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风音乐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合集下载

中国风歌词 (3)

中国风歌词 (3)

中国风歌词引言中国风歌词是指歌曲中融入了中国传统音乐元素的一种音乐风格。

随着中国文化和音乐的发展,中国风歌词在近年来变得越来越受欢迎。

这种独特的风格给人一种亲切感,同时也展现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本文将介绍中国风歌词的特点以及其中融入的传统元素。

中国风歌词的特点1.文化元素:中国风歌词常常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例如古代诗词和神话故事等。

这些元素给歌曲增添了一种深沉和优雅的氛围。

2.情感表达:中国风歌词对情感的表达往往更加细腻和含蓄。

通过诗意的表达方式,歌词传达出了深情和内敛。

3.音乐特色:中国风歌词通常配以具有东方风味的乐器,如古筝、二胡和琵琶等。

这些乐器创造了一种独特的音乐氛围,与歌词相得益彰。

传统元素的融入1.古代诗词:中国风歌词常常引用古代诗词作为歌词的一部分。

这些诗词有着丰富的意境和感情表达,带给听众一种独特的审美体验。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远。

2.神话故事:中国风歌词还经常以神话故事为题材进行创作。

这些故事包含了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和哲理,让人们在欣赏音乐的同时,也能领略到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

牵丝戏,玉笛声声减,崩朱阙。

灵台无计遣飞仙。

五凤楼上,吟成东风恶,岁月芳年。

3.传统乐器:中国风歌词使用传统乐器作为伴奏是其独特之处。

这些乐器的音色浑厚悠扬,与歌词的情感表达相得益彰。

古筝韵,声声入耳。

二胡悠扬,琵琶幽怨。

鼓铸丝竹,奏出中华风韵。

中国风歌词的影响中国风歌词不仅在音乐圈引起了轰动,也对中国文化的传播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首先,中国风歌词的流行使得更多人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了兴趣。

通过歌曲中融入的传统元素,人们对于中国的历史与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

其次,中国风歌词的创作也激发了音乐人对于传统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越来越多的音乐人开始借鉴中国的传统元素,创作出独具一格的音乐作品,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音乐创作中的无限魅力。

最后,中国风歌词的受欢迎程度也促使了传统乐器的发展。

关于文化自信的流行歌曲

关于文化自信的流行歌曲

关于文化自信的流行歌曲有:1.《中国字》:这首歌颂扬了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表达了对自己母语的自豪感。

歌曲中融入了传统文化的元素,如古诗词的韵律,同时又具有现代感,让人感受到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2.《龙文》:这首歌以中国龙为象征,表达了对中华民族的崇敬和自豪。

歌曲中运用了丰富的中国元素,如二胡、琵琶等传统乐器的演奏,展现了中华文化的瑰宝。

3.《华语音乐流行榜》:这首歌强调了华语音乐在世界范围内的崛起和影响力。

歌曲中融合了多种音乐风格,包括流行、摇滚、电子等,展现了中国音乐的多元化和独特性。

4.《中国风》:这首歌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音乐风格相结合,展现了中国风的魅力。

歌曲中运用了笛子、二胡等传统乐器的演奏,同时加入了现代的编曲和制作,让人感受到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

5.《中国文化》:这首歌颂扬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多样性。

歌曲中融入了多种文化元素,如京剧、书法、茶道等,展现了中华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独特性。

6.《我的中国心》:这首歌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中华民族的自豪。

歌曲中充满了正能量和激励人心的元素,让人感受到中国人民的团结和力量。

7.《中国梦》:这首歌以中国梦为主题,表达了对中华民族美好未来的憧憬和追求。

歌曲中融入了现代音乐元素,如电子、摇滚等,同时展现了中华文化的精髓,让人感受到中国文化的魅力和力量。

8.《龙的传人》:这首歌以龙为象征,表达了作为中国人对中华民族的自豪和自信。

歌曲中融入了传统文化的元素,如龙的形象、二胡等传统乐器的演奏,让人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庄重和威严。

9.《骄傲的少年》:这首歌表达了年轻人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未来的信心。

歌曲中融入了现代音乐元素,如流行、摇滚等,同时展现了中华文化的精髓,让人感受到年轻一代的激情和力量。

10.《青春中国》:这首歌以青春为主题,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

歌曲中融入了现代音乐元素,如流行、电子等,同时展现了中华文化的精髓,让人感受到青春中国的活力和朝气。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理论依据:一定的文化是由一定的经济、 理论依据:一定的文化是由一定的经济、政治 决定的
导演斯蒂文森说: 导演斯蒂文森说: 我没有到过中国, “我没有到过中国, 所有关于中国的知 识都是通过互联网 识都是通过互联网 了解的, 了解的,而且都查 了两遍。可以说, 了两遍。可以说, 我们的电影哪怕一 帧一帧地放都不会 找出任何错误。 找出任何错误。” 科学技术的进步, 科学技术的进步, 的进步 是推动文化发展的 重要因素。 重要因素。
想一想:
• 1、周杰伦的音乐怎样与众不同? 、周杰伦的音乐怎样与众不同? • 2、你如何看待流行乐坛的“中国风”思潮? 、你如何看待流行乐坛的“中国风”思潮? “中国风”是大致这样定义的:歌词具有中 中国风”是大致这样定义的: 中国风 国文化内涵, 国文化内涵,使用新派唱法和编曲技巧烘 托歌曲氛围。 托歌曲氛围。歌曲以怀旧的中国背景与现 代节奏的结合,产生含蓄、忧愁、幽雅、 代节奏的结合,产生含蓄、忧愁、幽雅、 轻快等风格。 轻快等风格。
2008年北京奥运会颁奖服饰 宝蓝系 江山海牙纹,牡丹花纹
2008年北京奥运会颁奖服饰 粉红系 传统盘金绣
2008年北京奥运会颁奖服饰 青花瓷系 青花瓷
2008年北京奥运会颁奖服饰 国槐绿系 吉祥牡丹
2008年北京奥运会颁奖服饰 玉脂白系 金镶玉,玉佩
走 进 生 活
中国服饰变迁
中国历代封建王朝对服饰都有 中国历代封建王朝对服饰都有 封建王朝 严格的等级标准。 严格的等级标准。自宋代开始就明 文规定,只有皇帝能穿黄龙袍,普 文规定,只有皇帝能穿黄龙袍, 通庶民是不许使用龙的图案和穿黄 色的衣服。 色的衣服。 民国政府确定 确定: 民国政府确定:男子礼服为 中山装,女子礼服是旗袍。 中山装,女子礼服是旗袍。 建国初期, 建国初期,中国服饰受前 苏联的影响最大。 苏联的影响最大。军队中的女干部 穿着大翻领、偏襟、 穿着大翻领、偏襟、斜插口袋的列 宁装,与短发配合; 宁装,与短发配合; 改革开放之后, 改革开放之后,服饰朝着 多元化、个性化发展。 多元化、个性化发展。

戏曲音乐元素在流行音乐中的运用

戏曲音乐元素在流行音乐中的运用

戏曲音乐元素在流行音乐中的运用第一篇:戏曲音乐元素在流行音乐中的运用戏曲音乐元素在流行音乐中的运用戏曲艺术被誉为中国的国粹,集文学、音乐、舞蹈等多种形式于一身,将剧本内容予以艺术化的表达。

音乐是戏曲艺术中的重要元素,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戏曲音乐形成了一整套独特的结构形式和表现方法,同时也树立了独特的音乐风格,在推动情节发展、烘托艺术氛围和刻画人物形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而流行音乐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件舶来品,20世纪70年代之后,中国和外国的联系更加密切,西方流行音乐恰逢其时地传播到了中国,摇滚乐、校园音乐、说唱音乐等多种风格无所不包。

也随之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流行音乐创作者,创作出了大量的流行音乐精品。

而且中国的流行音乐创作者,为了使音乐更加具有中国特色,积极尝试从民族音乐中汲取养分,对戏曲音乐的借鉴就是其中的表现之一。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这种尝试已持续了三十年,其形式和手法也呈现出了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也更加具有时代感,本文从多个角度,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具体分析。

一戏曲音乐元素在流行音乐中的运用分析戏曲音乐素材在流行音乐中的运用戏曲艺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套相对固定的旋律特征,将这些音乐素材应用于流行音乐中,将会使流行音乐具有浓郁的戏曲味道。

如著名作曲家姚明,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其对京韵大鼓的研究有着很深的造诣,这是一种在京津地区广泛流传的戏曲艺术,姚明在《故乡是北京》、《前门情思大碗茶》中,都对京韵大鼓中的曲调进行了充分借鉴,使旋律演唱起来朗朗上口,充满了京味。

香港著名音乐家黄霑,先是谱写了一段荡气回肠的歌词,即《男儿当自强》,正在为作曲发愁的时候,偶然间听到了京剧中《将军令》的旋律,试着将其和歌词搭配,却发现简直是天作之合。

赵传演唱的《粉墨登场》中,则是将京剧旋律和摇滚乐有机结合在一起,将京剧的旋律用摇滚乐的形式表达出来,获得了全新的艺术效果。

陈升的《牡丹亭外》,第一段中,借鉴了黄梅戏《女驸马》的唱段,在演唱时可以清楚地分辨出来。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京剧是一种传统文化,需 要因时而变,跟上时代的 步伐,需要在继承中发展。
中医学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 髓之一,也直接缔造了中医学的基本框架。
但是由于中医学缺乏清晰的理论体系和现代科学理论的研究, 在近代西医传入中国后,其作用受到置疑。特别是在19世纪30年代, 西医将西方近代医学引入了中国,由于近代西医建立在科技发展基 础之上,所以其发展与科技发展同步。中医在劣境中艰难生存,发 展缓慢。
A
2、:辨析:对待传统文化,首先是继承,其次是发展。
2.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有帝 国主义文化,又有封建文化,还有新民主主义文化。 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文化获得了新发 展。这段材料体现了 A.思想运动推动着文化的进步 B.社会心理使文化产生了内驱力
C.代表新的政治、经济力量的新文化、有力地促进 文化的进步 D.科学技术重大发明和发现推动了文化的发展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历史是一条奔流不息的长河。今天由昨天发展而来,明天是今 天的延续。 阅读教材思考: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1、社会制度变革 (外部因素) 2、科学技术的进步 3、思想运动 4、教育
(内部因素)
中国历代封建王朝对服饰都 有严格的等级标准。
1920年代,民国政府确定:男子 探究2、 礼服为中山装,女子礼服是旗袍。当 时的时髦装饰,男子是礼帽、眼镜和 (1)封建王朝、中华民国、社 怀表;妇女们则去了发髻,农村姑娘 会主义新中国不同社会制度下服 梳起大辫子,城市妇女开始流行烫发, (1)社会制度的更替,是经济、政治制度的更替 饰的变更与发展说明了什么道理? 着上衣下裙或新式的旗袍 。 (2)新的社会制度取代旧制度时,会引起经济、

中国风简介

中国风简介

中国风简介中国风是指中国传统文化的风格和特点。

它是中国文化的独特表现形式,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内涵。

中国风在艺术、建筑、服饰、音乐等方面都有独特的表现。

中国风在艺术方面表现出来的特点是独具一格的美学风格。

中国传统绘画、书法、剪纸、雕刻等艺术形式都体现了中国风的独特之处。

中国传统绘画以墨色为主,注重意境和笔墨的韵味,给人以静谧、深邃之感。

而传统书法则强调笔墨的运用和字体的美感,每一笔每一画都蕴含着文化的内涵。

剪纸和雕刻则是中国民间艺术的代表,通过剪纸和雕刻,人们可以感受到中国民间艺术的魅力。

中国风在建筑方面体现出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和特点。

中国传统建筑以木结构为主,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

传统建筑的屋顶多采用斗拱结构,这种结构不仅具有美观的外观,还能起到支撑屋顶的作用。

同时,传统建筑还注重庭院和园林的布局,通过独特的布局和设计,营造出宜人的环境和景观。

中国风在服饰方面体现出了中国传统服饰的风格和特点。

中国传统服饰注重色彩的搭配和图案的设计。

传统服饰多使用丝绸和棉布等材料,质地柔软而舒适。

传统服饰的图案多取自自然界的花鸟、山水等元素,给人以自然、优雅的感觉。

同时,传统服饰还注重礼仪和传统习俗的体现,通过服饰的选择和穿着方式,表达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中国风在音乐方面体现出了中国传统音乐的韵味和特点。

中国传统音乐以琴、瑶、箫、鼓等乐器为主,注重音乐的韵律和节奏。

传统音乐的曲式多样,有宫商角徵羽、十二律等,每一种曲式都有独特的音调和情感表达。

传统音乐还注重音乐与舞蹈的结合,通过音乐和舞蹈的配合,表达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的追求。

总的来说,中国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表现形式,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内涵。

它在艺术、建筑、服饰、音乐等方面都有独特的表现。

通过对中国风的了解和传承,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希望中国风能够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更多的认可和传播,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风”特色流行歌曲的文化解读

“中国风”特色流行歌曲的文化解读

〃中国风〃特色流行歌曲的文化解读一、引言中国风,字面上解释:中国乐风,是新时代的中国音乐。

得到大家普遍认可的是黃晓亮对“中国风”的定义:三古三新(古辞赋、古文化、古旋律、新唱法、新编曲、新概念)结合的中国独特乐种。

歌词具有中国文化内涵,使用新派唱法和编曲技巧烘托歌曲氛围,歌曲以怀旧的中国背景与现在节奏的结合,产生含蓄、忧愁、幽雅、轻快等歌曲风格。

用现代的音乐唱出古典的味道,是中国风歌曲总的特点。

此外,歌词充满强烈的画面感、浓郁的“中国风”,从东方意象到自然语境,运用大量修辞手法,也是中国风歌曲最重要的特点。

有“中国风”特色的歌曲,并不是现在才有的,在80, 90年代就已经很多了。

比如:《龙的传人》、《中国民谣》、《爱江山更爱美人》、《鸳鸯蝴蝶梦》、《水调歌头》等,这些歌曲有传统的中国风味,充满浓郁的中国风情,这是“中国风”的雏形。

但是,他们却没有让“中国风”红遍中国大地。

而在2006年,周杰伦的一曲《千里之外》让“中国风”在中国成为流行的词语,也让“中国风”在流行乐坛上成为近儿年来的“主旋律”,成为文化潮流。

“中国风”特色的流行歌曲已经在中国的大地上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色,形成了自己的文化景观。

那么这种现象是怎样产生,流行起来?怎样会在中国形成蔚为可观的景象呢?本文试图从文化研究的角度探讨这一现象。

二、与时尚同步的青年受众有“中国风“特色的流行歌曲自周杰伦的《千里之外》、《青花瓷》开始,这样的歌曲在流行乐坛上风靡起来,成为创作的主潮流。

周杰伦的歌曲特色,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许多的歌手争相效仿,女th王力宏、陶詰、胡彦斌、林俊杰、后弦、tank,吴克群等歌手,采用各式的曲风,用歌曲唱岀他们他们喜爱的中国特色,也成为了当今流行乐坛的一大风潮。

歌手的相互学习,大众的喜爱和追捧,更让流行乐坛中的“中国风”成为一个文化奇观。

1.“追风”的时尚青年冲国风”并不是现在才出现的,但它是现在才流行的。

“中国风”早在七八十年代的流行乐坛就有,但111于时代和受众的因素,并没有兴盛。

十大最动听的中 国风纯音乐

十大最动听的中 国风纯音乐

十大最动听的中国风纯音乐《十大最动听的中国风纯音乐》音乐是一种无国界的语言,能够触动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

中国风纯音乐以其独特的韵味和魅力,成为了众多音乐爱好者的心头好。

接下来,为大家介绍十大最动听的中国风纯音乐。

《广陵散》《广陵散》是一首著名的古琴曲,旋律激昂、慷慨。

它讲述了一个关于复仇与正义的故事,乐曲中充满了力量与决心。

琴音时而急促,仿佛是主人公内心的愤怒在燃烧;时而舒缓,又似在诉说着无尽的哀怨。

整首曲子跌宕起伏,让人为之动容。

《高山流水》“高山流水遇知音”,这首曲子描绘了高山的雄伟和流水的灵动。

通过琴弦的拨动,仿佛能看到山峦叠嶂、清泉潺潺。

其旋律优美,节奏明快,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

倾听此曲,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之中,心灵得到了极大的抚慰。

《梅花三弄》以梅花为主题,通过三次重复的旋律,表现了梅花在寒风中傲然挺立的姿态。

曲中既有梅花的高洁与坚韧,又蕴含着对生命的赞美与思考。

音符间流淌着一种淡淡的忧伤,却又不失坚定与希望,让人在欣赏音乐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梅花的精神内涵。

《渔樵问答》此曲反映了渔樵在青山绿水间自得其乐的情趣。

旋律悠然自得,仿佛是渔夫和樵夫在轻松地交谈,谈论着生活的琐事和对人生的感悟。

音乐中传递出一种与世无争、宁静祥和的氛围,让人忘却尘世的喧嚣,回归内心的平静。

《彩云追月》这首曲子轻松明快,富有诗意。

彩云追逐着明月,充满了浪漫与幻想。

旋律优美流畅,节奏轻盈跳跃,给人一种欢快愉悦的感受。

它常常在喜庆的场合被演奏,能够营造出温馨、欢乐的氛围。

《二泉映月》阿炳的《二泉映月》堪称经典之作。

那如泣如诉的旋律,倾诉着生活的艰辛与无奈。

二胡的声音仿佛在讲述着阿炳坎坷的人生经历,让人不禁为他的命运感到悲伤。

然而,在悲伤之中,又能感受到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令人为之敬佩。

《春江花月夜》以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事物为主题,描绘了一幅优美的江南夜景图。

乐曲旋律委婉质朴,节奏流畅多变,将大自然的美景与人们的情感完美融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文化对流行音乐的影响 ----从"中国风"音乐浅谈流行音乐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文史学院 汉语言文学 07101班 12号 杨瑞

文化传播作为人类存在发展的表征与特权,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武器与工具。文化传播既改变了人类也改变了世界,人的生存发展一刻也离不开文化传播。文化传播实际上是人与人、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间的的社会文化信息的交流互动过程。同时,文化的形成发展受到传播的影响,传播促成文化整合、文化增值、文化分层、文化变迁和文化积淀,传播对文化的影响是持续而深远的,更是广泛而普遍的。 由是,代表中国前沿时尚元素,代表大众文化取向的流行音乐,自然承担了寻找文化根基和促进文化传播的使命。并尝试打破长久以来的模仿瓶颈,将目光推向民族传统,带上浓浓的中国味道,贴上地道的中国标签,在国际化与传统间进行着探索,在全球化交流中展现独特的中国形象。使民族的音乐成为世界的音乐,使传统的民族文化成为年轻的大众文化。 流行音乐的文化走势是借助于商业传播渠道而发展的一种大众传播文化,不可避免的成为市场经济的一部分。在消费时代,任何文化行为唯有在转化为沙工业兴味的消费中,实现对文化信息的获取和传播,才能被公众更多地关注与接受。与报纸、杂志、电视、广播一样,流行音乐同样扮演了传承民族文化的角色。 那么,流行音乐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又体现在哪些方面呢?比如对爱国主义、民族情怀、传统伦理道德、传统韵律诗词、古典文学意境和情调,以及古典音乐戏剧艺术的应用,其中很多因素都继承了传统文化的优秀部分。这不仅仅促进了流行音乐形成与内容的繁荣,也促进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新运用,彰显了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歌曲中运用传统编曲与配乐奏响的中国诵吟,使用中国古典诗词与传统故事营造的中国氛围、借助文字韵律与传说典故编织的中国文化,诸多特点构建起典型的中国古典意象,典型的中国古典意境,或是一种典型的中国古典情绪,我们把这种音乐风格称之为“中国风”歌曲。 “风”者,风光、风俗习惯、风土人情也。从先秦《诗经》“风”诗到汉代乐府“相和歌辞”,无不是闻其“声”而知其“风”。孔子云“诗言志,歌咏怀”,即在乐歌声中表达着一方水土、一方人情。同时,也折射出一个民族文化的形成、积聚、焕发。我们从流行歌曲的内容关照,不难发现,当今华语乐坛越来越关注和渗入中国传统文化。歌词饱含民族文化内涵,使用新派唱法和技巧,以怀旧人文背景与时代节奏结合,所产生的“中国风”歌曲,非常引人注目。接下来,我就从“中国风”歌曲入手,浅谈流行音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一、中国风音乐歌词对传统文化继承表现 (一)符号层面:古典意象的重现 符号是信息传播的基本要素,人们在传播的过程中,要想实现信息交流就必需借助符号来实现。符号主要有四个特点:指代性、约定性、社会共有性和发展性。其中社会公有性是符号在长期的使用中形成的社会性,在一定的社会群体中人们对某个符号形式、符号的指说对象,达成一致的看法和意见。在中国有许多的符号是民族共有的。中国人有自己独特的历史文化传统,在表达某种意蕴的时候常常会创造某种形象,即意象,它在主观之象与客观之象之中的结合。庄子就提出过“言,所以在言,得意而忘言”。它让作者把自己不可传达的抽象感情寄托在这些意象上,从而使作品产生浓厚的诗意。有些事物常常出现在中国古代的文学作品中,已经使他们有了我们这个民族中特定的含义。方文山的中国风中多次出现这样的意象。如在《娘子》中有“娘子却依旧每日折一枝杨柳、你在那里、在小村外的西边河口默默地等着我”,“落寞近乡情怯的我、相思寄红豆相思寄红豆、无能为力的在人海中漂泊”。“杨柳”和“红豆”都是我国古代文学中用来寄托相思的事物。《诗经·小雅·采薇》就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而“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也是家喻户晓的名句。这两个意象的使用将一个女子的相思之情巧妙地表达出来了。在《发如雪》中“繁华如三千东流水”,“东流水”常常用来形容某事的消逝,李煜的《虞美人》中有“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的歌词中运用了古诗词的意象之后也大大提高了歌词的文学内涵,使中国风在其他的歌曲中显得格外的耀眼,使现代的歌词有了更多诗的特征。为什么说使现代的歌词有了诗的特征?方文山认为,“至五四运动诗词彻底分家后,新诗基本上已经成为纯文学的一员,极少与旋律产生互动,歌词则完全依附着音乐的发展,词义不再讲究文学性”。于是诗与歌词开始有了明显的区别,乔羽在《歌词创作美学序》中谈了他们的差别:“音乐这种诉诸听觉的时间艺术严格的制约着它的歌词,这种文学体裁区别于任何其他文学体裁……因此它必须寓深刻于浅显,寓隐约于明朗,寓曲折于直白,寓文于野,寓雅于俗”。而方文山的歌词由于这种特定的文化内涵意象的运用,以及待会提到的化用诗词等写法,使歌词比较的“深刻”、“隐约”、“曲折”、“文雅”,有了更多的诗的特质。 除了选用有特定民族文化内涵的的意象,同时方文山也直接选用一些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事物、历史时间作为意象。《上海一九四三》中“泛黄的春联”、“依稀可见的岁岁平安”、“爷爷用楷书写了一个满”,极具旧社会普通人们的生活气息。在弘扬中国的中医、武术文化方面,方文山也是功不可没。在《双节棍》中出现了“少林”、“杨家将”、“金钟铁布衫”、“任督二脉”,如同在看一场武术表演。《本草纲目》有“华佗”、“中药”、“龟苓膏”、“云南白药”、“冬虫夏草”。让我们觉得这些歌词古典还因为里面有历史典故事件,比如《乱舞春秋》中开篇“那混乱的年代、朝廷太腐败、人祸惹天灾、东汉王朝在一夕之间崩坏、兴衰、九州地图被人们切割成三块、分开、读历史的兴衰”,用这几件事情表明中华民族历史的兴旺。王国维说:“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方文山就是这样一个有高度历史责任感的词人。中国风的音乐在短短的时间之内能被人们所接受,还在于其民族特色的意象促成了“群体接受”的形成,使得它的接受涵括了社会上各个社会层次和年龄阶段的人。“群体接受”是在一定的社会心理和共同关心的问题推动下,在一定的时代文学风尚、民族审美文化积淀和艺术惯例的影响下形成的。而民族的审美文化积淀是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是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的文学接受习惯和传统。接受者在接受之前就已经和作品在暗中达成没有任何附加条件的默契,因为有这种默契的存在,所以是某些作品为很多接受者接受提供了可能。从深层次上看制约着接受者的审美情趣和期望视野。这样也不难解释中国风为什么一出现就会受到欢迎,因为它与接受者的内心是契合的,释放了接受者的“集体无意识”。这种“集体无意识”是前人所留、代代流传,或多或少的影响着一个民族的审美,它有极强的稳定性,所以同化一个民族的文化,改变一个民族的心理特点是很难的。这点可以在希伯来民族上体现出来,在罗马帝国的时候,他们就开始分布在世界上的各个地方,但是至今他们仍然保留着自己民族独有的文化。中国人一向对自己的民族文化感到自豪,中国风音乐用大众都能接受的通俗文化的形式与民族文化特质来结合,自然被人们所接受,迎合了一个民族的心理。同时,随着《百家讲坛》、“孔子学院”等一些宣扬要振兴民族文化的文化活动出现以及世界经济论坛、奥运会、世博会等世界性活动的举办,人们越来越意识到自己的民族文化是多么优秀,而且希望世界也能了解。 (二)语言层面:古典诗词的化用 娱乐性是流行音乐的审美价值所在。与诗歌不同的是,音乐必须具有时尚性的特点,今天我们可以写古体诗,但是如果完全使用古体古韵,幽幽的音调并不适合现代的生活。时尚必须满足求变求新心理,才能最大程度的吸引受众,最终成为一种风潮。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每当人们情不自禁的吟诵起诗词时,心灵就会不知不觉的得到净化。在古代,诗词可以直接融入歌中,“唐人诗谱入乐者,初、盛王维为多;中、晚李益、白居易为多”。虽然现在也可以在许多的歌词中直接引入古代的诗词,但是像方文山这样化用的却很少。《东风破》中“一壶漂泊浪迹天涯难入喉、你走之后酒暖回忆思念瘦”,套用李清照的《如梦令》中的“绿肥红瘦”。还有《发如雪》中:“狼牙月/伊人憔悴/我举杯/饮尽了风雪/是谁打翻前世柜/惹尘埃是非/缘字诀/几番轮回/你锁眉/哭红颜唤不回/纵然青史已经成灰/我爱不灭/繁华如三千东流水/我只取一瓢爱了解/只恋你化身的蝶/你发如雪/凄美了离别/我焚香感动了谁/邀明月/让回忆皎洁/爱在月光下完美”((《发如雪》)里面有李白的:“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而“三千”出自《红楼梦》第九十一回:“……宝玉呆了半晌,忽然大笑道:‘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这样化用诗词,为歌曲营造了一种凄美、忧伤的氛围,增强了艺术感染力,而且在给人熟悉感的同时更有一种新奇的感觉。中国风的歌词与其他歌词不同的地方在于:它更倾向一种诗化的语言,让整个作品对于感情的态度严肃起来了,不再是娱乐消遣的态度。在其他的情歌强调口语化的时候,中国风的歌曲委婉而不失大气。整个歌词与其说是词,更像是一首诗。诗词的巧妙化用,避免了诗词的盲目堆砌,更避免了文言的艰涩,让人们可以以一种愉悦、审美的态度来接受。尽管时代已经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已经开放了许多,但是中华民族依然习惯于含蓄的表达情感,比起现在赤裸裸的表达爱意的歌曲,人们更倾向于这样古朴的方式。 在歌词的遣词造句上,方文山似乎要达到“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境地,大量的使用各种修辞手法。修辞也是我国文学常用的表现手法,特别是在诗歌之中,特别是一些现代文学中已经不常用的,比如回环,析字等等,使歌词更加丰富生动,独具艺术魅力,感情更加的深刻。“情感漂泊漂泊/漂泊一世如我”(《黄金甲》),这一句运用了顶针的手法,增加了歌词的节奏感。在《菊花台》中,“愁/莫渡江/秋心拆两半”,歌词后半部分的“秋心拆两半”合起来就是前面的“愁”字。诗歌在赏析的时候不仅有其内涵,而且还有其外在形式,即它的语言文字组合形式。这里析字的用法,在视觉上给人“画”了一副分离的场景,使其离愁之情不仅只作用于人的耳朵,而且还作用于眼睛。 中国风歌词中还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如“那薄如蝉翼的未来”,“那长城像五千年来待射的梦”等等。中国风歌词的比喻大多都是“人文化”的,孟宪爱在《汉语比喻和汉文化》中指出:“汉语的比喻的民族特色,首先表现在许多喻体本身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