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humann舒曼艺术歌曲《奉献》Dedication Op.25-1

合集下载

浅析舒曼声乐套曲OP.42之4《戒指戴在我手上》

浅析舒曼声乐套曲OP.42之4《戒指戴在我手上》

浅析舒曼声乐套曲OP.42之4《戒指戴在我手上》
《戒指戴在我手上》是罗伯特·舒曼(Robert Schumann)的声乐套曲Op.42的第4首歌曲,于1840年完成。

这首歌曲是舒曼为其心爱的克拉拉·魏克(Clara Wieck)所作,
舒曼和魏克在他们的感情生活中经历了许多挫折和障碍,这首歌曲表达了舒曼对于和魏克
的幸福生活的渴望。

这首歌曲的词曲都由舒曼创作,词中充满了浪漫主义的情感和想象,以及舒曼对于爱情、幸福的向往。

整首歌曲以乐器伴奏为主,而声乐的部分则是情感的体现,充满了深情
和渴望。

这首歌曲的旋律优美动听,充满了变化和情感,旋律起伏不定,情感也随之变化,充满了舒曼独特的个性和美学价值。

歌曲的开头是一个温柔的旋律,表达了对于幸福和美好生活的向往,歌声由低沉和柔
和的声音开始,旋律也较为平缓。

然而随着旋律的不断变化,歌曲开始充满了激情和感性,情感开始变得更加深刻和强烈。

歌词中有许多趣味的隐喻和比喻,如“我的心是一只小小
的鸟,它想要飞向你的心”,表达了舒曼对于魏克的热爱和想念。

总之,舒曼的声乐套曲Op.42之4《戒指戴在我手上》是一首充满了浪漫主义情感和想象的艺术作品。

它不仅表达了舒曼对于爱情和幸福生活的向往,也展现了他独特的艺术个
性和美学价值。

这首歌曲被视为舒曼最著名的声乐作品之一,也是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的重
要代表之一,不仅影响了当时的音乐创作,也对后世的音乐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舒曼声乐套曲《妇女的爱情与生活》中《手指上的戒指》的艺术特色分析郜晗淇

舒曼声乐套曲《妇女的爱情与生活》中《手指上的戒指》的艺术特色分析郜晗淇

舒曼声乐套曲《妇女的爱情与生活》中《手指上的戒指》的艺术特色分析郜晗淇发布时间:2021-08-20T01:43:25.634Z 来源:《当代教育家》2021年16期作者:郜晗淇[导读] 他的创作主要思想是他的内心世界,虽然这一切充满着让人无法理解感受,可正是这种矛盾的心理,充分地把舒曼的性格表达得淋漓尽致,非常具有分析意义。

哈尔滨石油学院摘要:舒曼的这首《妇女的爱情与生活》是一部十分具有代表性的声乐套曲,这部作品创作于1840年,也恰巧是他与他生命当中最重要的女神——克拉拉结婚的那一年。

这部作品流传至今,他的创作主要思想是他的内心世界,虽然这一切充满着让人无法理解感受,可正是这种矛盾的心理,充分地把舒曼的性格表达得淋漓尽致,非常具有分析意义。

关键词:德国,艺术歌曲,舒曼,艺术特色,爱情《妇女的爱情与生活》之《手指上的戒指》这首乐曲的风格非常的质朴简单,但是却完美的描绘出主人公内心的变化。

似乎没有任何遗漏的让我们每个人都淋漓尽致地感受并对作者产生共鸣。

舒曼与爱妻终成眷属的画面,让听者有无限的遐想空间,这种感情让听众为之振奋,正是舒曼对音乐的理解才能够引起这么多人的共鸣。

一、作品的创作背景舒曼(Schumann,Robert)(1810-1856),父为书商且酷爱文学,母为著名外科医生之女,舒曼为其末子。

8岁师从圣玛利亚教堂管风琴师学习音乐。

9岁开始作曲。

14岁立志当钢琴家。

但他父亲却希望他能在文学上有所成就。

舒曼也喜读歌德、拜仑、霍夫曼等人的文学作品,并尝试诗词创作。

1826年父逝后,舒曼即遵循母命于1828年入莱比锡大学攻读法律。

在大学期间,对所学课程甚感枯燥乏味,却以很大的精力在课余时间,师从莱比锡著名钢琴教师弗里德里希?维克学习钢琴,并陆续出版了一些钢琴作品等。

他还到瑞士、意大利等地旅行,在法兰克福聆听了当时最著名的小提琴家帕格尼尼的演奏,决心致力于钢琴表演艺术。

1831年投稿于芬克办的《音乐报》,开始了文笔活动。

舒曼钢琴套曲《蝴蝶》的标题性解析

舒曼钢琴套曲《蝴蝶》的标题性解析

并与第一首《化装舞会》的圆舞曲风格与之相呼应,回归主题,象征舞会即将结束,同时也象征着瓦尔特收获了爱情的喜悦。

乐曲从D大调属音A音弱拍开始,第1-8小节是《老祖父之舞》的主题,随后转换节拍,在第17小节《老祖父之舞》的主题再次出现,进行至第24小节开始引导出第一首的主题旋律。

从第31小节开始,《老祖父之舞》的主题再度出现,以对位的形式跟进高音声部的主题旋律。

之后,第47小节《老祖父之舞》的旋律在中音声部伴随着持续低音D音反复出现,从第62小节开始,高音声部插入了A音随后主题旋律逐渐减音消失,最后只剩下A音。

纵观全曲会发现A音在《蝴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代表着明亮的钟声,这里的A音与开头的A音相呼应,在六次代表钟声的A音敲响后,音乐的音量渐渐减至最弱,意味着舞会到此结束,人们也逐渐散去。

在第73小节之后,高音声部的旋律一直都是在D大调上的主级和弦D-F-A三个音上进行,而低音声部则是以简短的和声为伴奏,在乐曲的最后,停在一个极弱的属七和弦长音上,随后慢慢地放开和弦,只听到属音A音,经过延长休止后,又回到了原调的主和弦上,在此全曲结束。

在《新音乐杂志》中,舒柏林发表了关于舒曼《老祖父之舞》的文章,有提到:《老祖父之舞》的曲调一般用于婚宴里跳舞的时候,是爱情的象征。

可见,舒曼在音乐中穿插《老祖父之舞》,并反复出现,是想通过这个来表达了小说中的男女主角的爱情,同时他也希望与克拉拉能相互爱慕,像故事的结尾一样,和爱的人在一起,体现了他对美好、长久的爱情的向往。

(二)人物形象的塑造舒曼的音乐创作中,经常会出现埃塞比乌斯和弗洛雷斯坦这两个人物,他们是舒曼“大卫同盟社”中两个假想式的人物,也是舒曼双重性格的化身。

在钢琴套曲《蝴蝶》中,第二首《瓦尔特》和第三首《乌尔特》就是以此来写作的,其中,弟弟瓦尔特是“弗洛雷斯坦”的形象,是一个热情奔放的现实家,而哥哥乌尔特就“埃塞比乌斯”的形象,是一个沉思妄想的幻想家。

在创作过程中,舒曼会用相同的旋律创作手法表现不同的形象。

舒曼连篇歌曲集

舒曼连篇歌曲集

提鲍 德演 奏格 什 温
法 国 当代 古 典 钢 琴 家 简 一 夫 斯 ・ 鲍 德 非 常擅 长 诠 释 法 国 作 曲 家 的作 伊 提
品 ,但是这一次显然他决心挑战 自己,选择灌录一张爵士乐风格浓郁 的格什
温钢琴与管弦乐团作品。这款新作中收录的 《 蓝色狂想 曲》、 《 “ 我抓住 了 节奏” 变奏 曲》和 《 大调钢琴协 奏曲 》,都堪称是格 什温的成名之作 ,同 F
出品 :环 球/ E C DCA
编号 :D C A 4 8 2 6 EC 7 19
莱昂 卡瓦 洛 :五 月之 夜
男 高 音 歌 唱 家 多 明 戈 在 歌 坛 打 拼 数 十 年 早 已获 得 天王 名 号 , 以他 如 此 地
位 ,唱 片公 司推 出新专辑还怕不保险 ,要拉上 当红钢琴家郎 朗一并 上阵,只 能说 明பைடு நூலகம்个 问题 :现在唱片真的是越来越不好做 了。这款新专辑 的主要构成
E[EESS )BLAE唱 街 凸
舒 曼 连 篇 歌 曲集
S YR A 0 9 ON / C 在2 0 年古典回声太奖中大获全胜,旗下的十位 古典艺人榜 上有名 。其 中男中音克里斯蒂安 ・ 葛哈尔与钢琴家杰 罗尔德 ・ 胡伯合作录制
的独唱 专辑 《 矍连 篇歌曲集 》荣获 “ 舒 年度歌唱家”奖项。德 国男 中音葛 哈
时 也 是 作 曲 家 广 为 人 所 知 的 古 典 作 品 。 这 个 新 版 的 卖 点 是 , 它按 照 上 世 纪 二
十年代这些乐曲最初首演时的编制与配器版本 (比如 《 蓝色狂想 曲》采用 的
是1 2 年该曲酋演时原始爵士乐团协奏版本, 《 94 蓝色狂想曲》 ),也就是说
这张唱片 旨在勾起乐迷酌怀 旧思绪。而事实上 ,如果唱片封套 的文案 中没有 强调这一点的话 ,一般的乐迷很难发现其 中的演绎风格与市面上众多其他 同

舒曼声乐套曲《妇女爱情与生活》演唱探究

舒曼声乐套曲《妇女爱情与生活》演唱探究

舒曼声乐套曲《妇女爱情与生活》演唱探究作者:曲歌来源:《当代音乐(下旬刊)》2017年第11期[摘要]19世纪浪漫主义乐派,是西方音乐历史发展的辉煌时期。

在这一时期里,德奥艺术歌曲声乐套曲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舒曼推动了这种体裁的发展。

罗伯特·亚历山大·舒曼(Robert Alexander Schumann,1810—1856),是德国19世纪浪漫主义乐派最杰出的音乐评论家、作曲家和钢琴家之一。

在他短暂而又辉煌的人生道路中,创作出了许多体裁的优秀作品。

在他众多音乐体裁的作品中,声乐这一体裁较为突出。

声乐套曲《妇女的爱情与生活》是舒曼众多声乐作品中,最能体现其浪漫主义精神与情怀的作品。

此部声乐套曲完成于舒曼的“歌曲之年”1840年,是根据德国柏林派最有才能的抒情诗人之一沙米索的同名组诗谱曲而成。

以现实生活中的真实色彩描绘了一个妇女一生中的欢乐与悲伤,初恋、爱慕、定情、订婚、结婚、孕育、母爱、亡夫的一系列的人生经历。

作品以独特、纯朴、真挚的情感而卓越不凡,在此之前,还没有人能像舒曼一样以女人视角出发,描绘女人一生当中的内心情感与角色的变化。

《妇女的爱情与生活》有着深厚的音乐内涵与较高的艺术价值,从而要求演唱者有一定的演唱技巧和对作品准确的理解与把握。

因而笔者对其演唱进行了细致的探究。

[关键词]舒曼;艺术歌曲;声乐套曲;妇女的爱情与生活;演唱[中图分类号]J6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17)22-0011-10一、浪漫主义德奥艺术歌曲的发展足迹(一)德奥艺术歌曲的形成与发展1艺术歌曲的雏形时期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注重歌唱和诗歌的诗人荷马,于公元前9—公元前8世纪汇集整理出了以叙事歌曲为基础的《荷马史诗》,它是声乐这一体裁最早的雏形。

公元前8—公元前6世纪随着氏族的逐渐瓦解人们不在满足于英雄的神话故事,而想要展现自己的情感与意志,因此抒情诗歌孕育而生,代表作家特尔潘德。

舒曼《诗人之恋》第一首“在美丽的五月”的调性密码

舒曼《诗人之恋》第一首“在美丽的五月”的调性密码

甘芳萌[1]1840年,舒曼(Robert Schumann ,1810-1856)从海涅(Christian Johann Heinrich Heine ,1797-1856)原有65首诗作的诗集《抒情的间奏》(Lyrisches Intermezzo ,1822-1823)中选择了16首作为歌词[2],创作了艺术歌曲套曲《诗人之恋》(Dichterliebe )。

其中的第1首分曲“在美丽的五月”(ImwunderschönenMonat Mai )的调性曾经让众多音乐学者感到困惑,本文对这部套曲的分析即从对这一问题的讨论入手。

一、A 大调还是升F 小调?置身于19世纪上半叶的音乐语言环境来看,初看第一首“在美丽的五月”,就会令人觉得其结构外貌很奇特,因为我们似乎无法确定这首歌曲是何调性。

初海伦认为:“作品一开始便由钢琴弹奏出升f 小调,[1]作者简介:甘芳萌(1979-)女,博士,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讲师。

[2]分别是第1、2、3、4、7、11、18、22、20、40、39、45、55、56、43、65首诗作。

值得注意的是,舒曼对于海涅原诗集中65首诗作中16首在套曲的次序安排,与海涅原有的次序并不相同。

舒曼《诗人之恋》 第一首“在美丽的五月”的调性密码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7年第4期THE NEW VOICE OF YUE—FU (The Academic Periodical of Shenyang Conservatory of Musi c)[内容提要]本文以舒曼《诗人之恋》第一首“在美丽的五月”究竟是何调性的讨论入手,进而观察这个分曲对整部套曲的旋律材料、织体、和声语汇尤其是调性布局的处理的影响,以及这些处理与作曲家对海涅原诗作诗意阐释的关系。

[关 键 词]舒曼《诗人之恋》(Dichterliebe )断片歌曲套曲中图分类号:J60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736(2017)04-0069-12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7年第4期70声乐便以升f 的关系大调A 大调唱出旋律。

两个掷弹兵:舒曼与海涅的浪漫主义与革命情怀的交汇

两个掷弹兵:舒曼与海涅的浪漫主义与革命情怀的交汇

49SONG OF YELLOW RIVER 2023/ 18作者简介:肖锦东(1998-),男,波兰克拉科夫国立音乐学院博士在读。

两个掷弹兵:舒曼与海涅的浪漫主义与革命情怀的交汇肖锦东摘 要:本论文深入分析了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的艺术歌曲《两个掷弹兵》。

首先,通过对作曲家罗伯特·舒曼和词作者海涅的生平背景介绍,揭示了他们的音乐创作动机和情感基础。

接着,论文对歌曲的曲式、歌词和演唱进行了详细分析,突出了作品的音乐特点和情感表达。

随后,通过与其他同时期的艺术歌曲进行比较,突显了《两个掷弹兵》在浪漫主义音乐中的地位和影响。

最后,论文探讨了这首作品的政治、历史、人文和艺术意义,以及它对后续艺术作品的影响。

通过全面地分析,本论文展示了《两个掷弹兵》作为一首具有深刻情感和思考的艺术歌曲在19世纪音乐史上的重要地位。

关键词:艺术歌曲;罗伯特·舒曼;海涅;浪漫主义中图分类号:J614 文献标识码:A引 言罗伯特·舒曼(Robert Schumann)是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杰出代表之一,他的作品涵盖了交响乐、室内乐和艺术歌曲等多个领域。

本论文将着重探讨他的艺术歌曲《两个掷弹兵》(“Die beiden Grenadiere”),这首歌曲作于1840年,是他的歌曲集《爱的歌》(“Myrth -en”)中的一部分,以其深刻的情感表达和音乐性而闻名。

通过对这首歌曲的音乐分析、歌词分析、演唱分析以及与其他艺术作品的比较,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舒曼作为作曲家的风格和他对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的贡献。

一、作曲家罗伯特·舒曼生平介绍罗伯特·舒曼(1810.6.8-1816.7.29)是德国浪漫派音乐的代表作曲家。

他出生在充满着浪漫主义的文学与艺术气息的家庭,父亲是一名富有文学修养的书商与出版商,母亲热爱诗歌创作与演唱,因此舒曼自童年时期开始就深受家庭氛围的熏陶。

自幼便立志成为钢琴家,同时也非常努力在钢琴演奏方面,但是由于家庭变故,后来转而进入了莱比锡大学学习法律专业。

舒曼声乐套曲

舒曼声乐套曲

舒曼声乐套曲《妇女的爱情与生活》音乐解析罗伯特·舒曼(Robert Schumann,1810-1856年)是19世纪的德国作曲家、音乐评论家。

他的钢琴作品在曲式上有一定的独特性,即诗与音乐的转化。

舒曼认为艺术家应成为一名诗人,具备对诗的悟性。

这种独特的创作理念,使其创作的音乐作品如富有幻想的诗一般。

在舒曼众多作品中,声乐套曲《妇女的爱情与生活》最为清晰地展现了作曲家的真实情感世界。

《妇女的爱情与生活》以法国诗人阿德尔贝特·冯·沙米索(Adelbert Von Chamisso,1781-1838年)的8首诗为歌词,深入、细致地描述了一位女性从初恋到热恋、再到与恋人死别的整个情感变化过程。

从作曲的构思上可以看出,作曲家对这8首歌曲刻意进行了整体布局,而且在调性上也进行了设计。

本文就套曲的创作背景、音乐特点及艺术特色等方面加以阐述和分析。

一、声乐套曲《妇女的爱情与生活》的创作背景词作者沙米索原籍法国,是著名的浪漫派抒情诗人,在法国大革命时期移居柏林,从此改用德语写作。

声乐套曲《妇女的爱情与生活》由舒曼根据沙米索的长篇同名诗改编而成,舒曼在创作时省去了原诗集9首诗歌中的最后一首。

沙米索的诗歌风格质朴、语言优美,将其对生活及自然的深入观察作为创作素材,表达出一种真实、朴素的情感,因其创作具有典型的德奥民谣风格和浪漫主义诗歌色彩,被后人评价为柏林浪漫派文学最有才华的诗人。

沙米索用纯真质朴的语言将一段有着悲欢离合等感情色彩的情感故事描述得淋漓尽致,将女主人公内心世界的情感变化刻画得深入而细致,引起当时人们对该作品的广泛关注,也使作曲家舒曼对其产生了共鸣及创作热情。

1840年,舒曼达到了创作的巅峰时期。

在与恋人克拉拉经历了长达5年的爱情磨砺后,两人终于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美好幸福的婚姻生活激发了舒曼的创作激情。

此时,舒曼无意间看到了沙米索的诗《妇女的爱情与生活》,立刻被诗中的故事所吸引,并联想到自己和克拉拉的爱情故事,深深地体会到来之不易的爱情所经历的艰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