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复的思想演讲范文

合集下载

浅析严复的自由主义思想

浅析严复的自由主义思想

浅析严复的自由主义思想吴艳摘要:严复的的自由主义既不是完全的照搬西方的自由主义的思想,也不是类似康梁等人从本土思想文化传统中加以发挥创造出来的思想。

个人与群体的关系是严复自由主义思想的核心,严复从个人与群体的关系来解释和定义自由主义。

关键词:严复自由主义反思一、严复的自由主义思想内涵严复最早引进西方的自由主义思想。

在西方的文化语境之中,自由主义具体说来至少有以下四方面的内涵。

第一,自由主义意味着个人主义,具体包括本体论上的个人主义(即在个人与社会关系问题上,坚持个人优先于社会而存在;社会和国家为保障个人的利益而存在),认识论上的个人主义(即在知识问题上,坚持知识是分裂的,真理掌握在每个单独存在的个体之中;真理又是相对的,个人相对而言又是无知的),伦理的个人主义(即不存在绝对的善和恶,善和恶是个人主观意向的产物)和宗教的个人主义(即个人与上帝之间的联系是直接的,“称信即义”,不需要教会和教士)。

第二,平等主义,即人人在法律面前都享有平等的权利履行平等的义务,在具体操作中,包含着两对关系:政治上的平等主义与经济上的平等主义,形式上的平等主义与实质上的平等主义。

第三,崇尚民主,即自由民主制度是保证人民权利得以实现的最有效的方式;自由主义所崇尚的民主是间接民主或代议制民主,自由主义的民主建立在多元基础之上,而不是建立在一元同质基础之上的,自由主义的民主是一种竞争和妥协的产物。

第四,道德向善主义,即坚持社会的任何制度和政治结构都具有变得更好的内在倾向和人们有力量促使其改善。

这是西方政治思想中的基本界定。

一般认为,严复的自由主义应该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第一,建立维护个人自由的法律和政治制度;第二,提倡经济上的放任自流;第三,提倡功利主义的伦理观;第四,提倡思想和言论自由。

①二、严复自由思想的发展脉络严复说:“吾未见其民之不自由者,其国可以自由也;其民之无权者,其国之可以有权也”。

②可见,他对“民权”和“自由”的重视程度没有高下之分。

严复的哲学思想

严复的哲学思想

严复的哲学思想严复(公元1853-1921年),原名宗光,字几道,又字又陵,福建侯官(今闽侯)人。

在哲学上,严复与同时代的康有为、谭嗣同不同,不是把“西学”与“中学”、科学内容与哲学思辨结合在一起,而是吸取西方近代的经验主义传统和现代的实证主义原则作基础,以牛顿力学和达尔文进化论为框架,建构起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完全近代意义的哲学体系。

一、“质力相推”的科学自然观严复的自然观是建立在近代自然科学基础上的,不同于中国古代自然科学,也不同于康有为的“元气”说和谭嗣同的“以太”说,而是具有完全近代意义的科学宇宙论。

严复非常重视西方近代自然科学,认为其中最重要的是数学、名学(逻辑学)、力学和质学(化学)。

数学与名学提供了认识万物的方法,力学与质学则能认识事物的内部构造、运动机能与因果联系。

他特别推崇哥白尼、牛顿、达尔文的学说,认为牛顿力学第一定律是“旷古之虑”(《译天演论序》),盛赞达尔文的进化论“一新耳目,更革心思”,甚于牛顿的理论(见《原强》)。

在他看来,宇宙万物都统一于物质性的“气”。

他力图从经典物理学的角度对“气”下界说,认为“气”是具有质点、吸引力(“爱力”)、排斥力(“拒力”)的基本物质实体,赋予了这个古老的哲学范畴以新的科学内容。

在他看来,物质与运动是统一的,没有物质,即无所谓运动;没有运动,物质也不能显示其存在。

整个宇宙就是运动着的物质和物质的运动。

严复认为宇宙演化的形式有二:一是“翕以聚质”,指质点在相互间吸引力的作用下集聚起来形成物体;二是“辟以散力”,指质点在集聚过程中产生热、光、声和运动,散发出能量。

正式通过这两种形式,宇宙间的事物由简单到复杂,由流动到凝固,由混沌到分明。

严复还认为,动植物乃至人类也是如此演化而来的,是“天演”过程的不同发展阶段。

严复的这些思想,是用近代自然科学说明各种运动形式,对于近代中国哲学启蒙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严复的科学自然观反对了宗教神学的造物主和上帝。

世纪初严复的经济思想

世纪初严复的经济思想

世纪初严复的经济思想
严复是清朝末期一位著名的学者、惠州人,他在经济思想方面具有独到的见解。

严复的经济思想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对国家财政和对商业的看法。

对国家财政的看法
严复对国家财政的看法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提倡节约,二是主张加强监督。

严复认为节约是国家财政管理的关键,节约不仅仅是为了避免浪费,更是为了让国家不断积累财富。

严复提出了许多节约的具体措施,比如要求官员使用简朴,限制宴请、交通和住房等费用,节约军费等。

除了节约外,严复还主张加强对国家财政的监督。

他认为官员动辄贪污,这不仅损害了国家的利益,还伤害了人民,因此必须严格监督。

严复对此提出了一些解决措施,比如增加审核机构和加强纪律教育。

他认为只有通过强有力的监督,国家财政才能得到有效管理,从而为国家发展创造出稳定的经济环境。

对商业的看法
严复的商业思想主要体现在他对工商业的发展和商人的形象的看法上。

他主张推动工商业的发展,认为这可以带动经济的发展。

他认为商人应该是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因此,他强调应当尊重商人,并赞扬商人担负着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责任。

同时,严复认为,国家需
要加强商人的自我管理,提高他们的商业道德,以防止商人为了谋取利益而违反法律和道德规范。

总结
严复的经济思想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智慧的精髓。

他认为人类社会只有在秉持节约、监督和正义的原则下才能实现繁荣发展。

他的思想对当今中国的政治和商业环境同样有启示意义,因为我们仍然面临着类似的财政、管理和道德问题。

因此,我们可以从严复的思想中汲取灵感,找到我们社会发展的新方向。

浅析严复的自由主义思想

浅析严复的自由主义思想

浅析严复的自由主义思想严复作为中国“西学第一者”,严复是近代中国自由主义思潮的奠基者,他第一次系统的把西方自由主义思想介绍到中国,并且结合中国的实际做出了一定程度的改造。

严复的自由主义思想受到了中西方文化的双重影响,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标签:严复;自由;论自由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内忧外患的格局下,近代中国掀起了“向西方学习”的热潮,有识之士希图从西方成功经验中寻求到救世良方。

严复作为中国“西学第一者”,认为中国贫弱的原因从伦理价值观方面追究,当归之于中国缺乏“自由”,他说:“其命脉云何?苟扼要而谈,不外于学术则黜伪而崇真,于刑政则屈私以为公而已。

斯二者,与中国理道初无异也。

顾彼行之而常通,吾行之而常病者,则自由不自由异耳。

”[1]基于这种认识,严复在中国思想史上第一次将西方的自由主义思想较全面的介绍到中国,并结合中国的实际做出了一定程度的改造,揭开了近代中国自由主义思潮的大幕,堪称中国自由主义的奠基人。

一、严复自由主义思想的渊源严复的自由主义思想具有典型的英伦特色,这与他两年留学英国的经历有关。

其中,西方经典著作约翰?穆勒的《论自由》是他自由主义思想的主要来源。

约翰·穆勒是英国19世纪著名的自由主义思想家,也是功利主义的支持者。

在《论自由》中,约翰穆勒重点阐释了自由的重要性,并格外强调了思想自由与言论自由,“迫使一个意见不能发表的特殊罪恶乃是它对整个人类的掠夺”[2]。

另外,他还极为重视个性自由,认为个人要充分运用这种自由来充实自身的价值。

约翰·穆勒的自由思想对严复影响极深,严复的自由主义思想就是在翻译约翰·穆勒《论自由》的基础上得以阐发的。

在古代中国,自由一词极少被谈起,或者说人们畏惧谈及自由,“顾竺旧者既惊怖其言,目为洪水猛兽之邪说;喜新者又恣肆泛滥,荡然不得其义之所归。

以二者之皆讥,则取旧译英人穆勒氏书,颜曰《群己权界论》”[3]。

严复在这里犀利地指出当时中国新旧人士对自由观念的误解,希望通过《群己权界论》的翻译向国人讲解自由主义。

严复的思想总结

严复的思想总结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严复的思想总结篇一:严复的新闻传播思想与自由观严复的新闻传播思想与自由观【摘要】:严复是一个划时代的思想巨擘,不论是他以独特方式翻译介绍的西方近代学说,还是他那些具有批判性的犀利文字,都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无法抹去的痕迹。

严复对译书的标准”信、达、雅”至今仍被高校翻译学课程视为译书的最高境界。

【关键词】:新闻传播;翻译严复并不是一个成功的政治家。

虽然在当时中国的知识界、文化界声名显赫,并担任过北洋水师学堂总办、京师大学堂编译局总纂、袁世凯总统府法律外交顾问等职,严复实际上并未担任什么有实权的重要职务。

然而,其一篇篇救国救亡的战斗檄文,一本本震撼人心的典雅译著,影响了一代中国人。

严复代表了新兴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是第一个系统介绍西学、提倡西方资产阶级思想与文化,用以挽救中国的资产阶级启盟思想家。

毛泽东在总结中国革命数十年经验时,将严复与洪秀全、康有为、孙中山这三位“叱咤风云指挥斗争的政治活动家和领导者”并列,其历史地位的真正确立,主要的还在于他在近代中国给国人带来了近代西方的新思想和新观点,使人觉悟到,要救国,只有维新,要维新,只有学习外国。

从而以思想观念的形式极大地推动了近代中国的变化与发展。

关于严复的新闻思想,其本人及其思想的研究者虽未作系统的总结,但从严复一生来看,其并不成功的政治生涯却是与成功的新闻传播实践相伴随的。

在严复思想最进步的时期,即甲午战争以后至戊戌政变以前,国人还并未曾开始新闻学的研究。

中国新闻学的开山之作——徐宝璜的《新闻学》直至严复去世前一年才出版,而在此前,严复早已开始了西方新思想在中国的传播活动。

从戊戌政变到辛亥革命以前这段时期内,严复大量翻译介绍西方资产阶级著作,继续提倡并介绍“西学”中的民主和科学,但同时思想逐渐趋于保守。

在辛亥革命以后,以至于死,严复虽已成为一个顽固的老人,却仍然怀有强烈的爱国思想。

严复的爱国思想体现在其新闻思想上,最突出的便是在《时务报》及其与友人合办的《国闻报》上所发表的一篇篇影响广大、意义深远的爱国论文。

严复朗诵稿

严复朗诵稿

严复朗诵稿
严复是中国古代文学家,也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文学家之一。他的
诗词作品广泛流传,其作品以其优美的词藻和深刻的思想而著称。
他的声朗诵稿更是令人叹为观止,让人感受到他对文学的热爱和对
生活的热情。

严复朗诵稿流畅优美,富有感染力。他用自己的声音,将文字中的
意境和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诗词的美
妙之处。他的朗诵稿不仅仅是对文字的诠释,更是对生活的感悟,
对人情世态的理解。在他的朗诵稿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人生的
热爱和对世界的独特见解。

严复的朗诵稿不仅仅是一种表演,更是一种艺术。他的声音魅力无
穷,能够让人沉浸其中,感受到文字背后的情感和意蕴。他的朗诵
稿流畅自然,充满了生活的气息,让人感到无比舒适和愉悦。无论
是在舞台上还是在录音室里,他的声音都能够打动人心,让人感受
到诗词的魅力。
严复的声朗诵稿不仅具有美学价值,更具有人文价值。他通过自己
的声音,将文字中的情感和思想传递给人们,让人们感受到诗词的
魅力和力量。他的朗诵稿不仅仅是对文字的演绎,更是对生活的感
悟,对人情世态的理解。通过他的朗诵稿,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理
解诗词的内涵,感受到文学的魅力。

总之,严复的朗诵稿是一种艺术,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是一种人生
的感悟。通过他的声音,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诗词的魅力,感
受到文学的力量。希望严复的朗诵稿能够继续传承下去,让更多的
人能够感受到诗词的美妙之处。

严复:听中医之言,十有九误

严复:听中医之言,十有九误

严复:听中医之言,十有九误张效霞严复,谱名传初,乳名体乾,字又陵,又字几道,别号尊疑尺庵、观我生室主人、观自然斋主人、辅自然斋主人,晚号愈懋老人,曾改名宗光。

1854年1月8日生于福建侯官(今福州市)台南苍霞洲。

1859年,正式进私塾读书。

1866年岁末,洋务派创办的福州船政学堂招生,严复以一篇情文并茂、文理通顺的《大孝终身慕父母论》获第一名并录取,学习海军。

1871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被派到军舰上实习、工作了5年。

1877年,到英国留学,继续学习海军,1879年回国。

先是在母校——福州船政学堂当教习,次年受聘于李鸿章创办的天津北洋水师学堂,先后任总教习(相当于今天的教务长)、会办(相当于今天的副校长)、总办(相当于今天的校长)等职务,直到1900年义和团运动爆发才离开。

1902年受聘为京师大学堂编译局总纂。

1905年参与创办复旦公学,次年任校长。

1912年,任京师大学堂总监督,兼文科学长。

同年,京师大学堂改名北京大学校,被荐为首任校长。

辛亥革命以后,还在政府和其他部门担任过一些职务。

严复是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前,向西方学习、寻求救国真理的代表人物之一。

认为:要救国,只有维新;要维新,只有学外国;只有引进西学,才能挽救中国贫弱相积的残破局面。

他指出:“天下理之最明而势所必至者,如今日中国不变法则必亡是已。

”“救亡之道在此,自强之谋亦在此。

早一日变计,早一日转机,若尚因循,行将无及。

”[1]提出中国富强起来的最根本的办法是:“一曰鼓民力,二曰开民智,三曰新民德。

”[2]所谓鼓民力,就是中国人要有健康的体魄;所谓开民智,主要是以西学代替科举;所谓新民德,则是废除专制统治,实行君主立宪。

严复是率先较系统地宣传和传播西方学术文化,成为得时代风气之先的著名启蒙思想家。

其第一部,也是影响最大的译作是根据达尔文的朋友、忠实的达尔文主义者赫胥黎写的《进化论与伦理学》译述而成的《天演论》。

随着对进化论的翻译介绍的增多,“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天演”、“进化”等成为最时髦的名词,在整个思想界产生了巨大的震动和影响。

严复的教育思想

严复的教育思想

严复的教育思想 Revised by Liu Jing on January 12, 2021论严复“三育并举”的教育思想摘要:严复是我国近代着名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翻译家和教育家,在长期的教育维新实践中,严复结合自身会通中西的理论优势与实践经历,通过对中国传统学术文化和洋务教育的理性反思,指出富强中国最根本的办法是从文化教育入手并且创新性地提出了“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的教育思想主张。

本文从严复“三育并举”教育思想形成的原因、内容及其影响三个方面简要展开论述。

关键词:严复“三育并举”的教育思想;形成的原因;内容;影响一、严复“三育并举”教育思想形成的原因甲午战争的失败和“马关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的统治摇摇欲堕,国内民族危机四起。

在严复看来,中国之所以羸弱不堪是因为中国“民力已裘、民智已卑、民德已溥”,而一个国家的强弱决定于三个基本条件:“一日血气体力之强,二日聪明智虑之强,三曰德行仁义之强。

”这就是说,要使国家强盛必须要使国民尤其是年轻一代具有强健的体魄、聪明的智慧和良好的德行。

此外,严复曾留学英国并大量汲取自然科学知识和研究西方社会科学知识。

斯宾塞于1861年出版了《教育论——智育、德育和体育》一书,指出传统的古典教育不能满足当时资产阶级的要求,并提出要培养资产阶级所需要的人才就必须贯彻实施他的教育学说,对下一代人从德、智、体三方面进行全面的教育。

严复极大地吸收了斯兵塞的这种教育学说并提出了“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三育并举的教育思想,以此改造国民的智力结构、伦理结构和病态的国民精神状态。

二、严复“三育并举”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鼓民力”教育:所谓“鼓民力”就是指发展体育教育,要让民众有“壮佼长大”的强健体魄和“晓猛坚毅”的尚武冒险精神。

严复强调为了增强人民的体质,一是要改变中国一向重文轻武的传统价值观念,学校教育更应该注重“尚武”精神教育。

二是通过教育普及卫生知识,革除礼俗积弊、严禁吸食鸦片和女子缠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严复的***思想演讲范文所当感激歌颂无己者。

”严复反对封建****主义酷刑的思想,在理论渊源上既有儒学“胜残去杀”思想的影响,也有西方天赋****不得侵害的理论影响。

其中,来自西学西法的影响占主导地位。

严复提倡保障人身自由权的思想还突出地表现在废除刑讯制度的主张上,他对封建社会中的刑讯制度的黑暗进行了揭露:“吾国治狱之用刑讯,其惨酷无人理,伥于五州,而为此土之大诟矣。

”刑讯制度在中国社会中的存在是由来以久的。

早在周代,就有所谓“肆掠”的刑讯。

秦律中有所谓“笞讯”。

秦以后各种法律在不同程度上都规定了刑讯逼供。

在刑讯制度下,封建官吏“得一囚而炮焙之,攒刺之,其目,拔其齿”。

这种极其野蛮残忍的审讯方法造成了无数冤狱。

对此,严复痛心疾首,感愤泪下。

他愤怒地说:“……亲见刑部之所以虐其囚者,与夫州县法官之刑讯,一切牢狱之黑暗无人理,将其说何如?……吾请为同胞垂涕泣而道之”。

他将这种“狱未定而加人以刑”的野蛮的****主义现象斥之为“天下至不仁之政”。

其实,刑讯逼供现象的存在是由****主义制度的本质所决定的。

不彻底废除****主义制度,即便在法律上禁止刑讯,而在实际的司法活动中严刑逼供的现象也难也克服。

因为****主义统治在本质上就根本否定人格****,不允许讲****,任何人一旦被认为是异端者或涉嫌者,就会比常人遭受更加残无人道的待遇。

对此,严复也略有感悟。

他看到西方国家之所以能废除刑讯,“所由于教化,所由于法制,所由于生计,实缺其一,皆不必能”,废徐刑讯逼供,这是西方近代法制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

不受刑讯的自由,已被现代许多国家在法律上明确列为****保护的内容。

严复提倡保障人身自由权的思想还表现在省刑主张上。

刑罚的增减与自由的多少是成比例关系的。

省刑有到于扩大人身自由权。

严复反对封建任刑主义。

其省刑主张是与以刑弼教思想相联系的。

他认为对于预防犯罪来说。

刑罚毕竟是最下乘的手段,是“最后而至不得已之术”。

刑罚在犯罪预防方面的效验往往是暂验而终不验。

严复提出只有教育才是预防犯罪的最有效的手段,因为犯罪行为的发生往往是由于犯罪人“计短”、“不明事理”,而“非其本性乐乎此”。

如果通过教化使之“知自重”,会比刑罚更有效验。

从以刑弼教、教主刑辅的原则出发,严复主张省刑重教,反对刑纲繁密。

他称西方国家“故其于刑,凡可省不不省,而移其急急于刑罚者,以急急于教育”。

与西方相比,中国封建社会中刑罚种类繁多,且封建重刑主义泛滥。

许多在西方国家仅予罚金或不入刑罚的行为,在中国法律上往往是严刑重罚,甚至无端施以酷刑。

严复提倡学习西法,建立罚金或锾制度。

关于罚锾制度问题,在历史上一直存在着轻刑主义与重刑主义之间的斗争。

其中,反对罚锾赎罪的思想家未必都是主张重刑主义之间的斗争。

其中,反对罚锾赎罪的思想家未必都是主张重刑主义的。

有的人是出于维护穷人的利益而反对罚锾制度。

例如,肖长倩就说过:“令民量粟,是富者得生,贫者独死,是贫富异刑而法不一。

”对于这种从一法论角度反对罚物赎罪或罚锾赎罪的观点,严复是不成的。

严复根据“西国轻罪,多用锾罚,故法行而民重廉耻,可谓至便”的情况,认为锾罚作为一种制度推行的话,不存在法一法不一的问题。

理由是“律之所定为罚锾者,贫富皆罚,无所谓富生贫死者也。

”这里,严复强调的是法律事实上的平等,即法律不分贫富一律同等相待,而肖长倩等人强调的是经济事上的不平等,即法律平等的结果有利于富人。

二者的侧重点是不同的。

就总体而言,严复的观点更为可取。

罚锾赎罪应该说是省刑的一大措施。

它有利于纠正轻罪重刑、无罪也用刑的重刑主义政策。

问题在于应该实行怎样的罚锾制度才能克服富者得生贫者独死之虑。

实际上,在法律上完全可以规定按财富比例进行处罚。

这有法理上和人情上都是说得过去的。

按财富比例处罚如同按财富比例科税一样,是社会正义的自然要求。

这在富者唾弃梁肉贫者不厌糟糠的贫富悬绝的社会中尤其可行。

其实,孟德斯鸠在批驳古代日本人反对罚金制度的借口时就已经指出,害怕罚金制度会使富人免于处罚金制度的借口时就已经指出,害怕罚金制度会使富人免于处罚的担心是多余的。

罚金可以按照财产的比例科处,而且在罚金之外还可针对有钱人或有地位的人增加其他耻辱性处罚。

古代日本人在这个问题上的观点和做法也不外是从中国法制中搬去的。

古代日本人同中国人一样,在涉及社会平等的法律问题上,要么走向绝对平均主义,要么走向公开的封建等级特权主义和****主义,因为这两个极端在理论思维方式上是完全相通的。

严复还继承了中国古代罪刑相应原则的优秀思想成果,接受了近代西方的刑罚理论特别是孟德斯鸠关于依犯罪性质量刑有利于自由的思想影响。

他对罚不当罪畸轻畸重的封建****主义用刑制度进行了抨击。

例如,清朝因革明律,对科举考场纪律规定极严。

考生夹带片纸只字入场“皆有断头之罚”。

而实际上此法又实行不了。

对此,严复认为“是为法不足以止奸,而人心愈以沦丧,非徒无益且大害焉。

”对于诸如此类违背“物理人情”而“责行无所”的法律制度,严复认为必须彻底废除,“此而不革,虽有律犹无律耳。

”严复一方面称孔子关于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的言论;另一方面也深刻地认识到,在“以贵治贱”的社会中,统治者依据个人的喜怒哀乐随意定罪量刑,不可能出现真正的“公听平观”的刑狱之平。

在提倡保障人身自由权以奋民力方面,严复还大力宣传妇女解放运动。

主张实行男女平等。

男女平等权是近代法律平等权的一项重要内容。

严复说:“夫民主既以道德为精神点,则平等自由之幸福,何独于女子而靳之?”为了增强国民体质,使国人能像西方人那样“壮佼长大”“气体强健”,严复促请朝廷“为民言缠足之害。

”他提醒国人切勿将缠足之类事情看得无足轻重。

妇女缠足如同吸食鸦片一样,危害到“国是民生”,应当从变法大计着手严令禁革。

鼓民力与保障人身自由是相辅相成的。

严复批判贻害民力的封建法制,提倡保障人身自由权,这就使其鼓民力的理论主张具有了法律内容和实践意义。

同时,在鼓民力的理论主张的指导下,他的有关人身自由以的各种见解表现出较强的连贯性。

通过提倡保障人身自由权,严复将其鼓民力的理论主张具体化了,从而使它具有强烈的时代色彩。

民智与思想表现自由权开民智是严复在思想领域向封建****主义法律政策进行挑战的理论主张。

它对深阐述思想表现自由权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开民智的理论主张的具体化就是提倡思想表现自由。

批判封建法制扼杀精神摧残人心的罪恶。

严复所谓民智的含义是很广泛的。

它包括国民精神、智力、知识技术、思想意识等等。

民智是衡量国民素质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思想表现自由的重要尺度。

民智的发达与否是与思想表现自由的多少成正比例关系的。

这一点在严复关于民智问题的中西对比研究中得到了有力的论证。

西方国家在步入近代以后为什么会发展得如此迅速?对此问题,严复从法制与民智的关系中找到了答案。

从西法方面看,西法提倡思想表现自由。

“人人得其意,申其言”。

不同思想观点自由竞争,争驰并进,“始于相忌,终于相成,各殚智虑,此既日异,彼亦月新”。

由于人人得意申言。

真正形成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局面。

学术上造成畅所欲言致思穷理的良好风气后,人人“自竭其耳目,自致其心思,贵自得而贱因人,喜善疑而慎信”。

进而各种学问新理日出,科学技术迅猛发达,民智大开,国家日益繁荣。

因此,思想表现自由是学术去伪存真的前提,这是严复发现的千真万确的真理。

从中国的情况来看,法律压制和侵害思想表现自由。

中国人立法设制追求的是统一思想,限制不同观点的产生,严禁思想自由竞争。

这一封建****主义传统自秦以降,愈演愈烈。

“宋以来之制科,其防争尤为深”,“于是举天下之圣智豪杰,至凡有思想之伦,吾顿八宏之纲以收之,既或漏吞舟之鱼,而已暴腮断者,颓然老实,尚何能为推波助澜之事也哉?”在这种“牢笼天下平争泯乱”的****主义法律制度下,“民智因之以日窳”。

严复对这种扼杀精神禁锢智虑侵害自由的****主义法制深恶痛绝,表示了无比的愤慨。

特别是他从“锢智慧”、“坏心术”、“兹游手”等方面揭露了八股制度的弊害,激烈地抨击了封建****主义愚民政策。

他痛斥八股制度“使天下消磨岁月于无用之地,堕坏志节不冥味之中,长人虚骄,昏人神智,上不足以辅国家,下不足以资事畜;破坏人才,国随贫弱”。

结论自然是“痛除八股”,“大学西学”,方能使思想解放,民智大开。

思想表现自由属于直接****的范畴。

它同人身自由一样,是个人在社会重压下得以保全人性人格的基本****。

言论自由和学问自由都是思想表现自由的具体内容。

严复引述汉代杨雄的话说:“言心声也;书,心画也;故知言语文字二事,系生人必具之能”。

放言畅论和著书立说,这些都是法律应加保护的****。

封建法律的****主义性质就在于它对思想言论治罪。

关于这一点,严复尤其从法理的角度作了明确的论述:“国法之所加,必在其人所实行者,此法家至精扼要之言也。

为思想、为言论,皆非刑章所当治之域。

思想、言论、修已者之所言也,而非治人者所当问也,问则其治论于****,而国民之自由无所实。

”这就是说,法律所限制的只能是人的行为,而不应是人的思想言论。

思想言论属于道德规范领域的问题。

这方面的问题只能靠修身者本人对自己严格要求来解决。

法律如果对思想言论治罪的话,则必然会变成****主义性质的。

关于思想言论自由权的这些道理虽然显而易见,但是在近代中国却远未深入人心。

人们最不易接受的往往就是最简单的道理。

这不是因为真理讲得太白了就会失去魅力,而是由于几千年封建****主义对人们思想意识的毒害太严重了。

甚至连戊戍变法中力主改革的维新人物中也有人竞要对非议新政的人以腹诽治罪。

对这种如此愚昧的行动,严复只能无可奈何地感叹说:“夫其人躬言变法,而不知其所谓变者,将由法度之君主而为无法之****乎?抑从君主之末流而蕲得自由之幸福耶?呜呼!可谓真已。

”原本受到****主义迫害的人们在掌握政权以后,却反过来又以****主义压迫别人,唯我真理,唯我独尊。

实行思想文化****。

一幕又一幕的人间悲剧就这样在中国的历史舞台上无休止地演下去。

这就难怪严复在封建主义阴影中容易对中国的前途失去信心,经常流露出郁郁不欢的情绪。

除了言论自由和学问自由以外,思想表现自由还包括一般行为自由。

思想需要借助行为来表现自己。

人的行为只要不危害他人,即使是社会道德所不允许的,法律也不得禁止。

这是严复在思想表现自由问题上的又一正确见解。

他强调说:“至于小已之所为,苟无涉于人事,虽不必善,固可自由”,其基本精神就是将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相区别,为思想表现自由开辟广阔天地。

虽不必善固可自由的主张表明严复的****法思想具有相当的彻底性。

它同孟德斯鸠《法意》一书的基本宗旨是一致的。

这就是将法律上的善恶同道德上的善恶区别开来。

道德上的善恶未必就是法律上的善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