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腰硬联合麻醉操作技术规范-简化版

腰硬联合麻醉技术操作规范(简记版)腰硬联合麻醉是将蛛网膜下腔阻滞和硬膜外麻醉联合使用的一种麻醉方式。其适应征同腰麻,禁忌证、穿刺时的体位、穿刺点的定位均同腰麻。

一适应证与禁忌证

1.适应证:下腹部、盆腔、肛门会阴部及下肢手术。

2.禁忌证:休克、血容量不足、严重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恶液质、严重高血压、

高颅压、脑膜炎、脊柱畸型、穿刺部位感染、凝血机制障碍和不合作者应视为绝对禁忌症。老年及高龄、高血压、心脏病应视为相对禁忌症。

二麻醉前准备

腰麻的术前准备务必同插管全麻一样引起足够的重视。

1.适宜的术前用药;

2.与插管全麻一样必须准备有效的、完备的气道管理用具;

3.麻醉机功能正常,可随时进行面罩加压辅助呼吸;

4.吸引器正常可用。

三操作流程

1.体位:同蛛网膜下腔阻滞。

2.穿刺点:同蛛网膜下腔阻滞。

3.皮肤消毒:消毒范围上至肩胛下角,下至尾椎,两侧至腋后线。

4.穿刺方法:穿刺前应仔细检查联合穿刺针及硬膜外导管是否通畅完整和匹配。

1)硬膜外穿刺同硬膜外穿刺操作;

2)蛛网膜下腔穿刺:确认硬膜外穿刺针成功进入硬膜外腔后,用腰穿针从硬膜外穿刺

针内进入,当针尖突破硬膜后有明显的阻力消失感,表示针入蛛网膜下腔,抽去针芯见清澈脑脊液流出,然后将配制好的局麻药液缓慢注入,注意事项同腰麻。

3)当腰麻注药成功后,退出腰穿针,再从硬膜外穿刺针内置入硬膜外导管,方法及注

意事项同硬膜外穿刺操作。

四联合用药要点

在麻醉开始的1~2小时内,腰麻的效果即可满足手术的要求,可不必使用硬膜外麻醉,手术开始前应认真检测麻醉平面,若腰麻平面不足时可追加硬外用药,以弥补腰麻作用不足,保证充分的麻醉平面。或当腰麻作用快消退将不能满足手术要求时再经硬

膜外导管注入局麻药物,以发挥硬膜外麻醉的效应。

五监测

麻醉期间应加强对患者意识、循环及呼吸的观察,手术结束后,麻醉平面应退至T6以下才能送回病房。椎管内麻醉可选择初级或中级监测项目:

1初级监测,7项以内:BP、EKG、HR、RR、SPO2,每小时出入量;

2中级监测,13项以内:BP、EKG、HR、RR、SPO2、PETCO2、T、FiO2,每小时出入量。

六意外与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见硬外麻和腰麻的操作规范。

第一稿:2010年12月7号

修订稿:2014年2月12号

再修订:2015年10月20号

腰硬联合麻醉的注意事项,你知道几点

腰硬联合麻醉的注意事项,你知道几点 腰硬联合麻醉是指将蛛网膜下腔麻醉与硬膜外腔麻醉相结合的一种联合麻醉 方式。腰硬联合麻醉的优点是起效迅速,效果确切,麻醉时间不受限制,局麻药 用量小,局麻药中毒的发生率低。这样可以达到优势互补,减少不良反应的目的。这种相较另类的麻醉手段有着其独特的注意事项,今天让医生带我们走进麻醉科,系统性了解这种麻醉方式的应用情况和注意事项。 腰硬联合麻醉的概况 腰硬联合麻醉需要寻找某一个特定的穿刺点,完成腰麻和硬膜外麻两种操作 形式。麻醉师需要借助“针内针”这种特殊的穿刺装置,从而进行专业的穿刺操作,要在某一个特定的穿刺点进行两种不同的麻醉形式。这种穿刺装置由内针和 外针组成,内针具有锋利的尖端和适当的刚度,能够穿透皮肤和组织。外针则提 供稳定的支持和导向,使内针能够准确进入所需的穿刺点。这种麻醉方式可以避 免多次穿刺对患者的组织带来严重损伤,同时可以有效扩大麻醉的总体范围,更 快的对患者产生作用,方便手术医师进行后续的治疗。这种麻醉方式的起效较快,且麻醉操作的时间并不会受到较大的限制。在局部麻醉的过程中不需要使用大量 的麻醉药物,因而可以避免患者出现麻醉中毒的情况。同时借助腰硬联合麻醉的 方式,可以使患者在手术操作之后自然起到硬膜外镇痛的作用。这种相较“另类”的麻醉形式也存在着缺点,首先这种麻醉型是只能作用于患者的下半身。如果患 者的手术于上半身进行操作,那么这种麻醉形式容易受到最高安全穿刺点的限制,

因而无法很好的完成穿刺过程。这两种麻醉方式需要相互叠加操作,所以在药物 剂量的控制方面相对较为严谨,需要考验麻醉医师的个人专业能力。联合使用两 种麻醉形式也会使患者出现更多的并发症反应,随着手术进程的变化,这两种麻 醉状态会逐渐趋向于硬膜外麻醉。在了解这种“另类”麻醉形式的优缺点后,才 能够更好的展开麻醉措施,完成后续的手术治疗方案。 腰硬联合麻醉的注意事项 1.摆好体位 在进行腰硬联合麻醉时,需要关注患者的体位。通常麻醉医生会根据自身的 习惯,摆出利于进行麻醉的体位,向左侧或向右侧稍倾斜都是正常的体位状态。 在摆患者体位时,医护工作者需要让患者的后背保持弯曲状态,使患者的脊部能 够更加明显,从而在进针时更加便于操作。摆好体位是进行腰硬联合麻醉的前提,此时麻醉师和相关医护工作者应当与患者进行良好沟通,尽可能的缓解患者的焦虑、紧张情绪,要让患者保持姿势固定,避免穿刺点错位的情况发生。同时在穿 刺时要避免对患者的神经产生损伤,如果操作失误,否则很容易影响到正常的手 术过程以及患者的术后康复过程。 2.正确开启腰硬联合穿刺包

腰硬联合麻醉实施方法、注意事项及风险并发症

腰硬联合麻醉实施方法、注意事项 及风险并发症 蛛网膜下间隙和硬膜外间隙联合阻滞简称腰硬联合麻醉。腰硬联合麻醉(combined spinal-epidural anesthesia,CSEA)是脊麻与硬膜外麻醉融为一体的麻醉方法,优先用脊麻方法的优点是起效快、阻滞作用完全、肌松满意,应用硬膜外阻滞后阻滞时间不受限制并可行术后镇痛,同时减少局麻药的用药量和不良反应,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CSEA已广泛应用于下腹部及下肢手术麻醉及镇痛,尤其是剖宫产手术。但CSEA也不可避免地存在脊麻和硬膜外麻醉的缺点。 一、实施方法 (一)穿刺针 常用的为蛛网膜下腔与硬膜外腔联合阻滞套管针,其硬膜外穿刺针为17G,距其头端1~2cm处有一侧孔,蛛网膜下腔穿刺针可由此通过。蛛网膜下腔穿刺针为25~27G的笔尖式穿刺针(图-1)。 图-1 蛛网膜下腔与硬膜外腔联合阻滞套管针 (二)穿刺方法 穿刺间隙为L2~3或L3~4。先用硬膜外穿刺针行硬膜外腔穿刺

后,再经硬膜外穿刺针置入25或26G的蛛网膜下腔穿刺针,穿破硬膜时有轻轻的突破感,拔出针芯后有脑脊液缓慢流出。蛛网膜下腔穿刺针的侧孔一般朝向患者头端,有利于脑脊液的流出。在蛛网膜下腔内注入局麻药后,拔出蛛网膜下腔的穿刺针。然后置入硬膜外导管,留置导管3~4cm,退针、固定导管。患者平卧测试和调整阻滞平面,同时注意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低血压和心动过缓者应及时处理。待蛛网膜下腔阻滞作用开始消退,如手术需要,经硬膜外导管注入局麻药行硬膜外阻滞。 (三)用药方法 由于蛛网膜下间隙阻滞作用开始消退时,开始硬膜外间隙注药。因此,无法观察硬膜外试验剂量及其效应,一般采用分次注药方法或持续注药方法(4~6ml/h)。同时严密观察是否有全脊麻的征象,及局麻药毒性反应。联合穿刺时,硬膜外导管可能误入蛛网膜下腔,通常有脑脊液从导管内流出。因此每次硬膜外腔注药时,须回抽无脑脊液后再注药。并且蛛网膜下间隙与硬膜外间隙的局麻药用药剂量均较小,阻滞平面容易扩散,可能有一部分局麻药经硬膜孔渗入蛛网膜下腔,以及硬膜外间隙的压力改变后,局麻药易在蛛网膜下间隙扩散。 二、注意事项 包括:①硬膜外导管可能会误入蛛网膜下间隙,有脑脊液从导管内流出。因此每次硬膜外间隙注药时,须回抽无脑脊液后再注药。②蛛网膜下间隙与硬膜外间隙的局麻药用药剂量均较小,但阻滞平面容

简述腰硬联合阻滞麻醉

简述腰硬联合阻滞麻醉 腰硬联合麻醉(CSEA)将脊麻(SA)与硬膜外麻醉(EA)融为一体的麻醉方法,发挥了脊麻起效迅速、效果确切、局麻药用量小及硬膜外麻醉的可连续性、便于控制平面和作术后止痛的优点,已成功地应用于下腹部以下几乎所有手术麻醉及分娩镇痛.但与任何椎管内麻醉一样,CSEA也不可避免地存在脊麻和硬膜外麻醉的缺点. 标签:腰-硬联合麻醉特点不良反应风险并发症操作规范 腰硬联合阻滞麻醉(Combined spinal anesthesia,CSEA)是利用腰麻和硬膜外麻醉的特点,使麻醉效果得到改善,使操作技术水平增加,并发症相对增多。所有的麻醉技术都存在一定的风险,两种麻醉技术的联合应用为麻醉管理增加了复杂性、困难性和风险性;传统上以麻醉有无出现并发症作为判定麻醉效果的标准,CSEA 时并发症也时有发生,麻醉风险必定存在。随着穿刺技术“针内针”法的出现,已成为各种下腹部和下肢手术的首选麻醉方法,如果不考虑神经并发症,CSEA 是比较安全的,致命的严重并发症毕竟极少发生,由于引起神经并发症的多因素,麻醉医师仍有后顾之忧,有义务为病人及其家属解释麻醉的优缺点,选择最适合病人的麻醉方法。 一、CSEA的优点(一)腰麻的特点:腰骶神经阻滞充分;运动神经阻滞完全;局麻药用量小。上界阻滞平面不易控制;长时间手术难以满足;低血压发生率较高;不能进行术后镇痛。(二)硬膜外麻醉的特点:镇痛肌松良好;能满足长时间手术;低血压程度轻;用于术后镇痛。需用较大剂量局麻药;有一定的阻滞不全发生率;常需用辅助药。(三)CSEA发扬两者的优点和长处,弥补两者的缺点和不足。其起效迅速;效果确切;麻醉时间不受限制;局麻药用量小;局麻药中毒的发生率低;术后硬膜外镇痛;真正的腰麻“不接触”技术。 二、麻醉风险与并发症(一)腰麻或硬膜外阻滞失败腰麻的失败率为2~5%,其原因:①腰麻穿刺针过长或过短;②注入硬膜外腔的生理盐水误为脑脊液;③腰麻穿刺针尖硬度未能穿透硬脊膜;④脑脊液回流困难;⑤穿刺针损伤神经根; ⑥穿刺技术不熟练,判断不准确。硬膜外阻滞的失败率低于腰麻,但比单纯硬膜外阻滞的失败率高。其原因:①硬膜外导管置管困难,CSEA时一般在腰麻后3-4min 完成硬膜外腔置管,否则可出现单侧阻滞、腰麻平面不够或过高;②硬膜外导管误入血管。当判断腰麻或硬膜外阻滞失败,根据情况进行处理,或改用其它麻醉方法。(二)阻滞平面异常广泛CSEA的阻滞范围较一般腰麻或硬膜外阻滞范围广,其原因:①硬膜外腔局麻药经硬脊膜破损处渗入蛛网膜下腔;②硬膜外腔压力变化,负压消失,促使脑脊液中局麻药扩散;③硬膜外腔注入局麻药液,容积增大,挤压硬脊膜,使腰骶部蛛网膜下腔压力增加,促使局麻药向头端扩散,阻滞平面可增加3~4个节段;④脑脊液从硬脊膜针孔溢出,使硬膜外腔的局麻药稀释,容量增加和阻滞平面升高;⑤局麻药在蛛网膜下腔因体位改变而向上扩散;⑥为补救腰麻平面不足,经硬膜外导管盲目注入局麻药。因此,CSEA 期间要加强麻醉管理,合理应用局麻药,密切生命体征监测,必要时加快血容量

05腰硬联合麻醉操作技术规范-简化版

腰硬联合麻醉技术操作规范(简记版)腰硬联合麻醉是将蛛网膜下腔阻滞和硬膜外麻醉联合使用的一种麻醉方式。其适应征同腰麻,禁忌证、穿刺时的体位、穿刺点的定位均同腰麻。 一适应证与禁忌证 1.适应证:下腹部、盆腔、肛门会阴部及下肢手术。 2.禁忌证:休克、血容量不足、严重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恶液质、严重高血压、 高颅压、脑膜炎、脊柱畸型、穿刺部位感染、凝血机制障碍和不合作者应视为绝对禁忌症。老年及高龄、高血压、心脏病应视为相对禁忌症。 二麻醉前准备 腰麻的术前准备务必同插管全麻一样引起足够的重视。 1.适宜的术前用药; 2.与插管全麻一样必须准备有效的、完备的气道管理用具; 3.麻醉机功能正常,可随时进行面罩加压辅助呼吸; 4.吸引器正常可用。 三操作流程 1.体位:同蛛网膜下腔阻滞。 2.穿刺点:同蛛网膜下腔阻滞。 3.皮肤消毒:消毒范围上至肩胛下角,下至尾椎,两侧至腋后线。 4.穿刺方法:穿刺前应仔细检查联合穿刺针及硬膜外导管是否通畅完整和匹配。 1)硬膜外穿刺同硬膜外穿刺操作; 2)蛛网膜下腔穿刺:确认硬膜外穿刺针成功进入硬膜外腔后,用腰穿针从硬膜外穿刺 针内进入,当针尖突破硬膜后有明显的阻力消失感,表示针入蛛网膜下腔,抽去针芯见清澈脑脊液流出,然后将配制好的局麻药液缓慢注入,注意事项同腰麻。 3)当腰麻注药成功后,退出腰穿针,再从硬膜外穿刺针内置入硬膜外导管,方法及注 意事项同硬膜外穿刺操作。 四联合用药要点 在麻醉开始的1~2小时内,腰麻的效果即可满足手术的要求,可不必使用硬膜外麻醉,手术开始前应认真检测麻醉平面,若腰麻平面不足时可追加硬外用药,以弥补腰麻作用不足,保证充分的麻醉平面。或当腰麻作用快消退将不能满足手术要求时再经硬

腰硬联合麻醉麻醉计划模版

腰硬联合麻醉麻醉计划模版标题:腰硬联合麻醉麻醉计划模版:全面指导手术操作与病人安全 引言:腰硬联合麻醉是一种常用的麻醉模式,它的安全与有效性对手术操作和病人康复至关重要。本文为您提供一份生动、全面且具有指导意义的腰硬联合麻醉计划模版,以确保手术过程的顺利进行和病人的安全。 一、病人评估与准备阶段 1. 完整记录病人的病史、身体状况、药物使用情况等,确保对病人的了解准确全面。 2. 进行全面体格检查,特别关注腰椎及神经系统状况,评估病人是否适合腰硬联合麻醉。 3. 必要时进行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等,以评估病人的术前状态。 4. 与病人进行充分沟通,解释腰硬联合麻醉的目的、风险和预期效果,获得病人的知情同意。 二、术前麻醉准备阶段 1. 提前准备好所需的麻醉药物、器械以及监测设备,确保其安全可靠。

2. 术前使用洗必泰或其它适当的皮肤消毒剂,准备腰椎穿刺所需 的无菌环境。 3. 安装好监测设备,包括血压计、脉搏氧饱和度监测器等。 4. 进行心电图监测,并安置静脉通路以备紧急情况下的药物应用。 三、腰硬联合麻醉操作步骤 1. 采用无菌操作技术,穿刺腰椎,常用于L3-4、L4-5以及L5-S1间隙,注重视觉、触觉和听觉的结合。 2. 确保腰针入口周围无明显血液或脑脊液回流,注意腰针深度和 角度,避免针尖直接损伤神经。 3. 吸出少量脑脊液确认腰针位置合适,通过压力测定脑脊液能否 顺畅排出,以判断腰硬膜外腔是否畅通。 4. 注射局麻药物前,确保无明显血液回流,慢慢推进并注意患者 的反应,避免药物内渗或腰化感发生。 5. 联合使用麻醉药物,如全麻诱导药物和镇痛药物,根据手术需 要和病人病情进行个体化调整。 6. 对于术中出现的异常情况,如异常血压、心率变化等,及时调 整用药以维持病人的稳定状态。 四、术中和术后监测与并发症处理 1. 连续、动态监测病人的血压、心率、呼吸、脉搏氧饱和度等指标,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腰硬联合麻醉麻醉计划模版

腰硬联合麻醉麻醉计划模版 【最新版】 目录 1.腰硬联合麻醉的概念和原理 2.腰硬联合麻醉的优点 3.腰硬联合麻醉的操作步骤 4.腰硬联合麻醉的注意事项 5.腰硬联合麻醉的临床应用 正文 一、腰硬联合麻醉的概念和原理 腰硬联合麻醉是一种椎管内麻醉,它结合了硬膜外麻醉和腰麻(蛛网膜下腔麻醉)的两大特点,使麻醉效果得到提高。腰硬联合麻醉利用椎管内麻醉和硬膜外麻醉的双重作用,提高了手术操作的熟练程度,为手术提供安全、有效的麻醉保障。 二、腰硬联合麻醉的优点 腰硬联合麻醉具有以下优点: 1.起效迅速:腰硬联合麻醉利用椎管内麻醉的特点,使麻醉药物迅速进入脑脊液,达到迅速麻醉的效果。 2.效果确切:腰硬联合麻醉同时利用硬膜外麻醉,使麻醉效果更加确切,提高手术安全性。 3.麻醉时间不受限制:由于腰硬联合麻醉利用两种麻醉方式,使麻醉时间不受限制,有利于长时间手术的进行。 4.局麻药用量小:腰硬联合麻醉的用药量相对较小,降低了局麻药中毒的风险。

5.术后硬膜外镇痛:腰硬联合麻醉可以在手术结束后进行硬膜外镇痛,减轻患者术后疼痛。 三、腰硬联合麻醉的操作步骤 腰硬联合麻醉的操作步骤如下: 1.摆病人体位:根据手术部位选择合适的体位,通常采用侧卧位或俯卧位。 2.穿刺点选择:选择腰 2、3 或腰 3、4 椎间隙作为穿刺点。 3.穿刺:首先进行硬膜外穿刺,将硬膜外穿刺针刺入硬膜外腔,然后进行腰麻穿刺,将腰麻针刺入蛛网膜下腔。 4.注药:通过腰麻针向蛛网膜下腔注入适量局麻药,然后拔出腰麻针。 5.置管:将硬膜外管置入硬膜外腔,固定。 6.注药:如有需要,隔一段时间通过硬膜外管向硬膜外腔注入局麻药,达到持续局部麻醉的目的。 四、腰硬联合麻醉的注意事项 1.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避免不必要的并发症。 2.穿刺过程中要注意避免损伤周围组织,特别是神经和血管。 3.注药时,应根据患者体重、手术部位和手术时间等因素,合理调整局麻药剂量。 4.术后要注意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五、腰硬联合麻醉的临床应用 腰硬联合麻醉在临床工作中广泛应用,基本上取代了单纯的硬膜外麻醉。它适用于腹以下部位的外科手术麻醉,如阑尾切除术、疝气修补术、子宫切除术等。

腰硬联合操作常规及意外并发症处理预案

•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 [1] 适应证:下腹部、盆腔,肛门会阴部及下肢手术。腰麻可保证良好的镇痛、肌松作用,且起效快。连续硬膜外麻醉可提供长时间手术麻醉,且便于术后镇痛。可以在一穿刺点完成两种方法麻醉O [2] 、麻醉前准备 ①术前禁食、禁水6小时。 ②人室前肌注苯巴比妥钠0.1克或安定10毫克。 ③准备好急救器具及药品。 [3] 、操作方法 ①体位:取侧卧位,头前屈垫枕、背部贴近手术台边缘并与手术台平面垂直,双手抱膝,膝部贴腹 和胸壁。若患肢不能屈曲,可取被动体位,健肢屈曲。 ②穿刺点:一般选择腰3〜4或腰2〜3,最高不得超过腰2〜3,以免损伤脊髓。两侧骼悄最 高点的连线与脊柱相交处相当于腰3〜4棘突间隙或腰4棘突。 ③穿刺方法:先行皮肤消毒,范围上至肩胛下角,下至尾椎,两侧至腋后线,然后检查腰穿针与针蕊是否匹配。在所选择的穿刺点棘突间隙中点做局麻,左手拇指或拇、食指固定皮肤,右手持腰穿针垂直皮肤进针,依次经皮肤、皮下组织、棘上和棘间韧带。待穿刺针固定,改双手进针,第一次阻力消失表示针入硬脊膜外腔,第二次阻力消失表示针入蛛网膜下腔,抽去针蕊见清澈脑脊液流出,此为直入穿刺法。也可使用侧入穿刺法,在棘突间隙中点旁开 1.5cm处穿刺,穿刺针向中线倾斜,与皮肤成75度角对准棘突间孔方向进针,经黄韧带、硬脊膜及蛛网膜进入蛛网膜下腔。此法适用于韧带钙化的老年人,棘突间隙不清的肥胖者或直入法穿刺失败的病人。然后将配制好的局麻药液缓慢注入,一般10〜30秒注完后退针, 用创可贴或敷料复盖穿刺点,患者缓慢的改平卧位。 ④调节平面:影响麻醉平面的因素很多,如体位、用药剂量、浓度、容积、比重、注药速度、 局麻药性能、穿刺针粗细、斜面方向、脊柱弯曲以及病人的病理生理如腹内压增高等。其方法是根据体位调节,针刺皮肤试痛后和观察运动神经麻痹情况来进行。用重比重溶液时,病人头端越低,麻醉平面越高。一般头低位不超过15度,麻醉平面上升至所需高度时,即将头端放平,注药后15分钟阻滞平面固定。 [4] 、意外与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①低血压:主要由于相应区域交感神经阻滞、麻醉平面过高和病人心血管代偿功能较差所致。处理方法:加快输液速度,吸氧,麻黄素6mg、10mg iv ,或者多巴胺2mg 3mg iv.。合并心

麻醉科技术操作规范

深圳市龙岗区人民医院技术操作规范 (麻醉科) (2017年10月修订)

目录 第一章各种麻醉方法和技术操作常规 0 第一节蛛网膜下腔阻滞 0 第二节硬膜外阻滞 (2) 第三节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腔联合阻滞 (5) 第四节气管内插管 (8) 第二章有创监测技术操作规范 (13) 第一节桡动脉穿刺置管技术操作规范 (13) 第二节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技术操作规范 (15) 第一章各种麻醉方法和技术操作常规 第一节蛛网膜下腔阻滞 将局麻药注入到蛛网膜下隙,作用于脊神经根而使相应部位产生麻醉作用的方法,称为蛛网膜下腔阻滞,习称脊椎麻醉(spinal anesthesia),简称脊麻或腰麻。 【适应证】 下腹部、腰部、盆腔、下肢、肛门及会阴部位的手术。 【禁忌证】 1.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脊髓或脊神经根病变、脑膜炎等。 2.感染,如脓毒血症、穿刺部位感染等。 3.脊柱疾病,如脊椎严重畸形、脊柱结核、强直性脊柱炎等. 4.各种原因引起的休克. 5.不能合作的小儿、精神病病人。 6.合并有严重高血压、心脏病、外伤失血、腹内高压者等为相对禁忌证。

【操作方法】 1.体位侧卧位为最常用体位;坐位一般用于鞍麻;俯卧位较少用,偶尔用于俯卧位腰椎手术。 2.穿刺部位成人应在腰2以下的腰椎间隙,儿童在腰3以下的腰椎间隙。 3.穿刺方法 (1)皮肤消毒后铺消毒洞巾。确定穿刺点,并于皮肤、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做完善的局部浸润麻醉。 (2)正中穿刺法.将腰麻针经穿刺点与皮肤垂直刺入,沿穿刺针轴心方向将针推进。依次穿过皮肤、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黄韧带、硬脊膜和蛛网膜,进入到蛛网膜下隙,取出针芯有脑脊液流出. (3)旁正中穿刺法。穿刺针自距中线1。5cm近尾侧处剌入,然后穿刺针对准中线稍向头侧推进。穿刺针只穿过部分棘间韧带、黄韧带、硬脊膜及蛛网膜进入蛛网膜下隙。 (4)穿刺成功后,固定针体,回吸有脑脊液回流,再将蛛网膜下腔阻滞药注入。 【常用药物】 1.0.75%布比卡因,剂量8~12mg,可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病情加0。9%生理盐水或脑脊液以调节药物浓度和容量。 2.0.75%罗哌卡因,剂量10~15mg,可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病情加0。9%生理盐水或脑脊液以调节药物浓度和容量。 【并发症及处理】 1.低血压 (1)原因:麻醉平面过高(超过胸4),交感神经广泛阻滞,血管扩张,回心血量减少。

麻醉科常用麻醉技术操作规范最新

麻醉科常用麻醉技术操作规范最新 麻醉是现代医学的一项重要技术,可以减轻患者手术中的疼痛和不适,同时也能保证手术的安全和成功。麻醉技术种类繁多,包括全身麻醉、局部麻醉、神经阻滞麻醉、连续硬膜外腔镇痛麻醉等。为了保证麻醉操作的安全和有效性,下面将介绍麻醉科常用麻醉技术操作规范。 一、全身麻醉 1.前期准备 (1)患者评估: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病史、药物过敏史、手术部位等信息,并对患者进行术前评估,确定最适合的麻醉方式。 (2)空腹:要求患者至少空腹6小时,以减少误吸等意外事件的发生。 (3)设备准备:准备气道管理设备、氧气、麻醉剂、监护仪等必要设备。 2.操作步骤 (1)静脉麻醉诱导:使用巴比妥类等药物使患者快速进入麻醉状态,要求注射缓慢、逐渐加量,以避免血压降低过快而引起不良反应。 (2)呼吸道管理:将患者的气道管理好,防止误吸等意外事故。 (3)维持麻醉:调整麻醉剂的输注速度和剂量,保持患者的深度和稳定的麻醉状态。 (4)麻醉后恢复:停止麻醉剂的输注,继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恢复患者的清醒状态,防止出现术后恶心、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 二、局部麻醉 1.前期准备 (1)选择患者:确定患者适用局部麻醉,同时了解患者的药物过敏史和特殊情况,如心脏病、高血压等。 (2)术前沟通:向患者解释局部麻醉的流程和过程,取得患者的合作和信任。 (3)局部麻醉药物准备:准备局部麻醉药物及必要的辅助设备。 2.操作步骤

(1)局部麻醉注射:将局部麻醉药物注射到手术部位周围,逐层分布进行渗透麻醉或神经阻滞麻醉,要求剂量、速度和深度适当。 (2)观察反应:监测患者的镇痛效果和神经功能,及时调整麻醉剂的剂量和浓度。 (3)麻醉结束:在手术结束后,停止注射麻醉剂,清除皮肤局部药物,观察患者的呼吸、心率等生命体征是否恢复正常。 三、神经阻滞麻醉 1.前期准备 (1)患者评估:对患者的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进行评估,确定是否适合神经阻滞麻醉。 (2)麻醉药物准备:准备神经阻滞麻醉所需的药物、注射器、消毒等。 2.操作步骤 (1)手术部位感觉阻滞:根据手术部位和神经分布情况,选择最合适的针路和方法进行神经阻滞。 (2)监测麻醉效果:监测患者的神经阻滞效果和心肺功能,适时调整药物剂量和注射速率。 (3)麻醉结束:在手术结束后,停止注射麻醉剂,清除局部皮肤药物,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是否恢复正常。 四、连续硬膜外腔镇痛麻醉 1.前期准备 (1)患者评估:对患者进行术前评估,了解患者的病情、药物过敏史、手术部位、疼痛程度等信息,评估患者是否适合进行此种麻醉方式。 (2)准备设备:准备所需的硬膜外麻醉装置、镇痛泵、消毒器材、药物等。 2.操作步骤 (1)硬膜外镇痛导管插入:在患者的腰部椎管处插入硬膜外导管,并固定好导管,以免导管意外移位。 (2)药物输入和调整:将镇痛药物输入到泵内,调整药物输注速率和剂量,以保持患者的疼痛控制在适当水平。

麻醉科常用麻醉技术操作规范

麻醉科常用麻醉技术操作规范 一、临床麻醉工作程序 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工作程序是提高麻醉医疗质量,确保病人安全的重要保证.麻醉医生必须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地执行工作程序,与手术医师既有明确的职责分工,又有密切的互相配合,遇有病情变化或意外情况时要全力以赴,共同协作,使手术病人顺利度过手术关. 1、麻醉科接到手术通知单后,由总住院医师根据手术种类、病人情况和麻醉医师技术水平、业务素质妥善安排手术病人的麻醉;必要时向科主任报告麻醉安排情况。 2、麻醉前准备是直接关系到病人手术麻醉的安全,其准备工作包括麻醉前访视、麻醉前谈话和签字及麻醉前病人的准备 ①麻醉前访视:掌握病情和体检,审查化验等检查结果,进行ASA分级,对病情进行评估,预测麻醉和手术的危险程度。麻醉医师手术前一日访视病人,阅读病历,检查病人,拟定麻醉前用药,麻醉选择。手术前讨论决定麻醉方案,麻醉方案包括麻醉方法,用药途径、监测项目、管理措施以及对麻醉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及其处理作出估计。 ②麻醉前谈话和签字:为完善管理措施,必须实行麻醉前谈话,将麻醉全过程及其可能发生的意外和并发症向病人或家属交代清楚,并办理麻醉协议书签字手续,谈话由责任麻醉医师施行,也一并签字,作为病案必备项目. ③麻醉前病人的准备:术前禁食6小时,婴幼儿禁食4小时,入手术室前先行排尿,并给术前用药,胃肠道手术放置胃管等。 麻醉前用药:苯巴比妥钠2mg/kg、东莨菪硷0。006mg/kg或阿托品0.01mg/kg,剧痛病人术前可给哌替啶1mg/kg,心血管手术病人术前给吗啡0。2mg/kg,均在术前30min肌注。麻醉前用药应根据病人具体情况作适当增减:①病情差、年老、体弱、休克、甲状腺功能低下、恶液质者应减量;②年轻、体壮、激动、甲亢病人,应酌情增加剂量;③呼吸功能欠佳,颅

麻醉科技术操作规范

##市龙岗区人民医院技术操作规X 〔麻醉科〕 〔2017年10月修订〕

目录 第一章各种麻醉方法和技术操作常规0 第一节蛛网膜下腔阻滞0 第二节硬膜外阻滞2 第三节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腔联合阻滞5 第四节气管内插管8 第二章有创监测技术操作规X13 第一节桡动脉穿刺置管技术操作规X13 第二节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技术操作规X15 第一章各种麻醉方法和技术操作常规 第一节蛛网膜下腔阻滞 将局麻药注入到蛛网膜下隙,作用于脊神经根而使相应部位产生麻醉作用的方法,称为蛛网膜下腔阻滞,习称脊椎麻醉,简称脊麻或腰麻. [适应证] 下腹部、腰部、盆腔、下肢、肛门与会阴部位的手术. [禁忌证] 1.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脊髓或脊神经根病变、脑膜炎等. 2.感染,如脓毒血症、穿刺部位感染等. 3.脊柱疾病,如脊椎严重畸形、脊柱结核、强直性脊柱炎等. 4.各种原因引起的休克. 5.不能合作的小儿、精神病病人.

6.合并有严重高血压、心脏病、外伤失血、腹内高压者等为相对禁忌证. [操作方法] 1.体位侧卧位为最常用体位;坐位一般用于鞍麻;俯卧位较少用,偶尔用于俯卧位腰椎手术. 2.穿刺部位成人应在腰2以下的腰椎间隙,儿童在腰3以下的腰椎间隙. 3.穿刺方法 <1>皮肤消毒后铺消毒洞巾.确定穿刺点,并于皮肤、棘上韧带与棘间韧带做完善的局部浸润麻醉. <2>正中穿刺法.将腰麻针经穿刺点与皮肤垂直刺入,沿穿刺针轴心方向将针推进.依次穿过皮肤、棘上韧带与棘间韧带、黄韧带、硬脊膜和蛛网膜,进入到蛛网膜下隙,取出针芯有脑脊液流出. <3>旁正中穿刺法.穿刺针自距中线1.5cm近尾侧处剌入,然后穿刺针对准中线稍向头侧推进.穿刺针只穿过部分棘间韧带、黄韧带、硬脊膜与蛛网膜进入蛛网膜下隙. <4>穿刺成功后,固定针体,回吸有脑脊液回流,再将蛛网膜下腔阻滞药注入. [常用药物] 1.0.75%布比卡因,剂量8~12mg,可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病情加0.9%生理盐水或脑脊液以调节药物浓度和容量. 2.0.75%罗哌卡因,剂量10~15mg,可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病情加0.9%生理盐水或脑脊液以调节药物浓度和容量. [并发症与处理] 1.低血压 <1>原因:麻醉平面过高〔超过胸4〕,交感神经广泛阻滞,血管扩X,回心血量

何为腰-硬联合麻醉?

何为腰-硬联合麻醉? 医学技术的发展体现在多个方面,麻醉技术就是其中之一。如今,腰-硬联合麻醉被广泛应 用在医疗手术中,这种麻醉技术主要是利用腰麻和硬膜外麻醉的特点,通过提升操作技术水平,使对人体的麻醉效果得到改善。那么究竟什么是腰-硬联合麻醉?这种麻醉技术有何优点 和缺点?在操作过程中又有哪些注意事项呢?下面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 1.腰-硬联合麻醉及其优点? 在医学上,麻醉主要是指通过药物或其他方法让病人全身或局部暂时失去感觉,使麻醉部位 没有痛感,以便为手术治疗或者其它医疗检查治疗提供条件。随着医疗技术不断发展,麻醉 技术也得到了优化,腰-硬联合麻醉是将腰麻和硬膜外麻醉的优点相结合,使麻醉做到起效快、效果确切、局麻药用量小、麻醉时间不受限制、麻醉可连续性、局麻药中毒的发生率低、便 于控制平面和手术后止痛等优点,腰-硬联合麻醉适用于包括下腹部普外、妇科、泌尿外科手术、髋关节手术、下肢手术等所有腹部以下的手术麻醉以及分娩镇痛中。 2.腰-硬联合麻醉的缺点? 虽然腰-硬联合麻醉有很多优点,但麻醉毕竟存在很大的风险,其本身存在的缺点也不能忽视。 2.1由于腰-硬联合麻醉仅适用于腹部以下的相关手术,因此在实施麻醉过程中会受到人体脊 椎最高安全穿刺点的限制。 2.2腰-硬联合麻醉正如它的字面意思所表示的那样,是将腰麻与硬膜外麻醉融为一体的麻醉 方法。这样的联合麻醉使得腰麻和硬膜外麻醉对病人的干扰升级,稍不注意就会让病人产生 麻药反应。 2.3正因为采用了两种麻醉方式相结合的做法,因此两种麻醉类型产生的并发症有可能同时 在病人身上出现,影响病人身体系统。 2.4腰-硬联合麻醉由于硬膜外腔局麻药要经过硬脊膜破损处才能渗入到蛛网膜下腔;在麻药 给药过程中硬膜外腔压力会发生变化,影响脑脊液里局麻药扩散程度;硬膜外腔注入麻药液 后使其本身的容积变大,从而对硬脊膜产生挤压,造成腰骶部蛛网膜下腔压力增加,会让局 部麻醉的药物扩散至其他部位;受到麻药影响脑脊液会从硬脊膜针孔溢出,稀释了硬膜外腔 的局麻药,使得容量增加和阻滞平面升高;由于麻药在蛛网膜下腔,因此病人体位改变会导 致局部麻药向上扩散;腰-硬联合麻醉是在病人腰部进行的麻醉,因此存在给药平面不足的问题,为了进行补救医疗人员会经硬膜外导管盲目注入局麻药,这六个原因造成腰-硬联合麻醉 阻滞范围比一般的腰麻或硬膜外阻滞范围更广。 3.腰-硬联合麻醉的注意事项? 3.1要正确摆放患者体位。腰-硬联合麻醉要在病人腰部进行注射,因此在进行麻醉之前先要 对病人的体位进行正确摆放。医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让病人面朝哪个方向,不过要尽量让 病人的后背弯曲,以便拉大棘突间的距离,使穿刺更容易一些。 3.2重视打开腰-硬联合穿刺包的方式。手术不管对于病人还是医生来说都是一件大事,因此 在细节上也应更加认真。将病人体位摆放正确后,医生要用专门的消毒钳将腰-硬联合穿刺包 逐一打开,避免细菌进入穿刺包。 3.3注意倒入局麻药的方式。在给腰-硬联合麻醉做准备期间,医生要注意掰开安瓿瓶子时产 生的玻璃碎屑,要将这些碎屑清除干净,避免玻璃碎屑进入麻醉药里,进而注射进病人体内,给病人造成无法逆转的伤害。

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腔联合阻滞麻醉技术操作规范

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腔联合阻滞麻醉技术操作规范 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阻滞是两种阻滞的联合应用。其优点是麻醉作用起效快、肌肉松弛好、镇痛效果确切;可以满足长时间手术的要求;局麻药的血药浓度比单纯硬膜外阻滞低;保留硬膜外导管可以用于术后镇痛。 【适应证和禁忌证】 与蛛网膜下腔阻滞相同 【操作方法】 1、病人体位常取侧卧位。 2、穿刺和注药方法 (1)皮肤消毒后铺消毒洞巾确定穿刺点,并于皮肤、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做完善的局部浸润麻醉。 (2)一点法穿刺点在腰2-3或以下的椎间隙。先进行硬膜外穿刺,穿刺成功后,取一根长腰麻针(24G ,120mm)经硬膜外穿刺针内向前缓慢推进至有硬膜突破感。拔出蛛网膜下腔阻滞针芯,见有清亮脑脊液流出,即将配好的蛛网膜下隙阻滞药物注入蛛网膜下隙。退出蛛网膜下腔阻滞针后,

固定硬膜外导管后,嘱病人仰卧,按蛛网膜下腔阻滞方法调节麻醉平面,直至合适为止。 (3)两点法根据手术部位选择适当的硬膜外穿刺点,先行硬膜外阻滞穿刺并置入导管备用。然后在腰2-3或以下椎间隙用笔尖式针蛛网膜下腔阻滞穿刺,穿刺成功后注入已配好的蛛网膜下腔阻滞药,并按蛛网膜下腔阻滞方法调节平面,直至合适为止。 (4)若蛛网膜下腔阻滞平面或阻滞时间不能满足手术要求时,可应用硬膜外阻滞来完善。 3、硬膜外注药方法 (1)注药前测试麻醉平面并记录。 (2)先注入实验剂量1.6%-2.0%利多卡因3-5ml,5-10min 再测麻醉平面。 (3)如果麻醉平面异常超过第一次蛛网膜下腔的阻滞平面,且循环明显波动,导管有可能进入蛛网膜下腔,下次给药应按蛛网膜下腔阻滞药量给药。 (4)如果麻醉平面能满足手术要求,但未超过第1次蛛网

麻醉科技术操作规范

麻醉科技术操作规范 目录 一、全身麻醉操作规范 二、硬膜外阻滞麻醉操作规范 三、骶管阻滞麻醉操作规范 四、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操作规范 五、颈丛神经阻滞麻醉操作规范 六、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操作规范 七、深静脉穿刺置管操作规范 八、麻醉机安全操作常规 一. 全身麻醉操作规范 1.麻醉用品器械准备,麻醉机和监护仪必备。气管导管三根(根据年龄,性别和体格等个体特性选择合适的导管一根,再备大小号一根),管芯一根,牙垫一个,麻醉喉镜一套,插管钳一个,喷雾器一个,吸痰管数根,吸引起一台。 2.麻醉用药 1)麻醉诱导药:丙泊酚,依托眯脂,地西泮,力月西,芬太尼等。 2)肌肉松弛药:司可林,维库溴铵,哌库溴铵,,泮库溴铵,以及罗库溴铵等。 3)吸入性麻醉药:安氟烷,异氟烷,七氟烷,地氟烷,氧化亚氮以及氟烷等。 4)静脉麻醉药:包括以上‘麻醉诱导药’及胺酮。 麻醉者可根据病人的病情,手术部位和方式,本医疗单位和设施及技术能力,选用相关的麻醉药物和麻醉方法。 3. 麻醉诱导以经口明视插管为例,安以下顺序进行: 1)检查喉镜及气管导管,将其与牙垫一并用酒精纱布檫试并包裹,分放床头。 2)病人取仰卧位,面罩吸入纯氧,麻醉者轻托病人下颌,维持病人气道通畅,令病人自主呼吸,必要时予以间歇扶助呼吸。同时开放静脉,维持输液管道通常。

3)缓慢静注一定计量和浓度的麻醉诱导药,继续辅助呼吸,待病人入睡后,注入诱导计量的肌松药,左手扶持面罩并托病人下颌,右手控制麻醉机呼吸囊行控制呼吸,直至病人呼吸停止。 4)取下面罩,将病人头向后仰。左手持喉镜,右手分开口唇,止病人右手角放入喉镜,将舌推向左边(此时右手拖住病人颞枕部)。沿舌面缓慢推进喉镜,显漏悬雍垂,直至看到会厌。 5)喉镜片尖端放置在会厌与舌根交接处,向上向前提起喉镜,即可显露声门,如使用直喉镜片,则用喉镜片前端挑起会厌。 6)右手持气管导管后段,使其前端经病人右口角进入口腔,对准声门轻柔插入口腔内,按压胸壁可感知气流逸出,初步确定导管在气管内,退出管芯。 7)调节道观深度,放置牙垫,退出喉镜导管套囊充气,接麻醉机。挤压麻醉机呼吸囊,胸廓应有对成起伏,即进一步确定导管在气管内,在按压呼吸囊的同时听诊两肺有呼吸音,且呼吸音对成,在听诊尖突下无气过水声,方可确定导管在气管内,否则应调整气管导管位置,乃至重新插管。 8)胶布固定气管导管,开启麻醉机机械通气,施行吸入麻醉或静脉麻醉,或静吸复合麻醉,进入麻醉维持期。 4.麻醉维持和管理麻醉结束前30分钟,首先停用肌松药,待缝皮时停吸入麻醉药,继续吸氧,静脉复合麻醉时,则依所用药物性质酌情减量止停用。严格掌握拔除气管导管指正:病人清醒,咳嗽反射和自主呼吸恢复,潮气良正常,对指令反映良好,肌力恢复,血流动力学稳定。拔管前必须清理口腔和气道分泌物。拔管后予以面罩吸氧,继续术中基本检测。麻醉维持期管理和麻醉后注意事项按“围麻醉期检测处理要点”规定执行。 ) 二. 硬膜外阻滞操作规范 1.操作方法 1)病人体位:侧卧位,背部近手术台沿,头向胸壁弯曲,双膝卷屈靠近腹壁,屈背务使拟定穿刺点后突。 2)穿刺部位:根据手术部位选择。 3)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戴消毒手套,常规皮肤消毒,铺消毒巾。 4)打开硬膜外穿刺包,检查和核对局麻药及有关注射夜,穿刺针,硬膜外导管

麻醉科技术操作规范标准

麻醉科技术操作规 目录 一、全身麻醉操作规 二、硬膜外阻滞麻醉操作规 三、骶管阻滞麻醉操作规 四、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操作规 五、颈丛神经阻滞麻醉操作规 六、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操作规 七、深静脉穿刺置管操作规 八、麻醉机安全操作常规

一. 全身麻醉操作规 1.麻醉用品器械准备,麻醉机和监护仪必备。气管导管三根(根据年龄,性别和体格等个体特性选择合适的导管一根,再备大小号一根),管芯一根,牙垫一个,麻醉喉镜一套,插管钳一个,喷雾器一个,吸痰管数根,吸引起一台。 2.麻醉用药 1)麻醉诱导药:丙泊酚,依托眯脂,地西泮,力月西,芬太尼等。 2)肌肉松弛药:司可林,维库溴铵,哌库溴铵,,泮库溴铵,以及罗库溴铵等。 3)吸入性麻醉药:安氟烷,异氟烷,七氟烷,地氟烷,氧化亚氮以及氟烷等。 4)静脉麻醉药:包括以上‘麻醉诱导药’及胺酮。 麻醉者可根据病人的病情,手术部位和方式,本医疗单位和设施及技术能力,选用相关的麻醉药物和麻醉方法。 3. 麻醉诱导以经口明视插管为例,安以下顺序进行: 1)检查喉镜及气管导管,将其与牙垫一并用酒精纱布檫试并包裹,分放床头。 2)病人取仰卧位,面罩吸入纯氧,麻醉者轻托病人下颌,维持病人气道通畅,令病人自主呼吸,必要时予以间歇扶助呼吸。同时开放静脉,维持输液管道通常。 3)缓慢静注一定计量和浓度的麻醉诱导药,继续辅助呼吸,待病人入睡后,注入诱导计量的肌松药,左手扶持面罩并托病人下颌,右手控制麻醉机呼吸囊行控制呼吸,直至病人呼吸停止。 4)取下面罩,将病人头向后仰。左手持喉镜,右手分开口唇,止病人右手角放入喉镜,将舌推向左边(此时右手拖住病人颞枕部)。沿舌面缓慢推进喉镜,显漏悬雍垂,直至看到会厌。 5)喉镜片尖端放置在会厌与舌根交接处,向上向前提起喉镜,即可显露声门,

麻醉技术操作要求规范

临床麻醉日常工作规范 一、择期手术麻醉前的准备和麻醉前用药 (一)麻醉前访视 1.手术前1d麻醉科医师必须到病房访视手术病人访视的内容包括如下几方面。 (1)了解病人的发育、营养状况及精神状态: (2)了解病人的现病史、既往史、麻醉于术史、家族史、药物过敏史及烟酒嗜好等。 (3)有无并存疾病及其程度与治疗情况。 (4)查阅术前有关检查资料,并进行必要的体格检查。 (5)评估病人对于术麻醉的耐受能力。 (6)检查术前准备是否充分,还需要进行哪些必要的准备。 (7)询问病人对于术和麻醉的理解和(或)顾虑,听取和解答病人提出的有关问题,消除病人的思想顾虑和焦虑心情,并签署麻醉知情同意书。 (8)对于危重或疑难病例应进行麻醉前讨论。 2.阅读病历 (1)根据临床诊断和病史记录初步了解和评估病人的病情。 (2)根据病情制定对病人重点询问和检查的计划。 (3)查阅与麻醉有关的化验及检查是否完备。 3.访视和检查 (1)询问手术麻醉史、吸烟史、药物过敏史及药物治疗情况,并存疾病的严重程度及治疗情况,平时体力活动能力及目前的变化。 (2)以关心和鼓励的方法消除病人的思想顾虑和焦虑心情,必要时可酌情将麻醉方法、术中可能发生的不适感及应该配合的情况,向病人进行恰当的解释。以适当的方式向病人或其亲属介绍麻醉方法的选择、可能发生的麻醉并发症及意外、药物不良反应等,耐心听取和解答病人提出的问题,以取得病人的理解、信任和合作。由病人或被授权的亲属签署麻醉知情同意书。 (3)观察病人的体型、组织结构,测量血压、心率、呼吸频率,昕诊心律及上肺呼吸音。重点检查心、肺及呼吸道,脊柱及神经系统,并对并存病的严重程度进行检查和评估。 (4)根据所选择的麻醉方法进行特殊检查,如椎管内阻滞麻醉应检查脊柱情况,必要时应拍摄脊柱X线片。全身麻醉应检查有无义齿、龋齿或牙齿松动,张口程度,头颈活动度等,以判断气管内插管的难易程度。

麻醉技术操作规范

麻醉技术操作规范LT

3.有并存疾病者,应请相关专业医师和麻醉科医师会诊,对其严重程度做出评价,并做相应的麻醉前准备。 4.合并心脏病者,应重视心脏功能的改善。凡有心力衰竭史、心房纤颤或心脏明显扩大者,应以洋地黄类药物治疗;术前以洋地黄维持治疗者,手术当天应停药。 5.长期服用自受体阻滞药治疗心绞痛、心律失常和高血压者,术前应持续服用至术日晨,术后及时恢复服用。 6.合并高血压者,应经内科系统治疗控制血压至稳定,收缩压低于24.0kPa (l80mmHg)、舒张压低于13.3kPa (l00mmHg)较为安全。在选择抗高血压药时,应避免用中枢性降压药或酶抑制药,以免麻醉期间发生顽固性低血压和心动过缓。其他降压药可持续用到手术当天,避免因停药而发生血压剧烈波动。 7.合并呼吸系统疾病者,术前应停止吸烟至少2周,并进行呼吸功能训练;行雾化吸人和胸部物理治疗以促进排痰;应用有效抗生素3~5d以控制急、慢性肺部感染。 8.合并糖尿病者,择期手术应控制空腹血糖不高于8. 3mmol / L,尿糖低于(++),尿酮体阴性。急诊伴酮症酸中毒者,应静滴胰岛素消除酮体、纠正酸中毒后手术;如须立即手术者,虽然可在手术过程中补充胰岛素、输液并纠正酸中毒,但麻醉的风险性明显增加。 (四)胃肠道的准备 1.应常规排空胃,以免发生反流、呕吐或误吸,及由此导致的窒息和吸人性肺炎。 2.成人术前应禁食6 h,禁饮4 h。 3.小于6个月的小儿术前应禁食(奶) 4 h,禁水2h;6个月到3岁的小儿术前应禁食(奶)6h,禁水3h;大于3岁的小儿术前应禁食(奶)8h,禁水3h。 (五)麻醉设备、用具及药品的准备 1.麻醉前必须准备和检查麻醉和监测设备、麻醉用具及药品o 2.无论实施何种麻醉,都必须准备麻醉机及急救药品。 3.麻醉期间必须检测病人的生命体征。麻醉实施前对已经准备好的设备用具和药品等,应再一次检查和核对。术中所用药品必须经过两人核对后方可使用。 (六)麻醉前应做的准备 1.核对手术病人的姓名、住院号、床号、术前诊断和手术名称等。检查麻醉前用药是否使用,是否按要求禁食,核对血型及备血情况。 2.麻醉时检查义齿是否已取下,活动牙齿应通知病人及时处理。 3.检查麻醉机、监护仪、麻醉用具、氧气和吸引器等;核对所准备的药品、剂量,并在注射器上标识清楚。 4.测量血压、心率、呼吸频率,监测心电图和脉搏血氧饱和度,并作为基础值记录在麻醉记录单上。 (七)麻醉前用药 1.麻醉前用药应有麻醉科医师根据需要开医嘱,由病房护士执行;急诊或特殊病人可由手术室护士执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