陷。2、基因位点遗传分析 MTHFR MTHFR(5,10-methylenetetrahydrofolate reductase,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是叶酸代谢途径的关键酶之一,可催化5,10-二甲基四氢叶酸产生甲基供体,促使体内同型半胱氨酸甲基化合成甲硫氨酸,使同型半胱氨酸代谢并降低。 MTHFR基因的C677T位点突变,改变了编码的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的蛋白结构,导致酶的活性与耐热性下降,机体转化叶酸为甲基化叶酸的能力显著降低。根据研究表明,携带MTHFR基因的C677T位点为纯和突变, 会导致机体叶酸转化能力降低约70%(携带MTHFR基因的C677T位点为杂合突变, 会导致机体叶酸转化能力降低约40%)。 因此,您需要不定期的补充甲基化叶酸,以调控先天缺陷基因的表达,确保机体有足够的活性叶酸用以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毒素可能升高的风险。尤其需要注意的是避免使用合成叶酸,因为长期服用合成叶酸具有导致癌症的风险。 MTRR MTRR(5-Methyltetrahydrofolate-Homocysteine MethyltransferaseReductase,甲硫氨酸合成酶还原酶)是同型半胱氨酸向甲硫氨酸转化的关键酶之一。甲硫氨酸是蛋白质合成和一碳代谢的必需氨基酸,它的合成是由甲硫氨酸合成酶(MTR基因编码)催化的,而甲硫氨酸合成酶因为辅助因子维生素B12被氧化而最终失活。MTRR编码的甲硫氨酸合成酶还原酶能够通过还原型甲基化作用重新生成具有功能活性的甲硫氨酸合成酶。 突变基因影响了产物酶的活性,导致维生素B12不能被有效甲基化,使得甲硫氨酸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