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运动处方
太极拳干预心肺慢性病康复的锻炼方案

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J〕.中华麻醉学杂志,2012;32(5):5514 15熊照东,潘学文,朱卫东,等.术后血浆褪黑素水平与老年患者术后谑妄发生的相关性〔J〕.中国医师杂志,2013;15(7):958-60.[2019-01-25修回〕(编辑刘振宇)•运动医学•太极拳干预心肺慢性病康复的锻炼方案张志雷2朱东|(1上海体育学院武术学院,上海200438;2t泽学院体育与健康学院)〔摘要〕目的总结心肺慢性病康复的锻炼方案特征。
方法筛选2007-2017年太极拳干预心肺慢性病随机对照实验26篇,统计心血管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锻炼方案要素并进行比较。
结果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与心血管疾病患者比较年龄更大、周锻炼频次更多(P<0.05)o太极拳促进心肺慢性病康复的锻炼方案首要目标是治疗疾病,锻炼种类主要是杨氏太极拳,为中低强度、高频率运动。
结论太极拳锻炼方案是一种辅助心肺慢性病康复的运动疗法。
〔关键词〕慢性病;康复;锻炼;太极拳〔中图分类号〕R4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lO05-92O2(2IH9)O7-1617"O4;doi:lO.3969/j.issn.1005-9202.2019.07.029心肺慢性病主要指心血管病(高血压、冠心病等)和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性气管炎、肺气肿等)。
随着慢性病发展,患者运动能力、生活质量下降,多有抑郁、焦虑、恐惧、偏执等不良情绪及其他并发症,临床症状加重,形成恶性循环⑴。
随着体育健康促进理念的提升,“体医融合”期待更精确、更科学的论证。
太极拳因特殊的运动方式常用来介入慢性病人的康复t2'5)o健身运动处方一般包括四要素:运动种类、运动强度、运动频率和运动时间⑹,锻炼方案类似一种集体运动处方,基本要素也应包括运动种类、运动强度、运动频率、运动时间及适用人群、康复指标、方案周期等。
本研究搜集整理近10年太极拳介入心肺慢性病康复实证研究文献,比较心血管、慢性阻塞性肺病锻炼方案内容,总结锻炼方案特征,为干预实验和个性化运动处方编制提供参考。
第七章 慢性病的运动与营养

慢性病的运动与营养
1 原发性高血压的运动与营养
1.1 定义与分类
定义:高血压是指收缩压和(或)舒张压持续
增高,当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
≥90mmHg ,即可视为高血压。
分类:原发性高血压—以血压升高为主要症状, 病因未明。 继发性高血压—由于某种疾病导致血压持续升 高。
表7-1
方式
4.3 糖尿病的营养干预措施
4.3.1 一般原则
平衡膳食。要求在饮食中每天必须吃四大类食品:谷类; 肉、禽、鱼、乳、蛋及豆类;蔬菜水果类;油脂类。必须搭配 合理,保持营养均衡。
4.3.2 控制总热量摄入
4.3.3 三大营养素的分配和食品的选择
碳水化合物:每天占总热量的55%-65%。
蛋白质:1.0克/千克体重/天,占总能量的15%,补充优
注意:①运动前做全面的身体检查,做准备活动;
②运动方式要进行合理组合; ③防止运动以外和低血糖反应。
2.3 高脂血症的营养干预措施
2.3.1 高脂血症患者的膳食组成和安排原则 (1)食物多样、谷类为主 (2)减少脂肪摄入,补充优质蛋白
(3)多吃蔬菜、水果,增加维生素、矿物质和
膳食纤维的摄入量
(4)保持适宜体重
4.1.2 诊断
表7-5 糖尿病、糖耐量减退和空腹血糖调节受损的诊断标准 静脉血糖 项目 空腹
(毫摩尔/升)
餐后2小时
(毫摩尔/升)(口服葡萄糖75g)
正常人 糖尿病
<6.1 ≥7.0
<7.8 ≥11.1(或随机血糖)
糖耐量减退(I G T)
<7.0
7.8-11.1
<7.8
空腹血糖调节受损(IF G) 6.1-7.0
(5)其他(清淡少盐、多饮水、禁酒或少饮)
运动康复专业《运动处方》教学大纲

《运动处方》本科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主要教材(指导书)及参考用书(一)选用教材《运动处方》,杨静宜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二)参考书目1.《运动医学》,王安利主编,人民体育出版社,2008年版2.《实用运动医学》,曲绵域主编,北京科技出版社,1995年版3.《运动生理学高级教程》,田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H)在线资源慕课在线课程(四)学术期刊中国康复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三、课程简介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提出,运动处方的应用逐渐受到重视。
开设运动处方课程,主要是让学生掌握运动处方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初步掌握针对不同人群制订运动处方的基本能力,使体育运动参与者能够科学锻炼,达到促进生长发育、增强体质、提高健康状态、运动水平、防治疾病及康复等目的,可以为今后从事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健身指导及体疗康复等工作服务。
课程目标1:在专业学科知识的基础上,具有独立制定运动康复方案的能力。
【毕业要求3知识运用能力3.3】课程目标2:能利用各类新媒体技术手段获取相关学科与专业知识【毕业要求4计算机基础和信息技术运用能力4.3】四、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关系五、课程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关系六、教学安排第一章运动处方的基本理论【教学目标】掌握运动处方的概念,运动处方的分类以及实施原则。
了解运动处方的发展史和发展现状。
【重点、难点】1重点:掌握运动处方的概念,运动处方的分类以及实施原则。
2.难点:掌握运动处方的概念,运动处方的分类以及实施原则。
【课程内容】第一节运动处方概述一运动处方的概念;二运动处方在康复治疗和预防健身中的作用;三运动处方的发展史和研究现状;四△运动处方的分类;五运动处方的实施原则。
第二节运动处方的主要内容第三节运动处方信息系统简介【教学方法】多媒体【复习思考】运动处方的分类以及实施原则有哪些?第二章预防健身性运动处方制订的依据【教学目标】掌握运动处方制定的依据,掌握心肺、肌肉力量耐力、柔韧性的测定与评价。
运动处方的内容

运动处方的内容运动处方的内容应包括运动种类、运动强度、运动时间、运动频率、运动进度及注意事项等。
一、运动处方的运动种类运动处方的运动种类可分为三类,即:耐力性(有氧)运动、力量性运动及伸展运动和健身操。
(一)耐力性(有氧)运动耐生性(有氧)运动是运动处方最主要和最基本报运动手段。
在治疗性运动处方和预防性运动处方中,主要用于心血管、呼吸、内分泌等系统的慢性疾病的康复和预防,以改善和提高心血管、呼吸、内分泌等系统的功能。
在健身、健美运动处方中,耐力性(有氧)运动是保持全面身心健康、保持理想体重的有效运动方式。
有氧运动的项目有:步行、慢跑、走跑交替、上下楼梯、游泳、自行车、功率自行车、步行车、跑台、跳绳、划船、滑水、滑雪、球类运动等。
(二)力量性运动力量性运动在运动处方中,主要用于运动系统、神经系统等肌肉、神经麻痹或关节功能障碍的患者,以恢复肌肉力量和肢体活动功能为主。
在矫正畸形和预防肌力平衡被破坏所致的慢性疾患的康复中,通过有选择地增强肌肉力量,调整肌力平衡,从而改善躯干和肢体的形态和功能。
力量性运动根据其特点可分为:电刺激疗法(通过电刺激,增强肌力,改善肌肉的神经控制)、被动运动、助力运动、免负荷运动(即在减除肢体重力负荷的情况下进行主动运动,如在水中运动)、主动运动、抗阻运动等。
抗阻运动包括:等张练习、等长练习、等动练习和短促最大练习(即等长练习与等张练习结合的训练方法)等。
(三)伸展运动和健身操伸展运动及健身操较广泛地应用在治疗、预防和健身、健美各类运动处方中,主要的作用有放松精神、消除疲劳,改善体型,防治高血压、神经衰弱等疾病。
伸展运动及健身操的项目主要有:太极拳、保健气功、五禽戏、广播体操、医疗体操、矫正体操等。
二、运动处方的运动强度(一)耐力性(有氧)运动的运动强度运动强度是运动处方的核心及设计运动处方中最困难的部分,需要有适当的监测来确定运动强度是否适宜。
运动强度是指单位时间内的运动量,即:运动强度=运动量/运动时间。
运动处方的主要内容

运动处方的主要内容
运动处方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目标设定:根据个人的健康状况和需求,确定运动处方的主
要目标,如减肥、增强心肺功能、改善肌肉力量等。
2. 运动方式:根据个人的喜好和身体状况,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如散步、跑步、游泳、瑜伽等。
3. 运动强度:根据个人的体力状况和目标设定,确定运动的强
度水平,如低中等强度、中等强度、高强度等。
4. 运动频率:根据个人的时间安排和目标设定,确定每周进行
运动的次数,如每天、每周3次、每周5次等。
5. 运动时长:根据个人的体力状况和目标设定,确定每次运动
的时间长度,如30分钟、60分钟等。
6. 运动方式和运动强度的渐进性:根据个人的体力状况,逐渐
增加运动的难度和强度,以达到逐步提升身体素质和达到目标的效果。
7. 休息和恢复:安排适当的休息和恢复时间,以保证身体能够
得到充分的休息和修复。
8. 每次运动的具体内容:根据个人的目标和喜好,确定每次运
动的具体内容,如有氧运动、力量训练、柔韧性训练等。
9. 安全措施:提醒个人在运动过程中注意安全,如正确使用运
动设备、避免过度疲劳、保持正确的姿势等。
10. 监测和评估:定期监测和评估个人的运动效果,根据情况对运动处方进行调整和优化。
2024版运动医学PPT课件第七章运动处方

05
运动处方实施过程与效果 评价
实施步骤和流程介绍
01
02
03
制定运动处方
根据个体情况,制定个性 化的运动处方,包括运动 方式、强度、频率和时间 等。
实施运动处方
按照处方要求进行运动锻 炼,注意运动过程中的安 全和有效性。
监控和调整
定期评估运动效果,根据 评估结果调整运动处方, 确保运动锻炼的科学性和 有效性。
运动处方定义
根据个体的健康状况、运动史、体质测试结果等信息,为 其制定个性化的运动方案,以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 目的。
运动处方在健康管理中的作用
提供个性化运动建议、降低疾病风险、提高身体素质、改 善心理健康。
运动处方在健康管理中的价值体现
提高健康管理水平、促进健康产业发展、推动全民健身计 划实施。
康复治疗
针对已患病的人群,运动处方作为康复治 疗手段之一,有助于患者恢复身体功能, 提高生活质量。
慢性病管理
运动处方在慢性病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通过科学合理的运动安排,帮助患者控制 病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势
01
国内研究现状
近年来,国内运动医学领域对运动处方的研究逐渐增多,涉及不同人群、
运动医学PPT课件第七章运动 处方
目录
• 运动处方概述 • 运动处方制定原则与方法 • 运动处方内容组成 • 不同人群运动处方设计策略
目录
• 运动处方实施过程与效果评价 • 运动处方在健康管理中的应用前景展
望
01
运动处方概述
定义与发展历程
定义
运动处方是指针对个人的身体状况,以处方的形式规定锻炼者 应该进行的运动种类、强度、时间及频率,并指出运动中的注 意事项,以达到预防、治疗疾病或提高身体机能的目的。
运动处方(完整版)

随着运动处方在康复治疗中的广泛应用,将面临更多挑战 和机遇,如如何制定更科学合理的运动处方、如何提高患 者的依从性等。
提升自身专业能力,为患者提供更优质服务
持续学习
实践经验积累
不断学习和掌握最新的运动 科学和康复医学知识,提高 自身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
通过参与更多的临床实践和 案例分析,积累丰富的实践 经验,提高制定和实施运动 处方的能力。
作用
运动处方对心血管病、糖尿病、肥胖症等进行预防性治疗,指导患者进行科学锻 炼,提高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
运动处方制定原则
个体化原则
根据每个人的年龄、性别、身体状况、 运动经历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运动处
方。
全面性原则
运动处方应包括多种运动形式,如有 氧运动、力量练习、柔韧性练习等,
以全面发展身体素质。
安全第一
在运动过程中,始终关注患者的安全状况,避免过度运动和潜在的运 动风险。
04
实施运动处方及注意事项
指导患者进行正确锻炼
个性化运动方案
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身体状况、运动史等制定个性化的运动 方案。
适宜的运动方式
选择适合患者的运动方式,如有氧运动、力量训练、柔韧性练习等。
合理的运动强度和时间
确定适宜的运动强度和时间,避免过度疲劳和损伤。
监测锻炼过程中生理指标变化
1 2
心率监测
实时监测患者的心率变化,确保运动强度在安全 范围内。
血压监测
定期测量患者的血压,观察运动对血压的影响。
3
呼吸监测
注意患者的呼吸频率和深度,确保呼吸顺畅。
预防和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
01
02
03
运动损伤预防
中老年Ⅱ型糖尿病患者运动处方

运
动
处
方
日期2011-6-1 处方人XX
运动处方
一运动目的:给一群40-50岁的中老年Ⅱ型糖尿病患者开设运动处方
1.改善糖和脂肪代谢,提高肌肉对葡萄糖的利用率,降低血脂,减少血糖和尿糖。
2.改善病人对胰岛素受体的敏感性,逐渐减少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的需求量。
3.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增强体质、延长寿命。
二运动种类
步行,慢跑,医疗体操,太极拳,深蹲,俯卧撑,原地快速摆臂,乒乓球,爬楼梯,游泳,跳绳,阻力自行车等。
三运动强度
中等强度,应以浑身发热,不宜大汗淋漓为宜。
运动中最高达到最大心率(220-年龄)的70%至85%即可。
避免出现气急、喘气困难、恶心等情况。
四运动时间
饭后30-60分钟为宜,每次运动时间15-60分钟,其中适宜心率应保持在15-30分钟,并且每日一次或数次,但每日的总运动时间不宜超过2小时,每周锻炼4-5次为宜。
五运动处方的实施:
1.准备活动
慢走一,快走一圈,活动各个关节,拉伸韧带等避免出现肌肉拉伤(10-15分钟)。
2.训练部分
1.做小游戏(15-20分钟)
2. 爬楼梯(3组。
15-20分钟)
3.乒乓球(分成两,组每组两人对打,三个球为一局,输的为下一个选手捡球。
15-20分钟)
3.整理活动
个人抖肩,抖腿,俩人相互放松等(8-10分钟)
六注意事项
1.运动量要适宜,避免过度疲劳
2.运动中易发生低血糖者可运动前适当增加食物的摄入,在运动时宜随身携带饼干或糖果,以防低血糖的发生。
3.糖尿病的运动治疗应强调循序渐进,从小运动量开始并逐渐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