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化学弱电解质的电离说课稿

高二化学弱电解质的电离说课稿
高二化学弱电解质的电离说课稿

高二化学弱电解质的电离说课稿

弱电解质是在水溶液中不完全(少部分)电离的电解质。弱电解质导电的性质与溶液浓度和温度有关,与物质的溶解度无关。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既有分子存在又有离子存在。水是一种特殊的弱电解质。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所以为了在课堂上更好的体现这一理念,我把引导学生通过设计实验、分析、归纳等方法领会强弱电解质的本质区别,作为本节重点。针对高二学生已有了电解质、电离和化学平衡的知识和理论储备,但电离平衡所讨论的都是学生看不见、摸不着的动态的、微观的理论,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方法的应用、抽象思维能力的形成有待进一步发展,为此确定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为本节的难点,同时也是重点。四、说教法学法的确定古希腊生物家普罗塔弋说过这样一句话: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点燃的火把。我觉得,我们在教学时必须特别注意这一点,即不能将学生当作容器来对待。本节大概采取了以下教学方法:实验法、讨论法、探究法、阅读法、归纳法、对比迁移法等。教学有法而无定法,教师在使用这些教学方法是必须遵守叶圣陶先生教是为了不教的训令,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采用启发式、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去发去思考、去学习,促使学生动眼、动手、动口、动脑。五、说教学过程

1、习题复习,引入正题

在本节使用复习引人即可以创造一种直观的环境,游客仪较好地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2、巧设问题、实验探究

设问1:电解质还能再划分吗?(通过问题灌输分类的思想)

设问2:盐酸和醋酸电离程度有差别吗?用什么实验可以证明?

设问3:镁条与这两种酸反应的本质是什么?现象不同又能说明什么问题?(学生知道这两种酸的强弱不同,也知道镁条与酸反应快慢受CH+大小影响,从学生已有的知识

出发引领学生进行思考,充分利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样对对同一内容的学习,在不同时间多次进行并经过改组的,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就会使学生的认识逐步深入)

设问4:通过PH测定及CH+的数值,你能的出这两种酸的电离程度吗?(引导学生

的出盐酸完全电离,而醋酸部分电离)

这样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扣开学生思维的大门,形成持久的内驱力,有效调动学生积极思考。

3、问题探究,迁移应用

在弱电解质的电离这内容上有两个知识点:一、电离平衡的建立二、电离平衡的移动。在解决这个重难点上我采用了多个问题探究的方法,层层深入。

创设冰醋酸溶于水的过程,通过问题运用对比法、图象法让学生领会弱电解质的电离的特点,顺理成章突破弱电解质存在电离平衡这一难点。对于影响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因素通过回顾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分析并进行实验验证加强学生的分析推理、归纳、以及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5 教学反思

(1 )本节课设计主要以科学探究为主线贯穿全过程,充分体现化学学科的特点,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以实验、问题、生活情景等驱动学生的学习活

动,例如:温故激疑、实验探究、迁移应用、课后实践等多种学生活动,使学生在基于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地构建知识,体会知识的形成过程,体会化学的学科视角、观念和方法。(2 )本节课在内容选择上体现了从生活走进化学,又从化学走进生活的新课程理念。有意识地将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运用到教学中,充分体现生活处处皆化学。从而较好地达成了三维目标。(3 )本课的设计另一独到之处是:放手让学生发挥其创造性,一切靠学生自我判断或用实验验证,让学生在真实中跌跌撞撞后获得成功。体验失败乃成功之母,这正是科学探究的本质所在。以实际行为落实了新课程的目标和理念。改变以往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帮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加强学习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为学生终身学习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打下良好的基础。(4 )本课设计在参考3 套教材的基础上还进行了一些创新。①实验探究改成学生分组微型实验,于节约实验成本、有利于环保等。②将实验中1 mo l / I 的盐酸和醋酸分别改用0 . 1 mo l / I 的盐酸和醋酸,主要考虑到大多数学校测p H还只能用广泛p H试纸,它的测量范围只能是1 ~1 4的正整数。③增加了使学生体验弱电解质的电离是可逆的相关实验。

(5 )困难与不足:本设计可能会出现一些动态的、不确定的要素。如①预设与生成:在活动2中学生的猜想、假设和设计方案,不一定会按照设计中的预设而生成。②归纳与总结:学生在总结表达电离平衡的含义、特征、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时,能否达到想要的答案。以上问题的动态出现,还需要教师智慧地、准确地和到位地引导和点评。因此需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完善。

高二弱电解质电离和水解专题讲解

高二化学弱电解质的电离与盐类的水解 1.下列物质中Cu、NaCl固体、NaOH固体、K2SO4溶液、CO2、蔗糖、NaCl溶液、H2O、酒精。_______________ ___是电解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非电解质,_______________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2.写出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 NaCl:_____________________ NaOH :____________________ H2SO4:____________________ NaHCO3___________________ NaHSO4: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电解质中:NaCl、NaOH,NH3·H2O、CH3COOH,BaSO4,AgCl,Na2O,K2O,Na2O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强电解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弱电解质4在甲酸的下列性质中,可以证明它是弱电解质的是() A. 1mol/L的甲酸溶液中c(H+)约为1×10-2 mol/L B. 甲酸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 C. 1mol/L的甲酸溶液10mL恰好与10mL1mol/L的NaOH溶液完全反应 D. 在相同条件下,甲酸溶液的导电性比盐酸弱 5.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CH3COOH NH3·H2O H2O H2CO3 H3PO4

H2S 1.以0.1mol/LCH3COOH溶液中的平衡移动为例,讨论: 2.写出的电离平衡常数表达式 NH3·H2O CH3COOH ①K越大,离子浓度越大,表示该弱电解质越易电离。所以可以用K a或K b的大小判断弱酸或弱碱的相对。 ②K只与有关,不随改变而改变。 3.多元弱酸(碱)分步电离,酸(碱)性的强弱主要由第步电离决定。 H3PO4的三步电离方程式: 不用计算,判断下列各组溶液中,哪一种电解质的电离度大? (1)20℃时,0.01mol/LHCN溶液和40℃时0.01mol/LHCN溶液。 (2)10℃时0.01mol/LCH3COOH溶液和10℃时0.1mol/LCH3COOH溶液。

《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说课稿

《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选自中等卫生职业教育用书《医用化学基础》第四章《电解质溶液》的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本节分为二课时: 第一课时: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第二课时: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下面将从教学背景、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效果评价六个方面谈谈关于《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教学设计: 一、说教学背景 1.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是本章教材的一个重点,也是整个中学化学的重点之一。 教材涉及: ①初中化学有关酸、碱、盐的概念及电离知识。 ②有关物质结构知识。 同时它又是学习电离度知识、离子共存、水的离子积、盐类水解、电解等知识的关键。因此,在教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本教材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 ①从分析日常生活实例入手,分析得出电解质、非电解质的概念。 ②通过实验感性认识:演示实验说明同浓度、同体积的不同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不同, 并据此导出不同的电解质在溶液里电离程度不相同,得出强、弱电解质的概念。 ③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2.学情分析 中职生的共性是一般基础较差,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比较被动,自主学习能力比较差,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安排的任务要符合学生生活实际,还要注意任务的层次性,由学生自主选择,另一方面,有可能因实际情况而灵活调整教学进度和深度,从而保证每位学生都有一定的收获。 3、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①认识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 ②认识强、弱电解质的概念; ③认识弱电解质在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掌握弱电解质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掌握推理、归纳、演绎和类比等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联系日常生活中见到的电解质,让学生了解科学知识对日常生活的指导意义,对学生适时地进行科普知识教育。

2020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二十 弱电解质电离(1)(含解析)

专题二十 弱电解质电离 1、已知34H PO 是一种三元中强酸。25 °C 时,向某浓度34H PO 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 溶液,滴加过程中各种含磷微粒的物质的量分数δ随溶液pH 的变化曲 线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曲线2和曲线4分别表示2-4δHPO ()和s 3-4δ(PO )变化 B.25 ℃时,34H PO 的电离常数5112K :K =10 C.pH = 7. 2 时,浴液屮由水电离出的() +-7.2 c H =10m ol /L D.PH = 12. 3 时,() +2-3-442c Na 5c HPO +5c PO ()+() 2、25℃ 时,向体积均为20mL 、浓度均为0.1000mol·L -1 的三种酸HX 、HY 、HZ 溶液中分别逐滴加入0.1000mol·L -1 ,的NaOH 溶液,所得溶液的pH 与加入NaOH 溶液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V (NaOH 溶液)=0mL 时,三种溶液相比较c (X -)>c (Y -)>c (Z - ) B.当三种溶液pH 均等于7时,反应消耗的n (HX)>n (HY)>n (HZ) C.当V (NaOH 溶液)=10mL 时,反应后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c (X -)>c (Y -)>c (Z -)>c (Na +) D.HY 与HZ 混合溶液中:c (H + )=c (Y -)+c (Z - )+ () W K c H + 3、25 °C 时,改变0. 1 mol/L 弱酸RCOOH 溶液的pH ,溶液中RCOOH 分子的物

质的量分数 ()δRCOOH 随之改变[已知 -c() δ()c RCOOH RCOOH = RCOOH RC )+c(OO () ],甲酸(HCOOH)与丙酸 32CH CH C )OOH (溶液中()δRCOOH 与pH 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M 、N 两点对应溶液中的-c(OH )比较:前者>后者 B.丙酸的电离常数K= 4.8810- C.等浓度的HCOONa 和32CH CH COONa 两种榕液的pH 比较:前者 > 后者 D.将 0. 1 mol/L 的 HCOOH 溶液与 0. 1 mol/L 的 HCOO-Na 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 --+>c HCOOH >c HCOO >c O c N H a >c H + 4、常温下,HA 的电离常数K a =1×10-6,向20 mL 浓度为0.01mol·L -1的HA 溶液中逐滴加入0.01 mol·L -1的NaOH 溶液,溶液的pH 与加入NaOH 溶液的体积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 点对应溶液的pH 约为4,且溶液中只存在HA 的电离平衡 B .b 点对应溶液中:c (Na +)>c (A -)>c (HA)>c (H +)>c (OH -) C .d 点对应溶液中:c (OH -)-c (H +)=c (A -) D .a 、b 、c 、d 四点对应的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a

(完整版)弱电解质的电离练习题(带答案)

弱电解质的电离 山海2012-11-30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下列正确的是 A 、强电解质的水溶液中不存在溶质分子,弱电解质的水溶液中存在溶质分子和离子 B 、强电解质的水溶液导电性强于弱电解质的水溶液 C 、强电解质都是离子化合物,弱电解质都是共价化合物 D 、强电解质易溶于水,弱电解质难溶于水 2. 已知HClO 是比H 2CO 3还弱的酸,氯水中存在下列平衡:Cl 2+H 2O HCl+HClO ,HClO H ++ClO — ,达平衡后,要使HClO 浓度增加,可加入 A 、H 2S B 、CaCO 3 C 、HCl D 、NaOH 3.将浓度为0.1mol ·L -1 HF 溶液加水不断稀释,下列各量始终保持增大的是 A. c (H +) B. )(HF K a C. )()(+-H c F c D. )()(HF c H c + 4.一定温度下,将一定质量的冰醋酸加水稀释过程中,溶液的导电 能力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 、b 、c 三点溶液的pH :c

高中化学《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课题:第3 章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 第2 节弱电解质的电离盐类的水解 课本:化学反应原理 一、教材中的作用与地位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是鲁科版版化学选修4 第三章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第二节弱电解质的电离盐类的水解第一课时。本节内容在化学反应原理学习中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是对第二章化学平衡理论的应用、延伸和拓展,为学习盐类水解等知识做好铺垫,体现了化学理论的重要指导作用。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电离平衡概念。能运用化学平衡理论描述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了解电离平衡常数并会运用电离平衡常数进行简单计算。 过程与方法 通过化学平衡理论的分析与应用,理解弱电解质在水中的电离平衡状态。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交流掌握有关电离平衡常数的简单计算。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科学探究对化学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以及电离平衡常数的有关计算 四、教学难点 电离平衡常数的有关简单计算 五、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合作学习自主学习讲练结合 六、设计理念 在教学方法采用六人一组的合作学习、科学探究学习的教学方式。以 学生为主体,概念从引入、分析到运用都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教师适时加以引导,组织学生参与探究、合作学习。教学中充分发挥每位学 生的特长,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课堂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园。 七、教学设计: 【复习提问】1.什么是电解质?什么是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2. 强弱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的书写原则是什么? 【课堂引入】回顾化学平衡的建立,想一想电离平衡是如何建立的?电离

平衡的特点? 【新课讲授】以工业合成氨为例,回顾化学平衡的建立,让学生思考醋酸 的电离平衡如何建立,得出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特点。 CH3COOH CH COO- + H+ 1.概念 在一定条件(如温度、浓度)下,当弱电解质电离成离子的速率和离子结合成分子的速率相等时,电离过程就达到了平衡状态,称为电离平衡状态 3.电离平衡的特点: 【提出问题】如何定量的描述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 怎样定量的表示弱电解质电离能力的强弱? 向学生引入电离平衡常数和电离度的概念。 【新课讲授】 一、电离平衡常数 1.在一定条件下达到时,弱电解质电离形成的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说课稿(全国化学实验说课大赛获奖案例)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说课稿 本节课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第三章第四节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的第一课时中的实验课,包括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 本节教材安排在化学选修四第三章最后一节,包括沉淀溶解平衡及其应用两部分内容。它的知识基础是初中溶解度和高中化学平衡理论,在学习了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和弱离子盐的水解平衡后,进一步探讨水溶液中的离子行为。我采用理论推理与实验探究相结合的方法,逐步分析掌握本节内容,并可以更深刻的理解平衡的移动。 2、重点与难点 重点:难溶电解质溶解平衡的建立。 难点:难溶电解质溶解平衡的建立;应用难溶电解质溶解平衡解决实际问题。 二、学情分析: 认知基础: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二理科学生,已经具备了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且思维活跃,学习自觉性增强,能通过自主学习获取知识,他们已经了解氯化银,碘化银,硫化银等物质的颜色和溶解性,学习了复分解反应,化学平衡,电离平衡,盐类的水解平衡等知识,并已具有溶解度、离子反应的知识基础和动态平衡的相应理论基础,并具备应用其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且学生已具有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因此在这些基础上学习本节内容,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心理特征:学生缺乏刻苦钻研精神,畏难情绪较严重,分析归纳推理能力不够强。 三、教法与学法: 说教法:采用讲授法、实验探究法、设疑法、分析归纳法等方法来达到本堂课的教学目标;说学法:引导学生使用自主学习、实验探究、合作交流、分析归纳等方法来完成本堂课的学习任务。 四、实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初步理解沉淀溶解平衡原理,能从宏观、微观和符号三个角度描述沉淀溶解平衡。能初步运用沉淀溶解平衡解释简单的实验现象,能运用平衡移动原理归纳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动手实验的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学习探究的方法并逐步探究平衡移动的原理对难溶电解质溶解平衡的应用,引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探索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沉淀转化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科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的方法。学会(2)在解决Mg(OH) 2 应用控制变量的方法,完成沉淀的生成、溶解和转化实验。 (3)通过实验探究、对比、讨论、理论分析等方法,综合探究温度、浓度变化与难溶电解质溶解平衡之间的相互影响,学会透过宏观现象(溶液颜色的变化)探查微观本质(微粒浓度变化)并运用化学用语(K SP)进行表征的科学方法。

高考化学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第23讲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基础题组 1.(2018陕西西安模拟)下列事实一定能证明HNO2是弱电解质的是() ①常温下NaNO2溶液pH大于7 ②用HNO2溶液做导电实验,灯泡很暗 ③HNO2和NaCl不能发生反应 ④常温下0.1 mol·L-1 HNO2溶液的pH=2.1 ⑤NaNO2和H3PO4反应,生成HNO2 ⑥常温下将pH=1的HNO2溶液稀释至原体积的100倍,溶液pH约为2.8 A.①④⑥ B.①②③④ C.①④⑤⑥ D.全部 2.近期发现,H2S是继NO、CO之后的第三个生命体系气体信号分子,它具有参与调节神经信号传递、舒张血管减轻高血压的功能。下列事实中,不能比较氢硫酸与亚硫酸的酸性强弱的是() A.氢硫酸不能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而亚硫酸可以 B.氢硫酸的导电能力低于相同浓度的亚硫酸 C.0.10 mol·L-1的氢硫酸和亚硫酸的pH分别为4.5和2.1 D.氢硫酸的还原性强于亚硫酸

3.常温下1 mol·L-1的氨水加水稀释时,下列选项中随着加水量的增加而减小的是() A.c(OH-) B.NH3·H2O电离程度 C.n(H+) D.K W 4.室温下,关于pH=1的醋酸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中c(H+)比pH=1的盐酸小 B.1 L该醋酸溶液与足量的Fe粉完全反应,生成0.05 mol H2 C.若将10 mL该醋酸溶液加水稀释至100 mL,溶液pH=2 D.与0.1 mol/L的NaOH溶液完全反应所需溶液体积:V(NaOH溶液)>V(醋酸溶液) 5.(2017湖南三市联考)常温下0.1 mol·L-1醋酸溶液的pH=a,下列措施能使溶液pH=(a+1)的是() A.将溶液稀释到原体积的10倍 B.加入适量的醋酸钠固体 C.加入等体积0.2 mol·L-1盐酸 D.升高溶液的温度 6.室温下,向0.01 mol·L-1的醋酸溶液中滴入pH=7的醋酸铵溶液,溶液pH随滴入醋酸铵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示意图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弱电解质的电离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3-1《弱电解质的电离》课时练 双基练习 1.下列状态时,不能导电的电解质是() A.液态氯化氢 B.熔融食盐 C.胆矾晶体D.氯水 解析:氯水是混合物,能导电;熔融的食盐能导电。 答案:AC 2.下列电解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 A.(NH4)2SO4溶于水:(NH4)2SO4===2NH+4+SO2-4 B.H3PO4溶于水:H3PO43H++PO3-4 C.HF溶于水:HF H++F- D.NaHS溶于水:NaHS===Na++HS-,HS-H++S2- 解析:H3PO4溶于水要分步电离:H3PO4H++H2PO-4、H2PO-4 H++HPO2-4、HPO2-4H++PO3-4。 答案:B 3.下列物质中的分类组合正确的是() 解析:CaCO3应为强电解质,Cu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H2O是极弱的电解质。 答案:AD 4.关于强、弱电解质叙述正确的是() A.强电解质都是离子化合物,弱电解质都是共价化合物 B.强电解质都是可溶性化合物,弱电解质都是难溶性化合物 C.强电解质的水溶液中无溶质分子,弱电解质的水溶液中有溶质分子 D.强电解质的水溶液导电能力强,弱电解质的水溶液导电能力弱 解析:A项,部分共价化合物是强电解质;B项强电解质有些是难溶性的,如BaSO4;C项,强电解质在水中完全电离无溶质分子,弱电解质在水中部分电离,有溶质分子。D项,水溶液的导电能力取决于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与电解质的强弱无关。 答案:C 5.(2011·广东模拟)下列对氨水溶液中存在的电离平衡NH3·H2O NH+4+OH-叙述正确的是() A.加水后,溶液中n(OH-)增大 B.加入少量浓盐酸,溶液中c(OH-)增大 C.加入少量浓NaOH溶液,电离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加入少量NH4Cl固体,溶液中c(NH+4)减少 解析:A项加水使NH3·H2O电离,使n(OH-)增大;B项加入少量浓盐酸使c(OH-)减小;C项加入浓NaOH溶液,平衡向左移动;D项,加NH4Cl固体,c(NH+4)增大。

2014年全国化学优质课上课教案集《弱电解质的电离》 (2)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 第三章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章是上一章化学平衡理论的延伸和扩展。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的课标要求主要是认识电解质的强弱和能用化学平衡理论描述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本节理论性较强,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节,掌握方法是学好本节知识的关键。在具体的学习中,注意与初中和高中必修内容的衔接,增强知识的逻辑性,以化学平衡理论为指导,引出一系列新知识点;同时通过实验加强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的学习,加强能力和技能培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强、弱电解质的概念;掌握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判断。 过程与方法目标: 从实验探究去理解强、弱电解质的概念和判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意识到自然界中事物之间存在强弱之分 教学重点:强、弱电解质的概念 教学难点:强、弱电解质的概念 教学方法:实验法、比较法,归纳法等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盐酸与醋酸是生活中经常用到的酸,如果上述两种酸用于卫生洁具的清洁或除水垢,常用盐酸还是醋酸? [设计意图] 从初中和高中必修内容的衔接中,从感性知识的认识中,减少学生的陌生感,做好知识铺垫。【教师】 你能设计实验验证盐酸的酸性比醋酸强吗?请描述实验方案,并与同学交流。 【学生讨论并设计】 (1)对比盐酸和醋酸的导电性; 【学生完成实验并总结归纳】

实验现象:盐酸所对应的灯泡要亮些; 实验结论:等浓度的盐酸导电能力强于醋酸 (2)对比Mg条与盐酸、醋酸反应实验现象; 【学生完成实验并总结归纳】 实验现象:Mg条与盐酸反应时,Mg条表面的气泡多,溶解的快,气球鼓起明显,温度变化更大实验结论:等浓度的盐酸中c(H+)比醋酸溶液中大 (3)测同浓度盐酸、醋酸的pH: 【教师演示pH传感器测同浓度盐酸、醋酸的pH】 【学生完成实验并总结归纳】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说课稿完美版

选修4第三章第4节《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说课稿 各位专家、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来自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的申海英,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选修4第三章第4节《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本节计划用两课时完成,我今天所说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包括《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的建立,特征和平衡的移动。 我将从以下六个方面对本节课进行说明:设计思想、教材分析、学情分析、三维目标、教学流程、教学反思 一、设计思想: 新课程倡导通过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新教材的设计也更加注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更着重于化学与生活、生产实际的联系。因此教学上一方面要注重开启学生的思维,注重知识的主动建构,另一方面也要注重实验探究,发现化学反应的本质,广泛挖掘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增加有意义学习的内容。基于以上的理解,我采取以下教学策略: 1.使用知识迁移的方法。基于化学平衡,电离平衡,盐类的水解平衡的学习基础,站在动态平衡的高度理解沉淀溶解平衡的建立和移动,注重知识的主动建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2.以实验为载体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化学学习素养 3.理论联系实际。加强与生活生产的联系,赋予知识以实用价值。 4.应用“四脑合一”的教学法,让学生会学,学会,体验成功。 《新课程背景下应用脑科学研究的成果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是我承担的科研课题,取得了一定成果。其中重视大脑的生理性、认知性、情感性、社会性特点,应用“四脑合一”的教学策略改变了学习方式,营造了课堂的和谐氛围,取得了教和学的良好效果。“四脑合一”简而言之即在同一堂课的不同时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会比单一的方式效果好;采用符合大脑的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效果好;让学生在适度兴奋的情绪中学习效果好;让学生有合作、交流、展示才华、体验成功的机会效果好。 二、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是应用前一章所学的平衡理论,进一步探讨水溶液中离子的行为,可以使学生更加全面地理解、应用动态平衡理论。而第四节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是新增加的内容。在学生学习了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盐类的水解平衡之后,教科书接着介绍“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可以帮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水溶液中离子平衡相关的理论,使他们更加透彻地理解在溶液中发生离子反应的原理。 三、学情分析: 认知基础:本节课的对象是高二理科学生,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过溶解度的含义并

弱电解质的电离 专题练习题 带答案

高二年级化学选修四同步小题狂练 第三章第一节 弱解质的电离 一、单选题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一定比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强 B. 食盐溶液能导电,所以它是电解质 C. SO 3的水溶液可以导电,但它不是电解质 D. NaHSO 4无论在水溶液里还是在熔融状态下都可以电离出Na +、H +和SO?42? 2. 用蒸馏水稀释0.1mol/L 的醋酸至0.01mol/L ,稀释过程中温度不变,下列各项中始终保持增大趋势的是( ) A. c(H +)c(CH 3COOH) B. c(H +)?c(CH 3COO ?) c(CH 3COOH) C. c(CH 3COOH) D. c(H +) 3. 醋酸的电离方程式为CH 3COOH(aq)?H +(aq)+CH 3COO ?(aq)△H >0.25℃时,0.1mol/L 醋酸溶液中存在下述关系:c(H +)?c(CH 3COO ?) c(CH 3COOH)=1.75×10?5,其中的数值是该温度下醋酸的电离平衡常数(Ka).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向该溶液中滴加几滴浓盐酸,平衡逆向移动,c(H +)减小 B. 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CH 3COONa 固体,平衡正向移动 C. 该温度下0.01mol/L 醋酸溶液Ka <1.75×10?5 D. 升高温度,c(H +)增大,Ka 变大 4. 下列关于电离常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离常数随着弱电解质浓度的增大而增大 B. CH 3COOH 的电离常数表达式为K a =c(CH 3COOH)c(H +)?c(CH 3COO ?) C. 电离常数只受温度影响,与浓度无关 D. CH 3COOH 溶液中加入少量CH 3COONa 固体,电离常数减小 5. 体积相同的盐酸和醋酸两种溶液,n(Cl ?)=n(CH 3COO ?)=0.01mol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醋酸溶液的pH 大于盐酸 B. 醋酸溶液的pH 小于盐酸 C. 与NaOH 完全中和时,醋酸消耗的NaOH 多于盐酸 D. 分别用水稀释相同倍数后,所得溶液中:n (Cl ?)=n (CH 3COO ?)

专题3第一单元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知识点总结归纳

专题3 溶液中的离子反应 第一单元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一、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一)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1)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2)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2.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

(1)强电解质 在水溶液中能够完全电离的电解质。如:强酸、强碱、绝大多数盐。 (2)弱电解质 在水溶液中只能部分电离的电解质。如:弱酸、弱碱、极少数的盐。 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比较 【注意】 (1)CO2、SO2、NH3等物质溶于水能导电,是因为溶于水后生成H2CO3、H2SO3、NH3·H2O

等电解质导电,不是其本身电离出离子,故应为非电解质。 (2)电解质的强、弱与其溶解性无关。难溶的盐如AgCl、CaCO3等,溶于水的部分能完全电离,是强电解质。易溶的如CH3COOH、NH3·H2O等在溶液中电离程度较小,是弱电解质。 (3)电解质的强弱与其溶液导电能力强弱没有必然联系,溶液导电能力是由单位体积内自由移动电荷数目的多少决定的,只是在相同条件下,相同类型、相同浓度的电解质溶液,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大于弱电解质溶液。区分电解质强弱的依据是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否完全电离,即电离程度。 (4)在强弱电解质的判断中还要特别注意其概念的研究范畴——化合物,溶液、单质即使导电也不是电解质。 (二)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1.电离平衡状态 (1)概念:在一定条件(如温度、浓度一定)下,当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电离达到最大程度时,电离过程并没有停止,此时弱电解质电离成离子的速率和离子结合成分子的速率相等,溶液中各分子和离子的浓度都不再发生变化,就达到了电离平衡。 (2)建立过程 (3)电离平衡的特征

[2020高中化学]专题29 弱电解质的电离(学生版)

专题29 弱电解质的电离 1.常温下,关于pH值相同的醋酸和盐酸两种溶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c(CH3COOH)>c(HCl) B.c(CH3COO-)= c(Cl-)=c(H+) C.两种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相同 D.与等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醋酸消耗的体积少 2.下列关于电解质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25℃时,某浓度的KHA溶液pH=4,则HA-的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H2A为弱酸 B.常温下,通过测定0.1mol?L-1NH4Cl溶液的酸碱性能证明NH3?H2O是弱电解质 C.同浓度的盐酸和醋酸稀释相同倍数后,盐酸的pH大于醋酸 D.pH=3的CH3COOH 溶液与pH=11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混合溶液中:c(CH3COO-)=c(Na+)>c(H+)=c(OH-) 3.下判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下,c(Cl-)均为0.1mol/LNaCl溶液与NH4Cl溶液, pH相等 B.常温下,浓度均为0.1mol/L的CH3COOH溶液与HCl溶液,导电能力相同 C.常温下,HCl溶液中c(Cl-)与CH3COOH溶液中c(CH3COO-)相等,两溶液的pH相等 D.室温下,等物质的量浓度的CH3COOH溶液和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呈中性 4.常温下,向l L pH=l0的NaOH溶液中持续通入CO2.通入CO2的体积(y)与溶液中水电离出的c(OH-)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a点溶液中:水电离出的c(H+)=1×10-10mol·L-1 B.b点溶液中:c(H+)=1×10-7mol·L-1 C.c点溶液中:c(Na+)>c(HCO3-)>c(CO32-) D.d点溶液中:c(Na+)=2c(CO32-)+c(HCO3-) 5.电解质的电导率越大,导电能力越强.用0.100mol·L-1的KOH溶液分别滴定体积均为20.00mL、浓度均为

弱电解质电离 说课稿 教案

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 教学目标: 1. 通过与化学平衡的比较,能描述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了解酸碱电离理论。 2. 结合化学平衡常数的概念,了解电离平衡常数及其意义。 3.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掌握推理、归纳、演绎和类比等科学方法。 教学重点:电离平衡的建立与电离平衡的移动,从化学平衡的建立和化学平衡的移动理论认识电离平衡的建立与电离平衡的移动。 教学难点:外界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 教学过程: [知识回顾] 什么是电解质?举例说明 [回答] 在水溶液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实例:酸﹑碱﹑盐﹑水 [投影]请大家根据电解质的概念,讨论以下几种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原因。 1. 石墨能导电,所以是电解质。 2. 由于BaSO4不溶于水,所以不是电解质。 3. 盐酸能导电,所以盐酸是电解质。 4. SO2、NH3、Na2O溶于水可导电,所以均为电解质。 [学与问]酸、碱、盐都是电解质,在水中都能电离出离子,不同的电解质电离程度是否有区别? [回答] 有区别,电解质有强弱之分。 [板书] 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 1.1 强弱电解质 [思考1] 潮湿的手触摸正在工作的电器,为什么可能会发生触电事故? [回答] 手上的水中含有某种电解质,使水溶液具有较强的导电能力。 部分电器外壳上有禁止触摸标记 [思考2] 盐酸与醋酸是生活中常用的酸,盐酸常用于卫生洁具的清洁和去除水垢,为什么不用醋酸代替盐酸呢? [回答] 醋酸腐蚀性比盐酸小,酸性弱。 [追问] 醋酸的去水垢能力不如盐酸强,除浓度之外是否还有其它因素? (学生互相交流,设计实验) [实验探究1] 分别试验等体积等浓度的盐酸、醋酸与等量镁条的反应。 实验要点:

专题九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专题二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考纲要求: 1、掌握电离平衡状态的概念。 2、掌握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 考点精讲与典型例题 考点一: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1、电离平衡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如温度、浓度),当电解质分子: 时,电离过程就达到了平衡状态,叫做电离平衡。 2、电离平衡的特点: 例1: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盐酸和醋酸,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盐酸氢离子浓度大 B、醋酸氢离子浓度大 C、盐酸氢离子的物质的量多 D、醋酸氢离子物质的量大 例2:(05全国卷Ⅱ)相同体积的pH =3的强酸溶液和弱酸溶液分别跟足量的镁完全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弱酸溶液产生较多的氢气B.强酸溶液产生较多的氢气 C.两者产生等量的氢气 D.无法比较两者产生氢气的量 例3:氢离子浓度都为1×10—2mol/L的盐酸和醋酸各100 mL分别稀释2倍后,再分别加入0.03 g锌粉,在相同条件下充分反应,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醋酸与锌反应放出氢气多 B.盐酸和醋酸分别与锌反应放出的氢气一样多 C.醋酸与锌反应速率大 D.盐酸和醋酸分别与锌反应的速率一样大 考点二: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 3、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 (1)内因: (2)外因: 例5:(2010年北京顺义)关于0.1mol·L-1CH3COOH溶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加水稀释时,溶液中所有离子浓度都减小。 ②加入少量0.1 mol·L-1HCl溶液,溶液中c(H+) 减小。 ③加入少量CH3COONa固体,因为醋酸钠水解显碱性,所以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④加入少量CH3COONa固体,因为醋酸钠会电离出很多的醋酸根离子,所以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⑤若加入少量的冰醋酸,则氢离子浓度减小⑥若加入少量的冰醋酸,醋酸溶液的电离程度减小。 A、④⑥ B、①② C、①②③④⑥ D、都正确 例6:用水稀释0.1mol·L-1氨水时,溶液中随着水量的增加而减小的是() A、c(OH-)/c(NH3·H2O) B、c(NH3·H2O)/c(OH-) C、 c (OH-) D、H+的物质的量 ★★★选学考点三:电离度 1、电离度 2、经验公式 例7:一定温度下,A、B两瓶乙酸的浓度分别是1mol/L和0.1mol/L,则A、B两瓶乙酸溶液中[H+]之比 10(填“<”、“>”或“=”),并简述理由。 强化训练: 1、pH值相同的盐酸溶液和醋酸溶液分别和锌反应,若最后锌都已完全溶解,放出的气体一样多,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整个反应阶段平均速度:醋酸>盐酸 B.反应所需时间:醋酸>盐酸 C.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盐酸=醋酸 D.开始反应速度:盐酸>醋酸 2、(09石景山)22.在0.1 mol·L-1CH3COOH溶液中存在如下电离平衡:CH3 3COO -+ H+对于该平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加入水时,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B.加入少量NaOH固体,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加入少量0.1 mol·L-1HCl溶液,溶液中c(H+)减小 D.加入少量CH3COO Na固体,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3、100mL 6 mol/L H2SO4跟过量锌粉反应,在一定温度下,为了减缓反应进行的速度,但又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不可向反应物中加入适量的() A.碳酸钠(固体) B.水 C.硫酸钾溶液 D.CH3COONa(固体) 4、对于0.1 mol·L-1的醋酸溶液,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醋酸根的浓度大约是0.1 mol·L-1 B、若加入少量的冰醋酸,则氢离子浓度减小 C、若加入少量的固体NaOH,则醋酸根离子浓度增大 D、若加入少量的浓盐酸,则醋酸根离子浓度减小 5、(09海南卷6)已知室温时,0.1mo1/L某一元酸HA在水中有0.1%发生电离,下列叙述错误 ..的是:A.该溶液的pH=4 B升高温度,溶液的pH增大 C.此酸的电离平衡常数约为1×10-7 D.由HA电离出的c(H+)约为水电离出的c(H+)的106倍

高考化学黄金易错点专题汇编专题 弱电解质的电离

2014年高考化学黄金易错点专题汇编专题19 弱电解质的电离 1.已知0.1 mol·L-1的醋酸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CH3COOH CH3COO-+H+,要使溶液中c(H +)/c(CH 3COOH)值增大,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A.加少量烧碱溶液 B.降低温度 C.加少量冰醋酸 D.加水 2.某温度下,相同pH值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分别加水稀释,平衡pH值随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右图所示。据图判断正确的是( ) A.Ⅱ为盐酸稀释时的pH值变化曲线 B.b点溶液的导电性比c点溶液的导电性强 C.a点K W的数值比c点K W的数值大 D.b点酸的总浓度大于a点酸的总浓度 3.常温下,某溶液中由水电离的c(H+)=1×10-13mol·L-1,该溶液可能是( ) ①二氧化硫水溶液②氯化铵水溶液③硝酸钠水溶液④氢氧化钠水溶液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4. 将2 g NaOH固体分别加入到100 mL下列溶液中,溶液的导电能力变化最小的是( ) A.自来水 B.0.5 mol/L盐酸 C.0.5 mol/L CH3COOH溶液 D.0.5 mol/L KCl溶液

5. 下列叙述中能说明某物质是弱电解质的是 ( ) A.熔化时不导电 B.不是离子化合物,而是极性共价化合物 C.水溶液的导电能力很差 D.溶液中溶质分子和电离出的离子共存 6.在100 mL 0.2 mol/L的NH3·H2O溶液中,欲使NH3·H2O溶液的pH变小,可采用的方法是:①加热至沸腾;②加少量NaOH固体;③加100 m L水;④加20 mL 0.2 mol/L NH3·H2O ( ) A.①③④ B.②③ C.①③ D.只有② 7.相同体积、相同pH的某一元强酸溶液①和某一元中强酸溶液②分别与足量的锌粉发生反应,下列关于氢气体积(V)随时间(t)变化的示意图正确的是( ) 8.某温度下,相同pH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分别加水稀释,溶液pH随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据图判断正确的是( ) A.Ⅱ为盐酸稀释时的pH变化曲线 B.b点溶液的导电性比c点溶液的导电性强 C.a点K W的数值比c点K W的数值大 D.b点酸的总浓度大于a点酸的总浓度

《弱电解质的电离》教学设计(全国优质课获奖案例)

《弱电解质的电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强弱电解质与酸、碱、盐在物质类别方面的联系; 2、认识弱电解质在溶液中的电离平衡,掌握弱电解质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3、认识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是动态平衡,符合化学平衡原理。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掌握推理、归纳、演绎和类比等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将化学平衡原理应用于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并依据该原理解决某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概念的学习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通过实验的方法判断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强、弱电解质的概念和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教学难点】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演绎归纳类比迁移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洁厕灵 和食醋,通过化学物质在生活中的应用抓住课 堂的第一时间,让学生体会生活中的化学无处 不在。 [课堂激疑] 盐酸常用于卫生洁具的清洁或除去水垢。我们知道醋酸 的腐蚀性比盐酸小,比较安全,为什么不用醋酸代替盐 酸呢?

[过渡]就让我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一探究竟吧! [学与问]上面介绍的两种酸CH3COOH和HCl都是电解质,在水中都能电离出离子,不同的电解质电离程度是否有区别? [实验3-1]:体积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盐酸和醋酸与等量镁条反应,并测量两种酸的pH。(补充一组对比试验可供提前完成实验3-1的同学进行探究:1mol/LNaOH和1mol/LNH3.H2O,测其pH) [汇报展示] 小组代表发言,其他组员补充 [小组讨论] 1.镁带与盐酸,与醋酸反应的实质是什么?速率决定于什么? 2.镁带与盐酸反应快,醋酸反应慢,说明什么? 3.同浓度的两种酸的PH值不同说明了什么?都是1 mol/L的酸,为什么氢离子浓度不同? [探讨结果] 在实验中我们要注意的是:(1) HCl和CH3COOH都是电解质,在水溶液中都能发生电离。镁无论是与盐酸还是醋酸反应,其实质都是与溶液中的H +反应。由于酸液浓度、温度、体积均相同,且镁条的量也相同,因此,实验中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只能是溶液中H+的浓度的大小。(2)由于镁与盐酸反应速率较大,表明同体积、同浓度的盐酸比醋酸溶液中c(H+)大;(3)结合测定出盐酸的pH比醋酸的pH小,即可推断:在水溶液中,HCl易电离,CH3COOH较难电离. [资料补充]pH=-lgc(H+),给出相应数据 [教师讲解]由于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比醋酸溶液的pH小,且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与盐酸中的H+浓度几乎相等,表明溶液中HCl分子是完全电离,而 CH3COOH分子只有部分电离。同理我们也可分析出NaOH完全电离,NH3.H2O 部分电离。

弱电解质的电离 说课稿 教案

弱电解质的电离 一、电解质,非电解质 1.定义: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 [思考]①4BaSO ,AgCl 在水溶液中,不导电,它属于非电解质吗?为什么? ②(g)NH 3溶于水能导电,则氨气是电解质吗?为什么? ③共价化合物在液态时,能否导电?为什么? 2.电解质导电实质,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强弱的原因是什么? 二、强电解质,弱电解质 1.区分电解质强弱的依据: 电解质在溶液中“电离能力”的大小。 2.电离方程式: 电离方程式书写也不同 (1)强电解质:-++=Cl Na NaCl - ++=OH K KOH (2)弱电解质:+-+=H COO CH COOH CH 33 -++=?OH NH O H NH 423 3.强弱电解质与结构关系。 (1)强电解质结构:强碱,盐等离子化合物(低价金属氧化物); 强酸,极性共价化合物; (2)弱电解质结构:弱酸,弱碱具有极性共价位的共价化合物。 三、弱电解质电离平衡 1.电离平衡定义 在一定条件下(如温度,浓度),当电解质分子电离成离子的速率和离子重新结合成分子的速度相等时,电离过程就达到了平衡状态,这叫做电离平衡。 2.电离平衡与化学平衡比较 “等”:电离速率与离子结合成分子的速率相等。 “定”:离子、分子的浓度保持一定。 “动”:电离过程与离子结合成分子过程始终在进行。 “变”:温度、浓度等条件变化,平衡就被破坏,在新的条件下,建立新的平衡。 3.影响电离平衡的外界因素 (1)温度:温度升高,电离平衡向右移动,电离程度增大。 温度降低,电离平衡向左移动,电离程度减小。 (2)浓度:电解质溶液浓度越大,平衡向右移动,电离程度减小;

(浙江选考)202x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专题八 第一单元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教师备用题库

第一单元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教师备用题库 1.苯甲酸钠(,缩写为NaA)可用作饮料的防腐剂。研究表明苯甲酸(HA)的抑菌能力显著高于 A-。已知25 ℃时,HA的K a=6.25×10-5,H2CO3的K a 1=4.17×10-7,K a 2 =4.90×10-11。在生产碳酸饮料的过程 中,除了添加NaA外,还需加压充入CO2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温度为25 ℃,不考虑饮料中其他成分)( ) A.相比于未充CO2的饮料,碳酸饮料的抑菌能力较低 B.提高CO2充气压力,饮料中c(A-)不变 C.当pH为5.0时,饮料中K(HA) K(A-) =0.16 D.碳酸饮料中各种粒子的浓度关系为:c(H+)=c(HC O3-)+c(C O32-)+c(OH-)-c(HA) 答案 C HA的抑菌能力显著高于A-,碳酸饮料中存在反应CO2+H2O+NaA HA+NaHCO3,HA含量比未充CO2的饮料要高,抑菌能力更强,A项不正确;增大压强可使更多的CO2溶于水中,生成更多的HA,c(A-) 会减小,B项不正确;已知HA的K a=6.25×10-5,K a=K(H+)·K(A-) K(HA) ,当c(H+)=10-5mol·L-1时,饮料中 K(HA) K(A-)=K(H+) K a =10-5 6.25×10-5 =1 6.25 =0.16,C项正确;由物料守恒知c(Na+)=c(A-)+c(HA),由电荷守恒知 c(Na+)+c(H+)=c(HC O3-)+2c(C O32-)+c(OH-)+c(A-),两式联立可得c(H+)=c(HC O3-)+2c(C O32-)+c(OH-)-c(HA),D项不正确。 2.常温下,将pH均为3,体积均为V0的HA溶液和HB溶液,分别加水稀释至体积V,pH随lg K K0 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稀释相同倍数时:c(A-)>c(B-) B.水的电离程度:b=c>a C.溶液中离子总物质的量:b>c>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