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动脉狭窄的TCD诊断何晓峡

合集下载

TCD与经颅彩色多普勒对大脑动脉狭窄的检测

TCD与经颅彩色多普勒对大脑动脉狭窄的检测

曾林(210024 南京市,江苏省老年医院特检科)
于建宇(210024 南京市,江苏省老年医院特检科)
朱正明(210024 南京市,江苏省老年医院特检科)
仲肇舒(210024 南京市,江苏省老年医院特检科)
参考文献
1,焦明德主编.实用经颅多普勒超声学.第1版,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09.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P<0.01。r为TCD组与CDFI组之间的相关系数
表2 28例患者TCD和TCCD检测对MCA狭窄血管支
轻度 7 8 >0.05
中度 19 21 >0.05
重度 10 7 >0.05
TCD与经颅彩色多普勒对大脑动脉狭窄的检测
摘 要 目的:比较TCD与经颅彩色多普勒(TCCD)和能量多普勒(PDI)对28例大脑中动脉(MCA)狭窄的诊断。方法:应用TCD仪检出高流速改变的MCA,再经TCCD及PDI准确测量MCA的血流速度和血管内径(或彩色血流直径)。结果:TCD对MCA狭窄的检出率与TCCD和PDI的检出率明显相关。结论:TCCD和PDI极大提高了颅内血管病变检出的准确性,TCD对脑血管造影的患者起了良好的筛选作用。
Vm(cm/s) 124.20±26.96 ** 131.75±30.17 ** 62.67±11.87 0.92
PI 0.78±0.06 * 0.72±0.02 * 0.67±0.12 0.69
RI 0.55±0.09 0.51±0.02 0.56±11.87 0.64
S/D 2.16±0.56 2.23±0.63 2.02±0.4 0.72
(Department of Special Examination,Jiangsu Province Geriatric Hospital,Nanjing 210024 China)

探讨TCD检查基底动脉异常98例临床分析

探讨TCD检查基底动脉异常98例临床分析

探讨TCD检查基底动脉异常98例临床分析赫翠微【摘要】目的探讨基底动脉异常的TCD检查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基底动脉异常患者98例以及到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40例正常者,将其分别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95例,对照组40例,对所有人员进行TCD检查,观察检查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基底动脉的中远端血流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在基底动脉近端的血流速上没有显著差异(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TCD检查基底动脉异常期间,不仅要对常规深度进行有效检测,还要高度重视基底动脉中远端血流速的检测,防止出现基底动脉异常的漏诊.【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年(卷),期】2016(014)002【总页数】1页(P70)【关键词】基底动脉异常;TCD检查;检查效果【作者】赫翠微【作者单位】辽宁省鞍山市鞍钢集团总医院,辽宁鞍山114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3基底动脉主要是由患者两侧的椎动脉在脑桥腹面下缘进行汇合之后而形成的,平均长度大约为32 mm[1]。

而TCD检查的创伤性较小,检查价格相对来说比较便宜,可以动态化的观察患者的血流改变情况,受到患者的青睐[2]。

为了探讨基底动脉异常的TCD检查效果,本文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基底动脉异常患者98例以及到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40例正常者,并将其作为分析研究的对象进行研究,具体结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资料来自于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基底动脉异常患者98例以及到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40例正常者,将其分别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98例,男性48例,女性50例,年龄在38~84岁,平均年龄为(56.1±2.3)岁;患者的病程在1周~1年,平均病程是(31.1±2.8)周;从患者的病史来看,眩晕的患者有15例,耳鸣耳聋的患者有13例,患有脑梗死的患者有12例,患有高血压的患者有24例,患有糖尿病的患者有23例,患有TIA 的患者有11例;对照组40例,男性18例,女性22例,年龄在38~83岁,平均年龄为(56.0±3.1)岁。

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诊断颅内动脉狭窄与颅脑MRA的对比分析

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诊断颅内动脉狭窄与颅脑MRA的对比分析

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诊断颅内动脉狭窄与颅脑MRA的对比分析作者:侯俊霞黄姱姱陆国云廖新龙叶林峰陈建东黄财城来源:《中外医疗》2016年第10期[摘要] 目的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 ultrasound,TCD)与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ghy,MRA)的对比分析,探讨 TCD诊断颅内动脉狭窄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方法边续收集2013年6月—2015年6月于该院神经内科住院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先行TCD检查,1周内行MRA检查,以MRA 为诊断标准,计算TCD 诊断各血管狭窄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结果共收集符合诊断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925例,TCD检出狭窄动脉499条,其中大脑中动脉(MCA)216条。

大脑前动脉(ACA)92条,大脑后动脉(PCA)102条,颈内动脉虹吸段(CS)56条,椎动脉(VA)63条,基底动脉(BA)72条。

MRA检出狭窄动脉446条,其中MCA 184条。

ACA 39条,PCA 85条,CS 49条,VA 38条,BA 51条。

TCD 诊断MCA、ACA PCA、CS、VA、BA各组血管狭窄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为92.75 %、89.32 % ,79.53 %、75.21 % ,82.64 %、80.27 % ,97.32 %、95.37 % ,96.27 %、91.58 %,94.20 %、70.35 %。

结论 TCD诊断颅内动脉狭窄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可作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常规初筛检查方法。

[关键词] TCD;MRA;颅内动脉狭窄;敏感性特异性[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6)04(a)-0191-03[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specificity and sensitivity of TCD in diagnosis of intracranial arterial stenosis by comparatively analyzing transcranial Doppler ultrasound and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ghy. Methods The patients with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hospitalized in the department of neurology from June 2013 to June 2015 were collected, and were given TCD examination firstly and MRA examination in 1 week, the specificity and sensitivity of various vascular stenoses diagnosed by TCD were calculated according to MRA diagnosis. Results 925 cases of patients with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meeting the diagnosis were collected, 499 stenotic arteries were detected by TCD, including 216 middle cerebral arteries, 92 anterior cerebral arteries, 102 posterior cerebral arteries, 56 siphon carotid arteries, 63 vertebral arteries and 72 basilar arteries; 466 stenotic arteries were detected by MRA, including 184 middle cerebral arteries, 39 anterior cerebral arteries, 85 posterior cerebral arteries, 49 siphon carotid arteries,38 vertebral arteries and 51 basilar arteries, the specificity and sensitivity of TCD in diagnosis of middle cerebral arteries, anterior cerebral arteries, posterior cerebral arteries, Siphon carotid arteries, vertebral arteries and basilar arteries were respectively 92.75 %, 89.32 % , 79.53 %,75.21 %, 82.64 %, 80.27 %, 97.32 %, 95.37 %, 96.27 %, 91.58 %, 94.20 % and 70.35 %.Conclusion The specificity and sensitivity of TCD in diagnosis of intracranial arterial stenosis are higher, which can be used as the routine preliminary screening method.[Key words] TCD; MRA; Intracranial arterial stenosis; Sensitivity; Specificity缺血性脑血管病是神经内科常见病、多发病,而脑动脉狭窄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原因,早期发现和治疗脑动脉狭窄是减少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键。

颅内压增高时TCD监测与评估脑血流动力学状态的研究进展的开题报告

颅内压增高时TCD监测与评估脑血流动力学状态的研究进展的开题报告

颅内压增高时TCD监测与评估脑血流动力学状态的研究进展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颅内压增高是导致脑组织损伤和死亡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已成为危及患者生命的一种重要疾病。

对于颅内压增高的诊断和治疗,目前主要依赖的是临床评估和影像学检查。

然而,这些方法存在不足之处,如影像学检查常常受到人体结构和外界干扰的影响,且监测费用较高。

因此,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探索一些更加经济、安全、快捷的方式来监测和评估颅内压增高。

二、研究意义经过多年的发展,颅内压增高患者的治疗已经逐渐转向脑血流动力学状态的维持,即使颅内压无法在可接受的水平内控制。

在这种情况下,TCD监测已经被广泛应用来评估脑血流动力学状态的变化。

该技术不仅能够监测颅内压变化,还能对脑血管疾病进行定量分析,对脑血管疾病的评估和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三、研究内容本文将通过检索各类文献数据库,回顾目前TCD监测和评估脑血流动力学状态在颅内压增高方面的进展。

旨在加深对目前TCD监测和评估脑血流动力学状态的研究的理解,以便更好地应用于临床。

四、研究方法1. 实验设计:回顾性研究文献分析。

2. 数据检索:检索国内外主要文献数据库,如PubMed、Web of Science 等。

3. 数据筛选:根据研究目的和标准,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筛选。

4. 数据分析:对文献进行总结和分析。

五、研究结论本研究将对TCD监测和评估脑血流动力学状态在颅内压增高方面的应用进行系统回顾,深入理解其临床应用和研究进展,并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改进和完善的建议,以便更好地利用此技术改善颅内压增高患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

颅内动脉狭窄闭塞的TCD诊断及如何阅读TCD报告

颅内动脉狭窄闭塞的TCD诊断及如何阅读TCD报告

V
MCA>
71%
91%
56
120cm/s
%
VA/BA>
55%
98%
79
n11=01c0m2/,s SAMMPRIS
%
最敏感的单一流速标准
NP Overall V accuracy
94 90% %
93 92% N%P Overall V accuracy
95 88% %
94 93% %
D:56-60mm
频谱形态正常或不正常
大脑前动脉血流速度代偿性增快
LMCA闭塞
颅内动脉狭窄与动静脉畸形血流速度增快的鉴别
动静脉畸形血流速度增快特点:高血流速度低搏动指数
血管畸形病例
M,15yrs,头痛20天来院 20天前被人击打头部后出
现头痛 CT:左侧颞叶出血
颅内动脉狭窄与血管痉挛的鉴别
血管痉挛也是血管狭窄,但这是一种随某种突发病情出现而出现, 并与时间和病情密切相关的短暂性血管管腔缩小,当病情恢复或改 善,血管管腔可以恢复正常。而通常指的血管狭窄是相对恒定的管 腔缩小
血流频谱紊乱
伴特殊乐音样(鸥鸣样)杂音的血流频谱紊乱: 1.短弧线高强度信号 2.多数情况下仅出现在收缩期,也可 3.在舒张期出现 4.分布于基线两侧,常以一侧为主 5.弧线可以只有基线上下各一条或有不同频率的数条
血流频谱紊乱
伴高调机械样杂音的血流频谱紊乱: 1.多层高强度线条样信号 2.出现在整个心动周期 3.分布于基线两侧,常以一侧为主
医学部
颅内动脉狭窄/闭塞的TCD诊断 及如何阅读TCD报告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龚浠平
专家简介
龚浠平 副主任医师
工作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学历学位:博士 职 称:副主任医师

TCD中级班-颅内动脉狭窄的诊断

TCD中级班-颅内动脉狭窄的诊断

TCD中级班-颅内动脉狭窄的诊断颅内动脉狭窄是指各种原因造成的颅内动脉管径缩小,使通过该部位的阻力增加但未造成血流中断,血管造影时可看到动脉狭窄,但血流能通过狭窄部位,远端动脉不同程度显影。

颅内动脉狭窄在发生频率上以MCA最高,其次是SCA或TICA,然后为椎基底动脉、PCA和ACA。

造成颅内动脉狭窄的原因很多,最常见为动脉粥样硬化,少见的有烟雾病、放疗引起的动脉狭窄、免疫或其他原因引起的颅内动脉炎等。

除烟雾病患者可检测到某些特殊的TCD表现外,其他不同原因引起的动脉狭窄在TCD上不能鉴别。

颅内血管狭窄诊断原则或标准:①血流速度增快,尤其是局限性血流速度增快;②血流频谱紊乱(频窗消失、涡流伴杂音)。

1、血流速度增快血流速度增快是动脉狭窄部位最直接和最重要的改变,当管径狭窄程度小于50%通常不出现血流动力学改变,只有当管径狭窄程度超过50%,TCD才可以检测到狭窄部位血流速度增快。

换句话说,TCD只能诊断管径减少超过50%的颅内血管狭窄。

血流速度增快是诊断血管狭窄最重要的指标,但究竟血流速度增快达到什么程度可以考虑有血管狭窄?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其实不然。

因为即使在同一年龄组正常个体间血流速度变化也非常大,因此定一个统一的血流速度标准很难。

血流速度标准定得太高出现假阳性机会减少但假阴性机会增高,即不易将正常血管误诊为狭窄血管,但容易漏诊狭窄血管。

如果血流速度标准定得太低,假阴性机会减少但假阳性机会增加,即狭窄血管不易漏诊,但将正常血管误诊为狭窄血管的机会增加。

以下根据以往研究和经验结果得出的血流速度诊断标准列于下表,仅供大家参考。

表:颅内血管狭窄血流速度诊断标准(>40岁年龄组):如果年龄在60岁以上,则上述收缩期和平均血流速度标准要降低10-20cm/s。

在临床实际操作中要灵活分析所测得的血流速度值,以MCA为例,当血流速度明显增快,平均血流速度>120cm/s或收缩期峰流速>180cm/s,此时,血流速度值很重要,仅凭此单一指标即可诊断血管狭窄,误诊机会很小。

(第八章)椎动脉狭窄或闭塞的TCD诊断和临床应用

(第八章)椎动脉狭窄或闭塞的TCD诊断和临床应用

第八章椎动脉狭窄或闭塞的TCD诊断和临床应用椎动脉很长,从SubA发出后经颈椎横突孔,然后绕行环枢椎入颅,再行走很长一段后两侧合并成BA。

VA不但行程很长,而且变异多,因此,诊断VA狭窄或闭塞一直是TCD诊断技术中的难点。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如果进行VA颅内段和颅外段多部位检查能增加对VA病变的检出率和准确性,因此,我们将VA颅内和颅外段闭塞性病变放在一起讨论。

第一节VA狭窄和闭塞的TCD诊断一、VA颅内段狭窄颅内段血流速度增快(Vs>100cm/s),频谱紊乱,符合狭窄频谱改变。

当颅内动脉重度狭窄时,不仅狭窄部位出现明显血流速度增快和更紊乱的频谱,狭窄近端及同侧VA起始段和同侧VA环枢段出现血流速度减慢,阻力增高。

更多时候,检测狭窄近端血流的目的是为了区分狭窄是哪一侧,VA走行变异很大,有时很难确定左右,此时,起始部和环枢段血流频谱能给你某些提示。

二、VA起始段狭窄VA起始部狭窄时的TCD表现分直接和间接改变。

直接改变是在狭窄部位血流速度增快,频谱紊乱;间接改变双侧VA环枢段及颅内段不对称,狭窄侧血流速度减慢,伴或不伴搏动指数减低。

VA起始部收缩期峰血流速度≥100cm/s伴频谱紊乱可考虑有血管狭窄,VA起始部狭窄通常为局限性,因此,当发现血流速度增快时,将探头再逐渐向上提,血流速度变正常或减低,这种局限性血流速度增快对诊断更有价值。

VA严重狭窄时出现间接改变,主要表现为VA 环枢段和VA颅内段呈低血流低搏动指数频谱。

VA低血流低搏动指数改变有时在环枢段较颅内段更敏感,这是由于颅内VA接受了更多代偿血流。

狭窄不很严重时,狭窄远端血管的血流频谱不出现明显改变,而仅表现为血流速度较对侧减慢。

VA起始部狭窄诊断的关键是要熟悉VA 各部位的检查方法,并时刻记住VA是一条很长的血管,起始部病变会影响到其后的血流。

如图8-1-1所示。

图8-1-1,RVA起始部严重狭窄,造成RVA远端动脉内压力降低,颅内段血流呈低平血流频谱信号(红色圆点处)。

经颅多普勒超声在颅内动脉狭窄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经颅多普勒超声在颅内动脉狭窄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World Latest Medici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6 V o1.16 No.90242投稿邮箱:sjzxyx88@126.com0 引言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能够对颅底动脉环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进行检测,且这种检测具备快捷性和无创性的特点,借助经颅多普勒超声能够对颈内动脉颅内段血管狭窄进行准确筛选[1]。

本研究主要分析在颅内动脉狭窄诊断及治疗中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的价值,现对研究结果进行整理,在下文进行详细报道。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60例颅内动脉狭窄患者来源于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接受治疗的患者中,其中男37例,女23例,平均年龄(60.2±4.2)岁,其中重度狭窄120条,重度狭窄120条;20例为脑梗死,34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6例存在缺血表现;21例合并高血压,11例合并糖尿病,28例合并冠心病。

1.2 检查方法经颅多普勒超声:选择DWL Multi-Dop X型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颈部血管检测的多普勒探头选择4 MHz,双侧大脑前动脉、双侧大脑中动脉、双侧大脑后动脉、双侧颈内动脉末端选择2MHz脉冲多普勒探头经颞窗进行检测,双侧基底动脉、椎动脉颅内段通过枕窗进行检测。

对频谱形态、血流速度变化、侧枝循环开放情况进行观察。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选择东芝IN-FX8000V数字减影机及其相对应的工作站,借助seldinger技术经皮股动脉穿刺后将导管进行放置,同时实施选择性两侧椎动脉以及颈动脉血管造影术。

1.3 观察指标对血管狭窄段的范围和直径进行测量,依据NASCET进行狭窄率的计算,公式为:[1-(远端正常血管直径-狭窄段最窄直径)/近端正常血管直径]*100%。

将DSA检查结果当做诊断标准,对比分析经DSA确诊存在颈内动脉颅内段血管狭窄的患者的TCD结果,对TCD诊断程度不同颈内动脉颅内段狭窄的符合率进行计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侧肢体麻木无力、一过性黑矇等; 明确的缺血性脑血管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和脑
9
检测部位是利用颅骨自然薄弱的部位作为 检测声窗(超声波可穿透的窗口),通常 选择的声窗有:
颞窗(颞骨嶙部); 枕窗(枕骨大孔下方); 眼窗(闭合的眼睑上)。
10
颞窗检测示意图
11
三、检测的内容
12
TCD对脑动脉检测的准确性主要通过以下 几方面判断:
1、取样深度: 颅内动脉的解剖结构决定了 血管不同检测深度。检测中通过调节深度 可以识别血管,对病变血管进行定位。
舒张末流速(Vd):心脏舒张末最低的脑 血流速度对颅内压及脑血管的阻力变化比 较敏感。
15
3、相关参数 : 血管搏动指数(PI值):是反映血管的阻力、顺应
性的重要指标,受平均血流速度的影响,与动脉血 压及血管阻力相关。正常值:0.65-1.10。 脑血管阻力指数(RI):是衡量脑血管舒缩功能, 即脑血管阻力状况的指数,正常值:0.54+0.06。 通常TCD采用PI值作为评价颅内动脉弹性和血管阻 力以及脑血流灌注状态高低的指标。
1
一、概 述
2
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r, TCD)是应 用超声多普勒原理实现其检测功能的。多普勒超 声(Doppler Sonography)起源于多普勒效应。 1842年奥地利物理学家Ch.Doppler发现当声源与 接收器存在相对运动时,声波的频率会发生改变。 当发射声波与接收器之间为相对运动(彼此靠近) 时声波的频率增加;反之则下降(相背运动), 这一物理学原理即被称之为Doppler效应。
27
应用范围
主要应用于: 脑动脉狭窄和闭塞; 脑血管畸形; 脑血管痉挛; 锁骨下盗血; 颅内压增高和脑死亡; 脑血管微栓检测等病变的检测和诊断。
28
五、颅内动脉狭窄和闭塞 的TCD诊断
29
适应症: 脑血管病高危因素:三高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吸烟、
酗酒、高龄和超重等; 可能与脑血管病有关的症状:头痛、头晕、眩晕、晕厥、
16
4、血流方向:血流方向是判断颅内动脉血液动力 学正常与否的重要指标之一。通常根据红细胞运 动方向与探头之间的关系确定。
朝向探头为正向,血流频谱位于基线上方。 血流背离探头为负向,频谱位于基线下方。 当多普勒超声取样容积位于血管的分叉处或血管
走向弯曲时,可以检测到双向血流频谱。
17
大脑中动脉与大脑前动脉分叉处
6
二、检测部位和动脉
7
TCD可以检测颅外段及颅底动脉环主干动脉的血 液动力学变化。这些血管包括:
颈总动脉(CCA); 颈外动脉(ECA); 颈内动脉颅外段(ICA) ; ICA虹吸部各段(CS); ICA(终末端);
8
眼动脉(OA); 大脑中动脉(MCA); 大脑前动脉的前交通前段(ACA1); 大脑后动脉(PCA); 椎动脉(VA)颅内段; 基底动脉(BA); 小脑后下动脉(PI血流频谱形态 : 正常TCD检测的血流频谱呈 三峰形态,心脏收缩期脑血流达到的最高峰为S1 峰,随后出现稍低的收缩期波峰为S2峰,正常情 况下S1峰>S2峰。心脏舒张末期脑血流维持的最低 水平流速为D峰。整个波形完整外层曲线光滑、 高强度信号集中在周边部分,频谱中间强度较低 的区域称为“频窗”。
5
应用这一公式可以直接获得血流速度的检测值。 但流速的高低与声波和血流之间的夹角直接相关: 0°时流速最高(Cos0°=1);90°时流速最低 (Cos90°=0)。角度越大,流速越低。了解这 一角度的基本的原理对于检测血流的准确性非常 重要。特别是TCD的检测为盲探过程,对每一支 动脉的检测更应多角度、多方向探测,以获得最 佳的血流动力学参数。
13
2、血流速度:通常血流速度的计量单位是 cm/s。收缩期峰值(Peak、Vp):心脏射 血后,血流进入脑血管达到最高峰的流速。 其受心功能及血液粘稠度及脑动脉弹性功 能的影响。
14
平均血流速度(mean,Vm): 收缩与舒张期血流速度的平均指数,是反 映血流速度相对稳定的动力学参数,取决 于Vp和Vd的稳定,特别是Vd的稳定性,对 Vm的影响较大。
3
Doppler原理阐述了声波与运动物体间的相 互关系,利用这一原理,人们对血管内流 动的血细胞进行了流体动力学的重要研究, 从而获得了不同部位动、静脉血管内红细 胞的流动速度(血流速度),从而对血流 速度有了量化分析结果。
4
计算血流速度的公式为经典的多普勒方程:
FdC V=
2FoCosθ
V:血流速度 Fd:频移值(发射频率与接收频率的差值) C:超声波在人体内的运动速度 Fo:多普勒超声波的发射频率 Cosθ:超声束与血流方向之间形成夹角的余弦值
24
四、临床应用
25
TCD检测的临床意义
TCD技术与脑血管造影(DSA)、CT、核 磁共振成像技术不同,它可以提供上述影 像学检查所不能得到的重要的血液动力学 资料。它们之间不能互相取代,而是相互 补充应用。特别是TCD检测对早期脑血管 病变有特殊意义。
26
当脑动脉轻度狭窄时,血流相对减低,局 部会有缺血改变,临床上通常表现为反复 的TIA发作。此时CT、MRI等影像学检查 往往无明显异常发现,但TCD可以捕捉到 这一早期改变的血流特征,提示脑动脉狭 窄的存在,从而获得TIA发生的重要原因, 为临床诊断提供客观依据。对早期进行干 预性治疗,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病,减少病 残率、死亡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9
血流频谱形态的改变是判断分析颅内动脉 弹性、血管搏动性的重要特征,也是判断 颈内动脉病变导致颅内动脉脑血流灌注异 常的特征变化的重要条件之一。
20
正常频谱图
S1峰 S2峰 D峰
频窗
21
正常频谱图
22
正常频谱图
23
6、血流声频分析 多普勒声音信号的听诊具有十 分重要的作用,因为它可以反映血流的特性。正 常脑动脉血流音频信号的音调清晰柔和,似笛声 或微风样。当血管出现病变血流急速形成湍流时, 血流声频会发生变化,出现低钝粗糙的声音。如 果有涡流时会出现哮鸣音样杂音、乐性杂音等改 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