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嘎小学数学组“示范课”教案

瓦嘎小学数学组“示范课”教案
瓦嘎小学数学组“示范课”教案

瓦嘎小学数学组“示范课”教案

课题:数学广角——集合

班级:三年级

授课教师:黄值对

授课时间:2017年12月11日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104_106页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使学生感受集合的思想,感知集合圈的产生过程。

2、能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同时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集合的思想,进而形成策略。\

3、渗透多种方法解决重叠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让学生感知集合的思想,并能初步用集合的思想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对重叠部分的理解。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师:老师先给大家出一道脑筋急转弯:两位爸爸和两位儿子一同去看电影(每人都得买一张票),可是她们只买了3 张票,便顺利地进了电影院。这是为什么?学生活动: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1、教学例1.

1方法一。

师:学校准备从每个班中选几名热爱运动的学生参加体育训练,为下学期的校运动会做准备。下面是三(1)班参加跳绳、踢毽比赛的学生名单。(出示第104页表格)师:数一数,参加跳绳的有几位同学?参加踢毽的有几位同学?生:参加跳绳的有9人,参加踢毽的有8人。师:那么,参加体育训练的一共有几位同学?你会计算吗?学生可能回答;一共有17人,9+8=17(人)。可是,参加这两项活动的没有17人呀。我发现有的人两项活动都参加了。应该是一共有14人参加了,算式是9+8=14(人)。…… 师:到底怎么回事呢?为什么有人说一共是14人呢?为什么要减去3呢?生:因为有3个人重复了。生:因为这3个人及参加了跳绳,又参加了踢毽。生:因为跳绳的9人里面有这3个人,踢毽的8人里面也有这3个人,所以计算的时候就不能是9+8=17(人),还应该减去3人,所以是9+8-3=14(人)。生:因为9+8就把这3个人重复算了,也就是多算了一遍,所以要减掉3人。师:同学们的发言真是精彩,报名参加校体育训练的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呢?生:14人。

2、方法二。师:为了能使同学们更方便的看清楚,我们把一项活动演示一遍,请班里的14名同学分别对应的替代其中一人,自己选一个替代的对象吧。班内的14名学生分别选定自己要替代的人。师:请报名参加跳绳的同学站到讲台的左边,报名参加踢毽的同学站到讲台的右边。参与报名的学生活动,站到相应的位置。师:杨明、刘红、李芳你们怎么还不站好呀?生:不知道站哪边。师:哦?为什么?怎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生:因为他们两厢运动都参加了,站左边不行,站右边也不行。师:请同学们来说说,他们应该怎么站比较好?生:站中间。三位同学都站到了讲台的中间。师:那左边、右边、中间分别表示什么?生:左边表示参加跳绳的同学,右边表示参加踢毽的同学,中间就是两种训练都参加的

同学。

3、方法三。师:谁能用画图的方法来表示一下刚才看到的情形?学生组内讨论,画出自己设计的图来,教师巡视观察了解情况并及时指导创作。分组展示自己设计的图画,并介绍自己的创意或想法。学生可能会说:生1:我觉得左边的同学是代表参加跳高的,应该圈在一起;右边的同学代表参加跳远的,他们也应该圈在一起;中间的同学再画一个圈。师:这样的话,能不能让大家一看就知道中间的是及参加了跳绳的,又参加了踢毽的呢?再想想,看还没有没更好的画法。生2:中间的同学也应该和左边的圈在一起,因为他们也参加了跳绳的呀。生3:那我还说中间的还可以圈到右边呢,他们还参加了踢毽呢。师:那就按你们说的试试吧。学生动手试着画图,并向全班展示。

4、方法四。师:看图,说说每一部分分别表示什么?生:左边,表示只参加跳绳的;右边,表示只参加踢毽的;中间即参加跳绳又参加踢毽的。师:你能列式计算这两个小组的人数吗?生:9+8-3=14(人)生:(8-3)+3+(9-3)=14(人)三、总结提升。师:同学们今天表现都很出色,谁愿意来说说今天有什么收获?和同学们一起分享。学生自己交流各自的收获。课后请大家留心观察,用今天学习的知识还能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

四、课堂作业。

2020年小学数学名师优质课听课心得体会.pdf

学海无涯 数学名师优质课听课心得体会 今天我有幸观摩了小学数学优质课的展示活动,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下面是我个人的心得体会。 一、上课的老师都能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学习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老师提出疑问,设置悬念,启迪他们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起他们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促使学生的认知情感由潜伏状态转入积极状态,由自发的好奇心变为强烈的求知欲,产生跃跃欲试的主体探索意识,实现课堂教学中师生心理的同步发展。设疑导思,让学生满怀热情地投入学习。老师是教学的引路人,不断地揭示知识的新矛盾,让学生用数学思想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得出认知的理念。 二、在这些优质课中,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整节课,每一位教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执教者的语言精练、丰富,对学生鼓励性的语言非常值得我学习。 各课都展示了新的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进而使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理解,把数学问题生活化使数学教学接近学生的生活,加强数学教学的实践性,给数学找到生活的原型,让学生体验到“学数学”不是在“记数学,背数学,练数学,考数学”而是在“做数学”。 三、通过一天的学习使我对教学有了更新的认识,即教师重视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注意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呈现方式丰富多彩,重视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人地位,注意提供学生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重视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注意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注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四、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必须由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理解和发展,而不是单纯地依赖教师的讲解,单纯依模仿与记忆.数学本身来源于生活,现实生活里充满数学.我们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选择学生具有一定数学价值的,生动有趣的,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事物,创设鲜明的问题情境作为学习素材,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策略与机智,体会数学的意义。 总之,数学教学中,遇到一些简单的问题,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动口、动手、动脑去解决。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尝试,主动去探索问题,教学可采用“讨论式”、“合作式”等教学模式,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与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小学数学公开课听课心得体会3篇

小学数学公开课听课心得体会3篇 今天上午我校组织教师到实验小学听公开课课。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课堂教学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 题,大家对教材的钻研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所以,我跟大家交流我个人听课的一点肤浅的看法。这些课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境,目的明确,为教学服务。例如:赵曼老师上三年级《级的变化规律》,赵老师在课件里呈现了其情境的内容和形式的选择都符合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整个教学过程都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非常具体,有新意和启发性。特别之处,是赵老师在学生主动探索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不但激发了他们了学习的欲望,而且兴趣也被调动起来,于是在自然、愉快的气氛中享受着学习,这便是情境所起的作用。这种情境的创设非常适合低年级的学生。 赵老师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并紧密结合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创设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激起学生心理上的疑问以创造学生“心求通而未得”的心态。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赵老师提出疑问,设置悬念,启迪他们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起他们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促使学生的认知情感由潜伏状态转入积极状态,由自发的好奇心变为强烈的求知欲,产

生跃跃欲试的主体探索意识,实现课堂教学中师生心理的同步发展。揭示知识的新矛盾,让学生用数学思想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使他们在质疑中思考,“山重水复疑无路”,在思考中学到知识,寻求“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总之,赵教师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为学生创设现实的生活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小学数学公开课听课心得体会2 上午我参加了在实验小学举行的数学公开课活动。通过这几节课的学习,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深切感受到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下面我把个人听课的一点体会汇报如下: 一、通过情景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这些课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境,目的明确,为教学服务。例如:李老师上的二年级《1000以内数的认识》,李老师在课件里呈现了其情境的内容和形式的选择都符合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整个教学过程都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非常具体,有新意和启发性。特别之处,是李老师在学生主动探索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不但激发了他们了学习的欲望,而且兴趣也被调动起来,于是在自然、愉快的气氛中享受着学习,这便是情境所起的作用。这种情境的创设非常适合低年

小学数学优质课教案

小学数学优质课教案《长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教学内容分析 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是学生认识了长方形特征、知道了面积单位、学会用面积单位直接量面积的基础上教学的,是学生第一次学习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学会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不仅是今后学习其它图形面积的重要基础,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空间观念。 二、学生情况分析 四年级在小学中年级学段,学生开始对“有用”的数学更感兴趣,本课学习内容安排与呈现都能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人的智力是多元的,学生在发展上也是存在差异的,有的学生善于形象思维,有的善于逻辑推理,有的善于动手操作,分组活动、分工合作的学习方式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容易使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上获得成功的体验。学生总爱把自己当成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所以本课以实验探究的形式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符合四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长方形面积与长和宽之间的密切关系,理解面积公式的由来,掌握面积的计算方法。通过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践,与人合作协调,及迁移、类推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2、过程与方法:在分组实验这一探究发现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和动脑,获得了认识。并经过启发、讨论和独立思考、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获得了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学生认识水平、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从中得到了培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实验、实际操作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并通过实际应用的练习,将课内外的知识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并掌握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教学难点:在操作中探究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五、课前准备:长6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纸板,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若干,实验记录表,实物投影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面积的知识,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生: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初中数学公开课教学反思

初中数学公开课教学反思 怎么写初中数学公开课教学反思?将教学作为一种技术,按照既定的程序和一定的练习使之自动化。它使教师的教学决策是反应的而非反思的、直觉的而非理性的,例行的而非自觉的。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初中数学公开课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初中数学公开课教学反思篇一 思之不慎,行而失当”反思意识人类早就有之。“反求诸己,扪心自问”、“吾日三省吾身”等至理名言就是佐证。而当今社会反思已成为人们的自觉行为,何况作为教师,在教学中也应适时反思教育的得与失,消去弊端,得教益。 今年,我担任初中数学教学工作,目前学期工作已基本结束,就此,我作了以下反思。 一、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由于新教材数学教学的特殊性,我的讲解基本上还拘泥于教材的信息,而开放型的、能激发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和发散学生思维的课堂比例还较小。在课堂教学中,有时缺乏积极有效的师生互动,部分课时过于注重讲授,没有以精讲精练的要求正确处理好讲与练的关系,导致教与学不合拍,忽视对学生的基础、能力的关注。 2、课堂教学不能针对学生实际,缺乏“备学生”、“备学案”这一必要环节;对教材的处理和把握仍然拘泥于教材,没有进行有效地取舍、组合、拓展、加深;课堂教学没有真正做到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点、中考热点和中考难点的渗透,学生原有的知识不能得到及时、适时地活化;课堂密度要求不足,学生参与

机会少、参与面小;课堂留给学生自疑、自悟、自学、自练、自得的时间十分有限。 3、对中考的研究不够,对中考的考试范围、要求、形式、出题的特点及规律的了解不够明确,在课堂教学中依赖于复习资料,缺乏对资料的精选与整合,忽视教师自身对知识框架的主动构建,从而课堂教学缺乏对学生英语知识体系的方法指导和能力培养。 4、课堂设计缺乏适当适时的教学评价,不能及时获悉学生在课堂上有没有收获,有多大收获等学情;课前设计“想教学生什么”,课堂反馈“学生学到什么”和课后反思“学生还想学什么”三个环节没有得到最大程度上的统一。 二、学生数学学习存在的问题。 由于课堂教学中以上问题的存在,学生的数学学习与复习出现了许多问题。 1.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自信心和学习动力;在数学课堂上不积极参与,缺少主动发言的热情或根本不愿意发言;另外,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听新课时跟不上老师的节奏或不能理解教师相对较快的指示语。 2.学生对数学课堂知识的掌握不实在、理解不全面,课外花的冤枉时间多;而大部分学生对书本知识不够重视,找不到数学学科复习的有效载体,不能有效的利用课本,适时地回归课本,数学复习缺乏系统性,数学学习缺乏主动性。 3.部分学生缺少教师明确的指导,在复习时缺乏系统安排和科学计划,或者学习和复习没有个性化特点,导致学习效果不明显。 4.基于以上情况,我认为作为学生中考的把关者,初中数学教师首先要有正确地意识,应充分认识到:一节课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

小学数学观摩课的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观摩课的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观摩课的心得体会1 12月2-3日本人和我的同事有幸被学校派往南昌参加由《小学教育研究》杂志社举办的小学数学名师经典观摩课活动。本次活动邀请到全国各地名师数人,如北京市特级教师刘德武老师、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郑毓信教授,还有浙江省特级教师杭州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朱乐平教授,江苏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特级教师贲友林教师等12位。参加活动的几百名老师来自各个省市地区,虽然活动时间安排紧密,但名师们的教学和讲座都非常精彩,给我们来学习的老师带来的精神大餐让我们记忆深刻。 活动开始由刘德武老师带来两节找规律一节是六年级《斐波那契数列》,他在引导学生思考合作学习,采用尝试方法,有步骤、多角度的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中语言风趣幽默,以及丰厚的知识底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还有一节是一年级的《找规律》他根据一年级小朋友的特点从初步认识规律、到找规律、再到用规律最后是感受规律教师的行序渐进收放自如,使学生们更加喜欢数学,并进一步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和神奇。郑毓信教授的讲座《立足专业成长,关注基本问题》也是值得我们广大教师是深思。郑毓信教授在分析了多年课改所存在的“钟摆现象”之后,明确指出,一线教师只有“以不变应万变”,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才能做一个真正的好教师。因此,立足专业成长,关注基本问题,才是教师成长的正确路径。

特别是贲老师讲座《十年反思的力量》主题,贲老师的讲座,言简意洁,幽默风趣,他用自己切身的经历介绍了两个十年的反思历程,就什么叫反思、为何用文字反思、反思写什么、怎么用文字记录四个问题进行了阐述。贲老师是个坚持的人,他认为反思就是反反复复的思考、反思是正过来反过去换个角度思考、反思就是回顾;贲老师也是个执着、平静的人,他期望能在辛苦中寻求工作的快乐,虽然工作辛苦,但不心苦;贲老师还是个充满智慧的人,他认为反思可以写亮点、败笔,还可以是意外;反思可以用最直白的纪实加上自己的思考,也可以是随笔。反思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意识。 一个多小时,一个个精彩真实的案例,让我们感受到反思能给日渐贫瘠的心灵以丰富温暖的慰藉,反思能给平淡无奇的日子以清新亮丽的感动。 一个多小时,我们感受到了反思的力量,也看到了反思对教师职业成长的巨大作用。 通过这次的学习,本人更深切体会到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以学生发展为本,指导学生合理选择课程、制定学习计划,帮助学生打好基础,提高对数学的整体认识,发展学生的能力和应用意识,注重数学知识与实际的联系,注重数学的文化价值,促进学生的科学观的形成。在日常教学中,更新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做一名真正的好数学教师。 小学数学观摩课的心得体会2 我有幸参加了市优质课,15节课中包含了统计、空间与图形、概念、解决问题等课型的教学。可以说,在新课程标准下如何上好数

小学数学公开课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公开课心得体会 实验小学举办了“教学艺术节”活动,我校老师积极参加了听课评课活动。在活动结束后,我们数学教研组又组织开展了听课反思活动。在教研活动中,老师们就所听的课,积极地进行了评价,并对照自己的课堂教学找出了存在的问题。 本次听课我们共听了6节课,分别是一年级《9的认识》,二年级《5的乘法口诀》,三年级《有余数的除法》,四年级《神奇的莫比乌斯带》,五年级《用字母表示数》,六年级《鸡兔同笼》。这几节课整堂课的教学形式就是一堂常态课、没有更多的修饰和虚华的成分,没有令人眼花缭乱的动画,没有临场作秀的氛围,自然、得体、和-谐。 一、课题引入简单快捷。有的以小游戏等活动导入新课。有的以谈话的形式导入,有的是复习导入。 二、在课堂教学中体现生本教育,教师能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课上,每一位教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张老师的《神奇的莫比乌斯带》这节课在学生引导、质疑、反思等方面让听课老师深深体会到张老师的课堂深意。 三、多媒体运用上都很好。这几位老师都做了课件,而且对课堂教学起到了重要作用,不是为用而用,而是真正让多媒体为课堂服务,直观形象的呈现了知识。 四、教师评价要及时到位并且多方位。教学过程中,几乎每位教师都注意了及时评价及激励评价,对学生的赞扬和鼓励不断,如“你真细心”“你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你知道的可真多”等等。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评价语言,在学生的心里却可以激起不小的情感波澜,对于整个课堂的教学效果的提高也起到了相当程度的积极影响。 五、注重“板书”的设计与书写。王老师《有余数的除法》这节课整洁规范的板书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倾听着老师们一堂堂精心准备的课,使我们深刻地领略着他们对教材的深刻解读,感受着他们对课堂的准确把握,体会着他们对学生的密切关注。联想自己的数学课堂教学,我们想了很多: 1、精心备好课 对于备课,我们感觉到了它的重要性,讲课老师之所以课堂上运用自如,就在于他们充分挖掘了教材的宗旨和理念,掌握了教学内容的要旨,而我平时备课还达不到这种严谨的态度,今后我会尽力做到。 2、角色换位

小学数学名师优质课听课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名师优质课听 课心得体会 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数学名师优质课听课心得体会 今天我有幸观摩了小学数学优质课的展示活动,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下面是我个人的心得体会。 一、上课的老师都能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学习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老师提出疑问,设置悬念,启迪他们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起他们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促使学生的认知情感由潜伏状态转入积极状态,由自发的好奇心变为强烈的求知欲,产生跃跃欲试的主体探索意识,实现课堂教学中师生心理的同步发展。设疑导思,让学生满怀热情地投入学习。老师是教学的引路人,不断地揭示知识的新矛盾,让学生用数学思想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得出认知的理念。 二、在这些优质课中,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整节课,每一位教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执教者的语言精练、丰富,对学生鼓励性的语言非常值得我学习。 各课都展示了新的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进而使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理解,把数学问题生活化使数学教学接近学生的生活,加强数学教学的实践性,给数学找到生活

的原型,让学生体验到“学数学”不是在“记数学,背数学,练数学,考数学”而是在“做数学”。 三、通过一天的学习使我对教学有了更新的认识,即教师重视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注意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呈现方式丰富多彩,重视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人地位,注意提供学生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重视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注意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注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四、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必须由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理解和发展,而不是单纯地依赖教师的讲解,单纯依模仿与记忆.数学本身来源于生活,现实生活里充满数学.我们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选择学生具有一定数学价值的,生动有趣的,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事物,创设鲜明的问题情境作为学习素材,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策略与机智,体会数学的意义。 总之,数学教学中,遇到一些简单的问题,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动口、动手、动脑去解决。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尝试,主动去探索问题,教学可采用“讨论式”、“合作式”等教学模式,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与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初中数学优质课教学设计

第十四章一次函数 §14.1.1变量巩海波 教学过程设计

活动2:提出问题 问题(1)加油站加油片断 1.在以上这个过程中,变化的量是. 没变化的量是. 引出定义 变量、常量。 2.试用含Q的式子表示W . 问题(2) 每张电影票售价为10元,如果早场售出票150张,日场售出票205张,晚场售出310张. 三场电影的票房收入各多少元?设一场电影售票x张,票房收入y元。怎样用含x的式子表示y ? 问题(3) 在一根弹簧的下端悬挂重物,改变 并记录重物的质量,观察并记录弹 簧长度的变化,探索它们的变化规 律。(实验中用钩码代替重物,每个 钩码的质量为50克) 小组内共同探讨,交流: ⑴重物质量每增加50g,弹簧伸长多少? 重物质量每增加1g,弹簧伸长多少? 若重物质量为300g,此时的弹簧长度是 多少? ⑵若用m表示重物质量,L表示受力后的弹簧长度,你能用含m的式子表示L吗? 独立思考: ⑴你能指出上述变化过程中的常量和变量吗? ⑵重物质量能否无限增加? 问题(4) 用20m长的绳子围成长方形,试改变长方形的长、宽,观察长方形的面积怎样变化,试举出6组长、宽的值,计算相应长方形的面积的值,然后探索它们的变化规律. ⑴能用含x的式子表示S吗? ⑵当x取定一个值时,面积S能随之确定 吗?是否是唯一的? ⑶这个变化过程中,x能任意取值吗?教师展示问题(1) 学生完成相关问题。 师生结合问题,给出定义。 教师展示问题(2) 学生完成相关问题 教师展示问题(3) 师生共同明确实验目的,做好实验分 工,进行通力合作实验。 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由特殊到一般进 行探究。 教师展示问题(4) 教师利用几何画板动画演示。 学生完成填表 来自学生身边的事例, 尤其是常量与变量在 这个情境中能较好的 让学生直观感知。 变量与常量是本节课 重点。在教学过程中引 导学生去发现变化的 量与没变化的量。 学生完成此问题较易。 弹簧称在学生生活中 可见,但不多。教师给 予图片展示或实物展 示。 学生对弹簧的伸缩原 理有一定理解。通过由 特殊到一般的探究,最 后学生可以写出关系 式。 在明确的活动目标指 引下,组织学生经历数 学思考的过程,进行有 效的数学活动。 通过教师动画演示和 学生探究,使学生更好 的认知变化规律。

心得体会-小学数学优质课展评心得体会3篇

小学数学优质课展评心得体会3篇 10月16日,**市小学数学学科优质课堂展示活动在我校举行,作为新教师,我有幸参与。对于我来说,这是非常难得的学习机会,通过听课给我带来了直接而有效的帮助。今天一共听了六年级的7节课,收获颇丰,自己的教育观念和理论水平进一步得到了提升。置身于课堂教学中,看到各位优秀的老师运筹帷幄、气定神闲,不时地激起千层浪花,不仅让学生陶醉、痴迷,更让我如痴如醉,如学生般置身其中。 如何让课堂的40分钟精彩万分,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活跃地思考、学习并乐此不疲。我想,这就是这些优秀教师的魅力所在,正是我所缺少的、值得学习的地方。经过今天的学习,我总结以下几点:第一,要上好一堂课,必须要吃透教材。 学科专业知识要扎实,这是教师教授学生知识最基础的一步。今天7位老师分别讲授了圆的认识、比的意义和按比例分配。他们不仅准确的把握住了重点、难点,还能将新旧知识进行灵活的运用,利用知识的迁移,将新知和旧知进行串联联系和并联比较,方便学生的理解及对比应用。 第二,对课堂的驾驭能力很强。 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独具匠心的设计了符合学情的教法、学法,能够有自己稳定的教学风格并能够在课堂上发挥的淋漓尽致。教学中大多使用情景图或者生活中的实例,便于学生理解,提高学习效果。

第三,注重课堂氛围。 这几位老师充分做到了关注学生的高级阶段,能够做到“三分教、七分学”,把课堂交给学生的同时,还能够掌控全局,一步步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自主设疑、自主思考、小组讨论、得出结论,学生不再是纯粹的被动接受者,而是课堂的小主人。整堂课中,老师是引导者,学生是主体,师生之间相互探讨、相互交流,激发了同学们对数学的兴趣,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真正体现了寓教于乐的理念。 通过一天的学习,使我受益匪浅,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向各位优秀教师多学习,珍惜每一次听课机会,借鉴优秀经验并结合自身的条件,努力上好每一堂课。 最后,我借用今天优秀教师王老师赠给学生们的一句名言激励自己:人的学习就像是一个圆,学的东西越多,则圆的周长越长,周长越长,则接触外面世界的机会就越多(爱因斯坦)。 10月16日,**市小学数学学科优质课展示活动在北大公学双语学校举行,我有幸参加了这次观摩活动。我看得到每一位老师都是以自己的特色诠释着数学课堂中生命的对话,真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置身于会场中,倾听着老师们一堂堂精心准备的课,在这里我亲身领略着他们对教材的深刻解读,感受着他们对课堂的准确把握,体会着他们对学生的密切关注。他们在开启学生智慧大门的同时,也让我学到了许许多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引发了我对课堂最优化的思考。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学科相比其他学科显得抽象、理论,学习起来枯燥乏味,有困难。很多教师也反映,学生普遍对数学学习没有积极性,学习效果不突出,这成了数学教师面临的一大难题。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一、好的数学课堂教学,应具备知识性 课堂教学一般是40分钟左右,在这个过程中,有情境的 导入,新知识的讲授,学生和老师的互动,以及简要的课堂小结,这每个过程都离不开一个中心,那就是知识性,在每个环节都不可以疏忽它,它的存在才不至于偏离本节课堂主要讲的内容,因此要授课的知识点始终贯穿于整个课堂的始末。 例如,在讲对称轴的一节公开课中,刚开始上课时,老师应用多媒体展示了各种对称的风筝。老师就问同学们:从这些图片中,你们有什么想法呢?一名学生举手回答道:老师,谁 最先发明的风筝。这个问题显然与今天要讲的内容不相符,老师就给学生们讲自己也不清楚,因此布置了任务让学生们放学了回家搜索是谁最早发明的风筝。然后教师又问还有其他学生有其他想法吗?另一位同学答道:老师,风筝为什么能飞上天?这个问题也脱离了要讲的主要内容,因此,老师又解释道现在你们的知识还不能解决这个问题,也许到你们上高中大学学习了物理和数学知识,你们就可以解答这个问题了。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发现他的引导提问方式出现了问题,导师学生的发现与新知的讲授(即对称轴)没有联系。因此,老师赶紧转变发问:同学们,从几何图形上看,这些风筝有什么区别呢?因此很快

就有同学回答他们左右对折可以重叠。这样,就引入了对称轴的相关教学,从而老师才能顺利进行教学。 在这个教学片断中,我们可以知道,老师在刚开始发问时由于提出问题出现失误,导师学生偏离了即将讲授的新知,最终导致教学过程中浪费了至少5分钟的时间。 从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新知识必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不管是刚开始的教学情境引入,还是新知的讲授过程。如果哪个过程偏离了新知识,那么课堂都是美中不足的,以上例子就是很好的证明。 二、好的数学课堂教学,应具备思维性 思维是高级的心理活动形式,是人脑对信息的处理包括分析、抽象、综合、概括、对比系统的和具体的过程。这些是思维最基本的过程。 笛卡尔曾说过,“我思故我在”。数学课堂要具有思维性,教师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要让学生学会思考,培养他们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在课堂中,让学生们思考,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过程让学生们对问题的不同讨论碰撞火花,相互探讨,尽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有千奇百怪的思绪,但是教师不应遏制学生的想法,应顺着他们的思考和推理,让学生们最终自己发现自己的解决方案有问题,这样才能达到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传授了知识,而且长期下来,还会让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更能成为课堂的主体。 例如,在讲授《位置的确定》时,教师一般采取的是在多媒体上展示网格图,然后在上面相应的标出一些点,让学生们回答这些点该如何表达,在这些题上,学生是纯粹的根据老师的对应方法直接给出点的表示,而不知道为什么用数对表示,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只有问学生怎么样表示这个点,而没有为

小学数学公开课《比例尺》教学实录

小学数学公开课《比例尺》教学实录1、学生展示收集的地图或图纸,并解释比例尺的含义。 师:这个周末大家收集了一些地图与图纸,现在能把你们收集的给大家一起欣赏下吗?并请你找出这幅图的比例尺,给大家介绍下。 生1:我收集的是一副武汉的地图,它的比例尺是1:50000,这个比例尺的含义是实际是图上的500000倍。 师:这个同学收集的这幅武汉地图的比例尺是1:500000,还有哪位同学能说说你对这个比例尺的理解吗? 生2:1:500000还表示图上距离的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的500000厘米。 师:你说的很好,老师把你的理解写在黑板上。 板书1:500000:图上距离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500000厘米。 师:还有哪位同学能介绍下你收集的比例尺呢?

生3:我收集的是我家里装修时客厅的一幅平面图。它的比例尺是1:60,这个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的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的60厘米。 生4:我收集的是一幅世界地图,它的比例尺是1:100000000,它的意思是图上距离的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的1000000000厘米。 师:我过年到青岛时买了一副青岛的地图,它的比例尺是线段式的(画在黑板上如下图),它表示图上距离1厘米表示实际的30千米。 师:你是一个很有心的孩子,老师也收集了一幅,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幅图纸的比例尺是多少呢?(2:1 )你们能说说这个比例尺的含义吗? 生1:2:1表示图上距离的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的2厘米。 生2:不对,它图上距离的2厘米才表示实际距离的1厘米。它是把实际的放大了。 师:你说的非常准确,我们在实际生活中,有些零件或物体太小了,为了让人们看的更清楚,有时就需要把实际的进行放大。

初中数学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3)市级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2.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3) 【教学目标】 ◆知识教学点:理解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推导,会运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能力训练点:1.通过求根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数学推理的严密性及严谨性. 2.培养学生快速而准确的计算能力. ◆德育渗透点:1.通过公式的引入,培养学生寻求简便方法的探索精神及创新意识. 2.让学生体验到所有一元二次方程都能运用公式法去解,形成全面解决问题的积极情感,感受公式的对称美、简洁美,产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求根公式的推导及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教学难点:对求根公式推导过程中依据的理论的深刻理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用配方法解下列方程. (1)x2+15=10x,(2)3x2-12x+1/3=0 (通过两题练习,使学生复习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思路和步骤,为本节课求根公式的推导做第一次铺垫.)

2.用配方法解关于x的方程 x2+2px+q=0. 解:移项,得x2+2px=-q 配方,得x2+2px+p2=-q+p2 即(x+p)2=p2-q. (教师板书,学生回答,此题为求根公式的推导做第二次铺垫.)3.用配方法推导 (二)探究新知: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解:因为a≠0,所以方程的两边同除以a, ∵a≠0,∴4a2>0 当b2-4ac≥0时. 从上面的结论可以发现: (1)一元二次方程a2+bx+c=0(a≠0)的根是由一元二次方程的系数a、b、c确定的.

(2)在解一元二次方程时,可先把方程化为一般形式,然后在b 2-4ac≥0的前提下,把a 、b 、c 的值代入上式中,可求得方程的两个根. 的求根公式,用此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做公式法. (二)师生互动,应用新知 互动1 师:一元二次方程ax 2+bx+c=0(a≠0)的求根公式中,要求b 2-4ac ≥0 ,?那么b 2-4ac<0时会怎样呢? 生:当b 2-4ac<024b ac -ax 2+bx+c=0(a≠0)无实数解. 明确: b 2-4ac≥0是公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求根公式成立的前提条件,这一点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个隐藏条件.当b 2-4ac<0时,此方程无解,?也是判断一元二次方程无解的一个前提条件. 互动2.填一填: 解:a= ,b= ,c= . 035x 2x (1)2=+-_____ __________=-4ac b 2_________________=-±-=∴2a 4ac b b x 2

小学数学公开课听课心得体会(10)

小学数学公开课听课心得体会 xxx年4月15日,我校组织教师到南圣中心校多媒体教室小学听公开课。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大家对教材的钻研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所以,我跟大家交流我个人听课的一点肤浅的看法。 这些课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境,目的明确,为教学服务。例如黎林娟老师上三年级《千米的认识》,黎老师在课件里呈现了其情境的内容和形式的选择都符合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整个教学过程都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非常具体,有新意和启发性。特别之处,是黎老师在学生主动探索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数学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不但激发了他们了学习的欲望,而且兴趣也被调动起来,于是在自然、愉快的气氛中享受着学习,这便是情境所起的作用。这种情境的创设非常适合低年级的学生。 黎老师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并紧密结合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创设使学生感到真

实、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激起学生心理上的疑问以创造学生“心求通而未得”的心态。 黎老师提出疑问,设置悬念,启迪他们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起他们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促使学生的认知情感由潜伏状态转入积极状态,由自发的好奇心变为强烈的求知欲,产生跃跃欲试的主体探索意识,实现课堂教学中师生心理的同步发展。揭示知识的新矛盾,让学生用数学思想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使他们在质疑中思考在思考中学到知识。 总之,黎教师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为学生创设现实的生活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谢谢阅读! 2.小学数学教师参加基本功比赛后感 上班以来第一次参加基本功比赛,我感触颇深。下面我来谈谈参加基本功后我的提高及存在的问题。 首先,参加基本功后让我进步最大的就是简笔画的提高。记得

小学数学示范课比听课体会

小学数学示范课《比》听课体会 听了徐老师的课,给我的总体感觉是徐老师教态和蔼,语言具有亲和力、感染力,学生在良好的气氛中很乐学。 本节课徐老师创设学生身边的情境导入:昨晚上的数学作业得A的15人,得A+的10人,贴近学生的生活,易于学生接受。然后让学生将这两个等级的人数做一个比较,让学生通过对已有知识与经验的回顾,使学生认识到用减法可以表示两个数量的相差关系,用分数或除法可以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而比又是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的又一种数学方法。这样的设计激起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通过观察、比较分析从而提炼了比这个概念,实现概念的内化。 徐老师特别注重知识的自主建构。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较多,不仅要让学生理解比的意义,还要学会比的读写、比各部分的名称、求比值的方法以及比、除法和分数之间的关系等,这么多的内容,如果全部由老师教给学生,就会显得多、杂,并且枯燥。考虑到这些内容的难度不大,学生能够通过看

书自学解决问题,所以在教学完比的意义后徐老师大胆放手,最大限度给学生以自学的机会。在教学比各部分名称,求比值时采用自学为主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思考、讨论、交流等活动,这样既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又拓展课堂的宽度,同时也使教学重点得到强化。 听了徐老师的课,给我的总体感觉是徐老师教态和蔼,语言具有亲和力、感染力,学生在良好的气氛中很乐学。 本节课徐老师创设学生身边的情境导入:昨晚上的数学作业得A的15人,得A+的10人,贴近学生的生活,易于学生接受。然后让学生将这两个等级的人数做一个比较,让学生通过对已有知识与经验的回顾,使学生认识到用减法可以表示两个数量的相差关系,用分数或除法可以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而比又是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的又一种数学方法。这样的设计激起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通过观察、比较分析从而提炼了比这个概念,实现概念的内化。

(完整word版)初中数学公开课教案.doc

初中数学公开课教案 授课人侯新民时间地点186 教室 科目数学年级九年级课题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 知识目标:使学生会用列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解有关数与数字之间关系的应用题. 能力目标:通过列方程解应用问题,进一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 学情感目标:通过列方程解应用问题,进一步体会代数中方程的思想方法解应用问题的优越性.进一步目 标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 教 学会用列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解有关数与数字之间的关系的应用题. 重 点 教 学 根据数与数字关系找等量关系 难 点 学 情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一元二次方程应用基本的解题思路、方法,会分析解决 简简单的实际问题,但整个知识掌握不系统、不全面,解题正确率不高。 析 教 发现法、练习法、讨论法教具多媒体课件 法 教学过程 教教学 学 教学内容师生 环活活节动动创问题 1:引思设用一根长 60 厘米的铁线围成一个长方形 . 导考问(1)、使长方形的宽是长的三分之二,求这个长方形的长。观回题(2)、使长方形的宽比长少 4 厘米,求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察答情(3)、比较( 1)(2)中所得的两个长方形的面积的大小,还能围出面积更大的提 境长方形吗?问温故知新 1、长方形的面积如何计算?

2.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3.如何设未知数?在( 2)中能不能直接设面积为X 平方厘米? 探索: 将(2)题中的宽比长少 4 厘米改为 3 厘米、 2 厘米、 1 厘米、 0 厘米,长方形的 面积有什么变化。 回例 1 两个连续奇数的积是323,求这两个数. 顾分析:两个连续奇数中较大的奇数与较小奇数之差为2,设元(几种设法). 1、设较小的旧奇数为 x,则另一奇数为x+2, 2、设较小的奇数为x-1 ,则另一奇数为x+1;3、设较小的奇数为 2x-1 ,则另一个奇数 2x+1. 知 以上分析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回答,有三种设法,就有三种列法,找三位学生使用三 种方法,然后进行比较、鉴别,选出最简单解法.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解决下面三个问题: 1.三种不同的设元,列出三种不同的方程,得出不同的x 值,影响最后的结果吗? 2.解题中的 x 出现了负值,为什么不舍去? 答:奇数、偶数是在整数范围内讨论,而整数包括正整数、零、负整数.3.选出三种方法中最简单的一种. 练习 1.两个连续整数的积是210,求这两个数. 2.三个连续奇数的和是321,求这三个数. 3.已知两个数的和是12,积为 23,求这两个数. 学生板书,练习,回答,评价,深刻体会方程的思想方法. 例 2 有一个两位数等于其数字之积的 3 倍,其十位数字比个位数字小2,求这两位数.分析:数与数字的关系是: 例两位数 =十位数字×10+个位数字. 三位数 =百位数字×100+十位数字× 10+个位数字. 题 解:设个位数字为 x,则十位数字为 x-2 ,这个两位数是10(x-2 ) +x. 赏据题意,得10( x-2 ) +x=3x( x-2 ), 析整理,得 3x 2-17x+20=0 ,解这个方程得:X=4 , X=5/3 当 x=4 时, x-2=2 , 10(x-2 ) +x=24. 答:这个两位数是 24. 以上分析,解答,教师引导,板书,学生回答,体会,评价. 注意:在求得解之后,要进行实际题意的检验. 练习 1有一个两位数,它们的十位数字与个位数字之和为8,如果把十位数字与个位数字调换后,所得的两位数乘以原来的两位数就得1855,求原来的两位数.(35, 53) 2.一个两位数,其两位数字的差为5,把个位数字与十位数字调换后所得的数与原数之积 为 976,求这个两位数. 教师引导,启发,学生笔答,板书,评价,体 会.(四)总结,扩展 1.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步骤与以前列方程解应用题一样,其中审题是解决问题的 基础,找等量关系列方程是关键,恰当灵活地设元直接影响着列方程与解法的难易,它可 以为正确合理的答案提供有利的条件.方程的解必须进行实际题意的检验. 2.奇数的表示方法为2n+1 , 2n-1 ,( n 为整数)偶数的表示方法是2n(n 是整数),巩连续奇数(偶数)中,较大的与较小的差为2,偶数、奇数可以是正数,也可以是负数.提 出 问 题 教 师 指 导 计讲算解 分 析 个 别 指观导察 思 考反

小学数学听课评课心得_小学数学随堂听课体会

小学数学听课评课心得_小学数学随堂听课体会小学数学听课能够更好的找出问题,提升数学课质量。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是小学阶段数学教学的基础课型。下面是为大家准备的小学数学听课评课心得,希望大家喜欢! 小学数学听课评课心得范文篇1 3月22日至23日,我们有幸在学校领导的带领下桂林参加了“小学数学10年改革经典课例展示暨广西小学数学特色教学研讨会”的学习。在短短的两天时间里,观摩了6节展示课和3节同课异构课《垂直与平行》。并聆听了钱金铎、吴正宪、牛献礼、俞正强、黄爱华、江萍六位数学专家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以及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为老师们做的精彩学术报告。这些名师精湛的教学艺术、巧妙的教学构思、深厚的数学素养、真实的教学感悟,无不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让人耳目一新、豁然开朗。更重要的是,他们让人在不经意间受到触动、受到启迪,细细品味他们的话语,让我受益匪浅。同时也从这些名师身上,学到了许多。现在谈谈我的一些感受: 每一位老师的课都是实实在在的,不追求花样,华而不实。讲课的6名教师完全是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了解学生的起点,通过学生已有的知识来获取新知的。给我印象特别深刻的著名特级教师吴正宪老师执教的《乘法分配律》和俞正强老师的报告《来自学生的动力》以及示范课《用字母表示数》。

俞老师在课堂上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个动作,都充满着启发与挑战,将数学思想融于课堂之中。不仅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同时也使听课的教师们感受到:原来数学课还可以这样上!回想起来:原来每一个看似随意的环节,其实都是徐老师刻意的设计,真可谓是“随意中的刻意”! 我在课堂上有时也用小故事来创设情境,而徐老师在课堂上讲述“用字母表示数”时却别有一番味道,他居然降到了自己的头发,如何用字母来表示。犹如一位相声演员在说相声,幽默、风趣。一下子就把学生带进教学情境之中, 课上,俞老师让学生猜信封里的粉笔有多少,大概在什么范围内可以怎样表示,把预设与生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环环相扣,甚至让人无法断定它们的分界,如行云流水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善于把握学生思维进程的节奏,在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每到谜底就要揭示的时候,他总是嘎然停止,在等待中使学生一步一步靠近事物的本质,从而领悟数学的真谛。 徐老师在报告中对中数学课的独特理解,对自我教学实践的理性提升以及极富感染力的的语言,使我们如沐春风,如临甘露。他的讲座,自然中流露真情,幽默中激情生动,生成中启迪智慧,愿我们都能成为徐老师的“同路人”,学会取舍、筛选和提炼,一起追寻朴素灵动、反璞归真的课堂教学!” 总之,这两天的学习,使我更深刻地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和紧迫感。在此,我要感谢学校领导给了我这次学习的机会。在以后的教学

初中数学获奖优质课教案汇集

课题:二元一次方程 一、教学目标: 1.理解二元一次方程及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 2.学会求出某二元一次方程的几个解和检验某对数值是否为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3.学会把二元一次方程中的一个未知数用另一个未知数的一次式来表示;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渗透类比的思想方法,并渗透德育教育.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二元一次方程的意义及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 难点:把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变形成用关于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的形式,其实质是解一个含有字母系数的方程.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通过与一元一次方程的比较,加强学生的类比的思想方法; 通过“合作学习”,使学生认识数学是根据实际的需要而产生发展的观点. 四、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新闻链接:桐乡70岁以上老人可领取生活补助, 得到方程:80a+150b=902 880. 2.新课教学: 引导学生观察方程80a+150b=902 880与一元一次方程有异同? 得出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所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次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做一做: (1)根据题意列出方程: ①小明去看望奶奶,买了5 kg苹果和3 kg梨共花去23元,分别求苹果和梨的单价.设苹果的单价x元/kg , 梨的单价y元/kg ; ②在高速公路上,一辆轿车行驶2时的路程比一辆卡车行驶3时的路程还多20千米,如果设轿车的速度是a千米/小时,卡车的速度是b千米/小时,可得方程: . (2)课本P80练习2. 判定哪些式子是二元一次方程方程. 合作学习: 活动背景爱心满人间——记求是中学“学雷锋、关爱老人”志愿者活动. 问题:参加活动的36名志愿者,分为劳动组和文艺组,其中劳动组每组3人,文艺组每组6人. 团支书拟安排8个劳动组,2个文艺组,单从人数上考虑,此方案是否可行? 为什么? 把x=8,y=2代入二元一次方程3x+6y=36,看看左右两边有没有相等? 由学生检验得出代入方程后,能使方程两边相等. 得出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使二元一次方程两边的值相等的一对未知数的值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的一个解. 并提出注意二元一次方程解的书写方法. 试一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