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隧道施工专项方案

黄土隧道施工专项方案
黄土隧道施工专项方案

目录

1.工程概况 (1)

1.1工程概况 (1)

1.1.1工程项目概况 (1)

1.1.2工程地质、水文条件 (1)

1.1.3编制依据 (2)

1.2主要工程数量 (2)

1.3工程特点、施工难点、重点 (3)

1.3.1工程特点 (3)

1.3.2施工难点、重点 (3)

2.黄土隧道专项施工方案概况 (3)

2.1黄土隧道专项施工方案总体概况 (3)

2.2施工方案的安全性能 (4)

3.专项施工工艺及主要施工方法 (4)

3.1主要施工方法及施工工艺标准 (4)

3.1.1施工测量 (4)

3.1.2洞口工程 (14)

3.1.3 洞身开挖 (16)

3.1.4超前支护施工 (21)

3.1.5初期支护施工 (26)

3.1.6仰拱及铺底施工 (30)

3.1.7防水板施工 (32)

3.1.8隧道防排水系统施工 (34)

3.1.9二次衬砌施工 (36)

3.2重点部位及特殊的施工技术保证措施 (38)

3.2.1洞口浅埋段、土质围岩地段施工 (38)

4.方案所需的特殊机械、材料、劳力计划 (42)

4.1劳动力组织计划 (42)

4.1.1项目总需求劳力计划 (42)

4.1.2主要工装及检测设备 (43)

5.施工进度计划及工期保证措施 (44)

5.1工期目标 (44)

5.2施工进度计划 (45)

5.3进度保证措施 (46)

6.质量保证措施 (47)

7.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53)

8.特殊条件、环境下的施工措施 (57)

9.施工环保、水土保持和文物保护技术措施 (57)

黄土隧道施工专项施工方案

1.工程概况

1.1工程概况

1.1.1工程项目概况

新建隧道5199.66延长米/5座,占管段长度的40.9%,前岭隧道长1807m,是管段内控制性工程;

1.1.2工程地质、水文条件

1.1.

2.1工程地质条件

1)地层岩

地表为厚度不等的Q1~3的黄土质土,硬塑,局部可见成层分布的姜石。本段下伏为E泥质粉砂岩及含砾砂岩,其下为Z细晶白云岩,细晶~中晶结构,薄~中厚层,夹有燧石条带,产状较为稳定。

2)地质构造

测区位于华北地台南缘,具有典型的地台双层结构:结晶基底和盖层。基底岩浆活动频繁,变质变形强烈复杂。由于盖层厚度差异较大,该段隧道仍有穿过基底地层及其构造带的可能。

3)地震动参数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地震动反应谱周期0.45s。

4)不良地质及特殊岩土

黄土遇水易湿陷,该段表层饱和砂质黄土,可能会液化。

1.1.

2.2工程水文条件

1).地表水

本工区范围属黄河流域洛河水系,洛河为黄河一级支流,发源于陕西省洛南县,呈西东流向,经洛南、卢氏、洛宁、宜阳、偃师等在偃师槐庙村与伊河相会,形成伊洛河,后经巩义市神堤村汇入黄河,总流域面积18881km2,干流长446.9km,河道平均比降3.65%。洛河卢氏县境内长113km,控制流域面积2425km2,主河床平均比降2.30%,本工区跨越的主要河流有洛河、范里河、文峪河等。

区域内河谷的特点是落差大,水流急,弯曲度大,峡谷河段长,支流多,水量分布不均,且随季节性变化很大。经调查,旱季沟谷多水流小甚至断流,洪水季节水量大,甚

至出现山洪,据当地老百姓讲,洪水期豫西大峡谷水面将高于地面2m以上。

2).地下水

地下水类型主要为第四系孔隙水及基岩裂隙水,按其赋存空间及区内地层岩性及构造可分为:可溶岩岩溶水、基岩裂隙水(含风化裂隙水和构造裂隙水)等类型,各地下水类型的主要特征详述如下:

(1)岩溶水

分布于隧道可溶岩段,赋存于裂隙、溶隙及溶洞中,由于地层主要为白云石大理岩,岩溶裂隙及溶洞弱发育,岩溶裂隙连通性稍差,岩溶水整体水量不大。

(2)风化裂隙水

主要赋存于强风化的基岩裂隙中,岩体受风化影响而破碎,透水性较强,含水较均一,水量总体较小,一般风化裂隙水在地表0~30m深较发育,出口附近花岗岩埋深较浅段地层内的裂隙水对隧道工程影响较大。

(3)构造裂隙水

赋存于构造破碎带之中,主要分布于沿线的断层带附近及深部地区,随着深度的增加,裂隙的张开程度及连通性逐步减弱,其含水性随之逐步降低,其含水性具有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弱的特点。深部主要为沿着部分张开构造裂隙或断层带脉状裂隙水。

1.1.3编制依据

(1)《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10417-2003;

(2)《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 204-2008;

(3)《铁路黄土隧道技术规范》Q/CR9511-2004;

(4)《铁路隧道钻爆法施工工序及作业指南》(TZ231-2007);

(5)新建铁路蒙西至华中地区铁路煤运通道三门峡至荆门段施工图。

1.2主要工程数量

本工区隧道5199.66延长米/5座,占管段长度的40.9%,前岭隧道施工长1807m,是管段内控制性工程,各隧道起止里程、长度见下表。

隧道工程统计表

1.3工程特点、施工难点、重点

1.3.1工程特点

(1)隧道总长5199.66m,其中Ⅴ级围岩4859.66m,Ⅳ级围岩340m,Ⅳ、Ⅴ

级围岩占100%,多为黄土及砂岩地质,施工难度大,安全风险高。

(2)前岭隧道工期紧,不良地质有易发生坍方、冒顶、掌子面失稳、地表裂缝、掉块等。位于管段中段,为控制工期的关键。

(3)根据工程地质条件调查和施工图描述,沿线5座隧道穿越黄土地质,其中范里隧道、中岭隧道、前岭隧道穿越黄土地质较多,赵家庄隧道进、出口及文峪隧道出口表层局部为薄层黏质黄土

1.3.2施工难点、重点

范里隧道、中岭隧道及前岭隧道进口洞身为黄土及砂岩地质,施工难度大,安全风险高,不良地质有易发生坍方、冒顶、掌子面失稳、地表裂缝、掉块等。前岭隧道位于管段中段,工期紧,为控制工期的关键。

2.黄土隧道专项施工方案概况

2.1黄土隧道专项施工方案总体概况

隧道进出口段需优先施工预加固桩,待预加固桩达到设计强度后,可进行洞口段开挖,加强洞身及地表监控量测,以保证安全。

黄土隧道开挖应采用机械开挖或人工开挖,开挖时应尽量保护围岩,避免扰动或破坏围岩完整性和稳定性。管段内隧道V级围岩黄土地层及软质岩段采用三台阶大拱脚法,

不良地质地段采用中隔壁法,洞门浅埋偏压段采用交叉中隔壁法,出碴采用无轨运输方式运输,即采用装载机配合自卸汽车装运施工。

隧道初期支护按新奥法组织施工。开挖后,以锚杆湿喷混凝土,钢筋网等为初期支护,并辅以钢架、超前大管棚(中管棚)、注浆小导管等支护措施,对于软弱围岩地段,施工中采用“短进尺、强支护、及时密贴、实回填、严止水、勤量测”等施工技术措施,并根据现场监控量测结果及时修正设计参数、调整施工方案和指导隧道施工,确保隧道施工安全、按期生产。

全隧均采用复合式衬砌,采用模板衬砌台车进行衬砌施工,每环衬砌长度12m,仰拱与填充超前拱墙衬砌施工,超前长度保持在2个衬砌循环长度以上,混凝土在5#、6#拌合站集中拌制,砼输送车运输,输送泵送混凝土入模,振捣浇筑,衬砌施作的合理时间根据施工监测数据确定。洞内铺设重型轨道无砟道床。

2.2施工方案的安全性能

为了预防在黄土中开挖隧道的大变形和坍塌问题,采用三台阶大拱脚法,结合喷射砼及时封闭开挖面,用超前小导管支护、钢拱支撑、挂网、打锚杆等来加强土体强度及限制围岩应力重新分布,实施短开挖,快循环来减少对土体的扰动,是目前黄土隧道施工的较完整的方法。

3.专项施工工艺及主要施工方法

3.1主要施工方法及施工工艺标准

3.1.1施工测量

隧道正式施工前,根据贯通精度要求进行隧道洞外洞内平面控制测量设计。

(1)洞外平面和高程控制测量

洞外平面控制测量,集团公司测量队采用GPS测量复核设计院交桩,公司测量队会同项目经理部测量组利用GPS控制点和实地地形情况进行布设精密控制网,并保证每个进洞口附近测设不少于3个稳固的导线点,复核无误后方可进行引线进洞的测量工作。

洞外高程控制测量采用全站仪光电三角高程测量方法或用精密水准仪测量,将各进洞口水准基点联测,并在每个洞口设置2个水淮点。

(2)洞内平面和高程控制测量

洞内平面控制测量采取布设主、副导线的双导线形式,按三等导线布设,主副导线每隔一定距离形成闭合环,以利于检查测量精度,测量仪器采用莱卡402全站仪。

洞内高程控制测量可在导线测量的同时,用S1精密水准仪在洞内进行高程传递。

(3)洞内施工测量

根据洞内导线测量成果,采用J2经纬仪与S3水准仪进行,中线测量以线路中线为准,水平测量以内轨顶面为准,应注意区分隧道中线与线路中线的关系,施工中能够随时提供线路中线与水平,以指导洞内断面开挖和衬砌施工。因隧道基本处于曲线上,因此洞内中线点每10m一个,使用的测量桩点必须稳固。

隧道中线和高程在使用中定期进行复测检查,检查中线点时,其点位横向较差不得大于5mm,检查高程点时,往返测高程闭合差要符合水准测量的规定。全部衬砌完成时进行竣工测量,检查隧道限界,形成记录和正式资料。

(4)测量工作要求

隧道洞外、洞内控制测量工作由公司和工区测量队完成,日常施工放样测量由工程队技术室负责,并妥善保存测量资料。隧道进洞测量由项目部测量队完成,每开挖进尺50m,由工区测量队进行一次复核测量。

测量工作坚持复核制,各项计算,均应由两人独立进行,相互核对。测量记录要正规化,所有测量必须有正式记录本,不准乱涂乱写,每次测量均应有主测人员签字。测量仪器经纬仪、水准仪、标尺、光电测距仪、全站仪都应按规定周期进行检定和校正。

(5)监控量测

隧道施工中把地表下沉量测、周边位移及拱顶下沉,量测项目贯穿全过程施工。

1)测点布置图及量测断面

A、洞内净空变化测点和拱顶下沉测点量测仪器、测试精度、量测断面、间距测点数量按表2进行,其测点布置如图1所示;地表沉降测点横向间距为2~5m。在隧道中线附近测点应适当加密,隧道中线两侧量测范围不应小于H0+B,地表有控制性建(构)筑物时,量测范围应适当加宽。其测点布置如图2所示。

B、净空变化测点和拱顶下沉测点应布置在同一断面上,测点布置时应避开钢架和脱空回填处,将测点布置在两榀钢架之间。净空变化、拱顶下沉和地表下沉,量测项目的测点埋设必须设置在同一断面上。

量测仪器、测试精度、断面间距、测点数量

注:洞口及浅埋地段断面间距取小值;台阶法施工特殊地段要求布设两条斜测线;

地表下沉量测测点纵向间距

注:隧道埋深小于2B ,属于浅埋地段。B ——隧道开挖宽度。

拱顶下沉量测和净空变化量测的测线布置示例

(a) (b)

地表沉降横向测点布置示意图

2)量测方法

A、时间要求.净空变化和拱顶下沉量测布点应在开挖后至初喷前进行,若围岩出现变化异常应尽早布设;初始读数在每次开挖后12小时内取得,最晚不得迟于24小时。监控量测的频率应根据测点距开挖面的距离及位移速度按表3确定。由位移速度决定的监控量测频率和由距开挖面的距离决定的监控量测频率之中,原则上采用较高的频率值。当出现异常情况或不良地质时,应增大监控量测频率。在塑性流变岩体中,位移长期(开挖后两个月以上)不能变化时,量测要继续到每月为1mm为止。

量测频率表

对于隧道浅埋段地表下沉和洞内监控量测要开始三天时,每天两次,后面位移速度基本稳定后,一天一次,并对量测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量测时间持续到隧道二衬施工完成后为止。

B、洞内观察的内容有开挖工作面观察和初支完成区段观察两方面,工作方法是通过人工肉眼观察,对围岩的变化、稳定及初支的工作状态做一定的初步判定,其目的地了

解和记录掘进过程中掌子面围岩的变化情况和初支的稳定变化情况。

开挖面观察应在每次开挖放炮后进行一次,当地质情况无变化时,可每天进行一次,观察后应绘制开挖面地质素描图、数码成像,填写开挖工作面地质状况记录表,并与勘察资料进行对比。在观察中,发现地质条件恶化,应立即通知施工人员采取应急措施。

已施工地段观察,应记录喷射混凝土、锚杆、钢架变形和二次衬砌等工作状态。洞外观察重点应在洞口段和洞身浅埋段,记录地表开裂、地表变形、边坡及仰坡稳定状态、地表水渗漏情况等,同时还应对地面建(构)筑物进行观察。

3)水平净空收敛

A、根据围岩条件确定量测间距在隧道边墙上设置一对测点,并按规定量测频率进行量测。主要原理:每次测出两点间净长,求出两次量测的增量(或减量),即为此处净空变化值。读数时读三次,然后取其平均值,并按附表记录。

B、测点埋设应稳固、安全(施工机械难以碰撞到),及时(开挖完成初喷后即进行),量测点应凹入初支喷砼面,测点元件由钢筋加工而成,采用冲击电锤或风钻钻孔,埋入钢筋采用直径不小于20mm的螺纹钢,前端外露钢筋与埋入钢筋焊接,直径不小于6mm,加工成180°弯钩或三角形钩。测点用快凝水泥或锚固剂与围岩锚固稳定,埋入围岩深度不小于20cm,若围岩破碎松软,应适当增加测点埋入深度。外露端头应低于喷层表面,点位埋设好后,用纸壳或切割矿泉水瓶包裹测点元件端部,复喷完毕后在测点处形成凹地。

C、量测方法

①检查预埋测点有无损坏、松动,并将测点灰尘擦净。

②把净空收敛仪的尺头及尺架挂钩分别固定在预埋测点孔内,选择合适的尺孔,将尺孔销插入,用尺卡将尺与联尺架固定。

③调整调节螺母,记下钢尺在联尺架端时的基线长度与数显读数。为提高量测精度,每条基线应重复测三次取平均值。当三次读数极差大于0.05mm时,应重新测试。每次开挖后12h内取得初读数。

④测试过程中,若数显读数已超过25mm,则应将钢尺收拢(换尺孔)重新测试,两组平均值相减,即为两尺孔的实际间距,以消除钢尺重孔距离不精确造成的测量误差。

⑤一条基线测完后,应及时逆时针转动调节螺母,摘下收敛仪,打开尺卡收拢钢尺,为下一次使用作好准备。

4)拱顶下沉量测

A、采用精密水准仪和铟钢挂尺进行。主要原理:通过测点不同时刻相对标高,求出两次量测的差值,即为该点的下沉值。读数时应该读三次,取平均值,并按附表记录。按规定量测频率进行量测。

B、在拱顶设置测点,点位埋设应稳固、安全(施工机械难以碰撞到),及时(开挖完成初喷后即进行),量测点应凹入初支喷砼面,断面设置间距,拱顶下沉测点的布设与水平收敛基线应在同一断面上。预埋测点由钢筋加工而成,钢筋直径不小于6mm,前端加工成180°弯钩或三角形钩。测点用快凝水泥或锚固剂固定在拱顶选定位置,埋入围岩深度不小于20cm,若围岩破碎松软,应适当增加测点埋入深度。

C、量测方法:设置水准基点(水准基点选择在围岩稳定地段设置)。量测时采用水准仪、塔尺及钢卷尺,测出该点相对标高即可。每次开挖后12h内取得初读数。同一测点每次量测必须采用同一基点。

5)地表沉降量测

A、采用精密水准仪、铟钢尺进行,主要原理:通过测点不同时刻标高,求出两次量测的差值,即为该点的下沉值。其量测精度为±1mm。当隧道埋深小于3倍洞径时进行量测,小于2倍洞径时必须进行量测。

B、基准点应设置在地表沉降影响范围之外。测点采用地表钻孔埋设,测点四周采用水泥砂浆固定。布点原则和量测频率按规定执行。当地表有建筑物时,应在建筑物周围增设地表下沉观测点。

C、量测方法:与拱顶下沉量测方法相似,采用精准水准仪和铟钢尺测出各沉降点标高即可。在工程开挖前对每一个测点读取初始值。首次观测时,对测点进行三次观测(三次差值小于±1mm),取平均值作为初始值。量测过程中读数时各项限差宜严格控制,每个测点读数误差不宜大于0.3mm。

6)量测注意事项

A、监控量测布点应在喷砼前预埋,测点布置时应避开钢架和脱空回填处,并保证布点打入围岩,严禁将测点布在钢架上。及时进行测点的布设,并做好保护,可采用桩点沿初支边墙向内凹陷,防止破坏。如果测点被破坏,应在被破坏测点附近补埋,重新进行数据采集;如果测点出现松动,则应及时加固,当天的量测数据无效,待测点加固后重新读取初读数。

B、测点布设以后,在测点位置用红色油漆做醒目标识。监控量测桩点上严禁悬挂重物。

C、拱顶下沉和地表下沉量测基点应与洞内、外水准基点建立联系。

D、各监控量测小组须保证量测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及时性,如实的反应实际变化情况,不得弄虚作假。

E、现场监控量测与施工易发生干扰,必须紧密配合。施工现场应及时提供工作面,创造条件保证监控量测工作的正常进行;监控量测工作也要尽量减少对施工工序的影响。监控量测元件的埋设计划应列入工程施工进度控制计划中。

F、量测仪器设备在使用前和使用过程中必须进行定期的检查、校对和率定。收敛仪使用时调节螺母逆时针转动最大范围不得露出螺纹。在收敛仪使用一段时间后应进行对零校正,检查数显读数是否为零,若存在偏差,必须进行对零。收敛仪量测完成后,用棉纱擦除灰尘并定期对钢尺擦涂机油,以防生锈。

7)收敛数据的测取

洞内水平收敛、拱顶下沉量测的初始读数应在本次开挖后12h内读取,最迟不得大于24h,且在下一循环开挖(爆破)前必须完成,各项量测作业一般应持续到变形基本稳定后2~3周结束。正常掘进期间,量测的频率原则上按下表规定的频率进行量测。

量测频率(按位移速度)

量测频率(按距开挖面距离)

土地岭隧道贯通方案专项施工方案

省道318黑石渡至道士冲段公路改造一期工程 土地岭隧道贯通方案 编制: 复核: 审核: 省道318黑石渡至道士冲段公路改造一期工程项目部 二O一七年八月 目录 一、编制依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工程概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施工现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贯通区间内情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贯通区间设计支护参数.........................................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贯通区间地质描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施工进度计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贯通总体施工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6.1贯通总体施工思路................................................. 错误!未定义书签。 6.2 开挖工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3 隧道贯通误差测量及调整.................................... 错误!未定义书签。 6.4 超前地质预报........................................................ 错误!未定义书签。 6.5监控量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七、质量保证措施 (9) 八、安全保证措施 ................................................................ 错误!未定义书签。 8.1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错误!未定义书签。 8.2危险源辨识及预控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8.3现场贯通安全控制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九、环境保护措施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十、水土保持措施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十一、文明施工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十二、应急预案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1 应急救援领导小组与职责..................................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2塌方的征兆...........................................................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3 应急准备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高速公路隧道专项施工方案(专业版)

隧道专项施工方案 1、XX隧道概况 XX隧道位于淅川县西簧乡低山区,与209国道相邻,交通便利。隧道总体走向呈南北向曲线布置。隧道大埋深约117米,采用小净距(测设线间距:进口中24.87米,出口中16.92米),其中左线起始桩号为K29+730~K30+252,长522米;右线起始桩号为RK29+745~RK30+265,长520米。 设计时速80km/h,采用灯光照明,自然通风,设置1处人行橫通道,属中隧道。 隧道左线平面位于R=1785的圆曲线上,纵坡为-0.360%/850;隧道右线平面位于R=1520的圆曲线上,纵坡为-0.356%/864.893。 进口左右线洞门均采用端墙式洞门,出口左右线洞门采用端墙式洞门。 隧道以Ⅳ、Ⅴ级围岩为主,Ⅳ、Ⅴ级围岩受地质构造影响严重,节理(裂隙)发育,隧道施工过程中,极易沿软弱构造面产生整体滑动、坍塌、洞内冒顶,因而隧道工程施工是本标段的关键工程项目。 2、隧道工程总体施工方案 隧道采用“新奥法”原理组织各工序的施工(见图2-1施工方案框图)。施工遵循“早进晚出”的原则“短进尺、强支护、少扰动、弱爆破、勤观测、早封闭”的施工原则,紧凑施工工序。

图2-1隧道施工方案框图 施工进洞前先作好洞顶截水沟等排水设施,防止地表水渗入开挖面影响明洞边坡和成洞面的稳定,按照设计要求做好仰坡的开挖,仰坡加固及防护。隧道洞口段土质或易坍塌的软弱围岩地段,采用辅助施工方进行超前支护,尽可能较少对岩体的扰动。 洞口明洞段采用明挖法施工,洞口段Ⅴ、Ⅳ级围采用台阶分部法开挖施工,洞身段Ⅴ级围岩采用超短台阶法开挖、Ⅳ级围岩采用短台阶法开挖,Ⅲ级围岩根据地质及地段情况采用台阶法或全断面开挖,先行洞开挖面距后行洞开挖面不小于40m,采用自制凿岩台架配合气腿凿岩机打眼,拱部采用光面爆破边墙采用预裂爆破技术,以最大限度保护围岩稳定性,减少超挖量,提高初期支护的承载力。初期支护:Ⅴ级围岩段采用工字钢拱架挂钢筋网喷锚联合支护,Ⅳ级围采用格栅钢拱架挂钢筋网喷锚联合支护,Ⅲ级围岩采用喷锚支护。喷混凝土采用湿喷工艺,风钻打眼,人工安装锚杆,小导管注浆加固围岩。 施工中由测量组负责按照图纸及规范要求做好洞口浅埋段地表下沉观测、洞内监控量测工作。隧道防排水采用防、排、堵、截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措施。下坡施工,洞内50m或100m设置集水井,抽水机抽水。 采用无轨运输,正洞、行车横洞使用侧翻装机及挖掘机装渣,人行横道用小型装载机装渣,全部采用自卸汽车运渣。 软弱围岩地段二次衬砌紧跟开挖,一般地段按监测信息尽早衬砌,按仰拱、铺底先行,拱墙紧跟的顺序施工。

隧道施工总体安排及施工方案和程序

隧道施工总体安排及施工方案和程序 第一章:施工总体安排 第二章:总体施工方案 隧道施工按照新奥法原理组织。软岩地段施工始终坚持“弱爆破、短进尺、强支护、早封闭、勤量测、紧衬砌”的原则。在施工中积极推广应用国内外隧道施工新技术、新工艺,投入大型施工机械设备,组成钻、爆、挖、装、运、锚、衬等机械化作业线;喷砼采用湿喷机,降低回弹量和粉尘;砼衬砌全部采用液压钢模衬砌台车和泵送砼作业,施工中进行超前地质预报,采用先进的量测、探测技术取得围岩状态参数,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及时反馈信息指导施工。新奥法施工程序见流程图1.1。I、II类围岩地段采用短台阶法施工。上台阶在钻进式注浆锚杆超前预支护下,采用弧形导坑预留核心土法施工,中、下台阶实行左右侧槽相错式开挖,喷锚网、钢架初期支护。III 类围岩地段采用正台阶法开挖,喷锚网、钢架初期支护;对弱水、贫水、围岩整体性较好地段采用全断面法开挖。IV、V类围岩地段采用全断面法开挖,一般地段设局部钢筋网喷锚支护,富水地带拱部设钢筋网喷锚支护。 钻爆采用两或三臂液压钻孔台车,塑料导爆管毫秒雷管微差爆破开挖,周边轮廓采用光面爆破技术。有轨运输采用ITC312H挖装机装碴,大吨位内燃机车或电瓶车牵引梭式矿车出碴;无轨运输采用ITC312H挖装机装碴,VOLOVA20自卸车出碴。喷砼采用TK-961湿喷机配机械手作业;全断面液压钢模衬砌台车、泵送砼灌注二次衬砌砼。砼全部采用自动计量拌合站生产,输送罐车运输。通风采用大功率风机、大管

径软管压入式通风,独头掘进距离超过1000m的长隧道采用压入式和压出式混合通风方式。 图1.1 新奥法施工程序框图

黄土隧道施工要点

黄土地区隧道施工功法 土木工程学院 土木0901班 黄松 学号090210127

黄土地区隧道施工功法 黄土隧道概述。黄土是第四系堆积的大陆沉积物,是半干旱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并有针状孔隙、垂直节理的特殊土。《铁路工程地质技术规范》(TBJ12-85) 将黄土划分为黄土和黄土质土两大类。按形成时代和结合工程建设的特点,又将黄土分为老黄土和新黄土、非湿陷黄土和湿陷黄土等。施工大断面黄土隧道时,由于黄土本身土体强度低、开挖过程中地层失去平衡内应力重新分布、施工振动、施工工艺不当等因素等影响,都会引起隧道围岩下沉、大变形或坍塌等严重后果,给隧道施工质量、安全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根据隧道出口段实际黄土的地质情况及土层特性,为了预防在开挖过程中隧道的大变形和坍塌问题,采用台阶分布开挖法(又称环形开挖留核心土法),结合喷射砼及时封闭开挖面,用超前管棚(锚杆)支护、钢拱支撑、挂网、打锚杆等来加强土体强度及限制围岩应力重新分布,实施短开挖,快循环来减少对土体的扰动,并结合本隧道复合式衬砌设计情况及相应规范要求,参照我公司近年类似工程施工经验,特将施工过程的控制要点汇编如下,望各队、管理组严格遵照执行,确保庆兴隧道安全、优质、高效地施工。 施工方案的选定。应兴隧道按新奥法组织施工,严格遵循“超前探、管超前、短进尺、强支护、勤量测、紧衬砌”的原则。用先进量测技术取得围岩状态参数,通过对信息、数据的综合分析和处理,判定地质变化,反馈于设计和施工,实行动态管理信息化施工。根据情况,明洞及洞口部分可采用挖掘机开挖,人工配合修边;下穿公路浅埋段采用大管棚法超前支护、公路面铺设厚钢板后,按交叉中隔壁(CRD)开挖法施工;洞内Ⅴ级黄土围岩采用预留核心土短台阶七部开挖法施工;Ⅳ级黄土围岩采用预留核心土台阶开挖法;斜井采用预留核心土短进尺全断面法;洞身开挖均采用人工配合挖掘机实施,出碴采用侧卸式装载机配合挖掘机装碴,自卸汽车运输;衬砌采用整体液压衬砌台车,砼由自动计量拌合站拌合,运输罐车运输,输送泵泵送入模灌筑,二次衬砌全断面一次施作。 隧道施工应严格按照工程部下发的施工方案、作业指导书、技术交底等技术文件内容规定,初期支护应紧跟开挖面及时施作,尽快封闭。 洞口工程施工前,应先检查边、仰坡以上的山坡稳定情况,清除悬石或土体。

隧道贯通方案1

目录 1 编制依据 (2) 2 工程概况 (2) 3 人员及机械设备配置 (3) 4 隧道贯通方案 (4) 4.1贯通面的选择及贯通误差估算 (5) 4.1.1洞外控制测量 (11) 4.1.2 洞内控制测量 (11) 4.1.3 横向贯通误差估计 (11) 4.2 贯通前的施工方案 (13) 4.3 实际贯通误差测定 (16) 4.4 贯通误差调整 (16) 4.4.1 平面贯通误差调整 (16) 4.4.2 高程贯通误差调整 (16) 5 质量标准及保证措施 (17) 5.1洞身开挖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17) 5.2洞身开挖质量保障措施 (17) 6 安全与环保措施 (17) 6.1 隧道安全施工保证措施 (17) 6.2环境保护 (19)

帕隆2#隧道控制方案 1、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本工程位于西藏林芝地区境内,它东起波密县通麦镇以西约恰路1.5公里,沿途跨越易贡臧布,经排龙乡,西至林芝县境内的105道班。第三标段帕隆2#隧道位于林芝县排龙乡境内,桩号为K4101+108至K4103+195。隧道为2087米的单线隧道。 隧道平面设计线路为圆曲线加直线加圆曲线,圆曲线半径分别为850m、680m,圆曲线长度分别为988.369m、296.806m;直线长度为1032.909米。进口设计高程设计为2086.000米,出口设计高程为2033.040米,纵坡为-1.596%至-2.641%,隧道纵向高差为52.96米。 2、编制依据 ①国道318线川藏公路(西藏境)通麦至105道班段整治改建工程第三合同段两阶段施工图设计; ②《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③《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F60-2009; ④《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⑤105道班第三标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⑥项目已投入本工程的施工人员及机械设备,以及在其它同类工程施工中取得的成熟经验。 3、编制目的 隧道控制测量是隧道施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施工阶段是保证隧道相向开挖时,能按规定的精度正确贯通,并使建筑物的位置符合规定,不侵入建筑限界,以确保运营安全。 4、控制测量设计思路 为保证隧道的准确贯通,本着先总体后碎步的原则,在隧道沿线建立一精密的控制网,覆盖所有隧道,使之总体受控,以便根据它进行隧道的洞内控制测量或中线测量。本项目是在每隧洞口布设三个GPS定位网点,在洞外GPS定位网的基础上,根据洞口施工情况于洞

高速公路隧道专项施工方案

西井隧道专项施工方案 1、工程概况 1.1 地理位置 西井隧道隧址位于山西省黎城县西井镇南山村,设计速度为80km/h,左线全长800米(ZK48+960~ZK49+760),其中:削竹式洞门10m,明洞8米;右线全长826米(YK48+950~YK49+776), 其中:削竹式洞门10m,明洞8米。西井隧道设计为一座标准间距分离式隧道,隧道进口线间距26.2米,出口线间距18.1米。最大埋深左线57米,右线55米。隧道左线平面线形依次为R-1400,A-550,R-∞;隧道右线平面线形依次为R-1350,A-530,R-∞。隧道左线纵坡为2%、-0.6%人字坡,右线纵坡为2%单向坡。 1.2 隧道地形、地质条件 ⑴、气象 隧址区山西省东南部,地处太行山中南部及太行山主峰西侧,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昼夜温差较大,年平均气温10.3°C。最冷月份在一月,最低气温-22°C;日平均降水量为54.7mm,最大降水量为126.8mm;最大冻土深度为104cm。无霜期110~180天。 ⑵、水文地质条件 隧址区水文地质条件比较简单,无常年性地表水,降水稀少而集中,蒸发量大,多以地表水排走,很少补给地下水。隧址区地下水受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气象、水文等多种因素控制。主要为孔隙潜水及基岩裂隙水,水量一般较小,地下水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地表、地下水经流排泄条件较好,地下水水量贫乏,对隧道施工的影响较小。 但雨季施工时,可能有少量的基岩裂隙水渗入。 ⑶、工程地质条件 隧道洞口段及左线ZK49+050~ZK49+100、右线YK49+050~YK49+120洞身段,主要为强风化及中风化片麻岩组成,受区域断层F3的影响,岩体完整性差,呈碎裂状结构,节理裂隙发育,岩体破碎,自稳性较差。左线ZK49+100~ZK49+760、右线YK49+120~YK49+776洞身段,围岩主要为卵石及黄土组成,结构松散,成洞困难,Ⅳ级围岩占全隧的7.4%,Ⅴ级围岩占全隧的92.6%。

隧道工程总体施工方案

隧道工程总体施工方案 按“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科学组织、合理安排、均衡生产、全面展开”的总体思路,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快速施工,确保按期完成。 隧道入口与既有便道交叉处设4.5M宽跨度12M简支梁桥,既有便道暂改移至大里程侧绕行,待简支梁桥施工完毕,新建道路畅通后,废除改移道路。 1、总体安排 ×××隧道从进口单口掘进,各工序能合理衔接,人员和设备能充分发挥作用,串打施工中组织好各隧道上半断面的流水作业。 2、施工方法 遵循设计建议方法施工,DK185+810~DK186+736采用台阶法,DK186+736~DK186+745采用明挖法。 3、工序施工 在工序安排上,采取平行流水作业方式;在作业班制安排上,将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四班倒或三班倒作业制,24小时连续、均衡作业, ⑴钻爆开挖 ①明洞开挖 土质地层:开挖方法遵设计建议方法,开挖方式为人工辅助挖掘机按测放边线和边坡坡率直接开挖、装车; 石质地层:采用浅孔松动爆破,近边坡部分预留60~80cm,采用光面爆破爆除。 ②暗洞开挖 土质地层:开挖方法执行设计建议的施工方法,采用人工或挖掘机直接开挖、装车; 石质地层:开挖方法执行设计建议的方法,开挖方式为光面或预裂爆破。 ⑵施工运输 采用机械化无轨方式作业,装载机装车,自卸车运输。 ⑶初期支护 喷射混凝土采用湿喷机湿喷作业,锚杆由手风钻成孔,人工安装锚杆,注浆机注浆,锚杆抗拔仪检测施工质量。

⑷防水层 人工在自制作业台架上利用热合焊机焊接,防水板挂线工艺铺设。 ⑸二次衬砌 ①模板与支架:正洞衬砌采用自行式模板衬砌台车;直墙式明洞及其他特殊地段则根据断面形式采用衬砌台架,配组合钢模板施工。 ②混凝土作业:洞口设搅拌站拌合混凝土,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运输,混凝土输送泵泵送入模,插入式振动器捣固; ③钢筋制做:钢筋下料、弯制在钢筋加工场地(间)集中加工,运输车运输至工作面,由人工垂直提升至作业面,人工绑扎、焊接。 (6)施工排水 本标段反坡施工和顺坡施工的情况均有。反坡施工时,洞内排水采用集水坑集水,污水泵梯级抽排至洞外方案,并在洞口处设一横向截水沟。顺坡施工时采用自然坡排水方案;洞内排水至洞外污水处理池,经净化处理后排至自然沟渠内。 (7)超前预报监测 鉴于本标段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的特点是岩溶较为发育,溶沟、溶槽及溶洞较多,施工中超前钻孔地质预报手段进行预报、预测,同时加强监测工作,及时指导施工。主要监测隧底洞穴及地下水情况。 (8)施工通风 采取压入式通风为主的通风方式采取混合式通风方式

刘家堡3#隧道贯通专项施工技术方案1

刘家堡3#隧道贯通专 项施工技术方案1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刘家堡3#隧道贯通专项施工方案 1工程概况 刘家堡3#隧道全长180m,属黄土Ⅴ级偏压,开挖后拱顶部位易掉块。最大开挖断面为120m2,其初期支护采用喷锚、钢筋网及钢架联合支护形式,设计喷砼厚度25cm,钢架为I20的型钢钢架,钢架间距60cm。其超前支护形式设计采用φ42小导管,每根长,环向间距33cm,每环39根,纵向每一环。 2施工方案 开挖到DK246+710时,停止掌子面掘进,施做一环超前小导管,环向间距33cm,全环39根,在中导加临时仰拱,预留核心土并封闭掌子面,同时紧跟仰拱和二次衬砌施工。当隧道剩余30m后,锁脚锚管由2根增加至4根,隧道剩余21m后钢架间距调整为。施工中仰拱距掌子面距离控制在20m以内,二衬距仰拱距离控制在15m以内。接近贯通时仰拱距下导不超过5m。当隧道施工至中间部分剩余5m左右时,上、下导停止掘进,中导每(隔2榀)施作中槽超前支护,加强拱部超前小导管搭接长度,直至中槽贯通。中导贯通后,上、下导继续掘进,每次开挖为1榀间距,左右向错开开挖,至全隧贯通,及时施作仰拱及二次衬砌。 3施工步骤 ⑴开挖至DK246+707时,停止掌子面开挖,施做一环超前小导管,整修好开挖面,并做好临时支撑。网喷封闭掌子面,挂设 20×20cmφ8钢筋网,喷射C25混凝土10cm。

⑵施工仰拱至下导,施工二衬至下导距离不大于15m。 ⑶进口段边仰坡开挖及防护。 ⑷施作超前大管棚套拱及30m长超前大管棚。 ⑸当隧道施工至中间部分剩余5m左右时,出口拱部每施作一环超前小导管,保证超前小导管搭接长度,每次开挖长度为一榀拱架间距,拱架间距不超过60cm,开挖后及时封闭,稳步向前推进。 ⑹中导贯通后,上、下导继续掘进,每次开挖为1榀间距,左右向相错开挖,至全隧贯通。 (7)及时施作仰拱及二次衬砌。 4施工方法 双侧壁导坑开挖 施工中采用双侧壁导坑法开挖,即先采用φ42超前小导管护顶,先开挖隧道两侧导坑及时施做导坑四周初期支护及临时支护,对余部采用二步或三步开挖。仰拱紧跟下台阶并及时闭合成环。采用该法施工时,在上、中、下各台阶形成一定的步距,而且同一台阶左右工作面形成相互错开后,即可在各工作面按每循环进尺进行平行流水作业。施工时每循环进尺,各台阶步距控制在3m,同一台阶左右工作面错开1m。 双侧壁导坑施工的主要工序如下,见图1: 1、①利用上一循环架立的钢架施做隧道超前支护;开挖1部左(右)侧导坑上部土方;喷8cm厚混凝土封闭掌子面. ②导坑周边部分初喷4cm厚混凝土,架设钢架及临时钢架,并架设锁教钢管,钻设系统锚杆后复喷混凝土至设计厚度。

高速公路隧道工程施工方案及施工方法1

高速公路隧道工程施工方案及施工方法 一、施工遵循原则 隧道施工严格遵守“管超前、严注浆、短进尺、弱爆破、强支护、勤量测、早封闭”的原则,并严格按照“早进洞、晚出洞、工序紧跟、严守设计”组织施工。 二、施工顺序 花马峁隧道进口处于裴庄镇庙咀沟村,利用裴庄镇乡村道路从庙咀沟村修建便道至隧道洞口。花马峁隧出口,利用万庄村乡村道路从田塔村修便道至隧道出口,按照标准化要求,施工便道将全部采用20cm砂砾+20cm混凝土硬化处理,以保证雨季、冬季的正常施工。 隧道施工应从边仰坡至明洞出口桩号进行开挖,一边开挖一边进行边仰坡锚喷防护,明洞开挖至明洞隧底标高,进行仰拱砼浇筑和回填施工,施作套拱和管棚。主洞开挖的同时进行二衬台车的组装和调试,施作明洞衬砌和明洞后续工程。车行、人行横洞的施工排在主洞初支完成后40m左右进行洞室交叉口的施工,以不影响后续二衬的进度,附属工程在二衬完成紧跟施工,路面安排在二衬完成500m紧跟施作。 三、洞口及明洞段施工 1、洞顶截水沟 隧道施工前,先做好人员、机械、材料和场地的施工准备工作,然后进行边仰坡顶环形浆砌片石截水沟施工,将水排至远离

洞口的位置,防止雨水冲刷边仰坡危及隧道洞口安全,并在浅埋段地表埋置沉降观测桩。 2、洞口开挖 1)、施工准备工作结束后,测设隧道洞口位置,确定洞口段开挖边线,然后由上向下分层开挖,土层采用挖掘机开挖,采用装载机装自卸汽车运至弃碴场。 2)、洞口方开挖 根据现场放样结合设计文件、现场地貌及地面构造物,按照设计的隧道洞口桩号及明洞长度先行施工,明洞开挖应先半幅开挖并及时完成,明洞仰拱及回填,每次开挖纵向长度为5m,不可全幅开挖或纵向一次性开挖和施工。施工中应及时进行边仰坡的防护施工,确保边仰坡的稳定。明洞开挖完成以及仰拱、仰拱回填施工完成后,应尽快进行明洞衬砌施工和明洞回填,以利于明洞边仰坡的稳定和暗洞开挖时对洞顶土体纵向位移和沉降的控制。 3、边仰坡防护 洞口边仰坡设计采用锚、网、喷支护,洞口段分层由上向下开挖时,边仰坡分段由上向下进行支护施工。开挖完成后进行坡面处理,然后按设计间距布置锚杆,铺设20×20cm的φ8钢筋网,之后采用湿喷工艺喷射砼10cm厚。 4、明洞施工 明洞段开挖至隧底标高,进行浇筑仰拱及仰拱回填(仰拱回

隧道工程施工方案实例TTT

(一)施工原则 采用大型施工机械配套施工,开挖出渣机械配套作业线、初期支护砼机械配套作业线与二次衬砌砼施工作业线相配合一条龙作业。软弱围岩坚持“短进尺、弱(不)爆破、快封闭、强支护、紧衬砌”的原则,开挖后仰拱及时跟上封闭成环。施工中进行超前地质预报,采用先进的量测探测技术对围岩提前做出判断,拟定相应的施工方案。 (二)施工布置土家湾隧道左右洞均采用对头单向施工,左、右洞口各布置一个隧道专业机械化施工队。隧道施工安排在冬季前完成洞门的开挖,并完成进洞施工。洞内施工开挖、出渣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模筑砼平行作业。隧道路面待贯通后中间向两侧洞口反向施工。根据地形地貌及工期要求,本隧道不设施工支洞。 (三)总体方案根据土家湾隧道围岩情况及断面设计,结合本承包人现有技术装备力量和多年的隧道施工经验,确定对于I、"类围岩采用上弧导预留核心法施工,格栅钢架辅助支护。隧道出渣采用无轨运输。初期支护设施做到及时可靠,衬砌砼采用机械化作业,二次衬砌采用砼输送车、输送泵和全断面液压衬砌台车相配合的方案。施工过程中加强监测,及时处理分析数据(高速支护参数等)。开挖前做好超前地质预报、探测工作,根据围岩情况采取相应的施工方案。 (1)洞口施工工序 施工工序见洞口施工工序框图 (2)洞口开挖 隧道施工便道修至洞口附近后,近洞口侧60M 范围内及两洞口中间地带,用装载机辅以挖掘机整平压实,修建供风、供水、供电设施,并用作材料存放场地和机械停放场地。 洞口及明洞在开挖过程自上而下分层开挖。施工机械以挖掘机为

主,遇地层坚硬石质人工打眼松动爆破,运输采用15t太脱拉自卸车 (3 )边坡防护洞口开挖后的边仰坡面按设计整修平整,及时按设计进行防护,以防风化、雨水渗透而坍塌或滑坡。 (4 )洞门修筑 本隧道洞门修筑在进洞施工前完成,并完成明洞回填工作,作好洞口范围的排水工作,以确保洞口稳固、安全。 洞口施工程序框图

岩前隧道主洞贯通施工技术实施方案

京台高速公路(南平段)A5合同段 岩前隧道主洞贯通施工技术方案 编制:年月日 审核:年月日 批准:年月日 中铁隧道股份有限公司

京台高速公路(南平段)A5合同段项目经理部 二O一四年五月 一、编制依据 1、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F60-2009); 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3、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4、福建省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管理指南(隧道) 5、京台高速公路(南平段)A5合同段两阶段施工图设计第四册; 6、京台高速公路(南平段)A5合同段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7、我项目现有技术水平、机械装备能力及现场实际条件。 二、工程概况 1、工程概况 岩前隧道起迄桩号为左洞ZK30+535~ZK37+330,右洞YK30+550~YK37+335。左洞长6795米,右洞长6785米。隧道左、右线分别位于R=4500m的平曲线及缓和曲线上。纵坡设计采用人字,左洞纵坡为0.5%、-0.55%;右洞纵坡为0.5%、-0.6%。隧道主洞限界宽10.75m=0.75m(JL)+0.5(LL)+3.75×2(W)+1.0m(LR)+ 1.0m(JR),限界高5m;主洞隧道内轮廓净高7.14m。隧道洞身采用”新奥法”原理设计采用柔性支护体系结构的复合式衬。 2、水文地质 隧址区经过路段无大中型水库和河流。地下水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基岩裂隙水两种类型。地表水对混凝土具弱腐蚀性,地下水对混凝土无腐蚀性。计算最大涌水量为10965m3/d。 三、现场施工情况 隧道采用钻孔爆破开挖、铲车配合出碴车运输,左、右洞双向掘进,同步施工。截止2014年7月15日,隧道进、出口进度如下: 根据目前进度推断隧道左洞贯通点约在ZK33+634.8右洞贯通点约在

隧道施工方案45919

隧道工程施工工艺 一、总体方案 (一)施工原则 采用大型施工机械配套施工,开挖出渣机械配套作业线、初期支护砼机械配套作业线与二次衬砌砼施工作业线相配合一条龙作业。软弱围岩坚持“短进尺、弱(不)爆破、快封闭、强支护、紧衬砌”的原则,开挖后仰拱及时跟上封闭成环。施工中进行超前地质预报,采用先进的量测探测技术对围岩提前做出判断,拟定相应的施工方案。 (二)施工布置 隧道根据施工现场场面状况,采用单向掘进,隧道进口布置一个隧道专业机械化施工队。洞内施工开挖、出渣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模筑砼平行作业。隧道路面待贯通后从洞口反向施工。根据地形地貌及工期要求,本隧道不设施工支洞。 (三)总体方案 根据磐南隧道围岩情况、及断面设计,结合本承包人现有技术装备力量和多年的隧道施工经验,确定Ⅲ类围岩采用正台阶开挖法施工,Ⅳ类采用全断面开挖法施工。隧道出渣采用侧翻装载机装车,自卸汽车运输。初期支护施作及时可靠,衬砌砼采用机械化作业,二次衬砌采用砼输送车、输送泵和全断面液压衬砌台车相配合的方案。施工过程中加强监测,及时处理分析数据,高速支护参数。开挖前做好超前地质预报、探测工作,根据围岩情况采取相应的施工方案。 二、隧道施工测量控制 为保证隧道贯通精度,拟定如下测量控制方案: 1、地表平面控制 (1)为保证洞口投点的相对精度,平面控制网根据设计提供的控制点和实地地形情况布设精密控制网,并保证洞口附近有二个或二个以上的精密控制网点。 (2)地表控制网经过多次复测,复测无误后方可引线进洞的测量工作。 2、洞口联系测量 为保证地面控制测量精度很好地传递到洞内,采用如下洞口控制测量方案: (1)在洞口仰坡完成及洞口施工至设计标高后,在洞口埋设二个稳固的导线控制点。 (2)洞口附近在基础稳定处埋设2~4个水准点,与地表水准控制网级网观测及平差计算,以便于隧道进洞水准测量。 3、测量方法及措施 (1)地表平面控制测量选用全站仪施测,建立四等导线控制网,并把隧道中线和横向轴线纳入控制网内以保证放样精度。 (2)高程控制按四等网施测,用自动按平水准仪施测,精度至毫米。 (3)洞内控制测量与地表控制测量按同等精度建网,施工中线测量使用全站仪。 (4)具体要点:

隧道施工工艺

黄土隧道施工工艺工法 为了预防在黄土中开挖隧道的大变形和坍塌问题,采用台阶分布开挖法(又称环形开挖留核心土法),结合喷射砼及时封闭开挖面,用超前管棚支护、钢拱支撑、挂网、打锚杆等来加强土体强度及限制围岩应力重新分布,实施短开挖,快循环来减少对土体的扰动,是目前黄土隧道施工的较完整的方法。 1.施工方法及工艺要点 1.1根据工地实际情况,设计并施打超前管棚。钢管真径一般为ф60 mm,长4.5m,间距30cm,外插角20,首尾相接长度不少于1.5m。钢管内充填20号砼或者水泥砂浆。 1.2上半断面人工用风镐及电铲掏槽。掏槽宽度约1m,纵向掏槽深度每次约0.8m。 1.3开挖后立即射砼封闭断面。喷射4cm厚的20号砼,封闭开挖断面,以免孔隙水从断面处渗出,而使土体失稳。 1.4架钢拱及挂网。钢拱规格为Ⅰ20a,按设计断面计算用量。拱架之间的间距依每次开挖长度约为0.8m,每榀钢拱纵向用ф20钢筋连接,钢筋间距1.2m。管棚尾端焊接于拱架腹部,以增强共同支护作用。ф8钢筋网格间距为20cm×20cm。 1.5喷射砼填充钢拱间空隙。拱架与开挖轮廓之间的所有间隙用20号砼喷射充填密实,先喷拱架与轮廓之间空隙,再喷拱架,然后再喷拱架之间,直至喷到规定的厚度。 1.6按上述1-5的方式开挖5m左右后,开挖支撑掌子面的核心土支持部分。 1.7在上半断面初期支护稳定的条件下,开始开挖下半断面:首先通过在上半断面的钢拱的拱脚打注浆锚杆,以防止拱架及围岩变形与下沉。钻进后进行注浆,两侧以等间距各打5根锚杆。经过做试验,这样的锚杆与黄土结合后,抗拨力可达8t以上。 1.8开挖出碴完成后立即喷射砼封闭围岩,然后架钢拱支撑和挂网,经分层喷射砼直到设计厚度。再铺设土工布防水板,做二次衬砌。 2.施工工艺流程图

隧道工程施工方案模板

隧道工程 山岭隧道的常规施工方法 开挖、出渣运输、初期支护、量测与监控、二次支护盾构法施工、浅埋隧道施工、全断面掘进机施工 隧道工程施工方案实例 总体方案 ( 一) 施工原则 采用大型施工机械配套施工, 开挖出渣机械配套作业线、初期支护砼机械配套作业线与二次衬砌砼施工作业线相配合一条龙作业。软弱围岩坚持”短进尺、弱( 不) 爆破、快封闭、强支护、紧衬砌”的原则, 开挖后仰拱及时跟上封闭成环。施工中进行超前地质预报, 采用先进的量测探测技术对围岩提前做出判断, 拟定相应的施工方案。 ( 二) 施工布置 土家湾隧道左右洞均采用对头单向施工, 左、右洞口各布置一个隧道专业机械化施工队。隧道施工安排在冬季前完成洞门的开挖, 并完成进洞施工。洞内施工开挖、出渣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模筑砼平行作业。隧道路面待贯通后中间向两侧洞口反向施工。根据地形地貌及工期要求, 本隧道不设施工支洞。

( 三) 总体方案 根据土家湾隧道围岩情况及断面设计, 结合本承包人现有技术装备力量和多年的隧道施工经验, 确定对于I、Ⅱ类围岩采用上弧导预留核心法施工, 格栅钢架辅助支护。隧道出渣采用无轨运输。初期支护设施做到及时可靠, 衬砌砼采用机械化作业, 二次衬砌采用砼输送车、输送泵和全断面液压衬砌台车相配合的方案。施工过程中加强监测, 及时处理分析数据( 高速支护参数等) 。开挖前做好超前地质预报、探测工作, 根据围岩情况采取相应的施工方案。洞口工程 ( 1) 洞口施工工序 施工工序见洞口施工工序框图 ( 2) 洞口开挖 隧道施工便道修至洞口附近后, 近洞口侧60M范围内及两洞口中间地带, 用装载机辅以挖掘机整平压实, 修建供风、供水、供电设施, 并用作材料存放场地和机械停放场地。 洞口及明洞在开挖过程自上而下分层开挖。施工机械以挖掘机为主, 遇地层坚硬石质人工打眼松动爆破, 运输采用15t太脱拉自卸车。 ( 3) 边坡防护 洞口开挖后的边仰坡面按设计整修平整, 及时按设计进行防护, 以防风化、雨水渗透而坍塌或滑坡。

黄土隧道施工专项方案

目录

黄土隧道施工专项施工方案 1.工程概况 工程概况 新建隧道延长米/5座,占管段长度的%,前岭隧道长1807m,是管段内控制性工程; 工程地质条件 1)地层岩 地表为厚度不等的Q1~3的黄土质土,硬塑,局部可见成层分布的姜石。本段下伏为E泥质粉砂岩及含砾砂岩,其下为Z细晶白云岩,细晶~中晶结构,薄~中厚层,夹有燧石条带,产状较为稳定。 2)地质构造 测区位于华北地台南缘,具有典型的地台双层结构:结晶基底和盖层。基底岩浆活动频繁,变质变形强烈复杂。由于盖层厚度差异较大,该段隧道仍有穿过基底地层及其构造带的可能。 3)地震动参数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地震动反应谱周期。 4)不良地质及特殊岩土 黄土遇水易湿陷,该段表层饱和砂质黄土,可能会液化。 工程水文条件 1).地表水 本工区范围属黄河流域洛河水系,洛河为黄河一级支流,发源于陕西省洛南县,呈西东流向,经洛南、卢氏、洛宁、宜阳、偃师等在偃师槐庙村与伊河相会,形成伊洛河,后经巩义市神堤村汇入黄河,总流域面积18881km2,干流长,河道平均比降%。洛河卢氏县境内长113km,控制流域面积2425km2,主河床平均比降%,本工区跨越的主要河流有洛河、范里河、文峪河等。 区域内河谷的特点是落差大,水流急,弯曲度大,峡谷河段长,支流多,水量分布不均,且随季节性变化很大。经调查,旱季沟谷多水流小甚至断流,洪水季节水量大,甚至出现山洪,据当地老百姓讲,洪水期豫西大峡谷水面将高于地面2m以上。 2).地下水 地下水类型主要为第四系孔隙水及基岩裂隙水,按其赋存空间及区内地层岩性及构造可分为:可溶岩岩溶水、基岩裂隙水(含风化裂隙水和构造裂隙水)等类型,各地下水类型的主要特征详述如下: (1)岩溶水 分布于隧道可溶岩段,赋存于裂隙、溶隙及溶洞中,由于地层主要为白云石大理岩,岩溶裂隙及溶洞弱发育,岩溶裂隙连通性稍差,岩溶水整体水量不大。 (2)风化裂隙水 主要赋存于强风化的基岩裂隙中,岩体受风化影响而破碎,透水性较强,含水较均一,水量总体较小,一般风化裂隙水在地表0~30m深较发育,出口附近花岗岩埋深较浅段地层内的裂隙水对隧道工程影响较大。(3)构造裂隙水 赋存于构造破碎带之中,主要分布于沿线的断层带附近及深部地区,随着深度的增加,裂隙的张开程度及连通性逐步减弱,其含水性随之逐步降低,其含水性具有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弱的特点。深部主要为沿着部分张开构造裂隙或断层带脉状裂隙水。 编制依据 (1)《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10417-2003;

高速公路隧道施工组织设计

高速公路隧道工程 施 工 组 织 设 计 XXX工程公司 年月日

xxx施工组织设计 第一章编制说明 第一节编制依据 一、《二连浩特至河口国道主干线(山西境)xxx工程招标文件(第6B 合同段)》。 二、招标文件提供的设计图、工程量清单等有关资料。 三、国家、交通部现行设计规范、施工规范、验收标准及有关文件。 四、招标期间招标单位与投标单位所有来往的函件及补遗资料。 五、我集团公司对施工现场实地勘察、调查资料。 六、我集团公司积累的成熟技术、科技成果、施工工艺方法及同类工程的施工经验。 七、我集团公司可调用到本合同段的各类资源。 第二节编制范围 《二连浩特至河口国道主干线(山西境)xxx工程招标文件(第6B 合同段)》所规定的雁门关隧道,包括路基土石方、隧道、排水、防护、绿化及环境保护等项目的全部工程内容。 第三节编制原则 一、安全第一的原则 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始终按照技术可靠、措施得力、确保安全的原则确定施工方案,特别是断层等不良地质地段的隧道施工安全等。在安全措施落实到位,确保万无一失的前提下组织施工。 二、优质高效的原则 加强领导,强化管理,优质高效。根据我们在施工组织设计中明确的质量目标,贯彻执行ISO9001 质量体系标准,积极推广、使用“四新”技术,确保创优规划和质量目标的实现。施工中强化标准化管理,控制成本,降低工程造价。 三、方案优化的原则 科学组织,合理安排,优化施工方案是工程施工管理的行动指南,在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中,对不同围岩类别的爆破掘进、不良地质条件的处理、两次模筑衬砌等关键工序进行多种施工方案的综合比选,在技术可行的前提下,择优选用最佳方案。 四、确保工期的原则 根据招标文件对本合同段的工期要求,编制科学的、合理的、周密的施工方案,采用信息化技术,合理安排工程进度,实行网络控制,搞好工序衔接,实施进度监控,确保实现工期目标,满足建设单位要求。 五、科学配置的原则 根据本合同段的工程量大小及各项管理目标的要求,在施工组织中实行科学配置,选派有隧道施工经验的管理人员和专业化施工队伍,投入高效先进的施工设备,确保流动资金的周转使用,并做到专款专用。 选用优质材料,确保人、财、物、设备的科学合理配置。 六、合理布局的原则 从节省临时占地、减少植被破坏、搞好环保、防止水土流失、认真实施文明施工等多角度出发,合理安排生产及生活场地、房屋布局,做好环境保护和营区绿化。工程完成后,及时平整场地,恢复植被。 第四节遵循的规范和标准 本投标文件施工组织设计遵循的主要规范、标准见表1-1。(表略) 第二章工程概况 第一节工程概况 一、项目地点 雁门关隧道为全线最长的隧道,进口位于代县白草口乡东水泉村,出口位于上田乡新庄村。第6B合同段起讫里程桩号左线为ZKll0+270~ZKll2+840,长2570m;右线为

黄土隧道施工组织设计建筑组织设计施工项目方案建筑方案

黄土隧道施工 为了预防在黄土中开挖隧道的大变形和坍塌问题,采用台阶分布开挖法(又称环形开挖留核心土法),结合喷射砼及时封闭开挖面,用超前管棚支护、钢拱支撑、挂网、打锚杆等来加强土体强度及限制围岩应力重新分布,实施短开挖,快循环来减少对土体的扰动,是目前黄土隧道施工的较完整的方法。 1.施工方法及工艺要点 1.1根据工地实际情况,设计并施打超前管棚。钢管真径一般为ф60 mm,长4.5m,间距30cm,外插角20,首尾相接长度不少于1.5m。钢管内充填20号砼或者水泥砂浆。 1.2上半断面人工用风镐及电铲掏槽。掏槽宽度约1m,纵向掏槽深度每次约0.8m。 1.3开挖后立即射砼封闭断面。喷射4cm厚的20号砼,封闭开挖断面,以免孔隙水从断面处渗出,而使土体失稳。 1.4架钢拱及挂网。钢拱规格为Ⅰ20a,按设计断面计算用量。拱架之间的间距依每次开挖长度约为0.8m,每榀钢拱纵向用ф20钢筋连接,钢筋间距1.2m 。管棚尾端焊接于拱架腹部,以增强共同支护作用。ф8钢筋网格间距为20cm×20cm。 1.5喷射砼填充钢拱间空隙。拱架与开挖轮廓之间的所有间隙用20号砼喷射充填密实,先喷拱架与轮廓之间空隙,再喷拱架,然后再喷拱架之间,直至喷到规定的厚度。 1.6按上述1-5的方式开挖5m左右后,开挖支撑掌子面的核心土支持部分。 1.7在上半断面初期支护稳定的条件下,开始开挖下半断面:首先通过在上

半断面的钢拱的拱脚打注浆锚杆,以防止拱架及围岩变形与下沉。钻进后进行注浆,两侧以等间距各打5根锚杆。经过做试验,这样的锚杆与黄土结合后,抗拨力可达8t以上。 1.8开挖出碴完成后立即喷射砼封闭围岩,然后架钢拱支撑和挂网,经分层喷射砼直到设计厚度。再铺设土工布防水板,做二次衬砌。 2.施工工艺流程图

高速公路隧道工程施工方案

高速公路隧道工程施工方案 高速公路隧道工程施工方案 1 施工原则 隧道施工根据整体施工组织考虑,进行双幅进出同时开挖。明洞按明挖法施工,暗洞按”新奥法”组织施工。对洞口段施工坚持”短进尺、少扰动、强支护、实回填、严治水、勤量测、早封闭”的原则,稳妥进洞。洞内开挖坚持光面爆破,控制超欠挖,减小对围岩的扰动,充分利用围岩自身的承载力。实时监控,调整方案,实现信息化施工。在施工过程中,做好岩石构造节理的产状与分布情况的调查。对因构造节理切割而形成的不稳定部分,在施工时加强支护措施,防止坍塌。 2 施工方案 (1)场地布置:隧道进出口都属陡峭山坡,场地狭小,便道施工难度很大,首先打通便道至进出口,做好施工广场,先开挖出口,然后修筑便道至进口段,进行场地布置,再开挖进口。保证隧道施工所需风、水、电以及材料供应的需求。 (2)进洞方案:坚持机械化施工,形成开挖(钻、爆、运)、支护(拌、锚、挂、喷)及衬砌(拌、运、灌)三条机械化作业。预留管棚钻机作业平台,在进洞前2m做套拱,打设超前长管棚,对洞口浅埋段进行加固,长管棚打设长度为30m。在长管棚的保护下采用微台阶法进洞。必要时拱部开挖采用环形留核心土,下部断面开挖采用拉中槽跳间挖马口,马口长度 2.5~3.0m。进尺达到10m左右后,由洞内向外浇筑衬砌、施工明洞,完善洞外防护及排水体系。 (3)洞身开挖: 本隧道为分离式,根据围岩级别,按台阶分部法、台阶法和全断面法开挖,先左幅后右幅,左右幅相差30米左右,循环进尺和台阶长度根据方法不同进行调节,钻孔采用自制作业台架风枪打眼。上导坑直眼掏槽实施光面爆破开挖,下导坑采用预裂非扬弃松动爆破设计,满足保护中墙及初期支护的目的。仰拱开挖采用左右错开,先与墙拱衬砌施工,以维持正常的出渣运输。采用装载机配合自卸车出渣。 (4)初期支护:喷砼采用洞外强制式拌合机集中拌合,砼搅拌运输车运输,湿喷法施喷;锚杆采用自制锚杆作业台架,风枪钻孔,专用注浆泵注浆;型钢钢架在工厂热弯加工成型,洞内拴接成拱。 (5)防水板施工:洞外拼装成幅,洞内作业台架悬挂无钉孔法铺设。 (6)二次衬砌:采用电动液压自行衬砌钢模台车,台车模板长度为9m。砼集中拌和,砼输送泵灌注砼,插入式振捣棒配合台车上的附着式振捣器进行振捣。台车施工前预先灌注两侧墙底矮边墙,其顶面标高位于电缆沟底面。 (7)路面施工:自进口端后退法浇筑路面砼。震动梁振动,整平机整平。 (8)附属设施施工:消防设施基础浇注及涂刷。 (9)通风:由于隧道较短,采用管路压入式通风,选用大风量、中高风压的风机,风量2400m3/min;风管直径选用140cm,风机前50m用铁皮管,以防止风机起动时气锤效应对风管的冲击破坏,其余地段均采用高强、阻燃抗防静电软管,节长30m~50m,接头为拉链式。 感谢您的阅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