钳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计划

钳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计划
钳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计划

船舶钳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负责人:

专业组长:

教务科长:

主管校长:

江南造船集团职业技术学校

二○一五年二月

第一部分船舶钳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与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船舶钳工

专业代码:580101

二、招生对象、学制与学历、学习形式

招生对象:初中毕业生或同等学历者

学制与学历:三年、中职

学习形式:全日制

三、就业面向

四、培养目标与人才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立足于船舶制造企业——上海江南造船集团,面向船舶柴油机安装与调试行业,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生产第一线从事船舶钳工相关行业企业,从事船舶设备安装调试与生产现场管理等的高素质劳动者及中等应用型技能人才。

(二)人才规格

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以下专业知识、技能与素质

1.知识目标

(1)掌握船舶柴油机构造和工作原理;

(2)了解船舶柴油机主要系统、主要装置的构成和工作过程;

(3)理解解柴油机正时调整;

(4)掌握船舶辅机的工作原理,基本结构、性能特点;

(5)理解船舶辅机维护管理和调试操作要求;

(6)能运用钳工的基本技能对机械零件和机械装配的修配加工和补充,并具备一定的工艺分析能力;

(7)掌握钳工常用量具的结构、原理及正确使用、保养方法;

(8)掌握机械装配的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

(9)掌握现代船舶动力装置的主要类型、特点及主要性能指标;

(10)掌握船舶轴系的组成结构和作用;

(11)掌船舶传动设备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12)掌握船舶辅机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13)了解船舶管系组成结构和作用。

2.技能目标

(1)能够安全文明生产;

(2)能够能应用CAD软件绘制机械零件图和装配图;

(3)能够识别、选用金属材料;

(4)能够针对不同的用途的船舶,确定主推进装置的型式;

(5)能够进行钳工划线、錾削、锯割与锉削,孔加工(钻、扩、锪),螺纹加工,矫正与弯曲,铆接等基本操作;

(6)能够使用各类常用的测量工具对零件进行正确测量,并判断其合格性;

(7)能够进行轴系的布置设计及轴系附件的选型设计;

(8)能够正确选用船舶传动设备和辅机设备,会进行设备的维修和调整;

(9)能够对各甲板机械进行选型;

(10)利用计算机与网络进行信息检索的能力;

(11)能对熟悉和使用的生产设备进行保养与基本维护,并对常见故障进行排除;

(12)能理解并执行班组管理要求的各项工作,维持生产秩序的正常进行;

(13)具备钳工设备维护保养的能力。

3.素质目标

(1)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的政治信念,遵守国家法律和校规校纪,爱护环境,讲究卫生,文明礼貌;为人正直,诚实守信;

(2)引导学生热爱专业,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学风和敬业精神,以及团队合作精神;

(3)能达到中职生体质健康合格标准,主动适应现实环境;

(4)培养辩证的思维能力;

(5)培养科学精神、求真务实的学风和创新意识;

(6)培养加强职业道德意识;

(7)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8)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适任能力;

(9)具有团队协作、沟通协调能力,组织与管理能力,吃苦耐劳的品质;

4.证书要求

(1)船舶钳工(初级)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

(2)船舶钳工(中级)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

五、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

六、对接继续学习主要专业

高职:船舶海洋工程

本科:船舶海洋工程

七、培养模式

船舶钳工专业服务于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专门化人才需求,遵循“一年成型,二年成人,三年成才”的育人模式,以船舶钳工、船舶设备安装与调试等岗位技能要求为重点,培养具有一定的划线、加工零件、装配和设备维修能力的中等人才。与企业需求高度融合,形成校企一体、工学交替、产教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共 基 础 课 程

船舶机装专业课程

船舶机装专业方向课程

船舶机装相关课程

人 文 素 质 教 育 活

船 舶 常 识

起重基本技能

气割基础技能

焊接基础技能

电工基础技能

计算机绘图

江南技校我的家

国防动员演练

我的理想我的梦

在 心 中

英 雄 伴 我 行

祖国江南与我

江 南 寻 宝

感 恩 与 责 任

与 责 任

江南文化进校园

春 与 梦

璀璨星光文化节

一 年 成 型

二 年 成 人

三 年 成 才

职业生涯规划

道 德

与 法 律 政治经济与社会 哲 学

与 人

健 康

与 健

信息技术基础

事 训 练

识 图 基 础

金 属 材 料

力 学 基础

械 基 础

船舶柴油机及安装

船舶辅机及安装

岗 实 习

(一)公共基础课程

1.军事训练

2.职业生涯规划

5. 哲学与人生

6. 心理健康

7.体育与健康

8.语文

9.数学

英语

10.

11.信息技术基础

专业核心课程1.识图基础

2.计算机绘图

3.船舶常识

4.金属材料

5.力学基础

6.机械基础

7.电工学

专门化方向课程8.船舶柴油机

9.船舶辅机

10.钳工基础

11.船舶动力装置安装

12.生产与运作管理

13.顶岗实习

(三)人文素质教育活动

每学年有四项人文素质教育主题活动,利用课余时间开展,提高学生爱国、爱校、爱企业的人文素养。活动开展方式可以以小组、班级、专业或学校为单位进行。

十、教学与教育活动安排表

十一、毕业要求

1.学制要求。学生需在学校完成全日制三年的学习。

2.课程要求。本专业学生需完成全部课程的学习,成绩在及格以上方能毕业。

3.技能要求。学生毕业前要求取得四证:毕业证、职业资格证书、技能等级证书及明火操作证,实际操作能力的考核需达到企业用工要求。其中职业资格证书是船舶钳工中级证书(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颁发)。

十二、时间分配总表

注:第一学期的一周军训安排在入学前进行。

十三、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十四、人才培养方案论证意见

第二部分人才培养的实施与保障

一、教育活动的实施与保障

为了完善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加强人文素质、创新意识教育,达到中等应用型技能人才综合素质培养的规格要求,船舶钳工专业根据素质教育的总体要求,设计了人文素质教育教学设计,可根据实际情况,在课外教学活动中灵活安排。专业教育活动时间安排如表2.1。

表2.1 教育活动时间安排

二、教学活动的实施与保障

(一)实训教学的实施与保障

1.实训内容与安排

(1)钳工基础:划线,錾削、锯割与锉削,孔加工,螺纹加工,刮削,研磨,锉配、简单装配工艺;钳工常用量具使用;钳工常用设备使用。

(2)船舶动力装置安装:船舶柴油机拆卸、勘验、维修、装配调整及动车试验;船舶主机、辅机与轴舵系的安装与调整。

2.校内专业实训室

(1)校内实训配备:

钳桌工位90个、台钻10台、砂轮机8台、立钻3台、横臂钻床2台、机械装调实训装置9台。

(2)12亩实训基地:

6135柴油发电机组2台、4135柴油机2台、6缸汽油机4台、液压舵机2台、分油机1台、空气压缩机2台、船用泵6台、船用阀60件、船用投油泵站1台、高压冲水站1台、模拟实训轴系4套、模拟轴舵系拉线装置4套、模拟安装垫片测量与拂磨装置40套、液压实验装置20套、制冷实验装置6套、钳桌工位16个、台钻2台、砂轮机6台、带锯床一台。

(3)嘉定分校:

钳桌工位50个、台钻8台、砂轮机2台。

3.校外实训基地

校外实训基地按功能分为三类:用于专业入门教育的认识型、结合企业典型工作岗位任

务的合作型、提供真实工作岗位和任务的顶岗型。如表2.2所示。

表2.2 校外实训基地

(二)“双师”结构师资队伍的实施与保障

本专业从企业生产一线聘请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学校的兼职教师,兼职教师整个教学团队的40%。定期到学校任课并为教师培训授课,拓宽教师的专业知识面,使教师及时了解和掌握船舶工业的新技术和新工艺、新材料。同时,定期组织教师深入企业第一线进修业务,收集教学素材,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注重吸收大学本科生、研究生充实教师队伍;通过教师评价制度和激励机制,不断提升师资队伍的教学水平。

(三)教学组织与管理

1.教学的组织与管理

由于本校专为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输送人才,专业课程均采用理实一体,实行了“校企一体、工学交替、产教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了积极和有益的探索与实践。

2.顶岗实习的组织与管理

(1)管理制度

1)制订了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

2)拟订了学生顶岗实习实施细则。

3)发布了学生顶岗实习专项经费管理办法。

(2)顶岗实习内容。主要顶岗实习内容是船舶设备的装配调整和安装调试:

1)船舶主机与轴系;

2)船舶舵机与舵系;

3)船舶发电机组;

4)船舶制冷与空调装置;

5)船舶锚机与系缆设备;

6)船舶起货机与舱口盖;

7)船舶辅助锅炉;

8)船舶造水装置、分油机、船用泵和空气压缩机。

通过顶岗实习,需使学生了解本岗位相关的船舶设备装配和安装要求;掌握本岗位相关的船舶设备装配和安装工艺、调整调试方法与步骤。能熟练完成与本岗位相关船舶设备装配和安装工作。

(四)教学资源

1.专业课程学习网站

《钳工》精品课程https://www.360docs.net/doc/c917136539.html,/clssic/h/c/2010/0927/331.html

《钳工工艺》精品课程https://www.360docs.net/doc/c917136539.html,/jpkc/jpkc_01.jsp

2.可浏览、链接的专门网站

(1)中国钳工网https://www.360docs.net/doc/c917136539.html,/

(2)国家职业资格证—钳工https://www.360docs.net/doc/c917136539.html,/zhiyezige/qiangong/

(3)中职学校机械装调技术(装配钳工)竞赛拆装视频

https://www.360docs.net/doc/c917136539.html,/v_show/id_XNTAxODU4OTky.html?tpa=dW5pb25faWQ9MTAyMjEzXzEw MDAwMl8wMV8wMQ

(4)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https://www.360docs.net/doc/c917136539.html,/

汽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模板终订版

附件1: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580402 一、招生对象 普通高中毕业生/职高毕业生 二、学制与学历 三年制/专科 三、就业面向 (一)就业职业领域和工作岗位 表1 专业最直接相关的就业职业领域、工作岗位一览表

(二)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 表2 工作岗位-职业能力-课程设置对应一览表

(一)培养目标 1.总体目标 本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且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主要面向汽车制造、销售和汽车维修服务企业,具有汽车装配、调试、制造加工、车身匹配、班组管理及生产现场管理的能力,具有汽车电器和电子设备的安装、调试、检测,进行汽车电气电路及电控系统故障检修等工作的能力。 基本目标:(1)掌握汽车的基本结构,能进行汽车拆装工作; (2)熟悉汽车装配程序; (3)了解汽车最前沿科技; (4)具有汽车常见故障诊断及维修的能力,获得现代汽车车维修人才 岗位资格证书等。 发展目标:(1)能适应汽车装配中的所有岗位; (2)具有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和特殊问题的处理能力,能分析和处理 科技含量高的汽车故障;

(3)具有较强的人际沟通、公关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社交能力、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汽车业务谈判。 提升目标:(1)能从事汽车制造企业中高层管理工作; (2)能从事汽车维修行业的管理工作。 (二)能力、知识、素质目标 1.能力目标 (1)具有识读机械制图,并根据图纸进行汽车总成件拆装、调整和检测的能力; (2)具有对金属材料进行钳工制作、机械加工制作、电气焊制作的基本能力; (3)具有对汽车进行维护、修理、检测和故障诊断能力; (4)具有对高级轿车进行检测、维修及故障排除的能力; (5)具有对汽车电器装置进行维修、故障诊断和排除能力; (6)具有正确使用汽车电控装置检测仪器设备的能力; (7)具有从事汽车维修企业、汽车运输企业技术管理或经营管理的能力; (8)具有从事汽车售后服务的岗位能力; (9)具有对车辆进行进行性能试验,数据分析和解决本专业技术问题的能力; (10)具有阅读英文专业资料的能力; 2.知识目标 (1)了解汽车基本知识; (2)掌握从事本专业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包括:政治理论、高等数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体育运动理论和技能; (3)掌握机械制图、工程材料、电工电子技术等专业基础知识; (4)掌握汽车构造、原理、维修,汽车电器设备构造、原理、维修,高级轿车电控系统的结构、原理和检修等专业理论知识; (5)掌握汽车检测诊断设备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汽车综合性能的评价参数和影响因素; (6)掌握合理使用汽车和运行材料的理论知识,掌握企业经营管理,汽车及配件营销与售后服务的基本理论知识。 3.素质目标 (1)初步形成较好的政治素质、思维素质、心理素质、体能素质、团队精神、吃苦精神思想道德素养,及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中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招生对象与学制 招生对象:初中毕业生 学制:三年 二、培养目标 关彻执行国家教育方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培养具有一定科学文化素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人际交往与人沟通能力,掌握机械加工基本知识和数控机床应用技术、熟悉钳工、机械加工工艺及设备的使用和计算机应用技术,从事机械加工工艺、工艺装备设计、非标准设备设计、数控设备的编程、操作生产管理等相关工作。,具有职业生涯发展的技能型的高素质劳动者。 具体培养要求: 1.热爱祖国,拥护党的领导,熟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接受系统的法制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 2.掌握较扎实的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和管理科学基础,并具有一定的外语基础。 3.具有读图和制图基本知识,能够识读一般装配图、绘制简单零件图和进行零件测量;系统地掌握机械制图、机械制造工艺等机械工程方面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 4.掌握各种机电设备和自动控制系统进行科学的技术管理,能正确执行各种工艺、工况的调整操作,实现节能、高效运行,并能针对具体的设备和系统,制定科学的运行管理规程和维护计划。 5.具有从事机电设备的安装、调试及维护等工作的基本能力;参加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组织的职业资格考核,取得电工上岗证、CAD绘图证、车工、钳工、数控加工等相关中级工操作证书。 三、职业能力的分解和分析: 1、职业能力的内涵。 (1)具有良好的资料收集、文献检索以及口头表达和书面写作等技巧和能力,并形成很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终身学习的观念。 (2)有理解、审查机电系统图纸和技术文件,组织系统的安装、调试过程的技术管理能力。 (3)具有机械电气控制系统设计、安装、调试、运行以及分析现场运行事故和处理事故的能力。 (4)具有较强的电子与计算机技术以及运用计算机控制、监控生产过程、获取信息和有效地利用信息的能力。 (5)具有运用新技术、新设备进行技术改造、技术创新的意识和初步能力。 (6)具有对机电一体化设备进行制造、管理、销售和初步设计、改造的能力。 (7)具有实际工程需要的计划、总结、报告、说明书、论文、合同、公文等应用文的写作能力及计算机文字、表格、图形处理能力。 (8)具有辨证的、逻辑的形象的创造的科学思维方式和对事物进行统计、分析、综合、归纳的

机械制造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附件3: 五年制高职教育五年一贯制 (“3+2”)机械制造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与专业代码 机械制造技术专业代码 051100 二、招生对象 应届初中毕业生 三、学制与学历 中职段三年,中专;高职段二年,专科 四、学习形式 全日制 五、就业面向 六、培养目标与人才规格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能在生产、技术、管理一线从事机械加工操作与维修、进行中等以下复杂程度零件加工工艺等工作,达到初、中级工专业知识与实际操作技能的专业技术人才。 (二)培养规格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与素养;机械视图和测绘能力;使用CAXA等计算机辅助软件的能力;机械制造基本能力;常用车、铣机床,数控车、铣床操作能力。 (二)人才规格 1.知识要求

具有应用数学及物理知识解决机械制造中的数学计算问题的基本能力。 初步掌握计算机应用知识和技术,具有计算机应用方面的自学能力。 具有一定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具有语文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 2.技能要求 具有阅读机械零件图和产品装配图的能力,能绘制零件图和简单装配图。 具有对机械零件有关的运算、绘图、执行图标、使用技术资料的技能。 能根据使用要求,初步具有选用零件材料的能力,了解常用热处理的基本知识。具有合理选择通用刀、夹、量具的能力。 解工艺、质量、生产效率的分析方法。 具有对一般加工设备进行维护和排除一般故障的能力。 具有机械加工的基本技能并能熟练的操作1~2种机床。 典型零件(主轴、箱体、齿轮等)的加工工艺 设备润滑系统及切削液的应用知识 3.素质要求 良好的职业道德与素养 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 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检索信息的能力 4.证书要求: 普通机加工专门化方向: 国家职业资格车工(四级)操作技能 国家职业资格铣工(五级)操作技能 国家职业资格磨工(五级)操作技能 钳加工专门化方向: 国家职业资格钳工(四级)操作技能 国家职业资格装配钳工(五级)操作技能 国家职业资格机修钳工(五级)操作技能 七、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

2016级制冷与空调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制冷与空调技术专业2016级(高中后)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代码 专业代码:560205 二、招生对象 招生对象:高中后 三、学制与学历 学制:三年,学历:专科 四、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基本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在制冷空调装置维修、运行、管理和制造等领域,能从事制冷和空调系统设计、装置安装、维修、运行管理、销售及服务等工作,具备专业应用技术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面向制冷行业生产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基本目标:能够进行空调制冷设备的基本操作、维护;能够参与制冷设备的生产管理、设备制造;能够进行空调制冷设备的安装、调试,施工管理;能够进行小型制冷系统、中央空调系统的选型设计。 发展目标:能够胜任生产管理岗位、能够胜任制冷设备销售工程师岗位。 五、就业面向 初始岗位: 空调制冷设备运行技术人员:操作制冷设备、维护制冷设备; 空调制冷设备制造人员:制冷设备生产管理、设备制造; 施工管理人员:制冷设备安装、调试,施工管理; 制冷空调系统设计人员:小型制冷系统、中央空调系统选型设计; 发展岗位: 生产管理员、制冷设备销售工程师、项目经理。 六、毕业生质量标准 1.能力目标 (1)社会能力 1)具备交往与合作、塑造自我形象的能力; )具备自我控制、认知、抗挫折和适应变化的能力; 2. 3)具备收集和处理信息、组织和执行任务、推销自我的能力; 4)具备谈判、竞争和创新能力。 (2)方法能力 1)具备运用现代化办公设备、运用网络、信息收集能力; 2)具备计算数值、决策评价能力; 3)具备自学拓展、终身学习的能力;

4)具备审美与设计能力。 (3)职业能力 1)具备制冷与空调装置安装、维护和检测的常用器具的使用能力; 2)具备应用一门外语听说、阅读和撰写基础技术资料的能力; 3)具备制冷空调选型设计应用能力; 4)具备制冷与空调装置的安装、施工、控制、运行、调试和维修的应用能力,具备中级制冷设备维修工所要求的操作技能; 5)具有较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2.知识目标 1)掌握高等数学、外语和人文科学的基础知识; 2)掌握机械制图、暖通制图的基本知识和计算机辅助绘图的使用方法; 3)掌握机械基础、常用材料的基本知识; 4)了解电机与电力拖动、单片机原理、空调运行管理、装置施工与工程预算等专业知识; 5)掌握制冷和空调设备的安装、维修和检测等专业知识; 6)掌握生产管理、技术经营管理及产品营销管理的一般性基础知识; 7)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及其在制冷空调设计和运行管理中的运用。 8)了解制冷行业的发展方向和国内外先进的制冷技术。 3.素质目标 1)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 2)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3)养成良好的身心素质; 4)养成良好的人文素质。 七、毕业生必须获得的证书要求 获得中级制冷设备维修工职业技能证书(必修); 1. 2.通过全国计算机应用能力等级考试,获得一级(B)或以上证书; 3.通过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等级考试,获得B级或以上证书; 4.获得CAD初级或以上证书; 5.获得全国普通话三级甲等及以上等级证书。 八、专业课程体系工作过程职业技能要求学习领域职业岗位 制冷与空调设备维制冷系统维修技能制冷空调设备故障空调系统维修技能修技术分析与排除中央空调施工与运控制系统维修技能制冷空调系统运行 参数检测分析行管理空调系统调试技能 制冷与空调自动控制冷空调系统运行工程识图能力制冷空调设备制技术调节运行维护维修、制订维护计划和方基本技能操作案制冷机器冷库制冷技术系统设备维护保养

2016级××专业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模板】

附件3: 2016级××专业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 (五年制参考模板)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制

2016级××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参考模板) 一、专业基本信息 二、专业定位 以就业面向定位和职业分析为基础,定位主要就业面向。职业分析主要确定岗位划分、岗位任务、业务处理工作流程等问题。 (一)职业面向 根据调研结果描述,确定学生就业面向领域,解决“为谁培养人”的问题,是确定专业目标的基础与依据。 (二)岗位面向 根据调研结果总体描述职业岗位包括哪些。解决“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是专业课程开发的基础和依据。 三、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 (一)人才培养目标 各专业的具体培养目标必须进行提炼,其表述需涵盖(且仅需涵盖)三方面的内容:①具有(掌握)何种专业知识、技能(能力)、素质;②适应(从事)何种专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岗位职业)的需要;③培养成为哪类人才;要求文字精练,一般在150字左右。 (二)人才培养规格 1、职业能力 2、方法能力 3、社会能力 (三)职业资格证书

××专业职业资格证书 四、课程学时分布一览 ××专业学时与学分要求表 注:1.入学教育、军训、军事理论教育、社会实践、毕业教育的学时不列入课程结构体系学时核算。 五、课程设置分析与说明 (一)通用能力学习领域课程 1、…… (二)职业核心能力学习领域课程 本学习领域课程是学生能力培养的核心内容,课程设置的依据是完成职业岗位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与能力,课程中的知识点由单项工作任务中相同或相近知识点合并而成,课程顺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三)职业拓展能力学习领域课程 本学习领域课程是在职业能力课程的基础上,围绕本专业职业能力所拓展的多方位、多层次的职业能力课程。

中职汽修人才培养方案

汽车制造与检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招生对象与学制 本专业招收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学制3年。 二、培养目标与职业岗位 (一)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新型工业化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必备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掌握汽车制造与维修技术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具有较强的汽车制造、维修能力,在汽车检测、汽车维修、汽车生产制造、汽车整车销售、汽车配件销售等企业从事车辆维护接待、检测接待、修理接待、整车销售、配件销售等方面的中级职业技能人才。具有相关设备的操作、维护技能,具有专业技术的综合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工作创新精神,面向生产、建设、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的高素质多技能并有明确职业岗位定位的中级技能型人才。 (二)职业岗位群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汽车生产维修企业和经营单位,从事一般汽车的装配、调试、维修和检验等技术工作。其主要业务范围是:培养汽车检测、汽车维修、汽车生产制造企业培养从事车辆维护、检测、修理等方面的高素质、多技能劳动者。 本专业的职业岗位群定位:汽车生产线操作工、汽车修理工、汽车钣金工、汽车电器修理工、汽车美容工、机动车检验工。

三、知识与能力结构及要求 (一) 知识结构与要求 1. 具备基本的科学文化及艺术素养。 2.掌握计算机应用方面的基本知识。 3.掌握读图和制图的基本知识。 4.掌握汽车材料的选择和使用的基本知识。 5.掌握本专业必须的机械基础知识。 6.掌握电工与电子技术在本专业应用方面的基本知识。 7.掌握汽车的制造工艺、构造、性能、使用、维护、修理、检测、技术管理及交通安全等有关理论知识。 (二)基本能力结构及要求 1.具有政治立场坚定,忠于祖国、积极进取的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择业观。深刻理会和实践“八荣八耻”。 2.具有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应能力、观察判断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创新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公关能力、心理调适能力等基本能力,以及较强的法律意识、环保意识等现代文明意识。 (三) 职业能力结构与要求 1. 具有读图、绘制简单零件图和零件检测的能力。 2. 具有汽车基本性能试验的能力,具有分析和解决本专业技术问题的基本能力。 3. 学习一门外语,借助工具书能阅读汽车说明书及维修手册等一般专业外文技术资料。

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7年元月编制

目录 (自动生成)

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计划 一、培养目标 为适应现代化事业生产的需要,培养具有社会主义觉悟和良好职业道德以及掌握机电设备、自动化设备方面的专业理论和操作技能、具有健康体魄、适应现代化建设的职业技术人才。 具体要求: 1.政治理论方面: 提高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觉悟,培养学生爱本专业、热爱劳动、热爱集体、热爱人民、热爱科学、坚持真理的道德情操、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劳动者。 2.专业技术理论方面: 使学生具有读图、制图能力,掌握机械基本理论、电工电子知识、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制造、安装、调试维修等知识。 3.专业技术操作方面: 掌握钳工基本操作技能、应用工业控制计算机和可编程控制器的初步能力,掌握电力控制系统,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制造、安装、调试与维修。必须参加劳动部门的职业资格鉴定。 4.文化素质方面: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文化水平,培养学生具有逻辑思维、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5.身体方面: 懂得体育的基本知识,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养成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以适应现代化工业的快节奏。 6.军事训练方面: 培养学生的国防意识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增强学生体质,通过军事训练,使学生具有高度的组织纪律性。

7.劳动方面: 每学期参加不少于一周的公益劳动,养成良好劳动习惯,掌握劳动技能。 二、招生对象及学制 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三年。 三、周数分配 总周数118周,其中: 理论教学 51周 实习教学 63周 入学军训 2周 公益劳动 2周。 四、课程设置和学时分配(见附表一二) 五、理论课程要求 1.政治:政治理论课是对学生德育教育的基础,是帮助学生提高共产主义觉悟,建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风尚的重要课程,其基本任务是向学生传授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引导学生逐步树立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提高理论水平、思想水平、道德水平。 2.体育:讲授田径、球类、械操等主要项目的基本知识和竞赛规则,掌握基本技能和锻炼身体的方法,增强学生体质,促进身心健康。 3.语文:加强学生对字、句、篇基础知识的训练,提高学生对记叙文、应用文、说明文的阅读和写作能力,使学生能正确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帮助理解掌握专业知识。作文教学课时不少于语文课时的20%。 4.数学:通过讲授代数、三角、立体几何的基础内容和解析几何的初步知识,使学生理解数学的概念、定理,掌握公式的运用,并且有一定的逻辑思维分析推理能力和运算能力,为学习专业知识打下基础。 5.物理:讲授力学、电学、热学的基本理论,选学声学、光学和原子物理的部分内容,使学生掌握物理概念,学会必要的运算方法和实验技能。 6.职业指导:主要讲述求职的技巧的基本原则、择业理念,使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选择好自己的工作。

人才培养方案标准规定模板

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XXXXXX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小二号黑体)一、专业简介(四号黑体) 1.所属学院: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小四号宋体) 2.所属二级学院:xx二级学院 3.培养对象:普通高中(职高)毕业生 4.学制与学分:基本学制三年,实行弹性学制,即2~5年。本专业总学分学时;其中课堂教学学分;实践教学学分;创新创业4学分;公共选修课5学分。 5.专业特色: 5.1 培养模式: 5.2 教学模式: 5.3 就业面向 5.4 岗位证书认定: 5.5 … 二、专业培养目标及人才培养规格 (要求:结合专业利用具体、可检验的语言对人才培养的类型、规格进行具体描述。目标定位准确合理,文字简明扼要) 培养目标(小四号黑体加黑): 人才培养规格: 1、专业技术能力: 2、专业知识:

3、社会能力与方法能力: 三、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一)课程体系设计思路(小四号黑体加黑) (要求:1、结合专业特点利用简单、凝练的语言阐述课程体系设计思路;2、高度凝练专业人才培养特色搭建课程体系框架。3、其中课程体系设计思路应涵盖和体现创新创业课程体系设计理念,《创业基础》为新增必修课,24学时。理论准确合理,文字简明扼要。)实例:以某一机电专业为例; 经过行、企业调研,得到本专业学生的工作岗位,围绕主要岗位,分析出其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参考相关职业培训条例和专业教学计划,结合我国维修电工职业资格标准,确定职业能力,重构课程体系。具体如下图所示。 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构建应从必修课、选修课、第二课堂三个层面构建。1)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创新创业教育类必修课程,充分发挥第一课堂主渠道作用,开设《创业基础》必修课程,24学时,课堂中通过编制调研报告等实操,强化学生创新创业理念,使学生初步了解创新创业的基本知识、途径和一般规律,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为创新创业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2)充分发掘创新创业的

中职人才培养方案

中职人才培养方案 2020最新中职人才培养方案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科学有序进行,时常需要预先开展方案准备工作,方案是有很强可操作性的书面计划。方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好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中职人才培养方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国务院在《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了职业教育的四项重点工程之一就是实施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工程。中等职业学校要遵循市场的导向性、培养目标的多样性和实践性等特点,在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改革创新,构建具有鲜明职教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中等职业教育的现状 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学习的学生绝大部分总体素质水平不高,由于对专业的教育目标和教学内涵不甚了解,所学专业不适合学生志趣取向等因素,致使很多学生易于产生怠惰心理。基于以上特点,采用传统的以教学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对这些学生来说,显然是不太合适的。只有让学生在真实的职业情境中学习,才能克服厌学情绪,唤醒学生的多元智慧,使学习变得生动,技能得到提高。长期以来,由于对中等职业教育的定位认识不足,在办学思想上,重知识,轻技能;在办学模式上,重应试,轻就

业,致使中职教育培养的人才与社会需求存在较大的差距。 二、中职学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思路 中职学校人才培养创新模式构建的基本思路应该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原则,紧密依托行业优势,根据市场需求和行业指导,确立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重视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人文素养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改革专业课程,实施模块化课程改革,以全面提升学生技能水平为主要抓手,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加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和顶岗实习的力度,使人才培养模式更加彰显职业教育社会性和就业性的特色。 (一)关注社会行业需求,适时调整专业方向 1、贴近市场办学。专业设置是社会需求与中职教育紧密结合的纽带,是学校教学工作主动、灵活适应社会需求的关键环节。“就业导向”下中职人才培养要在贴近市场办学方面有新突破。做到培养目标面向市场,办学形式适应市场,专业设置瞄准市场,及时调整职业教育的专业结构,增强学生毕业后就业的针对性和职业能力。建立经常性的市场调查机制,对区域经济情况进行研究调查,了解市场需求,以此为参考及时调整学校的专业设置,优化课程结构,重组教学内容。 2、引进行业指导。各基层企业既是学生就业的主体,又集中了许多专家型的技术能手,比学校更为了解专业的发展方向。

钳工学徒制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实施方案

钳工学徒制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实施方案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钳工学徒制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实施方案“现代学徒制”是将现代学校教育思想和传统的学徒培训相结合的一种学校与企业合作的职业教育新范式,校企合作是其前提,工学结合是其核心。最明显的特征是学校、企业、政府和社会共同参与育人,学生具有双重身份。与我国现行的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相比,现代学徒制下的学生具有合法的企业学徒身份。“现代学徒制”是实现中职教育功能定位和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真正实现了产教融合。近年来,中职院校对“现代学徒制”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但还需要继续进行深层次地探究。 教学质量是中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借鉴“现代学徒制”进行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的研究尚未深入开展。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普及,构建基于现代学徒制的中职院校教育质量评价和监控体系是符合职业教育本质的,是校企之间实现无缝对接的关键,对实现中职生毕业后的职业发展也有重要意义。 一、“现代学徒制”教学质量监控的认识 (一)以“现代学徒制”为指导思想 “现代学徒制”是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不断深化的一种新形式,从机制体制上对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变革,对企业、学校、学生和教师的角色及其在教学培养中的作用产生了本质性影响。现代学徒制就是政府介入、由职业院校和企业共同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培养的校企深层次密切合作的一种现代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兼具学徒的身份,具有角色的“双重性。”要真正推行“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就需要彻底突破

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同样在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上,也要构建一个基于“现代学徒制”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并付诸实施。 (二)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质量观 传统的教学质量评价和监控以知识性考核为主,而在“现代学徒制”视域下,中职教育关注学生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等职业能力的培养,教学质量的监控评价转变为以学生实践能力和素质为主的评价,重视对学生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监控。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教学质量监控评价方案应当由学校、相关企业和行业一起制定并付诸实施。 (三)“以生(徒)为本”的质量监控原则 “现代学徒制”对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深刻的变革,其内在的运作流程与逻辑体系体现职业教育的本质,蕴含着丰富的职业教育思想,它将职业能力、人文素养贯穿于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过程,关注学生(徒)个性化的发展,以生(徒)为本,体现培养过程的针对性、适应性、发展性,符合人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基于“现代学徒制”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就是要建立以生(徒)的本性、需要及基本存在状态为本,实现学生(徒)的个性化发展,以此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现代学徒制”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技术框架 以往“学徒制”实施中,学生和师傅往往只是形式上的拜师而已,没有实际意义,更谈不上真正的传授技能,现在学徒制没有真正达到效果。很多学生认为,到了企业就是参加工作,不属于教育阶段,不受学校的管理。企业则认为学生不具备工作经验,把一些复杂的工作交给学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与培养方向 电子技术应用 代码:091300 培养方向:以工业控制、电子产品和对口升高职院校为主、以数字视听、 汽车电子为辅。 二、招生对象与基本学制 招收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基本学制三年。 三、毕业学分 170+3分(其中3分为技能学分) 四、培养目标 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面向电子信息、电子电气等行业企业,培养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就业能力和一定的创业能力,从事电子电工产品与设备的生产、安装、调试、检测、使用、维修、营销及生产管理等岗位工作的人才,兼顾学生进一步深造学习的需求。 五、职业范围

六、人才规格 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以下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和技能。 (—)职业素养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将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相结合,树立社会主义民主观念和遵纪守法意识,遵守职业岗位规范;树立劳动观点,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增强实践能力;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创业观,做好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就业创业准备。 2.具有社会公德、职业道德意识和文明行为习惯,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具有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康的身体,培养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团结互助、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品质,提高应对挫折、合作与竞争、适应社会的能力。 4.具有基本的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5.具备从事电子信息行业所需的独立思考、获取信息、分析判断和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6.具有从事电子信息行业所要求的质量保证意识和严格按照规章和规范操作的工作作风,以及较强的安全文明生产与节能环保的意识。 7.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与团队协作能力,具有积极的职业竞争和服务的意识,工作责任感强,工作执行力强。 8.具备从事电子信息行业所需的较强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创业意识。 (二)专业知识和技能 1.能熟练操作计算机,熟练使用常用办公和工具软件; 2.学会电子电路基础知识,读懂电子电路基本原理,熟练进行电子电路基本实验操作,具备分析电子电路、使用常用电子工具、仪器和仪表的基本能力; 3.学会电工基础知识,具备电工操作基本能力,具备使用常用电工工具和仪表的能力; 4.学会电子产品装配基础知识和基本工艺要求,熟悉电子产品装配的工艺与流程,具备装配、调试和检验常见电子产品、电子设备的能力;

2017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模板(定稿)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模板1: XX本(专)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英文名称) (专业代码:) 一、培养目标 二、培养要求 (一)科学和学术领域 (二)专业能力领域 (三)行业与社会领域 (四)职业素养领域 三、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 主干学科: 主要课程: 四、开设课程与培养要求的对应关系 五、修读要求 (一)修业年限与授予学位 基本修业年限: 授予学位: (二)毕业标准与要求

1.达到本专业培养目标。 2.所有课程经考试(考核)合格获得相应学分。选修课程须修满40学分,其中公共选修课程须修满8学分;实践创新学分≥40学分,其中选修学分须修满8学分(超出部分可转为公共选修课程学分)。 3.达到国家教育部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 六、课程设置及授课时数 注:①选修课包括专业选修课程和公共选修课程,本培养仅列出专业选修课程,公共选修课程见《泰山医学院公共选修课程指导书》;②实践创新选修课程的学分评定方法见《泰山医学院实践创新学分管理办法》。 七、时间分配 专业教学时间分配表(周)

八、课程教学计划表 (一)通识课程教学计划表 (二)专业基础课程教学计划表

(三)专业课程教学计划表 (四)实践创新课程教学计划表 1. 本模板适用于以下各专业(18个):临床医学本科、医学影像学本科、口腔医学本科、护理学本科、医学检验技术本科、预防医学本科、药学本科、临床药学、中药学本科、制药工程本科、卫生检验与检疫本科、康复治疗学本科、口腔医学技术本科、药物制剂本科、医学影像技术本科、眼视光学本科、运动康复本科、运动人体科学本科。 2. 专业方向课程在主体专业课程教学计划表中加入,并做好备注。 3. 集中考试课程在备注中以“*”标注。 4. 各专科和专升本专业参照相应本科专业内容。

三年制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三年制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三年制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计划 一、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等诸方向全面发展,具有中职文化程度的、能适应学前教育发展需要的幼儿教师。 (二)培养规格 1、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热爱幼儿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 2、具有较全面、扎实的文化科学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懂得学前教育的基本规律,具有一定的教育思想,具备从事学前教育教学能力。 3、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全的人格、身体健康。 4、具有一定艺术修养和艺术鉴赏能力。 二、学习年限 三年 三、职业岗位群 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幼儿园和早教机构的保育和教育工作。 四、课程计划表(见“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计划表”) 五、核心课程简介 学前心理学 本课程是本专业的一门主要课程。学前心理学是研究学前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的科学。主要内容包括:学前心理学的对象和任务、

学前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学前儿童的注意、感知、想象、言语、思维、情感、意志、个性等心理现象的分别介绍和分析。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年龄特征,培养学生分析和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初步能力。 授课形式:集体课 考核方式:考试 学前教育学 本课程主要研究学前教育及其课程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方法。主要内容包括:学前教育理论的建立及主要流派、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学前教育的新观念、学前各年龄儿童的心理特征与教育要领、托儿所的保育与教育、幼儿园教育、幼儿园的活动和学前儿童家庭教育。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夯实学生的学前教育与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能力,培养和造就符合时代要求、具有贯彻实施《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专业素养的新型教师。 授课形式:集体课 考核方式:考试 幼儿园活动设计与指导 幼儿园活动设计与指导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介绍幼儿园教育活动的一般概念,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涵义、性质与特点;幼儿园教育活动编制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既有宏观性,理论性,又体现了具体性、应用性,是一门从理论到实践的课程,力求使学生学习之后,既

焊接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上报稿)

陕西中北中等专业学院 焊接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 专业名称:焊接技术应用 专业代码:052200 二、入学要求(招生对象) 中等职业学校学历教育入学要求一般为初中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历者。 三、修业年限 中等职业学校学历教育修业3年。 四、职业面向 等全方面发展的,掌握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必备的基科学技术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是我国制造业的发展.焊接技术是制造业中的一项重要工艺,同时还作为一项新型技术在各个领域内广泛应用,发挥着不容小觑的作用.焊接技术的优劣与产品的质量和性

能有着直接联系,焊接技术的发展程度已成为多个国家机械制造水平的重要评价标准之一。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培养的目标 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具备从事焊接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综合能力和主要技能,能够胜任焊条电弧焊、氩弧焊、CO2气体保护焊、气焊、气割、碳弧气刨、及各种自动化焊接方法的施焊操作;焊接结构生产工艺的实施,焊接设备维修及管理,焊接质量检验等工作的中级焊接技术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 本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应具有以下知识结构和能力要求(职业素质、专业知识、专业能力)。 1.职业素质 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自觉遵守行业法规、规范和企业规章制度。 2).具有创新精神和服务意识。 3).具有人际交往与团队协作能力。 4).具备获取信息、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5).具有借助词典阅读外文技术资料的能力。 6).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7).具有安全文明生产、节能环保和遵守操作规程的意识。 8).具有控制焊接质量意识。 2、专业知识 1)具有一定的社会科学和人文知识; 2)具有本专业必需的焊接技术基础理论知识; 3)具有供配电技术的基础知识; 4)具有焊接施工与维护的基本知识; 3、专业能力 1).具备识读焊接装配图、绘制简单零件图的能力,具备利用计算机处理图样的能力。 2).掌握金属材料及热处理的基础知识。 3).具备焊接冶金的基础知识,掌握金属材料的焊接性能。 4).掌握常用焊接方法和焊接设备的基本知识。 5).具备选择并实施焊接工艺的能力。 6).掌握普通焊接的操作技能,并取得焊工(中级)职业资格证书。 7).具备选择检验部位、检验方法及分析和处理焊接缺陷的基本能力。 8).具备从事焊接设备及焊接材料营销与售后服务的能力。 9).具备使用与维护的焊接设备能力。 10).具备焊接生产管理与组织的基本知识。 六、课程设置 1.公共基础课

电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电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中职与高职(专科) 对口人才一体化培养方案 一、招收对象及学制 1.招生对象:面向全市2015年应届初中毕业生 2.学制:五年制 二、培养目标: 面向电子信息及相关行业,培养具有社会公德、良好的文化素养和职业素养、具备系统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和较强的实际操作技能、胜任电子产品的组装、检测、生产工艺及流程、维修、技术咨询与服务、懂得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对智能设备能够进行信息控制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三、培养规格 1.职业素养 (1)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具有良好的社会道德和责任感。 (2)具备良好的诚信品质、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协作精神、责任意识和遵纪守法意识; (3)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和创业素质; (4)能够适应科技进步、社会发展和职业岗位变化的需要,具有健全的心理素质、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2.专业知识 (1)掌握必备的文化基础知识、一定的体育和卫生保健知识; (2)掌握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 (3)掌握电子设备、电子产品中常用元器件及材料的基本知识;

(4)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基本知识,了解计算机在本专业中的具体应用; (5)掌握典型电子产品的组成和工作原理,了解电子产品生产中的各种技术和工艺; (6)掌握家用电气的基本原理,会选购和使用常用的家电产品。 3.专业技能 (1)具备较扎实的焊接、装配、调试能力 (2)熟悉家用电器的基本原理,分析相关故障、排除简单故障的能力 (3)具备相关电子元器件和家用电器零配件的检测能力、选购能力 (4)具备电子电器设备经营中的各个业务环节的基本工作能力 (5)具有一定的智能控制技能,熟悉电气、PLC知识和应用技(6)具有简单控制程序的编写能力 (7)具备较扎实的焊接、装配、调试能力 (8)具有电子产品生产组织和管理的能 四、课程结构

陶瓷专业2016级学生人才培养方案(套模板)

湖南省醴陵市陶瓷烟花职业技术学校2016级陶瓷工艺专业 人才培养方案 二O一六年三月

目录 一、专业名称 (2) 二、招生对象及学制 (2) 三、培养目标 (2) 四、职业岗位面向及要求 (2) 五、人才培养规格 (4) 六、毕业标准 (5) 七、课程体系架构 (5) 八、指导性教学安排 (5) 九、主干课程设置要求 (9) 十、教学活动周数分配表 (14) 十一、师资配置与要求 (14) 十二、教学评价模式 (14) 十三、人才培养方案几点说明 (15)

陶瓷工艺专业2016级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 陶瓷工艺(代码:0536430) 二、招生对象及学制 招生对象:应届初中毕业生 学制:三年(2.5+0.5) 三、培养目标 本专业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业规范,掌握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了解陶瓷生产过程,从事陶瓷成型、陶瓷彩绘、陶瓷设计、陶瓷烧成等陶瓷生产活动,具有相应的综合职业能力的初、中级陶瓷生产技术型人才。 四、职业岗位面向及要求 1.职业面向 服务面向:立足醴陵,面向湖南,服务区域陶瓷产业,培养陶瓷生产一线初中级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就业岗位:主要就业岗位群有陶瓷成型岗位、陶瓷彩绘岗位、陶瓷烧成岗位和陶瓷美术设计岗位等岗位群。通过培养,毕业生熟练掌握陶瓷工艺生产流程、釉下五彩瓷成型技术、彩绘技术和烧成技术,具备良好的职业岗位能力和综合素养。95%以上的学生取得陶瓷工艺相关工种的初中级职业资格证书。 2.从事的工作岗位及要求 (1).陶瓷彩绘岗位

(2).陶瓷成型岗位

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以下素养和能力: (一)、综合能力 1.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爱岗敬业; 2.具备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合作协调能力和团队精神; 3.具备较好的写作能力和文学修养和审美素养; 4.熟悉了解醴陵釉下五彩瓷发展历史及陶瓷文化; 5.熟练掌握计算机办公软件,取得初级以上计算机等级证书; 6.取得初级英语水平等级证书; 7.熟悉了解陶瓷生产过程工艺要求; (二)、陶瓷彩绘专门化方向专业能力: 1.熟悉了解陶瓷彩绘工艺流程; 2.具备良好的绘画基础和美术设计能力; 3.熟练掌握釉下五彩瓷勾线、汾水工艺; 4.基本掌握釉下五彩瓷颜色性能特征; 5.取得1本以上陶瓷工艺专业职业资格证书。 (三)、陶瓷成型专门化方向专业能力: 1.熟悉了解陶瓷成型工艺流程; 2.基本掌握釉下五彩瓷制种、制模技术; 3.熟练掌握釉下五彩瓷注桨、旋坯、拉坯、利坯等技术; 4.基本掌握釉下五彩瓷烧成技术;

中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范例).doc

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中等职业学校 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 041105) 编制人:** 审核人:** 审批人:** 修订日期: **-*-* XXX学校

一、招生对象与学制 招收初中毕业生或相当于初中毕业文化程度的学生,学制三年。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具有建筑工程技术的必备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具备较强的从事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专业技能,以及在建筑行业从事工程施工技术和管理等实际工作能力,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应用型专门人才。三、就业岗位群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各级各类建筑施工企业,从事建筑工程的施工操作和技术管理工作,能担任施工员、资料员、预算员、测量员、材料员、质量员、安全员等基层生产、技术管理岗位的工作。 四、人才培养规格 1.基本素质及职业素养目标 a.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道德品质和法律意识; b.具有健康的心理和乐观的人生态度; c.具备人文和科学素养,形成稳固的专业思想和良好的生活态度; d.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客观服务意识; e.具有正确的就业观和一定的创业意识; f.拥有健康的体魄,能适应岗位对体质的要求。 2.专业知识目标 a.具备工程建设相关法律法规知识; b.具备建筑构造、建筑结构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 c.具备建筑施工、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施工安全等专业技术知识; d.具备建筑水电设备等相关专业技术知识; e.具备了解建筑施工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的相关信息。 3.专业技能目标 a.具有正确识读土建专业施工图的基本能力; b.具有正确使用建筑材料并进行检测、保管的能力; c.具有应用计算机进行专业工作的能力; d.具有较强的施工现场组织、管理和协同工作的能力;

机电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机电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编制人员: 参编人员: 参编企业: 审核人员: 修订日期: 质量提升工程 机电技术项目组

目录 一、专业名称 (1) 二、招生对象 (1) 三、基本学制 (1) 四、专业培养目标 (1) 五、人才规格 (1) (一)职业素养 (2) 1.基本素质 (2) 2.专业素质 (2) (二)专业知识和技能 (2) 1.专业知识 (3) 2.专业技能 (3) 六、课程设置及要求 (4) (一)素质教育模块 (4) (二)专业基础技能模块 (7) (三)专业职业能力模块 (9) (四)顶岗实习 (10) 七、教学时间安排 (11) (一)教学时间分配 (11) (二)教学进度安排 (12) (三)课程学时比例 (13) 八、教学实施 (13) (一)教学要求 (13) (二)教学管理 (14) 1.教材选用 (14) 2.教学模式改革 (14) 九、教学评价 (15) (一)评价的内容构成 (15) (二)评价的体系构成 (15) 1.企业评价—实习、实践分(20分) (15)

2.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机构评价—职业能力评价分(20分15 3.学校评价—学业课程分(60分) (15) 4.评价的成绩核算 (15) 十、实训实习环境 (17) (一)校企共建校内实验实训基地建设 (17) 1.建立无人机模拟实训室 (17) 2.建立机器人实训室 (17) (二)校企共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18) (三)教学资源库建设 (18) 十一、专业师资 (19) (一)专业带头人的培养 (19) (二)骨干教师的培养 (19) (三)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19) (四)兼职教师的培养 (1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