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给药时间用替米沙坦治疗中老年高血压疗效研究

不同给药时间用替米沙坦治疗中老年高血压疗效研究
不同给药时间用替米沙坦治疗中老年高血压疗效研究

不同给药时间用替米沙坦治疗中老年高血压疗效研究

【摘要】目的观察不同给药时间用替米沙坦治疗中老年高血压疗效。方法选取120例中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晨服组和晚服组,各60例。晨服组在早上8:00口服替米沙坦片,晚服组在在晚上8:00口服替米沙坦片,12周后使用24h动态血压监测仪监测血压。结果治疗后,两组与各自治疗前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可以进行比较。

12治疗方法

121药物服用方法两组患者在进入研究前,均停用所有抗高血压药物(包括中药)2周以上,晨服组在早上8:00口服80mg替米沙坦片,每日1次;晚服组在晚上8:00口服80mg替米沙坦片,每日1次。两组均连续服用12周,在治疗前1天和治疗后进行24h

动态血压监测。

122血压监测方法采用携带式动态血压监测仪监测,白天记录时间为6时-21时,晚上记录时间为21时-隔天6时;动态血压监测时间白天间隔为30min,晚上为60min。所有患者均保持日常工作和生活,以全天有效血压读数>85%,每小时有效读数无缺漏作为有效数据进行统计,得到以下参数:白日平均收缩压(dsbp)、白日平均舒张压(ddbp)、夜晚平均收缩压(nsbp)、夜晚平均舒张压(ndbp)。

13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采用spss180统计分析,以χ±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

不同时间段给予替米沙坦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不同时间段给予替米沙坦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探究与分析不同时间段给予替米沙坦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60例高血压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早间服药组与晚间服药组,每组各30例,早间服药组于每天早8∶00点服用替米沙坦,晚间服药组于每天晚20∶00点服用替米沙坦,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早间服药组总有效率为90.00%,晚间服药组总有效率为93.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字2=1.78,P>0.05)。早间服药组与晚间服药组白天收缩压与舒张压平均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夜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24 h收缩压与舒张压平均值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间服药组恶心、头晕、头痛发生率分别为10.00%、16.67%、13.33%,晚间服药组恶心、头晕、头痛发生率分别为6.67%、13.33%、10.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服用方法均可对高血压患者的血压产生影响,但晚间服药疗效明显优于早间服药,值得推广与应用。 近年来,高血压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发病年龄逐渐趋于低龄化,该病不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影响,同时可诱发不同类型的心血管疾病,严重时可造成患者死亡。因此,对于高血压的早期治疗至关重要[1]。替米沙坦作为临床上一类应用范围较广的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对于原发性的轻度、中度高血压均可起到显著的临床疗效[2]。但有临床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时间段给予替米沙坦治疗高血压可能会产生不同的临床疗效,现本文针对此类问题展开分析,将研究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60例高血压患者,全部患者均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的诊断标准,并签署了关于本次试验的知情同意书,排除了参与本次研究前2周内服用降压药物的患者,合并严重肝肾功能障碍的患者,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合并糖尿病等严重代谢性疾病的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早间服药组与晚间服药组,每组各30例。早间服药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48~74岁,平均(56.7± 2.4)岁,病程2~4年,平均( 3.5±0.3)年。晚间服药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54~73岁,平均(58.5±2.8)岁,病程1~3年,平均(3.2±0.1)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采用替米沙坦治疗,服用方法为1次/d,80 mg/次,早间服药组在早晨8∶00点服用,晚间服药组在晚上20∶00点服用,保证两组患者的用药原则一致,若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则停止给药[3]。 1.3 疗效评价标准将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分为显效、有效及无效3个等级,患者在服药24 h内平均舒张压下降了20 mm Hg以上或24 h内平均舒张压下降10 mm Hg以上同时保证正常的血压水平评为显效;将患者在服药24 h内平均舒张压下降范围在10~19 mm Hg或24 h内平均舒张压下降程度在10 mm Hg以内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宣传栏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宣传栏 治疗高血压,中药和西药各有特点:西药降压作用快而明显,但伴随的头痛、眩晕、失眠、记忆力减退、肢体麻木等症状往往得不到改善;中药降压作用虽然慢一些,但是比较温和,不仅不良反应小,上述伴随症状也处理得好,可以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中医对高血压的认识 高血压是西医的病名,中医里面没有这个名称,但自古对“高血压”的症状有很多的描述,如眩晕、头痛、肝风等。 中医对高血压病因病机的认识,第一个是情志失调,尤其两种情绪很有影响:一个是怒,大怒可以伤肝,引起血压升高、头痛;另一个是忧,老年人若是为一些事不开心,会闷出病来。所以,老年人平时要保持心情愉悦。《内经》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第二个病机是饮食不节。正确的做法是,禁食肥甘厚味。“肥”是指油腻的东西,甘是指甜的东西,特别是老年人要少吃。因为中医认为,肥者令人内热,热郁化火,甘者令人中满,难以消化。正常的物质代谢完全被打乱了,就会造成动脉硬化、血压升高。另外,少吃盐,少饮酒。 第三个病机是过度的劳或逸,这都会引起血压的改变。中医认为,劳力过多,耗伤元气,经脉有失所养。老年人尤其要避免劳神过度。劳神过度伤阴,阴一虚,肝阳上亢就来了。还有房劳不能过多。安逸过多也不行。中医说久卧伤气,久坐伤肉。越是不动,气血越不流畅,导致脾胃功能异常,痰湿内生。 第四个病机是有家族史,高血压有一定的遗传倾向。中医说是先天禀赋不足。 不论是分析病因还是从治疗角度,中医认为,高血压主要和肾、肝、脾三个脏器密切相关。 肾主藏元阴、元阳,高血压患者主肾精不足,对头脑就不能营养了,故而眩晕。同时,“肾开窍于耳”,所以耳鸣、耳聋成为肾虚的一个症状。另一大症状就是腰膝酸软。患者多表现为舌质红,脉细。 肝不足可以表现为肝阳上亢、肝火上炎,也有肝肾阴虚。但高血压患者肝阳上亢、肝火上炎为多见,主要症状为头痛口苦、面红眼赤,舌苔黄,脉弦。 脾主运化,主人体代谢。患者肢体困倦,手脚无力就与脾虚有关,还可伴舌苔腻,脉滑。 中医辨证论治 高血压的中医辨证论治,主要有几个证型。 肝阳上亢型这种证型在高血压里面是比较多的。病人脸红、火气大,是阳证,但其病根为阴虚。主要症状是眩晕、头痛、急躁易怒、失眠、多梦、口苦、肢体麻木,舌质红,苔黄,脉弦。治疗应以平肝潜阳为主。主方是天麻钩藤饮加减,天麻10克、钩藤(后下)15克、黄芩15克、白芍15克、牛膝10克、杜仲12克、桑寄生15克、生地15克、石决明(先煎)30克、夜交藤15克。方中天麻、钩藤平肝潜阳,黄芩清肝火,白芍柔肝,可以把人的脾气改善一些,牛膝、杜仲、石决明、桑寄生、夜交藤都是对高血压有好处的。汤药可加减运用,譬如眼睛干涩,加枸杞子、菊花,杞菊地黄丸就是在六味地黄丸基础上加枸杞子、菊花;如果心慌、睡眠不好,可以加点酸枣仁、石菖蒲、远志等宁心安神养血的药。或可用成药天麻钩藤颗粒冲剂。[! empirenews.page ] 肝肾阴虚型此型以虚为主,表现为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眼睛干涩、口咽干燥。因有内热,所以舌质红,苔少,脉细数。可以用方药:生地15克、女贞子12克、淮山药15克、旱莲草12克、玄参15克、菊花(后下)10克、枸杞子15克、丹皮10克、生牡蛎(先煎)20克、龟板(先煎)20克,加减运用。如果阴虚较重,内热也较重,主要表现为口干明显、大便秘结,喝水较多,加知母、黄柏;阴虚而致心火偏旺、心烦失眠者,加黄连、酸枣仁、夜交藤、石菖蒲、远志等都可以。或可用成药杞菊地黄丸,六味地黄丸等。 痰湿中阻型此型常见于偏胖、血糖偏高、血脂偏高的高血压病人。病人的表现也是头晕,但与前两者不同,是一种头被蒙起来的昏沉沉的感受,还有胸脘痞满,胸口好像有东西塞住,胃口不好,甚至恶心,浑身困倦。舌体比较胖,且有齿印,苔腻,脉弦滑。治疗既要平肝健脾,又要化痰去浊,以半夏白术天麻汤为主方:半夏10克、橘红10克、天麻10克、白术12克、茯苓12克、甘草3克、钩藤(后下)15克,加减运用。半夏化痰祛湿,白术健脾祛湿。若胃口很不好,可以加些砂仁、厚朴、炒麦芽、鸡内金;

治疗高血压中药配方

治疗高血压中药配方 最佳答案 苦丁茶可以降血压,但要常喝不能间断 下面是治疗高血压中药配方,请注意辩证 (一) 【辨证】肝郁化火上炎。 【治法】清肝泻火,行血通经,缓急解痉。 【方名】三草汤。 【组成】夏枯草10克,龙胆草3克,益母草10克,白芍10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刘渡舟方。 (二) 【辨证】阴虚阳亢。 【治法】滋阴平肝。 【方名】玄参钩藤汤。 【组成】元参21克,生地15克,白芍12克,麦冬10克,夏枯草15克,钩藤15克,菊花10克,丹参1 5克,泽泻10克,生山楂10克,木香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30天为1疗程。 【出处】傅云江方。 (三) 【辨证】瘀热。 【治法】化瘀清热。 【方名】化瘀清散汤。 【组成】柴胡10克,葛根15克,丹参15克,杭菊15克,桑枝15克,丹皮12克,赤芍10克,红花12克,地龙12克,薄荷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李润民方。 (四) 【辨证】气虚痰浊阻滞。 【治法】益气化痰。 【方名】赭决九味汤。 【组成】黄芪30克,代赭石30克(先煎),草决明24克,党参15克,茯苓15克,法半夏12克,陈皮6克,白术9克,甘草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邓铁涛方。 (五) 【辨证】肝火上扰清空。 【治法】平肝清热,通络止痛。 【方名】清肝汤。 【组成】川芎15克,川牛膝15克,地骨皮15克,菊花20克,地龙10克,夏枯草30克,玉米须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龚志贤方。 (六)

【辨证】肝肾阴虚,阴虚阳亢。 【治法】滋阴补肾,平肝潜阳。 【方名】莲椹汤。 【组成】莲须12克,桑椹子12克,女贞子12克,旱莲草12克,山药15克,牛膝15克,龟板30克(先煎),生牡蛎30克(先煎)。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出处】邓铁涛方。 (七) 【辨证】肾阴阳两虚。 【治法】平肝滋肾潜阳。 【方名】脾肾双补汤。 【组成】桑寄生30克,玉米须30克,生龙骨30克(先煎),磁石30克(先煎),首乌24克,川芎9克,淫羊藿9克,杜仲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邓铁涛方。 (八) 【辨证】阴阳两虚,虚阳上亢。 【治法】滋阴潜阳。 【方名】附子龟板汤。 【组成】附块6克,龟板9克,女贞子9克,旱莲草9克,何首乌15克,丹参15克,磁石30克,石决明24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姜春华方。 (九) 【辨证】脾肾阳虚,痰湿内盛,水气上逆。 【治法】温阳利水,健脾化痰。 【方名】龙牡真武汤。 【组成】茯苓9克,清半夏9克,白术6克,白芍6克,附片6克,生龙骨12克,生牡蛎12克,生姜4. 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蒲辅周方。 (十) 【辨证】肝阳上亢。 【治法】清肝,平肝,潜阳,镇痉熄风。 【方名】红龙夏海汤。 【组成】红牛膝12克,地龙12克,海藻30克(另包水洗),夏枯草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黎炯方。 (十一) 【辨证】肝阳上亢,肝肾阴虚。 【治法】平肝熄风,育阴潜阳。 【方名】清脑降压汤。 【组成】珍珠母20克,石决明25克,何首乌50克,白菊花15克,钩藤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老年高血压的特点及治疗药物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老年高血压的特点及治疗药物 导语:由于老年高血压病的病程长、临床症状少且进展缓慢,因此极易被人们所忽视。许多老年高血压病患者都是在并发了其他疾病(如脑卒中、心血管疾 由于老年高血压病的病程长、临床症状少且进展缓慢,因此极易被人们所忽视。许多老年高血压病患者都是在并发了其他疾病(如脑卒中、心血管疾病和肾病等)后去医院就诊时才得知自己患有高血压病的,这不仅增加了该病治疗的难度,而且也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对老年高血压病应做到早发现、早治疗,而,要做到这一点则必须了解老年高血压病的特点及其适用的降压药,只有这样才能将该病的危害降低到最小程度。那么,老年高血压病都有哪些特点呢? 一、血压(特别是收缩压)的波动较大(主要是指血管压力感受器调节血压的敏感性)降低而导致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波动不仅在长时间(1个月以上)内较为明显,在24小时内的波动也远大于普通高血压患者。这种大幅度的血压波动给该病的治疗增加了难度。 二、容易受体位变化的影响,老年人会出现血管硬化、心脏的应急能力降低和身体对血压的综合调节能力减退等情况,这就使得老年人的血压极易受到体位改变的影响。这种情况在老年人进行降压治疗的过程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三、收缩压明显升高。脉压差增大,使得该人群的高血压病患者多会出现心肌肥厚和心脏的舒张功能受损的情况,这就会导致其收缩压的明显升高和脉压差的增大。 四、容易出现并发症、神经自主功能差、全身动脉(尤其是脑动脉、冠状动脉和肾动脉)逐渐硬化和肾功能减退等生理变化,加之血压的升高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心、脑、肾等靶器官会造成长期的损害, 生活中的小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替米沙坦联合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高血压

替米沙坦联合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高血压 近年来心脑血管病成为中国人首位死因,而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病的首要危险因素[1]。因此对原发性高血压的控制非常重要。2009年5月-2011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对收治的患者进行了替米沙坦联合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疗效显著,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09年5月-2011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00例,其中男128例,女72例,年龄45~76岁,平均(68.4±9.5)岁,病史8个月~17年,平均(4.3±5.4)年。诊断符合2007年的ESH/ESC指南和2005年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的标准,排除继发性高血压、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及心肺功能障碍患者,排除有钙离子拮抗剂及转换酶抑制剂禁忌证患者。随机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内科疾病伴发情况、疾病的严重程度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所有对象给予低盐、低脂饮食及适量锻炼等干预治疗,并对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不良反应等进行积极的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硝苯地平缓释片(青岛黄海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10910052)进行治疗,口服,30 mg/次,1次/d,治疗2周后如果血压控制不理想,口服剂量增加为60 mg/次,1次/d;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替米沙坦(上海勃林格殷格翰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040100),口服,80 mg/次,1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用药一疗程,8周为一疗程。 1.3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舒张压下降值≥10 mm Hg并降至正常或>20 mm Hg。有效:舒张压较治疗前下降≤10 mm Hg并降至正常或者舒张压下降10~19 mm Hg或收缩压下降值≥30 mm Hg。无效:8周后未达到上述标准[2]。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处理 所得资料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中医治疗高血压方法和分类

中医治疗高血压方法及其分类 在中医方面,将高血压分为以下三个类型,即: 1、肝阳偏盛型,表现为头痛、性情急躁、失眠、口干苦、面红目赤,治疗上以平肝潜阳,用天麻钩藤饮加减; 2、肝肾阴虚型,表现为头部空虚感、头痛、眩晕、耳鸣、面部潮红、手足心热、腰膝无力、易怒、心悸、乏力、失眠、健忘,治疗上以滋养肝肾,用六味地黄汤加减; 3、阴阳两虚型,表现为严重的眩晕,走路觉轻浮无力,心悸气促,面部或双下肢水肿,夜尿多,记忆力减退,畏寒肢冷,腰膝酸软,胸闷,呕吐或突然晕倒,治疗上以温阳育阴,用地黄饮子加减。根据国内文献报告,某些单味中草药也有一定的降压效果。此外,近年国内外对黄芪、人参、刺五加等药物进行研究,这类药物除能增强机体对外界有害因素的抵抗力外,还能使用调节紊乱的功能趋于正常化,例如,能使低血压病人的血压升高,又能使高血压病人的血压下降等等。 除方药治疗之外,在中医方面,针刺疗法、磁疗法、气功疗法也有降低血压的作用,且疗效巩固;气功通过主动性锻炼来调整,维系机体的动态平衡,提高了抗高血压能力,从而保持血压稳定。 另外,可通过增强人体正气,避免与消除导致高血压的内外致病因素,例如坚持适当的体育锻炼,其中太极拳气功等均有良好的作用,保持心情舒畅,乐观,避免过度情绪激动,注意劳逸结合,避免暴饮暴食及过食肥甘厚味或过咸伤肾之品,尽可能及戒除烟酒,这些都就是预防高血压的重要措施。 中医对症治疗高血压自测类型选对药

药方,我们一起来瞧瞧中医就是怎样对症治疗高血压的吧。 中医对原发性高血压的辨证分型有多种方式,最常用的就是以脏腑、八纲、病因、病机、病名相互结合的分型方式。目前较为统一的观点就是,病之本为阴阳失调,病之标为内生之风、痰、瘀血。临床上将其分为肝阳上亢型、阴虚阳亢型、肝肾阴虚型及阴阳两虚型4个证型与内风、血瘀、痰阻3个兼证。 肝阳上亢型证:见头痛头涨,眩晕耳鸣,面红赤,口苦心烦,舌红,脉弦有力。 治宜平肝潜阳,清火熄风,方剂可用天麻钩藤饮加减、钩藤、生决明、山栀、黄芩、川牛膝、杜仲、夜交藤、桑寄生、茯神等。若偏于风盛者,四肢麻木,手足震颤,筋惕肉目肉,宜加龙骨、牡蛎、珍珠母以镇肝熄风;若偏于火盛者,兼目赤、苔黄,可加龙胆草、丹皮以清肝泄热,便秘者可加用当归龙荟丸泻肝通腑。 阴虚阳亢型:除具有一般阳亢症状外,还有心跳,怔忡,失眠,健忘,脉弦细而数,舌苔黄,舌质绛红。 治宜滋肾养肝为主,方剂选用知柏地黄丸加减、山药、山茱萸、丹皮、泽泻、茯苓、知母、黄柏、生龙牡、龟板等。若偏于心阴虚者,可加酸枣仁、桂圆肉、远志、女贞子等以养心安神。 肝肾阴虚型:主要表现为头晕目眩,腰酸腿软,五心烦热,失眠,耳鸣,舌质干红少苔或无苔,脉弦细。 治宜以滋肾养肝为主,可选用大补元煎加减、山药、山茱萸、枸杞子、人参、当归、何首乌、杜仲等。 阴阳两虚型:主要表现为四肢不温伴乏力,腰酸,头痛,耳鸣,心悸,舌淡苔白,脉弦细。

治疗高血压偏方四十方

治疗高血压偏方四十方 治疗高血压偏方四十方 1.松花淡菜粥治高血压: [配方] 松花蛋1个,淡菜50克,大米50克。 [制用法] 松花蛋去皮,淡菜浸泡洗净,同大米共煮粥,可加少许盐调味。每日早晚空腹服用。[功效] 清心降火。治高血压、耳鸣、眩晕、牙齿肿痛等。 2.柠檬马蹄汤治高血压: [配方] 柠檬1个,马蹄(荸荠)。 [制用法] 水煎。可食可饮,常服有效。 [功效] 用治高血压,对心肌梗死患者改善症状也大有益处。 3.菊槐绿茶治高血压: [配方] 菊花、槐花、绿茶各3克。 [制用法] 以沸水沏。待浓后频频饮用,平时可当茶饮。 [功效] 清热,散风。治高血压引起的头晕头痛。 4.鲜西红柿治高血压: [配方] 鲜西红柿2个。 [制用法] 将西红柿洗净,蘸白糖每早空腹吃。 [功效] 清热降压,止血。用治高血压、眼底出血。 5.莲心治高血压: [配方] 莲心2至3克。 [制用法] 以开水沏,代茶饮用。 [功效] 清心,涩精,止血,降压。治疗高血压引起的头晕脑胀、心悸失眠等。 6.鲜葫芦汁治高血压: [配方] 鲜葫芦、蜂蜜各适量。 [制用法] 将鲜葫芦捣烂绞取其汁水,以蜂蜜调匀。每次服用半杯至一杯,每日2次。 [功效] 除烦降压。治高血压引起的烦热口渴症。7.玉米须治高血压: [配方] 玉米须60克。 [制用法] 将玉米须晒干,洗净加水煎。每日饮3次。 [功效] 降压,利水。用治高血压。8.柿漆、牛奶治高血压: [配方] 柿漆(即未成熟柿子榨汁)30毫升,牛奶1大碗。 [制用法] 牛奶热沸,倒入柿漆,分3次服用。 [功效] 清热降压,用治高血压,对有中风倾向者,可作急救用。 9.猪胆汁绿豆粉治高血压: [配方] 猪苦胆汁200克,绿豆粉100克。 [制用法] 将绿豆粉拌入胆汁内,晒干,研成细末。每服10克,每日2次。 [功效] 清热,平肝。治高血压。

老年人高血压综述

老年人高血压综述 院系:初等教育学院 专业:11级小教文综班 姓名:王鑫 学号:11105020140

老年人高血压综述 【摘要】老年人高血压有其特有的病理生理学特征,并且患者多有并发症或合并其他系统疾病,因此老年高血压的治疗应考虑其特点。本文综述了老年人高血压发病特点及其治疗进展,提出对于老年人高血压降压治疗应该多方面综合考虑,不仅要考虑血压的降低,而且要考虑老年人生理特点和靶器官保护,合理选用降压药物。 【关键词】老年人;高血压;特点;治疗 老年人高血压指的是年龄在60岁以上人群中,血压持续或非同日3次以上达到或超过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即收缩压(SBP)≥140mmHg(18.6kPa)和(或)舒张压(DBP)≥90mmHg(12kPa)的高血压患者。老年人群中,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患者超过45%,其发病率、并发症及死亡率均较高,对老年健康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老年人高血压中一部分是成年时期高血压的延续,另一部分是随着年龄增长,出现动脉粥样硬化,血管顺应性变差,从而导致血压升高。 一、老年人高血压的特点 1、老年人在高血压发病方面有以下特点: (1)以收缩压升高为主。老年人血管弹性差,随着年龄增长,其主动脉可硬化至近乎无弹性,心脏射血时主动脉不能充分扩张,致使收缩期血压骤增,而在心脏舒张期动脉无明显回缩,致使舒张压骤降,表现为收缩压升高,舒张压降低。但当伴有心肾功能不全,容量负荷增大时也会出现舒张期血压升高。 (2)血压波动大。收缩压尤其明显,这主要是因为老年患者血管压力感受器敏感

性降低,反应迟钝,对血压波动的调节功能减弱。另外,季节气候变化、疲劳、情绪等因素也会造成血压不稳定。这种血压较大幅度的异常波动其结果对心脏危害更大,更易发生心力衰竭,同时也更易发生心脏意外和脑卒中,并影响对患者血压总体水平和治疗效果的估价。 (3)易受体位变动的影响。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率较高,特别是在抗高血压药物治疗中更易发生,出现伴随体位改变的头晕、昏厥等脑供血不足的表现,这与压力感受器敏感性减退也有关系。 (4)并发症多且严重。老年患者高血压和动脉硬化互为因果,易出现心、脑、肾等终末器官损害和并发症,心、脑血管意外,肾脏病变、眼底病变等并发症,致残、致死率高。 (5)易出现假阳性高血压。因老年人硬化的动脉血管难以被水银柱血压计的气囊所阻断,易得出比实际值为高的血压读数,按此读数降压则易因过度治疗而造成低血压,甚或危及生命。另外白大衣高血压在临床也不少见,采用动态血压监测可更客观地反映血压波动情况。(6)对治疗反应的个体差异大。老年患者胃肠吸收功能、肝肾功能、受体敏感度的差别很大,治疗效果也有很大的个体差异性。所以治疗应从小剂量开始,给药间隔也宜延长,以找出合适的个体给药方案。 二、老年人高血压的治疗 1、非药物治疗 2、药物治疗 三、对老年患者的治疗需要避免以下认识误区: 1、“老年人血压升高是正常生理现象,无需治疗。”

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治疗高血压的疗效

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治疗高血压的疗效 目的探讨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治疗高血压的应用疗效。方法观察单独使用氨氯地平片(1次/d,5~10 mg/次)對原发性高血压疾病的治疗效果;并观察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替米沙坦(1次/d, 40 mg/次)对原发性高血压疾病的治疗效果,用药疗程均为2个月,对比药物的疗效与不良用药反应结果。结果联合氨氯地平与替米沙坦较单独使用氨氯地平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疾病的效果更显著,用药治疗后的血压及心率的改善程度也更满意,并且用药后发生不良反应情况减少,表明联合用药的安全性更高。结论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治疗高血压的疗效确切,可是血压水平快速达标,且不会增加用药的不良反应,是有效治疗高血压疾病的理想用药方案選择。 标签: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高血压 高血压已是最普通、最常见的一种心脑血管疾病,也是诱发脑出血、心肌梗塞、心力衰竭、心肌外周动脉疾病、动脉夹层以及房颤等相关病症的最重要诱因之一[1],也是全球因疾病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高血压起病较为隐蔽,不易被察觉,且长期存在可造成巨大危害,因此,此病患者需坚持长期服药以合理降压。以往较常选择单用降压药物治疗,而现在多采用联合药物治疗手段,且联合用药的效果更为确切。本文探讨了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治疗高血压的疗效,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依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修订版)》中对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即安静状况下的收缩压 (SBP)≥140 mmHg和/或舒张压(DBP)≥90 mmHg[2-3]。 其发病机制为:心输出量早期改变(常为心输出量明显增加);肾脏功能异常,导致体内水、钠的潴留以及血容量异常增加而使血压升高;体内交感神经活性的增加,血管张力的增高、管壁的增厚,血管扩张物质的作用等,均可使血压发生升高。 1.2 用药方法 观察单独使用氨氯地平片(1次/d,5~10 mg/次)对原发性高血压疾病的治疗效果;并观察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替米沙坦(1次/d,40 mg/次)对原发性高血压疾病的治疗效果。用药疗程均为2个月。

高血压病中医药健康管理方案

高血压病中医药健康管理方案 慢性病已成为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根据目前慢病发展趋势,慢病将发生在未老先病的工作人群。构建慢病健康管理服务平台,发挥中医中药在慢性病预防、保健、治疗方面的优势,对慢性病进行有效防控控势在必行。中医药技术具有“简、便、验、廉”的特点,深受群众欢迎。为深入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应用,充分发挥中医药在防治常见病、慢性病中的优势,切实降低医疗费用,进一步提高我社区高血压病患者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水平,促进我社区中医药工作的全面发展,结合我社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服务对象 辖区内35岁以上具有高血压危险因素的高危人群和已确诊的高血压病患者 二、服务内容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要对辖区高血压病患者,按照规定的服务内容、服务程序和服务方法进行社区健康管理 1.高血压筛查。 (1)对辖区内3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每年在其第一次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站就诊时为其测量血压。 (2)对第一次发现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的居民在去除可能引起血压升高的因素后预约其复查,非同日3次血压高

于正常,可初步诊断为高血压。如有必要,建议转诊到上级医院确诊,2周内随访转诊结果,对已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纳入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对可疑继发性高血压患者,及时转诊。 (3)建议高危人群每半年至少测量1次血压,并接受医务人员的生活方式与中医药保健预防指导。 2.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高血压分级分层进行管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站每年要提供至少4次面对面的随访。 (1)测量血压并评估是否存在危急症状,如出现收缩压≥180mmHg 和/或舒张压≥110mmHg;意识改变、剧烈头痛或头晕、恶心呕吐、视力模糊、眼痛、心悸胸闷、喘憋不能平卧及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同时血压高于正常等危险情况之一,或存在不能处理的其他疾病时,须在处理后紧急转诊。对于紧急转诊者,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应在2周内主动随访其转诊情况。 (2)若不需紧急转诊,询问上次就诊到此次就诊期间的症状。(3)测量体重、心率,计算体质指数(BMI)。 (4)询问患者症状和生活方式,包括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吸烟、饮酒、运动、摄盐情况等。 (5)了解患者服药情况。

高血压中药方剂

高血压中药方剂(12方)特提供给你,可选用! 中药处方(一) 【辨证】肝郁化火上炎。 【治法】清肝泻火,行血通经,缓急解痉。 【方名】三草汤。 【组成】夏枯草10克,龙胆草3克,益母草10克,白芍10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刘渡舟方。 中药处方(二) 【辨证】阴虚阳亢。 【治法】滋阴平肝。 【方名】玄参钩藤汤。 【组成】元参21克,生地15克,白芍12克,麦冬10克,夏枯草15克,钩藤15克,菊花10克,丹参15克,泽泻10克,生山楂10克,木香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30天为1疗程。 【出处】傅云江方。 中药处方(三) 【辨证】瘀热。 【治法】化瘀清热。 【方名】化瘀清散汤。 【组成】柴胡10克,葛根15克,丹参15克,杭菊15克,桑枝15克,丹皮12克,赤芍10克,红花12克,地龙12克,薄荷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李润民方。 中药处方(四) 【辨证】气虚痰浊阻滞。 【治法】益气化痰。 【方名】赭决九味汤。 【组成】黄芪30克,代赭石30克(先煎),草决明24克,党参15克,茯苓15克,法半夏12克,陈皮6克,白术9克,甘草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邓铁涛方。 中药处方(五) 【辨证】肝火上扰清空。 【治法】平肝清热,通络止痛。 【方名】清肝汤。 【组成】川芎15克,川牛膝15克,地骨皮15克,菊花20克,地龙10克,夏枯草30克,玉米须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龚志贤方。 中药处方(六) 【辨证】肝肾阴虚,阴虚阳亢。 【治法】滋阴补肾,平肝潜阳。 【方名】莲椹汤。

老年高血压治疗目标和降压药选用

老年高血压治疗目标和降压药选用老年性高血压系指年龄大于60岁,血压值持续或非同日3次以上超过标准血压诊断标准,即收缩压≥140 mm Hg和(或)舒张压≥90 mm Hg者。全国营养调查数据显示,我国老年人群中,年龄≥60岁的高血压患病率为49.1%。2014年调查研究指出全球约770万人死亡可归因于高血压,在中国约50%的心血管、慢性肾病及糖尿病死亡可归因于高血压,因此高血压是导致心血管死亡的首要风险因素,应积极予以防治。 老年高血压具有如下的临床特点 1 收缩压与舒张压相差较大,以收缩压升高为主。老年人各器官都呈退行性变化,尤其是心血管系统,动脉硬化明显,几乎成了无弹性的管道。心脏射血时主动脉不能完全膨胀,动脉内骤增的血容量得不到缓冲,导致收缩期血压增高,而舒张压相对较低,导致脉压差增大。 2血压波动大。过大的PP持续刺激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压力感受器敏感性降低,血压变异增大,易致血压波动。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 3 并发症与合并症多。老年人由于生理机能减退,常有冠心病、糖尿病、高尿酸血症、高脂血症、肥胖症等。患高血压后容易引起心、脑、肾的合并症,如心绞痛、心肌梗塞、脑卒中、肾功能不全等。

4 良性高血压居多,恶性高血压极少。 老年高血压的治疗目标 中国老年高血压治疗专家共识,在高血压进展的越早期,降压带来的获益越大。建议所有年龄患者的血压目标值都<140/90 mm Hg;如果患者能耐受,血压还可降得更低。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对老年高血压治疗目标为收缩压< 150 mm Hg,如能耐受还可以进一步降低。美国心脏病学院基金会(ACCF)、美国心脏学会(AHA)老年高血压治疗专家共识指出,对于无合并症的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目标值 <140/90 mm Hg,但≥80岁的高血压患者收缩压目标值应保持140~145 mm Hg。JNC7和ESC/ESH指南指出,所有年龄患者的血压目标值都为<140/90 mm Hg。ESC/ESH指南还指出,如果患者能耐受则可降得更低。关于SBP目标值,几乎对所有患者均建议控制在140 mm Hg 以下,包括中低危患者、糖尿病、非糖尿病CKD、CHD、既往卒中/TIA;80岁以上老人的目标值为140~150 mm Hg;对于80岁以下体健老人,可控制在140 mm Hg以下,体弱者根据耐受性调整。DBP控制目标:糖尿病患者<85 mm Hg,其他患者<90 mm Hg。 老年高血压的药物选用 老年性高血压治疗主要在于预防心力衰竭与脑血管意外的发生。老年人高血压的主要治疗目的是降低外周血管阻力,提高心脏排血

替米沙坦与氨氯地平联用治疗高血压

替米沙坦与氨氯地平联用治疗高血压 目的分析高血压患者采用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给予临床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1年2月~2013年12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高血压患者,根据患者用药方式的区别,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给予临床治疗,观察组采用氨氯地平与替米沙坦给予临床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等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有着更加明显的下降,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没有明显差别(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采用氨氯地平、替米沙坦联合进行治疗,获得较为理想的降压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标签:高血压;氨氯地平;替米沙坦;治疗效果 心血管常见疾病中高血压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其临床表现以突然增高体循环动脉压等综合征为主,高血压以继发性高血压以及原发性高血压区分[1]。高血压患者中原发性高血压疾病占据超过95%的概率,不仅是高血压疾病造成的临床症状,倘若高血压长时间得不到有效控制,会直接引起其他心血管病变,对患者的肾、脑、心等重要脏器的功能产生影响,直接造成器官功能衰竭等严重症状。现今,我国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取单种药物进行临床治疗,获得不明显的治疗效果。最近几年,高血压患者临床治疗中采用血管紧张素受体抑制药、钙离子拮抗药联合进行治疗,能够获得较为明显的降低效果,控制患者的血压在稳定的范围内,使不良反应明显降低[2]。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50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用药方式的区别,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抽取2011年2月~2013年12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组患者舒张压在95~100mmHg或者平均坐位状态下收缩压在145~179mmHg的范围内。患者的临床诊断标准与《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对高血压疾病的诊断标准互相符合。将妊娠期、糖尿病、心力衰竭、肝肾功能不全、脑卒中、急性心肌梗死等严重脏器系统病变患者全面排除。根据患者用药区别,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观察组中男12例,女13例,年龄39~90岁,中位年龄(6 2.2±5.2)岁,患者的病程在1个月~15年,平均病程为(9.2±1.2)年。其中10例1级,9例2级,7例3级。对照组中男15例,女10例,年龄42~91岁,中位年龄(65.2±5.6)歲,患者的病程在2个月~16年,平均病程为(9.8±1.7)年。其中11例1级,7例2级,7例3级。两组患者在诊断标准、排除标准、性别、年龄、病程、高血压等级等一般资料没有明显区别(P >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5mg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生产批号:H20010700,

治疗高血压的偏方大全

治疗高血压的偏方大全 前些年,一位民间医生介绍,其好友李某被高血压病困扰了20多年,四方求医用药也无效。后来,一位亲戚推荐给李某一个治高血压病的偏方,李某坚持用药5 个月后,血压基本恢复正常。现将此方写于下,供同病者参考。大红枣6枚(小的10~20枚),入锅炒至有糊香味,北山楂肉6g~10g,鬼针草(广西玉林人称虾钳草,路边、村边、屋旁常有野生)4g~6g,水煎或开水冲泡当茶饮,每日1剂。此方简、便、廉,经过验证疗效确切,且喝时酸甜可口,无副作用。 摘自《中国中医药报》 吃杨桃,每天饭后半小时吃一个。 每天一杯芹菜汁,,大概坚持半年就会好起来了... 醋泡花生米”,花生米泡十日后服用,每早(空腹)、晚睡前各服10粒 以前我的血压经常处在160/90毫米汞柱左右,吃各类降压药,多方治疗效果均不明显,后经一老者介绍,用小苏打洗脚。慢慢地,我的高血压竟真的用此偏方治好了。 芥末煮水洗脚可降血压。将80克芥末面放在洗脚盆里,加半盆水搅匀,用炉火煮开,稍凉后洗脚。每天早晚1次,1天后血压就可下降。 方法是:把水烧开,放入两三小勺苏打,等水温能放下脚时开始洗,每次洗20~30分钟。我洗了5次后很是见效,至今已有十余年了,高血压一直未犯 治疗高血压的偏方中提到经常吃些大蒜:每天吃2—3瓣大蒜,是降压的最好的简易办法,对一组415人的研究调查表明,食用600—900毫克蒜泥,平均降压11个毫米汞柱。大蒜可帮助保持体内一种酶的适当数量而避免出现高血压。 1、洋葱炒瘦肉可防动脉硬化 洋葱150克、瘦肉50克、酱油、油、盐、味精知适量。 洋葱切片、肉切丝。放油→炒肉→洋葱→调料。 2、海带绿豆汤可治疗高血压 海带150克,浸泡、洗净、切碎;绿豆150克洗净。共入锅内煮至烂熟,用红糖调服,每日2次。 3、芹菜苦瓜汤治疗高血压 芹菜500克(段)、苦瓜60克(片),二者同渚汤饮。

老年高血压药物治疗原则与现状

老年高血压药物治疗原则与现状 1.老年高血压定义及特点 高血压的定义是血压持续或>3次非同日收缩压≥ 140mmHg(18.6kPa)和(或)舒张压≥90mmHg(12kPa),这个定义并没有强调年龄因素,因此平均年龄≥6O岁以上者血压若符合这一条件就是老年高血压;而当老年人收缩压≥140mmHa,舒张压 <90mmHg时,则为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老年高血压是高血压病的特殊类型,可合并有其他疾病,如主动脉钙化、糖尿病、心肌梗死、脑卒中、间歇性跛行等。其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以及老年人总死亡率显著高于同龄正常人。近年来收缩压随年龄增高的现象日趋普遍,发生冠心病、脑卒中、心力衰竭较舒张压升高危险性大。因此有必要将老年高血压的特点归纳如下: 1.1老年高血压大多属于I~Ⅱ级高血压,恶性或急进型者少见。高血压症状表现一般与血压值高低不成正比。 1.2血压波动大,老年高血压患者常见一日之内血压忽高忽低,不能以1次血压测量结果来判定血压是否正常,每天至少常规测量2次血压或多次才可确定。血压波动不仅在一天内某段时间有波动,而且在24小时内也可能有较大的波动。其机制可能为老年存在不同程度的器官退行性病变,体内各种血压调节因素失衡,导致血压波动偏大,收缩压尤其明显。 1.3并发症多,老年高血压并发症较多且严重,包括冠心病、脑卒中等。这主要与老年高血压患者血管功能失调、动脉硬化、

心功能下降等有关。另外老年人患高血压时常有更严生的肾功能异常的临床表现。 1.4脉压差较大。主要由于老年人的动脉出现硬化使收缩压增高,但血管壁回缩力变小,致使舒张压下降。脉压越大,可能动脉硬化程度越重。 2.老年高血压病诊断治疗标准 国内外的多数高血压指南均认为根据现有的证据,建议所有的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应严控制在140/90 mmHg以下,意味着老年高血压诊断标准与一般人相同,即血压≥140/90 mmHg。目标血压应在140/90 mmHg以下。 根据近年来发表的国内外高血压指南,结合循证医学证据及老年高血压防治进展情况,应明确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不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目前认为单纯收缩压升高是心血管病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以前曾经用年龄加上100 mmHg作为老年高血压的诊断标准的错误观点,至今仍然困惑着许多老年人。例如一位75岁的老人年轻时血压120/80 mmHg,年龄大了之后血压无大变化,无明显症状,按原来的简易公式计算老人收缩压好像可以在175mmHg,而实际是120mmHg,于是认为该老人属血压偏低而担忧有脑供血不足的风险。如果测得收缩压为170mmHg,而按上述公式计算收缩压在170mmHg,则会误认为此血压是正常状况,将使这位老年人误认为其血压在正常范围而影响及时治疗,对老年人健康和生命十分有害。 3.老年高血压治疗原则

高血压药分类 五大类最常用

高血压药分类五大类最常用 现在的高血压一般都是通过选择降压药物来治疗,高血压药分类目前有五大类,即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拮抗剂(CCB),血管紧张素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二受体阻滞剂(ARB)。 (1)利尿剂:有噻嗪类、袢利尿剂和保钾利尿剂。各种利尿剂的降压疗效相仿,降压作用主要通过排纳,减少细胞外容量,降低外周血管阻力。降压起效角平缓,持续时间相对较长,作用持久,服药2-3周后作用达到高峰。适用于轻、中度高血压,在盐敏感性高血压,合并肥胖或糖尿病、更年期女性和老年人高血压有较强降压效果。利尿剂的主要不利作用是低血钾征和影响血脂、血糖、血尿酸代谢,往往发生在大剂量时,因此现在推荐使用小剂量,不良反应主要是乏力、尿量增多。痛风患者禁用,肾功能不全者禁用。 (2)β受体阻滞剂:常用的有美托洛尔、阿替洛尔、比索洛尔、卡维洛尔、拉贝洛尔。降压作用可能通过抑制中枢和周围的RAAS。降压起效较迅速、强力。适用于各种不同严重程度高血压,尤其是心律较快的中、青年患者或合并心绞痛患者,对老年人高血压疗效相对较差。β阻滞剂治疗的主要障碍时心动过缓和一些影响生活质量的不良反应,较高剂量被他5阻滞剂治疗时突然停药可导致撤药综合症。虽然糖尿病不是使用β1阻滞剂的禁忌证,但它增加胰岛素抵抗,还可能掩盖和延长降糖治疗过程中的低血糖证,使用时要注意。不良反应主要有心动过缓、乏力、四肢发冷。β受体阻滞剂对心肌收缩力、方式传导及窦性心律均有抑制作用,并可增加气道阻力。急性心力衰竭、支气管哮喘、病态窦房结综合症、房室传导阻滞和外周血管病患者禁用。 (3)钙通道阻滞剂:又称钙拮抗剂,主要有硝苯地平、维拉帕米和地尔硫卓、根据药物作用持续时间,钙通道阻滞剂又可分为短效和长效。除心力衰竭外钙拮抗剂较少有禁忌证。相对于其它降压药的优势是老年患者有较好的降压疗效,高钠摄入不影响降压疗效;在嗜酒的患者也有显著的降压作用;可用于合并糖尿病、冠心病或外周血管病患者;长期治疗还有抗动

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各种高血压类型疗效探讨

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各种高血压类型疗效探讨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各种高血压类型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4月~2014年11月收治,符合诊断标准的高血压患者有96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替米沙坦治疗,根据患者服药时间将其分为甲组与乙组,各48例。甲组患者晨起时服药,乙组患者晚间服药,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后的效果。结果甲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均显著降低,与乙组比较(P<0.05);在治疗评价方面,乙组患者满意度高于甲组(P<0.05)。结论针对不同高血压类型患者,在晚上8点给予替米沙坦治疗,能够有效控制血压水平,改善临床症状,值得推荐。 标签:替米沙坦;给药时间;高血压;效果 高血压属于一种常见的慢性心血管疾病,该病在中老年群体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而且致死率较高[1]。高血压分为两种原发性高血压、继发性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发病率高于继发性高血压。遗传、肥胖、环境、年龄都均是诱发高血压发生的危险因素[2]。高血压患者需要长期服药,合适的给药时间能够改善患者血压水平。为了比较不同时间给予高血压患者替米沙坦治疗的效果,本次选取高血压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以期能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2年4月~2014年11月收治,符合诊断标准的高血压患者有96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排除严重脏器损害,排除精神障碍患者,所有患者在入院前1周内未实施降压治疗。根据临床给药时间分为甲组和乙组,各48例。甲组男26例,女22例,男女性别比例为13:11,年龄43~68岁,平均年龄为(55.6±11.3)岁;乙组男27例,女21例,男女性别比例为9:7,年龄44~69岁,平均年龄(56.2±11.6)岁。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知晓本次研究内容,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将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甲组医护人员让患者晨起8点服用替米沙坦片(上海现代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41043)80 mg,14天为1个疗程。 乙组患者8 h点/晚服用替米沙坦片,用药剂量、疗程与对照组一致。医护人员随访患者3个月,观察两种给药方式的效果。 1.3 统计学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