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21 大气环流 季风环流与降水 学案+课后练习

考点21 大气环流 季风环流与降水 学案+课后练习
考点21 大气环流 季风环流与降水 学案+课后练习

第一部分自然地理 专题三地球上的大气

考点21 大气环流 季风环流与降水

原理认知:三圈环流的基础是气温在高低纬度间(赤道和两极)存在显著差异,但实际上地球大气的温度高低还与海陆因素有关,进而对局域地域的气压气流的影响大,形成季风环流。南半球--因为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气压带基本呈带状分布,季风环流几乎没有分布;而北半球---陆地面积大且海陆相间分布,气压带呈块状分布,季风环流主要分布于此。

高频考点:季风环流的特征及影响

季风环流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在海陆间,冬夏季节间交替形成高低压中心,进而发生陆风、海风的风向交替。

1.季风环流主要分布于大陆东岸,面积最广最显著的是亚洲东部(东亚、南亚、东南亚),以及北美大陆东南部、南美大陆东南部、澳大利亚大陆东南部(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2.季风环流的特征(XX 地域在XX 时间分布着XX 气压中心或XX 盛行风,表现出XX 温XX 水的特征或特有的天气)

球东北季风南移越过赤道左偏而形成。7月,南亚的西南季风是因南半球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右偏而形成;东亚地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明显;澳大利亚西北部受东南信风影响。

3.注意:特殊地区-----在赤道南北两侧(15°-25°)的地区,因信风有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而在大陆西岸形成季风现象(但不是季风气候)。

南北纬10°之间大陆西岸,信风带会随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冬半年,赤道附近区域受本半球信风控制,夏半年,本半球信风移至30度附近,另一半球信风带越过赤道并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风向会发生变化并控制赤道附近。

如北半球的如非洲索马里半岛、几内亚湾沿岸、中美洲西岸,1月冬半年时,受北半球东北信风控制,7月夏半年时,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向北越过赤道进入北半球海区,并偏转成西南风;

如南半球的如澳大利亚西北部,1月冬半年时,受北半球东北信风控制,7月夏半年时,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向北越过赤道进入北半球海区,并偏转成西南风;南移时,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向南越过赤道,偏转面西北风。 例题:

右图为亚欧大陆东部某季节大气运动图,读图回答。 1.图示季节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天气状况可能是( )。 A .阴雨连绵的梅雨天气 B .炎热干燥的伏旱天气 C .受热带气旋的影响 D .受强冷空气的影响

2.当P 天气系统最强盛时,关于印度半岛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德干高原正值一年中最炎热的时候 B .农田干枯,土地龟裂

C .乞拉朋齐正值降水最多的时候

D .西南季风来得早,造成严重的洪涝灾害

技能突破:中国区域季风环流特征和降水特征

1.我国的降水降水特征及影响因素

2.根据蒸发量与降水量的对比关系将我国划分出四个干湿区。下图中a 、b 、c 分别大致相当于800 mm 、400 mm 和200 mm

3.(1)雨带的形成、雨带的移动均与夏季风和副高(夏威夷高压)呈正相关

夏季,海洋上的副热带高压推动暖湿气流(夏季风)北上,与陆地上的冷空气相遇,暖湿气流上升到冷空气之上,形成锋面雨带,而副高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北移,推动夏季风和锋面雨带同步北移,雨带推移到哪里,哪里就进入多雨时期,其未到达或离开地区则处于少雨的干旱时期,因此,南方雨季开始早,北方雨季开始晚;夏末初秋,副高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南移,夏季风减弱后撤,锋面雨带同步南撤,北方雨季结束早,南方雨季结束晚。总体而言,南方受夏季风影响时间长,雨季长,以西以北受夏季风影响小,雨季短,降水少。

(2)雨带的推移时空规律以及对我国各地降水的影响

①4-5月份:夏季风开始北进——影响华南地区(南岭一带);

②6月份:副高西伸北进,雨带移动到长江流域,在江淮地区摆动一个月左右(梅雨-);

③7、8月份:副高继续西伸北进,雨带移动到华北和东北地区,这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伏旱天气(六、七、八月西南、两广地区还受西南季风影响);

④9月份:夏季风南退,9月份,雨带开始南移; ⑤10月份:雨季结束。

4.夏季风(变率大,不稳定)与我国的旱涝灾害之间的关系

①正常年份:雨季到来时间适中,降水量适中,风调雨顺。

②异常年份:当夏季风势力偏强的年份,进的早,退的迟,雨带会迅速移动到华北和东北地区,给我国南方带来干旱灾害,北方地区出现洪涝灾害。

当夏季风势力偏弱的年份,进的迟,退的早,雨带长期滞留在南方地区,北方地区降水不足,使得南方出现洪涝灾害,北方出现干旱灾害。

5.季风环流对中国特有的春旱、梅雨、伏旱等天气或气象灾害形成作用

①春旱:春末夏初,华北一带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夏季风没有到达(或受单一冷气流影响),降水少,又值农作物播种、生长季节,需水量大,因此形成春旱。对农业生产影响很大。

②梅雨:6月中旬,夏季风北移,雨带移动到长江中下游地区。这时正值梅子黄熟季节,细雨连绵长达一个月之久,称为梅雨。

③伏旱:每年的7、8月份,长江中下游地区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或受单一的夏季风控制),天气晴朗干燥,形成伏旱,给水稻生长带来威胁。

④贵州冷湿天气:每年冬季,冬季风南下,遇到云贵高原地形阻挡形成云南准静止锋,贵州因大部分位于锋面雨带下而形成此类天气,俗称“冬无三日晴”。

例题:

3、下图是“我国东部锋面雨带正常年份位置变化示意图”。关于锋面雨带的叙述,正确的有( )

A.雨带的年内推移使北方地区降水量逐渐增加

B.雨带快速通过的地区汛期较长

C.雨带的北侧盛行偏南风,南侧盛行偏北风

D.雨带的北移由夏季风的强弱决定

课堂练习

读世界某区域某月盛行风示意图,回答1-2。

1.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气压最高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2.图示月份 ( )

A.东北平原小麦收获

B.开普敦气候炎热干燥

C.是南极地区臭氧空洞最大的季节

D.塔里木河流量最大

3.下列现象可以用来说明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产生影响的是 ( ) ①30°~40°纬度大陆西岸冬季温和湿润,夏季炎热干燥 ②南半

球气压带基本呈带状分布 ③在相同的纬度上,由于海陆分布形成海洋性和大陆性两种不同气候

④30

°~

40

°纬度大陆东岸形成季风环流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读图,完成4-5题。

4.①②③④四地的气候主要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造成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5.②地常年盛行风 ( )

A .由副热带高气压带吹向赤道低气压带

B .由副极地低气压带吹向副热带高气压带

C .由极地高气压带吹向副极地低气压带

D .由副热带高气压带吹向副极地低气压带

读“90°E 附近海平面气压图(单位:hPa)”,回答6-7。

6.气压最高值出现的纬度和气压值最低处的气压带名称分别是()

A.50°N、副极地低气压带

B.90°N、赤道低气压带

C.30°S、副极地低气压带

D.60°S、赤道低气压带

7.由气压值可推断此时()

A.夏威夷高压势力强盛

B.气压带、风带向北移动

C.大陆上等温线向北凸

D.印度半岛盛行东北风

读“世界部分地区图”,图中阴影为地面季风的地理分布区,回答8-10题。

8.1月,图中①地盛行()

A.东南季风B.西南季风

C.东北季风D.西北季风

9.关于②地季风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夏季风性质暖热、干燥

B.冬季风成因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有关

C.夏季风来得迟、退得早,易产生洪涝灾害

D.冬季风势力弱于夏季风

10.当③地盛行西北季风时()

A.①地高温多雨B.②地寒冷干燥

C.③地形成高压中心D.正值1月份左右

读亚洲东部某日某时地面气压等值线图(单位:百帕)并结合所学知识,

回答11-12题。

11.甲地此时的风向是()

A.东南风B.西北风

C.西南风D.东北风

12.关于图中气压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M地附近空气冷却下沉形成低压

B.M地同纬度的东部海洋上空气受热上升形成高压

C.副热带高气压带被陆地上形成的热低压切断

D.副极地低气压带被陆地上形成的冷高压切断

我国东部地区的主要锋面雨带,通常位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

以北5~8个纬度距离处,并跟随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北进或南退而移

动。下图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示意图”。读完成13-14题。

13.当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移到图示位置时( )

A.华北地区高温多雨

B.副热带高压南侧洋面处于台风活动期

C.台湾海峡受上升气流影响而多雨

D.长江三角洲地区都吹东北风

14.下列诗句描述的降水情景,可能出现在图示时期的是

①清明时节雨纷纷②黄梅时节家家雨③雨滴梧桐秋夜长

④清风细雨湿梅花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15.读等压线图,当该气压中心强盛时( )

A.我国长江处于枯水期

B.此时,一艘海轮经过马六甲海峡驶往红海正好顺风而行

C.此时,南极洲正好有利于科学考察

D.印度进入多雨季节

读世界局部季风示意图,回答16-18.16.风向确定此时最可能是() A. 1月左右B. 4月左右C. 7月左右D. 11月左右

17.半球被大陆切断的气压带是()

A.副热带高气压带

B.赤道低气压带

C.副极地低气压带

D.极地高气压带

18.季风气候最典型的地区分布在()

A.亚洲东部和南部

B.北美洲东部

C.欧洲西部

D.澳大利亚西部

二、综合题

1.图甲表示气压带风带分布图,图乙表示两个大陆的纬度分布组合,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甲乙

(1)甲图表示半球的气压带、风带分布状况,其中⑦表示。

(2)在乙图A、B、C、D四地气候中,由甲图中⑥常年控制的是地,其气候特点是,该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是。

(3)乙图中20 ℃等温线在大陆的西侧向弯曲,其原因主要是受的影响。

(4)当地球运行到近日点时,乙图中E、F两地所示的气流运动方向,表示正确的是。

(1)北极地东风 (2)B 冬季温和,夏季凉爽,全年降水季节分配均匀①光照和热量不足,不利于发展种植业;②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适宜发展畜牧业 (3)北本格拉寒流 (4)F地

2.读”局部地区等压线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等压线P的气压值为。

(2)画出C、D、E三处风向并写上名称。

(3)形成A、B两处气压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4)D、G两处风在成因上的差异是什么?

(1)1012 (2)(3)A:副极地低压副极地地区气流沿极锋爬升形成低

压;B: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冬季陆地降温快,大陆上形成冷高压

(4)C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季风;D是由副热带高压带吹向赤道

低压带的信风

进阶训练

下图是某月份海平面平均气压沿两条纬线的变化图。

1.该月份,①②两地的平均风力相比较()

A.①地的较大B.②地的较大C.两地相当D.上半月①地的较大2.③地以南到赤道以北地区,此时的盛行风向为()

A.西北风B.西南风C.东北风D.东南风

高二区域地理-亚洲导学案

高二世界地理第三章亚洲概述 使用时间:2014年10 月13 日编写人:李刚使用:高二()班 一、学习目标 1. 识记亚洲的位置、分区及主要国家。 2. 掌握亚洲的自然地理特征,结合气候因子分析亚洲气候特点及分布。 3. 知道亚洲人口、文化及经济发展的差异 — 二、重难点 1. 亚洲的自然地理特征 2. 亚洲人口、文化及经济发展的差异 三、课前预习案 (一)亚洲的位置和分区 1. 半球位置:主要位于南北半球的, 东西半球的。 2. 海陆位置:东临、北 临、南临,西侧通过黑海、 与大西洋相通。 3. 纬度位置:地处10°S~80°N之间,南北跨纬 度90°,是跨纬度最多的大洲。自北往南 被、、三条 特殊纬线穿过,所以亚洲跨越带、带、 带。 ! 4. 经度位置:地处30°E~180°之间,是世界上东 西距离最长的大洲 5. 相对位置:东北以与北美洲为界,西北以、、里海、、黑海、土耳其海峡与为界,西南以、红海、与为界。 6. 亚洲的分区: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面积4400万平方千米。按地理方位,分为、东南亚、、西亚、和北亚6个地区。各个地区和国家如下表所示: 地区国家 中国、蒙古、朝鲜、韩国、日本等 东南亚- 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越南、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文莱等 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不丹、孟加拉国、斯里兰卡、马尔代夫等西亚土耳其、以色列、约旦、沙特阿拉伯、伊拉克、伊朗、阿富汗、科威特等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 北亚` 俄罗斯的亚洲部分

(二)亚洲的自然环境 " X ( W 亚洲图 ( 1. 地形 (1)特征:地形复杂,地势中部、四周。中部地形以、为主,平原分布于河流的中下游。大陆的边缘多和。 (2)主要的地形区:G 山脉,H 山脉,I 山脉,J 山脉,K 山脉,D 高原,E 高原,F 高原, B 高原,A 高原。 2. 气候 (1)特征:复杂多样、显著,大陆性气候分布面积广。 (2)主要的气候类型:A处气候,B处气候,E处气候,X处气候,Q处气候,W处气候。 3. 河流 — (1)特征:多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呈状流向周边海洋,水能资源丰富;内流区面积广大。 (2)主要的河流:L ,M ,N ,O ,P ,Q ,R ,S ,T 。 (三)亚洲的人文环境 1. 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 2009年亚洲人口约40亿,占世界人口的61%。世界人口超过一亿的国家中,亚洲有、、、、、6个国家。 2.经济发展差异: 亚洲除、外,都属于发展中国家。东南亚国家,如、、马来西亚等,经济发展较快。西亚波斯湾沿岸的国家,因大量出口,而成为比较富裕的

气压带与风带导学案

热 冷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二节 气压带与风带(第一课时:气压带与风带的形成) 【课标要求】 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 【学习目标】 1、 通过回顾热力环流知识,结合太阳辐射纬度分布不均,理解单圈环流的前提条件,绘制出单圈环流示意图 2、 通过回顾地转偏向力的相关知识,理解地球自转是形成三圈环流的原因,并能够绘制出三圈环流示意图、全球气压带风带示意图 3、 通过读图,理解风带气压带随季节移动的原因和规律 4、 通过案例探究,学会应用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解释一些地理现象 【学习重点】气压带与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 【学习难点】理解太阳辐射、地转偏向力、直射点移动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学习过程】 导入:撒哈拉沙尘挽救了亚马孙地区 在一般人眼里,漂浮在空气中的沙尘除了给人带来烦恼外实在没什么值得关注的地方。然而早在20世纪90年代,科学家就惊奇地发现,在巴西亚马孙地区,暴雨每年都从土壤中冲走大量矿物质。然而,正是从5000千米外世界最大沙漠——撒哈拉沙漠刮起的沙尘,不断跨越大西洋,将携带的矿物质补充到亚马孙地区,才保持住了该地区丰富的自然生态。 1、 热力环流回顾 请完成右图, I) 用箭头标上气流运动方向, II) 在圆圈中填入近地面气压状况 III) 在方格中填入高空气压状况 由于地面 不均,导致气流的 (垂直/水平)运动,从而形成同一水平面的气压差,而这一气压差异导致气流的 (垂直/水平)运动,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 2、 大气环流 概念: 的、 的大气运动,它反映了大气运动 的 状态 成因:不同纬度地区得到的 不同,造成高低纬度之间产生 差异,从而引起大气运动

季风环流最终版

《大气环境》教学案 时间:2018-11-26 【预习鉴定】 1.大气环流包括三圈环流和,其又包括和 2.季风环流形成的原因包括和 3.亚欧大陆周围有哪些大气活动中心 【教学目标】 1、理解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 2、东亚、南亚季风形成的原因及风向 3、通过读图、绘图、分析,进一步提高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 【重难点】 各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是本节的难点。 地球自转 地球公转海陆分布 【重难点突破】 对照课本53页图2-34分析 1、一月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填写气压中心、气压带名称,画出风向及名称 大西洋亚欧大陆太平洋 0° 七月海陆分布及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大西洋亚欧大陆太平洋 0° 2、冬夏季风比较 冬季风夏季风 地区东亚南亚东亚南亚 风向 性质 成因 3、思维训练 为什说东亚是世界上季风气候最显著最典型的地区? 【课堂巩固】 读下面亚洲某月季风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日作业 太阳辐射冷热不均单圈环流三圈环流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大气活动中心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季风环 低压60°N 高压30°N (1)该图表示的月份是,图中A的气压中心名 称是 (2)图中B处盛行季风,此季节我国昼夜 长短的状况是 (3)图中C处盛行季风,风的性质 (4)形成东亚夏季风的主要原因是。 形成南亚夏季风的主要原因是 (5)季风环流最为典型,原因是 1月7月 放下负担,让它过去,这样才能继续前进. 1

放下负担,让它过去, 这样才能继续前进. 2 【基础过关】(10分钟) 1、气压带与风带的位置移动规律是( ) A 、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B 、夏季南移,冬季北移 C 、与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一致 D 、与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相反 2、关于亚洲高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它是副热带高气压带的一部分 B 、夏季分布于亚洲北部 C 、它是极地高气压带的一部分 D 、冬季分布于亚洲北部 3、读北半球某地近地面气压分布图,回答: (1)此时为 季(冬、夏) (2)在A 处用箭头表示此季节的风向。 (3)此时我国大部分地区主要受 (气压名称)控制。 (4)此时我国西南地区盛行 风。 4.(11分)图1和图2是1月和7月气压中心分布图,分析回答: (1)图1表示的是____份的情况。气压中心M 、N 、R 、Q 中,属于高气压的是_____和______。 气压中心M 的形成原因是 (2)在图中用箭头表示出①、②、③、④四地的风向。(4分) (3)简析④地夏季盛行风向的成因。(2分) 【能力拓展】(5分钟) 1、读某月份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回答: 2、下图是一幅闭合等压线图,箭头表示A 点风向,分析回答和完成: 3、把备选答案的序号填入相应的空格中,以形成下列完整的知识结构表。 备选答案:①气压差异 ②太阳直射点季节移动 ③三圈环流 ④水分条件差异 ⑤地球形状 ⑥地球自转 ⑦热力环流 ⑧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位移 ⑨地球公转 【课前预习】 一、锋面的分类、其过境过程中天气、气压的变化 二、我国典型的锋面天气有哪些 三、气旋、反气旋对风向、天气的影响(画出气旋、反气旋的俯视及侧视图) 【问题反馈】本节知识有疑惑的地方请告诉我们。 (1)该图表示的是 (高、低)压中心,因为 (2)该图表示的是 (南、北)半球,因为 (3)该气压中心如果位于亚欧大陆,它的名称 叫 ,此时东亚吹 风,南亚吹 风。 1028 1036 1012 1004 ① ② 气压单位:hpa 图1 图2 ① M N R Q ② ④ ③ (1)该月份是 (1、7)月,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2)①天气系统的成因是 。 该天气系统对②地天气的影响是 (5分) (3)该季节,澳大利亚北部地区盛行风向为____风,成因是 (3分)

高二区域地理亚洲导学案

遂宁东辰荣兴国际学校 高2016级高二地理导学案使用时间:2014年月日编号:005 编写人:程君审题人:何爱琼学生姓名:评分: 区域地理——亚洲 一、学习目标 1. 识记亚洲的位置、分区及主要国家。 2. 掌握亚洲的自然地理特征,结合气候因子分析亚洲气候特点及分布。 3. 知道亚洲人口、文化及经济发展的差异 二、重难点 1. 亚洲的自然地理特征 2. 亚洲人口、文化及经济发展的差异 三、课前预习案(基础地理P145、地图册P117) (一)亚洲的位置和分区 1.半球位置:主要位于南北半球的,东西半球 的。 2.海陆位置:东临、北临、南临,西侧通过黑 海、与大西洋相通。 3.纬度位置:地处10°S~80°N之间,南北跨纬 度90°,是跨纬度最多的大洲。自北往南 被、、三条特殊纬线穿过,所以亚洲跨越带、 带、带。 4. 经度位置:地处30°E~180°之间,是世界上 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 5.相对位置:东北以与北美洲为界,西北 以、、里海、、黑海、土耳其海峡与为界,西 南以、红海、与为界。 6. 亚洲的分区: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面积4400万平方千M。按地理方位,分为、东南亚、、西亚、和北亚6个地区。各个地区和国家如下表所示: (二)亚洲的自然环境

1.地形 (1)特征:地形复杂,地势中部、四周。中部地形以、为主,平原分布于河流的中下游。大陆的边缘多和。 (2)主要的地形区:G 山脉,H 山脉,I 山脉,J 山脉,K 山脉,D 高原,E 高原,F 高原, B 高原,A 高原。 2. 气候 (1)特征:复杂多样、显著,大陆性气候分布面积广。 (2)主要的气候类型:A 处气候,B 处气候,E 处气候,X 处气候,Q 处气候, W 处气候。 3. 河流 (1)特征:多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呈状流向周边海洋,水能资源丰富;内流区面积广大。 (2)主要的河流:L ,M ,N ,O ,P ,Q ,R ,S ,T 。 (三)亚洲的人文环境 1. 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 2009年亚洲人口约40亿,占世界人口的61%。世界人口超过一亿的国家中,亚洲有、、、、、6个国家。 2.经济发展差异: 亚洲除、外,都属于发展中国家。东南亚国家,如、、马来西亚等,经济发展较快。西亚波斯湾沿岸的国家,因大量出口,而成为比较富裕的国家。 (2011·扬州质检)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亚洲图 X W

2016会考2.1(3)三圈环流导学案

《三圈环流》学案 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完成下面的热力环流示意图) B A C 冷 热 冷 A 、单圈环流 (1)假设条件:地面性质均一、地球不自转、不公转、阳光直射赤道 (2)形成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 (3)运用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在下图左侧画出北半球赤道与极地之间的大气运动状况: B 、三圈环流(北半球) (1)假设条件:地面性质均一、地球自转但不公转,阳光直射赤道 (2)形成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北半球为例分析大气的运动状况:(在下图左侧画出北半球赤道与极地之间的大气环流) 结论:形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圈环流。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1)在左图中填注各气压带、风带的名称,并用箭头表示气压梯度力的方向,用弯曲的箭头表示偏转后的风向。 (2)三圈环流——近地面的表现为:______个气压带,______个风带 (3)思考:各气压带的形成原因相同吗? 气压带①的形成原因是 ,属于 作用; 气压带②的形成原因是 ,属于 作用; 气压带③的形成原因 是 ,属于 作用,④也属于 作用形成。 (4)气压带和风带在分布上有什么特点? 高气压带和低气压带 分布,气压带和风带 分布,南北半球 分布。 C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 (1)假设条件:地面性质均一、地球即自转也公转 (2)形成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移动原因: ______________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 A 太阳直射______________,节气 __ B 太阳直射______________,节气 __ C 太阳直射______________,节气 __ 移动规律:就北半球而言: 就南半球而言: ___

季风环流及应用教案

课题:季风环流及应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 说出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影响的根本原因——热力作用。 2. 说出随季节而改变的气压带和风带纬向分布被海陆热力差异打破,以及1、7月3气压中心。 3. 绘制亚洲季风环流1、7月分布图,说出南亚西南季风的成因。 教学难点:1. 理解海陆热力差异对气压带和风带纬度纬向分布的破坏。 2. 准确说出1、7月海平面气压分布图上的3个气压中心。 3. 理解西南季风的成因以及对昆明气候的影响。 教学重点1. 南北半球气压带风带纬向分布的差异。2.季风环流的原因以及西南季风的成因。教学过程 【一】理解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读图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和图7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回答问题: 从以上两图可以看出南半球特别是南纬30°以南的地区,气压带基本上是连贯的,原因是___________ 而北半球的气压带却被分割成几个范围很大的高压区和低压区,其原因是________ (1)此时为季(冬、夏) (2)在A处用箭头表示此季节的风向。 (3)此时我国大部分地区主要受 压控制(写出气压名称)。 (4)此时我国西南地区盛行风。 【二】认识季风环流的形成 (1)季风的定义:大范围盛行风随季节显著改变的现象。 (2)代表地区:亚洲 读“世界1月海平面等压线图”和“世界7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图” 小组讨论:亚欧大陆和北太平洋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对东亚气候的影响 ①亚洲高压和阿留申低压对东亚气候影响。 由于同一水平面上,风是由高压吹向低压,所以介于亚洲高压与阿留申低压之间的东亚形成了势力强大、干燥寒冷的西北风,即东亚冬季风。 ②亚洲低压和北太平洋高压(副高)对东亚季风的影响。 夏季,介于北太平洋高压和亚洲低压之间的东亚则盛行来自海洋的湿润的东南季风。 归纳:这种冬、夏季节盛行风向有规律的向相反或接近相反方向的变化的风,就称为季风,这种由海陆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引起风向的变化形成的环流就称为季风环流。 延伸:由于东亚介于最大大陆和太平洋之间,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 所以气压中心和风向的变化也显著,形成世界最典型的季风环流。 知识迁移:同样的季风环流在南亚也存在。只是冬季源于蒙古——西伯利亚的冬季风,南下时由于青藏高原的阻挡,形成东北风;夏季西南季风除海陆势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外,还受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的影响。(在黑板上用地理简图解释西南变化的成因。)

三圈环流导学案

《三圈环流》导学案 学习目标:1、学会绘制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从中分析大气运动的规律性。 2、了解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规律及原因。 学习重点:三圈环流的形成;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的名称及分布。 学习难点:难点一:低纬环流的形成 难点二:极锋附近气流情况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读图绘图 学习过程: 【温故知新】 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完成下面的热力环流示意图) B A C 冷热冷 【自主学习】 A、单圈环流 (1)假设条件:地面性质均一、地球不自转、不公转、阳光直射赤道(2)形成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 (3)运用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在下图左侧画出北半球赤道与极地之间的大气运动状况: B、三圈环流(北半球) (1)假设条件:地面性质均一、地球自转但不公转,阳光直射赤道 (2)形成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北半球为例分析大气的运动状况:(在下图左侧画出北半球赤道与极地之间的大气环流) 结论:形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圈环流。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1)在下图中填注各气压带、风带的名称,并用箭头表示气压梯度力的方向,用弯曲的箭头表示偏转后的风向。 (2)三圈环流——近地面的表现为:______个气压带,______个风带 (3)思考:各气压带的形成原因相同吗? 气压带①的形成原因是,属于作用; 气压带②的形成原因是,属于作用; 气压带③的形成原因是,属于作用, ④也属于作用形成。 (4)气压带和风带在分布上有什么特点?高气压带和低气压带分布,气压带和风带分布,南北半球分布。 C、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 (1)假设条件:地面性质均一、地球即自转也公转 (2)形成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移动原因:______________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 A太阳直射______________,节气__ B太阳直射______________,节气__ C太阳直射______________,节气__ 移动规律:就北半球而言: 就南半球而言:___ 【课堂练习】 1.形成三圈环流的因素有() ①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②地球自转偏向力 ③太阳辐射对高低纬度的加热不均④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A.①②B.②③ C.①③D.③④ 2.下列全球的气压带中,气流是上升的有() ①赤道低气压带②副热带高气压带

高中地理 第二单元 三圈环流学案 中图版必修1

第二单元 三圈环流 【温故】 知识回顾: ⑴、热力环流的形成原因,它是_______的最简单形式。 ⑵、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⑶、热力环流的等压面是如何弯曲的。 ⑷、山谷风、海陆风的形成原理。 ⑸、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的方向是如何规定的。 ⑹、近地面、高空风向受力有何不同。 ⑺、风力和风向的判断方法。 2、知识链接:热力环流与风的形成 【知新】 学习目标: 1、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 2、掌握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的名称,分布,形成规律。 3、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 学习重难点及突破方法:运用图表说明三圈环流的形成机制。 知识网络: 知识梳理: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分布与移动规律 1、单圈环流 假设地球表面是均匀的,也不考虑地球自转的影响,赤道和两极之间由于存在温差,会形成_________ 与____________ 之间的闭合环流。 2.三圈环流的形成(以北半球为例) ?????高低纬受热不均地转偏向力影响?三圈环流????? ① 圈② 圈③ 圈

3.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移动 (1)七个气压带 ????? A 为④ 带 ?????C 为⑤ 带E 为⑥ 带G 为⑦ 带南北半球同纬度各有一个 (2)六个风带 ?????? ????B 为⑧ 带D 为⑨ 带F 为⑩ 带南北半球同纬度各有一个 (3)季节移动规律:随?____________的南北移动而移动。就北半球而言,与两分日相比,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夏季?__________,冬季?__________。 知识运用: 案例研究: ①赤道低压带与副极地低压带成因相同吗? ②副热带高气压带与极地高气压带成因相同吗? ③为什么纬度60°附近容易降水?与赤道地区降水是否相同? ④南北半球低纬度与高纬度风向是否相似? 自主练习: 1.右图为北半球三圈环流的一部分,且甲地纬度较乙地低,则( ) A .甲、乙之间近地面为中纬西风带 B .该环流是低纬环流 C .该环流是高纬环流 D .甲、乙之间近地面为低纬信风带 2.中国南极中山站的五星红旗常年向那个方向飘扬( ) A.西南 B.东南 C.西北 D.东北 3. 受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等因素影响,近地面形成了风带和无风带 (无盛行风地带)。全球无风带的分布范围是( ) A. 南北纬30°附近 B.南北纬40°附近 C.南北纬60°附近 D.南北 纬80° 附近 4.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中,两支冷暖性质不同的气流相遇在( ) A. 赤道附近 B.极地附近 C.南北纬60°附近 D.南北纬30°附近 5.关于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规律,叙述正确的是( ) A. 夏季向北移,冬季向南移动 B.北半球夏季向南移,冬季向北移动 C.南半球夏季向北移,冬季向南移动 D.12月22日至次年6月22日向北移动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盛行西风与信风在南北纬600附近相遇 B.赤道地区上空,水平气压梯度力指向低纬度地区 C.南北纬度400附近上空,空气堆积下沉 D.东北信风与东南信风在赤道附近辐合上 (3)当堂质量检测: 1、形成三圈环流的主要因素之一是: A .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B .高低纬度间受热均匀 C .地转偏向力 D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2、气流处于上升状态的气压带是: A .赤道低气压带 B .副热带高气压带 C .副热带低气压带 D .极地高气压带 3、关于气压带、风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地球上有四个低气压带和三个高气压带 B .从高气压带吹出来的风均为偏南风 C .高气压带近地面气温总是比低气压带低 D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打破了气压带的带状分布

中学高中地理必修一:2-3季风环流 教学设计

《季风环流》教学设计 【导入】视频引出“风”创造了在干旱带的中国却十分湿润的奇迹师:是什么风创造了湿润的中国? 生:季风 师:季风是在季风环流的影响下形成的,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季风环流 【板书】季风环流 师:那么,季风环流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生: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师: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具体是如何影响季风环流,进而形成季风的呢?(停顿) 我们一起来看,在冷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形成了三圈环流,在三圈环流的基础上,考虑海陆分布的影响,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使气压带被不同的大气活动中心所阻断,请同学们在圆圈处分别填上1月、7月亚欧大陆和太平洋上的大气活动中心。下面我请一位同学上来展示你的答案(贴一贴) (学生上台) 师:好,这位同学非常迅速的完成任务,接下来我想请你为我们解释一下,你为什么这么贴? 首先1月份: 生: (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陆地的升温降温速度比海洋快。1月份,

陆地温度比同纬度海洋低,气流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亚洲高压);海洋温度相对较高,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中心在阿留申附近称阿留申低压) 师:那么7月份呢? 生: (……) 师:非常棒,逻辑非常严密清晰 师:高低气压一旦形成它们之间就会形成气流的水平运动,东亚海陆间的大气环流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这就是季风环流。接下来请同学借助模型,在板图上模拟季风环流。 师提示:近地面风受地转偏向力作用,会发生偏转。(师画风向)师:季风环流的近地面风(风向)随季节有显著的改变,这就是季风。师:所以东亚季风形成的重要因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板书】 师:冬、夏季风影响下会形成怎样的气候特点? 师提示:气温、降水两个角度 生: 师:那么除了东亚,世界上还有哪里也深受季风影响? 生:南亚 师:下面请同学来画一下南亚季风。 生画 师:冬季风是怎么形成的?……

(完整word版)气压带和风带导学案(含答案)

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及其移动和对气候的影响导学案(二课时) 学习目标: ●分析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的关系及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 ●分析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运用海陆分布示意图,分析海陆分布对大气运动的影响。 ●分析东亚、南亚季风环流与成因及相关的气候类型。 自主学习: 1、形成地球上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的主要因素有热力因素和动力因素两个。全球共有 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 2、由于热力因素影响而形成的气压带有1个赤道低气压带和2个极地高气压带。 3、由于动力因素影响而形成的气压带有2个副热带高气压带和2个副 4、结合课本50页图2-32北半球三圈环流 和风带示意,画出全球气压带、风带。 并说明理由。 合作探究: 1、由于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在南北回归线之间 做有规律的运动,气压带和风带是否也随之做相应 的移动呢?如果随之移动,请说明其规律。 气压带和风带也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季节移动。 就北半球而言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 2、根据50页图2-32北半球三圈环流和风带示意,图中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是理想模式下的,如果我们考虑了海陆分布等的影响,大气环流的实际情况又如何呢?海陆相间分布,使纬向的气压带被分隔成一系列的高、低压中心。 3、结合世界地图及全球气压带风带图,北半球气压带风带在海陆分布的影响下,北半球的冬季和夏季气压带会如何变化? 夏季,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上的亚洲低压(又称印度低压)所切断,

仅在大洋中存在着高压区域。 冬季,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所切断,尤以亚洲高压(又称蒙古—西伯利亚高压)最为强大,控制范围最广,这使得副极地低气压带也保留在海洋上。 4、读53页图2-34亚洲冬、夏季季风示意,请回答: (1)什么是季风? 大范围地区盛行风随季节有显著改变的现象,成为季风。 (2)形成季风的原因是什么? 海陆分布导致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是季风环流形成的重要原因。 (3)东亚和南亚的季风有什么区别?并填下表4“东亚、南亚季风的对比”。 表4东亚、南亚季风的对比 (4)为什么说东亚的季风最典型? 面向世界最大的大洋,背靠世界最大的大陆,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最为显著,所以东亚的季风最典型。 自主检测: 必做题 1.在世界等温线分布图上,中纬度大陆上等温线的分布是( C) A.1月份、7月份都向北凸出B.1月份、7月份都向低纬凸出C.1月份向南凸出,7月份向北凸出D.1月份向高纬凸出,7月份向低纬凸出 2.7月份,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 C) A.被阿留申低压切断 B.被冰岛低压切断 C.被印度低压切断D.高压仅保留在陆地上 3.对我国天气、气候影响最为直接的是( A)

导学案5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doc

第一节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导学案5 ——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环流的影响 1、理解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2、了解海陆冬夏季气压中心。 3、从海陆分布和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的角度理解季风气候的形成及典型的气候类型。 1、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2、海陆冬夏季气压中心 一、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的变化 ?t自主学习】 1.前述大气环流是在假设大气是在的运动规律,但由于地球表面并不均匀, 受等因素的影响,实际的大气环流要复杂得多。 2.气压带在南半球(特别是30。S以南)基本上是连贯的,而北半球的气压带被分割成块状。原因:这是影响的结果。 ?【合作探究】 1.根据教材P40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在下图圆圈中填上气压中心(填高压或低压)。 一年中,夏季气温:海洋比陆地,冬季气温:海洋比陆地。

这样,北半球的气压带被大陆上的切断,仅以低压中心的形式存在于海洋上。这样,北半球的气压带被大陆上的切断,仅以高压中心的形式存在于海洋上。

二、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形成 1.请在下图中画出1月份(冬季)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风向。 2.请在下图中画出7月份(夏季)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风向。

小结: 东亚季风的风向,夏季为:冬季为: 南亚季风的风向,夏季为:冬季为: 东亚季风的成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南亚季风的成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演练】 L.由于海陆热力差异的影响,夏天亚欧大陆上形成的气压中心和切断的气压带 名称是() A.亚洲低压副热带高压带 B.印度低压副极地低压带 C.亚洲高压副极地低压带 D.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副热带高压带 2.形成季风的最主要原因是() A.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B.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 C.反气旋的影响 D.气旋的影响 3.由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夏季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影响下向右偏转 成的是() A.东亚夏季的东南季风 B.东亚冬季的西北季风 C.南亚冬季的东北季风 D.南亚夏季的西南季风 4.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表示的是—月季风图。E的风向 为,F的风向为o (2) A、B、C三地中,为低压区的是o (3) E季风的成因是。F季风的主要成因是。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导学案)

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第二课时)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和季风环流(导学案) 【教学目标】 1. 识记北半球冬、夏季大气活动中心,并理解其成因; 2. 理解季风环流成因,知道东亚和南亚是季风环流最典型的地区,并识记其冬、夏季风向。 【复习预新】 1.热力环流:城市风(在图中,标明温度、气压以及环流方向) 2在图中,标明气压带和风带的名称及假设条件,并注意其所在纬度。 【教学过程】 【导入问题】: 观察图片思考:炎炎夏日的午后,你更愿意做哪种选择?并说明原因 【学生探究活动一】: 类比思考:海陆之间在冬夏季会出现什么现象?(从气温和气压角度分析) 读课本P36页“大陆空气柱”,完成下表: 观察:此时的气压与原本的气压带是否一致?如果以这两个气压柱位中心绘制出几条闭合的等压线,气压带还成带状分布吗?说明了什么对气压带的分布有影响? 【学生活动二】 阅读教材P37页1、7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以北半球为例,从气温和气压角度分别找出海洋和陆地的高低压中心并观察其所处气压带)完成下表: 想:是什么原因使北半球冬、夏季气压带被切断,分裂成一个个高、低压中心?南半球的气压带有没有被切断?为什么?气压中心分布有何特点? 分布特点及成因: 根本原因: 北半球——呈 分布 原因 面积大,海陆 分布, 海陆热力差异 南半球——呈 分布 原因 面积占优势,海陆热力差异 【学生活动三】 季风环流:读图1、想—形成原因 2、比—风向有何不同 3、论—根据源地,比较冷暖干湿(完成表格) 性质 风向 源地 性质 风向 源地 亚洲印度半岛和我国西南等地区 南亚季风 我国东部、日本和朝鲜等地 东亚季风 分布地区 夏季风 冬季风 成因 项目

大气环流导学案

班级:姓名:小组:评价:课题热力环流(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 教学目标1、热力环流的形成。 2、气压、气温的高低比较。课型课时 [上节回顾] 1、青藏高原太阳辐射强、气温低的原因? 2、气温日较差大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典型练习](2013北京文综) 下图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3,回答第1题。 1.大气中 A.臭氧层遭到破坏,会导致①增加B.二氧化碳浓度降低,会使②减少C.可吸入颗粒物增加,会使③增加D.出现雾霾,会导致④在夜间减少(2013安徽)图9表示我国 某地某日观测记录的到达地面的 太阳辐射日变化。完成2~3题。 2.该日日期及天气状况可能是() A.3月12日晴朗 B.6月5日晴朗 C.3月22日多云 D.6月20日多云 3.该地可能位于() A.祁连山地B.大兴安岭C.南沙群岛D.帕米尔高原课海拾贝/反思纠错

[自主学习] 1、气压是指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大气柱的重量。同一垂直面上近地面的气压高空的气压(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注意:高压和低压一般是相对于同一而言的。 2、思考:影响气压高低的因素有哪些? (1)、:气压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2)空气运动:膨胀上升——溢出——气压; 收缩下沉——流入——气压; 3、大气运动的分类:水平运动,在同一水平高度,气流由压区流向压区(类似水往低处流);垂直运动,空气受热会,空气冷却会。 4、形成降水条件之一是饱和空气有(升温、降温)过程,即垂直方向上有(上升、下沉)运动。 5、是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是近地面大气主要和直接的热源。太阳光照射大地,各地获得太阳光热是一样吗?为什么? 探究案 1、海陆风: (1)白天,近地面风由吹向,夜晚近地面的风由吹向。(2)假如你是一位导演,你要拍摄一幅海风吹拂女主角秀发的镜头,应该选择在白天还是晚上拍摄呢? (3)古时候渔民出海,什么时间最合适? 2、城市风:近地面风由吹向。 (1)、什么是“热岛效应”?产生的原因? (2)、我们在城市建设中应采取什么样的对策? (3)、与海陆风比较,城市风有哪些不同?为什么? 3、山谷风:白天,近地面风由吹向,夜晚近地面的风由吹向。 郊郊 A 城区

大气环流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课题】必修模块一第二章第一节题目:大气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 【课标要求及分析】 新课标要求: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目标分析: 1.绘制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从中分析大气运动的规律性。 2.读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 3.读“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图,从中分析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 【教材及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是关于三圈环流和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成因分析和推导。这部分内容既是这节课的核心,也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对上一节热力环流和空气水平运动知识的应用和迁移,也是由小空间尺度地理问题扩大到大的空间尺度地理问题的迁移;还是学习和探讨下一部分“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基础。这部分内容注重通过“假设——活动—思考—理解—形成结论—实验制作或实践验证”的形式,引导探究学习。 学情分析: 本节课涉及的内容逻辑性较强,而学生地理逻辑思维和空间思维能力尚未得到发展,学习困难较大。热力环流、风的受力或近地面风的形成原理、太阳直射点的季节性移动这些都可以作为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通过前几节课逻辑推导能力的培养和紧密联系实际的分析过程,学生对学习地理的方法有了新认识和新的心理准备。但仍有部分学生缺乏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习惯于“教师教,学生学”的传统教学模式,并缺乏小组交流意识和协作精神。【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绘制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平面图),并说出移动规律是课标的要求。气压带风带的形成过程不是学生重点掌握的内容,所以对这个过程我们可以通过理想地球单圈环流的铺垫,分步附加地球自转(地向偏向力)、公转(季节性移动)得到三圈环流及其季节移动规律;最终把推导得到的结论让学生明确下来。这些结论包括在一定理解的基础上,按发生规律绘制气压带风带分布图,说出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方向。 过程与方法: 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名称、分布、移动规律。通过从理想假设出发不断附加条件,使模型逐步贴近实际,是简化复杂问题,探索其规律的重要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感受推导过程的逻辑的严密性,使学生初步认识到世界是普遍联系和运动的、而联系和运动是有规律的,,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和分析地理问题。从而激发学生探索自然规律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它不仅是课标明确要求的内容,更是下一节课分析气压带风带对气候影响的前提,而气候因素又是自然环境中活跃而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 教学难点: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过程作为教学难点是因为它的推导过程比较严谨,牵扯的相关知识较多。 【教学方式与方法的选择】 教学方式:多媒体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主要方法:

2.2气压带与风带(第二课时)-季风环流与气候(一轮复习学案)电子教案

2.2气压带与风带(第二课时)-季风环流与气候(一轮复习学案)

课题:第2课时 季风环流与气候 【目标定位】 1.了解气候的形成因素。 2.掌握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3.掌握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4.学会分析气候特征、成因及判断气候类型。 【课堂准备】(完成填空,并用红笔在课本上标出) 一、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1.成因:____________差异。 2.气压分布 (1)北半球????? 7月: 被大陆上的 切断,使高压仅保留在海洋上1月: 被大陆上的 切断,使低压仅保留在海洋上(2)南半球:呈____状分布。 3.影响中国的气压:冬季____________高压对我国影响显著;夏季西太平洋________高压对我国影响很大。 4.东亚季风 (1)成因:____________差异。 (2)风向:冬季盛行________风;夏季盛行________风。 (3)性质:冬季风________;夏季风________。 4.南亚季风 (1)成因:____________差异和 。 (2)风向:冬季盛行________风;夏季盛行________风。 (3)性质:冬季风________;夏季风________。 二、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作用 (1)使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________和________得到交换。 (2)是各地________和________形成的重要因素。 2.影响气候的形成 (1)不同________和________控制下的地区,会形成不同的________类型。 (2)部分气候类型下的环流形式 热带雨林气候:终年受____________带控制;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受________控制; 地中海气候:受____________带和________带交替控制。 【问题思考】(独立完成,并提出疑惑) 1.是不是受信风(带)影响的地方降水一定稀少?为什么? 不一定。如果信风从海洋上经过,将会带来大量水汽,遇到地形的抬升作用,会形成丰富的地形雨。 2. 南亚季风和东亚季风的形成一样吗?

季风环流导学案

_

带之间 极地东 风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和极地高气压带 之间 东北风东南风冷干 课内探究 【自主探究】 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导致海洋和陆地冬季和夏季气温和气压有什么差异? 【合作探究】 如果再考虑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全球气压带和风带是否会有变化?有的话,可能会怎么变化?请结合下面两幅图验证你们小组的结论,并总结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思路点拨】 1、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导致同一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压差异。 2、由于海陆气压差异以及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导致冬夏季全球气压带被不同性质 的海陆气压中心切断,某一气压带就被分割。 3、由于气压的变化,导致风向的变化。 【课堂小结】 一、全球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二、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大气活动中心 冬季夏季 亚欧大陆气温较海洋气 温 亚欧大陆形成的气压中 心 大陆气压中心切断的气 压带 三、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季风环流——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比较 东亚季风南亚季风 成因 季节风向夏 季 夏季 冬 季 冬季 源地 性质 气候类 型 当堂巩固 (2011·南通模拟)右图为“气压带、风带移动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甲图所示季节各纬度带气流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0~10°N盛行下沉气流 B.10°N~20°N盛行东南风C.20°N~30°N盛行西北风 D.30°N~40°N盛行西南风 (2)甲、乙两图反映的时间与季节正确的是 ( ) A.甲表示3月份,春季B.乙表示7月份,夏季 C.甲表示9月份,秋季D.乙表示1月份,冬季 3.读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hPa),回答下列问题。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导学案

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导学案 [考试大纲] 1.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2.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课前预习】 1.下表为桂林市月平均气温和月降水量,完成下列问题: 请说出桂林市的气候类型,并描述该气候类型特征? 2. 结合“水循环示意图”,说出甲、乙、丙和图中字母字母所代表的含义: 【重难点突破】 自然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云贵高原在距今大约两亿年以前,是一个长期被海水淹没的海湾,堆积了深厚质纯而面积广大的石灰岩,后来经过地壳抬升,形成海拔一两千米的大高原。黔、滇、桂三省区石灰岩分布面积近四十万平方公里,约占西南地区总面积的一半,石灰岩沉积厚度达三千米以上。 云贵高原是大娄山、武陵山、乌蒙山和玉龙雪山等山脉的交汇地区,构造断裂活动强烈,石灰岩多裂隙节理发育。 材料二:喀斯特地貌形成的条件①具有可溶性岩层,如石灰岩等; ②具有溶蚀能力和流量足够的水; ③地下水有下渗、流动的途径,地下水排水条件好,交替作用强,喀斯特发展速度快;地下水运动缓慢,则情况相反; ④气温影响石灰岩化学反应的速度和程度,气温愈高,喀斯特地貌的发展速度越快; ⑤生物能够影响喀斯特地貌的发育,例如根系和土壤动物及微生物的呼吸作用能够增加水中CO?。 1.结合材料,从自然地理要素的角度分析云贵高原地区喀斯特地貌发育典型的原因: 2.下列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过程与云贵高原地区喀斯特地貌发育过程相关的是: A.岩石圈物质循环 B.水循环 C.生物循环 D.大气环流 结合水循环示意图,分析完成下列问题: 1.若图中森林植被被大量砍伐,地理环境其他要素将发生哪些变化? 2.若图中河流上中游地区植被破坏严重,会对中下游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哪些影响?

2021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部分第2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2讲全球性大气环流学案中图版

第2讲 全球性大气环流 考纲 考点 知识细化 能力要求 应用实践 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 影响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其影响 三圈环流的成因 熟练绘制三圈环 流简图 分析判断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与移动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 准确判断气压带、风带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正确分析某地气候特征及成因 分析判断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和季风环流 北半球气压中心的 季节变化 理解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季风环流的形成与影响分析 季风环流的成因与 分布 依据分布判断季风气候类型 季风气候的成因与 分布 (对应学生用书第48页) 一、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其影响 1.三圈环流的形成与主要的气压带和风带 读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形成示意图,回答问题。 (1)三圈环流的成因(以北半球为例) ???? ?高低纬受热不均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三圈环流?? ???①低纬度环流圈 ②中纬度环流圈③高纬度环流圈 (2)主要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与成因(以北半球为例) ①气压带 名 称 成 因

(1)移动原因: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2)移动规律: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特别提醒] (1)全球气压带、风带均以赤道为对称轴南北对称分布,而且气压带、风带相间分布,气压带也表现为高压和低压相间分布。 (2)同一半球,信风带与西风带风向相反,与极地东风带风向相同。 3.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1)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下的气候类型及其特点

副热带高气压带夏季炎热干燥 1.成因: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大陆增温和冷却的速度快于海洋。2.分布 月份被切断的气压带 形成气压中心 亚欧大陆太平洋大西洋 1月副极地低气压带阿留申低压冰岛低压亚洲高压7月副热带高气压带夏威夷高压亚速尔高压亚洲低压 1月7月 东亚季风西北风东南风 南亚季风东北风西南风 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东亚: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南亚: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特别提醒] 冬季,大陆出现冷高压,将副极地低气压带切断;夏季,大陆出现热低压,将副热带高气压带切断。 一、综合思维——正误判断 1.北回归线附近的世界各地均是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的地区。(×) 2.南极科考站——长城站升起的五星红旗主要向西北方向飘扬。(√) 3.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地区因信风带的辐合作用盛行上升气流。(×) 4.亚欧大陆东部冬季的盛行风以东北风为主。(×) 二、地理实践力——读图填空 1.读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①~⑦代表的气压带或风带名称。 ①赤道低气压带,②副热带高气压带,③副极地低气压带,④极地高气压带,⑤东北信风带,⑥盛行西风带,⑦极地东风带。 (2)该图为北(南、北)半球的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