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练习:太平天国运动(附答案)

2019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练习:太平天国运动(附答案)
2019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练习:太平天国运动(附答案)

太平天国运动

一、

1. 某学者在研究中国近代人口的变化时,根据相关资料编制了下面的表格。据表格信息推断,导致此时期三省人口锐减的最主要因素是( )

18511874年安徽、江苏、浙江三省人口变化表

A. 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战争的冲击

B. 通商口岸开放后对人口的吸引

C. 列强发动两次鸦片战争的恶果

D. 近代工业兴起对劳动力的吸纳

2. 《剑桥中国晚清史》中,评太平天国运动“确实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在这场革命中经济竞争被完全消灭;家庭被剥夺了它在经济和社会上的重要作用”。得出这样的结论是基于太平天国运动()

A. 提倡绝对平均主义

B. 鼓励发展资本主义

C. 动摇列强在华统治

D. 建立政权与清对峙

3. 史学家对太平天国后期重要领导人洪仁玕的定位较高,评论者已不囿于太平天国的圈子,而是从社会发展和近代化等多角度进行透视。这主要是看重他()

A. 领导抗击西方列强侵略

B. 大力宣传民主共和思想

C. 最早进行“师夷”实践

D. 提出发展资本主义设想

4. 某学者说“农民造反者,长歌涌入金陵,开始建造人间小天堂,曾是他们的喜剧;天京陷落则是他们的悲剧。”他们从“喜剧”走向“悲剧”的根本原因()

A. 没有科学的理论指导

B. 绝对平均的社会纲领

C. 领导者的腐朽享乐

D. “农民造反者”的社会角色

5. “凡外邦人技艺精巧,邦法宏深,宜先许其通商,但不得擅入旱地,恐百姓罕见多奇,致生别事。唯许牧司等并教技艺之人入内,教导我民,但准其为国献策,不得毁谤国法也。”该材料出自《资政新篇》,这说明其作者洪仁玕()

A. 赞同对外开放,但不能牺牲国家主权

B. 主张有限开放,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

C. 承认西方先进,与“师夷长技”观点相似

D. 担心中国百姓因见识浅陋而引发意外纠纷

6. 李剑农在《中国近百年政治史》写道:“因为太平军所占领的,只有各都会城镇;纵使有些乡区地方,也在他们的政令管辖之下,但当军事扰攘之时,人民心理对太平军尚怀反感;这种制度,实无施行的可能。”这段材料()

A. 体现了农民阶级反封建的愿望

B. 反映该制度无法施行的客观因素

C. 表明该制度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D. 揭示了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源

7. (天国)认为与外国“彼此通商,理所当然”……通过对外贸易,太平天国购进了大炮、火药和粮食等军需品,并大量出口丝茶……不过为了获取军火武器,称外国人“尽是兄弟之辈”,准许英人在南京江面停泊兵舰,以“保护”英国过往商船。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A. 中国阶级矛盾激化

B. 西方宗教思想影响

C. 农民阶级的经济地位

D. 军事斗争的特殊情形

8. 潘旭澜在《太平杂说》中写道:“洪秀全考不上秀才,便产生了逆反心理。造反之初就砸孔子牌位,将中国文化一律称之为‘妖’。占领南京后,毁夫子庙。烧寺院古迹,废除私塾院,严禁古书流传。洪秀全曾下诏书说:‘凡一切孔孟诸子百家妖书邪说者尽行焚除,皆不准买卖藏读。’”下列对上述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A. 体现其自身的阶级局限

B. 心理因素是导致其绝对否定传统文化的根本原因

C. 反对孔孟诸子百家学说是为了传播资本主义文化

D. 实现了太平天国运动思想上的统一

9. 罗尔纲认为,太平天国“有两份纲领性文件,一份是《太平诏书》,一份是《天朝田亩制度》”,后者“是一个进步的农民革命纲领”。这一纲领()

A. 提出了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改革方案

B. 符合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C. 标志中国农民运动的最高峰

D. 表达了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的诉求

10. 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正式建立了县试、省试、京试三级考试制度。考试科目以诗、文为主,试题不取自“四书五经”,而出自太平天国颁布的诏令。由此可知,太平天国()

A. 否定程朱理学的统治地位

B. 照搬明清科举制度

C. 用传统文化排除外来思想

D. 获得士人广泛支持

11.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以后,曾一度取消城市的商业活动,但不久以后又在天京城外设立各种商店。这反映了()

A. 农民领袖政治上的不成熟

B. 西方重商观念对农民革命的影响

C. 重农抑商政策的长期束缚

D. 小农意识遭遇新经济潮流的冲击

12. 史学家陈旭麓指出:“……毕竟使中国人看到了另一个陌生的世界,看到了那个世界的部分,并移花接木的把这部分引进到中国来,成为中西文化交冲融汇后两者可能结合的一种特定形式。”下列事件可以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①太平天国运动

②戊戌变法

③义和团运动

④预备立宪。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二、

1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关于中国近代史的发展主线,在五四之后其刚萌生为一个学科时就有不同观点。长期以来,很多学者将中国近代史概括为“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过程,主张以这一基本线索作为指导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要准则。

改革开放以来,有些学者注重从近代化角度研究中国近代史,认为中国的近代化就是从传统的农业文明向现代的工业文明转变,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这是整体的社会运动和社会飞跃,革命以及政权鼎革只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摘编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近代史发展主线研究》

评述材料中关于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的观点。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性强。)

参考答案

1. A

2. A

3. D

4. D

5. B

6. B

7. C

8. A

9. C 10. A 11. D 12. B

13. 观点一:中国近代史就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过程,是一部中国人民的革命史。

史实:1840年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本全面侵华等一系列侵略战争,由于清政府的腐败导致战争失败,签订了一系列条约,丧权辱国,中国沦为半殖民地,日本全面侵华,国民政府实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对日本妥协退让,导致东北三省沦为日本的殖民地;面对民族危机,中国人民掀起不同形式的反抗斗争,农民阶级发动了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掀起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国共合作领导了反帝反军阀的国民大革命,中国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这一观点基本上反映了中国近代基本发展内容,但是局限于革命史的视角,主要强调革命和政治方面的内容,对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变迁注意不够。

观点二:中国近代史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的过程,是一部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史。

史实:洋务运动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推动了中国的经济近代化,即经济领域里的工业化;维新变法、辛亥革命、国民大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推动了中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及社会生活的变化;新文化运动促进了科学和理性思想的传播。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为近代化创造了历史条件。

用近代化史观考察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近代历史进程,不仅包纳了百年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而且涵盖了像戊戌变法这样的改革运动和其他众多的社会变迁,这就比革命史角度广泛得多,也较接近历史的真实。

观点三:中国近代史,不仅是一部中国人民的革命史,同时也是一部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史。史实:参照观点一和观点二的史实。

高中历史太平天国运动知识点

太平天国运动知识点 一、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 ①根本原因:腐朽的封建统治和沉重的剥削导致阶级矛盾激化。 ②外部原因: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新的灾难。 ③直接原因:自然灾害严重。 二、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 1、准备: (1)组织准备:1843年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借此发动组织群众。 (2)理论准备:洪秀全把西方基督教义、中国儒家大同思想和农民的平均主义结合起来,撰写《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号召群众起来推翻清朝统治。 (3)实践活动:冯云山在广西桂平紫荆山区组织拜上帝会,发展会员,并逐步形成了洪秀全、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等六人的领导核心。2、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 (1)金田起义:1851年初,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宣布起义,建国号太平天国。 (2)东乡称王:洪秀全在武宣东乡称“天王”。 (3)永安建制:1851年秋,太平军攻占永安。整顿建制,分封王爵(东王杨秀清、西王萧朝贵、南王冯云山、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初步建立政权。 (4)定都天京:1853年初,太平军攻占南京,改名为天京,定为都城,正式建立起与清政府对峙的农民政权。 三、《天朝田亩制度》: (1)颁布:1853年太平军定都天京后颁布的革命纲领。 (2)内容:①废除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 ②规定土地的分配原则和分配方法,即“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和“无处不均匀”的原则;以户为单位,不论男女,按人口与年龄平均分配土地。③规定产品的分配原则和分配方法,即“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原则,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目标: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3)评价:《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它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平均分配土地与生产、生活资料统归圣库的规定,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加之当时没有一个安定的环境作保证,因此,根本无法实施。 四、太平天国的全盛时期 1、北伐: 目的:推翻清政府统治。 时间:1853年。 将领:林凤祥、李开芳。 战果:北伐军深入到清朝统治中心地区,牵制了敌人兵力,为太平天国东征、西征的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失败主要原因:太平天国战略失误,孤军深入,给养

太平天国运动概况

太平天国运动概况: 原因 ①鸦片走私猖獗,银价上涨。 ②手工业者破产。 ③巨额赔款使人民负担加重。 ④自然灾害 根本原因 腐败的封建统治和沉重的剥削,导致阶级矛后激化 经过 酝酿组织一发动起义一永安建制一突围北上一定都天京一颁布纲领一北伐、西征一东征(全盛时 期),天京变乱一太平天国助御战一天京陷落 结果及原因 失败。 ①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勾结,力最过于强大,联合绞杀太平天国运动。 ②主观原因:一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二是战略上的失误。 性质 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 新特点 在反封建的同时又反侵略; 洪仁玕主张向西方学习,提出了第一个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地位 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时间长,规模大,提出了农民阶级的上地革命纲领《天朝田 亩制度》) 意义 ①加速了清朝和整个封建制度的衰落与崩溃。 ②打破了西方侵略者把中国迅速殖民地化的企图。 ③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起义的最高峰。 ④开始反封建反侵略斗争,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声,具有深远影响。 ⑤提出第一个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教训 太平天国的悲剧说明,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太平天国的新特点: 1、起义时代新—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起义原因新—既有本国封建剥削,又有外国侵略; 3、起义理论新—利用外来基督思想发动农民反封建 4、治国方案新—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资政新篇》; 5、担负任务新—反封同时反侵略; 6、失败原因新—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7、所属范畴新—旧民主主义革命; 8、国际背景新:是亚洲革命风暴的一个组成部分。 造成这些新特色的原因是因为太平天国发生在半殖半封环境下,世界已经进入资本主义时代。太平天国的历史功绩: 1、反封建:沉重打击了清朝统治,加速了清王朝和整个封建制度的衰落和崩溃。 2、反侵略:对侵略者开展了大规模武装斗争,打破了西方侵略者把中国迅速殖民地化的企图。 3、对后来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有深远影响。 4、提出了第一个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5、与世界其他地区的反殖民主义斗争相互推动,相互影响,共同打击了西方殖民者。 天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1856年天京变乱成为由盛转衰的转折点,1864年天京陷落,标志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也打击了外国侵略者,它冲击了旧的纲常名教,提出了近代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 性质的社会改革方案《资政新篇》。它的失败,说明农民阶级作为小生产者的代表,缺乏科学理论武器的指导,承担不起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重任。(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太平天国运动教训: 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太平天国运动影响: 是中国几千年农民战争的最高峰;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是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资本主义的最早探索;对后来的民主革命有重要影响 太平天国的防御战: 1、再破江北大营和三河镇大捷,是扭转颓势的关键,这两次决定性战役的胜利,使天京、安庆转危为安,基本上制止了敌人长驱直入的进攻。 2、再破江南大营使天京根本解围,这是太平军正确战略的胜利。此后,清朝统治集团也调整了内部关系,重用曾国藩,借助湘军镇压太平天国。 3、进军苏南,给清朝的打击十分沉重,特别是经济方面的打击最为沉重。在进攻上海的战役中,由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练习题(word 含答案)-学习文档

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 一、选择题 1.19世纪60年代在浙江慈溪一带流传着一首民歌,其中说:“鹞鹰凶恶怕弓打,洋人怕的红头军。”“红头军”指的是() A.禁烟运动是的中国军民 B.英勇斗争的太平军 C.甲午中日战争时的清军 D.义和团运动中的群众 2.1843年,创立“拜上帝会”的是() A.洪秀全 B.冯云山 C.杨秀清 D.萧朝贵 3.有这样一位美国人,他梦想发战争财,受雇于清政府组建“洋枪队”,结果“咎由自取”反丧了卿卿性命。此人是() A.西摩尔 B.瓦德西 C.华尔 D.赫胥黎 4.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者,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页。关于太平天国运动过程中的重大事件表述准确的是()

A.金田起义标志着初步建立政权 B.天京事变标志着军事上进人全盛时期 C.《天朝田亩制度》提出学习西方 D.天京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5.“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中国近代史上,下列史实能够彰显这种优良传统的是() ①太平军抗击洋枪队②义和团运动③五四运动④戚继光抗倭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6.下列史实都发生在太平天国运动期间,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确的是()①太平军占领南京②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③北伐西征④天京事变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②①④③ D.①③②④ 7.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标志是() A.北伐时期 B.天京事变 C.安庆陷落

8.下列组合搭配不正确的是() A. 虎门销烟——林则徐 B. 黄海大战——邓世昌 C. 太平天国运动——李鸿章 D. 收复新疆——左宗棠 9. 1853年,太平天国制定并颁布了建国纲领,该纲领规定按照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反映了农民获的土地、平均分配产品的愿望。这个纲领是()A.《资政新篇》 B.《海国图志》 C.《四洲志》 D.《天朝田亩制度》 10.近代浙江慈溪一带曾经流传着一首民歌:“洋人好比一只鹰,洋人怕的红头军。”民歌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 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B. 陈胜吴广起义 C. 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 D. 五四爱国运动 11.柳亚子《题太平天国战史》:“楚歌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烂漫红。煮豆燃萁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诗中的“煮豆燃萁”是指()A.北伐失利 B.永安建制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必修高二

新课标必修1第三单元《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识要求: 掌握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冯云山在紫荆山区传教;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定都天京;北伐、西征、东征和太平天国军事上的全盛;《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天京事变;重建领导核心;后期防御战;天京陷落。(2)能力要求: ①分析洪秀全的宗教理论; ②通过对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这一过程的教学,培养学生识图和用图的能力; ③通过对《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教学,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比较,以培养其系统的分析论证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其进步性和局限性的评价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④理解太平天国运动所体现出的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⑤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适当引入史学界的争论,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运用史实论证观点的能力。 ⑥探究太平天国失败的必然原因,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习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发展、失败,使学生感知、认识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探求历史现象背后的本质规律。 (2)指导学生阅读《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原道救世歌》《天朝田亩制度》等的节选资料,帮助学生掌握分析史料的方法。 (3)通过填写北伐、东征和西征简表,教会学生列表归纳史实的方法。 (4)通过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作用,使学生初步学会查找史料、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以及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 (5)通过介绍太平天国运动的有关书籍,指导学生学习阅读参考书的方法以及获取参考书的途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农民起义原因的讲述,使学生认识到太平天国农民起义是在中国刚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之时,农民不堪中外反动势力的双重压迫而爆发。时代赋予了太平天国运动不同于以往任何一次中国农民战争的新特点,即在反封建同时还担负起反侵略的历史重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2)《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反封建的革命纲领,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反封建斗争的积极性,使这场运动成为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但它只是一种空想,根本无法实现。通过对《资政新篇》的分析,使学生感受其时代精神,从而培养学生符合社会价值的情感体验。 (3)太平天国的军事斗争表现了太平军将士反抗清朝统治的英雄气概,对学生进行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道德的教育,进行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英雄观的教育。 (4)通过太平天国运动的学习,使学生对中国近代的农民运动有恰当认识。认识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失败有一定的必然性。认识太平天国运动与近代民主革命的关系:农民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但依靠单纯的农民运动无法完成民主革命任务。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讲授1课时

最新人教课标版高中历史必修1《太平天国运动》教材梳理

庖丁巧解牛 知识·巧学·升华 一、太平天国的兴起和发展 1.兴起的原因 (1)阶级矛盾的激化:鸦片战争以后,毒品走私更加猖獗,白银外流和银贵钱贱的问题继续恶化。农民“昔日卖米三斗,输一亩之课有余;今日卖米六斗,输一亩之课而不足”,赋税负担增加一倍以上,以致“民怨沸腾,激成事变”。 (2)民族矛盾的激化: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加紧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新的灾难,进一步激化了阶级矛盾。 2.组织酝酿 1843年,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决心借助上帝权威,宣传反封建思想,以推翻清朝统治。 (1)目的:宣传拜上帝教,推翻清朝统治。 (2)特点:把西方基督教义、中国儒家大同思想同农民的平均主义结合起来。 (3)著作及内容:《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等文章中指出,“皇上帝”是唯一“真神”,就是中国人所说的“天”,人们都是“上帝”即“天”的“赤子”,人人平等,都是兄弟姐妹。清朝最高统治者是“阎罗妖”,号召人们起来“共击灭之”。 (4)意义:洪秀全将千百年来中国农民要求平等自由的理想,通过宗教的理论表述出来,对广大劳动人民产生了很大的号召力。 3.兴起 (1)金田起义:1851年初,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军队称“太平军”,震惊中外的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了。不久,洪秀全称“天王”,率军北上。 (2)永安建制:1851年9月在永安整顿建制,分封王爵,初步建立政权。永安建制既是革命形势发展的需要,同时又为太平天国战争的迅猛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发展 (1)北上进军:1852年,太平军从永安突围北上,冯云山、萧朝贵先后捐躯。太平军连战连捷,队伍不断扩大。 (2)定都天京:1853年,太平军占领南京,改名天京,定为都城,正式建立农民政权,同清政权对峙。 5.全盛 1853年太平军进驻天京后,采取了三大军事行动:北伐、西征、东征,到1856年进入了军事上的全盛时期。 (1)北伐 ①目的:为推翻清政府。 ②经过:1853年,林凤祥、李开芳率军北上,攻到天津郊区,京师震动,清政府急忙从各地调兵围攻太平军。 ③结果:由于孤军深入,给养和武器供应不足,北伐军浴血奋战两年,全部壮烈牺牲。 ④意义:北伐虽然失败了,但它深入清朝统治中心地区,牵制了敌人的兵力,为西征和东征的胜利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太平天国军事上全盛时期的到来,也有北伐军壮士的一份功劳。 (2)西征: 巩固了天京大本营。因为天京居于长江下游,“自古平江南之策,必据上游之势,建瓴

太平天国运动(高中历史)教案

太平天国运动(高中历史)教案 【教学目标】 【教材结构及重点难点】 一、太平天国的兴起和发展 1.拜上帝教 2.金田起义及建立政权 3.北伐、西征和东征 二、《田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1.《田朝田亩制度》的内容及评价 2.《资政新篇》的内容及评价 三、太平天国的失败 重点:太平天国兴起的原因;《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积极作用与局限性; 太平天国的性质、作用.

难点:《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评价 【教学方法】 本节课可采取提问、史料阅读、课堂讨论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可结合图来讲解,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在教学中努力教会学生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使学生能基本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注意培养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学习的习惯,以及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的能力。 【导入新课】 1840年至1842年的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鸦片战争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学生回答后,教师概括)鸦片战争不仅使中国的社会性质、社会主要矛盾和革命任务发生了巨大变化,而且促使规模宏大的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由此导入新课。 【讲述内容】 一、太平天国的兴起和发展 1.拜上帝教 思考:关于太平天国兴起的原因。课本讲了两个方面,一是客观原因,鸦片战争和阶级矛盾尖锐,对照课本小字"鸦片走私和银贵钱贱"现象进行讲解,说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和官吏的横征暴敛导致阶级矛盾的激化是客观原因。鸦片战争的主观原因是洪秀全及其拜上帝教的推动。 洪秀全诞生在广东花县一个农民家庭,少小聪颖,但1828——1843年四次参加科举不第,精神受到很大刺激,在仔细研读《劝世良言》后,开始信奉上帝宣传上帝,创立"拜上帝教".让学生思考: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的目的和特点是什么呢?他的拜上帝教同西方的基督教教义是否一样呢?学生回答后教师概括指出:目的是推翻清朝统治;特点:西方基督教义、中国儒家大同思想、农民平均主义的结合起来;文章:《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这对劳苦大众很有吸引力。2.金田起义及建立政权 对于这段历史,可结合《太平天国形势示意图》和《金田起义》的有关电影材料进行讲述;1851年1月11日,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洪秀全宣布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从此,气势磅礴、波澜壮阔的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开始了。金田起义后,太平军由于受到清军围堵,转战至武宣东乡。在此,洪秀全称“天王”。之后,太平军北上,9月攻克永安,封王建制(展示《永安封王表》),初步建立政权。第二年春,太平军从永安突围北上,出广西入湖南。南王冯云山和西王萧朝贵先后在全州战役和长沙战役中牺牲。两位将领的早逝,对太平天国是一重大损失。1853年初,太平军攻克武汉三镇,声威大震。1853年春,太平军攻克南京,改名为天京,定为都城,正式建立政权,同清政府的北京政权遥相对峙,坚持斗争长达十余年之久,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也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反抗斗争。 3.北伐、西征和东征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清军在天京附近建立了江南、江北大营以围困天京。为了巩固政权,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 教材分析: 《太平天国运动》是人教版八年级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反映民主革命时期农民阶级寻求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的重大革命斗争的基本史实,反映了农民阶级的要求和愿望。是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面对外来侵略和封建压迫而进行的第一次大规模的反抗与探索,它打击了外来侵略势力,动摇了清朝封建统治的政治基础,极大地推进了中国的政治文明进程,是中国政治文明发展历程的重要一环。对于认识中国民主革命道路途径和深刻认识当今三农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课程标准的要求是:“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本课讲述了在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社会矛盾也发生了变化,新的矛盾又使得农民斗争肩负起双重任务——反封建、反侵略。同时,社会的变化还使农民利用“上帝”的权威来进行反封建斗争,宣传平等思想。太平天国反剥削、争平等,符合广大劳动人民的切身利益和要求。《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前期和后期分别颁布的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标志着几千年来农民斗争的最高峰,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兴起和发展; 2.了解太平天国的两个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内容及其评价; 3.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转折点,失败标志及失败原因,认识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失败的启示。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合作讨论的方式,结合教师所给出的材料分析出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天朝田亩制度》的分析,使学生感受其强烈的反封建精神,从而培养学生符合社会价值和道德行为标准的情感体验;2.通过对失败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领导集团内部的斗争造成太平天国的分裂,使革命力量元气大伤,从而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和功绩、《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

太平天国运动的经过

一、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 1、阶级矛盾尖锐——主要原因(引申出太平天国的主要矛头:反封建) 2、外国的入侵战争赔款、经济入侵(引申出太平天国反帝性质) 3、自然灾害两广地区严重(太平天国爆发于广西的直接原因) 经过鸦片战争,中国的社会矛盾发展了,危机加深了,从而导致了以太平天国为中心、以反封建为主的全国人民大起义。 总之,太平天国运动是长期以来不断激化的阶级矛盾,在民族矛盾刺激下的总爆发。 因此,我们可以说:“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响”。 二、酝酿 1、洪秀全创拜上帝教(思想发动) (1)思想来源:西方基督教、中国儒家大同思想、农民平均主义。(引出思想特点)(2)著作:《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原道救世歌》 (3)教义: ①“皇上帝”唯一真神论 ②上帝面前人人平等 ③打倒“阎罗妖” 注意比较拜上帝教与基督教思想的不同,从而分析其反封建性。 2、冯云山创立拜上帝会(组织准备) 三、兴起 1、金田起义1851年 2、永安建制(点出太平天国有着浓厚的封建色彩) 3、攻占武昌 4、定都天京(正式与清朝对峙) 四、高潮 1、《天朝田亩制度》——革命纲领 ①土地:不分男女老幼,平均分配 ②产品:圣库 ③评价: A、积极:明确主张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并形成系统的革命纲领,反映了农民阶 级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阶级斗争的思想结晶。成为几千年来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B、局限:太平天国追求的是一种落后的小农生产。平均主义不切实际,是一种空 想。平均主义是一把双刃剑,在革命初期,农民无田无粮,平均主义可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但在革命初步成功后,农民分得部分田地,它又易挫伤农民的积极性。 2、军事全盛 (1)北伐: (2)西征:鄱阳湖口大捷 (3)东征:攻破江北、江南大营 小结: 鸦片战争后,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激化,不堪压迫的农民纷纷揭竿而起。这次农民战争呈现出新的特点: (1)在反封建的同时承担了反帝国主义的任务,这是以往农民战争所不具备的。由于其反帝又反封,所以它遭到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剿灭,这是以往农民战争所不曾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太平天国运动试题含解析

一、选择题 1.(2017·安徽安庆期末)太平天国运动之初,曾国藩指出:“今春以来,粤盗益复猖獗,西尽泗镇,东侵平梧,二千里中,几无一尺净土。推寻本原,何尝不以有司虐用其民,鱼肉日久,激而不复反顾?盖大吏之泄泄(闲谈)于上,而一切废置不问者非一朝夕之故矣。”据此可知,曾国藩认为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是( ) A.自然灾害频仍 B.官吏贪暴腐败 C.土地兼并严重 D.社会治安混乱 解析:B 根据材料中“有司虐用其民,鱼肉日久,激而不复反顾?盖大吏之泄泄(闲谈)于上,而一切废置不问者非一朝夕之故矣”可知曾国藩认为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是官吏贪暴腐败激化了阶级矛盾。 2.英国驻上海领事馆领事曾说:“这支队伍在它离开南京大江(扬子江)北岸的那一天起,除那些伪装的信使所能维持的来往以外,所有同南京友军的交通都是被截断了的。”“这支队伍”指的是太平天国的( ) A.东征军 B.西征军 C.北伐军 D.远征军 解析:C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由“南京大江”“同南京友军的交通都是被截断了的”等信息判断,“这支队伍”指的是太平天国的北伐军。 3.(2017·四川绵阳期末)《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凡天下,树墙下以桑;凡妇,蚕绩缝衣裳;凡天下,每家五母鸡,二母彘,无失其时。”此规定反映了太平天国( ) A.具有鲜明的小农意识 B.追求绝对的平均主义 C.要废除封建土地制度 D.要求人人平等的愿望 解析:A 根据材料“桑”“蚕”“母鸡”“母彘”“无失其时”可知反映了男耕女织、饲养家禽、家畜等为特点的小农经济,具有鲜明的小农意识,故A项正确;追求绝对的平均主

义、要废除封建土地制度、要求人人平等的愿望材料均无从体现,故B、C、D三项错误。 4.(2017·河南焦作期末)据记载,1859年洪仁玕的《资政新篇》颁行后,李秀成等一些重要领导人对其“所著各书”,“皆不屑看也”。这主要是由于( ) A.李秀成等将领没有文化 B.洪仁玕的书籍缺乏新意 C.频繁战争使其无暇读书 D.该书没有体现农民需求 解析:D 材料反映了李秀成对《资政新篇》的不认同,不能反映李秀成等将领没有文化,故A项错误;洪仁玕的《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具有进步意义,故B项错误;“不屑看”不等于没有时间,而是从心理上不重视,故C项错误;《资政新篇》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没有反映农民的要求,因此得不到农民出身的李秀成等将领的支持,故D项正确。 5.(2017·山西太原期中)洪秀全在《天父诗》《幼学诗》中说:“只有媳错无爷错,只有婶错无哥错,只有人错无天错,只有臣错无主错。”“生杀由天子,诸官莫得违。”这主要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 ) A.继承了传统农民起义的全部宗旨 B.按照拜上帝教创立人间天国 C.旨在强化等级尊卑的传统观念 D.并未受到西方思想的影响 解析:C 洪秀全通过拜上帝教发起运动,是以往农民起义所不具有的,故A项错误;拜上帝教最初提出平等、公有、互助等理念,与材料“只有臣错无主错”“生杀由天子”不符,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只有媳错无爷错,只有婶错无哥错,只有人错无天错,只有臣错无主错”,可知强调了男尊女卑,君尊臣卑的等级秩序,故C项正确;洪秀全

简述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doc资料

简述太平天国运动的 过程

一、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 1、阶级矛盾尖锐——主要原因 (引申出太平天国的主要矛头:反封建) 2、外国的入侵战争赔款、经济入侵(引申出太平天国反帝性质) 3、自然灾害两广地区严重(太平天国爆发于广西的直接原因) 经过鸦片战争,中国的社会矛盾发展了,危机加深了,从而导致了以太平天国为中心、以反封建为主的全国人民大起义。 总之,太平天国运动是长期以来不断激化的阶级矛盾,在民族矛盾刺激下的总爆发。因此,我们可以说:“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响”。 二、酝酿 1、洪秀全创拜上帝教(思想发动) (1)思想来源:西方基督教、中国儒家大同思想、农民平均主义。(引出思想特点) (2)著作:《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原道救世歌》 (3)教义: ①“皇上帝”唯一真神论 ②上帝面前人人平等 ③打倒“阎罗妖” 注意比较拜上帝教与基督教思想的不同,从而分析其反封建性。 2、冯云山创立拜上帝会(组织准备) 三、兴起 1、金田起义 1851年 2、永安建制 (点出太平天国有着浓厚的封建色彩)

3、攻占武昌 4、定都天京(正式与清朝对峙) 四、高潮 1、《天朝田亩制度》——革命纲领 ①土地:不分男女老幼,平均分配 ②产品:圣库 ③评价: A、积极:明确主张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并形成系统的革命纲领,反映了农民阶级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阶级斗争的思想结晶。成为几千年来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B、局限:太平天国追求的是一种落后的小农生产。平均主义不切实际,是一种空想。平均主义是一把双刃剑,在革命初期,农民无田无粮,平均主义可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但在革命初步成功后,农民分得部分田地,它又易挫伤农民的积极性。 2、军事全盛 (1)北伐: (2)西征:鄱阳湖口大捷 (3)东征:攻破江北、江南大营 小结: 鸦片战争后,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激化,不堪压迫的农民纷纷揭竿而起。这次农民战争呈现出新的特点: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课《太平天国运动》优秀教案

《天平天国运动》教案 教案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识记: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太平军胜利进军;定都天京;太平军北伐、西征、东征;太平天国军事上的全盛时期;《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内容和意义;天京事变;重建领导核心;后期防御战;天京陷落。 (2)理解:太平天国迅速发展的原因;《天朝田亩制度》的空想性。 (3)运用:探究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和失败的必然原因,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天朝田亩制度》的讲析培养其系统的分析论证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作用,使学生初步学会查找史料、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以及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学会主动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太平天国运动的学习,使学生对中国近代的农民运动有恰当的认识。认识到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失败有一定的必然性,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单纯的农民运动无法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认识到农民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重要作用,从而关注农民,关注农村。 重点与难点 重点 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天朝田亩制度》。 难点 《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评价;太平天国运动的作用。 教案过程 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太平天国领导者洪秀全的塑像及洪秀全的《吟剑诗》:手持三尺定山河,四海为家共饮和。擒尽妖邪扫地网,收残奸宄落天罗。东西南北敦皇极,日月星辰奏凯歌。虎啸龙吟光世界,太平一平乐如何。

这首诗表达了洪秀全要领导农民推翻清朝反动统治的决心。洪秀全出身于农民家庭,曾经和千千万万个学子一样,他的理想是希望通过科举考试走上仕途。然而,我们并没有在清朝的官员中见到他的身影,那么是什么原因使他走上反清的道路,是什么原因使他可以一呼百应,又是什么原因使他可以成为太平天国的精神领袖呢? 新课学习 一、金田起义 展示材料: 材料一英国棉纺织品于1840年至1845年的五年之间,输入量增加了四倍多。究其原因,其货物美价廉也! 材料二鸦片输入量连年激增,白银大量外流。平均每年外流白银3500万两,约占清政府全年财政收入的二分之一。银价继续上涨,1838年,白银一两可换铜钱1600文,1849年已涨到2350文。 材料三腐败的清政府,为支付2000万元战争赔款和弥补战争中7000万元的军费开支,极力进行搜刮,不断加捐加税。“贪官甚于强盗,酷吏无异虎狼,民之财尽矣,民之苦极矣!” 材料四广西地瘠民穷,水、旱、蝗灾不断,灾害严重。 设问:有人说:“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声。”你是如何理解的? I归纳: 1.直接原因:自然灾害; 2.间接原因:外国侵略; 3.根本原因:阶级矛盾激化; 过渡:在这种社会背景下,洪秀全用什么来发动群众呢? 4.洪秀全的准备:创立“拜上帝会”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历史背景 太平天国运动是在面临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历史背景下爆发的,具体而言主要表现在: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断向中国倾销商品,冲击了通商口岸及附近地区的传统经济结构,造成了一部分手工业者的破产;鸦片输入量连年激增,白银外流更为严重,广大人民的生活深受影响;鸦片战争的战费和赔款分摊到

太平天国运动背景,过程

1. 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背景和原因: (1)腐败的封建统治和沉重的剥削,导致阶级矛盾的激化。 (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为支付战争赔款,加紧搜刮人民。统治更加腐败。贪官污吏、土豪劣绅也乘机勒索百姓。不堪忍受煎熬的劳苦大众纷纷起义。) (2)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新的灾难。 (3)自然灾害严重。(1846年至1850年,两广地区水、旱、虫灾不断,广大劳动人民陷入饥饿和死亡的困境。) 4. 太平天国从金田起义到进军南京的经过: 金田起义:1851年初,洪秀全在桂平县金田村宣布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初建政权:1851年秋,太平天国攻占永安。整顿建制,分封王爵,初建政权。 定都天京:从永安突围后北上,1853年春占领南京,改名为天京,定为都城,正式建立农民政权,同清朝对峙。 5. 太平天国运动发展高潮的表现: 政治:1853年,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废除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 军事:1856年,太平天国完成三大军事行动,在军事上达到全盛时期 6.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三大军事行动北伐、西征、东征的情况: 北伐西征东征 背景清军在天京附近建立江南大营和江北大营围困天京 目的推翻清朝统治巩固天京革命大本营断绝清政府的财源,充实力量 太平天国后期的保卫战 1. 1856年,天京变乱使太平天国元气大伤,出现“国中无人”、“朝中无将”的局面。 2. 洪秀全挽救危局的主要措施:重建领导核心。洪秀全大胆提拔青年将领陈玉成、李秀成,担任军事指挥,先后封他们为英王、忠王;洪秀全又封族弟洪仁玕为干王,总理朝政。 3. 太平天国的防御战包括哪些著名战役及结果: 1858年,破江北大营,解除天京北面的威胁。三河镇大捷,全歼湘军精锐部队。 1860年,破江南大营;向东拓展,在上海附近遭遇中外反动势力联合攻击。 1860年,安庆保卫战,1861年安庆陷落,陈玉成牺牲,天京上游失控。 4.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1862年,清军围攻天京,1864年洪秀全病逝,不久,湘军攻破天京,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5.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主观:一、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①他们提不出一个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②广大将士参加革命的目的并不明确,大多是迫于生计,希望改变贫穷的经济地位。③在定都天京以后,领导者封建特权思想膨胀,争权夺利,贪图享乐,结果断送了革命前程。 二、是战略上的失误。偏师北伐,孤军深入,犯了兵家之大忌。 客观: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联合绞杀太平天国,这是中国历史上任何一次农民战争不曾遇到过的新情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全册精品试题(含答案):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

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 课前自主预习 知识点1 洪秀全与金田起义 1.背景 (1)鸦片战争的失败,进一步加深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随着剥削的加重,统治阶级与劳动群众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2)1843年,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并与同学冯云山前往广西传教。他们在山区贫苦农民中发展会众两千多人,其中包括杨秀清、萧朝贵、韦昌辉、石达开等骨干分子。 2.兴起 (1)金田起义: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武装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2)永安建制:不久,洪秀全称“天王”。攻克永安后,洪秀全封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所封诸王均受东王节制。太平天国初步建立起政权组织。 知识点2 定都天京 3.定都天京:1853 年3月,太平军攻占南京,将南京改名为天京,作为都城。 4.《天朝田亩制度》 (1)颁布: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 (2)主要内容:规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3)局限性:主张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平均社会财富,是不可能实现的,实际上也没有实行。 5.北伐和西征 (1)目的:1853年,为了推翻清朝统治和巩固政权,太平天国开始进行北伐和西征。 (2)经过:北伐军曾逼近天津,最后全军覆没。西征战场取得了重大胜利。 (3)结果:经过3年多的征战,太平天国控制了从湖北武昌到江苏镇江的长江沿岸城镇,掌握了安徽、江西、湖北东部和江苏部分地区。 (4)意义:军事上进入全盛时期。 知识点3 天京陷落 6.天京事变 (1)原因: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的领导人开始享乐腐化,争权夺利。 (2)概况:1856 年秋,杨秀清逼洪秀全封他为“万岁”,意图篡位。结果杨秀清被杀,韦昌辉被处死,石达开率部出走,太平军损失惨重,人心士气受到严重影响。 (3)影响:天京事变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7.后期局势 (1)重大举措:为了改变不利局面,洪秀全封洪仁玕为干王,总理朝政; 提拔陈玉成、李秀成等一批青年将领。

高一历史必修一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重点知识

一、鸦片战争的背景和原因 1.背景——中西巨大的反差: (1)西:资本主义制度、机械大工业、军事强盛、积极开拓海外市场。 (2)中:封建制度、小农经济、军备废驰、闭关锁国。 2.原因——中西冲突不断升级 (1)根本:英国试图打开中国大门,变中国为它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2)直接:林则徐虎门销烟(导火线) ①原因:为扭转贸易逆差,英国在中国进行鸦片走私,对中国造成严重危害;为维护民族利益,清政府派林则徐虎门销烟。 ②时间:1839.6 ③意义: 二、鸦片战争的概况 1.过程:1840(爆发)——1841(扩大)——1842(结束) ⑴阶段:第一阶段: 1840.6——1840.12 英军北上天津 珠江→厦门→定海→白河口→退回广东 第二阶段: 1841. 初——1842.8 东南沿海战事 占香港岛→定海→镇海→吴淞→下关江面 ⑵结果:1842.8,清政府战败,屈辱求和。签订《南京条约》及其附件。 割地:香港岛②赔款 2100 万银元 ③开埠通商(广厦福宁上)④协定关税 割地赔款,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加重了人民负担。 “五口通商”、“关税协定”则破坏了中国贸易权和关税自主权,反映了英国发动侵华战争的根本目的。 ⑶影响: ①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屈辱和深重的灾难 ②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破坏 ③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中国军民的抗争:镇江满族将领海龄、三元里人民抗英 鸦片战争爆发后,爱国官兵英勇抵抗,像陈连升、关天培、裕谦、陈化成、海龄等;各地人民也自发抗敌,并取得了一定成果。尤其是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的胜利,揭开了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序幕,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三、鸦片战争的继续——第二次鸦片战争 1.原因: ⑴19世纪50年代世界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要求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根本) ⑵英法美等国不满足既得侵略利益 , 提出“修约”遭清政府拒绝(直接) 2.概况: ⑴ 1856 年英军进攻广州——英法联军攻陷广州城——建立广东巡抚衙门(以柏贵为首的中国近代最早的地方傀儡政权)—— 1858 年夺大沽,进逼天津。俄、美、英、法先后迫使清政府签订了《天津条约》。 ⑵ 1859 年英法再袭大沽—— 1860 年占天津——入北京,焚毁圆明园——签中英、中法《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 3.影响: ⑴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和主权; ⑵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⑶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

2018版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试题: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含解析

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 编者选题表 一、选择题 1.(2017·安徽安庆期末)太平天国运动之初,曾国藩指出:“今春以来,粤盗益复猖獗,西尽泗镇,东侵平梧,二千里中,几无一尺净土。推寻本原,何尝不以有司虐用其民,鱼肉日久,激而不复反顾?盖大吏之泄泄(闲谈)于上,而一切废置不问者非一朝夕之故矣。”据此可知,曾国藩认为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是( ) A.自然灾害频仍 B.官吏贪暴腐败 C.土地兼并严重 D.社会治安混乱 解析:B 根据材料中“有司虐用其民,鱼肉日久,激而不复反顾?盖大吏之泄泄(闲谈)于上,而一切废置不问者非一朝夕之故矣”可知曾国藩认为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是官吏贪暴腐败激化了阶级矛盾。 2.英国驻上海领事馆领事曾说:“这支队伍在它离开南京大江(扬子江)北岸的那一天起,除那些伪装的信使所能维持的来往以外,所有同南京友军的交通都是被截断了的。”“这支队伍”指的是太平天国的( ) A.东征军 B.西征军 C.北伐军 D.远征军

解析:C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由“南京大江”“同南京友军的交通都是被截断了的”等信息判断,“这支队伍”指的是太平天国的北伐军。 3.(2017·四川绵阳期末)《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凡天下,树墙下以桑;凡妇,蚕绩缝衣裳;凡天下,每家五母鸡,二母彘,无失其时。”此规定反映了太平天国( ) A.具有鲜明的小农意识 B.追求绝对的平均主义 C.要废除封建土地制度 D.要求人人平等的愿望 解析:A 根据材料“桑”“蚕”“母鸡”“母彘”“无失其时”可知反映了男耕女织、饲养家禽、家畜等为特点的小农经济,具有鲜明的小农意识,故A项正确;追求绝对的平均主义、要废除封建土地制度、要求人人平等的愿望材料均无从体现,故B、C、D三项错误。 4.(2017·河南焦作期末)据记载,1859年洪仁玕的《资政新篇》颁行后,李秀成等一些重要领导人对其“所著各书”,“皆不屑看也”。这主要是由于( ) A.李秀成等将领没有文化 B.洪仁玕的书籍缺乏新意 C.频繁战争使其无暇读书 D.该书没有体现农民需求 解析:D 材料反映了李秀成对《资政新篇》的不认同,不能反映李秀成等将领没有文化,故A项错误;洪仁玕的《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具有进步意义,故B项错误;“不屑看”不等于没有时间,而是从心理上不重视,故C项错误;《资政新篇》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没有反映农民的要求,因此得不到农民出身的李秀成等将领的支持,故D项正确。 5.(2017·山西太原期中)洪秀全在《天父诗》《幼学诗》中说:“只有媳错无爷错,只有婶错无哥错,只有人错无天错,只有臣错无主错。”“生杀由天子,诸官莫得违。”这主要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 ) A.继承了传统农民起义的全部宗旨 B.按照拜上帝教创立人间天国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八上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教案

太平天国运动教 学设计 教学内容: 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衰史实;掌握《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的内容及评价;分析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和阶级局限性。 过程与方法:识读《太平天国运动形势示意图》和阅读文献材料和观看人物图片,培养学生梳理重大历史事件的经过和分析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农民阶级英勇无畏的抗争精神,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绪,树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历史使命感教学重点: 天平天国运动兴衰过程;《天朝田亩制度》。 教学难点: 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及失败的原因。 教学过程: 导入:老师:“同学们,通过前两课的学习,我们得知近代列强对中国发动了哪两次侵略战争?结果如何?” 学生齐答: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签了许多条约,让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老师:在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农民阶级看到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准备发动起义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反对列强入侵,于是发动了一场有别于古代农民起义的太平天国运动。 让同学们观看金田起义浮雕,引导学生看书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经过、结果以及对此运动的评价。 一、洪秀全与金田起义 1、原因: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的统治危机加深。 (腐朽的封建统治,阶级矛盾尖锐) 2、准备:洪秀全,1843年创立“拜上帝会” (引导学生看14页“人物扫描”多媒体展示洪秀全图片及简介)3、金田起义:1851年,洪秀全,广西桂平金田村,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太平军”。 (多媒体展示“太平天国运动形势示意图”,并引导学生看14页“材料研读”和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图片。) 4、永安建制:洪秀全称“天王”,杨秀清(东王),萧朝贵(西王),冯云山(南王),韦昌辉(北王),石达开(翼王)(图片展示各位领导的画像) 二、定都天京 1、定都天京:1853年3月,攻占南京,将南京改名为天京,作为都城。 2、《天朝田亩制度》: (1)内容:规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高中历史太平天国运动

高中历史太平天国运动 (考试总分:200 分考试时长: 120 分钟) 一、单选题(本题共计 50 小题,共计 200 分) 1、(4分)“他们没有能够利用清王朝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者长期存在的、很难解决的矛盾,阻止两者相互勾结反对自己”,“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就有利于集中力量打击主要敌人清王朝,避免两面受敌。”材料评价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 2、(4分)有人说:“如果没有韦石之变或当时全军北伐,太平天国革命本可成功。”这种观点的错误主要是() A.夸大偶然因素忽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 B.仅看到现象没有抓住本质问题 C.片面夸大了历史人物的个人作用 D.缺乏阶级分析的观点 3、(4分)太平天国运动酝酿期间,有知情的外国人曾这样记述:“叛乱发生以前,已经有若干征兆。先是民间道门传播预言,使广西叛乱带有先知们的预见并具有信徒们所期望的性质,从而赋予这种事变某种威信。纷纷传说本甲子第四十八年年初,即1851年初,明朝即当复国……民间对这件事是一点也不怀疑的。”此记述说明() A.预言是历史走向的预兆B.预言是政治斗争的手段C.记述者同情太平天国运动D.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具有必然性4、(4分)1853年英国驻华公使文翰说:“如果举事者成功,至少传教士的活动可望获得完全的容忍……目前唯一可行的政策,是保持不卷入这一斗争中去,力避与双方发生正式的联系。”然而,列强最终对“举事者”的态度是() A.予以援助B.表示同情C.军事镇压 D.不予干涉 5、(4分)19世纪后,许多国家尤其沿海国家无可选择地与海洋联系在一起。但近代中国发展海军并未真正认识这一世界大潮,而始终局限于对西方列强炮舰政策的本能反应,呈现出“海患紧则海军兴,海患缓则海军弛”的状态。这体现出近代中国() A.自觉意识到发展海军的重要性B.主动与世界联系在一起 C.发展海军呈现被动和短视现象D.发展海军顺应历史大潮 6、(4分)1858年,英国侵华军司令额尔金率舰队自上海沿江西上。在天京江面,太平军与其交火。事后,太平天国向英方道歉,并同意在事先通知的条件下,英国船可在长江航行。由此可见,太平天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