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味料作业指导书

调味料作业指导书
调味料作业指导书

篇一:香辛料调味料作业指导书

文件编号: jxczy002-2007

香辛料调味料

作业文件

第a版

编制:戴聪审核:批准:

江西省祥橱实业有限公司

jiangxi province xiangchu industrial co., ltd.

2007年1月10日发布 2007年2月10日实施香辛料调味料生产操作规程

一、目的

为对香辛料调味料生产工程实施有效控制,确保直接影响产品质量的生产过程在受控状态下进行,使各工序按规定的工序程序进行正确操作,特制定本操作规程。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祥橱”牌胡椒粉、黑胡椒粉、生姜粉、八角粉、五香粉、花椒粉、孜然粉、蒜香粉、鲜辣粉、咖喱粉、辣椒面等香辛料调味品生产的全过程。三、职责

1、生产部负责香辛料调味料的生产计划,生产车间负责香辛料调味料生产的实际操作及现场管理;

2、质检部负责对工艺及参数进行确定,并对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四、作业内容 1 原辅料规格及要求

1.1 所采购的原辅料必须符相应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有关规定,优先采购已实施生产许可证管理的产品作为本公司的生产原辅材料; 1.2 采购进厂的原辅材料必须按各种产品生产工艺规程要求验收;

1.3 采购原辅料时必须向对方索取有关有效的合格证书,并抽检合格后才可进厂,不符合规定要求的拒绝入厂。 2 工艺流程图

见图1香辛料调味品生产工艺流程图

1

注:打﹡为关键控制点 3 分选

选择籽粒饱满、风味正常的原料,剔除其中的杂质、霉烂及未成熟的颗粒。 4 粉碎

4.1 选用万能粉碎机粉碎,原料粉碎要求达到120目。 4.2 设备要求

应符合表1要求

表1

5 搅拌混合

5.1 技术要求及工艺参数

5.1.1 分品种严格按配方要求准确称量投料; 5.1.2 物料按多到少的顺序加入搅拌机;

5.1.3 物料每料要搅拌时间不少于30分钟;

5.1.4 更换品种要清扫干净搅拌机、布袋、料仓,且通知下道工序; 5.1.5 需过筛物品要过筛(含异物和结块物料);

5.1.6 投料时不得带入绳子、合格证、塑料袋碎片进物料中;

2

5.1.7 工作开始前,搅拌机及用具按规定用75﹪酒精的进行消毒,然后才能转入正常生产。工作结束后,搅拌机、用具、工作台面要彻底清扫干净,并用75﹪酒精的进行消毒;

5.1.8 此作业区属于清洁作业区。 5.2 .设备要求

应符合表2要求

表2

6 定量包装

6.1 技术要求及工艺参数

6.1.1 开机前,要对工作环境和设备、用具消毒;

6.1.2 包装过程中,要严密监视重量差异,每30分钟最少要称重一次,且及时调整重量;6.1.3 包装过程中,下料口的大物料、异物等要清除且弃去; 6.1.4 更换品种时,要与下道工序衔接;

6.1.5 工作结束后,搅拌机、用具、工作台面要彻底清扫干净,直接与物料接触的设备及工器具必须按规定用75﹪酒精的进行消毒; 6.1.6 此作业区属于清洁作业区。 6.2 设备要求应符合表3要求

表3

6.3 净含量及允差

应符合国家技术监督局令第43号(1995):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规定。 7喷码

7.1 技术要求及工艺参数

7.1.1 按生产通知单领取相应品名、数量的包装袋,做到品名、规格与要求相符,且办好出库手续;

37.1.2 喷码过程中,要逐个检查,保证无漏码、重码包装袋流入下道工序; 7.1.3 喷码要喷在要求的位置,字体、字数要符合要求,字的大小要与包装相配,大包装喷大点字,小包装喷小点字,且要求喷印范围内喷完全; 7.1.4 喷码机喷出的字要清晰、齐全,否则清理喷头; 7.1.5 需要擦码的外袋,要擦干净; 7.1.6 喷印时间要按要求准确喷印; 7.1.7 对不合格外袋,要收集好,并上报。 7.2 设备要求应符合表4要求

表4

8 封口

8.1 技术要求及工艺参数

8.1.1 要调节好封口温度、速度,保证无未封牢口、封皱和封口处粘去袋面塑料等现象;8.1.2 将装有香辛料调味料的复合塑袋用自动封口机密封; 8.1.3 塑料袋封口应平整均匀,不断裂,不穿孔; 8.1.4 封口线应无气泡。 8.2 设备要求应符合表5要求

表5

9 装箱

9.1 技术要求及工艺参数 9.1.1 包装袋要无粉尘;

9.1.2 装箱时应准确计数,检查包装与封口质量; 9.1.3 封口应平整、牢固;

9.1.4 每箱需放一张合格证,并敲好生产批号;

4篇二:(调味料)生产加工工艺作业指导书

受控编号: hc-jsc-2013-a/0

生产作业指导书

2013年2月1日批准 2013年2月1日执行

固态调味料生产加工工艺作业指导书

一、原料处理(分拣、干洗)

1、将所需原材料由车间外投料口投入车间,原料放到分拣台上进行仔细分拣,将不符合要求的原料、杂质、异物去掉。

2、检查干洗机无异常后,启动干洗机运转。

3、运转后检查除尘机的风量是否达到要求,需风量减小时将调节旋纽向左旋转并拉大干洗机侧面的进风口,需风量减小时将调节旋纽向右旋转,关闭或缩小时风口。

4、调好风机风量后,将分拣好的原料放置于干洗机进料口处,由干洗机进料口均匀投料,保持机器正常工作状态,达到运行平稳可靠。

5、把干洗好的原料送入烘干杀菌车间。

6、工作完毕后及时关闭电源,清除机内剩余物料,并检查有无零件损坏磨损,保持机器完好,

保障工作正常状况。

以上规定,每违反一项对当班或主要责任人罚款10元。

二、粉碎

1、检查粉碎机工作是否正常,有无漏电现象,有问题及时报告,确保安全。

2、首先检查物料的标准度,然后开启电源,进入粉碎状态。

3、检查粉碎后物料的粗细度是否达到所需要求,以便调整。

4、工作完毕,要关掉电源,确保安全。

5、要清理粉碎机上的灰尘,保证清洁。

6、打扫地面卫生。

以上规定,每违反一项罚款10元。

三、调配调配:按照比例进行配料,倒入搅拌机内混合搅拌,搅拌时间15

分钟,使产品均匀,符合标准要求。

四、干燥·灭菌

1、检查微波的螺丝有无松动和电源是否接触良好。一切正常后才可启动。

2、启动顺序:

⑴先拉下红色电源开关,指示灯亮。⑵按下监控开关。

⑶按下风机开关,检查是否正常运转。⑷按下排湿开关。

⑸按下运行开关,调至正常运行位置。

⑹按下调温开关,调至所需温度位置(85-102℃)⑺依次打开微波1、2、3开关。

3、运行平稳后由微波进料口均匀进料,并检查出料时的产品达到要求。

4、工作完毕,首先关闭微波开关1、2、3,调底运行速度,关闭调温开关,待机器空行二十分钟后方可关掉电源。

5、关机后清除机内余料,检查机器零件有无损坏、磨损,保证机器完好状态。

以上规定违反一项,罚款10元。五、包装

1、进入车间要先检查各种包装机是否工作正常,有无漏电现象,有问题即时报告。

2、先开电源开关,预热达到设定的温度后才能开机工作。

3、开机工作后要检查定量是否准确,打码是否正规,封口要牢固,计数要认真。

4、在正常工作期间,要观察各种包装机的工作状态,及定量打码的准确度,以变及处理,保证正常工作。

5、工作完毕后。要关闭电源,确保安全。

6、要清理包装机上的灰尘,保证清洁。

7、检查亿装机内部零件的润滑是否正常。

8、产品的称取,装、放要求工作人员戴经消毒的胶质手套,严禁直接接触产品。

9、一切包装,称量工作应在包装台上完成,不得在其他场所进行操作。

10、产品、包装物不得随意乱放,不得掉落地上,如有掉落,应及时进行处理,严禁直接再行使用。

11、包装时要及时将残次品及杂质检出,不得有任何杂质残留。12、包装的密封、粘合要牢固,严密整齐。

13、标志及日期号码打印要清晰、正确,日期号码要及时更换。14、产品装箱要准确、规范、按规定排列整齐。包装外观要清洁无污。

15、合格证、标签、防伪标志等标识,按规定位置张贴,做到整齐、美观、正确、规范。篇三:调味包调味料干调生产工艺作业指导书样本

目录

人工筛选 kt-gy-xx 01 第 1 页干粉料搅拌 kt-gy-xx 02 第 2 页加热熔解 kt-gy-xx 03 半流体搅拌 kt-gy-xx 04 包装塑封及打码 kt-gy-xx 05 灭菌过程 kt-gy-xx 06 装箱 kt-gy-xx 07

第 3 页第 4 页第 5 页第 6 页第 7 页

1. 目的

保证原材料不发霉、无异味。 2. 范围

原材料的挑选。 3. 定义:无。 4. 权责

生产车间的工作人员。 5. 流程 5.1.挑选步骤

5.2.具体程序

5.2.1将所购原材料按类分别放到案台。

5.2.2人工筛选挑出有异味、变色、发霉等不合格产品。 5.2.3不合格产品集中保存,以备退货。

5.2.4原材料完好率经初选后要保证在98%以上方可进下一道工序。

6. 相关文件

6.1【不合格产品管理制度】附件11 6.2【生产过程质量考核制度】附件171.目的

各种粉状原料搅拌。 2.范围

各种干粉原料。 3. 定义:无 4. 权责

生产车间的工作人员。 5. 流程 5.1操作步骤

5.2具体程序

5.2.1将筛选好的各种干粉原料准备好。 5.2.2装入干粉搅拌机。 5.2.3开启干粉搅拌机搅拌均匀。

5.2.4把已搅拌好的干粉料送入下一道工序。

6.相关文件:

6.1【生产过程质量考核制度】附件171. 目的

液态原料搅拌。 2. 范围

各种液态原料。 3. 定义:无。 4. 权责

生产车间的工作人员。 5. 流程 5.1操作流程:5.2具体程序:

5.2.1将购入的合格的各种液态原料准备好; 5.2.2装入电磁炉; 5.2.3开启电磁炉加热熔解;

5.2.4经加热熔解后的液态原料送入下一道工序;

6.相关文件

【生产过程质量考核制度】附件17篇四:调味油检测作业指导书

云南阳光食品有限公司

调味油检测作业指导书

2013-01-01发布2014-01-01实施

云南阳光食品有限公司(技术部)发布

ygsp—js—05(04)—2014

保密等级:三级目录

第一章水分及挥发物测定 ............................................................................. .... 1 第二章酸价的测定 ............................................................................. ................ 3 第三章过氧化值的测定 ............................................................................. .. (4)

第一章水分及挥发物测定

执行标准:gb/t5528-2008 植物油脂水分及挥发物的测定 1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水分及挥发物含量:在本标准规定的103℃±2℃的条件下对样品进行加热,样品损失的质量。注:水分及挥发物含量用质量分数表示。 2 原理

在103℃±2℃的条件下,对测试样品进行加热至水分及挥发物完全散尽,测定样品损失的质量。 3扦样

本标准不规定扦样方法,推荐采用gb/t 5524的方法。

实验室收到的样品应具有代表性,且在运输和存储过程中不应损坏或变质。 3 试样制备

按gb/t 15687规定的方法执行。 4 方法a 仪器

实验室常用仪器,以及以下几种 4.1.1 分析天平:分度值0.0001g。

4.1.2 碟子:陶瓷或玻璃的平底碟,直径80—90mm,深约30mm。

4.1.3 温度计:刻度范围至少为80—110℃,长约100mm水银球加固,上端具有膨胀室。 4.1.4 沙浴或电热板。

4.1.5 干燥器:内含有效地干燥剂。 4.2 操作步骤 4.2.1 试样准备

在预先干燥并与温度计(4.1.3)一起称量的碟子(4.1.2)中,称取试样约20g,精确至0.001g。

4.2.2 测定

将装有测定试样(4.2.1)的碟子在沙浴或电热板(4.1.4)上加热至90℃,升温速率控制在10℃/min左右,边加热边用温度计搅拌。

降低加热速率观察碟子底部气泡的上升,控制温度上升至103℃±2℃,确保不超过105℃。继续搅拌至碟子底部无气泡放出。

为确保水分完全散尽,重复数次加热至103℃±2℃、冷却至90℃的步骤,将碟子和温度计置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称量,精确至0.001g。重复上述操作,直至连续两次结果不超过2mg。 4.2.3 测定次数

同一测定样品进行两次测定。 5方法b 5.1 仪器

实验室常用仪器,以及以下几种 5.1.1 分析天平:分度值0.001g。

5.1.2 玻璃容器:平底,直径约50mm,高约20mm。 5.1.3 电热干燥箱:控制温度103℃±2℃。

5.1.4干燥器:内含有效地干燥剂。 5.2 操作步骤 5.2.1 试样准备

在预先干燥并恒重的玻璃容器(5.1.2)中,根据试样预计水分及挥发物含量,称取5g或10g 试样,精确至0.001g。 5.2.2 测定

将含有试样(5.2.1)的玻璃容器置于103℃±2℃的电热干燥箱中1h,再移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称量,精确至0.001g。重复加热、冷却及称量的步骤,每次复烘时间为30min,直至连续两次称量的差值根据测试样品质量的不同,分别不超过2mg或4mg。

注:重复加热后样品的质量增加,说明油或油脂已自动氧化,此时取最小值计算结果,或使用a法。

5.2.3 测定次数

同一试样样品进行两次测定。 6结果计算

水分及挥发物含量(x)以质量分数表示,按式(1)计算:

x=100(m1-m2)/(m1-m0)(1)

式中:

x——水分及挥发物含量,%;

m1——加热前碟子、温度计和测试样品的质量或玻璃容器和测试样品的质量,单位为克(g);m2——加热后碟子、温度计和测试样品的质量或玻璃容器和测试样品的质量,单位为克(g);m0——碟子和温度计的质量或玻璃容器的质量,单位为克(g);两次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应符合重复性(见7.2)的要求。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7精密度

7.1 实验室间测试

关于本标准的精密度的国际实验室实验数据参见附录a,对于其他的浓度范围和测试对象来说,这些实验数据可能是不适用的。 7.2 重复性

在同一实验室,同一操作者,使用相同的仪器,采用相同的方法,在很短的时间间隔内,检测同一份样品,获得两个独立的测定结果。当水分及挥发物含量约为0.3%时,两个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大于0.03%的情况不得超过5%。 7.3 再现性

在不同的实验室,使用不同的仪器,由不同的操作者,采用相同的测试方法,对于同一份被

测样品,获得两个独立的测定结果。当水分及挥发物含量约为0.3%时,这两个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大于0.15%的情况不得超过5%。 8测试报告

测试报告应说明:

——完整地识别样品所需的所有信息;——采样方法(如果已知);——测定方法;——所有在本标准中未规定或视为任选的操作细节,以及其他可能影响试验结果的事件;——测定结果,或者;

——如果进行了重复性试验,列出结果。第二章酸价的测定

执行标准:gb/t 5009.37—2003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1取样方法

称取0.5kg含油脂较多的试样(油脂含量少的取1.0kg),然后用对角线取四分之二或六分之二或根据试样情况取油代表性试样,在玻璃乳钵中研碎,混合均匀后放置广口瓶内保存于冰箱中。 2试样处理

含油脂高的试样:称取混合均匀的试样50g,置于250ml具塞锥形瓶中,加50ml石油醚(沸程:30—60度),放置过夜,用快速滤纸过滤后,减压回收溶剂,得到油脂供测定酸价、过氧化值用。

含油脂中等的试样:称取混合均匀后的试样100g左右于500ml具塞锥形瓶中,加100—200ml 石油醚,放置过夜,用快速滤纸过滤后,减压回收溶剂,得到油脂供测定酸价、过氧化值用。含油脂少的试样:称取混合均匀后的试样250—300g左右于500ml具塞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石油醚浸泡试样,放置过夜,用快速滤纸过滤后,减压回收溶剂,得到油脂供测定酸价、过氧化值用。 3原理

植物油中的游离脂肪酸用氢氧化钾标准溶液滴定,每克植物油消耗氢氧化钾的毫克数,称为酸价。 4试剂

乙醚—乙醇混合液:按乙醚—乙醇(2+1)混合。用氢氧化钾溶液(3g/l)中和至酚酞指示液呈中性。

氢氧化钾标准滴定溶液0.050mol/l 酚酞指示液:10g/l乙醇溶液 5分析步骤

称取3.00g—5.00g混匀的试样,置于锥形瓶中,加入50ml中性乙醚—乙醇混合液,震摇使油溶解,必要时可置于热水中,温热促其溶解。冷至室温,加入酚酞指示液2—3滴,以氢氧化钾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初现微红色,且0.5min内不褪色为终点。 6结果计算

试样的酸价按下式进行计算。

x=56.11vc/m

式中:

x——试样的酸价(以氢氧化钾计),单位为毫克每克(mg/g); v——试样消耗氢氧化钾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 c——氢氧化钾标准滴定的实际浓度,单位为莫尔每升(mol/l); m——试样质量,单位为克(g);

56.11——与1.0ml氢氧化钾标准滴定溶液[c=1.000mol/l]相当的氢氧化钾毫克数。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7精密度

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得超过算术平均值的10%。

川菜味型大全

川菜味型 第一类为麻辣类味型,有麻辣味、红油味、糊辣味、酸辣味、椒麻味、家常味、荔枝辣香味、鱼香味、陈皮味、怪味等。 第二类为辛香类味型,有蒜泥味、姜汁味、芥末味、麻酱味、烟香味、酱香味、五香味、糟香味等。 第三类为咸鲜酸甜类味型,有咸鲜味、豉汁味、茄汁味、醇甜味、荔枝味、糖醋味等。 味型就是指用几种调味品调和而成的,具有各自的本质特征的风味种别。川人结合在风格多变的川菜上,与百味相融,由此便生出层出不穷的千香百味来,最基本的有24种,这就是川菜的24种味型。 川菜拥有24种味型,是目前全国八大菜系里味型最丰富的菜系,川菜常用的这24种味型,都互有差异,各具特色,反映了调味变化之精华,并形成了川菜菜系的独特风格。川菜味道的多变使它的适应性很强,能更灵活地适应不同地区的味道并相应地作出变化。 1.麻辣味型 辣椒之辣与川菜传统的麻味相结合,便形成了这麻辣味厚,咸鲜而香的独特味型。就拿我们经常吃的水煮鱼来说,川人好鱼,众人皆知,川菜以麻辣为特色,自然川人烹鱼,多以辣味出。“水煮鱼”从字面上看虽无辣字,但它却是川鱼辣吃的典型菜品,尽得川菜麻辣味之精华。 麻辣味型的菜肴在川菜中阵容最为强大,从传统川菜中的水煮牛肉、麻婆豆腐,到新派川菜中的水煮鱼、麻辣田螺、麻辣小龙虾等,无不是麻辣味型的代表。麻辣味型的菜品主要由辣椒、花椒、川盐、味精、料酒等调制而成,花椒和辣椒的运用则因菜而异,好的厨师烹制麻辣味型的菜品,必要做到麻而不木、辣而不燥,辣中显鲜、辣中显味,辣有尽而味无穷。 麻,辣,咸,鲜,烫兼备。 2.酸辣味型 酸辣味型是川菜中仅次于麻辣味型的主要味型之一,酸辣味型的菜肴尽不是辣椒唱主角,而是先在辣椒的辣、生姜的辣之间寻找一种平衡,再用醋、胡椒粉、味精这些解辣的佐料往调和,使其形成醇酸微辣,咸鲜味浓的独特风味。调制酸辣味型的菜肴,一定要把握住咸味为基础、酸味为主体、辣味助风味的原则,用料适度。 酸辣味型的菜肴以热菜居多,如鳝鱼粉丝煲、菠饺牛柳等都是醇酸微辣的风味,也有部分冷菜如酸辣蕨根粉等也是酸辣味的。 醇酸微辣,咸鲜味味浓。 3.泡椒味型 泡椒系列近年来在新派川菜中蔚为大观,它将泡辣椒鲜香微辣,略带回甜的特点发挥到了极致,算是烹饪中四两拨千斤的典范。好的泡椒味香色正,根根硬朗,老而弥香,食之开胃生津,令你欲罢不能。 泡椒味型在冷热菜中应用广泛,常见的冷菜如什锦泡菜坛、泡椒凤爪等是将野山椒、花椒、白糖等作料放进特

(调味料)生产加工工艺作业指导书

受控编号: HC-JSC-2013-A/生产作业指导书2013年2月1日批准 2013 年2 月 1 日执行1 固态调味料生产加工工艺作业指导书 一、原料处理(分拣、干洗) 1 、将所需原材料由车间外投料口投入车间,原料放到分拣台上进行仔细分拣,将不符合要求的原料、杂质、异物去掉。 2、检查干洗机无异常后,启动干洗机运转。 3、运转后检查除尘机的风量是否达到要求,需风量减小时将调节旋纽向左旋转并拉大干洗机侧面的进风口,需风量减小时将调节旋纽向右旋转,关闭或缩小时风口。 4、调好风机风量后,将分拣好的原料放置于干洗机进料口处,由干洗机进料口均匀投料,保持机器正常工作状态,达到运行平稳可靠。 5、把干洗好的原料送入烘干杀菌车间。 6、工作完毕后及时关闭电源,清除机内剩余物料,并检查有无零件损坏磨损,保持机器完好,保障工作正常状况。 以上规定,每违反一项对当班或主要责任人罚款 1 0元。2二、粉碎 1 、检查粉碎机工作是否正常,有无漏电现象,有问题及时报告,确保安全。 2、首先检查物料的标准度,然后开启电源,进入粉碎状态。 3、检查粉碎后物料的粗细度是否达到所需要求,以便调整。 4、工作完毕,要关掉电源,确保安全。 5、要清理粉碎机上的灰尘,保证清洁。

6、打扫地面卫生。 以上规定,每违反一项罚款10 元。 三、调配3 调配: 按照比例进行配料,倒入搅拌机内混合搅拌,搅拌时间15 分钟,使产品均匀,符合标准要求。 四、干燥灭菌 1、检查微波的螺丝有无松动和电源是否接触良好。一切正常后才可启动。 2、启动顺序: ⑴先拉下红色电源开关,指示灯亮。 ⑵按下监控开关。 ⑶ 按下风机开关,检查是否正常运转。 ⑷按下排湿开关。 ⑸按下运行开关,调至正常运行位置。 ⑹按下调温开关,调至所需温度位置(85-102 C) ⑺依次打开微波 1、2、 3 开关。 3、运行平稳后由微波进料口均匀进料,并检查出料时的产品达到要求。 4、工作完毕,首先关闭微波开关 1 、2、3,调底运行速度,关闭调温开关,待机器空行二十分钟后方可关掉电源。 5、关机后清除机内余料,检查机器零件有无损坏、磨损,保证机器完好状态。

调味料企业标准

. . Q/BLC 公司企业标准 Q/BLC 0001S-2011 固态调味料 2011-12-07发布2011-12-17实施

前言 根据《中华人民国食品安全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严格按照GB/T1.1《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的要求进行编写。本标准由乐陵市乐畅调味品提出并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本标准自发布之日起有效期限3年,到期复审。

固态调味料 1 围 本标准规定了分类、技术要求、食品添加剂、生产加工过程卫生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与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植物香辛料为主要原料,添加食用盐等辅料和5’-呈味核苷酸二钠、β-环状糊精食品添加剂,经前处理、干燥灭菌、粉碎、调配、包装等主要工艺加工制成的固态调味料。 2 规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 2721 食用盐卫生标准 GB 2762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GB 2763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GB 276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GB 4789.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 GB 478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计数 GB 4789.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 GB/T 4789.5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志贺氏菌检验 GB 4789.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 GB 500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水分的测定 GB/T 5009.11 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 GB 5009.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 GB/T 5009.40 酱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T 6543 运输包装用单瓦楞纸箱和双瓦楞纸箱 GB/T 7652 八角 GB 7718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T 7900 白胡椒 GB/T 7901 黑胡椒 GB 9683 复合食品包装袋卫生标准 GB 9688 食品包装用聚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 GB/T 12729.6 香辛料和调味品水分含量的测定 GB/T 12729.7 香辛料和调味品总灰分的测定 GB/T 12729.9 香辛料和调味品酸不溶性灰分的测定 GB 14881 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 GB/T 22267 整孜然 GB/T 22300 丁香 LY/T 1652 花椒质量等级 JJF 1070 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

川菜文化

川菜文化 作为中国八大菜系之一,同时也就是味型最多、最有特色、民间的最大菜系,四川菜系以调味与菜式复杂多样且富有特色,“五味俱全”而突出麻辣,口味清鲜与醇浓并重而著称。川菜有“七滋八味”之说,享有“一菜一格、百菜百味”之美誉,故国际烹饪界有“食在中国、味在四川”之论。 长久以来,川菜在烹饪上以选料精细、烹饪严格、品种丰富的特点受到人们的喜爱与推崇,在中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川菜的足迹已经遍及全国,并早已走向海外,成为外国人日常生活中的美味佳肴。川菜目前就是涉及人口最多、经营门店最多的菜系,从全国餐馆营业额统计来瞧,川菜影响力已跃居第一位。 川菜系也就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菜系,其发源地就是古代的巴国与蜀国。在战国时期墓地出土文物中,已有各种青铜器与陶器食具,川菜的萌芽可见一斑。川菜的出现可追溯至秦汉,早在一千多年前,西晋文学家左思所著《蜀都赋》中便有“金垒中坐,肴隔四陈、觞以清酊,鲜以紫鳞”的描述。唐宋时期,川菜更为脍炙人口。诗人陆游曾有“玉食峨眉木耳,金齑丙穴鱼”的诗句赞美川菜。东汉末,古典巴蜀菜开始出现自己的特色;到魏晋时,古典巴蜀菜与其她菜系出现分野。 隋唐五代时,中原世祖、文人的迁入使巴蜀经济文化发展到新的高度,巴蜀菜也出现繁荣状况。至两宋时,川菜发展成独立菜系并达到高峰,这一时期,川菜成为一个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菜系,开始向巴蜀之外传递川菜文化。 元明清时期,长期的战乱,导致四川人口锐减,经济、文化遭受摧残,使得南宋以前繁荣一时的四川亚文化受到毁灭性的打击,四川的烹饪文化在全国的地位一落千丈;期间,明末时辣椒由美洲经欧洲间接引入中国,使自巴蜀时期就形成的“尚滋味、好辛香”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 晚晴后期,四川少受战乱及资本主义的冲击,同时由于清政府的重视,四川文化出现了起飞,现代川菜文化开始诞生,到抗日战争前期基本定型。 川菜以重庆与成都两地的菜肴为代表。所用的调味品既复杂多样,又富有特色;尤其就是号称“三椒”的花椒、胡椒、辣椒,“三香”的葱、姜、蒜,醋、郫县豆瓣酱的使用频繁及数量之多,远非其她菜系能相比。特别就是“鱼香”、“怪味”更就是离不开这些调味品,如用代用品则味道要打折扣。川菜有“七滋八味”之说,“七滋”指甜、酸、麻、辣、苦、香、咸;“八味”即就是鱼香、酸辣、椒麻、怪味、麻辣、红油、姜汁、家常。烹调方法共有38种之多。在口味上川菜特别讲究“一菜一格”,且色、香、味、形俱佳,故国际烹饪界有“食在中国,味在四川”之说。川菜名菜还有灯影牛肉、樟茶鸭子、毛肚火锅、夫妻肺片、东坡墨鱼、清蒸江团等300多种。 川菜特点:一菜一格,百菜百味、 川菜有麻、辣、甜、咸、酸、苦六种。在六种基本味型的基础上,又可调配变化为多种复合味型,在川菜烹饪过程中,如能运用味的主次、浓淡、多寡,调配变化,加之选料、切配与烹调得当,即可获得色香味形俱佳的具有特殊风味的各种美味佳肴。 川菜特点就是突出麻、辣、香、鲜、油大、味厚,重用“三椒”(辣椒、花椒、胡椒)与鲜姜。调味方法有干烧、鱼香、怪味、椒麻、红油、姜汁、糖醋、荔枝、蒜泥等复合味型,形成了川菜的特殊风味,享有“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的美誉。 川菜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自己的文化与风格,川菜的分类中,它们亦有自己的派系:上河帮、小河帮、下河帮。 上河帮也就就是以成都与乐山为核心的蓉派菜系,其特点以亲民平与,调味丰富,口味相对清淡,多传统菜品。蓉派川菜讲求用料精细准确,严格以传统经典菜谱为准,其味温与,绵香悠长,同时集中了川菜中的宫廷菜、公馆菜之类的高档菜,通常颇具典故。精致细腻,多为流

四川调味品

四川调味品 川菜在中国食谱上是非常有地位的,川菜属于八大菜系之一,由于口感比较独特,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但是四川饭菜最主要的精髓是四川的调味品。四川调味品主要是香草、香料和辣椒粉这三种,调味品都是以植物的叶子为原料进行很多复杂步骤加工而成,再用于各种饭菜中,使其更加可口。 调味品主要是指香草和香料。香草是各种植物的叶子。它们可以是新鲜的、风干的或磨碎的。香料是植物的种子、花蕾、果实、花朵、树皮和根。香料的味道比香草浓烈得多。有些情况下,一种植物既能用于生产香草又能用于生产香料。有些调味品由多种香料混合而成(例如红辣椒粉),或者由多种香草混合而成(例如调味袋)。在饮食、烹饪和食品加工中广泛应用的,用于改善食物的味道并具有去腥、除膻、解腻、增香、增鲜等作用的产品。 罗勒:新鲜或者风干的罗勒的甜味是意式菜肴的必备要素。 月桂叶:整片风干的月桂叶可以为炖菜和肉类增添特殊的香气,不过请务必在上菜前拿走月桂叶。 细香葱:细香葱气味清淡,常用作菜肴的装饰。 莳萝:莳萝属于欧芹科,莳萝草是风干的、柔软且有茸毛的莳萝叶子。它特殊的香气很容易盖过菜肴的其他 味道,所以请慎用。 墨角兰:墨角兰的味道与牛至很接近,通常用于鱼类、肉类、家禽类的菜肴和番茄酱中。

薄荷:薄荷既有新鲜的,也有风干的,可以用于蔬菜、水果类菜肴中,还可以用在茶里。 牛至:牛至的气味很重,极易盖过清淡的菜肴,但用在很多意式菜肴中却恰到好处。 欧芹:购买时,要选择鲜绿色且带有清新香气的欧芹。为便于储存,需仔细清洗欧芹,并甩去多余的水。先用纸巾包裹欧芹,再将其放入塑料袋中。平时应冷藏,使用时再取出。欧芹常用作菜肴中的装饰。 迷迭香:尽管迷迭香不能很好地与其他香草配合,但特殊的香气使其成为肉类、家禽或烧烤的首选配料。 鼠尾草:新鲜鼠尾草的香气比风干的浓重许多,但两者都可以与野味、家禽和馅料很好地配合。 龙蒿:龙蒿常用于鸡类、鱼类和蔬菜中,也用于各种沙司中。新鲜龙蒿叶风干后辛辣味会大减。 百里香:百里香常用于蔬菜、肉类、家禽、鱼类、汤和奶油沙司中,为其增添风味。英国百里香是最受欢迎的一种。

速冻产品作业指导书

为保证速冻食品(速冻其它食品)生产的品质,特制定本生产作业指导书,作为生产员工的指导手册,在速冻食品〖速冻其它食品(鱼丸、贡丸)〗生产过程中遵照执行,生产管理部门和质量检验部门应根据本作业指导书,加强对生产员工的指导培训和监督检查。 一、 速冻食品(速冻其它食品)生产工艺流程 二、 1.原料验收 1. 1工艺技术要求 程》检验、检疫合格后通知仓库管理员验收数量入专用冷藏库。 1.2操作要求 2.原料预处理 2.1工艺要求 )然后初步加工成斩拌(擂溃)

所需的规格大小。 其他原料需去除不可食用部分,用清水漂洗干净,初步加工成所需规格大小,将水沥干备用。 2.2操作要求 冻肉糜在自然解冻过程中,应注意采取防护措施,(原料冻肉则要求自然或清水解冻,人工去除不可食用部分,清(漂)洗时清水需保持流动,沥干时注意采取防护措施,防止受到二次污染。)初加工后的原料,放入干净盛器备用。 其他原料需人工去除不可食用部分(包括根茎、黄叶等),在清水中浸泡30分钟后,用流动的清水将原料洗净,沥干时需要采取保护措施,防止受到二次污染。初加工后的原料,放入干净盛器备用。 3.计量配料 3.1工艺要求 按配方料,计量精确,保证风味统一。 3.2操作要求 按设备一次加工能力为一料配制单位,严格按照配方规定的比例,精确称重。 将配制完毕的原辅料,放入干净盛器备用。 4.斩拌(擂溃) 4.1工艺要求 斩拌是贡丸生产的重要工序。经斩拌(擂溃)后的肉糜应富有黏性、弹性,目测无明显块状肉。

4.2操作要求 将经过预处理的冻肉原料碎块放入斩拌(擂溃)机,启动机械,进行斩拌(擂溃最终形成肉糜)。 猪肉斩拌一般需经过20~30分钟的斩拌(擂溃),直至形成富有黏性、弹性的肉糜。但斩拌(擂溃)时间须根据原料的品种、含水量,凭操作经验而定。 5.拌和 5.1工艺要求 将斩拌(擂溃)的肉糜与配制的辅料混合,并在不断拌和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加肉糜的黏度、弹性。要求拌和均匀,无肉眼可见的粉状辅料。5.2操作要求 斩拌(擂溃)后的肉糜放入搅拌机,开启搅拌机,一边搅拌,一边缓缓倒入淀粉、调味料及其他辅料,并继续拌和10分钟,使之拌和均匀,直至无肉眼可见的粉状辅料。 6.添加辅料 6.1工艺要求 将配制完成的辅料,按先后顺序,缓缓倒入搅拌机。 6.2操作要求 一般情况下,辅料倒入搅拌机应根据每种辅料各自加入量的多少,从多到少逐一倒入,有特殊要求的辅料,应在技术人员指导下使用。 7.成型 7.1工艺要求

调味料企业标准

Q/BL C 公司企业标准 Q/BLC0001S-2011 固态调味料 2011-12-07发布2011-12-17实施

Q/BLC0001S-2011 前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严格按照GB/T1.1《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的要求进行编写。 本标准由乐陵市乐畅调味品有限公司提出并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本标准自发布之日起有效期限3年,到期复审。 I

Q/BLC0001S-2011 固态调味料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分类、技术要求、食品添加剂、生产加工过程卫生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与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植物香辛料为主要原料,添加食用盐等辅料和5’-呈味核苷酸二钠、β-环 状糊精食品添加剂,经前处理、干燥灭菌、粉碎、调配、包装等主要工艺加工制成的固态调味料。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2721食用盐卫生标准 GB2762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GB2763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GB276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GB4789.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 GB4789.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计数 GB4789.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 GB/T4789.5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志贺氏菌检验 GB4789.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 GB5009.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水分的测定 GB/T5009.11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 GB5009.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 GB/T5009.40酱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T6543运输包装用单瓦楞纸箱和双瓦楞纸箱 GB/T7652八角 GB7718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T7900白胡椒 GB/T7901黑胡椒 GB9683复合食品包装袋卫生标准 GB9688食品包装用聚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 GB/T12729.6香辛料和调味品水分含量的测定 GB/T12729.7香辛料和调味品总灰分的测定 GB/T12729.9香辛料和调味品酸不溶性灰分的测定 GB14881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 GB/T22267整孜然 GB/T22300丁香 LY/T1652花椒质量等级

川菜调味基础知识

川菜调味基础知识 调味品列表在烹饪中使用到的调味料有:食盐、酒、白糖、食醋、酱油、味素、辣椒、胡椒、花椒、小茴香、大茴香、肉桂、桂皮、陈皮、葱、姜、大蒜、番茄酱、五香粉、八角、柠檬、鱼露、虾酱、薄荷、豆豉、面豉、南乳、腐乳、蚝油、麻油、芝麻酱、XO酱、丁香、月桂叶、迷迭香、香草、豆蔻、九层塔(罗勒)、鼠尾草、百里香、薰衣草、茶叶等。 相关工具烹饪用 锅(炒锅、平底锅、砂锅……) 蒸笼、烤箱、电饭煲 刀具(菜刀、剁骨刀、水果刀、柳刃刀、波浪刀……)、沾板、磨刀石 锅铲、筷子、勺子 饮食用 筷子,勺子,竹签 选油

橄榄油避免高温,大豆油必须加热食用,这些似乎是人们的共识。不过,专家强调,即便是大豆油,也不可以反复加热,否则一样会带来危险。 橄榄油以单不饱和脂肪酸为主,而大豆油、玉米油等以多不饱和脂肪酸为主。脂肪酸的不饱和度越高,它们的耐热性越差,受热时更容易发生氧化聚合和水解、裂解、环化等反应。因此,用这些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油脂来炒肉炖鱼,其中动物性食品中的胆固醇可能被氧化成为氧化型胆固醇,对人体一样有害。 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的橄榄油和茶籽油等最适宜凉拌,加热则会破坏其营养价值,同时生成有害物质。 花生油则适合日常炒菜,大豆油用于油炸相对来说最安全,但也要避免反复油炸,并且要尽量减少摄入油炸食品。 基本功 烹调技术的基本功包括:1.刀工技术;2.投料技术;3.上浆、挂糊技术;4.掌握火候技术;5.勾芡泼汁技术;6.调味的时间和数量掌握技术;7.翻勺技术和装盘技术。 热菜 食用原料经加工改刀后,通过各种传热方式或方法,经合理调味与恰当的火候烹制出的菜肴,食用时具备符合就餐者生理要求的热度,这样的菜肴,就是热菜。

调味料企业标准

Q/BLC 公司企业标准 Q/BLC 0001S-2011 固态调味料 2011-12-07发布2011-12-17实施

Q/BLC 0001S-2011 I 前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严格按照GB/T1.1《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的要求进行编写。本标准由乐陵市乐畅调味品有限公司提出并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本标准自发布之日起有效期限3年,到期复审。

Q/BLC 0001S-2011 固态调味料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分类、技术要求、食品添加剂、生产加工过程卫生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与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植物香辛料为主要原料,添加食用盐等辅料和5’-呈味核苷酸二钠、β-环状糊精食品添加剂,经前处理、干燥灭菌、粉碎、调配、包装等主要工艺加工制成的固态调味料。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 2721 食用盐卫生标准 GB 2762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GB 2763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GB 276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GB 4789.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 GB 478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计数 GB 4789.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 GB/T 4789.5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志贺氏菌检验 GB 4789.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 GB 500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水分的测定 GB/T 5009.11 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 GB 5009.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 GB/T 5009.40 酱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T 6543 运输包装用单瓦楞纸箱和双瓦楞纸箱 GB/T 7652 八角 GB 7718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T 7900 白胡椒 GB/T 7901 黑胡椒 GB 9683 复合食品包装袋卫生标准 GB 9688 食品包装用聚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 GB/T 12729.6 香辛料和调味品水分含量的测定 GB/T 12729.7 香辛料和调味品总灰分的测定 GB/T 12729.9 香辛料和调味品酸不溶性灰分的测定 GB 14881 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 GB/T 22267 整孜然 GB/T 22300 丁香 LY/T 1652 花椒质量等级 JJF 1070 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

川菜的形成发展及特点

川菜的形成发展及特点 庞 燕 内容提要:在中国饮食文化区域性特征的影响下,中国被划分为若干个饮食文化圈。本文着重介绍西南地区饮食文化圈内最具代表性的四川菜系,重点论述川菜从雏形到形成菜系的过程,分析了川菜形成为浓郁地方风味体系的因素,以及川菜风味菜肴体系形成的原因,并且列举了川菜风味菜肴体系中两种具有代表性的菜肴,最后总结了川菜的特点。 关键词:饮食文化 区域性 饮食文化圈 菜系 川菜 作者简介:贵阳 花溪 贵州民族学院民族学专业2002级 庞 燕 一、中国饮食文化的区域性特征 中国,炎黄子孙世代生息、繁衍的这块广袤富饶的土地,是举世公认的人类发祥地之一,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是古代东方文化的杰出代表,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作为中华民族重要组成部分的饮食文化,可以说,是在我们祖先文明伊始便追随其前进的脚步,逐渐发生、发展并趋向繁荣的。 饮食文化是一个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及哲学的普泛科学。具体来说,饮食文化是指原料获取、加工和制作过程中的技术、艺术、科学以及以饮食为基础的习俗。 民以食为天,人类社会自产生以来,便不可避免地与食物联系起来。人总是要吃的,但是吃什么、怎样吃却是大不相同的。广东人爱吃蛇,而北方人一提吃蛇就作呕,这是吃什么的不同习俗。住在沿海地区的人能生吃蟹子活吃虾,而内地人对海产品则必须清洗之后做熟方能吃,这是怎么吃的不同习俗。不难看出,饮食文化不是整齐划一、大同小异的,它具有区域性特征。 如何来理解饮食文化的区域性特征呢?人类文化在空间上和时间上区分为许多不同的文化群、文化圈、文化区,这些不同的文化群落由于地理环境、自然风物、食物获取方式等因素的不同,形成了各不相同的饮食习俗。到西汉时期,中国形成了几大基本作物区,例如,当时黄河中下游地区以种植大、小麦为主;北方草原地带以种植荞麦、高粱为主;西北高原地区以种植水稻为主。这几大基本作物区的形成,奠定了区域性饮食文化圈主体风格的物质基础,并给以后的民族饮食文化以深远的影响。 正是由于不同区域具有不同的自然地理特征、文化、风格乃至宗教等原因,历史地形

川菜特点:三香三椒三料,七滋八味九杂

川菜特点:三香三椒三料,七滋八味九杂 吃在中国,味在四川。但这决不是说,其他地方菜系没味或者味少,我们祖国地大物博,吃精遍地,随便哪个地方都有自己丰富的味,独特的味,值得自豪的味。而川菜的味是祖国菜系中的一个典型代表。 这世界上到底有多少种味呢?估计没有人能说全了,就是发扬寓公移山的精神,子子孙孙挨着辈吃也说不全说不完,为什么呢? 自然界能产生气味的物质有20~40万种,一般人所能辨识的有200~400种。中国烹饪采用的调味品可达500种左右。味可分为基本型和复合型两种。基本型有9种:酸、甜、苦、辣、咸、鲜、香、麻、淡。复合型难以胜计,目前只归纳为50 种左右: 一、酸味型:酸辣、酸甜、姜醋、茄汁。 二、甜味型:甜香、荔枝、甜咸。 三、咸味型:咸香、咸酸、咸辣、酱香、腐乳、怪味。 四、辣味型:胡辣、香辣、芥末、鱼香、蒜泥、家常。 五、香味型:葱香、酒香、糟香、蒜香、椒香、五香、十香、麻酱、花香、清香、果香、奶香、烟香、糊香、腊香、孜然、陈皮、咖喱、姜汁、芝麻、冷香、臭香。 六、鲜味型:咸鲜、蚝油、蟹黄、鲜香。 七、麻味型:咸麻、麻辣。 八、苦味型:咸苦、苦香。 九、淡味型:淡香、本味。 那么,川菜的三香三椒三料,七滋八味九杂是什么呢?三香乃葱、姜、蒜,三椒乃辣椒、胡椒、花椒,三料乃醋、郫县豆瓣酱、醪糟。炒菜需有葱姜蒜,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但是三椒却是真理之上的翻新,是味的进一步扩充,四川人尤其把这三椒的花样弄得别出心裁,产生了七滋八味,创造了世界闻名的川味。七滋是指:酸、甜、苦、辣、麻、辣、香、咸。八味是指:鱼香、麻辣、酸辣、干烧、辣子、红油、怪味、椒麻。九杂是指用料之杂。四川古称巴蜀之地,号称"天府之国",位于长江上游,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群山环抱,江河纵横,盛产粮油,蔬菜瓜果四季不断,家畜家禽品种齐全,山岳深丘特产熊、鹿、獐、狍、

固态调味料关键控制点作业指导书

固态调味料关键控制点作业指导书固态调味料关键控制点作业指导书 为了指导生产,保持良好的工作秩序,确保产品质量,本厂特别在固态调味料的生产流程中设置了三个质量控制点,这三个质量工作点分别是配料、烘干、包装,并制定了相应的作业指导书。 一、配料工序质量控制点作业指导书 1、每天开工前一个小时,先将工作间的所有紫外灯打开,对生产场所消毒30分钟,然后,关灯,再等30分钟,工作人员方可进入。 2、工作人员进入工作间前,必须在更衣室更换清洁干爽的工作服,戴好工作帽和口罩,换工作鞋。用清洗剂彻底清洗手心手背,在干手机下将手吹干。洗手要用脚踏式水池。工作人员不得佩戴首饰和别的饰品。 3、进入工作间时,应将工作鞋充分地踏进工作间入口处的消毒池里,消毒池里是预先备好高锰酸钾稀释液。 4、按生产计划和产品的配方技术要求,领取各种原材料。原材料包括谷氨酸钠、食盐、白砂糖、食品添加剂等,使用的添加剂必须符合GB2760的要求。 5、将案秤矫正好,根据当天的生产量,按配方要求,准确称取相应的原料。将天平调整好零点,准确称取用量在百克以下的配料。 6、将称好的原料倒入不锈钢混料容器中,用不锈钢料铲,将原料翻拌均匀。拌料的均匀很重要,直接影响产品含量的均匀度,所以,一定要掌握好。要有专人负责。 7、原料的配比也是要严格掌握的,因为产品的各项理化质量指标直接由此决定,所以,也必须严格掌握,称料的重量一定要准确,也必须有专人负责。

8、翻拌均匀的原料被送往下到工序后,首先把替换下来的包装物、剩余的原料再从原路返回到原料库房,交予库管清点核查。然后,一定要把配料间的环境、器具、案秤和天平彻底清理干净,要用清水冲洗、控干,并用8.4消毒液进行喷洒。 9、在配料的过程中,如果发现环境、器具、原料等有异常情况,要及时报告给质检部门。 10、生产人员要做好配料记录。 11、混料过程中严禁混入其他杂物。 12、质检人员负责对混料过程的监控。新上岗人员操作是要增加检查频度。发现异常立即停止生产,并报告上级领导。查明原因,落实责任,摒除生产隐患后,生产方可继续进行。 13、新上岗人员要进行岗前培训。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安全教育、食品安全教育、相应食品操作工艺规程等。 二、包装工序质量控制点作业指导书 1、每天开工前一个小时,先将工作间的所有紫外灯打开,对生产场所消毒30分钟,然后,关灯,再等30分钟,工作人员方可进入。 2、工作人员进入工作间前,必须在更衣室更换清洁干爽的工作服,戴好工作帽和口罩,换工作鞋。用清洗剂彻底清洗手心手背,在干手机下将手吹干。洗手要用脚踏式水池。工作人员不得佩戴首饰和别的饰品。 3、进入工作间时,应将工作鞋充分地踏进工作间入口处的消毒池里,消毒池里是预先备好高锰酸钾稀释液。 4、将烘干完毕的固态调味料放到不锈钢工作台上。将包装袋准备好。 5、将称量用的器具准备好,矫正天平零点,然后,用砝码和游码将调整天平到稍稍大于要称量的量度加上包装袋的重量。

固态调味料企业标准

Q/BLC 乐陵市乐畅调味品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BLC 0001S-2011 固态调味料 2011-12-07发布2011-12-17实施乐陵市乐畅调味品有限公司发布

Q/BLC 0001S-2011 I 前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严格按照GB/T1.1《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的要求进行编写。本标准由乐陵市乐畅调味品有限公司提出并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禹国庆、姜华泉、王馨婕、李娜。 本标准自发布之日起有效期限3年,到期复审。

Q/BLC 0001S-2011 固态调味料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分类、技术要求、食品添加剂、生产加工过程卫生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与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植物香辛料为主要原料,添加食用盐等辅料和5’-呈味核苷酸二钠、β-环状糊精食品添加剂,经前处理、干燥灭菌、粉碎、调配、包装等主要工艺加工制成的固态调味料。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 2721 食用盐卫生标准 GB 2762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GB 2763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GB 276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GB 4789.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 GB 478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计数 GB 4789.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 GB/T 4789.5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志贺氏菌检验 GB 4789.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 GB 500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水分的测定 GB/T 5009.11 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 GB 5009.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 GB/T 5009.40 酱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T 6543 运输包装用单瓦楞纸箱和双瓦楞纸箱 GB/T 7652 八角 GB 7718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T 7900 白胡椒 GB/T 7901 黑胡椒 GB 9683 复合食品包装袋卫生标准 GB 9688 食品包装用聚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 GB/T 12729.6 香辛料和调味品水分含量的测定 GB/T 12729.7 香辛料和调味品总灰分的测定 GB/T 12729.9 香辛料和调味品酸不溶性灰分的测定 GB 14881 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 GB/T 22267 整孜然 GB/T 22300 丁香 LY/T 1652 花椒质量等级 JJF 1070 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

川菜的五大特点

川菜的五大特点 提起四川历史文化不得不提到川菜文化,它风味独特历史悠久。从古至今,它永远都是巴蜀大地上的骄傲。由于四川地理位置独特,为川菜创造了多样化的食材和辅料,接下来就由小编我为大家总结川菜文化的魅力所在。 带你走进川菜文化了解川菜的魅力 风味多样 川境内江河纵横,四季常青,烹饪原料多而且广。既有山区的山珍野味,又有江河的鱼虾蟹鳖;既有肥嫩味美的各类禽畜,又有四季不断的各种新鲜蔬菜和笋菌;还有品种繁多、质地优良的酿造调味品和种植调味品,如自贡井盐、内江白糖、阆中保宁醋、德阳酱油、郫县豆瓣、茂汶花椒、叙府芽菜、南充冬菜、新繁泡菜、成都地区的辣椒等等,都为各式川菜的烹饪及其变化无穷的调味,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此外,四川所产的与烹饪、筵宴有关的许多酒和茶,其品种质量之优异,也是闻名中外的,如宜宾的五粮液、泸州的老窖特曲、绵竹的剑南春、成都的全兴大曲、古蔺的郎酒等,它们对川菜的发展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我的老家四川省华蓥市,鸡蛋就可以做很多种菜。鸡蛋炒番茄、鸡蛋炒饭、煎蛋煮面、煎蛋炒面、煎蛋烧汤、蒸焖蛋、八宝蛋、红包蛋等等。凡是你想得到的,就没有我们吃不到的。 讲究美感 川菜讲究的就是色、香、味俱全,不仅要味美,还有视觉美、形象美。川菜崇尚“辣”,不仅仅是一种辛辣,而且要辣得很有意思,辣得让人欲罢不能,欲进亦不能!那种感觉就一个字,爽!一般来说川菜给人的感觉是泼辣,细腻,顽强。泼辣是因为吃麻辣,浑身毛孔喷张,汉唰唰地往外冒,舌头都烫直了,实在没功夫和你细细地掰哧;细腻是因为不满足于简单的口味,决不因能下饭就马马虎虎凑合吃,嘴里淡得无聊时,必定要创造出七八种怪味,辨出个不同来,讲出个道道来;顽强是因为饿得发昏时,总能想出办法找到吃的,看到什么就能吃到什么,天上、地下凡是能做菜的,四川人都能把它做得有滋有味,色、香、味俱全。 川菜注重食品的色香味一致并能达到和谐,所以对川菜美感的表现是多方面的。一个土

川菜菜谱大全(带图片)

川菜大全 本文来自:https://www.360docs.net/doc/c311227454.html,/ 一,钟水饺:创始人钟少白,原店名叫'协森茂',1931年开始挂出了'荔枝巷钟水饺'的招牌。钟水饺与北方水饺的主要区别是全用猪肉馅,不加其它鲜菜,上桌时淋上特制的红油,微甜带咸,兼有辛辣,风味独特。钟水饺具有皮薄(10个水饺才50克)、料精(上等面粉、剔筋去皮的精选猪肉)、馅嫩(全靠加工时掌握好温度、水分,肉馅细嫩化渣)、味鲜(全靠 辅料和红油、原汤)的特色。 二、酸辣豆花 酸辣豆花是四川成都、乐山等地有名的地方小吃。豆花在从前多以摊担形式经营,普遍流行 于城市和农村,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小吃。 制作豆花需要选用上等黄豆,用井水或河水浸泡充分后细磨为浆,过滤豆渣后烧沸倒入木桶待用;取上釉青砂缸放入用水调好的红苕淀粉和石膏水,冲入烧沸的豆浆,静置让其凝成豆 花。 酸辣豆花是豆花的一个品种,用酱油、醋、辣椒面、味精调成味汁,放入事先熬烫的豆花,撒上芽菜末、油酥黄豆、大头菜末和葱花即成。酸辣豆花口味酸辣咸鲜,豆花细嫩,配料酥 香,味浓滚烫,别有风味。

三、介绍了几个辣的,现在来介绍几个甜的小吃。换换口味。 赖汤圆 赖汤圆迄今已有百年历史。老板赖源鑫从1894年起就在成都沿街煮卖汤圆,他制作的汤圆煮时不烂皮、不露馅、不浑汤,吃时不粘筷、不粘牙、不腻口,滋润香甜,爽滑软糯,成为成都最负盛名的小吃。现在的赖汤圆,保持了老字号名优小吃的质量,其色滑洁白,皮粑绵 糯,甜香油重,营养丰富。 四、叶儿粑 叶儿粑又叫艾馍,原是川西农家清明节的传统食品。1940年,新都天斋小食店将艾馍精心改制,更名为叶儿粑。制作叶儿粑选料考究,工艺精细,具有色绿形美、细软爽口的特点,

餐饮部厨房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

餐饮部厨房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 1、目的范围 1.1 提供适合餐厅经营主题的菜谱和特别推广菜单,控制厨房成本. 1.2 做好控制、培训、研究等管理,确保厨房区域的清洁卫生的环境和炊用具等设施的完好。 1.3 具体负责餐饮部厨房的食品卫生与厨房安全生产检查落实工作。 2、管理职责 2.1 餐饮总监对厨房的运行和管理负领导责任。 2.2行政总厨负责对厨房的运行和管理负领导责任。 3、程序要求 3.1 采购 3.1.1 普通日用品,由厨房切配领班填写每日采购清单,由厨师长签字确认后送到采购部汇总 3.1.2 鱼翅、鲍鱼、燕窝等高档原料,需由厨师长填写高档原料“采购申请单”,报行政总厨,由餐饮总监签署后购

买。 3.1.3 海鲜、水产类原料,由采购部每十五天定一次价。 3.1.4 时鲜水果、蔬菜类,每十天定一次价。 3.1.5 验收人员由财务部厨房各派一人组成。 3.1.6 确保交货的数量,符合定货的数量,所有的进货必须过磅或点数。 3.1.7 确保“收货单”上的价格与采购单的价格一致。3.1.8 由两名验收人员将交货详情记载于货品验收记录本上,如果有不合格的原料,及时退回,作退货处理,并做好记录。 3.2 领用 3.2.1 食品的领用,一律开“食品领货单”,到总仓或冷库领取。必须由厨师长签字生效。 3.2.2 食品的领用,进入厨房仓库,冷库应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控制食品的保质周期。 3.3 盘点详见《食品原料管理规范》、《干货管理规范》3.3.1 每月月底由切配、冷菜、打荷、面点清点。仓库冰箱、操作柜内的存货,根据实际情况如实填写“盘存单”,

并交与财务部。 3.3.2 盘存时由财务部成本人员陪同一起清点仓库原料。 3.4 冷库管理 3.4.1 每天冷库需清理一次,由厨师长指定人员负责。3.4.2 食品原料摆放整齐。 3.4.3 食品原料使用严守先进先出的原则。 3.4.4 每周对冷库进行一次细致卫生清理。 3.5 切配 3.5.1 操作前清洗墩头,切配时做到海鲜墩头独立分开,工作结束后清洗墩头。并将墩头竖立于操作台上。 3.5.2 刀具操作前须磨锋刀,便于切配和提高工作效率,工作结束将刀擦干,上油并保管好。 3.5.3 抹布要随时清洗,保证抹布清洁无异味,工作结束后将抹布洗净后放于指定位置。 3.5.4 垃圾桶:准备好干净的垃圾桶操作时周围无垃圾,工作结束须将垃圾倒干净并洗净。 3.5.5 配菜盘:准备好足够数量和干净的配菜盘,整齐摆放。

固态调味料企业标准

固态调味料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固态调味料的分类、技术要求、生产加工过程卫生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 包装、运输与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天然香辛料为主要原料,添加(或不添加)牛骨粉、羊骨粉、食盐、味精、酵母抽提物、麦芽糊精等,经分选、干燥、粉碎(或不粉碎)、调配(或不调配)、内包装、外包装而成的非即食类的固态调味料。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 276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GB 276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GB 276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GB 4789.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 GB 478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计数 GB 4789.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 GB 4789.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志贺氏菌检验 GB 4789.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 GB 4789.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霉菌和酵母计数 GB 500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水分的测定 GB/T 5009.11 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 GB 5009.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 GB5461 食用盐 GB 6388 运输包装收发货标志 GB/T 6543 运输包装用单瓦楞纸箱和双瓦楞纸箱 GB 771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T 8967 谷氨酸钠(味精) GB 9687 食品包装用聚乙烯成品卫生标准 GB/T 12729.2 香辛料和调味料取样方法 GB/T 12729.6 香辛料和调味料水分含量的测定蒸馏法 GB/T 12729.7 香辛料和调味料总灰分的测定 GB/T 12729.9 香辛料和调味料酸不溶性灰分的测定 GB/T 12457 食品中氯化钠的测定 GB 1488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

常用的调味料

常用的调味料 常用的调味料 1 .食盐、白糖、味精、醋。 2.葱、生姜、大蒜、洋葱、辣椒、虾夷葱、韭菜、香菜、香芹、辣根、山葵、白松露菌。 3 .胡椒、花椒、干姜、辣椒、八角、丁香、月桂叶、肉桂、桂皮、陈皮、小茴香、大茴香、草果、柠檬叶、薄荷、香草、豆蔻、九层塔、百里香、茶叶、迷迭香、薰衣草、鼠尾草、番红花、甘草、豆蔻、紫苏、芝麻、麻油、芝麻酱、罂粟籽、芥末、兴渠、食茱萸、罗望子(tamarind)、薰衣草、玫瑰香水、石榴、香茅。 4 .五香粉、十三香、咖哩粉、七味粉。 5 .番茄酱、喼汁、卤水、蚝油、xo酱、hp酱。 6 .酱油、酱、鱼露、虾酱、豆豉、面豉、南乳、腐乳、豆瓣酱、味噌。 7 .料酒、味醂、酿造醋。 厨房基本功烹饪一、怎样调味 调味是菜肴最后成熟的技术关键之一。只有不断地操练和摸索,才能慢慢地掌握其规律与方法,并与火候巧妙地结合,烹制出色、香、形俱好的佳肴。 调味的根据大致有以下几点: 1.因料调味新鲜的鸡、鱼、虾和蔬菜等,其本身具有特殊鲜味,调味不应过量,以免掩盖天然的鲜美滋味。腥膻气味较重的

原料,如不鲜的鱼、虾、牛羊肉及内脏类,调味时应酌量多加些去腥解腻的调味品,诸如料酒、醋、糖、葱、姜、蒜等,以便减恶味增鲜味。 本身无特定味道的原料,如海参、鱼翅等,除必须加入鲜汤外,还应当按照菜肴的具体要求施以相应的调味品。 2.因菜调味每种菜都有自己特定的口味,这种口味是通过不同的烹调方法最后确定的。因此,投放调味品的种类和数量皆不可乱来。特别是对于多味菜看,必须分清味的主次,才能恰到好处地使用主、辅调料。有的菜以酸甜为主,有的以鲜香为主,还有的菜上口甜收口咸,或上口咸收口甜等,这种一菜数味、变化多端的奥妙,皆在于调味技巧。 3.因时调味人们的口味往往随季节变化而有所差异,这也与机体代谢状况有关。例如在冬季,由于气候寒冷,因而喜用浓厚肥美的菜肴;炎热的夏季则嗜好清淡爽口的食物。 4.因人调味烹调时,在保持地方菜肴风味特点的前提下,还要注意就餐者的不同口味,做到因入制菜。所谓“食无定味,适口者珍”,就是因人制菜的恰当概括。 5. 调料优质原料好而调料不佳或调料投放不当,都将影响菜肴风味。优质调料还有一个含义,就是烹制什么地方的菜肴,应当用该地的著名调料,这样才能使菜肴风味足俱。比如川菜中的水煮肉,其中要用四川陴县的豆瓣酱和汉原的花椒,川菜中用的盐和味精也是其特有的,这样做出来的味道就非常正宗。当然,条件有限的话,也没必要一定难为自己,还是解馋为先。 烹调过程中的调味,一般可分为三步完成:第一步,加热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