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奶仔猪肠道营养调控

断奶仔猪肠道营养调控
断奶仔猪肠道营养调控

浅析断奶仔猪肠道营养调控

仔猪的肠道是消化吸收养分的主要场所,对维持仔猪的健康生长具有重要的作用。

断奶仔猪肠道营养调控措施

仔猪的肠道是消化吸收养分的主要场所,对维持仔猪的健康生长具有重要的作用。由于断奶仔猪的消化道发育还很不完善,对外部因素的变化比较敏感,断奶带来的巨大应激及饲料形态的改变使肠黏膜破坏,造成养分的消化吸收率降低,免疫功能下降,影响了断奶仔猪的生长发育。因此,通过分析仔猪肠道结构和功能,研究影响断奶仔猪肠道健康的因素及调控手段具有重要的意义。

1猪肠道结构与功能

1.1形态结构

猪消化道各段虽然粗细、厚薄不同,外形也各异,但其基本结构大致相同。消化道从内向外可分为4层,即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及浆膜层。成年猪的小肠长度为15-20m,为体长的11-12倍。1.2功能

1.2.1消化吸收。肠黏膜表面有无数绒毛,绒毛的外层为柱状上皮细胞,这种上皮细胞具有特殊的吸收能力,在上皮细胞的肠腔边缘排列着数百条微绒毛,使吸收面积增加了数百倍。肠内总的表面积随黏膜皱褶、绒毛和微绒毛的增加而增加。

1.2.2分泌小肠液。小肠液是小肠黏膜中各种腺体分泌物的混合。纯净的小肠液是无色的浑浊液,ph值8.2-8.7,含有重碳酸钠和多

猪肠道的免疫功能及其调整

猪肠道的免疫功能及其调整 1、肠道的免疫功能 肠道黏膜是动物体内最大的黏膜免疫器官。机体有70%的感染发生在黏膜上。黏膜接触抗原后局部可产生各类抗体并分泌于分泌液中,其中起防御作用的是免疫球蛋白A(SIgA)。SIgA存在于肠道、呼吸道、鼻腔等表面黏膜,是分泌型免疫球蛋白,对机体局部免疫及保护呼吸道黏膜有重要作用。可阻止或抑制病原微生物粘附,可与溶菌酶共同作用溶解细菌、中和病毒以及免疫排除作用。支原体主要寄生于呼吸道上皮细胞但不进入血液,引起呼吸道纤毛脱落,肺部粘液无法排除,继而加重呼吸道病情。肠道黏膜和呼吸道黏膜产生的SIgA抗体具有阻止支原体吸附的作用。 肠道功能与局部(滴鼻)免疫也有着重要联系。滴鼻免疫可封锁感染路径且不受母源抗体干扰,是近年来免疫猪伪狂犬疫苗(gE基因缺失株)、蓝耳病疫苗(R98株)等免疫的重要手段。SIgA和微褶皱细胞(M细胞)在局部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M细胞是散布肠道黏膜上皮细胞间的特化的抗原运转细胞,其作用是通过运输抗原和微生物至基底淋巴细胞组织而激发免疫反应。M细胞将抗原传给巨噬细胞,然后提呈给T细胞和SIgA—B细胞,引起免疫反应。肠道细菌能通过黏膜屏障易位固有层与免疫细胞相互接触,激活穿越上皮细胞的运输通路和持续刺激黏膜免疫系统。M细胞和SIgA的产生依赖自身、本原健康的肠道菌群和黏膜组织。 肠道具有免疫作用和吸收作用。母猪的肠道免疫功能与下代有遗传联系和供长特性。即使胎儿阶段肠道是无菌的,但后天建立的肠道菌群取决于胚胎时期肠道的健康形成。现代化养猪生产中较大的障碍是便秘,便秘可直接造成母猪情绪低落、采食量低、泌乳量少、产程长、不发情等繁殖问题。便秘过程中,肠道在吸收营养的同时吸收宿便中的的毒素,导致肝脏中毒和肾脏的排毒障碍,毒素随之进入血影响母乳的乳质,哺乳仔猪腹泻的治疗难度增大,畜主在患有便秘的病猪的馈料中添加钠、钾等盐类轻泻剂防治,虽然有效但损害猪的肠道免疫功能,导致猪的消化功能紊乱。 2、肠道菌群的调整 肠道菌群失衡可导致便秘、腹泻甚至腹泻和便秘交替的肠应激综合征。有益菌分为原籍菌和外来菌,原籍菌就定制力能够长期粘附在肠道黏膜上,而外来菌在肠道内不具有定制力,在肠道内存活时间一般不超过7天。有益菌是按照属、种、株3个层次划分的,每种动物肠道内的有益菌群结构都不尽相同,找到适合猪肠道菌群生长的有益菌来补充可用于暂时辅助性调节肠道菌群失衡。市场上虽然有很多含有益菌类的饲料添加剂,但并非都具有调节肠道菌群的功效。因为胃酸具有很强的杀菌功能,90%益生菌在经过食道、胃部时会被杀死,剩余的益生菌能到达肠道。无论是便秘或腹泻所引起的肠道菌群失衡对肠道健康都有着不可逆转的伤害。 3、肠道内环境的调整 健康肠道的调节需从猪的饮食入手,提供全价饲料、适量的粗纤维和优质的维生素,同时可采取一些辅助性的调整肠道功能的方法,如饲料中添加酶制剂、酸化剂及中草药。酶制剂可有效的降低食糜粘度,预防母猪便秘,促进消化吸收,提高商品猪生长速度。酶制剂的缺点是见效较慢,常常影响整体应用效果。酸化剂(如柠檬酸)是添加于饲料中物质,用于调整胃微生态系统,补充仔猪胃液分泌不足或胃酸分泌力下降,保持胃内pH值稳定,可有效激活消化酶,提高饲料利用率。日粮中添加1.5%的柠檬酸时,胃肠道大肠杆菌的生长受到抑制,乳酸杆菌的繁殖显著增加。仔猪从出生后开始其胃酸分泌能力是需要一段时间逐渐达到正常水平的,胃酸分泌不足或分泌紊乱可以导致消化道其它部位的异源菌,如葡萄球菌、克雷伯氏菌等在胃内的定植,造成胃微生态平衡失调。酸化剂通过补充胃酸分泌不足,使胃提早酸化的作用,降低胃内pH值,促进有益菌大量繁殖并形成优势菌群,抑制或杀灭有害

断奶仔猪的营养和管理

断奶仔猪的营养和管理 [美]密苏里大学L.A11著 北京养猪育种中心刘志南译 美国大豆协会施学仕校794 养猪业的经济效益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仔猪在断奶过程中,如何控制仔猪不出现生长抑制和不发生疾病。仔猪断奶后,生长速度很快达到高峰,但是由于采食量有限及消化机能不全,加之其他经济方面的原因,这种生长潜能往往得不到充分发挥。 在美国的养猪业中,仔猪14—21日龄断奶正越来越普遍。早期断奶,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母猪的繁殖性能,使每年每头母猪产更多的仔猪。然而,断奶越早,仔猪在营养学、免疫学和神经内分泌学等方面受到的影响就越大,这些又常常对采食、生长、健康和免疫状态产生不良效应。仔猪从断奶到8—10周龄的生长速度又直接关系育成育肥阶段的生产性能,影响养猪业的经济效益。 对早期断奶仔猪的饲养和管理,在过去的10年里,我们积累了大量的经验。由于养猪者对仔猪实行早期断奶,因此养猪业改变了从断奶到出售阶段只饲喂简单、玉米豆粕日粮饲养体系,而分别配给成分不同的日粮,以满足猪只生长发育的营养需求。但是,许多问题,不考虑饲料价格,也不清楚仔猪料对后续育肥阶段的生产性能的影响问题,仍然沿用更昂贵的蛋白成分和高度可消化成分的混料,其费用高于单一的玉米—大豆粕粉料4—6倍。 断奶日龄 成功的断奶程序决定于选择断奶日龄,断奶日龄又是与设备条件、营养和养猪者的管理技巧息息相关的。总的说来,仔猪断奶越晚,对断奶应激的抵抗能力就越强。 长期以来,人们就把早期断奶作为提高母猪生产能力的一种手段。由于产仔设备投资往往最大,因此,早期断奶在同样的设备费用情况下可增加窝数。但是,存在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断奶时仔猪日龄越小,在断奶初期的几周内保持满意的生产性能的困难就越大。 仔猪断奶时产生的主要应激因素是环境性的和营养性的。 环境应激 仔猪断奶时发生的一般的环境应激包括温度控制不当,卫生不良,以及常常因猪栏不适而限制了采食和饮水。 断奶后,采食量减少和体脂消耗,使刚刚断奶的仔猪对低温相当敏感,不同体重的猪只所要求的环境温度列在表1。 表1 推荐的断奶仔猪对温度的要求 仔猪越小,所要求的温度就越高并越要稳定。断奶后第一周时日温度变化超过2℃时,就会引起腹泻和生长不良。舍温测定位置应与猪体高度相同,因为人眼睛水平线处的温度要比地面的高出4℃。

如何解决猪的肠道问题

如何解决猪的肠道问题 1、肠道问题首先是腹泻和便秘 1.1有时仔猪腹泻抗生素解决不了 断奶仔猪的腹泻是最让我们头痛的问题之一,幸好我们有好多抗生素可以解决,可是有一天我们突然发现以前屡试不爽的药物突然不见效了,打了针照样拉稀。其实不是药物不管用了,而是你遇到了另外一种情况:断奶的仔猪肠道菌群严重失调,功能出现了紊乱,在这种状况之下即使使用再多的药物也是无济于事,反而还可能更加破坏肠道的菌群平衡。这时你需要及时恢复肠道的微生态,使有益菌群快速的增殖从而改善肠道功能,这时腹泻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这也正是顽固性腹泻的仔猪使用润生康后快速治愈的原因,同时也是我们建议在断奶前后饲料中添加润生康防治菌群失调而发生腹泻的原因。 1.2病毒性腹泻更是束手无策 病毒性腹泻如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轮状病毒等,往往会快速感染全群造成严重腹泻,并且有很高的死亡率,尤其对于仔猪。感染猪只肠道严重受损,会有肠粘膜脱落随粪便排出,对于病死猪的剖检可以看出肠管稀薄透明,几乎丧失了消化吸收的功能。但是对于这样烈性的疾病却没有特效的药物,我们也只是补盐补液防止继发感染为主。在治疗的过程中我们往往会忽视一个问题,那就是快速修复肠道粘膜和微生态平衡。即使对于耐受的猪只这同样也是重中之重,猪只肠道功能的恢复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肠道粘膜和微生态平衡的恢复情况。所以对于感染病毒性腹泻疾病的猪只无论在治疗阶段还是恢复阶段,都要注意润生康的使用。 1.3母猪的便秘也不是不可以解决 母猪的便秘问题一直是困扰猪场的老大难问题。因为生产之前的母猪由于胎儿的压迫造成肠胃蠕动受阻,肠道排空时间延长从而出现便秘的情况。在此过程中消化机能显著减弱,肠道的菌群也处于失调的状态。通过补充微生态制剂来重新建立新的平衡,强化肠胃的功能可以很好的预防和解决母猪便秘的问题。 2、这些问题你想到了吗 2.1圈舍有害气体超标的危害与肠道的消化密切相关 我们经常会为猪舍里的异味和有害气体而困扰,尤其在冬季密闭的情况下这个问题就更加严重。猪舍的有害气体,包括氨气、硫化氢等不但气味难闻,更有很强的刺激性。对猪眼睛、呼吸道粘膜都有很强的腐蚀性。在这种环境中生存的猪群,出现呼吸道疾病的几率大大的提高。这些有害气体是肠道内和猪舍内没有消化的营养物质异常发酵转化而来的,没有消化掉的蛋白在肠道内异常发酵产生有害气体。 2.2粪便中残留的饲料在源源不断的侵蚀着你猪场的利润 由于肠道消化的不彻底,导致许多本来可以吸收的营养物质随和粪便被排出体外,白白的浪费掉了。许多猪场在清理猪舍的时候都会发现很多没有消化的饲料残渣冲洗之后留在了地面上。这些残存在粪便中的饲料正是猪场一笔不小的浪费,尤其在饲料价格大幅上涨的时

仔猪营养性腹泻的六大因素

仔猪营养性腹泻的六大因素 饲料中粗蛋白的含量过高?断奶仔猪消化道及其酶系统发育尚未健全,导致日粮中蛋白质的消化率低下和必需氨基酸的比例不平衡。特别是在饲粮粗蛋白水平较高的情况下,较多的饲粮蛋白质进入大肠发生腐败分解,产生多量的尸胺、腐胺等毒性胺类物质,继而对肠壁组织造成损害,使肠道的蠕动加快和分泌增加,结肠对水分的吸收能力减弱,同时还使小肠绒毛水肿,最终引起消化不良性腹泻。而且研究还表明,日粮蛋白质本身并非唯一起作用的因素,还存在着某些蛋白质的致变态的反应。一些专家学者指出,仔猪肠道对日粮抗原过敏从而导致肠道损伤是断奶后腹泻的主要原因。仔猪断奶后的过敏性腹泻与饲粮蛋白质种类有关,其中植物性蛋白是引起仔猪肠道发生过敏反应的重要抗原物。 电解质不平衡 电解质平衡在仔猪渗透压、酸碱平衡、水盐代谢方面起重要作用,其与仔猪消化不良、腹泻等有密切关系。饲粮中的电解质平衡可直接影响仔猪体内和消化道内的电解质平衡,因此饲料中的电解质不平衡极易造成仔猪体内和消化道内电解质的不平衡,最终导致仔猪腹泻。 日粮的PH值过高 断奶仔猪本身就因胃底腺不发达,胃与神经系统之间的联系尚未完全建立,胃腺功能差,导致胃内PH值较高,如果日粮中PH值过高更会导致胃内酸度下降,为病原菌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进而大量繁殖,引起肠壁发炎、水肿,消化吸收能力降低,大量水分和营养物质被排出肠腔,从而引起仔猪腹泻、脱水、甚至死亡。 有毒物质和抗营养物?饲料氧化酸败、发霉变质,过期失效,微量元素超标,含有毒物质(如棉酚、芥酸、单宁等)等都有可能引发仔猪腹泻。而且,饲喂过多的轻泻性原料仔猪也会发生腹泻。 维生素的缺乏 维生素是猪的重要营养成分之一,它不仅可作为猪体内许多酶的辅酶,参与生命活动,而且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猪生长、器官和组织的发育。维生素缺乏可引起一系列缺乏症,其中能引起仔猪腹泻的主要有: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PP和泛酸的缺乏。维生素B1作为α-酮酸氧化脱氢酶系的辅酶可参与糖代谢,其缺乏可出现糖代谢障碍,导致代谢中间产物(丙酮酸、乳酸等)的堆积,进而影响能量供应。仔猪临床表现为:呕吐、腹泻、生长停滞。维生素B2则作为生物体内的辅酶参与氧化,缺乏时,仔猪表现为:呕吐、肛门粘膜炎症并伴有腹泻等。可促进铁吸收和红细胞生成的维生素PP的缺乏,可引起蛋白质、脂肪和糖类的代谢障碍,导致慢性消化不良,甚至造成弥漫性肠炎而发生腹泻。泛

仔猪肠道健康的生物学机制及调控技术研究与应用_图文(精)

1期印遇龙等:猪肠道健康的生物学机制及词控技术研究与应用仔toin,2008,186:105102.3() 2.315溶后24h悬浮率大于9%。该产品的消化吸收率5达9%,5而普通豆油的消化吸收率仅为4.%,34棕榈油(肪粉)消化吸收率更低,脂的只有2%。在与3[WagW 9]nC,GegM,L,ta.TeponMiJe1hr—Ttomenayieayrniesplmeaiesalssofditraginupentton饲料配合时可以提高油脂含量(高达3%~可O5%,液态油脂的添加量不超过8,配制高0而%)为irvnalwendsesydo ntejj—mpoigeraetssnrmeiuyr hehmfer—endpgesC]rceigfuoalwaeilty[.Poednso4IenatonaSntrilympoimoAnmaNutiisunilrton,Heatadeddiie,29:65—0.lhnFedAt

v00466能饲料提供了技术储备,别适应于寒冷和热应激特状态。[OHeQ1]H,KnF,e1Meaooc—ogX.WuG,t.tblmiaanlssohepneorwigpgodeayL—ayiftersosfgonistitr5小结综上所述,过研究仔猪在断奶前后肠道变化通的规律,阐明其变化的机理,指导配方设计和研发对新型的功能性饲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研究成果也必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参考文献:[1]LlsJPoiPmitH,e1al,Bs,Sdeta.Wenn-Aaigcalgogtpyilgs[]Lvscc—hlnetuhsoisJ.ietkSieotoec,20ne07,18(/):8—3.01329agnnupenainJ.AmioAcd,20,riiesplmett[]onis093():1928.719-0[11]HeQH,Kn,TnogXFagZR,e1euta.Srmmeabomeiatrdiagnnesplmeetolsleenrii—upentdgoni[.PoednsoItrainlrwigpgc]rceigf4nentasoSympimnia utiiosuonAmlNrton,HetaalhndFeedAddiie,29:4243tv006—0.[2李铁军.哺乳仔猪发育血液成分及肠道功能性基因1]表达变化趋势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北京:中国D]科学院,0920.[3 WagW1]nC,GuWT,TnFta.MoeuaagX,e1llrcclng,tsudsrbuinndntetcxe?oniiseititoaoogneieprs[2]GuX,iSeR.fetfaigoli.LD,hEfconnnslnwematsnltcueadfntnihil[]AretartrnucitepgeJ.—

健康仔猪肠道内抗逆性乳酸菌的选育

健康仔猪肠道内抗逆性乳酸菌的选育 邱进杰1,熊 焰1,杨 智2 (1.四川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四川雅安625014;2.四川七环公司良种猪场,四川温江611100) 中图分类号:S852.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52926005(2008)0420086201 仔猪腹泻在兽医临床上十分普遍,它严重的影响和制约着仔猪的存活率及养殖者的经济收入。市场上治疗仔猪腹泻的药物很多,但存在药物残留问题。研究开发无毒、无副作用和无残留的益生菌制剂已成为热点课题。1998年美国动物饲粮管理协会(AA FCO)年鉴公布了43种可用作益生素的菌种,其中半数以上是乳酸菌(lactic acid bacite2 ria)[1]。因此,乳酸菌在益生菌制剂的研究和生产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试验的目的是从健康仔猪的新鲜粪便中分离、选育出抗逆性(耐酸、耐胆盐)强的乳酸菌菌株,用于防治仔猪肠道疾病。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品 健康乳猪新鲜粪便,采自四川多个规模化养猪场。 1.2 培养基 增菌培养基、分离培养基和生化培养基,参见文献[2]配制。 1.3 细菌的分离鉴定 按常规方法进行细菌的分离鉴定[324]。 1.4 耐胆盐试验 取24h乳酸菌新鲜培养物,用灭菌生理盐水作10-4~10-7稀释(选取一适宜的稀释度),用微量加样器吸取0.1mL乳酸菌稀释液均匀涂布于胆盐浓度分别为0%,0.2%,0.3%, 0.4%,0.5%MRS营养琼脂平皿上,于37℃温箱中培养24~48h,进行菌落计数。每个菌株作3个平行。计算存活率。1.5 耐酸试验 将24h乳酸菌培养物按1%(V/V%)接种于p H 2.5的MRS肉汤中,接种后于37℃培养箱中培养。分别在0h和8h,取出适量的培养物用灭菌生理盐水进行梯度稀释至10-3~10-5(选取一适宜的稀释度),用微量加样器吸取0.1mL菌液于MRS营养琼脂平皿上均匀涂布,置入37℃培养箱中培养24~48h,进行菌落计数。每个菌样做3个平行。计算存活率s=h8/h0。 2 结果 2.1 细菌的分离鉴定 本试验分离到5株乳酸菌,编号为6#、7#、9#、19#、22#,根据革兰氏染色镜检和相关生化试验指标,参见《伯杰细菌鉴定手册》[3],最终鉴定为:菌株6#为乳酸乳杆菌,7#为乳链球菌,菌株9#为懒惰乳杆菌,菌株19#为嗜酸乳杆菌,菌株22#为嗜酸乳杆菌。 2.2 耐胆盐试验 菌株6#、7#、19#、22#能耐高达0.3%以上的胆盐,乳酸菌在不同胆盐浓度下的存活率见图1 。 表1 菌株6#、7#、19#、22#在pH2.5的MRS肉汤中培养8h活菌数及存活率菌号时间平皿1活菌数平皿2活菌数平皿3活菌数平均活菌数(h)8h存活率(s=h s/h0) 6#0h 2.7×108 3.0×108 2.2×108 2.6×108167.63% 8h 4.0×108 4.5×108 4.4×108 4.3×108 7#0h8.2×1078.1×1078.1×1078.1×1070.49% 8h 5.0×106 3.0×106 4.0×106 4.0×106 19#0h 2.6×107 2.1×107 2.4×107 2.0×107106.84% 8h 2.5×107 2.4×107 2.6×107 2.5×107 22#0h 3.2×107 3.5×107 3.1×107 3.1×10790.03% 8h 2.7×107 2.7×107 2.9×107 2.8×107 注:菌株6#稀释至10-7,菌株7#、19#、22#稀释至10-5。 收稿日期:2006208210 通讯作者:熊焰,E2mail:xyan2004@hot https://www.360docs.net/doc/b713125567.html, 2.3 耐酸试验 耐酸结果见表1:菌株6#、7#、19#、22#在p H2.5的MRS肉汤中培养8h,其存活率分别为167.63%、0.49%、106.84%、90.03%。 68中国兽医杂志2008年(第44卷)第4期 Chinese Journal of Veterinary Medicine

断奶仔猪的采食量和饮水量

断奶仔猪的采食量和饮水量 自然状态下,断奶是逐渐发生的,仔猪从母体吸收营养未被打断,有很多机会学习采食和饮水。相反,21 d或更早断奶的家养猪,本已习惯了通过吮吸母乳来满足它们的饥饿和口渴,但断奶以后,它们就不得不学习区分饥饿和口渴的生理驱动,并且还必须学会如何通过饮水和固体食物来满足这种胜利驱动。对食物和饮水的不熟悉(lack offamiliarity)意味着仔猪需要一些时间来学习如何满足其需要并维持体内稳衡。几年前,我们的一项研究发现,刚断奶后的一段时间,仔猪只饮水不吃食(图6. 4 )。只有当它们学会如何分辨食物以后才使饮水和进食的比例逐渐正常(表6.7)。 图 6.4 21 d断奶仔猪的饮水量[L/(头·d)] 表 6.7 饲喂两种商业日粮的21日龄断奶仔猪饮水量与采食量的比率 断奶后周 数 饮水量与采食量的比 商业日粮A商业日粮B 1 4.3:1 4.0:1 2 3.2:1 3.5:1

3 2.9:1 3.6:1 4 2.8:1 3.7:1 目前的许多研究表明,不仅断奶前仔猪的采食行为有很大差别,就是断奶之后这种差别也同样存在。Bruininx等(2001b)用自动称重系统测量了舍内群饲猪断奶后短时间内的采食量,得到的数据(图6. 5 )说明了两个重要问题。第一,从断奶到第1次采食的时间间隔, 仔猪个体间有很大差异,有大约to%的猪断奶后40 h才开始第1次采食,有一些猪甚至将近100卜后才有了第1次采食。第二,仔猪开始采食的时间一般不会发生在天黑的时候。用计算机自动化设备饲喂的仔猪与用单个料槽饲喂的仔猪,其生长性能很相似(Bruininx等,2001a)。所以我们推断,这种采食方式比较适应这一类型的饲喂系统。但是,这种系统阻碍了属于这个年龄仔猪的正常社会适应性(social facilitation)和同步采食行为(synchronous feeding behaviour)。 图 6.5 断奶后不同时间间隔不采食仔猪的比例 曲线代表不同断奶体重的仔猪,阴影表示天黑时期。 资料来源:Bruininx等,2001a。 69

断奶仔猪腹泻的防治措施讲课稿

断奶仔猪腹泻的防治 措施

断奶仔猪腹泻的防治措施 在现代规模化养猪生产中,因各种应激因采的影响,断奶仔猪一般腹泻率在20%~30%左右,病死率达10%~15%,发病仔猪生长迟缓,形成僵猪,甚至死亡,给养猪生产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实行仔猪早期断奶(3~5周龄),是国内外集约化养猪生产中普遍采用的一项先进技术,它是提高养猪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但在实际生产中,早期断奶仔猪由于受到疾病感染、饲粮、环境、饲养管理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发生腹泻又是最为常见的,它不仅影响到仔猪的生长,而且极易造成死亡,即使是耐过的仔猪,也会造成发育不良,甚至形成僵猪,严重制约养猪业的发展。因此,探讨该病发生的原因及有效的防治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 (一)断奶仔猪腹泻的原因: 1.环境变化环境应激,如舍内的温差超过10℃时,腹泻率就会增加25%~30%。湿度过高,也会增加腹泻的次数。 2.饲养方式不当如过度限饲或过度饲喂都会引起饥饿性和多食性腹泻。 3.消化机能不全仔猪胃内由于胃酸不足,pH值升高,胃蛋白酶形成减少,对饲料中蛋白质的消化率降低,消化不完全的饲料和胃肠道pH值上升,都为肠内致病性大肠杆菌及有害病源微生物的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而乳酸菌的生长受到抑制,形成消化不良而发生腹泻。 4.免疫力下降由于母源抗体水平下降,而仔猪自身的免疫系统发育还不完全、再加上环境、饲料变化等一系列应的反应,使原来不健全的免疫系统有所降低。这样仔猪对抗病的抵抗力就非常脆弱,致病性大肠杆菌和其他有害微生物就会很容易侵入,导致仔猪腹泻的发生。 5.病毒性腹泻主要是传染性胃肠炎、流行腹泻和轮状病毒感染。以呕吐、水样腹泻和脱水为特征,粪便腥臭、混有气泡、凝乳块或未消化的饲料。10日龄以内的仔猪发病率和死亡率比较高,病死仔猪尸体明显脱水,剖检可见肠系膜充血,淋巴结肿胀,胃底黏膜轻度充血,肠内充满白色或黄绿色液体。 6.寄生虫性腹泻以球虫、蛔虫引起的腹泻较为多见,发生于20日龄以上的猪只,一般呈慢性经过,通常伴有食欲不振、咳嗽、呼吸困难、贫血等症状,有的便秘和腹泻交替出现,或有体温升高。病猪发育不良,衰竭死亡或成为“僵猪”。作初步的诊断。怀疑寄生虫引起的,可收集粪便作病原培养或作虫卵检查。 (二)仔猪腹泻的综合防治措施 1.加强饲养管理,减少断奶应激引起仔猪腹泻的应激因素主要有心理应激、环境应激和营养性应激。减少断奶应激的措施是:⑴ 控制仔猪舍内温度;保持舍内卫生及干燥。⑵ 提早补料;一般于7日龄开始补料,可使仔猪断奶前消化系统能适应植物性饲料,胃肠消化机能得到加强,从而减少营养性应激的

仔猪肠道损伤修复营养调控及其机制和应用

仔猪肠道损伤修复营养调控及其机制和应用 1 2 徐子伟 3 (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310021) 4 摘要:仔猪早期断奶是现代养猪业中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但断奶应激又导致仔猪出现早5 期断奶综合征,尤其是肠道损伤。肠道正常的功能依赖肠道黏膜上皮屏障、免疫屏障、生物6 屏障的完整性来维持。断奶应激会导致仔猪肠道黏膜形态结构改变、肠上皮屏障通透性增加、7 消化吸收功能降低、黏液层厚度下降、肠道pH升高、免疫抑制、肠道微生物菌群失衡等,8 甚至造成肠道功能的继发性损伤和功能紊乱。因此,肠道损伤修复及其营养调控研究日益受9 到关注。直接或间接调控因子主要包括:1)多肽类生长因子。主要包括表皮生长因子(EGF)、10 胰高血糖素样肽-2(GLP-2)、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和转化生长因子(TGF)等。 11 本文介绍了本团队制备的pGLP-2长效化产物对降低仔猪肠道炎性反应,提高黏膜屏障功能12 的作用。2)微生态调控剂。包括益生菌制剂和抗菌肽。猪饲粮中常用益生菌有屎肠球菌、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乳球菌、酵母菌等。已报道用于仔猪饲粮的抗菌肽主要有天蚕素、 13 14 防御素、抗菌肽buforin Ⅱ、抗菌肽P5及复合肽等。3)营养代调控剂。报道较多的氨基酸15 及其衍生物有谷氨酰胺及其替代品α-酮戊二酸、L-精氨酸、N-乙酰半胱氨酸等。研究较多的16 其他调控剂还有短链脂肪酸、壳聚糖、植物多糖、锌和硒等。本文对上述各类损伤修复调控17 因子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18 关键词:断奶仔猪;肠道;损伤修复;多肽类生长因子;微生态调控剂;营养代调控剂 中图分类号:S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9 20 在现代养猪业中,仔猪早期断奶是提高母猪年生产力和减少母-仔猪疾病传播的技术措21 施。但断奶应激则又导致仔猪出现早期断奶综合征,首当其冲的是仔猪肠道损伤。因此,肠道损伤修复及其营养调控研究日益受到关注。肠道正常的功能依赖肠道黏膜上皮屏障、免疫 22 23 屏障、生物屏障这三大屏障的完整性来维持。断奶应激会导致仔猪肠道屏障功能受损,表现24 为仔猪肠道黏膜形态结构改变、肠上皮屏障通透性增加、免疫抑制、肠道微生物菌群失衡等。 25 直接或间接调控仔猪肠道营养、生长发育与促进肠道损伤修复的因子种类繁多,主要包括多26 肽类生长因子、微生态调控制剂和营养代调节剂等。本文在分析仔猪断奶导致的肠道损伤问27 题基础上,对相关的各类损伤修复调控因子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断奶仔猪腹泻的原因与防治

动物医学熊杰内容摘要: 仔猪从出生到断奶经历了大量的应激,包括各种微生物、饲养环境、温度、断奶、日粮转变等。随着日粮等改变,其肠道微环境发生相应改变,主要是微生物种类和数目发生转变,肠道生理结构和功能也发生一系列改化。在上述条件不稳定的情况下,伴随着方方面面的刺激,都可能造成小猪在哺乳期间和断奶前后发生各种腹泻,本文从病原性因素、生理性因素、饲料、应激、以及环境等因素出发,分析了断奶仔猪腹泻发生的原因,从免疫、饲料营养、饲养管理等角度提出了一些综合性预防措施,并讨论了治疗断奶仔猪腹泻的方法。 关键词:断奶仔猪腹泻病因预防治疗 目前,断奶仔猪腹泻是最常见、最严重的仔猪疾病之一,也是引起断奶仔猪死亡的重要原因。断奶仔猪腹泻在养猪业中危害居首,导致仔猪成活率降低,饲料报酬降低,生长缓慢,生长发育停滞甚至形成僵猪;同时由于腹泻导致体质下降,免疫力降低,对疾病的抵抗力减弱,容易继发感染其他疾病,严重威胁养猪业的健康发展。本文对断奶仔猪腹泻的原因及其防治方法做一综述。 一、发病原因 病原性因素 病原微生物的感染是造成断奶仔猪腹泻的主要原因之一,由细菌感染引起的腹泻常见有致病性大肠杆菌及沙门氏菌感染引起的腹泻;由病毒感染引起的腹泻主要有轮状病毒感染、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猪

传染性胃肠炎和猪流行性腹泻。 1 细菌性腹泻 病原性大肠杆菌是最主要的病原之一,大肠杆菌为消化道内的常在菌,早期寄生于仔猪的结肠内。在哺乳期,由于母乳抗体及乳中其他抑制物抑制了大肠杆菌的繁殖,仔猪一般不发生本病。当仔猪断奶后,肠道消化酶下降,对饲料营养物质消化吸收能力下降,蛋白质在肠道后段腐败发酵增多, 加上母源抗体供应中断,免疫力下降,这就容易引起感染造成腹泻。同时,断奶应激还会使循环抗体水平降低,抑制细胞免疫力和免疫水平,引起仔猪抗病力弱,这也为致病性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的大量入侵和繁殖提供了条件。 2病毒性腹泻 当仔猪感染冠状病毒、轮状病毒时,病毒侵袭细胞,使受感染的细胞变性、坏死,随着肠绒毛细胞损害程度的增加,腹泻的严重性增加。当病毒侵袭整个小肠时,引起小肠破损程度增加,发生破损后,小肠的吸收能力大幅度下降,液体排出量增加,肠内大量未被吸收的固体物质自身吸附水分,以保持肠内渗透压的平衡,从而进一步加重腹泻的危害。仔猪断奶后失去母源抗体的保护,一旦饲养管理不善,易发生传染性胃肠炎性腹泻,尤以冬春季节多发,气温突降是诱因生理性因素 1 胃酸分泌不足 胃肠酸性低出生仔猪胃酸分泌量低,且缺乏游离盐酸,一般从20天开始才有少量游离盐酸出现,以后随年龄增加。仔猪至少在2

仔猪营养需要

断奶仔猪营养需要特点及饲养管理 姓名:宁椿游班级:动科10—2 学号:20100884 摘要:仔猪生产是养猪业生产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直接关系到猪场的经济效益。而断奶仔猪从开始接触外加固体饲粮而停止母乳,且生活环境的改变,造成应激反应,会引起仔猪烦躁不安,食欲不振,生长发育停滞,形成僵猪,严重时可导致仔猪的死亡。因此,必须重视断奶仔猪的营养需要和饲养管理的特点,以提高仔猪的成活率。 关键词:断奶仔猪应激营养需要管理 断奶仔猪是指仔猪从断奶至70日龄左右的仔猪。在国内,仔猪一般采用21~28日龄断奶,有些发达国家采用超早期隔离断奶技术,14日龄即可断奶,这样可有效控制疾病发生。但是,仔猪断奶太早,会产生断奶应激反应,严重影响其生长速度,所以控制好断奶仔猪时间,把握保育期间仔猪的营养需求特点,维持哺乳期内的生活环境和饲料条件,做好饲料、环境和管理制度的过渡,为提供优质生长育肥猪打下基础。 1断奶仔猪的应激反应 仔猪断奶时,从摄食母乳到开始摄食饲粮,其消化道面临着巨大的改变。母乳中,以母乳脂肪、乳糖和乳蛋白为主,而饲粮中含有不同程度抗原特性的植物性蛋白质、分子结构迥异的植物性多糖与脂类养分,从吮吸母乳(液体)到采食配合饲料(固体),从与母亲一同生活到离开母亲独立生活,从保育舍转到仔猪培育舍,所有这些都从心理、营养、环境多方面刺激仔猪,导致断奶应激。具体表现为:仔猪食欲降低、消化功能紊乱、腹泻、生长缓慢、饲料利用率低、精神状况以及外貌表现不佳等。营养应激是导致仔猪断奶应激的主要因素。要克服断奶应激,使早期断奶取得成功,首先要解决营养应激问题。研究仔猪的消化生理是进行营养研究的基础,也是探讨通过营养调控措施来减缓与消除仔猪的断奶应激的重要基础。 2 断奶日龄及方法 2.1 断奶日龄 最适宜的断奶日龄应该是每头仔猪生产成本最低,因猪场具体生产条件而异。一般成产条件下采用21~35d断奶比较合适,21d后母猪子宫恢复已经结束,创造了

早期断奶仔猪的饲料营养分析

山东畜牧兽医2008年第29卷 48 早期断奶仔猪的饲料营养分析 宫本芝①谭慕涵②刘彩霞②王美玲①谭成立①*(①山东省济宁市农科院 272131 ②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水务局) 中图分类号:S828.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1733(2008)08-0048-03由于早期断奶仔猪日龄小,消化机能弱,抵抗 力差。所以要求仔猪日粮必须原料品质新鲜、营养全面、适口性好、易消化、体积小。如果营养不良,会导致早期断奶失败。在配合仔猪日粮时,要充分注意饲料原料的选择。在谷类饲料中,玉米和小麦的适口性最好;淡鱼粉、血粉、血浆蛋白粉是良好的动物性蛋白质饲料;大豆粉的植物蛋白质量较高,炒熟后有香味,可提高适口性;奶粉营养丰富,适口性好;含高乳糖的乳清粉有显著的促生长作用;油脂的选择以豆油、玉米油、椰子油及棕榈油等为主,要求纯度高,并使用抗氧化剂,其中豆油、椰子油的配合使用效果更好,一般添加1%~5%,使用时应注意高含量油脂对压粒的不利影响。 1 影响早期断奶仔猪生产性能的主要因素 限制仔猪生长性能发挥的因素主要有:(1)消化酶分泌不足;(2)肠绒毛结构改变导致吸收能力下降;(3)胃酸分泌不足;(4)脱离母乳中的有益成分;(5)采食和饮水不足;(6)日粮的抗原性。 1.1 消化酶分泌不足新生仔猪即有消化母乳的能力,其中乳糖酶、脂肪酶和蛋白酶含量较高,这些酶的活性随着仔猪日龄的增长而增长。但28日龄断奶后,酶的活性持续降低,在1周内降低到断奶前的1/3,恢复需要2周或更长的一段时间。而且由于断奶前后营养源截然不同,所需要消化酶差异很大,急需的淀粉酶、胃蛋白酶等在仔猪断奶后都表现不足。其它各种酶活性在3周龄时还不及成年动物的50%。研究结果表明与哺乳仔猪相比较,早期断奶仔猪的胰酶分泌不足。 1.2 吸收能力下降哺乳期仔猪主要以采食易消化的母乳为主,其肠壁绒毛长而且吸收效率高,能充分发挥消化吸收功能。断奶后,由于各种营养应激,肠绒毛明显萎缩脱落,隐窝深度明显变大,总吸收表面积显著下降,导致营养物质吸收不良,产生腹泻。1.3 胃酸分泌不足胃酸分泌不足是早期断奶仔猪的另一缺陷。胃酸参与胃蛋白酶原的激活。胃蛋白酶消化的最佳pH值为 2.0和 3.5。胃酸分泌不足,胃内pH值升高,因而胃蛋白酶消化能力下降。此外,盐酸还能抑制从上段消化道进入胃肠道的细菌。胃酸不足可导致消化功能混乱。由于内源胃酸分泌不足造成缺陷,人们开始寻求在仔猪日粮中添加外源有机酸制剂。使用的酸制剂包括延胡索酸、柠檬酸、乳酸及丙酸等,添加比例为0.5%~3.0%。据文献报道,断奶后7~21 d内添加酸制剂效果最好,日粮消化率低时,效果明显。如果日粮中含奶制品,酸制剂的效果下降。添加酸制剂,必须考虑日粮中一些与酸有结合能力的成分。如一些碱性的矿物质元素,特别是钙有极强的结合酸的能力,如果日粮钙含量高,会明显降低仔猪生产性能。日粮中钙的含量应限制在0.8%。 1.4 免疫能力下降新生仔猪没有免疫能力,主要靠从初乳中吸收免疫球蛋白IgG。在常乳阶段IgG的分泌迅速下降,而另一种免疫球蛋白IgA却可以相对较平稳的保持长的时间,这些免疫球蛋白保证了仔猪健康生长。约3周龄以前,仔猪主要以这种方式抵抗疾病,而仔猪自身的免疫能力在3周龄时才能缓慢发育。断奶后10~18日龄,正好处于仔猪最低免疫阶段,此时仔猪对病原的抵抗力极差。此时断奶会对仔猪免疫力造成严重的打击。因此应给仔猪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尽量避免病原微生物的侵害。 1.5 采食和饮水不足采食不足是限制仔猪生产性能发挥的主要因素。足够的采食可获得好的生长性能。采食量受日粮消化率的影响,日粮消化率轻微下降导致生产性能大幅度下降。采食量在仔猪生长性能上发挥重要作用,因此人们开始寻求刺激采食的办法。调味剂被认为是一种刺激仔猪采食的方式。然而,事实证明调味剂主要是迎合市场及人们 *通讯作者

断奶仔猪腹泻的原因与防治之令狐文艳创作

仔猪腹泻的原因与防治 令狐文艳 动物医学熊杰内容摘要: 仔猪从出生到断奶经历了大量的应激,包括各种微生物、饲养环境、温度、断奶、日粮转变等。随着日粮等改变,其肠道微环境发生相应改变,主要是微生物种类和数目发生转变,肠道生理结构和功能也发生一系列改化。在上述条件不稳定的情况下,伴随着方方面面的刺激,都可能造成小猪在哺乳期间和断奶前后发生各种腹泻,本文从病原性因素、生理性因素、饲料、应激、以及环境等因素出发,分析了断奶仔猪腹泻发生的原因,从免疫、饲料营养、饲养管理等角度提出了一些综合性预防措施,并讨论了治疗断奶仔猪腹泻的方法。 关键词:断奶仔猪腹泻病因预防治疗 目前,断奶仔猪腹泻是最常见、最严重的仔猪疾病之一,也是引起断奶仔猪死亡的重要原因。断奶仔猪腹泻在养猪业中危害居首,导致仔猪成活率降低,饲料报酬降低,生长缓慢,生长发育停滞甚至形成僵猪;同时由于腹泻导致体质下降,免疫力降低,对疾病的抵抗力减弱,容易继发感染其他疾病,严重威胁养猪业的健康发展。本文对断奶仔猪腹泻的原因及其防治方法做一综述。

一、发病原因 病原性因素 病原微生物的感染是造成断奶仔猪腹泻的主要原因之一,由细菌感染引起的腹泻常见有致病性大肠杆菌及沙门氏菌感染引起的腹泻;由病毒感染引起的腹泻主要有轮状病毒感染、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猪传染性胃肠炎和猪流行性腹泻。 1 细菌性腹泻 病原性大肠杆菌是最主要的病原之一,大肠杆菌为消化道内的常在菌,早期寄生于仔猪的结肠内。在哺乳期,由于母乳抗体及乳中其他抑制物抑制了大肠杆菌的繁殖,仔猪一般不发生本病。当仔猪断奶后,肠道消化酶下降,对饲料营养物质消化吸收能力下降,蛋白质在肠道后段腐败发酵增多, 加上母源抗体供应中断,免疫力下降,这就容易引起感染造成腹泻。同时,断奶应激还会使循环抗体水平降低,抑制细胞免疫力和免疫水平,引起仔猪抗病力弱,这也为致病性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的大量入侵和繁殖提供了条件。 2病毒性腹泻 当仔猪感染冠状病毒、轮状病毒时,病毒侵袭细胞,使受感染的细胞变性、坏死,随着肠绒毛细胞损害程度的增加,腹泻的严重性增加。当病毒侵袭整个小肠时,引起小肠破损程度增加,发生破损后,小肠的吸收能力大幅度下降,液体排出量增加,肠内大量未被吸收的固体物质自身吸附水分,以保持肠内渗透压的平衡,从而进一步加重腹泻的危害。仔猪断奶后失

通过营养措施调控动物肠道健康

1前言 设计单胃动物日粮配方时考虑其对动物肠道健康的 影响,这种局面正逐步成为现实。这是因为随着抗生素在饲料中的禁止添加,通过日粮配方来维持或增强动物肠道健康已成为保证或提高动物福利和生产力的必要途径。肠道健康的研究始于人类健康计划,人们通过利用益 中图分类号:S 81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769(2010)01-0041-04 通过营养措施调控动物肠道健康 刘焕良*昌捷译自《British Poultry Science 》2009,50(1):9-15 潘雪男校 摘要:⑴研究动物肠道健康,必须采用多学科合作的方法,从免疫学、微生物学以及营养学等角度加以考虑。⑵微生物菌群的不平衡通常会影响肠道健康,而禁止在饲料中使用抗生素会使其影响程度更加突出。⑶由病原菌引起的任何肠道损伤都会影响肠道健康,进而影响营养物质的利用效率。无明显病变的亚临床感染通常会在经济上造成比急性短期的传染更严重的毁灭性影响,家禽的坏死性肠炎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⑷在配制日粮和设计饲喂方案时,应该考虑能调控免疫系统和肠道微生物菌群的日粮因子。关键词:营养;日粮;肠道健康*刘焕良,昌捷:武汉新华扬生物股份有限公司湖北武汉430074 的0.454kg(1lb)体重将能多出售0.907kg(2lb)的上市体重,同时经济收益会更多。 按2008年8月的瘦肉猪价格和对所增加的饲料成本进行因子分解,该经济收益可能会超过50美分/头(每10000头母猪多收益120000美元 )。 不管该经济收益如何计算,结论就是目前的乳糖价 格向人们提供了一个在仔猪开食饲料中高水平添加乳糖的机会,以通过保育期使仔猪的生产性能达到最大化,并提高断奶至上市间的生产效率。 原题名:Lactose improves gain through nursery period (英文) 原作者:Dustin W.Dean !!!!!!!!!!!!!!!!!!!!!!!!!!!!!!!!!!!!!!!!!!!!!

母猪肠道健康

母猪肠道健康与抗生素使用 肠道是重要的消化吸收器官,同时也是重要的免疫器官,在肠道健康方面的研究往往只集中在乳仔猪上,甚少会关心母猪的肠道,母猪是猪场的生产机器,其健康度直接影响到仔猪的健康和长势,今天,小编就和大家重点讲讲母猪健康与抗生素的使用。 肠道是作为消化吸收器官,食物经过胃液的消化和胆汁的乳化后,大部分营养在小肠处被吸收,水份和盐类在大肠被吸收,然后通过血液运送到各个组织和器官。但是这个工厂本身的运转同样需要消耗大量的营养和能量。 肠道黏膜具有高分泌性和高增殖力。生长猪肠黏膜蛋白质周转能力是肌肉组织的10倍,而成年动物则达到30倍。成年猪小肠黏膜的完全更新只要2-3天。有研究表明,成年猪的肠道占体重的5%左右,而其所消耗的营养约占动物采食养分的50%,能量消耗占全身消耗的25%左右,而蛋白质周转率约占全身周转率的20-50%。可见肠道不只是一个吸收工厂,同时也是一个巨大的耗能机器。 维持肠道黏膜生长发育的营养供应具有特殊性。机体其他部位组织器官所需营养由体循环动脉血供应,而肠黏膜生长所需营养中70%由肠腔内直接消化的静脉营养供应。在正常情况下,当母猪处于健康状态时,日粮中的营养成份基本能满足自身生长和生殖的需要。 而在中国目前的饲养管理水平之下,母猪群大都处于一个亚健康状态,特别是抗生素引起的肠道的亚健康。猪的肠道是一个复杂的内环境,包括食物的残渣、分解产物、蛋白酶、免疫球蛋白、病毒、益生菌、致病菌及其代谢产物外毒素、内毒素等致病因子。在肠道内各成份处于平衡的状态时,机体表现出健康状态,当这种平衡受到冲击而导致失衡时,机体则呈现不健康状态。 猪的肠道内有30多个属,500多种微生物,主要包括需氧菌、兼性厌氧菌、厌氧菌3个部分。肠道中益生菌大部分以厌氧菌为主,主要有专性厌氧的双歧杆菌属、厌氧的乳酸杆菌属、兼性厌氧的乳球菌属、链球菌属和肠球菌属。厌氧菌在数量上占据很大的优势,约为99%,兼性厌氧菌和需氧菌约为1%。 抗生素的长期不正确的使用,在杀灭致病菌的同时,也杀死了益生菌,破坏了肠道微生态平衡,导致菌群生长失调。益生菌的减少导致肠道消化和防御机能降低,也不利于仔猪体内微生态平衡的建立。仔猪出生时,体内处于无菌状态,主要通过与母猪和产床微生物接触建立自身的肠道菌群,抗生素滥用导致耐药性致病菌侵入仔猪体内后,再使用抗生素治疗时无效。 夏季高热季节时,为了更好散热,猪的血液流向体表,胃肠蠕动减缓,饲料和营养的消化吸收率低,加上哺乳期厌食,普遍发生便秘。便秘对肠道黏膜造成机械性损伤后,黏膜出血。大肠内大量细菌产生的外毒素和内毒素侵入血液后,导致母猪炎症和抵抗力下降。及时的凝血能够减轻毒素的作用。 然而,抗生素可使黏膜凝血不良:首先,肠道内益生菌能够合成VK2,作用凝血酶原的激活酶的主要成份,VK2能够活化凝血酶原,使伤口凝血。抗生素杀死益生菌,导致VK2含量降低;第二,许多抗生素有肝脏毒性,造成肝功能受损,肝脏是凝血酶原的合成场所,凝血酶原的合成减少与VK2的含量降低共同造成凝血不良。

断奶仔猪腹泻的原因

断奶仔猪腹泻的病因及防治 摘要:目前,断奶仔猪腹泻是最常见、最严重的仔猪疾病之一,也是引起断奶仔猪死亡的重要原因。断奶仔猪腹泻在养猪业中危害居首,导致仔猪成活率降低,饲料报酬降低,生长缓慢,生长发育停滞甚至形成僵猪;同时由于腹泻导致体质下降,免疫力降低,对疾病的抵抗力减弱,容易继发感染其他疾病,严重威胁养猪业的健康发展。本文从病原性因素、生理性因素、饲料、应激、以及环境等因素出发,分析了早期断奶仔猪腹泻发生的原因,从免疫、饲料营养、饲养管理等角度提出了一些综合性预防措施,并讨论了治疗断奶仔猪腹泻的方法。关键词:断奶仔猪,腹泻,病因,预防,治疗 1、断奶仔猪腹泻的病因 1.1 病原性因素 病原微生物的感染是造成断奶仔猪腹泻的主要原因之一,由细菌感染引起的腹泻常见有致病性大肠杆菌及沙门氏菌感染引起的腹泻;由病毒感染引起的腹泻主要有轮状病毒感染、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猪传染性胃肠炎和猪流行性腹泻。一些科学家们指出:轮状病毒和特定的大肠杆菌菌群的联合感染才是腹泻最主要的病因[1]。 1.1.1 细菌性腹泻 病原性大肠杆菌是最主要的病原之一,大肠杆菌为消化道内的常在菌,早期寄生于仔猪的结肠内。在哺乳期,由于母乳抗体及乳中其他抑制物抑制了大肠杆菌的繁殖,仔猪一般不发生本病。当仔猪断奶后,肠道消化酶下降,对饲料营养物质消化吸收能力下降,蛋白质在肠道后段腐败发酵增多, 加上母源抗体供应中断,免疫力下降,这就容易引起感染造成腹泻。同时,断奶应激还会使循环抗体水平降低,抑制细胞免疫力和免疫水平,引起仔猪抗病力弱,这也为致病性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的大量入侵和繁殖提供了条件。 1.1.2 病毒性腹泻 当仔猪感染冠状病毒、轮状病毒时,病毒侵袭细胞,使受感染的细胞变性、坏死,随着肠绒毛细胞损害程度的增加,腹泻的严重性增加。当病毒侵袭整个小肠时,引起小肠破损程度增加,发生破损后,小肠的吸收能力大幅度下降,液体排出量增加,肠内大量未被吸收的固体物质自身吸附水分,以保持肠内渗透压的平衡,从而进一步加重腹泻的危害。仔猪断奶后失去母源抗体的保护,一旦饲养管理不善,易发生传染性胃肠炎性腹泻,尤以冬春季节多发,气温突降是诱因[2]。 1.1.3 痢疾密螺旋体腹泻 痢疾密螺旋体主要侵害大肠。其侵入大肠上皮细胞,尤其是杯状细胞,可造成糜烂,加快细胞更新,使大肠粘膜发生出血性炎症。在生理功能上,该螺旋体干扰液体和电解质的吸收,并造成黏液分泌亢进,吸收机能丧失而引发腹泻。 1.2 生理性因素 1.2.1 胃酸分泌不足 仔猪分泌胃酸的能力很弱,只有胃内pH值低于4时才有利于蛋白质的消化,能使大量病菌灭活。母乳中含有丰富的乳糖,可被胃中乳酸杆菌分解成乳酸,成为哺乳仔猪胃酸的主要来源。所以尽管哺乳仔猪分泌胃酸能力很弱,仍消化良好。而仔猪断奶后,乳酸来源终止,胃酸分泌仍然很少,仔猪胃内酸度不足,使胃蛋白酶原的激活受到限制,胃蛋白酶形成减少,影响饲料特别是蛋白质消化,消化不良的饲料为小肠内致病性大肠杆菌及其它病原菌繁殖提供了条件,而乳酸杆菌的生长则受到抑制,导致仔猪消化不良,肠内渗透性紊乱而发生腹泻[3]。 1.2.2 胃肠消化酶少 仔猪刚出生时,除乳糖酶、凝乳酶含量较高外,其它各种酶含量都较低。随着仔猪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