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勃朗的牛肉-北大未名BBS

伦勃朗的牛肉-北大未名BBS
伦勃朗的牛肉-北大未名BBS

《牛肉》

《牛肉》,又名《被宰了的牛》、《被屠宰的公牛》等,是“十七世纪欧洲画坛三颗巨星”1之一——荷兰画家伦勃朗的一幅木板油画。作品长37厘米,高27厘米,完成于1655年,后因伦勃朗破产而被拍卖。现藏于巴黎卢浮宫。

该作品属于典型的伦勃朗后期作品。17世纪40年代前,其作品“情节激烈、热情洋溢”,后期,转而追求“画面的总体性和笔触本身的表现力”,体现出“更为安静、深沉、质朴的内在气质”,这一转变也体现了伦勃朗的艺术哲学——“一个艺术家‘当他已经达到他的目的时’,他就应该停笔”。2

该作品描绘了一具挂于横梁上的血淋淋的牛的尸体,它居于画面正中,头和蹄已被割下,皮被剥去,内脏已去除,后腿张开,骨头、脂肪和肌肉清楚地展露在观者面前。尸体被一束不知方向的光源照亮以区别于昏暗的背景。整幅画以温和的棕色、红色和白色为主色调。尸体占据画面主体,内侧木板以及从尸体背后的门窗中探出头来的妇女的衣饰也由之呈现尸体的色彩。3“整个造型结实有力,其真实性似乎让人感到这架牛肉实实在在地挂在观众的面前”。4

该作品的出彩之处在于伦勃朗对于明暗、形体以及边线、笔触的巧妙处理。明暗上,他“改变了卡拉瓦乔的明暗关系的尖锐对立,而异常成功地掌握了明暗矛盾的统一”5,暗部背景使牛肉的主体感更明显,整体感觉“深厚而又纯朴,宾主分明”6,有特别强的空间感、神秘感和戏剧性舞台效果;形体上,他沿袭古希腊雕塑的技巧,继承并发展了文艺复兴形体塑造的成就;边线方面,他综合色彩、结构和肌理方面的原理,利用人的视觉误差,在明暗交界处设置暗线或亮线,形体的真实性和体积感增强;笔触方面,他“神奇地运用着斑驳粗糙的色彩肌理”,以一种“在南方肖像画家眼中是‘未完成的’笔触感来造就物体的质地和情态”。7

作品取材(动物尸体)特殊,体现了伦勃朗创作题材的广泛性,“别人认为不美或者平凡的事物他也往往去画”8。该题材在前人的作品中也有涉及,但伦勃朗首次将其置于画面的焦点。9

该作品意义模糊,创作动机有争议。有人试图考究其题材来源,提出两种说法:一是来自《圣经》故事——浪子回头(parable of the prodigal son),认为该作品截取自故事场景,具有其象征义;另一是“人泡动机(homo bulla motive)”,认为该作品可令人联想起Martin van Cleve的同名作品,隐喻生命的脆弱。也有人提出该作品以牛的死亡象征耶稣受难(the crucifixion of Christ)。10

该作品影响深远。现代艺术抽象派创始人毕加索、法国浪漫主义代表德拉克洛瓦等都受1娄毅(著):《世界艺术大师传记丛书——伦勃朗》,花山文艺出版社,1998年,第348页,其余二人为

鲁本斯、委拉斯开兹。

2邵亮(编著):《巴罗克艺术》,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112页。

3 Lisa Deam(著):Bloom Rembrandt, Red Meat, and Remembering the Flesh ,The Cresset Trinity 2007; Rembrandt van Rijn, 1606-1669, Carcass of Beef (Flayed Ox), 1655, Louvre Museum, Paris, France.

https://www.360docs.net/doc/cb11421361.html,/essays/essay088.html。

4 同注1,第130页。

5 人民美术出版社(编):《纪念伦勃朗诞生350周年特印画集》,人民美术出版社,1956年,第6页。

6 同注5。

7 同注2。

8 同注4。

9 Artists Perspicuity. https://www.360docs.net/doc/cb11421361.html,/?q=taxonomy/term/449。

10 Rembrandt and the Slaughtered Ox, a knol by Niels Bergervoet. https://www.360docs.net/doc/cb11421361.html,/k/nielsbergervoet/ rembrandt-and-the-slaughtered-ox/27a95txs3kjq7/11#。

其影响留下了相同主题的画作。1在当代的某些雕塑中亦可见它的痕迹。2

就对画面空间的处理而言,伦勃朗的作品属于巴洛克式样,尽管没有更显著的巴洛克风格的标记,3因此,西方艺术史家将他归入巴洛克绘画的范畴。

巴洛克一词来源有二:(1)葡萄牙文barrcco,西班牙文barrueco,意为“不圆的珠”;(2)中世纪baroco,意为“荒谬的思想”。十八世纪末新古典主义理论家用“巴洛克”来嘲笑背弃了生活及古典传统的十七世纪意大利艺术、文学风格。4直至十九世纪下半叶,巴洛克艺术才被正名。德国史学家沃尔弗林在1888年所发表的专著《文艺复兴与巴洛克》中指出:“巴洛克是有其独立特征的艺术风格。把它说成是文艺复兴的衰退是不正确的。”5不过,巴洛克艺术的评价问题,迄今仍比较复杂,“巴洛克不仅包含了新兴民族的现实主义”,“也包含了一种由反宗教革命所激发的反动运动”6是比较辩证的评价。

巴洛克起源于意大利罗马,后扩散到整个欧洲,其“一反文艺复兴盛期的严肃、含蓄、平衡,倾向于豪华、浮夸”7,“以写实手法去描绘对象,通过光线去刻划人的精神与气质,借助构图和形体曲线去创造一种动势和空间幻景,给人以旋动和力感”8。建筑和雕塑是最能体现巴洛克风格的艺术形式,代表作有贝尼尼的圣安德列·阿里·克维里纳利教堂和《大卫》。

巴洛克风格与特征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1、既具有宗教色彩又具有华丽壮观的视觉效果,体现在建筑上,使用最贵重的材料,在各个细部采用最华贵、最繁复的装饰;2、充满激情和浪漫的动感形式,注重人物精神面貌和戏剧冲突场景下人物表情的刻画;3、复杂多样的综合性表现,“绘画、建筑和雕刻以各自不同的方式服务于某个共同的原则,在一种令人折服的效果中达成统一、融为一体”。9

17世纪以伦勃朗为代表的“荷兰画派”亦受巴洛克风格影响,“巴洛克画风强调光线的明暗对比、表情的激烈运动、空间的开阔深远……这一切在伦勃朗的作品里得到充分的、鲜明的、生动的表现”10。但是“荷兰画派”有其区别于欧洲其他各国的特点。许多新的因素促使荷兰艺术传统迅速发展。11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带来了反传统、反规范的新因素,对人的创造性的容许以及开创艺术自觉性的可能,“把现实主义作为自己艺术创作的蓝本”12,“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而且经常以新的感情去体会新的对象”13。《牛肉》中体现了艺术家的个性与自由,表达的真实与直接,思想的独立与自尊,而这正是此后现代艺术的突出特征。

1 见上页注9及6 uneasy

pieces.https://www.360docs.net/doc/cb11421361.html,/HEYOKA.3.ARTVIEWS.%206%20PIECES.htm。

2 Ralph Brown | Meat Porters | 21ST CENTURY BRITISH SCULPTURE.

https://www.360docs.net/doc/cb11421361.html,/work/000000100184/。

3 Janson.H.W.(著),朱青生(译):艺术史第三版,第231页。

4 艺术家工具书编委会(主编):《美术大辞典》,艺术家出版社,1981年,第68页,原文为繁体字。

5 王昌建(主编):《从巴洛克到现实主义》,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年,第5页。

6 朱伯雄(主编):《世界美术史》,第七卷:十七、十八世纪的欧洲美术,山东美术出版社,1988年,第35页,原文出自S·芬克斯坦著《艺术中的现实主义》中译本,人民美术出版社。

7 同注4,第69页。

8 徐公度(主编):《世界美术鉴赏词典》,湖南美术出版社,1992年,第96页。

9 同注5,第4页;邵亮(编著):《巴罗克艺术》,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28页。

10 娄毅(著):《世界艺术大师传记丛书——伦勃朗》,花山文艺出版社,1998年,第11页。

11 同注3,第229页。

12 同注6,第92页。

13 人民美术出版社(编):《纪念伦勃朗诞生350周年特印画集》,人民美术出版社,1956年,第7页。

参考文献:

娄毅(著):《世界艺术大师传记丛书——伦勃朗》,花山文艺出版社,1998年。

邵亮(编著):《巴罗克艺术》,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

人民美术出版社(编):《纪念伦勃朗诞生350周年特印画集》,人民美术出版社,1956年。Janson.H.W.(著),朱青生(译):艺术史第三版。

艺术家工具书编委会(主编):《美术大辞典》,艺术家出版社,1981年。

王昌建(主编):《从巴洛克到现实主义》,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年。

朱伯雄(主编):《世界美术史》,第七卷:十七、十八世纪的欧洲美术,山东美术出版社,1988年。

徐公度(主编):《世界美术鉴赏词典》,湖南美术出版社,1992年。

艺术学概论《作品赏析》.

(一)绘画艺术 1、《清明上河图》 我国北宋绘画作品,作者张择端,北宋宫廷画家。该作品描绘了清明时节,北宋京城汴梁以及汴河两岸的繁华景象。作品采用长卷形式,运用了中国画特有的散点透视技法,分三段展现了汴京郊野、汴河码头和热闹的街市。画中人物500多个,房屋、桥梁、城楼等也各有特色。构图疏密有致,注重节奏感和韵律的变化,笔墨章法都很巧妙。该作品是研究北宋人文、地理、社会生活的珍贵资料。 2、《洛神赋图》 我国东晋绘画作品,作者顾恺之。作品以三国时代曹植的浪漫主义爱情名篇《洛神赋》为题材,描绘了作者对洛水之神宓妃的爱慕以及神人殊隔、不能接近的惆怅。全图采用连环画式的分段描写的方法,展示了从曹植见到洛神,直到洛神离去,曹植返回的整个过程,反映了人物或欢乐或哀怨的情调,设色艳丽明快,线条准确流畅,充满动感。《洛神赋图》标志着当时绘画艺术的发展水平。 3、《游春图》 我国隋代绘画作品,该画是我国存世最早的一幅山水画,作者展子虔是一名贵族士大夫出身的专业画师,被称为“唐画之祖”。《游春图》以贵族游春情景为主要表现内容,构图境界阔大。它超越了以前“人大于山,水不容泛”的山水草创阶段,将中国山水画的发展推向了一个新时期。此图的用笔和设色相当工细,采用的是勾线立骨、青绿填色的技法,色彩清丽典雅,富有装饰感。 4.《步辇图》 我国唐代人物画作品,作者阎立本,唐初著名的人物画家,出生于书画世家。有《步辇图》、《历代帝王图》、《职贡图》等作品传世。该画作以贞观十五年吐蕃首领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联姻的历史事件为题材,描绘唐太宗乘步辇接见来迎娶文成公主的吐蕃使臣禄东赞的情景。画中对每个人物进行了细致人微的描写,变化丰富,技法精湛。是唐代绘画的代表性作品。 5、《父亲》 我国油画作品,1980年创作,作者罗中立,1948年生于重庆,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父亲》表现了一个端起碗要喝水的老农形象:老农开裂的嘴唇、满脸的皱纹以及手中粗劣的碗等等写实的描绘都相当深刻。该作品采用特写构图,对老农头像的面部作了极为精细的刻画。作品面世后,产生很大的社会反响,艺术家们评价《父亲》是“从艺术的天国向现实的复归”。该画曾获“中国青年美展”一等奖,被视为伤痕画派的一个重要代表作品。 6、《最后的晚餐》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壁画作品。作者达·芬奇,生于意大利佛罗伦萨,是文艺复兴时期早期卓越的代表人物,他的成就和贡献是多方面的,被称为“文艺复兴时代最完美的代表”。《最后的晚餐》画作构图以耶稣为中心,沿着餐桌坐着十二个门徒,形成四组,耶稣坐在餐桌的中央。他在一种悲伤的姿势中摊开了双手,示意门徒中有人出卖了他。犹大、圣·约翰、小雅各等门徒的神情各异,形象鲜明,栩栩如生。这幅画体现了画家精湛的创作技巧,它与祭坛画《岩间圣母》、肖像画《蒙娜丽莎》是达·芬奇一生的三大杰作,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珍品。 7、《夜巡》 荷兰现实主义油画名作,创作于1642年。作者伦勃朗,在各类绘画体裁上都有惊人的贡献,是最伟大的荷兰画家。该画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艺术家把富于戏剧性的历史画因素引入其中,对荷兰群像画的程式进行了大胆改造,它采用了接近于舞台效果的表现手法,使两个主要人物处于照明的中心,显得很突出,是激越、亢奋、追求动感的巴洛克风格的典型代表。 8、《马拉之死》 法国新古典主义绘画作品,布面油彩,1793年创作。作者雅克·路易·大卫是法国新古典主义运动的先驱。作品描写了法国大革命中雅各宾党领导人之一马拉遇害的情景:被刺的伤口清晰可见,鲜血已染红了浴巾和浴缸里的药液,握着鹅毛笔的手垂落在浴缸之外。马拉左手拿着刚刚写完的一张便条:“请把这5法郎的纸币交给一位5个孩子的母亲,她的丈夫为祖国献出了生命。”画家有意将画面的上半部处理得比较单纯、色彩深暗,以突出下半部的客观写实表现,同时,加强死者身体的下垂感和这一令人震惊、愤慨的

话说燕京大学-北大未名BBS-北京大学

陈光中 燕京大学和一个曾经“臭名远扬”的名字──司徒雷登。 1949年8月,解放战争接近尾声,毛泽东连续发表文章抨击美国的对华政策,其中最著名的一篇,就是《别了,司徒雷登》。文章中说到: 司徒雷登是一个在中国出生的美国人,在中国有相当广泛的社会联系,在中国办过多年的教会学校,在抗日时期坐过日本人的监狱,平素装着爱美国也爱中国,颇能迷惑一部分中国人,因此被马歇尔看中,做了驻华大使,成为马歇尔系统中的风云人物之一。 毛泽东的文章,产生于特定的历史背景之下。复杂的历史所造就复杂的人物,不能仅用一两句话便可以做出定论。今天以他的这篇文章为引子,介绍曾经闻名遐迩的燕京大学。 1876年6月24日,司徒雷登出生于杭州一个美国传教士家庭。 1904年,28岁的司徒雷登带新婚妻子回到杭州,从事传教事业。后迁居南京,到神学院任教师。经历辛亥革命。应邀任美联社驻南京特邀记者,经常进出总统府,结识许多政要。 使司徒雷登的命运发生突变的,是燕京大学的筹建。 晚清时,基督教会在北京创办三所大学──北京汇文大学、通州协和大学、华北协和女子大学。1900年庚子事变,汇文大学和通州协和大学校舍被毁,重建时,两校曾有合并打算。但由于创办者涉及美国基督教公理会──长老会──美以美会──英国公理会 4个教会组织,在学校名称和校长人选问题上无法达成一致,一拖好几年。 开始曾定名“北京大学”,汇文大学从1888年开始使用英文名“Peking University”即“北京大学”。但两校为校名来争去的时候,国立“北京大学”成立。他们感到,必须由一位与两校都没有关系、且具有相当能力的局外人担任校长──司徒雷登。 1919年1月31日,司徒雷登来到北京。明确提出,如果双方仍纠缠不清,无法接受校长的使命。关于校名的争吵仍持续了好几个月。甚至专门成立由蔡元培、吴雷川、胡适等人组成的五人委员会,试图协调。最后,没叫“汇文”,也没叫“协和”,更没叫“北京大学”,连“汇、文、协、和”4个字都不用,而是采用诚静诒的建议,定名“燕京大学”。这似乎说明,燕大从刚成立时就与北京大学产生了一种特殊联系。 司徒雷登担任校长后,还做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说服华北协和女子大学归入燕大,并结合该校特点设立女部。燕大成为中国最早实行男女合校的大学之一。 当时,学校本部在盔甲厂,女部在佟府夹道,仍是“分校”。司徒雷登决心要把燕大办成一流的学校,立即着手筹建新校舍。亲自骑毛驴或自行车勘察,看中西郊清淑春园的所在地,几经易主,清末时归睿亲王后代所有。民国时陕西督军陈树藩买了这处废园,原打算盖别墅供父亲养老,1920年,司徒雷登专程前往西安,将其买下:计划20万,实际4万。3个条件:为父立碑、附中、每年免费保送50学生。后又买下附近原属明勺园的园地。校址终于确定。 毕业于耶鲁大学的设计师亨利·墨菲进行总体规划,以中国园林艺术及古典建筑风格为基点,开始建设。司徒雷登广为募捐,连续10次回美国,16年筹集2000万元。 1926年6月,迁入新址。总体建设直到1929年才基本结束。燕大校园借远山近水之势,巧妙安排建筑布局,成为西郊一处令人瞩目的新景点,也有了一个独特的名称──“燕园”。

最新 “城中村”社区治理的内涵及理论基础-精品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城中村”社区治理困境与善治研究 【引言】善治语境下“城中村”治理探究引言 【第一章】“城中村”社区治理的内涵及理论基础 【第二章】“城中村”小区治理的问题透视 【第三章】善治语境下“城中村”社区治理模式的选择与构建 【第四章】“城中村”社区治理对于我国基层发展的影响 【结论/】“城中村”社区善治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一、“城中村”社区治理的内涵及理论基础 (一)主要概念简析 1. 社区 社区属于基本概念,其最早出现在古代欧洲拉丁语中,代表着亲密合作的伙伴关系或者共同体。19 世纪后期,德国社会学家F·滕尼斯在其进行的社会学研究中,首次引入德文 Gemeinschaft,随后在其出版的《社区与社会》中,F·滕尼斯通过对比Gemeinschaft 和 Gesellschaft,提出了两者存在之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在社会学领域引起较大反响。英文社区(Community)一词的产生要追溯到美国社会学家罗密斯。 罗密斯将滕尼斯的着作《社区与社会》译成英文,命名为《Community and Society(社区和社会)》。20 世纪 30 年代,中国社会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开始觉醒并着力于对民主的追求。在此背景下,费孝通等将英文Community 翻译成“社区”进行社会学研究,这是社区一词在中国的起源。从古代欧洲拉丁语发展到现在,社区一词的内涵和外延均有了很大的变化。但是,这些变化均是建立在对社区形态、特征的描述基础之上的,定义可以有很多种,但是其本质上是一致的。 由于受计划经济的影响,我国的社区概念已经突破了单纯的社会学概念范畴,而成为了在特定地域范围内由政府试图构建的社会实体或社会单元。[6]社区一词的普及呈现出一种自上而下的态势,是政府政策引导的结果。20 世纪 90 年代,在关于基层组织建设的实施意见中,民政部强调要发挥社区建设在基层组织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并通过在全国范围内设立若干个“城市社区建设实验区”来大力发展城市社区,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区一词推广。但社区真正成为社会学研究和社会改革实践的热点与焦点,并进而成为关乎老百姓切身利益、耳熟能详的大众词汇则是党的十六大召开以后。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要完善居民自治,建设有序、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这是首次提出社区建设与发展目标,给社区建设指明了方向。政府从一定程度上引领了社区概念的传播,同时也意味着社区一词并非单纯学术意义上的概念,而是具有一定政治色彩的特定区域。

利用红蓝分色原理制作三维图片及三维视频

实验二 一、问题描述 根据人眼三维视觉形成的原理,利用红蓝分色原理制作三维图片与三维视频。 二、问题分析 三维图像: 步骤: 1.利用手机/相机等摄像设备,拍摄大小相同的左眼图与右眼图 2.利用OpenCV读入左眼图与右眼图,假设左眼图像第i个像素颜色向量为(R1_i,G1_i,B1_i); 右眼图像第i个像素颜色为(R2_i,G2_i,B2_i),则合成后的立体图像第i个像素为(R1_i,G2_i,B2_i);利用OpenCV显示并保存合成后的图像 3.利用红蓝眼镜观察立体效果是否明显,如果不明显,请重复1~2 难点: 在拍摄左眼图与右眼图时有技巧:由于人的两眼间存在一个不足 5 厘米的间距,因此在盯住同一景物时,两个眼球的角度并不相同。因此我们的拍摄也必须模拟这一原理,对同一景物拍摄两张照片,而且拍摄时需要略微变换一下拍摄角度(这个角度很小,约5~10 度)。其次为了达到更好的合成效果,目标最好选择一些前背景比较分明的景物,如果能用单反拍摄出背景虚化的照片就更好。

三维视频: 利用拍摄图片的方法拍摄左眼视频与右眼视频,然后利用OpenCV读取左眼与右眼视频中的每一帧图像,利用上述方法合成三维图像,并利用OpenCV保存成.avi格式的视频。 难点:如何保持左眼视频与右眼视频在时间上的同步 三、详细设计(从算法到程序) 1.主模块设计 三维图片: #include"iostream" #include"cmath" using namespace std; using namespace cv; int main() { Mat left = imread("211.jpg");//加载图片

【17世纪荷兰绘画的特点】17、18世纪欧洲绘画欣赏

【17世纪荷兰绘画的特点】17、18世纪欧 洲绘画欣赏 高中美术教案:17、18世纪欧洲绘画欣赏 杭师院附高罗雪峰 高中美术教案目标:使学生对欧洲17|18世纪绘画的主要成就及主要画家、作品有所了解、认识,主高中美术教案:17、18世纪欧洲绘画欣赏要了解伦勃朗、鲁本斯、委拉斯凯兹等画家及作品。高中美术教案:17、18世纪欧洲绘画欣赏开阔眼界、提高认识、增进知识,培养健康的的审美情趣和感受、体验、鉴赏艺术美的能力。 重点:引导学生认识绘画作品的思想内容及艺术成就。17世纪三大油画家介绍。 难点:学生分析作品、理解作品的能力培养。高中美术教案:17、18世纪欧洲绘画欣赏 准备:课件制作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学生和教师活动 组织: 导入: 学生有关伦勃朗的资料介绍。 (问题)伦勃朗是什么时期的人物?或作品出现引出课题

展开: 1、《夜巡》又名《阿姆斯特丹射击手公会群像》(1642)(画布油画) (内容)作者画的是什么? (教师介绍) 幻灯比较:集体肖像画形式 思考:《夜巡》的画面构成有什么不同之处。为什么伦勃朗这样画,你觉得好不好? 讨论——表达 得出伦勃朗作品的特点。 《杜普教授的解剖课》(1632)(画布油画) 请学生欣赏 (分析)伦勃朗的成名作 2、《宫女》(1656)(油画)肖像画 欣赏作品(教师介绍作者) 作品特点分析画风写实,运用强烈的明暗对比。 其它作品欣赏 3、《劫夺吕西普斯的女儿》(1617) 神话故事画 介绍鲁本斯(教师) 欣赏作品(内容) 分析作品的特点(学生)

总结特点(师生) 提示:是巴洛克艺术华丽恢弘的特点。 鲁本斯其它作品欣赏。 4、《荷拉斯兄弟之誓》(1784) 达维特(历史画) 题材介绍 分析作品人物、神态、动作 学生小结主题 5、《18xx年5月3日的屠杀》(1814)哥雅(历史画) 小结: 知识性内容 组织: 导入: 伦勃朗(1606~1669)出生于莱顿一个磨坊主的小康人家,曾入过大学,不久缀学当了画家,干上了专画肖像的热门职业,1631年定居阿姆斯特丹,并娶了一个富家小姐(莎斯基亚)。妻子富裕的家庭为伦勃朗事业成功的基础。直到1642年妻子去世前,伦勃朗一直是上流社会的肖像画家。此后,他的事业开始衰落,伦勃朗开始陷于债务之中。当伦勃朗1669年去世时,他除了几件旧衣服和画具外,没有留下任何财产。人世沧桑,人情冷暖,给伦勃朗的绘画打上了强烈的生活烙印。 展开:

《夜巡》——伦勃朗对光的运用

浅谈《夜巡》——伦勃朗对光的运用 摘要:光,是产生视觉艺术现象的基础,绘画通过对光找的模拟,创造出感人的艺术形象。在油画艺术中,各种造型元素的视觉表现与光的联系密不可分,艺术家注重的造型与色彩问题,就去根源便是对光线的运用和表现。光线,不仅是艺术家解决造型的方式、表现自然的手段,也是艺术家表达主观情感,揭示作品内涵的媒介。因此,光线在油画中具有独特的视觉审美作用。 关键词:伦勃朗夜巡光的运用 华丽的画卷,雄伟的抱负,抽象的外表和朝圣者般的灵魂。伦勃朗③几乎算得上17世纪欧洲艺术之神。他是继肖像画家哈尔斯之后最杰出的现实主义大师之一,他是擅长光线构图法的大师,以光线组织画面构图,使油画这门艺术发挥得淋漓尽致,而本文将从《夜巡》中阐述伦勃朗对光的运用。 一、光的重要性 光,是产生视觉现象的基础,绘画通过对光照的模拟,创造出感人的艺术现象。艺术家注重的造型与色彩问题,究其根源便是对光线的运用和表现。 纵观西方绘画,艺术流派纷呈,语言、风格变动不居,但在丰富的变化中,“光”这一绘画基础要素却始终贯穿其中,并不断呈现出她独特的魅力。 光线,不仅是艺术家解决造型艺术的方式、表现自然的手段,也是艺术家表示主观情感,揭示作品内涵的媒介。因此,光线在油画艺术中具有独特的视觉审美作用。光在不同时期的绘画中有着不同的表现方式,并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表达作用。不可置疑,光的运用对绘画是如此的重要。 艺术家们通过对光线的处理和运用,展示的是其独特的审美理念:他们对生活表象的超越和重构,必然超越物态性的客观光影,赋予光与画面新的内涵与形态。 ③伦勃朗·哈尔曼松·凡·莱因(Rembrandt Harmenszoon van Rijn,1606年7月15日-1669年10月4日)是欧洲17世纪最伟大的画家之一,也是荷兰历史上最伟大的画家。

携手星星雨关注孤独症-北大未名BBS-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爱心社08爱心万里行北京路社会调查报告之 星星雨 调查时间 2008年7月8号至18号 调查形式 本次活动主要通过以下形式开展 1、对BBS和爱心社官方网站上关于星星雨活动历史资料和感言的搜集和整理; 2、对最初负责该活动的赵祎姐的邮件访谈,以及现星星雨负责人易天旸同学的邮 件联系了解活动的开展历程; 3、十名队员亲自参加实践,并撰写了活动感言; 4、对星星雨志愿者方面的负责人王培培老师的访谈; 调查参与人员 赖博彦,周梦荃,蒋珂菲,王若思,潘利平,李大为,王梓,闫晓光,段冰晶,万一楠主要负责人 王若思 报告撰写人 王若思 报告撰写日期 2008年8月3日 一、调查目的 星星雨活动应该算是当之无愧的爱心社的招牌活动,从最初设立到现在也已经有4年的时间了,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在这4年的时间中,由于爱心社员的坚持,星星雨活动没有中断过,并且在持续的发展显现出了更大的发展空间。通过对于此项活动的调查,我们希望能够找到星星雨活动能够维持并且延续至今的成功经验,还希望能够找出一些残存的问题,拓展我们的活动空间,将星星雨活动做的更好。 二、星星雨活动的历史 (一)北京星星雨教育研究所历史 北京星星雨教育研究所(简称“星星雨”)现位于朝阳区东旭新村,初建于1993年3月15日,是中国第一家专门为孤独症儿童及其家庭提供教育服务的民办非营利机构(NGO),1993年12月在北京市朝阳区工商局注册。 创办人田惠平是德国留学生,归国后在重庆大学任教。1989年她的不满4岁的儿子被确诊为“孤独症”,而国内目前尚无专门为这类儿童设立的学校。田惠平在经受打击和痛苦之余,了解到在我国约有50万左右此类患儿,于是她下决心创办能使中国的孤独症儿童也能受到教育的机构。1993年,她辞去教职到北京,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创办第一家教育孤独症儿童的学校,称“星星雨儿童研究所”。“星星雨”的命名由来一是美国电影《雨人》,二是台湾人把患孤独症的孩子昵称为“星星的孩子”。学校的功能有三方面:对儿童的治

从伦勃朗的《圣家族》解析“伦勃朗的强烈色彩”

从伦勃朗的《圣家族》解析“伦勃朗的强烈色彩” 从伦勃朗的《圣家族》解析“伦勃朗的强烈色彩” 科宁和暖 “伦勃朗的强烈色彩”是马克思、恩格斯在一篇书评里谈到艺术描写生活的真实性问题时提出的,作为艺术创作的原则,有着丰富的美学内涵。通过分析伦勃朗1640年创作的《圣家族》这幅经典油画作品,详细解析作品表现出的“伦勃朗的强烈色彩”的丰富美学内涵,即现实主义精神特质和由高超绘画技巧、独特明暗对比与色彩配置构成的形式本体。 伦勃朗是欧洲文艺复兴晚期著名的荷兰绘画大师,被称为十七世纪最伟大的现实主义画家。他特殊的生活经历和坎坷的艺术道路,磨炼了他深沉坚毅、冷峻超拔的性格及现实主义艺术精神。他的作品更多地表现了中下层的市民生活和普通劳动者的精神风貌,鲜明地体现出人文主义和民主主义的倾向,凝聚透射出朴实庄严、英雄史诗般的悲壮风格。他的作品色彩浓厚凝重,明暗对比鲜明强烈,笔触肌理丰富多变,色彩变成物质化了的发光能,具有强烈的表现物体自身生命的深度效果和异常感人的现实主义质感效果,被称为“光与影的魔术大师”。 “伦勃朗的强烈色彩”这一理论的提出,是在 19世纪 50年代初。马克思、恩格斯在一篇书评里谈到艺术描写生活的真实性问题时,一针见血地指出:“如果用伦勃朗的强烈色彩把革命派的领导人――无论是革命前的秘密组织里的或是报刊上的,或是革命时期中的正式领导人――终于栩栩如生地描绘出来,那就太理想了。在现有的一切绘画中,始终没有把这些人物真实地描绘出来,而只是把他们画成一种官场人物,脚穿厚底靴,头上绕着灵光圈。在这些形象被夸张了的拉斐尔式

的画像中,一切绘画的真实性都消失了。”[1]“伦勃朗的强烈色彩”成为以后许多现实主义伟大画家心目中的典范。俄罗斯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大画家列宾曾说过:“伦勃朗和委拉斯贵支就是我的上帝。” 马克思、恩格斯所高度赞扬的“伦勃朗的强烈色彩”作为艺术创作的原则,有着丰富的美学内涵,下面我们就通过伦勃朗 1640年创作的《圣家族》这幅作品去解析。 一、《圣家族》表现出“伦勃朗的强烈色彩”的精神特质 伦勃朗创作于 1640年的《圣家族》是一幅小型油画,也被称为《木匠家庭》。画面表面上呈现的是在一间工作室兼厨房的屋子里,一个普通木匠家庭的生活场面,实际则表现的是圣家庭,画中正在哺乳的母子正是圣母马利亚用乳汁哺喂耶稣的情景。整个画面比较暗,观众会被仅有的一缕阳光所吸引,阳光透过窗户照射在孩子身上,那就是正在幸福地吮吸母亲乳汁的小耶稣,这是一个可爱的普通人家的婴儿,丝毫没有神圣超凡之相。紧接着看到的是正用手托着送入婴儿口中的乳房,并亲昵地看着儿子的圣母马利亚,她衣着简朴,神情安详。坐在马利亚和耶稣身旁的是圣女安娜,这是一个年长略显臃肿的荷兰妇人,膝上放着一部大书,一只手摸着耶稣的耳朵,另一只手抓住要往下掉的书,手指间夹着刚摘下的眼镜,好像刚从读书的专注中回过神来,忘情地看着小主人吃奶时天真可爱的样子。他们的背后,圣约瑟正在窗边工作,完全是一个地道的十七世纪荷兰木匠形象,就连他使用的工具也是十七世纪荷兰的产品。这几个人物在画面里只占很小的位置,人物所生活的家庭环境画得非常具体真实,屋子里的一切都非常生活化,使人觉得那个上帝之子就是诞生在人人都熟悉的普通家庭。据说这幅画是伦勃朗到他毗邻的木匠家中实地描绘的,这也许就是作品又被称为《木匠家庭》的原因吧。

作品欣赏伦勃朗的宗教作品

作品欣赏:伦勃朗的宗教作品 伦勃朗生于卡拉瓦乔死前四年,比伯尔尼尼小八岁。他从未离开过故乡荷兰,起初在莱顿工作,然后到阿姆斯特丹,在那儿度过大部分创作生涯,他从没有见过卡拉瓦乔的任何作品。但他和洪托斯特·泰尔布吕根这些画家有联系,而这些人是到过罗马的。从这些人那儿他学到一点卡拉瓦乔的现实主义和色彩运用方法,当他到阿姆斯特丹以后,就把它发展到感情丰富、富于人类同情心和浓厚宗教情绪的全新阶段。 这种宗教感情是纯粹个人的,来源于他自己的经历和对圣经的深刻了解。在信奉新教的荷兰,人们阅读圣经、思考圣经,用这些取代天主教的听取神父说教、回顾圣人生平、修行礼拜等等仪式(例如圣依纳爵所规定的那些仪式)。伦勃朗选择的题材也是他自己的,卡拉瓦乔、伯尔尼尼,鲁本斯这些天主教艺术家的绘画雕塑题材是别人指定的,为的是张挂在一个特定的教堂或私人礼拜堂里;荷兰的卡尔文派教堂则没有这种要求,阿姆斯特丹市民享受着新商业繁荣带来的财富,他们的艺术需求是人像画、风景画、花草画等等。但宗教题材的版画也有市场,因此伦勃朗作为17世纪最伟大的画家之一,同时也是最伟大的蚀版雕刻家,即使不是古往今来最伟大的一位也罢。蚀刻版画用板印制,通常是铜扳印制,画家先要在板上画出相反的图形,这一般是用一根针在一层薄薄的抗酸蜡层上涂刮,然后用酸腐蚀这刻露出来的铜板表面,再把墨水施于其上,然后擦去,只在刻出来的槽线中留下足够的墨水,让它印在覆盖于板面的纸上。这个过程还可以改成在板上直接用一根较硬的针刻画,从而使槽线边缘比较粗糙。这粗糙的边缘可以磨平,也可以保留下来,使印出来的线条比较模糊。 在《100盾版画》中(之所以这样称殍是因为它在一次拍卖中以这么高的价格售出),伦勃朗使用了所有这些技巧,创造出一个精细富丽的画面,尽管它并没有色彩.画面内容混合而成,取材于《马太福音》第19章。画上的基督在犹太地方给人祛病除灾,祝福幼孩,开导民智。从右边上来的一群病人让人想起后来贝多芬在歌剧《菲岱里奥》中描写的重返光明的囚徒;靠左边一点,一个女人抱来孩子,但被其上一个信徒挡住。在她左边,坐着那富有的青年,基督告诉他:他若想得到天国的财产,就应把现有的一切都分给穷人;再往左,一群法利赛人正在艨胧中自相争执。基督正中而立,伸出手,眼望孩子。他就是注意力的中心,这不仅因为其他主要人物的动作、手势和目光都朝向他,而且因为整个画面结构都在加强他突起的形像。明暗对比既用来强调重要线条和心理含义,也用来表现空间和整体的结构,虽说它创造出一种拔高的现实主义效果,却又完全不是照相机中的自然主义。试看画上那一大片深色区域如何引出又如何加强基督的形像,

北京大学武术协会章程草案-北大未名BBS

北京大学武术协会章程(草案)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北京大学武术协会简称北大武协或武术协会,是北京大学团委领导下的学生社团,是由热爱中国武术和传统文化的同学和校友自愿组成的非营 利性体育类社团。 第二条:北京大学武术协会的宗旨是在北京大学学生中推广武术和武术文化,增进大学生对中国武术和传统文化的了解,同时也为热爱中国武术的师生 和校友提供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 第三条:本协会接受北京大学团委的活动指导和监督管理,挂靠于北京大学团委。 第二章活动内容 第四条:武术协会每学期必须举办一定量的活动以丰富大家的业余生活。 2.1 日常活动(周练、晚练、例会) 第五条:武术协会应组织会员进行日常的身体锻炼,如举办周练、晚练、晨练等。 锻炼的内容和形式由训练部确定,并在每个学期开学之初向理事会提交 学期训练计划。每学期末应当作出总结。 第六条:周练为每周一练,一般在周末进行,时间约为半天,以教授套路或者器械为主,可适当附加一些身体素质训练或其他活动。 第七条:晚练一般在晚上12节课以后,时间约为一个半小时,主要是进行身体练习和复习周练所学套路或者学一点简单套路。 第八条:晨练一般在早上8点以前,时间约为一个小时,主要进行身体素质锻炼。 2.2 兴趣班活动规则 第九条:为培养大学生对中国武术的爱好,增加大家对中国武术的了解,武术协会邀请专业武术家在校内开设武术兴趣班,教授武术。 第十条:各兴趣班应当有一个武协会员作为此兴趣班负责人,负责有关此兴趣班的一切事宜。此人同时自动成为武术协会理事会成员。 第十一条:兴趣班事务自理,有一定的自主权,如自主筹措资金、组织活动等。 班内事务由兴趣班负责人和老师协商决定。 第十二条:兴趣班作为武术协会的下属机构,必须全力支持武术协会的其他活动,不得与武术协会的决策相冲突,同时,武术协会在做决策时,应当考 虑到兴趣班的独立性。 2.3 重大活动规则(文化节、暑期实践、招新) 第十三条:主办重大活动时,一切决策都应由理事会作出,武术协会各部门都应全力完成各自分担的工作。 第十四条:理事会在活动前应作好详尽的策划和充足的准备工作,对于重复性很大的活动,如招新工作,应该有一套完整的以文字表示的有条不紊的 工作流程。

油画大师伦勃朗的艺术成就

油画大师伦勃朗的艺术成就 潘婷 内容摘要:伦勃朗是17世纪欧洲绘画的三大支柱之一,是荷兰17世纪现实主义绘画的代表,荷兰最伟大的画家,也是欧洲艺术史上开宗立派的大师级人物。在艺术上大胆探索、实践,无论宗教、神话、肖像、风景、动物等各种题材的绘画,都有独到的成就。在伦勃朗的手里,光和影成为他表达主题和情感的有力的艺术语言。他使用的色彩,常带有一种金属和宝石般的高贵感,使粗陋的物象也变得华美悦目。代表作品有《夜巡》《杜尔普教授的解剖学课》等,色彩浓重,构图严谨,很好表现人物精神与性格,他艺术成就还体现在自画像上,伦勃朗最使人好奇的地方,就是他一生高达百幅的自画像,既是是他本人真实写照,也是日后研究他的最佳资料,和梵高一起被认为是自画像双璧。笔者通过西方美术史的学习,得知了作家的生平的际遇、以及画家在艺术上的伟大成就,更是被画家把艺术、名誉和自由看得比金钱更重要,不愿迎合他人平庸的艺术趣味而降低作品的艺术性,不愿放弃自己的美学观点和表现手法,导致自己的晚年的窘迫生活肃然起敬。笔者将从作家生平简述作为一条线索来分析改变作家一生际遇的《夜巡》。 关键词:夜巡、光影 一画家生平简介 伦勃朗是荷兰画家,年轻时在阿姆斯特丹向画家拉斯特曼学习绘画。17世纪初,荷兰新兴资产阶级以加尔文教为国教,废除教堂的装饰画和祭坛画。可是伦勃朗受拉斯特曼影响,加上宗教画在荷兰富裕市民中仍有市场,因而一直对圣经题材感兴趣,一生中没有中断过绘制宗教画,但对这类画作了世俗化的处理。约1625年,他返故乡设画室,从事绘画创作和招收学生。其创作生涯大体上包括四个阶段。 年轻时候的成功使伦勃朗富裕起来。他开始收购艺术品和古董。1639年迁居一座豪华的住宅。妻子萨斯基亚为他许多作品充当模特儿。画家在这阶段中看来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评论家们一般认为从他当时的一些自画像中,可以察觉其心情的愉快。但也有人指出,这类自画像和亲友肖像中,有一部分曾被搬用于他的宗教历史画。著名的《怀抱萨斯基亚的自画像》(约1635,德累斯顿画廊),据近年考证,可能是一幅进行道德说教的宗教画。 晚年(1648~1669)1656年,伦勃朗被迫宣布处于变相的破产状态。以后两年,房子和动产均被拍卖。他的油画买主不多,可是宗教题材蚀刻画却销路甚广,其中有一幅俗称《100荷币版画》(约1649),即是由于买价高而获得这一名称的。1660年,他迁居阿姆斯特丹犹太人区域附近的一座小屋。同年,他充当妻子与儿子开设的一家美术公司的雇员,因为这样才能免于受到债主们进一步的逼债。次年,他受托绘成历史画《西菲利斯的密谋》。西菲利斯于公元69年发动过反抗罗马暴政的起义,是荷兰远古的民族英雄。此画为荷兰历史画中最有纪念碑式气

2014北大未名生物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招聘启事(巢湖市)

2014北大未名生物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招聘启事(巢湖市) ——更多公考咨询搜索:合肥人事考试网 ——更多公考咨询搜索:安徽人事考试网(温馨提示:下载文档后,按住键盘ctrl,左键点击可以打开文章链接) 推荐阅读: 2014年安徽省事业单位招聘信息汇总(含16地市) 安徽事业单位招聘网为您提供:2014年北大未名生物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巢湖市)招聘启事欢迎加入安徽事业单位QQ群:309103651 北大未名生物工程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北大未名)是北京大学三大产业集团之一,主要从事生物产业的发展和生物经济体系的建立,重点投资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能源、生物环保、生物服务和生物制造六大领域。 北大未名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已成为中国现代生物产业的旗舰企业和中国最具国际竞争潜力的企业集团,在中国生物产业历史上创造了多个“世界第一”和“中国第一”:成功运作中国第一个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基因工程药物——重组干扰素α1b(赛若金)上市,并使“赛若金”成为中国干扰素市场的第一品牌;并使之成为中国第一个“国家863计划成果产业化基地”;成功研制并生产出世界上第一个神经创伤的治疗性药物——“神经生长因子”、成功研制出世界上第一个“SARS病毒灭活疫苗”、成功研制出世界第一个“手足口病疫苗” 、成功生产出世界第一支甲型H1N1流感疫苗(盼尔来福.1?)、,中国第一个“人用禽流感疫苗”。智能不育分子设计技术将引发第三次农业革命。在全球首次提出了生物经济概念;创立了生物经济理论;并践行生物经济体系。 北大未名正在努力通过构建世界首个生物经济示范区,实现创建一个龙头企业、培育一支优秀团队和引发一场产业革命的目标,把北大未名集团打造成生物经济时代的旗舰,为中华民族的和平崛起和中国可持续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更多详情请关注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cb11421361.html,/cn/index.asp 北大未名生物工程集团在安徽合肥经济开发区项目简介: 投资超200亿元的北大生物经济示范区项目已落户合肥巢湖经开区,它将被打造成世界上首个生物经济示范区,成为国际领先的生物经济研究中心和产业基地。 北大生物经济示范区项目总投资200亿元,建设用地指标1900亩。该项目目前已完成产业规划,不少项目已开建。双方希望北大生物经济示范区的建设,能为全国生物经济做出示

孔子困于陈蔡独幕剧-北大未名BBS

孔子困于陈蔡(全本,第四稿) 编剧:邓菡彬 第一场引子 老头:今天天气不错,人老了,睡不着,干脆起来,到未名湖边转一转。 (一群晨读的学生上,站好,开始齐诵《论语》) 老头:同学,你们读的是什么? 学生:《论语》。 老头:《论语》?现在还有人大清早起来读《论语》? 某甲:(上)是啊。到现在还有人读《论语》!打我爷爷那辈儿,就高喊打倒孔家店,批倒孔老二,打了一百年,批了几代人,如今都新世纪了,大家都喊着全球化信息化现代化后现代化,居然还有人贼心不死,死灰复燃,沉渣泛起,开历史的倒车,光天化日大庭广众之下,读什么《论语》读什么孔子。中国人读了几千年,结果读成了东亚病夫!丫丑陋的中国人,病根就在读了这破书!(下) 某乙:(上)这你就不懂了。这叫时尚。追什么意大利米兰法国巴黎西班牙马德里春秋两季最新时装,咱也花不起那钱!再说那多浅薄!如今是个文化人学了半桶水那还不来点文化大餐赶赶时髦装点门面?管它自由派保守派新左派新右派全盘西化汉服唐装,总之是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异,人异我奇!如今有唱歌秀跳舞秀跳楼秀外衣秀内衣秀脱衣秀,就不兴人家来个晨读秀,论语秀,孔子秀!(下) 某丙:(上)这孔子嘛,也是个蛮可爱的老教书匠。这论语嘛,读读也无妨。但这大好天光良辰美景,该读点有用的东西。如今市场经济啦,管它英语法语日本语,雅思托福GRE,总之什么有用读什么,什么好卖读什么。就孔子到了今天,那也得移风易俗与时俱进,办个新东方新南方新北方新西方,卖个红宝书蓝宝书绿宝书白宝书葵花宝典十全大补!孔子那么大的学问,还不是为了卖给帝王家。可惜呀,孔子就像一个死脑筋的推销员,一辈子就卖一样东西,还愣是没卖出去!他死了,还让他的学生继续卖,卖了几千年,也是滞销产品,如今,就更过时啦!(下) 正甲:(上)孔子的理想,决不仅仅是个人的名利。孔子曾在鲁国官至司寇,代理相国的权力,整顿内政,平易市价,振作军力,打通外交,短短四年时间,对外使得齐国这样的强国不敢欺负鲁国,对内使原本不可一世的三家贵族势力得以削弱,国家平治,四方则之。孔子是想以一个国家为依托,将礼乐仁政广施于天下,使天下人不再生活在残暴的统治之中。但是鲁定公和季桓子,目光短浅,他们只看到国内安定,外患稍歇,就沉溺于酒色,根本没有雄心大志。孔子对他们彻底失望了,所以他放弃高官厚禄,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去寻找能实现他理想的地方。(屹立不动) 正乙:(上)只有自己整天戴着面具生活,永远在作秀的人,才会觉得什么都是作秀。只有无知无畏或者浅尝辄止的人,才会觉得任何伟大的思想不过是装点门面,任何伟大的灵魂都不过跟自己一样渺小!是,我们有幸生活在当代,我们可以站在一代又一代巨人的肩上,但站在巨人肩上,并不能改变作为侏儒的本质!是,我们有幸生活在当代,我们可以有琳琅满目眼花缭乱的东西可以选择,但可以选择并不意味着就拥有自由——有形的枷锁打碎了,无形的镣铐,却让人不知不觉做了井底的青蛙!与其说你们是在嘲笑孔子,倒不如说你们是在

社区治理的基本理论精

第二章社区治理的基本理论 【学习目的要求】了解治理理论产生的背景;掌握治理理论的含义及其统治概念的区别;重点掌握社区治理理论的含义、社区治理理论产生背景,以及与社区治理相关的范畴。 一、治理理论的含义 关于治理概念,不同的社会学派有着不同的解释和界定,但最具权威性的定义是全球治理委员会下的定义,即:个人与公私机构管理其自身事务的各种不同的方式总和;是使相互冲突或不同利益得以调和并且采取联合行动的持续的过程。治理有四个规定性特征:治理不是一整套规则条例,也不是,而是一个过程;治理过程的基础不是控制和支配,而是协调;治理既涉及公共部门,也包括私人部门;治理不意味着一种正式的制度,而是持续的互动。 基于上述治理定义,我们认为治理的内涵应该包括这样几个方面: 第一,在治理的主体上,超越企业治理的局限,也突破一国治理的范围,存在着一个由来自不同领域、不同层级的公私行为体、力量和运动构成的复杂网络结构。 第二,在治理的基础上,超越国家权力中心论,国家对内已不再享有唯一的、独占性的统治权威,国家仍然发挥主要作用,但必须和其他行为体合作;对外,国家主权或自主性观念也逐渐受到各类超国家体制概念的挑战和削弱。 第三,在治理的方式上,既实行正式的强制管理,又有行为体之间的民主协商谈判妥协;即采取正统的法规制度,有时所有行为体都自愿接受并享有共同利益的非正式的措施、约束也同样发挥作用。 第四,在治理的目的上,各行为体在互信、互利、相互依存的基础上进行持续不断的协调谈判,参与合作,求同存异,化解冲突与矛盾,维持社会秩序,在满足各参与行为体利益的同时,最终实现社会发展和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二、治理和统治概念的本质区别 治理作为一种政治管理过程,也像政府统治一样需要权威和权力,最终目的也是为了维持正常的社会秩序,推动社会发展,这是两者的共同之处。但两者之间更多的是区别和差异。 治理和统治的本质区别在于:1、两者的主体不尽相同。统治的权威中心一定是政府机关,而治理的权威中心包括政府机关但又不限于政府机关,治理的主体是多元化和多样性的,它可以是公共机构,也可以是私人机构,还可以是公司合办的机构。统治是有政府单独行使公共事务的管理权限,而治理是公共事务管理过程中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的合作、政府与非政府的合作、公共机构与私人机构的合作、强制与自愿的合作。治理的主要特征“不再是监督,而是合同包工;不再是中央集权,而是权力分散;不再是由国家进行再分配,而是国家只负责管理;不再是行政部门的管理,而是根据市场原则的管理;不再是由国家‘指导’,而是由国家和私营部门合作。”2、管理过程中权利运行的向度不同。政府统治的权利运行依循自上而下的方向,他运用政府的政治权威,通过发号施令、制定政策和行政手段,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单一向度的管理。而治理则是一个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互动管理过程,它主要是通过谈判协商、对话合作、沟通交流、相互认同和确立目标等方式对公共事务实施管理。治理的实质在于建立在市场原则、公共利益和认同基础上的合作,它所拥有管理机制主要不依赖政府的权威,而是合作网络的权威,其权力运行的向度是多元的、相互的,而不是单一的和自上而下的。3、管理的范围不同。政府统治所涉及的范围就是以领土为界的民族国家。一个国家的政府统治如果超越了自己领土范围,而延伸到其他国家,那就是对其他国家主权的侵犯,这是国际法和各国关系准则所不允许的。治理的范畴既可以是特定领土界限内的民族国家,也可以是超越国家领土界限的国际领域。4、权威的基础和性质不同。统治的权威主要源自于政府的法规命令,治理的权威则主要源于公民的认同和共识。 三、善治及其基本要素

第5课抽象艺术作品分析

第5课:走进抽象艺术 (一)作品分析 《即兴之31》(油画,1931年)康定斯基(俄国) 【康定斯基】出生于莫斯科,父亲是茶商,幼年时期与父母居住在罗马和佛罗伦萨,后来回敖德萨。少年时起就画画,写诗,弹钢琴,拉大提琴。曾在莫斯科大学获得社会科学和法律学的学位。1896年,即康定斯基30岁时,决意学习绘画。在慕尼黑美术学院学画直到1900年,此后即开始了活跃的艺术实践活动。 康定斯基倡导即兴作画,以表现艺术家的需要。他认为精神因素是艺术中最重要的东西,艺术不是对自然的模仿或精心制作,而是内心的需要。“艺术就像自然、科学、政治一样是一个自足的领域,它受到适合自己需要的自身规律的支配”。寻找这个规律正是画家终身奋斗的目标。他特别强调绘画同音乐的结合,音乐在所有的艺术种类中是最抽象的。康定斯基在《论艺术的精神》一书中详尽论述了音乐与绘画存在着的深刻联系。在康定斯基看来,绘画必须创造出一个与自然对象相和谐的新的现实。绘画中的色彩犹如音乐里的音符,它本身就能够打动观众。画家以这种抽象艺术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在观众中唤起音乐所产生的那种难以用语言表达的艺术情感。康定斯基追求绘画的音乐感,最后发展出情绪性的抽象绘画。 康定斯基的抽象作品带有很强的个人情感,因此有人称他的艺术为“热抽象”艺术。他的抽象作品大都完全脱离了客观对象,为避免标题给观众的引导性联想,他常常像音乐作品的标题那样给自己的画取上“即兴”、“作品X号”等名称。 《百老汇的爵士乐》(油画,127厘米×127厘米,1942—1943年,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藏)蒙德里安(荷兰) 荷兰的蒙得里安始终想象着用最简单的美术语言要素——直线和纯色组成他的画。他想让他的艺术去揭示在主观性的外形不断变化的背后隐藏着的永恒不变的实在。他自己说:“我一步一步地排除着曲线,直到作品最后只由直线和横线构成,形成十字形,……直线和横线是两相对立的力量的表现;这类对立物的平衡到处存在着,控制着一切。”他从大大小小的原色块和矩形直角形状的组合中寻求所谓“表里平衡,个性和集体平衡,自然与精神、物质与意识的平衡”等。他认为这才是反映了宇宙最本质的客观法则。人们称他的这种抽象画为“冷抽象”,也称几何风格派。 《百老汇的爵士乐》是蒙德里安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也是他极少直接来自现实感受的作品之一。在这幅作品中,蒙得里安把他对纽约百老汇音乐的感受和认识用他自己的语言方式表现出来,创作出了一种视觉音乐。像铜管乐器一样明亮的黄色线,在霓虹灯光般的红色、蓝色、灰色小点的闪烁下,呈现出一种爵士乐的节奏感。我们还能感受到纽约最繁华的百老汇夜晚的嘈杂。密如蜘蛛网的垂直和水平的线条,很容易使人联想到百老汇街都是直角相交的道路。 《红树》(油画,1908年) 蒙德里安(荷兰) 《灰树》(油画,1912年) 蒙德里安(荷兰) 《开花的苹果树》(油画,1912年) 蒙德里安(荷兰) 【蒙德里安】(1872—1944)荷兰画家,生于荷兰阿姆尔弗特,卒于美国纽约。父亲是一位喜爱绘画的小学校长,他从小受父亲的影响而喜欢绘画,并向父亲和画家叔父学习绘画。17岁时取得了小学绘画教师资格证书,三年后又拿到中学绘画教师资格证书。1892年他来到阿姆斯特丹,进入国立美术学院开始正式严格的写实绘画训练,成为颇受教师赏识的基本功扎实的好学生。1908年前,他画了大量的写实风景画,其笔法肯定、形象概括,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准。1908年后,他开始探索新的表现手法,1911年底他来到巴黎,马上受到立体主义影响,并开始以“树”为题不断探索抽象化的表现。1914年后又放弃立体主义,转向几何形符号式的绘画,终于20世纪初形成独特的纯几何形的抽象风格。最后他以绘画的基本元素的直线直角相交构成富有节奏感的大小不等的几何图形,再用最单纯原色的不见笔触的色块与其匹配,成为独树一帜的“新造型主义”艺术,而名扬世界。人们一见到粗黑的横竖直线构成大小不等的红、黄、蓝、灰的方形、矩形的画面,便知那就是蒙德里安的作品。他认为惟有这种抽象的几形图形形式,才是绘画最本质的。他将以往的所有传统技巧统统抛弃,在他的画中不见其他任何画派的影子,他以其新形式的作品开拓了人类的艺术眼界,引领人类追求最单纯的和谐。

伦勃朗 《浪子回头》

伦勃朗《浪子回头》 《浪子回头》十七世纪荷兰画家伦勃朗以《圣经》比喻浪子的一段文字为蓝本创作的一幅油画作品。画面表现的是老人的小儿子,索求家产,远走他乡,放浪形骸,迷途知返,最终回到家中,父子相遇的一刻。伦勃朗以世俗的场景演绎了神述的比喻。 以世俗生活体现圣经文本?这是伦勃朗独特的艺术情怀,出于他笔下的圣经题材作品往往是一幅世俗化的生活观照,而出于他笔下的世俗画面往往又是一幅圣事化的隐秘事件。个体的认信之道与集体的教化之理保持双向的维度,翻开西方艺术史,这是一条清晰的脉络,艺术家在此错综复杂的脉络之中留下了自己认证的指纹。 伦勃朗的这幅《浪子回头》以一个大家门户的前厅为背景,画中的老人已是风烛残年,疲弱的视力已不能帮助他更好地辨认面前的情景,他伸出双手接受失而复得的儿子,那双颤动的手在儿子的背上抚摸着,生命的源流在那儿奔涌着。 衣衫褴褛的浪子身上留下了流浪的印记:他挥霍尽了向父亲索要的资材,时逢歉年,受雇为人放猪,食不果腹,饲料充饥尚求之不得,遂念及家中无尽的好处,回家跪在老人的面前,说道:“我得罪了天也得罪了你,从今以后,我不配称作你的儿子。”源远流长的微波细水汇入生命的活体,一脉相承的最初时日又回到身边。 伤感的焦点胜过选择喜出望外的瞬间,虽然接下来似乎可以耳闻目睹老人的吩咐和高兴的场面:“把那上好的袍子快拿出来给他穿,把戒指戴在他的指头上,把鞋子穿在他脚上,把那肥牛牵来宰了,我们可以吃喝快乐。”但是,眼前我们只能从背景中辨认出四位坐立不一冷漠旁观的其他人物,根据圣经上的文字,人们认定前面的一位肯定是老人的大儿子,双手交叉胸前,面色犹疑,态度暧昧不明。其他三位人物的身份,人们各有猜测,定论不一。坐下的一位应该是一位管家,后面的两位是雇佣的仆人,近乎无动于衷的神情寓意复杂的心情难以揣度,但那木讷的表情影射困惑的心理却暗示我们事情还没有结束,大儿子对老人说:“我服事你这多年,从来没有违背过你的命,你并没有给我一只山羊羔,叫我和朋友一同快乐,但你这个儿子和娼妓吞尽了你的产业,他一来了,你倒为他宰了肥牛犊。” 艺术家创作时虽然不受文字的限制,但是明确的主题和宽泛的意象都不违背创作的原理,事实上也是,并没有不蒙生意象的主题,也没有不关心主题的意象。 此岸没有可以取悦每一个人的事情,人所思考的只能是人的事情,彼岸的亲临才能让人们一同思考神所喜悦的是什么。 《圣经》中的浪子的比喻 耶稣又说:一个人有两个儿子,小儿子对父亲说:父亲,请你把我应得的家业分给我。他父亲就把产业分给他们,过了不多几日,小儿子就把他一切所有的都收拾起来,往远方去 了。在那里任意放荡,浪费资材。既耗尽了一切所有的, 又遇着那地方大遭饥荒,就穷苦起来。于是去投靠那地 方的一个人,那人打发他到田里去放猪。他恨不得拿猪 所吃的豆荚充饥,也没有人给他。他醒悟过来,就说: 我父亲有多少雇工,口粮有余,我倒在这里饿死么?我 要起来,到我父亲那里去,向他说:父亲,我得罪了天, 又得罪了你,从今以后,我不配称为你的儿子,把我当 作一个雇工吧。于是就起来,往他父亲那里去。相离还 远,他父亲看见,就动了慈心,跑去抱着他的颈项,连 连与他亲嘴。儿子说:父亲,我得罪了天,又得罪了你, 从今以后,我不配称为你的儿子。父亲却吩咐仆人说: 把那上好的袍子快拿出来给他穿上,把戒指戴在他指头 上,把鞋子穿在他脚上,把那肥牛犊牵来宰了,我们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