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短歌行》教案设计

曹操《短歌行》教案设计
曹操《短歌行》教案设计

曹操《短歌行》教案

吴雪青

《短歌行》

曹操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意象鉴赏并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高尚的品德情操。

【知识与能力】

1.理解曹操的"忧"的内涵,学习曹操积极进取,重视人才的精神风貌。

2.体会诗歌的情感基调,把握诗中情调的起伏、断续、变化的特点。

3.能够客观全面的评价曹操这一历史人物。

【过程与方法】

反复诵读,感知情调;讨论分析,鉴赏形象。灵活点拨,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导学生领会诗歌中所表现出的积极进取的精神,从而使学生珍惜光阴、树立远大志向,培养高尚的情操。

【教学重点】

品味诗歌的语言。鉴赏诗歌的形象。探究诗歌的主旨。

【教学难点】

诗歌中运用典故、比兴等艺术手法来表达情感的艺术特色。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讲授新课什么呢?为了更好的理解这首诗

的内容,下面我们一起来解读这

个“忧”。本诗共分8节,每四

句为一小节,现在我们分别用四

个字来概括每一小节的内容。

(播放多媒体)

1.“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问题一:这儿将什么比作什么?

问题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慨

问题三:“对酒当歌”,曹操为

什么要“忧人生短暂”呢?

2.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

以解忧?唯有杜康。”

问题一:

诗人想到用什么来排解忧愁呢?

问题二:

“杜康之酒”真的可以解忧么?

问题三:

举例:关于酒的诗文。

3.“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问题一:

用典诗句原来是表达什么意思?

问题二:

现在在本诗中又是指什么呢?

问题三:

这节诗从什么角度来写心中之忧

(人生短暂)

答1:将人生比作朝露。韶华易逝,

如同朝露一般转瞬即逝。

答2:人生苦短。

答3:他在感叹自己年岁渐老却未

能一统天下,于是产生了一种时间

紧迫感。)原来诗人的感叹并不是

无所作为者、蹉跎岁月者、不思进

取者的消极之叹,而是为了执着于

有限的生命,珍惜有生之年,思及

时努力,建功立业的英雄之叹,隐

含有积极昂扬的精神。

找一位同学有感情的朗诵第二小

节,其他同学以4人一组为单位讨

论问题。

(何以解忧)

答1:杜康

答2:不能

答3:“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表明内心的孤寂)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

人”(写出离别时的情谊)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

瘦”(说明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找一位同学有感情的朗诵第三小

节,其他同学以4人一组为单位讨

论问题。

(思慕贤才)

答1:思慕情人

答2:思慕贤才

答3:渴慕贤才

讲授新课

4.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问题一:

这个典故原来是指什么?

问题二:

现在诗人要借这个典故表现什么

呢?

问题三: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这是从

什么角度来写心中之“忧”?

问题四:

诗人此时的心情已经发生了什么

变化?

5.“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问题一:

曹操想干什么呢?

问题二:

你怎么看出来的?

问题三:

那么,这样写对于表达主题“忧”

又有什么作用呢?

6.“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问题一:

到底是谁屈驾来了?

问题二:

由此可见诗人在求贤而不得的忧

虑下会怎样做呢?

7.“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问题一:

“乌鹊南飞”难道单单就是指乌

鸦向南飞鸣而去吗?

问题二:

找一位同学有感情的朗诵第四小

节,其他同学以4人一组为单位讨

论问题。

(礼待贤才)

答1:天子宴请群臣的盛况和宾主

之间融洽的感情

答2:求贤若渴,希望贤臣来投靠

自己

答3:礼待贤才

答4:由忧愁转为欣喜

找一位同学有感情的朗诵第五小

节,其他同学以4人一组为单位讨

论问题。

(招揽贤才)

答1:招揽人才

答2:将贤才比作明月

答3:表明曹操求贤若渴的心态

找一位同学有感情的朗诵第六小

节,其他同学以4人一组为单位讨

论问题。

(珍贤惜才)

答1:贤才

答2:珍贤惜才

找一位同学有感情的朗诵第七小

节,其他同学以4人一组为单位讨

论问题。

(贤才择主)

答1:不是。

答2:“乌鹊”可以理解为“贤才”,

这四句诗

是《诗经》中诚

恳热情欢宴宾

客的诗篇,曹操

信手拈来,与全

诗融为一体,表

示自己期待贤

者的热诚,贤臣

若来投奔自己,

必将极尽礼节

款待他。

曹操将贤才比

作高空的明月,

光照宇内;可望

而不可及不由

使诗人的担忧

从内心当中抒

发出来,绵绵不

断。由此可见,

诗人的忧思是

持续下来的。

一个无时无刻

不在真诚地思

慕贤才的人,随

便一个物象都

会勾起他对贤

才的渴盼,那

“绕树三匝”的

乌鸦不正是无

附:板书设计

《短歌行》

曹操

(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1.人生短暂人生短暂

一何以解忧

思慕贤才

忧 2.贤才难求礼待贤才

招揽贤才

天珍才惜人

3.功业未就贤才择主

下海纳贤才

一曲英雄的慷慨悲歌

标题曹操《短歌行(其一)》

标题: 曹操《短歌行(其一)》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作家生平和作品背景 1、感受、品味诗歌意境,培养初步鉴赏诗歌的能力。 授课时数:1课时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作家生平和作品背景、诗歌内涵、艺术特色 2、教学难点:诗歌内涵、艺术特色 教学方法和手段:以赏析式教学为前提,具体运用导问法、比较法、点拨法、PPT(多媒体课件)等方法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导课 (一)把握诗歌情感主线 酒是一个很多人感兴趣的话题,酒在中国文化中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中国古代文人与酒有着不解之缘,也为我们留下了许多与酒有关的诗文名句。 一壶浊酒喜相逢_——酒是喜 红酥手,黄藤酒——陆游与妻子被母亲分开,他无奈,愤恨 浊酒一杯家万里——思乡 举杯浇愁愁更愁——愁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表达了作者此时心情的孤单。 琵琶美酒夜光杯——表达的是边关将士为国杀敌的豪情壮志,豪迈。 二、作者介绍

曹操(155---220)沛国谯郡人,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少机警,任侠放荡,不治行业。年二十举孝廉,因参加镇压黄巾起义,迁为济南相。后起兵伐董卓,复击袁术、袁绍。 他实行“唯才是举”的政策,采取抑制豪强、限制兼并、广兴屯田等一系列较为进步的措施,终于统一了北方。位至大将军、丞相,封魏王。曹丕称帝,追尊为武帝。 曹操有很高的艺术修养。他的乐府诗继承汉乐府民歌“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真实地反映了汉末动乱的社会现实,表现了他统一天下的远大抱负和顽强的进取精神。其诗语言质朴,情感深沉,格调苍凉悲壮,有很高的艺术性。他的以乐府古题写时事的作风对后来的新乐府诗有很大启示。有《曹操集》。三、写作背景 赤壁大战前夕,在曹军用铁索连舟之后,曹操看着大军威武的气势,以为不日就可以扫平四海,统一中原,不禁喜从中来,于是备齐鼓乐,以歌舞壮军威,饮至半夜,忽闻鸦声望南飞鸣而去。曹操感此景而持槊歌此《短歌行》,意下抒发了自己立志统一中原的雄心壮志,不禁令人感慨,可惜不久之后,曹操即被孙刘联军大败于赤壁。然而这首不朽的乐府诗却被人们广为传唱! 《短歌行》属《相和歌?平调曲》。乐府又有《长歌行》。长歌、短歌是指曲调长短而言。行,古代歌曲的一种体裁。这大概是用于宴会的歌辞。 四、诗歌赏析 曹操领兵南征北战,渴望统一天下。然而,人生苦短,人才难求。《短歌行》是曹操的代表作之一,此诗表达了一个政治家身处动乱时代的人生感受,抒发渴

《短歌行》《归园田居》比较教学教案(20191023)(汪安良)

“忧”和“悠” ——部编语文教材高一(上)《短歌行》与《归园田居》(其一) 教学设计 上海大学市北附属中学汪安良 一、教学目标 1、把握两首作品不一样的主旨和情感 2、借助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的方法帮助学生把握诗歌内涵,体察诗人对社会与 人生的思考,理解两位诗人不一样的人生状态与精神境界 3、品味两首诗歌在语言风格和表达技巧的不同 4、选择一个角度,尝试完成一篇 300 字左右的文学短评 二、教学重点:读懂并理解两篇诗歌不同的主旨与情感 三、教学难点:品味诗歌在表达技巧使用的过程中隐含的作品情感 四、教材分析 两首诗歌均为魏晋时代的作品,一为古乐府为题的四言诗,质朴刚健,运用 比兴手法,化用典故或引前人诗句表达心志;一是五言为主的田园诗,平淡舒缓,善用白描,寥寥数笔勾勒出一幅乡村日常生活的图景。两首作品表现的人生境遇和 人生状态不一样,《短歌行》表达曹操“天下归心”的渴望,是渴望建功立业中的 忧思;《归园田居》呈现的是陶渊明“复得返自然”的淡泊,抒写的是厌倦官场生 活最终辞官归隐躬耕田亩的自由、喜悦之情。 感受两首作品的忧思与悠然不太难,难得是借助知人论世和以意逆志的办法 读懂忧思与悠然内在的微妙情感,即曹操忧思而呈现的吞吐而又往复,欲说还休 的矛盾,陶渊明复得返自然前的痛苦与忧愁。 两首作品放在一起比较,除了显然的情感和人生状态不同外,学生比较难以 理解二者相同点。往往容易认为曹操是积极的入世者,而陶渊明则是消极的避世者,并未真正理解二者其实都是有志之人的一种人生选择而已。根据两人的生平和 时代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这种共同之处:均为大志之人在不同的人生境遇和人生状态,选择不一样完善自我的途径罢了。 五、教学环节 (一)整体感知,读全情感 1、整体感知情感:《短歌行》的“忧”和《归园田居》的“悠” (1)初读两首诗,说说整体感觉。 (2)引导学生准确把握“忧思”与“悠然”

曹操《短歌行》教案

超世之杰,非常之作 ——曹操《短歌行》赏析 授课对象: 教学目的:了解曹操和建安文学特点,掌握《短歌行》的诗歌内容和情感,感悟作品的深刻内涵和魅力。 教学内容:一、作家作品介绍 二、《短歌行》内容分析和情感把握 三、《短歌行》的深刻内涵 教学重点:诗歌内容和情感、深刻内涵 同学们,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位盖世英雄,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特别是在政治上毁多誉少,生前被政敌骂为“名为汉相,实为汉贼”,后世被人指为“谋汉篡逆”、“巨奸大滑”。但,也不断有人为他翻案,毛泽东和鲁迅就对他极为赞赏。他是谁呢?他就是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的曹操。 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借着官渡大战胜利后的声威,以及成功统一北方后形成的昂扬的战斗意志与雄厚的军事实力,曹操亲自率领大军南下,列阵长江之岸,要一举荡平孙权刘备的势力。大战前夕,曹操设宴犒劳众文臣武将,酒宴进行至半夜,忽然听见夜空中传来鸦鹊的叫声,一会儿,鸦鹊往南飞去。此情此景激发了曹操的灵感和思维。他手持长矛走出营帐,面对浩瀚的天宇和苍茫大地,当场赋诗一首。这就是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的《短歌行》。

一、超世之杰与非常之作 我们先来看一段视频,是影视作品中对这首《短歌行》的演绎。 (插入视频) 这段视频中,扮演曹操的是张丰毅,他吟诵的《短歌行》,慷慨激昂,富有气势。我们说,张丰毅的这种处理不是随意的,《短歌行》这首诗歌传递给我们的就是这么一种感觉。诗歌的这种特点,与曹操的胸怀和气势有关,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文坛特点有关。 东汉末年,阶级矛盾非常尖锐,连年战乱,社会动荡,农业生产遭受严重的破坏。我们常说,时势造英雄,在这么一个动荡不安,民不聊生的时代中,涌现了一批胸怀宏伟抱负、奋发努力、富有作为的英雄人物。曹操就是其中最为耀眼的一位。 曹操,字孟德,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公元155年—220年,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三国时代魏国的奠基人和主要缔造者,后为魏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他为魏武帝。 《三国志》作者陈寿评论曹操是“非常之人, 超世之杰”。这是非常高的一种评价。 曹操在北方实行了抑制豪强兼并、大兴屯田、兴修水利、用人唯才等一系列进步的政策,促进了当时的农业生产,使残破的北方日渐恢复,同时壮大了自己的力量,统一了北方。在他有生之年,奠定了统一南方的物质基础。 曹操一生戎马倥偬,在汉末风云突变的乱世中纵横驰骋三十年, 成了一方霸主。他还精于兵法,著有《孙子略解》。从军

曹操短歌行赏析3篇完整版

《曹操短歌行赏析》 曹操短歌行赏析(一): 自古以来叹时光易逝、人生易老者,大有人在。有的是因岁月蹉跎、不知老之将至而嗟叹;有的是因富贵荣华未及尽享而叹惋;也有的是因贪生畏死而惆怅。曹操的《短歌行》开头也发出了时光短促、人生几何的慨叹。但我们读过全传,就会感到,作者发此感慨,是正因他感到年事渐高(时年五十四岁),时日见浅,而眼下大业未成,匡扶济世之才又极为难得,是紧迫感、焦灼感使然。正是正因有这种思想,对于已经越陌度阡屈尊任用的,契阔谈宴,热诚相待;对那些尚在绕树三匝、徘徊不定的贤士,发出山不厌高,海不厌深的呼唤,坦露自己求贤若渴的心迹。这首诗使我们从另一个侧面看到曹操作为一代政治家的英雄本色:他有爱才、礼贤的政治家的胸襟;他有统一天下的宏大志愿;他有开创新局面的进取精神。 曹操的这首诗气魄宏伟,感情充沛。读着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这样的诗句,你会强烈地感受到作者渴求贤才的殷切情绪;读着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你会感到诗人博大坦荡的胸怀。而这种诗句,也只有像曹操这样一位有雄才大略、感情豪放的人才能吟得出来。 曹操短歌行赏析(二): 《短歌行》原来有六解(即六个乐段),我们此刻按照诗意分为四节来读。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在这八句中,作者强调他十分发愁,愁得不得了。那么愁的是什么呢?原来他是苦于得不到众多的贤才来同他合作,一道抓紧时刻建功立业。试想连曹操这样位高权重的人居然在那里为求贤而发愁,那该有多大的宣传作用。假如庶族地主中真有贤才的话,看了这些话就不能不大受感动和鼓舞。他们正苦于找不到出路呢,没有想到曹操却在那里渴求人才,于是那真正有才或自以为有才的许许多多人,就很有可能跃跃欲试,向他归心了。对酒当歌八句,猛一看很象是《古诗十九首》中的消极调子,而其实大不相同。那里讲人生几何,不是叫人及时行乐,而是要及时地建功立业。又从表面上看,曹操是在抒个人之情,发愁时刻过得太快,恐怕来不及有所作为。实际上却是在巧妙地感染广大贤才,提醒他们人生就象朝露那样易于消失,岁月流逝已经很多,就应赶紧拿定主意,到我那里来施展抱负。因此一经分析便不难看出,诗中浓郁的抒情气氛包含了相当强烈的政治目的。这样用心的目的而故意要用低沉的调子来发端,这固然证明曹操真有他的愁思,因此才说得真切;但另一方面也正正因透过这样的调子更能打开处于下层、多历艰难、又急于寻找出路的人士的心扉。因此说用意和遣词既是真切的,也是巧妙的。在

《短歌行》公开课教学教案

《短歌行》公开课教学教案 《短歌行》是汉末政治家、文学家曹操以乐府古题创作的两首诗。通过宴会的歌唱,以沉稳顿挫的笔调抒写诗人求贤如渴的思想感情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短歌行》公开课教学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短歌行》公开课教案一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豪杰并起,最终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说到三国英雄,人们往往首先想到孙权、周瑜、诸葛亮等人。苏轼推崇周瑜,“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崇拜孙权,“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唐代大诗人杜甫仰慕诸葛亮,他在《蜀相》中这样赞美诸葛亮的功绩:“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陆游也以诸葛亮自况,“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周瑜等人固然称得上英雄,但人们却忽略了一个重要人物——曹操。 曹操在东汉末年“挟天子以令诸侯”,曾是中国北方的实际统治者,是一个在当时叱咤风云的人物。他堪称英雄,但历来得到的评价并不高。易中天教授在百家讲坛概括了人们对他的三个称谓:英雄、奸雄、奸贼。那么曹操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曹操简介——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县)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统一中国北方;他知人善察,唯才是举;也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 但历来人们对他毁誉参半。当年,汝南名士许劭称之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陈寿在《三国志》中:“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戏曲舞台上常把曹操塑造成白脸奸臣,成为一个阴险、残忍、狡诈、狠毒的人物。 我们应站在历史的高度看待曹操这一历史人物,承认他对历史的推动作用,肯定他的贡献。把握他的三个称谓: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今天语文课,咱们就主要分析作为文学家的一面,他的作品中必然会反映他作为政治家的抱负和情怀。 曹操诗歌现存20余首,大致分为两类。

短歌行曹操全诗的翻译

短歌行曹操全诗的翻译 《短歌行 二首》是汉末政治家、文学 家曹操以乐府古题创作的两首诗。短歌行曹操全诗的翻译,一起来看看。 短歌行译文及注释 原文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译文 一边喝酒一边高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好比晨露转瞬即逝,失去的时日实 在太多! 席上歌声激昂慷慨, 忧郁长久填满心窝。 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狂饮方可 解脱。 那穿着青领(周代学士的服装)的学子哟,你们令我朝夕思慕。只是因为您 的缘故,让我沉痛吟诵至今。 阳光下鹿群呦呦欢鸣,悠然自得啃食在绿坡。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我将 奏瑟吹笙宴请嘉宾。 当空悬挂的皓月哟,什么时候才可以拾到;我久蓄于怀的忧愤哟,突然喷涌 而出汇成长河。 远方宾客踏着田间小路,一个个屈驾前来探望我。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 争着将往日的情谊诉说。 月光明亮星光稀疏,一群寻巢乌鹊向南飞去。绕树飞了三周却没敛翅,哪里 才有它们栖身之所?

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 大海不弃涓流才见壮阔。 我愿如周公一般礼贤下士, 愿天下的英杰真心归顺与我。 注释 第 1.对酒当歌:一边喝着酒,一边唱着歌。当,是对着的意思。 第 2.几何:多少。 第 3.去日苦多:跟(朝露)相比一样痛苦却漫长。有慨叹人生短暂之意。 第 4.慨当以慷: 指宴会上的歌声激昂慷慨。 当以, 这里“应当用”的意思。 全句意思是,应当用激昂慷慨(的方式来唱歌)。 第 5.杜康:相传是最早造酒的人,这里代指酒。 第 6.青青子衿(jīn),悠悠我心:出自《诗经 ·郑风·子衿》。原写姑娘思念情人,这里用来比喻渴望得到有才学的人。 子,对对方的尊称。衿,古式的衣领。青衿,是周代读书人的服装,这里指代有 学识的人。悠悠,长久的样子,形容思虑连绵不断。 第 7.沉吟:原指小声叨念和思索,这里指对贤人的思念和倾慕。 第 8.呦(yōu)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shēng):出自 《诗经·小雅·鹿鸣》。呦呦:鹿叫的声音。苹:艾蒿。 第 9.鼓:弹。 第 10.何时可掇(duō):什么时候可以摘取呢?掇,拾取,摘取。另解: 掇读 chuò,为通假字,掇,通“辍” ,即停止的意思。何时可掇,意思就是什 么时候可以停止呢? 第 11.越陌度阡:穿过纵横交错的小路。陌,东西向田间小路。阡,南北向 的小路。 第 12.枉用相存:屈驾来访。枉,这里是“枉驾”的意思;用,以。存,问 候,思念。 第 13.讌(yàn):通“宴”(原文中讌为“”)。 第 14.三匝(zā):三周。匝,周,圈。 第 15.海不厌深: 一本作“水不厌深”。 这里是借用 《管子·形解》 中的话, 原文是:“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 成其众......”意思是表示希望尽可能多地接纳人才。

短歌行完整教案

《短歌行》教学设计 高一语文组刘雯莉 【教材分析】 《短歌行》是高中语文教科书第二模块阅读鉴赏部分第二单元《诗三首》中的第二首诗歌。本单元入选先秦至魏晋南北朝代表诗作,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该时期诗歌类型、风格及代表性作品,在初中基础上进一步掌握阅读诗歌的技巧,为以后深入研究唐诗宋词打下良好的基础。 虽然《短歌行》属于略读课文,但其思想内涵和艺术表现都独具特色。总体来说,本诗最大的特点是感情的独特充沛:为人生短暂而慨叹,为人才难得而嗟伤,为天下未定、功业未就而忧虑。但情绪有高昂有低落,感伤却不消沉,雄浑而细腻,忧虑而豪壮,展示曹操一代枭雄不同寻常的心胸肝胆。另外在手法上,曹诗自如的运用典故和比兴来表达感情,都属于品读可以切入的角度。 【学生分析】 “三国”故事家喻户晓,学生对这篇诗歌背景多少有些了解。初中又学了《观沧海》、《龟虽寿》,对曹操及他慷慨激昂的诗风也有初步的把握。另外,通过第二单元学习,学生对四言、五言诗的形式也比较熟悉,基本能识别、赏析比兴的手法。 还有,当代青年学生,大都有长远志向,但在现实的压力下,时常会出现动摇、彷徨、迷惑甚至遗忘。本诗是一代枭雄以激昂豪壮的心态面对“壮志未酬”之“忧”,以开拓进取的行动应对“人生苦短”之“忧”的形象展现。可以引导学生以此思考,感悟,“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新课标)。 【教学设想】 根据如上分析,确立本课的核心任务时,备课组将教学的核心任务落在了对曹操“忧”及“忧”的特点——“壮”的品读和思考上。 由于是一个课时,所以本堂课首要目标是品读诗歌文本,对诗歌本身有比较深入的了解。这个方面就设计诗眼“忧”来贯穿,引导学生自己品读,把握感情起伏。 第二个教学目标当然就是品析《短歌行》中体现出来与常人不同的忧——忧得“壮”,“忧”得催人奋进。诗歌品读感悟能力的提升就体现在能分辨、品鉴不同诗作者的不同风格,把握诗人、诗歌的特点,那么在这首诗里如何体会曹操不同常人的豪情?我筛选了几个其他诗人抒发壮志未酬的“忧”的诗句,引导学生对比阅读,体验曹操“忧”的独特风格。 新课标明确提出“教师应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诵读的习惯。”《短歌行》激昂慷慨,朗朗上口,品析和诵读是相互促进的,本课计划创设情景学生朗读,自己品读、评价经典诗句,对比鉴赏阅读,教师范读、指导品读来实现。【教学目标】 1、能感受并诵读出作者的情感变化 2、感受曹操在诗中所抒发的“忧”及其实质,进而体验曹操忧而豪壮的特殊情感 3、体验曹操为实现志向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体验志向与现实的关联。 【教学重点】品析曹操的“忧”及其特点 【教学媒体】PPT课件 【核心任务】诵读《短歌行》,品析曹操的忧思之壮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短歌行》 教学设计

《短歌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掌握诗歌意象。 2、学习汉魏诗歌典型艺术手法。 3、培养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知人论世,了解曹操及其作品和他生活的时代背景; 2、解读诗歌关键意象,把握诗歌情感; 3、梳理感情主线,深入理解情感内涵。 三、情感与价值目标 学习曹操积极进取、重视人才的精神风貌,继承弘扬传统优秀文化。 【教学重点】 1、解读诗歌意象,领会诗歌意境。 2、学习汉魏诗歌典型艺术手法。 【教学难点】 解读诗歌意象,领会诗歌意境。 【教学方法】 1.诵读法:反复诵读,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 2.探讨法:把握重点,抓住关键诗句互动探讨;比较阅读,深入把握诗歌思想感情。【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豪杰并起,最终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说到三国英雄,人们往往首先想到孙权、周瑜、诸葛亮等人。苏轼推崇周瑜,“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崇拜孙权,“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唐代大诗人杜甫仰慕诸葛亮,他在《蜀相》中这样赞美诸葛亮的功绩:“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陆游也以诸葛亮自况,“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周瑜等人固然称得上英雄,但人们却忽略了一个重要人物——曹操。 曹操在东汉末年“挟天子以令诸侯”,曾是中国北方的实际统治者,是一个在当时叱咤风云的人物。他堪称英雄,但历来得到的评价并不高。易中天教授在百家讲坛概括了人们对他的三个称谓:英雄、奸雄、奸贼。那么曹操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曹操简介——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县)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统一中国北方;他知人善察,唯才是举;也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 但历来人们对他毁誉参半。当年,汝南名士许劭称之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陈寿在《三国志》中:“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戏曲舞台上常把曹操塑造成白脸奸臣,成为一个阴险、残忍、狡诈、狠毒的人物。 我们应站在历史的高度看待曹操这一历史人物,承认他对历史的推动作用,肯定他的贡献。把握他的三个称谓: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今天语文课,咱们就主要分析作为文学家的一面,他的作品中必然会反映他作为政治家的抱负和情怀。

曹操《短歌行 (其一)》原文

曹操《短歌行 (其一)》原文 【原诗】: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天下归心。 【注释】: ⑴这一篇似乎是用于宴会的歌辞,属怀念朋友,叹息时光消逝和希望得贤才帮助他建立功业的意思。 ⑵何以:倒装,译为“以何”意思是“凭谁”。 ⑶杜康:人名。相传他是开始造酒的人。一说这里用为酒的代称。 ⑷衿:衣领。青衿是周代学子的服装。 (5)悠悠:长貌,形容思念之情。 ⑹呦呦:鹿鸣声。以下四句指来表示招纳贤才的意思。 ⑺苹:艾蒿。 ⑻:采。一作“辍”,停止。明月是永不能拿掉的,它的运行也是永不能停止的,“不可”或“不可辍”都是比喻忧思不可断绝。 ⑼陌、阡:田间的道路。古谚有“越陌度阡,更为客主”的话,这里用成语,言客人远道来访。 ⑽存:省视。

⑾契阔:契是投合,阔是疏远,这里是偏义复词,偏用契字的意义。“契阔谈宴”就是说两情契合,在一处谈心宴饮。 ⑿旧恩:往日的情谊。 ⒀匝:周围。乌鹊无依似喻人民流亡。 ⒁以上二句比喻贤才多多益善。 ⒂吐:周公曾自谓:“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说明求贤建业的心思。 【朗读节奏划分】: 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天下/归心。 【写作背景】: 《三国演义》第四十八回有一段曹操横赋诗的描写。曹操平定北方后,率百万雄师,饮马长江,与孙权决战。是夜明月皎洁,他在大江之上置酒设乐,欢宴诸将。酒酣,操取(长矛)立于船头,慷慨而歌。 曹操平定了北方割据势力,控制了朝政。他又亲率八十三万大军,直达长江北岸,准备渡江消灭孙权和刘备,进而统一全中国。建安十三年(公元208 年),冬十一月十五日,天气晴朗,风平浪静,曹操下令:“今晚在大船上摆酒设乐,款待众将。”到了晚上,天空的月亮非常明亮,长江宛如横飘的一条素带。再看船上众将,个个锦衣绣袄,好不威风。曹操告诉众将官:我自起兵以来,为国除害,扫平四海,使天下太平。现在只东方人来道谢,曹操非常高兴,先以酒奠长江,随后满饮三大杯。并横告诉众将说:我拿此破黄巾,擒吕布、灭袁术、收袁绍,深入塞北,直达辽东,纵横天下,颇不负大丈夫之志,

短歌行曹操教学设计

短歌行曹操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通过诵读和分析讨论,体味《短歌行 》“忧”中奋发、慷慨悲凉的思想感情;希望能为学生学习古诗 文提供一个一般性的样例(诵读熟悉-解决词句疑难-领悟思想情感-诵读巩 固)。 教学重难点: 1、体会诗句 流露出曹操的思想感情,领会全诗的主旨。 2、反复诵读,体会本诗的艺术特点,学会鉴赏诗歌 的方法。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设想: 1、贯彻两个思想:诵读是基础,尽量让学生自己讨论分析。 2、本诗的思想感情还是较明显的,但如何深入理解,却是个难点;应该通过 分析曹操的生平、 为人及写作背景来评析, 给学生一些相关的补充阅读材料是必 要的。 3、全课教学分为三块:初步体味(熟悉内容),深入体味(讨论分析其思想感 情),巩固体味(诵读)。深入体味部分用三个问题来结构(你对诗中哪个句子 有感触?“忧”、“求贤”各为了什么?曹操何许人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龟虽寿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位胸怀天下、壮志凌云的英雄。可以说,曹操的功绩是 非常大的。 但是为什么历来人们对他毁誉参半呢?当时的汝南名士许邵 shào 曾说, 曹操是“治世之能臣, 乱世之奸雄”。 戏曲舞台上也给曹操画上了代表奸臣的白 脸。 其实, 站在客观历史的角度上来看, 曹操确实对历史做出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作家介绍及背景 (一)作家介绍 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 军事家、文学 家。说他是政治家呢,是因为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 ,知人善察,唯 才是举;说他是军事家呢, 是因为他指挥了官渡之战, 逐渐统一了中国北方;说他 是文学家呢, 则是因为他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 既然我们现在知道他是 个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那么今天,我们就从文学家的角度上来看一看他作 为政治家和军事家的抱负和情怀。 作为文学家:曹操精音律,善诗歌,即使在鞍马劳顿中,也常常横槊赋诗, 随章命题。他的文学成就颇高,与其子曹丕、曹植成为建安文坛的领袖,开创了 一代文风,其诗语言质朴,情感深沉,格调苍凉悲壮,被称誉为“建安风骨”, 他用乐府古题写时事, 继承汉乐府民歌“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 真实反映 了汉末动乱的社会现实。他的诗歌内容较为丰富,风格苍劲悲凉。有反映战乱和 民生疾苦的《蒿里行》等;有反映个人政治抱负的《短歌行》;有写景的《观沧海 》和抒情的《龟虽寿》等。 他以海纳百川的胸襟,招集当时的许多著名文人,集中在邺下,公讌倡和, 形成一个文学集团。 曹操自己的文学路线和写作态度对于其他作家起着更具体的 领导和倡导作用,促进了建安文学的繁荣。 (二)解题 我们先看下题目,了解些基本知识,这是一首乐府诗,是汉乐府的一个曲调 的名称,乐府诗有“长歌,短歌”之分。一般是根据歌词音节的长短而言。一般 说,长歌比较热烈奔放,而短歌的节奏比较短促,低吟短唱,适于抒发内心的忧 愁和苦闷。因此我们从题目可以知道这首诗的音节较短。行,则是古代诗歌的一 种体裁,可配乐歌唱。这些,大家作为常识了解即可。 (三)、相关背景

曹操短歌行 翻译

曹操短歌行翻译 二首 曹操 其一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天下归心。 其二 周西伯昌,怀此圣德。三分天下,而有其二。 修奉贡献,臣节不隆。崇侯谗之,是以拘系。 后见赦原,赐之斧,得使征伐。为仲尼所称,达及德行, 犹奉事殷,论叙其美。齐桓之功,为霸之首。 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一匡天下,不以兵车。正而不谲,其德传称。 孔子所叹,并称夷吾,民受其恩。赐与庙,命无下拜。 小白不敢尔,天威在颜咫尺。晋文亦霸,躬奉天王。 受赐圭,彤弓,卢弓矢千,虎三百人。 威服诸侯,师之所尊。八方闻之,名亚齐桓。 河阳之会,诈称周王,是其名纷葩。 译:

其一 一边喝酒一边高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 好比晨露转瞬即逝,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 席上歌声激昂慷慨,忧郁长久填满心窝。 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狂饮方可解脱。 那穿着青领(周代学士的服装)的学子哟,你们令我朝夕思慕。只是因为您的缘故,让我沉痛吟诵至今。 阳光下鹿群呦呦欢鸣,悠然自得啃食在绿坡。 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我将奏瑟吹笙宴请嘉宾。 当空悬挂的皓月哟,什么时候才可以到; 我久蓄于怀的.忧愤哟,突然喷涌而出汇成长河。 远方宾客踏着田间小路,一个个屈驾前来探望我。 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争着将往日的情谊诉说。 月光明亮星光稀疏,一群寻巢乌鹊向南飞去。 绕树飞了三周却没敛翅,哪里才有它们栖身之所? 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大海不弃涓流才见壮阔。 我愿如周公一般礼贤下士,愿天下的英杰真心归顺与我。 其二 姬昌受封为西伯,具有神智和美德。 殷朝土地为三份,他有其中两分。 整治贡品来进奉,不失臣子的职责。 只因为崇侯进谗言,而受冤拘禁。 后因为送礼而赦免,受赐斧征伐的权利。 他被孔丘称赞,品德高尚地位显。

曹操《短歌行》(拼音版)

对du ì酒ji ǔ当d ān ɡ歌ɡē,人r én 生sh ēn ɡ几j ǐ何h é?譬p ì如r ú朝zh āo 露l ù,去q ù日r ì苦k ǔ多du ō。慨k ǎi 当d ān ɡ以y ǐ慷k ān ɡ,忧y ōu 思s ī难n án 忘w àn ɡ。何h é以y ǐ解ji ě忧y ōu ?唯w éi 有y ǒu 杜d ù康k ān ɡ。 青q īn ɡ青q īn ɡ子z ǐ衿j īn ,悠y ōu 悠y ōu 我w ǒ心x īn 。但d àn 为w éi 君j ūn 故ɡù,沉ch én 吟y ín 至zh ì今j īn 。呦y ōu 呦y ōu 鹿l ù鸣m ín ɡ,食sh í野y ě之zh ī苹p ín ɡ。我w ǒ有y ǒu 嘉ji ā宾b īn ,鼓ɡǔ瑟s è吹chu ī笙sh ēn ɡ。 明m ín ɡ明m ín ɡ如r ú月yu è,何h é时sh í可k ě掇du ō?忧y ōu 从c ón ɡ中zh ōn ɡ来l ái ,不b ù可k ě断du àn 绝ju é。越yu è陌m ò度d ù阡qi ān ,枉w ǎn ɡ用y òn ɡ相xi ān ɡ存c ún 。契q ì阔ku ò谈t án 讌y àn ,心x īn 念ni àn 旧ji ù恩ēn 。 月yu è明m ín ɡ星x īn ɡ稀x ī,乌w ū鹊qu è南n án 飞f ēi 。绕r ào 树sh ù三s ān 匝z ā,何h é枝zh ī可k ě依y ī?山sh ān 不b ù厌y àn 高ɡāo ,海h ǎi 不b ù厌y àn 深sh ēn 。周zh ōu 公ɡōn ɡ吐t ǔ哺b ǔ,天ti ān 下xi à归ɡu ī心x īn 。

曹操短歌行原文

曹操短歌行原文 【原文】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沈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天下归心。 【译文】 面对美酒当高歌,人生短暂能几何? 生命流逝似朝露,荒废时日实在多! 慷慨悲歌歌一曲,心中忧愁对谁说。愁肠百结何以解,只有美酒可开怀。 莘莘学子着青衣,悠悠思慕在心中。盼望你们来相助,徘徊沉吟到如今。 鹿鸣声声食野草,我弹琴瑟待嘉宾。明月高高如何攀,不得贤才忧心忡。 月明星稀鸟南飞,绕树三圈栖何枝? 山不辞土方为高,海不厌水始为深。我学周公三吐,一统天下定乾坤。 【鉴赏】 这首《》的主题非常明确,就是作者希望有大量人才来为自己所用。曹操在其政治活动中,为了扩大他在庶族地主中的统治基础,打击反动的世袭豪强势力,曾大力强调“唯才是举”,为此而先后发布了“求贤令”、“举士令”、“求逸才令”等;而《短歌行》实际上就是一曲“求贤歌”、又正因为运用了的形式,含有丰富的抒情成分,所以就能起到独特的'感染作用,有力地宣传了他所坚持的主张,配合了他所颁发的政令。 本篇通过宴会的歌唱来表达诗人求贤如渴的思想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全诗分为四节,首八句为第一节,写人生有限,诗人苦于得不到众多贤才来同他合作,一道抓紧时间建立功业。次八句为第二节,诗人两次引用《》成句来

表现求贤思想:一则求之不得而沉吟忧思,再则求之既得而以笙瑟酒宴加以款待。再次八句为第三节,前四句写愁苦,后四句设想贤才到来,分别照应前两节。最后八句为第四节,先以情景启发贤才,要他们择善而栖;后则披肝沥胆,表白自己能容纳贤才,使天下归心统一。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情调悲凉,并非表现及时行乐的思想,而与诗人求贤未得、功业未就有密切关系。建安时期的作家,常常感到人生短暂,不能及时建功立业,曹操如此,他的儿子曹植也如此,曹植《求自试表》云:“常恐先朝露,填沟壑,坟土未干,而身名并灭。”又是一例。此诗三次写到忧,曹操《秋胡行》云:“不戚年往,世忧不治。”年岁的流逝本不足过于伤心,令人担忧的是天下不太平。所以,此诗的情调苍茫悲凉,但诗人的情绪并不低弱,表现的仍然是奋发进取的精神。

人教版语文高一必修二短歌行教学设计

人教必修二《短歌行》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从历史的高度认识曹操。 2、理解曹操的“忧”的内涵,学习曹操积极进取、重视人才的精神风貌。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豪杰并起,最终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说到三国英雄,人们往往首先想到孙权、周瑜、诸葛亮等人。苏轼推崇周瑜,“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崇拜孙权,“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唐代大诗人杜甫仰慕诸葛亮,他在《蜀相》中这样赞美诸葛亮的功绩:“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陆游也以诸葛亮自况,“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周瑜等人固然称得上英雄,但人们却忽略了一个重要人物——曹操。 曹操在东汉末年“挟天子以令诸侯”,曾是中国北方的实际统治者,是一个在当时叱咤风云的人物。他堪称英雄,但历来得到的评价并不高。易中天教授在百家讲坛概括了人们对他的三个称谓:英雄、奸雄、奸贼。那么曹操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幻灯片: 曹操简介——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县)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统一中国北方;他知人善察,唯才是举;也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 但历来人们对他毁誉参半。当年,汝南名士许劭(三国曹魏时名士,喜评人物,)称之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陈寿在《三国志》中:“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戏曲舞台上常把曹操塑造成白脸奸臣,成为一个阴险、残忍、狡诈、狠毒的人物。 我们应站在历史的高度看待曹操这一历史人物,承认他对历史的推动作用,肯定他的贡献。把握他的三个称谓: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今天语文课,咱们就主要分析作为文学家的一面,他的作品中必然会反映他作为政治家的抱负和情怀。 幻灯片: 曹操诗歌现存20余首,大致分为两类。 ①有的反映当时社会动乱,军阀混战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如《蒿里行》:“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②有的抒发个人的政治理想和抱负。如《步出夏门行?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又如《短歌行》。 这些诗继承了《诗经》《楚辞》和汉乐府的现实主义传统,但又有自己的创造。汉乐府诗大多叙事,而曹操常用乐府旧题抒写感情和抱负,内容和形式上多有创新,气魄雄伟,情感深沉,于质朴自然中带有慷慨激昂的悲壮情调。代表了“建安风骨”的特色,推动了五言诗的发展。

《短歌行》诵读教学设计

《短歌行》诵读教学设计 林丽青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全诗。 2、培养学生穿透诗文把握文章内涵的能力 3、教育学生自觉珍惜时间,树立远大志向 教学重点: 1、体会一个政治家身处动乱时代的人生感受及求贤若渴的情怀 2、熟背全诗 教学难点:引句、比兴等艺术手法的运用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早在十年前,老师曾听过一首京剧韵味十足的通俗歌曲,歌曲名字叫《说唱脸谱》。其中有几句唱词,老师到现在还记忆犹新。这里为大家清唱一下:蓝脸的多 尔顿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啊……。 为什么在京剧中,曹操为什么一定要是个白脸呢?(曹操这人太奸诈了。)奸诈 是性情体现在言行上也体现在面相上。为了更直观地表现曹操的这种奸,京剧只能 给曹操一个白脸。唯其脸白,才能把他的一个眼神和任何一个细微的表情都展现出来。但同学们觉得京剧中这种图谱化表现出来的曹操性格真实吗?(不真实)今天, 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曹操的作品《短歌行》,通过他的作品一起来感受一下这个历史 人物的真实情怀。 二、走进文本 活动一、理解词句,揣摩诗意。 1、首先老师请同学们把诗歌自由诵读一遍,然后结合课下注释,揣摩诗意。教师走下讲台和学生进行个体交流,了解学生在活动中遇到的问题。 (问题的发现,存在两类:一类是对注释的推究;一类是注释之外的理解)教师应作如下准备: ①释题:“短歌行”,是汉乐府的一个曲调名称,属《相和歌·平调曲》,原词 已经不可知,现在流传下来最早也最为有名的就是曹操的这首《短歌行》。我们以

前也学过长歌行,后人也有《琵琶行》,《兵车行》等诗歌。短歌、长歌,因歌词长短而区分。长歌比较热烈奔放,而短歌节奏比较短促,低吟短唱,适于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 ②对酒当歌,当字理解。解释为“对着”,可以引申为听歌,唱歌。这是已然发生的行为。解释为“应当”,是能愿词,表明放歌是希望发生的一种行为。听歌时一种静态形象的呈现,与诗人内心涌动的丰富的情感不符;应当是一种希望,无论付没付诸行动,都是将来时的一种表述;只有一边喝酒一边唱歌这种现实中正在发生着的动作与诗人内在的情感互为表里。 ③慨当以慷,意为慷慨。为何要把“慨”放前,“慷”放后。同时“当以”是虚词,既然没有表义功能,用在这里在哪方面发挥了作用?(这是词语间隔用法,当以无实义。慷慨意为充满正气,情绪激昂,现代汉语中有慷慨陈词一说。用在此处是慷慨而歌,形容歌激昂。这里为何是慨慷与诗歌的叶(和洽,和谐)韵有关。)教师安排学生对诗歌进行两遍对比诵读,通过读感受这一特点。同时教师总结词句理解方法,从诗歌韵律形式入手理解词句。 ④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意为青色的您的衣领,让我心向往。曹操想人家的衣服了?这里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借代,用特征代整体。文化意蕴:周代学子穿着的衣服,学子是有才能的人。同时该诗出自《诗经·郑风·子衿》篇,这里看出曹操对贤才的思慕之情。所以这里青青子衿句,就有了让我思慕的贤才啊,我心中向往。此处从修辞和文化入手,揣摩诗意。 ⑤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鹿儿发现美食,悠悠鸣叫。这种景象和嘉宾云集奏乐宴饮,在情绪和情景上有什么联系?情绪上,鹿儿发现美食,欢乐的鸣叫;宴会上奏乐喝酒,宾主尽欢。情景上,鹿儿性情温顺,喜群居,发现美食必聚食;宴会上嘉宾贤主聚会。这种通过景象或情感上的联系,引出诗歌后句的手法,在《诗经》中常用叫做“兴”。兴就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例如《诗经·周南·关雎》鸟儿的关关叫声,在鸟儿之间在传达着什么信?求偶。教师总结方法,从诗歌表达手法入手理解诗意。 ⑥明明如月,理解为明明者如月,明明者指的是明亮的皎洁的东西,它和月亮为复指关系,翻译时可译为明亮的向那月亮或者是月亮明亮。 ⑦越陌度阡,枉用相存。(阡陌为田间小路。陌为东西走向,阡为南北走向。枉为屈就,用在别人身上,是敬辞,常可用枉临枉驾。用为虚词以。存,恤问也。——《说文》;臣乃市井鼓刀者,而公子亲数存之。——《史记·魏公子列传》)这句的

曹操《短歌行》原文翻译及诗文朗诵

曹操《短歌行》原文翻译及诗文朗诵 引导语: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这首诗内容深厚,庄重典雅,抒写了诗人求贤如渴的思想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全诗豪迈大气,一个政治野心家的形象跃然纸上,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这首诗吧! 短歌行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翻译 一边喝酒一边高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好比晨露转瞬即逝,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 席上歌声激昂慷慨,忧郁长久填满心窝。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狂饮方可解脱。 那穿着青领(周代学士的服装)的学子哟,你们令我朝夕思慕。只是因为您的缘故,让我沉痛吟诵至今。 阳光下鹿群呦呦欢鸣,悠然自得啃食在绿坡。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我将奏瑟吹笙宴请嘉宾。 当空悬挂的皓月哟,什么时候才可以拾到;我久蓄于怀的忧愤哟,突然喷涌而出汇成长河。 远方宾客踏着田间小路,一个个屈驾前来探望我。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争着将往日的情谊诉说。

月光明亮星光稀疏,一群寻巢乌鹊向南飞去。绕树飞了三周却没敛翅,哪里才有它们栖身之所? 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大海不弃涓流才见壮阔。我愿如周公一般礼贤下士,愿天下的英杰真心归顺与我。 诗文朗诵 重音: . 停顿: / 语速:快慢 语调:升调↑降调↓平调→ 曲折调√ 语气节奏:( ) 前半部分感情基调:沉郁苍凉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慢(慷慨激昂气满声高)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慢 (沉郁悲壮气沉声低)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 慢(凝重苍凉气缓声沉)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慢(苍劲悲凉气沉声低)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慢(惆怅轻柔气徐声柔)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慢(深沉悠长气徐声柔)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慢(深情舒缓气舒声平) 我有./嘉宾,鼓.瑟/吹. 笙。↑快(轻快高昂气满声高) 后半部分感情基调:慷慨激昂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 慢(深情激昂气足声高)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慢 (沉郁悠长气缓声沉)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快(轻快愉悦气满声高)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快(轻快高亢气满声高)

《短歌行》高中语文教学设计

《短歌行》高中语文教学设计 一、导语 毛泽东在《沁园春雪》里以吐纳风云的气势,睥睨历代君主:“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诚然,以毛泽东的文治武功,的确可以站在这样的高度去俯视封建君王。如果历史上只有一个人可以与他相提并论,这个人只能是魏武帝曹操。 二、作家介绍 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罗贯中《三国演义》将其刻画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京剧脸谱也将曹操勾成白脸,这与历史的真实面目颇有出入。实际上,曹操雄才大略,“外定武功,内兴文学”,对历史的发展有不可泯灭的功勋。 作为政治家:曹操初举孝廉,任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后在镇压黄巾起义和讨伐董卓的战争中,逐步扩充军事力量。初平三年(公元192年),为衮州牧,分化、诱降青州黄巾军的一部分,编为“青州兵”。建安元年(196年),迎献帝都许(今河南许昌)。从此“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官渡之战大破河北割据势力袁绍后,成为北方势力最强的军阀,并逐渐统一了中国北部。建安十三年,进位为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封魏王。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太祖武帝。他在北方大力屯田,兴修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的问题,对农业生产的恢复有一定作用;几次下《求贤令》,打破当时以德行和家世为用人标准的惯例,任人唯贤,罗致地主阶级中下层人物,当时四方知名的文士几乎网罗无遗,而具有治国用兵之术的人才更是济济一堂。 作为军事家:实践方面,指挥了官渡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例。理论上,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 作为文学家:曹操精音律,善诗歌,即使在鞍马劳顿中,也常常横槊赋诗,随章命题。他的诗歌内容其诗内容较为丰富,风格苍劲悲凉。有反映战乱和民生疾苦的《蒿里行》等;有反映个人政治抱负的《短歌行》;有写景的`《观沧海》和抒情的《龟虽寿》等。 他以海纳百川的胸襟,招集当时的许多著名文人,集中在邺下,公讌倡和,形成一个文学集团。曹操自己的文学路线和写作态度对于其他作家起着更具体的领导和倡导作用,促进了建安文学的繁荣。 三、学习新课 1、朗诵课文。 2、整体感知:全诗反复出现一个“忧”字,诗人“忧”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