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疲劳
机械产品的抗疲劳性能设计

机械产品的抗疲劳性能设计在现代工业领域中,机械产品的应用无处不在,从大型的工业设备到精密的仪器仪表,从交通运输工具到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工具,机械产品的性能和可靠性直接影响着生产效率、产品质量以及人们的生活质量。
而在众多影响机械产品性能和可靠性的因素中,抗疲劳性能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方面。
机械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往往会承受各种交变载荷的作用。
这种交变载荷可能是周期性的,也可能是随机的。
长时间在这种交变载荷的作用下,机械产品的零部件容易产生疲劳裂纹,并逐渐扩展,最终导致零部件的失效甚至整个机械产品的损坏。
因此,提高机械产品的抗疲劳性能对于延长其使用寿命、提高其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那么,如何进行机械产品的抗疲劳性能设计呢?这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首先,材料的选择是关键。
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疲劳性能。
一般来说,高强度材料具有较高的疲劳强度,但往往其韧性相对较差;而韧性较好的材料,疲劳强度可能相对较低。
因此,在选择材料时,需要综合考虑机械产品的工作条件、载荷特性以及对强度和韧性的要求。
例如,对于承受高交变载荷的零部件,应选择高强度、高疲劳强度的材料;而对于一些对韧性要求较高的零部件,如在冲击载荷下工作的部件,则需要选择韧性较好的材料。
同时,材料的质量也会对疲劳性能产生影响。
材料中的夹杂物、气孔、偏析等缺陷会成为疲劳裂纹的起源,降低材料的疲劳寿命。
因此,在材料的生产和加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质量,减少这些缺陷的存在。
其次,合理的结构设计是提高机械产品抗疲劳性能的重要途径。
结构的形状、尺寸和受力方式都会影响其疲劳性能。
例如,尽量避免尖锐的转角和突变的截面,因为这些部位容易产生应力集中,从而加速疲劳裂纹的形成。
采用圆滑过渡的结构可以有效地降低应力集中,提高抗疲劳性能。
此外,合理的载荷分布也非常重要。
通过优化结构设计,使载荷能够均匀地分布在零部件上,避免局部区域承受过大的载荷,可以有效地延长零部件的疲劳寿命。
在机械产品的制造过程中,加工工艺也会对其抗疲劳性能产生影响。
学生抗疲劳的方法

学生抗疲劳的方法1、拳头按压,释放疲惫拳头握紧,放在耳朵斜后方,靠近颈部中央的头骨位置,闭上眼睛,头往后仰,感觉拳头支撑着头部的力量,会有一种放松的感觉,能释放疲惫感。
2、百用薄荷,醒脑消暑盛夏让人热昏头,不少人拿薄荷油或薄荷棒涂抹,除了贪图那短暂的清凉感外,也能让人醒脑,而且薄荷香气有着爽朗的感觉,又能消暑热。
3、嗅闻精油,神清气爽精油的好处是抒压,并刺激大脑。
因为空气沉闷让人头脑昏沉,思绪不清时,不妨选择树叶类的精油如柠檬香茅嗅闻或具冷冽气味的樟脑、迷迭香精油,让周边的空气清新。
另外,柠檬和葡萄柚能提升工作效率50%以上,柠檬、马鞭草、柑橘、葡萄柚等气味可让人充满元气,有更强的提神效果。
4、粗盐泡脚,恢复精神有时疲惫感不仅是在上班时刻,有时下班回家全身瘫软,感觉萎靡,完全无力状态。
请在碗里添加2~3汤匙海盐或岩盐和3~4滴你喜欢的精油调匀,之后加入已盛入温水的脸盆中溶解,将双脚浸泡其中,热热的水温不仅纾解脚的疲累,也让你全身放松,舒服惬意。
水温要高过体温。
若不知选择什么精油,建议夏季不妨用柠檬或柠檬香茅。
5、借助音乐,增添乐趣在准备晚餐、支付帐单或是洗衣服时放一些自己喜欢的音乐。
欢快、好听的音乐能够给你在干家务时增添不少乐趣。
6、深呼吸,缓解压力感觉疲劳的时候,做做深呼吸有助于缓解压力。
坐直身体,鼻孔吸气,吸气4秒,屏住呼吸3秒,呼气1秒。
该动作可以反复进行,持续10分钟。
7、睡前运动,消除疲劳疲劳、困倦已经让你站不起来了,这时不妨躺在床上、被窝里尽情地打滚吧。
为了能够及时消除一天的疲劳,睡前伸展运动必不可少。
从头到脚完全将身体舒展开来,全身都会感觉非常的放松,最后再用两只手用力地抱紧两膝。
如果你感觉疲惫,就在睡觉之前重复做5次以上的动作吧。
8、专心睡觉,提升活力一个高品质的睡眠,是提升活力的最重要关键。
大部分的人皆需要7-8小时的睡眠,隔天才会觉得有精神。
不过如果你真的没办法睡足7个小时,利用中午的时间小睡一下,也是可以的,不过最好不要超过1小时,否则会让你下午昏昏欲睡。
中医抗疲劳的原理有哪些

中医抗疲劳的原理有哪些1.调整人体的气血运行:中医认为,疲劳主要是由气血不畅所致。
通过调整人体的气血运行,可以增加体内的能量供给,从而提高身体的抗疲劳能力。
中医使用药物、针灸、按摩等手段来调整和平衡人体的气血运行。
2.补充精气神:中医认为,人体疲劳与精气神的损耗有关。
通过补充精气神,可以增加人体的能量储备,提高身体的抗疲劳能力。
中医使用养心安神、补益气血的药物以及调整饮食结构等方式来补充精气神。
3.调节脏腑功能:中医认为,脏腑功能的失调是引起疲劳的重要原因之一、通过调节脏腑功能,可以提高身体的代谢能力和抵抗能力,从而减轻疲劳感。
中医使用药物、针灸、按摩等手段来调节脏腑功能,如调理肝气、益肾精等。
4.强化调养:中医注重人体的整体调养,通过养生保健来增强身体的抗疲劳能力。
包括合理饮食调节、适量运动、良好的作息习惯、调节情绪等。
中医认为,身心的和谐是减轻疲劳的关键,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和心理状态,可以提高身体的能量储备,增强抗疲劳的能力。
总体而言,中医抗疲劳的原理是通过调整人体内部的阴阳平衡、气血运行、脏腑功能、精气神的充盈与调节,以及强化整体调养,从而提高身体的抗疲劳能力。
这些方法是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的,通过综合调节人体的生理、心理和环境等方面,以达到促进身体健康、提高体力,减轻疲劳的目的。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抗疲劳的原理是基于中医的理论体系和经验总结,具有较好的疗效。
但在应用中,应根据个人的体质、疲劳程度、病因等情况,结合具体的治疗方法来进行针对性的调理,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此外,抗疲劳的方法也需要与良好的生活习惯、科学饮食、合理运动等结合,从多个方面改善身体状况,提高整体的抗疲劳能力。
抗疲劳

简易抗疲劳八法魏道培若你突然发现自己在工作中精力不够,难以支撑长时间工作,其原因有多种可能;也许是睡眠不足,也许一日三餐营养不足,也许工作枯燥无趣等。
但多数时候夜间睡得很好,第二天仍然感觉疲乏,只要一坐在办公桌前倦意就悄然袭来。
这往往让人难以应付。
根据不同的原因,消除疲劳有简单易行的八种方法:一、调节食品中碳水化合物与蛋白质的比例人们有时在用餐时,食物往往是高糖份低蛋白质,这样就直接导致大脑血管收缩,营养严重失调。
最明显的症状是午餐后,在下午感觉特别疲倦。
根据这种情况,专家认为,最有效的方法是在中餐食品中适量限制糖的含量,按营养学家的定食食谱用餐;而无须大量减少含糖高的食品或增加蛋白质含量的做法。
在食品的配方上应以保持糖和蛋白质的平衡比例为首选。
二、放弃午睡习惯一些懒汉总会说,“我要把欠下的瞌睡账全部补起来!”而多数人则在周末蒙头大睡。
据美国底特律睡眠紊乱研究中心的主任罗哈尔斯说,“人什么时候该休息什么时候该工作,完全有其自身的规律,即人体生物钟。
每天按时睡觉按时起床是很好的,在周末午睡或睡懒觉都会打乱人体生物钟的正常工作而导致工作精力不继。
其部分原因是人体皮质醇(一种人体荷尔蒙兴奋素)无法按规律分泌。
它的正常分泌时间应在上午,11点时达到高峰,若这时候仍卧床不起,皮质醇就会延缓分泌,造成睡眠紊乱。
最好的方法是早睡早起,保持生物钟的正常工作状态。
每早都在同一时间起床,这样即能保证睡眠质量又能在工作时精神饱满。
三、保持血压正常缺铁性贫血往往使人倦意不断。
经美国霍普金斯医学院的专家对23位患有综合疲劳症的人进行了临床研究,他们发现其中22个患者患有缺铁性贫血症。
经过诊治后,痊愈的贫血患者的疲劳症也相应消失。
若你在站立了很长时间后感觉眩晕,或在浴后眼冒金星,更有甚者在平时也头晕,发现有这种症状应首先检查是否患有缺铁性贫血。
最简易的方法是在正常时卧在一张约有70度倾斜的床上,头朝上脚朝下。
与人体长时间站立相似,数分钟后若感觉头晕或血压降低就可能患有这种病。
119. 在材料设计中如何评估其抗疲劳能力?

119. 在材料设计中如何评估其抗疲劳能力?119、在材料设计中如何评估其抗疲劳能力?在材料科学领域,评估材料的抗疲劳能力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
无论是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制造还是机械工程等领域,材料的抗疲劳性能直接关系到产品的可靠性、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那么,在材料设计过程中,我们究竟应该如何准确评估材料的抗疲劳能力呢?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材料的疲劳。
简单来说,疲劳是指材料在循环载荷作用下,经过一定次数的循环后发生的破坏现象。
与静态载荷下的破坏不同,疲劳破坏往往是在应力水平远低于材料的屈服强度时发生的,而且具有突发性,难以预测。
这就使得对材料抗疲劳能力的评估变得尤为重要。
要评估材料的抗疲劳能力,第一步是进行材料的力学性能测试。
常见的力学性能测试包括拉伸试验、硬度测试等。
拉伸试验可以获得材料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延伸率等重要参数,这些参数对于评估材料的抗疲劳性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硬度测试则可以反映材料的表面硬度,硬度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材料的抗疲劳能力。
除了基础的力学性能测试,疲劳试验是评估材料抗疲劳能力的最直接方法。
疲劳试验通常分为高周疲劳试验和低周疲劳试验。
高周疲劳试验是指在应力水平较低、循环次数较高的情况下进行的试验,一般用于评估在长期循环载荷作用下材料的抗疲劳性能。
低周疲劳试验则是在应力水平较高、循环次数较低的条件下进行,主要用于模拟材料在极端工况下的疲劳行为。
在进行疲劳试验时,需要控制多个试验参数,如载荷类型(拉伸、压缩、弯曲等)、应力比(最小应力与最大应力的比值)、加载频率等。
通过对试验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到材料的疲劳寿命曲线,即应力幅与疲劳寿命之间的关系曲线。
疲劳寿命曲线是评估材料抗疲劳能力的重要依据,它可以直观地反映出材料在不同应力水平下的疲劳寿命。
微观组织分析也是评估材料抗疲劳能力的重要手段。
材料的微观组织,如晶粒尺寸、相组成、夹杂物等,会对其抗疲劳性能产生显著影响。
通过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等设备,可以观察材料的微观组织结构,并分析其与疲劳性能之间的关系。
抗疲劳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竞争的加剧,很多人因为工作、学习的压力等,疲劳成为困扰很多人的健康问题。
也正因如此,具有缓解疲劳,抗疲劳作用的保健食品应运而生。
但是,保健食品能不能缓解疲劳呢?让我们先来认识疲劳。
一、疲劳与健康1、人为什么会疲劳疲劳是一种生理性现象,对人来说是一种保护性的机制。
这是身体向我们发出应该休息的信号。
如果对它不管不顾,身体就会受到损害,最后积劳或疾。
2、疲劳的分类疲劳一般可分为体力疲劳、脑力疲劳、心理疲劳,和病理疲劳。
(1)体力疲劳。
体力疲劳又叫躯体性疲劳,是由于当人持续长时间、大强度的体力活动运动时,体内产生了大量的代谢物,如乳酸、二氧化碳、血清尿素氮等,这类物质在体内积聚,刺激人体组织细胞和神经系统,就会使人产生疲劳感。
(2)脑力疲劳脑力疲劳是人们长时间用脑后,引起大脑血液和氧气供应不足导致的,具体可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头昏眼花、反应迟钝、四肢乏力或嗜睡等症状,严重的可引起失眠、多梦、恶心、呕吐、性格改变等诸多问题。
(3)心理疲劳心理疲劳是现代生活中最长见和较复杂的一种疲劳,由于持续性的紧张和压力产生。
人长期从事一些单调、机械的工作、学习活动,中枢局部神经细胞由于持续紧张而出现抑制,致使人对工作对生活的热情和兴趣明显降低,直至产生厌倦情绪。
产生心理疲劳的人,轻者出现厌恶、逃避工作、学习、生活的症状,重者还可出现抑郁症、神经衰弱、强迫行为以及诸如开始吸烟、酗酒等生活习惯改变的现象。
(4)病理疲劳病理疲劳是由于某些疾病所造成的人体虚弱、无力等症状。
疲劳是这些病的先兆之一。
比如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糖尿病、心肌梗死、贫血、血液病和癌症等都可使患者感到莫名其妙的疲劳,这种疲劳与体力、脑力、心理性疲劳性质完全不同,它有三个特点:一是在健康人不应该出现疲劳时出现;二是疲劳的程度严重,消除得也慢;三是这种疲劳常伴有其他症状,如低热、全身不适、食欲不振或亢进等。
只有在疾病治愈后,疲劳才会消除。
高分子材料的抗疲劳性能研究

高分子材料的抗疲劳性能研究在材料科学领域中,高分子材料是一类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的材料。
而其中一个重要的性能指标就是抗疲劳性能。
本文将对高分子材料的抗疲劳性能进行研究和探讨。
一、抗疲劳性能的概念及意义抗疲劳性能是指高分子材料在长时间循环加载下的耐久性能。
对于高分子材料而言,抗疲劳性能的优劣与其使用寿命密切相关。
例如,在工程应用中,高分子材料经常需要面对循环加载,如振动、变形等。
如果材料的抗疲劳性能较差,容易在循环加载下发生疲劳破坏,从而缩短使用寿命。
因此,研究和改善高分子材料的抗疲劳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它不仅能够提高材料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还能够推动材料科学的发展和应用领域的拓展。
二、影响高分子材料抗疲劳性能的因素1. 结构因素高分子材料的结构对其抗疲劳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结构中的键合方式、分子链长度、支化度以及晶型等因素都会对材料的疲劳行为产生影响。
例如,对分子链长度较长的高分子材料而言,由于链段移动的难度增加,其疲劳性能相对较好。
而结晶度高的高分子材料因分子链在晶体中的有序排列,具有较高的强度和硬度,抗疲劳性能也相对较好。
2. 外部环境因素高分子材料的使用环境会对其抗疲劳性能产生一定的影响。
例如,在高温、低温、潮湿环境下,高分子材料的分子链易发生结构松动或水解,导致抗疲劳性能下降。
因此,了解材料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疲劳性能变化规律对于材料的设计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三、提高高分子材料抗疲劳性能的方法为了提高高分子材料的抗疲劳性能,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 改善材料结构通过改变高分子材料的结构,如增加交联度、调控分子链长度等,可以使材料的疲劳性能得到提升。
在工程实践中,高分子材料的改性技术如交联改性、增效剂的加入等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2. 优化材料配方通过合理选用添加剂、填充剂等,可以调控材料的疲劳性能。
添加剂的加入可以改善材料的抗老化性能、增强材料的抗疲劳性能;填充剂的加入可以增加材料的机械强度和刚度,提高其抗疲劳性能。
抗疲劳制造原理与技术

抗疲劳制造原理与技术一、概述疲劳是材料在循环应力或应变下逐渐损伤至断裂的过程。
抗疲劳制造是一种通过优化产品的材料选择、结构设计、制造工艺和环境控制等方面,以提高产品抗疲劳性能的制造方法。
了解抗疲劳制造原理与技术对于提高产品质量、延长产品寿命、降低维修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二、抗疲劳制造原理1. 材料选择材料选择是抗疲劳制造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选择材料时,应考虑材料的强度、韧性、耐腐蚀性、疲劳性能等指标。
一些具有优良综合性能的材料,如高强度合金钢、钛合金、复合材料等,已被广泛应用于抗疲劳制造中。
2. 结构设计合理的结构设计可以有效提高产品的抗疲劳性能。
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应力集中、应力分布、结构尺寸、连接方式等因素,以优化结构形式,减少应力集中,改善应力分布,降低局部应力,从而提高结构的抗疲劳性能。
3. 热处理与表面处理热处理和表面处理是提高材料抗疲劳性能的重要手段。
通过合理的热处理工艺,可以改善材料的组织结构,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和抗疲劳性能。
表面处理技术如渗碳、渗氮、离子注入等可以提高材料表面的硬度和耐腐蚀性,从而提高产品的抗疲劳性能。
4. 制造工艺优化制造工艺的优化是实现抗疲劳制造的重要环节。
通过合理的工艺安排、精确的加工参数控制和严格的检测手段,可以减小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残余应力、裂纹等缺陷,提高产品的抗疲劳性能。
5. 载荷与环境控制载荷与环境是影响产品抗疲劳性能的重要因素。
在产品使用过程中,应合理控制载荷的大小和频率,避免过载和频繁的应力循环对产品造成损伤。
此外,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腐蚀介质等也会对产品的抗疲劳性能产生影响。
通过对环境因素的控制,可以有效提高产品的抗疲劳性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抗疲劳功能食品及活
性物质研究的现状
•存在问题 •发展趋势
发挥我国传统食疗学、中医学等医药保健 理论的优势,对医药书籍记载的有补益性 作用的生药,进行抗疲劳功能评价,对有 一定功效的功能因子进行深入的研究,并 制成有民族特色的抗疲劳功能食品;
运用现代生化技术等高科技手段和生命科 学的最新成果,对有抗疲劳功效的活性物 质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如对有抗疲 劳作用的多糖、皂贰、激素样作用物质等 的构成成分、分子结构和作用机理的研究, 开发生产出真正的第三代抗疲劳功能食品;
小分子肽
人参总皂甙 肌酸、牛磺酸、L-肉碱 蜂花粉 鱼鲨烯 中华猕猴桃、食用海藻 等;含异黄酮、多糖、 锶、锌等 蛋白质、维生素、不饱 和脂肪酸等
卫食健字1998第602号
卫食健字1998第532号 卫食健字1999第033号 卫食健字1997第052号 卫食健字1996第016号 卫食健字1998第331号
疲劳的定义
疲劳(fatigue)是一个涉及许多生理生化因素的综
合性的生理过程,是人体脑力或体力活动到一
定阶段时必然出现的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它
既标志着机体原有工作能力的暂时下降,又可
能是机体发展到伤病状态的一个先兆。人们在
研究疲劳时曾给它下过许多定义,1982年在第 五届国际运动生化学术会议上,将疲劳定义为: 机体生理过程不能持续其机能的特定水平上和/ 或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度。
整体性疲劳不是固定由某一种或几种原因引起 的,它是多种致疲劳因素总和的产物,运动疲劳 前肌肉的兴奋性、能量供应水平、输出功率呈一 个逐渐下降的过程。当各种致疲劳因素的总和效 应达到一定的临界值时,就会出现一个突然的下 降,表现为兴奋性突然崩溃、能量供应突然阻断、 肌肉力量或输出功率陡然下降,于是出现了疲劳。 疲劳实际上是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功能。
抗疲劳物质
所谓抗疲劳(anti-fatigue),就是延缓疲劳 的产生和/或加速疲劳的消除。能延缓疲劳的 产生和/或加速疲劳消除的物质称抗疲劳活性 物质(anti-fatigue activity substances)。虽然关 于疲劳的机制问题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完整 的理论,但各种现存学说分别从不同侧而揭 示了疲劳发生的机理。因此,大量的抗疲劳 研究均是以某一学说为理论基础而展开的, 并发现了大量的抗疲劳活性物质。
疲劳产生的机理
(1)能源物质消耗学说; (2)代谢物质堆积学说;
(3)内环境稳定失调学说;
(4)保护性抑制学说认;
(5)内分泌系统失调理论;
(6)自由基影响理论;理论都只是着重从某一角 度来说明疲劳发生的机理,其中任何一种学 说都无法独立地解释所有的疲劳现象。1982 年Edward提出了"突变理论",认为整体性疲 劳不是固定由某一种或几种原因引起的,它 是多种致疲劳因素总和的产物,运动疲劳前 肌肉的兴奋性、能量供应水平、输出功率呈 一个逐渐下降的过程。当各种致疲劳因素的 总和效应达到一定的临界值时,就会出现一 个突然的下降,表现为兴奋性突然崩溃、能 量供应突然阻断、肌肉力量或输出功率陡然 下降,于足出现了疲劳。这一理论可以更清 楚地说明疲劳实际上是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 功能。
现代中医理论把疲劳分为运动性疲 劳、过度训练疲劳综合症、慢性疲劳 综合症和虚劳、虚损等 。
抗疲劳材料
常见抗疲劳生药包括陆生抗疲劳生药和水生抗疲劳 生药。对水生抗疲劳生药的研究起步较晚,但发展 势头较好。
研究较多的陆生抗疲劳生药主要有人参、枸杞子、 黄芪、花粉、猴买菇、西洋参、红景天、阿胶、刺 五加、肉苁蓉、鹿茸、蒲黄、灵芝、金针菇、杜仲、 丹参等。
激素分泌,从而加速肌肉和骨骼的生长调节,如精氨酸、蛋氨骏、苯丙氨酸、赖氨
酸和组氨酸,注射后可增加生长激素的分泌;(2)降低5-羟色胺(5-HT)对脑工作能力 的影响。色氨酸在体内可转变成5-HT,近年研究认为食物中的支链氨基酸(BCAA)的
主要作用在于维持色氨酸/BCAA比值,使大脑活动正常,减轻或延缓运动性疲劳。
(四)维生素和无机盐
维生素对人体的代谢功能有重要调节作用,现证实有提高 机体运动能力的维生素包扩VE、VC和B族维生素。
无机盐是人体的组成成分,约占人体5%左右,虽不能提
供能量,但在维持机休正常生理功能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不
同的无机盐在体内具有不同的生理功能,对高强度劳动者和
运动员来说,影响较大且易缺乏的无机元素主要有Ca、P、 Fe、K、Na、Zn等。
疲劳的部位(Fatigue point)
大量的研究结果证实,疲劳可能发生在从 大脑皮质到肌肉亚细胞结构这样一个广泛的区 域。1980年Edwards提出了"神经-肌肉疲劳链" 的概念,链中任何一个环节受到破坏或有中断, 都会造成肌肉力量下降和输出功率降低。根据 疲劳链中疲劳发生的部位,可以分为中枢疲劳 和外用疲劳两大部分。中枢疲劳是指从大脑皮 层脊髓外围神经这段区域发生的疲劳;外 围疲劳指的是神经-肌肉接点以下各环节发生 的疲劳。
采用现代营养学、药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生药 和活性物质的抗疲劳功效和量效关系进行深入的 研究,通过系统的分析,打破目前抗疲劳食品组 方中对所加生药求名、求贵、求全观念的束缚, 使添加了抗疲劳生药或活性成分后的功能食品具 有较高的功效和较低的成本,真正做到服务于社 会、还利于人民、造福于人类,从而使我国抗疲 劳保健食品以鲜明的特色走向世界。
二十八烷醇的生理功能
(1)增加体力,耐力和精力; (2)提高肌肉耐力; (3)提高反应敏锐性,缩短反应时间; (4)增加登高动力; (5)提高能量代谢率,消除肌肉痉挛; (6)增强包括心肌在内的肌肉功能; (7)降低收缩期血压; (8)提高基础代谢率; (9)刺激性激素; (10)促进脂肪分解。
不同原料中二十八烷醇的含量
原料 Meterial 水稻(rice) Oryza sativa 李子(plum) prunus domestica 苹果(apple) Malus pumila var.dulcissima 葵花子(sunflower seed) Halianthus annuus 胚(germ) 果肉(flesh) 二十八烷醇含量 Octacosanol content(ppm) 4.6 7.1
二十八烷醇是天然存在的高级醇,主要存在于蔗蜡, 糠蜡,小麦胚芽油,蜂蜡及虫蜡等天然产物中。坚果、 子粒、水果和谷物的胚和子粒及其他部分游离一元醇 含量中,高级醇类通常含量很低,与大量的烃类、酯 类和甘油酯类共同存在。植物的不同部位二十八烷醇 的含量差异很大,脱胚籽粒中二十八烷醇的含量是胚 中的2倍,而种皮和壳中的含量则只有胚的1/15-1/2。
现已研究并被确认有抗疲劳作用的水生抗疲劳生药 有:螺旋藻、中华鳖、牡蛎、刺参、海龙、海马、 海星、扇贝、鲫鱼、蛤蟆油等。
抗疲劳活性物质的功能评价
标志疲劳发生的生化指标
(1)能量物质,包括血糖、肝糖原、肌糖原、磷酸 肌酸等;
(2)代谢调节物质,如酶、激素;
(3)代谢产物,如血和肌肉中的乳酸、氢离子浓度、 丙酮酸、血尿素氮等。
市场上具有抗疲劳功能的功能食品
产品名称
绿A天然螺旋藻精片 天子养生酒
功效成分
螺旋藻粉 人参、鹿茸、枸杞、雄 蚕蛾等
批准文号
卫食健字1997第316号 卫食健字1996第014号 卫食健字1998第283号
维格尔西洋参精软胶囊 西洋参总皂甙
贝尔补脑液
长白山松龄蜜参 奥力康片 华神天然蜂花粉 维格尔鱼鲨烯软胶囊 红恩保健饮品
评价疲劳的方法包括耐力实验和 生化指标的检测; 疲劳的宏观表现主要是运动时能 量体系输出最大功率的降低和肌 肉力量的下降; 测定机体持续运动到力竭的时间 可以反映机体的耐力。
我国传统医学把疲劳定义在“劳倦” 范畴,认为人体的健康全赖阴阳平衡, 脏腑气血的协调。“劳倦”导致人体 脏腑、气血平衡失调,精、气、神受 损。 “劳倦”是指过度疲劳所致,包 括“体劳”、“心劳”、“房劳”等。
哈士蟆油软胶囊
卫食健字2000第0219号
二十八烷醇的研究开发
二十八烷醇 , 英文名称: octacosanol , n-octacosanol, octacosyl alcohol, clutyl alcohol, montanyl alcohol。化学名称为:1-二十 八烷醇(或n-二十八烷醇),俗名蒙旦醇,日本称为高粱醇, 结构式:CH3(CH2)26CH2OH。 二十八烷醇的相对分子量410.74,纯品熔点83.2~83.4C,沸点 为200~250C(1 mm Hg),比重0.783。外观为白色粉末或鳞 片状晶体,无味无臭,可溶于热乙醇、乙醚、苯、甲苯、氯 仿、二氯甲烷、石油醚等有机溶剂,在水和乙醇中溶解度低 (宋国安,1998)。对热比较稳定,对酸、碱、还原剂稳定, 不吸潮。
抗疲劳功能食品 的研究与开发
当人体剧烈运动或不间断地从事某项体力活动 后,会产生疲劳感。产生疲劳的因素是多方面
的,其中与乳酸堆积过多和肌糖元的消耗过量
等有关。有些保健食品能有效减缓体内乳酸的 堆积,促进肝糖元转化为肌糖元,从而提高机 体的疲劳阈和运动耐力及应激能力。此类保健 食品通过对照性实验,证实具有抗疲劳功能, 适宜于易疲劳人群,同时适宜于缓解长期体力 劳动产生的机体劳累。因为此类保健食品可以 提高机体的疲劳阈和运动耐力,所以也适宜于 将要或已经处于剧烈运动中的人员。
营养素与抗疲劳
营养素在功能食品研究中又 称营养强化剂。人体在运动和劳 动过程中,消耗了大量的能源物 质(各种营养素及体内贮能物质) 是人体产生疲劳的重要原因(能源 消耗学说)。
(一)糖
糖是构成人体的重要组成成分之一,是人体的主要供能 物质,人体内的糖主要是葡萄糖和糖原。血液中的葡萄糖又 称血糖(blood sugar),血糖随血液循环流经人体各个组织,以 供给这些组织的需要;肝脏和肌肉中的糖是以糖原形式存在 的,糖原是葡萄糖在体内的存在形式。人体内的葡萄糖和糖 原在人劳动或运动中被大量消耗,剧烈运动至衰竭时,肌糖 原可下降到安静水平的25%,肝糖原和血糖水平也明显下降, 从而影响了脑细胞的功能,造成中枢疲劳、不良感觉发生和 运动能力降低。如果使人体内糖的贮量增加,则可以延缓上 述现象的出现,提高运动和劳动的耐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