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区域示范

合集下载

珠海万山群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

珠海万山群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

广东经济区域·聚焦AREA珠海万山群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丁骋伟万山群岛位于珠江口与南海交汇处,是我国南海重要关口,也是华南地区海上贸易往来的重要门户,经济战略地位极为重要。

珠海万山海洋开发试验区作为我国第一个地方性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被珠海市主城区、香港、澳门环抱,地理区位独特,资源禀赋优异,海洋经济已逐步发展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核心。

随着“一带一路”、海洋强国、粤港澳大湾区、粤澳深度合作示范区等一系列政策部署与实施,万山群岛海洋经济发展迎来了历史性机遇。

本文通过梳理万山群岛海域经济发展基础与现状,全面分析新时期发展形势,从区域经济发展、产业体系构建与管理机制创新等方面提出了万山群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建议,以期推动万山群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蓝色经济新增长极,实现“万山之小”向“万山之大”的转型跨越。

38December 2021 // December 202139广东经济发展基础(一)海洋资源禀赋优异万山群岛海域面积4567.2平方公里,所辖大小岛屿105个,占珠海全市岛屿总数半成以上,海岛陆地总面积87.76平方公里,岛岸线总长289公里,拥有丰富独特的海洋与海岛资源。

岛间海域有6条著名国际水道纵横其间,域内优良港湾众多,水域宽阔,具有得天独厚的建设深水大港的条件。

万山渔场是全国六大渔场之一,渔业资源丰富,经济价值极高,设有国家级中华白海豚保护区、省级猕猴保护区、市级珊瑚保护区和国际游艇垂钓区。

此外,珠海万山海洋开发试验区(以下简称“万山区”)人文景观与历史资源丰富,东澳岛、外伶仃岛相继被评为国家4A 级旅游景区,桂山岛顺利完成国家3A 级旅游景区创建,海岛妈祖诞获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桂山舰登陆点”被评为珠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万山群岛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

(二)海洋经济加快发展近年来,万山区积极围绕海洋海岛旅游、现代海洋渔业、海洋科技和海洋综合服务四大核心板块构建海洋产业体系,海洋经济得到较快发展。

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研究

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研究

区域经济评论2021.01REGIONAL ECONOMIC REVIEW 【区域高质量发展】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研究*孙久文高宇杰摘要:海洋经济是海洋强国战略的基础和核心,海洋经济的发展对于拓展国土开发空间、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海洋经济经历了滞后发展、探索发展、快速发展和转型发展四个阶段,在规模效率、产业结构、科技创新、区域发展等方面取得了较大成就,但是仍然存在资源利用方式粗放、产业结构层次较低、科技水平与国外存在一定差距、区域海洋发展差距较大等问题。

未来中国海洋经济发展应该在加强法律保障、转变发展模式、深入实施“科技兴海”战略、主动融入区域发展战略、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采取相关措施,推动由海洋大国向海洋强国的转变。

关键词:海洋经济;海洋强国战略;海洋产业;海洋科技中图分类号:F06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5766(2021)01-0038-10收稿日期:2020-10-14*基金项目:2020年度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资金资助)项目“文化多样性对区域创新力的影响研究——基于人口流动的视角”(N0.20XNH134)。

作者简介:孙久文,男,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100872)。

高宇杰,女,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北京100872)。

海洋事业关系民族生存发展状态,关系国家兴衰安危①。

中国管辖海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大陆海岸线长1.8万千米,是一个典型的海洋大国,海洋事业的发展对中国的长远发展尤为重要。

党中央和政府历来重视海洋的发展,毛泽东主席提出了建设“海上长城”和“海上铁路”的战略思想,邓小平同志提出了关于海军建设的一系列思想理论,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制定了一系列海洋发展规划,党的十八大报告做出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部署,将海洋事业的发展上升到更高的战略层次。

国家海洋局与广东省政府签署合作框架协议

国家海洋局与广东省政府签署合作框架协议
关于 修改 海 洋环 境 保护 法 的决 定 。修 改后 的法 律 将 生态 保护 红
线 制 度 列入 总 则 ,作 为 海 洋环 境保 护 的基 本 制度 予 以明 确 ,并
我国首场海洋 中小企业路演在 湛江 举办
1 1 月2 5日, 国家 海 洋局 战略 规 划 与经 济 司 、深 圳 证 券 交 易 所在 广东 省 湛江 市联 合 举办 了 国 内首 场海 洋 中小 企 业投 融 资 路 演暨 项 目推 介 活动 ,该 项 目路 演 包括 8 家 海 洋企 业 ,主要 分 布 在海 洋 工程 装 备 带 I J 造 业 、海水 健 康养 殖业 、海 洋 信 息服 务 业 二 三 个产 业 ,项 目涉 及 水下 机器 人 、海 洋 高速 无 人艇 、海 洋牧 场 建 设 、北斗 卫 星通 讯技 术 产 品等 ,充 分 契合 了 《 国民经 济 和社 会 发展 第 十三 个 五年 规划 要 》关 于 “ 壮 大海 洋经 济 ” “ 发 展 海 洋科学 技术 ” ,以及 “ 中国 带 I J 造2 O 2 5 ” 的重要 部署 。
国家海洋局局长王宏的见证下,广东省副省长邓海光 、国家海
洋 局副 局长 房 建孟 5 3 "  ̄ J J 代表 广 东 省政 府 、国家 海洋 局 签署 《 关 于进 一 步深 化 合作 共 同推 动 广东 海 洋强 省建 设 的框 架 协议 》。 根据 协 议 , “ 十三 五 ”期 间 ,双方 将 充 分发挥 广 东 海 洋经 济 优 势在 “ 一带 一 路” 建设 中的 示范 引领 作 用 ,携手 推 动 广东 海 洋 生态 文 明建 设 ,大 力发 展 海 洋经 济 ,推 进海 洋科 技 自主创 新 , 科学 管理 和利 用海 洋资 源 ,共 同促 进 南海保 护 开发 ,加强 2 1 世 纪 海上 丝绸 之 路和 自贸区 海 洋经 济合 作 ,加 快广 东 海 洋强 省建

粤港澳大湾区海洋经济发展情况介绍

粤港澳大湾区海洋经济发展情况介绍
推动产业升级
通过政策引导、技术创新和资金支持等手段,推动海洋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海洋 新兴产业,提高产业附加值和竞争力。
促进区域协同
加强粤港澳三地政府的合作与协调,推动港珠澳海洋经济一体化发展,构建区域协同发展 的良好格局。同时,加强与国际先进港口的合作与交流,引入国际先进经验和资源,提升 粤港澳大湾区海洋经济的全球影响力。
产城融合加速
大湾区将进一步加强城市与海洋产业的融合发展,推动形成一批具有国 际竞争力的海洋产业集群和滨海新城。
03
绿色发展引领
在环保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的背景下,大湾区的海洋经济将更加注重生态
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的海洋经济发展模式。
总结与建议
总结
粤港澳大湾区的海洋经济发展已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如 资源环境压力、产业转型升级难度等。展望未来,大湾区海洋经济发展前景广阔 ,有望成为全球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一极。
推动海洋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
建设海洋科技创新平台
01
支持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共建海洋科技创新平台,推动产学
研用深度融合。
引进与培养高端人才
02
加大对海洋领域高端人才的引进力度,同时加强本土人才培养
,构建多层次、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03
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推动海洋科技创新成果在实际产业中
通过引导和培育新兴海洋产业,大湾区的海洋产业结构正在逐步由 传统渔业向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方向转型升级。
创新能力提升
大湾区已建立多个海洋科研机构和创新平台,集聚了大量的人才和资 源,推动海洋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未来粤港澳大湾区海洋经济发展趋势展望
01 02

广东省海洋产业布局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广东省海洋产业布局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广东省海洋产业布局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摘要:广东作为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在综合开发和区域合作方面将承担更重要的使命,研究产业布局指导海洋经济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基于产业布局的基本理论,结合广东省海洋产业布局的现实情况,针对广东海洋产业布局存在的产业结构不尽合理,海洋产业区域发展不平衡,高科技产业发展缓慢,资源环境压力加大等问题,提出促进广东海洋产业布局合理化的对策,并对相关政策保障措施进行探讨。

关键词:海洋经济;产业布局;对策;广东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发展海洋经济是人类的必然选择,广东省的海洋经济总体发展水平正处于快速成长期,海洋经济总产值增速高于GDP增速。

但是,在面对海洋经济进入转型期的阶段,却出现了许多问题,比如产业结构优化程度跟不上产业转移的需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优化海洋经济空间布局,加快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深入推进海洋科技创新,扎实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是广东海洋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

海洋资源具有整体性、流动性和使用多样性等特点。

需要将海洋资源按照比较优势的原则进行整合,内外联动,使之分布合理,体现出区域发展海洋经济的结构优势。

一、广东海洋产业发展现状及区域分布特点(一)广东海洋产业发展现状广东省发展海洋经济具有非常突出的优势,其区位优势突出、港口资源良好、海洋资源丰富、产业竞争力强。

自2000年以来,广东省海洋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发展模式进一步优化,对海洋国民经济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2012年,广东省海洋生产总值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达1.1万亿元,同比增长12.3%,占全省生产总值的19.3%,比全省生产总值增幅高3.8个百分点,连续18年居全国首位。

广东海洋经济发展态势良好,发展规模、发展质量均上一个台阶,整体素质在不断提高,潜力也很突出。

2004年广东省海洋经济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19:41:40,2010年海洋三次产业比例为2.8:44.6:52.6,2011年海洋三次产业比例为5.0:49.8:45.2,海洋经济已经实现了由过去的以渔为主,向二、三产业并举的重要转变,产业结构更趋合理,发展的后劲更足。

关于发展海洋经济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工作情况的报告

关于发展海洋经济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工作情况的报告

关于发展海洋经济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工作情况的报告文章属性•【公布机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18.12.24•【分类】其他正文关于发展海洋经济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工作情况的报告——2018年12月24日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发展海洋经济、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世界发展潮流,关系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

进入新时代,要进一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向海而兴,向海图强,推动我国海洋强国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

一、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论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海洋工作。

2013年,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就建设海洋强国进行第八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海洋强国建设的重要论述,指明了推进海洋强国建设的方向和路径,是做好海洋相关工作的根本遵循。

(一)提高站位,坚定不移地推进海洋强国建设。

21世纪,人类进入了综合开发利用海洋与保护治理海洋并重的新时期,海洋在保障国家总体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文化繁荣振兴中的战略地位更加突出。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论述,要着眼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陆海统筹,坚持走依海富国、以海强国、人海和谐、合作共赢的发展道路,通过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方式,扎实推进海洋强国建设。

(二)质量为要,做强海洋经济支撑海洋强国建设。

现代化的海洋经济是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支撑。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论述,要着力改变海洋经济粗放发展的现状,走高质量发展之路,进一步提高海洋开发能力,优化海洋产业结构,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要调整近岸海域国土空间布局,拓展蓝色经济空间,推动海洋经济由近岸海域向深海远洋极地延伸,提高海洋经济对国民经济贡献率,更好保障国家能源、食物、水资源等安全。

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发展规划

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发展规划

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发展规划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发展规划的主要目标是充分发挥广东的地理优势和资源优势,推动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区域经济的转型升级。

下面将从区域定位、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三个方面详细阐述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的发展规划。

一、区域定位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位于广东省南部,西临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东邻福建闽台经济区,南濒南海,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的区域定位是建设国际一流的现代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形成对现代海洋产业链的引领带动,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战略资源保障基地。

二、发展目标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的发展目标是到2035年,形成以岭东沿海经济带、黄江生态园区为核心的现代化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

具体目标包括:海洋产业规模达到5000亿元以上,增长率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海洋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成为全国重要的海洋科技创新中心和高端人才汇聚地;海洋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和修复,成为全国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示范区;海洋开放合作水平大幅提升,成为国际海洋合作交流的重要窗口。

三、重点任务1.建设海洋产业集聚区:加快培育壮大海洋产业,特别是海洋经济支柱产业,包括海洋能源、海洋科技、海洋生物、海洋文化等。

通过建设一批海洋科研院所和创新基地,吸引国内外高端人才和科技创新资源,推动海洋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

2.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加强海洋污染治理,推动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工作,提高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率。

建设一批海洋生态保护区和海洋公园,加强海洋环境监测和生态修复工作,形成绿色发展的海洋经济模式。

3.拓展海洋开放合作:积极参与国际海洋合作交流,加强与港澳地区的经济合作,推动海洋产业的对外合作深入发展。

建设一批国际性的海洋合作平台,吸引国内外优质海洋项目入驻,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海洋企业。

4.建设海洋经济支撑体系:加强海洋产业链的建设,推动海洋经济的协同发展。

建设一批港口物流基地,完善海洋运输体系。

鞠建华博士研究员海洋微生物天然产物及其生物合成学科组

鞠建华博士研究员海洋微生物天然产物及其生物合成学科组

鞠建华博士海洋微生物天然产物及其生物合成学科组组长E-mail: jju@职务描述1. 中国科学院热带海洋生物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主任2. 广东省海洋药物重点实验室主任3.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个人简介鞠建华,男,1972年生,理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

广东省海洋药物重点实验室主任(2010-),中国科学院热带海洋生物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副主任(2010-),海洋微生物天然产物及其生物合成学科组组长。

2014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同年入选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15年入选广东省百千万人才工程领军人才。

主要从事海洋微生物活性次级代谢产物的发现、生物合成和抗感染、抗肿瘤创新药物研发工作,从海洋微生物中发现了具有抗感染、抗肿瘤等活性天然产物500余个,开发了海洋微生物的组合生物合成和异源表达技术,阐明了12种特征活性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机制,揭示了咔啉碱合成酶、Dieckmann缩合酶、细胞色素P450氧化酶等26种新颖生物合成酶的催化功能,筛选出3个自主产权的抗结核杆菌感染、抗胶质瘤和抗白血病候选海洋药物,其中1个在系统临床前研究。

主持国家科技部863计划重点课题、973计划子课题、NSFC-广东联合基金重点项目、国家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区域示范专项课题、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团队和中科院科技创新交叉团队项目等20余项。

获得第五届施维雅青年药物化学奖(2002)、第七届药明康德生命化学研究奖(2013)。

中国药学会海洋药物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微生物学会海洋微生物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药学会药物化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热带海洋学报副主编,中国海洋药物编委,广州市科技创新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学科会评专家。

在J. Am. Chem. Soc.(IF=12.1)、Angew. Chem. Int. Ed. (IF=11.3)、Org. lett.(6.4)、PNAS、Nature Chem. Biol.、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J. Nat. Prod.、ChemBioChem等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21篇(其中SCI论文82篇),论文近5年被引用超过1600次,多篇论文被Nature Chemical Biology, Faculty of 1000, Science-Perspectives和Global Medical Discovery等作为研究亮点评述,被自然指数中国增刊评为2014年广州个体科研产出领先者,获授权专利13项,参与撰写专著3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