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心综合症

颈心综合症

近些年来,颈椎病的发生率有逐年增加之势。中年人患此病者也并不鲜见。颈椎病不仅令病人感觉颈部不适、活动受限,而且因颈部的骨质增生可刺激压迫交感神经,影响内脏,累及心血管系统,产生心前区疼痛、胸闷、心悸、心电图出现缺血性心肌改变、室性早搏或房性早搏,还可引起血压升高等症状,这些表现分别被称之为“颈性心绞痛”、“颈性心律失常”、“颈性高血压”,统称为“颈心综合征”。发病率占到心电图和血压、心律异常人群的40%以上。

颈心综合征的病理及临床表现

颈椎病可累及心血管系统,如心前区疼痛,类似冠心病样心绞痛;也可因骨赘刺激或压迫脊髓和脊髓血管,引起侧角内交感神经细胞功能障碍,或由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使延髓内心血管调节中枢缺血,引起反射性冠状动脉痉挛收缩,导致心肌缺血,诱发心律失常。

颈心综合征包括颈性心绞痛、心律不齐和高血压,属颈椎相关性病变范畴。颈性心绞痛,它是由颈椎退行性变所引发的一种类似心绞痛、心律不齐和高血压的症征,极易误诊、误治。此病中老年多发,症状随年龄增大而加重。这是因为随年龄的增长,因外伤、劳损等积累性损伤,使颈椎及椎旁软组织损伤或颈椎骨质增生、颈间盘突出或颈椎失稳等退行性变导致无菌性炎症,压迫、刺激或牵拉神经根或交感神经链,而引起错综复杂、扑朔迷离、似乎与颈椎病不同的症状。颈部的交感神经干位于颈椎横突前方,一般有3~4神经节,即颈上、颈中、中间和颈下神经节,其节后纤维分别形成心上、心中和心下神经分布于心脏。当颈椎横突退行性变,特别是第2、3节颈椎压迫或牵拉其前面的交感神经节,使其发出的心神经尤其是心上神经兴奋性增高,使冠状动脉收缩发生障碍,即可导致心前区疼痛、胸闷、心悸、气短等类似冠心病的症状。

颈性心绞痛,典型的发作为突发性疼痛,疼痛多位于胸骨中段或上段的后面,亦可波及心前区的大部分,多放射至左肩及左上肢。可呈压榨感或窒息感,常伴有胸闷、气短、头晕脑涨、失眠、多汗、易激动、颈部酸胀不适等。血脂可偏高或正常、心负荷试验多无异常,服硝酸甘油效果不佳。颈性心律不齐,一般无心血管等器质性病变,常因体位改变而诱发,多呈反复发作并呈逐渐加重趋势,服用抗心律不齐药物多难奏效。

颈性高血压,多有动脉硬化趋势但无动脉硬化等器质性病变,血压波动大,多因姿势改变而引发,服降压药效果不佳。临床上对原因不明的心绞痛、心律不齐和高血压,久治不愈时别忘了查查颈椎,也许病根就在颈椎。这时心电图、超声心电图等,也许并没发现器质性病变,但脑血流图却可见血管紧张度增高,流入脑部的血流量左右不对称,可相差20%~50%。若颈椎X线片、CT或MRI显示颈椎骨质增生等退行性变,多在伏案过久或扭头、甩头后诱发,即可初步确诊。按颈椎病治疗后症状缓解或消失,当可确诊。中、老年人也是冠心病多发年龄,所以“颈心综合征”常易被误诊为冠心病。但颈心综合征的心绞痛与冠心病中的心绞痛是有区别的。它与劳力负荷增加、情绪激动无关,服用硝酸甘油类药物及钙离子拮抗剂不能缓解;而颈椎负荷增加却常常是此类心绞痛的诱发因素,如高枕卧位,长时间维持过度仰头、低头的体姿,长时间头颈转向一侧,脊背受凉、潮湿、扭伤、劳累等。可由颈椎摄片证实是否颈椎病。但确诊颈椎病后,还不能立即排除心血管疾病的可能,故应进一步对病人进行24小时心电图监护:平卧休息2小时后与卧床前心电图进行对比;取坐位,1分钟内完成45度以上的左右转颈各30次,对比转颈前后的心电图。如卧位后,ST段及T 波呈缺血性变化,散步后消失;转颈后ST段及T波缺血性改变又出现或加重,说明心电图变化与颈部负荷有关,可确诊为“颈心综合征”。冠心病则与此不同,ST段及T波缺血性改变与颈部负荷增减无关,仅在活动或运动时加重。因此,卧位试验与转颈试验是鉴别“颈心综合征”与冠心病的简便、经济、有效的方法。

“颈心综合征”根源是颈椎病,所以主要是治疗颈椎病。如纠正高枕卧位,使用适当高

度的枕头(约1个拳头高);避免过度仰头、低头或长时间头转向一侧;注意颈部保暖,避免颈、脊背受凉;局部进行理疗,热敷;适当的颈部体操以活动颈部,可缓解或减轻“颈心综合征”的各种症状。

颈心综合征的治疗

一、星状神经节阻滞配合手法

二、小针刀治疗:

三、龙氏牵引技术

四、温热技术

五、心理调整

六、康复训练(肩背部肌肉为主)

护理和管理

一、健康教育

二、每日血压测一到两次并记录

三、每周一次心电图检查四、每日必须坚持由少到多、循序渐进、不适为过的锻炼原则监督和督促训练。

五、心理疏导。

六、降压药的停用需缓慢减量,不可突然减量(血压在治疗后迅速恢复正常者例外)

七、指导患者情绪稳定减少波动,以配合治疗。

神经内科疾病综合征

Parinaud综合征 (Parinaud syndrome)中脑的动眼神经核、滑车神经核及四叠体三个部分之一或全部发生病变时,出现动眼神经及滑车神经的麻痹,两眼球上视、下视瘫痪。 Claude症候群 中脑背侧部近于大脑导水管处病变,同时伴有小脑结合臂的损害时,表现同侧动眼神经麻痹,对侧上下肢共济失调等小脑症状及体征 延髓外侧综合征 (lateral bulbar syndrome)临床表现为眩晕、恶心、呕吐、眼球震颤。吞咽、构音障碍,同侧软腭,咽喉肌及声带瘫痪、咽反射消失。同侧头面部疼痛或麻刺感,面部痛觉、温度觉障碍。对侧偏身痛觉、温度觉障碍。向病灶侧倾倒和同侧肢体共济失调、同侧Horner 综合征。 延髓内侧综合征 (medial bulbar syndrome)为延髓锥体发生梗阻时出现的对侧上、下肢的中枢性偏瘫及内侧丘系和舌下神经纤维受损时发生的对侧偏身深感觉障碍和同侧舌肌的瘫痪及萎缩。Millard-Gubler综合征 (Millard –Gubler syndrome)为脑桥的腹外侧病变,损害了外展神经、面神经或其核及锥体束所致。表现为病侧眼球不能外展与周围性面瘫,及对侧肢体中枢性瘫痪。若内侧丘系受损,出现对偏身的深感觉障碍。 闭锁综合征 (locked-in syndrome) 双侧脑桥基底部局限性损害,双侧皮质脊髓束和支配三叉神经以下的皮质脑干束受损,表现为两侧中枢性偏瘫。除中脑支配的眼球运动尚存外,病人丧失任何运动、表达能力。病人的感觉、意识基本正常,只能以眨眼或眼球运动示意。 中脑肿瘤 (midbrain tumor)颅内压增高为本病常见的早期症状。偶有以精神症状和智力改变为首发症状者。常见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嗜睡或反应迟钝、病灶侧Ⅲ、Ⅳ颅神经麻痹及对侧肢体瘫痪。此外,可有同向偏盲、听力和视力下降。中脑肿瘤常表现为Parinaud综合征、Benedikt综合征、Weber综合征及claud综合征。 大脑脚综合征 (Weber syndrome)损伤动眼神经和锥体束,又称动眼神经交叉瘫,是指中脑腹侧部,即大脑脚内侧出现病灶,损害了同侧动眼神经与位于脚底中部3/5的锥体束,而出现的动眼神经麻痹与偏瘫同时存在的一种特殊症候群。 Wallenburg综合征 小脑后下动脉闭塞引起的延髓背侧梗死,称延髓背外侧综合征,又称小脑后下动脉综合征或Wallenberg综合征,是脑干梗死最常见的一种类型。老年人多由血栓形成引起,而青中年人多为心原性或动脉原性栓塞引起。 脑干常见综合症 一、中脑的常见综合症 1、weber综合症(韦伯综合症) :病变位于中脑大脑脚底腹侧部,损害锥体束和动眼神经。发生交叉性瘫。表现:同侧:动眼神经麻痹。对侧:偏瘫(包括中枢性面瘫和舌瘫)。 常见病因:颞叶肿瘤、硬膜下血肿伴发的天幕疝压迫大脑脚(特别是颞叶肿瘤或血肿引起的钩回疝)、颅底动脉瘤。 2、Benedit综合症(本尼迪特综合症):病灶位于中脑大脑脚后方的红核、黑质,因动眼神经根纤维穿经黑质内侧部,所以黑质病变常累及同侧动眼神经。表现:同侧:动眼神经麻痹。对侧:锥体外系症状,如偏身舞蹈、偏身徐动症和偏身震颤及肌张力增高等类似帕金森氏综合

颈椎骨折患者的护理

颈椎骨折患者的护理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颈椎骨关节炎、增生性颈椎炎、颈神经根综合征、颈椎间盘脱出症的总称,是一种严重的创伤性损伤。文章根据笔者多年的护理经验,对颈椎骨折患者的护理方法进行了总结。 标签:颈椎骨折;患者;护理体会 1前言 颈椎骨折是一种严重的创伤性损伤,分为屈曲型损伤、垂直压缩损伤、过伸损伤,临床上常见合并高位脊髓损伤伴截瘫,多数为车祸、高处跌落、暴力打击或砸伤所致,以致损伤水平以下完全失去功能,造成瘫痪。伤情常较严重而复杂,往往给患者造成致命的身心创伤甚至终生残疾,使患者丧失全部或部分生活自理能力,且并发症较多。由于病情突然,患者在心理精神上难以承受。往往表现出悲观失望、焦虑烦躁。因此,护理工作显得特别重要。要求医护工作者不仅要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及较高的专业水平,还要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特征做好心理护理,为康复奠定基础。 2护理方法 2.1观察病情 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多功能监护并认真及时记录,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医生处理。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颈前路手术后出现呼吸困难,伴有颈部增粗患者,多因颈部血肿压迫气管所致,需立即采取紧急措施。如患者出现鼻翼扇动、口唇发绀、呼吸极其困难,应立即在床边拆线,放出积血,待呼吸改善后,行手术探查。颈后路手术后出现呼吸困难,应考虑局部血肿压迫脊髓或脊髓水肿反应所致,立即准备呼吸机和气管插管。床边常规准备气管切开包,做好气管切开的手术准备。颈托外固定,保持颈部动,颈托外固定内要衬垫棉纸,观察颈部有无肿胀。观察伤口渗血情况及引流液的色和量。引流管保持48-72h,记录引流量。 2.2心理护理 颈推骨折患者因精神紧张及担心预后等原因,易产生焦虑、恐惧心理应根据患者的职业和文化程度向其讲解手术相关知识,讲解时既不否认手术难度池要说明手术后的效果。 2.3牵引的护理 对行牵引术的患者要勤巡视、多观察,注意使引力线保持与脊椎同向。每天检查牵引的功能装置,牵引的重锤要悬空,注意滑轮是否灵活。牵引后严密观察患者一般情况和生命体征的变化;牵引重量要适当,不可过重和过轻;患者不得

理疗科常见病诊疗规范

颈椎病诊疗规范[定义]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症”。因颈部的椎体、关节、韧带和椎间盘发生退行性改变,引起钙化、损伤、增生或关节紊乱,刺激或压迫颈神经根、脊髓、椎动脉或交感神经引起颈痛和其他综合症状。 [检查程序] 1、问诊。仔细询问患者病史、颈肩部及上肢疼痛的性质、伴随症状、既往病史、职业等。是否有不良习惯。 2、望诊。患者表情是否痛苦,颈部能否正常活动。颈部有无皮肤损伤,有无红肿。 3、查体。 (1)触诊。颈椎棘突是否偏歪,棘突、患侧肩胛骨内上角有无压痛,是否可摸到条索状硬结,上肢肌力有无减弱或肌肉萎缩。 (2)颈部活动度。颈部是否僵直,前曲、后伸、左右侧弯、旋转是否受限。 (3)神经支配区感觉情况、腱反射、肌力,常规检查试验,如臂丛牵拉试验、压顶试验是否阳性。病理反射是否引出,如霍夫曼氏征。 4、X线正位摄片显示,颈椎关节有无增生,或张口位可有齿状突偏歪,侧位摄片显示颈椎曲度是否改变,椎间隙是否变窄,有无骨质增生或韧带钙化,斜位摄片有无椎间孔变小。CT、MRI有无阳性提示。 [诊断依据]

1、有慢性劳损或外伤史,或有颈椎先天性畸形,颈椎退行性病变。 2、多发于40岁以上中年人,长期低头工作者或姿势不良者,往往呈慢性发病。 3、颈、肩背疼痛,头痛头晕,颈部僵硬,上肢麻木。 4、颈部活动功能受限,病变颈椎棘突、患侧肩胛骨内上角常有压痛,可摸到条索状硬结,上肢肌力减弱或肌肉萎缩,臂丛牵拉试验阳性,压顶试验阳性。 5、X线正位摄片显示,颈椎关节增生,或张口位可有齿状突偏歪,侧位摄片显示颈椎曲度变直,或反C型侧弯,椎间隙变窄,有骨质增生或韧带钙化,斜位摄片可见椎间孔变小。CT、MRI对定性定位诊断有意义。 [证候分型] 1、风寒湿型:颈、肩、上肢串痛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2、气滞血瘀: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舌质暗,脉弦。 3、痰湿阻络: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四肢麻木不红,纳呆,舌暗红,苔厚腻,脉弦滑。 4、肝肾不足: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面红目赤,舌红少津,脉弦。 5、气血亏虚: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麻木,倦怠乏力,舌淡苔少,脉细弱。

浅谈颈椎病护理论文

浅谈颈椎病护理论文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活方式的改变,颈椎病逐渐升高的发病率和向年 轻化发展,使得青年人就开始出现了颈椎病的症状,如果不加以注意,没有得到及时的治 疗控制,会给人们带来很大的危害,其病程长,疗效慢,易复发,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正常 工作和生活质量。 关键词:颈椎病;中医;临床护理 1 颈椎病的定义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颈椎骨关节炎、增生性颈椎炎、颈神经根综合征、颈椎间 盘脱出症的总称,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主要由于颈椎长期劳损、骨质 增生,或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致使颈椎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出现一系列功能 障碍的临床综合征。表现为颈椎间盘退变本身及其继发性的一系列病理改变,如椎节失稳、松动;髓核突出或脱出;骨刺形成;韧带肥厚和继发的椎管狭窄等,刺激或压迫了邻近的神 经根、脊髓、椎动脉及颈部交感神经等组织,引起一系列症状和体征。属中医学"痹证"范畴。 2 颈椎病的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颈肩痛、头晕头痛、上肢麻木、肌肉萎缩、恶心、呕吐、严重者双下肢痉挛、行走困难,甚至视物模糊,心动过速,吞咽困难,四肢麻痹,大小便障碍,出现瘫痪等。颈椎病的临床症状与病变部位、组织受累程度及个体差异有一定关系。 3 颈椎病的辨证分型 颈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交感神经型颈椎病、食管压迫型颈椎病。 4 颈椎病的中医临床护理 4.1 情志护理要详细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尤其是对长期患病或有心理恐惧的患者,要让其放下思想包袱,主动积极地配合治疗,才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4.2 饮食调护 加强营养,适当食用甲鱼,猪腰及核桃,腰果等坚果类食物。按照中医证型配合中 药饮食调理食膳。气滞血瘀证:症见头颈部不能俯仰转侧,压痛拒按,或痛连肩背、胀痛,或痛有定处,日轻夜重,痛如针刺,舌质有瘀斑瘀点,脉弦紧或涩,治宜活血行气,通络 止痛,食清淡,易消化食物,新鲜蔬菜瓜果等还可食田七青蛙汤,木耳,金针菇,蒸瘦肉;寒湿证:食温热祛风寒食品,瘦肉,猪牛蹄筋,羊肉炖生姜,当归等;湿热证:症见颈部 关节或肌肉僵硬,疼痛,口渴不欲饮,溲赤,头晕头沉,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治 宜清热利湿,通经活络,食清淡食品,如薏仁,冬瓜粥,卧床休息期间防止腹胀和便秘,

颈心综合症

颈心综合症 近些年来,颈椎病的发生率有逐年增加之势。中年人患此病者也并不鲜见。颈椎病不仅令病人感觉颈部不适、活动受限,而且因颈部的骨质增生可刺激压迫交感神经,影响内脏,累及心血管系统,产生心前区疼痛、胸闷、心悸、心电图出现缺血性心肌改变、室性早搏或房性早搏,还可引起血压升高等症状,这些表现分别被称之为“颈性心绞痛”、“颈性心律失常”、“颈性高血压”,统称为“颈心综合征”。发病率占到心电图和血压、心律异常人群的40%以上。 颈心综合征的病理及临床表现 颈椎病可累及心血管系统,如心前区疼痛,类似冠心病样心绞痛;也可因骨赘刺激或压迫脊髓和脊髓血管,引起侧角内交感神经细胞功能障碍,或由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使延髓内心血管调节中枢缺血,引起反射性冠状动脉痉挛收缩,导致心肌缺血,诱发心律失常。 颈心综合征包括颈性心绞痛、心律不齐和高血压,属颈椎相关性病变范畴。颈性心绞痛,它是由颈椎退行性变所引发的一种类似心绞痛、心律不齐和高血压的症征,极易误诊、误治。此病中老年多发,症状随年龄增大而加重。这是因为随年龄的增长,因外伤、劳损等积累性损伤,使颈椎及椎旁软组织损伤或颈椎骨质增生、颈间盘突出或颈椎失稳等退行性变导致无菌性炎症,压迫、刺激或牵拉神经根或交感神经链,而引起错综复杂、扑朔迷离、似乎与颈椎病不同的症状。颈部的交感神经干位于颈椎横突前方,一般有3~4神经节,即颈上、颈中、中间和颈下神经节,其节后纤维分别形成心上、心中和心下神经分布于心脏。当颈椎横突退行性变,特别是第2、3节颈椎压迫或牵拉其前面的交感神经节,使其发出的心神经尤其是心上神经兴奋性增高,使冠状动脉收缩发生障碍,即可导致心前区疼痛、胸闷、心悸、气短等类似冠心病的症状。 颈性心绞痛,典型的发作为突发性疼痛,疼痛多位于胸骨中段或上段的后面,亦可波及心前区的大部分,多放射至左肩及左上肢。可呈压榨感或窒息感,常伴有胸闷、气短、头晕脑涨、失眠、多汗、易激动、颈部酸胀不适等。血脂可偏高或正常、心负荷试验多无异常,服硝酸甘油效果不佳。颈性心律不齐,一般无心血管等器质性病变,常因体位改变而诱发,多呈反复发作并呈逐渐加重趋势,服用抗心律不齐药物多难奏效。 颈性高血压,多有动脉硬化趋势但无动脉硬化等器质性病变,血压波动大,多因姿势改变而引发,服降压药效果不佳。临床上对原因不明的心绞痛、心律不齐和高血压,久治不愈时别忘了查查颈椎,也许病根就在颈椎。这时心电图、超声心电图等,也许并没发现器质性病变,但脑血流图却可见血管紧张度增高,流入脑部的血流量左右不对称,可相差20%~50%。若颈椎X线片、CT或MRI显示颈椎骨质增生等退行性变,多在伏案过久或扭头、甩头后诱发,即可初步确诊。按颈椎病治疗后症状缓解或消失,当可确诊。中、老年人也是冠心病多发年龄,所以“颈心综合征”常易被误诊为冠心病。但颈心综合征的心绞痛与冠心病中的心绞痛是有区别的。它与劳力负荷增加、情绪激动无关,服用硝酸甘油类药物及钙离子拮抗剂不能缓解;而颈椎负荷增加却常常是此类心绞痛的诱发因素,如高枕卧位,长时间维持过度仰头、低头的体姿,长时间头颈转向一侧,脊背受凉、潮湿、扭伤、劳累等。可由颈椎摄片证实是否颈椎病。但确诊颈椎病后,还不能立即排除心血管疾病的可能,故应进一步对病人进行24小时心电图监护:平卧休息2小时后与卧床前心电图进行对比;取坐位,1分钟内完成45度以上的左右转颈各30次,对比转颈前后的心电图。如卧位后,ST段及T 波呈缺血性变化,散步后消失;转颈后ST段及T波缺血性改变又出现或加重,说明心电图变化与颈部负荷有关,可确诊为“颈心综合征”。冠心病则与此不同,ST段及T波缺血性改变与颈部负荷增减无关,仅在活动或运动时加重。因此,卧位试验与转颈试验是鉴别“颈心综合征”与冠心病的简便、经济、有效的方法。 “颈心综合征”根源是颈椎病,所以主要是治疗颈椎病。如纠正高枕卧位,使用适当高

颈椎病

颈椎病 颈椎退行性变即颈椎病。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颈椎骨关节炎、增生性颈椎炎、颈神经根综合征、颈椎间盘脱出症的总称,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主要由于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致使颈椎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出现一系列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表现为颈椎间盘退变本身及其继发性的一系列病理改变,如椎节失稳、松动;髓核突出或脱出;骨刺形成;韧带肥厚和继发的椎管狭窄等,刺激或压迫了邻近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及颈部交感神经等组织,引起一系列症状和体征。 颈椎病可分为:颈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交感神经型颈椎病、食管压迫型颈椎病。 【病因】 1.颈椎的退行性变 颈椎退行性改变是颈椎病发病的主要原因,其中椎间盘的退变尤为重要,是颈椎诸结构退变的首发因素,并由此演变出一系列颈椎病的病理解剖及病理生理改变。 (1)椎间盘变性当椎间盘开始出现变性后,由于形态的改变而失去正常的功能,进而影响或破坏了颈椎运动节段生物力学平衡产生各相关结构的一系列变化。因此,颈椎间盘的退行性变为颈椎病发生与发展的主要因素。 (2)韧带-椎间盘间隙的出现与血肿形成这一过程对颈椎病的发生与发病至关重要,也是其从颈椎间盘症进入到骨源性颈椎病的病理解剖学基础。事实上,在颈椎病的早期阶段,由于椎间盘的变性,不仅使失水与硬化的髓核逐渐向椎节的后方或前方位移,最后突向韧带下方,以致在使局部压力增高的同时引起韧带连同骨膜与椎体周边皮质骨间的分离,而且椎间盘变性的本身尚可造成椎体间关节的松动和异常活动,从而更加使韧带与骨膜的撕裂加剧以至加速了韧带-椎间盘间隙的形成。 椎间隙后方韧带下分离后所形成的间隙,因多同时伴有局部微血管的撕裂与出血而形成韧带-椎间盘间隙血肿。 (3)椎体边缘骨刺形成随着韧带下间隙的血肿形成,成纤维细胞即开始活跃,并逐渐长入血肿内,渐而以肉芽组织取代血肿。随着血肿的机化、骨化和钙盐沉积,最后形成突向椎管或突向椎体前缘的骨赘。 (4)颈椎其他部位的退变颈椎的退变并不局限于椎间盘以及相邻近的椎体边缘和钩

颈性眩晕(椎动脉缺血综合症)

颈性眩晕 (椎动脉缺血综合症) 颈部疾患引起的眩晕称为颈性眩晕.近几年本症十分多见.本文以我们的研究资料为主,并参考有关文献,予以综述。 一、命名问题「1、2、3」 “颈性眩晕”的命名尚不统。有的称之为“外伤性颈性头晕”、“颈椎综合征”、“椎动脉压迫综合征”、“后颈交感神经综合征”或“巴—刘氏综合征”(Syndyome of Barre-Licou)。多数人主张称“椎动脉压迫综合征”。我们认为,颈椎病等骨性压迫虽确系形成本症的重要因素,但还有较多患者特异性检查及手术证明,其椎一—基底动脉系统缺血症状并非由骨赘直接压迫,因此称为“椎动脉缺血综合征”更切合实际,特别对指导治疗和推断预后更有利。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1、2、3、5、8」 (一)颈椎的高度和椎动脉的长度平衡关系被破坏。椎动脉的长度与颈椎的高度,在正带情况下互相平衡,椎动脉的血液畅通入脑。颈椎病、颈椎间盘脱出、颈椎滑脱、横突骨折及先天性畸形等,使二者的平衡关系被破坏.特别是椎间盘的破坏及变性,最终导致椎间隙狭窄→使整个颈推的高度缩短→椎动脉相对延长。 另外,随着年龄增大及长期低头伏案工作;或年过40岁以后动脉发生不同程度的硬化,动脉的弹性回缩力变弱,椎动脉绝对延长.相对延长与绝对延长的结果必然是椎动脉的长度超过颈椎的高度,出现长则必曲的结果。故一旦不适当的颈椎活动,即出现椎动脉血流障碍。有学者计算,由于椎间盘生理性变化,50岁以后使颈椎总高度可减少1~1.5cm;而椎动脉可较3 0岁前伸长1~1.5cm。 (二)颈椎骨赘直接压迫椎动脉.已被椎动脉造影和手术证实.钩椎关节位于椎动脉前内方,该关节骨赘是颈性眩晕首要原因。不少学者「5、6、8」的研究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依据.如Tallou和Banner曾利用新鲜尸体进行了研究把钡剂注射到椎动脉内连续拍片做动态观察,显示出骨赘,当头向右转动时,产生右侧椎动脉暂时性闭塞。以此可以较好的理解颈椎病产生的猝倒发作.Hardin氏在手术直视下行椎动脉造影,直接观察了骨赘对椎动脉的压迫实况,并成功地为这位有语言含混、步态不稳、视觉模糊、头痛等长期诊断不明的患者作了骨赘切除术。 (三)上关节突移位或增生激压椎动脉.上关节突位于椎动脉的后外侧,临床上可有该关节单纯性前移位增生(骨赘形成),但大多数是颈椎病的继发性病变.此类上关节突病变导致的椎动脉供血不足。并非少见,其临床及x线特点是:①仰头伸颈时症状加重.因仰头时关节突前移.低头屈颈时症状缓解.②多伴有颈神经根受累表现.③功能位X线检查有特异性改变:仰头时椎间孔缩小,低头位则增大.颈椎病如钩椎关节有骨赘,又伴有关节突病变,则可形成对椎动脉钳式激压,低头或仰头均使症状加重。 (四)软组织劳损。由于封闭、针灸、拔罐、推拿等治疗对骨赘无影响(至少在短时间无影响),又能在较短时间内缓解或消除症状,故可肯定颈部的软组织劳损是产业颈椎性眩晕的又一重要因素。颈部软组织劳根或痉挛为何产生椎—基底动脉缺血?多数人认为是颈部交感种经受激压,造成椎基底动脉痉挛,如术中虽发现有椎动脉被骨赘激压或扭曲,但仅将动脉周围的神经切除后症状即减轻.金山的临床实验更有说服力,他在术中用镊子刺激星状神经节,立即引起术前一样的眩晕、耳鸣.用普鲁卡因将神经节麻醉后,再刺激该神经则不引起发作。临床大量事实证明,软组织劳损多为继发性的,其原发病多为颈椎病的骨质病变。骨质病变多直接影响神经根→软组织痉挛、缺血。

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后并发高灌注综合征的护理

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后并发高灌注综合征的护理 目的探讨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后并发症高灌注综合症临床特点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后发生5例高灌注综合症,指出术前评估患者是否有高灌注危险因素,确保脑灌注积极完善术前各项准备工作,针对性进行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术中,术后加强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患者神志,瞳孔,生命体征等观察,耐心倾听患者主诉,保持血压稳定,特别注意预防脑出血,术后加强监护及其它术后饮食护理,患者舒适体位护理,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监测及对症护理,能有效预防和护理高灌注综合症。结果50例患者成功植入支架,5例发生高灌注综合症,其中2例并发出现脑出血,2例并发出现脑水肿,1例无明显变化。结论高灌注综合症是可预测和预防的。 标签: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高灌注综合症;护理 颈动脉狭窄多数由于动脉内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中层组织变性钙化、管腔内继发血栓,导致管脑狭窄;甚至闭塞[1],造成脑缺血,甚至发生脑梗死。也是引起死亡率、致残率最高的主要原因。随着神经介入技术和材料科学的迅猛发展,颈动脉支架形成术(Carotid arterystenting,CAS)已成为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主要手段,取得较好临床效果,同时也出现较多术后并发症,其术后并发症高灌注综合症(Hyperperfusiom Symdrome,HS)也逐步得到重视。高灌注综合症是由于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脑血流量突然增加超过了其代谢需要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综合症,有较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改善患者的预后。我科2012年1月~2013年12月共收治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患者50例,其中发生高灌注综合症5例,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男4例,女1例;年龄49~75岁,平均61岁。5例有高血压病史;2例有糖尿病史,1例有高血压伴糖尿病史;脑梗死2例,短暂性脑缺发作3例。术中造影确诊颈动脉狭窄75%~98%,其中伴对侧狭窄75%。 1.2结果本组50例颈动脉支架成形术,5例发生高灌注综合症,均行CT提示有同侧颅内出血2例,脑组织水肿2例,无明显变化1例。经积极抢救治疗和精心护理,死亡1例,其余康复出院。 1.3方法经股动脉穿刺选择血管造影评价颈动脉狭窄程度,置入指引导管,将脑保护装置通过狭窄部位实施保护后,狭窄段扩张,支架植入,整复、造影评价扩张效果。 2护理 2.1心理护理颈动脉狭窄的患者多为老年人,常伴有脑梗死、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责任护士应该了解基本情况,术前应主动与患者及其家属多沟通,耐

颈椎病教学查房总结

颈椎病教学查房总结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颈椎骨关节炎,增生性颈椎炎、颈神经根综合征、颈椎间盘脱出症的总称,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主要由于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致使颈椎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出现一系列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表现为颈椎间盘退变本身及其继发性的一系列病理改变,如椎节失稳,松动;髓核突出或脱出;骨刺形成;韧带肥厚和继发的椎管狭窄等,刺激或压迫了邻近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及颈部交感神经等组织,并引起各种各样症状和体征的综合征。 临床分为颈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交感神经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食道型颈椎病。 相关辅助检查结果如下:X线检查:颈椎骨质增生 护理诊断 1、躯体活动障碍、自理缺陷与颈部活动受限、神经根受压有关 2、舒适的改变与头晕恶心、呕吐有关 3、潜在并发症:喉返神经或喉上神经损伤,以及窒息、褥疮、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便秘、肌肉萎缩等 4、知识缺乏缺乏颈椎病的预防保健知识 5、焦虑与担心疾病预后有关 6、有摔倒的危险与头晕、视物旋转有关 7、有营养失调的危险:低于机体需要量与恶心、呕吐有关 护理措施 1、促进病人感觉和运动功能的恢复

(1)采取合适的体位:多取平卧位。翻身时注意采取轴式翻身,避免颈部扭曲。 (2)加强观察:观察病人躯体和双侧肢体的感觉及活动情况,有无感觉或运动功能障碍的现象。 (3)如需手术治疗的患者要做好术后的颈部制动和肢体功能锻炼 2、观察有无喉返神经或喉上神经损伤的迹象,病人有无吞咽困难、饮水呛咳、声音嘶哑、发音不清等表现,以判断有无喉返神经或喉上神经损伤。若病人出现饮水呛咳,应及时报告医师;并告知病人饮水时避免快速、大口饮水,尽量进食稠厚食物。 3、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1)深呼吸训练:鼓励和指导病人进行有效咳嗽和咳痰,每天定时数次深呼吸运动,以扩张肺活量。 (2)雾化吸入;对伴有慢性支气管炎的老年病人,以雾化吸入,以利于气道分泌物的排出。 (3)保持排尿通畅。 (4)基础护理:1)定期帮助病人翻身。2)保持床单位整洁和干燥。 健康教育 (1)暂时卧床休息,等头晕症状好转后方可遵医嘱起床活动,预防跌倒。 (2)平时注意选择高低合适的枕头,保证颈部及脊柱正常弯曲,避免颈部长期悬空、屈曲或仰伸。经常更换体位。 (3)保持正确的姿势在工作、学习和日常生活中,保持颈部平直,定时改变姿势,劳逸结合,避免颈部长期屈曲或仰伸。保持良好的用颈习惯,避免

胃病一种:症在胃病在颈椎

胃病一种:症在胃病在颈椎 颈胃综合征是由颈椎病而诱发的一种胃病,多见于中年人,由于颈椎骨赘生以后刺激交感神经引起颈交感神经功能亢进,通过大脑皮质和丘脑反射性而导致的胃肠交感神经功能提高,即出现一系列胃肠道症状,如胃痛、胃部胀满、恶心、嗳气、呕吐、反酸、不想吃东西等。由于骨赘长期反复的刺激颈部交感神经,则反射性地引起胃肠交感神经兴奋增强,使幽门括约肌过度紧张,时间一久,就会导致幽门括约肌舒缩无力,促使胆汁反流,损害胃黏膜而引起胃炎,并使腺体萎缩,日久则发展成萎缩性胃炎。 有一些颈椎病人颈部酸痛,上腹饱胀、隐隐作痛,有时还出现恶心呕吐,经胃肠钡餐透视和胃镜检查,都未能查出个所以然,服用多种胃药也无济于事,经过拍颈椎X光片显示,颈椎有明显的增生现象。像这样由颈椎病引起的胃病,医学上成为“颈胃综合症”。 颈胃综合症的症状 颈胃综合症患者多表现为脖子僵硬、疲软不适,常伴眼胀耳鸣、头痛、头晕、心烦失眠等。同时出现喉咙疼、胃脘胀痛,或伴有恶心呕吐、灼热、反酸、嗳气频作等症状出现。 颈胃综合症的原因 主要是植物神经从中起到了媒介的作用,从而导致病在颈,痛在胃。植物神经又叫内脏神经,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又叫迷走神经,它们主要分布在内脏和血管上,负责这些组织的营养调节、腺体分泌和平滑肌的舒张、收缩功能。 当颈椎发生骨质增生时,增生的骨刺、退化的椎间盘以及变得狭窄的椎间隙,对颈部分布极其丰富的交感神经会产生不良刺激。这些刺激信号通过颅内动脉周围的交感神经网络,传入下丘脑植物神经中枢,并产生“优势性”,再沿着交感神经或副交感神经向下传到内脏血管,使胃出现以下两种不同的症状:

颈肩综合症的治疗方法

颈肩综合症的治疗方法 我今年来重庆做疼痛专科及培训发现过问题,就是绝大部分女性都患有颈肩综合症,头晕头痛,颈椎僵硬,肩部板结,手臂活动受限等症状,严重影响人们生活质量。肩颈综合症的治疗处理一个穴位至关重要,就是我们督脉上的大椎穴。 大椎穴是一个十字路口,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他出问题会堵塞7条经络督脉、膀胱经、大肠经、小肠经、三焦经、胆经,胃经。 大椎穴瘀堵导致大小脑空氧空血的状态,气血不能上于头部。会引起头晕,头痛,失眠,健忘,脱发,大椎瘀堵同时造成左右肩周血脉不通,脑血栓,脑梗,引起肩周炎,手麻,肩部肌肉劳损。 (1)因此处理肩颈综合症,先处理大椎穴及其周围肌肉的僵硬板结。有会凸起一个高矮不一所谓的福包。有的在大椎穴及整个肩部板结僵硬,像块砖头一样肌肉捏不起来。这个我一般用圆利针处理,用麻醉枪在身柱穴附近定点表皮麻醉后用利针破皮,再用圆针往大椎及双肩井穴方向作扇形松解减压,大椎穴附近肌肉板结瘀堵这样处理一般3~5次完全可松软疏通全愈。 (2)肩颈综合症绝大部分有头痛头晕,经过几年临床实践处理头痛头晕症状用小针刀做颈三针效果很好。(一针在颈1的横突尖上,二针在颈2椎板上,三针在颈项骨面上)。 (3)双肩井压痛也是肩颈综合症的主要症状怎么处理呢?我用小针刀或圆利针在肩胛骨的尖上松解,松解了肩胛提肌和岗上肌两块肌肉的粘连,疼痛就针出而愈,立杆见影。 (4)手臂活动受限也是肩颈综合症的关键症状。手不能举,不能反背,不能平伸等动作。我用小针刀或圆利针处理冈下肌、大小圆肌、前锯肌,再用火针处理继发点压痛。最后针炙手三针(神针疗法:一针后溪透劳宫,二针间穴透合谷,三针液门透中诸)。手臂立马活动

颈源性综合症

颈源性综合症 因颈椎病便引起的一系列相关性的疾病临床十分常见,如头晕、手麻、颈部活动疼痛、失眠、多汗、耳鸣、视物模糊、后背发凉、心慌、憋气、咽部异物感等一系列症状,统称为颈源性综合症。 颈部的解剖结构复杂,颈部有三个活动轴,如前屈,后伸,左右旋转、左右侧弯等,颈部活动方向较多而且复杂,最易引起劳损病变。再加上人经常长时间低头工作,如上网、十字绣、看手机等等,引起颈部肌肉韧带的积累性劳损产生症状。 颈椎的特殊结构 颈椎除了有与胸腰椎的共同处外,还有它的特殊结构。 颈椎的关节突关节近似水平面,没有胸椎关节排列的牢固,主要起到稳定脊柱之作用,不持重,但是当椎间隙变窄时,关节囊变得松弛,在外力的作用下容易造成关节面移位,使椎间孔横径变小,从而压迫神经根。 颈椎的钩椎关节为C2~C7特有的关节,它位于椎间隙之两侧,其作用是增强颈椎的稳定性。防止椎间盘向侧方脱出。当椎间盘发生退变,关节间隙变窄,上下椎体缘常常相互摩擦接触,极易发生增生,导致椎间孔缩小,临床上出现神经、血管受挤压而产生临床症状。 还有横突也是颈椎的特殊结构,其特点有二。一、椎动脉通过横突孔;二、横突起始部在椎体侧缘和椎弓根部,故横突与椎体基本上处于同一直线上。因此,椎体侧缘的骨赘,除可压迫神经根外,还可压迫椎动脉而产生症状,第一颈椎横突最长,其上附着着头上斜肌和头下斜肌,也是应力的集中点,易发生劳损形成筋膜粘连挛缩,产生相应的症状。 除寰椎无棘突外,C2~C6棘突多成分叉,C7棘突较大近似胸椎棘突。它所承载的应力也最大。另外,第七颈椎是处在活动与不活动之枢纽部位,最易劳损。C2棘突最粗大,上面的肌肉、肌腱的附着区也最大,所承载的力量也是最大的,所以也是劳损的好发部位。 颈椎的椎弓根较短,所构成的椎间孔呈椭圆形,脊神经根占孔道

颈动脉支架术后并发症高灌注综合征7例的护理体会

颈动脉支架术后并发症高灌注综合征7例的护理体会 摘要:目的:探讨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高灌注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22 例颈内动脉支架植入后7例出现高灌注综合征的临床资料及其护理过程,治疗方法包括监护并控制血压、减轻脑水肿、镇静、停用和减少抗血小板药物等综合措施,护理上予以密切观察患者血压、临床症状以及配合医师控制血压、动态复查相关检查等。结果:7例患者中,6例康复出院,1 例死亡。结论:高灌注综合征的护理要点是积极预防并密切配合医控制好血压。 关键词: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高灌注综合征;护理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features and nursing measures of hyperperfusion syndrome occurring after carotid artery stenting. Methods Among 92 patients who received carotid artery stenting,7 developed hyperperfusion syndrome after stenting. Their clinical materials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he nursing measures,including monitoring and controlling blood pressure,relieving brain edema,medication with sedation drug,even reducing antiplatelet therapy,close observation of blood pressure and clinical symptoms,cooperation with physicians to control the blood pressure and to dynamically make re-examination,etc. Results(if the seven patients with hyperperfusion syndrome,complete recovery was achieved in 6 at the time of discharge and death due to intracranial hemorrhage occurred in 1 case. Conclusion The key point of nursing for patients with hyperperfusion syndrome is actively prevention and close cooperation with physicians to control the patient's blood pressure. [Key words] carotid stenosis;carotid stenting;hyperperfusion syndrome;nursing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作为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主要手段,可以减少颈动脉狭窄所致缺血性事件,但仍会有围手术期的并发症出现,其中高灌注综合征(HPS)是早期发生的严重并发症之一[1]。HPS是由于脑血流量突然增加超过了其代谢需要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综合症,有较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及有效的护理,可改善患者的预后[2]。 1资料和方法 1.1 纳入标准我科 2012 年12月~2015年12 月共收治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患者 122例,高灌注综合征定义为术后新发的以下症状之一:(1)同侧头部搏动性疼痛伴或不伴恶心、呕吐。(2)局灶性癫痫发作。(3)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但头颅CT或MRI未发现脑梗死。 1.1一般资料术后发生高灌注综合症共7例,其中男5例,女2 例;年龄46~75 岁,平均 61 岁。7例有高血压病史;2例有糖尿病史;脑梗死3例,短暂性脑缺发作4例。术中造影确诊颈动脉狭窄70%~98%。 1.2手术经过经股动脉穿刺选择血管造影评价颈动脉狭窄程度,置入指引导管,将脑保护装置通过狭窄部位实施保护后,狭窄段扩张,支架植入,整复、造影评价扩张效果。 1.3治疗方法确诊出现 HPS 后,处理措施有:(1)动态复查CT观察有无颅内出血及脑肿胀等情况。(2)所有患者均放置于监护室治疗。(3)治疗上予以尼莫地平、硝普钠等降血压药物静脉泵入控制血压。(4)视患者精神状况适当

颈椎病诊疗方案

【定义】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症",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因颈部的椎体、关节、韧带和椎间盘发生退行性改变,引起钙化、损伤、增生或关节紊乱,刺激或压迫颈神经根、脊髓、椎动脉或交感神经引起颈痛和其他综合症状。仅有颈椎的退行性改变而无临床表现者则称为颈椎退行性改变。颈椎病属祖国医学“项痹”范畴,因长期低头工作,年老正虚,经气不利等所致。以项部经常疼痛麻木,连及头、肩、上肢,并可伴有眩晕等为主要表现的肢体痹病类疾病。随着现代从事低头工作方式人群增多,如电脑、空调的广泛使用,人们屈颈和遭受风寒湿的机会不断增加,造成颈椎病的患病率不断上升,且发病年龄有年轻化的趋势. 【诊断标准】 (一)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2010版》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诊断。 1.具有根性分布的症状(麻木、疼痛)和体征; 2.椎间孔挤压试验或/和臂丛牵拉试验阳性; 3.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基本相符合; 4.排除颈椎外病变(胸廓出口综合征、网球肘、腕管综合征、肘管综合征、肩周炎、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等)所致的疼痛。 (二)西医诊断标准 1。颈型:具有典型的落枕史及上述颈项部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可正常或仅有生理曲度改变或轻度椎间隙狭窄,少有骨赘形成. 2.神经根型:具有根性分布的症状(麻木、疼痛)和体征;椎间孔挤压试验或/和臂丛牵拉试验阳性;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基本相符合;排除颈椎外病变(胸廓出口综合征、网球肘、腕管综合征、肘管综合征、肩周炎、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等)所致的疼痛。 3.脊髓型:出现颈脊髓损害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显示颈椎退行性改变、颈椎管狭窄,并证实存在与临床表现相符合的颈脊髓压迫;除外进行性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脊髓肿瘤、脊髓损伤、继发性粘连性蛛网膜炎、多发性末梢神经炎等。 4.交感型:诊断较难,目前尚缺乏客观的诊断指标。出现交感神经功能紊乱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显示颈椎节段性不稳定。对部分症状不典型的患者,如果行星状神经节结封闭或颈椎高位硬膜外封闭后,症状有所减轻,则有助于诊断。除外其他原因所致的眩晕: ①耳源性眩晕:由于内耳出现前庭功能障碍,导致眩晕.如美尼耳氏综合征、耳内听动脉栓塞. ②眼源性眩晕:屈光不正、青光眼等眼科疾患. ③脑源性眩晕:因动脉粥样硬化造成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腔隙性脑梗塞;脑部肿瘤;脑外伤后遗症等. ④血管源性眩晕:椎动脉的V1和V3段狭窄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高血压病、冠心病、嗜铬细胞瘤等. ⑤其他原因:糖尿病、神经官能症、过度劳累、长期睡眠不足等。 5.椎动脉型:曾有猝倒发作、并伴有颈性眩晕;旋颈试验阳性;影像学显示节段性不稳定或钩椎关节增生;除外其他原因导致的眩晕;颈部运动试验阳性.

颈椎病

颈椎病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颈椎骨关节炎、增生性颈椎炎、颈神经根综合征、颈椎间盘脱出症的总称,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主要由于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致使颈椎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导致一系列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表现为颈椎间盘退变本身及其继发性的一系列病理改变,如椎节失稳、松动;髓核突出或脱出;骨刺形成;韧带肥厚和继发的椎管狭窄等,刺激或压迫了邻近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及颈部交感神经等组织,并引起各种各样症状和体征的综合征。 基本概述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颈椎骨关节炎、增生性颈椎炎、颈神经根综合征、颈椎间盘脱出症的总称;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主要由于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致使颈椎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导致一系列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表现为颈椎间盘退变本身及其继发性的一系列病理改变,如椎节失稳、松动;髓核突出或脱出;骨刺形成;韧带肥厚和继发的椎管狭窄等,刺激或压迫了邻近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及颈部交感神经等组织,并引起各种各样症状和体征的综合征。 颈椎病 头晕是椎动脉型颈椎病病人的常见症状。病人因为颈部的伸展或旋转而改变体位诱发眩晕症状。前庭神经核缺血性病变引起的眩晕,一般持续时间较短,数秒至数分钟即消失,发病时病人可有轻度失神及运动失调,表现为行走不稳或斜向一方;迷路缺血性病变引起的眩晕不伴意识障碍。前庭神经病变引起的眩晕属中枢性眩晕症;迷路缺血性病变属周围性眩晕症。部分病人有恶心感,急性发病时病人不能抬头,少数病人有复视、眼颤、耳鸣及耳聋等症状。

在体征方面,发病时病人颈部活动受限,作颈部旋转或活动可引起眩晕、恶心或心慌等症状;部分病人在患侧锁骨上听诊检查能听到椎动脉因为扭曲、血流受阻引起的杂音。后颈部拇指触诊能摸及患椎向一侧呈旋转移位,同时棘突及移位的关节突关节部有明显压痛。 症状 常见症状 1、眩晕 眩晕是椎动脉型颈椎病病人的常见症状。病人因为颈部的伸展或旋转而改变体位诱发眩晕症状。前庭神经核缺血性病变引起的眩晕,一般持续时间较短,数秒至数分钟即消失,发病时病人可有轻度失神及运动失调,表现为行走不稳或斜向一方;迷路缺血性病变引起的眩晕不伴意识障碍。前庭神经病变引起的眩晕属中枢性眩晕症;迷路缺血性病变属周围性眩晕症。部分病人有恶心感,急性发病时病人不能抬头,少数病人有复视、眼颤、耳鸣及耳聋等症状。 在体征方面,发病时病人颈部活动受限,作颈部旋转或活动可引起眩晕、恶心或心慌等症状;部分病人在患侧锁骨上听诊检查能听到椎动脉因为扭曲、血流受阻引起的杂音。后颈部拇指触诊能摸及患推向一侧呈旋转移位,同时棘突及移位的关节突关节部有明显压痛。 2、头痛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病人在发病时,头痛和眩晕症状一般同时存在。其中枕大神经病变是引起头痛的主要原因。因为椎动脉分支枕动脉供给枕大神经,临床上椎动脉痉挛引 颈椎病 起枕大神经缺血而出现枕大神经支配区头痛症状,为间歇性跳痛,从一侧后颈部向枕部及半侧头部放射,并有灼热感,少数病人有痛觉过敏,摸及头部即感疼痛明显。另外,副神经周围支配的斜方肌,其根性的病变或该肌外伤后可引起斜方肌痉挛,而从斜方肌穿出的枕大神经支受到挤压诱发

奇经疗法

奇经疗法治病范围 颈病综合征、{落枕} 颈肩综合症、肩关节周围炎、网球肘、足底痛、{腱鞘炎、腱鞘囊肿、足跟痛、腓肠肌痉挛(小腿抽经)} {(面神经炎,面神经麻痹,面部肌肉痉孪),重症肌无力,(震颤性麻痹又称帕金森氏综合征)} [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骨质增生] 腰膝综合征坐骨神经痛臀上皮神经综合症梨状肌损伤综合症 股骨头坏死 [类风湿、强直性脊柱炎] 增生性膝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风湿性关节炎} [神经性血管头疼、偏头疼、三叉神经痛] [美尼尔综合症、眩晕、晕车、晕船] [精神分裂症、癫痫] {(癔病又名歇斯底里)、舞蹈病} 神经衰弱、失眠、亚健康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脑血管后遗症、半身不遂、[中风后偏瘫(脑溢血、脑血栓、脑栓塞)] {老年性痴呆、脑动脉硬化} 小儿脑瘫后遗症 颈心综合症、颈高综合症、高血压病冠心病心律失常;胆心综合症、(低血压,血小板减少?)[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复发性感冒、,膈肌痉挛(打呃)} 病毒性肝炎、乙肝、早期肝硬化,{(肝囊肿、脂肪肝、酒精肝?)} [胆囊炎、胆石症、胆憩肉]、 脾肿大 颈糖综合症、糖尿病、(低血糖?) 颈胃综合症、胆胃综合症、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浅表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胃下垂、小儿营养不良 {反流性食管炎} [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结石、肾囊肿、肾积水]、慢性肾功能衰竭、 [遗尿]{尿潴留} [阳萎、早泄、遗精] [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症、前列腺结石];(精索静脉曲张、疝气?) 闭经、[痛经、月经不调、盆腔炎、子宫肌瘤、附件炎]、卵巢囊肿、老年性阴道炎{子宫脱垂} 乳腺增生症(慢性囊性乳腺病)、更年期综合症 单纯性腹泻 慢性结肠炎、便秘、痔疮{脱肛} [肥胖症、高血脂] 脂溢性脱发 [眼病:近视、青光眼、视网膜色素变性、脱落、玻璃体混浊]、远视、弱视、散光、视神经萎缩、眼底黄斑、白内障、角膜炎。 [耳鸣、聋哑]、{哑巴、中风失语} [慢性鼻炎、鼻窦炎、鼻憩肉] 复发性口腔溃疡、慢性咽喉炎(复发性扁导体炎,口臭、脚臭?) 甲亢: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炎、[甲低: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囊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