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景歌(人教部编版)

场景歌(人教部编版)
场景歌(人教部编版)

课题: 1 场景歌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认识“滩、艘”等12个认读字,会写“园、孔”等10个会写字。 重点指导“群、旗、铜”三个字的书写。

2.学习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初步感受场景展示的美丽的景色,了解不同事

物数量词的不同表达。

3.认真观察图画,仿照课文,学习用数量词表达生活中的事物。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朗读背诵儿歌。 【教学难点】

学习按一定顺序观察图画说出数量词,并利用数量词说出一段通顺连贯的话。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指导学生认识“滩、艘”等12个认读字,会写“园、孔”等10个会写字。认识数量词描绘的场景。

2.学习生字,写好“群、旗、铜”三个字。

教具准备

课件、实物展台。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接触场景

(课件出示2)(出示画面:小木屋、林荫道、小牧场)

你见过这样的场景吗,你会用数量词分别形容一下这些地方吗?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更多的数量词,认识更多的场景。 二、指导看图,认识场景

1.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谁能用一个词说一说,景?每个小节有几个数量词?写了哪几件事物?

2.根据学生回答,教师相机引导,分别出示场景图。

(课件出示3——6图片:景)

让学生结合图画,结合生活积累,认识场景。

每个小节介绍了四个数量词,四个事物。

(课件出示7——10图文)

海边的美景:数量词:一只、一片、一艘、一条

事物:海鸥、沙滩、军舰、帆船

美丽的田园风光:数量词:一畦、一块、一方、一座

事物:秧苗、稻田、鱼塘、花园

山区美景:数量词:一道、一孔、一丛、一群

事物:小溪、石桥、翠竹、飞鸟

学生活动场景:数量词:一面、一把、一群、一片

事物:队旗、铜号、红领巾、欢笑

三.图文对照,识字识词

小朋友们,你们看,这么多生字正排着队,等着你们去认识呢!

1.分别出示,逐行认读。

(课件出示11)

yuán kǒnɡ qiáo qún duì qí tónɡ hào lǐnɡ jīn

园孔桥群队旗铜号领巾

tān sōu jūn jiàn fān dào cuì

滩艘军舰帆稻翠

让学生先借助拼音自行试读,教师指名读。

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点拨:“滩、军、舰、帆、巾、群、园”都是前鼻音,“铜、领、孔”都是后鼻音;“园”是整体认读音节。

教师范读或领读。

(课件出示7—10图文)让学生借助图画认识词义。

可在图上认一认,说一说有关事物的特征。

2.反复朗读,巩固读词。

好了,我们再来一起读一读这些词语,比较难读的可以多读几遍。(学生

自由读)Array谁来当小老师领着大家读?(指名领读)

请小朋友开火车读,好吗?(小组内开火车读)

3.多元认字

(1)读准平翘舌音:

收”;“孔”读三声,可以借助熟悉的词语正音,如“孔雀”

(2)根据偏旁识记:比如“艘”,偏旁相同都是舟字旁,

禾字旁,表示一种庄稼。

(3)借助图片识记:如“孔”字,可以借助图画,展现石桥桥洞的样子

——圆圆的,像一个大洞,可以说“一孔石桥”。

(4)运用形声字识字的方法认识“帆、园、铜”:“帆”中巾字旁表意,

“凡”表示读音,“园”中口字旁表意,“元”表示读音;“铜”中钅字旁表意,

四、写字指导

认读字词,读准字音,重点指导生字“群、旗、铜”。

分别指导:

画长短不一,中横最短在横中线上侧,下横最长起笔在竖中线上。

“铜”左右结构,左窄右宽,“钅”第二笔是横,

上。

学生描红书中生字,并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

3.

4.投影展评,进行写字修正。(课件出示12)

课外作业新设计

1.你能写出带有下面偏旁部首的字吗?看谁写得多。

写带有“钅”的字:()()()

写带有“阝”的字:()()()

2.搜集带有数量词的词语,写在下面。

3.扩词

园()()桥()()

旗()()领()()

参考答案:

1.写带有“钅”的字:铜铁钱

写带有“阝”的字:队阳阴

2.带有数量词的词语:一朵花一棵树一片树林

一匹马一只羊一朵白云

3.园(花园)(园地)桥(小桥)(石桥)

旗 (红旗)(队旗) 领(带领)(领导)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凭借图画理解词语意思。

2.学习按一定顺序观察图画说出数量词并利用数量词说出一段通顺连贯的话。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巩固旧知

1. (课件出示14)

出示数量词语:一只、一片、一艘、一条、一畦、一块、一方、一座、一道、一孔、一丛、一群、一面、一把、一群、一片

2.上节课,我们已跟这些词语见过面了,谁来为大家读读这些词语? 二、读中悟情,读中积累

1.读法指导。小朋友,上节课我们只是粗略地了解了一下四个场景图,如果你想真正看到大自然的美,那还需要细心地看一看,用心地想一想。我相信你们眼前会出现一幅幅如诗如画的美景来!

介绍边读边展开想象的读书方法。提示:

你会用这些量词再来修饰什么事物?仿写一下。(课件出示15) 2. 逐行指导。全班交流,先指名说、读,接着,通过课文插图或音像加深对词语的理解,然后,让学生再读。必要时教师可作示范。 指导重点:

(1)第一行:这组是写海边的美景。(课件出示16:文字、插图) 一只海滩 一片沙滩 一艘军舰 一条帆船

艘、舰:比较发现两个字的相同点。(这两个字都是“舟”旁,都和船有关。)

帆:搜图认识帆船上的“白帆”和布制品有关。

我还会仿写短语:一(只)小鸟 一(片)树叶 一艘(轮船) 一(条)毛巾

(2)第二行:这组是描写美丽的田园风光。(课件出示17 一方鱼塘 一块稻田 一行垂柳 一座花园

稻:部首是“禾”,表明是一种农作物。

一(块)红布

一(方)山水 一(座)大山

(3)第三行:美丽的山区风景。(课件出示18:文字、插图)

一道小溪, 一孔石桥。

一丛翠竹,一群飞鸟。

圆,就像一个大洞,所以可以说成“一孔石桥” 。

一丛翠竹:明白“翠”是“绿色”的意思。(课件出示18我还会仿写短语:一(道)数学题 一(孔)山洞 一(丛)青草 一(群)大雁

(4)第四行:学生活动的场景。(课件出示19:文字、插图) 一面队旗 , 一把铜号。 一队“红领巾”,一片欢笑。

一队红领巾:中的“红领巾”指代的是少先队员。 我还会仿写短语:一(面)镜子 一(把)小刀 一(队)山羊 一(片)树叶

4.指导停顿。词与词之间停顿较短,做到声断气不断。行与行之间停顿长一些,做到气断情不断。自读体会。

5.练读全文。注意停顿,语速和语调的变化。自读,互读。反馈指导。推选优秀者到前面配乐朗读。

三、背诵儿歌,积累运用

师:同学们,让我们做做课间操,玩玩拍手歌游戏。(课件出示20:拍手歌)

你拍一,我拍一,一群海鸥天上飞。 你拍二,我拍二,一片沙滩在眼前。 你拍三,我拍三,一艘军舰真威武。 你拍四,我拍四,一条帆船向前驶。

你拍五,我拍五,一方鱼塘亮闪闪。 你拍六,我拍六,一块稻田金灿灿。 你拍七,我拍七,一行垂柳风中摆。 你拍八,我拍八,一条小溪缓缓流。 你拍九,我拍九,海滩边上走一走。

你拍十,我拍十,田园风光真美丽!

四、总结全文,延伸拓展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很多数量词,认识了很多事物,我们会用词串造句。

课外作业新设计

1.在学校的校园里,你都找到了哪些数量词?

2.说一说,看谁说的多。

一()鱼塘一()稻田一()石桥一()翠竹

3.填空。

美丽的大海边,我们看到了一()海鸥,一()沙滩。海面上行驶的一()军舰,一()帆船;美丽的乡村,我们又看到了一()鱼塘,一()稻田。一()垂柳,一()花园。

答案:

1.一座教学楼一队红领巾一位女教师一座花园一片操场

2. 例如:

一(方)鱼塘一(块)稻田一(孔)石桥一(丛)翠竹

3.群片艘只方块棵座

板书设计

识字1

一只、一片、一艘、一条海边美景

一方、一块、一行、一座田园风光

一道、一孔、一丛、一群山区景象

一面、一把、一队、一片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识字1》的词串为我们展现了四幅美丽的场景图。教学本课,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词串并不难,关键是让学生将图文对应起来,能形象地记住词串,有滋有味地朗读韵文,使其仿佛身临其境,对四幅场景有一个整体认识,从而深切的感受祖国山河的美丽风光,有些难度。为了攻克这一难点,课上我指导学生运用多种形式朗读词语,边读边想象画面,配以文中插图,这样这些场景就在在学生头脑中会逐渐清晰起来。有些词语比较难理解比如:“军舰”、“帆船”、“铜号”、“队旗”等为了帮助他们理解,我利用图文结合的形式,这样学生从直观的画面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生活感悟再来体会词语意思就水到渠成。

2.体现了随文识字的教学特点,识字的基础上组词、在组词的基础上练习说话,实现了由

字到词由词到句循序渐进的训练原则。

不足之处:总感觉学生对本课词串的认读没有多少障碍,因而给他们留出读书识字的时间少了些,而强调画面多了些。

备课素材

备课资料

【教材分析】

《场景歌》是一组数量词归类识字。以歌谣的形式,给我们呈现了四幅不同的场景图:大海沙滩风景图、山村田野风光图、公园景色图、少先队活动的场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认识了表示事物的汉字,学会了不同事物的数量词表达方式。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下面是部分现代汉语专用量词:

1.把:菜刀/锤子/剪刀/伞/锁/钥匙/椅子

2.帮:孩子/坏蛋/强盗

3.包:东西/棉花/糖

4.本:词典/书/杂志/著作

5.层:冰/玻璃/楼/皮/意思

6.场:比赛/风波/雨/战争/灾难

7.处:名胜/园林

8.串:葡萄/钥匙/珍珠

9.道:彩虹/闪电/风景/坎儿

10.顶:帽子/蚊帐

11.堆:垃圾/石头/土

12.队:骆驼/人马

13.对:耳环/夫妻/蝴蝶

数量词儿歌:

小猴子,开铺子,

东西摆满小屋子。

一张小桌子,

两把小椅子。

三顶小帽子,

四条小裤子。

五粒小扣子,

六双小鞋子。

七根小绳子,

八本小本子。

九只小碟子,

十个小果子。

课后作业:

一、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沙.滩(shā shāo)军舰.(jiǎn jiàn)帆.船(fān fǎn)翠.绿(zuì cuì)稻.田(dǎo dào)孔.明灯(kǒng dǒng)二、看拼音,写词语。

tóng hào d uì qí yáng qún dà qiáo yuàn dì

三、用合适的量词填空。

一沙滩一队旗一欢笑

一铜号一小溪一花园

四、比一比,再组词。

园()对()铜()令()

元()队()洞()领()

五、我是查字典小能手。

1.“队”字是()结构,部首是(),第三画是()。

2.“园”字是()结构,部首是(),第四画是()。

六、按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1.我知道的量词有:(至少列举出10个量词)

2.巧猜字谜。

吃亏泄气。

一木一乔搭一路,河上一横帮大忙。

ā jiàn fān cuì dào kǒng

二、铜号队旗羊群大桥园地

三、片面片把道座

四、园(花园)对(对勾)铜(铜号)令(口令)

元(元旦)队(队长)洞(桥洞)领(带领)

五、1.左右阝丿

2.全包围囗—

六、 1.头,只,条,顶,个,朵,颗,棵,件,道,块,匹,支,枝,台,副,幅,双,瓶,声,位,列,手,场,片,张,把,座,面,首,叶,艘,次,封,轮,潭,群,对,架,捆,盘。

2.号桥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敕勒歌》说课稿(精品)

《敕勒歌》说课稿 说课标: 针对这首诗歌,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其次通过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并能够在课堂上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说内容: 《敕勒歌》是一首北朝时期的“乐府民歌”。这首民歌描绘了我国内蒙古阴山脚下土地辽阔、牧草丰茂、牛羊肥壮的草原风光。反映北方少数民族的生活,表现了他们对生活和家乡的热爱。 “敕勒川,阴山下”,这句诗交待了牧民居住的大草原就在阴山脚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这句写天空像圆圆的蒙古包大屋顶,笼罩着大地。“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句主要写草地。在蓝蓝的天底下,草原一眼望不到边,风时时吹来,茂盛的牧草低伏下去,一群群肥壮的牛羊从草里显露出来。 整首诗场面宏大,意境高远,层次清楚,语言通俗,充分表达了牧人对草原风光的热爱之情,对家乡的赞美之情。 说教材处理: 本节课从诗歌的内容、情感、手法等角度对诗歌进行鉴赏分析,学生在赏析诗歌的基础上,拓展到欣赏描写自己家乡的诗歌,通过练笔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家乡自豪感。 说教学目标: 本节课目标的确立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认知的实际规律,确定以下三个目标 1.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古诗。 2.过程与方法:解析诗意,掌握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体会草原的广阔和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的情感。 说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说难点:掌握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 确定的依据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的确定重难点,即由诵读到理解赏析,其中运用的一些写作手法对八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 说如何解决这些重点和难点: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采用情景法、诵读法、探究法、读写法来指导学生学习。 教法、学法: 1.说教法本节课采用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方式,让授课在讨论、合作的氛围之下进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说学法学生采用“诵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浅入深,共同合作完成学习内容。 教学手段: 情境法以草原歌曲为背景的视频,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习热情说课有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也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场景歌》教案

《场景歌》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字,会写10个字。重点会写“群、孔、队、桥、巾”等汉字。 2、正确、流利朗读、背诵课文,初步感知量词的用法。 3、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仿照课文,尝试用数量词表达熟悉的事物。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和学习数量词的运用。 教学难点: 能在日常生活当中恰当地运用数量词。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还记得《植物妈妈有办法》吗?植物都要去旅行,你喜欢去哪儿旅行呢? 2、今天老师就带大家跟随《场景歌》中的一群少先队员去旅游,好不好?(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你最喜欢到哪里去旅行?想不想去海边,看看威风的大军舰,跟解放军叔叔来个友情互动? 二、整体感知 1、听范读,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自由读课文,认读生字。把画出来的生字,小组研究一下。 三、读认生字 1、出示词语,检查朗读情况。共分两组。自读,轮读。 2、小组学习。 (1)组长检查生字读音。 (2)交流识字方法。注意“熟字加笔画”、“形近字对比”、“同音字”、“熟字去偏旁”、“拆部件”、“减笔画”等识字方法的运用。 (3)接读课文。 3、检查小组学习情况。

课件出示生字、词语。 沙滩一艘军舰 帆船一孔石桥 稻田花园翠竹 队旗铜号一群 去掉拼音朗读、齐读、开火车读。 4、以生字“铜、园”为例,分别说一说汉字的结构,说一说它们的组成部分。给它们组词。 四、合作探究 课件出示问题,学生分组讨论,合作学习。 预设: 1、课文一共有几个小节? 2、每一小节写了哪几件事物? 3、每一小节有哪几个数量词? 4、每一小节描绘了什么场景? 五、理解表达 1、学习第一节。 (1)课件出示图片: 预设: 你看到了哪几件事物? 怎么用数量词来描述? 这幅图描绘了什么场景? (2)仿照课文说一说。 一只()一片() 一艘()一条() (3)你会用上刚才的数量词看图说话吗? 学生自由表达。 预设:大海上行驶着一艘威武的大军舰,一条白色的小帆船在漂游着。一只雪白的海鸥从海面飞过,无数游客在一片美丽的沙滩上玩耍。

2017新版部编本二年级上册《敕勒歌》练习

《敕勒歌》练习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45分钟)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chìlè()qiónɡ()庐见()牛羊 天似()笼()盖 二、根据解释写出相应的语句。 1. 游牧人住的圆顶毡帐,形状像蒙古包。() 2. 青色。() 3. 辽阔,深远。() 4. 同“现”,呈现。() 三、品味下列语句。 1.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2. 风吹草低见牛羊 四、思考探究。 1. 可以表现天高地阔的比喻很多,诗人为什么选择穹庐?这其中包含了草原牧民的什么情感? 2. 这首诗中有静有动,形成了一种动静结合的美,请举例分析。 五、阅读理解。 和海一样,草原在单一中呈现丰富。草就是海水,极单纯,在连绵不断中显示壮阔。 有一点与海不同:观海者多数站在岸边,眼前与身后迥然不同。草原没有边际,它的每一点都是草原的中心。与站在船上观海的相异处在,你可以接触草原,抚摸、打滚地甚至过夜,而海上则行不通。 在草原上,辽阔首先给人以自由感,第二个感觉是不自由,也可以说局促。人,置身于这样阔大无边的环境中,觉得所有的拐杖都被收去了,所有的

人文背景都隐退了,只剩下天地人,而人竟然如此渺小与微不足道。二十世纪哲学反复提示人们注意自己的处境,在草原上,人的处境感最强烈。天,果真如穹庐一样笼罩大地。土地宽厚仁慈,起伏无际。人在这里挥动双拳咆哮显得可笑,蹲下嘤嘤而泣显得可耻。 外来的旅人,在草原上找不到一件相宜的事来做。 1. “草原在单一中呈现丰富。”单一与丰富是否矛盾? 2. 草原与大海一样在单一中呈现丰富,那二者又有什么区别呢? 3. “在草原上,辽阔首先给人以自由感,第二个感觉是不自由,也可以说局促。” 这里又出现一对相矛盾的词语。刚刚我们分析了“单一”与“丰富”这对看似矛盾的词,现在请同学们说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4. 作者的“静默”在文中体现在哪些方面,他又为何说草原是静默的? 5. 以草原为题材的《敕勒歌》与《静默草原》在情感表达、结构等方面有什么不同? 【试题答案】 一、敕勒穹xiàn sìlǒnɡ 二、穹庐苍苍茫茫见 三、 1. 环顾四野,天空就像其大无比的圆顶毡帐将整个大草原笼罩起来。敕勒族人用自己生活中的“穹庐”作比喻,说天空如毡制的圆顶大帐篷,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以此来形容极目远望,天野相接,无比壮阔的景象。这种景象只在大草原或大海上才能见到。这就体现了浓厚的民族和地方色彩。

《敕勒歌》教案 人教部编版1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18 敕勒歌人教部编版 B. 敕勒歌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诗中粗犷古朴的意境,想象四野苍茫的景象,感受草原的美丽。 3、感受中华经典诗词的魅力,激发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与传承文化的责任感、使命感。 教学难点: 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诗中意境,感受草原的美丽。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丰富认知 1、师:这节课,老师将带着同学们一道去领略大草原的美丽风光,请看大屏幕—— 2、出示PPT1:看!草原的天空,蓝得如此纯净;地上的牧草,长得如此丰茂! PPT2:这一碧千里的草原啊,看一眼,就会让人心醉神迷! PPT3:看这些小丘(用教鞭指示),它们的线条是那么柔美! PPT4:看这些在草原上纵马飞奔的牧民们,他们的生活是多么快乐而美好! 3、(出示PPT5)看了这些草原风光图,请你说说草原给你留下的印象好吗?指名说。 4、著名作家老舍先生曾经去过草原,并且对草原的美景作了生动的描绘,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老舍先生是怎么说的——(出示PPT6,师配乐朗读:“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5、老舍先生笔下的草原美吗?为了表现草原的美。老舍先生这段话共用了200多个汉字。然而,早在15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仅仅用了27个汉字、短短的一首诗歌,就把草原的美表现出来了。你们知道是哪首诗歌吗? 6、指名说、背。 师:对!正是我们早已熟悉的那首(指板书)——《敕勒歌》(课前用黑纸覆盖)

二、练习朗读,读出韵味 1、(出示PPT7)听师范读《敕勒歌》(配乐) 2、学生跟师练习朗读《敕勒歌》,要求注意速度、重音和停顿,读出诗歌的味道。 3、四人小组内合作读古诗。 合作要求: ①按组号顺序依次读古诗,别人读时要认真听。 ②读完后选出读得好的同学作为本组代表参加朗读展示。 4、请各组代表上台诵读古诗,强调只请前五名,要求各组代表争取机会,踊跃上台。 三、理解诗意,体会诗境 1、师:大家的诗歌读得真好,可我想问一句:读懂了吗?“敕勒”是什么意思?“敕勒”是我国古代一个少数民族的名称,它后来与另一个少数民族鲜卑族融合到了一起。这首敕勒歌,最早是以鲜卑语在牧民中间传唱,后来才被翻译成汉语并广为流传。这样一首只有27个汉字的诗歌为什么流传了1500多年仍然具有如此强盛的生命力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诗歌,去弄清其中的原因。让我们先来看看诗歌的第1句—— 2、出示PPT8,请一名男生读—— 3、师:(出示PPT9)在词典上,“川”字有三种解释,请你判断一下,“敕勒川”的“川”应当选择第几种解释?(请用手势回答) 4、是的,“川”在此处指辽阔无边的草原,那么“阴山”指什么,你想起了哪句诗歌?诗句“不教胡马度阴山”中的“阴山”与此处的“阴山”指的是同一座山。这座山在今天内蒙古的中部,自西向东绵延数百里。读着这句诗,你脑海里出现了怎样的画面?指名说。 5、一句“敕勒川,阴山下”,不仅交代了敕勒族人生活的地点,而且描绘出了一望无际的草原,连绵起伏的群山,给人以无限辽阔(板书:连阔)、无比雄伟(板书:“雄伟)的印象。请你读,读出这种辽阔雄伟的气势来——(指名读) 6、很好,让我们来看看诗歌的第2句,请一名女生来读—— 7、要读懂这句诗,先要了解“穹庐”是什么,看(出示PPT10),“穹庐”就是这些白色的、供敕勒族人生活的毡帐,也就是我们今天讲的蒙古包。请你想想看,“天似穹庐”,是说天空像什么?到底像不像呢?让我们闭上眼睛来想象一下。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场景歌》名师教案

《场景歌》名师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字,会写10个字。重点会写“群、孔、队、桥、巾”等汉字。 2.正确、流利朗读、背诵课文,初步感知量词的用法。 3.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仿照课文,尝试用数量词表达熟悉的事物。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和学习数量词的运用。 教学难点: 能在日常生活当中恰当地运用数量词。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还记得《植物妈妈有办法》吗?植物都要去旅行,你喜欢去哪儿旅行呢? 2.今天老师就带大家跟随《场景歌》中的一群少先队员去旅游,好不好?(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你最喜欢到哪里去旅行?想不想去海边,看看威风的大军舰,跟解放军叔叔来个友情互动? 二、整体感知 1.听范读,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自由读课文,认读生字。把画出来的生字,小组研究一下。 三、读认生字 1.出示词语,检查朗读情况。共分两组。自读,轮读。 2.小组学习。 (1)组长检查生字读音。 (2)交流识字方法。注意“熟字加笔画”、“形近字对比”、“同音字”、“熟字去偏旁”、“拆部件”、“减笔画”等识字方法的运用。 (3)接读课文。 3.检查小组学习情况。

课件出示生字、词语。 沙滩一艘军舰 帆船一孔石桥 稻田花园翠竹 队旗铜号一群 去掉拼音朗读、齐读、开火车读。 4.以生字“铜、园”为例,分别说一说汉字的结构,说一说它们的组成部分。给它们组词。 四、合作探究 课件出示问题,学生分组讨论,合作学习。 预设: 1.课文一共有几个小节? 2.每一小节写了哪几件事物? 3.每一小节有哪几个数量词? 4.每一小节描绘了什么场景? 五、理解表达 1.学习第一节。 (1)课件出示图片: 预设: 你看到了哪几件事物? 怎么用数量词来描述? 这幅图描绘了什么场景? (2)仿照课文说一说。 一只()一片() 一艘()一条() (3)你会用上刚才的数量词看图说话吗? 学生自由表达。 预设:大海上行驶着一艘威武的大军舰,一条白色的小帆船在漂游着。一只雪白的海鸥从海面飞过,无数游客在一片美丽的沙滩上玩耍。 2.学习第二节。

2017-2018学年度人教版部编版本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电子作业)敕勒歌

18 古诗二首——敕勒歌 一、请写出含有“见”字的成语,看谁写得最多。 答: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 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 __ 二、请想象一下《敕勒歌》所描绘的画面,并用自己的话把这个画面描绘下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三、请谈谈你对《敕勒歌》所展现的境界和语言特点的认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四、《敕勒歌》诗中没有直接写人,但我们却可以感觉得到草原的

主人。你从诗中感受到这里生活着的是怎样的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发展空间 一、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折杨柳歌辞子夜四时歌(冬歌) 北朝情歌南朝情歌 腹中愁不乐,愿作郎马鞭。昔别春草绿,今还墀雪盈。 出入擐郎臂,蹀坐郎膝边。谁知相思苦,玄鬓白发生。 1. 这两首诗分别表现什么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2. 北朝乐府和南朝乐府在风格上有着很大的差异,这两首诗的风格有何不同?

《场景歌》优秀教案 人教部编版1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1 场景歌人教版部编版 场景歌 【教学目标】 1.能够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初步感知数量词的用法。 2.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仿照课文,尝试用数量词表达熟悉的事物。【教学重点】 学习数量词的运用。 【教学难点】 能在日常生活当中恰当地运用数量词。。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场景歌》,在学习之前老师想先考考大家,看大家对预习的内容掌握了没有。 1.我会读。 海鸥沙滩军舰帆船 鱼塘稻田垂柳花园 小溪石桥翠竹飞鸟 队旗铜号红领巾欢笑 2.我会写。

shíqiáo duìqítónɡhào lǐnɡjīn ()()()() 嗯,大家上节课学得真好,我相信这节课大家表现的会更棒!我们一起努力吧。 二、阅读感悟 1.同学们,请你们轻声读课文,然后数一数课文一共有几小节?给每小节前面标上序号。(师指名回答。) 2.你愿意把每小节读给大家听吗?(师提示序号学生来读。) 3.再来读读课文,想一想每一小节描绘了什么地方的场景?分别写了哪些景物? 4.师引导学生回答。 课文分别描写了以下场景: 海边有()、()、()、()。 乡村有()、()、()、()。 公园有()、()、()、()。 在少先队员们活动的场景中我看到了()、()、()、()。 5.出示课本涉及的景物图片,对照图片说一说。 6.与同桌讨论讨论每一小节有几个数量词?说一说。 引导学生说出以下数量词: 一只、一片、一艘、一条、一方、一块、一行、一座、一丛、一群、一面、一把、一队。 7.你还能说出这样的词语吗? 。

8.同学们说得真好!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数量词,你能找到并把他们说出来吗? 练一练: 我们的教室里有。 学校操场上有。 我家里有。 有。 三、课堂小结 数量词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只要你认真观察你就会有收获,粗心的小朋友却得不到它。同学们,做一个善于发现,善于学习的孩子吧! 四、拓展积累 请大家把这首《量词歌》积累下来吧! 量词歌 一头牛,两匹马, 三条鱼,四只鸭, 五本书,六支笔, 七棵果树八朵花, 九架飞机十辆车, 量词千万别说错, 说错就要闹笑话。 五、作业布置 1.背诵《场景歌》。

部编版语文二上《敕勒歌》教案

18 古诗两首——敕勒歌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了解乐府;会认“似”、“笼”、“庐”“茫”“盖”“苍”6个字。读懂诗句,能够想象诗中所描绘的风光。 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诗中描写草原的无比壮阔及游牧民族的生活。想象四野苍茫的景象。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情感与价值观:激发热爱自然、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朗读背诵诗歌;对诗歌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一定去过不少地方,看过不少的美景。什么样的景色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呢? 师:看样子,大家去过的地方还真不少。你们去过美丽的大草原,见过草原的美丽景色吗?播放腾格尔的《天堂》,听了歌曲看了画面,你有什么感受。今天,咱们就一起到敕勒川去看看草原的美景。北朝有人用简单的27个字概括了我们用话语也形容不完的草原美景。就让我们来读读古诗《敕勒歌》吧! 师(板书诗题):谁来读读诗题? 师(给“敕勒”注上拼音):看看拼音,再来试试。 师:(请学生读,齐读诗题)诗写得可美了!我们一起来读读吧! 二、初读古诗

1.师:大家自由地读一读古诗,借助拼音把每个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通顺。 2.检查生字,出示:敕勒笼盖苍茫见(xiàn)牛羊 3.这些字谁会读?(多种形式认读生字)指名读、“开火车”读! 4.师(出示整首诗):字音都读准了,我相信古诗也一定会读得很棒的!谁来读给大家听听?其他同学仔细听,听听他的字音读准了没有。(指名读) 5.师:谁来评一评? 6.师:分组赛读吧,看哪组的字音读得最准,读得最流利。 三、背景资料: 《敕勒歌》是南北朝时北朝敕勒族的民歌,收录在《乐府诗集》中。乐府,是汉代设立的一个音乐机构,它的任务是制礼作乐、搜集歌辞和训练乐员。所搜集的配乐的诗歌,就叫乐府诗,有的出于文人之手,有的是民歌。 敕勒族,古代少数民族,今维吾尔族的主要族源,南北朝时期居住在朔州(今山西省北部与内蒙古自治区南部)一带。这个民族在北方辽阔的草原上,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住随时可以搬动的“穹庐”(今俗称“蒙古包”)。 四、品读诗文 结合文中注释,同桌间自己理解诗中含义。看你读懂了多少?(蓝蓝的天底下,草地一眼望不到边,风吹过来,草低下了头,露出了一群群肥壮的牛羊。)(一)前四句 1.师(课件出示:草原上,高高的青山下,有许多蒙古包):你看到了什么? 2.师:你们说得真好!诗中哪句是描写图中的内容?(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3.生说含义:(敕勒族人居住的草原,就在阴山脚下。天像圆圆的大屋顶,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场景歌》教案【三篇】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场景歌》教案【三 篇】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场景歌》教案【三篇】《场景歌》教案一 学习目标: 1、理解“滩、艘、军、舰、号…”等12个生字,会写“园、孔、等”10个字。 2、准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一、二两小节,初步感知数量词的用法。学习重点: 1、理解“滩、艘、军、舰、号…”等12个生字。 2、准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数量词的用法。 学习难点:初步感知数量词的用法,尝试用数量词表达熟悉的事物。学前准备:生字卡片、图片等。 学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小朋友,你们喜欢旅游吗你去过哪些地方今天,老师和大家要去几个很美很美的地方,想去吗(想)让我们一起出发吧! 二、学习、感悟课文第一节。 1、出示海滩的图片。 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板书:海鸥沙滩 军舰帆船 2、小朋友真会观察,这些词语你会读吗?自己试一试。 (1)自己读。 (2)谁会读?指名读。 (3)齐读。 3、真了不起,可里面的生字你会认吗? 滩(沙滩)(海滩) 艘(一艘船)(几艘) 军(军舰)(军队) 舰(舰队)(军舰) 帆(扬帆起航)(帆船) 稻(稻谷)(水稻) 园(公园)(园林) 孔(孔雀)(孔桥) 翠(翠竹)(翠绿)

队(队伍)(军队) 铜(黄铜)(铜器) 号(学号)(句号) (1)指名读。 (2)开火车读。 (3)小朋友,在这么短的时间里,你记住了哪个生字是怎么记的 (4)让我们再来一起读一读生字。 4、瞧,这美丽的海滩正向我们招手呢!小朋友,这时你的愿望是什么呀? 5、课文的第一小节就写了这个美丽的地方,请小朋友自己打开书来读一读。 (1)自己读。 (2)谁愿意来读? (3)听到小朋友读得那样认真,老师也想来试试。(范读) (4)请同桌一起读。 (5)起读。 (6)看着图试着背一背。 三、学习课文第二小节。 1、火车一路开过来,你看到了田野里有什么? 2、田野里的景色真美呀!课文的那一小节写的呢?请小朋友赶紧打开书,找一找,读一读。 四、比一比,看谁说得多。 一()鱼塘一()稻田 一()石桥一()翠竹 一()海鸥 一()帆船 板书: 一只()一条() 一片()一片() 一艘()一群() 《场景歌》教案二 教材分析: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场景歌》教案

课题:1 场景歌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认识“帆、艘”等10 个认读字,会写“处、园”等10 个会写字。重点指导“群、旗、铜”三个字的书写。 2.学习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初步感受场景展示的美丽景色, 了解不同事物用不同数量词的表达。 3.认真观察图画,仿照课文,学习用数量词表达生活中的事物。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朗读背诵儿歌。 【教学难点】 学习按一定顺序观察图画说出数量词,并利用数量词说出一段通顺连贯的话。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解田家四季农事。 语文园地二“查字典”以“狐”为例介 绍了部首查字法的步 骤。重点是学会用部首 查字法查不认识的字。 “日积月累”编排了3句 关于诚信、守规矩的名 言。重点是背诵积累这 些名言。 “我爱阅读”儿歌介绍了 十二月中开花的花名 和特点。重点是了解正 月至腊月每月开花的 花名和特点。 4 “查字典”首先自主朗读,借助 例字学会方法,再分步练习巩 固。 日积月累”借助拼音读名言,了 解大意,熟读背诵这些名言 “我爱阅读”借助拼音自主读儿 歌,结合插图及补充资料理解 儿歌内容。 课时目标 1. 指导学生认识“帆、艘”等10 个认读字,会写“处、园、”等10 个会写字,认识数量词描绘的场景。 2.学习生字,写好“群、旗、铜”三个字。 教具准备 课件、实物展台。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接触场景。 (课件出示2)(出示画面:小木屋、林荫道、小牧场) 你见过这样的场景吗,你会用数量词分别形容一下这些地方 吗?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更多的数量词,认识更多的场景。 二、指导看图,认识场景。 1.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谁能用一个词说一说,你们看到了 什么地方的场景?每个小节有几个数量词?写了哪几件事物? 2.根据学生回答,教师相机引导,分别出示场景图。 (课件出示3—6 图片:海边的美景、田园风光、山区美景、 学生活动场景) 让学生结合图画,结合生活积累,认识场景。 每个小节介绍了四个数量词,四个事物。 (课件出示7—10 图文) 海边的美景:数量词:一只、一条、一艘、一处 事物:海鸥、帆船、军舰、港湾 美丽的田园风光:数量词:一方、一块、一行、一片 事物:鱼塘、稻田、垂柳、花园 山区美景:数量词:一道、一座、一丛、一群 事物:小溪、石桥、翠竹、飞鸟 学生活动场景:数量词:一面、一把、一队、一片 事物:队旗、铜号、“红领巾、欢笑 三、图文对照,识字识词。 【设计意 图:出示画 面,联系生 活实际,自 然引出场 景和数量 词。】 小朋友们,你们看,这么多生字正排着队,等着你们去认识呢! 1.分别出示,逐行认读。 (课件出示11) fān sōu jūn ji àn dào yuán 帆艘军舰稻园 qiáo cuìqún duìqít?nɡhào l ǐnɡjīn 桥翠群队旗铜号领巾 让学生先借助拼音自行试读,教师指名读。 教师进行有针对性地点拨:“军、舰、帆、巾、群、园”都是前鼻音,“铜、领”都是后鼻音;“园”是整体认读音节。 教师范读或领读。 (课件出示7—10 图文)让学生借助图画认识词义。 可在图上认一认,说一说有关事物的特征。

部编版(统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18《古诗两首》《敕勒歌》人教(部编版)

《敕勒歌》说课稿 【教材分析】 《敕勒歌》是南北朝时北朝敕勒族的民歌。诗篇热情地赞美了敕勒草原的辽阔、水草的丰茂和牛羊的肥壮。此诗意境高远,风格浑朴苍茫,有着丰富的审美内涵。作品用极其洗练简洁的语言,准确的描绘出敕勒草原的苍茫景象,歌颂了山川风貌,赞美了牧民安居乐业的生活。 【课前预习】 1.熟练朗读《敕勒歌》。 2.了解关于《敕勒歌》以及《乐府诗集》的相关文学常识。 3.初步感受《敕勒歌》所表现的“景”与“情”。 【相关课程标准】 诵读古代诗词,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共同分析、探讨、解决疑难问题”。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诵读诗歌,体会音韵美。 2.了解《敕勒歌》和《乐府诗集》相关常识。 3.赏析诗歌展现的敕勒川壮丽的美景,体会敕勒族人对家乡的炽热情怀。 4.感受诗歌阔大恢宏的意境,提高学生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教学重点】 赏析诗歌展现的敕勒川壮丽的美景,体会敕勒族人对家乡的炽热情怀。 【教学难点】 感受诗歌阔大恢宏的意境,提高学生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教学方法】诵读法赏析法比较法归纳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走进敕勒草原 1.歌曲引入(播放《天堂》,电子相册展示草原风光图):听完这首歌曲,看了这些草原风光图,请你说说草原给你留下的印象好吗?(学生自由发言)

过渡语:精美的图片展示了草原壮美的风光,一曲《天堂》,唱尽了牧人对家乡的热爱,令人心潮澎湃;而一首《敕勒歌》则写尽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让人心驰神往。今天,让我们共同来欣赏北朝民歌《敕勒歌》(课件出示课题PPT1)板书课题。 我们先来看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PPT2) 2. 了解《敕勒歌》、敕勒族、《乐府诗集》的相关常识。 《敕勒歌》是北朝时期北方敕勒族的民歌,教师介绍敕勒族。 问:你还知道哪些与这首诗歌相关的知识呢?(学生展示) 《敕勒歌》选自《乐府诗集》,《乐府诗集》是宋代郭茂倩编著的乐府诗总集,主要集录了两汉到唐五代的乐府诗,共5000多首,传世佳作众多。它是继《诗经?风》之后,一部总括我国古代乐府歌辞的著名诗歌总集。(PPT3、4)“乐府”,本是掌管音乐的机关名称,其具体任务是制作乐谱,收集歌词和训练音乐人才。歌词的来源有二:一部分是文人专门作的;一部分是从民间收集的。后来,人们将乐府机关采集的诗篇称为乐府,或称乐府诗、乐府歌辞,于是乐府便由官府名称变成了诗体名称。(PPT5) 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和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辞》被誉为“乐府双璧”。(PPT6)(简单了解,不需要记忆) 二、朗读,感受音韵之美 过渡语:当然,《敕勒歌》也是乐府诗中的传世佳作。下面就让我们朗读诗歌,感受这首千古传颂的牧歌。 1.展示配乐朗读。(PPT7) 2.全班齐读,教师强调字音、停顿、重音和情感。 (过渡语:读准读顺了诗歌,这只是诗歌朗读的初步,朗读诗歌一定要注意音调的高低、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还要注意诗歌所表现的情感基调,这样才能读出诗歌的韵律美。) 字音提示:“风吹草低见牛羊”中的“见”读“xiàn”。 停顿提示: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重音提示:“穹庐”、“笼盖四野”、“苍苍”、“茫茫”、“见”、“牛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场景歌》同步练习

《场景歌》 这是一组数量词归类识字。把数量词分类集中在四幅不同的图画之中,让学生在感受美丽景色、感受美好生活的同时,认识事物,认识表示事物的汉字,初步感知不同事物数量词的表达方式。 【知识与能力目标】 认识“滩、艘”等12个生字。会写“园、孔”10个生字。 【过程与方法目标】 1.正确、流利朗读、背诵课文,初步感知数量词的用法; 2.仿照课文,尝试用数。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仿照课文,尝试用数量词表达熟悉的事物。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和学习数量词的运用。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

【教学难点】 能在日常生活当中恰当地运用数量词。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上课前老师想和大家做个游戏,愿意吗?请你给我招招手,(我就跟你招招手)、点点头、笑一笑、去旅游。那今天老师就带大家跟随《场景歌》中的一群少先队员去旅游,好不好?(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少先队员分别到了哪些地方?板书:(海边、乡村、公园) 三、随情境学文、识字: 1.先来看看要做哪些准备吧。你看到了什么了?指名说,引导说出事物与数量词的搭配(出示图片:一面队旗,一把铜号,一群红领巾,一片欢笑。) 2.师:要想去玩呀,得先拿生字参观券啊! (出示:“铜号”、“红领巾”)认识生字“铜、号、领”说说自己用什么方法记住这几个字。读对了,这张参观卷就送给你了。我们高举着少先队队旗,吹响铜号,戴好红领巾,欢声笑语的去郊游。大家是多么高兴啊!你能把这一小节读好吗?(互相读,指名读,齐读)“铜”是金字旁,跟什么有关? “号”是口字头,跟什么有关? “领”是页字旁,跟头有关。 3.情境延伸,学习课文: 师:出发喽!我们先去海边,好不好?(出示:海边景色) 师:(出示海边景色),你看到什么了?(引导学生说出事物与量词的搭配) 小朋友说的真好!这里啊藏着几个生字宝宝,说说怎么记住他们的(引导识记生字方法),记好了就去下一个地方参观。(出示卡片:海、鸥、滩、军、舰、帆) “沙、海、桥”左窄右宽;“军、苗”上窄下宽、上小下大;“竹”左右对等。 ◆课前准备 ◆ ◆教学过程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敕勒歌》

敕勒歌 教学目标: 1、读懂诗句,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感受诗中所描绘的景色;学习用动静结合来体现草原美的写法。 3、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体会大草原的富饶、广阔和美丽,体会敕勒族幸福安康的美好生活,感受作者那种对大草原那种无比喜悦和热爱之情。 4、学生会背诵这首民歌。 教学重点; 1、学习11生字。 2、正确、流利的读诗,感悟诗的意思。 一、歌曲导入: 播放腾格尔《天堂》,课件展示草原图片。 师:一曲《天堂》唱尽了游牧民族对家乡的热爱,令人心潮澎湃,一首《敕勒歌》写尽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让人为之陶醉。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敕勒歌》。 (课件中出示标题) 二、作家作品常识: 《敕勒歌》是南北朝时北方敕勒族的民歌。敕勒族又名丁零、高车、回鹘,是今天维吾尔族的主要族源。 《乐府诗集》将《敕勒歌》收入《杂歌谣辞》。《乐府诗集》是宋代郭茂倩编著的乐府诗总集,主要集录了两汉到唐五代的乐府诗,兼集先秦歌谣,共一百卷。传世名篇佳作众多,如《木兰辞》、《陌上桑》、《十五从军征》、《孔雀东南飞》等。 三、朗读指导: 1、播放示范朗读动画(听一遍)

2、指导朗读:朗读时应注意什么?(课件出示问题,生答,然后归纳,利用课件出示答案)音调的高低、音量的大小、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师生共同朗读一遍。 3、自由朗读:可以大声朗读,也可低声吟唱,注意朗读要求模仿示范朗读把诗歌读通、读懂。(两分钟) 4、跟读:放示范朗读学生小声跟读两遍,体会诗歌的韵律。 5、汇报朗读:找3人单独朗读,及时指导评价。 四、重点分析: 1、请快速把诗朗读一遍,然后讨论一下你在诗中都看到了什么?在哪里看到的?从诗中看到了什么?(草地、天空、蒙古包、牛羊等) 师:我们看见了天空,是什么样子的呢?(生:苍苍及时板书) 师:还能看到草地,又是什么样子的啊?(生:茫茫及时板书) 师:这苍苍的天空、茫茫的草地,看上去显得怎么样? 生:很大、望不到边等顺势总结板书:辽阔无边 还能看到什么?牛羊风吹过来草低下头看见了许多牛羊 草怎么样?茂盛牛羊怎么样?肥壮板书:茂盛肥壮 回头再看一看,天空、草地是什么状态的景物描写?静态描写 草低、见牛羊呢?动态描写动静结合的写法 诗中有静有动,形成了一种动静结合的美,使诗显得有生气,今后同学们在写作的过程中也要多运用这种写作方法,这样我们的作文会写得更好。 2、“敕勒川,阴山下”一句有何作用? 交代敕勒川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将草原的背景衬托得十分雄伟。 3、“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表现了大草原的什么特点?包含了草原牧民的什么情感?天高地阔辽阔无边热爱家乡的情感 诗中将天空大地,用与牧民们日日相伴最为亲近的生活居所来比喻,表现出草原牧民们对自己家园的热爱,对草原的赞美,他们讴歌草原、讴歌牛羊,就是赞美家乡、赞美生活。 4、诗中为什么不写人?是否无人? 并非无人,“见牛羊”句暗示了人的存在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场景歌》教案及反思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场景歌》教案及反思 教案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组数量词归类识字。把数量词分类集中在四幅不同的图画之中,让学生在感受美丽景色、感受美好生活的同时,认识事物,认识表示事物的汉字,初步感知不同事物数量词的表达方式。 二、学情分析: 经过一年级的学习,大部分学生掌握了一定量的的量词,但对于本课中的量词,学生是初次接触,因此教学中应重点引导学生掌握课文中的量词,并学会正确的使用这些量词。 三、教学目标: 1.认识“滩、艘”等12个生字。会写“园、孔”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朗读、背诵课文,初步感知数量词的用法。 3.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仿照课文,尝试用数量词表达熟悉的事物。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和学习数量词的运用; 教学难点:能在日常生活当中恰当地运用数量词。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铜、队”等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数量词的用法。 3、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引导学生发现美,尝试用数量词表达熟悉

的事物。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上课前老师想和大家做个游戏,愿意吗?请你给我招招手,(我就跟你招招手)、点点头、笑一笑、去旅游。那今天老师就带大家跟随《场景歌》中的一群少先队员去旅游,好不好?(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少先队员分别到了哪些地方? 板:(海边、乡村、公园) 三、随情境学文、识字 1、学习第四小节: ⑴先来看看要做哪些准备吧。你看到了什么了?指名说,引导说出事物与数量词的搭配(出示图片:一面队旗,一把铜号,一群红领巾,一片欢笑。) ⑵师:要想去玩呀,得先拿生字参观券啊! (出示:“铜号”、“红领巾”)认识生字“铜、号、领”说说自己用什么方法记住这几个字。读对了,这张参观卷就送给你了。我们高举着少先队队旗,吹响铜号,戴好红领巾,欢声笑语的去郊游。大家是多么高兴啊!你能把这一小节读好吗?(互相读,指名读,齐读) 2、情境延伸,学习第一小节: 师:出发喽!我们先去海边,好不好?(出示:海边景色) ⑴预设学路1: ①师:(出示海边景色),你看到什么了?(引导学生说出事物与量词的搭配) ②小朋友说的真好!这里啊藏着几个生字宝宝,说说怎么记住他们的(引导识记生字方法),记好了就去下一个地方参观。(出示卡片:海、鸥、滩、军、舰、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场景歌》习题

场景歌 一、基础题 1.组词 柏()据()彩()机() 泊()剧()踩()饥() 直()坪()棵()苗() 具()坛()颗()笛() 2.填上合适的词语。 ()() 穿过()绿色的() ()() 看拼音写汉字并组词。 Huī()()sēn()()kuài()() cóng()()zhè()()bào()() 二、综合题 1.填合适的量词。 一()鱼塘一()稻田一()石桥一()翠竹

一()海鸥一()帆船 .写出下列各词的反义词。 抬头()黑暗()动()坏()出()里() 开()上() 三、提高题 1.猜字 (1)扁日加两竖,曲字要记住。() (2)横钩一撇一短竖,里面一个又。() (3)彩虹藏在草丛中。() (4)两个日,一个口。() (5)草字头,包字头,一粒米藏里头。() (6)口此角,嘴不小。() 2.选出一张图片,仿照课文,说说上面都有些什么。 3.背诵课文。 《场景歌》习题参考答案 基础题 1.柏(柏林)据(根据)彩(彩色)机(机会) 泊(停泊)剧(剧情)踩(踩着)饥(饥饱)

直(直线)坪(草坪)棵(棵数)苗(禾苗)具(具体)坛(歌坛)颗(颗粒)笛(笛声) 2.森林草地小溪森林草地小溪 3.灰灰色森森林块几块丛草丛这这里报报纸 二、综合题 1.填合适的量词。 一(方)鱼塘一(块)稻田一(孔)石桥 一(丛)翠竹 一(只)海鸥一(条)帆船 2.抬头(低头)黑暗(光明)动(静)坏(好)出(入)里(外)开(关)上(下) 三、提高题 1.猜字 (1)扁日加两竖,曲字要记住。(曲) (2)横钩一撇一短竖,里面一个又。(皮)(3)彩虹藏在草丛中。(菜) (4)两个日,一个口。(唱) (5)草字头,包字头,一粒米藏里头。(菊)

敕勒歌优秀教案 人教部编版1

人教部编版- 18 敕勒歌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敕勒歌B.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诗中粗犷古朴的意境,想象四野苍茫的景象,感受草原的美丽。 3、感受中华经典诗词的魅力,激发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与传承文化的责任感、使命感。教学难点: 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诗中意境,感受草原的美丽。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丰富认知 1、师:这节课,老师将带着同学们一道去领略大草原的美丽风光,请看大屏幕—— 2、出示PPT1:看!草原的天空,蓝得如此纯净;地上的牧草,长得如此丰茂! PPT2:这一碧千里的草原啊,看一眼,就会让人心醉神迷! PPT3:看这些小丘(用教鞭指示),它们的线条是那么柔美! PPT4:看这些在草原上纵马飞奔的牧民们,他们的生活是多么快乐而美好! 3、(出示PPT5)看了这些草原风光图,请你说说草原给你留下的印象好吗?指名说。 4、著名作家老舍先生曾经去过草原,并且对草原的美景作了生动的描绘,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老舍先生是怎么说的——(出示PPT6,师配乐朗读:“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5、老舍先生笔下的草原美吗?为了表现草原的美。老舍先生这段话共用了200多个汉字。然而,早在15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仅仅用了27个汉字、短短的一首诗歌,就把草原的美表现出来了。你们知道是哪首诗歌吗? 6、指名说、背。 《敕勒歌》(课前用黑纸覆盖)——师:对!正是我们早已熟悉的那首(指板书).

二、练习朗读,读出韵味 1、(出示PPT7)听师范读《敕勒歌》(配乐) 2、学生跟师练习朗读《敕勒歌》,要求注意速度、重音和停顿,读出诗歌的味道。 3、四人小组内合作读古诗。 合作要求: ①按组号顺序依次读古诗,别人读时要认真听。 ②读完后选出读得好的同学作为本组代表参加朗读展示。 4、请各组代表上台诵读古诗,强调只请前五名,要求各组代表争取机会,踊跃上台。 三、理解诗意,体会诗境 1、师:大家的诗歌读得真好,可我想问一句:读懂了吗?“敕勒”是什么意思?“敕勒”是我国古代一个少数民族的名称,它后来与另一个少数民族鲜卑族融合到了一起。这首敕勒歌,最早是以鲜卑语在牧民中间传唱,后来才被翻译成汉语并广为流传。这样一首只有27个汉字的诗歌为什么流传了1500多年仍然具有如此强盛的生命力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诗歌,去弄清其中的原因。让我们先来看看诗歌的第1句—— 2、出示PPT8,请一名男生读—— 3、师:(出示PPT9)在词典上,“川”字有三种解释,请你判断一下,“敕勒川”的“川”应当选择第几种解释?(请用手势回答) 4、是的,“川”在此处指辽阔无边的草原,那么“阴山”指什么,你想起了哪句诗歌?诗句“不教胡马度阴山”中的“阴山”与此处的“阴山”指的是同一座山。这座山在今天内蒙古的中部,自西向东绵延数百里。读着这句诗,你脑海里出现了怎样的画面?指名说。 5、一句“敕勒川,阴山下”,不仅交代了敕勒族人生活的地点,而且描绘出了一望无际的草原,连绵起伏的群山,给人以无限辽阔(板书:连阔)、无比雄伟(板书:“雄伟)的印象。请你读,读出这种辽阔雄伟的气势来——(指名读) 6、很好,让我们来看看诗歌的第2句,请一名女生来读—— 7、要读懂这句诗,先要了解“穹庐”是什么,看(出示PPT10),“穹庐”就是这些白色的、供敕勒族人生活的毡帐,也就是我们今天讲的蒙古包。请你想想看,“天似穹庐”,是说天空像什

场景歌(人教部编版)

课题: 1 场景歌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认识“滩、艘”等12个认读字,会写“园、孔”等10个会写字。 重点指导“群、旗、铜”三个字的书写。 2.学习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初步感受场景展示的美丽的景色,了解不同事 物数量词的不同表达。 3.认真观察图画,仿照课文,学习用数量词表达生活中的事物。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朗读背诵儿歌。 【教学难点】 学习按一定顺序观察图画说出数量词,并利用数量词说出一段通顺连贯的话。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指导学生认识“滩、艘”等12个认读字,会写“园、孔”等10个会写字。认识数量词描绘的场景。 2.学习生字,写好“群、旗、铜”三个字。 教具准备 课件、实物展台。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接触场景 (课件出示2)(出示画面:小木屋、林荫道、小牧场) 你见过这样的场景吗,你会用数量词分别形容一下这些地方吗?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更多的数量词,认识更多的场景。 二、指导看图,认识场景 1.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谁能用一个词说一说,景?每个小节有几个数量词?写了哪几件事物? 2.根据学生回答,教师相机引导,分别出示场景图。 (课件出示3——6图片:景) 让学生结合图画,结合生活积累,认识场景。

每个小节介绍了四个数量词,四个事物。 (课件出示7——10图文) 海边的美景:数量词:一只、一片、一艘、一条 事物:海鸥、沙滩、军舰、帆船 美丽的田园风光:数量词:一畦、一块、一方、一座 事物:秧苗、稻田、鱼塘、花园 山区美景:数量词:一道、一孔、一丛、一群 事物:小溪、石桥、翠竹、飞鸟 学生活动场景:数量词:一面、一把、一群、一片 事物:队旗、铜号、红领巾、欢笑 三.图文对照,识字识词 小朋友们,你们看,这么多生字正排着队,等着你们去认识呢! 1.分别出示,逐行认读。 (课件出示11) yuán kǒnɡ qiáo qún duì qí tónɡ hào lǐnɡ jīn 园孔桥群队旗铜号领巾 tān sōu jūn jiàn fān dào cuì 滩艘军舰帆稻翠 让学生先借助拼音自行试读,教师指名读。 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点拨:“滩、军、舰、帆、巾、群、园”都是前鼻音,“铜、领、孔”都是后鼻音;“园”是整体认读音节。 教师范读或领读。 (课件出示7—10图文)让学生借助图画认识词义。 可在图上认一认,说一说有关事物的特征。 2.反复朗读,巩固读词。 好了,我们再来一起读一读这些词语,比较难读的可以多读几遍。(学生 自由读)Array谁来当小老师领着大家读?(指名领读) 请小朋友开火车读,好吗?(小组内开火车读) 3.多元认字 (1)读准平翘舌音: 收”;“孔”读三声,可以借助熟悉的词语正音,如“孔雀” (2)根据偏旁识记:比如“艘”,偏旁相同都是舟字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