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的追求与美的感受

艺术的追求与美的感受
艺术的追求与美的感受

内容提要:艺术与美是相呼应的,对美的追求,也就是对艺术的追求,也就是追求解放、追求进步。追求艺术的过程,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在历史的长河中,人们如何诠释艺术,如何去感受美……在今天的西方社会中,由于技术合理性统治的强大作用,人们的思想意识、行动等等一切都日趋一体化对立面消失了……

关键词:艺术、追求、美、感受

艺术,当这个词跃然纸上,我们大脑中会很自然地联想到一系列的艺术作品,乃至它们的作者,当我们更深层次地追问为什么他们(它们)成为艺术家和艺术作品时,我们又无法很确切地讲出这个道理。究竟什么是艺术?在前人已经提出的所有解释中,任何一种解释都不是没有道理,但是任何一种解释也并不是有道理,于是艺术变得抽象化了。

艺术与美是相呼应的。狄尔斯认为艺术的意义在于艺术在上下文中才有意义,在特定的历史中才有意义,艺术在人们的兴趣(关注)中才有意义。孔子听韶乐而三月不知肉味。歌剧《白毛女》是四十年代解放区创作的歌剧,艺术成就高,当时很受解放区人民的喜爱。《白毛女》讲述的是一段催人泪下的故事:贫苦农民杨白劳和女儿喜儿遭受恶霸地主黄世仁的残酷压迫,家破人亡。喜儿逃进深山野林,靠吃野果为生,由于缺乏必要的营养,全身毛发变白了,所以称作白毛女。后来,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人民翻身得解放,喜儿也报了家仇,

1

又变成了一个漂亮的姑娘。戏剧是演员在舞台上直接表演给大家看的,演恶霸地主的是著名演员陈强,他扮演得非常好,但因此却遭了不少苦。一个秋天,他在河北一个地方演出《白毛女》。他自然是演“黄世仁”,他全身心地投入,演得十分精彩。可突然之间,台下飞来许多烂苹果之类的东西,打伤了他的左眼。还有一次,当演到最后一幕时,台下看演出的战士早已泣不成声,突然,一个战士哗啦一声把子弹推上膛,瞄准了他,幸好坐在旁边的班长夺走了枪,否则,真的就差点枪毙了这个“黄世仁”。同样的,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抒发出了自己的切身感受。听了那样好的音乐,一听便感叹不已,再听便热泪纵横,其他在坐的人也都会伤心的流着眼泪。这正是我们审美过程中所探讨的“共鸣”,既审美的人(审美主体)对美的事物(审美客体)产生某种相互融通的现象。

现代诗人郭小川的《青纱帐,甘蔗林》,同一自然之物“青纱帐”,在战争环境里和在新中国的和平年代就有着绝然不同的知觉。孙犁在他的代表作〈荷花淀〉中讲到迷茫的淀里的荷花时,这样写到:粉色荷衣箭高高举起,仿佛是监视敌人的哨兵。这是战争年代作家眼中的景物知觉,如今的年代,再去看荷花淀,作家眼中

2

会产生绝然不同的知觉。许许多多的事例说明了这样的一个规律,艺术家们在孜孜不倦地求索自己心目中的艺术,经过时间的洗礼,成为受众们寻觅的自己感觉中的美。

分析哲学的先驱乔治.E.摩尔认为:“美”不是一个自然的客体,因此不能采用象自然科学下定义的方式来界定,而只能采用直觉来把握,早期维特根斯坦也认为美属于不可言说的东西。而艺术与之在本质的追问上亦有同感。因此,而对“什么是艺术”这类问题,我们并不是要放弃对艺术的追问,而是要改变这种本质主义的追问方式。首先思考艺术为之的心灵特质。

对美的追求,也就是对艺术的追求,也就是追求解放、追求进步。我们在聆听音乐,欣赏绘画,阅读小说,观看舞蹈等艺术活动中,不假思索地确认它们就是艺术。评价它们水平的高下,但如何确定水平的高下呢?这其实又回到了我们对艺术问题的追问这一根本上来。奴隶社会的“艺术”(例如古希腊,罗马的雕刻,中国青铜纹饰),不亚于资本主义社会,石窟时代的洞窟、壁画、岩画(野牛和壁画),仍然使所有的现代作家们叹为观止,上个世纪初的一、二十年代,毕加索、马蒂斯等许多先锋派画家开始搜集欧洲以外其他大陆部落

3

时代的艺术品,吸取“原始主义”手法的精华,给本世纪艺术以巨大的活力,直到如今,来自非洲丛林的绘画、音乐和舞蹈,仍然使许多摩登的“现代派”相形见绌。

追求艺术的过程,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在历史的长河中,人们如何诠释艺术,如何去感受美……在今天的西方社会中,由于技术合理性统治的强大作用,人们的思想意识、行动等等一切都日趋一体化对立面消失了。马文.哈里斯描述得比较全面了:“要使人民服从,不能全靠恐吓和威胁,而在很多情况下是使他们和统治集团一致,因壮观的国家盛典感到高兴和自豪,象宗教行列、加冕典礼、凯旋游行之类的公共壮观场面,可以抵消贫困和剥削造成的离心效果。在罗马帝国时期,帝国之所以能一直统治人民,办法就是让他们观看格斗竞赛的宏伟壮观的竞技场面。现代国家也通过电影、电视、无线播音、大型体育比赛、卫星运行、登月等强有力的技术,转移民众的注意力和使他们得到娱乐。政府通过现代媒介或电缆直接播入贫民的房屋或公共宇所,可以说是现代发明的一种最有效的“罗马竞技场”。电视和无线电广播不仅给观众提供娱乐,从而阻止离心行为的发生,而且还能使人们不上街。但是最强大的控制手段不是娱乐界的电子麻醉剂,而是国家控制的普及教育。

4

教师和训练每一代人,提供为人们生活和福利所必须的技能和服务,这样做显然是在满足复杂的工业文明对工具及手段的需要。此外,教师和学校还花大量的时间研究市政学、历史、公民资格、社会调查等课题,这些课题有很多关于文化、人民和自然的假定,它们都明显或暗示地表示该社会的政治经济体系是伏越的。很多教师和学生没有比较的观点没有意识到他们的课本、课程、课堂讲述在很大程度上支持着现状。”在这样的环境中,人们逐渐被同化了,有了一种“幸福感”:国家许诺的更高的工资,更好的住房,更好的娱乐。而这些又不断的实现,那么我们有什么必要不满现实呢?这种情绪逐渐地吞噬了所有高级文化——音乐、绘画、诗歌、文学…..在这样的环境中,艺术将会怎样?人们普遍认为:今天的艺术家是孤独的。他们的作品——极度抽象的符号,酶涩的释义,材料与工作方式的反常规,使绝大多数人望而却步,但是他们并非故弄玄虚,自高自大。对于西方艺术家来讲,他们是在维护自己的尊严,是在维护艺术的神圣。现代艺术家注定了不同于以往的大师,我在许多现代绘画作品中发现了昔日大师们的作品所不具有的那种特殊的美。先辈大师和当代画家之间的不同,或许当代的画家更是更深刻的思想家。

5

当代艺术中,“原始主义”的兴起和发展,从技术角度来看,是前卫艺术家不满于实实在在地描绘自然这种教条,而去求索能够直接唤起情感效应的手段。更理性地讲:是艺术家对弥漫当代社会的虚伪的强烈批判——人们为什么不揭去冰冷面具,把自己跳动的心、火热的激情展现出来?……在科学取代了宗教,技术合理性统治了的今天,人们为善的冲动越来越淡化,最终隐蔽到一片普照的光中,退行到无意识领域。人们失去了自觉。为了使人们看到人的本质并没有消亡,从而克服绝望感,进一步唤起人们心中固有的但已经沉寂下去的力量。艺术就必须回答,艺术家对社会的关注主要通过对社会的批判表现出来,这符合作为一直支反对力量的艺术的本性。特别是进入二十世纪以来,西方社会的弊病越来越多,越来越明显,而工业文明的成就成功地弥补了大量的反对力量。关注人类存在境况,永远向上的艺术家举起了不合理的旗帜,为一个更加健全的社会而奋斗,他们成为为了追求真理、追求美的急先锋。

美,对于每个人都是不同的,正如人们所说:一千个人眼里就有一千个王熙凤。这句话的确揭示了受众在艺术欣赏中的积极性和创造作用,读者看了《红楼梦》之后各有自己不同的见解:有的说她是个刽子手,有

6

的说她是个女英雄,有的说她可悲,有的说她可耻,有的说她漂亮,有的说她奇丑无比……这正是因为读者个人的生活背景、思想感情、心理条件以及审美观的不同所造成的不同美感。鲁迅先生也曾经说过:“读者所推见的人物,都不一定和作者所设想的相同,巴尔扎克的小胡须的清瘦老人,到了高尔基头里,也许变成了粗蛮壮大的络腮胡子。不过那性格、言动、一定有些相似,大致不差,恰如将法文译成了俄文一样。”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中说:“知多偏好,人莫圆该,慷慨者逆声而击节,蕴籍者见密而高蹈,浮慧者观奇而跃心,爱奇者闻诡而惊听。会己则嗟讽,异我则沮弃。”这是由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审美观点(角度),生活经验,思想感情、性格气质等等,这些都会使它们对于同一部艺术作品产生不同的情感反应,做出不同的理解和解释。这正与美感问题相联系,美感是人类特有的把握审美对象的社会意识,具有社会性,美感是人们面对审美对象产生的一种超越感官刺激和生理快感的精神愉悦性,具有精神愉悦性,正是人类所追求的。

什么是美感呢?让我们先从美感的具体表现谈起。据说,德国音乐家梅亚贝尔为了一件小事,和妻子发生口角,气氛极为紧张。为了使自己平静下来,梅亚贝尔

7

坐在钢琴前弹奏起肖邦的名曲《夜曲》。顿时,他被这支乐曲优美的旋律所吸引,沉浸在诗一般的意境中——夏天美好的夜晚,一弯新月出现在枝头,情侣的幽会,温存的陶醉……所有这一切驱散了他心头不快的阴云,刚才跟妻子吵架的事忘得一干二净。他的妻子也为这支乐曲的魅力吸引过去,情绪逐渐平静下来,一步一步地走到钢琴旁边,激动地抱住音乐家,两个人和解了。从这个事例中我们不难看出:美感就是指审美主体接触到美的事物时,在感情上产生的反应,在精神上得到满足和怡情的心里状态。茅盾曾讲过:“看到某种自然物或人造的艺术品,我们往往要发生一种情绪上的激动,也许是愉快兴奋,也许是悲哀激昂。不管是前者,还是后者,总之我们是被感动了,我们对所看到的事物起了美感。”因此,美感的愉悦绝不等同于快感,快感是由实用功利目的满足所引起的生理性愉快,美感是由精神希求的满足所引起的心灵性愉快。前者是低级的愉快,后者是高级的愉快。生理快感的过程先愉快后判断,美感是先判断后愉快,生理快感是短暂的,美感是长久(永恒)的,所以我们说美感是生命力,也就是说人只有把自己当作现有的、有生命的类来对待,才有可能把自己当作普通的,因而也是自由的存在物来对待。现有的是

8

受限制的,生命的是有需要的。有限制、有需要有痛苦,才有生命、有力量、有热情。然后感性动力才能活跃起来。

韩非子曾说:“千斤之玉卮,至贵,而无当,漏,不可盛水。”卮是古代的一种饮酒器,玉制的卮,虽然质地很美,但是无底,是漏的,不能盛饮料,也就失去酒器的作用,这说明生活用品首先要考虑实用,其次才考虑审美要求。艺术则不是直接为了满足实用的需要,而是再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中,给人以精神的影响。据高尔基回忆,有一次,列宁在听了贝多芬《热情奏鸣曲》以后说:“我不知道还有比〈热情奏鸣曲〉更好的东西,我愿每天都听一听。这是绝妙的、人间所没有的音乐。我总带着也许是幼稚的夸耀想:人们能够创造怎样的奇迹啊!”

这里所说的“绝妙”,实际上是对贝多芬作品中艺术美的肯定,也就是对艺术家创造性劳动的肯定。列宁热烈地捍卫了艺术中真正的美。他说:“应该把美作为根据,把美作为构成社会主义社会中的艺术的标准。”列宁还在讲艺术美的推陈出新时说:“即使艺术品是旧的,我们也应当保留着,把它作为一个范例,推陈出新,为什么只是因为它旧,我们就要撇开真正美的东西,抛

9

弃它,不把它当做进一步发展的出发点呢?”这里所说的“真正美的东西”,也是暗示美是艺术的重要特性,要发展艺术的美,必须对传统艺术中真正有审美价值的东西加以批判继承。

艺术美中的主观因素反映了艺术家的审美理想,思想感情。艺术美对人的感染力和形象中包含的艺术家的思想感情分不开。徐悲鸿曾经说过:“凡美之所以感动人心者,决不能离乎人之意想。意深者动人深,意浅者动人浅。”这里所说的“意想”,就是艺术家的思想感情,是艺术家所追求的美。艺术家对生活形象的加工,取什么,舍什么,都是受本身思想感情的支配。艺术形象已经是被艺术家所理解过、体验过的生活形象。按照黑格尔的说法是“在艺术家头脑中打过转的东西”,所以中艺术形象上必须留下艺术家思想感情、艺术追求的烙印。因此不同的文学艺术家虽然反映同一对象,由于主观条件的差别,在艺术形象上会产生不同的特点。例如同是咏梅,毛泽东同志的《咏梅》给人以清新、愉悦的感受,陆游的《咏梅》则给人以消沉、哀伤的感受。再如朱自清。俞平伯两人曾同游南京的秦淮河,在1923年两人各自写了一篇同名的散文:《桨声灯影中的秦淮河》,在这两篇散文中表现了两位作家面对同一景物所

10

产生的某些不同的理解和感受。在艺术风格上也有不同特点,这些都说明主观因素在艺术美的创造中起主导作用,也就是艺术家在创作中对美的追求。

不同的艺术种类中主观与客观的结合具有不同的特点。在绘画、雕塑、摄影等造型艺术中是从再现生活形象中渗透了艺术家的思想感情。在对绘画作品做理性分析时,才能清楚地揭示形象中的主观因素,鲁迅先生曾讲:“看一件艺术品,表面上看是一幅画,一座雕塑,实际是艺术家人格的表现。”另一些艺术部门更善于直接地表现艺术家的思想感情,如音乐的主要特点不在于提供直观的形象,音乐较之造型艺术更善于表现感情,因此黑格尔把音乐称之为“心情的艺术”,例如听了《二泉映月》的演奏,凄婉、悲切的调子使听众在情感上直接受到感染,仿佛听到旧社会中那些下层人们的不幸的倾诉,从这凄婉的调子里,人们可以联想到旧社会中受迫害的下层人苦难的生活。虽然这些形象是不确定的,但是在听众的心中产生了共鸣,达到了艺术之美。

值得注意的是,艺术的追求绝不是抄袭古人。丹纳曾说:“卢佛美术馆有一幅但纳的画。但纳用放大镜工作,一幅肖像画四年,他画出的皮肤纹缕、颧骨上的细微莫辩的血筋,散在鼻子上的黑斑……眼珠的明亮甚至

11

把周围的东西都反射出来。你看了简直会发楞:好象是一个真人的头,大有脱框而出的神气……可是梵.代克的一张笔致豪放的速写就比但纳的肖像有力百倍。”但纳的作品虽然细微逼真,不过是自然摹本。而梵.代克的作品虽然简略,但把握了对象的特征,却是艺术家的创造,体现了艺术的生命。照抄别人的作品,哪怕是艺术大师的作品,也不能体现真正的艺术美,因为这是和艺术美所包含的创造的特性相违背的。清代的石涛曾说:“非似某家山水,不能传久。…..是我为某家役,非某家为我所用也。纵逼似某家,亦食某家残羹耳。”齐白石曾说:“胸中山水奇天下,删去临摹手一双。”这也是反对那种抄袭古人的做法。外国著名艺术家也有类似见解。罗丹曾说:“拙劣的艺术家永远戴别人的眼镜。”达.芬奇也说过:“画家若专以他人的画为准绳,就只能画出平凡的作品。”有无创造这不仅是评论一件作品艺术美的标志,也是衡量一个时代艺术成就之一。达.芬奇说:“从罗马人以后的绘画;里可以见出这一点。他们彼此抄袭成风,以致艺术衰落,一代不如一代。”中国清初山水画家所谓“四王”(王翚,王时敏,王鉴,王原祁)重仿古,王原祁说他自己“东涂西抹,将五十年,初恨不似古人,今又不敢似古人,然求出蓝之道终不得也。”

12

这种仿古的风气对当时艺术的发展带来消极的影响。当然艺术的创造不能脱离开继承前人的优秀遗产。临摹艺术大师的作品也是必要的,从临摹中可以深入细致地体会前人如何表现生活和情感,作为我们艺术创作中的借鉴。但是,临摹本身并不是目的,而是为了借鉴,为了创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艺术有了新的生命,这是对美的进一步诠释。吉朋在《罗马帝国衰亡史》中描述这样的一段历史:朱莉亚皇后决定将帝国一分为二,卡瑞哥拉占有欧洲;杰他拥有亚洲和埃及。这样做是为了避免内战,避免兄弟间的争斗。他们答应在母亲的宫中会面。会谈中,杰他遭到袭击,母亲起身保护儿子。在这场绝望的搏斗中,母亲受了伤,身上沾满了少子的鲜血。而同时,长子在怂恿着刺客。刺杀结束了,卡瑞哥拉带着恐惧,匆忙把自己投到保护神前,向自己的士兵诉说自己的“危险”和“幸运。权利斗争的血腥,手足之情的沦丧,闪光的母性,一切都跃然纸上。人们清楚地感受到崇高与卑鄙,亲情与冷漠在一个狭小的场景中强烈的对比,更能体会到一个母亲在目睹这惨景时受到的刺痛。这是历史,还是诗,还是……不管是什么,它都震撼了人的心灵,荡涤了人的头脑,从而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了人性。吉朋华美、典雅的语言使读者感受

13

到了艺术的美感。

禁止超越,实际上就是晋职美,这不仅是对艺术的否定,也是对自己的蔑视和遗弃。这种力量永远也不会胜利。纵然是在封建社会,“男女授受不亲”或者“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之类,纵然是在十年浩劫里满街涂抹着红字,书店里空着书架,没有一朵鲜花掷向挂牌示众的诗人和艺术家,夫妻互相监视,科学家奴颜婢膝,朋友们相遇时匆匆走过,眼睛羞愧地看着地……所有这一切,都没有阻挡住人们对美的向往、对艺术的追求。这些既是异化现实,也是理性结构。理性结构肯定它,而感生动力却否定它。由于这种否定,或者说由于这种感性批判,我们才有了《水浒传》、《西厢记》、《红楼梦》等伟大的艺术作品。我们要说,美是真理,是历史的产物,在历史的滔天巨浪中,淘出了许许多多的“金子”——艺术,同时,人们仍旧在布满荆棘的艺术道路上不懈地追求着、探索着、超越着心中的美。

参考文献:

1.《美学原理》杨辛甘霖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3年7月第一版

2.《外国文学简编》朱维之赵澧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80年6月第一版

3.《中国文化概论》张岱年方克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年1月第二版

4.《美学》朱立元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年6月第一版

14

《艺术与现实的审美关系》读后感

《艺术与现实的审美关系》读后感 ----以人的相貌为例 莫晓茵20140901025 个人认为“任何东西,凡是完全体现了那一种类的观念的,就显得美。”定义显得十分狭隘。这意思也就是说,“美的事物一定要包含所有在同类事物中堪称为好的东西,在同类事物中所能找到的任何好的东西,没有不包含在美的事物中的。”在人身上,这种美的典型的多样性更加显著,我们简直不能设想人类美的一切色调都凝聚在一个人身上。就如我们亚洲人现在对美的定义—肤白,眼大,小鼻子小嘴什么的。就算我们一直在吐槽谁谁谁有着以上一切特征,一副网红脸,各种撞脸,但这有何尝不是现代大众审美过分单一所造成的恶果呢? 大家都会指出,一个人的丑陋,是由于那个人的外形难看——“长得难看”。我们知道得很清楚,畸形是疾病或意外之灾的结果,人在发育初期格外容易为灾病所毁损。假使说生活和它的显现是美,那末,很自然的,疾病和它的结果就是丑。但是一个长得难看的人也是畸形的,只是程度较轻,而“长得难看”的原因也和造成畸形的原因相同,不过是程度较轻而已。假如一个人生来就是驼背,只是程度较轻,而原因则是一样。总之,长得丑的人在某种程度上都是畸形的人。他的外形所表现的不是生活,不是良好的发育,而是发育不良,境遇不顺。现在我们从外形的一般轮廓转移到面部来吧。面容的不美或者是由于它本身,或者是由于它的表情。我们不喜欢“凶恶的”、“令人不快的”面部表情,因为凶恶是毒害我们的生活的毒药。但是面容的“丑”多半不是由于表情,而是由于轮廓的本身面部的骨骼构造不好。脆骨和筋肉在发育中多少带有畸形的烙印,这就是说,这个人的初期发育是在不顺的境遇中进行的,在这样的情形下,面部轮廓总是丑的。根本无需详加证明,在人看来,动物界的美都表现着人类关于清新刚健的生活的概念。 但是我非常认同书中的这句话--凡是出类拔萃的东西,在同类中无与伦比的东西,就是美的。”一件东西必须出类拔萃,方才称得上美。像斯温顿,一个我十分喜欢的演员,她并不是传统的美人,甚至如果我们用传统意义的审美去评价她的话,她甚至不像地球人。她是天赐凡间的非常态尤物,不仅能在主流与异类之间纵横驰骋,也能在圣殿与人间甬道上悠然踱步。她善长颠覆,因为她不计得失;她敢于创造,因为她不怕非议。她从相貌上看是与美丽无缘的,但她们那种介乎两性之间的气质,以一种神奇的刚毅之美吸引着我。她是上帝赐给人类另一种审美观,她的“凌厉”“中性”,散溢着不可抗拒的另类诱惑。面对上帝的精心雕琢,蒂尔达并不吝啬:她在《奥兰多》中裸得浑然天成,在《年轻的亚当》中脱得云淡风清。除了表演,蒂尔达·斯温顿还是文学杂志《Sembla》的长期撰稿人。而其棱角分明的线条,中性清冷的气质,更使无数时尚大师趋之若鹜。她是荷兰著名时装设计师Viktor&Rolf二人组眼中完美无缺的缪斯,是英格兰Orbital乐队MV里高贵无邪的女神。 所以,应该说,关于美的本质的新的概念——那是从和以前科学界流行的观点完全不同的、对现实世界和想象世界的关系的一般观点中得出的结论。——会达到一个也和近来流行的体系根本不同的美学体系,并且它本身和以前关于美的本质的概念根本不同。但是同时,新的概念似乎又是以前的概念的必然的进一步的发展。我们将会不断地看到流行的美学体系和我们提出的体系之间的本质的不同,为了指出它们中间的密切关系之所在,我们要说,新的观点说明了以前的体系所提出的最重要的美学事实。

关于美的经典名言

关于美的经典名言 1.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2. 不爱,孔雀不惹眼;爱上,山鸡也动人。——蒙古 3. 不能说凡是合理的都是美的,但凡是美的确实都是合理的——德国 4. 充实之为美。——孟子 5. 带着智慧从人群中脱颖而出的女人是最美丽的。 6. 赋予我一个美好的灵魂,我的外表也将一同美丽。 7. 富有生机就是美。——威布来克 8. 富于美之中的真要比真本身更高尚深奥。——法朗士 9. 劳动人民对美的生活的追求和向往,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 10. 没有比漂亮的外表更有说服力的推荐信了。——列夫托尔斯泰 11. 没有丑女人,只有懒女人。 12. 玫瑰是美的,不过我们认为,使它更美的是它包含的香味。——莎士比亚

13. 美,什么是美?在人生每一个有趣的方面都有大量 的美 然而,美既不能充饥,也不能养家糊口。——马埃利奥特 14. 美,是道德上的善的象征。——康德 15. 美本身必须是真的。——德国 16. 美必须干干净净,清清白白,在形象上如此,在内 心中 更是如此。——孟德斯鸠 17. 美的世界要靠我们勤劳的双手来创造,美的花朵要 靠我 们劳动的汗水来浇灌。 18. 美的文词就是思想的光辉。——朗吉弩斯 19. 美的心灵像甘泉、像雨露、不仅滋润了自身的语 言、形 象,而且也使周围的一切都沐浴着美的光辉。 20. 美就是真,真就是美。——济慈 21. 美貌开始是令人倾心的,但在家里放三天后,谁还会再瞅它一眼呢?——肖伯纳

22. 美貌之女人犹如才智于男子,是至关重要的。—— 切斯 特菲尔德 23. 美人的嫁妆在她自己的脸上。——欧洲 24. 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罗丹 25. 美是恋人的赠品。——康格里夫 26. 美是善的标准语汇中的一部分。——爱略特 27. 美是善的另一种形式。——彼翁 28. 美无法定量, 但舒服是美的第一要素. 舒服多一点,美就多一分。 29. 美与真是一回事,这就是说美本身必须是真的。——黑格尔 30. 你可以从外表的美来评论一朵花或一只蝴蝶,但你不能这样来评价一个人。——泰戈尔 31. 女人的美丽不是表面的,应该是她的精神层面,是她的关怀,她的爱心,以及她的热情!女人的美丽是跟着年龄成长的!

关于美的名言名句

关于美的名言名句 ●至善方能至美(拉丁语) ●美是善的标准语汇中的一部分(爱略特) ●美是善的另一种形式(彼翁) ●我一向认为,只有把善付诸行动才称得上是美的(卢梭) ●善较之美价值更高(阿尔拉) ●美高于善,善胜过丑(王尔德) ●假如认为美就是善,那是多么离奇的幻想啊!(托尔斯泰) ●美是一种善,其所以引起快感正因为它是善(亚里士多德) ●地球上一切美丽的东西都来源于太阳,而一切美好的东西都来源于人(普利什文) ●你以为美与善是截然不同的两回事吗?你不知道凡是从某个观点看来是美的东西,从这同一以观点看来也就是善的吗?(苏格拉底) ●美是上帝的微笑,音乐是上帝的声音(罗·安·约翰逊) ●美是我们所知道的最完备的东西,它包括了自然的不可企及的神秘目标(罗·布里奇斯) ●美是上帝赐予的礼物(亚里士多德) ●美是一种自然优势(柏拉图)

●美不是人工造就的,而是天生固有的(狄更生) ●美!这是用心灵的眼睛才能看到的东西(儒贝尔) ●在任何大自然中都无法认得美的人,这正表示其人心中有缺陷(德国) ●美会在凝视者的眼睛里(刘·华莱士) ●如果两眼生来为着注视,美就是她存在的原因(爱默生)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人的一切都应该是美丽的:面貌、衣裳、心灵、思想(契诃夫) ●从我们心中夺走对美的爱,也就夺走了生活的全部魅力(卢梭) ●花朵衰败的地方,人类没法生活(法国) ●美在已经涉足和尚未涉足的领域中创造着(塞·丹尼尔) ●十全十美虽无法达到,但却值得追求(罗·布坎南) ●美是奇异的。它是艺术家从世界的喧嚣和他自身灵魂的磨难中铸造出来的东西(毛姆) ●要创造出真正的美必须具备巨匠的技艺(约·德莱顿) ●为美而献身比为面包而活着要幸福得多(爱默生) ●只有天赋很好的人能够认识并热心追求美的事物(德谟克利特) ●追求美而不亵渎美,这种爱是正当的(德谟克利特) ●富有生机就是美(威·布来克) ●端庄即至美,严肃乃极乐(威·沃森)

艺术美与现实美的区别和联系

1、艺术美和现实美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现实美带有分散性、芜杂性、易逝性;艺术美带有集中性、纯粹性、永久性。联系:现实美是艺术美的源泉基础,艺术美是现实美的集中和提高,艺术美能作用于现实美。 形式美和美的形式有什么区别? 形式美尽管大部分是由美的形式转化而来的,但它和美的形式却有很大的差别:首先,形式美是独立的审美对象,是一种美的形态;而后者仅仅是美的一个组成部分(2分)。其次,形式美有着某种内容,是形式本身所包含的某种意味,而美的形式虽然指向某种内容,但它本身并不包含美的内容在内(2分)。再次,形式美是单就形式本身来看的,而美的形式是必须结合美的对象的内容来看的(2分)。 理解丑的美学意义? 答:丑是美的对立面,从而能以丑衬美。它和美相互依存,相互斗争,又相互转化。没有丑,就不可能有美。其次,世界的发展有待于丑的刺激。恶和丑是刺激人们前进的一种重要动力。再次,审丑历来都是人们审美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历来的文学艺术都有表现奇丑怪异的杰作。最后,现实生活中的丑,经过艺术家的心灵点化,转化成艺术中的美,即“花丑为美”,进而成为抨击丑的巨大的艺术力量。 美学的学科性质是什么? 答: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基本性质是一门人文学科,和其他许多人文学科有着多方面的联系。美学离不开人,和人生价值有着重要联系。美学要研究人和现实的审美关系,人和现实的审美关系的建立必定以人的审美价值的学科。 在产品设计中比较常用的形式美学规律有哪些?分别可以产生怎样的美学效果? (1)、整齐一律(2)、对称和均衡(3)、调和和对比(4)、比例和节奏; (5)、多样统一。 艺术创作包括艺术积累、艺术构思和艺术表现三个方面。 艺术构思,是指艺术家在艺术体验和艺术发现的基础上,以特定的创造动机为引导,以各种心理活动和艺术表现方式为中介,使艺术意象得以创造和成熟的过程。它包括构思的方式及运作和意蕴的凝结。 2、人生的艺术化: 科学技术和工业文明的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问题: 1.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失衡 2.人的内心生活失衡 3.人和自然的关系失衡 在高度自动化的环境中,流水线作业窒息了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人生艺术化是种意境而且是对于真、善、美理解的一定层次而艺术又分中西方化东、西方的审美角度或多或少受各地域的文化影响以儒家和道家而言是以近山亲水而论自然之美结合自身的人生观、生活观而道艺术人生对于生活的理解也是种艺术“艺术”一词一直是值得争议的一词因为文化因为生活习俗或者说是思想艺术人生在于我的理解范围入乡随俗达观自在乐山乐水叹文希义这便是艺术。 “人生艺术化”是20世纪上半叶中国现代美学、文艺思想所提出的一个美学的、文学艺术的、也是文化的命题。所谓“人生艺术化”,也就是要以美的艺术精神来濡染人格和心灵,使人的整个生命境界成就为艺术般美丽而富有意义的诗性境界。 “人生艺术化”是20世纪上半叶中国现代美学、文艺思想所提出的一个美学的、文学艺术的、也是文化的命题。所谓“人生艺术化”,也就是要以美的艺术精神来濡染人格和心灵,使人的整个生命境界成就为艺术般美丽而富有意义的诗性境界。 三四十年代,丰子恺、宗白华等也对“人生艺术化”命题的丰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丰子恺提出了“真率人生”的命题,成为中国现代“人生艺术化”思想宝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宗白华则从意境出发对生命的自由诗境进行了生动而深刻的阐释构建,成为中国现代“人生艺术化”思想最为绚烂的华章之一。 他们所提出的“人生艺术化”的道路相对于当时的民族困境来看,不免过于高蹈,但这恰恰又是这些人文知识分子对于现实的真挚发言。而它的价值和意义在今天进一步彰显出来。 从人类的文化思想和历史实践看,对于人生的艺术化(性)追求并非只是中国现代美学和文化的专利。就

关于美的名人名言大全

关于美的名人名言大全 如果可以,美于心也会一种美的另一种方式。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关于美的名人名言大全,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1、高山之巅无美木,伤于多阳也;大树之下无美草,伤于多荫也。——刘向 2、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疑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平庸,不免于下流矣。——诸葛亮 3、时势为天子,未必贵也;穷为匹夫,未必贱也。贵贱之分,在于行之美恶。——庄子 4、诚能体而存之,则众善之源,百行之本。宋·朱熹《仁说》实行并保存真诚的心,这是人生美好的源头,行动美好的根本。——朱熹 5、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李商隐 6、君子虽殒,美名不灭。——武则天 7、君子崇人之德,扬人之美,非谄谀也。——荀子 8、镇压叛乱者、战胜敌人,将他们连根铲除,夺取他们所有的一切;使他们的已婚妇女号哭、流泪;骑乘他们的后背平滑的骏马;将他们的美貌的后妃的腹部当作睡衣和垫子,注视着她们的玫瑰色的面颊并亲吻着,吮她们的乳头色的甜蜜的嘴唇,这才是男子汉最大的乐趣!——成吉思汗 9、天才者,或数十年而一出,或数百年而一出,而又须济之以学问,助之以德性,始能产真正之大文学。此屈子、渊明、子美、子瞻等所以旷世而不一遇也。——王国维 10、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朴为美。——司马光 11、春花不红不如草,少年不美不如老。——袁牧 12、美曰美,不一毫虚美;过曰过,不一毫讳过。——海瑞 13、我始终记住:青春是美丽的东西,而且对我来说它永远是鼓舞的源泉。——巴金

艺术创造心得体会4篇

艺术创造心得体会 4 篇 艺术创造心得体会1 《指南》的“艺术领域”中对教师提出要求:“和幼儿一起用图画、手工制品等布置环境、美化生活。” 我们的生活缺不了美的事物,对美的渴望是每个人的权力,《指南》中也说到“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我们应该满足孩子们,这对于教师而言是举手之劳,我也确实当任务做了。这周正好是“春天”的主题,安排了制作活动,孩子们制作迎春花、桃花、梨花和柳条,有的是个人作品,有的是两人合作。我当时只是配合师父将柳条挂起来,在我布置好教室之后,维维走来告诉我说:“老师,我们把春天搬到教室里来了,你看,花瓶里有黄色的迎春花,红色的桃花和白色的梨花,窗户上还有绿绿的柳条,真漂亮!”布置环境对我来说只是任务,而对于孩子来说却有着不可思议的内涵,我被她的一番话感动了,忍不住夸奖她:“你说得正好!”她笑得可欢了。这段小故事告诉我:教室里的环境布置能开拓孩子的思维,一定要重视教室环境。下次一定会和孩子们一起讨论如何布置教室、美化教室,让孩子们成为教室里的主人! 《指南》中强调“成人应对幼儿的艺术表现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不能为追求‘完美'而对幼儿进行千篇一律的训练,以免扼杀其想象与创造的萌芽。”我的理解是:每个孩子都有丰富的想象力,能用语言大胆地表达出来,但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把他的心中所想绘画出来,这毕竟需要有一定的绘画基础。我们不训练孩子们的绘画技能,但也不能在没有基础的情况下让

孩子去创作,创作要以绘画基础为奠基。当然,孩子们的创作是浅层次的,不能对孩子要求过多。想要提高孩子的绘画基础,不一定要教师施加给他,我想可以让孩子选择一些自己喜欢的绘画读本,画一画自己喜欢的人物、小动物和植物。这是他自发的一种对于美的理解,孩子会有一种亲身体验: 这本书上画的东西是我喜欢的美的东西。这样,既不会出现千篇一律的作品,又让孩子有能力去创作。当然,提高孩子绘画能力的办法还有许多,每位老师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方式方法。 艺术领域包括美术和音乐,我觉得边听音乐边画画是一种享受,有着1 加1 大于2 的价值。美术活动时可以播放一些与该活动相称的音乐,用音乐和美术相结合的形式,让孩子们去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吧!艺术创造心得体会2 在重视素质教育的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幼儿园意识到艺术教育对开发孩子的智力、陶冶孩子的情操、激发孩子的自信、锻炼孩子的意志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艺术对一个人生理和心理的调节,受益于终身的好处。因此我们有必要尝试通过对孩子的艺术启蒙来教育孩子,发展孩子,使之健康、和谐、全面地成长。 《指南》中指出:“幼儿艺术领域的学习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由此可见,艺术的关键在于教师“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幼儿“感受和发现美” ,以及“表现和创造美” 。那么,教师如何创设?创

艺术美与现实美的区别和联系

1、艺术美与现实美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现实美带有分散性、芜杂性、易逝性;艺术美带有集中性、纯粹性、永久性。联系:现实美是艺术美的源泉基础,艺术美是现实美的集中和提高,艺术美能作用于现实美。 形式美和美的形式有什么区别? 形式美尽管大部分是由美的形式转化而来的,但它与美的形式却有很大的差别:首先,形式美是独立的审美对象,是一种美的形态;而后者仅仅是美的一个组成部分(2分)。其次,形式美有着某种内容,是形式本身所包含的某种意味,而美的形式虽然指向某种内容,但它本身并不包含美的内容在内(2分)。再次,形式美是单就形式本身来看的,而美的形式是必须结合美的对象的内容来看的(2分)。 理解丑的美学意义? 答:丑是美的对立面,从而能以丑衬美。它和美相互依存,相互斗争,又相互转化。没有丑,就不可能有美。其次,世界的发展有待于丑的刺激。恶和丑是刺激人们前进的一种重要动力。再次,审丑历来都是人们审美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历来的文学艺术都有表现奇丑怪异的杰作。最后,现实生活中的丑,经过艺术家的心灵点化,转化成艺术中的美,即“花丑为美”,进而成为抨击丑的巨大的艺术力量。 美学的学科性质是什么? 答: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基本性质是一门人文学科,与其他许多人文学科有着多方面的联系。美学离不开人,与人生价值有着重要联系。美学要研究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的建立必定以人的审美价值的学科。 在产品设计中比较常用的形式美学规律有哪些?分别可以产生怎样的美学效果? (1)、整齐一律(2)、对称与均衡(3)、调和与对比(4)、比例和节奏; (5)、多样统一。 艺术创作包括艺术积累、艺术构思和艺术表现三个方面。 艺术构思,是指艺术家在艺术体验和艺术发现的基础上,以特定的创造动机为引导,以各种心理活动和艺

四年级下册《创造美的纹理》美术课教案

四年级下册《创造美的纹理》美术课教案 四年级下册《创造美的纹理》美术教案 教材与学情分析 《创造美的纹理》本选取艺术家波洛克的作品和他创作时的情景图,以及一些同龄人的作品,旨在激发学生创作兴趣,丰富学生创造素材的多样性,拓展新的思路。让学生走进生活,接触自然界中美的纹理。通过身边的工具材料,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和学习情感,能够自主的进行探究、发现、创造有特色的纹理作品,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感知力、审美力和创造力。 教学目标 1、体验、感受自然纹理的美。 2、能够用生活中的物品拓印或人工的方法创造、表现不同的纹理。 3、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绘画形式的多样性。在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中获得视觉和触觉的独特感受,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感知能力和创造能力,丰富学生的美术语言,提高学生的艺术敏感度和审美能力。教学重难点 1、重点:欣赏身边各种事物中存在的肌理,并说出不同肌理给自己的感受。

2、难点:引导学生大胆、自由地用不同方法表现不同的肌理纹样,表现自己的感受。 (一)欣赏自然纹理的美 1、师:今天我带了前不久捡的一个宝贝,大家想不想看?(师出示:有纹理的石头。) 问题深入:你在这个宝贝上发现了什么? 你从这些纹理上看出了什么? 2、师:这石头上的自然纹理让我们产生了这么多联想,让我们得到了美的享受。其实我们生活中随时随地都能见到很多美的纹理,你能说说你在哪些地方还发现了纹理吗? 3、老师也收集了一些自然纹理,再请大家一起欣赏吧!(教师播放展示:自然纹理)学生欣赏,并用手触摸。 学生欣赏、思考、回答教师提问。 学生欣赏,并说说看到纹理的感受。 (二)揭题并探讨创造纹理的方法 1、大家有没有发现最后一个纹理和前面的纹理有什么不同?(最后一个是:雪地里的车轮印和行人脚印) 2、对,在我们的生活中除了有一些自然存在的纹理以外,我们也可以创造纹理。(多媒体出示题:创造美的纹理) 3、你觉得可以用什么方法创造纹理? 4、教师介绍创造纹理的方法,并作纸团压印和颜料流淌的方法示范。

自然美与艺术美的关系

自然美与艺术美的关系 自然美与艺术美的关系 自然美与艺术美的关系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固然常说美的颜色,美的天空,美的河流,以及美的花卉,美的动物,尤其常说的是美的人。我们在这里姑且不去争辩在什么程度上可以把美的性质加到这些对象上去,以及自然美是否可以和艺术美相提并论,不过我们可以肯定的说,艺术美高于自然。因为艺术美是由心灵产生和再生的美,心灵和它的产品比自然和它的现象高多少,艺术美就比自然美高多少。从形式看,任何一个无聊的幻想,它既然是经过了人的头脑,也就比任何一个自然的产品要高些,因为这种幻想见出心灵活动和自由。如果我们只是普泛的说:心灵和它的艺术美高于自然美,这等于还没有说出什么,因为所谓“高于”还是完全不确定的说法,还是把自然美和艺术美左右并列地摆在同一观念范围里,所指的还是一种量的分别,因此,还是一种表面的分别。只有心灵才是真实的,只有心灵才涵盖一切,所以一切美只有在涉及这较高境界而且由这较高境界产生出来时才真正是美的。就这个意义来说,自然美只是属于心灵的那种美的反映,它所反映的只是一种不完全不完善的形态,而按照它的实体,这种形态原已包涵在心灵里。 黑格尔认为艺术美比自然美高,就是因为,艺术美是人的作品,是人的精神的显现,自然只有在见出生命意味时才有美可言。 有人认为,自然美高于艺术美;还有人认为,艺术美高于自然美。其实,自然美和艺术美作为人类审美活动的两个不同的领域,它们各有自己的社会价值和优势,二者不能互相代替;在人们进行审美评价时,往往将这两种美互相参照,互为标

准。从总体上来说,二者之间不存在谁高谁低的问题。就我个人而言,艺术美与自然美应该拥有同样的高度,站在同样的位置。 艺术美与自然美都存在于人们的知觉或想象这一媒介中,只不过,前者存在于通常心灵的转瞬即逝的一般表象或观念中,后者则存在于天才人物的直觉中。艺术美,是人类在劳动实践和艺术创作过程中,根据自然的形象,融合人的思想感情而加以表现的作品美。艺术,是人的作品。既然是人的作品,就必然体现了人的本质力量、人的理想和情感。而一片自然风景之所以被称为艺术伤口就因为在它那里仿佛体现了人的性格,自然人格化。自然美,并不是自己表现自己,而是要藉人的观赏而得到显现。应该说,美的事物是艺术美与自然美的结合,当我们感 受到自然界每一个美的瞬间,当无数的美景在我们眼前呈现,当你在为美着迷的同时,美也在净化和 提升着你的心灵.自然美与艺术美应该是彼此融合的。它们是有着高度的和谐统一的。 时慧2004021540经济学院金融三班

第一课 创造美的艺术

创造美的艺术 主讲人:段慧君学习领域:欣赏评述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欣赏美术作品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过程,体会美术作品的立意和表现。 教学重点:学会从多角度欣赏与认识美术作品,理解美术作品与自然,文化的多重关系。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领悟作品的思想内涵,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教学准备: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案、视频等。 学具准备:图画纸;橡皮;铅笔、钢笔等。 教学方法:讨论法和讲授法相结合 课堂教学: <一>引导阶段: 以歌曲《我和我的祖国》为背景音乐,观看祖国秀美山川的实景照片,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 提问:1>这样一组画面及歌唱家深情地演绎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2>同样是歌颂祖国,除了歌曲你还能想到那些艺术表现形式?(舞蹈、诗歌、绘画) 学生:倾听歌曲,观看视频,积极思考,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也是一种造型艺术。符号化的形象很难传 递出身后的情感,想通过图形引发观者情感上的共鸣就需要进行美术作品的创作,点明课题《创造美的艺术》 (2)发展阶段: 引导学生一起欣赏毛泽东的著名诗词《沁园春雪》的配乐诗朗诵视频,教师介绍创作背景 提问:1>用几个词语描绘一下你对这首诗词的感受。 2>如果让你根据词意进行创作,你会怎样表现,请用单线勾勒出你的想

法。 学生:倾听诗词,观看视频,积极思考,大胆绘图。 教师:选出三位同学,展示绘画草图,教师引导学生诠释自己的创意。学生:积极思考,展示作品,说出想法。 让我们一起走进《江山如此多娇》,以讲故事的形式介绍作品背景。 教师讲述: 1>首先这幅作品是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十周年而绘制,悬挂在人民大会堂主会场外大厅的显要位置。作品完成是集合众人智慧的结晶,中央领导人对这幅画的绘制工作给予了特别的关心和指导。周总理选定《沁园春雪》为主题,陈毅提出了画面的设想,在郭沫若、吴晗等人的具体指导下,由傅抱石,关山月设计小稿,又经过多次推敲直至最后定稿。 2>这幅画放置在雄伟的人民大会堂主会场外大厅的正面,需要同时满足于远视点和近视点观看的需要,画幅的构思、尺寸、比例、色调等都要满足建筑物内外格调的高度和谐统一。 3>这幅作品融合了两种流派:傅抱石先生为金陵画派代表画家,独创了“抱石皴”,奔放、深厚;关山月先生为细致柔和的岭南画派代表,两位画家在周总理的亲自点将下,联袂完成了这幅巨作,又创作性地保持了两位先生各自的风格,画面虽是名家各具匠心,却达到了完美的和谐统一。 提问(回答讨论):1>按近中远景的顺序找找看画面中都描绘了那些景物? 2>山、松树象征什么? 3>黄河、长江象征什么? 4>画面又是怎样体现季节与时间段的? 5>与同学们所创作的作品比起来,这幅作品所表现的景物要多的多,这样的表现有什么好处呢? 学生:积极思考,回答问题 <三>展示与讲评 出示两张对比照片,体会这幅作品有太阳和没有太阳的区别。 1>你认为红日象征什么?

关于美的格言警句

人类对美的追求,是社会进步的象征。 ------马克思 世界上最难忘的是自然美——有人能增加些美到世界上去,这人便是天之骄子。 -------冰心 相貌的美,高于色泽的美,而秀雅合适的动作的美,又高于相貌的美,这是美的精华。 ---【英国】培根 伟大的心胸,应该表现出这样的气概——用笑脸来迎接悲惨的厄运,用百倍的勇气来应付一切的不幸。 ----鲁迅 什么是美?美——就是我们所爱的东西,不是因为美才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美的。 ------【俄国】车尔尼雪夫斯基 你缺少的不是美丽,而是善于发现美丽的眼睛。 真善美是些十分相近的品质,在前面的两种品质之上加一些难得而出色的状况,真就显得美,善也显得美。 ------狄德罗 美,是道德上的善的象征。 ------康德 美都是从灵魂深处发出的。 ------别林斯基 激情和表情就是美。一张不带激情不善表情的脸就是缺陷;任它涂脂抹粉,你吹我捧,只有傻瓜才会爱慕。 ------布莱克 美必须干干净净,清清白白,在形象上如此,在内心中更是如此。 ------孟德斯鸠 最能直接打动心灵的还是美。美立刻在想象里渗透一种内在的欣喜和满足。 ------爱迪生 若要把感性的人变为理性的人,唯一的路径是先使他成为审美的人。 ------席勒 我宁愿用一小杯真善美来组织一个美满的家庭,也不愿用几大船家具组织一个索然无味的家庭。 ------海涅

生活中的美,就象圣洁的天使,给人心灵的滋润。人们欣赏美,赞扬美,追求美。我曾在小博写了几句《寻找那一点美》的小诗,总是感到粗陋浅白,彷徨中,深怕亵渎了美。记忆里,大师们的格言让我认识了一些美。 有真有善才有美:布瓦洛说:“只有真才美,只有真才可爱......虚假永远无聊乏味,令人生厌。”别林斯基说:“失去了真,同时也失去了美。”狄德罗说:真、善、美是些十分相近的品质。在前面的两种品质之上加以一些难得而出色的情状,真就显得美,善也显得美。”普洛丁说:“真实就是美,与真实对立的就是丑。” 爱生活才有美:高尔基说:“只有美的人才能唱得好——我说的美的人,就是爱生活的人......那些不会生活的人就会睡觉,而喜欢生活的人就一一唱歌。”席勒说:“真正美的东西必须一方面跟自然一致,另一方面跟理想一致。”车尔尼雪夫斯基说:“每一代的美都是——而且应该是——为那一个时代而存在的,当美与那一时代消逝的时候,下一代就会有它的新的美,谁也不会感到遗憾的。” 善于欣赏才有美:普洛丁说:“眼睛如果还没有变得象太阳,他就看不见太阳;心灵也是如此,本身如果不美也就看不见美。”席勒说:“若要把感性的人变成理性的人,唯一的路径是先使他成为审美的人。”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好的品格才有美:德漠克利特说:“身体的美若不与聪明才智相结合,是某种动物的东西。”培根说:“在美的方面,相貌的美高于色泽的美,而秀雅合式的动作的美又高于相貌的美。”培根还说:“有些老人显得很可爱,因为他们的作风优雅而美......而尽管有的年轻人具有美貌,却由于缺乏优美的修养而不配得到赞美.”屠格涅夫说:“人应当一切都美,外貌,衣裳,灵魂,思想。”歌德说:“外貌美只能取阅一时,内心美方能经久不衰。”奥斯特洛夫斯基说:“人的美并不在于外貌,而在于他的本身,在于他的心。要是人没有内心的美,我们常常会厌恶他漂亮的外表。” 纯朴也是一种美:达芬奇说:“你们不见美貌的青年穿戴过分反而折损了他们的美吗?你不见山村妇女,穿着朴实无华的衣服反而比盛装的妇女美得多吗?”培根说:“美德好比宝石,它在朴素背景的衬托下反而更华丽。同样,一个打扮并不华贵,却端庄、严肃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肃然起敬的。”马雅可夫斯基说:“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件衣衫能比健康的皮肤和发达的肌肉更美丽。”

美术鉴赏——对美的认识

美术鉴赏——对美的认识 在姹紫嫣红的春日,去领略繁花似锦的美景;在苍翠葱郁的夏日,去游览如画般的山水;在硕果丰收的秋日,去捕捉丰收的喜悦,去拾得满地金黄;在银装素裹的冬日,去感受大自然的静谧,领悟不尽的神奇……这都是人们对美的认识的表现。美的认识在本质上是一种感性与理性统一复杂的心理活动,具体地说,美的认识是审美主体在对审美客体进行的感受、体验、鉴别、领悟、评判和再创造的过程中,得到的悦耳悦目,悦心悦意,悦志悦神的审美享受。而高雅健康的审美享受又总是和道理情操等方面的审美教育有机结合的。 美的本质问题提出至今已有二千多年,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传统美学主要回答了“美是什么”。马克思主义美学提出“美是人本质力量的对象化”这一美本质命题,对传统美学进行了总结。然而这一命题方式本身的缺陷使传统美学面临危机。当代分析美学应运而生,对传统美学进行消解,彻底否定了美本质。分析美学一方面解决了传统美学的危机,另一方面又否定了美学,使美学有走向灭亡的危险。美学研究只有站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美学高度,以马克思主义美学为指导,同时吸纳各美学流派的积极方法和研究成果,才能使美本质研究取得实质性进展。 一、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传统美学美本质研究滥觞于柏拉图,只是把美本质抽象地、机械地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站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高度,对传统哲学进行了扬弃,批判地继承并发展、改造了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的哲学思想,创造了科学的、辩证的、历史的、唯物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美学就建立在这一哲学思想之上。马克思主义美学从人类的物质实践中把握意识与存在、精神和物质的相互转化关系,从人、人的本质中把握美和美的本质,从人的类本质、类命运中看待美和美的本质,为全面深刻地把握美的本质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方法,使美本质研究视野进一步开阔,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研究成果。 传统美学正是基于这样一种哲学观念所界定的先验的美作为衡量艺术的标准,因此在艺术发展多元化的今天面临着其自身形态无法解决的契机。以维特根斯坦为首的分析美学从其分析哲学出发,认为当代西方美学所面临的危机,用现存的美学方法和观念根本无法解决,只有跳出传统美学的思维定势,打破传统美

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关系

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关系 我们从远古时代的洞窟中所发现的岩壁画,到历代不同时期所创作出的不同类型与风格形成的画作媒体,以及到现今的广告海报与前卫的数字化视觉媒体等知悉——“艺术”本身都随着不同时代的意识形态、社会科技的演进而有所改变,并不断借着“艺术家”来诠释与展现各种不同的艺术类型、题材与媒体的创作力。 人们至今对美的定义还没有公认的定论 今天我们展开一页页的艺术发展史,从远古的石窟岩壁上所勾勒出的人类生活形状,以致到了现今人们利用电脑描绘出的图象形状,都同样就是展现出多样“视觉艺术”的风貌。 艺术家”借着其媒介的表现技法,用构图、线条、色彩、声音或文字等表现形式将自己的美学、情感与理念的内涵,通过艺术的活动来传递给具有共同经验的共鸣者。 美的普遍本质的各种具体表现形态有三种,即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 ▲自然美 自然事物的美 ▲ 社会性与自然性的统一。它的社会性就是指自然美的根源在于实践。自然性指自然的某些属性、特征,即人的感官所能辨认的或实践中肢体所能运用的那些自然原有的感性形式,它们就是形成自然美的必要条件。自然美的主要特点侧重于形式,以自然的感性形式直接唤起人的美感,它与社会功利的联系较为曲折。 大自然给人提供了无限广阔的审美领域。比如朝阳晚霞、春花秋月、长河落日、园林田野等,都就是自然美。大自然以其美景秀色,能给人以多方面的精神享受,自然美具有巨大的感染力量,。 ▲社会美 社会生活中的美 经常表现为各种积极肯定的生活形象。它包括人物、事件、场景、某些劳动过程与劳动产品等的审美形态,就是社会实践的直接体现。 社会美直接体观人们自由创造,它就是一种积极肯定的生活形象。社会美与社会发展的规律。进步的实践要求与先进的理想具有一致性,就是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 社会美与理想有着紧密联系。社会美直接体观了人的自由创造,而自由创造联系就是在一定思想指导下进行的。进步的思想包含着真与善。 社会美侧重于内容,这就是社会美的一个主要特征,常说的‘心就是美’,‘性格美’,‘内在美’都就是强调人的内在品质,性格美的。 ▲艺术美 艺术形象的美根据规律所创造的一种综合美 艺术美就是指各种建筑、雕塑、工艺、舞蹈、绘画、书法、文学戏剧等,它就是社会存在的集中反映,就是内容美与形式美的统一,塑美与审美的统一。它不仅显示自然与社会的美,而且表现了艺术家的心灵美。 艺术美就是生活与自然中的审美特征的能动反映,就是审美意识的集中物态化形态。艺术美作为美的高级形态来源于客观现实,但并不等于现实,它就是艺术家创造性劳动的产物。它包括两方面:艺术形象对现实的再现;艺术家对现实的情感、评价与理想的表现,就是客观与主观、再现与表现的有机统一。它的特征在于具有审美功能,能给人以在现实生活中难以获得的最为纯粹的美的愉悦与享受。

创造美的艺术教学设计

《创造美的艺术》 教学目标:通过欣赏美术作品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过程,体会美术作品的立意和表现。 教学重点:学会从多角度欣赏与认识美术作品,理解美术作品与自然,文化的多重关系。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领悟作品的思想内涵,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教学准备: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案、视频等。 准备:图画纸;橡皮;铅笔、钢笔等。 教学方法:讨论法和讲授法相结合 课堂教学:<一>引导阶段: 以歌曲《我和我的祖国》为背景音乐,观看祖国秀美山川的实景照片,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 提问:1>这样一组画面及歌唱家深情地演绎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2>同样是歌颂祖国,除了歌曲你还能想到那些艺术表现形式?(舞蹈、诗歌、绘画) 学生:倾听歌曲,观看视频,积极思考,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也是一种造型艺术。符号化的形象很难传递出身后的情感,想通过图形引发观者情感上的共鸣就需要进行美术作品的创作,点明课题《创造美的艺术》 (2)发展阶段: 引导学生一起欣赏毛泽东的著名诗词《沁园春雪》的配乐诗朗诵视频,教师介绍创作背景

提问:1>用几个词语描绘一下你对这首诗词的感受。 2>如果让你根据词意进行创作,你会怎样表现,请用单线勾勒出你的想法。 学生:倾听诗词,观看视频,积极思考,大胆绘图。 教师:选出三位同学,展示绘画草图,教师引导学生诠释自己的创意。 学生:积极思考,展示作品,说出想法。 让我们一起走进《江山如此多娇》,以讲故事的形式介绍作品背景。教师讲述: 1>首先这幅作品是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十周年而绘制,悬挂在人民大会堂主会场外大厅的显要位置。作品完成是集合众人智慧的结晶,中央领导人对这幅画的绘制工作给予了特别的关心和指导。周总理选定《沁园春雪》为主题,陈毅提出了画面的设想,在郭沫若、吴晗等人的具体指导下,由傅抱石关山月设计小稿,又经过多次推敲直至最后定稿。 2>这幅画放置在雄伟的人民大会堂主会场外大厅的正面,需要同时满足于远视点和近视点观看的需要,画幅的构思、尺寸、比例、色调等都要满足筑物内外格调的高度和谐统一。 3>这幅作品融合了两种流派: 傅抱石先生为金陵画派代表画家,独创了“抱石皴”,奔放、深厚;关山月先生为细致柔和的岭南画派代表,两位画家在周总理的亲自点将下,联袂完成了这幅巨作,又创作性地保持了两位先生各自的风格,

关于美丽的名言警句

关于美丽的名言警句 导读:1、美必须干干净净,清清白白,在形象上如此,在内心中更是如此。 2、美的事物是永恒的喜悦。 3、虽然我们走遍世界去寻找美,但是美这东西要不是存在于我们内心,就无从寻找。 4、啊,美呀,在爱中找你自己吧,不要到你镜子的谄谀中支找寻。 5、美高于善,善胜过丑。 6、美是到处都有的,只有真诚和富有感情的人才能发现它。 7、一般地说,精确的审美趣味在于能在许多毛病中发现出一点美,和在许多美点中发现出一点毛病的那种敏捷的感觉。 8、美!这是用心灵的眼睛才能看到的东西。 9、不是因为漂亮才喜欢,而是因为喜欢才漂亮。 10、你可以从外表的美来评论一朵花或一只蝴蝶,但你不能这样来评价一个人。 11、美是善的另一种形式。 12、美人的嫁妆在她自己的脸上。 13、最高贵的心,有着最高贵的满足。 14、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就在于让每个儿童看到人的心灵美,珍惜爱护这种美,并用自己的行动使这种美达到应有的高度。

15、要散布阳光到别人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 16、任何事物,凡是我们在那里面看得见依照我们的理解应当如此的生活,那就是美的;任何东西,凡是显示生活或使我们想起生活的,就是美的。 17、富有生机就是美。 18、文化的纯美和高雅,可以删除我们每一个人脸上的浮躁和冷漠。 19、美与真是一回事,这就是说美本身必须是真的。 20、端庄即至美,严肃乃极乐。 21、只有美的交流,才能使社会团结,因为它关系到一切人都共同的东西。 22、不能说凡是合理的都是美的,但凡是美的确实都是合理的。 23、人的外表的优美和纯洁,应是内心的优美和纯洁的表现。 24、除真挚的心灵外,别无高贵的仪容。 25、青春是一个普通的名称,它是幸福美好的,但它也充满着艰苦的磨炼。 26、人是按美的规律造形的。 27、如果两眼生来为着注视,美就是她存在的原因。 28、身体的美,若不与聪明才智结合,只是某种动物性的东西。 29、缺乏美德的美,犹如没有芳香的花。 30、人不应该像走兽一样活着,应当追求知识和美德。

美学与艺术鉴赏期末论文

论中西绘画媒介异同对审美影响摘要;中西方的绘画媒介的异同导致人们对其审美观念不同,西方人考虑问题理性的因素比较多,而中国人考虑问题以人的思想知道比较多,所以西方人在绘画媒介上追求贴近生活和大自然。而中国画以水墨媒介,强调的是意境,是画家意识中的东西。 关键词;媒介,油画,水墨,色彩,审美。 什么是绘画媒介? “艺术媒介是构建意象物态化产品的感性形式的要素材料,已经是心灵化了的东西。”①从这个角度来理解,绘画媒介包括两层含义:一是绘画媒介是绘画作品的感性形式的要素材料,包括创作作品的材料、作品的构图、色彩与线条等形式要素的组合;二是绘画媒介是一种艺术符号,它是熔铸了画家精神与情感的艺术传达的载体,因此,对绘画媒介的选择体现了画家的特质与画风。不同的媒介对绘画形式上所产生的审美也是不同的。 西方的绘画媒介一水彩(粉),油画颜料为主。

水彩画是以水调和了水彩颜料绘制成的画作。水彩颜料一般都很透明,用胶水调制而成。水彩画主要是借助水来表现色调浓淡和透明度,利用质地结实、吸水性适中的画纸和水彩颜料的掩映和渗融的作用,体现一种透明、明丽、轻盈、滋润和淋漓的艺术效果。绘画历史上比较著名的水彩画家有泰纳、康斯泰勃尔等,这些以水彩为媒介的绘画,给人以清新,自然的感觉,感觉世界非常的柔和,舒适,真实,生活在这然的环境下是莫大的幸福。其实油画媒介给人的感觉也是差不多的,厚重,真实,能表现出实实在在的东西。中国的水墨,飘逸,流畅,由画出诗,由诗而画,中国古代的文人墨客,以画来抒发自己心中不畅或者是仕途不顺,借画抒情,都是以意而画,由请而画。英国美学家鲍山葵在《美学三讲》中谈到:艺术家的“受魅惑的想象就生活在他的媒介的能力里,他靠媒介来思索,来感受。媒介是他审美想象的特殊身体,而他的审美想象则是媒介的唯一特殊灵魂。”事实上,对于一个艺术家而言,他首先打交道的就是物质材料,每一种艺术都有它特殊的物质材料。在不同的时代,因其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可能使用完全不同的材料。艺术家对待物质材料的态度与一个普通人是不太一样的。他注重的不是物质的功能方面,而是它的审美方面,他认识的研究各种物质材料的性能,目的是从中提取适合作审美表现或艺术表现的媒介。在其“具象”的艺术作品中,构成其作品的物质材料性质

探讨艺术美与现实美的关系

探讨艺术美与现实美的关系 美是无处不在的,随着中西方美学思想的形成,美分为许多种类,其中艺术美与现实美是美的基本形态。黑格尔认为美学研究的对象只是艺术美,而车尔尼雪夫斯基非常强调对现实美的研究,强调艺术对现实的美学关系。由此可见,艺术美与现实美的关系,是美学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艺术美的概念 艺术美是指艺术作品的美,是客体美与主体美在艺术形象中的融合统一。艺术美是艺术形象的美,艺术形象虽然是艺术家创造性劳动的产物,但它本质上是社会生活在艺术家头脑中的反映,是客体美的再现。艺术美所显现的人生图画是丰富多彩的。它在不同的题材、体裁中的表现艺术形象也是不同的。 (一)艺术美是艺术的一种特性。艺术作品作为一种劳动产品但又区别于其他劳动产品。现实生活中的劳动产品首先考虑的是它的实用性,然后才考虑它的审美性。而艺术首先满足的是人们的审美需求,陶冶人们的情趣情操,给予人们精神世界的影响。 (二)艺术美来源于生活。艺术来源于客观的自然界和现实社会,也就是说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是艺术家进行创作的前提与基础。艺术家的创作激情与创作素材都来自于现实生活。 (三)艺术美是艺术家创造性劳动的产物。艺术美虽然来源于生活,但不等同于生活。艺术美的本质在于艺术家的自由创造,艺术家的创造性劳动是艺术美的决定因素。人们之所以从艺术作品中感受到美感,从本质上来说,是因为艺术形象中体现了艺术家的主观精神和创造才能。以我国特有的艺术书法艺术为例,书法创作没有绝对的规律性,不是简单的复制,每一幅书法作品都是融入了书法家自己特定的生活创造性劳动的产物,这种独特性就要求书法家在书法作品中必须具有随机性和创造性。例如东晋伟大的书法家王羲之,他为了练好书法,积累大量的书法资料,不管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刻,都会备好纸、墨、笔、砚,每想到一个结构好的字,就会立马写在纸上。 二、现实美的概念 现实美与艺术美相对,主要包括社会美与自然美。是美的客观存在,未经过艺术加工。. (一)社会美。现实美的主要方面是社会生活的美,即社会美。日常生活中的现实美主要表现在作为一定时代、一定环境的社会先进力量,先进人物的身上。美在他们的行为中和性格中得到突出体现。社会美包括了人类客观世界中的人、事、物所呈现出来的美感,比如行为美、心灵美、语言美等。例如那些在历史上为了争取人类进步和解放而英勇战斗的生活形象。如董存瑞炸碉堡,就体现了为了革命胜利,不惜牺牲自我,大无畏、无私贡献的精神,直接表现出了人物形象的行为美。 (二)自然美。自然美是指自然事物的美,也就是客观存在于自然界的事物和现象的美。例如花草树木、山水花鸟、日月星辰等。自然美又大致分为两种现象,一种是经过劳动改造的自然景物,这种自然景物经过人为的加工改造,凝聚着人们的劳动力,如名胜古迹、自然景区、农村田野的景色,它们虽然能直接给人以美感,但同时也离不开农民的劳动。另一种情况是未经过劳动加工的原生态自然美,如大海、天空、野生动物、原始森林、戈壁沙漠等等,这些自然景物无需加工也能感受到它的魅力和美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