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某职业技术学院中高职衔接实施方案

某某职业技术学院中高职衔接实施方案
某某职业技术学院中高职衔接实施方案

湖南省中高职人才培养衔接试点项目

建设实施方案

项目名称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中高职

衔接人才培养试点

牵头高职学院某某职业技术学院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点中职学校澧县职业中专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桃源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汉寿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湖南省教育厅制

二O—四年四月

一、建设背景与基础

(一)建设背景

1、“汽车湘军”迅速崛起,湖南汽车产业已跨入“千亿产业”

汽车产业已成为湖南“八大千亿产业”、“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之一。以长沙为中心、长株潭为支撑的方圆100公里范围内,聚集了广汽三菱、上海大众、北汽股份、比亚迪、吉利等知名整车汽车厂家,并吸引了大批汽车零部件企业入驻。与此同时,湖南汽车保有量也在逐年攀升,据湖南汽车行业协会的统计,2013年底全省汽车拥有量达397.75万辆,比上年增加57.57万辆,平均每天增加1577辆,增长16.9%。与此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的转变,汽车后市场也在快速发展。

2、常德汽车产业链已经形成,汽车产业的发展潜力巨大

常德汽车产业已形成了整车制造、汽车零部件、汽车维修、营销与服务的产业链。年产3000台豪华大巴的常德大汉汽车集团已经投产,中联重科年产3万台重型卡车项目、北京福田常德皮卡基地年产15万台项目已落户常德,以湖南车桥有限公司(津市)、湖南运达机电公司(澧县)、常德湘西北汽车配件城为代表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发展迅猛。

常德区域内汽车保有量、汽车维修企业及整车制造企业的数量明显高于周边益阳、张家界、吉首、怀化、贵州铜仁等地,逐渐形成了汽车交易市场向常德集中的格局。截止2013年底,常德市机动车保有量120万辆,其中小轿车保有量40万辆,近几年每年新增2 —3万辆,近5年每年增长率15%左右,预计常德汽车保有量未来10年保持15—20%的增长速度。新的常德汽贸城已经启动,即将成为湘西北最大的汽车贸易市场。

3、受限于传统的师徒传承,人才素质和培养方式急待提升

常德市汽车维修业有维修企业240多家,从业人员17000余人。一类维修企业30家,二类维修企业60家,三类维修企业50家,形成了以城市为依托、沿国道、省道辐射、遍布城乡的服务网络。汽车维修从业人员大部分是师傅带徒弟的模式成长起来的,文化水平不高、服务意识不强。随着汽车保有量的急剧增加,轿车进入家庭步伐的加快,汽车维修行业的车源、车种、服务对象以及维修作业形式已发生新的变化,特别是电控技术在轿车上广泛应用,汽车维修业技术含量越来越高,高素质维修人员缺乏已成为常德市汽车服务业快速发展的瓶颈。

4、汽车人才需求强劲,职业教育发展空间巨大

据统计,常德区域内汽车制造、汽车营销、汽车维修、汽车商务等汽车产业从业人员已达5万人以上,每年流失率在10%左右,汽车人才需求在6000人左右。从业人员中接受过中等职业教育的不多,接受过各类高等教育的更少;二、三类维修企业的从业人员大多来自离开土地的农民、城市普通中学毕业生和转岗择业的工人;除汽车维修、汽车保险之外,车辆销售、车辆性能检测、二手车市场等从业人员数量严重不足。

(二)建设基础

项目牵头单位某某职业技术学院是2003年由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一所国有公办综合性地方高职院校,是湖南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学院现有全日制高职在校生11000人,设有医药卫生、制造、农林牧渔、土建、财经、电子信息和轻纺食品7个专业大类共计25个招生专业,其中医药卫生和制造大类为省教育厅备案的重点建设专业大类。

1、政府的一贯重视和学院的长期实践,奠定了中高职衔接合作办学的坚实基础

常德市委、市政府决定,从2014年起,实施教育3年攻坚计划。职业教育将建设10所市级中职教育示范校和20个特色专业,支持高职院校创建汽修专业、高尔夫专业、医卫专业、农林水产专业等特色与品牌,并与中职教育有效对接。目前,学院已经与澧县职业中专、桃源职业中专、汉寿职业中专等三所国家级示范职业中专就汽车专业签订了中高职衔接联合培养协议,这三所职业中专的汽车类专业每年招生总人数在600人以上。

建院以来,学院以五年制高职“ 2+3 ”分段培养和“ 3+3 ”单独招生定向培养为主要方式,在护理、土建、机电、汽车等多个专业与常德市汉寿县、澧县、桃源县、安乡县等多所中职学校展开合作办学,培养学生近500人,在专业衔接、课程衔接、教学管理、学生管理以及共建共享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为高质量完成试点项目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2、校企深度合作,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东亚模式”

学院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早在2004年就开始与常德一类维修企业常德东亚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合作,从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课

程体系的构建、教学资源的配置等方面进行了深层次的大胆创新和改革。校企双方共同投入教学资源,共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共同开发课程体系,共同承担教学任务,把学生在校的理论学习、专业技能训练与企业顶岗实训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独特的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的“东亚模式”,被省教育厅领导誉为“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真正彻底改革的专业”。

3、基于工作过程,构建了职业能力递进的课程体系

2010年,学院开始全面实施课程改革,根据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构建了以汽修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按汽修工作过程的项目、任务来组织教学内容,形成了融知识和技能于一体、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模块化课程结构。

2009年在湖南省高等职业院校专业建设评估中,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获湖南省第一名;在2010至2013年湖南省职业院校技能竞赛中,汽车维修与故障排除项目连续获二等奖和三等奖;在2011

年和2012年连续两年获得湖南省职业院校技能抽考优秀等次。合作单位常德东亚公司已成为教育部全国高职院校骨干教师企业顶岗培训基地、中职青年教师顶岗培训基地、常德市高校毕业生见习基地、常德市农村劳动力转移汽车技能培训基地以及常德市复员转业军人汽车维修培训基地。

4、注重实际经历,打造了结构合理的双师结构教师团队

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兼职教师20人,其中教授、副教授及高级工程师职称教师12人,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学位)7 人。大部分教师具有汽车行业10年以上的工作经历;实训中心指导教师全部来自常德东亚公司,均为从事汽车维修的能工巧匠、高级技师。

5、践行行动导向,采取了理实一体的教学方式

校内建有教学设施齐全,充分满足理实融通、以训为主教学方式的理实一体实训室、生产性实训中心及汽车驾驶学校等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共有教学车辆15台、设备仪器近300台套。在教学过程中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把每一个专业课程教学进行模块、项目化,在模块内以项目为教学单元组织教学,每个项目由“应知(理论)+应会(实践)”两方面的知识所组成,按照“教、学、做、考” 四个环节完成教学。

6、融入汽车后市场,建成了功能完善的校内生产性实训中心

2011年,由学院与东亚公司”共同投资近1000万元、面积5200 平米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一一汽车维修实训中心,分为维修保养、钣金修复、涂装喷漆、美容装饰、样车展示、整车检测等功能区域。基地配备了现代化的教学、检测维修设备,能同时容纳300名学生

在真实的岗位实训,中心年维修服务能力达到3000台次以上,销售收入300万元以上。

7、实行实习与就业联动,建立了覆盖区域的校外实习就业基地网络

在常德各大品牌4S店、维修企业及保险公司、长沙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北汽集团株洲分公司、上海大众长沙基地、长沙博世汽车部件公司、湖南九城汽车公司等30多家企业建立了实习就业基地。毕业生对口就业率

一直保持在95%以上,毕业生的中级职业资格获证率达95%,高级职业资格获证率达30%以上。

二、建设思路与目标

(一)建设思路

深度融入国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搭建汽车人才成长的立交桥,引领本区域内汽车专业的人才培养。采取五年制高职“ 2+3 ”分段培养的中高职衔接模式,以课程体系衔接、课程改革为核心,开发适合本区域汽车人才需要的人才培养方案;以专业衔接为重点,实现中高

职专业整体升级。

(二)建设目标

1、总体目标

抓住湖南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的机遇,发挥常德汽车产业在泛湘西北地区的优势,紧密对接区域内汽车产业,以岗位为基点,搭建专业衔接框架;着眼职业能力,构建递进式课程衔接体系;系统谋划,探索教学过程衔接方法;实现“双赢”,共建共享教育资源。推进汽车产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系统培养,搭建汽车人才成长的“立交桥”,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成为常德区域内一流的汽车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教师培训基地。

2、具体目标

(1)以岗位为基点,构建专业衔接体系

紧跟汽车产业发展新技术,研究区域内汽车产业的发展前景,依据实情,选准衔接专业;分析汽车维修职业岗位,明确专业定位;基于汽车维修的职业能力,确定培养目标。

(2)着眼职业能力,构建递进式课程衔接体系

企业、高职、中职“三方”合力,构建“五模块”递进式课程衔接体系;基于汽车维修职业岗位特征,选取和组织教学内容;找准关键,构建“ 1+4 ”核心课程,即1门核心基本能力课程:《汽车结构与拆装》4门职业核心能力课程:《汽车发动机维修技术》、《汽车底盘维修技术》、《汽车电气与信息技术》、《汽车整形与喷涂技术》;共同开发能实现中高职紧密对接的5门核心课程。

(3 )系统谋划,探索教学过程衔接

依据我院“东亚模式”特色,统筹兼顾不同中职学校的汽车专业特色,形成完善的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方案;借鉴成功经验,构建

“2+3 ”的人才培养模式,中职阶段学习2年,高职阶段3年,高职阶段1年顶岗实习、毕业实习及社会实践;优化“生产性实训,东亚强化训练,企业顶岗实习”的实训实习体系,形成顶岗实习的“三结合”;建成多方参与的职业能力评价方式;加强沟通,形成中高职衔接教学管理制度。

(4)实现“双赢”,共建共享教育资源

充分发挥中职、高职优势,形成互补,实现汽车专业群的整体优化升级;相互促进,“中为高用,高为中用”,构建“教师互派、定期研讨、常态沟通”的机制;实现现有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合理配置,共建共享满足要求的实训基地;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优化和整合教学资源,建立成为多样化的共享型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

3、预期效益

(1)以岗位为基点,形成专业衔接框架,为中高职衔接专业建设提供适时、准确的调整指导信息。

(2 )着眼职业能力,构建递进式课程衔接体系,实施模块化教学,

使中高职在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核心课程有效衔接。

(3)系统谋划,形成教学过程衔接特色,进一步挖掘“东亚模式”

湖南省中高职人才培养衔接试点项目建设实施方案

的内涵,形成中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

(4)实现“双赢”,共建共享教育资源,形成“全方位、全开放” 的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形成“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教学资源、教学管理与评价体系,利用职教新干线和网络实训平台,提供5门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资源,带动中职汽车类相关专业的改革与发展。

三、重点建设内容

(一)共同调研,形成“产业发展急需、岗位指向明确、能力递进”的中高职衔接专业体系

1、----------- 建设目标以岗位为基点,搭建专业衔接框架

紧跟汽车产业发展新技术,研究区域内汽车产业的发展前景,依据实情,选准衔接专业;分析汽车维修职业岗位,明确专业定位;基于汽车维修的职业能力,确定培养目标。

2、建设内容

(1)依据实情,选择衔接专业

①学院对常德市中职学校汽车专业开设情况调查,形成调查报告。

②签署中高职衔接联合培养协议。拟确定澧县职业中专、桃源职业中专、汉寿职业中专为合作单位,签订协议。

③中高职学校共同调研区域内汽车维修人才需求情况,在调研的基础上撰写调研报告,确定衔接专业。

④成立企业、中职学校、高职学院三方共同组成的汽车类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制定《汽车类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章程》等规章制度,吸纳区域内和周边的奥迪、大众、别克、现代、福特、起亚等知名品牌从事技术服务一线专家和企业高管,充实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不定期组织专业建设研讨会,根据汽车产业发展动向,确定汽车类专业设置。

(2)分析职业岗位,明确专业定位衔接

①邀请行业、企业、高校等汽车专家到中、高学校讲座,分析汽车产业发展、职业岗位及技术变化。

②与合作中职学校共同分析总结中职汽车类专业的服务面向和岗位指向,完成岗位分析报告。

③召开专家研讨会,分析研究汽车维修岗位的职业能力,形成岗位分析研究报告,完成五年制高职分段培养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

定位论证报告,分别明确中高职阶段的专业定位。

④“三方”定期开展专业定位调查和研讨活动,形成阶段性专业定位研究报

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方案

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方案 中职与高职教育是同类性质的两个不同阶段和层次的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不同时期担当起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任。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调整,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结构的改变,人才需求趋向高层次已成为不争的事实,经济的发展对职业技术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同时,如何做好中、高职之间的衔接已经成为关系到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而迫切的问题。 职业教育的基本目标既是职业性的,也是教育性的,在这一点上,高职教育与中职教育有其共通性,但在培养目标、培养模式上二者又有着层次上的差别。了解中高职这两类职业教育的异同,是探讨二者衔接问题的前提。故而,中职与高职教育是同类性质的两个不同阶段和层次的教育,具体比较来看:(一)中等职业教育是在高中教育阶段进行的职业教育,目的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数以亿计的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中等职业教育是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的主体,主要由中等职业学校实施,招生对象主要是初中毕业生和具有初中同等学历的人员,基本学制以三年制为主。分类: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级中学、成人中等专业学校。 (二)高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技术教育的高等阶段。高职高专教育由省级人民政府管理。在国家宏观政策的指导下,省级政府根据本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为主,结合招生能力、就业状况等综合情况,确定年度招生计划、招生办法、专业设置、收费标准和户籍管理,颁发学历证书,指导毕业生就业,确定生均教育事业费的补贴标准等,并同时负有保证教育质量、规范办学秩序和改善办学条件等职责。高职高专是高等教育中专科教育的两种实现方式,高等专科学校(简称高专)和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简称高职),两者只是侧重不同,无本质差别,前者重能力(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后者重技术(如水利职业技术学院)。高专和高职同属大专。

石嘴山联合学院中高职一体化办学实施方案

石嘴山联合学院中高职一体化办学实施方案 为全面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加快现代职业教育的意见》精神,逐步实现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体系、人才素质结构、招生制度等的衔接,努力探索培养技能型人才,增强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能力,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 构建中高职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形成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明确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目标,完善中高职一体化课程衔接的体系。 二、办学模式 1. 五年一贯制即:3+2模式,面向参加中考的初中毕业生,择优录取,学生前三年在中职院校学习,后两年在高职院校学习,毕业后成绩合格,取得大专毕业证书和高级工职业资格证书; 2. 3+3六年制:面向中等职业学校应届毕业生。一是学生参加高职学院的自主招生考试到高等职业学院学习;二是由中职院校直接推荐到高职院校学习,经过三年高职学习,取得高等职业教育专科毕业证书和高级工职业资格证书; 3. 3+4七年制或3+3六年制:面向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参加全国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考试,达到高校录取分数线,升入高等学校本科学习或进入高职学院专科学习。 三、招生条件 1 . 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均且身体健康均可报名参加区内高职院校的自主招生考试或全国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成绩合格进入对口高校参加本专科学习。

2 . 凡初中毕业生参加中考且中考成绩达到要求,可进入区内高职院校五年一贯制大专学习。 3 . 参加全国或全区技能大赛获得优秀以上的奖项、在校期间成绩良好以上(平均成绩85分以上),专业技能课突出,取得中级职业资格证书的学生由院长推荐信推荐可免试进入高职学院学习。 四、考试时间 五、1. 报考五年一贯制的初中生,6月份完成初中升高中考试后择优录取。参加3+3高职,3+4本科学习的中职毕业生,12月份到校校所在地招办参加高考报名,4月参加高校自主招生考试和6月份的全国高校统一招生考试。 五、学费 五年一贯制大专,前三年中职免费;后二年大专按照公办高职学费收取学费。3+2大专,3+4本科,按照公办高职专科、本科收费。 七、助学政策 1. 国家助学金:国家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给予奖励,每人每年5000元; 2. 国家奖学金:根据国家政策,对品学兼优的学生给予奖励,人每年8000元; 3.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凭录取通知书在户籍所在地申请办理生源地助学贷款。 八、毕业证书 学生完成各门课程的学习,成绩合格,颁发{高职院校}普通全日制五年制大专学历证书、高职专科、本科学历证书+高级工职业资格证书。

中高职衔接教育模式的思考

中高职衔接教育模式的思考 武汉市财贸学校 中职与高职教育是同类性质的两个不同阶段和层次的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不同时期担当起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任。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调整,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结构的改变,人才需求趋向高层次已成为不争的事实,经济的发展对职业技术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同时,如何做好中、高职之间的衔接已经成为关系到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而迫切的问题。 职业教育的基本目标既是职业性的,也是教育性的,在这一点上,高职教育与中职教育有其共通性,但在培养目标、培养模式上二者又有着层次上的差别。了解中高职这两类职业教育的异同,是探讨二者衔接问题的前提。故而,中职与高职教育是同类性质的两个不同阶段和层次的教育,具体比较来看: (一)中等职业教育是在高中教育阶段进行的职业教育,目的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数以亿计的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中等职业教育是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的主体,主要由中等职业学校实施,招生对象主要是初中毕业生和具有初中同等学历的人员,基本学制以三年制为主。分类: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级中学、成人中等专业学校。 (二)高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技术教育的高等阶段。高职高专教育由省级人民政府管理。在国家宏观政策的指导下,省级政府根据本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为主,结合招生能力、就业状况等综合情况,确定年度招生计划、招生办法、专业设臵、收费标准和户籍管理,颁发学历证书,指导毕业生就业,确定生均教育事业费的补贴标

准等,并同时负有保证教育质量、规范办学秩序和改善办学条件等职责。高职高专是高等教育中专科教育的两种实现方式,高等专科学校(简称高专)和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简称高职),两者只是侧重不同,无本质差别,前者重能力(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后者重技术(如水利职业技术学院)。高专和高职同属大专。 根据以上比较不难看出,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在培养目标、培养模式上既有一致性,又有着层次上的差别,中职教育强调的是有一技之长,其核心是强调培养实用型、技能型、操作型人才。而高职的目标定位应该表现出高层次性,强调培养应用型、管理型和高级技能型人才,要比中职教育有更深更广的专业理论,更新更高的技术水平,以及广泛的适应性,特别是要有更强的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 一、现行体制下探索中高职衔接教育的必要性 (一)关注职教体系内中职与高职“两个重点”层面的衔接沟通是适应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改善民生的迫切要求。 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赋予职业教育新使命。“十二五”时期国家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主攻方向,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要求职业教育加快改革与发展,提升服务能力,承担起时代赋予的历史新使命,因而,必须关注中高职的衔接。 2.发展现代产业体系赋予职业教育新任务。“十二五”时期,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推动服务业大发展,建设现代产业体系,迫切需要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系统培养数以亿计的适应现代产业发展要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因而,必须关注中高职的衔接。 3.构建终身教育体系赋予职业教育新内涵。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促进就业放在

关于中高职教育衔接的探讨

关于中高职教育衔接的探讨 开展“中高职教育衔接”的探索与实践是职业教育发展与改革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对发达国家中高职教育衔接模式的探讨,提出了目前我国中高职教育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案。 标签:中高职教育衔接模式问题方案 1 发达国家中高职教育衔接的模式 实现中高等职业教育的有效衔接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核心问题,而衔接模式的确立又是当中的关键问题。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由于有着良好的制度环境、完善的法律保障体系以及有效的政策支持,发展模式比较成熟。 1.1 对口入学模式。此衔接模式的代表国家是日本,实质是通过在高等专门学校实施五年一贯制来实现中高职衔接,是一种典型的以学制为中心的衔接模式。在这种衔接模式中,学生在高等专门学校学习的五年时间里,前三年主要集中完成中等职业教育的课程,后两年完成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在课程设置时遵循的首要原则是逻辑体系,同时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高等专门学校的生源除了初中毕业生外,还有职业高中的优秀毕业生和具有一定职业技能及实践经验的社会人士,通常采取推荐入学、考试选拔等多种方式给他们提供继续学习的机会。 1.2 单元衔接模式。此衔接模式的代表国家是英国,实质是中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衔接。中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被分成数以千计的教学单元,相邻的两个教学单元联系比较紧密,保证了课程的逻辑顺序。这些教学单元的设计基于统一的培养标准,由此避免了课程重复及断档现象,不仅实现了学生学习的连贯性,也提高了教学效率。 1.3 课程或大纲直接衔接模式。美国是以这种模式来实现衔接的。主要途径是通过对中等职业教育课程的改革,来实现其与高中后技术课程的衔接。这种模式在《卡尔帕金斯职业和应用技术法案》中有明确规定:“联邦和各州政府用于职业教育的财政拨款主要任务,一是把高中职业课程(2年)改为高中后技术教育的准备课程,二是实施中高职课程衔接,即‘2+2’课程。”另外,美国还鼓励社区学院与高中进行合作,共同制定衔接方案并进行实用技术课程的研发。 1.4 “培训包”模式。澳大利亚通过“培训包”模式来完成衔接,“培训包”由澳大利亚国家行业咨询委员会研发,分为不同的层级,与资格框架相对应,每个层级的内容与相邻层级间都相互联系。“培训包”的开发与使用促进了中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和职业教育培训体系的标准化。 2 我国中高职教育衔接中的问题

某某职业技术学院中高职衔接实施方案

某某职业技术学院中高职衔接实施方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湖南省中高职人才培养衔接试点项目 建设实施方案 项目名称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中高职衔 接人才培养试点 牵头高职学院某某职业技术学院 试点中职学校澧县职业中专学校 桃源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汉寿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湖南省教育厅制 二○一四年四月

一、建设背景与基础 (一)建设背景 1、“汽车湘军”迅速崛起,湖南汽车产业已跨入“千亿产业” 汽车产业已成为湖南“八大千亿产业”、“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以长沙为中心、长株潭为支撑的方圆100公里范围内,聚集了广汽三菱、上海大众、北汽股份、比亚迪、吉利等知名整车汽车厂家,并吸引了大批汽车零部件企业入驻。与此同时,湖南汽车保有量也在逐年攀升,据湖南汽车行业协会的统计,2013年底全省汽车拥有量达万辆,比上年增加万辆,平均每天增加1577辆,增长%。与此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的转变,汽车后市场也在快速发展。 2、常德汽车产业链已经形成,汽车产业的发展潜力巨大 常德汽车产业已形成了整车制造、汽车零部件、汽车维修、营销与服务的产业链。年产3000台豪华大巴的常德大汉汽车集团已经投产,中联重科年产3万台重型卡车项目、北京福田常德皮卡基地年产15万台项目已落户常德,以湖南车桥有限公司(津市)、湖南运达机电公司(澧县)、常德湘西北汽车配件城为代表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发展迅猛。 常德区域内汽车保有量、汽车维修企业及整车制造企业的数量明显高于周边益阳、张家界、吉首、怀化、贵州铜仁等地,逐渐形成了汽车交易市场向常德集中的格局。截止2013年底,常德市机动车保有量120万辆,其中小轿车保有量40万辆,近几年每年新增2—3万辆,近5年每年增长率15%左右,预计常德汽车保有量未来10年保持15—20%的增长速度。新的常德汽贸城已经启动,即将成为湘西北最大的汽车贸易市场。 3、受限于传统的师徒传承,人才素质和培养方式急待提升 常德市汽车维修业有维修企业240多家,从业人员17000余人。一类维修企业30家,二类维修企业60家,三类维修企业50家,形成了以城市为依托、沿国道、省道辐射、遍布城乡的服务网络。汽车维修从业人员大部分是师傅带徒弟的模式成长起来的,文化水平不高、服务意识不强。随着汽车保有量的急剧增加,轿车进入家庭步伐的加快,汽车维修行业的车源、车种、服务对象以及维修作业形

中高职一体化衔接课程方案设计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b91414441.html, 中高职一体化衔接课程方案设计 作者:刘京祥 来源:《现代职业教育·中职中专》2017年第08期 [摘要] 随着国家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和发展,中高职一体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越来越受 到人们的普遍重视。中高等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高职一体化衔接课程的提出是与时俱进的时代表现,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意义重大。 [关键词] 中高职一体化;衔接课程;方案设计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23-0120-01 中高职教育是我国教育发展的一大重要举措,随着教育体系的改革与发展,中高职衔接已成为教育改革发展中的必然要求[1]。在职业教育发展规划中,课程衔接是中高职一体化得以 实现的基础,也是其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在中高职教育中,学前教育专业应将终身学习作为发展理念,根据国内学前教育教学特色合理设计课程方案,将课程衔接作为基础点和核心关键点,科学、有效地利用学前教育资源制定行之有效的课程方案设计,进而从宏观上促进中高职一体化衔接课程方案设计的实施和发展[2]。 一、中高职一体化衔接课程方案设计的意义 基于多方面因素影响,当下国内职业教育体系中的中职、高职两个教学过程实际是独立的教学设置,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这两个教育阶段实施的是单独教学管理,一旦将两者衔接起来,将会导致教材内容相同、课程内容交叉或断层、教学课程不合理等问题的出现[3]。以上诸多 问题的出现严重浪费了教育资源,也极大浪费了教师、学生的时间与精力,如此一来将严重影响教师的上课积极性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继而导致职业教育公信度大打折扣,而中高职一体化衔接课程方案设计的提出将能够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中高职一体化衔接包括多方面,如专业、课程、学制以及教育体制等。大量实践研究表明,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构拥有多方面优势。首先,它的有效实施对培养目标的实现有促进作用,对教材编写、课程设置有推动作用,可以较好地实现教学内容相互渗透与衔接,进而达到有效节约教育资源、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目的。下面,笔者以学前教育专业为例,对中高职一体化衔接课程方案设计问题作以下几点分析探讨。 二、中高职一体化衔接课程方案设计的措施探讨 (一)构建横向与纵向拓展课程 在中高职教育中,课程内容的有效衔接是保证中高职一体化课程衔接的基础条件。通常情况下,一体化设计课程内容的衔接应该包括横向与纵向两个维度的设计拓展。中高职学前教育

[高职教育,互动,衔接,其他论文文档]试析中高职教育互动衔接及协调发展探析

试析中高职教育互动衔接及协调发展探析 ” 论文摘要:当前中高职互动衔接存在思想认识不到位,职业教育体系缺乏灵活性、开放性以及招考制度不灵活和管理不到位的问题。需要转变观念,树立现代职业教育理念;构建中高职教育衔接及协调发展的立交桥;推进中高职招考制度的改革;构建中高职互动衔接的管理与保障机制。 论文关键词:中高职教育互动衔接对策 一、中高等职业教育互动衔接脱节的原因分析 1.对中高职教育互动衔接认识不到位 把中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和协调发展,狭义地理解为学校职业教育系统内部的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学院的互动衔接,认为协调发展就是大幅度提高中职生升高职的比例,打破现在限制中职生大面积对口升学5%的招生比例,或大规模发展五年制高职教育等。 2.职业教育体系缺乏灵活性、开放性 第一,我国的职业教育相对封闭,与普通教育、继续教育、高等教育衔接不顺畅,学校职业教育与产业、企业联合不密切。第二,职业教育体系内部的学校职业教育与社会职业教育(培训)之间基本不联系。目前,我国没有实现职业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职业资格证教育的衔接和对应机制,因此,为了获得两类证书,学生要重复学习相同或相似的课程,接受相同或相似的职业培训。第三,各种类别的中高等职业教育也处于各自为政状态,造成在专业、教材、评价等方面脱节。 3.中高职教育招考制度不灵活 (1)学制和学历限制。中职学校的毕业生按照现有的政策只有5%比例的应届毕业生进入 对口高职继续深造,中职教育在某种程度上说就是终结教育,这已严重影响了中职教育的生源结构和数量,限制了中职教育的发展,并将进一步影响高职教育的发展。 (2)中职升高职的考试职业教育的特点不鲜明。考试偏重于文化课的考核,轻视专业技 能的考核,使得中高职教育的衔接发生变形,不利于中高职教育的协调发展。 4.中高职教育管理、保障体制不到位 (1)分割管理现象严重。长期以来,我国职业教育人为的划分为学校职业教育和社会职 业教育,其中学校职业教育归教育部管理、社会职业教育归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管理,两大部分之间几乎不联系。而且学校职业教育系统内的中高职教育分属不同的教育管理机构,中职教育归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管理,高职教育归高教司管理,存在着明显的管理边界。

典型案例——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

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 目录 一、建设背景2 (一)人才培养模式建设是中高职顺利衔接的重要内容2 (二)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是中职学校赖以生存的重要保证2 二、建设基础3 三、建设过程3 (一)开展了衔接人才培养方案的前期调研工作3 (二)确定了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的目标3 (三)构建了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的课程教学体系5 (四)开展了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的共享资源建设7 四、成效与经验8 (一)顺利承接转段学生8 (二)促进了学前教育人才与社会需求的契合8

(三)为双方教师的成长提供了更多机会8 一、建设背景 (一)人才培养模式建设是中高职顺利衔接的重要内容 2010年,国家发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职业教育体系。2015年9月,我校与湖南民族学院、娄底幼儿师范学校及长沙信息技术职业学校合作申报的《湖南省中高职人才培养衔接试点项目》获得立项。为了更好地做好这一项目,顺利实现中高职衔接,为社会输送高职人才,祁阳师范学校与湖南民族学院合作,确立了“三对接三融合三证书”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二)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是中职学校赖以生存的重要保

证 根据湖南省《关于加快学前教育发展的意见》(湘政发[2011]17号)文件精神,湖南即将全面实施幼儿教师资格考证制度,全面推行幼儿园新任教师在持有资格证人员中公开招聘、择优聘用制度。幼儿教师资格考证将大专学历要求作为报考必要条件之一,这无疑对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从业门槛、专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提出了全新的挑战。因此,通过中高职衔接,构建“三对接三融合三证书”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中职学生的学历层次,已经成为中职学校与学生们的迫切愿望。 二、建设基础 祁阳师范学校是湖南省学前教育教师培养和“幼师国培”转岗教师项目培训基地,永州市学前教育研究中心、幼儿教师培养基地。学前教育专业现为省级示范性(特色)专业。学校采用“2+1”的人才培养方式即在校学习2年,顶岗实习1年,学生们学习期间考取保育员证和教师资格证。每年我校为国家输送近400多的中专幼师人才。学校自2012年开始与湖南民族学院开展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试点工作以来,在试点过程中,初步探索和积累了一定的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经验,这为“三对接三融合三证书”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中高职教育衔接的探讨

中高职教育衔接的探讨 本文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例,针对中高职衔接现状,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何构建合理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体系,减少学校衔接中的教学消耗,促进有效衔接,更好地培养社会需要的不同层次的人才,以适应区域产业发展和升级的需求。 标签: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培养目标;课程体系 中职是高中阶段的职业技术教育,我国中职有四类即“中专”“技校”“职高”“成人中专”。高职是职业技术教育的高等阶段,属于大专层次教育。中高职衔接教育指的是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院校联合一体化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目的是改变中高职教育两个阶段各成一体、互不沟通的现状,解决传统的中高职人才分段培养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是建立时间早、教学经验丰富、专业技术要求较高、学科分布广泛、就业缺口较大、从业人员较多的一个专业。本文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例,探讨如何使中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职业能力和素养养成等方面形成统一的整体,从而获得更高的教学效率。 一、中高职衔接培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查发现许多中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描述过于笼统,培养目标存在相似、差异性不显著的狀况,没有充分体现中高职在层次上的具体差异,有的中职阶段的培养目标定位有些过高,而高职院校又常忽略了中职生源的职业基础,在培养目标定位上会与中职学校交叉重叠,二者对各自的培养目标缺乏沟通。 在综合素质及职业能力方面,一些中职学校在课程设置上,专业技能课程较多,文化基础课程较少,在教学过程中,偏重于实践教学,在教学效果上,关注学生熟练操作能力,忽视对原理的透彻理解,在能力素质培养上,关注学生职业技能培养,忽视职业素养的培养。这些问题导致中职毕业生在操作技能和就业能力方面虽然较强,但综合素质能力却难以适应高职教育继续学习的要求。 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设置方面,中高职院校之间还没有形成可以推广应用的统一课程标准,使得中高职阶段课程目标定位不清,课程内容重复甚至脱节,专业技能也没有系统设计和持续提升,如中高职均开设了施工技术、建筑工程测量等课程,没有体现中高职教育的层次性及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规律性,在现实操作层面,形成中高职自由决定理论及实践的教学内容,课程各成体系,结合点较少,形成课程内容重复较多,专业知识和能力培养基本一样,在对一些中高职院校名称相同的课程进行对比后不难发现,课程内容重复率不少于30%,有的高达60%,而老师又不了解课程重复的状况,造成了学习浪费和不必要的消耗,降低了学习效率。课程结构、课程教材在衔接上缺乏对接意识,内容上没有层级和梯度的区分,体现不出渐进、深化、提高的逻辑关系,知识点的具体内容上重复率高。

中高职衔接教育模式的思考

培养目标、培养模式上既有一致性,又有着层次上的差别,中职教育强调的是有一技之长,其核心是强调培养实用型、技能型、操作型人才。而高职的目标定位应该表现出高层次性,强调培养应用型、管理型和高级技能型人才,要比中职教育有更深更广的专业理论,更新更高的技术水平,以及广泛的适应性,特别是要有更强的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 一、现行体制下探索中高职衔接教育的必要性(一)关注职教体系内中职与高职“两个重点”层面的衔接沟通是适应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改善民生的迫切要求。 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赋予职业教育新使命。“十二五”时期国家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主攻方向,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要求职业教育加快改革与发展,提升服务能力,承担起时代赋予的历史新使命,因而,必须关注中高职的衔接。 2.发展现代产业体系赋予职业教育新任务。“十二五”时期,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推动服务业大发展,建设现代产业体

系,迫切需要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系统培养数以亿计的适应现代产业发展要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因而,必须关注中高职的衔接。 3.构建终身教育体系赋予职业教育新内涵。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努力做到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协调发展、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相互沟通、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有效衔接,为形成学习型社会奠定坚实基础,要求必须把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充分发挥职业教育面向人人、服务区域、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功能和独特优势,满足社会成员多样化学习和人的全面发展需要,因而,必须关注中高职的衔接。 4.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赋予职业教育新要求。当前职业教育仍然是我国教育事业的薄弱环节,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在专业、课程与教材体系,教学与考试评价等方面仍然存在脱节、断层或重复现象,职业教育整体吸引力不强,与加强技能型人才系统培养的要求尚有较大差距。教

中高职衔接合作办学协议书 机电职院

中高职衔接合作办学协议书 甲方: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乙方: 为了进一步推动中、高职协调发展,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探索职业教育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有效途径,经甲、乙双方共同协商,联合开展中高职衔接合作办学,现就有关事宜协议如下: 一、合作办学试点专业 ****专业(中专专业的方向) 二、合作办学内容 1、双方共同制定、实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做到专业设置、专业定位、培训目标三衔接。 2、双方共同开发、构建能力递进、对接紧密、内容完善的****专业(中专专业的方向)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并严格按照课程体系实施教学。 3、双方共同开展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确保质量评价、教学管理衔接。 4、双方对试点专业学生的学籍、教育教学进行全方位的管理,前二年由乙方实施,后三年由甲方实施,确保教学管理规范、科学、高效运行。 5、双方共同做好中高职衔接学生管理等常规工作。学生在乙方培养阶段,获得中职学籍后,可按照国家资助政策享受乙方资助,在甲方获得高职学籍后,可按照有关规定,享受甲方的学生资助政策。 三、合作办学形式 1、本项目实行“2+3”单独招生定向培养的形式。 2、乙方负责按湖南省教育厅相关文件和精神,招收初中应(往)届毕业生,设立“中高职衔接班”,前二年在乙方完成,后三年在甲方完成。 3、学生前二学年在乙方学校,完成中职阶段的学习任务后,第三学年成建制转入甲方学校学习。由乙方在第三学年第一期组织学生参加当年高考报名,然后通过甲方单独招生考试后取得全日制大专学籍。 4、顶岗实习环节统筹安排在甲方完成。 5、后三年学习期满,成绩及表现合格的学生可获得甲方签署、教育厅核发、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大专学历文凭。 6、学生前两年按乙方标准缴纳学杂费,后三年按甲方标准缴纳学杂费,第三年的减免学费归乙方。

某某职业技术学院中高职衔接实施方案

湖南省中高职人才培养衔接试点项目 建设实施方案 项目名称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中高职 衔接人才培养试点 牵头咼职学院某某职业技术学院 试点中职学校 桃源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汉寿县职业中等专 业学校

湖南省教育厅制 O—四年四月 一、建设背景与基础 (一)建设背景 1、“汽车湘军”迅速崛起,湖南汽车产业已跨入“千亿产业” 汽车产业已成为湖南“八大千亿产业” 、“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之一。以长沙为中心、长株潭为支撑的方圆100公里范围内,聚集了广汽三菱、上海大众、北汽股份、比亚迪、吉利等知名整车汽车厂家,并吸引了大批汽车零部件企业入驻。与此同时,湖南汽车保有量也在逐年攀升,据湖南汽车行业协会的统计,2013年底全省汽车拥有量达万辆,比上年增加万辆,平均每天增加1577辆,增长%。与此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的转变,汽车后市场也在快速发展。 2、常德汽车产业链已经形成,汽车产业的发展潜力巨大常德汽车产业已形成了整车制造、汽车零部件、汽车维修、营销与服务的产业链。年产3000台豪华大巴的常德大汉汽车集团已经投产,中联重科年产3万台重型卡车项目、北京福田常德皮卡基地年产15万台项目已落户常德,以湖南车桥有限公司(津市)、湖南运达机电公司(澧县)、常德湘西北汽车配件城为代表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发展迅猛。 常德区域内汽车保有量、汽车维修企业及整车制造企业的数量明显高于周边益阳、张家界、吉首、怀化、贵州铜仁等地,逐渐形成了汽车交易市场向常德集中的格局。截止2013年底,常德市机动车保有量120万辆,其中小轿车保有量40万辆,近几年每年新增2—3万辆,近5年每年增长率15%左右,预计常德汽车保有量未来10年保持15—20%的增长速度。新的常德汽贸城已经启动,即将成为湘西北最大的汽车贸易市场。 3、受限于传统的师徒传承,人才素质和培养方式急待提升常德市汽车维修业有维修企业240多家,从业人员17000余人。一类维修企业30家,二类维修企业60家,三类维修企业50家,形成了以城市为依托、沿国道、省道辐射、遍布城乡的服务网络。汽车维修从业人员大部分是师傅带徒弟的模式成长起来的,文化水平不高、服务意识不强。随着汽车保有量的急剧增加,轿车进入家庭步伐的加快,汽车维修行业的车源、车种、服务对象以及维修作业形式已发生新的变化,特别是电控技术在轿车上广泛应

陇东学院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贯通培养实施方案

陇东学院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贯通培养实施方案 为全面落实省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决定的实施意见》和《甘肃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切实做好我校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贯通培养工作,根据《甘肃省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贯通培养方案》,制定《陇东学院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贯通培养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和职业教育规律,科学合理构建人才培养方案,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工作方针 明确“系统培养和终身教育”的理念,坚持“统筹规划、有效衔接、改革创新”的原则,结合实际,以学校的优势特色专业、区域首位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为衔接贯通的切合点,拓宽人才培养渠道,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 三、工作机构 由教务处和招生就业处牵头,相关学院参与,成立陇东学院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贯通培养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教务处,人员组成如下: 组长:许尔忠陇东学院副校长 副组长:刘建宁教务处处长

张国柱招生就业处处长 成员:吕朝龑:教务处副处长 张海铭:教务处副处长 王建文:招生就业处副处长 董建峰:招生就业处副处长 折鸿君外国语学院院长 杨志恒教育学院院长 曲涛经济管理学院院长 曹宏农林科技学院院长 刘正歧信息工程学院院长 刘万锋土木工程学院院长 弥宁机械工程学院副院长 四、工作步骤 1. 认真遴选衔接贯通培养的专业 学校现设有57个本科专业,师范与非师范专业兼有,传统专业与战略新兴产业相关专业并举。根据《甘肃省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贯通培养方案》要求,学校从社会需求、行业岗位的技术含量、专业技能训练周期、专业技能熟练程度、学校的优势特色、实习实训的条件等方面出发,综合考虑,确定园艺为我校中职+本科“3+4”衔接贯通培养专业;英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前教育、财务管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等7个专业为我校高职+本科“3+2”衔接贯通培养专业。

中高职课程衔接基本思路

中高职课程衔接基本思路 (农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按照教学设计分层递进,教学组织梯度推进,教学内容编排由简到繁的总体思路,构建中高职衔接的能力递进课程体系。 一、确定课程衔接在中高职衔接中的地位 教育的类型和层次归根到底是由课程决定的,中等职教和高等职教是同一类型教育中的两个不同层次,中高职课程结构能否科学合理地衔接,直接关系到中职与高职两个层次培养目标的实现途径能否有机统一,能否避免教育资源和智力资源的浪费,这是一个关系职业教育整体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关键问题。 因此, 中高职人才培养衔接的核心和关键点都是课程的衔接。课程衔接是中高职衔接的实质与核心内容,是实现中高职有效衔接的突破口,是实现中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发展和协调发展的关键。 我们认为目前我国中高职衔接更多追求的是一种学制上的衔接,即外延式的衔接,我们要突破中高职教育协调发展的这个瓶颈问题,将以课程为核心的内涵式衔接代替外延式的衔接,即在学制采用螺旋式上升的基础上,课程实行阶梯式综合职业课程衔接的方式。 二、确定中高职课程衔接方式 我们将在“2+3”衔接模式下,中职学校与高职学院在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上整体设计,分段实施,相对独立,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紧密的关联性,比较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识规律,符合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规律。此种模式需要组织对口专业联办学校共同研究,相互协调,对课程设置进行整体设计,建立完善的质量评价体系,使中职阶段的课程既能达到升入高职学习的基本要求,也能满足未升学学生的就业需求。 三、确定中高职课程衔接体系 1、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 现代职业教育理论强调服务于人的终身教育,中高职课程衔接的目标是通过课程衔接实现中高职协调发展,从而满足人的可持续发展需求。我们对中高职课程衔接的指导思想是:在终身教育理念指导下,以系统观思考中高职发展的整体协调、逻辑协调、有效协调和内生协调,增强职业教育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自组织

某某职业技术学院中高职衔接实施方案

湖南省中高职人才培养衔接试点项目建设实施方案 项目名称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中高职 衔接人才培养试点 牵头高职学院某某职业技术学院 试点中职学校澧县职业中专学校 桃源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汉寿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湖南省教育厅制 二○一四年四月

一、建设背景与基础 (一)建设背景 1、“汽车湘军”迅速崛起,湖南汽车产业已跨入“千亿产业” 汽车产业已成为湖南“八大千亿产业”、“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以长沙为中心、长株潭为支撑的方圆100公里范围内,聚集了广汽三菱、上海大众、北汽股份、比亚迪、吉利等知名整车汽车厂家,并吸引了大批汽车零部件企业入驻。与此同时,湖南汽车保有量也在逐年攀升,据湖南汽车行业协会的统计,2013年底全省汽车拥有量达397.75万辆,比上年增加57.57万辆,平均每天增加1577辆,增长16.9%。与此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的转变,汽车后市场也在快速发展。 2、常德汽车产业链已经形成,汽车产业的发展潜力巨大 常德汽车产业已形成了整车制造、汽车零部件、汽车维修、营销与服务的产业链。年产3000台豪华大巴的常德大汉汽车集团已经投产,中联重科年产3万台重型卡车项目、北京福田常德皮卡基地年产15万台项目已落户常德,以湖南车桥有限公司(津市)、湖南运达机电公司(澧县)、常德湘西北汽车配件城为代表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发展迅猛。 常德区域内汽车保有量、汽车维修企业及整车制造企业的数量明显高于周边益阳、张家界、吉首、怀化、贵州铜仁等地,逐渐形成了汽车交易市场向常德集中的格局。截止2013年底,常德市机动车保有量120万辆,其中小轿车保有量40万辆,近几年每年新增2—3万辆,近5年每年增长率15%左右,预计常德汽车保有量未来10年保持15—20%的增长速度。新的常德汽贸城已经启动,即将成为湘西北最大的汽车贸易市场。 3、受限于传统的师徒传承,人才素质和培养方式急待提升 常德市汽车维修业有维修企业240多家,从业人员17000余人。一类维修企业30家,二类维修企业60家,三类维修企业50家,形成了以城市为依托、沿国道、省道辐射、遍布城乡的服务网络。汽车维修从业人员大部分是师傅带徒弟的模式成长起来的,文化水平不高、服务意识不强。

关于中高职衔接的基本思路

关于中高职衔接的基本思路 中高职衔接是建设现代职教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落实全国职教大会的举措之一。经省教育厅原则同意我院《旅游管理》、《汽车检测与维修》、《财务管理》等专业,进行中高职贯通培养试点,这对拉动中、高职教育,促进健康发展意义重大。做好中高职衔接贯通培养,核心是人才培养定位,关键是课程设置,重点是教学质量评价,目的是树立系统培养和终身教育的理念。为此,我们必须按省教育厅中高职衔接试点指导意见,落实好三个专业中高职衔接贯通培养工作,拟提出以下基本思路与各位校领导商榷: 一、关于衔接模式 中高职贯通培养主要是“2+3”衔接模式,即当年招收的中、高职贯通培养的学生,在中职学校注册中职学籍,完成两年中职教育后,第三年升入高职学院注册高职学籍,再完成三年高职教育,颁发高职教育毕业证书。中职阶段由中职学校组织,招生计划单列,纳入贯通培养学校招生计划。高职阶段由对接高职学院组织单独招生考试,纳入当年高等学校招生计划,由高职学院办理录取手续注册学籍。 二、关于培养定位 中职和高职是两个层次的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具有基础作用,为初高中毕业生开展基础性知识、技术

技能教育,培养初、中级技能人才。高等职业教育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具有引领作用,为高中(三校生)毕业生开展理论知识、技术技能教育,培养高端技术技能人才。

中职阶段人才培养重点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岗位能力的培养和职业认知教育。高职阶段人才培养重点是基础理论、职业能力的培养和创业创新教育。中职阶段或高职阶段,都要根据各自人才培养定位,按照职业技术技能标准、行业企业岗位群,合理确定各自阶段的人才培养目标,建立既层次分明,又衔接贯通的人才培养方案、教育教学计划,充分体现终身教育的理念。 三、关于课程设置 根据不同阶段的培养目标定位,中职课程重基础,强应用,让学生初步建立职业概念;高职课程重能力,强创新,让学生基本形成职业能力与持续发展观念。为此,中、高职课程设置首要应遵循职业能力培养、贯穿整体设计、体现终身教育的原则,按照中高职不同层次,围绕岗位等级由低向高,体现职业能力教育和终身发展递进式的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有效衔接的课程体系。即按技术发展水平和职业资格标准设计课程结构和内容。其次推行综合化、模块化、项目式等多种课程设置形式,形成关联递进、交叉融合、系统集成,建立既层次分明,又衔接贯通的专业核心课程。第三科学合理的实施教学顺序,避免课程重复设置或出现盲点,实现中高职课程内容衔接的连续性、逻辑性和完整性。 四、关于教学质量评价

服务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成果总结报告

“无界化”合作、“学分银行制”服务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成果总结报告 一、成果研究背景 2013年,依据《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1〕9 号)和《福建省教育厅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实施意见》(闽教高〔2012〕108 号)文件精神要求,根据自身办学实际状况和有利地理条件,湄职院与福建省湄洲湾职业技术学校(中职校)校校合作办学,倡导“无界化”合作理念,建立湄职院-湄职校、系(部)-专业科之间“无界化”合作,促进校-校之间“四共建、三共享、三共融”,拓宽人才培养渠道。在传统学分制的基础上,建立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引入“学分银行制”,选取应用化工技术、宝玉石鉴定与加工、数控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等5 个五年制大专专业进行试点,积极探索中高职一体化衔接模式,建立更灵活、更开放的学分管理制度平台,最大限度地发挥和调动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更好地为福建省、莆田市产业转型升级系统培养技术技能专门人才,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增强办学能力,实现两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二、成果研究内容 1、倡导“无界化”合作理念,为中高职衔接提供有力保障学院学习国内外先进职业教育理念,积极推广“无界化”合作理念,将这种理念延伸于中高职衔接过程中。利用两校间的地理位置和自身资源条件,强化校-校、系部-专业科之间的紧密合作,减少教学资源消耗,优化职业教育资源,在中高职招生、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重构、教学质量监控等方面实现“四共建”,在师资队伍、实训基地、教育资源等方面实现“三共享”,学生的就业质量、技能竞赛水平和创新创业能力得到明显提升,得到了学生、家长、教师及社会人士的充分肯定。同时,还不断优化中高职衔接专业结构与布局,扩大了学院的生源规模,提升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质量,推进两校中高职衔接一体化协同发展,起到引领辐射示范作用。 (1)校校招生合作 2009 年以来,随着高中生源减少,加之本科院校的扩招,高职院校的生源面临着更大挑战,必须改变招生策略,学院从以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为主转变到普高和中职生源兼顾的方向上来。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与福建省湄洲湾职业技术学校、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上塘珠宝玉石学院校校企三方招生合作协议,通过“无界化”合作,结成战略伙伴关系,开展“3+2”和五年一贯制招生,做好中高职衔接工作,既为学生创造了人生出彩的机会,又为莆田市的职业教育增添了新的活力。这几年学院中高职衔接招生人数逐年增加。

中高职教育衔接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中高职教育衔接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机电论文 中高职教育衔接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朱涛吉智李荣兵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技术学院,江苏徐州221140) 【摘要】中高职教育衔接是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增强职业教育支撑产业发展的能力,实现职业教育科学发展,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关键,中高职教育衔接问题影响到我国职业教育能否健康和快速发展。中高职教育衔接不是简单地“学历嫁接”,而是要从招生制度、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良好衔接,通过对我国中高职衔接现状进行分析,剖析了当前中高职衔接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中高职衔接协调发展的四项对策建议。 关键词中职教育;高职教育;中高职衔接 基金项目:2013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立项研究课题“中、高职衔接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探索与实践——以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为例”(2013JSJG426)。 作者简介:朱涛(1981—),男,江苏徐州人,硕士,现任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技术学院自动化教研室主任,讲师、工程师,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带头人,从事自动化教学与研究工作。 21世纪的中国需要转变发展方式和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对中、高职教育的改革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中职与高职教育是同类性质的两个不同阶段和层次的教育,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脱节、重复、断层,职业学校学生升学和成才渠道不畅和效益不高等问题的解决,直接关系到职业教育能否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特

点、新趋势、新任务。中高职教育衔接的研究既是热点问题又是难点问题,很多学校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1我国中高职教育衔接的现状 中高职教育衔接的实践,在北京、上海、广东、江苏等省市都已开始试点,典型的做法有:北京市构建了以职业教育分级制度为核心的职业教育体系框架,按照“从职业出发”和“服务人们终身职业发展”的理念,提出了以初中后分流为起点、以5级架构为主体并能纵向发展的职业教育分级制度;上海以课程衔接和考试制度改革为突破,推进高等职业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应用本科教育的衔接,构建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养成以及培养模式和学制贯通的“立交桥”,打通技能型人才成长发展的渠道;广东开展了对口自主招生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招生试点工作,并逐年扩大试点范围,“中高职三二分段”指在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选取对应专业,制定中职学段(三年)和高职学段(二年)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方案,分段开展教学活动。江苏省在《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也提出,“2011年起试行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注册进入高等职业院校和高级技校、技师学院学习的制度”。江苏省中高职衔接试点项目类型有三种:中高职“3+2”分段培养、中高职“4+2”分段培养和中高职“3+3”分段培养,即在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学习3年或4年,进入到高等职业教育学校学习2年或3年。 2我国中高职教育衔接存在的问题 由于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不清,导致我国初步建立起的中高职衔接的职业教育体系内部存在很多问题,衔接不够通畅,只是解决了形式上的衔接。职业教育中的中职、高职的衔接虽有通道,但不够畅通,还处于个案、缺乏整体联系的探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