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菌素和茉莉酸甲酯对玉米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冠菌素和茉莉酸甲酯对玉米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摘要玉米种子经COR和MeJA处理后发现,低浓度的COR(0.01μmol/L)和MeJA(1.0μmol/L)促进种子萌发;提高了种子中可溶性糖含量、α-淀粉酶活性、增加侧根数和株高,而高浓度COR(1.0μmol/L)和MeJA(100.0μmol/L)则相反;COR和MeJA诱导的根系表面积的增加主要是由于须根数增加导致的;在促进种子萌发方面,COR的活性比MeJA高,大约是MeJA的100倍,初步认为低浓度COR促进种子萌发与诱导的α-淀粉酶有关。

关键词冠菌素(COR);茉莉酸甲酯(MeJA);玉米;萌发
玉米是重要的粮食作物、饲料作物和能源作物。

培育齐苗壮苗是玉米田间生产的重要目标之一。

实际生产中,一些玉米种子因为仓储老化或者萌发环境恶劣导致出苗率低、幼苗不健壮,还有一些基因型玉米种子田间制种过程中也出现类似的问题,严重影响繁殖制种速度及田间生产应用[1]。

利用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处理种子,可以促进或抑制种子的生长发育,使生长发育发生质的变化[2]。

玉米是使用化控调节剂较多的作物品种之一。

一些研究发现[3-4],采用化学调控物质如赤霉素(GA)、6-苄基氨基嘌呤(6-BA)处理种子,可以打破玉米种子休眠,促进发育、发根,培育壮苗,提高幼苗的抗逆性。

冠菌素(Coronatine,COR)是丁香假单胞菌属的代谢产物[5],研究发现,COR能影响植物生长发育、诱导防御相关的次生物质代谢和调节逆境胁迫等[6],COR和茉莉酸/茉莉酸甲酯(JA/MeJA)都有环五烷结构,两者的许多生理功能相似[7-10]。

有很多报道涉及MeJA调节水稻和花生种子的萌发[11-12],但尚未见COR和MeJA对玉米种子萌发的影响。

本文以玉米为材料,比较COR与MeJA 在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方面的异同,明确COR和MeJA调控玉米种子萌发的效应,为种子萌发调控提供一条新的可行途径。

1材料与方法
1.1玉米种子和处理药剂
玉米(Zea may L.)品种为农大3138,种子由中国农业大学玉米中心提供。

COR由中国农业大学化控中心发酵生产,菌种为PG4180,浓度已经HPLC 检测标定好,直接用蒸馏水配制成0.001 μmol/L、0.01μmol/L、0.1μmol/L、
1.0μmol/L浓度溶液。

MeJA购买自SIGMA(北京)公司,先用少量95%乙醇溶解,再加水定容至1.0×10-3 mol/L浓度,乙醇终浓度为2%。

MeJA采用稀释法配制0.1μmol/L、1.0μmol/L、10.0μmol/L和100.0μmol/L浓度溶液(乙醇浓度相应也被稀释)。

清水处理作为对照,每浓度重复3次。

1.2测定方法
发芽率:选取均匀一致的种子用0.1%的次氯酸钠溶液浸泡消毒2~3min,后用自来水冲洗多次,在COR和MeJA各浓度的溶液中浸种24 h(25±1)℃。

然后将种子转移到垫有2层纱布和适量COR和MeJA溶液的白瓷盘中,于光照培养箱中萌发(光照和黑暗各12 h,培养温度(25±1℃),在萌发第3天和第7天时计算发芽率。

把浸种后的种子播在湿润的河沙中,置于温度为25±1℃的培养室中培养,维持光照和黑暗各12h,至萌发7d后,测定株高、主根长和侧根数。

用WinRHIZO 根系扫描仪测定根系表面积和须根数。

可溶性糖含量:在萌发第3天和第7天时测定,参照张志良等[13]的蒽酮比色法测定。

α-淀粉酶活性:在萌发的第0、2、4、6天分别取各处理萌发的玉米种子去种皮去胚,称取1 g胚乳供测定,α-淀粉酶活性测定采用陈毓荃[14]的3,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定糖法。

2试验结果
2.1COR与MeJA对玉米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的影响
如图1所示,0.01μmol/L COR处理显著提高了农大3138第3天和第7天的发芽率,而0.1~1.0μmol/L COR处理则显著降低了其发芽率。

1.0~10.0μmol/LMeJA 处理也提高了农大3138第3天和第7天的发芽率,但与对照相比增加不显著,100.0μmol/L MeJA处理降低了玉米的发芽率,第3天和第7天的发芽率分别比对照低10.6%和12.2%。

2.2COR与MeJA对玉米幼苗生长的影响
如表1所示,不同浓度COR浸种7d后,幼苗形态发生变化。

0.01μmol/L COR 处理显著增加了株高和侧根数,分别比对照增加9.2%和8.9%。

1.0μmol/L COR
处理则显著降低株高、主根长和侧根数,而显著增加了根系表面积和须根数。

根系表面积和须根数随COR浓度增加而逐渐增加,其变化趋势一致。

如表2所示,不同浓度MeJA浸种7d后,0.1~1.0μmol/L MeJA处理对玉米幼苗株高和主根长增加不显著,侧根数显著增加15.4%;而100.0μmol/L MeJA 处理则显著降低主根长,比对照降低12.0%,株高和侧根数变化不显著,而显著增加了根系表面积和须根数。

根系表面积和须根数随MeJA浓度增加而逐渐增加,其变化趋势一致。

2.3COR与MeJA对玉米种子萌发过程中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如图2所示,在萌发第3天和第7天时,0.001~0.01 μmol/L COR处理显著提高了玉米种子中可溶性糖含量,而1.0μmol/L COR处理显著降低了可溶性糖含量,分别比对照低26.7%和23.5%。

MeJA和COR变现出类似趋势,0.1~1.0μmol/L MeJA处理显著提高了玉米种子中的可溶性糖含量,而100.0μmol/L MeJA处理则显著降低了其含量。

2.4COR与MeJA对玉米种子萌发过程中α-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如表3所示,浸种结束时,0.001μmol/L和0.01μmol/L COR浸种的玉米种子α-淀粉酶活性较对照显著增高,分别比对照高56.5%和32.9%。

第2天时,0.001~0.1μmol/L COR浸种的玉米种子α-淀粉酶活性增加迅速,但处理间变化不显著。

第4天时,各处理均有增加趋势,但是只有0.01μmol/L COR处理增加幅度最大,至第6天时,种子中α-淀粉酶活性开始下降,但仍比对照显著。

0.01~1.0μmol/L COR处理的α-淀粉酶活性先增后降,而1.0μmol/L COR处理的α-淀粉酶活性一直呈增加趋势。

如表4所示,MeJA浸种后对α-淀粉酶活性的影响随
时间和COR浓度也发生很大的变化。

0~4d,1.0μmol/L和10.0μmol/L MeJA 处理的α-淀粉酶活性均比对照要高,第6天时呈降低趋势。

而100.0μmol/L MeJA 处理0~4d时与对照无明显差异,第6天时比对照显著降低。

1.0~10.0 μmol/L MeJA 处理的α-淀粉酶活性在玉米种子萌发初期(0~4d)显著提高。

3讨论
COR在0.01μmol/L浓度时促进了种子萌发,而在1.0μmol/L时则降低了种子发芽率。

MeJA与COR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趋势是一致的,只是促进和抑制玉米种子萌发的MeJA处理浓度不同,表现出类似的剂量效应。

对于种子萌发,0.01μmol/L COR和1.0μmol/L MeJA是较适浓度。

COR与MeJA都显著促进了侧根数,0.01~1.0μmol/L COR处理增加了幼苗株高。

而根系表面积和须根数随处理浓度的增加迅速增加,从试验数据中看,根系表面积的增加主要时由于须根数的增加而增加的。

COR能提高α-淀粉酶酶的活性,0.01μmol/L COR处理时在第2天时有个高峰,而高浓度1.0μmol/L COR处理时α-淀粉酶虽然低于同期各个处理,但0~3d 一直呈现增加趋势。

MeJA处理的玉米种子在1.0~10.0μmol/L处理之间分别在第2天和第4天时α-淀粉酶活性最高。

而高浓度(100.0μmol/L)的MeJA处理玉米种子则抑制了α-淀粉酶活性。

从这一点上看出,COR的活性比MeJA的高,大约是MeJA的100倍左右。

国外有人报道,COR比JA/MeJA的生物活性高100~10 000倍[9]。

研究发现,MeJA低浓度(0.01μmol/L、0.1μmol/L)促进花生子叶淀粉酶活性和淀粉降解,高浓度(100μmol/L、10μmol/L)作用相反[11]。

MeJA促进和抑制水稻种子萌发都与α-淀粉酶活性有关[12]。

试验发现,MeJA在玉米种子萌发上也有类似的作用。

低浓度(0.01μmol/L)COR促进α-淀粉酶活性,而高浓度(1.0μmol/L)则相反。

MeJA和COR对α-淀粉酶诱导趋势与对发芽势和发芽率的影响趋势一致,初步认为,低浓度COR促进玉米种子萌发与其诱导的α-淀粉酶活性有关。

萌发种子中可溶性糖含量与α-淀粉酶活性变化一致,说明低浓度COR可通过诱导α-淀粉酶活性的增加以促进种子内部物质的转化。

COR与JA/MeJA在结构上比较相近,功能上有部分类似,都能调节植物生长和抗逆,但JA/MeJA价格昂贵,目前尚未工业化生产,难以大规模直接用于农业生产,若能大量发酵生产COR,在农业生产上应有广阔的前景。

4参考文献
[1] 刘华山,李玉玲,王德勤,等.不同S22基因型玉米种子萌发过程中的生理生化特性变化(简报)[J].植物生理学通讯,1999,35(1):15-17.
[2] 汤海军,周建斌,郑险峰.不同化控调节剂浸种对玉米种子萌发生长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2004,32(12):8-12,22
[3] 汪浩才.玉米不同生育阶段化学凋节技术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1998(1):32-35.
[4] 王冀川.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研究[J].甘肃农业科技,2000(8):30-32.
[5] ICHIHARA A,SHIRAISHI K,SATO H,et al.The structure of coronatine[J].J Am Chem Soc,1977,99(2):636-637.
[6] SCH?譈LER G,MITH?魻FER A,BALDWIN I T,et al.Coronalon:a powerful tool in plant stress physiology[J].FEBS Lett,2004,563(1/3):17-22.
[7] GRUELICHF,YOSHIHARAT,ICHIHARAA.Coronatine,a bacterial phytotoxin,acts as a stereospecific analog of jasmonate type signals in tomato cells and potato tissue[J].Plant Physiol,1995,147(3/4):359-366.
[8] BENEDETTI C E,XIE D X,TURNER J G.COI1-Dependent expression of an arabidopsis vegetative storage protein in flowers and siliques and in response to coronatine or methyl jasmonate[J].Plant Physiol,1995,109(2):567-572.
[9] KODA Y,TAKAHASHI K,KIKUTA Y,et al.Similarities of the biological activities of coronatine and coronafacic acid to those of jasmonic acid[J].Phytochemistry,1996,41(1):93-96.
[10] 汪宝卿,李召虎,翟志席,等.冠菌素及其生理功能[J].植物生理学通讯,2006,43(3):503-510.
[11] 宾金华,潘瑞炽.甲基茉莉酸酯对花生种子萌发和贮藏物质降解的影响[J].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1998,6(3):239-244.
[12] 宾金华,黄胜琴,何树春,等.茉莉酸甲酯对水稻种子萌发和贮藏物质降解的影响[J].植物学报,2001,43(6):578-585.
[13] 张志良.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14] 陈毓荃.生物化学实验方法与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