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课程分析新视角
课程思政新视角下的高职院校田径育人

25美眉 2023.12下教研与美育德育建设课程思政新视角下的高职院校田径育人庄丽(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广东 珠海 519090)摘 要: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学校应根据教育部印发《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文件精神,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和专业课协同育人,进一步完善课程思政工作体系。
田径课是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体育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发挥田径教学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独特优势和作用,可以在高校体育课程中渗透思政教育、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培养学生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和良好道德品质。
关键词:田径育人;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育人方式引言课程思政是一种全新的育人理念,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
从课程思政的视角看,田径类课程也有着重要的育人作用。
田径作为高校体育课程之一,在高职院校体育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加强田径课程思政建设,既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举措,也是提升体育教学质量、推进体育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
本文分析了当前高职院校田径育人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高职田径思政育人的提出背景高职院校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具备职业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将思政教育融入田径课程,有助于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提升,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同时田径课程的教学,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自律、自信和团队合作能力。
当前,教育部门对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于全面深化体育课程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注重育人功能,将体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
在这样的背景下,高职院校田径课程的思政育人应提出更加符合时代要求和教育改革的方向。
很多学者认为,传统的高职教育注重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但忽视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一个优秀的职业人才不仅需要具备专业技能,还需要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对中职学校公共课程实施网络化教学的思考

1 . 最 优 中职学 校公共课 程实施 网络化教学 的方法 , 是 由国家 或省级主管部 门统领全 国或全省的优 秀学科 教师 ,来定制该公共 课程 的网络化教学—— 学习平台。这样可 以整 合全 国或全省的优
容或由任课 教师 自己出题考核 。 传统 的教学方法要求教师 、 学生要
在教室 中按部就班地完成教学与学习任务 , 而且由于这类公共课 程
学, 是值得教 师去思考 与研究 的一个课题 。根据 笔者几年来 在一 水平 较高等有利 条件 , 在 中职学校 中开展网络化教学 , 操作 、 实施 线 的教 学经验及与学生 的交流 , 产生 了一些看法 , 现表述如下 , 以 起来就有一定 的基础 。 在公共课程教学平 台完成后 , 可以充分发挥
本 身理论 、 说 明性较 强 , 因而学生在学 习过 程中会觉得较枯燥 、 烦
闷, 对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一 定程 度上的打击 , 教学效果亦难有在书本上 的更大突破。 3 . 中职学校学生学习的特点
秀教师资源 , 来开发具有普遍意义的公共课程教学平 台, 以获得最
佳的教学效果 。
2 0 1 3 - 0 2
新视 角
对 中职 学校 公 共 课 程 实施 网络化 教 学 的 思考
文/ 刘松 瑾
摘
要: 当前 , 绝大 多数市一级 以上 的中职学校 已完成 了学校 的校 园网建设。如何合理地利用校 园网, 为学校 的教 学与管理提供服
务, 是 中职教 学的一个 重要课题。就利用校 园网开展学校 公共课 程网络化教 学的意义和 方法展开探研 , 并提 出 了合理 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 : 中职; 公共课程; 网络化教学 在 当今的 中职教学 环境 中, 网络化教学 正成 为 中职教 学 中不 学平 台的设置 过程 , 就是这些教师 集思广益 、 相互推敲 、 精益求 精 可或缺 的重要组成部分 ,少有 中职学校 至今 仍没组建校园局域 网 的过程 , 同时也是学 校 的网络 、 信息技 术人员 、 主管领 导 、 课程教 的。而 当今 的中职学生 , 绝大多数亦是 网民, 对网络有足够高的认 师 、 学生等相互合作的过程。 识 与使 用水 平 。如 何能发 挥学生 网络特 长与 学校优 良的 网络条 件, 为教 师的教学 与学生 的学 习带来更 好 的契机 , 展 开网络化 教 2 . 因地制宜 , 发挥学生 的特长和网络技能 , 拓广学生的学习领域 由于中职学校本身局域 网环境的成熟和 中职学生 的网络技 能
生本资源:课程资源构建的新视角——以“圆柱的认识”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为例

生 本资 源 的 内涵与 表现
生本资源 , 即学 生资 源 , 般是 指 在课 内外 表现 出 来 一 的、 可被 教 师 利 用 的 、 利 于 教 学 的 学 生 已 有 的 知 识 、 有 经 验、 需求 、 陷等… 。也 有学 者认 为 学生 资 源是 在课 堂 教 缺 学 中来源 于学 生 , 过 师 生互 动 及 生生 互 动 而 生 成 的 资 通 源 , 括 学生 出乎 教 师 设 计 的 问 题 或 回答 , 堂 中 突 发 的 包 课
点” 但在实际教学 中, , 由于受传 统课程理念 的影 响, 学生并未成为“ 教学事 件”中的主 角, 生本 资源没 有得到有 效 的利用 与
开发。 因而 , 在课 堂教 学设 计和实施 中, 需要通过 多种方 式去挖掘和 利用 生本 资源 , 富发展 课程 , 升教 师的教 学智 慧, 丰 提
第 2卷 第 6期 21 0 0年 l 2月
当代教 育理论 与实 践
Th o y a d Pr c i e o n e p a du a i n e r n a t fCo t m or r E c t c y o
VO .2 No. I 6
De .2 1 c 00
生本 资 源 : 程 资 源构 建 的新 视 角 课
以“ 圆柱 的认识” 堂教 学设 计与实施为例 课
周 荣 秀
( 湖南科技大学 教育学 院, 湖南 湘潭 4 1 0 ) 12 1
摘
要: 生本 资源是取之于学 生用之 于学 生的最 丰 富、 能再 生的资 源。从理论 上讲 , 一个 学生就 是 一个 独特 的“ 源 资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事件或学生 的特殊 表 现等 ; 现形 式包 括 学生 的语 言 、 表 行 为和情绪 以及 有 一 定 课 程 意 义 的 氛 围 、 境 、 息 和 机 环 信 会 。生本 资源主要是属于校 内课 程 中的素质性 资源 , 它 的存在和表现形式多样 , 且不易察觉 。
“互联网 +”视域下高职院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

109作者简介:邵雅黎(1990— ),女,汉族,安徽滁州人,硕士研究生。
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安徽省职业与成人教育学会2019年度教育科研规划课题项目:大数据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研究——以滁州市高职院校为例(项目编号:Azcj148);2019年度滁州城市职业学院院级质量工程重点项目:“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019jyxm05);2020年安徽省高校省级质量工程项目:“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020jyxm1316)。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很大的局限性,并没有让网络成为自己的主站阵营。
本文将着重分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弊端,并且就此从思想政治建设队伍、思想政治建设内容与平台等方面进行探究。
一、当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形式(一)学校官方主题教育网站主题教育网站是在近几年互联网时代兴起后,各大高校将互联网的新技术与各科教学之间相联系的一种途径方式。
主要是在学校官方网站里设计链接发布一些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学科内容与信息资源。
这对于学生的学习思想政治是有很大帮助的。
在学校官方网站里发布向政治教育类学科内容是安全且具有权威性的。
学生在课后可以利用主题教育网站查看当堂课所学的内容,或者回顾之前所学的知识;但是利用学校官方主题教育网站的方式有具有局限性。
学校的教育网站主要是面向教职工开放,学生的参与度不高。
近些年新媒体软件的诞生,学生可以通过其他的途径进行学习资源的查找。
(二)注重网络社交群体分享当前的网络社群可分为微信与QQ的群组、百度贴吧和各大APP视频网站下的评论区。
这些都可以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交流的平台,这些社交方式具有很强的活跃性和交流性。
最充分的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按照学生的关注热点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素材话题。
但是社交群也有局限性。
大多社交群体仅仅是在班级内部或者社团内部开展,很难做到学校统一进行。
“自然科学经典导引”课程的网络教学研究

“自然科学经典导引”课程的网络教学研究汤盛文1,何真1,蔡新华1,陈娥2(1.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湖北武汉430072;2.查尔姆斯理工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瑞典哥德堡41254)[摘要]“自然科学经典导引”是武汉大学两门基础通识教育课程之一,该课程旨在引导学生进入广阔的知识领域,培养学生坚韧的品格和学习与社会相处的哲学。
在网络教学平台上进行知识传授,已成为现阶段高等学校教育实践的大趋势。
充分利用多平台网络信息技术,能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时空上的难题,同时也缓解了学校解决教学资源硬件条件不足的困惑。
该文针对目前“自然科学经典导引”的网络教学要求,介绍了一种利用多平台网络通识课教学方法。
该方法采用了“大班授课、小班研讨”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在课程学习期间提供了思考批判的机会。
根据两年的跟踪反馈信息,该方法受到了学生的一致好评,不仅培养了学生深度阅读的习惯,也培养了高雅情趣,塑造了人格。
[关键词]自然科学经典导引;通识课;网络教学;深度阅读[基金项目]2018年度武汉大学规划教材建设项目“Construction materials”(201840)[作者简介]汤盛文(1985—),男,广东清远人,工学博士,武汉大学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建筑材料相关科研和教学工作。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21)06-0005-04[收稿日期]2020-09-10一、引言大多数高校大一新生初次远离父母和家乡,来到陌生的校园,如何与他人、环境和自己相处?如何认知人的天性、理性和悟性?如何养成人的博雅、美感和自由?这些问题专业教育并不能回答,因此需要通识教育。
“自然科学经典导引”是两门大一新生必修通识课之一,该课程的开设旨在引领学生步入大学通识教育的大门,对于大学生的博雅弘毅和成人成才发挥着重要作用。
互联网+时代关于新形态教材建设与应用的思考

“互联网+”时代关于新形态教材建设与应用的思考柴龙会+肖向红+张晶钰+张立娜+郝丽摘要:“互联网+”时代,传统纸质教材与数字化教学资源融合形成的新形态教材,将成为教材建设的一种新趋势。
作者结合实践应用,探讨了新形态教材建设与应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重视教材纸质部分的编写,充分融合精品资源共享课、MOOC等在线开放课程已有数字化教学资源,重视读者对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的意见,开发支持多种智能终端的APP,优化数字资源内容。
考虑到数字资源在不同终端运行的兼容性和优化应用模式,提出应建设一支稳定的制作团队。
关键词:互联网+;新形态教材;数字化教材;教材建设G434 文献标志码:B :1673-8454(2017)02-0050-03一、引言“互联网+”战略是指利用互联网的平台,利用信息通信技术,把互联网和包括传统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结合起来,在新的领域创造一种新的生态。
当前,随着教育部对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鼓励政策的不断颁布和推进实施,各大高校纷纷投入大量的物力、财力,建设完成一系列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
在精品课程与多媒体课件教改立项专项建设之后,又陆续开展了精品视频公开课、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
在数字化大潮的冲击下,越来越多的纸质媒体、纸质出版物转向了电子化、数字化,适应“互联网+”时代。
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等不少教育出版机构已经或正在成立数字出版部门或公司,关注和研究课程、教材的数字化问题,并已出版和销售许多数字化教材。
以高等教育出版社为例:2015年秋季数字化产品目录中在售数字化产品近200套,其中生命科学类23套;2013年4月,高等教育出版社确定了高等农林院校基础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及系列教材建设项目,涵盖高等农林教育40门基础课程(包括数学、物理學、化学、生物学和计算机五大类)共计50种教材,该项目创新出版模式,将纸介教材、数字化资源以及网络学习平台进行一体化设计,形成“纸质图书+数字课程+平板电脑版数字教材”的新形态教材。
信息技术环境下幼儿园德育教育的新视角[001]
![信息技术环境下幼儿园德育教育的新视角[001]](https://img.taocdn.com/s3/m/797e9eef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cd.png)
信息技术环境下幼儿园德育教育的新视角一、信息技术在当今社会中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它的越来越普及也改变了很多领域的发展。
幼儿园作为儿童成长的重要阶段,注重德育教育的同时也需要融入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教育质量。
本文将从信息技术环境下,探讨幼儿园德育教育的新视角,并且以具体事例为支撑,探讨实现德育教育新视角的方法和策略。
二、信息技术与幼儿园德育教育现代社会中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用范围广泛。
在幼儿园德育教育中,信息技术可以为德育教育提供新视角,提高德育教育的效果。
首先,信息技术可以为幼儿园带来更加智能化的管理。
例如,学校可以通过信息技术设备进行幼儿园安全监管,并用视频监控等手段对安全状况及时监测。
其次,信息技术还能够为幼儿园德育教育提供更加科学的教育模式,例如故事教学,语言启蒙等。
信息技术可以为幼儿提供更加优质和多元的教育资源,同时使幼儿的认知、语言、社会能力得到提升。
三、幼儿园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德育教育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幼儿园德育教育的内容与手段也需要相应的调整。
1.德育教育内容德育教育的内容应该紧贴当代信息时代的特点,通过丰富多样的信息技术工具,更加有效地激发儿童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并且促进其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a.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信息技术可以在德育教育中发挥出极大的作用;例如,通过多媒体进行德育故事讲解,利用电子屏幕进行手绘板展示和手写教学板书,呈现更加直观生动的德育教育内容。
b.游戏化德育教学游戏是每个孩子最喜欢的课外活动之一,并且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媒介。
幼儿园可以利用各种互动平台,例如互动投影、数字棋盘、电子白板等,来培养幼儿的合作与竞争意识。
为幼儿提供一个有趣、富有挑战性和互动性的德育教育环境,让每个幼儿都能够在游戏中学到德育知识。
c.信息技术与音乐教育的结合音乐教育是幼儿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设备智能化,可以让幼儿深入感受音乐的神韵,增强幼儿的艺术感知和审美能力。
在线课程内容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新探--基于学习者体验和知识付费的视角

制围绕学生的需求展开,课程实施的形式以学生的 线知识 ”和“在线教育”两个 +在线知识
活动为主,课程评价也倾向于学生的发展叫从学习 有“罗辑思维&
”内容生产方,“得到、知乎&
环境和资源设计层面来看,它强调满足学习者的身 分答、
” 在线知识付费 平台,以 内
心需求,支持学习者深度地、持续地参与在线学习# 生于“ 、淘宝、
学校课程 制
中就缺乏吸引? 果
,
在线教育
化的课程
学习
的话; ,进入“智能互联时代”“共享
”后,
留在课程
,而缺
“中心化”“ 参与”“ 体”“
生
”
化
文化和 ,
“
”“
”对
的渴望和参与学
习 来的成 &
,在
,
的在线课程 吸引
并留住学习者?目
的
,
大,
在线课程质量评
价标准,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在线课程内容质量评
价体系,在线课程
新的视角和依据&
=、在线课程质量评价的时代审思
(一)学习者主权理念下在线课程的需求牵引: 学习者体验
“工业时代”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使得知识日益
学科化、体系化,开启了 班级 课 主的 准化学
校课程教学模式&而“
”的使命,是技
术驱动教育理论和实践 新,运 据挖掘、语音
别、学习分析技术,实现个性化、定制化、作等新的
说纷纭。在审思“智能互联时代”学习者主权的理念基础上,在线课程应以“体验为王”作为需求牵引;基于“共享
经济时代”付费学习模式,在线课程应以“内容为王”作为核心价值。基于此,提出“旨在满足学习者内容体验的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 时代沙龙
网络课程分析新视角
☆ 杨 璐 帆
( 南 师 范 大 学教 育技 术 系, 南长 沙 湖 湖 4 o8 ) 1 o 1
间 、 测 正 误 率 、 帖 数 量 、 子 访 问 量 、 帖 数 量 、 习 自 发 帖 回 学
一
、
介 绍
资 源 点 击 次 数 、 业 完 成 情 况 等 , 数 据 库 的 方 式 存 储 到 作 以
1学 习 者 网 上 学 习 相 关 数 据 定 义 建 模 .
利 用 文 献 研 究 方 法 综 合 分 析 了 国 内外 近 十 年 采 学 习
侧 面 对网 络课 程进 行深 入分 析 。
目 前 ,从 网 络 课 程 教 学 平 台 和 环 境 方 面 对 网 络 课 程
者 网 上 学 习 相 关 的 数 据 元 素 ,较 多 文 献 是 从 学 习 者 个 性 特征 、 主学习 以及 交互 学 习三 方面进 行 描述 。 因此 , 自 从 学 习者 个 性特 征 、自 主学 习和 交 互学 习三 个方 面对 网上 学 习相 关数据 进 行定 义建模 ( 表 1 。 如 )
。
学 点 击 率 网 页 、 媒 体 、 B 流 B S信 息 、 学 信 息 、 书 等 资 源 教 图
网 络 课 程 分 析 ,本 文 主 要 是 指 基 于 学 习 者 角 度 的 网 络 课 程 分 析 。 即 对 学 习 者 在 网 上 学 习 相 关 的 数 据 进 行 统
计 、 掘 和 分 析 , 侧 面 得 到 网 络 课 程 的 隐 性 属 性 。 网 络 挖 从 课 程有 三类 用户 , 学 习者 、 师 、 理 员 , 络课 程 的直 即 教 管 网
架 , 建立 一个 有效 的 、 面 的 网络课 程 分析 指标 体 系提 为 全
出新视 角 , 网 络教 育 工作 者分 析 、 善 已有 的课 程 提供 为 改
参 考 依据 。
二 、 本 概 念 基
1网络 课 程 .
网 络 课 程 是 在 课 程 论 、 习 论 、 学 论 指 导 下 通 过 网 学 教 络 实 施 的 以 异 步 学 习 为 主 的 课 程 ,是 为 实 现 某 学 科 领 域 的课 程 目标而 设 计的 网络 学 习环 境 中教 学内 容和 教学 活
众 所 周 知 , 络 课 程 已 成 为 终 身 学 习 的 重 要 手 段 。为 网 确 保 网 络 课 程 的 教 学 质 量 , 真 正 意 义 上 促 进 学 习 者 的 学 习 ,我 们 亟 待 建 立 有 效 的 、 全 面 的 网 络 课 程 分 析 指 标 体 系 。因 此 , 仅 要 把 是 否 具 备 最 为 完 善 的 网 络 教 学 平 台 和 不
表 1 学 习 者 网上 学 习 相 关 数 据 模 型 表
进行 分析 , 有 较成 熟 的理论 研究 。 文 主要从 网络 课程 已 本
分 析 的 另 一 个 角 度 即 学 习 者 ,对 学 习 者 在 网 上 学 习 相 关
的 数 据 进 行 定 义 建 模 ,形 成 初 步 的 网 络 课 程 分 析 指 标 框
接 受 益 者 是 学 生 ,从 学 习 者 角 度 进 行 分 析 较 能 体 现 网 络
课程 的一 些 隐性 特征 。 三 、 络 课 程 分 析 指 标 框 架 的 确 定 及 解 析 网 网 络 课 程 分 析 是 对 学 习 者 在 网 上 学 习 相 关 的 数 据 进
、
互 问 题 与 学 知 识 点 提 交 的 问 题 与 知 识 点 ; 论 的 知 识 点 与 问 题 。 讨
习 回 应 率 学 生 或 教 师 对 问 题 的 答 复 率 与 回 应 时 间 间 隔 。 在 线 时 间 次 讨 论 的 时 间 量 与时 间 问 隔 。 每
环 境 作 为 衡 量 网 络 课 程 的 标 准 之 一 ,也 要 透 过 学 习 者 从
数 据 厍 管理 系统 中 , 考 We 参 b数 据 挖 掘 相 关 算 法 , 而 从 获 取 网络 课 程的 一 些 内在 隐 性特 征 , 专 业性 、 应 度 、 如 响 参 与 度 、 易 度 、 味 性 等 , 今 后 更 好 地 、 面 地 分 析 网 难 趣 为 全 络 课程 提供 参 考依据 。
习 的使 用情 况 。 参 与 次 数 时 参 加 网 上 直 播 课 堂 学 习 、 交 作 业 、 上 自 实 提 网 测 、 上 考试 的次 数 与时 间。 网 在 线 聊 天 、 视 频 会 议 、音 频 会 议 工 具 的 使 用 ; 交 工 具 使 用 BS B E i 网 络 日志工具 的使 用次 数 。 ma 、 l
动 的总 和 。 2 网络 课 程 分 析 .
学 基 本 特 征 份 信 息 ; 人 背 景 ; 业 信 息 ; 习条 件 等 。 身 个 专 学 习 动 机 来 源 : 在 动 力 、 在 动 力 、 就 动 力 ; 体 外 内 成 具 者 学 习 动 机 机 : 育 目标 、 济 学 期 望 、 会 学 期 望 、 习 动 教 经 社 学 个 方式 的 开放性 。 性 学 习 风 格 觉 通 道 : 觉 方 式 、 语 方 式 、 觉 / 觉 ; 依 知 视 言 触 动 场 特 存性 : 的独 立类 型 、 的依赖 类型 。 场 场 征 信 息 素 养 算 机 文 字 处 理 与 上 网 操 作 的 能 力 、信 息 检 索 、 计 收集 、 析 的能力 。 分 阅 读 时 间 体 网 上 阅 读 网 页 课 程 、 媒 体 、 频 文 件 、 息 群 流 音 信 资源 的学 习 时间 。 自 单 位 时 间 网 上 学 习 的 在 线 人 数 , 个 栏 目 与 各 媒 各 主 在 线 人 数 资 源 的 在 线 人 数 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