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对冠心病的认识

中医对冠心病的认识
真心痛包括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及心肌梗塞等疾病
冠心病属于中医的胸痹〔心痛〕及厥/真心痛。主要是由于年老体衰,正气亏虚,脏腑功能损伤,阴阳气血失调,加上七情内伤、饮食不节、寒冷刺激、劳逸失度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气滞血瘀,胸阳不振,痰浊内生,使心脉痹阻而致病。其中,脏腑经络气血功能失调,人体阴平阳秘的平衡被破坏,是发病的内在原因。因此冠心病是一个“本虚标实”之证,心、肝、脾、肺、肾五脏虚损是病之本,包括气虚、阴虚、阳虚和阳脱;气滞、血瘀、痰浊、寒凝是病之标。标实本虚是冠心病的病机特点。
二、冠心病的中医辨证分型治疗
(一)经典辨证分型论治
1.心血瘀阻证
心胸疼痛,如刺如绞,痛有定处,入夜为甚,甚则心痛彻背,背痛彻心,或病引肩背,伴有胸闷,日久不愈,可因暴怒、劳累而加重,舌质紫暗,有瘀斑,苔薄,脉弦涩。
证机概要:血行瘀滞,胸阳痹阻,心脉不畅。
治法:活血化瘀,通脉止痛。
代表方:血府逐瘀汤加减。常用药:川芎、桃仁、红花、赤芍活血化瘀,和营通脉;柴胡、桔梗、枳壳、牛膝调畅气机,行气活血;当归、生地补养阴血;降香、郁金理气止痛。
2.气滞心胸证
气滞血瘀型先兆潜证
此证型表现为面色偏滞,目圈发暗,乏力气短,偶觉胸闷及隐隐刺痛,舌偏紫暗或有瘀斑,脉多沉涩。病机为气虚运行无力致血行瘀滞,或感受寒邪,寒凝气滞,血脉凝泣而瘀阻脉络。其特点为易受气候影响,遇冷则胸痛发作。
阻截治则 以温经益气化瘀为原则,辅以温经散寒,常用《医林改错》血府逐瘀汤:桃仁、红花、当归、生地黄、川芎、赤芍、牛膝、桔梗、柴胡、枳壳、甘草,偏寒者,酌加桂枝温经、散寒、通络。
心胸满闷,隐痛阵发,痛有定处,时欲太息,遇情志不遂时容易诱发或加重,或兼有烷宇胀闷,得暖气或矢气则舒,苔薄或薄腻,脉细弦。
证机概要:肝失疏泄,气机郁滞,心脉不和。
治法:疏肝理气,活血通络。
代表方:柴胡疏肝散加减。常用药:柴胡、枳壳疏肝理气;香附、陈皮理气解郁;川芎、赤芍,活血通脉。
3.痰浊闭阻证
(一)痰热型先兆潜证
此型先兆证表现为形体肥胖垂腴,并多突出在腹部,面部油光红润,痰多,口粘,烦闷发热。舌苔黄腻,象滑数,过劳即感胸闷气粗,心前区不适。实验室检查为高血脂,多有家族史。其冠状血管已开始狭阻,产生机制为痰浊阻络,心脏慢性失养失荣,表现特点为不能耐劳,稍累即胸憋气短。
阻截治则 以化痰降浊为主。目前多采用黄连温胆汤:黄

连、枳实、竹茹、茯苓、法半夏、陈皮、甘草加山楂、泽泻、荷叶。
胸闷重而心痛微,痰多气短,肢体沉重,形体肥胖,遇阴雨天而易发作或加重,伴有倦怠乏力,纳呆便溏,咯吐痰涎,舌体胖大且边有齿痕,苔浊腻或白滑,脉滑。
证机概要:痰浊盘踞,胸阳失展,气机痹阻,脉络阻滞。
治法:通阳泄浊,豁痰宣痹。
代表方:栝蒌薤白半夏汤合涤痰汤加减。常用药:瓜蒌、薤白化痰通阳,行气止痛;半夏、胆南星、竹茹清化痰热;人参、茯苓、甘草健脾益气;石菖蒲、陈皮、枳实理气宽胸。
4.寒凝心脉证
卒然心痛如绞,心痛彻背,喘不得卧,多因气候骤冷或骤感风寒而发病或加重,伴形寒,甚则手足不温,冷汗自出,胸闷气短,心悸,面色苍白,苔薄白,脉沉紧或沉细。
证机概要:素体阳虚,阴寒凝滞,气血痹阻,心阳不振。
治法:辛温散寒,宣通心阳。
代表方:枳实薤白桂枝汤合当归四逆汤加减。常用药:桂枝、细辛温散寒邪,通阳止痛;薤白、瓜蒌化痰通阳,行气止痛;当归、芍药、甘草养血活血;枳实、厚朴理气通脉;大枣养脾和营。
5.气阴两虚证
心胸隐痛,时作时休,心悸气短,动则益甚,伴倦怠乏力,声息低微,面色恍白,易汗出,舌质淡红,舌体胖且边有齿痕,苔薄白,脉虚细缓或结代。
证机概要:心气不足,阴血亏耗,血行瘀滞。
治法:益气养阴,活血通脉。
代表方:生脉散合人参养荣汤加减。常用药:人参、黄芪、炙甘草大补元气,通经利脉;肉桂温通心阳;麦冬、玉竹滋养心阴;五味子收敛心气;丹参、当归养血活血。
6.心肾阴虚证
阴虚肝旺型先兆潜证该型先兆证表现为形体干瘦,心烦易怒,失眠梦多,手足心热,午后升火,头晕腰酸,舌质红少苔,脉细数,遇情绪激动则感左胸隐隐作痛,多伴有高血压、高血脂。产生机制为肝肾阴虚水不涵木,致肝阳上亢肝风内伏,并由于肾阴虚、虚火灼津煎熬成痰,而致心脉闭阻。其特点为头晕胀,情绪不稳定,易受激惹而出现左胸隐痛。
阻截治则 舒肝解郁,滋肾育阴兼以豁痰。目前采用张锡纯建瓴汤加味:生怀山药、怀牛膝、生赭石、生龙骨、生牡蛎、生地黄、生杭芍、柏子仁。
心痛憋闷,心悸盗汗,虚烦不寐,腰酸膝软,头晕耳鸣,口干便秘,舌红少津,苔薄或剥,脉细数或促代。
证机概要:水不济火,虚热内灼,心失所养,血脉不畅。
治法:滋阴清火,养心和络。
代表方:天王补心丹合炙甘草汤加减。常用药:生地、玄参、天冬、麦冬滋水养阴,以降虚火;人参、炙甘草、茯苓益助心气;柏子仁、酸枣仁、五味子、远志交通心肾

,养心安神;丹参、当归身、芍药、阿胶滋养心血而通心脉。
7.心肾阳虚证
心悸而痛,胸闷气短,动则更甚,自汗,面色眺白,神倦怯寒,四肢欠温或肿胀,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苔白或腻,脉沉细迟。
证机概要:阳气虚衰,胸阳不振,气机痹阻,血行瘀滞。
治法:温补阳气,振奋心阳。
代表方:参附汤合右归饮加减。常用药:人参大补元气,附子温补真阳,肉桂振奋心阳,炙甘草益气复脉,熟地、山萸肉、仙灵脾、补骨脂温养肾气。
)痰浊内阻证:陈皮薏苡仁粥:原料:陈皮5克,薏苡仁50克,梗米50克。烹制方法:以上诸味洗净,加水适量,文火熬至成粥。食用方法:每日1剂,分2次服食。
淤血内停证:2、丹:1)原料:丹参20克,砂仁6克,红糖20克。2)烹制方法:将丹参与砂仁加水煎煮,去渣取汁,加入(3)食用方法,每日1剂,分2次服食。
寒凝心脉证:二姜葱白粥(1)原料:干姜30克,高良姜30克,葱白50克,大米100克。(2)烹制方法:将干姜、高良姜装人纱布袋内,与大米、葱白同煮作粥,粥熟去药袋。(3)食用方法:每日1剂,分2次服食
心气虚弱证人参茯苓麦冬粥
原料:人参3克,茯苓10克,麦冬5克,大米100克,红糖15克。烹制方法:将上药水煎取汁,去渣后加梗米煮至八成熟,加红糖,同煮为粥即可。食用方法:每日1剂,分2次服食。
心肾阴虚证
食疗原则:滋阴降火,交通心肾。
1、麦冬粥(1)原料:麦冬30克,生地黄30克,薏苡仁50克,生姜10克,大米100克。(2)烹制方法:将生姜切片,与麦冬、生地黄、薏苡仁同煎,去渣取汁,与大米煮粥。
(3)食用方法:每日1剂,分2次服食。
(四)隐性冠心病先兆
隐性冠心病指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供血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心肌已有缺血现象,心电图呈示异常,但尚未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的冠心病,称为隐性冠心病。其危险性在于,在潜匿进行的背景上,易突然发生心绞痛或心肌梗塞,也易潜在地演变为心肌硬化,而发生猝死。此外,冠心病在没有发生心绞痛或心肌梗塞的时期,也可称为隐性冠心病。隐性冠心病由于痛阈的个体差异,血管径大小的悬殊,心肌肥厚程度的不同,以及劳动强度不一,因此可以无明显的临床表现,但时隐时现的信号却依然可见。如临通风不良之地,易感气闷,恶心,或出现转移性症状,如心源性牙痛、心源性胃痛,因胃和心经络相通、经气相贯,如《素问?脉解篇》说:“阳明络属心”,心病可以及胃,胃病可以及心,如《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篇,即为心胃互病的精粹论述。临床上不少冠心病即以胃脘不适为前症,说

明冠心病的先兆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尤其隐性冠心病的表现形式更是变幻莫测。尽管如此,各种复杂、隐蔽的冠心病,其先兆表现仍然是可以捕捉的。
二、心绞痛先兆
心绞痛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心肌缺氧缺血所致的症状。主要表现为胸骨后疼痛,胸部缩窄感,胸闷,气短,心悸等,疼痛一般在15分钟内可以自行缓解。与心肌梗塞的区别是,心绞痛为一过性供血不足,所导致的心肌缺氧缺血只是暂时的,休息及服用亚硝酸酯制剂可以迅速缓解,而心肌梗塞则是心脏因冠状动脉闭塞,使部分心肌发生严重的、持久性缺血而发生坏死。因此,临床症状为持续性的胸骨后疼痛,并易出现心源性休克(晕厥、面色苍白、手足冰冷,出冷汗、血压下降、脉微欲绝),发热,患者有濒死恐觉,休息及服用亚硝酸酯制剂不能缓解。劳累、情绪激动、气候(寒冷)、饱食等常为诱发因素。发热、手术、疾病,如休克、贫血、心律失常(心动过缓或过速)等,皆可诱发心绞痛及心肌梗塞,心绞痛频繁发作往往是心肌梗塞的信号。
报标症
(1)一过性胸闷、气塞常为冠心病及心绞痛的早期先兆,常出现于过劳、情绪激动及受寒等情况。
(2)一过性舌麻、吞咽发紧,因“舌为心之苗”,“手少阴之脉……上挟咽”(《灵枢?经脉》)。
(3)于熟睡或梦中突然惊醒,憋气,并很快消失。
(4)心前期隐隐作痛,于劳累及精神刺激、饥饿等情况时加重。
(5)气压改变及空气不流通的环境,即感胸闷,气短。
三、心肌梗塞先兆
冠心病、心肌梗塞,在中医属胸痹及心痛的范围,《内经》及《金匮要略》都有许多记载。如《素问?脏气法时论》曰:“心病者,胸中痛,胁支满,胁下痛,膺背肩甲间痛,两臂内痛”,《灵枢?厥病》曰:“真心痛,手足青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对心绞痛的发作特点,《灵枢?厥病》作了典型的描述,如《灵枢?厥病》曰:“厥心痛,与背相控,善瘛,如从后触其心,伛偻者……腹胀胸满,心尤痛甚……痛如以锥针刺其心,心痛甚……色苍苍如死状,终日不得太息……卧若徒居,心痛间,动作痛益甚,色不变”。此外,《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曰:“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者,栝蒌薤白半夏汤主之。”提出了痰浊型胸痹的发作征兆及治方。而“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则提出了上焦心阳虚与冠心病发生的关系。以后历代诸家也多有论述,然对其病机也都不除外痰、瘀、寒、火四大因素,如《诸

病源候论》曰:“心痛者,风冷邪气乘于心也,其痛发有死者”,《辨证录?心痛门》曰:“夫真心痛原有两证,一寒邪犯心,一火邪犯也”。其火主要是指五志所化之火,正如《杂病源流犀烛?心病源流》所言:“心痛之不同如此,总之七情之由作心痛”。其他《古今医鉴》曰:“心脾痛者,也有顽痰死血”。强调了心痛与痰瘀的关系。另外,对于心肌硬化,《内经》也作了论述,如《灵枢?经脉》曰:“手少阴气绝则脉不通,脉不通则血不流,血不流则毛色不泽,故其面黑如漆柴者,血先死”。以上说明祖国医学对心肌梗塞、心肌硬化的发作先兆、征兆及危象,都有精辟而形象的论述。也说明冠心病的先兆证规律是客观存在的,并且是可以掌握的。

心肌梗塞报标症
(1)原来体力尚可,突然出现劳动耐受力低下,稍累即感心慌,气短、出汗。
(2)原有心绞痛突然程度加重,发作频繁,休息或含硝酸甘油不能缓解,疼痛加剧,时间延长。
(3)一过性胸闷、憋气、胸痛、胸部如有重石沉压感。
(4)变得易出冷汗,尤其是胸前后背大片出汗(心为汗)。
(5)面色变得苍白或发黄(心主血脉其华在面)。
上述先兆预报时间约在一月以内,有可能发生心肌梗塞。此时如做心电图可能会有一过性S-T段抬高呈单向曲线,或者S-T段明显压低,T波高耸等,或一过性血压下降。此时期心脏冠状动脉管腔已接近闭塞,但尚未出现心肌梗塞或已有局灶性梗塞。据报道,急性心肌梗塞发病前,20.6~84.6%有先兆表现,称为梗塞先兆或梗塞前综合征、)。
此外,尚须提及,心肌梗塞本身就是十分险恶的疾病,而面黑如柴,则为脉闭心绝的恶讯。《内经》已有具体记载,如《灵枢?经脉》曰:“手少阴气绝则脉不通,脉不通则血不流,血不流则髦色不泽,故其面黑如漆柴者,血先死”。故心肌梗塞见面黑必为凶险之兆,预后不良,应高度警惕。
四、冠心病的身心维护
? 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过用,都可引起发病,但主要是生气恼怒或忧思气结。气与血的关系是相互为用的。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已有心脉瘀滞之冠心病者,由于生气恼怒,气机逆乱,忧思气结,气机郁滞,于是形成气血循行不畅。若出现心脉瘀滞不通,则发生卒然心痛。严重者心脉痹阻不通而发生心肌梗塞,危及生命

控制总热量,维持正常体重
限制脂肪
适量蛋白质
饮食宜清淡低盐
多吃保护性食品
充足的维生素、无机盐和微量元素
适量饮用红葡萄酒
吃饭七八分饱
莫忘常补水
缓慢起床
中午小睡
娱乐有节
睡前烫脚


避免熬夜
生活规律
1、梦中走路不稳,身体扭曲、肢体沉重,并伴随窒息感,且会突然惊醒。可能是心绞痛的前兆。
2、梦到从高处坠落,但始终是还没落到地面就已惊醒。可能是心脏病的先兆。
8、梦中被追逐,心中恐惧,叫不出,跑不动,惊醒后心有余悸、出汗、心跳加快。可能是心脏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