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新词与流行词的日语偏向_以_颜_为例_柯克雷
日语借鉴在汉语网络流行语中的文化因素探究

日语借鉴在汉语网络流行语中的文化因素探究摘要:本文旨在探究日语借鉴在汉语网络流行语中的文化因素。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汉语网络流行语在日常交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其中,一部分流行语来源于日语,表明了两种语言之间的文化交流和借鉴。
本文通过对汉语网络流行语中日语借鉴现象的分析,揭示了其背后的文化因素,并探讨了这种借鉴对于两种语言之间的相互影响。
关键词:日语借鉴,汉语网络流行语,文化因素,语言交流,相互影响引言: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日益频繁。
语言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表达方式。
在网络时代,汉语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语言表达方式,成为了人们日常交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趣的是,一些汉语网络流行语中出现了日语的借鉴现象,这反映了两种语言之间的文化交流和相互影响。
本文旨在通过对这一现象的探究,深入了解日语借鉴在汉语网络流行语中的文化因素,并分析其对两种语言之间的相互影响的意义。
1.日语借鉴在汉语网络流行语中的表现形式1.1 借词现象借词现象是日语借鉴在汉语网络流行语中最为常见的表现形式之一。
在这种现象中,一些日语词汇被直接引入到汉语网络流行语中,并在使用中逐渐被汉语使用者接受和采用。
这些借词通常保留了其原本的日语发音和意义。
例如,"萌"(moe)是一个源自日语的借词,在汉语网络流行语中被广泛使用。
它原本表示对可爱、迷人事物的喜爱和热爱,如动漫、二次元角色等。
该词因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和情感内涵,逐渐在汉语网络文化中流行起来,被用于形容各种可爱、讨人喜欢的事物。
1.2 词汇和短语的借鉴除了借用单个词汇外,日语借鉴在汉语网络流行语中还涉及到一些词汇和短语的借鉴。
这种借鉴形式主要体现在对日语特定表达方式的模仿和引用上。
例如,"咕噜咕噜"(gū lū gū lū)是一个源自日语的借鉴短语,在汉语网络流行语中广泛使用。
它模仿了日语中用于形容物体滚动或旋转的声音的表达方式。
日语颜色词的「语种」分析

3. % 71
52 .9
漠 豁 外来斋
混往器
14 _
8.1
78 .
2 .2
8. 8 8 .4
62 . %
表 2是 参 考 r 日本 盯科 大 事 典 j 的 稳 J 布做 成 的 。 巾 分
虽然辞典不能完全正确地 反映某个时代 的倾 向性 , 但有一定 的 参考价值 。从表 2的数值 上 可 以判断 出 明治 维新 之后 漠 J 词汇的猛增和 昭和时期 以后r b ) 来 J 的逐渐增多 。
的还是 淡帮 J ,外米 J 占 8 8 。用这些数值做 横向比较 , 只 .
又 可 以 看 出 最 近 词典 词 汇 和 1 5 的 杂 志 词 汇 ( 『新 数 ) 9 6年 舆 )
的I 往 I 构成 比率相差不多 , 说明最近杂 志上的好多 外来蒂 J
不一定都被辞典收录 。
也 可分 为 这 四 个 侄 J 。本 文 对 日语 版 r ,年 f 7 J 色 名 一 览 j 收 录 的 6 5个 颜 色 词 、 S 日本 工 紫 规 格 ) 用 色 所 6 rI ( J 惯
辞典j 收录的 7 , 8 所 3 11个 普通 词汇 的 穗 J 成 比率 最高 构
总第 5 4期)
Nn 6 2 1 ( 1 S m . 4 0 0 V(. 2 u No 5 )
日 颜 词 厂 _析 语 色 的 棰J 分
● 金 鲜 花
( 阳航 空航 天 大 学 外 国语 学 院 , 宁 沈 阳 1 0 3 ) 沈 辽 1 16
摘
要: 日语 词 汇按 照 来 源 的 不 同可 以分 为 和话 J 帮 外 来话 j 混 獯 话 . 种 。颜 色 词 是 根 据 概 念 意 义 划 分 出 、漠 和 J 四
中日色彩词语语义对比初探——以“黑”、“白”为中心

——以“黑”、“白”为中心张 悦 常州大学周有光语言文化学院摘要:汉语和日语中色彩词语的语义和其反映的社会文化意义既有相似之处,同时又存在较大差异。
该文以“黑”、“白”、二色为例,通过对汉语和日语中色彩词语的列举和比较,考察中日色彩词语的语义和文化意义的差异,进一步揭示不同语言所反映的不同文化本质。
关键词:色彩词语;语义;黑;白中图分类号:H36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23-000380-02一、引言世界是由缤纷的色彩构成的,对色彩的感知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
由于色彩本身所具有的特点,人类对同一颜色的认知有着相似之处。
然而,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赋予色彩的文化内涵是不同的。
人类对色彩的感知在语言上通过色彩词语来体现。
由于中日两国在历史、文化、政治以及价值观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汉语和日语中色彩词语的涵义和其体现的社会文化意义也有着较大的差别。
通过对这些差别的研究,探析语言中反映的文化差异,可以更好地了解两国不同的文化本质,消除相互理解上的隔阂。
本文选取中日两国具有鲜明文化特色的色彩词语“黑”、“白”为例,通过中日色彩词语语义及社会文化意义的比较,来研究差异背后体现的不同文化本质,期待对中日语言文化的特征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二、“黑”的语义探析(一)汉语中的“黑”“黑”表示方位中的“北方”,季节中的“冬季”。
北方背阴,冬季寒冷,使得“黑”自然而然与阴暗、寒冷相联系,如“黑暗”、“黑风怒号”、“黑洞洞”。
汉语中“黑”的基本义为“像煤或墨的颜色”,如:“黑豆”、“黑云”、“黑色素”、“黑钙土”。
除此以外,“黑”在汉语中表示负面意义的范围很广,可表示与“正义,公开,合法”相反的多种意义,如:表示秘密、不公开的“黑客”、“黑市”、“黑话”、“黑货”、“黑名单”、“黑幕”、“黑枪”、“黑地”、“黑信”;表示不合法的“黑车”、“黑人(没户口)”、“黑吃黑”、“洗黑钱”、“黑社会”、“黑帮”、“黑窝点”;表示非正义的、不道德的:“黑心”、“黑店”、“黑手”。
2001~2010年间日语借词研究

2001~2010年间日语借词研究本文以宋子然《汉语新词新语年编》(2001~2010年)为语料,搜集了明确标示出词源的日语借词和疑似日语借词,并对其中的疑似日语借词进行了词源考证。
通过分析这些日语借词的借用方法、意义变化、构词结构,阐明日语借词对中国社会以及汉语词汇的影响。
日语借词的传入不仅给汉语增加了词汇及类词缀,也带来了多种流行文化因素。
标签:日语借词现代汉语影响流行文化中日交流源远流长,尤其在语言方面更是交流频繁。
古代,汉字作为先进文明的载体源源不断地流入日本,对日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近代,日本成为中国接触西方文明的窗口,许多日译西词以及古汉语词被赋予新的含义传入中国,促进了中国社会诸多领域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中日经济文化交流逐渐密切,中日词汇交流又迎来了小高潮。
进入21世纪,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文化传播非常迅速,表示新事物、新现象的一些日语词汇被吸收到汉语中来。
它们首先是在网络空间,其次在大众媒介中广泛传播开来。
近年来,改革开放之后的日语借词研究得到了学者的关注,成绩斐然。
但是近十年来的日语借词研究尚不多见。
本文以宋子然的《汉语新词新语年编》(2001~2010年)中出现的84个日语借词为基础,分析这些词语的意义变化及特点,从而深入剖析这些日语借词传入中国后对中国社会以及汉语词汇产生的影响。
一、近十年日语借词的搜集、考察与认定日语借词顾名思义就是借自日语的词语。
我们通过考察宋子然的《汉语新词新语年编》(以下简称《新词年编》)共4本书,收集了近十年(2001~2010年)传入中国的日语借词。
首先对《新词年编》中已经明确指出其为日语借词的新词进行了归纳和汇总。
然后,利用日语专业的特长搜集了疑似日语借词,并通过查阅日语词典、网络等渠道进行甄别是否为日语借词。
参见表1。
表1:《新词年编》(2001~2010)中的日语借词《新词年编》中明确指出的日语借词(50个)/B:* 便当男败犬女暴走族包包控/C:残念厕饭晨型人/D:动漫毒饺子钝感力电车男/E:儿童店长/ F:腹黑腐女/G:鬼畜给力干物女/H:韩流妻火影忍者/K:卡哇伊/L:历女0.8生活学萝莉控/M:萌麦难民萌系女孩/N:娘化年度汉字/R:肉食女/S:熟女熟年熟男水壶男食肉女三低男3166/T:吐槽团队精神/W:伪娘/X:嫌韩流仙人掌女/Y:援交乙男御姐/Z:宅女宅男宅官正太宅经济职场幽怨族/《新词年编》中疑似日语借词(34个)/B:步道半熟女白色情人节/C:草根传播力草根阶层草根网民草根文化/D:第三利润源泉/F:飞特族/G:过劳死国家破产/H:花样男子/J:经济动物/K:空巢老人空巢家庭/M:卖场买春客/Q:轻熟女/R:人间蒸发/S:宿便失语症/T:铁板烧/W:完败物流问题工程/X:写手/Y:业态养眼腰封党英语强迫症/Z:蒸发职场职场失语症/(注:表1中的日语借词和疑似日语借词按汉语字母顺序排序。
长见识:原来我们的这些常用话都是日语,现代汉语里的日语词汇

长见识:原来我们的这些常用话都是日语,现代汉语里的日语词汇近现代出现的特有的词汇,包括社会各个方面出现的新词,绝大部分来自于日语。
此类词在日语中的出现集中于明治维新早期和之前(基本是20世纪以前出现的词汇),因为在那个阶段,日本人仍然采用汉字来翻译西方词汇,后来被中国人借鉴了过来。
后来出现的外来词,日本人改用片假名来翻译,没有汉字了,所以中文无法借鉴,只能自己翻译,但是有些词仍然保留了从日语中学来的一些构词方法。
我们常用的日语引进词汇有: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大使馆,领事馆,水族馆,动物园,公园,剧场,农场,牧场,市场,运动会,警察,派出所,公务员,美容师,消防,消防车,电池,电话,电线,杂志,现金,银行,保险,证券,自行车,幼稚园,大学,体操,金额,加湿器,充电器,漫画,动画,雕刻,化妆品,留学生,教授,主妇,企业等等,从清末开始,中国从明治维新引入大量的日本造汉语词汇。
保守估计现代汉语词汇中大约有不少于3000个词汇来自日语。
大概可以分作一下几类:1,日本用汉字去西洋语发音而形成的词汇,如俱乐部,浪漫等;2,源自纯粹日语的现代汉语外来词,及日语原有的汉字组合,但是在中国汉语里本没有这样组合的,如服务,方针,解决,申请,想象等;3,日本以汉字为素材,来表达西洋语词的意义,如立场,场合,手续,取消,取缔,引渡等;4,日本借用中国古汉语固有词汇,来翻译西洋的词语,如经济,宪法,共和,法律,封建,社会等;5,中国开始使用单却在以后未能广泛流行,后经日本采用,并与西洋学术一道作为新名词逆输入到中国,如权利,文法等。
中国语言学家和文字学家都一致认为,现代汉语中的意译词汇,大多数不是中国人自己创译的,而是采用拿来主义,把日本人的原译直接拿过来用。
日语新词对汉语影响范围之广,数量之多,文史哲经法艺数理化天地生医农,书面用词和口头用语,几乎无科不由,无处不在。
如科学文化几乎全面采用日本新的词汇。
在法律方面,明治时期日本的法律术语,原样不动地被引入中国语言。
论汉语新词语中的日语借词

以汉字的形式出现的,一般很难察觉它们竟然源于日语。其 读音和对应汉字的读音千差万别,但意义是否与汉语中相同 形状的词语不同,尚待探讨。
1. 意义完全相同 如“料理、特卖场、暴走族(成群结队驾驶故意拆掉消音 器的摩托车高速驾驶的青年)、空港、量贩店(以较低价格批 量销售的商店)、宅急送、步道、视点”等。这些词中的大部分 指代具体事物名称,义项单一,在汉语和日语中意义一致,没 有发生变化。如“料理”是指饭菜、菜肴“:特卖场”都是指商场 中特价销售的区域;“空港”都是航空港的意思;“宅急送”均 指快递公司。 2.义项减少 有些词语在日语中是多义词,但我们只吸收了其中一个 或一部分意义,造成了义项的减少。 如“特卖”一词,日本的《新明解国语辞典》[4]对它是这样 解释的。 【特卖】〔名·动词〕髴特价销售,特别贱卖|~で買った 品 / 买的廉价品。△~品 / 特价品。△~場 / 特价部,特卖部。 髵(不经招标)卖给特定的人。 在汉语中“,特卖”的使用则如下所示: (1)为迎接双方合作之后首个五一黄金周,陕西永乐大 中备足资源,全线品牌以空前的力度进行狂欢特卖,直至刷 爆价格底限。(《华商报》2006- 04- 27) 在例(1)中,我们只使用了日语辞典所定义“特卖”这个 词的第一个义项,找不到采用第二个义项的例子。 同一辞典关于“整合”一词也做了如下解释。 【整合】〔名·动词〕髴矫正。调整。|歯の不揃いを~す る。/ 矫正不整齐的齿列。機械の各部を~する。/ 调整机器 的各个部分。髵(理论等的内容)无矛盾。协调。
三、结 语
本文从中日具体使用情况的方面,站在全局的角度,对
(下转 252 页)
— 213 —
每年只需支付 2 100 万,理论上该市在 20 年合同期可节约逾 4 亿,去掉监测、合同管理等方面的开支,盈余仍然是可观的。 最后,美国一直实行低水价政策,增加了消费者福利,即使在 私人资本进入后,水价上升幅度也不大。
中日颜色词对比分析——以颜色词“绿”为中心

语言中日颜色词对比分析——以颜色词“绿”为中心方 舒 辽宁省大连市大连外国语大学摘要:日语和汉语同属于汉字文化圈,但是由于其体系不同,所以两国语言既有相似点又有差异性,由此在语言考察的方面,汉日对比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而其中的颜色词虽属于人们最基本的认知范畴,但是进入到社会文化领域后,由于地理环境、历史文化、价值取向、政治因素等的影响,颜色词开始具有鲜明的文化特征,带上了深深的民族烙印。
本文通过对中日颜色词的对比,明确其文化差异性,以此减少交流中的误用,加深人们对两国文化的理解。
关键词:中日颜色词;“绿”;对比;语义及象征义;实际应用颜色词“绿”是我们生活中的基本词汇,与文化息息相关,因此颜色词“绿”的探讨,对于文化的研究具有深刻意义。
本文仅以其中色彩三原色中“绿”为基础,通过对其语义及象征义发展,实际应用的特征两方面进行探讨、分析,从而体现中日两国文化的差异性。
尹晓红(2000)以中国五行学说导出汉语绿的颜色词,接着以时间为引线,分朝代依次说明了“绿”的社会地位,并详细分析其社会影响因素所带来的社会变化。
吕美佳(2014)以日语色彩词为对象展开论述,首先明确其色彩意义,归纳其时代变化,从词性,词源两方面具体分析7种基本颜色词的は变化与发展。
先行研究多以单种语言为研究对象,从语源、象征角度进行分析,中日对比方面还并不充分,因此本文通过对色彩词绿的研究进行补充。
一、语义及象征义发展从《说文解字》中“绿,帛青黄色也。
”一文可以看出,在一开始“绿”并不是专用的基本色彩词汇,而是通过语义的扩展,从青黄色的布拓展到青黄色。
众所周知,中国有五行一说,五行对应五色,木为青色、火为红色、金为白色、水为黑色、土为黄色。
即五正色。
而中国人自古崇尚正色,如清代旗人地位较高,有正黄白红蓝和镶黄白红蓝“八旗”之分,皆为正色旗。
由于当时汉人地位低,而绿又属于间色,有低下之寓意。
故汉人军队不在八旗之列,又称绿旗。
白居易在《忆微之》中有“折腰俱老绿衫中”一句,意思是说到了弯腰驼背的老年,仍屈身于低微的“绿衫”行列,官运并不亨通。
从造词法对比中日网络用语

从造词法对比中日网络用语王洁【摘要】[摘要] 语言总是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变化,网络时代的到来,激活了年轻人的语言天赋,他们在使用网络进行聊天、表达观点时,创造了一种诙谐、时尚而个性洋溢的网络用语,“萌”“脑残”“不作不死”等网络用语频繁出现。
由于中国网络用语中大量词汇来自日本,本文就从造词法的角度对比中日两国网络用语的形成机制,分析两国网络用语的异同。
【期刊名称】兰州教育学院学报【年(卷),期】2015(000)006【总页数】3【关键词】[关键词] 造词法;网络用语;汉语;日语一、关于造词法造词法,指在已有的语言基础上创造新词的方法,主要包括语音造词、语义造词和语法造词三种。
由于汉日文字均属于汉字文化圈,词形造词也是常见造词法,本文将从这四个角度对比中日网络用语。
二、从语音造词对比中日网络用语(一)日语语音造词语音造词在日语中屡见不鲜,日语的语音造词可分为四类:借用中文汉字发音、数字谐音、数字与英文字母组合、省略音节音拍。
1.借用中文汉字发音众所周知,日语是一种他源文字,其曾用“夜麻”表示“山(やま)”;“加由”表示“粥(かゆ)”,这类词在日语中称为“当て字(借用字)”,与汉字本身的字义无关,只借用其字音,在日本文字形成初期起到了重要作用。
到如今,随着网络的兴起,年轻人在自由沟通的基础上,出于娱乐目的,或为了提高打字效率,常常借用其他汉字来表示某些词汇,如,脳衰省(農水省);害務省(外務省);人大杉(人多過ぎ:人太多);厨房(中坊:中学生)等。
2.数字谐音如:2525(にこにこ:笑眯眯);4649(よろしく:请多关照)等。
3.数字和英文字母组合发音如:3Q(thank you)等。
4.省略音节、音拍即日语缩略词,网络缩略词对促进交流活动的效率性,起到了一定作用[1]。
如:カキコ(書き込み:网上发言);トピ(トピック:网聊话题);イケメン(いけているman:帅哥);キモイ(気持ち悪い:恶心);カネモ(金持ち:有钱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期总第137期2016年3月浙江工商大学学报JOURNAL OF ZHEJIANG GONGSHANG UNIVERSITYNo.2Vol.137Mar.2016收稿日期:2016-01-08基金项目:浙江省教育厅研究课题“日语‘新语’和‘流行语’产生及推广的比较研究”(Y201432372)作者简介:柯克雷,女,浙江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日本社会与文化研究。
中国现代新词与流行词的日语偏向———以“颜”为例柯克雷(浙江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杭州310018)摘要:近年来,中国出现了许多从日语引入的新词与流行词,数量上已经远远超过了从英语、法语等其他外语引进的词汇,呈现出明显的日语偏向。
这些新词大多最初由年轻人引进、修改和使用,此后通过网络广泛传播。
其中有一部分被主流媒体频繁使用,最终被固定为某一特定语意而被国民接受。
这些词语大多没有被正式收录进词典,所以常会在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人之间造成理解与沟通上的困难。
同时,这些新词、流行词在字面上带有明显的日语特征,所以被许多人认为是异文化入侵的恶果而遭到严正的批评。
本文试以与“颜”相关的流行词为例,探究中国新词、流行词出现日语偏向的表现及原因,寻求对这一现象的正确理解,以期对规范现代汉语的使用有所帮助。
关键词:新词;流行词;日语偏向;“颜”中图分类号:H36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1505(2016)02-0029-10Japanization of Modern Chinese Buzzwords———A case study of the word “yan ”KE Ke-lei(Foreign Languages School ,Zhejia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Economics ,Hangzhou 310018,China )Abstract :Recently ,the number of new words and buzzwords in Chinese borrowed from Japanese has exceeded vocabulary from other languages including English and French etc.,showing a obvious trend of Japanization.Most of these new words were firstly borrowed ,adapted and used by the young and later quickly spread via the Internet ,among which some are frequently used by the mainstream media and finally accepted by the public with fixed connotation.Since most of these words are not in-cluded in dictionaries ,they often cause communication difficulty and misunderstanding between people of different ages and so-cial groups.Meanwhile ,these new words and buzzwords become the target of severe criticism due to their clear Japa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widespread belief that they are the result of cultural invasion.With a case study of the word “yan ”,this pa-per attempts to explore the Japanization of new words and buzzwords popular in modern China and the causes behind this trendDOI:10.14134/33-1337/c.2016.02.004to promote proper understanding of this trend so that it can provide help on proper use of modern Chinese language.Key words:new words;buzzwords;Japanization;“yan”一、引言近年来,随着网络在中国的迅速普及和影视娱乐节目的多样化、个性化,新词不断涌现,其中一部分在短时间里便成为当年口口相传的流行词[1]。
这些词语绝大部分是网络用语、年轻人用语和外来语。
其中,外来语自多年前开始就不断被引入中国,迄今为止,总数已经无法精确统计。
源自英语的外来语如“咖啡”“沙发”“沙拉”等词语因为所用汉字与单词本身的构成要素并无直接联系,加上近几十年来英语教育在我国的全面铺开,大部分中国人都能意识到这些词语来自外来语的音译。
但因为中国和日本都使用汉字,所以一些源自日语的外来语例如“电话”“主义”“经济”等,实为日本明治时代①由日本人参照汉语创造出来的“和制汉语”[2],却因其同样使用汉字而很难被没有相关知识背景的中国人从传统汉语词汇中区分出来。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信息交流已经打破国界,外来语的进入更加势不可挡。
如今,中国每年增加的新词中,许多已经成为流行词被采用、固定下来成为新的汉语常用词汇。
对近几年的新词进行简单的统计即可发现,新增外来语中,年轻人经常使用的新词例如“达人②”“腹黑③”“逆袭④”等,都是日语中的常用词汇[3],而从英美国家引入的新词却越来越少。
从这个角度看,中国新词与流行词已经出现了明显的日语偏向。
许多中国青年虽然高呼要抵制日本文化和日本产品,却不知不觉中大量使用日语词汇甚至将其当作一种时尚来追求。
本文将以近年与“颜”相关的流行词为例,对源自日语的中国新词、流行词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出现的根源,以期对规范现代汉语的使用有所帮助。
二、中国流行词的日语偏向本文中所用的“日语偏向”一词所指的客观现象是:从日语引入的中国新词在数量上远远超过从英语、法语等其他外语引入的新词并形成较大规模流行的特定现象。
(一)“中制日语”的概念设定本文中使用的“中制日语”是一个特定的概念,是为区别于一般所说的“日语”这一既有概念而专门创造的一个新词汇。
在日语中,有“和制汉语”“和制英语”等概念。
“和制汉语”指日本人参照汉语的书写、发音及造词习惯而创造的新词,如:“人民”“革命”“宪法”等,都是日本明治时代创造的“和制汉语”,但同一时代的中国却没有这些词汇。
“和制英语”指日本人参照英语的书写、发音及造词习惯而创造的特殊词汇,如:“one-man-bus”(无人售票车)、“after-servise”(售后服务)、“Impression-up”(提升形象)等,而同一时代的英语中并没有这些词汇。
本文中所指的“中制日语”虽然源自日语,但并不是真正的日语词汇。
尽管从字面上看,可能会具03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16年①②③④公元1868年至公元1912年。
意为“高手、专家”。
意为“笑里藏刀”“表面亲善,内心狠毒”。
指居于劣势的人反过来占了优势。
有较为明显的日语特点,但只是中国人认为的日语,日本人并不能完全理解这个词语在中文里表达的真实意思,比如“宅男”和“宅女”这两个词,现在许多中国人都知道它们来自于日语,而日本人从字面上也许不能做到准确理解。
因为在日语中只有一个“お宅族”,并不区分性别。
因此,本文参照日语“和制汉语”和“和制英语”的概念,将这种由中国人创造的日语风格的新词,命名为“中制日语”。
之所以不将其命名为“汉制日语”,是因为在日本人的习惯里,“汉”与“和”通常指古代中国和古代日本,而“中”与“日”则指现代中国与现代日本。
(二)“中制日语”常见造词法1.直接引入。
“直接引入”是指将用于标示日语词汇的汉字直接引入,用汉语拼音的方式发音,同时引入日语词汇本身的含义,并不改动原有的字面和语意[4]。
如表1:表1直接引入的新词原日语单词及其英语谐音中制日语及其拼音语意正解(se-i-ka-i )正解(zhèng jiě)正确解释、正确答案魔女(ma-jo )魔女(mónǚ)魔女、巫女外食(ga-i-sh-o-ku )外食(wài shí)在外面吃饭最高(sa-i-ko-o )最高(zuìgāo )最高、最好刺身(sa-xi-mi )刺身(cìshēn )刺身、生食的海鲜和肉寿司(su-xi )寿司(shòu sī)寿司辛口(ka-la-ku-ch )辛口(xīn kǒu )偏辣的口味正太(sh-o-ta )正太(zhèng tài )小男孩水着(mi-zu-gi )水着(shuǐzhuó)游泳衣次元(ji-ge-n )次元(cìyuán )空间花火(ha-na-bi )花火(huāhuǒ)烟花、烟火通勤(tsu-ki-n )通勤(tōng qín )每天的上下班鬼畜(ki-ch-ku )鬼畜(guǐchù)流氓恶棍………………这种造词法的前提是原日语单词中的汉字与中文汉字写法极其相似,部分只存在简繁体之别。
因为汉字本身就可以表意,所以这些中制日语的字面可以让中国人轻松理解,例如上表中的“正解”“魔女”“外食”等。
也有一些中制日语指代的是日本特有的事物例如“刺身”“寿司”“鬼畜”等,这类词语作为新词引入中国后,对此没有预备知识的中国人完全不可能理解。
2.简化引入。
“简化引入”是指将日语单词稍作修改后用汉字进行标示,但不改原词的语意。
如表2:表2简化引入的新词原日语单词及其英语谐音中制日语及其拼音语意人気(ni-n-ki )人气(rén qì)人气、受欢迎程度無添加(mu-ten-ka )无添加(wútiān jiā)无添加応援(o-en )应援(yīng yuán )支援、捧场達人(ta-tsu-ji-n )达人(dárén )达人、高手声優(se-i-yu )声优(shēng yōu )配音演员素顔(su-ga-o )素颜(sùyán )素颜、不化妆悪趣味(a-ku-shu-mi )恶趣味(èqùwèi )不健康、低级趣味残念(za-n-ne-n )残念(cán niàn )可惜、遗憾手作り(te-zu-ku-li )手作(shǒu zuò)手工制作味付け(a-ji-zu-ke )味付(wèi fù)调味色入り(sh-o-ku-i-li ) 色入(sèrù)内含 种颜色………………13第2期柯克雷:中国现代新词与流行词的日语偏向23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16年日本至今使用的汉字都是古代(主要为汉唐时代)从中国传入日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