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管理与物业管理的融合创新模式_严梅

社区管理与物业管理的融合创新模式_严梅
社区管理与物业管理的融合创新模式_严梅

165

E nterprise E conomy

2013年第8期(总第396期)

社区管理与物业管理的融合创新模式

□严

[摘

要]社区管理过于笼统和粗化,需要借助物业管理实现管理的具体和细化。社区管理要较好落实十八大提出的要求,必须

实现社区管理的创新与改革,将物业管理纳入社区管理,通过物业管理平台细化社区管理,最大程度实现社会效益,有效解决开发商、物业公司和居民的矛盾和冲突,最终实现人民“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的和谐幸福的生活理想。

[关键词]社区管理;物业管理;现状及问题;融合创新模式[中图分类号]F279.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024(2013)08-0165-04

[作者简介]严

梅,成都大学管理学院教研室主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经济和社会。(四川成都610106)

Abstract:Community management,which is general and coarse,needs to achieve concrete and refined management with the help of

property management.In order to realize innovations and reforms of community management,property management must be incorporated into community management as to refine the community management,obtain full social benefits,solve the con-tradictions of developer,property company and residents,and achieve the ultimate goal of people s happy and harmonious lives.

Key words:community management;property management;status and problem;integrating innovation mode

一、社区管理与物业管理的关系(一)管理的对象基本相同

社区管理的对象是社区居民,管理的目标是实现和保证社区居民的稳定和和谐,物业管理的对象虽然有物业部分,但是物业也是居民的物业,居民是缴费主体,物业公司与居民直接接触的机会和频率更多。

居民作为需求主体,社区和物业都是供给主体,供求均衡是各方都要追求的目标。

(二)管理的手段基本相同

社区为了达到管理的目的,必须采用各种手段,充分满足居民的需求,最大程度消除社会矛盾和隐患;物业为了达到续签合同的目的,也要尽力采用多种手段来最大化服务居民,最大程度争取经济效益。

我们也要看到二者也有一些区别,不能将二者混为一谈:

1.管理的目的不同。社区管理是为了实现一方的

安定和谐,注重社会效益;物业管理是为了保障物业的维护和小区的安定,注重经济效益。

2.管理的区域不同。社区管理一般涵盖若干个小区,要对社区所有居民的生存状态负责;物业管理则只经营管理某一小区,只是对本小区居民负责。

3.管理的内容不同。社区管理的内容非常广泛,只要涉及居民的事务,基本都有不可推卸的管理责任;物业管理的内容则主要侧重于小区物业和环境的维护以及小区范围内的安定。

二、目前我国社区管理与物业管理的现状及问题(一)社区管理难以了解第一手的居民信息,物业管理了解居民信息却难以解决问题

我国社区管辖面积较大,居民人数众多,加之社区工作人员比较缺乏,对居民的各种需求和相关信息难以准确采集和获知。物业管理的管辖范围仅限于小区,

Public Management |公共管理

166

E nterprise E conomy

2013年第8期(总第396期)

民与物业管理的联系最为密切,互动机会较多。但是,由于社区管理与物业管理分属于不同的管理部门和渠道,二者的配合总是难以见到成效。

社区管理缺乏管理的细化,物业管理解决问题的力度和权力又明显不足。

(二)社区管理缺乏内在的动力,物业管理缺乏外在的推力

社区管理的本质应是互动式管理,自上而下的拉动必须与自下而上的推动有机结合,才能实现政府和居民的双赢,这种发自居民内部的推动力才是社区管理的核心和根本,才能以最小投入获得最大产出。物业管理则比较缺乏政府和社会的理解和支持,在居民管理上基本陷入孤立状态。

(三)二者之间相互推诿和指责,缺乏深度合作社区管理与物业管理都要注重居民居住环境及安全问题的解决,但是由于二者分属不同部门,导致对诸多问题的解决不是寻求齐心协力,而是相互推诿、相互指责,即使二者有一定程度的合作,也总是流于形式和表面。

(四)开发商、物业与居民的矛盾尤为突出

物业管理公司一般都是在业主入住之前通过开发商选聘,绝大多数物管公司都形成了对开发商负责的服务意识。

但是,在业主入住之后,房屋的所有权发生了转移,前期物业服务合同已然不成立,物管必须接受业主的考察和评定,重新与业主签订服务合同。由于物管的服务意识没有及时转变,加之与开发商的紧密关系,在处理业主与开发商的纠纷时不是维护业主利益,而是错误地维护开发商利益。开发商完成住房销售以后基本退出业主视线,一旦业主发现住房质量及服务问题只能寻求物业公司解决,而物业公司并无义务承担开发商遗留的住房质量及服务的责任,从而造成开发商、物业与居民的矛盾尤为突出。

三、社区管理与物业管理的融合创新模式

(一)物业管理纳入社区管理,统一向居民提供有效供给

社区管理和物业管理都是面对居民,都要考虑如何满足居民的需求。物业管理公司在业务上接受房管部门领导的同时,在居民服务上更需要接受社区的统一指导和管理,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居民。

首先,物业管理公司的招标权应该赋予社区。在小区业主委员会没有产生之前,即小区住户未达到50%以上,应由社区代为招标选取合格物业公司实施前期物业管理,开发商与社区签订一份委托招标协议书;在小区

业主委员会产生之后,即小区住户达到50%以上,社区再将物业招标权移交小区业主委员会。社区对物业公司享有监督权、调解权以及纠纷裁决权,物业公司则有义务在居民管理上充分配合社区需要。

开发商招标只是出于前期物业管理的需求而考虑,一方面会倾向于选聘有利害关系的管理人,容易引致开发商和居民的矛盾及纠纷,物业管理方也会竭力维护开发商的利益而不惜损害居民的利益。另一方面,开发商选聘物业管理人的出发点是维护自身权益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不能有效保障物业的真正业主-居民的各种需求,这为物业管理人和居民不能良好地处理后期的物业管理关系埋下了祸根。

物业管理人始终是代表居民的需要来运行物业管理,如果开发商先居民而和物业管理方签订物业合同,则在业主委员会成立之后必然面临物业公司易主的可能,也必然引致物业管理公司运营过程的意外中断,不利于保障公司的投入和产出。

为了更好地理顺居民和物业管理的和谐共处关系,有必要由社区代表未来业主来选聘物业管理公司,从而缓解当前开发商、物业管理方和居民的各种冲突和纠纷。社区作为买卖房屋的第三方,也是为居民提供各种社区服务并且具有一定程度的居民管理权的政府基层单位,担任前期物业管理的选聘方是再合适不过的。

社区作为物业管理选聘方的第一优势,能够相对更好地代表未来业主的权益和开发商、物业管理方对话,在居民入住前能够有足够的实力来约束开发商和物业管理方。否则,没有社区的集中组织和集中代表,个体居民维权的艰难就是必然。

社区作为物业管理选聘方的第二优势,便于物业管理方的持续经营管理。目前大多数与开发商签订物业管理合同的公司,在业主委员会成立之后都相继被解聘,引致公司经营投入的短期性和运作的不规范性。从物业管理的角度,先期投入会占较大比例,如果没有足够的经营期,亏损就成为常态表现,这也是前期物业管理方最为头疼之处。由于前期物业管理方是和开发商签约,其管理的出发点和立场都是开发商而绝非后来的业主,这种畸形关系是物业管理公司难以持续经营的罪魁祸首。如果交由社区来和物业管理公司签约,则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业主和前期物业管理方的冲突和矛盾,物业管理公司也能清楚地进行管理定位,在最大程度上代表社区和居民的利益来接管开发商提交的房屋,代表社区和居民对开发商实施有效监督和检验,从而有效避免开发商和物业管理方合谋欺诈业主的不正当行为。

如此,物业管理方也能够获得业主的最大信社区管理与物业管理的融合创新模式

167

E nterprise E conomy

2013年第8期(总第396期)

任,形成良好的互助互利关系,为物业管理的持续有效进行取得了良好保障。

社区作为物业管理选聘方的第三优势,便于社区通过与物业管理公司的合作实现对居民的统一化管理。社区管理目前还比较散乱,宏观管理有余,微观管理严重不足。而通过和物业管理方的通力合作,

可在极大程度上便于实现社区对居民的动态管理,便于社区的安定和谐稳定。物业管理处可以作为社区的居民联络站,避免在管理上的分散,从而实现统一管理。

社区作为物业管理选聘方的第四优势,便于居民集中维护自身权益。居民作为个体,

在购买开发商房屋以后发现问题一般是很难得到有效解决的,而如果交由社区来组织和维权,社区再聘用专业的物业管理公司来监督房屋的建造并严格接收和检验房屋,就能在最大程度上消除开发商恶意欺诈和提供伪劣房屋的状况。

其次,社区和物管共同组织居民活动,营造“乐活”社区,实现社区、物管、居民“三方共赢”。社区的志愿者活动、

慈善活动、企业赞助活动、文体活动最终都要落实到各个小区,发动物业管理的力量来积极配合社区,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社区和物管的对象都指向居民,社区侧重于宏观管理和服务,物管侧重于微观管理和服务,目前这两种管理和服务并没有实现有机统一,处于各自为政、互不干涉的状态。宏观管理是微观管理的指导和监督,微观管理是实现宏观管理的基础和必由之路。人为分裂二者的辩证关系既是不经济的,也是不人性的。理顺二者关系,就需要物管纳入社区统一管理,统一组织居民活动,共同营造良好的社区氛围,从而达到社区、物管、居民“三方共赢”。

再次,社区和物管共同协作提供服务,做到服务产品“送货上门”,实现居民供求数量和结构的一致化。社区的很多服务产品如果能够深入到小区,做到服务的细化,则这种管理既有利于社区和谐,又有利于物业管理的成效。如卫生服务、

教育服务、生活服务、体育锻炼服务等,应该细化产品深入到每一个小区,在每一个小区设置服务点,最大程度方便居民需求。随着居民收入水平和文化水平的逐步提高,居民的需求方式也在很大程度上发生了变化,个性化需求、便利性需求成为目前居民需求的最大特点。物管纳入社区统一管理,能够提升商品供给渠道空间和速度,消除因管理不统一引致的路障和设限,打通社区服务渠道,也能有效保障信息沟通和反馈的上下直达。物管作为社区的联络站,可以集中登记居民的各种需求,由社区汇总后联系各种社会资源提供有效供给,避免出现社区盲目供给造成的资源浪费

和居民由此产生的不良情绪。

(二)物业管理是社区管理的窗口和平台,是细化居民服务的一线管理

每一个小区都有物业管理办公室,这个办公室就是社区管理的窗口和平台,是第一线的、也是微观层面的居民管理与服务。社区则是第二线的,

相对来说是宏观层面的管理与服务。物业办公室是社区的居民联络站,也是微型的居民工作站。社区的服务产品都可以借助物业办公室这个平台来提供,居民的各种需求建议也可以通过物业办公室反馈到社区。社区管理模式因而演变为:政府—街道办—社区—小区物管办—楼栋—住户。这种模式更加细化、具体,充分考虑到每一个小区的差异,能够最大程度达到政府与居民的有效沟通和理解,也能从微观层面寻求物业公司对社区管理的配合。

物业管理成为社区管理的一线管理平台,犹如企业的生产车间,或者犹如学校的班级。社区管理要细化到每一位居民,就必须突破物业管理的限制,将其作为自身的一个有机链接。如此,

社区服务链条就不会遭遇瓶颈制约,能够在社区和居民之间通行无阻。

(三)物业管理保持营利目的,属于社区管理范畴中的营利部分

物业管理的营利性质可以继续保持,纳入社区管理不会改变物业公司的原有属性。社区服务也不只是无偿性质的,其中根据居民的实际需要,低收费以及正常收费也在其中。物业管理收费属于正常收费性质,如果能够充分满足居民安居的需求,提升居民的安居水平,那么付费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社区服务既有免费服务的供给,也有付费服务的供给,物业管理则属于后者。社区要从长远利益出发,既要保障居民的权益实现,也要保障物管公司的权益实现。任何折损哪一方都不利于居民长远利益的维护。因此,社区要根据本区实情,合理制定物业管理费用的收取标准,通过民主会议或者价格听证的方式来制定各方都接受的条件。如此,一方面居民得到了满意的服务愿意继续聘任物管,另一方面物管得到了合理的利润也会有积极性乐于继续供给服务。此外,社区作为宏观管理方,也同时达到了管理的目标。

四、社区管理与物业管理融合创新的社会价值(一)通过物业管理平台细化社区管理,最大程度实现社会效益

社区管理与服务是较为宏观和粗化的,居民人数众多,需求很难统一和协调解决。如果通过物业管理平台

社区管理与物业管理的融合创新模式

168

E nterprise E conomy

2013年第8期(总第396期)

将社区管理与服务细化到每一个居民小区,小区再进一步细化到每一栋住户,则社区管理就有了较好的微观运作层面和具体细化的管理手段,便于上情下达和下情上报,能够很好地实现社会效益,最大程度保障居民的良好生活状态。

其一,社区居民得到细化和针对性强的服务,安居乐业;其二,物业公司得到合理的利润,积极供给服务;其三,居民的矛盾和冲突减少,社区能以最小投入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三方齐心协力最终达到和谐、安定的均衡状态。社区在供给服务方面比较笼统和粗化,没有深入了解居民的实际需求状况,存在供求结构不合理、

供求数量不一致的问题。通过小区物业管理联络站,社区服务可以细化到住户,以小区为单位再细分到楼栋,做到对居民的“网格式”管理,便于信息的及时沟通和传递,做到供求的基本一致,避免出现社区投入不少而居民却不买账的尴尬局面。

社区供求均衡是社区社会效益最大化的标志和表现,这种均衡既有供求数量的均衡,又有供求价格的均衡,还有供求结构的均衡。供求数量的均衡表现在社区对某一服务和产品的供给量恰好等于居民对此的需求量,要达到这个要求,就需要管理工作细化到每一位居民,才能科学统计出居民的需求量。供求价格均衡表现在居民和服务、产品的供给者都要对成交价格满意,要达到这点,也需要社区联动物业方通过各种民主会议或听证方式来保证实现。供求结构的均衡表现在服务和产品的供给者所能提供的恰好是居民所想要的,要达到这点,更需要通过物业管理平台细化居民的管理流程来实现。

(二)通过社区非营利方式服务于物业营利方式,最大程度协调居民与物业管理的关系

物业管理的运作模式属于营利性质,这种营利的实现只能以居民的缴费和配合管理为必要条件。如果物业管理与社区管理结合,那么物业管理比较容易为居民所理解和接受。居民从物业平台享受到的社区服务的广度和深度,直接决定或影响着物业公司的营利目标,并最终直接决定或影响着居民对物业公司的认同度。

社区作为居民和物业管理的协调者,能够很好发挥自身优势处理两者之间的矛盾和纠纷。首先,社区是政府管理的基层单位,有一定的权威性和调解能力;其次,社区管理属于非营利模式,能够代表大多数居民的利益来进行协调和沟通;此外,为了保障社区协调的公正、公

开和公平,居民和物管方可以共同实施监督。

(三)有效解决开发商、物业公司和居民的矛盾和冲突

物业公司纳入社区管理,物业公司的招标权由社区代表小区业主行使,保障了业主的权益,避免了开发商为了售房需要捆绑物业公司的乱象,便于物业招标权的及时移交和监督管理。居民遇到物业纠纷,

可以通过社区协调解决,并可以由社区出面代表小区和开发商谈判,能够很好维护居民的权益。

开发商作为房屋的卖方,追求利润最大化目标,房屋的建造必定是以最小化投入作为考量标准,难免会有以次充好、

滥竽充数、广告欺诈、服务欠缺等各种问题相继出现。居民作为房屋的买方,追求效用的最大化目标,比较关注的是房屋的质量和相关数量标准,以及房屋的舒适度和实用性。物业管理方作为第三方,归根到底不是维护开发商的合法权益,而是维护居民的合法权益,居民才是物业的最终所有者。因此,物业管理纳入社区管理体系,代表社区居民行使对开发商的监督权和检验权,既能对开发商的建造行为予以必要的约束和控制,又能根据自身管理经验对开发商提出合理化建议,最大程度避免开发商的设计方案不能得到居民的认可而引起的不必要的纠纷和冲突。

社区管理与物业管理的融合是“三方共赢”,即社区、物管和居民三方都能从中受益,是资源整合的最佳体现。社区通过管理与服务的细化,使居民从中受惠,居民受惠又促进了社区管理,使社区管理以最小投入获得了最大产出。而物业管理,由于服务于社区和居民,也能从中受益,获得持续服务的资格和最大营利。最后,通过“三方共赢”,社会实现了安居乐业、安定有序的生活理想。

参考文献:

[1][美]曼昆.经济学原理[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2]刘静林.社区服务[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

[3]陈钟林.社区工作方法与技巧[M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4]徐洪灿.物业管理实务[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责任编辑:熊一坚]

社区管理与物业管理的融合创新模式

(万科企业管理)万科与中海物业管理的模式比较

万科与中海物业管理的模式比较 前言 综观物业管理在深圳20年的发展,有这样几个重要的转折点:从第一家物业公司成立,到公房改制扩大物业管理的覆盖面,物业管理走向千家万户的普通居民为第一转折点;以莲花二村"一体化"管理为标志,确立深圳物业管理模式为第二个转折点;鹿丹村物业管理公开招投标,拉开了市场竞争的序幕为第三个转折点。作为全国物业管理发源地的深圳,物业管理能取得全国瞩目的成绩,与深圳的经济发展水平、市场经济的成熟程度等各方面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尤为重要的是政府主管部门的积极引导、努力探索对深圳物业管理行业的发展直接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业主的服务需求不断增长,物业管理服务事项和内容由简单基本的房屋维修、清洁卫生、园林绿化、安全护卫等,在展到机电维护、环境设计、企业策划、家政服务、社区文化、商业代理等,力求满足业主从办公、学习、安全、环境到居家生活、邻里交往、文体活动等系列需求。一些有品牌的公司潜心揣摩,结合不同的物业硬件和业主需求,提出并实践了一些新概念、新做法,形成自己鲜明的、独特的个性特色,突出企业形象和显示管理实力的同时,也为整个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如万科物业从早期提出的"酒店式管理"到近期的"无人化管理"、"个性化管理"和"管理报告制度";中海物业管理倡导的"一拖N模式"、"氛围管理";深业物业实施的"精品战略";金地物业实行的"产学联手";"保姆计划"、"四点半学校"等均取得了良好的市场效益。这里不能不提及贯穿全市物业管理企业发展历程,使物业管理意识深入民心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社区文化。莲花物业在莲花二村率先倡导社区文化活动和万厦物业在莲花北村通过社区文化活动的开展建立起"全国城市文明第一村"的社会效益,在市场上均得到了良好的品牌效应。事实证明,多样化、多层次的社区文化活动是最能体现物业管理人文精神和关怀的有效手段,因为它较好地调整了业主与企业之间、业主与业主之间的关系,同时将物业管理工作通过社区活动去宣传,更容易得到业主的接受和认同。 1996年以来,万科、中海、中航、国贸、金地、莲花等物业管理公司,在全国物业管理行业率先通过了ISO9002国际标准质量认下,使物业管理的技术标准和质量规范管理纳入了国际轨道,对物业管理操作经营中的每个岗位、每个人员、每一个环节都有严格科学的管理规范和检验标准。到目前为止,100多家物业管理企业通过了ISO9002质量认证,其数量和比例居全国同行业之首。其中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物业管理公司是全世界首家获得ISO9002、ISO14001及SA8000三个标准国际认证的物业管理公司。通过规范化管理的推广,深圳市相当数量的物业管理企业及其所管理的物业管理企业及其所管理的物业水平已接近或达到国际水准。 本文将就万科、中海两家物业管理公司的物业管理模式进行分析、探讨中国高水平物业管理的发展特色,以摸索出有利于中国物业管理进一步发展的东西。 一、万科物业管理的特点 1、万科物业管理公司的概况 万科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一九九二年初,为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全资附属机构。公司现有总资产3000万元,各类专业服务人员3000余人,管理面积300余万平方米。公司现已发展为国内最具规模及极负盛誉的物业管理机构之一,专业提供全方位的物业管理服务、工程完善配套服务、房屋租售及绿化工程服务。通过十多年的物业管理研究与实践,公司在市场上取得了骄人的业绩,在物业管理行业奠定了坚实的地位,成为国家建设部首批认定的物业管理一级资质企业、深圳市物业管理甲级

解读物业管理公司、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三者的关系

解读物业管理公司、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三者的关系 我国《物业管理条例》第二条规定:“本条例所称物业管理,是指业主通过选聘物业管理企业,由业主和物业管理企业按照物业服务合同约定,对房屋及配套的设施设备和相关场地进行维修、养护、管理,维护相关区域内的环境卫生和秩序的活动”。 《物业管理条例》还规定,从事物业管理活动的企业应当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国家对从事物业管理活动的企业实行资质管理制度;业主委员会是业主大会的执行机构。 我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第二条规定,居民委员会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由于物业管理在我国是一个新兴的行业,是社区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涉及到物业管理公司、业主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和行政管理部门等诸多主体,如何协调和理顺这几者之间的法律关系,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配合、相互制约、形成合力、共同发展的繁荣局面,乃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然而,在物业管理中,出现了业主委员会与物业公司之间,相互掣肘;居民委员会与业主委员会之间,职能交叉;物业公司与居民委员会之间,多头管理。上述状况是由于制度上的先天不足、观念上的陈旧落后和传统上的不良影响造成的。因此,有必要理顺物业管理法律关系,以形成各主体之间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分工合作,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共创和谐的物业管理局面。 一、当前物业管理法律关系中存在的问题 应该说,当前物业管理的实际运作总体上是好的,一些小区做法较为规范,比如业主委员会召开会议时一般通知居委会委员参加,物业公司的重大决策通常征求业主委员会的意见,行政管理工作人员工作较为努力,充分发挥了指导、协调的作用,基本上形成了物业公司与居委会相互配合、居委会与业主委员会协调工作、业主委员会与物业公司相互监督、行政主管部门管理到位,各主体相互协调、和谐发展的理想局面。当然,毋庸讳言,也存在部分小区物业管理法律关系不顺、管理模式僵化、物业公司与业主委员会关系紧张、居委会与物业管理职能交叉等不良现象。 归纳起来,这些不良现象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一)、在业主、业主委员会与物业公司之间,相互掣肘。

浅析社区管理与物业管理的关系

浅析社区管理与物业管理的关系与 发展现状 一、社区管理与物业管理的概念 1、社区管理的概念 “社区”是社会学中的基本概念,一般认为:社区就是在一定地域内发生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有特定的生活方式并具有成员归属感的人群所组成的相对独立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其基本构成要素有四个方面: (一)、相对稳定的人文区位意义上的地域。特定的区域不仅是社区成员活动的基本空间场所,而且社区成员的活动方式乃至思想感情也都被打上区域的烙印和特征。 (二)、是一定规模和具有同质性的人口。社区人口主要表现为人口的数量规模和分布,以及人口的素质构成。以职业因素等为主的同质性的人口素质构成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社区的类型。 (三)、是以横向分布和联系为主要特征的组织结构。社区作为一个社会实体,是由一些群体和组织构成的。社区结构既体现了社区内各种群体、组织的分布状况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水平,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社区发展的水平。 (四)、是有一定程度共同性的文化心理和生活方式。基于社区的共同利益、面临的共同问题和共同需要,每一个社区都会形成共同的生活方式、行为规范和心理取向。

正因为社区的这些特征,决定了社区管理的特性及其重要的意义。所谓社区管理,主要是指一定的社区内部各种机构、团体或组织,为了维持社区的正常秩序,促进社区的发展和繁荣,满足社区居民物质和文化活动等特定需要而进行的一系列的自我管理或行政管理活动。在我国,社区管理的概念是在我国由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伴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结构、人们的生活方式、思想文化以及行为方式等各方面的变化而提出来的。其具体的背景:一是我国社会发展战略的调整。即由经济增长转向社会全面进步的发展观的形成;由国家工业化转向社会现代化的发展战略的确立。二是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对重铸新型社区结构,加强社区管理有着迫切的需求。三是社会管理体制的转轨和城市管理重心的下移,赋予了社区管理以充分的条件。 2、物业管理的概念 物业管理是指物业管理企业受物业所有人的委托,依据物业管理委托合同,对物业区域内的房屋、设施、场地等进行的统一的、专业化的管理活动,并向物业所有权人和使用人提供综合性的有偿服务。在我国,物业管理的发展主要基于四个方面的因素:一是住宅建设的迅猛发展,大量住宅小区的投入使用,要求除了对房屋进行维修外,还必须对附属物、设备、场地、环卫、绿化、道路、治安等进行专业化管理,以保持新建小区的完好,发挥其整体功能和综合效益。二是随着住房制度改革的逐步深化,原有的房管体制已完全不能适应,而物业管理从体制上克服了房改后形成的多个产权单位多头、多家管

物业管理未来商业模式地构建

物业管理未来商业模式的构建 文/ 陈伟 物业管理行业要实现末来三十年的持续进步,就必须着力于转变发展方式,凋整产业机 构,其核心内容离不开改进和创新现有的物业管理商业模式。 一、代表未来的三种商业模式 虽然我国目前几万家物业服务企业的自身定位、市场规模、产品类型、运营体系和经济效益千差万别,但是从盈利模式的角度,我们大体可以将现有的物业服务企业的商业模式概 括为物业服务提供商模式、物业资源开发商模式和物业顾问服务商模式三种类型。 展望未来,尽管以提供综合性基础服务来获取物业服务费收入的物业服务提供商模式存 诸多的天然缺陷,但物业管理初级阶段的社会经济条件和事物存在的惯性力量,决定了这种商业模式不会很快消亡。同样,物业资源开发商和物业顾问服务商模式,也将在今后一段时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优化。但除此以外,笔者认为,另外一种商业模式,可能代表着未来物业管理行业的发展方向。 1.物业服务集成商 物业服务集成商,又称物业服务总包模式,是目前发达国家和地区物业服务的主流商业 模式。其特征是,物业服务企业通过前端策划服务( 计划管理模式、制订管理方案、选择分 包企业) 、中端监管服务(监督服务过程、管控服务品质)和后端评判服务(汇总客户评价、沟通客户需求和评判分包企业)的方式,将各分包企业的专项服务集成为面向业主的综合性 物业服务产品。其实质是,物业服务企业运用策划、协调、沟通和评价等专业能力,通过控 制物业管理价值链前后两端的方式,协助业主购买专业化的物业管理服务。 物业服务集成商对应的收费模式为酬金制,适用的客户类型多为单一产权业主以及较为 专业的业主团体,该模式的优点是,以服务成本作为定价基础,财务收支公开透明,减少交 易双方的信息不对称,有利于消除服务买卖双方的误解和矛盾,对于物业服务企业来说,该模式有利于保证酬金收益和降低经营风险;缺点是,对交易双方的专业能力要求较高,业主监管物业服务企业的成本较高,对于物业服务企业来说,该模式下缺乏服务成本控制的内在 动力,难以取得超额利润和实现快速增长 物业服务集成商模式的商业逻辑是“管作分离”,而非“以管代作”。业界曾有人根据 企业自有人员数量和管理面积的关系,对中国的物业服务商和美围的物业服务集成商进行了 简单的比较:以人均管理面积统计,美国企业为30000平方米,中国企业为3000平方米,进而得出中国物业服务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仅为美国的1/10 的结论。实际上,这一推论的错误之处,在于忽视了一个基本事实:物业服务集成商模式下精简的操作型人员,是以身份转换为专项服务供应商员工的力式,继续存在于物业服务市场的。 物业服务集成商模式的推广和普及、从专业素质看,主要取决于企业整合和挖掘物业服 务价值链的能力,物业服务企业比客户更为了解物业管理和比专项服务供应商更了解客户的 专业优势,是其整台和把控价值链能力的核心;从外部条件看.主要依赖于专项服务市场的 成熟和税收扶持政策的落实,只有清洁、绿化、维修和秩序维护等专业服务市场的充分发 育.才能保证物业服务集成商模式比物业服务提供商模式更具性价的比较优势,只有酬金税费的确立以及增值税制的推广,才能保证物业服务集成商模式成为物业服务企业和业主的双 赢选择。 2 .物业资产运营商 物业资产运营商,又称物业资产管理模式,是伴随着物业从消费功能向投资功能扩展, 从使用价值向交换价值提升而衍生的高级商业模式。其特征是,业主不仅将物业硬件的日常 维修、养护和管理工作委托给物业服务企业,而且将资产属性的不动产的日常投资、经营和

叶国基:物业管理转型升级和创新模式分析

物业管理转型升级和创新模式分析 叶国基 (助理林康:请看头像↗) 第一部分:物业行业当前形势与未来发展趋势 1、物业管理企业和从业人员现状分析 2、人们如何看待物业管理企业服务 3、物业管理企业经营与有关法规政策、行业管理办法相抵触的关系分析 4、目前物业管理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5、物业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6、物业管理企业日常面对现实的问题和困局 7、当今物业服务行业存在的问题 8、激烈的市场竞争呼唤物业服务创新 第二部分:物业服务企业经营面临哪些困局 1、新劳动法导致的人力资源固定成本的上升 2、开发商建设不规范严重影响物业管理企业经营 3、前期物业管理体系不健全埋下经营隐患 4、通货上涨导致物业企业运营成本连年攀升 5、业主需求提高导致服务成本增加 6、拓展市场项目不利因素和欠缺条件

第三部分:物业服务企业经营困局突围措施及案例分析 1、持续改善服务品质和改善物业服务消费关系 2、加强目标管理,开拓多种经营模式,提高企业盈利能力 3、建立标准化体系,加强物业团队建设,核算人力资本与效率相平衡 4、实行管作分离,转嫁物业经营风险,实施风险管理体系 5、推行文化建设和社康中心的消费理念,维护客户关系和业主忠诚度 6、实施科技化和自助化管理,降低人工成本,实现行业可持续发展 7、与各专业公司联盟合作,控制企业运作成本 8、实施节能降耗管理,降低后期运营成本 第四部分:物业服务企业8大创新盈利模式转变及案例分析 1、物业管理企业战略创新 2、网络式资源平台建设经营模式 3、市场向专业化转变 4、管理向深度化延伸 5、向技术集成商转变 6、向服务集成商转变 7、向资产经营管理商转变 8、向不动产综合商转变

社区管理与物业管理的融合创新模式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ca2616900.html, 社区管理与物业管理的融合创新模式分析 作者:刘涛 来源:《中国市场》2018年第03期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推进,社区管理与物业管理在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性越来越高。传统社区管理由于管理方式的粗糙与笼统,管理效率低下。在这种情况下,社区管理需要充分融合,才能更好地发挥出效果。文章首先分析了社区管理与物业管理的现状和关系,然后对社区管理与物业管理的融合创新模式进行探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社区管理;物业管理;融合创新 [DOI]10.13939/https://www.360docs.net/doc/ca2616900.html,ki.zgsc.2018.03.138 随着城市住宅小区越来越多,住户与物业之间的矛盾也在不断激化。加上很多社区管理提供的服务也难以满足住户的需求,为了让住户更加满意,需要不断创新管理模式,充分结合物业管理与社会管理的优点,让社区管理与物业管理水平更上一层楼,从而提高住户的满意度。 1 社区管理与物业管理现状 第一,物业管理掌握了居民的信息却难以解决问题,而社区管理则难以了解第一手的居民信息。[1]我国人口众多,社区管辖面积大,同时,由于之前对社区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 够,社区管理部门严重缺乏工作人员。因此,难以准确掌握居民的各种需求。在日常生活当中,社区住户与物业部门联系较为密切,很多住户出现问题之后,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找物业。而物业管辖范围比较小,能够获得住户的一手信息,但是物业管理部门权力不足,难以快速帮助住户解决问题。因此,想要提高物业社区管理服务,就应该结合社区管理与物业管理的优势,让两者共同作用。 第二,物业管理没有足够的外在推力,而社区管理内在动力不足。物业管理一般由公司或者中介部门承担,得不到社会和政府的支持与理解,缺乏足够的外在推力,导致物业管理部门容易陷入孤立无援的状态。而社区管理是一种互动式管理,需要上下有机结合,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效果。社区管理虽然有社会与政府的支持,拥有足够的外在推力,但是与居民的联系不够,严重缺乏内在动力。这种情况导致物业管理与社区管理独立开展时,两者管理效果均不明显,影响管理质量。 第三,物业管理与社区管理缺乏深度合作,遇到问题时,喜欢相互指责和推卸责任。物业管理与社区管理均为保证居民安全、为居民解决问题的重要部门,但是由于两者所属的部门不同,难以齐心协力地为居民解决问题。两者合作过于形式和表面,一旦遇到问题,两者则更容易相互指责与相互推卸。 2 社区管理与物业管理的关系

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实习总结范文

《浙江大学优秀实习总结汇编》 社区管理与服务岗位工作实习期总结 转眼之间,两个月的实习期即将结束,回顾这两个月的实习工作,感触很深,收获颇丰。这两个月,在领导和同事们的悉心关怀和指导下,通过我自身的不懈努力,我学到了人生难得的工作经验和社会见识。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社区管理与服务岗位工作实习这段时间自己体会和心得: 一、努力学习,理论结合实践,不断提高自身工作能力。 在社区管理与服务岗位工作的实习过程中,我始终把学习作为获得新知识、掌握方法、提高能力、解决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和方法,切实做到用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思想上积极进取,积极的把自己现有的知识用于社会实践中,在实践中也才能检验知识的有用性。在这两个月的实习工作中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我们在学校学到了很多的理论知识,但很少用于社会实践中,这样理论和实践就大大的脱节了,以至于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找不到方向,无法学以致用。同时,在工作中不断的学习也是弥补自己的不足的有效方式。信息时代,瞬息万变,社会在变化,人也在变化,所以你一天不学习,你就会落伍。通过这两个月的实习,并结合社区管理与服务岗位工作的实际情况,认真学习的社区管理与服务岗位工作各项政策制度、管理制度和工作条例,使工作中的困难有了最有力地解决武器。通过这些工作条例的学习使我进一步加深了对各项工作的理解,可以求真务实的开展各项工作。 二、围绕工作,突出重点,尽心尽力履行职责。 在社区管理与服务岗位工作中我都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去对待每项工作。虽然开始由于经验不足和认识不够,觉得在社区管理与服务岗位工作中找不到事情做,不能得到锻炼的目的,但我迅速从自身出发寻找原因,和同事交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以至于迅速的转变自己的角色和工作定位。为使自己尽快熟悉工作,进入角色,我一方面抓紧时间查看相关资料,熟悉自己的工作职责,另一方面我虚心向领导、同事请教使自己对社区管理与服务岗位工作的情况有了一个比较系统、全面的认知和了解。根据社区管理与服务岗位工作的实际情况,结合自身的

物业服务方案创新

物业服务方案创新 物业服务方案 松原卓宇物业管理有限公司 物 业 服 务 方 案 2015年8月 1 物业服务方案 第一部分管理目标及整体设想 针对润阳国际小区的实际情况,我们确立其物业管理的目标定位和整体设想。 我们对润阳国际的管理目标: 1、运用持续发展的战略,确保“润阳国际”物业的保值与升值。 2、人性化的管理方针铺架与住户沟通的桥梁,增进了解与信任,以诚信为本提高“润阳国际”管理服务的信誉。 3、结合“润阳国际”的物业建筑特点,导入切合实际的管理理念,以高效率的管理降低成本, 全心全意为住户服务。 4、采用“一种模式、两项承诺、三个重点、四项措施”的管理方针。 一种模式

在“润阳国际”的管理工作中,将根据物业的实际特点采用有效的模式,创造“管理由你评定,分分秒秒印证,点点滴滴做起,永远让您满意”的模式效应,力求更好的满足住户的需求。 管理体制是:企业化、专业化、一体化 管理思想是:安全服务第一、人性规范管理、提前服务住户、打造管理精品追求目标是: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经济效益 两项目标 1. 在“润阳国际”小区开盘之日起一年内,打造一支“专业、规范、高效、机动”的物业 管理队伍。 2. 在“润阳国际”首批业主入住之日起一年内,达到“松原市优秀物业管理住宅小区”、三 年内达到“吉林省物业管理优秀小区”的管理标准,第四年要达到“吉林省示范小区” 物业管理的标准,第五年达到“全国物业管理优秀小区”的管理标准。打造并树立起独 树一帜的品牌物业形象 三个重点 1. 完善服务、诚信待人 物业管理是以服务为主的行业,为此我们将在今后的服务工作中,充分体现我们的服务定位和理念,奉行“以人为本,住户至上”的原则和务实周到的工作理念,为住户提供全方位、高品质的服务,并将日常服务工作紧密融合与管理服务之中,与住户建立良好的服务关系。同时以周、月、季、结合不定期走访沟通的方式及时了解住户的意见与需求,在不断完

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设置“社区交通管理”课程的必要性

第16卷 第1期2014年1月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JournalofTianjinVocationalInstitutesNO.1Vol.16Jan.2014 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设置 “社区交通管理”课程的必要性 王震刚 (天津公安警官职业学院,天津 300382) 摘 要: 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增加,社区交通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在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警力不足的背景下,社区交通安全建设需要具有懂交通管理知识、会交通管理技能的社区管理人才。本文在分析社区交通安全形势的基础上,说明社区管理机构是社区交通安全建设社会化的主力,从而进一步揭示了高职院校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开设“社区交通管理”课程的必要性。 关键词: 社区交通管理;课程设置;高职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582X(2014)01-0077-04 收稿日期:2013-10-15 作者简介:王震刚(1976-),男,天津人,天津公安警官职业学院警察管理系讲师,主要从事交通管理专业的 教学与研究工作。 自2006年中共中央枟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枠的出台,到2010年“十二五”规划纲要中的强调,再到2011年温家宝总理在枟政府工作报告枠的指出……和谐社会已成为未来中国致力追求的目标所在。由此,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总理念下,构建和谐社区是其重要的切入点[1]。然而,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激增,社区交通安全问题成为影响和谐社区建设的重要障碍。2010年9月7日上午,在江苏省新沂市青年路良辰花苑小区,一男童在玩耍时被一辆宝马X6轿车倒车撞倒在地,车辆左后轮从其上半身碾过[2]。令人惊愕的是,宝马车紧接着又反复三次碾轧男童,导致其惨死。公众在讨论肇事司机主观恶性的同时,也对社区交通安全问题有所关注。当前社区交通安全问题繁多,交管部门由于警力不足等原因,在短时间内又无暇顾及,极大地影响了群众的正常生活秩序。面临复杂形势,作为培养社区管理人才后备军的高职院校,在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开设枟社区交通管理枠课程,打造一支具有社区交通管理知识和技能的社区管理与服务人才队伍成为必然。 一、严峻的社区交通安全形势需要加强社区交通管理 (一)交通事故数量增多显现社区交通安全形势严峻 据公安部统计,2012年上半年我国机动车和驾驶人保持快速增长趋势,截至2012年6月底,全国机动车总保有量达2.33亿辆。其中,汽车1.14亿辆,摩托车1.03亿辆。全国机动车驾驶人达2.47亿人,其中汽车驾驶人1.86亿人。在这种形势下,我国近年来重特大交通事故频发,特别是社区中的交通事故有逐渐上升之势。以天津市为例,2011年9月21日傍晚,在天津市塘沽丹江路欧美小镇四期的晴景家园18号楼,随父母自山东德州来津打工并在此租住的3岁女孩,刚刚走出楼门,就被一辆疾驰的面包车猛然撞倒。其后司机不仅没有救护,反而驾车迅速逃逸。女孩父母急忙把她送往塘沽医院,但由于伤势过重死亡[3]。接着同样在天津市,2011年9月25日下午,在西青区东姜井景园里小区又是一名3岁女童因交通 事故死亡[4]。仅相隔几天,同样是在社区中,就发生两起死亡事故。 (二)基础设施差造成社区交通安全形势严峻 目前,我国社区道路及相关设施的建设规划主要由建设部门负责,我国与社区道路及设施建设有关的? 77?

品牌物业服务模式创新与特色管理解密

【深圳】品牌物业服务模式创新与特色管理解密及考察交流(3月28日) 【课程背景】 万科、长城、龙湖物业案例解析深圳、香港标杆物业参观考察 在移动互联网广泛应用的今天,行业创新发展的模式很多,如万科、绿城、长城、龙湖、保利等等。这些单位面对日新月异的行业发展环境,始终秉承创新理念,以信息网络技术为主要支撑,在探索智慧物业、升级服务方式和提升管理方法等方面开展大量有益的工作实践,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中国房地产培训网已成功组织十几次内地有实力物业企业及相关单位来深圳参观交流,应物业企业的要求,特举办深港标杆物业观摩活动,希望本次考察能给各位物业同行带来新的灵感和借鉴。 【课程特色】 1、全国各地物业企业齐聚首,携手探寻行业发展新思路。课程采用:专家授课现场参观项目交流全面提升。 2、考察过程系统围绕智慧社区建设、科技物业、物业服务创新、绿色物业、物业经营创收、社区商务平台建设、物业设备设施、商业物业经营、楼宇自动化系统、现代停车场管理、社区养老等要素展开考察,并重点讲解。 3、帮助各物业企业借鉴先进理念和经验合理调整产业结构,打造节能、科技、服务创新的物业企业,树立以人为本的崭新行业形象。 【邀请对象】 1、各房地产企业分管物业领导及物业公司总经理、副总经理、总监、区域总经理、市场总监、品质总监、人力资源总监及物业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等。 2、各企事业单位、政府、学校、医院以及军政机关从事物业及后勤管理的负责人;资产经营管理公司等。 【培训内容】1天 一、万科物业公司智慧社区的物业管理特色解析 1、万科物业“12345”网络管理平台及万科社区APP 3、万科物业的“睿服务”体系详解

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剖析.doc

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剖析 一、学制 采用课时制,修业年限最高为3年,弹性学习年限为3~6年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面向基层政府,派出机构及物业公司,培养具有与本专业未来工作岗位相适应的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具备掌握国家政策,熟悉国家社会保障和社区工作政策法规以及物业管理操作技能,具有较强人际协调能力、一定的英语水平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具备社区管理与社区服务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够胜任社区管理、小区物业管理、和商业物业管理,社会调查等岗位工作实际操作的应用型高级技能人才。 三、培养规格 本专业培养人才的主要就业岗位(群)有: 社区管理、物业管理员、商业物业管理员、社区服务管理员、社区文化宣传员 社会调查员等。 培养的人才具有以下素质、技能和知识。 (一)基本素质 1.热爱祖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和人生观,具有尽心尽责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行为规范;具有良好的服务观念,有爱心、同情心和宽广的胸怀。 2.具有较好的组织、管理和宣传、协调、沟通、公关以及一定的心理救助能力。 3.具有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应用写作能力。 4.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 5.具有基本的文书处理和档案管理能力。 6.具有运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和管理的能力。 (二)专业技能和知识 1. 社区综合服务管理能力 熟练掌握网点服务,家政服务,保洁服务,医疗服务,特殊群体服务能力,具有制定相应各类服务项目,制定服务标准的能力。掌握党的方针政策宣传普及能力,具有文化娱乐和体育的组织能力。熟练掌握社会最低生活保障的申报及申报材料的归档保管工作能力,具有协调能力、微机操作能力。熟悉国家失业养老保险有关制度及就业政策。与社区居民建立良好人际沟通的能力,以及楼层管理能力。组织和协调能力以及社区行政管理能力,社区环境审美能力。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并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差距与创新 中国物业管理的发展及未来

差距与创新:中国物业管理的发展及未来 (发稿时间:2004-06-23 阅读次数:0) 物业管理实际上是房地产开发的延续和完善,是在房地产开发经营中为完善市场机制而逐步建立起来的一种综合性服务方式。物业管理既是房地产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现代化城市管理不可缺少的一环。 一、中国物业管理的产生与发展 改革开放之前,由于过多强调了房地产的社会福利性而忽视了它的商品属性,因而由国家用行政手段完全统管起来。这种方法虽然在解决人们住房问题方面曾起到过积极的作用,但由于长期实行福利制低租金分配住房的政策,排斥住房的商品属性,国家在住房建设上只有投入,没有产出。包袱越背越重,不但建房投资收不回来,连日常管理和维修都难以维持,房屋失养失修严重。据20世纪80年代初统计,全国直管公房失养失修率达到50%以上。每平方米使用面积年租金仅1.56元,除去管理费0.68元,18%的税金0.28元外,维修费只剩0.60元,只够正常维修费用的1/6,亏损严重,也使房屋淘汰量逐年增加。可以说,我国传统的住房管理体制已经走进了死胡同。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房地产业得到了飞速发展。与此同时,旧体制的弊病更加显露,而国外的一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不断引进来。在这种情况下,世界上先进的物业管理模式,自然而然的就在中国产生

并迅速发展起来。1981年3月,作为中国经济特区的深圳市,第一家涉外商品房管理的专业公司——深圳市物业管理公司成立。他们借鉴香港先进的物业管理经验,结合特区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改革。改革的核心是政企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由单纯管理性公司向服务经营型公司转变。同年在广州市,新建的东湖新村也进行了改革的试点。这是中国物业管理迈出了第一步的标志。 20世纪90年代至今,是中国物业管理大发展阶段。仅北京市,截止到2002年底,物业管理公司已达1449家,从业人员达15万人,管理的物业面积近1亿平方米,覆盖面达全市总物业面积的64%。从北京一地就可以看出,我国物业管理的发展速度之快,规模之大,范围之广。 二、中国与世界先进物业管理模式的差距 中国物业管理的发展速度,在世界上是少有的,大大地缩短了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差别。但是,同中国的许多事情一样,只要一快,就会出现一些问题,物业管理也不例外。 1.市场化的差距 (1)物业管理机构应是市场的主体,即企业化的机构——物业管理公司,而不是行政性的组织。其生存、发展完全由市场来决定,谁的管理水平高,服务质量好,费用标准适宜,谁就能生存与发展,否则就会遭到淘汰。

浅谈物业管理与社区服务的关系

浅谈物业管理与社区服务的关系 物业管理与社区服务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弄清二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对物业管理企业正确处理好物业管理与社区服务的关系,兼顾物业管理主业与社区服务的双重任务,促进物业管理和社区两个文明建设事业的共同发展,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的统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物业管理与社区服务的区别与联系 1、物业管理与社区服务的区别 物业管理与社区服务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基本涵义上的区别,所谓物业管理是指:物业管理企业受物业所有权人的委托,依据物业管理委托合同,对物业的房屋建筑及其设备,市政公用设施、绿化、卫生、治安、交通和环境容貌等管理项目进行维护、修缮和整洁,并向物业所有权人和使用人提供综合性的有偿服务。所谓社区服务是指:社区服务单位(包括街道办事处、居委会、社团组织、企事业单位、物业管理企业等),为了满足社区居民日常生活需求,并为他们提供一种基础性保障和福利性照顾等,而开展的各种有偿和无偿性的便民利民服务。(2)实施管理与服务组织机构的区别。物业管理服务,是由物业管理企业(公司)负责开展和实施的,凡在物业管辖区内的一切涉及到物业管理方面的项目和内容都由物业管理企业(公司)统一领导、统一计划、统一安排、统一落实,参与物业管

理有组织机构是单一的。而社区服务,是由参与社区服务的单位共同负责开展和实施的。目前,虽然主要由社区街道、居委会、社团组织通过建立各种服务机构来开展和实施社区服务工作,但为了充分挖掘社区资源,调动社区内一切积极因素,共同满足社区居民日常生活需求,共创文明社区和文明城市,社区范围内的企事业单位、物业管理企业等也可以发挥自身的优势,通过独立和联合建立各种服务机构,积极开展和实施社区服务工作,因此,参与社区服务的组织机构是多方面的。(3)服务对象的区别。物业管理的服务对象是物业管理企业所接管区域内物业所有权人和使用人,其物业管理服务的对象具有局限性。是受物业所有权人和使用人的委托,通过双方签订物业管理委托合同,在确定物业管理企业与物业所有权人(业主)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关系的基础上,为物业所有权人(业主)提供各种物业管理方面的服务。物业管理企业为物业所有权人(业主)提供物业管理服务和业主接受物业管理服务等方面存在一种契约关系,并受这种契约关系的制约。而社区服务的对象是社区范围内所有的居民和用户,不仅包括物业管辖区内的物业所有权人和使用人,而且包括不属于物业管辖范围的居民和用户,以及暂住和流动人口,社区服务的对象比较广泛。社区服务的服务方和被服务方,在提供服务和接受服务等方面是自愿的,不受物业管理委托合同这一契约关系的制约。(4)服务内容的区别。物业管理的服务内容,主要包括物业管理企业辖区内房屋建筑的维修养护管理,房屋设备维修养护管理,环境绿化管理,环境卫生管理,治安管理,道路车辆管理等。物业管理企业在提供这些服务方面

社区管理与服务

推进社区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加强基层政权和群众自治组织建设的一项战略举措。社区是城市的细胞,是城市工作的落脚点,加强城市社区管理是搞好城市管理的坚实基础,是实现城市基层长治久安的重要措施,是提高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途径。 (一)加强社区管理的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服务居民的原则。强化社区党团群组织的服务功能,不断满足社区居民的社会需求,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 (2)共驻共建、资源共享的原则。充分调动社区内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社会中介组织等单位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实现社区资源的共有共享。 (3)责任统一、管理有序的原则。建设健全社区组织,明确职责和权利,加强管理优化服务,增强社区的凝聚力。 (4)扩大民主、居民自治的原则。在社区内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逐步实现社区居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5)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的原则。从实际出发,突出特色,从居民迫切需要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有计划、有步骤地实现社区建设的发展目标。 (6)以社区党建为龙头,促进社区发展的原则,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创新社区党建工作机制,以党建促进社区全面发展,推动社区“三个文明”建设。 (二)强化社区管理功能 (1)社区管理协调功能 在上级党委的领导下,社区党组织和社区居委会协调社区各类组织,形成工作合力,积极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加强社区思想政治工作,反映社情民意,做好社区具体事务等工作。 (2)社会化服务功能 开展面向困难群体的社会救助和福利服务,面向全体社区成员的便民利民服务和面向驻社区单位的社会化服务。 (3)卫生保健服务功能 积极开展疾病预防、保健、健康教育、计划生育和常见病、多发病、诊断明确的慢性病的治疗和康复逐步建立完善卫生保健服务网络,促进卫生保健服务向发展小区和家庭延伸。 (4)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功能。

互联网 背景下物业管理模式创新

互联网+背景下物业管理模式创新 摘要:完善的物业管理是保证城市管理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新的物业管理模式必将替代传统的物业管理。为此,本文就互联网+背景下,物业管理模式进行简要的研究与创新。首先,介绍了现代物业管理中存在的不足,然后对互联网背景下的物业管理模式进行了研究,最后结合现有的不足,提出了几点管理模式创新的几点建议,希望能够引发思考。 关键词:物业管理模式;创新;互联网+ 正文: 前言: 众所周知,现代人们通过互联网足不出户就能完成很多事情,比如购物、点餐、缴费等,可以说互联网使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很多便利。“互联网+”简单地说就是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结合,也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互联网+背景下,物业管理模式进行探究与创新不仅能提高业主的服务质量,而且还有助于物业行业生产力和创新力的提高。因此,对该话题进行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现代物业管理模式中存在的不足 1、收支不平衡物业公司的服务收入与服务支出间存在着不平衡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物业公司的发展。物业公司的服务支出呈逐年增长的趋势,其中人力资源方面成本投入占据的比例最高;而服务收入费用主要包括法定税费、物业服务成本及利润三部分。近年来,

很多物业公司已经采取了相应的转型与改革,然而收效甚微。在房价逐年增加的情况下,一般小区的物业费仍然保持在原地,也有一些住宅小区试图在收费标准上进行调整,但遭遇到了多重阻力。有研究表明,2016年全国物业公司调价成功的比例不到10%,而绝大多数物业公司的服务项目收费标准依然保持不变,从而造成了物业公司收支不平衡的问题,严重阻碍了物业服务企业的发展。2、管理手段落后相比较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物业管理行业的起步较晚,在物业管理的经验和手段方面还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针对这一问题,部分物业服务企业从国外引进了一些比较先进的物业管理手段和技术,然而这些先进的手段和技术被引进后却显得水土不服,所收到的实际效果并不是很显著。物业服务企业的服务人员的素质普遍不高,专业化、职业化程度较低,大部分工作人员是入职即上岗,更不用说接受专业系统的培训教育了。目前,我国物业管理的重点在于手工操作,在管理技术方面强调的较少,从而使服务效率无法得到有效地提高。还有,大多数人对物业管理的认识仅仅停留在初级阶段,认为物业的主要工作是绿化养护、维修养护、秩序维护及卫生清洁等,从而导致了物业从业人员较为密集。3、沟通不足在物业市场逐渐规范和完善的情况下,对于物业服务企业所提供服务产品的数量与质量,大多数业主存在着不满情绪。这一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企业与业主之间的沟通存在不足,致使业主对服务产品信息了解不够。电话沟通和当面沟通是物业服务企业与业主之间交流沟通最常用的方式,然而受多重因素的影响(工作人员素质、时间、空间等),严重影响了两者之间交流沟通

《社区物业管理与服务》复习范围(一)及参考标准答案(精)

《社区物业管理与服务》复习范围(一)及参考答案(精)

————————————————————————————————作者:————————————————————————————————日期: 2

复习范围(一 一、填空题 (每小题 2分,共 20分 1、以血缘为基础的社会,即人们常说的以 __家庭 _____为细胞的社会。 2、社区居民具有共同的 ___社会意识 ______。 3、社区管理对象包括地区性事务、社会性事务、群众性事务和 _公益性事务________。 4、业主委员会由业主大会产生,在物业管理区域内代表全体业主 对物业实施自治管理,它是依法成立的群众性自治组织,依据法律法规,具有 作为诉讼当事人的资格。 5、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需要从低级到高级排成阶梯,依次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相属关系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6、单位制的功能有政治动员、经济发展和社会控制。 7、 1981 年,深圳市第一家专业性的物业管理公司—“深圳市物业 管理公司”挂牌,表明我国房屋管理体制开始发生变化。 8、社区建设的江汉模式的核心是转变政府职能。 9、《城市街道办事处组织条例》于 1954 年 12月 31日全国人民代 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10、全科医疗是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服务模式。 二、不定项选择题 (少选、多选不给分。每题 2分,共 20分。 1、首次将“社区”一词用于社会学研究的是德国社会学家(B 。 A. 费孝通 B. 滕尼斯 C.罗密斯 D. 帕克 3

2、下列选项中,属于社区环境管理要素的是( D 。 A. 马路的宽窄 B. 气候条件 C.讲座 D.电力 3、 ( A 是社区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A. 社区管理主体 B. 社区治安管理 C.社区发展 D. 社区民主政治建设 4、下列选项中, ( D 不属于社区卫生服务的范畴。 A. 社区疾病预防服务 B.社区医疗服务 C.社区计划生育服务 D.社区体育服务 5、在( C 国家普遍实行“政府主导型”这种社区管理模式。 A. 美国 B.德国 C.新加坡 D.日本 6、城市社区社会保障一般包括( ABC 。 A. 社会救济和医疗保险 B. 养老保险和优抚安置 C. 失业保险和社会福利 D. 社会教育和社会治安 7、在物业建成和出售前,应由谁负责首次选聘物业管理公司,并与其签订物业管理合同? ( A A.房地产开发商 B.房地产行政主管 C.业主管理委员会 D.街道办事处 8、制约社区教育的因素主要有(ADE 。 A. 经济发展水平 B.技术手段 C.政治体制转变 D. 管理形式 E.传统教育观念 9、根据参与主体意愿的强烈程度,社区民主政治参与可分为( BC 。 A. 制度化参与 B.动员型参与 C.主动型参与 D. 非组织参与 10、现代物业管理企业应该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 ( D A. 行政机关 B.事业部门 C.社会团体 D.经济实体 三、简答题 (每小题 7分,共 21分 4

《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人才培养实施方案

《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人才培养实施方案

————————————————————————————————作者:————————————————————————————————日期:

《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690104) 专业名称社区管理与服务 专业代码690104 招生对象 高中阶段教育毕业生或同等学力人员 学制与学历 三年制,专科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社区建设与管理行业、广西及其它地区社区建设、管理与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具有较强综合职业能力、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能够熟练运用社区调解等基本专业技能,在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等社区公益性机构,向社区弱势人群及一般居民提供社区管理及专业服务的服务性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人才培养规格 (一)综合素质 1.思想政治素质 信仰马克思主义,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坚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解决中国问题的科学理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爱祖国、爱人民,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遵纪守法和良好道德品质。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做“四有新人”,具备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 2.身心素质 身心健康,能调控自身心理情趣;具有体育卫生和运动保健素养;树立自觉锻炼、终生锻炼身体的意识;体魄良好,体能达到规定标准。 3.人文素养与科学素质 应用语言文字,清晰地进行信息、思想、感情的传递、表达和交流;具有文学艺术美学

修养;能够正确认识和分析当今时代有关问题;具有良好的共情与人际沟通能力,能够较快地与社区工作对象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 4.职业素质 具有良好的职业态度和职业道德修养;具有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精神和严谨求实的作风;具有从事职业活动所必需的基本能力以及管理和创新素质。熟悉社区建设、社区管理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掌握社区建设与管理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管理规范和业务操作技能。 (二)职业能力 1.职业通用能力——从事社区管理与服务、社区规划及相关专业工作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 (1)英语应用能力。具备阅读和翻译本专业一般性英文资料的能力,具备基本的日常口语交流的能力。 (2)计算机应用能力。①具备熟练地应用计算机操作系统的能力,加强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训练,要求能够熟练使用计算机进行学习和工作;②具有利用计算机网络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3)写作能力。具备较强的写作能力,文章语言要规范、准确、连贯,用词准确,有逻辑,会常用应用文体的写作。 (4)能够快速适应环境并具备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学习能力。 2.职业专门技术能力——从事社区管理与服务、社区规划等工作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 (1)社会分析能力。具有分析现代社会现象的能力。 (2)社会调查能力。具有收集、处理、分析及利用信息的能力。 (3)特殊人群心理分析能力。具有对社区内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儿童、残疾人、低保户等)的心理分析及应对能力。 (4)社区财务管理基本能力。具备分析社区经济业务、确认会计事项、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组织资产清查和编制会计报表等基本能力。 (5)社会工作方法与技巧。掌握社区中运用社会工作基本的方法与技巧。 (6)社区建设业务能力。掌握街道、居委会和社区服务机构的管理规范和工作方法,具有从事社区组织建设、社区建设规划、为不同群体设计提供相应服务项目和较强的社区资源策动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