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词语的分类

现代汉语词语的分类
现代汉语词语的分类

现代汉语语法

现代汉语词语的分类

汉语的词按照词语的性质可以分为12类。

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是实词。

副词、介词、连词、助词、拟声词和叹词是虚词。

具体阐释如下:

名词:表示人和事物的名称的实词。如:"黄瓜、白菜、拖拉机、计算机"。

表示专用名称的叫做"专用名词",如"云南、上海、李白、白居易"。表示抽象事物的名称的叫做"抽象名词",如"范畴、思想、质量、品德、友谊、方法"。表示方位的叫做“方位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中、东、西、南、北、前面、后边、东边、南面、中间等。

动词:动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有的动词表示一般的动作,如:来、去、说、走、跑、学习、起飞、审查、认识"等。有的动词表示心理活动,如"想、重视、注重、尊敬、了解、相信、佩服、惦念"等,这样的动词前面往往可以加上"很、十分"。有的动词表示能够、愿意这些意思,叫做"能愿动词",它们是"能、要、应、肯、敢、得(dei)、能够、应该、应当、愿意、可以、可能、必须",这些能愿动词常常用在一般的动词前面,如"得去、能够做、可以考虑、愿意学习、应该说明、可能发展"。还有一些动词表示趋向,叫做"趋向动词",如"来、去、上、下、进、出、上来、上去、下来、下去、过来、过去、起,它们往往用在一般动词后面表示趋向,如"跳起来、走下去、抬上来、跑过去"。"是""有"也是动词,跟动词的用法一样。

形容词:形容词表示事物的形状、样式、性质等,如"多、少、高、胖、死板、奢侈、胆小、丑恶"。

数词:数词是表示事物数目的词。如"一、二、两、三、七、十、百、千、万、亿、半"。

量词:量词是表示事物或动作单位的词。汉语的量词分为名量词和动量词。名量词表示事物的数量,又可以分为单位量词和度量量词。单位量词表示事物的单位,如"个、张、、只、支、本、台、架、辆、颗、株、头、间、把、扇等;度量量词表示事物的度量,如"寸、尺、丈、斤、两、吨、升、斗、加仑、伏特、欧姆、立方米"。动量词表示动作的数量,用在动词前后表示动作的单位,如"次、下、回、趟、场"。

代词:(略)

副词:副词总是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做状语,如"很、颇、极、十分、就、都、马上、立刻、曾经、居然、重新、不断"等。副词通常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如"就来、马上走、十分好、重新开始",只有"很""极"可以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做补语,如"高兴得很、喜欢极了"。

介词:介词总是同其他的词组合在一起,构成介词短语,做定语、状语和补语。如"把、从、向、朝、为、为了、往、于、比、被、在、对、以、通过、随着、作为"。

连词:连词可以连接词、短语、句子乃至段落。如"和、及、或者、或、又、既"。关联词语可以看成是连词,如"因为……所以、不但……而且、虽然……但是"。

助词:附加在词、短语、句子上起辅助作用的词。助词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结构助词,它们是"的、地、得、所、似的";一类是动态助词,它们是"着、了、过";一类是语气助词,如"啊、吗、呢、吧、呐、呀、了、么、哇"。

叹词:表示感叹、呼唤、应答的词叫做叹词。喂、哟、嗨、哼、哦、哎呀"。叹词总是独立成句。

拟声词:这是模拟声音的词。如"呜、汪汪、轰隆、咯咯、沙沙沙、呼啦啦"。

语法和语法单位

一、语法

(一)什么是语法

语法是语言的结构规则。人们的言语行为必须符合语法规则,否则就无法交流信息。这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说明:

第一,从言语表达的角度看,说写者在用词造句时必须遵循语法规则,否则听读者会不知所云或感到别扭。例如,光有“力量、就、知识、是”几个零散的词,还无法表达意思;把它们加合成“力量就知识是”或“是就知识力量”,也还是不能表达意思,因为这些组合不符合汉语的结构规则。只有按照汉语语法规则,把它们组成“主+动+宾”的结构,即说成“知识就是力量”,才能让听读者理解。又如,当听到外国学生说“一点点我不舒服”“尽管天塌下来,我也能顶得住”这类句子时,我们能明白其意,但会感到很别扭,觉得不像中国话。原因在于这类组合偏离了汉语的语法规则。按照汉语的语法规则,前一句中的“一点(点)”不能用来修饰全句,也不能用来修饰形容词,应改为“我有点儿不舒服”。后一句前后两个分句是让步关系,应改为“即使......也”。“尽管......也”在汉语中不能搭配。

第二,从话语理解的角度看,听读者在理解话语时必须借助语法规则的指示,否则无法理解。例如一个不懂“主+动+宾”结构规则、不懂“是”表示判断的语法意义的外国人,是不能真正理解“知识就是力量”这个句子的意思的。同样,若不懂“什么”的否定用法,也是无法真正理解“你都懂什么!”这句话的含义的。

也许有人会说:我们在表达时并不是先想好语法规则再说话或写文章的呀?对了,我们在表达时,一般不会这样做。那语法规则怎么起作用的呢?是下意识地起作用的。既会下意识地起作用,那为什

么还要学呢?因为只靠“下意识”还无法避免语法错误,特别是在表达复杂的思想时。只有自觉地系统地学习了语法规则,才能自觉地更好地利用语法规则,避免在言语交际中出现语法错误。要做好语言文字工作,语法规则的学习更是必不可少的。

“语法”这个术语,在人们的实际运用中有两个含义。一是指语言结构规则本身;一是指研究语言结构规则的科学。比如“这样说不符合语法”,这句中的“语法”是指语言的结构规则;“语法是一种专门的学问”,这句中的“语法”指研究语言结构规则的科学。在需要加以区别的时候,人们把前者叫做语法,把后者叫做语法学。

(二)语法的特点

1、抽象性

语法是语言的结构规则。结构规则是有限的,而人们说写出的句子则是无限的。有限的规则之所以能够生成无限多的句子,是因为语法具有抽象性特点。例如“勇敢地战斗”“很好”“认真学习”,这些语句在具体意义上毫无共同之处,但在结构上却有共同之处:都由状语加中心语组成的偏正结构。又如“名词不能用‘不'否定”这条规则几乎适用于所有名词,“山、水、学生、衣服、街道、文化、语言、足球”等等,前面都不能出现“不”。

抽象的语法规则表现在人们说写的话语中,储存在人们的大脑里,它是客观存在的。儿童在学习母语时,能用已学会的词语说出没有听过的句子,就是因为掌握了抽象的结构规则,能自行组织具体的句子。成年人学习外语时也会出现类似的情况。抽象性是语法最重要的特点。

2、稳固性

语法的稳固性是相对语音、词汇而言的。其稳固性主要表现在历史继承性和不可渗透性两个方面。

语法的历史继承性,可以从汉语的发展中很明显地看出。现代汉语“主+动+宾”这种结构在甲骨文中就已存在。如“河杀我?河不杀我?”(董作宾《殷墟文字乙编中辑》。其中“河杀我”就是“主+动+宾”结构。此外,现代汉语的连动、兼语、双宾语等结构,也是先

秦两汉汉语中常见的。如“项庄拔剑起舞”(《史记.项羽本纪》),“命夸蛾氏二子负二山”(《列子.汤问》),“王赐晏子酒”(《晏子春秋》)。这些都体现了语法惊人的稳固性。

语法的不可渗透性,可以从语言的接触中看出来。在语言接触中,会出现大量的借词,但语法体系受到的影响却很小。外文汉译时必须接受汉语语法规则的支配,如英语中短语或从句作定语时放在中心语之后,但译成汉语时,必须把定语放在中心语之前。

3、民族性

人类思维的规律是一致的,但不同民族表达同一思维的语法形式却不尽相同。例如,汉语数词与名词间要出现量词,而英语则不需要量词。汉语名词性偏正结构是“定+中”,而傣语的则是“中+定”。汉语的动宾结构是“动+宾”,而日语的则是“宾+动”。英语的谓语动词有词形变化,而汉语的则没有。

二、语法单位

语法规则离不开具体的语法单位之间的联系,因而,在全面研究各种语法规则以前,需要弄清楚什么是语法单位。凡是能在组合的某一位置上被替换下来的片断都是语法单位。例如“他是学生。”“他”分别可以用“那个人”“你昨天见到的那个人”等替换下来;同样,“是”“学生”也可以用别的词语替换下来。“他”“那个人”“你昨天见到的那个人”等在同一位置上可以相互替换。这些可以相互替换的单位在句子中的作用相同,都是语法单位。

语法单位有大有小,最小的是语素。比语素大的语法单位依次是词、词组和句子。

(一)语素

语素是最小的音义结合体,它既是词汇单位,又是最小的语法单位。我们在词汇部分已经讨论过了,这里不再赘述。

(二)词

词是造句时能够独立运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它既是词汇的主体层级,又是高一级的语法单位。词汇部分讨论它的构造,语法部分讨论它的句法功能。

“独立运用”和“最小”是区别词与非词不可缺少的两个条件。

所谓独立运用,是指在造句中能够到处作为一个单位出现;所谓最小,是指不能扩展,即中间不能插入别的成分。词和词组都可以“独立运用”,但词组不是“最小”。如“白菜”与“白布”都可以作为造句的单位,但“白菜”不能扩展,是词,而“白布”可以扩展为“白色的布”,是词组。词和语素的定义中都有“最小”二字,但词是能独立运用的最小语言单位,而语素只是“最小”,不能“独立运用”。例如,“危险”可“独立运用”,是词;若再分成“危”和“险”便不能独立运用,只是最小的音义结合体--语素。

(三)词组(又名短语)

词组又叫短语,是由两个以上的词组成的语法单位。词组可分为两类:自由词组和固定词组。不需要死记硬背,只要交际有需要马上就能按照有关语法规则组织起来的短语叫做自由词组。

(四)句子

句子是由词或词组构成的语言的基本运用单位。口语中的句子都有一定的语气,句子前后都有间隔性的语言停顿;书面语中的句子则要用句号、问号或感叹号来表示语气和停顿。

作为语法单位,语素是构词单位,词和词组是造句单位;句子是语言的运用单位。

词、词组可以成句,那么,它们与句子有什么区别呢?区别在于词语所叙述的内容是否与现实发生特定联系。词、词组是造句单位,没有语气,不能与现实发生特定联系。而句子是使用单位,为了适应具体环境中的交际需要,必须有特定的语气。带上了语气也就同现实发生特定联系了。例如,词典里找到的“好”只是一个词,但在对特定事物进行评价时说“好!”,则是一个句子。“禁止吸烟”是一个词组,但当它出现在公共场所的墙壁上提醒人们不要吸烟时则是一个句子。

词的构成

现代汉语词语按照语法结构可以分为单纯词和合成词。

现代汉语语体的分类和特点

四、语体的分类和特点 1、语体是什么? 语体是语体学(目前一般把它归入修辞学)的一个重要的基本概念。 语体是个系统。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语体形式,即使在同一历史时期,构成的语体要素也有改变。现代汉语的语体是由不同具体语体类型组成的多层次、多序列的系统。 1.1口头语体和书面语体 问题:阅读课文p493-p503,理解并举例说明各类语体的特点。 1.2 语体的特点 我们从使用的角度看,大体上把汉语语体分成口语语体,书面语体(公文、科技、政论、文艺等语体) 公文(事务)语体:是适应事务交际场合、目的需要运用全民族语言而形成的语言表达特点的综合。基本功能是在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之间的行政事务中起联系、传达的作用,同时也担负着跟社会成员以及成员之间事务上的联系交流的职能。 从语言体式上说,一般总称为“应用文”。它包括公文文件、规章制度和日常应用文三类。 公文语体运用的基本要求和风格基调:明确性和简要性。庄重、平实、明快、简约。 词语运用时,词语语义的专义性,单义性。 助动词的多用,“应该、可以、要” 介词和介词短语的多用“对”、“为了”“按照”等 联合短语的多用。

句式运用时,陈述句和祈使句多用。复杂的“的”结构主语(凡…的…)无主句的运用,修辞手段:以消极修辞为主。 科技语体:是适应科学技术领域交际需要而形成的运用全民语言的特点综合。它的功用是对自然、社会及人类思维现象进行记述、解说和论证,起着促进社会进步的作用。(学术论文、著作、考察报告等) 基本要求和风格基调:概念清楚、判断恰当、推理周密。(精确、严密、有逻辑性) 词语运用时,词语运用的单一性 术语的大量使用和“系列性” 符号化 区别词的大量运用 句式运用时,句型句式的单一性主要是陈述句和疑问句。主谓句较多。介词结构做状语、定语的情况比较多。 修辞手段:以消极修辞为主。 政论语体:是适应社会政治生活交际需要而形成的运用全民语言的特点综合。它的功能是对现实生活中的政治问题明确表明立场、阐述见解、宣扬真理,动员和鼓舞人奋发向上。包括领导人报告、社论、时评、宣言、声明等。一般性政论、文艺性政论 基本格调、要求:准确、严密、生动、形象 词语运用时,政治词语的大量运用 感情色彩的词语的引用 句式运用时,广泛性,陈述、祈使、疑问句的运用较多。 成分共有句式的多用。 偏正结构的广泛运用。 文艺语体:适应艺术领域交际需要运用全民语言而形成的特点综合。功能是通过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起美感教育作用。包括小说、戏剧、诗歌等。 要求和风格的基准是:形象性、美感性、情感性。 词语运用时,词语运用的广泛 描绘性、文艺性词语的运用 方言、文言、熟语的运用 句式的运用时,变换形式多样。省略句、倒装句很多。 辞格手段:积极修辞比较多,主要是比喻、比拟、对偶、排比等。 语体的交叉: 随着语体发展,语体会出现交叉的情况。 2.“对于”句在不同语体中的使用情况

英语词性的分类及用法

英语词性的分类及用法 一、词性的分类 词类又叫词性,英语单词根据其在句子中的功用,可以分成十个大类。 1 名词noun n. student 学生 2 代词pronoun pron. you 你 3 形容词adjective adj. happy 高兴的 4 副词adverb adv. quickly 迅速地 5 动词verb v. cut 砍、割 6 数词numeral num. three 三 7 冠词article art. a 一个 8 介词preposition prep. at 在... 9 连词conjunction conj. and 和 10 感叹词interjection interj. oh 哦 前六类叫实词,后四类叫虚词。 二、名词 名词概论 名词复数的规则变化 其它名词复数的规则变化 1) 以y结尾的专有名词,或元音字母+y 结尾的名词变复数时,直接加s变复数:如:two Marys the Henrys monkey---monkeys holiday---holidays 2) 以o 结尾的名词,变复数时: a. 加s,如:photo---photos piano---pianos radio---radios zoo---zoos; b. 加es,如:potato—potatoes tomato—tomatoes 3) 以f或fe 结尾的名词变复数时: a. 加s,如:belief---beliefs roof---roofs safe---safes gulf---gulfs; b. 去f, fe 加-ves,如:half---halves

现代汉语的词性分类

现代汉语的词可以分为两类12种词性。一类是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一类是虚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拟声词。 实词 一.名词 表示人和事物的名称叫名词。如“黄瓜、猪、马、羊、白菜、拖拉机、计算机”。 1、表示专用名称的叫做“专用名词”,如“云南、上海、李白、白居易,中国”。 2、表示抽象事物的名称的叫做“抽象名词”,如“范畴、思想、质量、品德、品质、友谊、方法”。 3、表示方位的叫做“方位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中、东、西、南、北、前面、后边、东边、南面、中间”等。二.动词 动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 1、有的动词表示一般的动作,如"来、去、说、走、跑、吼、叫、学习、起飞、审查、认识"等。 2、有的动词表示心理活动,如“想、重视、注重、尊敬、了解、相信、佩服、惦念”等,这样的动词前面往往可以加上“很、十分”。 3、有的动词表示能够、愿意这些意思,叫做“能愿动词”,它们是

“能、要、应、肯、敢、得(dei)、能够、应该、应当、愿意、可以、可能、必须”,这些能愿动词常常用在一般的动词前面,如“得去、能够做、可以考虑、愿意学习、应该说明、可能发展”。 4、还有一些动词表示趋向,叫做“趋向动词”,如“来、去、上、下、进、出、上来、上去、下来、下去、过来、过去、起来”,它们往往用在一般动词后面表示趋向,如“跳起来、走下去、抬上来、跑过去”。 5、“是”“有”也是动词,跟动词的用法一样,“是”也成为判断动词。 三.形容词 形容词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颜色、状态等,如“多、少、高、矮、胖、瘦、死板、奢侈、胆小、丑恶、美丽、红色”。状态形容词通红、雪白、红通通、黑不溜秋等前面不能加“很”。 四.数词 数词是表示事物数目的词。如“一、二、两、三、七、十、百、千、万、亿、半”。 五.量词 量词是表示事物或动作单位的词。汉语的量词分为名量词和动量词。 1、名量词表示事物的数量,又可以分为单位量词和度量量词。单位量词表示事物的单位,如“个、张、、只、支、本、台、架、辆、颗、

名词分类1

按意义分类 1.专有名词 表示具体的人,事物,地点,团体或机构的专有名称(第一个字母要大写)例:China 中国 Asia 亚洲 Beijing 北京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有名词如果是含有普通名词的短语,则必须使用 定冠词the。如:the Great Wall(长城) 姓氏名如果采用复数形式,则表示该姓氏一家人(复数含义),如:the Greens( 格林一家人)。 地点,团体或机构的专有名称(第一个字母要大写)例:China 中国 Asia 亚洲 Beijing 北京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专有名词如果是含有普通名词的短语,则必须使用定冠词the。如:the Great Wall(长城) 姓氏名如果采用复数形式,则表示该姓氏一家人(复数含义),如:the Greens( 格林一家人)。 2.普通名词 表示某些人,某类事物,某种物质或抽象概念的名称。(例如:teacher 老师tea 茶 reform 改革)普通名词又可进一步分为四类 1. 个体名词(Individual Nouns):表示单个的人和事物。 (car 汽车 room 房间 fan 风扇photo 照片) 2. 集体名词(Collective Nouns): 表示一群人或一些事物的名称。 ( people 人们 family 家庭 army 军队 government政府 group 集 团 ) 3. 物质名词(Material Nouns):表示物质或不具备确定形状和大小的个体的物质。 ( fire 火 steel 钢 air 空气 water 水 milk牛奶 ) 4. 抽象名词(Abstract Nouns):表示动作,状态,品质或其他抽象概念。 ( labour 劳动 health 健康 life 生活 friendship友情 patience耐力 ) 按是否可数分类 名词又可分为可数名词(Countable Nouns)和不可数名词(Uncountable Nouns) 不可数名词 不可数名词是指不能以数目来计算,不可以分成个体的概念、状态、品质、感情或表示物质材料的东西;它一般没有复数形式,只有单数形式,它的前面不能用不定冠词a / an。抽象名词, 物质名词和专有名词一般是不可数名词 可数名词 可数名词是指能以数目来计算,可以分成个体的人或东西;因此它有复数形式 名词

英语词性的分类及用法

英语词性的分类及用法 词类又叫词性,英语单词根据其在句子中的功用,可以分成十个大类。 1 名词noun n. student 学生 2 代词pronoun pron. you 你 3 形容词adjective adj. happy 高兴的 4 副词adverb adv. quickly 迅速地 5 动词verb v. cut 砍、割 6 数词numeral num. three 三 7 冠词article art. a 一个8 介词preposition prep. at 在... 9 连词conjunction conj. and 和10 感叹词interjection interj. oh 哦 前六类叫实词,后四类叫虚词。 名词(表示人或物名称的词) ?名词可以分为专有名词和普通名词. ?专有名词是某个(些)人,地方,机构等专有的名称,如Beijing,China, the United States,等。 ?普通名词是一类人或东西或是一个抽象概念的名词,如:book,sadness等。(普 通名词包括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 ?普通名词又可分为下面四类: 1)个体名词:表示某类人或东西中的个体,如:gun 2)集体名词:表示若干个个体组成的集合体,如:family ?(以上两类属于可数名词) 3)物质名词:表示无法分为个体的实物,如:air 4)抽象名词:表示动作、状态、品质、感情等抽象概念,如:work ?(以上两类属于不可数名词) 代词(代替名词的词) ?代词可以分为下列九类: ? 1. 人称代词:They are my school mates. ? 2. 物主代词:Our friends have great concern for each other. ? 3. 反身代词:Take good care of yourselves. ? 4. 相互代词:We should help each other. ? 5. 指示代词:Who are these people? ? 6. 疑问代词:What are you doing? ?7. 关系代词:She married Tony Harper, who is a student too. ?8. 连接代词:Do you know who did it? ?9. 不定代词:Do you know anything about it? ? ?代词是非常活跃的词,特别是不定代词,比较复杂,我们要熟练掌握。 形容词(修饰名词等,说明事物或人的性质或特征的词) ?形容词可分成性质形容词和叙述形容词两类,其位置不一定都放在名词前面。 1) 直接说明事物的性质或特征的形容词是性质形容词,它有级的变化,可以用程度 副词修饰,在句中可作定语、表语和补语。例如:hot ,good ,wonderful等. 2) 叙述形容词只能作表语,所以又称为表语形容词。这类形容词没有级的变化,也 不可用程度副词修饰。大多数以a开头的形容词都属于这一类。例如:afraid, alone 等.

关于现代汉语词语的语法功能分类

关于现代汉语词语的语法功能分类 俞士汶 北京大学计算语言学研究所 1.信息处理用现代汉语词语分类体系 在朱德熙先生的语法理论的指导下,北大计算语言学研究所与中文系合作,经过几年的研究,提出了一个服务于语言信息处理的现代汉语词语分类体系,并将数以万计的词语实际进行了归类,与此同时还按类详细描述了每个词语的多种语法属性,初步建成了“现代汉语语法电子词典”,另外对数十万字的语料进行了切分和词性标注。这就又进一步检验了词类划分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这到如此规模和如此浓度的汉语语言工程实践可能是罕见的。 本文介绍现代汉语词语分类体系、分类的理论基础,并以若干词类例详细介绍具体的划类准则。 现代汉语的词分以下18个基本词类,括号中的拉丁字母是各个词类的代码。 名词(n),时间词(t),处所词(s),方位词(f),数词(m),量词(q),区别词(b),代词(r),动词(v),形容词(a),状态词(z),副词(d),介词(p),连词(c),助词(u),语气词(y),拟声词(o),叹词(e)。 这些基本词类可以合并为较大的词类。名词、时间词、处所词、方位词、数词、量词统称为体词,动词、形容词、状态词统称为谓词。有一部分代词属于体词,另一部分代词属于谓词。体词、谓词、区别词和副词又合称为实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合称虚词。实词与虚词是汉语两大词类。此外还有拟声词与叹词,它们游离于这两大词类之外。 自然语言处理的常规技术要求庆自然语言处理系统中配备一部电子词典。对于计算机来说,可以认为作为电子词典的登录项的语言单位是“词”。基本中大部分肯定是语言学家认同的词,这也就是暗示了其中一部分不能看作“词”。从计算机处理实际文本的需要出发,从提高计算机处理效率的角度考虑,词典中另外包含了以下7类语言成分: 前接成分(h):阿,老,非,超,单 后接成分(k):儿,子,性,员,器 语素字(g):民,衣,失,遥,郝 非语素字(x):鸳,批,蚣 成语(i):接部就班,八拜之交 习用语(l):总而言之,由此可见 简称略语(j):三好,全总 前4类是比“词”更小的单位,不成词。这些成分的数量是有限的,只要电子词典的规模允许,应当尽可能地将这些成分全部收入。后3类是比“词”更大的单位,词典中只能收一部分使用频率高的。本文将电子词典中登录的各种语言万分笼统地叫做“词语”。

现代汉语词典

引言 《现代汉语词典》(下简称《现汉》)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使用的一部工具书,具有极广的流传面和极高的权威性。它所收纳的词条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现代汉语的词汇构成与概貌。但是,词汇是语言系统中最为灵活的一个部分,它活跃于社会的各个领域和层面,总是处于不断的发展之中。作为一部收词具有全面性、选择性,编纂具有规范性的语文性辞典,《现汉》在规范词汇的同时,必须呈现出不断的变化,与时代和环境相契合,引导人们正确地认识和使用语言文字。音译外来词作为其中一大板块,对整部词典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西方民族接触的增多,“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汉语借用外来词呈现出新趋势”。①《现汉》作为目前影响最大的、读者覆盖面最广的、享有最高声誉的中型汉语语文词典,它在收录音译外来词方面的规范性、实用性和时代性不容置疑。尽管外来词问题早已受到学术界的重视,迄今也有了不少高质量的研究成果,比较重要的论文有刘中富先生的《关于<现代汉语词典>收释外来词的几个问题》和许建中先生的《<现代汉语词典>中的音译外来词》,以及孙国秀的《05版<现代汉语词典>与02版<现代汉语词典>外来词对比分析》,针对5版的音译外来词问题的论著并不多见。 但是,对5版《现汉》中的音译外来词的研究,有利于加强和促进现代汉语音译外来词的规范化,进一步了解其收释外来词的基本原则,肯定成绩,找出不足,使其在收释音译外来词方面更加趋于完善。为此我们对比了《现汉》第5版(下简称5版)与第4版(指《现汉》2002年增补版,下简称4版),以计量的方式从词条、释义、词源的增删和修改的角度探讨了《现汉》在音译外来词方面的修订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 本文研究的区域是《现汉》的第4、第5两个版本的A—Z部,“音译的外来语一般附注外文,如:【沙发】…[英sofa];【蒙太奇】…[法montage]。“英、法”等字,表示语别。【鶆】…[新拉Rhea],“新拉”表示是新拉丁文。从我国少数民族来的词只附注民族名称,如【萨其马】条附注[满]”。 ②本文所分析统计的外来词为词典中有标记的,即词条末附注语源的词条,得出的计量结果:5版共增加词条35个,删减词条25个,修改词条136个,另外还有“爱克斯射线”、“白金汉宫”、“贝塔粒子”、“伽马射线”、“互联网”、“来复枪”、“米制”、“拍档”、“檀越”等9个词条在4版中未标注语源,但在5版中进行了标注,以及“分贝”和“胲”两个词条在4版中标注了语源,但在5版中未进行标注。 一﹑词条的增减 ①韩淑红、吴远庆:《现代汉语词典》一、五版外来词语源对比考察[J].语文学刊.2008,第1期,第104页。 ②《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凡例第6页。

名词的分类及基本用法

名词的分类及基本用法 一. 概念: 名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名称。例词:woman, people, desk, book, 二. 分类: .★名词分为专有名词和普通名词两类。 1.专有名词是个别的人、事物、地点等专有的名称,如:America , China。专有名词的第一个字母要。 2.普通名词按其所表示的事物的性质分为________名词与__________名词。 ①可数名词(cn), 有_________或___________两种形式。如:an orange, a book, two rooms , some printers. 注意; __________名词前必须+ 冠词a /an / the/one’s 来修饰它. Eg:判断正误 1. There is a book ( ) 2. He is student ( ) 3. Mr. Li is my teacher ( ) ②不可数名词(Un ), 一般没有________形式,如money, water, weather, time, news, ③.还有一些词既可以充当可数名词,也可以充当不可数名词,如; chicken 三.【配套练习】找出下列短文中的专有名词和可数名词及不可数名词 In 1821, a former soldier named Charles Barbier visited the school. Barbier shared his invention called "night writing," a code of twelve raised dots that let soldiers share top-secret information on the battlefield without having to speak. Although the code ended up being too difficult for the average soldier, Braille picked it up quickly. 专有名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数名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可数名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可数名词的复数形式的变化规则如下: 背诵:可数名词的复数形式变化规则表。

现代汉语语法知识整理

现代汉语语法知识整理

现代汉语语法知识及应用 第一单元 词类 词可分实词和虚词两大类。实词表示实在意义,能够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一般能够独立成句。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虚词一般不表示实在的意义,它们的基本用途是表示语法关系。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拟声词。 【一】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 名词的分类: 1、表示人:老师、学生、作家、工人、鲁迅 2、具体事物:天、地、花、草、天空、海洋 3、抽象概念:方法、科学、法律、事业 4、处所:北京、青岛、黄河、长江、三味书屋 5、方位:东、西、南、北、上、下、前、后、左、右、里、外、内、中、间、旁 6、时间:早晨、正午、晚上、半夜、上午、白天、夏天、立秋、今天、星期二 动词:表示人或者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 动词的分类: 1、动作行为:穿、跳、走、纪念、朗诵 2、存在变化:有、增加、缩小、扩大、发生 3、心理活动:想、懊悔、喜欢、担心 4、可能意愿:应该、应当、能够、愿意、必须、敢、肯、会、能、要、可以 5、趋向:上、下、来、去、上去、下去、进来、进去、起来、上来 6、判断:是、就是、正是 7、使令:使、让、派、请、叫、要求、命令、推举、允许、鼓动、鼓励 【二】形容词: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或状态的词。 形容词的分类: 1、形状:大、小、高、圆、长、短、高大、肥胖 2、性质:好、坏、镇定、勇敢、乐观、伟大、优秀 3、状态:愉快、慌张、急躁、迅速、朦胧、桔红 代词:代替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短语和句子的词叫做代词。 代词的分类: 1、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的名称)大家、人家、你、我、他们、我们、自己 2、疑问代词(用来提出问题)谁、什么、怎样、哪、哪里 3、指示代词(用来区别人或事物)这、那、这里、那里、这么、那么、每、各 【三】数词:表示数目的词叫数词。 例:一、二、千、万、亿、第一、初五、三分之一、九成、三倍、十倍 量词:表示人、事物或行为的单位的词。 (1)表示人或事物的单位:个、位、尺、只、条、批、群、套、双、副、丈、尺、亩 (2)表示动作行为的单位:次、回、下、趟、遍、阵、场、遭、焉 副词: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前边,表示程度、范围、时间、语气、然否等的词。 副词的分类: 1.时间(动作行为的时间、频率):已经、正在、将要、马上、顿时、忽然、一时、终于、常常、 再三、向来、始终、永远、一旦、暂时、渐渐、赶紧、恰巧、仍旧、曾、才、将、就、再 2.范围:都、全、总、只、仅、全部、总共、统统、只好、仅仅 3.程度:很、最、太、更、还、非常、十分、格外、稍 4.然否:必、必定、一定、不、没有、未必、也许、或许、大概、大约 5.语气:可、偏偏、索性、简直、原来、反正、居然、难道、究竟 6.关联:又、也、再、还、才 【四】介词:用在名词(或短语)、代词前头,组成“介宾短语”,表示动作行为的起止、方向、处所、时间、对象、目的等。 表时间:在于自自从从当由趁随着到 表处所:从打朝向在沿着顺着 表排除:除除了 表对象、范围:对于和跟同与替将把关于被 表方式、手段:按照依依照根据以凭本着用 表目的、原因:为为了为着因由 【五】连词:能够把两个词或比词大的单位连接起来的词。 连词的分类: 1.并列:和、跟、同、及、与、并、并且、而、不是……而是……、既……又…… 2.递进:并、并且、而且、况且、不但……而且……、尚且……何况……、与其……不如…… 3.选择:或、或者、或是、不是……就是……、要么……要么……、是……不是……

现代汉语虚词的性质、范围与分类第1讲

第一讲、2011-03-01 汉语虚词的性质、范围、类别及其研究现状 第一节、汉语词类的虚实分界 一、早期的虚实概念。 在语言使用中把词区分为虚词和实词两大类的,据现有文献的记载,在我国,最早见于宋人的著作,不过,当时都把“词”称作“字”,(“词”这个概念是本世纪初从西方引入的)。宋朝有个叫周辉的文人在他的《清波杂记》中有这样的记载:东坡教诸子作文,或辞多而意寡,或虚字多实字少,皆批谕之。词人张炎在他的《词源》中也写道:词之句有二字、三字、四字,至六字、七八字者,若堆砌实字,读且不通,况付之雪儿(案:“雪儿”本为唐朝李密的爱姬,能歌善舞,后泛指歌女)乎?合用虚字呼唤,单字如“正、但、甚、任”之类,两字如“莫是、还又、那堪”之类。由此可以看出,当时所谓的“实字”主要就是指那些具体的事物和概念,大致接近于现代所说的名词,而“虚字”则不但包括副词、连词、介词、叹词、助词、语气词,而且有时也可以指代词、数词,甚至是一些动词、形容词以及一些固化短语。 当时,人们把“虚字”叫作“词、语助、助字、助语辞”等等。元朝卢以纬的《语助》,作为我国最的一本虚词词典,对其所收的一些“语助”均有简明而又独到的解释。[1]到了清代,人们对虚字的认识已有了相当的发展。清人王鸣昌在他的《辩字诀》中,已经能够根据虚字的功用将其细分为六类:起语虚字、按语虚字、转语虚字、衬语虚字、束

语虚字和歇语虚字。当然,古人的虚词研究还不能算真正的语法研究,主要是出于训释古籍和指导作文的需要。就研究虚字的专书而言,除了《语助》,清朝袁仁林的《虚字说》、刘淇的《助字辩略》、王引之的《经传释词》都是很有代表性的。这些词典既包括连词、介词、助词、语气词等严格意义上的虚词,也收了一些副词、代词、谓词等等,不过基本上还是以训释经传中的虚词为主的。总的说来,早期的虚实区分是一种语文学意义上的分类,并不是一种语法学的分类,而且虚词和实词的范围、类别也是比较模糊的,尽管到了后期已经逐渐地明晰起来。 真正接近于现代意义上的虚字概念虚词观,直到上个世纪末马建忠的《马氏文通》问世才出现,马建忠明确指出:“凡字,有事理可解者,曰实字;无解而惟以助实字之情态者,曰虚字。”按照马建忠的看法,虚字就是表语法作用而不表具体词意的词。这一观点,在其后的半个多世纪中一直被人们所遵循。 二、虚实划分的标准 自从马建忠撰写《马氏文通》,创立现代意义上的汉语语法学以来,有关汉语的词类问题,一直存在着种种不同的看法。综观这一百多年来有关汉语词类问题的矛盾、分歧和争论,其焦点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汉语中的词到底是不是可以分类,究竟应当以什么标准作为划分汉语词类的主要依据,什么样的语法理论更值得我们参考、借鉴;二、究竟应该建立一个什么样的汉语词类体系,虚实两分的分类系统是否适应汉语的语言实际,哪些词类应该分别归入实词和虚词;三、在具体操作时,对于一系列多功能的词究竟应该怎么处理,尤其是有关兼类、同

英语词性的分类及用法详述

英语词性的分类及用法详述 一、词性的分类 词类又叫词性,英语单词根据其在句子中的功用,可以分成十个大类 1 名词noun n. student 学生 2 代词pronoun pron. you 你 3 形容词adjective adj. happy 高兴的 4 副词adverb adv. quickly 迅速地 5动词verb v. cut 砍、害U 6 数词numeral num. three 三 7 冠词article art. a 一个 8 介词preposition prep. at 在... 9 连词conjunction conj. and 和 10 感叹词interjection interj. oh 哦 前六类叫实词,后四类叫虚词。 二、名词 1. 名词概论 2.

3. 名词的格 在英语中有些名词可以加“‘ s”来表示所有关系,带这种词尾的名词形式 称为该名词的所有格,如:a teacher ' s book。名词所有格的规则如下:1)单数名词词尾加“‘ s”,复数名词词尾没有s,也要加“’s”,如the boy ‘ s bag 男孩的书包,men ' s room 男厕所。 2)若名词已有复数词尾-s,只加“’”,如:the workers ' struggle 工人的斗争。 3)凡不能加“‘ s”的名词,都可以用“名词+of +名词”的结构来表示所有关系,如:the title of the song 歌的名字。 三、代词 代词pronoun简称pron是代替名词的一种词类。大多数代词具有名词和 形容词的功能。英语中的代词,按其意义、特征及在句中的作用分为:人称代词、物主代词、指示代词、反身代词、相互代词、疑问代词、关系代词、连接代词和不定代词九种 1. 人称代词的用法:

现代汉语词汇规范化研究

单位代码:001 分类号:H102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题目:现代汉语词汇规范化研究 系别专业: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 学生姓名:齐富东 学生学号: 0701014137 指导教师: 汪东锋 毕业时间: 二○一一年六月 2011年5月5日

现代汉语词汇规范化研究 摘要:汉语词汇的规范化作为当前语言规范的重要任务之一, 受到普遍的重视。本文将从词汇规范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依据和方法等方面对现代汉语词汇规范提出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现代汉语;词汇;规范化;研究 Modern Chinese vocabulary study of standardization Abstract:the standardization of the Chinese words as the one of the important tasks of language specification, suffer the widespread attention. This paper from the lexical rules should follow the basic principle, basis and method in modern Chinese lexical rules proposed own view. Key words: modern Chinese; Words; Standard; research

目录 引言 (1) 一、现代汉语词汇规范的原则和依据 (1) (一)现代汉语词汇规范的原则 (1) 1.约定俗成 (2) 2.逐渐规范 (2) (二)现代汉语词汇规范的依据 (3) 1. 编制“现代汉语规范词表” (3) 2.具有规范性、权威性的语文词典所收的词 (3) 3.语言规范的现当代重要著作中使用的一般词语 (3) 4.全国性重要传媒使用的一般词语 (3) 5.北方话地区普遍使用的一般词语 (4) 二、现代汉语词汇规范的主要做法 (4) 三、现代汉语词汇规范的几个具体问题 (5) (一) 新词语的规范 (5) (二) 缩略语的规范 (5) (三) 港台词语的规范 (5) (四)外来词语的规范 (6) 结语 (9) 参考文献 (9) 谢辞 (10)

现代汉语词性分类.

现代汉语词性分类 一、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代词. (-)名词 名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词。例如: 指人的:鲁迅、农民、工人、作家、老师、学生 指物的:日、风、山、马、稻子、飞机、原子、计算机、车辆、纸张、道德、法律、文化 表时间的:春天、明年、早晨、星期天、现在、刚才 表处所的:马来西亚、北京、凯旋门、大庆、亚洲 表方位的:上、下、前、左、右、东、南、内、外(单纯的) 以上、以前、以东、上边、上面、东边、西边、里头、外头、中间(合成的)(二)动词 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存在变化等的词。例如: 表示动作行为:走、坐、听、看、批评、宣传、保卫、学习、研究、进行、开始、停止、禁止 表示存在变化消失:存在、在、有、等于、发生、演变、发展、生长、死亡、消灭 表示心理活动:爱、恨、伯、想念、打算、喜欢、希望、害伯、担心、讨厌 表示判断:是 表示可能意愿必要(助动词):能、能够、会、可以、愿、愿意、肯、敢、要、应当、应该、配、值得 表示趋向(趋向动词):上、下、进、出、回、开、过、起、来、上来、下来、进来、出来、回来、 开来、过来、起来、去、上去、下去、进去、出主、回去,开去、过去 动词的语法特点: 1.一部分动词可以重叠,表示“动作短暂”或“尝试”的意思,是时态的表示法。单音节动词重叠形式是:AA 看——看看想——想想 试——试试讲——讲讲 双音节动词重叠形式是:ABAB 学习——学习学习批评——批评批评 讨论——讨论讨论休息——休息休息 动词比较复杂,有的需要加以说明。 1.动词“是” I. “是”用在名词前边是动词,这种“是”常常表示主语“等于什么”或“属于什么”。例如“鲁迅就是周树人”、“牛是反刍动物”、“他是个开车的”、“是他救了我”;此外,“这一年,人家都是丰年,我是歉年,收完秋就没吃的了”等里面的“是”仍是动词,作谓语。 II. “是”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肯定,含有“的确”、“实在”的意思,可以看作语气副词,作状语,例如“我〔是〕懂了”、“他〔是〕勇敢”、“这样做〔是〕好”。 2.动词“有”

【大学语文】现代汉语词汇部分整理

词汇 一.词汇 1.定义:词汇又称语汇,是一种语言里所有的(或特定范围的)词和固定短语的总和。 2.词:词汇是众多词语的汇集,即词的集合体,词汇和词是集体和个体的关系 3.汉语词语的基本特点:①词语丰富多彩②词语能产性强③词义复杂 4.现代汉语是世界上最发达的语言之一,首先就因为它的词汇是非常丰富的 二.几种词汇单位 词汇 词固定短语 成语 惯用语 歇后语 谚语 1.语素 (1)定义:语素是最小的有音又有义的语言单位。 (2)分类:a. 实语素&虚语素 b. 单音节语素:现代汉语的语素绝大部分是单音节的 双音节语素:一部分是从外民族语言借来的 三音节(及以上)语素:大都是从外民族语言借来的 ●汉语的词逐渐由单音节向双音节发展 c. 简称语素&全称语素 d. 成词语素&不成词语素 (3)确定语素的方法:替代法 如:蜡烛——蜡和烛均可被替代,故“蜡”和“烛”各是一个语素 蝴蝶——“蝶”无法被替代,故“蝴蝶”是一个语素 粉蝶——“蝶”仍是一个语素,这是由两个语素组成的词 马虎——替换后意义全无,故“马虎”是一个语素 ●注意:两种替代缺一不可;在替代中保持意义的基本一致 2.词:词是语言中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有音有义的语言单位。 三.词的结构 音译的外来词:葡萄、咖啡、的士、沙发、尼龙、巧克力、歇斯底里 四.词义 1.定义:客观事物或现象在人们头脑中的一种抽象概括的反映。(即词的内容) 2.性质:①概括性②模糊性③民族性(④客观性) 3.分类: (1)概念义(理性义或主要意义):合乎事理、习惯(文化的、认知的)

如:花、花茶、复杂、宣布、阐述、吃、喝 概念义是词义的主要部分 (2)色彩义(附属义):态度、形象、文化、角色、时代、地域、行业、语域、语体、风格等 1)感情色彩:褒贬中性 褒义词:英雄、烈士、康复、安慰、忠诚、奉献、拼搏 贬义词:叛徒、丑陋、勾结、推诿、霸道、小报告 中性词:山脉、士兵、理由、左、中、东、跑、高、来 2)语体色彩(文体色彩) 书面语色彩:投入、机遇、凝聚、心态、祝愿、反思、悼念 口语色彩:明儿、巴不得、身子骨、数落、纳闷儿、害臊 3)形象色彩:对事物的概括,给人形象感 如:美人鱼、喇叭花、云海;垂柳、失足、碰碰船;绿洲、碧空、彩带;布谷鸟、知了、恰恰舞、乒乓球;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五.语义场 1.同义词:同义词是指(语音不同而)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 特点:具有同义关系的词语词义并不完全相等,而是在语义的重点、轻重、词义范围大小、语义的具体与抽象、感情色彩、语体色彩等方面存在差异,这体现的就是同义词同中有异的特点。 词性或句法功能不同的一组词,不能形成同义词 2.反义词:反义词是指语义上相反的词。 (1)反义词的类型:相对反义词&绝对反义词 相对反义词:有的反义词所反映的事物本身,孤立地看并不互相矛盾对立,如“红、白”、“手、脚”、“春、秋”等,只是人们在社交中常把它们当作同一范畴中相互矛盾对立的事物看待。(非此即彼) (2)反义义场的类型:A. 互补反义义场(非此即彼) 如:生——死、动——静、有——无、曲——直、正——反、公——私 B. 极性反义义场(不是非此即彼) 如:黑——白、大——小、高——低、粗——细、苦——甜、冷——热、东——西、软——硬、快乐——忧愁、宽阔——狭窄、朋友——敌人 (3)特点:构成反义词的词语需要具备以下特征:彼此互为前提;理性意义的一方面彼此相反而其他方面都一致;语体风格相同;词性相同。后三个特征体现的是反义词的异中有同的特点。 六.现代汉语词汇 1.基本词汇 词汇中最主要的部分是基本词汇;它包含的词比一般词汇中的词少;是构成新词的基础 特点:①稳固性②能产性③全民常用性(前提) 2.一般词汇: 特点:不稳固,经常变动,有很大的灵活性;社会的剧烈发展,在语言中首先反应在一般词汇上

现代汉语的词性分类和特点

各类词性和特点。 现代汉语的词可以分为12类。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虚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拟声词和叹词。 一.名词 表示人和事物的名称的实词。如:"黄瓜、白菜、拖拉机、计算机"。 1、表示专用名称的叫做"专用名词",如"云南、上海、李白、白居易"。 2、表示抽象事物的名称的叫做"抽象名词",如"范畴、思想、质量、品德、友谊、方法"。 3、表示方位的叫做"方位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中""东""西""南""北""前面""后边""东边""南面""中间"等。 二.动词 动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 1、有的动词表示一般的动作,如"来、去、说、走、跑、学习、起飞、审查、认识"等。 2、有的动词表示心理活动,如"想、重视、注重、尊敬、了解、相信、佩服、惦念"等,这样的动词前面往往可以加上"很、十分"。 3、有的动词表示能够、愿意这些意思,叫做"能愿动词",它们是"能、要、应、肯、敢、得(dei)、能够、应该、应当、愿意、可以、可能、必须",这些能愿动词常常用在一般的动词前面,如"得去、能够做、可以考虑、愿意学习、应该说明、可能发展"。 4、还有一些动词表示趋向,叫做"趋向动词",如"来、去、上、下、进、出、上来、上去、下来、下去、过来、过去、起;,它们往往用在一般动词后面表示趋向,如"跳起来、走下去、抬上来、跑过去"。 5、"是""有"也是动词,跟动词的用法一样,“是”也成为判断动词。 三.形容词 形容词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颜色、状态等,如“多、少、高、矮、胖、瘦、死板、奢侈、胆小、丑恶、美丽、红色……”。 状态形容词通红、雪白、红通通、黑不溜秋等前面不能加“很”。 四.数词 数词是表示事物数目的词。如"一、二、两、三、七、十、百、千、万、亿、半"。 ①基数:一、二、百、千、万、亿 ②序数:第一、第二、第三 ③分数:十分之一、百分之二十 ④倍数:一倍、十倍、百倍 ⑤概数:几(个)、十来(个)、一百上下 五.量词

现代汉语词汇

【现代汉语词汇】成语分类现代汉语基本词汇的两种分类 [大] [中] [小] 现代汉语基本词汇的两种分类 “现代汉语基本词汇”的成员主要有以下12大类: (1)关于自然界常见事物的词语。如:天、地、风、云、水、火、树、太阳、月亮等。 (2)关于人体各部分的词语。如:头、手、血、心、肝、眼睛、牙齿、耳朵、鼻子等。 (3)关于劳动工具、对象和生活用品的常用词语。如:刀、锄头、铲子、田、地、车、船、机器、笔、纸、米、盐、柴、菜、锅、灯、沙发、床、房子、衣服、帽子、袜子等。 (4)关于亲属关系的词语。如: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姥姥、舅舅、叔叔、妻子、丈夫等。 (5)关于人类精神文化生活的常用词语。如:朋友、恋爱、结婚、离婚、书、电影、电视、电话、象棋、音乐、舞蹈、体育、旅游等。 (6)关于方位、处所和时间的词语。如:上、下、左、右、里面、外边、今年、秋天、上午、明天、以前等。 (7)关于人或事物的行为和变化的常用词语。如:走、说、唱、听、吃、想、学习、洗、爬、休息、发展、改变等。 (8)关于事物的一般性质和状态的常用词语。如:大、长、浅、轻、软、绿、高兴等。 (9)关于行为、性状的程度、范围、方式、语气、时间频率等的常用词语。如:很、非常、更加、稍微、总共、一律、已经、曾经、刚刚、在、将要、终于、始终、必须、的确、没有、亲自、赶紧、难道、到底、偏偏、索性、幸亏、大约、反正等。 (10)关于数量概念的常用词语。如:一、十、万、亿、个、只、斤、尺、公里等。 (11)关于指称和代替的常用词。如:我们、他、这、那样、什么、怎么样、谁等。 (12)一部分常见的连词、介词、助词、语气词和叹词。如:和、跟、同、而且、或者、不但、但是、因为、所以、从、向、到、按照、靠、根据、比、被、让、啊、哎、吗、呢等。 “现代汉语一般词汇”的成员主要有以下8大类: (1)关于自然界非常见事物的词语。如:海王星、磷火、矿泉、龙卷风、龙爪槐、狼尾草、海桐花、黑藻、琥珀、箭猪、果子狸等。 (2)关于劳动工具、对象和生活用品的非常用词语。如:车床、鸭嘴笔、旱地、水田、压路机、涂改纸、籼米、高低柜、摇椅、吊脚楼、厢房、喇叭裤、燕尾服、迷你裙等。 (3)关于人类精神文化生活的非常用词语。如:情夫、情妇、同性恋、鸡奸、盗版书、黄碟、交谊舞、交响乐、军棋、蹦极等。 (4)关于人或事物的行为和变化的非常用词语。如:噎、蘸、撬、碾、腌、赊、铡、掸、盛、捂、沏、申报、润色、订补等。 (5)关于事物的一般性质和状态的非常用词语。如:颀长、黯然、富态、白皙、拔俗、悲怆、嫣红、愚蒙、凄恻、粗砺、惙惙、贤良、瑕玷、伟岸、幽邃等。 (6)关于数量概念的非常用词语。如光年、微米、毫克、磅、盎司、英里、吨海里等。 (7)关于行为、性状的程度、范围、方式、语气、时间频率等的非常用词语。如:颇、惟、颇、无须、仿佛、即、忽而、俄而、愈、渐次、尝、固、果、乃、犹、则、方等。 (8)一部分非常见的连词、介词、助词、语气词和叹词。如:设若、若、然而、故、抑或、自、至、及、于、矣、呜呼、哉、乎、也等。 (9)关于指称和代替的非常用词语。如:此、斯、其、之、吾、尔、汝、汝辈、何等。

现代汉语词的分类

词得分类 现代汉语得词按其性质可以分为12类:即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拟声词、叹词。其中前6种就是实词,后6种就是虚词。 一、名词:表示人与事物名称得实词。 如:“黄瓜、白菜、拖拉机、计算机”。 1、表示专用名称得叫做“专用名词”,如“云南、上海、李白、白居易”。 2、表示抽象事物得名称得叫做“抽象名词”,如“范畴、思想、质量、品德、友谊、方法”。 3、表示方位得叫做“方位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中”“东”“西”“南”“北”“前面”“后边”“东边”“南面”“中间”等。 二、动词:表示人或事物得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得实词。 1、有得动词表示一般得动作,如:来、去、说、走、跑、学习、起飞、审查、认识“等。 2、有得动词表示心理活动,如“想、重视、注重、尊敬、了解、相信、佩服、惦念”等,这样得动词前面往往可以加上“很、十分”。 3、有得动词表示能够、愿意这些意思,叫做“能愿动词”,它们就是“能、要、应、肯、敢、得(dei)、能够、应该、应当、愿意、可以、可能、必须”,这些能愿动词常常用在一般得动词前面,如“得去、能够做、可以考虑、愿意学习、应该说明、可能发展”。 4、还有一些动词表示趋向,叫做“趋向动词”,如“来、去、上、下、进、出、上来、上去、下来、下去、过来、过去、起;,它们往往用在一般动词后面表示趋向,如“跳起来、走下去、抬上来、跑过去”。 5、“就是”“有”也就是动词,跟动词得用法一样,“就是”也称为判断动词。 三、形容词:表示事物得形状、样式、性质等得词。 如:“多、少、高、胖、死板、奢侈、胆小、丑恶”。 四、数词:表示事物数目得词。 如:“一、二、两、三、七、十、百、千、万、亿、半”。 五、量词:表示事物或动作单位得词。 汉语得量词分为名量词与动量词。 1、名量词表示事物得数量,又可以分为单位量词与度量量词。 单位量词表示事物得单位,如:“个、张、、只、支、本、台、架、辆、颗、株、头、间、把、扇、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