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断句复习导学案(公开课)

文言文断句复习导学案(公开课)
文言文断句复习导学案(公开课)

课外文言文阅读方法指导

----文言文断句

一、学习目标:学会正确断句的方法。

二、课时安排:1课时

三、知识链接

什么叫“断句”?

古代没有标点符号,所以文章中并无停顿的标志,读时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自己处理停顿,也就是所说的“句读 (jù dòu) ”,这分析停顿的过程叫断句。

四、复习过程

1、教师激趣导入 ( 所以,正确断句很重要,断错了位置,意思就改变了。那么,断句有没有规律呢?让我们一起去探索一下吧!)

2、明确学习目标

3、断句方法复习指导

明确:文言文断句要在通读全文的前提下,结合上下文揣摩句意,在基本理解句意后划分停顿。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可以借助一些小方法来断句。这些小方法反过来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句意。

师:请同学们读下列句子,思考这些句子有什么共同特点?

1、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2、孔子云/何陋之有

3、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4、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5、公输盘曰/夫子何焉为

师:断句小提示1:借助对话标志断句

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以“曰”、“云”、“言”、“问”为标志。

(应考虑在这些字的后面点断,“问”字后面有宾语的应在宾语后点断。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曰”,而把主语省略。)

师:我们学过的课文如《孙权劝学》《公输》《曹刿论战》等都是以描写对话为主的文言文,同学们只要多读几遍即可把握这类句子。接下来我们来学习断句的第二种小方法:借助文言虚词断句,请同学们自由读下面的虚词和例句。

断句小提示2:借助文言虚词断句

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他们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

借助文言虚词断句常见的5种情况:

1、句首语气词:其、岂、安、孰、盖、凡、诸、但、夫、若夫……

如: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如:盖大苏泛赤壁云。(前面可断开)

2、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

嗟夫、嗟乎、呜呼、噫、嘻、善、善哉……

如:嘻/技亦灵怪矣哉(前后都可断句。)

3、句末语气词:者、也、矣、与(欤)、哉、耶(邪)、乎、焉、兮、耳、已……如: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得为众人而已耶?(后面可断句)

4、常放在句首的时间词:

今、顷之、少顷、未几、已而、一时、是时、既而、俄而、忽、忽然……

(时间词前面可以断句,当句子较长时,时间词后面最好也断句。)

如:俄而百千人大呼当是时/妇手拍儿声

5、常见固定结构:

①(句意:……,是……。)

“……者,……也”——诸葛孔明者/卧龙也

“……,……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也”——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②(句意:有……呢?)

“何……之有”——何陋之有?

③(句意:不也……吗?)

“不亦……乎”——不亦说乎?

(可在这些固定结构前后断句)

小试牛刀:(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天下事有难易乎/ 为之 /则难者亦易矣/ 不为/ 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师:同学们观察这段话,除了每句后有表语气的虚词外,还有什么特点吗?

师:同学们观察下列句子,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例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例2: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例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例4: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

断句小提示3:借助对称的句子断句

找修辞手法:顶真、排比句、对偶句、反复。也就是找对称的句子,在其前后断开。注意:大致对称的句子前后有时会有其它文字,注意不要随意断开。

小试牛刀::阅读全文,给下文中划线句子断句。(3分钟)

《师旷劝学》

晋平公①问于师旷②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③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孰与昧④行乎?”平公曰:“善!”(选自《说苑》)

注:①晋平公:晋国国君。②师旷:晋国乐师,目盲。③炳烛:点燃灯烛。④昧:昏暗,黑暗。

师:小组讨论说说你停顿的依据然后根据断句解释句子的意思。

断句小提示4:主语前、宾语后断句

和现代汉语一样,名词或代词一般也常常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

的名词或代词,就可以确定停顿的位置。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

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名词、代词经常作主语或者宾语,遇到名词、

代词作主语了,就在它的前面断开;若名词、代词作宾语,就在它的后面断开。

例1: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例2:公将鼔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鼔

1、请用四条/给下面画线的句子断句。

(1)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2)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

2、请用三条“/”给下面句子断句。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光映书而读之。

五、教师小结断句的4种方法:

方法归纳1:借助对话标志断句。“曰”“云”“言”“问”后断句

方法归纳2:借助文言虚词断句。借助①句首语气词、②独立叹词、③句末语气词、④

时间词、⑤固定结构断句

方法归纳3:借助对称的句子断句。借助排比句、对偶句等对称句断句

方法归纳4:主语前、宾语后断句

六、当堂训练

学以致用,一试身手。(5分钟)

1、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用三条“/”断句)

4. 武帝欲杀乳母乳母告急于东方朔朔曰:“帝忍而愎,旁人言之,益死之速耳.汝临去,但屡顾我,我当设奇以激之。”乳母如言,朔在帝侧曰汝宜速去帝今已大岂念汝乳哺时恩邪帝怆然,遂舍之。

①武帝欲杀乳母乳母告急于东方朔朔曰:(请用两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②朔在帝侧曰汝宜速去帝今已大岂念汝乳哺时恩邪帝怆然(请用四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师:小组讨论说说你停顿的依据然后根据断句解释句子的意思。

六、教师小结

七、布置课后作业

1、臧孙行猛政,子贡非之,曰:“独不闻子产之相郑乎?推贤举能,抑恶扬善;有大略者不问其短有厚德者不非小疵家给人足囹圄空虚。子产卒,国人皆叩心流涕,三月不闻竽琴之音。其生也见爱,死也可悲!”(请用三条“/”为画横线的句子断句。)

2、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请用四条/给句子断句)

3、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试一试给该段句子断句)

文言文学案(二)三人成虎

训练二三人成虎·初阶·哲理 魏庞恭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来言市中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曰:“二人言,王信之乎?”曰:“寡人疑矣。”曰:“三人言,王信之乎?”曰:“寡人信之矣。”庞恭曰:“夫市之无虎明矣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魏远于市议臣者过三人愿王察之也”魏王曰:“寡人知之矣。”及庞恭自邯郸反,谗口果至,遂不得见。 ——西汉〃刘向《新序〃杂事第二》 文本浅注 【魏庞恭与太子质于邯郸】庞恭,魏国大臣(《战国策〃魏策二》也写作“庞葱”),与魏国大将庞涓同族;太子,指魏惠王(又称梁惠王、即下文的魏王)的太子,不详为太子申(后在与齐的马陵之战中战死)或太子嗣(后为魏惠王继承者魏襄王);质,为人质;邯郸,赵国国都。 【今】如果。 【及庞恭自邯郸反,谗口果至,遂不得见】此句于义不通,赵仲邑《新序详注》认为当写作“于是辞行,而馋口果至。及庞恭自邯郸反,遂不得见”。 课后小练 1.解释下面语句中加点的字。 及.庞恭自邯郸反.: 2.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并翻译这个句子。 1)断句 夫市之无虎明矣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魏远于市议臣者过三人愿王察之也 2)翻译 。3.用“/”给下面的文言片段断句,并翻译这段文字。 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婴儿啼人问其故曰此其父善游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此任物亦必悖矣 ——秦·吕不韦《吕氏春秋·卷十五·察今》【参答见文档末尾】

作法简析 魏国之庞恭将偕太子前往赵国为人质,害怕离开之后国中有小人中伤自己,故在临行之际,以事为喻,欲使魏王终不相疑。庞恭之设喻为问,魏王一曰“否”二曰“疑”三曰“信”,正庞恭之所料也;庞恭遂揭示所喻之旨,魏王曰“知”,亦庞恭之所料也;待庞恭归,事件之发展,亦庞恭之所料也。末句“果”“遂”二字妙。 文史常识 【刘向】 字子政,西汉宗室,著名的学问家、文学家。撰有中国最早的目录学著作《别录》,整理《战国策》,并撰有《新序》、《说苑》两部带有小说性质的历史故事类编,还撰有被认为是妇女史的《列女传》一部。 【《新序》】 西汉刘向所编撰的一部以政治讽谏为目的的历史故事类编,后经过宋朝著名文学家曾巩的整理。书共十卷,分“杂事”(五卷)“刺奢”(一卷)“节士”(一卷)“义勇”(一卷)“善谋”(两卷)五个部分。 【魏庞恭与太子质于邯郸——春秋战国的“质子外交”】 见于史籍记载的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质子外交”事件发生在春秋时期。据《左传〃隐公三年》所载,西周灭亡,周平王东迁,周天子的天下共主地位事实上已经发生变化,当时在周朝廷执政的郑国国君郑庄公与周天子因权力争夺发生矛盾,为了表明“心迹”,周天子与郑国互派了人质,这就是著名的“周郑交质”事件。自这之后,周王室和诸侯之间、各诸侯国相互之间达成暂时军事或政治同盟之后互派质子以增进信任的情况逐渐普遍。我们较为熟悉的其他反映过这一现象的著名文章有“触龙说赵太后”(《战国策》)等,我们熟悉的春秋战国间做过质子的著名人物有晋怀公公子圉、燕国太子丹、秦昭襄王嬴稷(秦宣太后芈月与秦惠文王之子、秦武王之弟)、秦始皇嬴政的父亲秦庄襄王嬴子楚、楚怀王、楚考烈王熊完等。需要说明的是,“质子外交”并非春秋战国时期所特有的外交现象,可以说,中国历朝历代都有“质子外交”。 成语辨析·三人成虎 【基本意义】比喻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事实。 【成分意义】常用作独立的分句。例:所谓三人成虎,如今那王将军失去了朝廷的信任,再也没有机会重回军队了。 【色彩意义】贬义。 【近义成语】A众口铄金:比喻谣言多,可以混淆是非。

文言文断句公开课教案

公开课教学设计 文言文断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初步探讨并总结出一些文言文断句简易方法; 2、学会一点归纳思维并善加实际运用 , 以提高语文学习效率; 3、借此来提升文言文断句乃至翻译技能。 、教学课时: 4 课时 第 1 课时 一、考点解读 给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古书无标点,古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常常在 一句话的末了用“。”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读”。 文言断句有两种考查形式: (1) 以选择题形式考查,即给出断句,要求考生判断断句的正误,如 2013 年高考湖南卷、江西卷。 (2) 直接指定句子或段落断句,即要求考生用斜( 竖) 线标记出语句停顿的位置。如 2013 年高考湖北卷、浙江卷、四川卷等。 文言文断句作为检查学生阅读文言文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 2013 年高考对该考点的考查有如下特点: (1) 涉及该考点的地区有所增加,从 2012 年的 6 个增加到 9 个。 (2) 考查题型上,主观题居多,如 2013 年浙江卷、湖北卷、四川卷等;以客观题为辅, 2013 年湖南卷、江西卷为选择题。 二、文言文断句方法给文言文断句,首先要整体把握全段内容和大意。断句前首先要把文段通读几遍,以便对全文内容有整体感知,把能断开的先断开,然后逐步缩小范围,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凭借和语境 (上下文 )的关系,作出相应调整。 (一) 读文段,通文意 (1) 先通读全文,了解文意,分析情节。如一遍读完不能理解,可连续读上二至三遍,直至理解。 (2) 根据文章的内容或层次,先断出几个大的段落或层次,此时注意句首、句末虚词,这样凭借段落、层次或句首、句末虚词,先把确有把握的地方断开来。 (3) 对每一段落或层次按照前后顺序,从头到尾地进行解剖,分出若干个句子,加上恰当的标

文言断句学案

文言文断句学案 一、明确高考考点 (一)2010年高考广东卷 用“/”给下列文段断句。 诸将已得宋忠颇有喜色上曰宋忠本庸才以利口取得谄谀奸恶货赂得官才掌兵柄便尔骄纵此辈荧惑小人视之如狐鼠耳区区胜之何足喜也诸将咸顿首称善 (二)近几年来,断句是高考的必考内容 二、借助实例,得出断句规律 (一)看例子,找规律 1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 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 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2、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4、有使者入城 ..与孔 ../.蒉聩 .门开/子路随而入/造蒉聩 ./.城 悝登台 5、四年春/齐侯 ./楚子 ..使 ./蔡 .溃/遂伐楚 ..以诸侯之师侵蔡 也/不 ../唯是风马牛不相及 .处北海 ..处南海 ../寡人 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

(二)文言文断句规律: Δ注意事项 1、“云之曰”、“问之曰”、“言之曰”、“谓之曰”等不要拆开; /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2 (1)子曰/何事于仁// (2)子张曰//君子尊贤而容众/…… 3、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 三、学以致用 试以规律完成下列断句: 宋人有得玉者献诸司城子罕子罕不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与我者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故宋国之长者曰子罕非无宝也所宝者异也今以百金与搏黍以示儿子儿子必取搏黍矣以和氏之璧与百金以示鄙人鄙人必取百金矣以和氏之璧与道德之至言以示贤者贤者必取至言矣其知弥精其取弥精其知弥粗其取弥粗子罕之所宝者至矣

文言文阅读答题策略与方法学案

《文言文阅读答题策略和方法》学案 教学目标 1、在文言文阅读实践中,探究文言文阅读试题解题策略。 2、熟悉题型,熟练掌握答题方法。 3、培养学生踩点得分的意识,提高得分率。 一、阅读《南史·王猛传》,完成1-4题。 王猛,字景略,北海剧人也。少贫贱,以鬻畚为业。猛博学好兵书,谨重严毅,气度雄远。细事不干其虑,自不参其神契,略不与交通。是以浮华之士咸轻而笑之。猛悠然自得,不以屑怀。 少游于邺都,时人罕能识也。惟徐统见而奇之,召为功曹,遁而不应。遂隐于华阴山。怀佐世之志,敛翼待时,候风云而后动。桓温入关,猛被褐而诣之,谈当世之事,扪虱而言,旁若无人。温察而异之,问曰:“吾奉天子之命,率锐师十万,杖义讨逆,为百姓除残贼,而三秦豪杰未有至者,何也?”猛曰:“公不远数千里,深入寇境,长安咫尺而不渡灞水,百姓未见公心故也。”温默然无以酬之。温之将还,赐猛车马,拜高官督护,请与俱南。猛还山咨师,师曰:“卿与桓温岂并世哉!在此自可富贵,何为远乎?”猛乃止。 苻坚将有大志闻猛名招之一见便若平生语及废兴大事异符同契若玄德之遇孔明也。及坚僭.位,以猛为中书侍郎。时始平豪右纵横,劫盗充斥,乃转猛为始 平令。猛下车 ..,明法峻刑,澄察善恶,禁勒强豪。鞭杀一吏,百姓上书讼之,有司劾奏,槛车征下廷尉诏狱。坚亲问之,曰:“为政之体,德化为先,在任未几而杀戮无数,何其酷也!”猛曰:“臣闻宰宁国以礼,治乱邦以法。陛下不以臣不才,任臣以剧邑,谨为明君翦除凶猾。始杀一奸,余尚万数,若以臣不能穷残尽暴,肃清轨法者,敢不甘心鼎镬,以谢孤负。酷政之刑,臣实未敢受之。”坚谓群臣曰:“王景略固是夷吾、子产之俦也。”于是赦之。 猛镇冀州,坚遣猛于六州之内听以便宜从事 ....,简召英俊,以补关东守宰,授 讫,言台除正 ....。俄入为丞相,猛宰政公平,流放尸素,拔幽滞,显贤才,外修兵革,内崇儒学,劝课农桑,教以廉耻,无罪而不刑,无才而不任。坚尝从容谓猛日:“卿夙夜匪懈,忧勤万机,若文王得太公,吾将优游以卒岁。”其见重如此。 猛性刚明清肃,于善恶尤分。微时一餐之惠,睚眦之忿,靡不报焉,时论颇以此少之。(节选自《晋书·王猛传》) 1、下面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苻坚将有大志/闻猛名/招之一见/便若平生/语及废兴大事/异符同契/若玄德之遇孔明也/ B.苻坚将有大志/闻猛名/招之/一见便若平生/语及废兴大事/异符同契/若玄德之遇孔明也/ C.苻坚将有大志/闻猛名/招之/一见便若平生/语及废兴大事/异符同契若/玄德之遇孔明也/ D.苻坚将有大志/闻猛名/招之一见/便若平生/语及废兴大事/异符同契若/玄德之遇孔明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僭”是超越本分的意思。“僭位”是指越分窃据上位。文中“及坚僭位”意思是说苻坚登上皇位并不是合法的。

高考“文言文断句”导学案(附练习及答案译文)

高考“文言文断句”导学案 (附练习及答案译文) 一、故事引入 以前,有一位阔少爷,常希望找个漂亮妻子。某天,他收到媒人寄来的提亲信,并描述那女子的样貌:“脚不大好头发没有麻子”。阔少爷认为自己将会娶到一位“脚不大,好头发,没有麻子。”的美人,非常高兴。拜堂之日,阔少爷发现其妻属丑女,便找媒人算帐。媒人说:“我没有说谎,早就告诉你,这女子‘脚不大好,头发没有,麻子’”是你自己断错句,怎可怪我呢?。 什么是断句呢?中国古代没有标点符号,所以前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在一句话的末了用“。”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读”。给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 二、考点解读 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限划9处)(4分) 周室既衰诸侯恣行仲尼悼礼废乐崩追修经术以达王道匡乱世反之于正见其文辞为天下制仪法垂六艺之统纪于后世 (《史记·太史公自序》)【答案】 周室既衰/诸侯恣行/仲尼悼礼废乐崩/追修经术/以达王道/匡乱世反之于正/见其文辞/为天下制仪法/垂六艺之统纪于后世/ 【解析】文言文断句停连考查考生文言文阅读语感和文意理解的综合能力,属能力层级B(理解)。除了通过判读文意进行划分之外,考生还可以最大程度的利用文言语段中的虚词、重复出现的实词等典型标志帮助断句。该题中前三处可根据虚词判断出来,后几处则根据文言文多用骈句的特点可判断出来。 三、方法指津 (一)基本方法:通读全文,把握文意。 给文言文断句,首先要阅读全文,了解文意,这是断句的先决条件,如果想当然地断下去,就容易发生错断。通读全文,搞清属于什么文体,写了什么内容,想表达什么意思。要注意文言文单音词占多数的特点,抓住几个关键的字词翻译以理解文段大意。

北京高考语文讲义第十四讲 文言文的断句、翻译 导学案

第十四讲文言文的断句、翻译 一、断句方法 做断句的三个步骤是:先读后断再检查 (一)读懂是关键,词汇、语法要掌握。 例1.上(刘邦)尝从容与信(韩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如 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答案:上(刘邦)尝从容与信(韩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二)利用虚词,帮助断句 例2.人之生斯世也但知以已死者为鬼而未知未死者亦鬼也酒罂饭囊或醉或梦块然泥土者则其人虽生与死之鬼何异余尝见未死之鬼吊已死之鬼未之思也特一间耳 答案:人之生斯世也/ 但知以已死者为鬼(/)而未知未死者亦鬼也/ 酒罂饭囊或醉或梦块然泥土者 /则其人虽生与死之鬼何异/余尝见未死之鬼吊已死之鬼 /未之思也/ 特一间耳 例3.客有为齐王画者齐王问曰画孰最难者曰犬马最难孰最易者曰鬼魅最易夫犬马人所知也旦暮罄(qìng显现)于前不可类之 故难鬼魅无形者不罄于前故易之也(《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答案:客有为齐王画者 /齐王问曰 /画孰最难者/ 曰 /犬马最难 /孰最易者/ 曰/鬼魅最易 /夫犬马人所知也 /旦暮罄(qìng显现)于前 /不可类之/ 故难/ 鬼魅无形者/ 不罄于前/ 故易之也(《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曰”后冒(:),“哉”后叹(!),“夫”“盖”大都在句前。“于”“而”一般在句中,“矣”“耳”后面画圆圈(。)。“耶”“乎”经常表疑问(?), “也”“者”作用要停顿。或句(。)或逗(,)表情形,各人位置要记牢。 (三)观察句式,准确断句 例4.君子之言寡而实,小人之言多而虚。君子之学也入于耳藏于心行之以身君子之治也始于不足见终于不可及也。君子虑福弗及,虑祸百之,君子择人而取,不择人而与,君子实如虚,有如无。(《说苑》) 答案:君子之学也,入于耳,藏于心,行之以身;君子之治也,始于不足见,终于不可及也。 (四)找出动词,句意自见 例5.昔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欐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 答案:昔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欐,三日不绝。

文言文断句复习导学案(公开课)教学文案

课外文言文阅读方法指导 ------------------------- 文言文断句 一、学习目标:学会正确断句的方法。 二、课时安排:1 课时 三、知识链接什么叫“断句” ? 古代没有标点符号,所以文章中并无停顿的标志,读时需要在理解的基 础上自己处理 停顿,也就是所说的“句读(j u d cu)”,这分析停顿的过程叫断句。 四、复习过程 1、教师激趣导入(所以,正确断句很重要,断错了位置,意思就改变了。那么,断句有没有规律呢?让我们一起去探索一下吧!) 2、明确学习目标 3、断句方法复习指导明确:文言文断句要在通读全文的前提下,结合上下文揣摩句意,在基本理解句意 后 划分停顿。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可以借助一些小方法来断句。这些小方法反过来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句意。 师:请同学们读下列句子,思考这些句子有什么共同特点? 1、大喜曰/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2、孔子云/ 何陋之有 3、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4、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 5、公输盘曰/ 夫子何焉为 师:断句小提示1:借助对话标志断句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以“曰”、“云”、“言”、“问”为标志。 (应考虑在这些字的后面点断,“问”字后面有宾语的应在宾语后点断。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曰”,而把主语省略。) 师:我们学过的课文如《孙权劝学》《公输》《曹刿论战》等都是以描写对话为主的文言文,同学们只要多读几遍即可把握这类句子。接下来我们来学习断句的第二种小方法:借助文言虚词断句,请同学们自由读下面的虚词和例句。 断句小提示2:借助文言虚词断句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他们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 借助文言虚词断句常见的5 种情况

高考文言文断句导学案

2016 年高考文言文断句导学案 、高考真题导入 1、(2015 全国卷新课标 I ) 文言文阅读 孙傅,字伯野,海州人,登进士第,为礼部员外郎。时蔡袺为尚书,傅为言天下事,劝 其亟有所更,不然必败。 偹不能用。 迁至中书舍人。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 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给事中许 翰以为傅论议虽偶与轼合,意亦亡他,以职论事而责之过矣,翰亦罢去。靖康元年,召为给 事中,进兵部尚书。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 A 宣和末 //高丽入贡 //使者所过 //调夫治舟 //骚然烦费 //傅言 //索民力以妨农功 毫之益 //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 //奏贬蕲州安置 // B 宣和末 //高丽入贡 //使者所过 //调夫治舟 //骚然烦费 //傅言 //索民力以妨农功 毫之益 //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 //贬蕲州安置 // C 宣和末 //高丽入贡使者 //所过调夫治舟 //骚然烦费 //傅言 //索民力以妨农功 毫之益 //宰相谓其所论 // 同苏轼奏 // 贬蕲州安置 // D 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 //所过调夫治舟 //骚然烦费 //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 //而于中国无丝 毫之益 //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 //奏贬蕲州安置 // 【答案】 A 【解析】从动词和名词的关系来看,动词“贡、过、谓”的发出者分别是“高丽、使者、 宰相”,所以以上动词应该紧跟着发出动作的主语,中间不可断开,故可以排除 C 、 D 。而 选项 A 、B 的不同只在于动词“奏”的主语是谁,很明显, “奏”不是孙傅自己发出的,也 不是突然冒出的苏轼发出的,而是宰相发出的动作,故“奏”不应紧跟名词“苏轼” ,所以 排除 B 。 2、 (2015 山东卷 ) 文言文阅读 武王问太公曰: ”立将之道奈何? ” 太公曰:“凡国有难 .君避正殿。召将而诏之曰: ‘社稷安危,一在将军。今某国不臣,愿 将军帅师应之也。 ' “将既受命乃命太史卜斋三日之太庙钻灵龟卜吉日以授斧钺。君入庙门,西面而立;将 入庙门,北面而立。君亲操钺持首,授将其柄,曰: ‘从此上至天者,将军制之' 。复操斧持 柄,授将其刃,曰: ‘从此下至渊者,将军制之' 。见其虚则进,见其实则止。勿以三军为众 而轻敌,勿以受命为重而必死,勿以身贵而贱人,勿以独见而众,勿以辩说为必然。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 A 、将既受命 /乃令太史卜斋 /三日之太庙 / 钻灵龟 /卜吉日 /以受斧钺 B 、将既受命 /乃令太 / 史卜斋三日 /之太庙 /钻灵龟 /卜吉日 /以受斧钺 C 、将既受命 /乃令太史卜 /斋三日 /之太庙 /钻灵龟 /卜吉日 /以受斧钺 D 、将既受命/乃令太史卜斋三日/之太庙/钻灵龟/卜吉/日以受斧钺 【答案】 C 【解析】注意陈述对象的变化,事件的切分 二、小练习 1、给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 靖郭君将城薛,客多以谏。靖郭君谓谒者: “无为客通。 ”齐人有请者曰: “臣请三言而 已矣 !益一言,臣请烹。 ”靖郭君因见之。客趋而进曰: “海大鱼。”因反走。君曰: “客有于 此 。” 客 曰 :“ 鄙 臣 不 敢 以 死 为 戏 。” 君 曰 :“ 亡 , 更 言 之 。” 对 曰 : “ 君 不 闻 大 鱼 乎 网 不 能 止 钩 不 能 牵 荡 而 失 水 则 蝼 蚁 得 意 焉 今夫 齐 亦 君之 水 也 君 长有 齐 荫 奚以 薛 为?失齐,虽隆薛之城到于天,犹 无益也。”君曰:“善。” 2、用“ /”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贵富而不知道,适足以为患,不如贫贱。贫贱之致物也难, 虽欲过之奚由 ?出则 以 车 入 则 以辇 务以自 佚 命之 曰 招蹶 之 机肥 肉 厚酒 务 以自 强 命之 曰 烂肠 之 食靡 曼 皓 齿 郑 卫之 音 务以自 //而于中国无丝 //而于中国无丝 //而于中国无丝

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文言断句)学案

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文言断句)学案 【学习目标】 1、能正确的掌握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划分的方法。 2、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加深对文言文课文内容的理解。 【学习重难点】 能正确的掌握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划分的方法 【学时安排】 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考点说明 读清句读,正确停顿是诵读文言文的要求之一。停顿有两种:一是句间停顿,就是根据标点符号来确定句与句之间停顿的长短,语调的抑扬;一是句中短暂停顿,它是以词或词组为单位,根据句子成分之间的内在关系来划分的语气停顿。

正确地进行句中停顿,是以把握句子里的词意和语法结构为前提的,因此解答这类题时可以先将句子翻译出来确定地理解文意,把意思结合紧密的文字,看成一个“意义单位”,“单位”与“单位”之间往往需要一定的停顿;在分析语法结构时可先抓动词,把跟动词有关的前后各词联系起来,观察句子的整体,往前找主语,往后宾语,再旁及其它成分,这样就可以确定句子的语法结构,依此确定句中停顿。 二、知能图谱 读是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句中停顿,特别是文言文中的阅读停顿是阅读能力的重要体现。有以下六种情况注意停顿。 1、主谓之间要停顿。 2、谓宾之间要停顿。 3、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 4、“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 5、关联词后面要停顿。 6、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 三、方法指导 确定节中停顿有以下几种方法: 1、句首语助词(又叫句首发语词)、关联词后面应有停顿。文言文中有一些虚词放在句子的开头,强调语气或领起全句乃至全段。常用的句首发语词和关联词主要有以下这些:

(1)句首发语词:如“至”“若”“至若”“夫”“若夫”“盖”“然”“则” “然则”“岂”“岂若”“宜”“诚宜”“何尝”“其”等。 例如至若春和景明若夫淫雨霏霏然则北通巫峡诚宜开张圣廷 (2)关联词:“且”“虽”“因”“惟”“故”等。 例如且焉置土石虽我之死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其如土石何 诵读时,这些词语后面都应稍加停顿,不能和后面的文字连读。 2、古代是两个单音节词,而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双音节词的,要分开读。如: ①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②可/以一战。③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例①中的“于是”,“于”是介词,“给”的意思“是”是代词,“这”的意思,它们都应分开来读。例②中“可以”是两个单音词,“可”是能愿动词,“可以”的意思,“以”是介词,“用来”的意思。例③中的“中间”,“中”是“中间”,“间”是“夹杂”。 3、根据语言顺序来停顿,即按照“主语—谓语—宾语”“状语—谓语”“动词—补语”来停顿,也就是说,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动词和补语之间要作停顿(定语与中心词之间一般不停顿),以使语意明显。如: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臣卑鄙”是主谓短语作宾语,不能读成“先帝/不以臣/卑鄙”。

古诗文阅读之断句复习学案

古诗文阅读之断句复习学案 考点解读 断句,即理解: ①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②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及其用法 ③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④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基本意义和用法 考题精析 例一:【2016济宁中考试题】 13、阅读下面的短文,用斜线(/)给画线的部分断句(限断3处)。(3分) 邹忌将己之美,徐公之美,细细详勘,正欲于此参出微理。千古臣谄君蔽兴亡关头以闺房小语破之快哉!断句密码: ①看句意: ②看句式:句式整齐,结构对称,四六句多,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 ③看虚词:“以”“之” 例二:【2017济宁中考试题】 【乙】董仲舒,广川人也。少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①相授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不窥园,其精如此。进退容止非礼不行学士皆师尊之。(选自《汉书?董仲舒传》) 10.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 进退容止非礼不行学士皆师尊之。 断句密码: ①看句意: ②看句式:句式整齐,结构对称,四六句多,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 ③看实词:(找主语,找动词)“学士”“师尊” 归纳总结:看句意:找名词,找动词。看句式:找虚词,找标志。 断句常见标志 1、句首的语气词:其、岂、安、孰、盖、凡、诸、夫、若夫…… 2、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嗟夫、嗟乎、呜呼、噫、嘻、善、善哉…… 3、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苟、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由是、继而、然则、但…… 4、常在句首的时间词:今、顷之、少顷、未几、已而、一时、是时、既而、俄而、忽、忽然…… 5、句末语气词:者、也、矣、欤、哉、耶、哉、乎、焉、兮、耳、而已…… 6、常见固定结构: “……者……也”(诸葛孔明者,卧龙也)、“何……之有”(宋何罪之有?)、“如……何”(如太行王屋何?)、“非唯……抑亦……”(非唯天时,抑亦人谋。)、“不亦……乎”(不亦说乎?)、“得无……乎”(得无异乎?)、“犹…… 之于…… ” (此犹文轩之于敝舆也) 7、修辞方法:排比句、对偶句、顶真句。 文言断句的基本步骤 1.要通读全文,理解句意,仔细体会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 2.要先易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直到把所有的句子都断开。 3.要重视内容,断完后根据句子的含义、文章的内容再核对一遍。

《文言文断句》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

《文言文断句》教学设计 【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断句的重要性,掌握断句的基本方法并学会灵活运用。 2.过程和方法:通过做练习与讨论,总结归纳断句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古代的优秀文化,学会灵活运用方法,消除对文言文断句的恐惧心理,树立对文言文断句的信心。 【教学重点】文言文断句方法的归纳与运用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总结规律并灵活运用规律 【课时安排】一课时 【学情分析】 目前,在省考中考中,文言文断句成为了一个考点。然而,学生对于如何断句并不太熟悉,不懂得断句的一些基本的规律。如果能指导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断句方法,让学生有章可循,对于学生的断句水平的提高会有比较大的帮助。 【教学步骤】 一、故事引入,了解断句的重要性(任选两三个引入) 1.据说旧时代有一个老头儿,有一女一婿。发妻死后,他又续弦,后妻生了一个幼子。老头儿预立下遗嘱,说明遗产的分配办法。那几句话是没有点断的。到他死后,大家把遗嘱启封,女婿看了,就想把遗产全部取去。因为照他的点读法,那遗嘱是这样的:“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也。家业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预。” 但是老头儿的后妻不服,认为遗嘱写的,应该是把产业交给她的儿子,就告到官府去。果然,县官判决遗产应该交给老头的幼子。原来照老头的后妻和县官的读法,那个遗嘱却是这样分句的:“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也,家业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预。”请看,遗嘱的断句不同,意义竟是这样的天差地别! 2.又有一个故事,讲了同样的道理,还扯到明末著名画家徐渭(文长)身上去。据说徐渭因家穷,没米下锅的时候,就跑到亲戚朋友家里去,赖着不走,依人生活。有一次,适逢春雨绵绵,他所寄食的那户人家十分厌烦。有一天,主人看到徐渭上厕所去了,就在壁上题上一行字,委婉地下了逐客令。那行字是这样的:“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 徐渭回来,看到那行字,自然心头明白,但是他不只不走,还笑嘻嘻道:“既然你这样盛情留我,我就再住下去吧!”说着,提起笔来,给这行字作了圈点:“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这一来,意义完全不同了。 3.有这样一个笑话:古时候,有一个懒汉,由于娶老婆心切,屡屡上当受骗。有一天又有人给他提亲,媒人写信告诉他要给他介绍这样一个姑娘:脚不大好头发没有麻子。懒汉很高兴,脑中立刻浮现出一个脚不大、好头发、没有麻子的淑女形象。懒汉急于想见到这位姑娘,便给了媒人很多钱和东西。等媒人把人带到懒汉眼前时,他才傻了眼:眼前那里是他想象中的淑女,而是一个大脚丫子,一脸麻子,没有头发的丑婆子。懒汉很生气,说媒人骗了他,要索回钱物。媒人说:我并没有骗你呀!一开始我就告诉你她:“脚不大好,头发没有,麻子”吗?这位聪明的骗子的骗术就是玩弄了一个标点符号的游戏,使懒汉哑吧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4.清朝末年掌管朝廷大权的慈禧太后请一个书法家题扇。那位书法家写了唐朝著名诗人王之涣的诗:“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姜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可是,那位书法家一时疏忽,写时竟漏了个“间”字,慈禧看了大怒,认为是故意欺骗她没有学识,把书法家问成死罪。那书法家急中生智,忙解释道:“老佛爷息怒,这是用的王之涣诗意填的词。”并当即又重新断句吟诵道:“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姜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慈禧听了,无言以对,只好赐银压惊。且看,标点的作用可谓大矣,大得救了一条人命。

文言文断句复习导学案(公开课)

课外文言文阅读方法指导 ----文言文断句 一、学习目标:学会正确断句的方法。 二、课时安排:1课时 三、知识链接 什么叫“断句”? 古代没有标点符号,所以文章中并无停顿的标志,读时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自己处理停顿,也就是所说的“句读 (jù dòu) ”,这分析停顿的过程叫断句。 四、复习过程 1、教师激趣导入 ( 所以,正确断句很重要,断错了位置,意思就改变了。那么,断句有没有规律呢?让我们一起去探索一下吧!) 2、明确学习目标 3、断句方法复习指导 明确:文言文断句要在通读全文的前提下,结合上下文揣摩句意,在基本理解句意后划分停顿。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可以借助一些小方法来断句。这些小方法反过来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句意。 师:请同学们读下列句子,思考这些句子有什么共同特点? 1、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2、孔子云/何陋之有 3、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4、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5、公输盘曰/夫子何焉为 师:断句小提示1:借助对话标志断句 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以“曰”、“云”、“言”、“问”为标志。 (应考虑在这些字的后面点断,“问”字后面有宾语的应在宾语后点断。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曰”,而把主语省略。) 师:我们学过的课文如《孙权劝学》《公输》《曹刿论战》等都是以描写对话为主的文言文,同学们只要多读几遍即可把握这类句子。接下来我们来学习断句的第二种小方法:借助文言虚词断句,请同学们自由读下面的虚词和例句。 断句小提示2:借助文言虚词断句 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他们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 借助文言虚词断句常见的5种情况:

文言文断句“五部曲”优课教学设计

文言文断句“五部曲”优课教学设计 通过学习文言文断句“五部曲”,学生能正确断句。 广东省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涉及的考点有:词语(句子)解释、文言文断句、内容理解、人物评价及阅读启示,文言文断句是这几个题型中最容易丢分的一道题。本学期三次测试中,我班这个题的得分率分别是25.3%,33.3%,28.6%,大部分学生做题时不懂方法、步骤,基本上是靠语感或随便乱撞的,故有必要给大家讲讲断句的思路。 本课的教学内容有三个,首先,把《满井游记》第二段的标点去掉,让学生朗读,把朗读时发现的断句方法归纳出来;然后老师讲授断句“五部曲”;最后运用所学的方法完成相关练习,巩固学法。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熟读并背诵八年级下册的所有文言文篇目。 2.印学习单,制作PPT,写好教学设计,制作微课供学生课前学习。 课堂导入 【任务与意图】 广东省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涉及的考点有:词语(句子)解释、文言文断句、内容理解、人物评价及阅读启示。对于不同的题型我们要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文言文断句是这几个题型中最容易丢分的一道题。故有必要给大家讲讲断句的思路。 【过程与方法】 1.学生回忆课外文言文一般考查哪几种题型? 2.思考:你是怎么做断句题的? 教学活动一:文言文断句方法知多少 【任务与意图】 去掉标点,恢复文言文的原貌,要求学生读准句读,并不容易,更能培养学生的语感。学生朗读后,再根据朗读情况思考断句的依据,他们就会关注句子中的某些词。讲授前让学生给一篇课外文言文断句,讲授后然他们修改,用以检查学习效果。 【过程与方法】 1.读准句读 把《满井游记》第2段的标点全部去掉,让学生大声朗读,要求读准句读。 2.思考归纳:说说你是根据什么进行文言文断句的?文言文断句的方法你知道多少呢? 小结:学生找到要注意的词语不是很全面,文言文断句“五部曲”将告诉学生要关注更多的词语。 3.阅读《陈晋之读书法》,试着在本文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画“/”。 读书惟在记牢则日见进益陈晋之一日只读一百二十字后遂无书不读所谓日计不足岁计有余者今人谁不读书日将诵数千言初若可喜然旋读旋忘虽一岁未尝得百二十字也况一日乎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文断句》教学设计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典例分析,总结高考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和技巧。 2.通过练习,提高文言文翻译题的答题能力,并能在具体语境中灵活运用。 3.通过合作探究,逐步体验成功的愉悦,激发学习文言文的热情。 教学重点:通过典例分析,总结高考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通过练习,提高文言文翻译题的答题能力,并能在具体语境中灵活运用。 教学方法:师生合作、小组合作、探究归纳、讨论交流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概括导入,确认目标二、梳理知识,落实双基 三、典型引导,点拨深化四、达标练习,提升能力 五、反思归纳,课堂小结 具体教学环节 一、概括导入,确认目标 《增广贤文》中说到:“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启示我们读书一定要用心,因为书里的一个字价值千金。读书必须高度重视每一个遣词用语用意,不能局限于文字的表层含义。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文言文翻译”这个版块。 解读考纲——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考试大纲》强调:“古文翻译要求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要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其能力层级为B级。 1、积累性的:关键词语(重要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等) 2、规律性的:语法现象(词类活用、固定结构、特殊句式等) 二、梳理知识,落实双基(文言文翻译的标准与原则) 1、文言文翻译的标准 “信”——译文要准确无误,忠于原文,如实地、恰当地运用现代汉语译出原文。“达”——通顺畅达,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及用语习惯,无语病。 “雅”——译文要优美自然、生动形象,完美地表达原文写作风格。 2、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指译文要与原文保持对应关系,重要的词语要相应的落实,要尽力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和相近的表达方式,力求语言风格也和原文一致。 意译,指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在忠于原意的前提下,灵活翻译原文的词语,灵活处理原文的句子结构。 两者的关系是,只有在直译表达不了原文意旨的情况下,才在相关部分辅之以意译。 三、典型引导,点拨深化(探究文言句子的翻译方法) 第一组 例1.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 例2.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陈涉世家》 例3.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文断句技巧》教学设计

文言文断句技巧(一) 断句趣谈 (1)儿的生活好痛苦一点也没有粮食多病少挣了很多钱 (母亲) 儿的生活好痛苦,一点也没有粮食,多病,少挣了很多钱。 (父亲)儿的生活好,痛苦一点也没有,粮食多,病少,挣了很多钱。 (2)漆黑头发全无麻子脚不大周正 【夸】漆黑头发,全无麻子,脚不大,周正。 【贬】漆黑,头发全无,麻子,脚不大周正。 这些小故事,说明人们认识断句的重要性,其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断句是考查文言文的传统方式,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明辨句读,要综合运用古汉语字词句及古代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常识,因而断句能力高低,成了阅读文言文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古人之所以重视断句,是因为断句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对文意的理解,断句失误,必然误解古文原意。古书中就有一些记录断句不当而造成理解错误的材料。 教学目标: 1、了解断句的重要性,掌握文言文断句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2、在解题训练中逐步形成文言文断句能力,进一步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断句练习,掌握断句方法。 教学难点:特征不明显的文言句子的断句。 学习过程: 一、考点探析 2014年高考新课标卷卷一、卷二都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在第5小题,2015、2016年继续考查,位置变更到第4小题。这一变动,说明未来几年文言断句会取代文言实词选择题,而成为文言文的一大考点。新课标卷只是针对文言所选文段中的某一句话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分值为3分,难度相对低一些。那么,我们该如何合理准确地为文言文断句呢?今天我们就结合例题一起来探讨。 二、文言断句的基本方法 1.凭借名词、动词、代词断句 (名词)通读语句,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国家名、官职名等。这些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若做主语,则在其前断开,若作宾语,则在其后断开。 (动词)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 (代词)

2014文言文断句公开课教案

文言断句教案 教学目标:1、了解断句的重要性,掌握断句的基本方法,提高断句能力。 2、通过练习文言断句,掌握断句的基本方法,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 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了解断句的重要性,掌握断句的基本方法,提高断句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入: 民间小故事: 无鱼肉也好无鸡鸭也好每日三餐青菜不能少 二、断句的方法: 断句的基础在于领会全篇的文意,因此断句前先要读几遍原文,力求对原文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分析难断的句子.断句时还要注意文章的体裁,语言风格等语感对断句有很大的帮助。除此之外,还可以借助一定的条件。 方法例析 (一)借助名词(或代词)、介宾短语断句。 文言文中,名词(或代词)常作主语、宾语。主语前与宾语后一般要断开。介宾短语一般在句末。 例题分析 小试身手 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 (二)借助动词,特别是表说话的动词断句。 在文言文中,可借助动词,特别是“曰”“云”“言”“谓”等表说话的动词作为标志进行断句。 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 例题分析 小试身手 上(刘邦)尝从容与信(韩信)言诸将能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如臣多多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三)借助虚词位置断句。 句首——夫其惟盖凡窃请敬…… 句尾——也矣耳乎哉焉耶欤…… 分句中——以于为而则乃

例题分析 小试身手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不可不勉乎 (四)借助句式断句 文言中有一些特殊的句式,如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判断句,被动句等。 这些句式可以作为我们断句的切入点。还有一些固定结构,如“……者…… 也”、“不亦……乎”、“何……之有”,“孰与……乎”“为……所……”、“受…… 于……”,“无乃……乎”,“得无……乎”等,根据这些结构也可断句。 例题分析 小试身手 (五)借助修辞断句 排比、对偶、对称是文言文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较多,这可供我们断句时参考。 “顶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形式,句子前后相承,按顶真句式来考虑句读,又为我们断句提供了方便。 例题分析 小试身手 方法总结 一、借助名词(或代词)、介宾短语断句。 二、借助动词,特别是表说话的动词断句。 三、借助虚词断句。 四、借助句式断句。 五、借助修辞断句。 三、试题回放与拓展练习 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4分)(2011广东卷) 罗既官游击乃遣人访其妻以重金赎还为夫妇如初报其鬻身救夫之义也此事不足训然以视少共艰苦既贵而厌弃其糟糠者其厚薄之区殆不可以道里计天生豪杰磊磊落落安得以道学家之律绳之 2、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正由是决行深入/大致克捷时/寇略之际/民多胁从/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使各归田里 B.正由是决行深入/大致克捷/时寇略之际/民多胁从/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使各归田里 C.正由是决行深入/大致克捷时/寇略之际/民多胁从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使各归田里 D.正由是决行深入/大致克捷/时寇略之际/民多胁从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使各归田里 四、作业

断句的基本方法公开课讲稿

断句的基本方法 四川省宣汉中学汤雪莲 一、学习目标 1、了解断句的重要性,掌握断句的基本方法并学会灵活运用 2、培养良好的断句能力,增强文言文阅读能力 二、学习重难点:文言文断句方法的掌握与灵活运用 三、学习过程 一、故事引入,了解断句的重要性 (一)据说旧时代有一个老头儿,有一女一婿。发妻死后,他又续弦,后妻生了一个儿子。老头儿立下遗嘱,说明遗产的分配办法。那几句话是没有点断的。到他死后,大家把遗嘱启封,女婿看了,就想把遗产全部取去。因为照他的点读法,那遗嘱是这样的: “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也。家业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预。” 但是老头儿的后妻不服,认为遗嘱写的,应该是把产业交给她的儿子,就告到官府去。果然,县官判决遗产应该交给老头的幼子。原来照老头的后妻和县官的读法,那个遗嘱却是这样断句的: “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也,家业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预。” 请看,遗嘱的断句不同,意义竟是这样的天差地别! 从这个事例看来,标点符号的作用该有多大啊! 二、什么叫断句 韩愈在《师说》中说:“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习其句读”,就是教学生断句。中国古代没有标点符号,一篇文章甚至一本书,都是一个汉字挨着一个汉字地写下来的,所以前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常常在一句话的末了用“。”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读”(dòu)。给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 三、考点解析 2004年,断句被列入北京高考语文《考试说明》,作为一项能力来考查。2013年的四川语文《考试说明》古代诗文阅读的第3项是:文章内容的理解(包括翻译、断句等)。说明断句已经纳入了高考考场范围。我们有必要对他进行学习。 四、方法指津 不少学生畏惧文言文断句题。那么,给文言文断句有没有规律可循呢?其实,给文言文断句有时是有方法可循,有关键可抓的。在我们遵循了一定的方法,抓住了一些关键,就会给文言断句带来方便。这里有一套较为实用的断句方法。请大家先记住下面的口诀: 古文断句莫畏难,仔细琢磨只等闲。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章法内容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常用虚词是标志,更有规律供参看。习惯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词性词义要精研,语法结构帮助判。排比对偶与反复,修辞提供好条件;相同词语紧相连,一般中间要点断。题目做完回头看,根据要求细检验。打牢基础看课本,培养语感读经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