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介绍

合集下载

吡蚜酮 资料

吡蚜酮 资料

本产品有效成分吡蚜酮的其它名称、结构式和基本物化参数如下:ISO通用名称:Pymetrozine化学名称:(E)-4,5-二氢-6-甲基-4-(3-吡啶亚甲基氨基)-1,2,4-3(2H)-酮结构式:N NNNHNCH3O吡蚜酮pymetrozine是瑞士原诺华公司1988年开发的新型杂环类杀虫剂。

其作用方式独特,它主要通过影响昆虫的进食行为,使昆虫拒食而死。

吡蚜酮对幼虫和成虫均有效。

该药剂能很快渗透到植物组织中,残效达1个月。

它无交互抗性,对天敌高度安全,十分适合抗性害虫的治理。

吡蚜酮对水稻、蔬菜、棉花、小麦和果树等作物的蚜虫、飞虱、叶蝉、粉虱等具有很高的防效。

该药剂对同翅目害虫选择性极佳,对蚜虫的选择性优于目前最好的抗蚜剂——抗蚜威,还具有良好的内吸性,内吸活性是抗蚜威的2-3倍,是氯氰菊酯的143倍以上。

在植物体内它既能被木质部输导也能被韧皮部输导,因此既可用于叶面喷雾,也可用于土壤处理。

由于具有良好的输导特性,该药在茎叶喷雾后对新长出的枝叶也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因为作用机理独特、高效、低毒和低残留,它适用于无公害有机粮食作物。

其防治持效期长,是防治飞虱和蚜虫的新一代特效药。

吡蚜酮防治白背飞虱的时间为低龄若虫高峰期;防治褐飞虱的喷雾时间为飞虱若虫始盛期;防治灰飞虱的喷雾时间为初发期。

利用点穿透图(EPG)技术进行研究表明,无论是点滴、饲喂或注射用药,稻飞虱、蚜虫和粉虱只要接触到药剂立即产生口针效应,并同时停止取食,最终饥饿而死,而且此过程是不可逆转的。

经过吡蚜酮处理后的昆虫最初死亡率是很低的,昆虫“饥饿”致死前仍可存活数日,且死亡率高低与气候条件有关。

一、作用原理:吡蚜酮属于吡啶类或三嗪酮类杀虫剂,是全新的非杀生性杀虫剂,最早由瑞士汽巴嘉基公司于1988年开发,该产品对多种作物的刺吸式口器害虫表现出优异的防治效果。

吡蚜酮具有优异的阻断昆虫传毒功能。

吡蚜酮对害虫具有触杀作用,同时还有内吸活性。

有机氯农药——精选推荐

有机氯农药——精选推荐

摘要有机氯农药是一类由人工合成的杀虫广谱、毒性较低、残效期长的化学杀虫剂。

主要分为以环戊二烯为原料和以苯为原料的两大类。

以苯为原料的包括HCHs、DDTs和六氯苯等;以环戊二烯为原料的包括七氯、艾氏剂、狄氏剂和异狄氏剂等。

有机氯农药的物理、化学性质稳定,在环境中不易降解而长期存在。

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农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历史上曾生产和使用了大量的HCHs和DDTs等农药。

尽管我国从1983年以来禁止或限制生产这些农药,但由于这些污染物的环境持久性,导致其在大气,水体,土壤和生物体等环境介质中广泛存在。

近年来,由于林丹和三氯杀螨醇的使用,导致环境中存在新的输入源。

此外由于土壤中残留农药的二次释放,可能存在一定的生态风险。

关键词:有机氯农药,HCHs,DDTs ,长江中下游第一章有机氯农药简述1.1 有机氯农药的历史有机氯农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38 年,瑞士科学家Muller 发现了DDT 的杀虫作用,并把它成功运用到杀灭马铃薯甲虫上,从那时起,有机氯农药开始被使用。

在那个年代,DDT 被认为是最有希望的农药,发明者Muller 还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奖。

而随着DDT 的发明和使用的成功,也掀起了研制有机合成农药的热潮。

到了1942年,英法等国又发明了另一种有机氯杀虫剂-六六六(HCH)。

1945 年氯丹被发明,1948年七氯,艾氏剂,狄氏剂和毒杀芬等有机氯农药也相继被发明出来,1950 年发明了异狄氏剂和硫丹。

1969 年甲氧滴滴涕也被广泛的应用。

由于有机氯农药具有高效、低毒、低成本、杀虫谱广、使用方便等特点,在有机氯农药被相继发明的几十年里,有机氯农药被大范围的运用。

但随之而来,有机氯农药的负面影响和作用也逐渐的显现出来,由于有机氯农药非常难于降解,在土壤中可以残留10 年甚至更长时间之久,且容易溶解在脂肪中。

而且由于有机氯农药具有一系列的危害性,对人类会造成一定的危害。

有机氯农药在给人类造福的同时,也给人类的生存及生命质量带来了不良影响。

农药知识大汇总!非常实用,一看就懂!(收藏版)

农药知识大汇总!非常实用,一看就懂!(收藏版)

农药知识⼤汇总!⾮常实⽤,⼀看就懂!(收藏版)↑关注了解农药实⽤知识,就会从根本上避免药害地发⽣,是确保安全、⾼效、合理使⽤农药的必要保证。

今天,就汇总⼀下农药⽅⾯的知识,供⼤家参考。

⼀、农药的类型及毒性农药⼀般可分为化学农药、微⽣物源农药和植物源农药。

但农药品种繁多,作⽤、功能和⽤途各异,可以从不同⾓度对其进⾏分类。

按防治对象分类,农药分为杀⾍剂、杀螨剂、杀菌剂、杀⿏剂、除草剂和植物⽣长调节剂。

其中杀⾍剂是⽤来防治农、林、牧及卫⽣等害⾍的药剂。

其品种多,应⽤⼴,发展快。

杀⾍、杀螨剂根据其作⽤⽅式的不同⼜可分为:胃毒剂、触杀剂、内吸剂、熏蒸剂、拒⾷剂、驱避剂、粘捕剂、昆⾍⽣长调节剂。

杀菌剂可分为保护剂、治疗剂和铲除剂。

除草剂可分为內吸型除草剂和触杀型除草剂,按作⽤性质则分为选择性除草剂和灭⽣性除草剂。

农药是有毒物质,农药的毒性是能否危害环境与⼈畜安全的主要指标。

急性毒性是衡量农药强弱的常⽤指标。

我国农药毒性的分级标准为五级:剧毒、⾼毒、中等毒、低毒和微毒。

⼆、常⽤农药分类介绍现在常⽤的杀⾍剂、杀螨剂、杀菌剂、杀线⾍剂、除草剂、杀⿏剂和植物⽣长调节剂等。

(1)杀⾍剂:⽤于防治害⾍的药剂。

甲维盐⽐阿维菌素杀⾍、杀螨、杀线⾍活性提⾼了10-100倍,杀⾍谱变宽;胃毒作⽤为主兼有触杀作⽤;害⾍发⽣不可逆转⿇痹,停⽌进⾷,2-4天后才能死亡,杀⾍速度较慢;持效期长,害⾍为10-15天,螨为15-25天。

对作物⽆内吸性能,但能渗⼊表⽪组织;对鳞翅⽬害⾍、螨类,鞘翅⽬及同翅⽬害⾍,蓟马类有极⾼活性,且不易使害⾍产⽣抗药性;在⼟壤中易降解;在保护地或者10倍于推荐使⽤剂量下对所有作物⾼度安全;在10天以上⼜出现第⼆个杀⾍⾼峰;吡⾍啉烟碱类;触杀、胃毒和内吸;害⾍⿇痹死亡;速效性好,1天即有较⾼的防效,残留期长达25天左右;温度⾼杀⾍效果好;刺吸式⼝器害⾍;易被作物吸收,并向顶分配,有根吸作⽤;⾍酰肼促进鳞翅⽬幼⾍蜕⽪;与其他抑制幼⾍蜕⽪的作⽤机理相反;对⾼龄和低龄的幼⾍均有效;6~8⼩时就停⽌取⾷(胃毒作⽤),⽐蜕⽪抑制剂的作⽤更迅速,3~4天后开始死亡;⽆药害,对作物安全,⽆残留药斑;马拉硫磷⽓温低时毒⼒下降,可适当提⾼施药量或⽤药浓度;咀嚼式⼝器和刺吸式⼝器害⾍;触杀和胃毒作⽤,⼀定的熏蒸和渗透作⽤;对害⾍击倒⼒强,⾼温时效果好;残效期短;对⾼粱、⽠⾖类和梨、葡萄、樱桃等⼀些品种易发⽣药害,应慎⽤;采果前10天停⽤。

57种杀菌剂防治对象及注意事项总结

57种杀菌剂防治对象及注意事项总结
应与其他杀菌剂轮换使用。但不能与结构相似的速克灵、扑海因轮换。
18
霜霉威
脂肪族类杀菌剂内吸性杀菌剂
藻状菌引起的病害。对蔬菜霜霉病、疫病、猝倒病、番茄晚疫病、茄子或番茄绵疫病、十字花科白锈病等效果理想
可用于土壤处理和叶面喷雾
氟吡菌胺
霜霉威
可被迅速吸收,治疗,铲除病菌
防治蔬菜卵菌纲病害的高效混剂,具有保护和治疗双重作用,对霜霉病、疫病、晚疫病、猝倒病等常见卵菌纲病害具有杰出防效,对作物和环境安全。主要应用在各类蔬菜和葡萄作物上
对鱼类有毒,不要污染池塘和水源
21
咪鲜胺
咪唑类有保护和铲除作用,无内吸作用,但具一定的传导性能
防治对象 对子囊菌引起的多种病害有特效。蔬菜上主要用于防治炭疽病、蘑菇褐腐病和褐斑病。
22
溴菌腈
新型、广谱的防腐、防霉杀菌剂。抑制和铲除真菌、细菌、藻类的生长
多种蔬菜炭疽病有特效
23Βιβλιοθήκη 春雷霉素是保护和治疗作用的复合杀菌剂。
42
噻呋酰胺
噻唑酰胺类杀菌剂,具有强内吸传导性和长持效性。
噻呋酰胺对尤其对担子菌纲真菌引起的病害如纹枯病、立枯病等有特效。
43
井冈霉素
具有较强的内吸性,易被菌体细胞吸收并在其内迅速传导
对由立枯丝核菌(纹枯病)引起的病害有均有防治作用
可与除碱以外的多种农药混用。
44
农用链霉素
农用链霉素有内吸作用,可防治多种植物细菌和真菌性 病害。
预防、保护作用为主。
蔬菜霜霉病、早疫病、苗期猝倒病、黄瓜或青椒疫病、番茄晚疫病、茄子或番茄绵疫病、十字花科白锈病
不要与碱性农药混用,注意与其他杀菌剂交替使用。
15
霜脲氰代森锰锌
霜脲氰具有内吸性,对霜霉病和疫病有特效+代森锰锌杀菌广谱长效

农药、农药残留和绿色农产品标准及分类【精选文档】

农药、农药残留和绿色农产品标准及分类【精选文档】

绿色蔬菜农药残留1 农药1.1定义农药是指用于预防、消灭或者控制农业、林业的病、虫、草和其他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地调节植物、昆虫生长的化学合成的或者来源于生物、其他天然物质中的一种或几种成分的混合(药)物及其制剂.1.2 分类农药按化学组成及结构划分为:有机磷农药:有机磷类农药因为其高效、快速、广谱等特点一直在农药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我国已生产和使用的有机磷类农药达数10种之多,其中最常用的有敌百虫、敌敌畏、乐果、甲拌磷、内吸磷、对硫磷、马拉硫磷等。

氨基甲酸酯: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是继有机磷类农药之后发现的一种新型农药,也是我国目前使用量较大的杀虫剂之一,已被广泛应用于粮食、蔬菜和水果等各种农作物。

常见的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有西维因、呋喃丹和速灭威等.此类农药具有分解快、残留期短、低毒、高效和选择性强等特点。

拟除虫菊酯: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是一类重要的合成杀虫剂,常见的菊酯类农药有溴氰菊酯和氯氰菊酯等.该类农药是模拟天然菊酯的化学结构而合成的有机化合物,大多以无色晶体的形式存在,一部分为较黏稠的液体,具有高效、广谱、低毒和生物降解性等特性。

有机氯:有机氯农药是氯代烃类化合物,亦称氯代烃农药.大多数为白色或淡黄色结晶或固体,不溶或非溶于水,易溶于脂肪及大多数有机溶剂,挥发性小,化学性质稳定,与酶和蛋白质有较高亲和力,易吸附在生物体内,生物富集作用极强。

20世纪40年代,有研究表明,DDT 具有显著的杀虫效果以来,又相继合成了狄氏剂、艾氏剂、异狄氏剂、六六六、氯丹和杀虫酚等多种化合物,广泛应用于杀灭农业害虫及卫生害虫,是杀虫剂使用量最大的一类农药。

在我国过去所使用的农药中,60%的农药属于有机氯类农药.1.3 利与弊利:减少农作物损失、提高产量,提高经济效益,增加食品供应;提高绿化效率,减少虫媒传染病、改善人类和动物的生活居住条件.弊:造成环境及食物污染,使环境质量恶化,物种减少,生态平衡破坏;通过食物和水的摄入、空气吸入和皮肤接触等途径对人体造成多方面的危害和“三致作用”2 农药残留2.1 定义农药残留(Pesticide residues),是农药使用后一个时期内没有被分解而残留于生物体、收获物、土壤、水体、大气中的微量农药原体、有毒代谢物、降解物和杂质的总称.施用于作物上的农药,其中一部分附着于作物上,一部分散落在土壤、大气和水等环境中,环境残存的农药中的一部分又会被植物吸收。

吡虫啉和啶虫脒的科学使用

吡虫啉和啶虫脒的科学使用

即有较高的防效,残留期长达 25 天 效。②药品应储存于阴凉干燥处。③ 时,可用 3%啶虫脒乳油 2000~2500
左右。药效和温度呈正比例关系,温 药品应远离儿童及食品。④药剂对桑 倍 液 ,5% 乳 油 5000 ~10000 倍 液 ,
度高,杀虫效果好。吡虫啉对人、畜、 蚕有毒,养蚕季节严防污染桑叶。⑤ 20% 可 溶 性 超 微 粉 剂 8000 ~10000
不易产生交互抗性,但对线虫和红蜘
毒性较低,对蜜蜂影响小,对环境无污
蛛无效,是一个理想的内吸性杀虫 3000~4000 倍液,或 10%可湿性粉剂 染,对人、畜、植物安全,是无公害防治
剂。吡虫啉有极高的杀虫活性,它不 4000~6000 倍液喷雾。防治光肩星天 技术应 牛和榆蓝叶甲时,可按照每 1 厘米胸
3.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与其他的防 治 措 施 相 比 ,既 可 有 效 控 制 害 虫 为 害 ,又 可 减 少 环 境 污 染 ,同 时 保 护 了 天 敌 ,促 进 了农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其措施主 要 有 :一 是 利 用 性 诱 剂 诱 杀 小 菜 蛾 成 虫 ;
药。施药时间应选晴天无风日出前或傍 晚日落后为宜。喷药时要均匀细致,保证 植株的上下、四周全都喷到。 (作者联系地址:河北省涉县农牧局 邮 编:056400)
2. 防治对象和使用方法。可有
的胃毒活性和内吸活性,进行茎叶喷 径注 1~1.5 毫升药液进行树木注干。 效防治同翅目、半翅目及鳞翅目和鞘
雾、毒土、浸根、注干等均有良好的防
3. 使用注意事项。①不能与强 翅目的部分害虫。防治刺吸性害虫如
治效果。吡虫啉速效性好,药后 1 天 碱和强酸性农药混用,以免分解失 蚜虫、叶蝉、粉虱、蓟马、木虱等害虫

常用生物农药介绍(杀虫剂和杀菌剂)

常用生物农药介绍(杀虫剂和杀菌剂)

常用生物农药介绍(杀虫剂和杀菌剂)当下农业绿色发展已成为主旋律,在国家农药化肥“双减”及“零”增长的背景下,生物农药掀起了“绿色风暴”,发展生物农药是环境的需要,更是时代的需要。

生物农药优点多,低毒、无害、高效、无抗药性……但是提到具体的生物农药产品,你知道市面上哪些农药属于生物农药吗?它们有什么作用机理?又分别能够防治哪些病虫呢?杀虫剂版1.1 Bt杀虫剂苏云金杆菌属于活体细菌农药,以胃毒作用为主,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产生一种蛋白质毒素,被鳞翅目害虫蚕食入体后,溶解释放出较强毒性,使害虫中毒、厌食、上吐下泻,不再危害,一段时间后引起败血症死亡。

苏云金杆菌药效较缓慢,一般在施用后2~3天起效,残效期7~10天左右;18℃以上才能发挥杀虫作用,温度愈高,害虫取食愈多,效果愈好;能有效防治棉铃虫、菜青虫、小菜蛾、斜纹夜蛾、甜菜夜蛾、银纹夜蛾、刺蛾、尺蠖等鳞翅目害虫的幼虫,防治效果达到80%~90%。

1.2 核型多角体病毒一类专性昆虫病毒,属于病毒杀虫剂。

核型多角体病毒寄主范围较广,主要寄生鳞翅目昆虫,但是一种病毒只能寄生一种昆虫或其邻近种群。

常见的有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等。

核型多角体病毒经昆虫的口或伤口感染,经口进入虫体的病毒被胃液消化,游离出杆状病毒粒子,进入昆虫体腔,侵入细胞增殖,从而破坏昆虫细胞结构,之后再侵入健康细胞,直到昆虫致死。

该类病毒只能在活的寄主细胞内增殖,病虫死亡后通过粪便和死虫再传染其他昆虫,或通过卵传到昆虫子代,使病毒病在害虫种群中流行,从而控制害虫危害。

1.3 灭幼脲灭幼脲是一种昆虫激素类农药,属生物化学农药,为苯甲酰脲类昆虫几丁质合成抑制剂,能侵入昆虫和卵的表皮,通过抑制昆虫表皮几丁质合成酶和尿核苷辅酶的活性,来抑制昆虫几丁质合成从而导致昆虫不能正常蜕皮而死亡。

常用杀菌剂介绍介绍

常用杀菌剂介绍介绍

常用杀菌剂介绍公布日期: 2011-12-20人气:11319根源:北京园林植保网1 、宝丽安又叫多氧霉素,宝丽安是日本科研制药株式会社研制开发的生物杀菌剂, 通用名为多氧霉素 B. 常用剂型为10% 可湿性粉剂 .宝丽安对多种经济作物的病原菌具有激烈的杀灭作用, 对其惹起的病害如黑斑病,叶霉病、白粉病、灰霉病、褐斑病、斑点落叶病、赤星病等拥有预防和治疗两重功能;对人畜安全性高; 对作物安全无药害.拥有高效内吸治疗的成效,一般用药浓度为800-1200倍液,能够防黑斑、灰霉、疫病、立枯。

注意:( 1 )不要与碱性农药混用。

( 2 )与多菌灵、代森锰锌混用成效更好2 、多抗霉素与宝丽安有效成分同样,属国产多氧霉素。

是广谱性肽嘧啶核苷类抗生素,是广谱内吸性杀菌剂,主要用于防治黑斑、白粉、锈腐、灰霉、立枯等多种真菌性病害当前市场上有水剂和粉剂两种。

水剂一般施药浓度在800-1000 倍。

注意:( 1 )不行与碱性或酸性农药混用,免得影响药效。

( 2 )与菌核净混用,对预防灰霉有殊效。

3 、井冈霉素又叫有效霉素,是从吸水链霉菌井冈变种产生的水溶性葡萄糖苷类抗生素,特色是一种放线菌产生的抗生素,易被菌体细胞汲取并在其内快速传导,扰乱和抑制菌体细胞生长和发育。

拥有极强的内吸性,也有治疗作用可用于防治多栽种物病害,对高等动物低毒,残效期为15-20 天, 20% 井冈霉素联合其余农药喷施,防治多种病害,一般用药浓度为 1000-2000 倍。

注意:( 1 )不可以与碱性农药混用;( 2 )拥有杀菌、促长、增效的作用;( 3 )、属抗菌素类农药,应寄存在阴凉干燥处,并注意防腐、防霉、防热。

4 、 72% 农用链霉素又叫细菌清、细菌特克。

性能与特色农用链霉素为放线菌所产生的代谢产物,杀菌谱广,特别是对细菌性病害成效较好,拥有内吸作用,能浸透到植物体内,并传导到其余部位。

对人、畜低毒,对鱼类及水生生物毒性亦很小。

本品属于抗生素类农药,低浓度时有抑菌作用,高浓度是有杀菌的作用,对防治各样细菌性病害有殊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介绍随着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在我国的大力推行实施,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逐渐被广大消费者所推崇。

然而,在我国农药市场上一些高毒、剧毒农药仍然占近50%。

很多农民朋友之所以选择高毒农药除价格原因外,更主要的是由于使用方法不当造成效果不明显,或者有的干脆就不辨真伪被一些假假真真的商品名所迷惑。

下面把常用的一些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产品的性质、成份、商品名称、剂型、针对性的施用方法、国家正式登记的生产企业及联系电话等信息介绍给大家,为建设和谐环保的社会做出一份贡献。

我国是使用农药最早的国家之一,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

1950年开始生产六六六;1957年建成了第一家有机磷杀虫剂生产厂,开始了有机磷杀虫剂的生产。

在60年代和70年代,主要发展有机氯、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品种,同时杀菌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也得到了发展。

1973年,我国停止使用汞制剂,并开发了稻瘟净、多菌灵等杀菌剂以替代汞制剂。

自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高效、安全的农药新品种不断得到开发。

1983年,我国停止使用了高残留有机氯杀虫剂六六六、滴滴涕等品种,替代农药品种不断发展,扩大了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产量,并开发了拟除虫菊酯类及其他杀虫剂。

同时,杀菌剂农药和除草剂农药也得到发展和应用。

1995年我国农药原药品种发展到218个,制剂839种。

到2005年我国农药原药品种发展到260多个品种,制剂产品3000多个。

在这么多的产品中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品种属于是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

在2003年国家推荐了一批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品种。

目前在市场上最为常见和常用的我们将一一介绍。

一、苦参碱(一)基本特性苦参碱也叫苦参素、苦参杀虫剂等,英文通用名称matrine,是由中草药植物苦参的根、茎叶、果实经乙醇等有机溶剂提取制成的,其成分主要是苦参碱、氧化苦参碱等多种生物碱。

纯品为白色粉末,无致突变作用,无胚胎毒性,无致畸作用。

有弱蓄积性。

苦参碱属广谱性植物杀虫剂,害虫接触药剂后可使神经中枢麻痹,蛋白质凝固堵塞气孔窒息而死。

对人畜低毒,具触杀和胃毒作用,对各种作物上的菜青虫、蚜虫、红蜘蛛等有明显防治效果,也可防治地下害虫。

制剂:0.2%、0.26%、0.3%、0.36%、0.5%苦参碱水剂,0.36%、0.38%、1%苦参碱可溶性液剂,0.38%苦参碱乳油,1.1%苦参碱粉剂。

(二)防治对象1.防治苹果红蜘蛛:在苹果开花后,红蜘蛛越冬卵开始孵化至孵化结束期间,是防治适期;防治谷子黏虫;防治蔬菜菜青虫、蚜虫,本品对龄幼虫效果好,对菜青虫4龄以上幼虫效果差;防治韭菜蛆。

(三)注意事项1. 使用前仔细阅读商品标签。

2.喷药后不久降雨需再喷一次。

3.严禁与碱性农药混合使用。

4.本品无内吸性,喷药时注意喷洒均匀周到。

5.贮存在避光、阴凉、通风处、避免在高温和烈日条件下存放。

二、楝素(一)基本特性楝素也叫蔬果净、川(印)楝素等,英文通用名称azadirachtin。

是从印楝Azadriachta indica中提取出来,主要分布在种核,其次在叶子中。

作用机制特殊,具有多种控制害虫作用的植物源活性物质,具有拒食、忌避、触杀、胃毒、内吸和抑制昆虫生长发育作用,被国际公认为最重要的昆虫拒食剂。

结构类似昆虫的蜕皮激素,是昆虫内蜕皮激素的抑制剂,降低蜕皮激素的释放量;也可以直接破坏表皮结构或阻止表皮几丁质的合成,或干扰呼吸代谢,影响生殖系统发育等。

具体作用为破坏或干扰卵、幼虫或蛹的生长发育;阻止若虫或幼虫的脱皮;改变昆虫的交尾及性行为;对若虫、幼虫及成虫有拒食作用;阻止成虫产卵及破坏卵巢发育;使成虫变为不育。

高效、广谱、无污染、无残留、不易产生抗药性、对人畜等温血动物无害及对害虫天敌安全。

印楝素对人、畜、鸟类和蜜蜂安全,不影响捕食性及寄生性天敌,在环境中很容易降解。

常见剂型为0.3%印楝素乳油。

(二)防治范围应用印楝素杀虫剂可有效地防治棉铃虫、松毛虫、舞毒蛾、日本金龟甲、烟夜蛾、谷实夜蛾、斜纹夜蛾、菜蛾、潜叶蝇、草地夜蛾、沙漠蝗、非洲飞蝗、玉米螟、稻褐飞虱、蓟马、果蝇、黏虫等害虫,可以广泛用于粮食、棉花、林木、花卉、瓜果、蔬菜、烟草、茶叶、咖啡等作物,不会使害虫对其产生生抗药性。

印楝素杀虫剂施于土壤,可被棉花,水稻、玉米、小麦、蚕豆等作物根系吸收,输送到茎叶,从而使整株植物具有抗虫性。

防治十字花科蔬菜小菜蛾,在小菜蛾发生危害期,于1-2龄幼虫盛发期及时施药。

(三)注意事项1.本品不宜与碱性农药混用。

2.该药作用速度较慢,要掌握施药适期,不要随意加大用药量。

3.在清晨或傍晚施药。

4.冬季每次喷雾的间隔时间为10天,在夏季和雨季可缩短时间。

5.可按喷液量加入0.03%的中性洗衣粉,可提高防效。

三、烟碱(一)基本特性烟草粉末可喷粉用;烟草粉末、破碎的烟茎或烟筋(再加生石灰)浸水后,滤去烟渣可喷雾用。

现在主要提取出游离烟碱,或制成烟碱硫酸盐使用。

烟碱属于植物杀虫剂,该药可用烟叶加工后的下脚料土法制杀虫剂。

易溶于水,性质不稳定,易挥发,有强烈刺激性,对人畜有毒,对鱼类毒性小,对害虫具有触杀、熏蒸及胃毒作用,速杀性强、持效期短。

、主要来自烟草的触杀性植物源杀虫剂。

对高等动物高毒,对鱼类等水生生物毒性中等,对家蚕高毒,其杀虫活性较高,抑制神经组织,使虫体窒息致死。

速效残效期短,基本无残留问题,对作物较安全。

杀虫谱广。

主要剂型是10%烟碱乳油。

(二)防治范围主要用于蔬菜、果树、茶树、水稻等作物防治蚜虫、甘蓝夜蛾、蓟马、蝽象、叶跳虫、大豆食心虫、菜青虫、潜叶蝇、潜叶蛾、桃小食心虫、梨小食心虫、螨、黄条跳甲、稻螟、叶蝉、飞虱等。

施药要均匀,残效期约7天左右。

不要与碱性条件下易分解的药剂混用。

游离烟碱主要用于触杀和熏蒸,硫酸烟碱主要用于触杀和胃毒,使用时在稀释液中加入一定量肥皂和碱,能提高药效。

用10%烟碱乳油1000倍液,在美洲斑潜蝇成虫发生高蜂喷雾。

(三)注意事项1、不宜和碱性物质混用。

2、宜在早晚阳光不强烈时施药,并做好施药者的安全防护。

3、应存放在阴凉干燥处。

四、鱼藤酮(一)基本特性鱼藤,又名毒鱼藤,属于豆科多年生藤本植物,杀虫有效成分是鱼藤酮,主要存在于植物的根部,纯品为白色结晶,不溶于水,可溶于多种有机溶剂。

易受日光、空气、高温的影响而分解,遇碱也会很快分解失效。

在干燥条件下比较稳定。

对人畜中毒,对鱼类剧毒,对作物无药害,无残留,不污染环境,对农作物品质无不良影响。

鱼藤有强烈的触杀、胃毒作用,使害虫呼吸困难、减弱、心跳缓慢,影响害虫的呼吸代谢而中毒死亡,也有一定的驱避作用。

杀虫作用缓慢,但杀虫作用较持久,可维持10天左右。

主要剂型:4%粉剂,5%鱼藤精乳油。

(二)防治范围防治蔬菜上的菜青虫、二十八星瓢虫、猿叶虫、黄守瓜、黄条跳甲、菜螟、菜蚜、豆蚜等;防治食用菌的跳虫(烟灰虫)、木耳伪步行虫;防治果树的柑橘、桃、桑树等的蚜虫、红蜘蛛等。

(三)注意事项1.不能与碱性农药混用。

2.不可用热水浸泡鱼藤酮,药液要随配随用,防止久放失效。

3.鱼藤制剂要贮于阴凉干燥处,使用时要避开强光。

4.安全间隔期为3天。

五、阿维菌素(一)基本特性阿维菌素,英文通用名称abamectin,别名齐墩螨素、虫螨光、螨虫素、齐螨素等,原药属高毒杀虫剂,对皮肤无刺激作用,对眼睛有轻度刺激。

对蜜蜂高毒,对鸟类低毒。

但制剂低毒。

阿维菌素对螨具有胃毒和触杀作用,并有微弱的熏蒸作用,无内吸性,但对叶片的很强的渗透作用,残效期长,不能杀卵。

作用机制是刺激神经传递介质r-氨基丁酸的释放,干扰正常的神经生理活动。

螨、成、若虫中毒后,麻痹,不活动,停止取食,2-3天后死亡。

因不引起昆虫迅速脱水,所以作用速度缓慢。

阿维菌素对捕食性昆虫和寄生性天敌没有直接触杀作用,但因植物表面残留少。

因此,对益虫的损伤小。

在土壤内被土壤吸附不会移动,并且易被微生物分解,因而在环境中无累积作用。

由于有渗透作用,受雨水影响小,对作物安全。

常用制剂有:0.15%增效阿维菌素乳油,0.2%阿维菌素乳油,0.5%阿维菌素可湿性粉剂,0.9%阿维菌素乳油,1%阿维菌素乳油,1.8%阿维菌素乳油。

(二)防治范围及使用方法可防治果树上的柑橘红蜘蛛、锈螨、短须螨等,苹果叶螨幼、若螨,卷叶蛾、梨木虱、蚜虫、梨圆盾蚧,桃小食心虫;也可防治蔬菜上的小菜蛾、菜青虫等;花卉上的介壳虫、蓟马;粮食作物的蚜虫等。

(三)注意事项1.对蜜蜂、鱼等高毒,应避免在植物开花期使用,并避免污染水源和池塘等。

在其它作物上使用时,避免药雾漂移到开花作物或野草上。

2.施药过程中应遵守安全防护措施及规定,施药区树立明显标志。

3.药剂贮存在阴凉干燥处,远离火源。

4.最后一次施药离收获的时间为20天。

5.避免药剂接触皮肤,以免皮肤吸收发生中毒。

避免药剂溅入眼中,或吸入药雾,如果药剂接触皮肤或衣服,立即用大量清水和肥皂清洗,并请医生诊治。

如有误服,立即引吐并给患者服用麻黄素,但切勿给已昏迷的患者喂任何东西或催吐。

6.最后1次施药距收获期果树上为20天,蔬菜不少于7天。

六、多杀菌素(一)基本特性多杀霉素又名催杀,菜喜。

本产品是从放射菌代谢物提纯出来的生物源杀虫物,属抗生素类杀虫剂,有效成分为多杀霉素,毒性极低,对人、畜、鸟类低毒,直接喷射对蜜蜂高毒,但施药后数小时,对蜜蜂无害。

悬浮剂外观为白色液体,pH 为7.4—7.8,贮存2年稳定。

本剂与目前使用的各类杀虫剂无交互抗药性,杀虫速度快。

主要剂型有2.5%、48%悬浮剂。

(二)防治范围可防治小菜蛾、甜菜夜蛾及蓟马等害虫。

喷药后当天即见效果,杀虫速度可与化学农药相比美,非一般的生物杀虫剂可比。

中国及美国农业部登记的安全采收期都只是1天,最适合无公害蔬菜生产应用。

(三)注意事项1.在蔬菜收获前1天停用。

避免喷药后24小时内遇降雨。

2.本品为低毒生物源杀虫剂,但使用时仍应注意安全防护。

3.将本商品存放于阴凉、干燥、安全的地方,远离粮食、饮料和饲料。

4.清洗施药器械或处置废料时,应避免污染环境。

七、氟氯氰菊酯(一)基本特性氟氯氰菊酯,英文通用名称cynuthrin,其它名称有百树菊酯、百树得(Baythroid)。

工业品为棕色粘稠液体,无特殊气味,密度为1.27-1.28,蒸汽压为4.0×10-6P(20℃)。

不溶于水,微溶于乙醇,易溶于乙醚、丙酮、甲苯、二氯甲烷等有机溶剂。

常温贮存能稳定两年以上;在酸性条件下稳定,但在PH 值>7.5的碱性条件下易分解。

氟氯氰菊酯为含氟、低毒并有一定抑螨活性的合成拟除虫菊酯杀虫剂。

对高等动物低毒,对兔皮肤无刺激作用,对眼睛有轻度刺激作用。

对鱼类等水生生物、蜜蜂、家蚕高毒,对鸟类毒性较低。

本品杀虫高效,对多种鳞翅目幼虫有很好效果,亦可有效的防治某些地下害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