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性食品工艺学(教学大纲)

动物性食品工艺学(教学大纲)
动物性食品工艺学(教学大纲)

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

《动物性食品工艺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动物性食品工艺学

英文名称:Animal food technology

课程编号:02121013-01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

适用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科学与工程

开课学期:第四学期

学时/学分:32/2

一前言

1 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是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生的专业基础课,主要讲授畜产食品肉、蛋、乳类食品的加工工艺,动物性食品工艺学是以动物类食品肉蛋奶为对象,研究其加工工艺,包括畜禽类类食品的原料结构与组成,各类相关产品加工的工艺过程、影响因素、常见问题和处理方法,以及畜禽类食品的综合利用的一门新兴、综合、交叉性学科。因此,学生必须掌握动物性食品工艺学的基本知识和研究方法,才能在食品加工和保藏领域较好地进行相关的工作。

2、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动物性食品的加工原理和处理方法,肉制品、乳制品、蛋制品的工艺过程、影响因素、常见问题和处理方法,以及畜产副产品的综合利用,为食品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着重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灵活运用学习的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教学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动物性食品工艺学主要包括肉与肉制品、乳与乳制品、蛋与蛋制品、畜禽副产品综合利用等内容,包括闪蒸、就地清洗、功能成分提取、洁蛋生产、超细骨粉等加工新理论和新技术。

4、先修课程食品营养学食品化学食品微生物学

二、课程内容

第一章肉与肉制品

教学内容及总体要求:本章内容主要介绍了肉的加工特性,肉制品的贮藏性能,肉制品的加工原理及加工工艺技术。要求学生了解肌肉的组织结构,化学性质等,掌握肉制品的加工特性及加工技术。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肌肉收缩及宰后变化,肉的贮藏及质量控制,肉制品的加工原理等知识。

教学方式方法建议:板书与多媒体相结合的方式,以多媒体为主,板书为辅,同时结合相关视频教学。

学时:10

第一节畜禽产品及其产肉性能

1 生长发育概述

2 畜禽品种

第二节屠宰分割及卫生检验

1 屠宰厂设计及其设施

2 宰前检验

3 屠宰工艺

4 胴体分割

第三节肉的组织结构、化学组成和基本性质

1 肌肉的构造

2 结缔组织

3 脂肪与骨骼组织

4 肉的化学组成

第四节肌肉收缩及其宰后变化

1肌肉收缩

2 肌肉宰后变化

第五节肉的食用品质及其评定

1 肉色

2 嫩度

3 风味

4 多汁性

第六节肉的贮藏及质量控制

1 肉中的微生物及肉的腐败

2 控制体系

3 肉品保鲜方法

第七节肉品加工辅料及添加剂

第八节肉制品加工原理

第九节肉制品加工

1 肠类肉制品

2 火腿肉制品

3 腌腊肉制品

4 酱卤肉制品

5 熏烧焙烤肉制品

6 干肉制品

7 油炸肉制品

思考题:

1 什么是生长发育?

2 在动物生长过程中,肌肉、脂肪和骨骼的比例有什么变化?

3 世界上的主要瘦肉型猪和肉牛品种有哪些?

4 简述肉的营养价值。

5 肉的加工特性及影响因素有哪些?

6 阐述肌肉成熟对肉品质量的影响。

7 简述影响肉嫩度的因素。

8 肉的腐败和酸败是如何引起的?

9 简述HACCP管理系统原则和一般应用方法。

10 简述食盐和复合磷酸盐的保水机理。

11 简述常用的腌制方法及其优缺点。

12 如何改善肉制品的风味。

13 肉制品的分类及特点是什么?

14 腌腊肉制品加工的关键技术是什么?

第二章乳与乳制品

教学内容及总体要求:本章内容主要介绍了乳的化学组成及性质、原乳的质量与控制、乳制品的加工处理及常用乳制品的加工工艺技术。要求学生掌握乳及其制品的加工特性和加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乳的化学组成及性质,原乳质量控制的方法,常用乳制品的加工工艺。

教学方式方法建议:板书与多媒体相结合的方式,以多媒体为主,板书为辅,同时结合相关视频教学。

学时:10

第一节乳畜品种及其产乳性能

1 乳牛

2 乳的生成及其影响因素

第二节乳的化学组成和性质

1 乳的化学组成

2 乳的物理性质

3 异常乳

第三节原料乳卫生质量及控制

1 乳中微生物的来源和繁殖

2 原料乳的质量控制

3 原料乳的质量标准及验收

第四节乳制品的常规加工处理

1 乳的离心

2 乳的热处理

3 乳的均质

4 乳的浓缩、干燥和分离

5 加工设备的清洗消毒

第五节液体乳

第六节炼乳和乳粉

第七节奶油

第八节发酵乳制品

第九节乳品冷饮及乳蛋白制品

思考题

1 乳中微生物的来源及控制方法有哪些。

2 试述原料乳的验收方法及其原理和要求

3 原料乳在贮藏期间有哪些变化?

4 乳均质的目的有哪些?

5 试述喷雾干燥的方法及特点。

6 简述超高温灭菌乳的生产。

7 简述巴氏杀菌乳的加工工艺及要求。

8 简述我国乳粉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9 甜炼乳和淡炼乳的生产有何不同?

10 奶油的性质及影响因素有哪些?

11 分析比较冰激凌、膨化雪糕、雪泥凝冻操作工艺。

第三章蛋与蛋制品

教学内容及总体要求:本章内容主要介绍了蛋的结构与化学组成,蛋的贮藏保藏方法以及蛋制品的加工以及功能成分的提取。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蛋的化学组成及性质,蛋制品的加工工艺等知识。

教学方式方法建议:板书与多媒体相结合的方式,以多媒体为主,板书为辅,同时结合相关视频教学。

学时:4

第一章蛋的结构与化学成分

1 蛋的结构

2 蛋的化学组成与特性

第二节蛋的贮藏保鲜与洁蛋生产

1 鲜蛋的质量标准

2 蛋的品质鉴别方法

3 蛋的贮藏保鲜

4 洁蛋生产

第三节蛋制品加工与功能成分提取

1 腌制蛋

2 湿蛋品与冰蛋品

3 干燥蛋制品

思考题

1 比较蛋白与蛋黄化学成分的组成和含量上的差异,通过对比从营养角度上了解二

者的区别

2 思考松花蛋和咸蛋的加工对其营养的影响。

3 蛋制品精深加工的意义是什么?

三、教材及教学参考文献

1、拟使用教材

何计国, 甄润英.动物性食品工艺学.第1版.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3

2、主要参考文献

《现代畜产品加工学》马美湖. 湖南科技出版社. 2001

《肉与肉制品工艺学》陈伯祥.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畜产品加工学》骆承庠. 中国农业出版社.1988.

《乳与乳制品工艺学》骆承庠(第2版). 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

四、学时分配

《动物性食品工艺学》课程学时分配表

章序讲授时数实验时数共计备注

一、肉与肉制品10 3 13

二、乳与乳制品10 3 13

三、蛋与蛋制品 4 2 6

机动与讨论

总计24 8 32

五、考核方式建议及要求

考核形式为闭卷,成绩评定是平时成绩占40%,和考试成绩占60%。执笔:审核:编制(修订)时间:

动物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_动物生物学

动物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_动物生物学 动物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_动物生物学 附件1 动物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动物生物学(A nimal bioloy)课程编码:***-*****14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 总学时数:60 课内实验时数:24 学分:2.5 开课单位:生命科学学院动物教研室适用专业:生物技术适用对象:本科(四年) 一、课程的性质、类型、目的和任务 动物生物学是生物技术专业的必修课,是学科基础课。其目的和任务是研究动物的形态、结构、功能、分类、生态、分布、发生、遗传、进化以及和人类的关系等,并通过对其的学习和研究,使学生系统掌握动物生物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增强动物保护意识,提高对动物的观察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治学严谨、实事求是、勇于开拓创新的学习态度。 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宜从二年级第二学期开始,以确保学生学习本课程具有所需要的生物学基础。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基本要求 表示“了解”;表示“理解”或“熟悉”;表示“掌握”;△表示自学内容;○表示略讲内容; 绪论 第一节动物学概论的发展简史 动物学概论的有关概念;研究动物学概论的意义;动物学的分支学科;动物学的发展简史○;动物学领域的领军人物△;动物学概论的前沿内容。 重点:学习动物学概论的意义及动物学概论的前沿内容难点:

分支学科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 作业:简述动物学的发展简史?思考题:如何才能学好动物学概论?第二节动物分类系统 动物体的组成及结构;生物界的划分△;动物分类系统;动物进化路线○;动物学领域主要的学派及代表人物。 重点:动物分类系统 难点:动物体的组成及结构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启发式作业:主要的动物分类系统有哪些?思考题:动物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第一章动物的细胞和组织 第一节动物体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动物细胞的结构;动物细胞的元素组成;动物细胞的细胞器功能;动物细胞的类型;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区别;细胞凋亡△;细胞修复△;细胞再生○。 重点:动物细胞的结构难点:动物细胞的元素组成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演示法作业: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有哪些?第二节动物细胞的周期与细胞分化 动物细胞的周期;动物细胞的分化;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G 1期的特点○;S 期的特点○;G 2的特点○;动物细胞分化的特点。 重点:动物细胞的周期难点:动物细胞的分化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 作业:动物细胞的周期包括哪几个阶段?第三节多细胞动物的组织、器官和系统 动物的组织;动物的器官;动物的系统;动物细胞的连接方式;动物体的结缔组织类型○;动物体的肌肉组织类型○;动物体的神经组织传导方式和传导原理△。 重点:组织、器官、系统的定义、组成难点:各个组织、器官、系统的功能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

《食品工艺学》实验教学大纲

《食品工艺学》实验教学大纲 (供药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使用) 一、制定实验教学大纲的依据 本大纲根据食品工艺学教程教学大纲基本要求编制。 二、实验课程简介 食品工艺学实验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在学完《食品工艺学》理论课程基础上的一门专业实践课。本实验课程包括酸奶、乳饮料、果汁饮料、面包、蛋糕、蛋黄酱等产品的加工实验内容。在实验预习中也鼓励学生按组的形式根据基本工艺和基本配方从原料选择、配方制定、工艺优化、理化指标测定及经济核算几方面独立设计实验。 三、实验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们把所学的食品工艺学、食品机械、食品微生物、食品营养与卫生、食品分析等本专业开设的多门课程进行综合运用,强调创新,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从原料到成品食品产品的设计与开发、不同加工手段或工艺对食品质量和经济技术指标的影响等。 学生通过加工不同类型的食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性认识加强,即熟悉了各种食品的工艺,也能学习和掌握有关食品加工设备的知识和操作技能。充分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 四、教学文件及教学形式: 教学文件:自编实验讲义 教学形式:学生操作 五、本课程实验所需主要仪器设备及材料 (一)主要设备 1、电炉 2、家用多功能粉碎机 3、培养箱 4、水浴锅 5、天平 6、粉筛 7、不锈钢桶8、和面机9、冰箱10、烤炉11、打蛋器12、秤13、不 锈钢盆14、蛋糕烤模15、烤盘16、高压灭菌锅 (二)低质易耗品 1、试管 2、移液管 3、皮筋 4、保鲜膜 5、一次性塑料杯 6、小碗

(三)实验材料 1、鲜奶 2、水果 3、面粉 4、鸡蛋 5、糖 6、食品添加剂 7、油脂 六、考核办法 根据实验进行过程中学生实验操作情况,给予具体的评分;结合预习报告以及实验报告的撰写情况确定实验的总成绩。最后在学生的课程实习总成绩中,实验课程成绩占总成绩60%。

动物生理学教学大纲

《动物生理学实验》教学大纲 一、实验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动物生理学实验 英文名称:Animal Physiology Experiments 课程编号:095023B 课程性质:非独立设课 课程类别:专业扩展选修课 课程总学时:16 课程周学时:3 课程总学分:0.5 开设实验项目数:5 适用专业:生物检测 先修课程:动物生物学、动物生物学实验、细胞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实验 开课系部:生命科学系和生化实验中心 二、实验课程的目的与要求 (一)实验目的 《动物生理学实验》课程是本科专业拓展课程《动物生理学》的实验部分,是本科专业基础实验课程之一。课程教学目标在于通过实验动手操作,使学生掌握生理学实验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从实验中观察到的生理现象或效应,可加深对动物生理学理论知识的直观理解,为后续学习专业基础课程、掌握临床操作技能和开展科学研究等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验任务 通过课堂教学等环节培养学生扎实的动物生理学实验技能和创新思维与意识,支撑专业学习成果中相应指标点的达成。 (三)实验要求 主要以活体动物或具有生物学活性的材料为研究对象,采取急性离体和在体实验的实验方法,主要利用急性分离、离体灌流等实验技术设计动物生理学的实验内容,用以验证动物生理学的基本理论。大部分实验是以学生自己设计、动手操作为主,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实践中培养学生掌握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及操作技能,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培养动手能力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通过计算机对实验结果的处理、统计以

及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书写规范的实验报告,使学生初步掌握撰写科技论文的基本方 法。 三、实验项目名称和学时分配 四、实验内容、要求和所用设备 实验一用显微镜观察四种基本组织 一、目的要求 联系机能了解被覆上皮组织的结构特点及分布;观察并了解结缔组织的共同特征,并联系机能了解结缔组织的结构特点及分布;比较观察平滑肌、骨骼肌和心肌三种肌纤维的结构特点;观察神经元的结构特点及尼氏体的形态与分布;观察有髓神经纤维的的形态结构;识别并比较观察各种血细胞与血小板的形态特征。 二、材料 四种基本组织切片;各种血涂片; 三、观察内容 1. 单层扁平上皮、单层立方上皮、单层柱状上皮的切片 2. 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切片 3. 变移上皮切片 4. 复层扁平上皮切片 5. 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网状结缔组织的切片

焙烤食品工艺学教学大纲

《焙烤食品工艺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焙烤食品工艺学 英文名称:Baking Food 一、课程说明 1.课程性质:焙烤食品工艺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是食品工艺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的重要专业必修课。 2.课程的目的和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焙烤食品加工工艺学的综合基础理论,了解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技术的开发利用,使学生在学习本书的基础上能够进行焙烤食品的加工工艺研究。3.适应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 4.学时与学分:总学时54学时,其中理论讲授36学时,实验18学时,学分3分。 5.先修课程:食品化学、食品原料学、食品加工原理、食品机械与设备、食品添加剂学 6.推荐教材:李里特,江正强,卢山编著,焙烤食品工艺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参考书目:李新华,董海州主编,粮油加工学,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2 7.主要教学方法与手段:采用课堂讲授与实验教学相结合,在注重理论教学的同时,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开设具有设计性、趣味性的实验,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实验中增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8.考核方式:该课程为考试课,考核总成绩为考试成绩、实验成绩与平时表现(作业、考勤等)之和。成绩评定办法为:课程总成绩=平时成绩×10%+实验成绩×20%+考试成绩×70%。 二、教学内容及能力要求 绪论 了解和掌握焙烤食品加工学的范畴,发展历史与现状,焙烤食品的分类,以及其在我国食品工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第一章焙烤食品原料学 第一节小麦粉 第二节油脂 第三节乳及乳制品 第四节糖 第五节蛋制品 第六节酵母 第七节疏松剂及面团改良剂 了解和熟练掌握焙烤食品加工常用原料的种类、特性及其在焙烤食品中的作用。 第二章饼干生产工艺 第一节饼干的分类及加工工艺 第二节面团的调制 第三节面团的辊轧与成型 第四节饼干的烘烤与冷却 了解饼干的分类,熟练掌握饼干的加工工艺。 第三章面包生产工艺 第一节概述

600多个精品课程课件网络资源

600多个精品课程课件网络资源 收录日期: 2007-03-16 (部分内容已严重陈旧或已淘汰) 1 2005食品卫生检验教案讲稿 2 2005最新国家食品卫生标准贯彻实施手册 3 Catalysts for Fine Chemical Synthesis 4 FDA农药分析手册 5 FDA食品法规(2001版) 6 Food Additives Date Book 7 Food Outlook 英文版 8 HACCP原理与实施第二版 9 Instrumental Analysis 10 Molecular Components of Cells 11 WTO法律专题 12 安徽建筑工程学院大学物理实验精品课程 13 安徽建筑工程学院无机与分析化学精品课程 14 安徽科技学院精品课程 15 白兰地工艺学 16 包装技术课件 17 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实施手册 18 保健食品原料手册 19 贝类油脂化学与工艺学 20 病理学实验指导-大连医科大学 21 仓储与配送管理-天津开发区职业技术学院 22 长春工业大学精品课程 23 长春师范学院教学课件 24 长效酸奶技术 25 常见中毒急救手册 26 常用分子生物学软件中文说明 27 常用天然提取物质量标准参考手册2003 28 常用药物辅料手册 29 成都大学精品课程建设 30 成都中医药大学中药学精品课程 31 成都中医药大学中药药理学精品课程 32 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医方剂学精品课程 33 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医药统计学精品课程 34 大连水产学院大学.物理精品课程 35 大连水产学院精品课程 36 大连水产学院水产动物生理学精品课程 37 大连水产学院水生生物学精品课程 38 大连水产学院养殖水环境化学精品课程 39 大学基础化学 40 大学物理 41 大学物理

2020年(生物科技行业)普通生物学基础实验A教学大纲(生科)动物生物学

(生物科技行业)普通生物学基础实验A教学大纲(生科)动物生物学

普通生物学基础实验A2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8207313 学时:34 学分:1 开课对象:生物科学系本科生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课程英文译名:BasicalbiologyexperimentA2 一、教学任务和目的 本课程是高校生物类壹年级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从加强基础、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教学目标出发,建立壹个科学、合理的动物生物学实验教学课程体系。使学生通过本课程实验教学,不只是加深理解和巩固所学理论知识,而是更能切实掌握动物生物学基本实验技能,正确使用常规仪器,学会正确记录,分析讨论实验结果,初步综合运用已学实验技术方法设计简单实验。在实验教学中,同时加强对学生进行科学素质和良好的实验室工作习惯的训练。为继续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 以动物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基本技能和基本理论为基础,精选重组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实验及知识范围,操作难度适宜的自选实验的比例,引导、指导学生初步设计实验。建立壹个既和理论课有壹定互补作用,又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科学、合理、实用性强的实验教学课程体系。 在切实培养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理论联系实际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综合分析、推理判断的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以及科学求实的态度,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 三、教学内容 本课程实验教学内容在突出基本实验技能训练为先导的基础上,以进化上有重要地位门

类的代表动物(实验动物)为材料,贯穿生物学原理,由简单到综合,由基础性到提高层次的实验,构成包括基本实验—综合性实验—自选性和设计实验3个层次的实验教学课程体系。本课程总共34学时,1学分。 实验壹动物细胞、组织的制片和观察 实验目的 1、了解普通光学显微镜的基本构造,能够规范和较熟练地使用和维护。 2、学习掌握涂片法制作动物细胞显微玻片标本,动物组织平铺片等临时装片和涂片的制 作方法。 3、了解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4、掌握动物的4类基本组织结构特点及其结构和机能的关系。 实验内容 1、双筒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和维护方法。 2、制备口腔粘膜细胞标本,观察细胞形态结构。 3、制备和观察蛙的肠系膜平铺片、蝗虫的肌肉组织分离片、血涂片。 4、利用显微镜观察动物4类组织玻片标本。 实验主要仪器设备及材料 双筒光学显微镜,无菌牙签,解剖器材,玻片,注射器,染色缸,蛙,蝗虫 7%生理盐水,0.9%生理盐水,0.1M碘液或0.1%亚甲基蓝,1%硝酸银,甲醇,姬母萨染液。 实验二原生动物系列实验 实验目的 1、学习在显微镜下对运动活泼的原生动物的观察和实验方法。

《食品安全学》课程教学大纲

《食品安全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开课单位 食品科学技术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教研室 二、课程代码与课程名称 课程代码:050113015 课程名称:食品安全学 三、开课对象 食品质量与安全本科专业 四、课程性质 专业主干必修 总学时48学时;3学分。理论48学时。 五、教学任务与目标 《食品安全学》课程是食品质量与安全本科专业必修课。 1.了解食品安全知识,让学生来解释所涉及的各种食品的检查,以确定其是否适宜供人食用的成分; 2.理解GMP、SSOP、IS22000等管理体系的构成和特点。理解食品安全检测的概念,理解色谱法、生物芯片检测技术、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聚合酶链检测技术的特点及应用。 3.掌握掌握细菌、真菌、寄生虫、病毒对食品安全的影响;掌握农药、兽药、食品添加剂、有机物质对食品安全的影响;掌握植物性、动物性有毒物质对食品安全的影响;掌握包装材料纸、金属、塑料、印油对食品安全的影响;掌握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概念,熟悉转基因食品安全性检测技术、管理方法和法律法规。 六、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学习本课程前,学生应具备微生物学、食品工艺学知识基础和能力。 七、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2学时 1、教学内容 本章重点讲授环境污染物与食品安全。教学内容:(1)食品安全性的概述:食品安全的历史观;食品安全现代内涵;人类对食品安全性认识的过程;化学物质的毒性与饮食风险;影响食品安全性的因素;(2)世界和我国食品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国内外食品安全管理;食品安全管理的主要对策;(3)环境污染物与食品安全:大气、水体、土壤污染物;环境污染与食品安全;环境污染的控制;食品污染的控制;(4)食品安全性检测方法:传统培养检测方法;生物化学检测方法;免疫学检测方法;分子生物学方法。 2、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讲授法、回答法、图示法、习题法。 教学手段:传统讲解、多媒体。 第二章化学成分源食品安全问题6学时 1、教学内容 本章重点讲授农药、兽药残留,教学内容:(1)违禁非食品物质添加剂:违禁非食品物质添加剂的危害;违禁非食用物质添加剂的毒性作用;违禁非食品物质添加剂的评价;几种典型非食用物质添加剂:吊白块;苏丹红; 三聚氰胺;工业用甲醛;(2)农药残留:农药残留的来源;农药残留的危害;农药残留限量;(3)兽药残留:兽药残留来源;兽药残留危害;兽药

2020年(生物科技行业)湖州师范学院动物生物学教学大纲

(生物科技行业)湖州师范学院动物生物学教学大纲

《动物生物学》教学大纲 壹、课程说明: 课程总学时:75学时,其中理论课48学时,实践课27学时。总学分:4学分。 1、课程类别: 专业基础课程。 2、课程教学目标和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从不同层次客观认识动物的结构生物学特征,掌握动物生命活动的过程,认识动物和环境的协调、统壹关系,且了解动物进化的基本规律,从而认识主要经济动物类群、珍稀保护动物类群的生物学地位和作用,理解人类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责任。 3、参考教材和参考书目: (1)参考教材: 《动物生物学》许崇任,程红.(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 (2)参考书目: 《普通动物学》刘凌云,郑光美.(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动物生物学教程》左仰贤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 《动物学》张雨奇主编: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上、下册)1991.6 (3)实验教材: 《普通动物学实验指导》黄诗笺(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5 4、课程教学重点和难点: 详见“教学内容”中。 5、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 本课程分理论讲授和实践俩部分。理论课中,采取教师讲授、互动讨论、提问及解答、

学生小论文等多种形式;实践课中,包括实验教学、教学参观、观见教学录象等内容。 6、课程考核方法和要求: 课程考核方法:总评成绩包括平时成绩(包括期中考试成绩)40%和期末考试成绩60%。 7、实践性教学内容安排: 实验内容安排27课时,详见《动物生物学实验大纲》。 8、先修课程和后续课程: 属于先修课程。 二、教学内容 绪论(2学时) 第壹节动物生物学的基本概念 壹、生物的分界 二、动物在生物界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动物生物学的主要分科 第二节学习动物生物学的目的、任务和研究方法 壹、学习动物学的目的和任务 二、动物生物学的研究方法 第三节动物生物学发展简史 壹、国外动物生物学简史 二、我国动物生物学的发展 第四节动物的分类 壹、动物生物的分类 二、动物生物分类的意义和依据

0709《食品工艺学》教学大纲

《食品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108学时)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编号: 0111009 2.课程名称:食品工艺学 3.学时/学分:108学时/6学分实训:2周/2学分 4.先修课程:食品生物化学、食品添加剂、食品微生物、食品营养与卫生等课程 5.面向对象: 07级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专科生 6.开课系(部):食品与化工系 7.教材、教学参考书: 教材:《食品工艺学》赵晋府主编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教学参考书:《食品工艺学》夏文水主编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二、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我院食品检验专业一门重要的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必修课。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各种教学环节,使学生掌握食品加工的基本原理及操作。 本课程为本专业学生将来从事食品科研、产品开发、工业生产管理及相关领域的工作等奠定理论基础和提供基本方法。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食品工艺学》课程教学内容分为七章,对不同章节的教学要求分别叙述如下: 第一章绪论(3学时) 教学内容: 1.食品加工、食品工艺学的概念 2.我国食品工业的发展现状以及食品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 3.食品工艺学的学习方法 教学要求: 1.掌握食品加工、食品工艺学的概念

2.了解我国食品工业的发展现状及食品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 第二章食品的原料和材料(8学时) 教学内容: 1.植物性食品原料(果蔬、谷物)的组成成分及其对加工品质量的影响 2.动物性食品原料(肉、乳)的组成成分及其对加工品质量的影响 教学要求: 1.掌握植物性食品原料的组成成分及其对加工质量的影响 2.掌握动物性食品原料的组成成分及其对加工质量的影响 第三章罐藏食品工艺(12学时) 教学内容: 1.罐藏食品的发展与分类 2.罐藏食品的加工工艺流程,每道加工工序与罐藏食品质量的关系 3.各种果蔬类罐头和肉禽类罐头的加工工艺及其操作要点 教学要求: 1.了解罐藏食品的分类 2.掌握各种果蔬类罐头和肉禽类罐头的加工工艺及其操作要点 第四章软饮料工艺(12学时) 教学内容: 1.软饮料的概念和分类及其发展简史 2.软饮料用水、各种软饮料的配料、包装容器及材料等的具体要求 3.碳酸饮料的生产工艺流程和操作要点 4.果汁和蔬菜汁饮料的生产工艺流程及各操作单元对本饮料的影响 教学要求: 1.掌握软饮料的概念和分类 2.掌握各类软饮料用水的处理方法 3.掌握碳酸饮料及果蔬汁饮料的生产工艺流程和操作要点 第五章乳制品工艺(12学时) 教学内容:

《动物解剖学》实验教学大纲

《动物解剖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动物解剖学 课程编号:0311002 课程性质:独立设课课程属性:专业基础 学时学分:65学时总学分 3.25 实验学时30 应开实验学期:一年级一~二学期 适用专业:动物医学、动物科学、动物检疫、食品质量与安全、植物检疫 先修课程:动物学 大纲主撰人:张书松李奎大纲审核人:张玉龙张书松 一、实验课程简介 动物解剖学是研究正常畜禽有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是动物医学专业、动物科学专业、动物检疫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之一,与其他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如动物组织学与胚胎学、动物生理学、病理学、外科学、产科学、诊断学、动物繁殖学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是学好上述课程必不可少的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系统地掌握动物有机体各器官的正常形态、结构、位置,初步了解各系统和各器官的生理功能,从而为本专业的后期相关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直观的形态学基础。 二、实验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结合动物解剖学的学科特点,借助标本、模型、幻灯、录像以及教学实习等教学手段,通过示教和教学实习等方式,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掌握动物各系统各器官正常的形态、位置、色泽、质地、结构特征和功能,在实验教学的基础上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建立起完整的动物有机体的形态结构知识体系,从而达到拓宽基础知识的目的。 1、了解动物体各系统各器官基本的形态、位置和结构特征; 2、掌握内脏器官的形态、位置、结构和体表定位; 3、熟悉动物解剖的实践技能。 0311002+01躯干骨、头骨及其连结2必做基础性7 0311002+02四肢骨及其连结2必做基础性7

动物学教学大纲完整

《动物学》教学大纲 一、说明 (一)《动物学》的课程性质: 动物学是生物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高等学校生物专业的主要基础课。本课程以动物的演化为线索,主要介绍无脊椎动物(原生、多孔、半索、扁形、原腔、环节、软体、节肢、棘皮、腔肠动物门)及脊椎动物(脊索动物门、圆口纲、鱼纲、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哺乳纲等)的结构和演化。为后续的动物生理学、遗传学、生物进化论、生态学和发育生物学等课程学习奠定基础,获得从事动物学教学和动物学研究工作的基本技能。(三)《动物学》的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教学,以动物的演化系统为线索,要使学生系统掌握各门及主要纲的主要特征;重要代表动物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个体发育的特点;基本掌握门(亚门)、纲(亚纲)及目(昆虫、鱼类、两栖类、鸟类、兽类)的分类,生态及经济地位;了解动物界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及各门与纲(脊椎动物各纲)的演化关系以及动物地理分布和生态的基本知识;了解国内外动物学发展的新成就。 (四)《动物学》课程授课计划(包括学时分配):

(五)教学建议: 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教学紧紧结合各类微生物结构功能、生命活动及应用等问题加以分析讨论,对抽象理论过程并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辅助进行,加深学生的理解。由于专业需要对于动物形态解剖部分应详细讲解。 (六)考核要求: 采用期中、期末考核与平时成绩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按平时占10%(包括学习态度和平时作业等);期中成绩占20%;期终成绩占70%。试卷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利用试题库对学生进行考试。 二、教学内容 Chapter1绪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明确动物学的概念 2、掌握动物学的目的与任务、研究方法和分类知识 教学重点: 动物学的目的与任务、研究方法和分类知识 教学难点: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发酵食品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

发酵食品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发酵食品工艺学(Fermented Food Technology) 课程编号:FFT205 课程类别:专业课程课程性质:选修 总学时:44,其中(理论学时,20 ;实践学时:24 )学分:2 适用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责任单位:生物食品学院 先修课程: 一、课程性质、目的 发酵食品工艺学是以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发酵基础为支撑,利用微生物细胞的特定性状,通过现代化工程技术,生产食品、保健品或添加剂的一门科学技术。它不但是支撑现代食品工业的重要技术,同时也是生物技术产业化的重要手段。为此,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开设《发酵食品工艺学》课程,该课程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之一。《发酵食品工艺学》以发酵和酿造食品的工业化生产为主,注重现代生物技术在该领域的应用,对各类产品的发酵、酿造技术和食品工业废弃物的生物学处理进行了论述,为学生从事该领域的生产和科学研究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们熟悉食品发酵与酿造的生产的一般过程,掌握发酵与酿造食品,如酒精发酵与酿酒、氨基酸与有机酸发酵、发酵豆制品、酶制剂等生产的基本理论和技术,了解食品发酵与酿造工业的发展状况及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情况。 二、课程主要知识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绪论 一、发酵食品的概念二、发酵食品的种类三、发酵食品的特点四、发酵食品的发展历史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发酵食品的概念、种类、特点及发展历史。明确学习这门课程的目的和任务。 重点:发酵、发酵食品的概念 第二章发酵食品与微生物 第一节发酵食品与细菌 一、乳酸菌二、醋酸菌三、枯草杆菌四、棒杆菌 第二节发酵食品与酵母 一、酵母的繁殖方式二、酵母的糖代谢三、常见的酵母种类 第三节发酵食品与霉菌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食品发酵过程中的主要微生物的形态、特征及生理特性,掌握发酵食品中常见微生物的判别方法和用途,生产出优质发酵食品。 重点:发酵食品常用微生物的形态、特征及生理特性。

《动物解剖与组织学实验》教学大纲

《动物解剖与组织学实验》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二、教学目标及任务 本课程分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两部分。解剖学实验课部分介绍牛的骨骼、关节、肌肉、皮肤、消化、呼吸、泌尿、生殖、心血管、淋巴、神经和内分泌等的主要形态、结构以及位置和毗邻关系等,并简单介绍猪和犬的比较解剖的内容。组织胚胎学要求重点掌握四大基本组织和各个重要的器官的形态结构。了解动物胚胎发生的早期过程。通过实验课,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解剖动手能力与显微结构观察,描述能力。 三、学时分配 四、实验内容及教学要求 实验一:躯干骨 实验目的:了解躯干骨组成,理解椎骨的一般构造和各部椎骨的特点,胸廓骨骼的组成和连接,同时掌握椎管、椎间孔、横突孔、胸廓等概念。 本实验教学要求:了解躯干骨的组成,理解椎管、椎间孔、横突孔、胸廓、颅腔等概念,掌握椎骨的一般形态结

构,比较颈椎、胸椎、腰椎、荐椎和尾椎的差异,比较不同家畜肋和胸骨的差异。 本实验重点、难点:椎骨的一般形态、各部分椎骨的特点的组成 实验二:头骨、前肢骨和后肢骨 实验目的:了解颅骨、面骨和前后肢骨的组成、各骨的形态结构、比较不同家畜的差异 本实验教学要求:了解颅骨、面骨和前肢骨的组成,理解头骨的整体形态结构,比较不同家畜头骨的差异,重点掌握前、后肢骨的组成,重点掌握骨盆的结构。 本实验重点、难点:鼻腔和口腔的组成、前后肢各骨的形态结构 实验三:关节、肌肉和被皮 实验目的:了解关节的结构和动物体各部肌肉的划分。 本实验教学要求:了解关节的组成,比较不同家畜前肢肌和后肢肌的差异。 本实验重点:掌握乳房的形态和结构。 实验四:消化器 实验目的:了解消化管和消化腺(壁内腺和壁外腺)等基本概念和肝脏、胰腺的位置,理解口腔的结构和肠管的划分。 本实验教学要求:了解胃肠肝胰的一般形态结构和分部,理解其体表投影与疾病诊断的关系(及直肠检查),掌握牛胃肠肝胰的位置形态和结构特点。 本实验重点、难点:掌握不同动物胃的位置、形态和结构。 实验五:呼吸器和泌尿器 实验目的:呼吸器掌握鼻腔的构造、鼻道的划分和肺的形态结构,了解喉软骨的组成;泌尿器了解其组成、不同动物的肾的类型,以及膀胱的构造。 本实验教学要求:理解和掌握肾的位置和形态以及肾的切面构造、雌雄两性动物尿道的差异。 本实验重点、难点:鼻腔、喉、肺、肾和膀胱的结构。 实验六:生殖器 实验目的:了解雌性生殖系统和雄性生殖系统的组成。 本实验教学要求:了解雄性生殖系统的组成,理解动物去势的基本原理,掌握睾丸、副性腺、阴茎和阴囊的位置形态和结构,比较不同家畜的差异。 本实验重点:掌握不同动物子宫的形态和结构;雄性生殖系统重点掌握睾丸、精索和阴茎的构造。 实验七:心 实验目的:掌握心的外形和心腔的结构。 本实验教学要求:了解心的位置,掌握心的形态和心腔结构。 本实验重点、难点:心腔的结构。 实验八:脑和脊髓 实验目的:了解脊髓的外形,掌握脑的外形和脊髓的结构。 本实验教学要求:掌握脑的外形和脊髓的结构。 本实验重点、难点:脊髓的结构。 实验九:细胞学 实验目的:掌握数码互动显微镜的使用方法与操作具体注意事项。 本实验教学要求:观察肝细胞(示线粒体)、神经细胞(示高尔基体)、肝(示糖原)。掌握细胞核内核仁和染色质,细胞质内细胞器和细胞内含物在光学显微镜下的形态结构。 本实验重点、难点:光学显微镜下细胞核及细胞质的形态结构。 实验十:上皮、固有结缔组织 实验目的:了解不同类型的上皮组织和结缔组织的分布与特点。 本实验教学要求:理解被覆上皮和固有结缔组织的形态特征,掌握单层扁平上皮、单层立方上皮、单层柱状上皮、假复层柱状纤毛上皮,复层扁平上皮、变移上皮的特征。掌握结缔组织特点,区分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网状组织。 本实验重点、难点:被覆上皮和固有结缔组织的形态特征。 实验十一:血液、软骨和骨 实验目的:了解血液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形态特征和骨组织的结构。

动物生物学复习思考题

考试要求 主要考查动物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各主要门和纲动物的主要特征、分类概况等知识。 命题基本要求 考试命题应以教学大纲及考试大纲为依据,考试范围覆盖教学重点和难点。 考试时间及题型 1.时间:120分钟。 2.题型:名词解释、填空、选择题、判断题、简述题、填图、问答题。 动物生物学复习思考题 绪论: 名词解释:物种、双名法、细胞、组织 简述细胞的基本结构。(非常概要!) 细胞有哪两种类型?动物的组织有哪些类型? 生物分类的基本等级有哪些? 生物分为哪几界? 多细胞动物的胚胎发育: ?动物的完全卵裂有哪两种主要形式?不完全卵裂有哪些类型? ?无脊椎动物的早期胚胎发育经历哪几个阶段? ?何为假体腔?何为真体腔? ?原口动物和后口动物的区别? ?重要的模式生物有哪些? ?高等动物三个胚层最终分化的方向是什么?(简要概述) 原生动物 ?1、名词解释:原生动物;伸缩泡;孢子生殖;接合生殖 ?2、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如何理解它是动物界最原始、最低等 的一类动物? ?3、原生动物如何进行各项生理活动? ?4、原生动物有哪些主要类群?各有什么主要特点? 海绵动物 ?名词解释:芽球生殖; ?海绵动物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说海绵动物是最原始、最低等的多细胞动 物?

腔肠动物 1、名词解释:辐射对称;消化循环腔; 2、腔肠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如何理解腔肠动物在动物界中的重要地位? 3、腔肠动物分哪几个纲?各有什么主要特点?其代表动物是什么? 4、腔肠动物分化有那些类型细胞? 扁形动物 ?名词解释:左右对称、实质组织、皮肌囊、直接发育、间接发育、寄生、 中间寄主、原肾管、不完全消化系统、牟勒氏幼体 ?扁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是什么?为什么扁形动物比腔肠动物高等? ?扁形动物门分成哪几纲?比较其特点。 ?动物两侧对称体制的结构特点是什么?简述两侧对称的生物学意义。 ?简述中胚层的生物学意义。 ?扁形动物的特征(特别是体形、对称体制、胚层、消化系统、生殖系统、 排泄系统和神经系统等)与腔肠动物相比有何不同?在进化上有何意义? 原腔动物 ?1、名词解释:假体腔、孤雌生殖、完全消化系统 ?2、原腔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什么?(请理解!) ?3、试述人蛔虫形态结构及生活史特点。 ?4、试述轮虫动物的主要特征。 软体动物 ?名词解释:外套膜;外套腔;贝壳;开管式循环系统;担轮幼体 ?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软体动物分为几个纲?从体制特点、贝壳、头、足、外套膜、神经系统的 特点、呼吸特点、血液循环特点、生活方式、发育特点等方面比较这几个纲的异同。 环节动物 ●名词解释:真体腔;同律分节;异律分节;疣足;闭管式循环系统;后肾管; 链索状神经系统;担轮幼虫;多毛类;寡毛类; ●比较环节动物三个纲的特点。 ●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什么?为什么说环节动物是无脊椎动物高等种类的开 始? ●比较真体腔和假体腔的特点。

《食品工艺学》教学大纲

《食品工艺学导论》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及代码:食品工艺学 07021309 英文名称:Food processing technology 课程学分与学时:3 学分/48学时(理论学时:32学时实验学时:16学时)先修课程:食品微生物或微生物、生物化学或食品化学。 适用专业:;生物技术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食品工艺学是研究食品加工和保藏的一门科学,作为食品科学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和学位课程,它的主要任务是探讨食品资源利用、原辅材料选择、保藏、加工、包装、运输以及上述因素对食品质量、货架寿命、营养价值和安全性等方面的影响。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食品保藏和加工的专业知识,为今后进一步学习食品领域的专业课程或从事食品科研、产品开发、工业生产管理及相关领域的工作打下理论基础。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采用多媒体教学结合组协作讨论设计实践 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食品的加工概念 一.食物与食品 二.加工工艺 三.食品加工工业 第二节食品加工原料的特性和要求 一.食品原料主要组成 二.影响原料加工的因素 三.食品原料的储藏与保鲜 第三节食品的质量因素及其控制 一.食品的质量因素 二.变质的影响因素 三.食品保藏的原则 第四节食品工业的发展及其前景 第五节食品工艺学的主要研究范围内容

第二章食品的脱水加工 第一节食品干藏原理 一.水分活度对食品的影响 二.食品的干藏原理 第二节食品液体的浓缩 一.膜浓缩 二.蒸发浓缩 三.冷冻浓缩 四.浓缩对食品品质的影响以及合理浓缩途径的选择第三节干燥 一.食品干燥过程特性以及干燥机制 二.干燥对食品品质的影响 三.食品的干燥方法 四.干燥食品的贮藏 第三章食品的热加工和杀菌 第一节热加工原理 一.罐头食品的腐败及腐败菌 二.微生物的耐热性 三.酶的耐热性 四.热加工对食品品质的影响 五.热加工时间的推算 六.罐头食品的一般加工工艺流程 第二节热烫 一.热烫的目的和影响因素 二.热烫方法 第三节巴氏杀菌 一.巴氏杀菌的目的 二.包装产品的巴氏杀菌方法 三.未包装产品的巴氏杀菌方法 第四节商业杀菌工艺 一、包装食品的高温杀菌 二、超高温杀菌 三、微波杀菌 四、高压杀菌 五、其他杀菌方法 第四章食品的腌渍和烟熏保藏 第一节食品腌渍 一.腌渍过程的扩散和渗透 二.腌渍方法及有关因素的控制

动物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课程教学大纲

《动物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250434 课程名称:动物解剖与组织胚胎学 英文名称:Anatomy and Histoembryology of the Domestic Animals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学时:99 学分:4.5 适用对象:动物医学、动物生产类(含畜牧、经济动物养殖)、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生物科学等专业的本科学生。 考核方式:考试 先修课程:动物学 二、课程简介 《动物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课是一门动物科学、动物医学以及生物科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动物生理学、动物繁殖学,以及动物饲养学、动物营养学、动物遗传学、动物育种学等专业课程提供必需的动物有机体正常形态结构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动物体大体解剖特征,包括各器官的名称、形态、结构、位置关系;掌握动物有机体显微解剖特征,包括细胞基本结构,基本组织结构特征和各器官显微解剖结构;掌握动物个体发育基本形态学描述,细胞分化、组织和器官的形成等基本生命现象.重点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和实践动手能力,要求学生掌握常见动物的实际解剖技术和观察方法,以及能够根据正常形态结构正确分析解决生产实际和科学研究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Anatomy and Histoembryology of the Domestic Animals " is a professional basic course for students of animal sciences, veterinary medicine and biological sciences. This course would provide these students with the basic theoretical knowledge of animal organisms normal morphology and experimental skills to learn animal physiology, animal reproduction, animal breeding, animal nutrition, animal genetics, animal breeding and other professional courses. Through learning of this course, students would master general anato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animals, including the names, forms, structures, locations of various organs, master microanatomy features of animal organisms, including basic cell structure, the basic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s and microstructure anatomical structures of various organs; and grasp of the basic morphological description of the individual development and the basic life phenomena, such as cell differentiation, formation of tissues

11动物学实验教学大纲(2015版本)

生命科学系 动物学实验教学大纲(2015版本) 课程代码:ZJ10101091、ZJ10101092 课程名称:动物学实验(上、下)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课程属性:独立设课 面向专业:生物科学 课程学分:1(上),1(下) 实验学时:27(上),27(下) 考核方式:考查 一、课程地位和作用 动物学实验是生物科学(师范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独立的实验课程,与动物学紧密联系。动物学实验以动物进化主线的代表动物为实验材料,研究代表动物的外部形态、内部结构;对有些动物进行培养和分类。动物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是实现由知识转化成能力的重要环节和有效途径。通过实验课的教学、验证,加深理解和巩固课堂讲授所学知识,熟悉动物学的基本操作技术,提高动手能力及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科学的、严谨的、实事求是的学风,为学习专业基础课和专业必修课打好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1、熟练操作显微镜、解剖镜的适用技术;2、掌握各大门类代表动物的基本结构特征和动物的分类学知识;3、掌握动物活体解剖技术及活体标本的采集、培养、制作、保存方法和操作技术等;4、灵活掌握生物绘图技巧。 (二)能力与技能培养:1、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动物学知识的能力;2、运用图谱、检索表鉴定动物的分析能力;3、综合性问题的分析能力;4、发现问题,独立思考与创新思维能力:5、口头和笔头进行动物结构特征、演化的描述能力。 三、考核办法 平时成绩(预习提问、实验操作与记录、实验报告)占70%,实验考核占30%

五、实验内容 实验一:动物的细胞和组织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及有丝分裂各期的特点。 2、了解动物的四类基本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二)实验器材 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结缔组织制片、三种肌肉制片、蛙卵细胞装片、马蛔虫卵细胞有丝分裂切片、载玻片、盖玻片、吸管、吸水纸、牙签、1%的亚甲蓝、0.7%及0.9%NaCl溶、蒸馏水 (三)实验内容 1、细胞 2、上皮组织 3、结缔组织 4、肌肉组织 5、神经组织 实验二:草履虫培养及观察 (一)教学目标 通过草履虫及其他纤毛虫的观察,了解纤毛纲的主要特征并认识一些习见种类。 (二)实验器材 稻草、玻璃缸、活草履虫、草履虫横分裂接合生殖装片、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吸管 0.7%和0.9%生理盐水、棉花、吸水纸、5%的冰醋酸 (三)实验内容 草履虫的培养及观察

食品工艺学教学大纲

食品工艺学教学大纲 Processing Technology of Food (供四年制食品质量与安全本科专业使用) 前言 食品工艺学是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食品工艺学是运用食品科学原理研究食品资源的选择、加工、包装、保藏及流通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实现生产合理化、科学化和现代化,为人类提供卫生安全、营养丰富、品质优良、种类繁多、食用方便的食品的一门科学。食品工艺学所研究的内容包括食品加工原理和食品加工过程及过程中每个环节的具体操作方法。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系统学习和掌握食品加工的基本原理、方法,并能正确运用食品加工技术原理,分析、解决食品加工中的主要问题,掌握食品生产、流通和销售过程中食品腐败变质的原因及其控制方法,深入了解食品原辅料的性质对加工过程的影响及其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主要教学方式有多媒体课堂讲授、讨论、录像、实验、自学、工厂参观见习等。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本课程的基本原理和加工技术。 使用教材:汪志君,韩永斌,姚晓琳,食品工艺学,中国质检出版社,2012年(“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规划教材)。实验教材:马俪珍,刘金福,食品工艺学实验,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年(“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规划教材)。 考核方式:考试占60%,平时占40%。 参考学时分配 实验学时数理论学时数内容 0 2 绪论 0 4 食品加工原辅料 0 3 食品加工保藏原理 7 6 肉制品加工工艺4 6 乳制品加工工艺8 9 果蔬制品工艺0 6 粮谷制品加工工艺0 6 调味品加工工艺 7 9 软饮料工艺 4 6 酒酿造工艺 食品工业废弃物的处理与利用 3 0 30 60 合计 90 共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