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蛋白五大误区 这些年你用对了吗

白蛋白五大误区 这些年你用对了吗
白蛋白五大误区 这些年你用对了吗

白蛋白五大误区这些年你用对了吗?

临床上经常听到医生向药房询问是否有白蛋白供应,然而白蛋白此种「供不应求」的现象背后却隐藏着不少不合理使用的情况。

以下白蛋白使用的误区你是否也遇到过?

误区一:白蛋白营养价值高,可强身健体

低白蛋白血症只能作为反映机体炎症程度的指标,而不是营养指标。是由于系统性炎症反应状态下,血管通透性增强,白蛋白外移,同时肝脏白蛋白mRNA 表达被抑制,白蛋白分

解增加所致。

用药时机

白蛋白生理性营养作用仅在氮代谢发生障碍时作为机体内的氮源。而氮代谢正常的人应用白蛋白与吃普通高蛋白食品并无差别,且弊大于利。给白蛋白含量正常的患者输注外源性白蛋白,反而会抑制机体自身白蛋白的合成,加速白蛋白的分解。并使循环负荷加重,可能导致血钠增高等不良反应。

利用率低

人体仅能利用白蛋白降解生成的氨基酸,而白蛋白的半衰期约为21d,所以当日输入的白

蛋白还不能发挥营养作用。且白蛋白的分解产物氨基酸种类并不全面,缺乏色氨酸等合成其他蛋白质的氨基酸。这么看来,白蛋白的营养价值可能并没有很多人想象中的那么高。总之,营养不良的根本原因是机体氮和热量摄取不足或利用障碍。

所以,对于营养不良的患者应提供足量、合理搭配的能量(脂肪乳剂与葡萄糖)和营养底物(平衡型氨基酸制剂)。

误区二:白蛋白能提高机体免疫力

实际上, 参与人体免疫机制形成的是球蛋白, 而不是白蛋白。而大剂量输注白蛋白,不仅不能提高免疫力,反而可能引起机体免疫功能下降。这是因为白蛋白制剂中含有某些生物活性物质,如微量内毒素、血管舒缓素、微量α1- 酸性糖蛋白等。这些物质可能对人体的免疫功能产生「干扰」作用。

误区三:白蛋白是补充血容量的首选药物

《美国医院联合会人血白蛋白、非蛋白胶体及晶体溶液使用指南》(UHC)中提到:对于

低血容量的患者,在补充血容量方面,人血白蛋白并非首选药物,仅为二线备选药物。

目前的循证医学证据表明在外科病人中,对于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的结局指标,不同种类的胶体液并未显示出明显差异,而烧伤患者输注白蛋白还可能增加病死率。

误区四:白蛋白应广泛用于危重患者的救治

目前,并没有证据表明白蛋白的使用,对于危重患者的救治及改善疾病的预后方面具有明显作用。美国UHC 人血白蛋白临床使用指南指出:人血白蛋白推荐用于白蛋白水平极低(<15 g/L)的危重患者,若白蛋白水平在15-20 g/L,应视患者情况而定。

且急性胰腺炎等患者不适合使用白蛋白。

我国的说明书中也指出,高血压、急性心脏病、正常血容量及高血容量的心力衰竭、严重贫血及肾功能不全者为白蛋白的禁忌证。

此外,恶性肿瘤晚期的患者输入白蛋白,还可能会加速肿瘤的增长。

对患者身体的恢复不仅没有促进作用,反而会加重肝肾负担,使病情恶化。所以白蛋白虽好,也不能滥用哦!

误区五:白蛋白可能会传播乙肝等传染病

虽然从理论上来说不能完全否认这种可能性。但是目前使用的人血白蛋白是在有稳定剂时,经60 ℃加温灭活病毒10 小时。在这种条件下,HBV、HCV、HIV 等病毒均已丧失传染性,且白蛋白无抗原性,可反复输注。所以,输注白蛋白其实比输注血浆或全血安全很多。

白蛋白的正确使用方法

看了那么多误区,那么多禁忌,那么白蛋白到底应该怎么用呢?

白蛋白的适应证

1. 大面积烧伤24 h 后;

2. 急性创伤性休克;

3. 成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4. 血液透析的辅助治疗;

5. 低蛋白血症的防治;

6. 肝硬化及肾病引起的水肿或腹水;

7. 急性肝功能衰竭伴肝昏迷;

8. 脑水肿及损伤引起的颅压升高;

9.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等;

而对于血浆白蛋白<25 g/L 的患者,也被视为可以使用白蛋白制剂的指征。由于此类患

者体内白蛋白,无法完成正常的血管内外液体交换,无法有效地承担药物载体的作用。

此外,在某些急性大量失血(>40% 血容量)的情况下,由于肝脏无法及时合成充足的白

蛋白,也可考虑应用白蛋白制剂。

用法用量

用法:静滴(宜用备有滤网装置的输血器)或静推,可采用5% 葡萄糖液或氯化钠液适当稀释。

滴速:前15 min 内速度缓慢,逐渐加速至 2 ml/min,但不超过这个速度。

用量:应依据患者临床症状酌情考虑,一般因严重烧伤或失血所致休克,可直接注射本品5-10 g,隔4-6 h 再重复注射一次。

在治疗肾病及肝硬化等慢性疾病导致的白蛋白缺乏时,可每日注射本品5-10 g,直至水

肿消失。

白蛋白剂量公式

所需剂量(g)=(期望达到白蛋白水平- 现有水平)(g/L)×2×血浆容量(L)

其中乘 2 是由于考虑到通常存在组织间隙内白蛋白的缺乏状态, 因组织间隙将吸收所输液剂量的一半。

实际剂量还应根据患者具体检验结果而定, 白蛋白的补充目的是达到临界即可。

小贴士

1. 白蛋白不宜与血管收缩药、蛋白水解酶或含酒精的注射剂混合使用。

2. 开启后应一次输注完毕,不得分次使用。

3. 输注过程中如发现患者有不适反应,应立即停止输注;有明显脱水者应同时补液。

4. 运输及贮存过程中严禁冻结。

白蛋白说明书

人血白蛋白说明书 【药品名称】 人血白蛋白 【成份】 用乙型肝炎疫苗免疫的健康人血浆,经提取,灭活病毒制成。 【用法用量】 用量由医师酌定。冻干制剂可用5%葡萄糖液或灭菌注射用水溶解,液量据需要而定。一 般根据瓶签所载蛋白量加入适量溶解液使成10%(g/ml)白蛋白溶液,可在15分钟内溶解完 毕。当需要获得20%~25%(g/ml)高浓度白蛋白时,则溶解时间较长。一切稀释、注射操作, 均应按严格的消毒手续进行。输注方法一般采用静脉滴注,宜使用有滤网的输液器。滴注速 度以每分钟不超过2ml(约60滴)为宜,但在开始的15分钟内,速度要缓慢,以后逐渐增加 至上述速度。 药理作用本品具有很强的亲水活性,血浆中70%的胶体渗透压靠它维持,输入本品后提 高胶体渗透压,扩充血容量,改善微循环,并补充蛋白质。也可作为低蛋白血症的替代疗法。 每5g/20ml白蛋白可维持机体渗透压的能力,相当于100ml血浆或200ml全血。 【适应症】 本品对增加循环血容量和维侍血浆渗透压起主要作用。每5g白蛋白溶解后,在维持机体 胶体渗透压方面,约相当于100ml血浆或200ml全血的功能。用于治疗因失血、创伤及烧伤 等引起的休克、脑水肿及大脑损伤所致的脑压增高,防治低蛋白血症以及肝硬化或肾病引起 的水肿和腹水,有良好疗效。 ①低血容量性休克和急性脑水肿,大脑损伤的颅内压增高; ②某些疾病如肝硬化、肾病和吸收不良等引起的低蛋白血症及所引起的水肿、腹水、心 包积液等。静注、静滴,使用剂量及浓度视病情定。 【不良反应】 ③发现药液混浊、沉淀、异物,不得使用。本品不得与含有蛋白水解酶或酒精的注射液 混合使用,以免蛋白沉淀。 【规格】 注射剂:5g/20m1,10g/50m1。 【注意事项】 (1)本品不得分次用,或用后再给第二人输用。 (2)有不良反应时,应立即停用。 (3)人胎盘血白蛋白与此同。 【有效期】 36个月 【批准文号】 注册证号s2******* 【生产企业】 zlb behring gmbh 更多相关资讯请看另外,如对药物有任何疑问,或需要更多的安全用药指导,可拨打康 德乐大药房(原:百济健康商城)全国统一免费服务热线:400-168-0606,药 师将为您竭诚服务。祝您健康!篇二:人血白蛋白使用说明书 人血白蛋白使用说明书 [药品名称] 通用名:人血白蛋白

白蛋白综述

姓名:高* 成都医学院2013级药学本科二班学号:1324300099 怎么面对血浆白蛋白 摘要:白蛋白(albumin,Alb)在临床上有广泛使用,同时也存在使用误区,它一直备受争议,本文是国内外专家的研究基础上我自己的看法。关键词:白蛋白误区争议 How to treat albumin Abstract: albumin (Alb) in clinical widely used, there is also the use of misunderstanding, it has been controversial, this paper is to study the basis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experts on my own vie ws. Keywords: albumin Mistakes dispute 1.白蛋白是什么 白蛋白是广泛存在于生物体细胞或体液中的一类单纯蛋白质的总称。由肝实质细胞合成,在血浆中的半衰期为15-19天,是血浆中含量最多的蛋白质,约45g/L,占血浆总蛋白的40%-60%[1] 。人血白蛋白(human albumin solution,HAS) 是含585 个氨基酸非糖化单链结构的心型分子,相对分子质量约 66 500,在调节组织与血管之间的水分动态平衡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白蛋白的药理作用为增加血容量和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运输小分子物质及解毒等作用[2] 。 2.人体白蛋白的来源 分为外源性白蛋白和内源性白蛋白。肝脏是人类血浆白蛋白的主要合成场所,是内源性白蛋白的产生地。一般情况下分解和合成保持平衡,,肝脏每天合成12g白蛋白,占肝脏分泌蛋白的50%。目前我国临床临床所用外源性输注的白蛋白主要是血液制品产品,少有基因工程合成的白蛋白。 3.白蛋白的代谢 白蛋白(albumin,Alb)合成率虽然受食物中蛋白质含量的影响,但主要 受血浆中白蛋白水平调节,在肝细胞中没有储存,在所有细胞外液中都含有微量的白蛋白。白蛋白在肾小球中的滤过情况,一般认为在正常情况下其量甚微,约为血浆中白蛋白的0.04%,按此计算每天从肾小球滤过液中排出的白蛋白即可达3.6g,为终尿中蛋白质排出量的30-40倍,可见滤过液中多数白蛋白是可被肾小管重新吸收的。白蛋白在人体内的天然半衰期为15-20天。热量和蛋白质缺乏可加速白蛋白分解;在应激、外伤活感染期间,血清白蛋白水平很快下降,可能与白蛋白在血管内再分布、合成减少、分解增加等有关[3] 。 4.白蛋白的适应症 维持人体血管内的胶体渗透压(COP):白蛋白占全部血浆的50%以上,且白蛋白分子较小有效渗透颗粒多,因此是维持渗透压的主要因素。人体COP主要靠白蛋白,约占80%的作用。当肝硬化和肾病时,可致低蛋白血症、水肿,外源性白蛋白可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4.1扩容:对各种原因所致低血容量患者(手术失血、创伤等或感染)输注白蛋白后可使3.5倍体积的水分吸收入血液循环,不可否认的是白蛋白是一种极好的血容量扩张剂。 4.2结合小分子物质 结合胆红素、游离脂肪酸、阴离子、阳离子、活性物质和有毒物质,还可清除自由基结合胆红素、游离脂肪酸、阴离子、阳离子、活性物质和有毒物质,还可清除自由基,具有活性的激素或药物当与白蛋白结合时,可以不表现其活性,而视为其储存形式,由于这种结合的可逆性和处于动态平衡,因此在调节这些激素和药物的代谢上,具有重要意义。白蛋白能

人血白蛋白的合理临床应用

人血白蛋白的合理临床应用 中国医学论坛报自1940 年开始应用白蛋白制剂以来,有关白蛋白应用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过。现在,世界各国已逐渐规范了白蛋白的使用指征。但我国在白蛋白应用上仍存在许多“误区”,临床滥用现象相当普遍。今年,我国更出现了严重的白蛋白短缺。因此,规范白蛋白的使用在我国有其紧迫性和重要性,值得大家思考和讨论。 临床误区:白蛋白作为营养制剂 误区一:纠正低白蛋白血症: 营养不良在手术和创伤病人中非常普遍,此类病人往往伴有不同程度的低蛋白血症。目前,临床上应用白蛋白的误区之一是将白蛋白作为营养补品用于手术后病人、营养不良患者、恶性肿瘤病人或危重病人中。 事实上,外科病人术后处于高代谢状态,表现为蛋白分解代谢加速,合成代谢下降,造成持续的负氮平衡。另一方面,外科手术创伤早期,机体存在全身性炎性反应,大量的炎性介质和细胞因子直接损伤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毛细血管内皮细胞间隙增大,通透性增加,产生全身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SCLS),部分白蛋白渗漏到组织间隙中,导致术后早期的低蛋白血症。因此,外科手术病人术后早期的低蛋白血症并非全是营养不良或蛋白质分解的结果。 此时输注外源性白蛋白若不能改善患者本身的营养状况,其原因可能为:①外源性蛋白质进入人体后,首先水解为氨基酸,然后再被机体组织细胞所利用,合成所需的各种蛋白质。由于各种组织细胞内蛋白质有其特殊性,是由组织细胞自身来合成的,因此外源无法提供。白蛋白的分解产物内缺乏合成其他蛋白质的色氨酸,故营养价值低。②从代谢的角度看,以白蛋白作为营养补充并不恰当,白蛋白的半衰期约为21 天,人体仅能利用降解生成的氨基酸,而当日输入的白蛋白并不能发挥营养作用。③输注外源性白蛋白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善由于氮供应不足所致的各个组织器官蛋白质合成不足的问题。 血浆白蛋白水平降低只是一个现象,从营养角度看,它的根本原因是由于热卡和氮的摄入不足所致。因此,要改善外科病人术后高分解代谢、负氮平衡和低蛋白血症,应该从根本上解决营养不良的问题,应该提供合适的能量和营养底物。营养底物中,氮的供给应选择平衡型的氨基酸制剂,而非白蛋白。 误区二:促进伤口愈合: 传统观点认为,即使对手术后病人进行肠外营养支持时,静脉输注白蛋白可提高或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减少术后组织水肿,促进伤口特别是吻合口的愈合。受上述观点影响,目前临床上许多外科医生仍喜欢应用白蛋白,这是造成术后白蛋白制剂应用普遍的另一原因。事实上,偱证医学研究表明,尽管输注白蛋白可提高血清白蛋白的水平,但并没有改善病人原发病的治疗效果,也不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或改善临床预后。由于目前医用白蛋白的来源为献血者的血浆经血浆分离和灭菌处理后配置而成,当前我国血源紧张,所以白蛋白价格昂贵,术后输注白蛋白不仅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也增加了社会的负担。因此,常规应用白蛋白来改善病人的低白蛋白血症是不值得推荐的。 误区三:提高机体免疫力: 临床上应用白蛋白的另一误区是将白蛋白作为“强身剂”,用于提高机体免疫抵抗力,这就更错误了。因为白蛋白不但不能提高机体免疫力,而且其中的某些成分(如制剂中的微量α-1酸性糖蛋白)反而可使 机体免疫力下降。此外,给白蛋白含量正常患者输注外源性白蛋白还可抑制机体自身白蛋白的合成,加速白蛋白的分解,并可使循环负荷过重、血钠增高等副作用。 循证医学:白蛋白不适用于体液治疗 液体治疗是外科基本问题,特别是在手术后早期或外科危重病人,其目的是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维 持充足的体循环和微循环,保证良好的组织灌注和氧供,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目前,临床上许多医生将白蛋白用作一线容量扩充剂用于体液治疗。但是,在一些病理情况下(如严重创伤、手术、感染或ARDS

白蛋白五大误区 这些年你用对了吗

白蛋白五大误区这些年你用对了吗? 白蛋白五大误区这些年你用对了吗? 2015-09-10 22:39来源:丁香园作者:甘太 字体大小 -|+ 临床上经常听到医生向药房询问是否有白蛋白供应,然而白蛋白此种「供不应求」的现象背后却隐藏着不少不合理使用的情况。 以下白蛋白使用的误区你是否也遇到过? 误区一:白蛋白营养价值高,可强身健体 低白蛋白血症只能作为反映机体炎症程度的指标,而不是营养指标。是由于系统性炎症反应状态下,血管通透性增强,白蛋白外移,同时肝脏白蛋白mRNA 表达被抑制,白蛋白分解增加所致。 用药时机 白蛋白生理性营养作用仅在氮代谢发生障碍时作为机体内的氮源。而氮代谢正常的人应用白蛋白与吃普通高蛋白食品并无差别,且弊大于利。给白蛋白含量正常的患者输注外源性白蛋白,反而会抑制机体自身白蛋白的合成,加速白蛋白的分解。并使循环负荷加重,可能导致血钠增高等不良反应。 利用率低 人体仅能利用白蛋白降解生成的氨基酸,而白蛋白的半衰期约为21d,所以当日输入的白蛋白还不能发挥营养作用。且白蛋白的分解产物氨基酸种类并不全面,缺乏色氨酸等合成其他蛋白质的氨基酸。这么看来,白蛋白的营养价值可能并没有很多人想象中的那么高。总之,营养不良的根本原因是机体氮和热量摄取不足或利用障碍。 所以,对于营养不良的患者应提供足量、合理搭配的能量(脂肪乳剂与葡萄糖)和营养底物(平衡型氨基酸制剂)。 误区二:白蛋白能提高机体免疫力 实际上, 参与人体免疫机制形成的是球蛋白, 而不是白蛋白。而大剂量输注白蛋白,不仅不能提高免疫力,反而可能引起机体免疫功能下降。这是因为白蛋白制剂中含有某些生物活性物质,如微量内毒素、血管舒缓素、微量α1- 酸性糖蛋白等。这些物质可能对人体的免疫功能产生「干扰」作用。 误区三:白蛋白是补充血容量的首选药物 《美国医院联合会人血白蛋白、非蛋白胶体及晶体溶液使用指南》(UHC)中提到:对于低血容量的患者,在补充血容量方面,人血白蛋白并非首选药物,仅为二线备选药物。 目前的循证医学证据表明在外科病人中,对于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的结局指标,不同种类的胶体液并未显示出明显差异,而烧伤患者输注白蛋白还可能增加病死率。 误区四:白蛋白应广泛用于危重患者的救治 目前,并没有证据表明白蛋白的使用,对于危重患者的救治及改善疾病的预后方面具有明显作用。美国UHC 人血白蛋白临床使用指南指出:人血白蛋白推荐用于白蛋白水平极低(<15 g/L)的危重患者,若白蛋白水平在15-20 g/L,应视患者情况而定。 且急性胰腺炎等患者不适合使用白蛋白。 我国的说明书中也指出,高血压、急性心脏病、正常血容量及高血容量的心力衰竭、严重贫血及肾功能不全者为白蛋白的禁忌证。 此外,恶性肿瘤晚期的患者输入白蛋白,还可能会加速肿瘤的增长。

不合理处方点评

不合理处方点评 处方1: 男年龄:23 单位:汽车运输公司 病情及诊断:上感、咳嗽、痰多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0.375*6] 0.375/Bid ?复方氨酚烷胺20片2粒/tid ?复方磷酸可待因溶液150ml 10ml/tid 存在6个问题: 1.上感多为病毒性感染,又无合并细菌感染,不应选择抗菌药物。 2.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属青霉素类,用前皮试或详细询问对药物、食物、家族过敏史情况。 3.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属时间依赖型抗生素,疗效与高于4~5倍MIC的维持时间有关,应至少一日三次给药(q8h)。 4.复方氨酚烷胺含对乙酰氨基酚/金刚烷胺/氯苯那敏/咖啡因/人工牛黄。患者为司机,白天不宜服用含有氯苯那敏成分的药物。一日3次不宜,可以晚上下班后服用。 5.咳嗽痰多,不宜服用含磷酸可待因的药物,因含有中枢性镇咳药,抑制呼吸和咳嗽反射,不利于排痰。 6.复方磷酸可待因溶液含麻黄素,该患者没有喘,不需使用麻黄素,因麻黄素有中枢兴奋作用,不利于患者夜晚休息。

性别:男年龄:85岁 病情及诊断:急性胃炎、心律失常 ?左氧氟沙星片[0.1*12] 0.4 qd ?磷酸铝凝胶[20g*4] 20g tid ?阿托品片[0.3mg*20] 0.3mg tid ?普罗帕酮片[50mg*100] 100mg tid 存在4个问题: 1.氧氟沙星片服用方法为一次0.2g 一日2次对于老年人一日一次0.4g,可增强肾脏的负担。 2.氟喹诺酮类不应与含多价金属离子的药物同服,必要时胃黏膜保护剂与氟喹诺酮类分开服用,至少间隔2小时。 3.老年男性50%以上均并发前列腺肥大,使用阿托品解痉,加重前列腺的症状。4.同时患有心律失常,阿托品每日三次服用恐加快心律,可以改为痛时半片到1 片。

人血白蛋白处方点评标准

人血白蛋白处方点评标准(讨论稿) 为规范人血白蛋白的临床使用,降低药品费用,改善人血白蛋白短缺现状,促进人血白蛋白的合理使用,开展人血白蛋白临床应用相关处方或医嘱点评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为此,药剂科综合参考《处方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53号)、《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卫医管发〔2010〕28号)、美国大学医院联合会《人血白蛋白、非蛋白胶体及晶体溶液使用指南》、北京地区《血液制品处方点评指南》以及人血白蛋白说明书、相关循证医学依据等,结合我院临床实际,制定我院人血白蛋白临床使用评价标准初稿。 【点评标准】 1.适应证不适宜; 2.用法、用量不适宜; 3.遴选的药品不适宜; 4.药品剂型或给药途径不适宜; 5.联合用药不适宜; 6.重复给药; 7.有配伍禁忌或者不良相互作用; 8.其它用药不适宜情况; 【点评细则】 1.适应证不适宜:“诊断”栏未注有符合以下情况一项或一项以上适应证者判定 为适应证不适宜。 ?严重失血、创伤与烧伤等引起的休克; 纠正人血白蛋白作为补充血容量的首选药物的误区。《美国医院联合会人血白蛋白、非蛋白胶体及晶体溶液使用指南》(简称UHC,下同)[1]中提到:对于出血性休克,晶体溶液可作为首选药物用于扩张血容量,成人患者输入4L晶体液后2h无效,可考虑非蛋白胶体液,当对非蛋白胶体液有禁忌时才考虑使用

5%白蛋白。目前的循证医学证据表明在外科病人中,对于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的结局指标,不同种类的胶体液并未显示出明显差异。 ?脑水肿及大脑损伤所致的颅压升高; 人血白蛋白可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将脑组织的水分转移到血管内而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对于蛛网膜下腔出血、缺血性中风与头部创伤引起的血管痉挛,应首选晶体溶液维持脑灌注压。如果存在脑水肿的危险,应使用高浓度白蛋白(25%)胶体液维持脑灌注压【1】。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为人血白蛋白的适应症,白蛋白能与血中胆红素结合,阻止胆红素通过血脑屏障,促进胆红素排泄。光疗在过去的50年里成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首选治疗方法,机制就是让脂溶性的胆红素通过迅速光氧化与光致异构退化,成为水溶性化合物而排出体外。就机制而言,这两种方法在治疗中可以互补,同时使用两种方法可有协同作用,但UHC的指南则提出白蛋白不能与光疗合用。 ?中毒性虚脱,重度感染综合性; ?肝硬化或肾病引起的水肿或腹水; 欧洲肝脏研究学会发布的肝硬化腹水治疗指南【2】指出,肝硬化腹水就是由门静脉高压、内脏血管扩张、肾水钠潴留引起的,治疗以限钠利尿为主,只有重度难治性肝硬化腹水采用穿刺放腹水联合白蛋白治疗,未行穿刺放腹水患者避免单独用白蛋白治疗,合并自发性腹膜炎、低钠血症、肝肾综合征患者联用白蛋白可增效。2016年意大利AISF/SIMTI意见书:《肝硬化患者合理使用白蛋白》【3】强调上述治疗指征,但肝硬化患者非SBP的细菌感染、肝性脑病与感染性休克目前证据还不充分。

金额排名前10药品与医院性质及承担主要医疗任务相符性

XX县人民医院2017年用药金额前10位药品与医院性质及承担主要医疗任务相符性评价报告 根据《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考评办法》:“医院每年用药金额前10位排名的药品与医院性质及承担的主要医疗任务相符合”。作为一家正在申请评审为三级综合医院的县级医院,我们就将住院病人前10位疾病病中作为医院承担医疗任务的评价标准,将其与用药金额前10位药品进行相关性分析,以探讨医院药品使用结构是否正常,为临床合理用药和药品管理提供参考。 1 资料来源 1.1 用药金额前10位原始数据来源于医院药库计算机管理系统,调取2017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药品销售记录,统计内容包括药品名称、规格、销售总金额。 1.2 住院病人前10位疾病病种数据来源于我院2017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期间出院病人病例首页信息,以第一诊断进行统计,得出出院患者人数前10位疾病名称、出院人数。 2 结果 2.1用药金额前10位药品(见表1)

表1 XX县人民医院2017年药物使用金额前10排名 2.2住院病人前10位疾病病种 表2 2017年住院病人前10位疾病病种

2.3用药前10位药品分类及构成比(见表3)。 表3 2017年销售金额排名前10位药品分类及构成比排名药品分类金额构成比 2.4 住院病人前10位疾病分类、构成比见表4。 表4 2017年住院病人前10位疾病病种分类及构成比 2.5 住院病人前10位疾病分类、构成比及排序比见表5。 表5 2017年住院病人前10位疾病分类、构成比及排序比

我们分别将用药金额前10位及住院病人前10位疾病进行分类并排序,排序比=培训出院病人数排名/疾病对应治疗药品销售金额排名,反映药品与疾病种类是否同步,比值接近1.0表示同步性良好。比值越大或越小,说明药品与所应用的疾病排序偏差越大。 3 讨论 3.1用药金额排序前10位药品及品种构成从用药金额排名前10位药品类别来看,抗菌药物销售份额较大,占38.88%,分别为头孢孟多、头孢他啶和头孢呋辛,全部为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这与其抗菌谱广、疗效确切、用药安全,适用人群广泛有关。其中头孢孟多、头孢他啶选用频次高,临床选择倾向性大。在每月的处方点评、抗菌药物专项处方点评、I类切口点评等合理用药监测中发现有部分医生有超疗程、超适应症使用的情况。 辅助用药人血白蛋白销售金额排第10位,金额占比 5.91%,这与其昂贵的价格有关,人血白蛋白多用于外科围手术期作为营养补充剂。询证医学研究表明,尽管输注白蛋白可提高血清白蛋白水平,但是没有改善病人原有疾病的治疗效果,液不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或改善临床预后。外科手术病人术后早期的低蛋白血症并非全是营养不良或蛋白 质分解的结果。人血白蛋白输入后必须分解成氨基酸后才能利用,血浆蛋白的转化率仅为氨基酸的1/2000,不足以合成

血液净化知情同意书

姓名:性别:年龄:家庭住址: 目前诊断: 血管通路: 因病情治疗需要,患者需行血液净化(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滤过/血浆置换/血液灌流/CRRT/免疫吸附/其他)治疗。血液净化为一种有一定风险及难度的特殊体外循环治疗,鉴于当前医学科技水平限制、患者有个体特异、病情差异等,特别是在严重尿毒症、急诊重危、高龄患者中可能出现严重甚至危及生命的并发症。血液净化治疗中及治疗后可能存在以下医疗风险: 1.心血管并发症:低血压、高血压、心律失常、心肌梗塞、心力衰竭甚至呼吸心跳骤停等; 2.血液系统异常:局部出血、血肿,甚至重要器官组织大出血(颅内、消化道、心包等);因病情需要减少或不用抗凝剂时可能出现体外循环凝血,需要重新更换管路及透析器;肝素/低分子肝素的不良反应:出血;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症;骨质疏松;其他如超敏反应、脂代谢紊乱、脱发、骨关节病等;妊娠妇女可能引起早产或死胎。促红素的不良反应:凝血机制亢进,增加血管通路的栓塞发生率;高钾血症;高血压;惊厥发作等; 3.各种感染:包括细菌性感染、病毒性肝炎、结核、艾滋病等; 4.过敏反应:皮肤瘙痒、皮疹、胸闷、心慌、呼吸困难、过敏性休克等; 5.血管通路影响:内瘘血栓形成、狭窄、堵塞、感染;留置导管的相关并发症如出血、感染、堵塞、血栓等; 6.失衡综合症、空气栓塞、溶血、血栓栓塞、水电酸碱失衡、热原反应等; 7.其他不可预见的意外。 我血液净化中心医护人员会遵守医疗服务职业道德,按医疗工作制度和医疗操作常规,尽力采取积极的防治措施避免或减少相关并发症,

并尽力救治并发症。一旦发生以上并发症,可能对患者造成不同程度的人身损害和经济损失,但相关的医疗费用等不能减免。 另外,为抢救治疗需要,一些特种血液净化技术(如血浆置换、血液灌流、免疫吸附、CRRT等),因需要高值医用耗材(如血浆分离器、灌流器、吸附柱)和特殊高价药品(如白蛋白、血浆、大量置换液等),医疗费用相对昂贵,而且按规定有部分要患者自付。 患者、家属享有知情、选择的权利。患者的有关病情、血液净化治疗的医疗风险等,医护人员已详细告知。患者/家属已知晓,对此表示理解,同意接受治疗,并愿意按有关规定承担医疗费。 患者本人签名: 患者家属签名: 家属与患者关系:告知医生签名: 20 年月日20 年月日

蓉生人血白蛋白说明书

蓉生人血白蛋白说明书 【蓉生人血白蛋白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人血白蛋白 英文名称:HumanAlbumin 汉语拼音:RenxueBaidanbai 【蓉生人血白蛋白警示语】 因原料来自人血,虽然对原料血浆进行了相关病原体的筛查,并在生产工艺中加入了去除和灭活病毒的措施,但理论上仍存在传播某些己知和未知病原体的潜在风险,临床使用时应权衡利弊。 【蓉生人血白蛋白成份】 蓉生人血白蛋白系由健康人血浆制备而成,含蛋白质200g/L,主要成份为人血白蛋白,纯度为96%以上,含辛酸钠0.140~0.180mmol/g.蛋白质,钠离子浓度小于160mmol/L,钾离子浓度小于2mmol/L。不含防腐剂和抗生素。 【蓉生人血白蛋白性状】 蓉生人血白蛋白为略粘稠,黄色或绿色至棕色澄明液体。 【蓉生人血白蛋白适应症】 1.治疗失血、创伤和烧伤等引起的休克。 2.治疗脑水肿及损伤引起的颅压升高。 3.治疗肝硬化及肾病引起的水肿或腹水。 4.预防和治疗低蛋白血症。 5.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索血症。 6.用于心肺分流术、烧伤及血液透析的辅助治疗和成人呼吸窘迫综合症。 【蓉生人血白蛋白规格】 20%50ml10g/瓶 【蓉生人血白蛋白用法用量】 使用方法:采用静脉滴注或静脉推注。 为防止大量注射使机体组织脱水,必要时可采用5%葡萄糖注射液或氯化钠注射液适当稀释作静脉滴注。开始滴注速度应不超过1ml/分钟(约为30滴/分钟),持续15分钟后若无不良反应,可逐渐加度。但滴注速度快不得超过2ml/分钟(约为60滴/分钟)。 每个患者的用药剂量和疗程应根据其具体病情而定。 推荐的剂量与疗程: 1.失血、创伤、烧伤引起的休克:可直接输注蓉生人血白蛋白5~20g,隔4~6小时重复输注1次。 2.脑水肿及损伤引起的颅压升高:可直接输注蓉生人血白蛋白10~20g。同时合用利尿剂。3.肝硬化及肾病引起的水肿或腹水:可每日输注蓉生人血白蛋白5~10g,直至水肿消失,

浅谈白蛋白

浅谈白蛋白 近几年来,白蛋白的临床使用不合理现象并未减轻,主要是多年来大家对白蛋白的认识和应用存在着根深蒂固的误区。 补充白蛋白不具有对疾病本身的治疗作用,同时输注白蛋白还存在着一些潜在的不良反应,如偶然发生的凝血系统病变,如因扩容而稀释了各种凝血因子的浓度;白蛋白在体外可能有肝素样特性,对血小板凝集有抑制作用,还可能削弱肾脏对钠和水的排泌功能及肾小球滤过率。 研究发现,低蛋白血症可作为预测预后不良的指标之一,是预测危重症儿童病死率、发病率的重要指标。其每增加5g/L,相对成功救治率将增加1.1倍,Mate分析显示,血清白蛋白浓度每下降10g/L,患儿的发病率上升137%,病死率上升89%。严重低蛋白血症<16g/L,常提示预后不良,也是病死的重要指标。亦有研究发现白蛋白<20g/L,其病死率可接近100%,创伤或感染3~7d内白蛋白可下降10~15 g/L。 正常人体内血浆白蛋白总量为120g,白蛋白的半衰期为16-20d,每日产生和分解代谢的白蛋白为9-12g,白蛋白合成后分布于血管内和血管外组织间隙,血管内白蛋白占总量的40%,血管外组织间隙蛋白大约占总量的60%,人血白蛋白输入人体并且分解后,重新合成蛋白质的再利用度相当低;同时由于白蛋白的血浆半衰期为21 d,而人体仅能利用降解后生成的氨基酸,因而当天输注的白蛋白并不能发挥作用。 白蛋白的主要功能是: 1.维持血管内胶体渗透压:主要调节组织与血管之间水分的动态平衡,由于其分子量较高,与盐类及水分相比,透过膜内速度较慢,使白蛋白的胶体渗透压与毛细管的静力压抗衡,以此维持正常与恒定的血容量; 2.转运与解毒:其能结合阴离子也能结合阳离子,可以输送多种营养物质和药物,或将有毒物质输送到解毒器官,也可作为自由基清除剂而用于治疗脓毒症,营养供给; 3.组织蛋白和血浆蛋白可互相转化:在氮代谢障碍时,白蛋白可作为氮源为组织提供营养;

最新人血白蛋白静注人免疫球蛋白的区别

人血白蛋白、静注人免疫球蛋白的区别 冯媛

《离骚》理解性默写 1、屈原在《离骚》中,表明自己出身高贵的句子是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表明自己降生祥瑞的句子是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包含

父亲对自己美好期望并给自己取美好名字的句子是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2、屈原在《离骚》中,表明自己具有美好内在品质和才能的句子是“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这也强调自己才能修养不同于一般人(体现了诗人对自我价值的发现)。 3、我们可以从《离骚》中“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这两个句子看出,屈原特别注重提高自己的修养,可以说只要是美好的品格,他都学习。 4、屈原在《离骚》中,表明时不我待,要珍惜时间的句子是“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写时间更替很快的句子是“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这些句子都表明了诗人自己非常焦虑,担心时光如流水逝去,却没有机会把美好的品格和超凡的才能献给楚国。 5、在《离骚》中,写屈原看到时光易逝,担心国君易老、昏聩误国、保守落后(诗人感叹岁月无情,来日无多的比喻)的句子是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6、《离骚》一文中与“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此度? 7、屈原在《离骚》中表明自己崇仰真理,当仁不让,有强烈的道德觉醒意识(诗人当仁不让,自荐充当楚国政治的引路人)的句子是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8、屈原在《离骚》中,运用互文、比喻、象征等手法,借坚贞芳香的植物表现自己精勤修德,践行忠善长久之道的句子是“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9、在《离骚》中,屈原诉说自己曾因佩戴草而遭到贬逐,也曾被加上采摘白芷的罪名,但他坚定地表示:“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10、屈原在《离骚》中深感于人民的痛苦处境,体现其对人民深切同情的句子是“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11、屈原在《离骚》中表达自己不畏艰难,一往无前,对理想和真理执着追求的名句: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血液制品处方点评指南

血液制品处方点评指南 一、概述 血液制品是指从人类血液提取的任何治疗物质,包括全血、血液成分和血浆源医药产品。2010 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对血液制品的定义为:由健康人血浆或经特异免疫的人血浆,经分离、提纯或由重组DNA技术制备的血浆蛋白组分,以及血液细胞有形成分的统称为血液制品。本指南所涉及的血液制品主要是指血浆衍生物(从血浆衍生的,不含血细胞成分),如:白蛋白类制剂;免疫球蛋白制剂,包括肌注、静注免疫球蛋白和特异性免疫球蛋白等;人凝血因子制剂,包括凝血因子哑、凝血酶原复合物、纤维蛋白原等。 由于生产的严格管理、血浆来源的短缺、临床用量的增加,血液制品已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状况。2012年6月,世界卫生组织(WHO报道指出:世界各地对血液和血液制品的需求不断上升。阎赢等调查发现,目前临床血浆及其血液制品供应不足的状况普遍存在,与诸多因素有关,而医疗特色技术的应用、血液制品供应不足导致临床血浆替代治疗、血液制品流通领域不规范、医疗机构临床输血管理机制不完善等是影响临床用血浆量激增的原因。 为规范血液制品的临床使用,改善血液制品短缺现状,促进血液制品的合理使用,开展血液制品相关处方点评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北京市处方点评工作组制定了本指南,为规范、统一血液制品处方点评工作的幵展,本指南根据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化学药和生物制品卷》收录的血液制品品种,结合临床实际常用的品种,确定点评范围为:人血白蛋白、人免疫球蛋白、人凝血酶原复合物、静注人免疫

球蛋白、抗人T-细胞免疫球蛋白、人纤维蛋白原、人凝血因子哑等血液制品(各种药物的药理作用见表1)。 表1常见血液制品的主要药理作用 主要药理作用 药物 人血白蛋增加血容量和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运输及解毒;营养供给白 人免疫球可将免疫球蛋白内含有的大量抗体输给受者,使之从低或无免蛋白疫状态很快达到暂时免疫保护状态。由于抗体与抗原相互作用 起到直接中和毒素与杀死细菌和病毒,因此免疫球蛋白制品对 预防细菌、病毒性感染有一定的作用 静注人免本品具有免疫替代和免疫调节的双重治疗作用。经静脉输注 疫球蛋白后,能迅速提高受者血液中的IgG水平,增强机体的抗感染能 力和免疫调节功能 人纤维蛋在凝血过程中,纤维蛋白原经凝血酶酶解成纤维蛋白,在凝血白原因子哑作用下形成坚实纤维蛋白,发挥有效的止血作用 人凝血因在内源性血凝过程中,凝血因子哑作为一辅因子,参与凝血因

人血白蛋白粉针制剂说明书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药学院课程设计说明书 专业:制药工程 班级: 08制药工程 学号: 20082635 姓名:胡松 指导教师:郑鹏武陈振华 设计时间:2011年11月24日——2011年12月13日

要求与说明 一、学生采用本报告完成课程设计总结。 二、设计说明书要求用钢笔填写或者打印。所附图纸用铅笔或计算机绘图画出。 三、本报告填写完成后,交指导老师批阅,并由学院统一存档。

一、设计任务书 设计题目:年产1000万瓶冻干人血白蛋白的生产车间工艺设计设计要求: (1)在确定设计方案时既要考虑到工艺,操作的要求又要兼顾经济和安全上的要求。 (2)车间设计要求符合现行GMP规范以及生产安全规范,考虑共用车间的合理布置与利用。 (3)整个设计过程中做到分工明确、讨论集中,经常与指导老师反馈设计进度,优化设计内容。

二、设计方案简介 2.1工艺概述 2.1.1 设计目的 首先满足药品的工业化生产要求,按照药品的生产工艺流程提供最佳布置。 其次《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是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的基本准则,其中心思想是:任何药品质量的形成是生产出来的,而不是检验出来的。因此厂房设计的目的就是依照GMP的要求,为药品生产提供合理的布局、合理的生产场所。 2.1.2 设计依据 原料药人血蛋白生产车间设计的依据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1998年修订)、《医药工业洁净厂房设计规范》(GB50073-2001)和国家关于建筑、消防、环保、能源等方面的规范。 2.1.3基本信息 人血白蛋白,英文名为“Hu-man Albumin”,该药一直有“生命制品”、“救命药”之称。人血白蛋白是从健康人的血液中提取的,可直接静脉注射到病人体内,主要用于失血创伤、烧伤引起的休克,脑水肿及损伤引起的颅压升高,肝硬化及肾病引起的水肿或腹水,癌症术后恢复等方面的治疗,是临床急救的一种特殊药品。 2.1.4 产品方案 1、产品名称冻干粉针制剂D 2、产品性质用冷冻干燥法制得的注射用无菌粉末,冷冻干燥是将溶液在低温下预先冻结成固体,然后在低压条件下,从冻结状态直接升华除去水分的一种干燥方法。 3、产品规格 10g/瓶 4、年产量 1000万瓶日产量 4万瓶 5、包装方式一盒十瓶,纸盒包装

知情同意书知情告知页-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

知情同意书·知情告知页 亲爱的患者: 医生已经确诊您为恶性消化系统肿瘤。我们将邀请您参加一项研究,本研究为通过不同临床治疗路径将嵌合抗原受体工程化T细胞技术(CART)应用于消化系统肿瘤的单中心初步临床试验项目,课题编号:。本研究方案已经得到伦理委员会审核,同意进行临床研究。 在您决定是否参加这项研究之前,请尽可能仔细阅读以下内容。它可以帮助您了解该项研究以及为何要进行这项研究,研究的程序和期限,参加研究后可能给您带来的益处、风险和不适。如果您愿意,您也可以和您的亲属、朋友一起讨论,或者请医生给予解释,帮助您做出决定。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 1.1疾病负担和治疗现况 消化系统肿瘤主要包括肝癌、胃癌、食管癌、结直肠癌和胰腺癌等。来自WHO 的数据 显示,全世界现有肿瘤患者达到3000 多万,年新发病例870 万,年死于肿瘤的更是高达690 万人,在我国死亡病例中已经排到了第二位。在我国每年因为肿瘤死亡的病例中有2 /3 是消化系统肿瘤,患者5 年的生存率是30%。 胃癌、结直肠癌的分子标记包括:CEA, CA19-9。临床检查包括粪便检查、直肠指诊、 乙状结肠镜检查、钡灌肠X射线检查、纤维结肠镜检查、血清癌胚抗原CEA测定等。影像 学检查包括胃镜检查、腹腔镜检查、直肠内超声扫描(US)、电子计算机断层成像(CT)、 磁共振(MRI)。临床治疗方法有广泛性根治手术——最有效;化疗——五氟尿嘧啶(5-FU); 其他如放射治疗、镜下治疗和基因治疗、免疫治疗等。 肝细胞癌的分子标记为血清AFP。临床检查包括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 血清碱性磷酸酶AKP、乳酸脱氢酶LDH或胆红素的升高,而白蛋白降低等肝功能异常。血 清AFP及其异质体是诊断HCC的重要指标和特异性最强的肿瘤标记物。影像学检查手段有 腹部超声(US)、电子计算机断层成像(CT)、磁共振(MRI),以及选择性肝动脉造影(DSA)。 目前的治疗手段包括外科治疗,即肝切除术和肝移植术;局部治疗,包括局部消融治疗和 肝动脉介入治疗;放射治疗;全身治疗,包括分子靶向药物治疗和全身化疗。 胰腺癌的分子标记为CEA、CA19-9。临床检测方式包括血清学肿瘤标记物、影像学检查。其中影像学检查具体可包括超声、胰腺CT、胰腺MRI、内镜超声EUS、PET/CT。目前 主要的治疗手段有外科治疗、姑息治疗、术后辅助治疗(氟尿嘧啶类药物或吉西他滨单药 治疗)。 1.2本研究目的 该研究是为之前接受过恶性消化系统肿瘤的常规治疗,未达到彻底康复或者复发,目前没有其他的治疗选择的恶性胃癌、结直肠癌、肝细胞癌或者胰腺癌的患者,而您符合该条件,这是针对恶性消化系统肿瘤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在该研究中将取用您的白细胞(T细胞)并对它们进行修饰以使得其能够靶向癌症。 您的T细胞将被修饰从而使其能够识别肿瘤细胞并将其杀死。这种修饰是针对T细胞的遗传改变,是为了使得修饰的T细胞能够识别您身体中的肿瘤细胞,而不会识别其他正常的细胞。我们将这种修饰过的细胞称为CART细胞。 CART细胞将通过静脉或者肿瘤血管介入治疗的方式回输到您体内,并在您的体内杀伤肿瘤细胞,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1.3研究参加单位和纳入患者例数 研究参加单位: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白蛋白临床不合理应用及其使用指征

医药通讯 洛阳市第一中医院临床药学室主办 2012年第2期 2012年3月15日白蛋白临床不合理应用及其使用指征 自1940年开始应用白蛋白制剂以来,有关白蛋白应用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过,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人们逐渐统一了对白蛋白应用的认识,随后世界各国逐渐规范白蛋白的使用指征。但我国目前在白蛋白应用上存在许多误区,临床上滥用自蛋白制剂的现象相当普遍,今年以来还出现严重的白蛋白短缺现象。因此,规范白蛋白的使用在我国有其紧迫性和重要性,值得大家思考和讨论。 白蛋白使用过程中存在的误区 由于白蛋白具有很重要的生理功能,随着现代输血理论和技术的发展,白蛋白制剂也就成为一种临床用量最大的蛋白制剂,但目前白蛋白在临床应用上存在许多误区,不合理应用白蛋白制剂可能给患者带来危害。 误区(一):白蛋白改善营养不良和低蛋白血症 营养不良在手术和创伤患者中普遍存在,此类患者往往伴有不同程度的低蛋白血症。目前,临床上应用白蛋白的误区之一是将白蛋白作为营养补品用于手术后患者、营养不良患者、恶性肿瘤患者或危重患者。许多患者及家属认为输注白蛋白可补充营养、提高机体免疫力或抵抗力.而且这种观念可谓“根深蒂固”,这导致了临床上大量的

白蛋白被用作“营养制剂”。事实上,外科患者术后处于高代谢状态,表现为蛋白分解代谢加速,合成代谢下降,造成是持续的负氮平衡。另一方面,外科手术创伤早期,机体存在全身性的炎性反应,大量的炎性介质和细胞因子直接损伤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毛细血管内皮细胞间隙增大,通透性增加,产生全身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scls)。部分白蛋白渗漏到组织间隙中,导致术后早期的低蛋白血症。因此,外科手术患者术后早期的低蛋白血症并非是营养不良或蛋白分解的结果。 此外,输注外源性的白蛋白并不能改善患者本身的营养状况,其原因可能为:①外源性蛋白质进入人体后,首选水解为氨基酸,然后再被机体组织细胞所利用,合成所需的各种蛋白质。由于各种组织细胞内蛋白质有其特殊性,是由组织细胞自身来合成的,因此外源无法提供。白蛋白的分解产物内缺乏合成其他蛋白质的色氨酸,故营养价值低。②从代谢的角度看,以白蛋白作为营养补充并不恰当,白蛋白的半衰期约为21天,人体仅能利用降解生成的氨基酸,而当日输入的白蛋白并不能发挥营养作用。③输注外源性白蛋白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善由于氮供应不足所致的各个组织器官蛋白质合成不足的问题。 血浆白蛋白水平降低只是一个现象,从营养角度看,它的根本原因是由于热卡和氮的摄入不足所致。因此,要改善外科病人术后高分解代谢、负氮平衡和低蛋白血症,应该从根本上解决营养不良的问题,应该提供合适的能量和营养底物。营养底物中,氮的供给应选择平衡型的氨基酸制剂,而非白蛋白。 误区二:促进伤口愈合 传统观点认为,即使对手术后病人进行肠外营养支持时,静脉输注白蛋白可提高或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减少术后组织水肿,促进伤口特别是吻合口的愈合。受上述观点影响,目前临床上许多外科医生仍喜欢应用白蛋白,这是造成术后白蛋白制剂应用普遍的另一原因。事实上,循证医学研究表明,尽管输注白蛋白可提高血清白蛋白的水

白蛋白使用知情同意书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白蛋白使用知情同意书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科别床号门诊号/住院号 诊断过敏史 拟行检查/治疗/手术名称 尊敬的患者和/或患者的授权委托人 (或家属):您好! 一、根据患者目前的病情,我们建议行上述检查/治疗/手术措施,根据我院以往经验结合患者病情,成功实施上述检查/治疗/手术的机率约为 %(仅供参考)。 二、在实施上述检查/治疗/手术措施过程中和恢复期可能会发生的并发症及风险主要有: 1、过敏反应或发热反应,出现寒战、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 2、感染病毒、细菌或其他病原体,如乙肝、艾滋病等; 3、若输入过多、过快,可能引起血容量骤然增加,从而加重心、肾负担; 4、白蛋白制剂在加工提取时将激肽类血管活性物质去净,可能引起血压下降而发生意外; 5、其他与血液制品有关的副作用。 特别提醒:使用外购白蛋白的患者,为保证患者的治疗安全有效,希望患者及其家属在正规药店购买由正规厂家生产的白蛋白,由于医院无法保证患者外购白蛋白的质量,也无专业检验设备和能力,因此对外购白蛋白所引起的质量问题不负任何责任。 四、鉴于科学发展的局限性及患者个体差异等因素,可能还会发生医务人员目前难以预知的风险和/或意外情况,故诊疗过程中实际出现的风险和/或意外情况不限于上述告知内容。 五、给患者手术的医护人员团队将尽全力按操作规范实施上述检查/治疗/手术,并且一旦发生并发症或意外情况,将从维护患者利益的角度出发积极采取应对措施,以努力降低并发症或意外情况导致的对患者的损害后果, 六、您有权选择同意或不同意接受上述检查/治疗/手术,但是如果拒绝接受上述检查/治疗/手术,您将面临以下风险: 七、根据患者目前的病情和我院目前开展的医疗技术,您还可以选择的其他替代诊疗方案及其优劣见所述:1、 2、 3、 谈话医师:谈话日期:年月日时分 谈话医师已经详细告知检查/治疗/手术的利弊、风险、替代方案、成功可能,我和(或)授权委托人已详细了解知情并理解,经慎重考虑, (同意/不同意))接受上述检查/治疗/手术,并授权医师在此实施过程中遇有异常情况时,为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对其实施必要的救治措施。今签字为证。 患者签字(右手拇指手印):本人或代签请注明:本人□代签□ 授权委托人 (或家属)签字:与患者的关系:年月日时分

血液制品处方点评指南

血液制品处方点评指南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血液制品处方点评指南一、概述 血液制品是指从人类血液提取的任何治疗物质,包括全血、血液成分和血浆源医药产品。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对血液制品的定义为:由健康人血浆或经特异免疫的人血浆,经分离、提纯或由重组DNA技术制备的血浆蛋白组分,以及血液细胞有形成分的统称为血液制品。本指南所涉及的血液制品主要是指血浆衍生物(从血浆衍生的,不含血细胞成分),如:白蛋白类制剂;免疫球蛋白制剂,包括肌注、静注免疫球蛋白和特异性免疫球蛋白等;人凝血因子制剂,包括凝血因子Ⅷ、凝血酶原复合物、纤维蛋白原等。 由于生产的严格管理、血浆来源的短缺、临床用量的增加,血液制品已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状况。2012年6月,世界卫生组织(WHO)报道指出:世界各地对血液和血液制品的需求不断上升。阎赢等调查发现,目前临床血浆及其血液制品供应不足的状况普遍存在,与诸多因素有关,而医疗特色技术的应用、血液制品供应不足导致临床血浆替代治疗、血液制品流通领域不规范、医疗机构临床输血管理机制不完善等是影响临床用血浆量激增的原因。 为规范血液制品的临床使用,改善血液制品短缺现状,促进血液制品的合理使用,开展血液制品相关处方点评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北京市处方点评工作组制定了本指南,为规范、统一血液制品处方点评工作的开展,本指南根据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化学药和生物制品卷》收录的血液制品品种,结合临床实际常用的品

种,确定点评范围为:人血白蛋白、人免疫球蛋白、人凝血酶原复合物、静注人免疫球蛋白、抗人T-细胞免疫球蛋白、人纤维蛋白原、人凝血因子Ⅷ等血液制品(各种药物的药理作用见表1)。 表1 常见血液制品的主要药理作用 药物主要药理作用 人血白蛋 增加血容量和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运输及解毒;营养供给 疫球蛋白后,能迅速提高受者血液中的IgG水平,增强机体的抗感染能力和免疫调节功能 人纤维蛋白原在凝血过程中,纤维蛋白原经凝血酶酶解成纤维蛋白,在凝血因子Ⅷ作用下形成坚实纤维蛋白,发挥有效的止血作用 人凝血因子Ⅷ在内源性血凝过程中,凝血因子Ⅷ作为一辅因子,参与凝血因子Ⅹ的激活,从而使凝血过程正常进行。输用每公斤体重1个单位的人凝血因子Ⅷ,可使循环血液中的因子Ⅷ水平增加2%~% 重组人凝血因子Ⅷ药理作用与人凝血因子Ⅷ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品:1.不含von willebrand因子;2.含BHK或CHO蛋白;3.不含红细胞凝集素(抗A、抗B) 人凝血酶原复合物本品含有维生素K依赖的在肝脏合成的四种凝血因子Ⅱ、Ⅶ、Ⅸ、Ⅹ。上述任何一个因子的缺乏都可导致凝血障碍。输注本品能提高血液中凝血因子Ⅱ、Ⅶ、Ⅸ、Ⅹ的浓度 抗人T细胞免疫球蛋白ALG是人的淋巴样细胞免疫猪或兔所获的抗血清(ALS)精制而成,可抑制经抗原识别后的淋巴细胞激活过程,特异性破坏淋巴细胞 二、点评依据 1.《处方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53号) 2.《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卫医管发〔2010〕28号) 3.《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卫医政发[2011]11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