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花艺术发展简史

插花艺术发展简史
插花艺术发展简史

插花艺术发展简史

第一节插花艺术的起源

关于插花艺术的起源,目前有几种说法,并不统一,是个有待继续查证和探讨的问题。在人类文化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插花艺术虽然源远流长,但由于它的创作和欣赏都属即时性的,在摄影和录像等技术发明之前,只是短暂的艺术表现,所以传世作品极少,对其始源的考证,只能借助于地下出土文物或各类史料只言片语的记载,加之过去极少有人进行考证,故今天要得出确切的结论是有困难的。这里只把几种有关起源的论说做一简介,以供参考。

一、插花艺术的原始形式

(一)源自佛教供花这是目前较流行的说法。根据有两点,一是来自日本插花界的观点,二是从佛经中论证。

1.日本插花界观点日本的插花艺术是从佛前供花发展而来,经过供花→宫廷插花→民间插花这一历程发展成今日的插花。随着日本插花艺术的发展,许多人士都前往日本学习插花,因此把日本插花的起源推而广之,流传着插花源于佛教供花的起源论说。

2.从史书和佛经引证目前许多书籍都引用《南史》中关于盘花的段节,认为是最早的记载。《南史》的南朝齐武帝诸子中,有关晋安王子懋:“年七岁时,母阮淑媛尝病危笃,请僧行道,有献莲华供佛者,众僧以铜罂盛水,渍其茎,欲华不萎。子懋流涕礼佛曰,‘若使阿姨因此和胜,愿诸佛令华竞斋不萎。’七日斋毕,华更鲜红,视罂中稍有根须,当世称其孝感。”这段莲花供佛的记载,被认为是插花源于佛教的文征。

另外,佛经中也确有供花的条文。佛经和《魏书》中都有“花供养”的记载。花供养是佛教六种供养(鲜花、涂香、水、烧香、饭具、灯明)中的第一位,可见佛教供花的确是非常注重的。

(二)源自民间风俗是从广义范畴理解插花。认为插花的原始形式是不是用器皿的手持花和佩戴花。花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美物,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很早就与花为伴,花使人产生信赖、安慰的感受,能互相沟通,人们把花(叶)作为护身符,戴在身上可驱魔祛邪,得以平安。后逐渐发展为一种装饰,表现自己的美丽迷人,互相赠送以示爱慕和思念。这是一种自发的行为,虽然其中渗有一些迷信色彩,但并非因某一种宗教而起,只是人们对冥冥宇宙的不解而产生的心理反应。

在中国,远在佛教传人之前,民间就有用花祭祀和赠花的风俗。最早的传说是《山海经》称:东海之度朔山,神萘和郁垒捉鬼的故事。黄帝立大桃人于门户,画二人象与虎,苇索以御鬼,后人皆仿之。这是公元前4000多年前的故事。

《诗经》是记载公元前470年以前商周到春秋时期的民间风情诗集。《诗经.郑风.溱洧(wei)》中有男女手持兰花到秦河清水去祭祀、嬉戏的记载;临别时还互赠芍药。屈原的《楚辞》中关于佩戴花饰,以花相赠或寄托思念、祭祀的诗句更数不胜数。《楚辞·九歌》有:“瑶席兮玉境,盘将把兮琼芳”即指在神座前放置成束的鲜花,《楚辞·山鬼》是以披花带绿形容山神,折花香以寄所思:“披石兰兮带杜衡(一种香草),折芳馨兮遗所思”。

晋人陆凯的梅花诗:“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将友人相赠的花枝,插于盛水器皿中,这是顺理成章的事,这正是插花艺术的起源。而这些都是在佛教传入中国之前已有的。

二、插花艺术的发源地

(一)源自古埃及在西方插花著作和分中文插花书刊中都有这种提法,其根据是在古埃及法老墓中发现有插花图案的壁画。文物的证据是无可否认的。公元前2500年埃及贝尼哈桑墓壁上有睡莲瓶壁画,并在墓中发现有鲜花随葬,这可谓是世界最早制作的“干燥花”了。据说古埃及人把莲花看做爱西斯神,并已知道把花安置在有水的瓶中,使之不萎。这些都足以说明古埃及人很早就有鲜花祭祀的仪式。此外,埃及的金字塔以及相继创立的几何学,对西欧的建筑和艺术风格都极有影响,而西方传统的古典插花正是以各种几何图形为主的大堆头形式,具有像金字塔那样的对称、均衡和重量感,可见艺术风格的一致性。所以说插花源自古埃及是有一定根据的,起码可说是西方插花艺术的发源地。

(二)源自中国如前所述,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以花祭祖和互赠花枝(束)的风俗,而且玩赏花木的风气甚浓。据考古发现,河北望都东汉墓道壁画中有一方几上盛有六枝红花的圆盆,过去人们对插花意识淡薄,曾认为是盆景,但现在看来,甚似插花。这和北周时庚信的一首杏花诗极其相似。诗曰:“春色方盈野,枝枝绽翠英。依稀映村坞,烂漫开山前,好折待宾客,金盘衬红琼”。西中国古代的文人墨客,多放荡江湖,寄情花草,与山水花草为友,他们不仅赏花,还有探花、采花的逍遥游。东汉张衡的《归田赋》上说:“仲春令月,时和气清,原隰郁茂,百草滋荣……于焉消遥、聊以娱情”。东晋的陶渊明有诗:“秋菊有佳色,损露掇其英,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采花、折枝的兴致历久不衰,如“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等等,正因中国文人有此嗜好,所以中国的插花艺术既具自然写真的风格又具浓郁的文人气息,融诗、书、画、花于一体,不拘一格,谦洒自如。这是东方

插花艺术的特点,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的风格。日本插花是从中国传入的,因此也渗透着不少这种特色。此外,中国人很早就研究延长切花花材寿命的方法,对花枝插置的布局,与花器和周围环境的配合等等都早有研究,使插花成为一门独立的、系统的专学。高濂的《瓶花三说》,张谦德的《瓶花谱》,还有罗虬的《花九锡》以及明代袁宏道的《瓶史》都可说是最早的插花专著。所以说,中国是东方插花艺术的发源地。

第二节中国插花艺术发展简史

中国插花艺术从先秦的原始阶段到汉魏南北朝渐趋成熟,隋唐开始昌盛,宋代转入精雅,明朝达到高峰,清代开始渐微,至今日再度复苏,大致可分为七个阶段。

一、先秦的原始阶段

约于公元前200多年,中国民间早已有用花祭扫、惜花传情和插花装饰仪容的习俗。当时形式较简单,并没有技艺的加工。形式有手拿的秉花、插于头上或襟前的佩花以及放置在神座前成束集把的花束等,男女互赠花朵(束)和折取花枝赠友以表思念已成人们的雅举风尚。这些在《诗经》、《楚辞》等书中都有记载。

这时期,孔子的儒家学说已形成,它对中国的文化影响极深,在花文化中也起主导作用。讲究花的形色香德,以花的生长习性或特点喻意人的品性之风开始流行。如孔子说:“岁寒而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劝戒人们向松柏学习岁寒不凋的永恒精神。奠下了中国花文化的基础和对花的审美情趣!屈原也常以兰惠的洁身自爱、孤芳自赏感怀身世,这种既重自然之美又兼人文之善的观念主导了中国近3 000年的花艺文化观。

二、汉魏南北朝的初级阶段

约从公元前200年至公元500多年期间,中国插花步入初级阶段,渐趋成熟。汉代园艺事业开始兴旺,人们玩赏花木之风甚盛。形式除了秉花、佩花和花束外,还有用盘盛果和花的形式,到了魏晋南北朝,更有用器皿盛水养花,以保持不萎的记载,花枝的插置也略有安排,渐趋成熟了。所插的花材也很广泛,梅花、杏花、石榴花、莲花及各色百花都有。古诗十九首中有:“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晋诗清商曲辞·孟珠》有:“扬州石榴花,摘插双襟中”。《南史》中“铜罂盛水,渍其茎,欲华不萎”。北周应信的“金盘衬红琼”(古人称铜为金,金盘即铜盘)和“新盘待摘荷”的诗句都是用盘插花。现存藏于英国维多利亚阿伯特博物馆的一具北周时期的观音像,观音手中持一瓶花,枝叶、花、苞俱全,比例匀称。可见当时,文士、道家、佛家都有插花的嗜好。人们的瑞祥观念也较浓,常以花的枯荣预兆凶吉,如子懋以莲毕竟斋不萎预示其母病愈。或以象征、谐音的技巧,联结数种花材,以取吉祥之兆,使花文化兼具了教化、伦理的功能

三、隋唐五代的昌盛期

隋唐时代(581-907年),是中国插花艺术发展史上的兴盛时期。政局稳定,国泰民安,经济繁荣,文化艺术成就辉煌,插花艺术也进入了黄金时代。

爱花之风盛极一时。每年六月二十五日定为“华朝”,即百花的生日,常举行大规模的盛会。

牡丹处于国花地位。人们竞相买花、赏花成为时尚。白居易《买花》:帝城春色暮,喧喧车马度。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贵贱无常价,酬值看花数。灼灼百朵红,浅浅五束素。……家家习为常,人人迷不悟。

宫廷举行牡丹插花盛会,程序严格,排场豪华。罗虬的《花九锡》中说:重顶幄(障风)、金错刀(剪断)、甘泉(浸)、玉缸(贮)、雕纹台座(安置)、画图、翻曲、美肴(欣赏)、新诗(咏)。

五代十国(公元907-960年),政局动荡,文人雅士多避乱隐居。民间插花风格有很大转变。突破唐代讲求庄重和排场的旧风,不拘一格,就地取材,名花佳卉、山花野草均可使用,插花容器更加广泛,出现了吊挂、壁挂形式。郭江洲还发明了占景盘。

四、宋元的精雅期

公元960-1368年。宋代是中国又一次从封建割据到统一的时期,赏花插花的习俗虽仍沿袭唐代,但不象唐代那样富丽堂皇。宋人多喜爱梅花,讲求高雅韵致,以清雅素淡为美,从而使插花艺术进入精雅期,走上更高的台阶。

花器研究有新进展。继五代占景盘后,又有三十一孔磁花盆、六孔花瓶等。

宋代篮花也极盛行。

以花拟人,特重花德,宋代中期“理念花”盛行。理念花:以花的品格寓意人伦教化的插花花型。多以松、柏、竹、兰、梅、桂等素雅的花材为主,结构较为清、疏。或影射人格,或解说教义,表现理学之理。并有许多论及花材的著作问世。

对梅花的论述:林逋(967-1028年)的“疏影横斜”、“暗香浮动”;范成大(1126-1 193)的“梅以韵胜,以格高,古以横、斜、疏、瘦于老枝怪奇者为贵”

周顿颐的《爱莲说》: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民间好尚,插花进入社交礼仪活动。欧阳修《洛阳牡丹记》:洛阳之俗,大抵好花,春时,城中无贵贱,皆插花。

吴自牧《梦梁录》:今杭城茶肆亦如此,插四时花,挂名人画,装点门面。

烧香、点茶、挂画、插花称为“四艺”,为宋时流行的民间社交礼仪规范。

元代出现“心象花”和“自由花”形式。不以花材的品格理念为内容,而从个人的感性出发,追求借花传情,表达作者个人的思想感情。常利用花材的寓意和谐音表达主题。如元人绘制的“平安连年”、吊篮式插花等。

五、明代的完善期

公元1368—1644年。明代插花在宋代精雅得丽的基础上,更加成熟,插花的理论更系统完善。插花不仅重意,更进而讲求布局配置,借鉴书法、绘画的构图章法等美学法则,营造插花艺术。

明代除花朝赏花外,还有花朝供祭花神的习俗,赏花的雅兴更高。这时期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瓶花成为主流原来显赫的佩花和秉花,在这期间只为少数雅士的文化好尚。民间、社会并不多见。而瓶花则成为时代的主流,极为兴盛。不仅如此,还十分注意瓶花与环境的配合。有厅堂花与书斋花之分,花型与花器都各有所别,风格也遇然不同。

《瓶史》中说:“瓶花之具有二:用如堂中插花,乃以汉之铜壶、太古、尊器,或官哥大瓶……折花须择大枝。若书斋插花,瓶宜短小……折枝宜瘦巧,不宜繁杂”。

插花风格也有两种,一为隆盛理念花,一为清雅的文人花。隆盛理念花仍继宋代插花之重理性意念,以花自然美的象征表现人格、哲理等,内容重于形式,花材也以梅、松等为主,以其枝条曲折迂回表现中国书法的线条美,下则配以茶、兰、水仙、柿子、如意、灵芝、松、柏等等。如用十种花就称十全。隆盛典丽,是宫廷和民间岁朝时节庆贺的厅堂插花,也是典型的中国古典插花,这种形式传入日本,对日本的立华定型起了促进作用。

文人花则以清韵脱俗为主,花材常只一种,多则两三种。选取有点、线机能的花木为素材,枝条流畅利落,对色彩不太注重,形式多变,高洁清雅,不尚豪华,追求中国书法和绘画之虚灵与线条之飘洒流畅的美感,由此形成中国插花特有的风格。

(二)构图严谨,注重比例,讲求美学法则,花枝布局也讲求章法。

(三)提倡“茗赏”,格调高雅。唐代以富贵为美,酒赏为上,宋代讲究香赏,明代则提倡茗赏,艺术品味升华,更专注于插花本身的风韵纯真。

(四)插花著作多,论述全面,为历代之冠。有袁宏道(1568-1610年)的《瓶史》,张谦德(1577-1643年)的《瓶花谱》,高濂的《遵生八笺.燕闲清赏》,文震亨的《长物志.清斋位置》,何仙郎的《花案》,屠本畯的《瓶史月表》等。

六、清代的衰微期

公元1644-1911年,清代初期和中期,花市仍十分兴旺,对花的鉴赏不逊于明代,插花技艺也有很大提高。但后期日渐沉沦。清代插花有以下特点:

1.花市兴盛,并具有现代商业形式的“花券”流行。

2.对花品评既有理智的判断,也有神格化的癖求。张潮:赏梅令人高,赏兰令人幽,蕉与竹令人韵……。

3.插花技艺大有提高,开现代插花之先河。沈复提出“起把宜紧”、“瓶口宜清”两个技巧诀窍。并自创了最早的“剑山”。

4.写景花和谐音造型花流行。如把铜钱、拂尘、万年青、李子构成“前程万里”。

七、20世纪80年代的复苏和发展

中国插花艺术经历了清末的萧条,又沉寂了几十年,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和我国园艺事业的发展,才得以复苏并迅速发展起来。

20世纪80年代,北京、上海、广州先后成立插花艺术研究会。

1987年第一届全国花卉博览会,专辟插花馆。

1989年第二届全国花卉博览会,进行第一次插花评奖。

1990年5月在北京中国插花花艺协会成立,同时举办首届全国插花花艺展览。

1990年9月在上海举办第二届全国插花展览。

1992年11月在广州举办第三届全国插花展览。

1993年4月北京,第三届全国花卉博览会,有插花展览与评奖。

1994年9月云南,第四届全国插花艺术展览。

1997年4月上海,第四届全国花卉博览会,每单位参赛插花作品6件。

1999年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专设插花大赛,中外4国,600多件作品参赛。

2002年国庆期间,天津,首届全国插花花艺大赛。

2002年9月29日,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布《插花员国家职业标准》,插花第一次成为国家承认的工种。

2004年8月全国插花花艺培训中心举办首届插花员教师资格培训班。

2004年9月,深圳,第五届中国国际园艺花卉博览会,展出插花作品300余件。

地方性插花展览更是频繁。天津,三届大赛。上海,每两年一届“花之韵”插花大赛。云南2004年11月举办首届大学生插花艺术大赛。

插花论著颇丰。

各种插花艺术培训班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与国外交流也日益频繁。

2005年3月,《中国插花花艺》杂志创刊出版。

第三节日本插花艺术简史

日本和中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一贯来往密切,自隋唐时代,随佛教一起传人佛前供花后,插花即在日本生根、发芽,逐渐成长,直到20世纪二次世界大战后,走向西方,风靡世界。日本的插花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其风格和形式都留有中国插花艺术的影迹。20世纪后,吸收了西方文化才逐渐脱离中国的影响。这除了由于地理和民族血统相近的自然因素外,还与其国策有关。日本曾于17世纪(163年)颁布一项“锁国令”,既禁止本国人出海,也禁止西方人到日本贸易、传教。为防止西欧殖民主义的渗透,一直锁国200多年。这就造成日本长期的封闭状态,使其文化意识中具有浓重的中国色调。插花也不例外,以至许多插花的概念和术语都与此有关。日本的插花也曾经历大起大落,低潮时也濒临绝境,但却仍能较快地起死回生,不断走向高峰,这确实值得我国插花界借鉴,为便于了解日本的插花艺术,现把日本插花

的兴衰分为几个阶段,并把左右其发展方向的主要流派做一简述。

一、15世纪前僧侣中流传的供花

15世纪以前,日本插花主要是佛教寺庙内,僧侣中流传的佛前供花。相传6世纪时,日皇派遣使者小野妹子前来中国,考察当时隋朝的佛教,看到中国佛教礼仪中有祭坛供花,印象极深,于是回国后,特别向日皇报告插花之事,并和日皇一起研究插花,学中国以花祭拜。后辞官削发为僧,法号“专务”,住到日本京都一座著名的法寺内。那里有一六角堂,堂旁有一池塘,他就在池畔筑起厢坊,隐居于此,故名“池坊”。自此他专心研究插花,世代相传,为日本插花的始源。

14世纪(1358-1408),足利义满将军(当时是武土封建主专政,将军拥有实权),爱慕中国文物,特举办“花御会”,即所谓插花比赛,后复仿效中国的七夕供陈之俗,而有“七瓶花赛”。普遍采用中国之花瓶,乃开创了插花艺术之端绪。由于贵族们的喜爱,寺庙的僧侣开始进入武土家邸院,应主人要求而插花。由此,供花的形式渐变为观赏的形式。寺庙僧侣中池坊专庆技术最精巧,在此期间正式产生了“池坊流”。

二、16-19世纪初,日本插花的黄金时代

这期间,日本太平盛世,民众生活水平提高,插花也从僧侣、贵族上层人士进入平民百姓家。池坊的“立华”不断完善达到定型,许多口传的插花书和著作先后问世,如《池坊专应口传书》、《立花大全》、《立花时势妆》、《抛入花传书》等等。但立华愈趋豪华,一般百姓难以接受。随着茶道的流行,又出现了简朴素雅的抛入花(俗称“茶花”),在此基础上逐渐演变为适合一般民家壁龛的“生花”。从此,插花在日本得以普及,池坊流也于此时,开始分出不同的流派。

在这期间,我国袁宏道的《瓶史》被译成日文在日本出版,被日本插花界奉为经典,还因而产生了一派称“宏道派”。后来,日本人横山润又写了一本《瓶花全书》,列举了中国历代养花插瓶法十几册,然后论述自己的心得体会,可见日本人对中国插花的钻

研程度。“立华”和“生花”的花型和构成都与中国的国画、书法和儒家思想有关。当时日本政府(幕府)支持插花,并把“生花”强化使之成为教化花型,愈来愈重视格式,因此也称为“格花”。讲求阴阳五行学说,以天地人来表现伦理教义。“古流”,就是当时新兴的流派。

19世纪中叶,1854年美国用军舰冲开日本的门户,结束了日本闭关局面,西方文化如潮水般涌入,日本处在新旧思想交替中,经济萧条,幕府政体瓦解,导致了明治维新。这时,花道也受严重影响,面临危机,各流派纷纷倒闭、破产。一方面由于幕府体制崩溃,整个插花界就失去经济基盘,另一方面也由于当时的插花界保守,不适应新潮流的发展,故为群众所遗弃。一直到明治中期(20世纪初)才逐渐复苏。

插花在日本是作为一门职业的,以师徒的形式传授插花技艺,师傅们靠弟子的学费来维持生活,亦即把插花技艺商品化。所以各流派都有自己本流派的固定花型,这与中国的插花只作为消遣娱情、玩赏欢乐有极大差异。正因如此,日本插花界面对危机要千方百计设法去渡过难关,起死回生寻求发展。这也是日本插花能不断推向高峰的原因。

三、20世纪迎来第二次插花高潮

20世纪是日本插花变革的时期,门户开放后,许多新奇的西洋花卉输入日本,五彩缤纷的色彩大开了插花人士的眼界。但原来的池坊流派较保守,不接受新鲜事物,传统的立华和生花花型也不符合时代的潮流,因此引起弟子们的不满,纷纷脱离池坊,另立流派。日本现今号称三千流派,绝大部分都是这时期派生的。其中最有影响的是小原流(1911年创立),小原云心受到当时流行的中国盆景和清代写景式插花手法的影响,又吸收了西洋花卉的色彩,把原来立华和生花那种“点”的插法,改为“面”的插法,自行设计了圆形浅盆,把自然景色移人盆中,称为“盛花”,从此盛花开始流行。他以“从房间发展到街头”为座右铭,第一次在百货公司举办插花展览,将盛花介绍给一般民众,备受欢迎。教学方法也从个人教授为主改为团体教授法,并积极培养女性教授者(以前都是男性教授插花的),在教学员插花时,还要求他们实际接触大自然的植物,采用了新的教学方法。现在许多插花书上介绍的基本花型,就是小原流派的花型。自此,各流派(包括池坊流)都有了盛花和瓶花的花型。

二次大战前夕,各流派又掀起内省高潮,对化型又做了些改革,在“盛花“基础上,吸收西方抽象的造型原理,产生了自由花。所谓自由花是相对于当时固定形式的花型而言。1930年以草月流为首的几个新兴流派发表了“新兴插花宣言”,要创造特异的新花型,甚至使用非植物的材料,尝试各种新奇的插法,不受形式的约束,也不理会草木自然生长的规律,以构成美为主的造型插花。“草月流”意即其花如草之可亲,如月之明朗,创于1927年,是日本插花界中标新立异的新流派。他把传统的跪着插花改为坐着插,搞展览时还配上音乐,又收门票,当时引起不少非议,甚至称其为“野兽派”。但不久爆发

了二次世界大战,日本插花界也进人了悲惨时期,出现了第二次危机,花道濒于崩溃,都认为再也没机会教授插花了。

四、二次大战后,日本插花走问世界

战后日本沦为战败国,插花更无人问津。但是,美国驻军开进日本,却奇迹地给了日本插花起死回生的转机,并从此走向世界。也使“草月流”从此兴旺发展起来。19 45年,麦克阿瑟的太太和驻军的夫人小姐们想学习插花,草月流的勒使河原氏被选作讲师,这就给了草月流发展的时机。1946年,草月流和小原流合作,在东京的废墟上开办了战后第一次展览会,恰好给当时精神处于极度虚脱的日本人带来精神食粮,有如打了一剂强心剂。展览会盛况空前,从此,插花开始了新的转折。1952-1953年各流派都掀起了大改革风潮,失散的又重新组合,插花又活跃起来。这时,人民生活也开始稳定,插花教室的招牌四处林立,插花成了生活艺术,更是女子必修的科目。乍时欣欣向荣。

1953年河原氏受美国邀请,首度将日本插花介绍到国外,1956年世界各地热爱插花的女士们成立了国际插花协会,引起了国际插花热。以后,前往日本观光访问的外国女士们,必有插花学习的节目安排。1964年,奥运会在东京举行,插花以“文化特使”

身份出现,加强了与各国的文化交流。现在各流

派都在外国设立分部,常派代表赴各地充任文化使节,促进了插花的国际性普及和交流。

在日本花道走出国门的同时,自称为鲜花王国的日本对欧式的桌上花都相当陌生,封闭在祖传绝学的花卉世界中,部分日本花商对欧式的花束、头饰、胸花、桌面花等大开眼界,原来传统的花道已不能满足人们的追求,从而拼命地吸取西洋花的设计技法并加强花材的引进等。从1950年开始,日本开始和外国进行花艺设计上的交流,将世界各地的技术、资料公开,吸引了部分喜新的日本人,至1965-1970年间,花艺设计在日本盛行起来。

第四节欧美各国插花艺术简史

西方式插花源自古埃及。其后,由埃及首先传至希腊、罗马,进而传至荷兰、比利时、丹麦、英国、法国以及美国。

人类爱花是不分地区的,无论东方或是西方都是如此。西方人认为花可抵御巫术、闪电和毒药。在祭奠时,人们用橄榄叶和月桂叶做成花环,作为膜拜的用具。将花环戴到头上、脖上,即可作护身符,挂在门上和墙上可防邪魔进内。所用的花材则视各国人们的习俗而不同。古代埃及人认为睡莲是幸福和神圣的象征,吸用印度蓝睡莲和齿叶睡莲,故在法老墓中有睡莲的壁画和鲜花随葬。古希腊人除悬挂花环外还常将植物插在落

地大花瓶中,作为新婚夫妇的室内装饰品,表示喜庆。古罗马人悬挂花环来庆祝“农神节”,并习惯将蔷薇花瓣洒在宴会桌和地板上,使客人闻香。德国人爱用枞树叶等。罗马帝国席卷欧洲,建都于拜占庭后,开始出现神殿仪式用的大型插花,称拜占庭式圆锥型插法,而在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之后(公元32年),花环、花索(也称花彩)以及教堂装饰插花得到普及,直到现在仍为圣诞节的装饰。当时,教堂插花多使用百合、鸢尾等象征圣洁的花材,花型也较简单。

14—16世纪文艺复兴后,插花艺术摆脱宗教束缚,插花类型多样化,瓶花、花束、花篮、果盘等成为室内陈设和社交活动的常用品。并初步形成几何型大堆头式风格。

17-18世纪,随航海事业发展及战争、贸易往来,各地花材得以广泛交流,促进了园艺的发展。大量园艺书籍出版,促进了园艺与插花知识的传播。顺应服装装饰需要,胸花应运而生。

19-20世纪,为英国昌盛时期,花卉中心移至英国,铁丝使用很普遍,西方插花逐渐系统化、理论花。荷兰花卉发展自15世纪开始,今天,荷兰的切花生产位于世界领先地位,插花技艺也很有声望。

美国开国之初称殖民地时代,当时流行维多利亚时代的圆形花式,故美国称其为殖民地型。后来吸收了东方的线条设计,使花型更趋完美。美国人巧妙地配合商业化的需要,开发了各种新型花式的设计、礼品设计等,并配合各种节假纪念日,利用插花来表达感情,使花艺设计受到世界的重视。

思考题

1、插花艺术的原始形式是什么?

2、插花艺术的发源地在哪里?

3、先秦时期的插花形式有哪些?

4、汉魏南北朝阶段的插花有哪些形式?

5、隋唐五代的插花有何特点?

6、什么是“花九锡”?

7、何谓“牡丹精神”?何谓“梅花精神”?宋元插花与唐代插花在风格上有何不同?

8、什么是理念花?什么是心象花?

9、明代插花艺术有哪些特点?

10、什么是文人插花?

11、为什么说明代的文人插花奠定了中国传统插花艺术风格特点的基础?

12、明代有哪些插花专著问世?

13、明代的赏花方式与唐代、宋代有何不同?

14、清代的初期和中期在插花艺术上有哪些进步?

15、“起把宜紧”、“瓶口宜清”是谁提出来的?

16、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我国的插花艺术取得了那些发展与进步?

17、为什么说日本的插花起源于中国?中国的插花是如何传到日本的?

18、东方式插花是如何由日本传向西方的?

19、叙述欧美各国插花艺术的发展过程?

插花艺术—插花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现状与展望

插花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现状与展望 摘要:中国插花艺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国花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深远的民族文化传统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大约在5000多年以前的原始社会后期,我们的祖先就把美丽的花卉纹饰烧制在陶器上。在今后的园林设计中我可以将插花艺术的方法合适地运用到植物造景设计中去,相信可以创造更为人性的舒适的生态景观空间来。本文介绍传统插花的历史,以及现代中国插花的最新发展和趋势。 关键词:传统插花历史现状发展艺术 正文:中国插花具有最悠久的历史,并且是东方插花的渊源。它将印度原始的佛教供花形式演变到应用于人类生活,满足人们欣赏意趣的一门艺术。从东汉末年始,历经唐宋、明两盛期,中国插花波动在中国历史文化艺术的兴衰里,并配合其他艺术形式构成民族艺术的整体风格。它为东方插花提供了最基本的理论、审美法和模式,如线条构图,自然布局,意境美,重视花卉及其组合的象征和暗喻等,它是研究世界插花的重要篇章。进入奴隶制社会的夏商西周时期,花卉纹饰不仅可以从陶器上看到,在青铜器上也可以看到。到了西周至春秋中期有了文字记载。成书于春秋时代的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记载“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这是描写男女青年为表达相互爱慕之情;临别时折下芍药花枝相赠的诗句。他们折下的花枝就是今天所说的切花。 秦汉时期,文化艺术有了极大发展,插花艺术也不例外,记载,西汉惠帝时,孝惠皇后将四时植花罗致室内,并安排于寝榻、几案上。

可想而知,这些“四时植花“不是盆花即是插花。河北望都东汉古墓墓道壁画中绘有一个陶质圆盆,盆内均匀地插着6支小红花并臵于方形几架上,形成了花材、容器、几架三位一体的形象,这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唯一的早期中围插花。 隋唐时代,是中国插花艺术发展史上的兴旺时期。每年农历二月十五日定为“花朝”,即百花生日,举行大规模的赏花盛会。牡丹在唐代处于国花的地位,每当牡丹花期,人们争相赏花、买花。宫廷中举行牡丹插花会,有严格的程序和非常讲究的排场。对插花所用工具、放臵场所、养护水质、几架形状以及挂画都有严格规定,还要谱曲、咏诗讴歌,再饮美酒方能尽兴。从而达到视觉、听觉多方面欣赏的效果。在此时期,人造花的应用也日渐广泛。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出土的文物中发现一束人造绢花,以萱草、石竹等花卉组合,制作精细,花色艳丽,仿真程度很高。 进入宋代,插花艺术发展到极盛时期。当时受理学思想的影响,插花艺术不只追求怡情娱乐,还特别注重构思的理性意念,内涵重于形式,以表现作者的理性意趣或人生哲理、品德节操等。花材多选用有深度寓意的松、柏、竹、梅、兰、桂、山茶、水仙等上品花木。构图突破了唐代的富丽堂皇,以“清”、“疏”的风格追求线条美。所以有人把当时的插花作品叫做“理念花”。从此形成以花品、花得寓意人伦教化的插花形式,对后世影响颇大。宋代篮花注意保持花材本身的自然美,富有蓬勃的生命力和韵律感。如南宋李嵩的花篮图,花篮造型制作精致美观,有优美的花纹、萱草、石榴、牡丹、蜀葵等半开

《插花艺术》教案

《插花艺术》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插花艺术的定义与分类、特点与作用和插花艺术的类型等插花基础知识。 2、提高审美和鉴赏能力,净化与陶冶心灵和情操,体会艺术插花的魅力。 3、通过欣赏插花、表达主题和讨论作品,对学生进行一次感恩和生命教育。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1)插花艺术的特点与作用的学习。 (2)插花艺术风格的欣赏学习。 2、教学难点: 插花作品类型的欣赏与插花艺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课前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与教学设计 学具准备:手绘工具(也可以根据本校特点带花卉等实材) 教学过程 观察几张插花图,请同学找出这些图的不同之处,并说说感受。 学生说感受,教师总结。 师:插花是古今中外人们都喜爱的一门艺术,不仅可以美化环境、活跃生活,而且大大有助于社会风气的改善,有助于人们道德情操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全民族的精神文明素养。 我们如何了解插花这门艺术的呢?今天我们将从一下几个方面来了解。 一、插花艺术的定义: 即花的造型设计,就是将花朵、叶片、果实、枝条等植物材料,配合生活的时间、场合、用途等,经过构思巧妙地组合在一起,使之成为一种艺术品。 插花的花:指广义的花,泛指植物体上具有观赏价值的器官。如花朵、枝、叶、果实、芽、根等统称为花。 插花创作:将各种插花素材巧妙组合插置的过程。 二、插花的分类:

设问:同学们还在哪些场合看到过插花艺术?它们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1、按用途分:礼仪插花和艺术插花(用途)。 礼仪插花:用于社交礼仪,喜庆婚丧等场合具有特定用途的插花。它可以传达友情,亲情,爱情,可以表达欢迎,敬重,致庆,慰问,哀悼等,形势常常较为固定和简单。 艺术插花:是指不特别的要求具备社交礼仪方面的使用功能,主要用来供艺术欣赏和美化装饰环境的一类插花。 2、按花材性质分类:鲜花插花、干花插花、人造花插花、混合式插花 3、按艺术风格分类:东方式插花、西方式插花(传统插花和现代插花) 欣赏分析(猜一猜)哪个是东风式插花哪个是西风式插花?(学生回答) 学生欣赏东方式插花并总结其特点: 东方式插花:以中国和日本的插花风格为代表的一类插花。起源于中国。 东方式插花艺术风格和特点:崇尚自然、朴实秀雅、讲究诗情画意,使用花材少,叶疏枝少,构图多为非对称式,显得生动活泼。以“雅”为佳。突出线条造型。重视个体线条美。注重表现花枝的姿态的神韵。构图简练,多为不对称自然构图。多以木本花材为主,配以草本花材。 学生欣赏西方式插花并总结其特点: 西方式插花艺术:以欧美国家插花风格为代表的一类花。 艺术风格和特点:与东方式插花正相反,枝密叶茂,红红火火,五彩缤纷,强调插花的色彩。其构图上常采用规则几何图形,多以对称均衡为主,具有图案美和修饰美,端庄严肃,给人一种饱满的感觉。以“繁”为佳。花材量大、色彩浓艳、雍容华贵、端庄大方。直接以作品的外形和色彩表达主题思想,不含蓄。多以草本花材为主,且花朵丰腴。 构图多为对称性的几何形构图,且均有明显轴线。欣赏的重点是整体图案和整体色彩。 传统插花的特点: ①、用花量大,多以草本、球根花卉为主,花朵丰满硕大,给人以繁茂之感。 ②、构图多用对称均衡或规则几何形,追求块面和整体效果,极富装饰性和图案之美。 ③、色彩浓重艳丽,气氛热烈,有豪华富贵之气魄。 现代插花的特点:它融汇了东西方插花的特点,既有优美的线条,又有艳丽而规则的图案,渗入了现代人的意识,追求变异,自由发挥。

《插花艺术》教学设计

《插花艺术》教学设计 苏湉 教学目标: 德育目标:增强学生的美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增强集体协作精神。 知识目标:了解有关插花的知识:花名、花语、插花的工具、插花方法 能力目标:掌握制作插花的操作方法及要领,会自己设计并制作插花。 教学重点:插花的艺术性 教学难点:插花的技巧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 教具:鲜花、人造花、干花、剪刀、花泥,花器等 教学过程及内容 一、导言: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特殊的礼物:鲜花。同学们喜欢吗?下面再请同学们欣赏一段录像,看一看鲜花装点的城市、居室。 欣赏录像:鲜花不但装点了我们的城市,净化了空气,陶冶了人们的情操,而且已经走进了我们的生活,成为居室一种高雅的礼品。鲜花有这么大的作用。那么怎样才能使鲜花更具有艺术性和表现力呢,这就使我们想到了插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插花。 二、新授: 1、插花:就是将花朵、叶片、果实、枝条等植物材料经 过构思巧妙地组合在一起,使之成为具有生命力的艺术品。在世界上两种插花形式,一种是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式插花,另一种是以欧美为代表的西方式插花。 2、请大家欣赏插花作品。 大家所看到的是实用性插花,也叫礼仪插花,还有一种是商业插花。

3、花语:人们爱花、赏花,把花人格化,所产生了一种花的语言叫花语。请同学们回家收集一些常见花的花语,现在请说一说你所你了解的话语。学生说:玫瑰:纯洁的爱情,在希醋神话中,爱神为了救它的情人急速奔跑,手,腿被玫瑰花的刺划破了,鲜血滴在花辨上,白色变成了红色,红玫瑰成了爱情的象征。 百合:纯洁、庄严、事业顺利,象征吉祥如意。我国取其百合的寓意,康乃馨:象征母爱、慈爱、健康、层层叠叠忧如母亲对儿女绵绵不断的爱护和关怀。 向日葵:憧憬、光辉、敬慕。 教师:了解了花语,才能使作品更具有艺术性和表现力。 4、我们来认识一下插花的工具材料: 利刀、剪刀、花泥等。花泥:是一种化学制品,它吸水性强,可以保持水分的供给。 按花材的性质分为鲜花、绢花和干花。我们常见的种类是鲜花和绢花。 它们的插花方法:⑶确定花插的形状或大小,也叫打底。 ⑷根据造型选用确定插入焦点花材,要选择鲜艳、富有神采形状的花材。我选当前盛开的鲜花。另外要意高低的搭配,要具有合谐性。 ⑸添充花插的空间,使线条和焦点和谐融为一体。我选用康乃馨和玫瑰,要注意色彩的搭配。 师:下一步应添入什么呢? 生:一些配草、配叶,除有衬托作用外还可起到遮盖的作用。 师:大家说的很好,最后还要加一些装饰性花材,如满天星等。 你喜欢教师的插花吗?相信大家一定很想试一试。 5、演示插花步骤: ⑴立意构思:也就是在进行艺术创作之前先要确定意 图。

中国插花艺术简史

中国插花艺术简史 摘要:中国插花艺术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优美的古典艺术之一。以大量的文学著作、史书以及古物的发现为依据,对中国插花艺术的起源提出见解,系统全面地整理了中国插花艺术的发展脉络,并以插花的特征为纲,分为原始萌芽阶段、初级发展阶段、兴盛发展阶段、缓慢发展阶段、成熟完善阶段、衰微阶段及复苏阶段。虽经几度兴衰,但随着政府的支持及人们的热爱,中国插花必将再现辉煌。 关键词:风景园林插花综述中国发展史 中国插花艺术的起源 中国插花艺术源远流长,但究竟起源于何时,是怎样产生的众说纷纭,归纳起来有两种观点:一说,源于佛前供花;二说,源于民间生活与习俗。笔者赞同第二种观点,理由如下: (1) 中国早在公元前11-3世纪的周初至春秋战国时期,民间已有广义的原始插花形式出现。这从中国的第一部民歌总集《诗经》(公元前16-11世纪)和我国杰出诗人屈原(公元前340-278年)的《楚辞》中可以得到证实,如: “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蕑兮。……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引自《诗经——溱洧篇》。此民歌是描述当时未婚男女青年手持花枝香草到溱河、洧水边踏青祭祀,谈情说爱,相聚相离时互赠芍药花以表达爱慕思念之情的风俗。 “视尔如荍,贻我握椒”——引自《诗经——东门之枌》。荍即锦葵花(Malva sylvetris),椒即一种香草。其意是“我看你像锦葵花般的美丽,你就送我一把鲜花椒吧”。 “成礼兮会鼓,传芭兮代舞”——引自《楚辞——九歌•礼魂》。这是描述祭神典礼后,击鼓舞花、跳舞送神的场面。 “薜荔柏兮蕙绸,荪挠兮兰旌”——引自《楚辞——九歌•湘君》。这是指在柏木船上装饰许多薜荔(Ficus pumila)香草,船的绸帐上挂满兰蕙,用荪草饰桨,兰花饰旌,乘坐这美丽的花船去寻

中国插花的历史渊源

中国插花的历史渊源 插花早在我国六朝时就已经存在,只是当时在方法和形式上,仅是将花“放”或“养”在花瓶或花盘中,还谈不上达到美的艺术境界,并且仪盛行于佛教供花仪式中。隋唐之时,才开始讲究花要插得好、配得妙,且讲究花器,并对花木赋予个性与格调、意义与象征。 为了顺应时潮,当时应运而生了卖花郎和种花师两种职业。到了晚唐,插花的风气更盛,此时的插花艺术,不仅是宗教、宫闱或诗人雅客书房内的装饰品,在上层社会里徘徊,

而是在民间广为流行,且依季节取花材,盛行将花器置以精美台座,背景悬以图画。从而开创了“花画合一”或“书画插花”的风格。就在唐朝,中国的插花艺术由一奉命使华的日 本大使小野妹子传回日本,撒下了日本花道的种子。宋朝时,四海升平,民心追求房屋至美的生活境地,对于花的眷爱尤甚于其他朝代。当时的文人将插花百瓶,醉饮其间的“插花饮酒”列为生活情趣美谈。甚至出外郊游时也“中置桌凳、列笔床、香鼎、盆玩、酒具、花博之属”,已将插花汇入了文人的生活之中。 不仅文人墨客如此,就连饮食商

家、酒楼、茶肆等商业场合,也为了招徕顾客,而按四时插花。有钱有势的人更是常择时举办盛大的公开插花会,动辄用去花枝数万枝。曾经有一位太岁举办的插花展览会,用去鲜花千万枝,可以算是古今最大的插花展览会。插花艺术在当时不仅成了专门学问,且与“烧香、点茶、挂置”同称四艺,被视为每人自小就应具备的修养,纵使仆役也不例外。到了元代,插花作品的内涵与形式等方面起了很大的改变,偏重心情或美为出发点,以主观而富感情的表现手法来处理花材,往往在作品中表现出个人对当时环境的无奈及返璞归真的心

理,加深了插花作品“质”的深度,也更有艺术之美。到了明朝,插花艺术也随艺术大兴蓬勃发展起来,且与宋朝之前附庸风雅或讲究排场大不相同,而是表现出无可抑制的艺术冲动,形成一种纯艺术的表现风格,与品茗艺术相结合,称之为“茶花”。我国明朝插花艺术最完整的著作(瓶史》,也在这种气氛下产生了。 此书一出,轰动一时,于1696年在日本翻译出版,而被奉为日本插花艺术的准则,随后产生的“宏道流”等支派,流传至今。清朝在花事生活方面的经营与发展皆承明朝,

插花艺术基础知识教案

《插花艺术基础知识》教案 执教人:蔡美娟教学目标 1、学习插花艺术的定义与范畴、特点与作用和插花艺术的类型等插花基础知识。 2、提高审美和鉴赏能力,净化与陶冶心灵和情操,体会艺术插花的魅力。 3、通过欣赏插花、表达主题和讨论作品,对学生进行一次感恩和生命教育。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1)插花艺术的特点与作用的学习。 (2)插花艺术风格的欣赏学习。 2、教学难点: 插花作品类型的欣赏与插花艺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课前准备 教具准备:ppt与教案多媒体教室 学具准备:手绘工具 教学过程(组织教学是指教师进入课堂、宣布上课、师生致礼、检查人数、安定秩序等,目的是使学生做好上课的心理准备) (一)引导阶段 在我们生活的地方,春天山花烂漫。人们用花瓶上几朵百合,为居室亮色;养上一盆金银花,为居室添香。花朵无时无刻地为我们的生活添加着色彩。插花是古今中外人们都喜爱的一门艺术,在生活中起了不少作用,往小了说:不仅可以美化环境、而且活跃生活,往大了说:不仅大大有助于社会风气的改善,而且有助于人们道德情操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全民族的精神文明素养。 讲解: 第一节插花艺术的定义和范畴 一、定义: 在生活中是怎样了解插花这门艺术的?是以切花花材为主要素材,通过艺术构思和适当地剪切整理及摆插,表现花材的活力和自然美。 插花艺术是一门“高雅的造型艺术”、优美的“空间艺术”、“有生命的花卉艺术品 特点:以形传神、形神兼备、意在笔先,立意——构思——造型。 插花的花:指广义的花,泛指植物体上具有观赏价值的器官。如花朵、枝、叶、果实、芽、根等统称为花。 插花创作:将各种插花素材巧妙组合插置的过程。 二、专业名词 1、花卉艺术:将花材经过人工处理,赋以花卉自身新的艺术生命的均可称为花卉艺术。包括:园林花卉、盆花、组合盆栽、佩花、篮花、瓶花、盘花等。 2、花卉装饰:凡是利用花卉装饰美化的均称为“花卉装饰”。花卉应用的统称。 用花卉装饰美化其他物品(环境或人),包括切花花材应用、园林花卉的配植应用、盆花的摆设应用。 3、花艺设计:指切花花材的造型艺术设计。 以理性投入为主,带有商业性的产品计。 作品更强调观赏性、装饰性。造型上更具装饰性和时代感。 4、艺术插花:作品创造空间取决于作者的主观意念、情感和兴趣,强调作品的艺术性,

中国插花艺术的起源与发展

1、中国插花艺术的起源与发展(1)六朝以前,萌芽;(2)六朝“佛花”;(3)五代、唐,“宫廷花”;(4)宋,“理念花”;(5)元,“自由花”;(6)明,“文人花”;(7)清,“写景花”;(8)清后,衰败阶段。 2、三大主枝构图原理 花器单位:L=H+D=花器总长 名称功能长度植物类别 第一主枝主体,骨架作用 1.5到2倍L 木本 第二主枝协调第一主枝 2/3第一主枝木本 第三主枝稳定,均衡 2/3第二主枝草本 丛枝烘托整体草本 3、插花技法的类型:(1)脱衣换锦法(2)虚枝实叶法(3)丛枝法 4、插花艺术的作用:(1)装饰美化(2)调节小气候(3)陶冶情操(4)生产主义 5、插花艺术是表现植物自然美的造型艺术,凡是利用切花进行造型,以达到装饰效果的花卉艺术创作,皆可称为插花艺术。 6、插花艺术的特点:(1)时间性强(2)随意性强(3)装饰性强(4)独具自然姿色 7、中国明朝著名文人袁宏道的《瓶史》,为日本文人花的逐渐兴起,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8、日本插花的主要形式:立花、生花、盛花、投入花、自由花等。 9、东、西方插花的主要风格和特色: 1)东方插花的主要风格和特色:(1)崇尚自然(2)讲究诗情画意(3)注重个体的线条美(4)采用不对称式自然构图(5)花材人格化(6)注重季节特色(7)注重作品与环境的统一 2)西方插花的主要风格和特色:(1)崇尚人的力量、人的精神(2)注重花材的色彩美(3)构图形式为规则的几何形状(4)用花材种类多、数量大、色彩丰富(5)通过外表形式体现作品主题 10、按花材的性质将插花分为:鲜花插花、干花插花、人造花插花 11、剑山:花插,是盆和盘等浅口插花容器的主要固定和支撑工具 12、花材的类型:(1)按花材的形状分为:线状花材、团状花材、散状花材、特殊状花材 (2)按花性质分为:A、干燥花材:鲜花干制方法a、自然干燥法b、常温压制法c、冷冻干燥法d、干燥剂包埋法等B、人造花材(3)按花材在构图中的作用分为:骨架花、主体花、焦点花、填充花 13、花材保养技术:保持水质清洁、水中剪切、切口灼烧法、切口浸烫法、扩大切口法、萎蔫花材深水抢救、使用花材保鲜剂、灌水注水法 14、花材的固定技术:浅盘、阔口容器和花篮常用花泥或剑山固定;(1)花泥固定:插花造型创作中常用手法 (2)剑山固定:用剑山插花,必须向容器中加入水,水位要高过剑山针座 (3)瓶口支架固定:高瓶插花,不能使用剑山,花材固定主要依靠瓶壁和瓶底的支撑A、瓶口割小法 B、丁字形固定法C、枝接法 D、弯枝固定法 E、铁丝网固定法 15、插花造型的五大原则:(1)统一原则:花材之间,花材与花器的统一(2)调和原则:色彩、形态、质感、花材性质的调和(3)均衡原则:平衡稳定(4)韵律原则:层次、疏密、重复 (5)比例原则:花形与花器之间的比例,环境因素,黄金分割点(三主枝机构8:5:3或者7:5:3) 16、插花造型六法:1)层参错落2)疏密有致3)虚实结合(4)仰俯呼应(5)上轻下重(6)上散下聚 17、明度:色彩的明暗程度纯度:也叫彩度,色彩的饱和程度(色彩的鲜艳程度) 18、盘插直立型的基本构造:第一主枝直立插在花器的左后方,第二主枝插在第一主枝的左前方,向前倾斜50到60度,第三主枝在第一主枝的右前方,向前倾斜45到50度,要点;第一主枝必须直立,第二、三主枝初向前向后倾斜不同的角度外,应略向左或向右侧倾斜,这是盛花中的基本形式。 19、现代自由式插花的特点:1)主题内容的广泛性2)传统和现代、东方和西方的结合3)造型的多样性4)形式和手法的发展。 20、花束的形式:礼仪花束、新娘花束 21、非洲菊:神秘,兴奋,追求丰富人生,有毅力满天星:思念,纯情,梦境,配角但不可缺 马蹄莲:清纯,清秀,高雅,幸福向日葵:憧憬,光辉,崇拜,爱慕 康乃馨:母爱,纯洁,高雅

插花艺术课程教学大纲

蚌埠市群华职业培训学校 插花员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插花艺术 总学时:90 适用对象:观赏园艺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了解中、西方插花的历史,掌握插花艺术学的基本知识,领悟插花造型与鉴赏的基本原理,提高学生对插花、盆景与压花等花卉艺术品的创作与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就业能力;同时,增强学生的艺术修养,培养学生对花卉艺术品的鉴赏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本课程主要讲授插花艺术的基本原理及造型技法,主要内容包括:插花艺术的定义与范畴、花卉装饰的意义、方式、规律,插花艺术的特点及效果,插花的艺术流派及其风格特点,插花的原理,基本造型,花材和花器的选择,花材的整理加工和保养、造型技法;东方插花艺术的表现方法与要求,西方插花艺术的技法与要求,现代插花艺术及插花艺术作品的鉴赏及评判以及前卫另类插花等;仿真花的插作;并辅以动手实践,使学生能掌握插花艺术的基本原理以及初步具备插花艺术造型的技能。 本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趣味性和艺术性。教学中应适当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应积极采用多媒体手段及现场演示的方法对理论做形象、直观的解释,力争使本课程的教学达到使学生在艺术欣赏中学习、在学习中受到艺术熏陶的效果。 二、教学基本要求 利用多媒体手段结合课堂现场演示,目的是通过图片及实物对基本理论作深入浅出的讲解,增加学生的感性知识,并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向学生展示优秀作品的图片,增强本课程的艺术欣赏性,达到使学生在学习中提高艺术修养的目的。 插作课中通过对学生作品的点评,把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渗透到学生的实践中,使学生

大班美术教案:大班插花艺术

活动目标:1、通过剪剪、插插,提高幼儿对美的鉴赏能力。2、欣赏插花艺术,感受插花艺术的色彩对比、高低错落对比、大小对比的美,对插花艺术感兴趣。 活动准备:1、插花若干瓶。2、花瓶(大口的塑料瓶——农夫果园)。3、各类鲜花、野草、树叶等。4、抒情音乐磁带一盒、录音机。5、倒背衣、剪刀放在衣服6、前面的口袋里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话题1、小朋友,我们桌上都放着些什么呀?这些花草啊都是躺在在桌子上的,小朋友有没有办法把它们竖起来呢?(插在瓶子里)2、那我们就把花插在瓶子里,在插花之前老师提要求:小朋友不认识的花可以问老师或其他小朋友;小朋友衣服口袋里的剪刀是插花时用的小工具,你需要的时候可以用。 二、幼儿第一次尝试插花。1、在幼儿操作的过程中,教师不参加任何意见,随小朋友想象,让他们自由发挥。2、请插好花的小朋友坐到那边的垫子上,把花放在自己的前面,让其他小朋友看看你的花,你看看其他小朋友的花。“你认为谁的花插得好看,为什么?”3、出示插花实物,欣赏插花艺术,感受插花艺术的色彩对比、高低错落对比、大小对比的美。4、请小朋友们来看看插花师傅插的花是什么样的。“老师这里有插花师傅插的花,现在请小朋友来看一下,

哪个小朋友能告诉我,插花师傅插的花是怎么样的?”(用姿态语言来引导他们说出花的插法,高低、大小、颜色、树叶的衬托)5、让小朋友自由谈论。“你喜欢哪瓶插花?为什么?”6、老师对插花实物做简单说明。(插花形状、颜色搭配、高低秩序等方面)7、老师小结:插花时,要注意把花插得有高有低、有大有小,颜色有深有浅,还可以加一些草、树叶,互相衬托,这样,插花才会漂亮。 三、幼儿第二次尝试插花,教师巡回指导。1、“现在请小朋友把这些花再重新插一次,相信小朋友会比刚才插的更漂亮。(对个别有困难的小朋友可稍加帮助。)2、请客人老师欣赏幼儿作品,并向客人老师做介绍。请插好花的幼儿拿好自己的花,给客人老师欣赏一下。

《插花艺术》课程教学大纲

《插花艺术》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插花艺术 课程类型: 选修课 总学时:36 讲课学时:36 实验学时: 学分:2 适用对象:观赏园艺 先修课程:无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了解中、西方插花的历史,掌握插花艺术学的基本知识,领悟插花造型与鉴赏的基本原理,提高学生对插花、盆景与压花等花卉艺术品的创作与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就业能力;同时,增强学生的艺术修养,培养学生对花卉艺术品的鉴赏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本课程主要讲授插花艺术的基本原理及造型技法,主要内容包括:插花艺术的定义与范畴、花卉装饰的意义、方式、规律,插花艺术的特点及效果,插花的艺术流派及其风格特点,插花的原理,基本造型,花材和花器的选择,花材的整理加工和保养、造型技法;东方插花艺术的表现方法与要求,西方插花艺术的技法与要求,现代插花艺术及插花艺术作品的鉴赏及评判以及前卫另类插花等;仿真花的插作;并辅以动手实践,使学生能掌握插花艺术的基本原理以及初步具备插花艺术造型的技能。 本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趣味性和艺术性。教学中应适当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应积极采用多媒体手段及现场演示的方法对理论做形象、直观的解释,力争使本课程的教学达到使学生在艺术欣赏中学习、在学习中受到艺术熏陶的效果。 二、教学基本要求 利用多媒体手段结合课堂现场演示,目的是通过图片及实物对基本理论作深入浅出的讲解,增加学生的感性知识,并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向学生展示优秀作品的图片,增强本课程的艺术欣赏性,达到使学生在学习中提高艺术修养的目的。 插作课中通过对学生作品的点评,把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渗透到学生的实践中,使学生学以致用;基本技能的训练主要通过插作课完成,采用教师示范、学生练习,教师在练习中指导、在练习后点评。

中国插花起源和演变教学内容

中国插花起源和演变

一、中国插花古代发展情况介绍 中国插花艺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国花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深远的民族文化传统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大约在5000多年以前的原始社会后期,我们的祖先就把美丽的花卉纹饰烧制在陶器上。进入奴隶制社会的夏商西周时期,花卉纹饰不仅可以从陶器上看到,在青铜器上也可以看到。到了西周至春秋中期有了文字记载。成书于春秋时代的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记载“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即芍药)。”这是描写男女青年为表达相互爱慕之情;临别时折下芍药花枝相赠的诗句。他们折下的花枝就是今天所说的切花。 中国最早的大诗人战国时期楚国的三阊大夫屈原所作《离骚》中有“纫秋兰以为佩”的句子,说明当时有采摘香花佩戴身上的时尚。以花传情,以花、朋志,赋予花卉以某种寓意,可见花卉进入文化领域自:春秋战国时代开始。 秦汉时期,文化艺术有了极大发展,插花艺术也不例外,记载,西汉惠帝时,孝惠皇后将四时植花罗致室内,并安排于寝榻、几案上。可想而知,这些“四时植花“不是盆花即是插花。河北望都东汉古墓墓道壁画中绘有一个陶质圆盆,盆内均匀地插着6支小红花并置于方形几架上,形成了花材、容器、几架三位一体的形象,这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唯一的早期中围插花。 隋唐时代,是中国插花艺术发展史上的兴旺时期。每年农历二月十五日定为“花朝”,即百花生日,举行大规模的赏花盛会。牡丹在唐代处于国花的地位,宫廷中举行牡丹插花会,有严格的程序和非常讲究的排场。对插花所用工具、放置场所、养护水质、几架形状以及挂画都有严格规定,还要谱曲、咏诗讴歌,再饮美酒方能尽兴。从而达到视觉、听觉多方面欣赏的效果。在此时期,人造花的应用也日渐广泛。 五代十国时期,由于政局动荡不稳,许多文人雅士避乱隐居,吟诗泼墨,插花艺术也变成他们表达思想情感的工具。插花艺术风格也从庄重讲排场变成不拘一格,就地取材,名花佳卉、山花野草都可使用。插花器具也不仅是瓷或铜的瓶、盘,而且扩展到竹筒、漆器,还有吊挂和壁挂。总之,追求自然情趣,朴实简洁,清新活泼,随意洒脱。南唐后主李煜对插花艺术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锦洞天”是李后主的独创。 进入宋代,插花艺术发展到极盛时期。当时受理学思想的影响,插花艺术不只追求怡情娱乐,还特别注重构思的理性意念,内涵重于形式,以表现作者的理性意趣或人生哲理、品德节操等。花材多选用有深度寓意的松、柏、竹、

校本课程插花艺术教案

《艺术插花的造型与数学》教学大纲 在现今社会,花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大众对花卉的喜爱程度渐长,显示了人类二十一世纪的生活趋向。插花艺术作为一种装饰时尚,不仅能美化室内环境,还能使我们享受到盎然的自然美。如今插花不仅是一门艺术,而且已经走进了寻常百姓家,为人们带来美的享受,成为千家万户装点居室、美化家庭的一股新潮,是人们生活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插花艺术的设计造型与形式是花艺创作水平的基础。插花的基本构图形式大致分为几何形和非几何形两大类。几何形中的半球形、球形、三角形、椭圆形、扇形、L型、S型(幂函数型)、新月型(二次函数型)等都与我们的数学有着密切的关系。而确定作品的整体尺度与确定主要花枝与容器之间的比例都与数学知识密不可分。在对插花作品的设计中所用到的对称、透视、抽象、曲线与各种平行设计更是无不体现数学是有用的,数学是自然的特点。让研究“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数学在插花艺术中得到完美的体现。让学生在插花艺术的海洋中体会数学的美和数学的实用性。《艺术插花的造型与数学》选修课程坚持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的原则,将学生的目光由数学知识引向插花艺术,让学生感受数学的有用性与自然性,感受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数学,进行数学的美学熏陶,感受生活的缤纷绚丽,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在插花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探究与合作学习过程中,学会团结协作,养成探究的精神和品格。

一、教学目标和要求 数学是有用的,数学是自然的,数学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数学素质的提高对于个人的能力发展至关重要。“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人的审美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从小培养起来的。让学生感受和理解存在于自然、社会中的美。无论是社会环境的变化,还是大自然五光十色的景物和多姿多彩的变化都能引起我们的注意,激发审美情感,使学生受到美的陶冶。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参加插花艺术活动,可以更有效地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对美的感受力、理解力和表现力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为此,通过对《艺术插花的造型与数学》选修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下列具体要求: 1.感受数学的魅力,体会数学知识在插花艺术中的作用,体会数学的实用性与美学价值,初步认识插花的相关知识,了解插花的基本造型并会进行简单的制作方法。 2.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创作活动,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陶冶情操。 3.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实践意识和合作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中国插花历史发展

中国插花历史发展 中国插花艺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国花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中国文明刚刚开始发芽的时候,花就与祖先的生活息息相关。无论是史前出土的陶器玉器青铜器等等,都可以看到精美的花卉纹饰雕刻在上面。中国战国时期的诗集《离骚》中有这样的话“纫秋兰以为佩”“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说明当时有采摘香花佩戴身上的时尚。以花传情,以花、朋志,赋予花卉以某种寓意,可见花卉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进入了文化领域 秦汉时期,由于社会经济的进步,插花艺术有了极大的发展,插花的雏形已经初步体现。据史书记载,西汉惠帝时,孝惠皇后将四时植花罗致室内,并安排于寝榻、几案上。可想而知,这些“四时植花“不是盆花即是插花。河北望都东汉古墓墓道壁画中绘有一个陶质圆盆,盆内均匀地插着6支小红花并置于方形几架上,形成了花材、容器、几架三位一体的形象,这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唯一的早期中围插花。 到了南北朝时期,插花主要被用于佛堂前的供花。人们为了保持花朵的新鲜,开始尝试将花插入水中养殖。《南史·晋安王子懋传》记载:“子懋年七岁时,母阮淑媛尝病危骂,请僧行道。有献莲华供佛者,众僧以铜罂盛水,渍其茎,欲华不萎。以花献佛,祈求医病,霍然痊愈。”这是史书中关于用容器描花水养的文字记载。当时佛前供花以荷花与柳枝为主要花材,不讲究插花艺术造型。 在此时,人造假花开始出现。《南齐书》载:“沙门于殿户前诵经,世祖为:感,梦见优昙钵华,……宣旨使御府以铜为华,插御床四角。”这是我国人造花出现的最早记录。 隋唐时代是我国插花艺术发展史上的兴旺时期。插花开始在宫廷中盛行。这时中国的插花艺术开始有了系统的技术手法和规定。比如说牡丹插花,每年牡丹花盛开时节,宫廷中都要举行牡丹插花会,有严格的程序和非常讲究的排场。如罗虬的《花九锡》中说:“重顶帏(障风)、金错刀(裁剪)、甘泉(浸)、玉缸(贮)、雕文台座(安置)、画图、翻曲、美醑(欣赏)、新诗(咏)。”“九锡”就是九个程序。对插花所用工具、放置场所、养护水质、几架形状以及挂画都有严格规定,还要谱曲、咏诗讴歌,再饮美酒方能尽兴。从而达到视觉、听觉多方面欣赏的效果。 每年农历二月二十五花朝节在唐朝是个很盛大的节日,传说是百花之神诞生的日子。在这一天,人们要去郊外踏青赏花,市集上也摆满了各种各样的鲜花饰品,举行大规模的赏花盛会。在此时期,人造花的应用也日渐广泛。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出土的文物中发现一束人造绢花,以萱草、石竹等花卉组合,制作精细,花色艳丽,仿真程度很高。 五代十国时期,插花开始了艺术高雅化,从庄重讲排场变成不拘一格,开始追去自然美。由于政局动荡不稳,许多文人雅士避乱隐居,吟诗泼墨,插花艺术也变成他们表达思想情感的工具。插花开始不局限于花朵,而是就地取材,名花佳卉、山花野草都可使用。插花器具也由铜或瓷的盘盆容器,扩展到竹筒、漆器。而且插花作品不一定要摆放在桌子上,出现了壁挂,吊挂。南唐后主李煜对插花艺术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锦洞天”是李后主的独创。每年春盛时节,梁栋窗壁,柱拱阶砌,并作隔筒,密插杂花,挂上横幅“锦洞天”。犹如大型插花展览会,千姿百态,琳琅满目。当时还出现了能固定花材的新型容器“占景盘”,既做容器,又当花插。总之,这时的插花追求自然情趣,朴实而又不失洒脱。 进入宋代,插花艺术发展到极盛时期。受理学观念影响,此时的插花艺术不只追求怡情娱乐,还特别注重构思的理性意念,以表现作者的理性意趣或人生哲理、品德节操等。花材也选用有深度寓意的松、柏、竹、梅、兰、桂、山茶、水仙等上品花木。构图突破了唐代的富丽堂皇,以“清”、“疏”的风格追求线条美。所以有人把当时的插花作品叫做“理念花”。宋代的蓝花注意保持花材本身的自然美,富有蓬勃的生命力和韵律感。如南宋李嵩的花篮图,花篮造型制作精致美观,有优美的花纹、萱草、石榴、牡丹、蜀葵

《插花艺术-》课程教学大纲

GDOU-B-11-213 《插花艺术》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简介 课程简介: 插花艺术是园艺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主要讲授插花的历史与类别;插花的造 型理论;花材基本知识、东西方及现代插花艺术的风格特点与插作技巧、插花作品应用 与鉴赏。通过本课程学习,可使学生掌握插花艺术创作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对花卉艺术品的创作及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同时提高学生对 花卉艺术的鉴赏能力,加强学生的艺术修养。 课程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花卉艺术学是面向园艺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提高学生的基本专业技能,拓展学生的就业渠道;同时,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艺术修养,培养学生对花卉艺术品的鉴赏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课程的目的与基本要求: 本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教学中应适当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注重对学生实践能 力的培养。课堂教学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应积极采用多媒体手段及现场演示的方法对 理论做形象、直观的解释,力争使本课程的教学达到使学生在艺术欣赏中学习、在学习 中受到艺术熏陶的效果。 三、面向专业: 园艺。 四、先修课程: 《花卉学》、《植物生理学》、《植物学》、《美学》。 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学习本课程前应学习好《花卉学》,为在插花艺术中认识花卉种类奠定基础;《植 物生理学》和《植物学》便于了解花卉的形态特征、习性等;而学习一些美学方面的知识,为插花艺术作品在造型、色彩搭配等方面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六、教学内容安排、要求、学时分配及作业: 前言(1学时)

鲜花的作用(C)、花卉装饰艺术(C). 第一章概述(4学时) 第一节插花与插花艺术 插花的定义(A)、插花的特点(A)、插花艺术定义(A)、插花艺术特点(B)、插花艺 术达到的效果(B). 第二节世界插花的流派和发展 中国插花的发展简史(C)、中国插花艺术的风格特点(B). 日本插花的起源(C)、日本插花三大主要流派(A)、日本插花花型(A). 欧洲插花的发展(C)、欧洲插花的主要形式(A)、插花艺术的现状(C)、世界插花艺术的发展趋势(B). 第三节送花的学问 单独类花语(C)、红玫瑰枝数的象征(C)、送花的学问(A)、赠花禁忌(B)、各国国花(C)、部分城市市花(C). 第四节插花艺术的类别 分类(A)、主要插花类型介绍(B). 思考题: 1、你如何理解插花艺术的定义与范畴? 1、插花艺术的特点有哪些? 1.东方式插花及西方式插花的特点分别是什么? 2.世界插花的发展有哪些趋势? 1.插花艺术有哪些分类方法?可分为那些类别? 2.什么是礼仪插花?什么是艺术插花? 3.说出下列花材的常用别名与象征意义:月季,唐菖蒲,康乃馨,菊花,非洲菊,蛇 鞭菊,马蹄莲,石斛兰,鹤望兰,金鱼草,向日葵,一枝黄花,满天星,补血草,帝王花,花烛。 第二章插花艺术的基本知识(4学时) 第一节插花容器 花器的作用(A)、花器的种类(C)、道具(C)、固定花材的用具(A)、其他用具与饰物(C). 第二节插花花材 花材的分类(A) 按花材的质地分类(A)、按花材的观赏性分类(C)、叶的分类(A)、花材的采集与选购

中国艺术插花的意境

中国艺术插花的意境 插花艺术从其特点和艺术形式上通常分为东方插花艺术和西方插花艺术两种。西方插花侧重于以大量的花材插成装饰效果好的图案式,突出人为的理性的整齐的造型。东方插花以中国和日本为代表,其风格主要以体现花材的自然美、线条美和意境美为主要目的,其中意境的创作是中国插花艺术追求的最高境界,它根源于中国古老的文化艺术,体现了中国哲学思想中儒、道、佛文化所追求的自然境界,融入了中国诗、画的文化内涵。因此,意境的美是中国插花艺术对世界插花艺术的贡献,也是中国插花设计创作中的难点。意境的深浅又是衡量中国插花艺术水平的最重要的标准。 一、意境的诠释 中国艺术插花的重点就是意境的创作,按照现代《辞海》的解释,意境是文艺作品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因此,可以将艺术插花中的意境理解为:插花创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与按照主题所插出的插花造型共同构成艺术插花的意境,二者相互依赖,缺一不可。 插花人人可为,而作品的效果却千差万别。在我们所能欣赏到的插花作品中,有的作品让人看了印象深刻,流连忘返;而有的作品却不能给人留下印象。有的作品自然朴实,简单、素雅,却能让人有美的感受;而有的作品虽然五彩缤纷,却引不起人们的兴趣,也即意境的差别所为。一件优秀的插花作品,必须有创新的造型。正如香港著名插花艺术家钟玉冰所说的插一盆好看的花并不难,因花朵本身已很美,但要将一些没有艳丽色彩或特殊形态的花材,插出特色,令人留下难忘的印象,则须花更多心思。做到这一点还只能算插花造型的优秀设计,更深层次的的美是在作品的主题引导下让人产生与作者思想感情共鸣的东西,甚至受到启迪,产生景外之景,弦外之音,两者有机地结合才能达到较高的艺术境界。正如《瓶史》中论及呈于象,感于目,会于心,而口不能言,口能言之而意不能解,划然示我意象之表也,就是对艺术插花中意境的最好的诠释了。 二、意境的形成 古人云:欲知大道,必先知史,知之越多,爱之越深。因此,研究中国艺术插花中意境的形成,除了了解其文化根基外,必须了解其诞生的历史,才能更好地发展。中国是世界上插花较早的国家之一,六朝时的史书已有关于佛前供花的记载,也是中国最早的插花记录,在随后的历史长河中,插花随着时代的变迁形成了不同的类型,包括早期的佛教插花、民间插花,之后的宫廷插花及文人插花。其中,文人插花以其深刻的含义,结合清雅优美的线条造型,确立了它在中国插花艺术中的主导地位,并成为东方插花艺术的代表。文人插花不单把花材看成是表现形式美的要素,而是以花传情,借花明志,让花成为表达情感意趣的传递者。插花作品也不仅是一件装饰品,而是生活的一部分,更是作者自由充沛的心源和外界接触时突然的领悟。 中国历史上许多的诗人、画家都涉猎过插花领域,如南齐的画家谢赫、唐代诗人李白,宋代诗人杨万里、陆游,明代造园家计成等都留下有关的诗句、绘画及理论著作。对东方插花形成作出杰出贡献的、有名的插花专著《瓶花三说》《瓶花谱》《瓶史》则分别由明代的戏曲家高濂、画家张谦德和文学家袁宏道完成,书中对花的含义、花的养护、插花的造型、手法都有详细的说明,并由此奠定了中国插花早期较系统的理论基础。或许正是因为他们的介入,中国插花一开始即按诗、书、画的创作原则行事,并刻意追求诗情画意般的艺术境界。 三、意境的创作 意境,是艺术家审美的再现,是与生活形象融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境界,在有限的作品中表达无限而深远的内涵。有景外之景,意外之意。插花创作被称之为艺术创作,就是因为作品内涵之深远,意境之深邃。中国的艺术插花崇尚自然、师法自然并高于自然,善于利用自然花材的美来娱人、感人。不仅重视花材的形态美和色彩美,而且更注重所表达的内容美,

《插花》小班美术教案

《插花》小班美术教案 活动目标: 1、会选用不同的材料制作花卉,并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插花,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力。 2、培养幼儿之间的合作能力。 3、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4、感受作品的美感。 活动难重点: 会选用不同的材料制作花卉(餐巾纸)。 根据插花的方法,会修剪花枝。 活动准备: 吸管、糖纸、餐巾纸(新)、手工纸、剪刀、双面胶等。 活动过程: 一、展示插花艺术 让幼儿观看多媒体了解插花,感受美的艺术。 1、你们看到的插花漂亮吗?什么地方漂亮?请幼儿自由讲述(各种颜色、形状样式) 二、出示教师制作的插花 1、说说这些花和我们刚才看到的插花有什么不同?(真花和假花) 2、这些花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糖纸、手工纸、皱纸) 3、数一数花盆里有几支花,分别有哪些颜色?

4、这些花是如何插的(比较不同的插花方法):有中间高,四周低;有后面高,前面低。 三、幼儿制作花卉 1、幼儿自己选择材料制作花卉(幼儿可以走出座位,挑选自己制作花时所需要的材料) 2、要求幼儿多做几朵,并能用不同材料和不同样式制作花卉。 3、提醒幼儿选用能选用新材料(餐巾纸)制作花卉 四、插花 1、幼儿之间合作商量选择插花的方法。(可以采用教师提供的方案,也可以自己进行创造性的插花) 2、重点提醒幼儿能根据插花的方法修剪花枝,摆放出不同的造型。 3、提醒幼儿插花时注意颜色的搭配,花朵的高低,前后的层次。 五、结束 欣赏小朋友的插花,介绍自己的插花 1、说说自己的插花是用哪些材料制作,分别用了什么方法制作的。 2、并能说说插了这盆花所用的花束数量。 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设计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又比较贴近幼儿的生活,同时又是幼儿游戏活动中需要的材料,于是幼儿在制作过程中充满了兴趣。对于提供的新材料幼儿们也乐于动手操作,并能结合自己已掌

浅谈现代插花艺术的发展前景

浅谈现代插花艺术的发展前景 052 林欣欣 【关键词】:插花艺术,问题,对策,发展前景 【容摘要】:随着人们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人们对精神文化需求的提高,现代插花艺术已经成为了现代人类文化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插花艺术也开始从个体喜好转变成一个系统的、科学的社会学科,也在现实生活中得到广泛运用。通过我国在插花艺术发展历史,以及对所存在问题和相应的对策,总结了我国插花艺术的发展前景。 一、回望中国插花历史 中国插花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中国插花最早源于佛前供花,人们在佛像前瓶插应时花卉,以表虔诚,这时插花称为“佛花”。中国的插花艺术经历了六个阶段:公元220年前,即六朝以前就出现了插花的雏形,此阶段为插花的萌芽阶段。六朝时期(公元220年至581年)为初级阶段。隋、唐、五代时期(公元581年至960年)为普及兴旺发展阶段。宋、元时期(公元960年至1368年)为繁荣昌盛阶段。明至清末(公元1368年至1911年)为鼎盛阶段。清代以后的近百年,为停滞阶段。清代以后为我国插花艺术的停滞衰退阶段。 二、近,现代中国插花发展情况介绍: 清朝插花艺术的停滞局面延续近百年,直到近十几年来才得以

复。由于历史上出现的断层,使中国插花艺术停滞、衰落100余年。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物质、精神文化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使这门古老的艺术又得以复,目前正处在恢复发展阶段。插花活动恢复和普及较早的当数、和。在它们的带动和影响下,已有20个省市都成立了相应的插花组织,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专业队伍,活跃在全国各地。至今已多次举办了各种类型的插花活动,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如近期02年在举办的“花之韵”国际插花展是最高级别的插花盛会,从1996年以来已连续举办了四届,成为插花艺术的“传道者”。由于插花活动的普及和发展,不仅活跃了各地的文化娱乐活动,推动了精神文明建设,而且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及国鲜切花生产的发展。、、、等城市,都曾与国外插花界朋友或组织,进行过观摩展览、表演、讲学、研讨等多种学术活动。 (一).插花艺术发展存在的问题 然而,通过大赛与展览,也表露出现代插花艺术中存在着许多明显的缺点与问题。 1、缺乏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不少作品洋味太浓或不洋不中。 2、创新性不高。 3、插花作品构图拘谨 我认为这些意见非常正确,中肯,也正中要害,的确如此,造型刻版不活,放不开的主要原因,是与创作思路不丰富,技巧不熟练,缺乏基本理论的指导有关。主要表现在:普及宣传教学相对滞后;重视关心支持力度不大;人才队伍建设重视不够;组织机构作用发挥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