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血糖的影响

合集下载

心理护理对于改善老年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效果观察

心理护理对于改善老年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效果观察

心理护理对于改善老年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效果观察一、老年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疾病的长期治疗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容易出现焦虑和抑郁的情绪。

焦虑和抑郁一方面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另一方面还会加剧糖尿病的发展。

研究表明,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加重会导致糖尿病的恶化,增加患者并发症的风险,甚至影响疾病的治疗效果。

二、心理护理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心理护理是一种通过心理学知识和技能,对病患进行心理健康的预防、干预和治疗的护理方式。

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心理护理可以通过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心理支持、心理行为干预等方法,帮助患者调整情绪,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心理护理还可以通过对患者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促进患者树立积极的心态,提高自我调节能力,从而更好地控制疾病的发展。

三、心理护理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效果观察1. 具体实施本研究选择了一定数量的老年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心理护理干预的方式对这些患者进行干预。

具体包括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心理支持和心理行为干预等措施,并定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在干预的过程中,记录患者的心理状态变化,以及糖尿病相关生理指标的变化情况,从而观察心理护理对改善老年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效果。

2. 观察结果经过一定的干预期后,观察到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

在干预结束后,部分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程度有了显著的下降,患者的心理状态得到了较好的调整。

部分患者的糖尿病相关生理指标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这些观察结果表明,心理护理对于改善老年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具有一定的效果。

护理干预及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影响的观察

护理干预及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影响的观察

护理干预及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影响的观察【摘要】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本研究旨在探讨护理干预和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

护理干预在糖尿病患者管理中起着重要作用,能有效控制疾病进展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健康教育能够提升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促进良好的治疗效果。

将护理干预与健康教育相结合能够更好地帮助糖尿病患者管理疾病。

研究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结果显示护理干预和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具有明显的积极影响。

结论指出护理干预和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至关重要,未来的研究应当进一步探讨二者在疾病管理中的优化应用方法。

【关键词】糖尿病患者、护理干预、健康教育、自我管理能力、研究方法、研究结果、重要性、未来研究方向。

1. 引言1.1 背景介绍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全球范围内影响着数以百万计的人们。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全球范围内糖尿病患者数量每年都在不断增加。

糖尿病患者需要密切监测血糖水平、控制饮食、进行适当的运动等措施来维持健康。

对于许多患者来说,自我管理可能存在困难,需要专业的护理干预和健康教育的支持。

护理干预在糖尿病管理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护理人员可以通过定期的监测和评估帮助患者调整治疗方案,提供医疗建议和支持。

健康教育也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教育患者关于糖尿病的相关知识、如何正确饮食和运动,以及如何管理潜在的并发症,可以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改善疾病控制效果。

综合护理干预和健康教育的方法可以更好地帮助糖尿病患者管理疾病,提高生活质量。

研究护理干预和健康教育在糖尿病管理中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可以为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提供更加科学和有效的策略。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护理干预及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评估护理干预在糖尿病患者管理中的作用,探讨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药物依从性、生活质量等方面的影响。

2.分析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研究健康教育在提高糖尿病患者对疾病的认知、预防并发症等方面的作用。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血糖值波动及心理状态的影响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血糖值波动及心理状态的影响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血糖值波动及心理状态的影响孙 静(河南省郑州市中心医院 护理部,河南 郑州 450000)摘要: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及心理状态的影响。

方法 随机将80例糖尿病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干预组实施护理干预,而对照组仅进行一般护理。

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控制及心理状态改变情况。

结果 干预组患者住院治疗10d 后,空腹血糖和餐后2h 血糖均较对照组控制好(P 均<0.05)。

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后,干预组的SAS、SDS 评分下降幅度也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 均<0.05)。

结论 实施护理干预措施,能显著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焦虑情绪,对血糖的稳定控制也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关键词:护理干预;糖尿病;血糖;SAS 焦虑自评量表;SDS 抑郁自评量表临床研究・ ・中图分类号:R 587.1 文献标识码:B 糖尿病(diabetes)是由遗传因素、微生物感染、免疫功能紊乱、精神因素等等各种因子作用于机体导致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等而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代谢紊乱综合征,本病具有很高的发病率,目前没有特效药,一旦确诊,需要终生治疗。

为提高本病的治疗效果和患者依从性,我院对80例DM 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措施,观察其对患者血糖及心理状态的影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0年03月-2012年03月间,我院收治80例住院的DM 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

所有患者诊断均符合WHO 关于DM 的诊断标准,并排除意识不清、肢体障碍、严重肝肾功能损害等患者。

Ⅰ型DM 患者18例,Ⅱ型DM 患者22例。

40例观察组中,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28-69岁,平均空腹血糖(10.43±2.56)mmol/L,餐后2h 血糖(13.88±3.48)mmol/L。

40例对照组中,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龄25-68岁,平均空腹血糖(10.23±2.46)mmol/L,餐后2h 血糖(13.58±3.25)mmol/L。

社区护理干预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社区护理干预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社区护理干预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摘要】社区护理干预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围绕社区护理干预的定义和特点,以及其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展开讨论。

针对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的长期治疗和管理难题,探讨了社区护理干预对患者的影响及具体措施,例如专业指导、健康教育和定期随访。

文章还对社区护理干预的效果进行评价,阐述了其在提高患者血糖控制、生活质量和预防并发症方面的积极作用。

最后总结了社区护理干预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并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和建议,强调社区护理干预在糖尿病管理中的重要性和可持续性。

【关键词】社区护理干预、2型糖尿病、效果评价、干预措施、影响、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未来研究方向、结论、建议、应用效果总结。

1. 引言1.1 研究背景2型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全球范围内都有广泛的流行。

据统计,2型糖尿病患者数量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给个人健康和社会经济都带来了巨大负担。

传统治疗方法主要依靠药物治疗和定期就诊,但随着社会发展和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传统治疗方式已经难以满足患者的需求。

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工作压力和生活习惯的改变也对糖尿病的防控和治疗提出了新的挑战。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社区护理干预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对患者的治疗和管理是否具有积极的作用。

具体目的包括:1.分析社区护理干预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具体应用情况,探讨不同干预措施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2.评估社区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症状控制、血糖管理等方面的影响;3.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在患者自我管理和治疗依从性方面的作用;4.为进一步提高社区护理干预在2型糖尿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通过多层次的研究和分析,为促进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提供更为科学有效的社区护理干预措施。

1.3 研究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通过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数据分析,评估社区护理干预对患者的影响,为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控制疾病进展提供依据。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血糖的影响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血糖的影响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血糖的影响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以及血糖的影响。

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该院内分泌科接受治疗的糖尿病患者200例,作为观察对象,并且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为了保证实验结果更为可靠,所以要排除无关因素影响,保证所选的糖尿病患者年龄均在45~65岁,每日的饮食控制也都基本相同,对照组的治疗方法为常规的糖尿病治疗措施,实验组除了采取常规的糖尿病治疗措施之外,还由专业的护士进行护理干预措施。

经过2个月治疗之后对两组人员用焦虑自评表和抑郁自评表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理状态,并且对两组人员空腹血糖和餐后2 h的血糖变化情况进行比较。

结果经过2个月的观察治疗之后,实验组的焦虑自评表的平均得分为40.65,抑郁自评表的平均得分为38.23分,空腹血糖平均为5.34 mmol/L,餐后2 h血糖平均为7.42 mmol/L,对照组焦虑自评表平均得分为50.76分,抑郁自评表平均得分为55.93分,空腹血糖平均值为7.52 mmol/L,餐后2 h血糖平均值为10.52 mmol/L。

结论通过比较分析可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以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改善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的情绪以及血糖的高低,适合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标签:护理干预;糖尿病患者;焦虑;血糖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糖尿病最近几年的发病率迅速升高,危害性也越来越严重,作为一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无论是在我国还是在世界范围内都具有较高的发病率。

糖尿病的病因是由多方面因素导致的,社会、心理、生物等多种因素都有可能是糖尿病的病因,糖尿病患者除了会有患病之后的临床症状之外,在心理上也会变得焦虑抑郁,更重要的是到目前为止糖尿病没有特效药,一旦患病就必须终身治疗。

针对这一严峻的情况,该院对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该院治疗的200例糖尿病患者分组进行了护理干预的探究,对患者进行心理开导、合理安排饮食、以及适当的运动等干预方式,得出结果,现报道如下。

综合护理干预对妊娠糖尿病孕期的血糖和负性情绪的影响论文

综合护理干预对妊娠糖尿病孕期的血糖和负性情绪的影响论文

综合护理干预对妊娠糖尿病孕期的血糖和负性情绪的影响【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改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和负性情绪的效果。

方法将11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妊娠期糖尿病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

比较2组干预后的血糖水平、负性情绪的变化。

结果综合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在孕期的血糖控制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

观察组患者的负性情绪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在妊娠期糖尿病中的血糖水平稳定,保持孕妇积极乐观心态及少负性情绪对病情影响疗效显著,是有效的临床护理手段。

【关键词】妊娠期糖尿病;综合护理干预;负性情绪;血糖妊娠期糖尿病(gdm)是指妇女在怀孕前为患有糖尿病,在怀孕时才发现血糖过高的一种妊娠期特发的并发症,它是由于妊娠中后期胎盘逐渐发育形成,产生某些激素导致胰岛素不能正常工作,从而人体对胰岛素需要量增加,当一些孕妇不能代偿性增加胰岛素的分泌量时就会发生gdm。

研究表明,高血糖与不良妊娠结局关系密切,而妊娠期的血糖控制可以明显改善妊娠结局[1]中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又对血糖水平、病情转归有着消极的影响。

本研究中,笔者对gdm患者进行综合干预,使gdm患者保持好心态、维持血糖水平取得较好的结果,现报到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对2011年1月-12月住院的gdm患者110例,初孕妇7例,经产妇38例,年龄在21岁-41岁(28.35±3.21)孕周26周-38周(33.23周±3.16)身高150-171cm(156.32±2.16),按就诊的顺序依次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两组患者在年龄、孕周、孕产次,家族史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糖尿病患者的专业护理,观察组在常规糖尿病患者专业护理的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①健康教育:对gdm患者及家属定期以孕妇学校讲座录像,健康手册等手段向孕妇宣讲糖尿病的相关知识,使gdm患者对疾病有进一步的了解,重视病情及能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遵医行为影响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遵医行为影响

影响2023-11-08•引言•护理干预对糖尿病遵医行为的影响•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状态影响•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的社会支持影响•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影响目•研究结论与展望录01引言研究背景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控制血糖水平,以减少并发症的风险。

遵医行为是指患者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和自我管理,是控制糖尿病的关键。

然而,许多糖尿病患者存在遵医行为不佳的问题,需要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来改善。

本研究旨在探讨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

通过分析护理干预对患者血糖控制、生活质量等方面的影响,为临床提供更有效的治疗和管理策略。

研究目的护理干预能否提高糖尿病患者的遵医行为?护理干预对患者血糖控制、生活质量等方面有何影响?护理干预的最佳实践是什么?研究问题02护理干预对糖尿病遵医行为的影响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控制血糖水平以减少并发症的风险。

遵医行为是指患者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和自我管理。

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提高糖尿病患者的遵医行为,从而改善血糖控制和减少并发症。

护理干预可以包括多种形式,如电话随访、短信提醒、面对面访视、患者教育等。

这些干预措施可以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

提高用药依从性01护理干预可以提醒患者按时服药,解释药物的作用和副作用,以及应对不良反应的方法。

这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从而更好地控制血糖。

改善饮食和运动习惯02护理干预可以提供个性化的饮食和运动计划,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喜好进行适当调整。

通过定期随访和监督,可以确保患者遵循这些计划,从而改善血糖控制。

提高自我监测和随访意识03护理干预可以教育患者如何正确使用血糖监测设备,以及如何根据监测结果调整治疗方案。

此外,通过定期的随访和评估,可以及时发现患者的问题和需求,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干预。

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护理干预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

这有助于患者更好地理解治疗方案和自我管理技巧,从而提高遵医行为。

矿产

矿产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血糖的影响目的观察分析护理干预措施对糖尿病(DM)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血糖水平的影响。

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6月该院内分泌科收治的DM患者1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

对照组给予糖尿病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护理干预措施。

8周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价两组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并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空腹血糖(FBG)和餐后2 h血糖(2hPBG)水平以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干预前,两组SAS和SDS评分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干预后,两组患者SAS 和SDS评分均明显的下降(P<0.05),且观察组下降的幅度较对照组更显著(P <0.05)。

结论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缓解DM患者的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进行广泛的临床推广。

标签:护理干预;糖尿病;心理状态;血糖水平Nursing Intervention In Patients With Diabetes Anxiety,Depression,And The Influence Of Blood SugarYANG Yue-qiongXiangyun county people’s hospital of Dali in yunnan province,6721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Observation analysis of nursing interventions for diabetes mellitus (DM)patients with anxiety,depression,and the influence of blood sugar levels. Methods Choose between January 2014 and June 2014,our hospital endocrinology treated 18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DM,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90 cases in each group.Control group given conventional diabetes care measures,On the basi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of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using the nursing intervention measures.Eight weeks later,By the self-assessment lists of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elf rating scale evaluation i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he intervention of mental state,And compare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he intervention in fasting blood glucose (FBG)and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 (2 HPBG)2 h level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Results Before the intervention,two groups of SAS and SDS scores more were no significant statistical difference (P &gt; 0.05).After the intervention,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SAS and SDS scores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P &lt; 0.05),And observe the size of group decreased more significantly than control group (P &lt; 0.05). Conclus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effectively relieve the DM patients with depression,anxiety and other negative emotions,has made significant treatment effect,improve nursing satisfaction,worthy of extensive clinical promotion.[Key words] Nursing intervention;Diabetes;State of mind;Blood glucose levels糖尿病(DM)是臨床常见的内分泌系统疾病,发病原因比较复杂,主要包括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紊乱、感染以及精神因素等。

患者的胰岛功能慢性的减退、胰岛素抵抗等,导致机体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发生紊乱。

临床上主要以高血糖为特点,患者出现多饮、多食、多尿、消瘦等临床表现。

血糖水平控制不良,可以导致多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比如心、脑、肾、眼、足、酮症酸中毒等,还可以危及患者的生命[1]。

由于该病需要终身服药,生活上还有较多的限制,导致患者的情绪不良,严重影响着治疗效果[2]。

2014年1月—2015年6月,我科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90例DM患者实施了护理干预措施,观察其对患者焦虑、抑郁以及血糖水平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1月—2015年6月该院内分泌科收治的DM患者18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1999年WHO推荐的糖尿病诊断以及分型标准[3];全部患者均采用口服抗糖尿病药物。

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

观察组男53例,女37例;年龄43~77岁,平均年龄(58.62±11.43)岁;病程3~15年,平均病程(8.36±2.28)年;平均FBG为(8.56±2.61)mmol/L,平均2hPBG为(12.73±3.68)mmol/L。

对照组男49例,女41例;年龄42~79岁,平均年龄(59.21±11.26)岁;病程3~15年,平均病程(8.57±2.39)年;平均FBG为(8.47±2.34)mmol/L;平均2hPBG为(12.49±3.15)mmol/L。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干预方法对照组给予糖尿病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如下:①心理护理。

针对糖尿病患者可能出现的不良情绪,护理人员要进行综合的评估,并积极的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疏导患者的不良情绪,减轻患者的压力,使其明白不良情绪对疾病的影响,使患者主动的建立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和护理,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②家庭支持。

糖尿病患者能否将血糖水平有效的控制好,与家庭的支持和护理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家人不仅可以在心理上给予患者支持,督促患者按期服用药物,还可以在饮食和生活上给予妥善的护理,有效的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

护理人员要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提高家属的相关知识水平,取得家属的支持和配合。

③适量运动。

适量的运动可以有效的控制体重,增强机体免疫力。

因此,指导患者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积极的进行运动锻炼。

但是,要指导患者密切观察运动时的身体情况,以免发生低血糖。

一般心率&lt;120次/min,每周活动3~5次,运动后患者略出汗为宜[4]。

④饮食指导。

科学的饮食结构对于保持血糖水平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的血糖水平、生活习惯,为患者制定科学的饮食方案,并指导患者要长期坚持,以免血糖的骤然升高,发生危险。

⑤生活指导。

指导患者养成规律的生活習惯,合理的安排运动方式、运动时间以及睡眠时间,劳逸适度,戒烟戒酒,保持良好的情绪。

⑥用药指导。

糖尿病患者的治疗还需要按时服药降糖药物,以稳定血糖水平。

指导患者不要擅自停药、减药或是减量,以免出现血糖水平波动。

密切观察有无药物不良反应以及低血糖的发生。

如出现异常,应及时来院进行检查和治疗,以免发生危险。

1.3 观察指标干预8周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两组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并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空腹血糖(FBG)和餐后 2 h血糖(2hPBG)水平以及护理满意度。

1.4 统计方法应用SPSS 17.0软件分析所有的数据。

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的比较分析用t检验,以P&lt;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抑郁和焦虑症状如表1所示,干预前,两组SAS和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干预后,两组患者SAS和SDS评分均明显的下降(P<0.05),且观察组下降的幅度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

2.2 两组血糖水平比较如表2所示,干预后,两组患者FBG、2hPBG水平均有所下降,但观察组下降较对照组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lt;0.05)。

2.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如表3所示,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的明显升高(97.78% VS 8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

3 讨论随着近年来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压力的增大以及饮食习惯的改变,导致糖尿病的发生率逐年的增高,对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均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

糖尿病确诊后需要终身服药,还需要采取控制饮食、适量运动来有效的控制血糖,延缓疾病的进展和并发症的发生[5]。

因此,导致糖尿病患者的精神压力比较大,也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诸多的不便和困扰。

患者的心理出现严重的焦虑、紧张、抑郁等不良情绪,对疾病带来很大的危害[6]。

有研究表明,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可以明显的促进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紊以及去甲肾上腺素等激素的分泌,可以使得机体血糖水平明显的升高;另外,还可以使得交感神经机能亢进,导致患者呼吸加速、脉搏增快、心跳加快、血压升高、面色苍白以及烦躁不安等表现。

本次我们对90例糖尿病患者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实施了护理干预措施。

首先,注重患者的心理护理,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疏导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患者心情不好对疾病影响的认识,增强患者改善情绪的积极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