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骨肉瘤是最常见的恶性成骨性肿瘤之一。科研人员研究曲古
苦参碱抑制人骨肉瘤细胞MG63增殖的实验研究

苦参碱抑制人骨肉瘤细胞MG63增殖的实验研究李国慧;刘瑞花;李贵霞;张丽霞【摘要】目的探讨苦参碱抑制人骨肉瘤细胞增殖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应用不同浓度的苦参碱作用于MG63细胞,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法检测苦参碱对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caspase-3mRNA的表达.结果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和四甲基偶氮唑蓝实验表明,苦参碱能抑制MG63细胞的增殖,并呈良好的时间-剂量效应关系;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显示caspase-3mRNA的表达升高(P<0.01).结论苦参碱能明显抑制MG63细胞的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促进caspase-3的表达有关.【期刊名称】《河北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4(035)002【总页数】4页(P162-165)【关键词】骨肉瘤;苦参碱;细胞凋亡【作者】李国慧;刘瑞花;李贵霞;张丽霞【作者单位】河北省儿童医院检验科,河北,石家庄,050031;河北省老年病医院药剂科,河北,石家庄,050011;河北省儿童医院检验科,河北,石家庄,050031;河北省儿童医院成人科,河北,石家庄,0500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0.52骨肉瘤,又称成骨肉瘤,是青少年最常见的恶性成骨性肿瘤之一,该瘤恶性程度高,预后极差。
以大剂量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效果并不理想,且不良反应大。
苦参碱作为药用植物在我国据文字记载已有2 000多年的历史,目前在医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有关苦参碱抗肿瘤作用也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本研究初步观察了苦参碱对骨肉瘤MG63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旨在为苦参碱抗肿瘤作用的临床应用提供相应的理论基础。
1 材料与方法1.1 细胞培养:人骨肉瘤MG63细胞株由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实验中心保存,提供使用。
MG63细胞生长在含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37℃饱和湿度5%CO2培养箱中培养。
待细胞进入对数生长期后用于实验。
高级卫生专业资格正高副高骨外科学专业资格(正高副高)模拟题2真题-无答案(74)48

高级卫生专业资格(正高副高)骨外科学专业资格(正高副高)模拟题2021年(69)(总分81.XX02,考试时间120分钟)A1/A2题型1. 男性,15岁,左膝酸痛2个月,加重1周伴局部肿胀,无发热,X线片显示左股骨下端骨质不均匀性溶骨性改变,有散在的钙化并有骨膜反应,经病理活检证实为软骨肉瘤,采取以下哪种治疗A. 中药治疗B. 病灶整块切除C. 病灶整块切除+植骨D. 病段切除+自体带血管骨移植E. 化疗+免疫治疗2. 关于骨肉瘤的临床特点,下列不正确的是A. 起源于成骨性间叶组织,以瘤细胞能直接形成骨样组织或骨质为特征B. 多发生于骨骺生长最活跃的部位,如股骨远端,胫骨、腓骨和肱骨近端C. 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但大多在10~27岁,男性多见D. 几乎所有转移均经淋巴转移E. 疼痛为早期症状,起初为间断性疼痛,后为持续性剧烈疼痛,尤以夜间为甚3. 女性,53岁。
右股骨上端疼痛20天。
1年前曾行乳癌根治术。
查体:右股骨上端肿胀压痛,右髋活动受限。
X线检查:右股骨颈及转子下溶骨性破坏。
最可能的诊断是A. 骨肉瘤B. 软骨肉瘤C. 纤维肉瘤D. 骨巨细胞瘤E. 乳癌骨转移4. 治疗骨囊肿的原则是( )A. 囊壁彻底骨切除+植骨B. 囊壁刮除+囊腔内液体引流C. 病段切除+植骨D. 观察,不必手术E. 截肢5. 有关纤维异样增殖症,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 女性多见,儿童期发病B. 畸形,肿块和病理骨折为常见临床症状C. X线特点,好发于长骨干骺端,受累骨膨胀,皮质变薄,无骨膜反应D. 放疗有效,不易发生恶变E. 以手术治疗为主6. 有关骨与关节结核的病理改变特点,下列不正确的是A. 最初是单纯性滑膜结核,以后者多见B. 最初关节软骨面完好C. 结核病灶进一步发展可破向关节腔D. 关节结核可破溃形成窦道E. 治愈后可不遗留任何后遗症7. 下列关于切开活检错误的是A. 切开活检的切口应该选用纵切口B. 术中强调无瘤操作以避免肿瘤污染C. 在肢端操作时要避免骨折D. 活检应仔细显露主要神经、血管结构以避免损伤E. 如需要可留置引流8. 下列影像学检查,对骨与关节结核诊断率低的是A. X线检查B. 核素骨扫描C. CT检查D. B超检查E. MRI检查9. 下列骨与关节结核的诊断要点中,不正确的是A. 有结核病史B. 脊柱疼痛、僵直、畸形、压迫征,拾物试验阳性C. 关节部位出现疼痛、肿胀、跛行,活动受限D. 虽有贫血,ESR增快,OT试验阳性,但可无结核中毒症状E. X线检查可见关节间隙变窄,骨质破坏等病变10. 容易导致心脏不良反应的化疗药物是A. 阿霉素B. 顺铂C. 甲氨蝶呤D. 异环磷酰胺E. 博来霉素11. 软组织肿瘤的确诊依据是A. 病史B. 临床表现C. 影像学表现D. 术中肉眼所见E. 病理诊断12. 患者男,12岁,左胫上端骨骺处一偏心性溶骨性病变,边界不清,骨皮质完整,无骨膜反应,最可能的诊断是A. 非骨化纤维瘤B. 成软骨细胞瘤C. 骨巨细胞瘤D. 动脉瘤样骨囊肿E. 成骨细胞瘤13. 软组织肉瘤最重要的预后因素A. 肿瘤的大小B. 肿瘤的部位C. 组织学分级D. 肿瘤的组织学类型E. 临床病程14. 最常见的良性骨肿瘤为A. 骨髓瘤B. 骨软骨瘤C. 骨巨细胞瘤D. 骨囊肿E. 骨瘤15. 骨软骨瘤的手术适应证不包括A. 肿瘤巨大,影响美观B. 肿瘤明显增大,疑有恶变者C. 肿瘤生长在干骺端D. 肿瘤影响关节功能E. 肿瘤产生压迫症状16. Maffucci综合征属于A. 骨组织肿瘤B. 软骨组织肿瘤C. 纤维组织肿瘤D. 骨髓组织肿瘤E. 滑膜组织肿瘤17. 有关骨肿瘤的分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治疗方案是根据外科分期来确定B. 局限于皮质或骨膜范围内的骨肿瘤定义为T1C. 尚未侵入皮质的骨旁肿瘤为定义为T2D. 对于Ⅰ期的肿瘤,为了避免复发和转移,需要进行彻底地切除E. 对于Ⅱ期肿瘤,常需在手术彻底切除的基础上辅以化疗以降低手术的风险18. 下列内生软骨瘤的临床特点,不正确的是A. 起源于干骺端,从干骺端开始可波及整个骨干,甚至侵入骨骺,年龄常在30~40岁B. 一经发现应早期手术,恶变者行截肢术C. 主要发生于长管状骨和短管状骨,以指骨、掌骨最为常见,其次为肱骨、股骨等,在长管状骨内可恶变,而短管状骨内很少有恶性变D. 通常无特殊症状或无痛性肿胀,可发生病理性骨折E. X线片可见骨干内有一个椭圆形骨疏松阴影,很少波及骨骺19. 骨肉瘤新辅助化疗的意义不包括A. 可以避免手术B. 可以早期进行全身治疗以期消灭潜在的微小转移灶C. 可以提高生存率,延长生存时间D. 提高保肢率,减少复发率E. 可以评估术前化疗的疗效,指导术后化疗20. 30岁男性,右手中、环指肿胀,疼痛一年,X线片示中、环指近节指骨膨胀性骨吸收,夹杂钙化斑,诊断内生软骨瘤,施刮除植骨术,术后1年复发,进一步的治疗是( )A. 肿瘤段切除植骨术B. 肿瘤段切除人工关节置换术C. 放射治疗D. 截指术E. 刮除植骨术21. 单纯使用根治性切除手术治疗骨肉瘤,5年存活率不高,其主要原因是A. 多见于年轻人B. 早期广泛侵犯软组织C. 早期血液中发现癌细胞D. 早期淋巴管内瘤栓形成E. 早期髓腔内广泛蔓延22. 下列哪种情况不是狭窄性腱鞘炎的体征A. 弹响指B. 扳机指C. 弹响拇D. 鼓槌指E. 握拳尺偏试验阳性23. 关于中央型椎体结核的临床特点,下列不正确的是A. 多见于10岁以下的儿童B. 好发于腰椎C. 病变进展快D. 一般只侵犯1个椎体E. 整个椎体常被压缩成楔形24. 提示肿瘤预后较好的骨肉瘤化疗坏死率为A. 小于10%B. >40%C. 小于40%D. >60%E. >90%25. 男性,25岁。
骨肿瘤

骨肿瘤[单项选择题]1、骨囊肿好发于()A.短管骨干部B.长管骨骨端C.长管骨干部D.短管骨骨端E.长管骨干骺端参考答案:E参考解析:骨囊肿为一种囊肿样局限性骨的瘤样病损,并非真正的囊肿。
常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好发于长管状骨的干骺端,一般为肱骨上段、股骨上段、胫骨上端和桡骨下端。
[单项选择题]2、恶性骨肿瘤的X线表现主要为()A.边缘不清楚,骨质破坏,骨膜反应明显B.边缘清楚,骨质破坏,骨膜反应明显C.边缘不清楚,骨质增生,无骨膜反应D.边缘不清楚,骨质破坏,无骨膜反应E.以上均不对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边缘不清楚,骨质破坏,骨膜反应明显符合恶性骨肿瘤的X线表现。
[单项选择题]3、骨软骨瘤多见于()A.长骨骨端B.长骨骨骺C.长骨骨干D.长骨干骺端E.扁骨骨端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骨软骨瘤是一种常见的良性肿瘤,多发生于青少年。
多见于长骨干骺端,如股骨远端、胫骨近端和肱骨近端。
故选D。
[单项选择题]4、患者男,18岁。
左上臂近端疼痛、肿胀1个月。
就诊时X线片显示:左肱骨上段膨胀性囊状透亮区,边界清,内有骨性间隔将囊腔分成蜂窝状。
最可能的诊断是()A.骨囊肿B.骨纤维性结构不良(又称骨纤维异样增殖症)C.动脉瘤样骨囊肿D.内生性软骨瘤E.骨肉瘤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动脉瘤样骨囊肿由于局部破坏性病损,同时外周有骨膜反应骨沉积,类似动脉瘤样膨胀而得名。
疼痛和肿胀为主要症状,大多数患者以病理性骨折就诊。
X线典型病损为膨胀性囊状透亮区,境界清晰,内有骨性间隔,将囊腔分隔成蜂窝状或泡沫状。
故选C。
[单项选择题]5、患者男,10岁。
左上臂疼痛1周,有摔倒病史。
查体:左上臂近段肿胀,压痛。
X线片显示肱骨近侧干骺端圆形境界清楚透亮区,骨皮质膨胀变薄,无骨膜反应。
首先考虑的诊断是()A.骨囊肿B.骨结核C.骨肉瘤D.骨软骨瘤E.骨巨细胞瘤参考答案:E参考解析:骨巨细胞瘤是一种潜在恶性或介于良、恶性之间的溶骨性肿瘤。
好发年龄20~40岁,女性多于男性,好发部位为股骨下端和胫骨上端。
贵州神经内科模拟题2021年(14)_真题-无答案906

贵州神经内科模拟题2021年(14)(总分99.XX02,考试时间120分钟)A1/A2题型1. 最常见的恶性骨肿瘤是:()A. 尤文肉瘤B. 骨肉瘤C. 软骨肉瘤D. 恶性骨母细胞瘤E. 骨旁骨肉瘤2. 下列有关脂肪肉瘤的CT表现中,错误的是哪一项:()A. 可不含脂肪密度B. CT上表现为密度较高、不均匀肿块,以脂肪密度与软组织密度相混杂C. 肿块呈分叶状,可有出血坏死,少数可见钙化灶D. 与脂肪瘤相似,增强扫描无强化E. 脂肪肉瘤含纤维成分较多时,酷似纤维肉瘤3. 下列关于关节结核的CT表现,错误的叙述是:()A. 韧带附着处轻微骨质缺损,伴极少量新生骨B. 多数位于髋关节和膝关节C. 关节囊增厚广泛钙化,关节间隙增宽,相邻骨膜增生D. 关节面凹凸不平,并可见小死骨E. 关节间隙层面半圆形、卵圆形水样低密度影4. 化脓性骨髓炎指的是什么组织的化脓性感染:()A. 骨皮质和骨膜B. 骨髓C. 骨髓、骨和骨膜D. 骨骺和骨髓E. 以上都不是5. 肩关节脱位最常见的类型是:()A. 肩关节前脱位B. 肩关节后脱位C. 肩关节半脱位D. 肩关节脱位合并肱骨外科颈骨折E. 肩关节脱位合并肱骨头骨折6. ①膝关节;②踝关节;③腕关节;④掌指关节;⑤跖趾关节。
小儿类风湿关节炎常侵犯的关节是:()A. ①④B. ②③C. ③④D. ④⑤E. ①②③7. CT诊断慢性骨髓炎优于X线平片是因为:()A. 检出骨膜增生B. 检出软组织肿块C. 检出骨质增生D. 检出细小死骨E. 检出血管增生8. 下列哪项是骨转移瘤的最好发部位:()A. 肩胛骨B. 肱骨C. 肋骨D. 股骨E. 短管状骨9. 无外伤史儿童出现跛行最常见的原因是:()A. 股骨头坏死B. 髋关节滑膜炎C. 髋关节脱位D. 髋关节结核E. 髋关节肿瘤10. 组成骨组织的是哪一项:()A. 骨细胞B. 软骨细胞C. 骨细胞、基质纤维和矿物质D. 骨细胞、脂肪细胞E. 基质、纤维11. 下述肿瘤中,易发生成骨性转移的是哪一种:()A. 肺癌B. 肝癌C. 胃癌D. 胰头癌E. 前列腺癌12. 患者,男性,40岁,胫骨近端多囊性骨破坏,边缘清楚,无硬化。
中级卫生专业资格肿瘤内科学主治医师中级模拟题2021年(21)_真题-无答案

中级卫生专业资格肿瘤内科学主治医师(中级)模拟题2021年(21)(总分97.03,考试时间120分钟)不定项选择1. 患者,男,19岁,2个月来感右膝关节疼痛,逐渐加重,无发热,无红肿,无外伤史。
X 线片见股骨下段有边界不清的骨质破坏,骨膜增生,瘤骨形成。
对确诊意义最大的是A. 病变部位B. 发病年龄C. 病理组织学检查D. X线表现E. 进一步的CT/MRI检查F. PET-CT检查2. 患者,男,19岁,2个月来感右膝关节疼痛,逐渐加重,无发热,无红肿,无外伤史。
X 线片见股骨下段有边界不清的骨质破坏,骨膜增生,瘤骨形成。
活检证实为骨肉瘤,应进一步进行的检查是A. 胸部CTB. 骨ECTC. 测定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等D. 血常规、血生化E. 局部MRI检查F. 以上都是3. 患者,男,19岁,2个月来感右膝关节疼痛,逐渐加重,无发热,无红肿,无外伤史。
X 线片见股骨下段有边界不清的骨质破坏,骨膜增生,瘤骨形成。
检查结果显示,股骨下段肿瘤最大径5cm,低分化,无淋巴结肿大,未发现远处转移,按AJCC分期为A. ⅠA期B. ⅠB期C. ⅡA期D. ⅡB期E. Ⅲ期F. Ⅳ期A1/A2题型1. 化疗不作为主要治疗手段的骨肿瘤是( )。
A. 尤因肉瘤B.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C. 软骨母细胞瘤D. 骨髓瘤E. 骨肉瘤2. 成骨性骨转移最常见的原发肿瘤为A. 肺癌B. 胰腺癌C. 乳腺癌D. 前列腺癌E. 直肠癌3. 对于大多数原发性骨肿瘤,诊断依靠A. 临床表现B. 影像学检查C. 病理D. 术中所见E. 临床表现、影像、病理结合4. 与骨肉瘤预后无关的因素是A. 对化疗不敏感B. 是否进行放疗C. 肺转移D. 骨肉瘤的局部复发E. 术前没有进行化疗5. 患者女性,18岁,右大腿下段肿痛2约余,X线片见股骨下段境界不清的骨质破坏区,骨膜增生及放射状阴影,两端可见骨膜三角,最有可能的诊断是()。
A. 骨巨细胞瘤B. 骨髓炎C. 骨转移癌D. 骨结核E. 骨肉瘤6. 关于恶性黑色素瘤脑转移的治疗描述不正确的是()。
骨肉瘤(osteosarcoma)

概述骨肉瘤(osteosarcoma)又称成骨肉瘤,由肉瘤性成骨细胞及其直接产生的骨样组织、新生骨构成,是原发性恶性骨肿瘤中最常见,恶性程度最高的骨肿瘤。
易发生肺转移。
本病以15-25岁发病者居多。
70%以上的病人发生在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肱骨近端的干骺端。
预后不良。
病理改变骨肉瘤的主要组织成分为肿瘤性成骨细胞、肿瘤性骨样组织和肿瘤骨。
其成分的多寡,随肿瘤性成骨细胞分化程度而异。
分化比较成热者,肿瘤骨多,称为硬化性骨肉瘤,分化比较原始者,肿瘤骨少,称为溶骨性骨肉瘤。
介乎二者之间者,即有不同程度的溶骨性和硬化性骨肉瘤。
在肉眼观察下,骨肉瘤的性质颇不一致,有坚硬如象牙者(硬化性骨肉瘤),有脆软如肉芽易出血、瘤骨极少者(溶骨性骨肉瘤),有生长迅速而血不足,以致部分肿瘤坏死,形成含棕色或血性液体的囊肿者,有生长迅速而血运丰富,肿瘤组织含有极多的扩张血管和血安,以致肿瘤产生搏动和杂音,形成假性动脉瘤者。
显微镜检查,肿瘤组织的成分亦复杂无常。
在硬化性部分的切片中,可以发现不分层,无骨小管系统,排列杂乱、染色颇深的肿瘤骨小梁。
肿瘤骨小粱间隙之中,可能有未被破坏的正常骨质存在,与肿瘤骨对比,更显出肿瘤骨小粱不服从生理力线原则的紊乱现象。
在溶骨性部分的切片中,则可以发现肿瘤骨稀少或不存在,偶尔或有散在的骨样组织,但肿瘤性成骨细胞极多,分化原始,大小不一,胞浆多少不匀,胞膜不清,胞核大,染色深,分裂多。
此外血管丰富,有成窦状者,其管壁系由肿瘤细胞所形成。
上述两种显微镜下的不同组织象,可能存在千同一骨肉瘤中。
此点说明,骨肉瘤一且发生,不论其为硬化性或溶骨性,恶性的程度不可能有绝大差别。
除上述镜下所见外,尚可发现两种比较少见的细胞:一为肿瘤巨细胞,胞核多至3—10个,染色颇深,一为异物巨细胞,散在于肿瘤坏死部分或出血部分的周围。
其形态与骨巨细胞瘤的巨细胞同。
总的说,骨肉瘤的主要成分为肿瘤性成骨细胞,骨样组织和肿瘤骨。
但也可能有一些恶性程度不等的软骨组织小岛,数量小,不能左右骨肉瘤的本质。
口腔颌面部影像学诊断练习题及答案

口腔颌面部影像学诊断练习题及答案一、A11、成骨性骨肉瘤的重要标志之一A.瘤骨形成B.骨髓腔扩大C.骨小梁增生D.软组织区病变E.牙槽骨水平吸收2、骨肉瘤X线表现包括A.骨膜反应B.瘤骨形成C.骨质结构改变D.软组织肿块形成E.以上说法均正确3、不属于原发性骨内鳞状细胞癌X线表现的是A.牙周骨质破坏B.不伴有病理性骨折C.牙齿浮立于软组织中D.边缘凹凸不平呈虫蚀状E.病变进展则可侵犯密质骨4、成釉细胞瘤多房型错误的是A.分房大小相等B.唇颊侧为主C.分隔清晰锐利D.椭圆形密度减低影E.被侵蚀呈锯齿状或截断状5、成釉细胞瘤分为四型A.多房型、单房型、蜂窝型、局部恶性征型B.分叶型、多房型、卵圆型、局部恶性征型C.分叶型、多房型、蜂窝型、局部恶性征型D.多房型、单房型、卵圆型、局部恶性征型E.以上说法均错误6、颌骨成釉细胞瘤X线特征A.瘤内可含牙B.牙根吸收呈锯齿状C.颌骨膨隆,以向唇颊侧为主D.牙根之间的牙槽骨浸润及骨硬板消失E.以上说法均正确7、占据整个上颌窦窦壁有膨胀性改变的是A.牙瘤B.骨化纤维瘤C.成釉细胞瘤D.根尖周囊肿E.中央性骨髓炎8、用于诊断颞下颌关节脱位的是A.CTB.MRIC.开口位片D.许勒位片E.下颌横断(牙合)片9、颞下颌关节强直说法错误的是A.分为纤维性强直及骨性强直B.关节骨性结构不同程度破坏C.可累及乙状切迹、喙突和颧弓D.X线片上显示为一M形骨性融合E.可见关节间隙模糊不清且密度增高10、应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相鉴别的疾病是A.类风湿关节炎B.创伤性关节炎C.化脓性关节炎D.髁突骨瘤E.以上说法均正确11、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关节盘诊断一般使用A.许勒位片B.关节造影C.开口位片D.锥形束CT片E.下颌横断(牙合)片12、颞下颌关节紊乱病骨质改变包括A.髁突硬化B.髁突骨质增生C.前斜面模糊不清D.髁突小凹陷缺损E.以上说法均正确13、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关节间隙改变常用A.许勒位片B.锥形束CT片C.关节侧位体层片D.A+CE.A+B+C14、X线影像阻射性改变“橘皮”样型、毛玻璃型及硬化型为A.骨化纤维瘤B.Garré骨髓炎C.成釉细胞瘤D.颌骨放射性骨坏死E.Albright综合征15、有关牙槽突骨折说法错误的是A.常伴有牙损伤B.好发于颌骨前部C.以曲面体层片最常用D.为低密度线条状影像E.X线片上骨折线为不规则16、颧弓骨折A.前段多见、骨折线处呈Y形B.前段多见、骨折线处呈M形C.中段多见、骨折线处呈Y形D.中段多见、骨折线处呈M形E.后段多见、骨折线处呈Y形17、骨性愈合X线征象出现于A.1~3个月B.2~4个月C.3~6个月D.4~8个月E.12个月18、下颌根尖片无法看到的解剖结构A.颏嵴B.喙突C.营养管D.下颌管E.下颌骨外斜线19、下列有关牙X线影像说法错误的是A.牙釉质X线片显示的影像密度最高B.牙本质X线影像密度较釉质稍低C.牙髓X线片上显示为密度低的影像D.老年人的根管和髓室较年轻人大而粗E.牙骨质X线片上所显示的密度与牙本质不易区别20、不属于口外片的是A.下颌骨后前位片B.髁突经咽侧位片C.下颌骨开口后前位D.下颌横断(牙合)片E.下颌骨升支切线位片21、华特片用于协助诊断A.髁突骨瘤B.下颌骨肿瘤C.下颌骨颏孔D.颞下颌关节E.牙源性上颌窦炎22、(牙合)片使用A.5cm×7cm胶片B.6cm×8cm胶片C.5cm×6cm胶片D.6cm×7cm胶片E.7cm×8cm胶片23、(牙合)片不包括A.上颌前部(牙合)片B.上颌后部(牙合)片C.下颌前部(牙合)片D.下颌后部(牙合)片E.下颌横断(牙合)片24、口腔科临床最常用的X线检查方法是A.根尖片B.(牙合)片C.(牙合)翼片D.华特位片E.颧弓位片25、许勒位片临床上可用于检查A.肿瘤B.先天畸形C.颞下颌关节脱位D.颞下颌关节紊乱病E.以上说法均正确26、许勒位片可显示颞下颌关节A.顶部影像B.后前部影像C.外侧1/3影像D.中部1/3影像E.内侧1/3影像27、牙科X线片中,阻射X线最强的组织是A.牙髓B.牙骨质C.牙本质D.牙釉质E.牙槽骨28、颌骨放射性骨坏死主要X线表现A.颌骨斑点状或虫蚀壮破坏,边界不清楚B.多见骨膜反应C.没有明显的死骨形成D.主要表现为骨质增生E.边界清楚29、根尖片可显示下列哪种牙髓病变A.急性牙髓炎B.牙髓充血C.牙髓坏死D.牙内吸收E.以上都不是30、上颌骨骨折首选的X线投照位置是A.颅底位(颏顶位)B.华特位(鼻颏位)C.柯氏位(鼻额位)D.上颌前部咬合片E.曲面体层31、以下哪种病变X线片表现为根尖周圆形低密度透射区,边缘有一薄层密质白线A.急性根尖周炎B.慢性根尖脓肿C.根尖肉芽肿D.根尖囊肿E.牙骨质增生32、畸形中央尖折断导致牙髓和根尖感染X线片上牙根典型表现A.牙根变长B.根管变细、根尖孔闭锁C.根管钙化D.牙根较短根尖孔扩大呈喇叭口形E.正常影像33、采用根尖片分角线投照技术显示被检查牙齿邻面影像重叠的原因A.投照垂直角度过大B.投照垂直角度过小C.X线与被检查牙齿的邻面不平行D.X线与被检查牙齿的邻面不垂直E.X线中心线位置不正确34、下颌骨侧位片主要用于观察A.下颌前牙区病变B.上颌窦部病变C.颞下颌关节间隙改变D.下颌骨体、升支及髁状突病变E.上颌骨骨折35、下列哪个选项非涎腺造影的适应证A.涎腺慢性炎症B.舍格伦综合征C.涎瘘D.涎腺急性炎症E.涎腺导管阴性结石36、关于根尖片所示正常影像不正确的是A.年轻恒牙髓腔宽大B.牙槽骨正常高度应达到牙颈部C.上颌磨牙髓腔一般呈圆形或卵圆形D.前牙牙髓腔髓室与根管界限不清呈针状低密度影E.牙骨质与牙本质有明显区别37、在上颌磨牙位根尖片上,不可能看到的颌骨解剖标志是A.上颌窦底部B.颧骨C.喙突D.切牙孔E.上颌结节38、成年人进行全口牙齿检查时,一般需用牙片数目为A.14张B.8张C.10张D.6张E.9张二、A21、某患者残根需要拔除,X线片显示其上6腭侧根与上颌窦底影像重叠,可根据以下哪种征象判断牙根是否位于上颌窦内A.根尖周是否密度减低B.牙周膜及骨硬板是否连续C.上颌窦底是否突入牙根之间D.上颌窦否过大E.垂直角度是否过大2、某颏部外伤患者,曲面体层片显示其下颌中部及双侧髁状突骨折,如果要进一步检查髁状突骨折的内外方向的移位情况,宜投照A.许勒位B.经咽侧位C.下颌骨侧位D.下颌骨开口后前位E.下颌体腔片三、B1、A.舌癌B.骨肉瘤C.口腔癌D.牙龈癌E.原发性骨内鳞状细胞癌<1>、颌骨原发性恶性肿瘤最常见者为<2>、来源于牙源性上皮剩余的颌骨中央性癌<3>、使颌骨呈扇形骨质破坏2、A.含牙囊肿B.残余囊肿C.正中囊肿D.球上颌囊肿E.鼻腭管囊肿<1>、病变位于上颌左右中切牙牙根之间,多呈心形<2>、位于上颌或下颌中线区的囊状低密度影像,与牙无关为<3>、拔牙后牙槽窝下方颌骨内出现圆形囊性密度减低影像<4>、位于上颌侧切牙和尖牙之间的倒梨形囊状透射区<5>、囊腔内可含有发育不同阶段的牙3、A.Le FortⅠ型B.Le FortⅡ型C.Le FortⅢ型D.颅前窝骨折E.颅中窝骨折<1>、骨折线从鼻背、眶部,经颧骨上达翼突属于<2>、骨折线从梨状孔下部,经牙槽突底,至上颌结节至翼突为<3>、骨折线从鼻骨通过眶内下、眶底、颧骨下方向后达翼突为答案部分一、A11、【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瘤骨形成:是成骨性骨肉瘤的重要标志之一。
骨肿瘤名词解释

骨肿瘤是指在骨骼中发生的肿瘤或肿瘤样病变。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骨肿瘤及其简要解释:
1. 骨肉瘤(Osteosarcoma):骨肉瘤是一种恶性的原发性骨肿瘤,主要发生在长骨的干骺端。
它通常影响年轻人,特征包括骨痛、肿块、肿瘤内部钙化等。
2. 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骨巨细胞瘤是一种原发性骨肿瘤,通常发生在骨骺端。
它由大量多核巨细胞和间充质细胞组成,特征为疼痛、肿块和骨质破坏。
3. 骨转移瘤(Bone Metastases):骨转移瘤是癌症的转移性病灶,从原发癌症(如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等)扩散到骨组织。
骨转移瘤可引起骨痛、易骨折和骨质破坏等症状。
4. 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骨髓瘤是一种血液系统的肿瘤,起源于骨髓中的浆细胞。
它会导致骨骼破坏、骨痛、骨折、贫血和肾功能损害等症状。
5. 骨囊肿(Bone Cyst):骨囊肿是一种良性的骨病变,通常出现在儿童和青少年。
它是骨内液体或半固体物质积聚形成的囊状结构,可能引起疼痛和骨折。
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骨肿瘤,骨肿瘤的种类和特征还有很多,具体的诊断和治疗需要依靠医学专业人士进行综合评估和处理。
如果您有特定的骨肿瘤相关问题或症状,建议咨询医生或骨科专家以获取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骨肉瘤是最常见的恶性成骨性肿瘤之一。
科研人员研究曲古抑菌A(TSA)对人骨肉瘤细胞凋亡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寻找新方向。
实验过程如下:
步骤1:用含青霉素和链霉素的高糖培养基,在37℃、5% CO2培养箱中培养人骨肉瘤细胞一段时间。
步骤2:取适宜浓度的处于生长旺盛期的人类骨肉瘤细胞,用加入不同浓度的TSA(0~
200ng·mL-1)的培养基继续培养24h。
步骤3:对各组细胞进行抽样检测,检测方法是先用台盼蓝试剂(一种细胞活性染料)染色再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统计细胞存活率(未染色细胞数/细胞总数×100%),结果如图1。
步骤4:分别提取TSA浓度为0 ng·mL-1、25 ng·mL-1、50 ng·mL-1处理的3组细胞,测量细胞中与凋亡相关的基因(Bax、Bcl-2)和β-肌动蛋白基因(不同的组织细胞中表达相对恒定)表达的蛋白质量并计算比值,结果如图2。
分析回答:
(1)与正常成骨细胞相比,骨肉瘤细胞容易在体内分散和转移,其主要原因是。
高糖培养基中加入青霉素和链霉素的目的是,细胞培养箱中保持5% CO2的作用是。
(2)步骤2中,设置0ng·mL-1TSA实验的主要目的是。
(3)用台盼蓝试剂检测细胞活性的主要原理是。
(4)图1所示结果表明。
(5)根据图2判断,骨肉瘤细胞中基因过度表达会加速细胞凋亡。
33.(共10分)药物N会抑制菌种A的生长,但对菌种B无明显影响。
为了验证上述结论,请根据以下提供的材料与用具,补充和完善实验思路,预测实验结果并进行分析讨论。
材料与用具:菌种A、菌种B、药物N溶液、培养液、培养瓶若干、显微镜等。
(要求与说明:不考虑加入溶液对体积的影响,细胞计数的具体操作过程不作要求,实验条件适宜)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思路:
①取菌种A、菌种B,经稀释后得到菌液。
在显微镜下进行计数,并记录。
③将上述样品在适宜条件下培养,每隔一段时间,分别取上述培养瓶中的菌液,
▲。
④▲。
(2)预测实验结果(用坐标系和细胞数变化曲线示意图表示实验结果):
(3)分析与讨论:
菌种A与菌种B的质膜成分不完全相同。
药物N能与胆固醇结合,改变质膜通透性,从而起抑制和杀菌作用。
据此可推测药物N对菌种B无影响的原因是▲。
33.(共10分)
(1)②甲组:菌种A+培养液乙组:菌种A+培养液+药物N 丙组:菌种B+培养液丁组:菌种B+培养液+药物N(各1分)
③在显微镜下分别进行计数,并记录。
(1分)
④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1分)
31.疟原虫是一种单细胞动物。
它能使人患疟疾,引起周期性高热、寒战和出汗退热等临床症状,严重时致人死亡。
(1)在人体内生活并进行细胞分裂的过程中,疟原虫需要的小分子有机物的类别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三类)。
(2)进入血液循环后,疟原虫选择性地侵入红细胞,说明它能够_________________并结合红细胞表面受体。
(3)疟原虫大量增殖后胀破红细胞进入血液,刺激吞噬细胞产生致热物质。
这些物质与疟原虫的代谢产物共同作用于宿主下丘脑的_______________中枢,引起发热。
(4)疟原虫的主要抗原变异频繁,使疟原虫能避免被宿主免疫系统_________________性清除,从而使该物种得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临床应用青蒿素治疗疟疾取得了巨大成功,但其抗疟机制尚未完全明了。
我国科学家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1、2组结果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3、4组结果可知青蒿素对仓鼠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无明显影响。
据此可以得出
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将实验中仓鼠细胞的线粒体替换为_______________,能为临床应用青蒿素治疗
疟疾提供直接的细胞生物学实验证据。
31.【答案】(1)单糖、氨基酸、核苷酸、脂肪酸(其中三类)
(2)识别
(3)体温调节
(4)特异生存与繁衍
(5)①青蒿素能显著降低疟原虫线粒体膜电位
青蒿素对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存在物种间的差异
②人体细胞的线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