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研究方法复习重点

管理研究方法复习重点
管理研究方法复习重点

管理学研究方法

一、管理研究的一般操作程序是什么?

①提出科学问题;②研究设计;③收集数据;④分析数据;⑤展开讨论;

⑥做出结论

●文献综述:一是别人在这一问题上的具体进展如何,存在什么问题,发展方

向如何,二是别人如何回答这一问题的?

●研究设计:我准备如何回答这一问题,从那几个方面回答,采用什么方法,

预期得到什么结果

●收集数据:我用什么样的数据来回答问题,样本在哪?代表性?对问题本身

的意义

●分析数据:采用什么方法寻找数据中的意义,有哪些差异可以利用?通过差

异说明规律或共性

●展开讨论:数据是否说明了问题,是否回答了问题,与别人研究相比,有哪

些进展,存在哪些局限,如果没有验证假设,原因是什么?是问题、方法还是样本问题?综合已有的研究,本领域的理论概貌如何,将继续向哪个方向发展

●作出结论得出启示

二、研究问题提出的策略有哪些?研究假设的类型有哪些?

1、研究问题提出的策略主要有以下4种:

①文献综述法

文献查阅与评价的目的:

●明确哪些问题已经被研究,进展状况如何

●了解已有研究的完成质量:已有研究中忽略的一些问题;已有研究结果中相

互矛盾的地方;已有研究中方法学上存在的问题;重复已有研究

②模型建构法

模型通常包括:

●组成研究问题的重要概念以及这些概念之间的各种关系

●研究问题的范围、内容维度和层次。

通过模型建构:

●将研究者想象中的隐蔽的一些假设明朗化,进一步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发展

自己原有的理论。

●解释研究者事先没有想到的联系以及现存理论中的漏洞或矛盾,帮助研究者

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

③条件变换法:不同类型管理知识之间的变换。

四种类型的管理知识:

●独立于背景的知识,也称作普遍的知识

●背景限定性知识

●背景独特性知识

●上面三类知识共同构成了全球性管理知识

④重复验证法

●重复验证不是单纯为了重复而重复,而是为了新的发展或解决必要的质疑,

采用不同的范式、视角或方法重新验证已有的问题。

●理论在发展过程中,既超越于方法,同时又受方法和技术的局限,随着理论

的发展和方法技术的提高,重新审视一些旧的问题,或者采取不同的视角或研究范式、理论范式,都有可能形成新的突破和新的学科出现。

2、研究假设主要有以下3种类型:

①描述性假设(descriptive hypotheses)

②相关性假设(correlational hypotheses)

③因果性或解释性假设(explanatory/cause hypotheses)

三、什么是实验法?如何设计和实施实验法?被试内和被试间设计有什么区别?

1、实验法的含义:

在控制的情景下,有系统地操纵自变量,观察和记录因变量的变化,从而验证预见性假设的研究方法。其根本目的在于揭示变量间的因果关系。

实验研究的优点:控制和操纵变量为手段,揭示因果关系

实验研究的局限性:控制与操纵

实验设计注意事项和评价标准:

伦理问题;注意干扰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的因素;评价标准(内部效度、外部效度、生态效度)

2、设计和实施实验法:

1)先明确变量和因素;(自变量、因变量)

2)根据实验特点选择实验类型,进行实验设计;(前实验、真实验、准实验)

3)对实验设计进行评价;(内部效度、外部效度、生态效度)

4)考虑实验设计中的伦理道德问题

前实验设计(最原始的实验类型,对任何无关变量都没有控制,通常称为“非实验设计”)

1-单组后测设计:

这是一种最简单的实验设计,在单组前后测设计中只有一个实验组,没有控制组。在给予实验组实验刺激后,通过测量得到一个后测成绩。单组后测设计由于缺少前测,所以不易于阐述因变量在经过实验刺激之后所发生的变化,因此它多应用于因变量在实验刺激之前不言自明的情况中。

设计的基本模式: X O

X是研究者操纵或某种未知因素(研究者经过分析而推断的自变量)的处理,O是研究者操纵自变量引出的结果(后测成绩)或研究者观察到的结果。

2-单组前后测设计:

单组前测后测设计是对单组后测设计的一种改进,它增加了在实验处理前的测验,但还是只有一个实验组。在分析自变量所引起的因变量的变化的实验中,这种方法被普遍采用。

设计的基本模式:O1 X O2

O1表示在接受处理X以前对被试进行前测,取得一项作为基线的观测值,X

表示引入的实验处理,O2表示处理X后的测验。

3-固定组比较设计:

固定组比较设计又称静态组或整组比较设计。

采用实验组和控制组两组被试,但因这两组被试在实验处理前就已经形成,故它不能使用随机化原则选择被试。

基本设计模式:X O

1

O

2

O 1为实验组接受实验处理后的反应效果;O

2

为不接受实验处理的控制组的反

应效果。

4-事后回溯设计

是指所研究的对象是已发生过的事件。

在研究过程中,研究者不需要设计实验处理或操纵自变量,只需通过观察存在的条件或事实,将这种已自然发生的处理或自变量与某种结果或因变量联系起来加以分析,以便从中发现某种可能的简单关系。

基本设计模式:X O

X是自变量或实验处理,是研究者不能操纵或改变的;O是研究者观察到的结果。

事后回溯设计主要包括两种类型:相关研究设计、准则组设计。

真实验设计

(实验室实验随机取样、随机处理、前测、控制组等方法对影响研究内部效度的无关变量进行严格而充分的控制)

●根据被试接受实验处理的特征分类:

被试间设计:克服方法:随机组设计;匹配组设计

被试内设计:克服方法:完全的组内设计;不完全的组内设计

混合设计

●根据自变量个数分类:

单因素实验设计

多因素实验设计

准实验设计(现场实验在现场背景中最大限度地保证实验的内部效度)

1-时间序列设计

2-相等时间样本设计

3-不相等控制组前后测设计

4-不相等控制组系列前后测设计

5-单被试实验设计

3、被试内和被试间设计的区别:

①被试内设计

●又称组内设计,是指每个或每组被试接受所有自变量水平的实验处理的真实

验设计,或者说把相同的被试分配到不同的自变量或自变量的不同水平下。

包括:

完全被试内设计:每个或每组被试接受所有实验处理;

不完全被试内设计:每个或每组被试只接受部分实验处理,而且每个或区组被试之间所接受的处理不同。

●选择组内设计的原因(优点)

组内设计需要的被试较少。

组内设计方便、有效。

心理学的某些领域需要使用组内设计,即组内设计用于研究练习的阶段性最为理想。

组内设计消除了被试的个别差异对实验的影响。

●组内设计的缺点

顺序效应、练习效应、疲劳效应。

此方法不能用来研究某些被试特点自变量之间的差异。

如果实验中每一种实验条件需要较长时间的恢复期,则不宜使用组内设计。

当自变量的不同水平代表一种连续事件的延续结果时,不宜使用组内设计。

●克服方法

完全的组内设计:随机区组设计;ABBA平衡法。

不完全的组内设计:所有可能的顺序;选择的顺序;拉丁方设计。

②被试间设计

●又称为独立组设计,指每个被试只接受一种自变量水平或多个自变量水平组

合中的一种的实验处理,或者说把数目相同的被试分配到自变量的不同水平或不同的自变量水平的组合的实验处理。

●包括:后测设计,前后测设计,所罗门四组设计

●优点:一种自变量(或实验条件)不会影响另一种自变量,因为每个被试只

对一种自变量做反应。

●缺点:分配到各实验条件下的被试可能在各方面不是等同的,如果是这样,

那不同实验条件造成的差异也可能是由于被试的差别引起的。

●克服方法:随机组设计;匹配组设计(相关组设计)。

四、什么是问卷调查法?如何设计实施问卷调查法?

1、问卷调查法概述:

●问卷调查是社会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

●问卷法研究者用统一、严格设计的问卷来收集研究对象有关的数据资料的一

种研究方法。

●特点:标准化程度高;经济(省时、省力、省经费);间接性、相对性、客

观性。

●优点:问卷内容客观统一、处理分析方便;节省人力、时间和经费;匿名性

强,回答真实;样本大;研究间接化,相互作用效应小

●缺点:灵活性不强;指导性较低;深入性不够;易犯“共方法效应”

2、如何设计实施问卷调查法:

2.1 问卷调查研究设计

①确定研究变量与观测指标

●研究变量的选择:

具体选择、确定研究变量的工作,包括:

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研究的变量,考虑研究变量的性质和特点

辨明无关变量

确定研究变量的数目

考虑变量的测量水平

●研究指标设计的原则

设计研究指标以一定的理论假设为指导。

研究指标应当具有完整性,反映变量的主要内容与特征。

研究指标要简明、可行。

研究指标必须有明确操作定义,对于定量指标还应有统一的计分或计算方法。

②确定研究水平或测量水平

●研究的层次

微观水平:社会心理学、工业与组织心理学取向、个体、团队、组织、跨水平的研究。

宏观水平:社会水平。

③确定类型

●变量:性质或数量有变。定量/定性。

确定变量是定性还是定量类型,明确采用问卷法所要达到的目的。

④确定研究假设

2.2 问卷设计

问卷法的科学性,首先体现在问卷本身,即工具的硬度。

问卷包含了如下内容:

●问卷结构

●问卷设计的基本原理

●问卷设计的基本原则

●问卷设计的步骤

●问卷的类型

●问卷项目的表述

●问卷项目的回答方式

●问卷项目的排列

●问卷本身的分析

①问卷的一般结构:题目、前言和指导语;问题和答案;结束语

②问卷设计的原理

通过问卷调查,把复杂的社会现象简化为有限维度上的变化(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实现对复杂现象的概括和把握,即归类)。

●两个基本原理:普遍联系;间接测量模型

●三个基本条件:可观察性(客观性、可操作性);可度量性(可重复性);

标准化(控制性)

③问卷设计的原则

●目的性原则

●全面性原则

(根据研究目的确定问卷内容、项目以及提问和回答方式,确保信度和效度)●计划性原则

(设计问卷时就要明确问卷法实施的影响因素)

④问卷设计的步骤

1-使用已有问卷

●有效性:信效度高;认可度高

●局限型:文化局限性;事件局限性;语言局限性

●注意事项

确认量表的适用性:概念、文化、样本

确认量表的可行性:与作者联系,一般欣然同意

用量表所有项目

确保翻译质量

2-自己开发问卷

研究人员明确研究目的和假设

确定被调查者的特点,包括项目理解能力和应答的可能性

设计能获得有效信息的问卷题目并决定合适的应答模式

考虑问卷的结构,如指导语、项目排列。

●问卷开发的具体过程

A.准备:收集资料、访谈

B.初步设计(归纳、演绎):已有研究、访谈编码、理论推理

C.预试和修改

⑤问题的类别

●事实性问题:关于曾经发生过的、现存的和将要发生的事件,或一些实际行

为的问题。人口统计性资料;行为事件;行为频次

●态度性问题

有关意见、情感、动机方面的暂时性问题,或者观念、价值观、人格方面较稳定性问题

⑥问题的表述

●问题表述的两种类型:开放式问题;封闭式问题。

●问题表述的文字技巧及注意事项:简洁、通俗易懂;具体、清晰、可操作;

客观谨慎;正面肯定

⑦问题排列方式的设计:时间顺序;内容顺序;类别顺序

⑧回答方式的设计

●选择式:选项相互独立,类别变量,频次统计。单项选择、多项选择

●排列式:等级变量,等级相关

●量表式:瑟斯顿(Thurstone)量表;李克特(Likert)量表,总加量表

●其他方法:如画图、表格、填空等

⑨问卷的测量学特征:信度;效度(内部一致性效度、效标关联效度、结构效度)

2.3 问卷调查的实施

①问卷调查的一般程序

●被试的选取(抽样问题):对总体的代表性;样本的大小;同质异质;可行

●分发问卷

●回收问卷

●结果处理与分析

②影响问卷回收率的因素

●设计的问卷是否科学合理

●选取的被试是否合作、胜任

●问卷的分发方式是否合理

●问卷研究是否得到有关组织机构的支持

③影响问卷有效率的因素

●问卷设计:指导语含糊不清;问卷的内容有偏差;问卷复杂、数量过多

●被试:被试的态度和能力;被试的心理状态

●外界因素

2.4 问卷调查结果的处理

①调查问卷的统计:回收率;有效率;应答率

②特殊情况处理:缺失值;默许或顺从

③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相关性研究:相关分析;聚类分析;回归分析

●理论性因果研究:结构方程模型;层次线性模型

五、什么是访谈法?如何设计和实施访谈?

1、访谈法概述

●研究者通过与研究对象进行口头交谈的方式来收集所研究现象的有关特征

和行为数据的一种研究方法(董奇.2004)

(访谈就是研究者“寻访”、“访问”被研究者并且与其进行“交谈”和“询问”的一种活动。是一种研究性交谈,是研究者通过口头谈话的方式从被研究者那里收集(或者说“建构”)第一手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

通过访谈法,可以了解人们的态度、情感、思想观念和主观感受,从而对他们的各种心理活动和行为特征进行多方面的分析、研究。)

①访谈法的优点

●有利于对研究对象进行深入、广泛的研究

●能灵活地有针对性地开展资料收集工作

●可以保证收集到的研究资料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访谈法适用范围广

●访谈法具有较问卷法更高的回收率和有效率

②访谈法的局限性

●访谈结果的准确可靠性可能受到研究者素质的影响

●某些问题不宜进行访谈

●与其他方法相比,访谈法费时、费力、费财

●访谈法获得的研究资料难以量化

●访谈法受环境、时间和访谈对象情绪状态的限制

2、设计和实施访谈法

2.1 访谈法的设计

①详细说明访谈目的

●限定具体的研究目的和问题,并提出自己对研究问题的各种具体假设。

●根据具体问题,详细列出研究所涉及的所有变量的类别与名称,进一步明了

回答研究问题、检验研究假设需要收集哪些方面的信息。

②访谈问题形式的设计

●封闭式问题

又称固定选择式问题、限定性问题,要求访谈对象在事先确定的几个选择答案中选择一个自己认为最适合的答案。例如:你目前与同学的关系充满矛盾还是很协调?

优点是易于计分,能更好地保证反应形式的标准化和结果的客观性

选择时难以反映访谈对象的有关情况,难以穷尽所有的选择,缺乏灵活性

●开放式问题

又称非限定性问题,是访谈对象根据自己的想法,用自己的语言来作出回答。

例如:请谈谈你目前与同学的关系如何?

优点:有利于访谈对象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有利于访谈者了解额外信息,对不明确的回答进行追问等

缺点:计分困难,带有更多的主观性

●问题形式的设计:在研究的不同阶段,前期开放,定性分析;后期封闭,定

量分析。

●组织和编排访谈问题的顺序:“漏斗顺序”的原则:即先由一般、非限定问

题逐步到具体、限定性问题,由较大的问题到较小的问题。问题过渡要求自然而平稳,逐步推进,前后顺序应有一定的逻辑性。(优点:给访谈者与被访谈对象提供了一个建立良好关系的机会;防止访谈对象对研究问题形成不成熟的心理反应定势;有助于访谈对象对自己以前没有认真想过的一些观点、意见或情感进行思考、整理。)

③具体访谈问题的编制

●要求:围绕具体研究变量,每一问题都应满足某一变量操作定义的有关要求,

成为某一变量的具体度量指标之一。

●注意事项:

–问题要清楚明确,不含糊,不模棱两可

–问题的文字表述要适合访谈对象的文化程度和知识经验水平,避免用专业术语

–不要提访谈对象不能做出回答的问题

–对某些可能需要解释说明的问题,应制定统一的解释说明方式、说明范围、内容以及说明用词

–注意使每一具体提问都集中在一个单一的变量或问题上,而不要同时涉及若干不同的问题

–因避免使用奉承性问题

④访谈问题反应方式的选择

●选择最佳、最恰当的反应方式,考虑以下问题:

所研究变量的性质;统计处理需要的数据类型;反应的灵活性;完成访谈所需时间的多少;各反应潜在反应误差的大小;记分的难易程度

⑤试谈与访谈设计的修订

●通过实际试谈来检验提问措辞是否妥当、提问顺序是否合理、整个访谈问卷

是否符合研究目的。

(试谈的主要目的是检验预想的访谈要点和有关设计安排的合理性、可行性,存在哪些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访谈设计进行修订,形成正式问卷)

⑥访谈人员的选择

●选择访谈人员的标准:对象适宜;工作认真负责;对访谈研究有兴趣;具有

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和能力;能吃苦耐劳;在性格与气质方面应有一定的交际意识和能力

●选用访谈人员的数量

●访谈人员的来源与类型

●培训访谈人员:培训的内容(目的说明,知识准备,方法训练);培训的步

骤和方法

2.2 访谈法实施过程与技巧

①访谈前的准备工作

?充分熟悉访谈问卷的内容

?带齐进行访谈所需要的有关材料

?尽可能了解访谈对象

?选择好访谈的合适时间、地点

②接近访谈对象

●顺序:称呼对方;自我介绍;说明研究目的、意义、内容、完成访谈所需要

的时间以及选择对方的原因,以激发访谈对象接受访谈的动机,提高他们的兴趣

●注意事项

–衣着干净整洁大方适中,尽可能缩小与对方差距

–自我介绍和说明,沉着自信,确信价值,促其配合

–应用正面肯定语气,邀请对方参加访谈研究

–使对方放心,承诺保密

–注意对方的衣着外貌,调节自己接近对方的方式

③对付拒绝的技巧

●访谈人员一方面要有耐心,甚至能忍耐对方一些无礼的言行;

●要尽力弄清被拒绝的原因并设法克服它(身份;对研究缺乏兴趣;保密性;

忙;年龄、性别、民族等差异)

④谈话与提问的技巧

●开始,非研究问题,从询问对方一般工作、学习、家庭、居住条件等,建立

合作、友好的交谈气氛

●融洽后,核心问题以及敏感问题

●在访谈快结束时,再谈一些可能使对象感到不快的问题

●访谈和提问注意事项:

–顺序提问

–访谈提纲原话

–避免引导

–交谈尽可能轻松、愉快,畅所欲言的气氛

–倾听并做出反应

–有礼貌的方式驾驭整个谈话过程

–补遗

–鼓励对方,保持访谈对象的积极性

–注意语言信息和非语言信息的交流

⑤追问的技巧

●追问的功能:引导访谈对象更全面、更精确的回答问题;使访谈对象的回答

结构化,保证所要探讨的问题都已经问题,减少无关信息

●追问的类型:详尽式追问;说明性追问;系统追问;假设追问;情感反应性

追问;正面追问

⑥访谈的记录

⑦访谈的结束与再次访谈

●应严格控制和掌握访谈时间

●应善于根据访谈气氛的变化和临时出现的各种特殊情况,灵活的把握访谈的

结束时间

●应注意感谢访谈对象的合作和帮助

●如果需要,应为以后的访谈做好铺垫和安排

●如可能,对访谈对象的某些合理要求应当予以满足

2.3 如何分析访谈资料

编码;编码一致性;聚类分析;扎根理论

六、什么是个案法?如何设计和实施个案法来进行管理研究?

1、个案法的概述

●通过对案例的深入分析,以全面揭示该个案的特点、规律或产生的原因和发

展的过程的归纳的方法,称为个案研究法。

(是一种研究方法或研究策略,旨在针对一个试图欲了解的复杂问题或议题,界定出与其相关的个案,并投身于个案所处的情境中,进行各种调查与资料

收集,并透过全面的分析与描述所收集到的资料,以最终对象探究的问题或议题获取更深入及透彻的了解与更明确的看法。)

●优势:整体论与还原论;应用社会科学中有独特价值;产生新理论的可能性;

验证错误假设;显示实证效度

●不足:理论建构太复杂,好的理论需要简介;有仅仅集中于小而奇异理论的

风险;缺少统计信度和效度;能产生假设但不能验证假设;推广性不强

2、个案法研究设计

2.1 研究设计的组成

●研究的问题

●它的命题(如果有的話)

●它的分析单元

●连接资料到命题的逻辑

●解释研究发现的准则

2.2 研究设计阶段的“理论”

●理论开发优先于资料收集(这不同于民族志学或扎根理论)

●没有理论指导会带来误导(尽快进行实地联系)

●理论开发是个案研究设计的核心部分

●理论的角色:完整的研究设计表现正在研究的理论(在社会科学中不是宏观

理论grand theory);目标(为研究设计一个全面的计划(这需要理论命题);

理论开发会花费时间,并且也很困难(现有理论会为个案研究设计提供良好的设计框架)

●描述性理论:目地是描述问题;所研究问题的全面描述是全面但现实的;描

述中的重要主题是回答这些问题有利于开发所需要的理论基础

●探索性个案研究:文献没有提供概念框架和假设;应该循序的原则(探索什

么问题;探索的目的是什么;衡量探究成功的标准是什么;理论类型或层次(theory of the program vs. the theory of program implementation)●从个案概化到理论:理论——个案——推广(分析性推广;统计性推广);

个案不是“样本集合”(“sampling units”,更像是实验,过去理论作为与个案结果进行比较的模板,重复: 两个或更多个案支持理论)

2.3 案例研究设计

2.4 个案研究的操作过程

3、实施个案研究

●目的

●数据类型

●搜集数据方法

●如何取得数据

●数据的可信度

●数据的效度

●如何解释事实

●撰写案例研究

3.1 个案研究的目的

●教学:论证: 解释一个观点;发现: 解决一个问题

●研究:论证: 验证假设;发现: 形成假设;检验: 挑战假设

3.2 数据类型

收集资料:观察,问卷,访谈,企业档案,书面历史资料,二手资料

3.3 如何取得资料

文档,故事,可观察,容易记录和表述,容易解释,有政治性,容易获得,可信3.4 资料可信

资料来源可信,如何检查;资料来源客观;需要客观:对主观状态和偏好;不同时间、不同地点都是稳定的:如果重复还会得到类似的结果

3.5 资料有效

●资料真实描述了所研究的现象(理论的一致性)描述正确、精确:

●资料可以被描述为其他现象吗?

●资料有另外含义?(理论的凝聚性)

3.6 检查事实

●访谈和观察的记录

●事实有效或失真

●搜集新的资料还是纠正

●对事实理解的检查

●对分歧的讨论和协调

3.7 如何解释事实

●对谁的解释:关键个体,小组

●解释的要求:集中,逻辑连贯,事实一致

●The Duhem-Quine thesis:理论需要一起检验,而不能单独检验;事实与具

体解释一致

●资料的分析不一定非要研究者本人亲自进行

● 研究者本人必须彻底监控资料分析过程

● 分析技巧包括cross-checking ,类型与主题的不断比较,以及图表的呈现运

● 运用既存的理论观点协助资料分析,进行模式对比或诠释的建立 3.8 书写个案报告

● 对象:他们是谁?他们为什么要阅读案例?他们期望什么?他们已经知道什

么?

● 结构:引发兴趣,确立逻辑,表达清晰

● 检验:自己反复阅读个案,邀请内部专家阅读完善,邀请外部专家阅读并评

4.从案例建构理论的过程(Eisenhardt, 1989)【个案设计和实施的步骤也可以这样答】

5.分析资料 Analyzing data

案例内分(Within-case analysis ) 采用不同技术分析跨案例的共同模式 熟悉资料 摆脱最先印象,以多种角度查看资料 6.形成假设 Shaping hypotheses

对各项构念反复检查证据

在跨案例间不断重复论证

解释证据的原因 构念定义、效度和测量 确认、引申理论 建立外部效度

对话阶段

7. 文献对话Enfolding literature 与矛盾文献比较 与类似文献比较 内部效度、理论层次和构念界定 提升推广能力,理论层次和构念定义 8. 结束 Reaching closure

尽可能达到理论饱和(Theoretical saturation )

当改善的边际效用越来越小时,结束研究

5.注意事项

? 个案研究工作量大,耗费时间,需要大量的准备工作 ? 个案研究是多维度、整体性的。这需要很多不同技能 ? 个案研究中社会方面技能与概念和技术技能同等重要 ? 相信个案得出的判断需要花时间去理解 ? 资料收集程序并不是完全程序化的

? 要对理论、研究问题及搜集到的资料不断进行综合 ? 要注意避免可能有偏差的程序 需要的技能

– 问好问题—并且解释回答

– 做一个好的倾听者,而不是被自己的理解和概念框住 – 要适应性强,灵活 – 严格把握所研究的问题

– 不能因事先形成的观点而又所偏见

七、数据分析:什么时候进行T 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结构方程建模?

1.描述性统计

步骤 活动 原因 准备阶段

1.启动:

定义研究问题

找出可能的经验结构 没有理论或假设

将努力集中

提供好的结构测量 保持理论灵活

2.案例选择

明确具体总体 理论抽样,而非随机抽样 限制无关变异,确保外部效度理论上有用的案例 3.研究工具和方案的选择 多种资料收集方法 定性或定量的 多位研究者 多种资料 多种方法 多个视角 执行阶段

4.资料搜集

反复进行资料收集和资料分析

灵活的数据搜集工作

即时分析以随时调整资料的搜集 帮助研究者掌握浮现的主题和证据

用以描述数据特征的各项活动,本课程特指包括平均数、标准差和相关性分析(1)平均数:是一组观测值的总和除以观测数,他反映了这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2)标准差:反映一组观测值的变异量大小。

(3)相关性分析:相关性是指当两个因素之间存在联系的时候,一个典型的表现是:一个变量会随着另一个变量变化。通过相关性系数,可以初步得出我们的判断是否正确,对以后的工作进行调整(例如在两个变量不相关情况下,可以不进行层次回归)。

2. 信度检验

定义:信度是指测验结果的一致性、稳定性及可靠性,一般多以内部一致性来加以表示该测验信度的高低。信度系数愈高即表示该测验的结果愈一致、稳定与可靠。

分类:

(1)重测信度

又称为稳定性系数,它的计量方法是采用重测法:用同一测验,在不同时间对同一群体施测两次,这两次测量分数的相关系数即为重测系数。

(2)复本信度

是以两个测验复本来测量同一群体,然后求得应试者在这两个测验上得分的相关系数。复本信度的高低反映了这两个测验复本在内容上的等值性程度。两个等值的测验互为复本。

(3)内部一致性信度

主要反映的是测验内部题目之间的信度关系,考察测验的各个题目是否测量了相同的内容或特质。内部一致性信度又分为分半信度和同质性信度。1、分半信度系数是通过将测验分成两半,计算这两半测验之间的相关性而获得的信度系数。2、同质性信度是指测验内部的各题目在多大程度上考察了同一内容。(4)评分者信度

是指不同评分者对同样对象进行评定时的一致性。最简单的估计方法就是随机抽取若干份答卷,由两个独立的评分者打分,再求每份答卷两个评判分数的相关系数。

分数解释:测试的信度通常用一种相关系数(Cronbach α)来表示,相关系数越大,信度则越高。当系数为1.00时,说明测试的可靠性达到最高程度;而系数是0.00时,则测试的可靠性降到最低程度。在一般情况下,系数不会高到1.00,也不会降到0.00,而是在两者之间。对信度指数的要求因测试类别的

不同而不同,人们通常对标准化测试的信度系数要求在0.90以上,而课堂测试的信度系数则以0.70-0.80之间为可接受性系数。当Cronbach α﹤0.70时,测验不能用于对个人作出评价或预测,而且不能做团体比较;当0.70≤Cronbach α<0.85时,可用于团体比较;当Cronbach α≥0.85时,才能用来鉴别或预测个人成就或作为。

3.效度分析

定义:即有效性,它是指测量工具或手段能够准确测出所需测量的事物的程度。效度是指所测量到的结果反映所想要考察内容的程度,测量结果与要考察的内容越吻合,则效度越高;反之,则效度越低。

分类

(1)内容效度

指的是测验题目对有关内容或行为取样的适用性,从而确定测验是否是所欲测量的行为领域的代表性取样。

(2)构想效度

指测验能够测量到理论上的构想或特质的程度,即测验的结果是否能证实或解释某一理论的假设、术语或构想,解释的程度如何。

(3)效标效度

效标效度又称实证效度,反映的是测验预测个体在某种情境下行为表现的有效性程度。

在实践中主要是运用因素分析的方法,包括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分析量表的结构效度:

(1)探索性因子分析:运用SPSS的因子分析,通过主成分分析法,从数据结构的角度给量表中的项目分成若干维度。

(2)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构方程模型):可以通过AMOS和LISERL,项目和维度的拟合程度看出效度,这可以帮助我们检验运用别人工具时的效度问题。

4.回归分析

回归分析对两个或两个以上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判断更精确,区分了自变量和因变量,在本课程中常运用层次回归方法,通过查看R方更改可以得出更准确的的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

5.什么时候进行T检验、Z检验、F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结构方程建模?

(1)T检验:检验两个样本之间差异是否在总体中依然存在,也可以说是检验一个分类变量与一个数值变量间的关系。(如男女之间工资的差异,或者说性别变量与工资变量的关系)。主要用于样本含量较小(例如n<30),总体标准差σ未知的正态分布资料。

Z检验(u检验)是一般用于大样本(即样本容量大于30)平均值差异性检验的方法。它是用标准正态分布的理论来推断差异发生的概率,从而比较两个平均数的差异是否显著。当已知标准差时,验证一组数的均值是否与某一期望值相等时,用Z检验。

F检验(方差齐性检验):检验两个样本的方差是否有显著性差异。这是选择何种T检验(等方差双样本检验,异方差双样本检验)的前提条件。

(2)方差分析:分析观测变量的变动是由控制因素造成的还是随机因素造成的,以及控制变量的各个水平是如何对观测变量造成影响的。比如研究工资的变动与年龄、性别、教育水平等等因素间的关系,可以方差分析。

(3)相关分析: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但没有区分自变量和因变量。比如身高与体重的关系。

(4)回归分析:回归分析对两个或两个以上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判断更精确,区分了自变量和因变量。

(5)结构方程模型:是含有潜在因子的路径分析,它由两个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因子,它显示了观测变量与潜在因子的关联关系;另一部分是因子结构,它显示了潜在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明确的因果关系&多因变量

八、报告撰写框架

(一)之前的总结

(1)问题的提出

生活问题转化为管理学问题、研究的价值

(2)文献整理

别人的观点、总结、大致判断

(3)研究过程

设计、对象、方法、结果

(4)结果的分析和讨论

和别人观点的差异、原因;

对实践的价值意义;工作优劣的总结;

(二)10级查到网上的综合下:

1、序言(问题的提出、研究的动机)

管理研究方法论期末考试复习题版

管理研究方法论 一,简答题 1,实证论文结构是什么?为什么是这样的结构 实证论文的结构是: 1,摘要:摘要是对已完成的论文的精要摘写,讲做了什么。 论文研究的是什么,有什么结论需要分条列示,由结论引出的启发是什么 2,引言:首先,说明在该方面各位学者的研究进度,所持的观点,阐述自己为什么要研究,其次,说明研究中采用的方法;再次,分条列示研究的结果,结论以及结果是否验证了假设;最后,说明自己的贡献。 3,文献回顾:是对相关文献的陈述述与评价; 对相关且重要的文献准确阐述学者的观点,可以稍作评价,但要中性客观。 4,研究设计,理论推导与研究模型构建 5,样本选择与变量定义, 6,实证分析与结果(描述性统计,相关系数分析,回归结果 7,敏感性检验, 8,结论

引言与摘要的区别:引言是讲打算做什么,为什么;摘要是对已完成的论文的精要摘写,讲做了什么。 2,事件研究的概念 事件研究是利用统计学的方法,在某一或某些事件窗口内某一事件发生对公司股价的波动的影响。 步骤:1.决定研究假说,一般假设事件对股价没有显着地影响;2.事件日的确定,通常以宣布日为事件日3.利用历史数据得到市场的收益率与公司收益率之间的固定关系,如果考察的时间窗口内的收益率不满足已经得出的方程,则说明事件对股价有显着影响,4,异常报酬率的检定 5,分析结果 3,引言结构之间的逻辑关系是怎样的,研究假设的提出与理论分析的关系是怎样的, 4,背诵几个中英文数据库和期刊的名字 5,中英文参考文献的引用,背诵几个 6,第二篇论文的交叉变量的使用原因 交叉变量的使用原因:在列联分析中,除了考察控制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外,还应该考察控制变量之间协同作用时对因变量的影响,尤其是当各控制变量之间的协方差不为0时。 7,含有会计、财务、经济、金融的英文期刊数据库(哪个期刊在哪个数据库里)

管理学研究方法整理

1、研究方法之哲学信仰 进化知识论(重要知识点) 以波普尔(Karl R. Popper, 1902-1994)提出的进化认识论为代表。他主张科学方法应当是以理性批判为基础的演绎推理。科学家先针对特定问题提出假说和猜想,再依据事实对假设进行检验,并在检验过程中不断修正原有的假设和猜想。其进化认识论如下图(波普尔的四段图示)所示: ?科学哲学的转向 在科学理论的场合,问题的产生通常是出自于下列三种不同情景:(1)理论与观察或实验的结果不一致;(2)理论系统内不发生相互矛盾的现象;(3)两个不同理论之间的相互冲突。 ?进化论与逻辑实证论的区别 知识论方面,进化认识论不像逻辑实证论那样,采用“逻辑图像论”只以精确地描绘世界图像为满足,而主张要建构理论来解释人们所观察到的事实或现象。 本体论方面,进化认识论认为:科学家为了解释事实或现象,在建构理论时必须提出各种形而上的概念,这种形而上的假设建构,不是一种虚构,而是一种“实在”。 方法论方面,正因为科学理论是科学家建构出来的,而不是“描绘世界的图像”,因此进化认识论在方法论方面主张“证伪论”,认为科学家的主要任务并不是在于“证实”命题,而是在于“证伪”理论中的命题,他们认为:一个科学的理论必须具有“可证伪性”。 ?科学哲学——总结 ? 1. 实证主义:极端经验论(实证) ? 2. 逻辑实证论:极端经验论(实证)、逻辑图像论(反对形而上) ? 3. 后实证主义(进化认识论):理论建构(形而上)、实证(非极端经验论)、可证伪性

? A Simplified Scientific Research Process and Types of Research ? ? Elements of the Scientific Process ? ?二、科学研究过程 ?检验假设的研究(演绎法)遵循图1右半部分的流程。?建立理论的研究(归纳法)遵循图1左半部分的流程。

管理研究方法论总结.

管理研究方法论总结 2018-01-12 管理研究作为管理学领域中的一个年轻的分支学科,理论和文献相对匮乏。案例研究方法特别适合在中国背景下建立新理论的目标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管理研究方法论总结,欢迎阅读。 管理研究方法论总结1 我们专业该课程开在第 8 周,若仅从课时数来说,什么时候开设并无多大影响,但若从该课程的教学要求来看,课程开设时间太迟,造成最后一次的大作业不能没能很好的完成,这无疑是一个遗憾,当然在这里面学生也有相当大的责任。 本期共做了两次应该运用到资料获取方法知识的实践课,但作为第七组的一员,我深感第二次作业完成的不足之处,没有做到全面深刻对问题进行调研与分析,但两次作业都给了我许多感触,特别是第一次实践作业――了解校信管专业学生对本专业的认知情况,下面我将从那次作业的初级资料获取上进行总结并就自己感受谈谈自己的所得。 初级资料并非原始资料,它是经过对原始数据进行整理,使其呈有规律排列的状态,乃至从中提取出概要性的文字描述或数据描述,可以直接为研究所利用的资料,而此次最大的收获就来源于在收集原始数据时,所采用的问卷自填法的实施过程中。 问题分析 由于是在本校进行实地调查,所以在调查的方法上我们进行了仔细的斟酌与筛选,最终选择了结构化交流法中的问卷自填法,以下是我在进行问卷调查过程中的所感与所得: 一.关于问卷设计 对于试卷的设计工作,最初我们设想的是针对我校信管专业设计一份试卷,但在问题的设计中发现很多问题的调查对课题结论的得出很重要,但不具有通用性,即对某个年级的学生有调查的必要性,而对其他年级学生来说,这些问题没有价值,比如,如果可能,是否会转专业,比如对自己所上的专业课的看法。这两个问题涉及到信管专业学生对信管专业本身的认识和所设课程的认识两个重要方面,与调研的主题有紧密联系,但却不具备通用性,所以我们组最终决定采用针对不同的年级,设计不同的试卷这种问卷设计方法。 二.关于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工业工程学那些课程

清华,天大,西交的工业工程学那些课程? 2011-1-6 21:16 清华大学IE: 在此附上清华大学工业工程本科专业的课程图,里头可以看到每一学年有甚麼课程 工业工程系的四年本科课程总共有173个学分,包括140个学分春秋季学期的课程,18个学分的暑期实习与军训,和15个学分的毕业设计。下表中将所有本科课程分五大类列出:人文社科类课程、自然科学基础课程、专业相关课程、实践环节、和综合论文训练。 序号课程类别子类别学分总计 1 人文社科类课程两课14 35 体育 4 外语 4 人文选修13 2 自然科学基础课程数学16 30 物理12 化学 2 3 专业相关课程工程基础19 75 专业基础33 专业限选23 专业限选和跨学科任选 6 4 实践环节18 5 综合论文训练15 总学分173 上述的课程体系与我系人才培养特色紧密关联,充分反映出工业工程系人才培养注重基础和国际化的特点。 专业基础课33学分 序号课程号课程名称学分 1 工业工程概论2学分 2 工程经济学2学分 3 管理学基础2学分 4 制造工程概论3学分 5 人因工程基础3学分 6 运筹学(1) (数学规划) 3学分 7 运筹学(2) (应用随机模型) 3学分 8 概率论与应用统计学3学分 9 数据结构与算法3学分 10 数据库原理3学分 11 管理信息系统3学分 12 建模与仿真3学分 上述12 门专业基础课基本涵盖了管理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的基础。

前5 门课(工业工程概论、工程经济学、管理学基础、制造工程概论、人因工程基础)可作为工程管理的一般性内容; 接下来的3 门课(运筹学(1) (数学规划)、运筹学(2) (应用随机模型)、概率论与应用统计学)是定量分析的基础,是现代工业工程对复杂系统进行分析所必须的工具,尤其是专门开设了应用随机模型的内容,使学生能对现实中大量存在的随机系统进行定量分析; 再接下来的4 门课(数据结构与算法、数据库原理、管理信息系统、建模与仿真)充分反映现代工业工程中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并不只是简单地要求学生了解管理信息系统,而是要从最前端的数据结构内容开始学起。 专业方向限选课(从下列两组课程中任选一组)23学分 A组:工业工程方向 序号课程号课程名称学分 1 实验设计2学分 2 供应链管理2学分 3 生产计划与控制2学分 4 质量控制与质量管理3学分 5 生产自动化与制造系统3学分 6 现代人因工程3学分 7 产品开发技术与管理2学分 8 安全工程2学分 9 项目管理原理与实践2学分 10 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2学分 B组:物流管理方向 序号课程号课程名称学分 1 运筹学(3) (决策方法) 2学分 2 物流管理概论2学分 3 需求与库存管理3学分 4 企业生产与物流管理3学分 5 物流网络系统规划3学分 6 交通系统规划与控制3学分 7 服务运作管理2学分 8 国际物流2学分 9 物流装备与信息化2学分 10 商务沟通2学分 在两组专业方向课中,工业工程方向的课程充分保留了经典工业工程的课程体系,中国将在未来的数十年里成为全球的制造中心,将需要大量的工业工程人才为企业服务。另一方面,全球经济一体化促使了在国际范围内物流体系的形成,因此,国外许多工业工程系将物流作为他们新的重要方向,与国外相比,我国更需要物流人才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因此,工业工程系所设立的物流课组充分体现出既与国际接轨、又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趋势。 任选课和跨学科任选课4学分 序号课程号课程名称学分 1 项目管理的原理与实验(物流方向)2学分

工商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方法研究.doc

工商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根据工商管理类专业的特点和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在本专业中的定位,对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理论教学方法和实践教学方法进行了研究,教学实践表明该方案的应用对课程的教学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相关内容的,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摘要:工商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旨在培养能够适应经济发展变化的专业经济管理性人才。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以培养新型人才为宗旨,在教学过程教育方式上进行创新,提高人才质量,促进经济的发展。本文通过对工商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提出相应的改革方案,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教学质量。 关键词:工商管理;课程教学;新经济;人才 工商管理专业人才需求 根据市场的变化情况而浮动,在相对热门的专业中,人才的整体竞争优势凭借人才的素质而凸显,学校要在工商管理专业就业中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就需要在课程设置上以及课程教学上进行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与传统的课程教学安排不同的是,改革的教学课程方法更多的突出学生自身的重要性,借助互联网工具,加强了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使学生能够感知到理论的来源及其重要性。 一、工商管理专业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工商管理专业是将经济学与管理学相互联系的学科,从知识概念上来说,工商管理抽象出实际生活中的经济发展变化及其管理规律。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经济的管理重要性可以从有条不紊的经济秩序中所附带的经济价值体现。但是在实际教学中,

传统工商管理课程教学以课堂为中心,填鸭式教育理念一直延伸到高校教育中,理论的教育充斥着课堂教学中。学生接受来自教师的理论知识,完全依托有限的经验建构起乌托邦,这样的情况将学生实际处理事务的能力遮蔽甚至是磨蚀。教师授课时间较多,学生自由思考的时间就受到压榨,学科间的理论以及学科类问题体系的串联模糊了学科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学生在传统的课程教学方法中无法实现获益,自己的创新性意识没能够得到培养。传统的课程教学效果的考察仍以闭卷考试的形式出现在期末总结中,这种教育形式延续着中学阶段的模式,迫使学生在背记中掌握知识,灵活的运用知识机会较少。传统的课程教学方式以制定的教材作为参照,课程考察也以教材为依据,在这种指挥棒的指引下,学生依赖课程的一家之言,不能够实现概念定义的多维度思考。学生的自习能力较差更是助长了对其他教材的排斥。学生唯教师为权威,唯教材为方向导致学生批判反思的能力较差。 二、改革工商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方法策略 工商管理专业课程教学在采用多媒体技术后,课堂教学效率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要保证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的革新需要在教育理念、教育思维、教育方法上有多样化的尝试创新,只有多管齐下,才可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2.1引入专题讲授教学方式 工商管理专业涉及到的内容广泛,在复杂的经济生活联系中寻找恰当的突破点进行教学授课对于提高授课质量很重要。引入专题讲授教学方式是在原有的教材章节灌输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的,它的特征就是广博。首先专题讲授要求具备同一类型相关知识的积累,这就摆脱了学生对教材的依赖,教师依据教材来

管理学周三多第五版重点笔记大全最新整理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4) 第一节人类的管理活动 (4) 第二节管理的职能与性质 (5) 第三节管理者的角色与职能 (5) 第四节管理学的对象与方法 (6) 第二章管理思想的发展 (6) 第一节中国传统管理思想 (6) 第二节西方传统管理思想 (7) 第三节西方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 (9) 第四节中国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 (12) 第三章管理的基本原理 (13) 第一节管理原理的特征 (13) 第二节系统原理 (13) 第三节人本原理 (14) 第四节责任原理 (15) 第五节效益原理 (15) 第四章管理道德与社会责任 (15) 第一节企业管理为什么需要伦理道德 (15) 第二节几种相关的道德观 (16) 第三节道德管理的特征和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 (17) 第四节改善企业道德行为的途经 (17) 第五节企业的社会责任 (18) 第五章管理的基本方法 (18) 第一节管理的方法论 (18) 第二节管理的法律方法 (18) 第三节管理的行政方法 (19) 第四节管理的经济方法 (20) 第五节管理的教育方法 (20) 第六节管理的技术方法 (21) 第六节伦理原理 (21) 第六章决策 (22) 第一节决策的定义、原则与依据 (22) 第二节决策的类型和特点 (22) 第三节决策的理论 (23) 第四节决策的过程与影响因素 (24) 第五节决策的方法 (24) 第七章计划与计划工作 (26) 第一节计划的概念及其性质 (26) 第二节计划的类型 (26) 第三节计划的编制过程 (27) 第八章计划的实施 (28) 第一节目标管理 (28) 第二节滚动计划法 (29) 第三节网络计划技术 (29)

管理研究方法论总结

管理研究方法论总结 管理研究作为管理学领域中的一个年轻的分支学科,理论和文献相对匮乏。案例研究方法特别适合在中国背景下建立新理论的目标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管理研究方法论总结,欢迎阅读。 管理研究方法论总结 1 我们专业该课程开在第 8 周,若仅从课时数来说,什么时候开设并无多大影响,但若从该课程的教学要求来看,课程开设时间太迟,造成最后一次的大作业不能没能很好的完成,这无疑是一个遗憾,当然在这里面学生也有相当大的责任。 本期共做了两次应该运用到资料获取方法知识的实践课,但作为第七组的一员,我深感第二次作业完成的不足之处,没有做到全面深刻对问题进行调研与分析,但两次作业都给了我许多感触,特别是第一次实践作业——了解校信管专业学生对本专业的认知情况,下面我将从那次作业的初级资料获取上进行总结并就自己感受谈谈自己的所得。 初级资料并非原始资料,它是经过对原始数据进行整理,使其呈有规律排列的状态,乃至从中提取出概要性的文字描述或数据描述,可以直接为研究所利用的资料,而此次最大的收获就来源于在收集原始数据时,所采用的问卷自填法的实施过程中。 由于是在本校进行实地调查,所以在调查的方法上我们

进行了仔细的斟酌与筛选,最终选择了结构化交流法中的问卷自填法,以下是我在进行问卷调查过程中的所感与所得:对于试卷的设计工作,最初我们设想的是针对我校信管专业设计一份试卷,但在问题的设计中发现很多问题的调查对课题结论的得出很重要,但不具有通用性,即对某个年级的学生有调查的必要性,而对其他年级学生来说,这些问题没有价值,比如,如果可能,是否会转专业,比如对自己所上的专业课的看法。这两个问题涉及到信管专业学生对信管专业本身的认识和所设课程的认识两个重要方面,与调研的主题有紧密联系,但却不具备通用性,所以我们组最终决定采用针对不同的年级,设计不同的试卷这种问卷设计方法。 考虑到我们专业的特殊性,以及经费有限,我们打算采用问卷邮寄法,即使用电子邮件,向每个信管班级发送试卷,请他们在回答后,将试卷发回,但发现大多数人基本都不给予理会,最后我们小组决定发送问卷的方法,将试卷交给各个大二,大三的熟人,在他们上课前发放试卷,当场回收,而大一按照同样的方法有我们组员自己负责试卷的发放,但在整理试卷时发现,部分试卷未能收回来。 在整理问卷时发现,数据的结果只是对结果的反应,但试卷设计却很大程度的影响了调查的结果。由于我们小组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够,首先在选择题选项的设置上

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研究综述

《管理研究方法论》 课程作业 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研究综述 学科专业管理科学与工程 年级班级1105106 姓名李雪 2011年12 月30日

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研究综述 摘要: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和全球资源的紧张,可持续设计已经逐渐成为世界建筑的大势所趋,绿色建筑正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建筑设计领域更深层面的体现形式。当可持续发展成为人类和自然协调发展的全球化战略的时候,绿色建筑也成为建筑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绿色建筑的评价是绿色建筑发展的关键问题。本文首先介绍了论文的研究背景与意义,其次介绍了国内外对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建筑方面的研究现状,通过比较国内外推广绿色建筑的评价体系,讨论了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与国外评价体系的差别与共同之处,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存在不足,应继续完善中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推动中国绿色建筑的发展。 关键词: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完善 Abstrct:as environmental problems become apparent and tensions of global resources, sustainable design has become the trend of world architecture. Green building is the idea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the field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reflected at deeper levels. Whe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become globalization strategy of harmonious development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green building has become an inevitable trend of development of building industry,and green building assessment is key to the development of green building issues. This article first describes has papers of research 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second describes has at home and abroad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green building aspects of research status,through comparison at home and abroad promotion green building of evaluation system,discussion has in China green building evaluation system and abroad evaluation system of differences and common of Department,this Foundation Shang pointed out that has in China green building evaluation system exists insufficient,should continues to perfect China green building evaluation system,promoting China green building of development. Key words: Green building, Evaluation system, perfect 1引言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20世纪70年代世界能源危机的爆发,使人们意识到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高速文明发展史难以为继,也认识到节能与环保对人类生存的地球的重要性,

管理学研究方法课堂笔记

1. 分析技术:回归,结构方程模型,相关系数,多层次分析 分析工具:SPSS AMOS MPlus 论文的方向: 质疑理论,摆出事实案例来证明 提出理论,用论据支撑 补充理论,用论据支撑 2. 时间序列研究 时间序列是按时间顺序的一组数字序列。时间序列分析就是利用这组数列,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加以处理,以预测未来事物的发展。时间序列分析是定量预测方法之一,它的基本原理:一是承认事物发展的延续性。应用过去数据,就能推测事物的发展趋势。二是考虑到事物发展的随机性。任何事物发展都可能受偶然因素影响,为此要利用统计分析中加权平均法对历史数据进行处理。该方法简单易行,便于掌握,但准确性差,一般只适用于短期预测。时间序列预测一般反映三种实际变化规律:趋势变化、周期性变化、随机性变化。 时间序列分析是根据系统观测得到的时间序列数据,通过曲线拟合和参数估计来建立数学模型的理论和方法。它一般采用曲线拟合和参数估计方法(如非线性最小二乘法)进行。时间序列分析常用在国民经济宏观控制、区域综合发展规划、企业经营管理、市场潜量预测、气象预报、水文预报 用时间序列的方法会有无回答的误差,追踪调查法是对某一调查对象长期连续不断地跟踪调查。用这一方法可以获取对象的动态信息,把握、分析其内在运动规律性,克服一般方法只能掌握其某一时间内静态资料的不足。但是在时间序列调查中,会出现样本减少,数据空白的问题,难以避免无回答误差。——控制无回答误差,如何更好地处理丢失的数据 强调对比实验的应用,这可以弥补人们理解中观管理过程的缺口,缺乏中观理论, 优势:高内部效度 劣势:时间成本高 产生样本损耗 重点:效度;信度; 什么是信度、效度?两者之间的关系. 信度:指测量数据(资料)的可靠性程度,即测量工具能否稳定地测量到它要测量的事项及其程度,信度是指测量的稳定性与一致性。 效度:指正确性程度,即测量工具确能测出其所要测量的特质的程度。效度越高级表示测量结果越能显示出所要测量对象的真正特征。 关系: (1)信度低,效度不可能高。因为如果测量的数据不准确,也并不能有效地说明所研究的对象 (2)信度高,效度未必高。例如,如果我们准确地测量出某人的经济收入,也未必能够说明他的消费水平

管理科学研究方法一复习材料 大概答案1

《管理科学研究方法一》复习范围 一、什么是分析单位?常见的分析单位都有哪些?特点是什么? 二、什么是概念化?什么是操作化? (一)、概念化指将模糊的、不清楚的观念(概念)明确化、精确化的思维过程,即达成共识的过程。例:我们想知道女人是否比男人更具有同情心。 1、指标与维度指标:我们选择的观察,它反映我们所要研究的变量。如进教堂可以看做是宗教虞城的一个指标。

维度:分类的技术术语。概念的一个可指明的方面。概念的具体侧面或层面。如情感层面的同情心行动层面的同情心等。 2、指标互换性:若两组完全不同的指标对同一群对象测量发现都表明有相同结果(如女性比男性更有同情心),就说明这两组指标的行为与这个概念的行为一致 => 这两组指标之间被认为有互换性。(清大课件) 3、概念秩序的建立:在社会研究中,概念的理清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甚至是资料收集的关键。“概念漏斗”——研究者的兴趣可以逐渐地集中起来。文本资料分析中的“诠释学循环”——不断深入的了解是一个循环的过程。 4、概念化举例:失范概念涂尔干的《自杀论》 5、描述性研究和解释性研究中的定义:描述性研究在定义上花费的功夫远比解释性研究多得多。如:失业。对失业的定义不同,得出的结论不同。 (二)、操作化选择定义:明确精准的规定了如何测量一个概念,即如何操作是被研究概念尽可能清晰。特定研究程序(操作)的发展,并指向经验观察。一下是操作化过程中考虑的因素(大体程序): 1、变异范围:并不一定都要测量变量的全部变异,变异范围的选定要视研究议题的不同属性分布而定。 如:测量收入 ,大于10万美元,或小于5000美元;对核能的态度:非常赞成赞成基本赞成反对坚决反对没有意见 2、变异的两极(精确程度):当不能确定某个测量的精确度时,,宁可做得精确也不要做的粗略。 3、关于维度的提示:如对政府的态度,会有很多个维度关键是要弄清楚那些维度对研究重要。 4、界定变量和属性(确定测量的层次) 变量的两要素:一、变量的属性要有“完备性”;如“政治党派”,其属性可分为:共和党、民主党、其他(或不属于任何党派);二、变量的各个属性应具有“互斥性”。 三、什么是信度?什么是效度?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信度和效度是任何一种科学研究的两个相互关联的重要标准。信度是研究结果所显示的一致性、稳定性程度,也是对研究结果一致性和稳定性的评价标准。一个具有信度的研究程序,不论其过程是由谁操作,或进行多少次同样的操作,其结果总是非常一致的。效度是一个研究程序的性质和功能,也是对研究结果正确性的评价标准,一个有效度的研究程序,不仅能够明确地回答研究的问题和解释研究结果,而且能够保证研究结果在一定规模的领域中推广。把两者的作用结合起来看,信度和效度是一项研究的活动和结果具有科学价值和意义的保证。研究的信度是研究的效度的一个必要的前提,没有信度,效度不可能单独存在,也就是说,一项研究不可能没有信度却具有效度。信度对于效度是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有信度不保证一定有效度,一个可靠的研究程序并不证明内容一定有效,而一个有效度的研究一定是一个有信度的研究。有效度必定有信度,效度高信度必定也高,因为不可能存在唯有效度而没有信度的情况。信度是为效度服务的,因而效度是信度的目的;效度不能脱离信度单独存在,所以信度是效度的基础。 信度系指测验结果的一致性、稳定性及可靠性,一般多以内部一致性来加以表示该测验信度的高低。信度系数愈高即表示该测验的结果愈一致、稳定与可靠。系统误差对信度没什么影响,随机误差可能导致不致性,从而降低信度。信度可以定义为随机误差R影响测量值的程度。如果R=0,就认为测量是完全可信的,信度最高。信度主要是指测量结果的可靠性、一致性和稳定性,即测验结果是否反映了被测者的稳定的、一贯性的真实特征。和信度相关的一个概念是效度,信度是效度的前提条件。信度只受随机误差的影响,随机误差越大,信度越低。因此,信度可以视为测试结果受随机误差影响的程度。系统误差产生恒定效应,不影响信度。效度(Validity)即有效性,它是指测量工具或手段能够准确测出所需测量的事物的程度。效度是指所测量到的结果反映所想要考察内容的程度,测量结果与要考察的内容越吻合,则效度越高;反之,则效度越低。效度分为三种类型:内容效度、准则效度和结构效度。效度是科学的测量工具所必须具备的最重要的条件。在社会测量中,对作为测量工具的问卷或量表的效度要求较高。鉴别效度须明确测量的目的与范围,考虑所要测量的内容并分析其性质与特征,检查测量的内容是否与测量的目的相符,进而判断测量结果是否反映了所要测量的特质的程度。 四、如何将一般问题转化为研究问题?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曾鸿,钟蕾,论网络调查与传统调查的综合应用[J],工业技术经济,2006, (12); [2].郭强,网络调查手册[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4; [3].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第2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2010, 7; [4].李锐,宋铁英,国内网络调查研究分析[J],情报科学,2005,23(6); [5].黄鸣刚,从媒体角度看网络调查方法[J],中国传媒科技,2004,11; [6].张润彤,曹宗媛,朱晓敏,知识管理概论[M],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4; [7].风笑天,社会学研究方法[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6; [8].李乐山,设计调查[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年,25-79; [9].王雅林,生活方式的理论魅力与学科建构——生活方式研究的过去与未来 20年[J],江苏社会科学,2003,3,57-58; [10]. (美) 德尔卜霍金斯,罗格J.贝斯特,肯尼斯A·科尼著,符国群译,消 费者行为学,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198; [11].罗格D·布莱克维尔,保罗W·米尼德著徐海,朱红祥等译,消费者行为学,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176-177; [12].John C Mowen. Michael S Mino,黄格非,束玉婷(译),消费者行为学,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242; [13].邓星,女性内衣的购买、消费与生活方式研究[D],北京服装学院硕士学位 论文,2004:26-27; [14].卢盛忠,余凯成,组织行为学——理论与实践,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3.8-12; [15].刘均,李人厚,郑庆华,网络学习中学习者个性挖掘方法的研究,西安交 通人学学报,2004,6,38(6).575-578; [16].高传善,代春阳,网络测量综述,上海计量测试,2004,3.181.8-14; [17].李一,网络行为一个网络社会学概念的简要分析[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 学版第34卷第5期,2006年9月;

需求分析方法论

需求分析方法论 原则上,需求分析阶段IT中心应尊重需求方的项目管理和项目分析能力;在具体的任务开展上,以不干扰需求方的自主权为主,除非在项目过程中发现需求方的项目管理以及项目分析能力存在很大的差距和不足。 为了保证项目的成功,IT中心必须加强项目管理和项目分析工作,在具体的操作上可以坚持吸收、同化、贯彻的方法和手段。 其中,需求分析是一个项目的开端,也是项目建设的基石。在以往的信息化建设失败的案例中,80%是由于需求分析的不明确而造成的。因此一个项目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对需求分析的把握程度。而项目的整体风险往往表现在需求分析不明确、业务流程不合理,用户不习惯或不愿意去用应用管理软件。作为IT中心,必须提醒需求方重视需求分析的重要性,采用必要的手段和方法来进行需求调研,同时IT 中心也应深入具体的需求调研中去。只有这样才能切切实实地把握用户的需求和方向,才能在将来的功能界定、实施上有发言权。 一、如何进行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不象侦探推理那样需从蛛丝马迹着手,而是应该先了解宏观的问题,再了解细节的问题。 一个应用软件系统(记为S)的涉及面可能很广,可以按不同的问题域(记为D)分类,每个问题域对应于一个软件子系统。 S={D1,D2,D3,…Dn} 问题域Di由若干个问题(记为P)组成,每个问题对应于子系统中的一个软构件。 Di={P1,P2,P3,…Pm} 问题Pj有若干个行为(或功能,记为F),每个行为对应于软构件中的实现接口。 Pj={F1,F2,F3,…Fk} 需求说明书应该对于那些只想了解宏观需求的领导,和需要了解细节的技术人员都合适。在写需求说明书时应该注意两个问题: 1、最好为每个需求注释“为什么”,这样可让双方(IT中心、需求方)了解需求的本质,以便选用最合适的技术来实现此需求。 2、需求说明不可有二义性,更不能前后相矛盾。如果有二义性或前后相矛盾,则要重新分析此需求。 二、重点监控需求分析 由于项目的特殊性和行业覆盖的广阔性,以及需求分析的高风险性,软件需求分析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同时需求分析又的的确确难做。其原因基本是由于以下情况造成的。 1、用户说不清楚需求 有些用户对需求只有朦胧的感觉,当然说不清楚具体的需求。例如总部各部门及各地的很多店铺在进行应用系统以及网络建设时,需求方的办公人员大多缺乏IT系统建设方面的专家和知识。此时,用户就会要求IT中心系统分析人员替他们设想需求。项目的需求存在一定的主观性,为项目未来建设埋下了潜在的风险。 2、需求自身经常变动 根据以往的历史经验,随着用户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和自己业务水平的提高,他们会在不同的阶段和时期对项目的需求提出新的要求和需求变更。事实上,历史上没有一个软件的需求改动少于三次的!所以必须接受“需求会变动”这个事实,在进行需求分析时要懂得防患于未然,尽可能地分析清楚哪些是稳定的需求,哪些是易变的需求,以便在系统选型及实施时,将软件的核心建筑在稳定的需求上,同时留出变更空间。IT中心在需求分析的功能界定上担任一个中间、公平、公正的角色,所以也必须积极参与到需求分析的准备中来,以便协助需求方来界定“做什么”、“不做什么”的系统功能界限。 3、IT中心分析人员或用户理解有误 系统分析人员不可能都是全才,更不可能是行业方面的专家。用户表达的需求,不同的分析人员可能

《管理研究方法》教学大纲

《管理研究方法》教学大纲 编写人:张平编写时间:2005年10月30日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管理研究方法 Management Research Method 课程号:40133820 课程类别:专业课 学时: 32 学分:2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管理学和自然科学一样,有自己的科学研究方法。本课程在介绍管理研究的基本要素、管理研究的设计和方法的基础上,重点介绍研究论文的撰写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过程,即学习观察和思考现实问题的现象,掌握分析问题的科学方法,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本课程作为管理学本科生专业学习的最后一门课程,主要为毕业论文阶段综合运用专业理论知识、做好毕业论文研究奠定基础, 并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应用基础。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本专业的专业研究方法,作为基础理论课程与实践结合的桥梁,使学生具备应用理论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为重点、难点) *第一章导论(2学时) 第一节管理研究方法 一、研究的分类 二、研究的过程 第二节学习研究方法的意义

*第二章研究问题的确定(6学时)第一节研究问题的选择 一、问题的发现 二、问题的选择 第二节研究问题的陈述 一、变量 二、假设 三、案例 *第三章文献查阅与文献研究(6学时)第一节文献的收集 一、信息收集的方法 二、信息的总结 三、信息的选择和利用 第二节文献研究 一、归纳方法 二、文献综述 *第四章定量研究(6学时) 第一节研究的设计 第二节实验研究 第三节准实验研究 第四节准实验研究 第五章调查研究(6学时) 第一节调查设计 一、纵向设计 二、横向设计 第二节问卷调查 一、问卷格式 二、问卷题目 三、问卷发放方法

北京理工大学871管理学考研重点笔记

北京理工大学高分辅导讲义 ——871管理学 主编:弘毅考研 编者:Henrykobe 弘毅教育出品 https://www.360docs.net/doc/c26605757.html,

【资料说明】 北理工管理学高分辅导讲义(2014版)系北京理工大学优秀管理学考研辅导团队集体编撰的“管理学考研精品考研辅导资料”之一。 学校指定的考研参考教材乔忠老师主编的《管理学》是一本非常优秀的教科书,学生肯定能从中学到丰富的知识,但是为了在短期内满足应试要求,我们把此教材整理出体系,化繁为简,让学生在考试中拿到一个高分。 本资料的编撰以乔忠老师的《管理学》为基础,加上周三多老师的《管理学》作为补充,借鉴了出题老师的上课讲义,按照“教材导读一复习策略一考点梳理一历年真题一考题预测”的体例编排而成。“教材导读”把考研中的考点与指定的教材对应起来,并对教材作简单地介绍和梳理,引导大家阅读教材。“复习策略”指出每个考点需要掌握到的程度,以及掌握考点的方法。“考点梳理”是这套资料最核心的部分。对考点作了全面地讲解和深入地分析。“历年真题”汇总了近几年来的真题“考题预测”是在历年真题的基础上,把还没有考察过的考点给大家指出来,用于查缺补漏。强调一点,北理工出过的真题经常重复考,所以要特别重视真题。 本资料有如下特点:1.“最全”。我们不仅把乔忠老师版本的《管理学》内容都做了整理,还补充了其他考过或非常重要但这版上没有的内容;2.“最简”。为不增加考生负担,对考点的讲解,尽量做到精简,除去了教材繁琐臃肿的语言,直击要害;3.“最新”。根据北理工的最新考试大纲要求,解决了教材滞后于现实的问题。4.“最具实用性”。当你总结真题时你就会发现,北理工真题重复率很高,针对此规律,本资料将涉及到的历年真题附在每个考点后面,方便大家查阅。 本资料是迄今为止,唯一一套由北理工研究生、博士生组成的考研团队集体编撰的考研辅导用书,希望通过此书,能与大家相聚北理工!由于时间、水平所限,资料中难免有不妥之处,尚需考生谅解,并恳切希望不吝赐教。 读书是一个先读薄再读厚的过程,我们把书本中的体系整理了出来,这是帮大家读薄的过程,但是接下来的读厚的过程,需要同学自己努力,能不能做到这一步,也决定了是不是能脱颖而出,拿到高分,希望同学们利用好这个资料! 在资料的整理过程中,得到了老师的指导,广大考生的支持,在此深表感谢。 2013年03月

管理研究方法论期末考试复习题版精编WORD版

管理研究方法论期末考试复习题版精编 W O R D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

管理研究方法论 一,简答题 1,实证论文结构是什么?为什么是这样的结构 实证论文的结构是: 1,摘要:摘要是对已完成的论文的精要摘写,讲做了什么。 论文研究的是什么,有什么结论需要分条列示,由结论引出的启发是什么 2,引言:首先,说明在该方面各位学者的研究进度,所持的观点,阐述自己为什么要研究,其次,说明研究中采用的方法;再次,分条列示研究的结果,结论以及结果是否验证了假设;最后,说明自己的贡献。 3,文献回顾:是对相关文献的陈述述与评价; 对相关且重要的文献准确阐述学者的观点,可以稍作评价,但要中性客观。 4,研究设计,理论推导与研究模型构建 5,样本选择与变量定义, 6,实证分析与结果(描述性统计,相关系数分析,回归结果 7,敏感性检验, 8,结论 引言与摘要的区别:引言是讲打算做什么,为什么;摘要是对已完成的论文的精

要摘写,讲做了什么。 2,事件研究的概念 事件研究是利用统计学的方法,在某一或某些事件窗口内某一事件发生对公司股价的波动的影响。 步骤:1.决定研究假说,一般假设事件对股价没有显着地影响;2.事件日的确定,通常以宣布日为事件日 3.利用历史数据得到市场的收益率与公司收益率之间的固定关系,如果考察的时间窗口内的收益率不满足已经得出的方程,则说明事件对股价有显着影响,4,异常报酬率的检定 5,分析结果 3,引言结构之间的逻辑关系是怎样的,研究假设的提出与理论分析的关系是怎样的,4,背诵几个中英文数据库和期刊的名字 5,中英文参考文献的引用,背诵几个 6,第二篇论文的交叉变量的使用原因 交叉变量的使用原因:在列联分析中,除了考察控制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外,还应该考察控制变量之间协同作用时对因变量的影响,尤其是当各控制变量之间的协方差不为0时。 7,含有会计、财务、经济、金融的英文期刊数据库(哪个期刊在哪个数据库里) 二,经典论文的阅读 1,琼斯模型(盈余管理的测度)基本思想?

管理研究方法论总结

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 .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 . 管理研究方法论总结 管理研究作为管理学领域中的一个年轻的分支学科,理 论和文献相对匮乏。案例研究方法特别适合在中国背景下建立新 理论的目标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管理研究方法论总结,欢迎阅读。 管理研究方法论总结1 我们专业该课程开在第 周,若仅从课时数来说,什么时候开设并无多大影响,若从该课 程的教学要求来看,课程开设时间太迟,造成最后 次的大作业不能没能很好的完成,这无疑是一个遗憾,当然 在这里面学生也有相当大的责任。 本期共做了两次应该运用到资料获取方法知识的实践 课,但作为第七组的一员,我深感第二次作业完成的不足之 处,没有做到全面深刻对问题进行调研与分析,但两作业都给了 我许多感触,特别是第一次实践作业——了解校 信管专业学生对本专业的认知情况,下面我将从那次作业 的初级资料获取上进行总结并就自己感受谈谈自己的所得。 初级资料并非原始资料,它是经过对原始数据进行整理, 使其呈有规律排列的状态,乃至从中提取出概要性的文字最大的 收获就来源于在收集原始数据时,所采用的问卷自填法的实施过 程中。 描述或数据描述,可以直接为研究所利用的资料,而此次由于是在本校进行实地调查,所以在调查的方法上我们 1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 .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 持 .

进行了仔细的斟酌与筛选,最终选择了结构化交流法中的问卷自 填法,以下是我在进行问卷调查过程中的所感与所得: 对于试卷的设计工作,最初我们设想的是针对我校信管 专业设计一份试卷,但在问题的设计中发现很多问题的调 查对课题结论的得出很重要,但不具有通用性,即对某个年级的学生有调查的必要性,而对其他年级学生来说,这些 问题没有价值,比如,如果可能,是否会转专业,比如对 自己所上的专业课的看法。这两个问题涉及到信管专业学生对信管专业本身的认识和所设课程的认识两个重要方面, 与调研的主题有紧密联系,但却不具备通用性,所以我们 组最终决定采用针对不同的年级,设计不同的试卷这种问 考虑到我们专业的特殊性,以及经费有限,我们打算 采用问卷邮寄法,即使用电子邮件,向每个信管班级发送试卷,请他们在回答后,将试卷发回,但发现大多数人基本都不给予理会,最后我们小组决定发送问卷的方法,将试卷交给各个大二,大三的熟人,在他们上课前发放试卷,当场回收,而大一按照同 样的方法有我们组员自己负责试卷的发放,但在整理试卷时发现,部分试卷未能收回来。 在整理问卷时发现,数据的结果只是对结果的反应,但 试卷设计却很大程度的影响了调查的结果。由于我们小组 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够,首先在选择题选项的设置上

研究方法及步骤

管理研究方法 摘要:管理研究方法论是指在管理研究过程中所使用的一般途径和程序。本文从确定研究的基本要素、管理研究设计、数据观测和收集、数据分析、研究论文写作五个阶段按照一项管理研究活动的演进过程进行系统的介绍管理研究方法。 关键词:管理研究;方法;梳理 一、管理研究活动的五阶段 1. 管理研究的基本要素确定阶段 以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等形式反映管理研究成果,犹如构造建筑物离不开砖块、基石、支柱和连接件等基本构件,它需要一些基本要素,包括:概念、定义、变量、假设、理论、推理、分类等。所以在进行一项研究活动前必须要确定这些基本要素。 (1)概念 概念是指人们思维的产物。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观测和感受到一群相关联现象具有某种共同属性,于是将这种共性构造成一个概念并冠以一个名词,供人们在沟通中使用。然而,这个概念名词的本身并不存在,概念是通过概括和抽象而得到的。 (2)定义 定义的含义是提示概念和名词所表达的共同属性的一种逻辑方法。在管理研究中,对概念和名词的定义需要做到清晰、确切,而且在同一研究中一以贯之,不得做随意的更换和置换。 (3)变量 变量是指具有可测性的概念,其属性在幅度的强度上的变化程度是可以衡量的。可测性既是变量的特征,又是设置变量需要满足的要求。另外,变量值间的关系需要在研究中进行明确。 (4)命题和假设 命题是对两个或两个以上概念关系的陈述。而假设是命题的一种,是对某种行为、现象或事件做出的一种合理的、尝试性的并有待检验的解释。提出假设之前必须查阅相关文献;假设必须建立在可靠的理论基础之上;要尽可能清晰和具体地表达变量值间的关系;必须是可以验证的;已经被证实的假设,其适用范围需要慎重设定。 (5)理论 理论是一组结构化的概念、定义和命题,用来解释和预测现实世界的现象。理论须由三个要素组成:概念框架、说明各种特性或变量间关系的一组命题、供验证的背景。 (6)推理 推理则是从命题出发,逻辑地推出另一个命题;换言之,是遵循一定的逻辑规范,根据前提推导出结论。在这个过程中,严格的逻辑规范是推理的正确性和可信度的保证。推理研究包含对推理程序的研究。具体分为两类:归纳和演绎推理。 (7)分类 分类是辨明概念外延的逻辑方法,需要遵守完备性、准则一致性、种的独立性、不得跳跃逻辑等级等四个规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