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t7 The Sea单元复习学案

Unit7 The Sea单元复习学案
Unit7 The Sea单元复习学案

Unit7 The Sea单元复习学案

件www.5y

https://www.360docs.net/doc/ba6423546.html,Unit7TheSea单元复习学案Lesson1-2词汇复习目标:通过复习,帮助学生积累一定有用的短语,并通过基础句型的训练,帮助学生先学会写句子,并培养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兴趣Procedures:Taskone

ReadandcheckReadthewordsinlesson1-2andtrytocheckwit hyourpartnersTaskTwo

wordformsparticipate____________

evaluate__________

arrange____________collection________

frightening________

explorer________________________further________ present___________persuade_____________

__________apologise_________

pollute________

Industrial_________

sollution_______agricultural__________

chemical_______

intelligence_________TaskThree

writeoutthefollowing积极参与

填表

搜寻,寻找

收集收藏

起航

根据陷入麻烦,陷入困境

说服某人做某事

成功到达

做好事

做讲座

去旅行

因..向某人道歉

谋生______anarrangement

______alecture

______anapologyasolution_______aproblem search________sth./sb.

______aliving

_______ajourney

theban______doingsth

befrightened_______sth.

1.

Theyoung_______________fromhisSpain___________newla nd.He______________onhisway,buthemanagedto_________ an_______island_________andnamedtheislandbyhisownna me.2.

Tom_________tomebecauseheforgottoinformmeto_______t helecture_______byProfessorchenyesterday.3.

Those_________inthediscussioncometotheofficeaftercl assplease.2.Atthe_________sightofthesnakehewasso___ _____which_________everyonepresenthere3.Ihavewalked 200mileshowmuch_______shouldIwalk?4.withalltheriver s_______,wefindnowheretoswimanymoreTaskFour Languageinuse1.

在他起航去美洲之前,他的队友早已成功到达了那里.2.根据那些古老的传说,他犯了谋杀罪,因此有了麻烦.3.他说服了一些人跟他一起去寻找金矿4.在那次大会上,他向我们展示了解决那次争端的办法.Lesson1-2课文复习

复习目标:通过课文复习,掌握课文中重点词汇及句型,并能灵活运用写一篇保护环境的环保

复习重点:Lesson1-2中重点词汇,句型

复习难点:结合话题的书面写作Partone

Summary回忆并归纳课文要点Lesson1showsushowVikingsarrivedatAmericaInthearticl ethewriterinformedusstorieshowthreepeoplefoundGreen landandNewfoundlandLessontwomainlydealswiththeimpor tanceofprotectingtheseabyanalyzingtheproblemsandcau sesaswellasthesolutionsPartTwo重点词汇如果。。怎么办独立,独自不止一个

去航海之前老早就

多达被迫去做

被称作为成功做到再一次

朝。。方向撒谎

覆盖着大雪处理

靠打鱼为生轮流做

浪费时间做。。。做。。。是浪费时间

选择做…Partthree

重点词汇1longbefore很久以前

e.g.我很久以前就认识他。Iknewhimlongbefore.---在你认识他之前很久我就认识他。Iknewhimlongbeforeyoudo.他们到了很久你才来。Theyarrivedherelongbeforeyoucame.很久以后你才最终意识到这个问题。Itwaslongbeforeyoufinallyrealizedthis.

---beforelong不久我们不久就会知道这件事。we’llknowthisbeforelong.Itwas/willbelong/时间段before 从句2.search区别判断下列短语Insearchof为了寻找searchfor寻找

searchsb./sp.搜查某人/某地警察正在那所学校搜查那个杀人犯.Thepolicearesearchingthatschoolforthemurderer.Pa rtFour

keysentences1.TheVikingswerethefirstEuropeanstoreac h…---他总是最后一个想到问题的解决办法.

Heisalwaysthelasttoworkoutthesolutiontotheproblem.2 .Therewereasmanyas10,000Vikingsliving…---湖边有一个很高的树.

Thereisatalltreestandingbythelake.3….thistimewitho nly25shipsofwhichonly14madeittoGreenland.

此次比赛我班获得了18枚金牌,其中12枚是男生获得。ourclasswon18goldmedalsofwhich12werewonbyboystudent s.4.…andsailedtowhatisbelievedtobethe…--我们的学校建在过去被认为是废墟的地方.ourschoolisbuiltinwhatwasbelievedtobewasteland.5 .Hefoundhimselfinanunknownlandfromwhereheeventually reaching…---他醒过来的时候发现自己竟躺在屋顶上,从那里他可以看到整个乐从镇。whenhewokeup,hefoundhimselflyingontherooffromwhereh ecouldenjoytheviewofthewholeLecongTown.PartFive课文语法填空TheVikingswereagroupofpeople______ancestorscamefrom Scandinavia.Theycontrolledtheseas________the8thand1 0thcenturiesAD.Byaround900AD,thereweremanyplacesinN orthernEurope________theVikingschosetolive.In982AD, whenaman________ErictheReddecidedtosetsailfurtherwe st,therewereas________as10,000Vikings_______inIcela nd.Eric___________toleaveIcelandbecausehehadcommitt edamurder,_____whichhegotintotrouble.

HepersuadedsomepeopletogowithhimtoGreenland,thistim ewith25ships,__________only14madeit.Intheyear1002,w henErictheRed’ssonLeifwasplanningatripfurtherwest,Biarniwastheman _______whomLeifdiscussedhisplans.Leif__________Biar n’sdirectionsandsailedto_______isbelievedtobethecoast ofpresent-daycanada.Hethensailedfurthersouthtoanisl and____________henamedVinlandbutisnow_________asNew foundland.PartSixTopicwriting假设你是LiXia上次有幸参加了学校组织的一次去匝坡的旅游,对匝坡海边的污染感触颇深.现你写信给佛山日报反映这一问题.内容要点如下:1)问题:水质每况愈下,游客丢的垃圾到处可见,如矿泉水瓶子,垃圾袋等,甚至水面上也漂着这些垃圾.还有一些游客傍晚在海边烧烤;有些居民捕杀海里的鱼,导致鱼大量减少2)你的建议:Lesson3-4重点词汇

复习目标:帮助学生掌握该课中重点单词的用法及在语境中的熟练运用

复习重点:词汇复习

复习难点:重点词汇在句中的运用PartoneRevisionpolluten.___________

industrialn.___________

agriculturaln.____________

chemical化学

__________

ban

v-ed.______________

intelligence

adj.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solution___thequestion

v._______Practice1.withtherapiddevelopmentofsociety ,our

cityisseriously________bythe__________and__________ ___waste.Itistimeforthegovernmenttocarryoutsome____ _____to_________theproblem.Forexample,_____________ _shouldbe_______.2.TheGreens_____________bysellingf urniture.3.

The__________dolphinishuman’sgoodfriend.4

Thebeautyofthecityisvery__________

tome.5

watchingTVcanbevery__________.6

Hisonlychanceof________wasahearttransplant.7

Thisruleris2metresin_________8

这个池塘宽约2米.

Thispondmeasuresabout2metresacross.9他是一个公认的大好人.

Heisrecognizedasaverygoodman.10

Athiswordshisheart_______tothebottom.听了他的话,他的心一下子沉了下去。Parttwp

keywords1

attract

吸引,引起..注意力/兴趣

attractone’sattention吸引某人的注意力e.g.Brightlightsattractmoths---touristattraction2.m easure尺寸措施,测量,尺寸是---makesthtoone’smeasure 根据某人的尺寸做

takemeasurestodosth采取措施做……

Itmeasures3metresinheight3.trick

--playatrickonsb.戏弄某人

tricksb.intodoingsth.骗某人做某事Grammar“比较”

的用法1.

It’sthreetimesasbigunderwater.

=It’sthreetimesasbigunderwater.

=It’stwicebiggerunderwater.两者相比(甲=乙),用“as+原级+as”表示。汤姆和杰克一样高。

Tomisastallasjack.她能够做得和她哥哥一样好。Shecoulddoaswellashisbrother.2.两者相比(甲<乙),用“not+原级+as”。她没有你细心。Sheisnotsocarefulasyou.她没有她姐姐聪明。Sheisnotsocleverashersister.3.两者相比(甲>乙),用“比较级+than”表示。这个房间比那个大。Thisroomisbiggerthanthatone.她的书比我的书贵。Herbookismoreexpensivethanmine.4.表示“几倍于……时”,用“倍数+as…as”来表示,也可以用“倍数+比较级+than…”表示。

这种飞机飞得比那种快两倍。

Thiskindofplanefliestwicefasterthanthatkind.

Thiskindofplanefliesthreetimesasfastasthatkind.5.表示一方随另一方程度变化时,用“the+比较级,the+比较级”结构。你吃得越多,就会变得越胖。Themoreyoueat,thefatteryouwillbe.你学得越多,懂的就越多。Themoreyoustudy,themoreyouknow.6表示三个或三个

以上进行比较,其中某一方超过其他几方面的用“__________________”如:她是我们班最好的学生。Sheisthebeststudentinourclass.比较级用法总结二者间的比较:

“as+原级+as”

“not+原级+as”

“比较级+than”

“倍数+as…as”或“倍数+比较级+than…”

the+比较级三者之间的比较:the+最高级+比较范围Practice我们的教室比你们的大三倍。ourclassroomisthreetimeslargerthanyours.ourclassroo misfourtimesaslargeasyours.1)Lucy的连衣裙与Lily的一样漂亮。Lucy’sdressis____

_________

___Lily’s

2)

这个会议没上次的重要。Thismeetingis______

__________

__lastone.1)

过去她家是村里最穷的。

Herfamily____

____

_______inhervillageinthepast.2)他是家里兄弟中最年轻的。

Heis_____

________ofthebrothersinthefamily.3)mary比jenny 重两公斤。

maryis____

____________

thanjenny.1)在“比较级+than”这一句型中,作为比较对象的成分不能省略:判断正误:在冬天北京比广州更冷。Inwinterit’scolderinBeijingthaninGuangzhou.Inwinterit’scolder inBeijingthanGuangzhou.2)形容词比较等级前一般可用much,even,alot,alittle,abit,等状语修饰,如:月亮比太阳小得多。Themoonis______

________

_______thesun.这本书比那本书厚一点。Thebookis___ ______

_______thanthatone.TaskFour

Topicwriting

为了推动人们的环保意识,广州海洋馆将于儿童节那天

免费对外开放,时间从上午9点到下午7点.参观的地方有海底世界,海洋剧院,北极世界等.参观券有限,先到先得,而且先到者还有礼物派,越早越好哦.Lesson4教学目标:◆掌握本课重点词汇、短语、句型及其用法。◆描述自己的海上经历或难忘经历。◆运用复习的短语、句型进行写作。Partone wordshorriblev._________n.________

adj.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terrify

n._________adj.________adj.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survive

n.____________________

忽然,突然___________

痊愈___________尖叫__________sink

______

______

接某人,捡起_________able._____

recognise

adj.________ParttwoPhrases有一天突然,忽然被…覆盖靠近,在…附近朝着…的方向在那一刻在…的边缘越来越近以极大的速度潜入海底使结束,得出结论沉入…底部不久

之后最后,最终捡起,接载某人PartthreeLanguagePointsinthetext1.…happentosb.

某人发生…昨天他发生车祸了.Acaraccidenthappenedtohimyesterday.happentodosth 碰巧做某事Ithappenedthat…碰巧……她昨天逛街时碰巧遇到了以前的同学。Shehappenedtomeetherformerclassmatewhileshoppingyes terday.2.Allatonce,theskywascoveredwithdarkcloudsan dinlessthanaminutewewereinaterriblestorm.allatonce 突然间,刹那刹那,他的名字跃入我的脑海.Allatonce,hisnamecameintomymind.becoveredwith 被…覆盖峨眉山顶终年积雪.ThetopofthemountEmeiiscoveredwithsnowalltheyear round.6.ontheedgeof

在…的边缘不要把杯子放在桌边,可能掉下来.Don’tputtheglassontheedgeof

thetable;

itmayfalloff.7.atgreatspeed以很高速度8.Inoticedthat….我注意到…

我注意到他离开得很早.Inoticedthatheleftearly.9.tie…to 把…系到…把狗栓在柱子上.

Tiethedogtothatpost.

tieyourshoe-laces系上你的鞋带10.Itriedtomakemybrotherunderstand,….

那使我的眼睛很痛.

Thatmakesmyeyesache.11.Asyoucansee,Ididescape.did在这里起强调作用,对谓语进行强调。如:Ididcomehereyesterday.在祈使句中,也借用助动词do强调说话人的祈使语气。如:一定记得代我向你妈妈问好。Doremembermetoyourmother.请来参加我的舞会。Docometomyparty,please.12.bring…toaconclusion结束她以一个有趣的故事结束谈话.Shebroughthertalktoaconclusionwithafunnystory.13 .…carriedmetoanareawheretheotherfishermenwere.关系副词where引导的定语从句这是我住的地方。ThisistheplacewhereIlive.Practice:Translatethefollo wingsentences:1

他朝着学校方向跑去了。

2.世界上很少国家承认台湾是独立的国家。3

在黑暗中,那个黑影吓了她一跳。她很恐惧以致于尖叫起来。4.布朗夫妇很幸运能从海啸(tsunami)中生存下来六、基础写作[写作内容]结合本单元句型,并运用部分重要词组,

表达以下我的经历:1.去年十一月部分教师去三亚三日游,我第二次见到大海。2.我们在海滩上沐浴阳关,游泳,拾贝壳,照相;(onthebeach,pickup)3.次日起航去一个海岛潜水,风大,船颠簸得厉害,发出尖叫声;(setsailfor,scream)4.旅游途中,不少同事被说服买了糖、茶和项链;5.旅途辛苦但很兴奋。(Although…,…)[写作要求]1.只能使用5个句子表达全部的内容;2.尽量使用本单元的句型,词组和单词。课

件www.5y

https://www.360docs.net/doc/ba6423546.html,

八年级物理上册3_1认识声现象学案无答案新版教科版

第一节认识声现象 学习目标: 1. 知道声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声的传播必需依靠介质。声具有能量。2.知道声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的传播需要介质; 3.了解在不同介质中声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声在固体和液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快 学习重难点: 重点:声音的产生难点:声波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速度计算式: 二.自主导学 (一)声源 观察:发声体在振动 学生自学课本36页内容,思考: (1)把一条塑料薄膜拉紧,放在嘴边吹,当发出声音时,嘴唇会感觉薄膜在。 (2)把手指放到正在播放音乐的收音机扬声器上,手会感觉扬声器在。 (3)嘴中啊啊啊时,用手指触摸喉头,感觉到声带在。 (4)优美的琴声来自于琴弦的。 (5)优美的笛声来自于笛管内空气柱的。 (6)青蛙“呱呱”的叫声是由于它的鸣囊在。 通过上面的事例,我们知道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声音是由物体产生的 补充:转换法:对于发声时,振动不明显的现象比如敲击桌面发声,虽然没看到桌面的振动,但可用实验进行演示。将纸屑放在桌面上,可从纸屑是否被弹起判断桌面是否在振动;将悬挂的泡沫塑料小球接触音叉,观察音叉发声和不发声时小球的情况,判断音叉是否在振动。(将桌面、音叉的振动转换为纸或小球的运动情况。纸或小球是为了将发声体的微小振动放大) 叫做声源 振动停止发声停止,声音存在。 及时练习(1) 1、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从物理学角度看.钟声”是由钟的_____ _所产生的. 2、如左图所示,在教室里,小明敲响音叉时,与音叉的叉股接触的乒乓球会_____ __,这一现象说明发声的物体在_____ ___,这里乒乓球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3、对于声音的产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3.1重力_基本相互作用导学案

§3.1重力基本相互作用 【课前预习导读】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力的概念,能够分清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 (2)掌握力的两种作用效果。 (3)知道力的三要素,会用力的图示和示意图来表示力。 (4)掌握重力的概念,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理解重力的大小及方向,知道重心的概念。 (5)初步了解四种相互作用的特点和作用范围。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多个实验现象归纳得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通过实例让学生体验力的作用效果。 (3)引导学生自己动手,用“悬挂法”找薄板的重心。 (4)通过“重心”概念的引入,渗透“等效替代”的物理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实例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激励探索与创新的意识。 (2)培养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和与他人交流的愿望,敢于质疑,勇于修正。 (3)认识到科学探索的艰难历程及科学研究工作的意义和其趣味性。 二、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力的概念、图示以及力的作用效果. 2.重力的概念及重心的理解. 教学难点 1.力的概念. 2.重心的概念和位置. 三、自主学习、主动落实学案 一、力和力的图示 1.物体的运动状态及状态变化 (1)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物体的. (2)运动状态的变化:只要物体运动的.改变了,不管是其还是其改变了,都说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了. 2.力的概念:物体与物体之间的. 3.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使物体发生形变. 4.力的矢标性:力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力的大小可以用测量. 5.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为N. 6.力的图示:用一带箭头的有向线段表示力的和,线段是按一定的比例(标度)画出的,它的表示力的大小. 7.力的示意图:用一带箭头的有向线段表示力的和,只表明物体在这个上受到了力,不严格表示力的大小. 思考讨论 1.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也就是物体的速度发生变化,共有几种可能情况?

力和机械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沪粤版八年级第八章《力和机械》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重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与地面接触的物体才要受到重力的作用 B、只有静止在地面的物体才受到重力的作用 C、地球上所有的物体都要受到重力的作用 D、在空中运行的物体或漂浮在水中的物体将不受重力 2、如图所示,一个物体所受重力的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 3、下列措施中属于减小有害摩擦的是() A、我国北方冬天路面结冰后,常在冰面上撒上些土渣,以免发生交通事故 B、体操运动员在上器械前,常常在手上涂些镁粉,防止手从器械上滑落 C、在鞋底上制出凸凹不平的花纹 D、给车轴上加润滑油 4、关于简单机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使用动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B、使用定滑轮可以省力一半 C、天平可以看成是个等臂杠杆 D、使用斜面不省力

5、一等臂杠杆,左边挂一重物G,右边用斜向下的力,如图所示,那么平衡时,F 将() A、大于G B、等于G C、小于G D、无法判断 6、在水平地面上放置一个质量为360N的物体,用图中所示的装置匀速拉动物体(不计绳子与滑轮的摩擦),拉力F等于40N,则物体与地面间的摩擦力应为() A、60N B、80N C、120N D、360N 7、在图中,属于省力杠杆的是() 8、如图所示,不考虑滑轮重及摩擦力,物B重20N,A为一动滑轮,绳的一端固定在地面上,当滑轮在力F的作用下匀速上升时,所用拉力F为()

A、20N B、40N C、30N D、60N 9、一根弹簧原长10cm,把它挂在支架上,在下方用3.2N的拉力竖直向下拉,弹簧长度为12cm,如果用9.6N的力沿竖直方向向下拉(没有超过测量范围),弹簧长度变为多少() A、12cm B、14cm C、16cm D、18cm 10、如果没有重力作用,下列哪个现象就不会发生() A、河里的水不能流动 B、玻璃杯摔而不碎 C、杯中的水倒不进嘴 D、大山压顶不弯腰 11、下列物体中,受力发生形变,撤去力后不能恢复原状的是() A、一团黄泥 B、橡皮筋 C、弹簧 D、吹大的气球 12、在北方,下雪后,山路上行驶的汽车轮胎上缠有铁链,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 A、增大摩擦力 B、减小摩擦力 C、保护轮胎 D、使雪快速熔化 13、某小朋友想用40N的力提升60N 的重物,他不能选用下列哪种机械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教学设计[1]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教学设计 实习生姓名实习学校实习班级高一年级班 原任课教师本校指导教师授课时间 课题课时课型 一、教材分析 (一)本课的背景和作用分析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课书(人教版)物理1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的教学内容,是建立在初中力的相互作用、重力的大小、力的图示及示意图基础之上的。重力 是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力,在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中,已提到了“只在重力作用下”。所以,本节内 容既是运动的延续,又是下一章牛顿运动定律、受力分析的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而基本相 互作用的引入,也为学生初步建立了统一的概念。因而,本节《重力基本相互作用》在物理学习中 的地位可想而知。 (二)学习《重力基本相互作用》的三维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分析 学生在学习重力之前,初中已学习了力的相互作用、重力的大小、力的图示等相关内容,已初步 掌握了物体为什么会受到重力及力的相互作用,会区别、画力的图示、示意图。本节通过重力、基本 相互作用的学习,将进一步了解引入重心的思想和找重心的方法及影响重心的因素。在教学中要注意 引导学生通过思考、探讨、观察、猜想、实验、总结等形式,促使学生掌握找重心的方法及影响重心 的因素,并运用力的图示、示意图表示重力,为后面学习受力分析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学生通过自 学和看、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四种基本相互作用统一的进程的和分类。 2、过程与方法分析 物理学习的主要目的不仅仅是学习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物理知识学会科学探究。因此本节重在体现知识点的引入及探究过程上,不仅要做到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提高注意力。也要让学生经历从物理现象概括物理规律的过程。通过一定的探究过程,寻找物理规律,让学生尝试通过自己的思考、或老师的提示,猜想并加以验证。同时,在基本相互作用方面,通过学生自学的过程,也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使学生获得有益的成功的体验。教师还可对四种基本相互作用的统一过程做一补充和展示相关资料,还可通过让学生查资料的作业形式,让学生了解这方面的最新动态。 3、情感态度、价值观分析 要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两条途径,一方面是引入物理学史,另一条途径是通过实验探究。本节在这两方面都有所体现:在对找重心及影响重心的因素进行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必须要经历思考、观察、合作、交流与讨论,才能对找重心的方法及影响重心的因素进行初步设想,然后运用实验探究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交流、归纳、总结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科学探究的精神,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形成科学探究习惯。通过讨论与交流,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学习态度,经历不同层次的观察与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在基本相互作用方面,通过学生自学和教师对四种基本相互作用的统一过程史的补充和相关资料的展

《认识声现象》教学设计

《认识声现象》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声音是人们交流信息的重要渠道,是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物理现象,本章讲述的是一些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有关的声学初步知识。本章教材在整个初中阶段物理知识中虽不是重点,但从新课程标准要求来看,本章教材对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信息意识、研究意识、创新意识和合作意识以及科学探究精神都有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初步认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了解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知道声具有能量。 了解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知道声音在固体和液体中的传播速度比气体中快。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发声现象,能简单描述发声体的共性,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对比和概括能力。 通过声音传播的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初步学习实验探究的方法,体会科学探究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初步领略声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的欲望。 三、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声音产生和声音的传播的条件。实验探究声音的传播条件和不同介质中声速不同是本节的一个关键。 本节课的难点是声波这个概念,可通过与水波的类比以及设计演示实验使学生初步知道声波是声源的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

【教法设计】 声音的产生和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是本节教学的两个中心环节,我采用教师演示实验、质疑、引导学生观察等实验探究的方法,启发引导学生认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气体、固体、液体都能传声,而真空不能传声。对于声速的知识,我采用先提出问题,学生分组讨论,得出初步的猜想或者判断,在教师的引导下总结归纳出问题的正确答案。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于这些问题正确观点的认识,又通过这些观点的形成过程,锻炼学生的思维行为和合作交流的科学精神。因此本节教法我设计为实验探究法、质疑诱导法、自学讨论法相结合,组织学生获取和掌握相关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学法设计】 刚开始学习物理的八年级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教低,处于从经验型向理论型的过渡时期,因此本节中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时,应在教师的导控下创设教学情境,提出探究的问题,学生边观察、边思考,并通过亲自动手及分组实验来进行论证,通过小组交流进行归纳总结,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器材准备】 白纸、笔帽、音叉、小球等。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利用PPT课件展现自然界中正在发声的情景,通过对自然界一些声音的播放,使学生体会到我们生活在一个有声的世界里,从而对声音产生浓厚的研究兴趣。 2、提出问题 你对声音有什么问题?(学生说出自己想知道的有关声的问题和不懂的问题)列举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比如动物都能发声吗?各种动物都是怎么发出声的?你是怎么听到声音的?让学生自由发挥,其目的是把学生带入声的世界,在讨论中切入本节主题: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 二、新课教学 (一)声的产生

力的作用是相互学案

§8.4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导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分析,认识到力的作用的相互性。 2、通过讨论,认识到施力物体也是受力物体。 3、在研究力的相互作用的实验中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的团队精神。 【导学重点】认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导学难点】相互作用力的特点。 【前置作业】 1、力是对的作用,有力发生时一定有两个物体,施加力的物体称做,受到力的物体称做。例如:手提水桶。手是物体,水桶是物体。 练习:(1)、“孤掌难鸣”这句成语说明了什么物理知识:。 (2)、用脚踢足球:是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 2、在物理学中,通常把力的、和称为力的三要素。 【活动过程】 用手拍桌子,手为什么会感到疼痛?公路上一车失误撞上另一辆车,两车为什么都会损坏?游泳时,手向后划水,人却向前运动,为什么? 活动一:探究物体在施力的同时是否也受力 1.自主或合作体验:(1)用手压铅笔尖;(2)如图8-35所示,小华和小明穿着旱冰鞋静止在地面上,小华用力推小明,看到的现象。 (1)如图8-34所示,用手压铅笔尖,手的感觉是。当你用手压铅笔时,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手会觉得疼,是因为,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 (2)现象1:。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 现象2:。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 2.实验:如图8-36所示,你会看到。如图8-37所示,看到的现象是。 3.分析上述体验和实验的结果,归纳出这些不同情形中的共同点,然后完成下面空格: 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有力的作用时,另一个物体也同时对这个物体有,即力的作用是的。 练习:一电灯吊在天花板上,下列哪两个力是相互作用力?电灯的重力;电灯对电线的拉力;电线对天花板的拉力;电线对电灯的拉力;天花板对电线的拉力。 活动二:物体间相互作用力特点 实验:水平方向把两个相同的弹簧测力计钩在一起分别用手向相反方向拉,你看到的现象是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力的方向。 用手拍桌子受力物体是,同时手会感到疼的受力物体是;说明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分别作用在(填“同一物体”或“两个不同的物体”)上。小组讨论总结上面的现象可以说明:两个物体发生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分别作用在

《力和机械》单元测试题

A.起子B.道钉撬C.筷子D.钢丝钳 《力和机械》单元测试题 班级:学号:姓名:总分: 一、选择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关于重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向上抛出的篮球在上升过程中没有受到重力的作用 B.汽车在坡路上向下行驶,受到的重力是垂直于坡面的 C.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 D.用力投掷出去的铅球,在飞行过程中受到的力有空气阻力和重力 2.下列实例中,为了减小摩擦的是() A.要把拧的很紧的瓶盖扭开,在手和瓶盖间垫一块毛巾 B.手表上用于调节指针的旋钮刻有凹凸不平的条纹 C.为把玻璃窗擦的更干净些,要用更大一点的力压抹布 D.移动较重的货箱时,在货箱下面垫上几根圆木 3.下列器材中,不属于轮轴的是:() A.房门的门把手 B.汽车的方向盘 C.撬钉子的羊角锤 D.拧螺丝的螺丝刀 4.图1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5. 如图2,园艺师傅使用剪刀修剪树枝时,常把树枝尽量往剪刀轴O靠近,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 A.增大阻力臂,减小动力移动的距离 B.减小动力臂,减小动力移动的距离 C.增大动力臂,省力 D.减小阻力臂,省力 6. 如图3,用下列简单机械,使重量同为G的物体都处于静止状态,其中用力最大的是(均不计摩擦)( ) 7.在图4中,甲、乙两个滑轮组都是由相同的滑轮组合而成。如图丙:大轮重10N,小轮重5N,连杆重1N。 先后用甲、乙两种方式提起同样重的物体(G=500N),如果忽.略摩擦力和绳的重力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 ) A.F1=129N F2=133N B.F1=129N F2=129N C.F1=133N F2=133N D.F1=133N F2=129N 8.如图5所示,是一个指甲剪的示意图,它有三个杠杆ABC、OBD和OED组成,用它剪指甲时,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 A.三个杠杆都是省力杠杆 B.三个杠杆都是费力杠杆 C.ABC是省力杠杆,OBD、OED是费力杠杆 D.ABC是费力杠杆,OBD、OED是省力杠杆 9. 如图6所示,物体A重G=100N,在F=40N的拉力作用下匀速前进,(不计滑轮的重力)此时物体A受 到的摩擦力等于 ( ) A.100N B.40N C.20N D.无法判断 10.如图7所示,AOB为一杠杆,O为支点,杠杆重不计,AO=OB。在杠杆右端A处用细绳悬挂重为G的物体, 当AO段处于水平位置时,为保持杠杆平衡,需在B端施加最小的力为F1;当BO段在水平位置时保持 杠杆平衡,这时在B端施加最小的力为F2,则() A.F1F2 C.F1=F2 D.无法比较 二、填空题(11—15小题每空1分,第16—19小题每空2分,共37分) 11.物体所受的重力与它的质量成,一个质量是50 kg的中学生所受重力是_____ N,建筑工人 用“重垂线”来判断墙砌的是否竖直,这是利用了的知识。 12.如图8所示为用筷子提米实验,杯中装满米,再加少许水,压紧。过一会儿提起筷子,米和杯也被提起, 这是____ ___作用的结果,筷子所受摩擦力的方向是________。如图9所示,旱冰鞋上安装小轮子的 作用是通过的方法,使摩擦力。 13.如图10,自行车刹车时,越用力捏车闸,车轮越容易停止转动,这是用的方法 增大摩擦力;自行车轮胎表面有凹凸不平的花纹,可防止打滑,这是采用的方 法增大摩擦力。以上二种情况中的摩擦力都是的(选填“有益”或“有害”)。在自行车上有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图6 A O B 图7 图8 图9 图10

认识声现象公开课教学设计

一、 1.知道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知道声的传播必须依靠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知道声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二、 1.通过观察发声现象,能简单描述所观察到的发声体的共同特征,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对比和概括能力。 2.通过声传播的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初步的在观察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三、

1、观察发声体在振动。 要求学生让身边的器材例如刻度尺、橡皮筋、纸、塑料薄膜等发出声音,进行体验。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物体发声时的共同特征,总结出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这一结论。 演示实验1:敲击音叉使其发声,让学生观察音叉是否振动。让学生思考怎么让音叉的振动更便于观察呢?乒乓球的作用是什么? 让学生总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介绍声源的定义。

2 用两种不同颜色的圆,把空气的密和疏向四周传播形象地画出来。通过对两种现象进行比较引出声波的概念。鼓面振动使周围空气振动,并且这个振动由近及远地传播,声波是声源的振动在空气(或其他物体)中的传播。 演示实验3:将音箱放入水中,播放音乐,观察水面的变化。 振动的传播,实质是能量的传播,就像小石子在水面激起水波,水波使小纸片上下运动。 演示实验4:会跳舞的烛焰。 因为声波有能量,所以声波传入耳中会使耳膜振动,我们就感觉到了声音。 3,声的传播需要介质 声在空气中能传播,在固体和液体中也能传播。 为什么运动员在水下能听到音乐进行花样游泳?或让学生自己举例说出固体和液体也能传声。 声在真空中能传播吗?,教师可以引导他们提出证明猜测正确性的方法。 学生可能提出许多方案只要学生说出把声源放到真空中和不在真空中所产生的情况进行比较都是正确的,并对其进行鼓励。 实验视频2、真空能否传声。 提问:随着空气的不断抽取,所听到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教学设计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一)本课的背景和作用分析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课书(人教版)物理1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的教学内容,是建立在初中力的相互作用、重力的大小、力的图示及示意图基础之上的。重力是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力,在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中,已提到了“只在重力作用下”。所以,本节内容既是运动的延续,又是下一章牛顿运动定律、受力分析的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而基本相互作用的引入,也为学生初步建立了统一的概念。因而,本节《重力基本相互作用》在物理学习中的地位可想而知。 (二)学习《重力基本相互作用》的三维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分析 学生在学习重力之前,初中已学习了力的相互作用、重力的大小、力的图示等相关内容,已初步掌握了物体为什么会受到重力及力的相互作用,会区别、画力的图示、示意图。本节通过重力、基本相互作用的学习,将进一步了解引入重心的思想和找重心的方法及影响重心的因素。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思考、探讨、观察、猜想、实验、总结等形式,促使学生掌握找重心的方法及影响重心的因素,并运用力的图示、示意图表示重力,为后面学习受力分析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学生通过自学和看、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四种基本相互作用统一的进程的和分类。 2、过程与方法分析 物理学习的主要目的不仅仅是学习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物理知识学会科学探究。因此本节重在体现知识点的引入及探究过程上,不仅要做到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提高注意力。也要让学生经历从物理现象概括物理规律的过程。通过一定的探究过程,寻找物理规律,让学生尝试通过自己的思考、或老师的提示,猜想并加以验证。同时,在基本相互作用方面,通过学生自学的过程,也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使学生获得有益的成功的体验。教师还可对四种基本相互作用的统一过程做一补充和展示相关资料,还可通过让学生查资料的作业形式,让学生了解这方面的最新动态。 3、情感态度、价值观分析 要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两条途径,一方面是引入物理学史,另一条途径是通过实验探究。本节在这两方面都有所体现:在对找重心及影响重心的因素进行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必须要经历思考、观察、合作、交流与讨论,才能对找重心的方法及影响重心的因素进行初步设想,然后运用实验探究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交流、归纳、总结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科学探究的精神,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形成科学探究习惯。通过讨论与交流,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学习态度,经历不同层次的观察与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在基本相互作用方面,通过学生自学和教师对四种基本相互作用的统一过程史的补充和相关资料的展示,加强学生的好奇心及求知欲,通过让学生查资料的作业形式,让学生了解这方面的最新动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分析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这一节内容,是学生首次运用等效、统一的思想。掌握找重心的方法和影响重心的因素分析是本节的重点。 2、难点分析 理解物体的重力为什么可以集中在重心及重力的方向是本节的难点。通过学生思考、观察、合作、交流与讨论、实验的方法,突破难点。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认识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2.知道力的三要素,会画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力和机械》单元测试题一(参考答案)

《力和机械》单元测试题一(参考答案) 山东威海新都中学杨龙飞 一、选择题 1.D 2.D 3.D 4.B 5.D 6.D 7.D 8.B 9.C 10.A 二、填空题 11.费力 A 增大 12.费 C B 省 13.省力 20 三、实验探究题 14.(1)0 (2)右(3)右 2 (4)顺时针转动 (5)甲组的错误:不同单位的物理量不能直接相加; 没有进行多次测量并从中找到普遍规律; 这四个物理量中的三个,它们的数据都应任意设定,

不能有任何人为设置的规律; 15.(1)刻度尺(2)4.5 1.8 1和2 小明对橡皮筋的拉力增加几倍,橡皮筋伸长的长度也增加几倍 2012-01-11 《力和机械》单元测试题二(参考答案) 山东省阳信县翟王镇中学仇洪娟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3小题,每小题3分,共39分) 二、填空题(本题20空,每空1分,共20分) 14.正质量 9.8 486 15.摩擦力增大压力摩擦 16.500 向上握紧竿或在手上擦防滑粉 17.40 费力 18.200、100 19.2 不变

20.定动 30 6 三、作图题(每小题4分,共8分) 四、实验探究(第1小题7分,第2小题7分,第,3小题11分,共25分。) 1.(1)F=5△L/2 (3分)(2)11(2分) 10(2分) 2.(1)右(2分)(2)二(2分)便于从杠杆上直接读取力臂(3分) 3.(1)1.6 (2分)(2)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3分)(答“摩擦力与压力有关”或“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只得1分)(3)|压力(2分)接触面粗糙程度(2分)(4)小于(2分)

【八年级】八年级物理上册31认识声现象学案无答案新版教科版

【关键字】八年级 第一节认识声现象 学习目标: 1. 知道声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声的传播必需依靠介质。声具有能量。2.知道声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的传播需要介质; 3.了解在不同介质中声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声在固体和液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快 学习重难点: 重点:声音的产生难点:声波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速度计算式: 二.自主导学 (一)声源 观察:发声体在振动 学生自学课本36页内容,思考: (1)把一条塑料薄膜拉紧,放在嘴边吹,当发出声音时,嘴唇会感觉薄膜在。 (2)把手指放到正在播放音乐的收音机扬声器上,手会感觉扬声器在。 (3)嘴中啊啊啊时,用手指触摸喉头,感觉到声带在。 (4)优美的琴声来自于琴弦的。 (5)优美的笛声来自于笛管内空气柱的。 (6)青蛙“呱呱”的叫声是由于它的鸣囊在。 通过上面的事例,我们知道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声音是由物体产生的 补充:转换法:对于发声时,振动不明显的现象比如敲击桌面发声,虽然没看到桌面的振动,但可用实验进行演示。将纸屑放在桌面上,可从纸屑是否被弹起判断桌面是否在振动;将悬挂的泡沫塑料小球接触音叉,观察音叉发声和不发声时小球的情况,判断音叉是否在振动。(将桌面、音叉的振动转换为纸或小球的运动情况。纸或小球是为了将发声体的微小振动放大) 叫做声源 振动停止发声停止,声音存在。 及时练习(1) 1、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从物理学角度看.钟声”是由钟的_____ _所产生的. 2、如左图所示,在教室里,小明敲响音叉时,与音叉的叉股接触的乒乓球会_____ __,这一现象说明发声的物体在_____ ___,这里乒乓球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3、对于声音的产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相互作用 学案

02相互作用 考点1物体的平衡

(1)平衡状态: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共点力的平衡条件:F合=0或 =0 =0 x y F F ?? ? ?? 合 合 。 (3)重要推论 ①二力平衡:如果物体在两个共点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这两个力必定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②三力平衡:如果物体在三个共点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其中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一定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学、。 ③多力平衡:如果物体受多个力作用处于平衡状态,其中任何一个力与其余力的合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4)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问题的一般解题思路 拓展1:整体法与隔离法在平衡问题中的应用 (1)对整体法和隔离法的理解 整体法是指将相互关联的各个物体看成一个整体的方法。整体法的优点在于只需要分析整个系统与外界的关系,避开了系统内部繁杂的相互作用。 隔离法是指将某物体从周围物体中隔离出来,单独分析该物体的方法。隔离法的优点在于能把系统内各个物体所处的状态、物体状态变化的原因以及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表达清楚。 (2)整体法和隔离法的使用技巧 当分析相互作用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整体的受力情况及分析外力对系统的作用时,宜用整体法;而在分析系统内各物体(或一个物体各部分)间的相互作用时常用隔离法。整体法和隔离法不是独立的,对一些较复杂问题,通常需要多次选取研究对象,交替使用整体法和隔离法。 拓展2:临界问题的处理方法 (1)临界问题:当某物理量变化时,会引起其他几个物理量的变化,从而使物体所处的平衡状态“恰好出现”或“恰好不出现”,在问题的描述中常用“刚好”、“刚能”、“恰好”等语言叙述。 (2)常见的临界状态有: ①两接触物体脱离与不脱离的临界条件是相互作用力为0(主要体现为两物体间的弹力为0); ②绳子断与不断的临界条件为绳中张力达到最大值; ③绳子绷紧与松驰的临界条件为绳中张力为0;

力和机械 单元测试题(提优)

第6章 《力和机械》 单元提优测试题(全卷总分100分) 班别 学号 姓名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4分) 1.小滨用10N 的水平推力匀速推动放在水平地面上的课桌,则课桌受到地面对它的摩擦力大小为? ??? N ;小滨将课桌内的书包拿走后,把课桌沿原路线用水平力推回的过程中,课桌受到的摩擦力? ???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0N 。 2.北京和张家口将在2022年联合举办冬奥会.冰壶是比赛项目之一,冰壶比赛冰壶的最上面覆盖着一层特制的微小颗粒。如图所示,一名队员将冰壶掷出后,另外两名队员用冰刷刷冰面。目的是为了? ??? 冰壶与冰面之间的摩擦,? ??? 冰壶滑行的距离。(两空都选填“增大”或“减小”) 3.在对汽车的发动机做检修时需要将引擎盖抬起,抬起过程应用了杠杆原理。图2为引擎盖的受力分析模型图:引擎盖可绕O 点自由转动,A 为引擎盖重心位置。由图2可知,该杠杆属于? ??? 杠杆,在引擎盖抬起过程中,重力G 的力臂逐渐? ??? 。 4.小金将长为0.6米、质量可忽略不计的木棒搁在肩上,棒的后端A 挂一个40牛的物体,肩上支点O 离后端A 为0.2米,他用手压住前端B 使木棒保持水平平衡,如图所示,小金的质量为50千克,则此时手压木棒的压力大小为? ??? 牛,肩对木棒的支持力大小为? ??? 牛。(g=10N/kg ) 5.如图,工人利用滑轮组将200N 的重物匀速向上提升到2m 高的平台上,则他所用的拉力为? ??? N ,绳子自由端向下移动的距离为? ??? m .(不计绳重、动滑轮重及摩擦) 6.小明和小杰握住两根较光滑的木棍,小华将绳子的一端系在其中一根木棍上,然后如图所示依次将绳子绕过两根木棍,小明和小杰相距一定的距离握紧木棍站稳后,小华在图A 处拉绳子的另一端,用很小的力便拉动他们。若小华所用的拉力为10N ,则小明和小杰受到的拉力分别为? ??? N 、? ??? N (摩擦忽略不计)。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如图所示的实例中,目的是为了减小摩擦的是( ) 2.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和细线的重力及一切摩擦均不计,物重G=5N ,则弹簧测力计A 和B 的示数分别为( )

中考复习1[1]声现象导学案.doc

1.声现象 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了解乐音的特性。 2、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应用,知道噪声的危害及控制途径。 重点难点 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声音的特性及决定因素; 2、噪声的危害与控制,超声波、次声波特点应用。学习过程 考点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 物体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真 空传声。 3>声音是一种波:声音以的形式传播。声 波能粉碎小石头,表明声音具有。 4、声速:声速大小取决于o通常情况下, v固v波v气。15 °C空气中的声速约 为o 5、回声:回声是声音传播时遇到障碍物时而 形成的。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以上, 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nic 针对练习 1、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衅 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多次被 / 弹开.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 A、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r X B、声音产生的原因r a c、音调是否与频率有关 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2、魔术师表演“会跳舞的火焰”节目时,先在平台上点燃一支蜡烛,然后手持一面小鼓置于蜡烛附近, 鼓血血对烛火。当他敲响小鼓,烛火就随着鼓声舞动。这一现象说明() A、魔术师有一种神奇的力量 B、鼓面振动发声,声波能传递能量 C、听到的鼓声是鼓而振动产生的超声波 D、鼓面振动产生了电磁波 3、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汶川发生8.0级的大地震。地震后有些被埋在废墟下的人为了保存体 力不是大声呼救而是用硬物敲击墙壁或管道,向营救人员求救,最后获得了生的机会。用物理学知识 解释他们是利用了声音可以在中传播的原 理,在他们的求救行为中发出的声音是由于用硬物敲击后墙壁或管道发生而产生的。 考点2.声音的特性 1、、、是反映声音特性的三个物理量,人们常将它们称做声音的三要素。 2、响度:声音的叫做响度。响度与有 关,还与有关O 3、音调:声音的叫做音调。音调与有 关,频率指,其单位为—。 4、音色: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其音色。 针对练习 1、在使用小提琴前,乐师常旋动琴弦轴以调节琴弦的松紧,俗称“定弦”。这主要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振幅 2、小沈阳在2009年春晚小品“不差钱”中模仿歌手刀郎的声音,观众感觉很像。从物理学角度看, 小沈阳主要是模仿了刀郎歌声的() A、音速 B、音调 C、响度 D、音色 3、如图,将一把钢尺压在桌 面上,一部分伸出桌面,用/《[\ 手指拨动其伸出桌外的一心. W 端,轻拨与重拨钢尺,则钢 尺发:11声音的不同, 改变钢尺伸出桌而的长度,则钢尺发出声音的不同。(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显示的波形。叩乙内 其中)*,音音调相同的是_图和图;响度相同 的是图和图。 5、一个声源2min内振动了720次,它的频率为是Hz,人耳(能/不能)听到该声音;小 明同学练声时,发出声音的频率是200Hz,则他的声带每秒钟振动_________ 次。 考点3.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噪声和乐音的区别 乐音通常是指物体做发出的声 音,乐音的波形是的; 噪声通常是指物体做发出的声 音,噪声的波形是的。

第六章《力和机械》单元测试题

第六章《力和机械》单元测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从井中用绳提上一桶水时,手感到向下的拉力,这拉力的施力物体是 A.地球B.水C.水和桶D.绳子 2.一根原长8cm的弹簧,在弹性限度内,当所受拉力为8N时,长度变为12cm,当长度变为14cm时所受拉力是( ) A.10N B.12N C.14N D.20N 3.如图所示,在弹簧测力计的两侧沿水平方向各加6N拉力并使其保持静止,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A.0N B.3N C.6N D.12N 4.下列关于重力和摩擦力的一些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空中飞行的物体不受重力的作用B.重力的作用点可能不在物体上 C.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才可能产生摩擦力D.摩擦力可能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 5.下列事例中,属于减小摩擦的是() A.自行车刹车时用力捏刹把B.古人利用滚木移动巨石 C.在二胡琴弓的弓毛上涂上松香D.“玉兔号”月球车车轮上刻有花纹6.下图所示的工具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A.钢丝钳B.起子 C.羊角锤D.镊子 7.如图所示是安置在公路收费站栏杆的示意图,当在A处施加一个向下的动力时,栏杆将绕左端点逆时针转动起来,它是一根 A.省力杠杆B.费力杠杆

C.等臂杠杆D.无法确定. 8.一位同学双手的最大拉力为500 N,现在他用一个动滑轮和一个定滑轮组成的滑轮组,若不计滑轮重和摩擦,最多能提起的物重为 A.500 N B.1 000 N C.1 500 N D.250 N 9.如图,等臂杠杆处于水平静止状态,若杠杆本身的重力和摩擦力均忽略不计,则拉力 F与物重G的关系是:( ) A.F>G B.F=G C.F<G D.无法确定 10.在如图中,要将一圆柱体重物推上台阶,最小的作用力应是() A.F1B.F2C.F3D.F4 二、填空题 11.小明用200N的力拉着一个质量为40kg的木箱在平直路面上匀速前进,木箱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_____N;如果小明匀速把该木箱向上提起,需要用____________N的力。(取g=10N/kg) 12.如图甲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木块A和B叠放在水平桌面上,每个木块的质量5kg,在16N的水平拉力F1作用下,A、B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木块B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_______N。如图乙所示,若将A、B木块紧靠着放在水平桌面上,用水平力 F2推A使它们一起也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则F2是_______N。 13.你一定观赏过不倒翁,它之所以不易倾倒,是因为它的重心位置较______(选填“高”或“低”)。建筑工人在砌砖时常常利用悬挂重物的细线来检查所砌的壁是否 ___________。 14.自行车刹车时,越用力捏车闸,车轮越容易停止转动,这是用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增大摩擦力;在积有冰雪的道路上行驶的汽车轮胎上缠有铁链,这是采用 _____________的方法增大摩擦力。以上二种情况中的摩擦力都是________(选填“有益”

高中物理 3.1重力基本相互作用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1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 一、教学设计思想: 本节课属于物理概念课,除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外,其余知识初中基本已经学过。但本节课不是初中的一个简单的复习,而是高中和初中力学的重要衔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课首先从生活实际出发,通过分析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及形变的原因,说明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的一种表现,并且复习力的图示。通过此段的教学,可以激活学生初中力学基本知识。 重力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力,对于它的学习和描述,一方面能训练学生从常见的、普遍的物理现象中进行归纳总结,找出共同特性,另一方面可以为以后学习弹力、摩擦力、万有引力等力提供认知的模板,即从大小、方向、作用点、作用效果、产生原因等方面认识力。在物体重心的确定上,设计让学生进行探究性活动,确定不同形状的物体的重心位置,并且和数学上的重心作比较,深入理解重心的含义。 四种基本相互作用的介绍,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开阔学生的视野,教学中可以对学生进行指导性阅读,并且布置探究性作业,课下收集有关四种基本相互作用的知识。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认识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或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能分析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2)知道力的三要素,会画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3)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及其定义,理解重力的大小以及测量和方向,知道重心的概念。(4)初步了解四种基本相互作用的特点和作用范围。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亲身感受,概括出重力的产生、方向、大小的特点,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重心”概念的引入渗透“等效代替”的思想。 (2)通过对四种基本相互作用的介绍,激发学生努力学习,以后投身到新领域的探索中去。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力的概念的建立过程,学生对与力的概念存在一些模糊的概念,为了让学生对力有更清晰的认识,因此教学中应重点讲解力的概念的建立过程。 2.重力的三要素的分析过程。因为重力三要素的分析研究方法能为其他学习作铺垫,所以应是本节的另外一个核心内容。 难点:不规则物体的重心的确定,对于不规则物体的重心的确定学生不容易接受,而且也不容易想到,所以在教学中用实际操作突破难点。 四、教学资源:教材、多媒体课件、尺子、橡皮筋、弹簧测力计、不规则薄板 五、教学流程图: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声现象》导学案(无答案)人教新课标版

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主备:段传友同备:姚文斌审核:初中物理组学生班次与姓名: 一、课标告诉我们: 通过实验探究,初步认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条件;知道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和温度有关。 二、本我们要做到: 1、知识与技能: 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从而培养学生初步的研究问题的方法,通过学习活动,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师生的双边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 三、预习导学: 1、观察与思考: 在一次风较大的时候,观察旗杆上的国旗,当你听到国旗在风中发出“噼啪噼啪”的声音的时候,你可以看到国旗在不停地_____________;当风停了以后,国旗不再发声,这时国旗在旗杆上不再________。 2、动手做一做: 实验一:将钢尺(或塑料尺)的一端紧压在桌边,让另一端伸出桌面外,用手拨动另一端,观察钢尺发声时情形。 实验二:将你的耳朵紧贴在课桌一端的桌面上,在桌面的另一端用手轻轻地敲击;再使耳朵离开,用手以同样大的力度敲击桌面。比较两次听到的声音。 3、动脑想一想: a.实验一中的钢尺产生声音时有什么特征?这说明了什么道理? b.实验二中第一次敲击声是在桌面的一端发出的,但耳朵贴在桌面的另一端能听到声音,在这个过程中声音是由什么物质从一端传到另一端的?当耳朵离开桌面时,我们同样可以听到敲击声,这次的声音是由什么物质传到耳朵的? c.我们平时听到的各种声音主要是通过什么物质传到耳朵中的? 四、通过预习我会做: 1、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_产生的,_________停止,声音就消失。 2、在物理学中,把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________,它可以是气体,还可以是________或________。我们平时听到的声音主要是通过___________传播的。并且以形式传播。 3、钓鱼时,河岸上的脚步声会把鱼吓跑,这说明____________能够传声。 4、月球上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来进行交谈,主要是因为_______不能传声。 5、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做________。在15℃时空气中的这个值是___________。 6、北宋的沈括,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记载着: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

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导)学案

课题§3.1重力基本相互作用 【课前准备】双色笔提前准备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知道力的作用效果有两类: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3.知道力的三要素,会画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4.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理解重力的大小及方向,知道物体重心的概念。 5.知道重力物体质量的关系. 6.初步了解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力的特点和作用范围. 二、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力的概念、图示以及力的作用效果. 2.重力的概念及重心的理解. 教学难点 1.力的概念. 2.重心的概念和位置. 三、学教方法:自主阅读学习法、实验探究法、合作学习法、启发式与讲练相结合。 四、自主阅读: 1、通过本节学习我知道了: 2、我学到的科学研究方法是: 3、本节最难理解的是: 【课堂自主导学】 一.力概念的引入和力的性质 问题:阅读课本页第一段话回答,物体的运动状态说明物体什么量在发生改变: 例:演示1、用手压锯条、拉皮筋等,学生观察现象 演示2、扔掉手中的粉笔,拖动桌面上的书等,又有什么现象? 锯条、皮筋的形状发生了改变,球,粉笔、书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 原因:这些都是因为 1、力的定义: 问题:你们初中学过的力有什么性质呢? 认识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施力物体同时是受力物体,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问题:用大小相等的力沿不同的方向拖动桌面上的书,书的运动一样吗? 力是有大小和方向的物理量(矢量),力的大小可以用测量, 力的单位:牛顿符号N。1N到底有多大? 问题:力的作用效果有那些?举例说明。 2、力的作用效果(共两种) 3.力的三要素: 问题:我们可以怎样把力的三要素完整的表示出来呢? 4.力的图示和示意图 例:一个重150N的物体静止放在水平地面上,叫学生上黑板上画出物体重力的图示和示意图。 示意图,即只画出力的作用点和方向,表示这个物体在这个方向上受到了力。 二、重力 提问:重力是怎样产生的? 学生在预习后回答: 提问:有的同学说物体的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到底是不是呢? 学生猜疑: 教师释疑:所以说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而不能说地球的吸引力就是物体的重力。由于两者相差很小,通常可以用重力代替吸引力。 ⑴概念: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重力就是重量。 ⑵产生条件: ⒊重力的大小和方向 ⑴重力的大小: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秤来测量,为什么?(二力平衡知识得出结论) 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关系:G=mg(g=9.8N/kg) ⑵重力的方向:总是。 巩固训练( ①物体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物体对水平桌面的压力() A、就是物体的重力 B、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 C、这压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产生的 D、这压力是竖直向下的 ②物体静止在斜面上,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如图所示,这样表示对吗?(请学生分析) ⒋重心 ⑴概念 通俗点讲,重心就是重力的作用点。把物体的全部质量集中到一点将不影响研究结果,这就是物理学的一种等效替代的思想。 ⑵与重心位置有关的因素: ①与物体的有关; ②与物体的分布有关。 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的重心,跟物体的形状有关。 质量分布均匀的有规则形状的物体,其重心在此上。 同学们在初中知识的基础上,找出这些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的重心(投影分析) 巩固练习:用卡车运输一些有的轻、有的重物体, 到卡车上较为合理。 (尽量将重的物体放在车的底部,整体的重心较低,行驶较安全) 一、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阅读课本这部分内容,并讨论回答:四种相互作用的名称、特点和作用范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