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非司酮在妇产科的应用
米非司酮的临床新用途

[5]Spitz IM.Progesterone antagonistsand progesterone receptor modula- tors Expert Opin Investig Drugs。2003,12(10):1693—1707,
[5] 陈一平,吴建华.莫沙必利联合黛力新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80 例疗效观察.浙江实用医学,2007,12(01):26-26,40.
[6] 董华.埃索美拉唑药理研究进展.山东医药,2007,47(16):97- 97.
米非司酮的临床新用途
王艳萍
米非司酮是法国Roussel.Uclaf公司于1982年首先合成, 它是一种新型抗孕激素,与孕酮的亲和力比黄体酮强5倍,作 用于子宫内膜受体,与内源性孕酮竞争结合受体,产生较强的 抗孕酮作用,广泛用于终止早孕。近年来,米非司酮还广泛应 用于中期妊娠引产、紧急避孕、子官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异 位妊娠及妇产科手术操作等多方面,取得了教好的疗效。现 将其临床用途介绍如下。 1临床应用 1.1应用于终止早孕米非司酮广泛用于妊娠49 d内终止 妊娠,它能引起蜕膜和绒毛变性,阻止胚胎发育,同时能使子 宫内膜释放前列腺素,促使宫缩和软化宫颈,有利于孕产物排 出。其流产率高,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常用方法:空腹口 服米非司酮25 mg,2~3次/d,连服3 d,第4天早上口服米索 前列醇600ug,门诊观察6 h,观察孕囊排出时间、阴道出血情 况,成功率在90%一95%左右。 1.2紧急避孕 肖氏…在中国各地10个计划生育中心和医 院进行了一项双盲、随机比较研究,在无保护性生活120 h内 要求紧急避孕的3052例妇女被随机分配为米非司酮10 mg 组或米非司酮25 mg组。结果:两组的妊娠率均为1.1%,若 服药后再有无保护性生活,妊娠率几乎增加l倍,随着服药时 间的延迟,效果有下降趋势,说明米非司酮10 lllg或25-ng用 于5 d内紧急避孕足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目前常用于 未采用避孕措施或失败,性生活72 h内要求紧急避孕的,一 般采用米非司酮25 mg口服。 1.3中期妊娠引产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中期妊 娠引产方法安全、有效、简便、易行,已逐步取代危险性较大的 钳刮术,适用于正常妊娠10—16周、身体健康的育龄妇女。 用法:米非司酮100 mg,空腹口服,1次/d,连服2 d,第3天晨 口服米索前列醇600ug,如未临产,每隔4 h服同样剂量药物1 次,3次为1疗程。引产成功率在90%以上。 1·4子宫内膜异位症米非司酮对子宫内膜有抗增殖作用, 可减少内膜血管生成,使子宫血流下降,使内膜螺旋动脉萎
小剂量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的治疗作用

小剂量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的治疗作用摘要】目的探讨小剂量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的治疗作用。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07月—2012年07月门诊就诊的子宫肌瘤患者132例服用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就诊时及治疗后复诊情况。
结果 64.4%的子宫肌瘤患者服用小剂量米非司酮后肌瘤明显变小。
结论小剂量米非司酮可以使子宫肌瘤缩小,作为子宫肌瘤的治疗及术前用药有一定意义。
【关键词】米非司酮子宫肿瘤治疗子宫肌瘤(uterine myoma)是女性生殖器官最常见的良性肿瘤,由平滑肌和结缔组织组成。
30-50岁的妇女多见,20岁以下者少见。
据报道,35岁以上的妇女约20%-25%有子宫肌瘤,子宫肌瘤恶病率为0.29。
子宫肌瘤的发病率为20%-40%,其中育龄女性占30%-50%,患病率高达70%-80%,约有50%的患者有症状表现。
目前该病的治疗以手术为主且逐渐向微创及保留子宫方向发展,其中药物治疗也占有重要地位。
米非司酮(RU-486)在子宫肌瘤治疗中日益广泛。
随着子宫肌瘤病因、发病机理的深入研究,以及越来越多的患者对子宫生理功能的重视、生活质量和身体的完整性、腹部美观的要求,加上子宫肌瘤的治疗要依据患者症状、年龄、生育要求及子宫肌瘤的部位、大小、数目、患者症状的轻重、基本情况、手术的耐受力等全面考虑,子宫肌瘤的治疗要求也越来越高,新的治疗方法也不断应用于临床。
本文通过对我院门诊就诊的子宫肌瘤患者132例服用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就诊时及治疗后复诊情况。
探讨小剂量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的治疗作用。
1、对象与方法1.1对象选择自2007年7月到2012年7月,本院门诊行B超检查及临床诊断为子宫肌瘤的患者132例,年龄28—52岁(平均40岁),临床表现为月经周期缩短、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白带增多、痛经、下腹坠胀等。
子宫肌瘤体积最大为8.1cm×5.9cm×5.3cm,平均5.1cm ×4.3cm×3.4cm。
米非司酮在终止中期妊娠中的应用

周妊 娠 10 临床 分析 [ . 妇科 与产 科 杂志 , 0 , () 0 . 0例 J 中华 ] 2 42 5: 8 0 2 9 [] 3 周永 慧 , 爱莲 , 玉玲 . 司 酮配伍 米 索前列 醇 中期 引产 的效 3 戴 周 米非 果 观察 [. J 中国妇 产科 临床 杂志 , 0 , () 8 ] 2 4 41: . 0 2 1
<00 .5)Βιβλιοθήκη 1 4 85 吉林 医学2 1年 3 0 2 H第 3卷 第 9 3 期
适 应证 与禁 忌 证 ,米非 司酮联 合依 沙 吖 啶是一 个安 全 、可靠 的快 捷 方 式 ,缩 短 患者疼 痛 的 时间 ,大 大减 轻 患者 的痛 苦 ,并 减少 产 后 的出血 量 ,同时 可使 中孕 引产 的平 均住 院 时 间缩 短 l 2d ~ ,值
而产生内源性前列腺素,引起子宫收缩。依沙吖啶联合米非司酮 较单独使用依沙吖啶 ,能提高引产的成功率 ,且大大缩短引产时
间 ,减 少患 者疼 痛 的时 间。只 要严 格掌 握 引产及 米非 司酮 使用 的
验 组 的 出现 明显腹 痛 时 间与 胎儿 平 均排 出 时间 均 比对 照组 短 ( P
定结合力 ,能明显增高妊娠子宫对前列腺素的敏感性。由于抗孕
酮作用 ,可使妊娠 的脱膜组织变性坏死 ;剥离出血,从而动摇胚 胎发育基础。脱膜组织变性后致内源性前列腺素释放 ,并促进宫 颈胶原纤维分解而软化宫颈。依沙吖啶引起子宫内蜕膜组织坏死
2 两组 出现 明显腹 痛 时 间与胎 儿排 出的时 间 比较 :见表 2 . 2 。试
2 结 果
2 两组 疗 效 比较 :见 表 1 . 1 。试 验 组 的 完 全 流产 率 高 ( P
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配伍雌激素在稽留流产中的临床应用

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配伍雌激素在稽留流产中的临床应用摘要:目的:探讨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配伍雌激素治疗稽留流产的应用效果。
方法:收集稽留流产患者共50例,均给予口服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雌激素,研究稽留流产的成功率、再次清宫率、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
结果:稽留流产的成功率达90%,再次清宫率低,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也相对较短。
结论: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配伍雌激素治疗稽留流产效果显着,方案安全、方便、有效、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雌激素;稽留流产中图分类号:r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1-0028-01稽留流产是指胚胎或胎儿已死亡滞留宫腔内尚未自然排出者[1]。
稽留流产在临床上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因胎盘组织有时机化,与子宫壁紧密粘连,造成刮宫困难,且稽留时间过长,可能发生凝血功能碍,导致dic,造成严重出血[2]。
有许多胚胎停止发育毫无征兆,孕妇往往没有心理准备,对孕妇来说不仅仅是精神上的伤害,而且对身体也是一种伤害,时间越久,危害越大,所以及时清除宫腔内容物非常重要。
因胚胎死亡的时间长多不一,与子宫壁粘连的程度也不一样,故不宜盲目的行清宫术。
药物流产后再行清宫术相对安全。
我院对50例稽留流产患者进行药物流产,并对其临床效果进行观察。
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
选出近两年在我院住院的稽留流产患者约50例,年龄21~42岁,平均25岁;未产妇32例,经产妇18例,未产妇居多;由于本院只能收住十四周以内的引产患者,故停经均在十四周以内,其中8孕周以内29例,9孕周及以上21例;妇检子宫大小小于停经月份约42例,约等于停经月份约8例;18例患者早孕反应消失,乳房胀痛感消失,15例患者出现阴道少许出血,还有20例患者毫无自觉症状;b超均提示胚胎或胎儿已停止发育;血常规、心电图、凝血功能及肝肾功能检查均无明显异常;均无使用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及雌激素的禁忌证及药物过敏史。
不同剂量米非司酮在稽留流产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出时间早 ,不良反应少。结论
的 方法 。
采 用不 同剂量米非 司酮适时加用清宫术或钳刮术 流产 治疗稽 留流产是一 种安全、有效
【 关键词 】 流产 ,稽 留;米非司酮 ;刮宫术
【 中图分类号】R194 1 【 .2 文献标识码 】B 【 6 文章编号】10 — 9 1(08 2 03 — 2 08 57 20 )1 — 0 3 0
酮是新 型抗孕激 素,能与孕酮受体及糖皮质激素受体结合 ,对 受孕动物各期妊娠均有引产效 应 ,可作 为非手术 性抗 早孕药 。 临床常将米非司酮用于抗早孕、催 经止孕 、胎死宫 内引产 ,还
可用于妇科手术操作 ,如宫内节育器 的放置和取 出、取内膜标 本、宫颈管发育异常的激光 分离及宫颈扩张 。我院用不同剂量
13 观察指标 .
症。
服药后观察 两组患者妊娠物排出情况及 时间,
刮宫难易度 ,阴道 流血量 ,是否需二次钳刮术 ,有无严重并发
米非 司酮治疗稽 留流产 ,效 果显著 ,现报道如下 。
1 资料与方法
14 治愈标准 胚胎 排出或刮宫术后 B超 复查 官腔 内无残留 .
物。
2 结 果
例胚胎不完全排 出 ,堵 于颈管 内 ,行 钳夹术 ;其余 4 例 因胚 1 胎已明显剥离 ,故手术 较顺利 ,术 中出血少。对照组 5 8例 宫 颈质软 ,扩宫后宫颈 内口小号卵圆钳可顺利通过行钳夹术 ;1 3 例扩宫后宫颈质硬 ,小号卵圆钳通过不 易。行钳夹术时 ,因胚 胎均未 明显剥离 ,故手术难度大 ,术 中出血多 ,9例 又行 二次 刮宫术 ,其 中 1例 因并 发 弥散性 血管 内凝血 ,术 中大出血不 止 ,经处理无效而行子宫切除术。 2 3 阴道流血量及并发症 . 试验组平均 阴道流血 6 m ,出血 0l 多集 中在胚胎排出前或排出时 ,无 1 例发生大出血 ,均不需二 次钳刮术 。对照组平均阴道流血 8ml 5 ,出血多在刮宫时 ,9例
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在疤痕妊娠中应用观察

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在疤痕妊娠中的应用观察【摘要】目的探讨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在疤痕妊娠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本院妇产科收治的疤痕妊娠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均首先给予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均给予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对照组患者均给予甲氨蝶呤治疗;然后两组患者均使用宫腔镜电切术进行手术治疗,将妊娠组织切除。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药物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可比性。
12入选和排除标准入选标准:患者b超检查结果显示,患者的子宫前壁下段有明显的回声团;患者的孕囊直径为3~6 cm;患者的生命体征保持平稳;患者无出血征象;患者的血hcg水平明显升高;所有患者均仍然具有生育要求。
排除标准:排除已经发生子宫破裂的患者;排除孕囊直径6 cm的患者;排除伴有阴道大出血的患者;排除伴有严重肝肾功能异常的患者;排除不愿参加此项研究的患者。
13治疗治疗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均首先给予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均给予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对照组患者均给予甲氨蝶呤治疗;然后两组患者均使用宫腔镜电切术进行手术治疗,将妊娠组织切除。
甲氨蝶呤治疗,肌肉注射给药,并通过患者的体表面积进行药物剂量的计算,剂量为50 mg/m2,每日肌注1次;米非司酮治疗,口服给药,剂量为50 mg/次,每日口服2次。
疗程均为7 d。
药物治疗2个疗程后进行手术治疗。
14药物疗效评价治疗成功:患者血hcg水平发生持续下降或者hcg水平下降20%以上;药物治疗后,患者的包块经超声检查,较治疗缩小达30%以上;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
治疗失败:患者的血hcg水平继续升高;患者的腹痛无明显缓解甚至加剧;患者子宫发生破裂,造成腹腔内大出血等[2]。
15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的药物治疗效果、血hcg水平转阴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以及子宫切除率等。
16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全部数据资料采用t 检验,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米非司酮在妇产科领域中的应用

【】 鲍 民生 . 腺 癌 改 良根 治 术 术 式讨 论 【】 中 国 实用 外科 杂 2 乳 J.
志 , 1 9 ,1 3 9宋兴 荣 , 马跃 民. 腺 癌 术 后 加 放 疗 生 存质 量 分 析 【】 实 6 乳 J.
用 医技 杂志 , 1 9 , 1( ): 1 8 1 9 94 2 — . 2 2
胎一般发生在孕 2 0周 以后 , 子 宫 对 P 敏 感 性 增 加 ,可 单 使 G
⑤米 非司酮具有抗肿瘤作用,直接对 抗孕酮活性或抑制 P R基
因 表 达 I】 抑 制 子 宫 肌 瘤 组 织 中 上 皮 生 长 因 子 ( G ) 基 因 2, E F 的 表 达 ,【】 少 子 宫 动 脉 血 流 , 使 子 宫 肌 瘤 血 液 供 应 减 少 , 3减
养细胞增殖 , 促进滋养细胞凋亡而达到终止妊娠的 目的 。 能 ④
使 宫 颈 的胶 原 纤 维 降 解 而 发 生 溶 解 ,使 宫颈 软 化 、 扩 张 【1 l。
由于 过 期 流 产 者 ,胎 盘 坏 死 、机 化 ,子 宫 肌 纤 维 变 性 ,宫 颈 较 硬 ,使 手 术操 作 难 度 增 加 , [】 床 上 处 理 较 为 复 杂 , 死 6临
米 非 司 酮 是 一 种合 成 的抗 孕 激 素 和抗 皮 质 激 素 类 药 物 , 口 服 后 吸 收 迅 速 , 半 衰期 长约 2 ~ O小 时 , 其 作 用 如 下 : 53
法 为 :第 l 早 晚 服 米 非 司 酮 5 天 0毫 克 , 第 2天 早 晚 及 第 3天 晨 服 米 非 司 酮 2 毫 克 , 第 3天 下 午 服 米 索 前列 醇 6 0 克 , 5 于 0微 视 宫缩 情 况 ,如 无 宫 缩 或 宫 缩 不 佳 ,每 2 3 小 时 加 服 米 索 前 ~ 列 醇 2 o 4 0 克 ,每 次 服药 最 后 各 禁 食 l小 时 ,对 于 孕 1 0 ̄0 微 8 周 以 后 的 中 期妊 娠 ,米 非 司 酮 3 0 6 0 毫 克 不 等 ,有 分 次服 0,0 - 或 顿 服 , 米 索 6 0-0 微 克 , 口 服 或 阴 道 给 药 , 成 功 率 0- 0 8 9 %- %, 和 利 凡 诺 相 比胎 盘 胎 膜 娩 出完 整 , 清 宫 率 低 , 减 0 - 98 少 了病 人痛 苦及 宫腔 损 伤 、感 染 的机 会
米非司酮促宫颈成熟在人工流产中的应用

表 1 用 药组与对照组 孕妇 术 中及 术后情况 比较 ( , n %)
以上 资料 数 据 均 采 用 统 计学 柱驻
2 讨论
织 变性坏 死 , 毛剥离 富壁 , 绒 吸宫时 少许 负压 即可将 胚 胎 组织及 蜕膜 组 织 吸净 , 防止 了 由于反 复 搔刮 宫 壁使 子宫 内膜 甚至 子宫 肌 层 损伤 引 起宫 腔粘 连 , 以 及 由于 粘连 而 引起 的术 后 月 经 不调 、 盆腔 炎 和继 发 性 不孕等 并发 症的发生 。由于减少 了扩 张宫颈 和反 复 吸 刮宫腔 , 短 了手 术 时 间 , 少 了术 中 出血 , 缩 减 弥 补了 由于 药物 流产术后 因蜕膜 组织排 出不全或 少量 绒 毛 组织存 在 , 以及 流血 时 间延长 而 增加 了宫 内感
流 产术 前 口服 米 非 司酮 3d再 来 施术 者 宫颈 松弛 ,
人 ;7 7 5 ~ 0d者 6人 ; 龄 l 年 8~4 4岁 . 婚 者 占 未 6 。其 中术前 口服米 非司酮 者 7 . 4 6人 包括住 院病 人。 米非 司酮 2 , 天 2次 , 5 mg 每 3 d后放 置卡孕 栓未 排出绒毛来 门诊刮 宫者 l 人 。 4
・72・
2 .黄 燕 萍 . 刘正 平 , 解 民 . 颈 成熟 的 研 究 进 展 E] 国 外 医学 妇产 繇 宫 J.
科 分 册 .9 62 () 8 1 9 ;3 2 }0 ( 稿 日期 。o 1 l— O ) 收 2 o 一 O 8
免宫颈 裂伤 , 减少宫 颈粘连 。 由于米 非司 酮使蜕膜 组
发 人工 流 产综 合征 的发生 , 不用反 复扩张 富颈 , 且 避
染机会的缺点。故人工流产术前服用米 非司酮是育 龄 妇 女避 孕 失 败 终止 早 孕 的 一 种 比较 好 的 补 救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米非司酮在妇产科的应用
发表时间:
2012-12-27T13:21:04.04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37期供稿 作者: 印安红
[导读]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雌激素是肌瘤生长的主要促进因素。
印安红
(新疆阿克陶县疾控中心 新疆阿克陶 845550)
【中图分类号】
R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37-0199-01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雌激素是肌瘤生长的主要促进因素。近年来研究发现孕激素在子宫肌瘤的发生与发展中与雌激素一样具有重要作
用。关于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机制主要表现为:在受体水平对抗孕激素、抑制排卵,
E2维持在滤泡早期水平,P在绝经期水平;抑制肌
瘤细胞中
PR、EGF、IGF1的含量;减少子宫动脉血流可达40%;使肌瘤细胞的有丝分裂相减少;使子宫内膜变薄,停滞在增生早期或萎
缩。米非司酮用于治疗子宫肌瘤的适应证:术前辅助治疗,纠正贫血,减少或避免输血;缩小肌瘤,利用手术操作、减少出血,以利于肌
瘤剔除;子宫和肌瘤缩小后利于经阴道切除子宫或腔镜手术;合并不孕者,缩小肌瘤,增加受孕机会;围绝经期患者,可能使其顺利度过
或提前过渡到自然绝经,避免手术;有某些合并症暂时不能手术者。米非司酮治疗有症状的子宫肌瘤
(主要为出血、贫血、不太大的肌瘤)。
在用药前一定要诊断性刮宫,除外子宫内膜癌变。杨幼林于
1996年用米非司酮10 mg/d,20 mg/d治疗有症状的子宫肌瘤,连续3个月,肌瘤
体积分别缩小
41.4%和43.0%,子宫体积分别缩小26.6%和33.3%。所有导致闭经、贫血的患者得以纠正。贫血患者在治疗前Hb平均为77
g/L
、79 g/L,治疗3个月后分别平均为119 g/L、128 g/L。对于年届绝经期,有月经紊乱及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者,如果肌瘤不大,以出
血为主要症状者,以纠正出血和贫血为主要治疗目的,采用小剂量的米非司酮导致闭经,使其度过围绝经期,达到绝经。王惠群用更小剂
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有症状子宫肌瘤
38例,贫血32例,子宫增大6周~11周,最大肌瘤直径3 cm~5 cm,口服米非司酮5 mg/d,或隔日
12.5 mg
,连续6个月,除4例用药期间有程度不同的少量出血外,其余均达到闭经,所有32例贫血均得以纠正。
1
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
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作用机制主要是其抗孕激素作用,用药后造成闭经,使病灶萎缩,疼痛缓解,副反应轻,疗效好。国
内试用低剂量
10 mg/d~12.5 mg/d连续6个月。
2
治疗异位妊娠
近年来,随着现代检测技术的提高,使临床发现早期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的概率增加,治疗也由传统的手术治疗逐渐发展到保守治
疗。采用米非司酮治疗早期输卵管妊娠,主要是通过米非司酮竞争孕酮受体,拮抗孕酮活性,从而达到阻断孕酮的作用,阻止胚胎发育,
继而杀死胚胎。由于输卵管部位的激素受体敏感性差,根据徐复旦等研究结果,口服米非司酮剂量越大,绒毛蜕膜组织的病理形态越明
显。故采用比常规抗早孕的米非司酮药量的
4倍剂量,从而达到杀死胚胎的目的。给予米非司酮200 mg/次,1次/d,连服3 d,联合中药活
血化淤杀胚及
MTX宫颈注射治疗。
3
治疗异常子宫出血
围绝经期功血多为无排卵性,因雌激素的撤退性波动或突破性出血引起。米非司酮使体内雌激素水平维持在滤泡早期,相对稳定,可
避免雌激素的撤退性波动或突破性出血。米非司酮对子宫内膜有直接作用,延缓子宫内膜发育,延迟或抑制内膜腺体分泌活性,分泌不良
或增生与分泌并存;子宫血运减少,子宫重量减轻,内膜变薄或退化,血管减少,基质增加,腺体有丝分裂减少等。米非司酮抑制
LHRH的
分泌,影响
FSH、LH分泌和释放,抑制卵泡发育,而且可直接作用卵巢颗粒细胞,促使其凋亡,增加闭锁卵泡数,直接加速了围绝经期卵
巢内残余卵泡的萎缩,导致绝经。用量
10 mg/d~25mg/d,3个月~6个月不等,起到闭经、纠正贫血、部分患者停药后绝经等作用。王建
华等对
31例更年期功血患者给予米非司酮治疗,10 mg/d共6个月,治疗期间所有患者均闭经,停药后26例直接进入绝经期,3例月经稀
发,
2例恢复正常月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