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金融交易平台内部控制管理办法

某金融交易平台内部控制管理办法
某金融交易平台内部控制管理办法

xx金融交易平台

——内部控制管理办法(终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保障xx金融信息服务公司(以下简称“xx金融”或“平台”)业务经营管理活动安全、有效、稳健运行,切实防X和化解经营风险,结合xx金融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xx金融内部控制是一种自律行为,是为实现经营目标、防X风险,对内部机构、职能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从事的经营活动及业务行为进行规X、牵制和控制的方法、措施、程序的总称。

第二章内部控制的目标、原则、结构和要求

第三条内部控制的总体目标是:在xx金融建立一个运作规X化、管理科学化、监控制度化的内控体系。具体如下:

(一)保证法律法规、金融规章的贯彻落实;

(二)保证xx金融发展规划和经营目标的全面实现;

(三)预防各类XX、违规及违章行为,将各种风险控制在规定的X围之内;

(四)保证会计记录、信息资料的真实性,保证及时提供可靠的财务

会计报告;

第四条xx金融要按照依法合规、稳健经营的要求,制定明确的经营方针,完善“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的经营机制,坚持“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相统一的经营原则。在内部控制建设方面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合法性原则。

内控制度应当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及监管机构的监管要求,并贯穿于各项经营管理活动的始终。

(二)完整性原则。

各项经营管理活动都必须有相应的规X程序和监督制约;监督制约应渗透到所有业务过程和各个操作环节,覆盖所有的部门、岗位和人员。

(三)及时性原则。

各项业务经营活动必须在发生时进行及时准确的记录,并遵循效率性原则,外简内繁,按照“内控优先”的原则,建立并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

(四)审慎性原则。

各项业务经营活动必须防X风险,审慎经营,保证资金、财产的安全与完整。

(五)有效性原则。

内控制度应根据国家政策、法律及xx金融经营管理的需要适时修改完

善,并保证得到全面落实执行,不得有任何空间、时限及人员的例外。

(六)独立性原则。

直接操作人员和控制人员应相对独立,适当分离;内控制度的检查、评价部门必须独立于内控制度的制定和执行部门。

第五条内部控制系统的结构

xx金融内部控制纵向结构由决策控制、执行控制、监督控制组成。横向结构由组织结构控制、计划财务控制、资金营运控制、会计管理控制等组成。纵横结构相互交叉,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共同构成对xx金融经营活动具有全面控制功能的综合网络体系。

第六条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

(一)xx金融要结合本单位经营管理及业务特点,按照本规定的有关要求,建立明确、具体、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形成责权分明、平衡制约、规章健全、运作有序的内部控制机制。在各项业务经营中,坚持“授权有限,相互制约,事后复核”原则,切实加强对管理人员和一般从业人员的约束和监督。各项业务的开展要制定相应的岗位工作手册和业务指导书,明确操作规则、程序和各项具体要求,各职能部门、各业务岗位和人员都必须严格照章操作业务,不允许违反程序或省略程序操作。

(二)必须建立三道控制防线:

1. 自控防线。各业务部门应根据防X本部门所辖业务X围内各类经营

风险的需要,组织开展管辖业务内控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监督和控制,并对控制效果承担控制责任。

2. 互控防线。应建立相关部门、相关岗位之间相互监督制约的工作机制,建立业务文件在相关部门和相关岗位之间传递的工作程序,明确签字责任。

3. 监控防线。应建立以内部监督部门对各机构、部门及岗位各项业务实施全面监督反馈的监控防线。内部监督部门必须认真履行监督职能,加强业务监督,并及时将检查、评价结果向有关部门进行反馈。

(三)xx金融在业务经营过程中对以下业务及人员实行恰当的责任分离制度。

1. 部门责任分离。

(1)资金计划业务的管理和其会计的核算,资金调拨、授权和账户调剂;

(2)贷款调查、贷款审查、贷款管理和贷款业务会计核算。

(3)会计核算和现金出纳。

(4)固定资产及内部财产的登记、保管、领发与账务核算。

(5)现金、有价证券的保管与核算。

(6)各项资金(含信贷、财务)及财产损失的确认与核销。

(7)其他有必要实行责任分离的部门。

2. 岗位责任分离。

(1)各项业务的授权审批与具体经办。

(2)资信调查、风险评估与贷款审批发放。

(3)市场开拓与业务处理。

(4)负责账务处理的人员与负责资金划转(含审批)人员。

(5)其他有必要实行责任分离的岗位。

(四)要严格按照以下要求建立健金信息资料。

1. 完整性:应按照《中华人民XX国档案法》的有关规定,建立和完善信息资料管理制度,按部门分类积累、整理和管理全面完整的信息资料。

2. 真实性:各类信息资料应真实准确。

3. XX性:贯彻执行国家有关XX规定。对信息资料实行严格的密级管理,对重要的信息资料必须双重以上备份。

4. 安全性:务必保证各类信息资料在采集、加工、处理、网络传输、输出过程中的安全、准确和完整;重要信息资料必须妥善存放在有XX设施和安全措施的库房内,防毁防盗。对信息资料的存取、复制、更正、调阅、使用,必须实施严格的操作、授权及责任制度,保证信息资料安全。

(五)对各重要部位和岗位建立实施完备有效的应急应变计划。

1. 对意外灾害及人为原因可能出现的各类突发事件或故障,制订严格的、可操作的、责任落实的、公开的应急预案。加强灾害性事故防X和应

对演练,确保资金和人员安全,并建立实体保护的保险制度。

2. 对重要及关键岗位人员必须具备适当的人员备份。

(六)要建立有效的内部监督系统。

建立各项业务风险评价、内部控制的检查评价机制和对违规违章行为的责任追究机制,及时发现问题并堵塞漏洞,有效防止内部侵吞、挪用和外部盗窃、诈骗。凡违反规章制度的,必须做出严肃处理,包括:批评教育、经济处罚、通报批评、调离工作岗位,触犯刑律的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各经营部门负责人应牢固树立内控风险意识,对管辖部门及分管业务的内部控制状况负责,对由于内控不严所形成的风险损失承担责任。

第三章组织结构内部控制

第七条组织决策控制。

(一)制衡系统。

建立完备的决策系统、执行系统和监督反馈系统,并按照相互制衡的原则设置内部机构及部门。

(二)决策程序。

制定明确、成文的决策程序,全部经营管理决策要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并保留可核实的记录。切实保证决策的XX性、科学性,防止个人独断专行、超越或违反决策程序。

金融机构反洗钱实用手册反洗钱内部控制制度

金融机构反洗钱实用手册反洗钱内部控制制度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

《金融机构反洗钱实用手册》反洗钱内部控制制度 一、反洗钱内部控制制度概述 (一)概念 反洗钱内部控制制度,是指金融机构根据其经营管理体制和自身经营特点,将国家反洗钱的相关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的规定和要求,分解、细化落实到本单位相关的业务经营和管理中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方法、措施和程序。 (二)特征 1.对象的特定性 反洗钱内部控制的对象仅仅指反洗钱法律法规及行政规章所规定的义务主体,只对金融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起到约束作用,因而其对象具有特定性。 2.内容的广泛性 反洗钱内部控制制度涵盖的内容较为广泛,包括反洗钱内部规章制度、岗位责任制和反洗钱工作操作程序等,具体应包括反洗钱工作机构的设置,必要的反洗钱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交易报告员的配备,对内部反洗钱工作部门及工作人员的评估、考核、奖惩、培训等制度。通过建立内容广泛的内控制度,使金融机构反洗钱工作机制得以完善,从而更好地履行反洗钱义务。 3.执行的强制性

反洗钱内部控制制度往往被作为金融机构内部管理中考核和评估、奖励和惩罚的标准和依据,因此具有执行上的强制性。由于反洗钱内部控制制度是对现行反洗钱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的分解和细化,在发生洗钱案件时,金融机构的反洗钱内部控制制度往往成为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判断该金融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是否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参考因数。 4.形式的完整性 反洗钱内部控制制度从形式上讲不能是单一的某个制度规定,而必须是一套完整的制度体系,既需要涉及各个相关部门、岗位和人员,还需要覆盖每一个业务环节和操作过程。该体系的健全,有赖于纵向及横向配套制度建设的完备程度。只有构建完备的制度体系,才能更好地降低合规风险,做到合规经营。 (三)反洗钱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 反洗钱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和制定应达到以下三个方面的要求: 1.金融机构应将反洗钱工作要求融入业务工作程序和管理系统,使反洗钱成为金融机构整体风险控制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全体员工自觉维护自身机构信誉,防止本机构被洗钱犯罪分子利用的制度保证,从而避免或减少被动卷入洗钱活动而产生的法律风险、经济损失以及对自身信誉的损害。 2.反洗钱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应能够保证本金融机构通过客户身份识别等基本制度,有效发现、识别和报告可疑交易,协

金融企业内部控制研究

金融企业内部控制研究 1 引言 金融危机是困扰世界各国经济的一个难题,金融危机的诱因首先在于金融自身的脆弱性。导致金融危机的最终爆发有诸多因素,如宏观经济政策失误,政府对金融市场的干预不当、监管不力,市场机制不健全等。但金融企业内部管理不善和内部控制不力始终是造成危机最重要的原因之一。著名的巴林银行倒闭事件和日本大和银行事件都是典型的金融企业内部控制失败导致经营失败的案例。入世后,面对复杂的经济金融环境和强大的竞争对手,中国金融企业如何通过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系统来提高抗风险能力,遏止不良资产的继续增加,提升核心竞争能力,是一个富有现实意义的课题。 2 完善金融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 2.1 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 (1)风险识别。企业首先要清楚在经营过程中面临哪些风险,将面临的风险要素和风险点罗列出来,既要考虑内部风险,又要考虑外部风险,既要考虑整体水平上的风险又要考虑业务活动中的风险,风险要素的识别要尽量全面、细致。 (2)对风险点进行分析。对业务活动中面临的各种风险,要分别分析他们产生的原因及表现形式,估计各种风险发生的概率、频率及可能产生的危害。这里要特别注意发现关键控制点,即业务经营过程中容易发生错弊,而需加以控制的关键环节。这样,才能为内控制度的建设既全面又有重点打下基础。 2.2 设立良好的控制活动 控制活动贯穿于整个机构的各个层次和部门。包括高层检查、直接管理、信息加工处理、实物控制、工作指标和职责分离。控制活动要与风险评估过程联系起来,特别是要针对控制点设置控制活动。例如在资产管理公司,对资产处置过程、财务报销过程、内部支持保障系统都要分别设计控制活动。金融企业控制活动的要素包括各种控制方法、控制手段和风险控制技术,这三者构成了其控制活动系统的基本框架。控制方法包括前馈控制、反馈控制、预防控制等三种基本方法;控制手段包括组织控制、授权控制、程序控制、业务记录控制、预算控制等;风险控制技术主要包括风险回避、风险补偿、风险转移、风险分散等四种控制手段。 2.3 加强信息的交流与沟通

金融机构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金融机构内部控制是金融机构的一种自律行为,是金融机构为完成既定的工作目标和防范风险,对内部各职能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从事的业务活动进行风险控制、制度管理和相互制约的方法、措施和程序的总称。就银行机构而言,其内部控制主要包括银行机构内部组织结构的控制、授权授信的控制、信贷资金风险的控制、会计系统的控制、计算机业务系统的控制等。目前,我国银行机构由于制度有待完善、对决策者的决策权和分支机构缺乏有效的控制、内部各部门之间缺乏必要的制约等诸方面的原因,内部控制难以全面地顺利实施。为了有效地防范金融风险,保证金融业安全稳健运行,各金融机构必须建立科学完善的内控制度,并认真贯彻落实。一、当前金融机构内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银行内部组织结构的控制应按照决策系统、执行系统、监督反馈系统相互制衡的原则来设置,但在实际操作中并未完全达到这一要求。首先,内控本身有其固有的局限,它要受成本效益原则限制。管理层在设置内部结构时,必然要权衡为强化内控而付出的成本和收益。银行在设计制度时受成本的制约,不可能是最好的内控制度,只能是恰当的制度,既要考虑设计的经济性,又要考虑执行时的效益性。如果某项设置投入多而当期并不能带来相应的效益,即使能强化内控,也很有可能会被放弃。其次,部门之间相互割裂、相互抵触、牵制乏力的现象比较普遍。如会计部门不能制约资金组织部门的资金成本,有可能造成存款“唯量是图”,存款结构越来越不合理,与银行利润目标严重背离。很多银行上下级行各部门自成体系,各自为政,部门之间缺乏相互协调和监督功能。如按要求计划信息部门可以通过报表、项目电报等监督制约信贷部门,会计部门可以通过账表制约计划部门。但实际操作中无相互协调的责任机制,各部门之间的监督作用未能发挥,甚至出现了通过调整账表来隐瞒其它部门的违规行为,往往造成重大后果后才被发现。 2.银行内部授权授信的控制要求建立合理的以书面形式确认的授权授信制度,按照业务工作程序和授权,健全完善各种审批手续。各级主管要在授权的范围内实施管理,各项权力要在制衡的条件下正确使用。但实际情况往往并未如此。目前银行采用的多是一级法人下的分支行长负责制,即银行内部的经营管理由行长负责。行长既是国有资产所有者代表,又是企业法人代表;既是银行经营决策者,又是银行经营管理运作的执行人。法人治理结构基本上就是行长一个层次。内控中对领导干部的权力缺乏应有的控制机制。行长的个人决策行为、业务行为、责任行为没有操作性强的规范的制度制约。 3.按《加强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的指导原则》,银行机构要建立起科学的银行计算机系统风险控制制度,但在实际操作中这一点难以做到。计算机等高新技术在银行业的广泛运用推动了其发展,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新的风险,向内部控制工作提出了挑战。现行内控制度很大程度上已不能再适应计算机支持下的银行会计业务,带来诸如计算机技术员和会计业务员权责分工等一系列原内控制度所未涉及到的问题。会计部门缺乏既懂业务又懂微机的复合型管理人才,对电子数据处理系统的管理不得力。[!--empirenews.page--] 4.内部稽核监督管理职能未能充分发挥。现行稽核制度下稽核部门缺乏必要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不仅难以实施有效、及时的监督检查,难以真实地向上级行反映情况,而且难以严肃处理违规违纪问题。稽核力量配备不足,人员素质不能适应工作需要。一些行不重视稽核工作,配备的稽核人员数量少,且有部分是兼职,造成执行者也是控制者的情况,加大了控制难度。稽核频率偏低,覆盖面不够。稽核部门无法从整体上把握全行的业务动作和经营状况,无法及时发现经营中存在的问题,也难以提出有针对性和建设性的意见。 5.现行会计内控制度缺乏系统性、可操作性,且加强会计结算与严格执行制度之间存在矛盾。会计内控机制应由目标系统、决策系统、执行系统和监督系统组成,在内控目标下指导决策系统,制定各项内部控制制度,按照制度进行具体操作,由监督系统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监督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决策系统,修改有关制度并实施,使得会计内控成为在目标指导下能自我完善、动态循环的有机系统。但许多银行机构以静止的眼光看待会计内控制度,没有认识到内控机制是一个动态系统,对内控中暴露出来的小问题不去主动纠正,不能做到防微杜渐,以至小错酿

浅谈金融机构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

浅谈金融机构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 对金融机构而言,其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工作是必不可少的,但作为金融机构管理者必须明确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深入洞悉二者各自所发挥的特征作用。本文将主要探讨上述内容,希望为金融机构优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提供有价值参考。 标签:金融机构;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关系 金融机构风险管理帮助机构打造风险监管体系,而内部控制则强调企业必须实施改进改造,正视自身所存在的风险点并做好相应处理工作。在我国,结合了宏观政策层面的金融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工作应该做到相辅相成,以便于为企业风险管理建立长效机制,最终实现对企业的对冲机制与经济资本配置机制构建过程,为企业构建更为健全、功能更丰富的全面风险管理模式。 一、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 如果从宏观角度来讲,我国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应该与内部控制工作联系起来,基于质变理论实现二者的内涵特质分解,即结合机构管理机制来实现风控优化,从更多层次、更多渠道把控金融机构的管理内涵,为企业消除财务隐患顾虑。而金融机构本身需要严把财务关,保证财务健康,再针对审计工作提出要求,保证金融机构财务表中资金财产内外迁移的始终健康。当然,金融机构还应该具备良好的人才,他们应该对融资能力业务与风险管控业务熟悉,正如当前流行于金融机构行业的“能力学说”,它需要结合国家所颁布的宏观政策来规范金融机构的财务系统,以便于为机构的内控水平优化奠定基础。 再看内部控制,早在1992年,美国COSO(TheCommittee ofSponsoringOrganizationsoftheTreadwayCommission)反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就发布了《内部控制———综合框架》这一文件。文件中就对内部控制给出了官方解读,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就应该包含董事会、管理层以及所有员工,他们需要共同参与到机构经营活动中,以便于保证和提升企业经营活动的有效性与高效率,并保证机构财务报告的法律效力,结合文件中所提到的这些管理内容,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要素就应该包括环境、风险评估、业务控制、信息沟通以及机构监督。 良好的金融机构内部控制应该基于金融机构治理基础展开,正如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在2005年所公布的《加强银行机构公司治理》中就指出“良好的金融机构内部控制治理应该充分调动董事会、管理层以及全体员工,追求企业利益与股东价值相衬目标,这有利于金融机构的监督行为优化。” 二、金融机构中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相互关系 首先,有学者认为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二者之间存在相互融合关系,二者应该成为金融机构中的一个整体,它们表现一致,具有相同作用。金融机构设计风

金融企业内部控制及风险防范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cb6787051.html, 金融企业内部控制及风险防范 作者:宋立伟 来源:《合作经济与科技》2014年第13期 [提要] 透视会计内部控制工作现状,分析影响会计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因素,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建立完善、高效的内部控制运行机制,已成为目前金融行业防范、化解会计风险的首要任务。研究内部控制,对于改善我国金融企业内部控制现状,保证金融市场的有效运行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科学地设置内控防线,深化会计内控机制已势在必行。本文对如何加强金融会计内部建设与防范金融会计风险加以讨论。 关键词:金融企业;内部控制;风险防范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4月16日 一、内部控制的概念 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为了提高其经营效率和充分有效地获取和使用各种资源,运用适合自身情况的自我调节和约束的控制系统和方法,主动规避风险,实现持续发展的过程,良好的内部控制是全面风险管理工作的基础,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是现代公司生存和发展的基本保障。金融企业就像一辆高速行驶的汽车,内控管理起到刹车系统的作用。千变万化的经济环境好像错综复杂的路况,尤其是做大做强的公司,更必须有良好的刹车系统才能保证稳健高速的行驶,否则越大超强发生风险的可能就越大。 我国央行制定《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中规定,内部控制是商业银行为实现经营目标,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制度、程序和方法,对风险进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和纠正的动态过程和机制。因而,可以结合金融企业的实际情况,将内部控制定义为金融企业的管理层为实现既定的经营目标和防范经营风险,对内部各职能部门、各分支机构、各项业务活动进行风险控制、制度建设等管理方面的目标、措施和方法、程序的总称,是金融企业的自律行为。 二、我国金融企业内部控制现状 自从1997年中国人民银行颁布我国第一个有关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行政法规《加强金融机构内部控制和指导原则》以来,我国监管部门已经陆续出台不少有关金融企业内部控制的规章制度来指导、规范和监管金融企业的内容控制实施。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的金融企业自身的内部控制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应用文-金融机构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金融机构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金融机构内部控制是金融机构的一种自律行为,是金融机构为完成既定的 目标和防范风险,对内部各职能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从事的业务活动进行风险控制、制度和相互制约的方法、措施和程序的总称。就银行机构而言,其内部控制主要包括银行机构内部 结构的控制、授权授信的控制、信贷资金风险的控制、 系统的控制、计算机业务系统的控制等。目前,我国银行机构由于制度有待完善、对决策者的决策权和分支机构缺乏有效的控制、内部各部门之间缺乏必要的制约等诸方面的原因,内部控制难以全面地顺利实施。为了有效地防范金融风险,保证金融业安全稳健运行,各金融机构必须建立科学完善的内控制度,并认真贯彻落实。 一、当前金融机构内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银行内部组织结构的控制应按照决策系统、执行系统、监督反馈系统相互制衡的原则来设置,但在实际操作中并未完全达到这一要求。 首先,内控本身有其固有的局限,它要受成本效益原则限制。管理层在设置内部结构时,必然要权衡为强化内控而付出的成本和收益。银行在设计制度时受成本的制约,不可能是最好的内控制度,只能是恰当的制度,既要考虑设计的 性,又要考虑执行时的效益性。如果某项设置投入多而当期并不能带来相应的效益,即使能强化内控,也很有可能会被放弃。 其次,部门之间相互割裂、相互抵触、牵制乏力的现象比较普遍。如会计部门不能制约资金组织部门的资金成本,有可能造成存款“唯量是图”,存款结构越来越不合理,与银行利润目标严重背离。很多银行上下级行各部门自成体系,各自为政,部门之间缺乏相互协调和监督功能。如按要求 信息部门可以通过报表、项目电报等监督制约信贷部门,会计部门可以通过账表制约计划部门。但实际操作中无相互协调的责任机制,各部门之间的监督作用未能发挥,甚至出现了通过调整账表来隐瞒其它部门的违规行为,往往造成重大后果后才被发现。 2.银行内部授权授信的控制要求建立合理的以书面形式确认的授权授信制度,按照业务工作程序和授权,健全完善各种审批手续。各级主管要在授权的范围内实施管理,各项权力要在制衡的条件下正确使用。但实际情况往往并未如此。 目前银行采用的多是一级法人下的分支行长负责制,即银行内部的经营管理由行长负责。行长既是国有资产所有者代表,又是企业法人代表;既是银行经营决策者,又是银行经营管理运作的执行人。法人治理结构基本上就是行长一个层次。内控中对领导干部的权力缺乏应有的控制机制。行长的个人决策行为、业务行为、责任行为没有操作性强的规范的制度制约。 3.按《加强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的指导原则》,银行机构要建立起科学的银行 系统风险控制制度,但在实际操作中这一点难以做到。 计算机等高新技术在银行业的广泛运用推动了其 ,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新的风险,向内部控制工作提出了挑战。现行内控制度很大程度上已不能再适应计算机支持下的银行会计业务,带来诸如计算机技术员和会计业务员权责分工等一系列原内控制度所未涉及到的问题。会计部门缺乏既懂业务又懂微机的复合型管理人才,对电子数据处理系统的管理不得力。 4.内部稽核监督管理职能未能充分发挥。现行稽核制度下稽核部门缺乏必要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不仅难以实施有效、及时的监督检查,难以真实地向上级行反映情况,而且难以严肃处理违规违纪问题。 稽核力量配备不足,人员素质不能适应工作需要。一些行不重视稽核工作,配备的稽核

互联网金融企业内部控制与管理

互联网金融企业内部控制与管理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蓬勃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攀升。对于网络金 融的发展进程有了越来越高的关注度,但对于互联网金融企业自身而言,却存在 着诸多不确定和不可控的因素。虽然网络金融的飞速发展与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 进程紧密呼应,且具备着良好的优势和特性,让借贷双方从中获取到了及时有效 的交易途径;但背后仍然存在着许多的风险及问题。因此,在当前的互联网金融 环境下,对相关的互联网金融企业进行必要的和可行的内部控制以及管理的研究 具备着非常积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是对当前网络金融借贷中存在的风险及问 题进行深层次的探讨与分析,并提出互联网金融企业在当前的风口浪尖下,该如 何更好更快地提高完善内部控制与管理,希望能够给相关的企业提供一定的建设 性意见。 关键词:风险管理视角;互联网金融;内部控制;解决策略;风险管理 1相关概念解析 1.1风险及其管理的基本内涵 风险主要是指一个事件所造成损失(或收益减少)的可能性。它具备概率性、模糊性以及可能性等特性。风险所发生的可能性不仅与外界环境有必然联系,与 内部环境同样有着很强的关联性。并且风险的变化甚至会随着周围内外部环境而 发生转变。对于风险管理来说,它主要是指运用一些合理有效的应对策略防范风 险的发生。所以说相关企业的相应管理部门以及从业工作者在对风险管理时,必 须要具备动态化的系统化的网状思维去考虑问题,从而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内部风 险的管理和控制。 1.2互联网金融 互联网金融是以网络信息技术为基础和载体将相关联的金融产品衔接起来而 展开的金融服务。主要包括网上银行、证券、保险以及其他金融服务。互联网金 融的基本内涵就是通过互联网信息技术为桥梁,将广大储蓄者的资金转移到实体 经济中,或实现借贷双方的对接,使资金的供需更加便捷。正是由于互联网金融 提供这种方便快捷低成本的资金供需服务,使其成为互联网信息时代发展的必然 选择之一。 1.3内部控制 对于内部控制来说,它主要是指企业健康发展过程中,为了规避、减少风险,降低管理成本,达到合理控制风险而建立的一套完整的动态管理系统和体系。良 好和相对健全的内部控制可以充分的使企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经营效率不断提升,以达到企业的良性化发展。从而真正意义上实现企业良性的发展生态体系。 2互联网金融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2.1内部控制建设的现状无法满足和适应互联网金融创新的需要 互联网金融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缺乏完善性、全面性、科学性。这些问题的存 在使企业内部控制处于停滞或低效状态。由于企业普通员工或管理者没有内部风 险控制的真正的风险防范意识,甚至对相关的专业知识都没有进行更深层次的理 解与分析。所以在风险的管控过程中,相关的企业内部控制的工作人员根本制定 不出合理有效的应对措施。并且整个内部控制工作缺乏高精尖的相关综合性人才,导致不能够从全面性、系统性、准确性的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因此,建立完善 的内部风险的管理与控制的培训机制,不定期的对员工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和强

金融机构反洗钱内控制度建设的基本要求

金融机构反洗钱内控制度建设的基本要求 反洗钱内控制度必须结合业务、反洗钱内控制度必须能够发现和识别可疑交易、反洗钱内控制度必须适合金融机构特点及实现动态管理。 金融机构反洗钱内控制是国务院有关金融监督管理机构对所监督管理的金融机构提出的一种反洗钱的内部制度。根据2020年10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国务院有关金融监督管理机构审批新设金融机构或者金融机构增设分支机构时,应当审查新机构反洗钱内部控制制度的方案;对于不符合本法规定的设立申请,不予批准。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特别是作为一名大学生,在人生阅历相对缺乏思想不够成熟的情况下,在入党动机问题上出现一些偏差也是难免的。但我们绝不能以少不更事为借口,而是必须坚定为中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献身的信念,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时刻牢记着入党就意味着奉献,意味着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和约束,意味着对自己和社会承担更大的责任。加强理论学习,并在理论指导下在实践中锻炼自己,在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保持先锋模范的觉悟,主动接受他人的批评并开展自我批评,从而不断克服思想上的缺点。 该法明确规定,金融机构应当依照本法规定建立健全反洗钱内部控制制度,金融机构的负责人应当对反洗钱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负责。金融机构应当设立反洗钱专门机构或者指定内设机构负责反洗钱工作。 入党动机基本属于思想范畴,根据人的认识和成长规律,人的正确思想是在理论上和实践的相互印证,互相促进的不断运动中形成的。所以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的基本要求: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主动投身于社会实践,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培养自律意识,提高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自觉性。 第四条中国人民银行根据国务院授权代表中国政府开展反洗钱国际合作。中国人民银行可以和其他国家或者地区的反洗钱机构建立合作机制,实施跨境反洗钱监督管理。 2020年10月31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2020年1月1日起施行。 生物化学包括化学的各个方面,并延伸到生命科学和医学,侧重于研究生物系统的化学属性;而生物技术则是偏重利用生命物质研发各种产品,例如食物添加剂、化学解毒剂等,以及生物医药行业;而生物学课程通常是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相结合,就业侧重生物研究居多。 有浪漫国都的法国,一直是大家向往的地方,留学也不例外,那去法国留学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呢?我们一起来看看86留学网的老师是怎样为我们介绍的。

金融企业内部控制

一、金融企业内部控制理念 1.1内部控制发展的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内部牵制阶段(Internal Check) 20世纪40年代以前,以提供有效的组织和经营,并防止错误和其他非法业务发生的业务流程设计。 主要特点是以任何个人或部门不能单独控制任何一项或一部分业务权力的方式进行组织上的责任分工,每项业务通过正常发挥其他个人或部门的功能进行交叉检查或交叉控制。 查错防弊职务分离如:银行业务可能性降低 双人临岗,互相制约,出现差错,产生舞弊 第二阶段:内部控制阶段(Internal Control) 20世纪40——70年代,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准则委员会: 1949年定义,企业为保护资产完整、保证会计救据的正确和可靠、提高经营效率、贯彻管理部门既定决策,所制定的政策、程序、方法和措施。 1958年发布《审计程序公告29号》,将内部控制划分为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 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所属审计准则委员会(ASB) 1972年发布《审计准则文告第1号》(SASNo .1),重新解释内部控制定义: 管理控制包括(但不限于)组织规划以及与管理当局进行经济业务授权的决策过程有关的程序和记录。这种授权是与完成该组织目标的职责直接有关的一种管理职能,也是建立经济业务的会计控制的起点。会计控制包括组织规划以及与保护财产安全和财务报表可靠性有关的程序和记录,因此它在设计上应能合理保证。 会计控制---资产、信息的可靠性;管理控制 - 业务的合规性、有效性 第三阶段:内部控制结构阶段(Internal Control Structure) 20世纪80——90年代,内部控制结构由三部分组成:控制环境,会计制度,控制程序 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美国会计协会(AAA)、财务经理人协会(FEI)、内部审计师协会(IIA)、管理会计师协会(IMA)1985年,联合创建了反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通常称Treadway委员会),旨在探讨财务报告中的舞弊产生的原因,并寻求解决之道。 1987年,该委员会提交专题报告,认为50%的财务报告虚假是由内部控制失效所引起的,因此有必要对现有各种内部控制理论和解释进行整合,从而成立了“发起人委员会”,即COSO(The 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 of Fraudulent Financial Reporting) 第四阶段:内部控制整体框架阶段 20世纪90年代以后,1992年,COSO委员会提出著名的COSO报告——《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并于1994年进行了增补,从而产生了至今极有影响的COSO报告。 1996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全面接受COSO报告,发布《审计准则公告7号替代55号》。 COSO报告首次把内部控制从原来的平面结构发展为立体框架模式。代表着国际上在内部控制研究方面的最高水平,是内部控制理论研究历史性的突破。 内部控制由五个相互联系的要素组成:控制环境(Control Environment)风险评估(Risk Assessment) 控制活动(Control Activities)信息与沟通(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监控(Monitoring) 第五阶段:风险管理整体框架(ERM) 21世纪初期 COSO全面风险管理框架发布于2004年,相比1992年的综合内控框架,更关注于对企业风险的应对。 第一维度:目标从三性到四性,即战略目标、经营目标、报告目标和合规目标; 第二维度:要素从五个变为八个,即内控环境、目标设定、时间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对策、控制活动、信息和交流、监控;从合理的保证到“风险边界”,到“风险容忍度”的合理保证。 1.2 内部控制的理论基础: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 20世纪40年代出现的一门新型的综合学科,美国学者维纳。目的是研究系统和经济过程如何发挥其功能,如何控制经济过程。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末,它的主要创立者是美国的数学家申农 (GE.Shalmon)和控制论的维纳,广泛应用于各种学科,成为广义信息论。 美籍奥地利生物学家塔朗菲 (L.v Bertalan),1945年月发表了题为《关于一般系统论》的论文,宣告了这门新学科的诞生。一切事物都是在不断运动之中,任何一个系统也不例外,内部控制系统也是在不断改进和发展中逐步趋向完善的。 二、国际上有名的内控模式 2.1 美国COSO框架 (1)企业内部控制整合框架 三目标:经营效果和效率,财务报告的可靠性,遵守法律和法规 五要素: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 (2)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

金融机构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金融机构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机构内部控制是金融机构的一种自律行为,是金融机构为完成既定的工作目标和防范风险,对内部各职能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从事的业务活动进行风险控制、制度管理和相互制约的、措施和程序的总称。就银行机构而言,其内部控制主要包括银行机构内部组织结构的控制、授权授信的控制、信贷资金风险的控制、系统的控制、机业务系统的控制等。,我国银行机构由于制度有待完善、对决策者的决策权和分支机构缺乏有效的控制、内部各部门之间缺乏必要的制约等诸方面的原因,内部控制难以全面地顺利实施。为了有效地防范金融风险,保证金融业安全稳健运行,各金融机构必须建立完善的内控制度,并认真贯彻落实。一、当前金融机构内控中存在的主要 1.银行内部组织结构的控制应按照决策系统、执行系统、监督反馈系统相互制衡的原则来设置,但在实际操作中并未完全达到这一要求。首先,内控本身有其固有的局限,它要受成本效益原则限制。管理层在设置内部结构时,必然要权衡为强化内控而付出的成本和收益。银行在设计制度时受成本的制约,不可能是最好的内控制度,只能是恰当的制度,既要考虑设计的性,又要考虑执行时的效益性。如果某项设置投入多而当期并不能带来相应的效益,即使能强化内控,也很有可能会被放弃。其次,部门之间相互割裂、相互抵触、牵制乏力的现象比较普遍。如会计部门不能制约资金组织部门的资金成本,有可能造成存款“唯量是图”,存款结构越来越不合理,与银行利 润目标严重背离。很多银行上下级行各部门自成体系,各自为政,部门之间缺乏相互协调和监督功能。如按要求计划信息部门可以通过报表、项目电报等监督制约信贷部门,会计部门可以通过账表制约计划部门。但实际操作中无相互协调的责任机制,各部门之间的监督作用未能发挥,甚至出现了通过调整账表来隐瞒其它部门的违规行为,往往造成重大后果后才被发现。 2.银行内部授权授信的控制要求建立合理的以书面形式确认的授权授信制度,按照业务工作程序和授权,健全完善各种审批手续。各级主管要在授权的范围内实施管理,各项权力要在制衡的条件下正确使用。但实际情况往往并未如此。目前 银行采用的多是一级法人下的分支行长负责制,即银行内部的经营管理由行长负责。行长既是国有资产所有者代表,又是法人代表;既是银行经营决策者,又是银行经营管理运作的执行人。法人治理结构基本上就是行长一个层次。内控中对领导干部的权力缺乏应有的控制机制。行长的个人决策行为、业务行为、责任行为没有操作性强的规范的制度制约。 3.按《加强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的指导原则》,银行机构要建立起科学的银行计算机系统风 险控制制度,但在实际操作中这一点难以做到。计算机等高新技术在银行业的广泛 运用推动了其,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新的风险,向内部控制工作提出了挑战。现行内控制度很大程度上已不能再适应计算机支持下的银行会计业务,带来诸如计算机技术员和会计业务员权责分工等一系列原内控制度所未涉及到的问题。会计部门缺乏既懂业务又懂微机的复合型管理人才,对数据处理系统的管理不得力。 4.内部稽核监督管理职能未能充分发挥。现行稽核制度下稽核部门缺乏必要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不仅难以实施有效、及时的监督检查,难以真实地向上级行反映情况,而且难以严肃处理违规违纪问题。稽核

金融企业内部控制

金融企业内部控制(一) 主讲老师:付纬 什么是内部控制? 从几个事件说起 英国巴林银行的破产,期权期货交易中损失6.5亿英镑; 所罗门兄弟,因会计入账错误损失2.7亿美元; 里昂信贷,500亿法郎呆账损失; 大和银行,美国国债欺骗性交易导致11亿美元损失; 德意志银行BT,金融衍生工具交易中损失4.23亿美元; 法国兴业银行,期货交易中形成巨额损失49亿欧元; 中国证券商行业现状,银监会要求自营权益类证券持仓量不得超过券商资产的80%,中小券商存在较多问题。 启发: 持续性的程序; 员工的参与。 达到风险管理的目标:内部控制不是万能的;内部控制不是绝对的 课程提纲 1.金融企业内部控制理念 2.我国金融企业内部控制的发展 3.金融企业内部控制案例与诊断分析 学习目标: 1.了解内部控制的基本概念

2.知晓金融企业内部控制的目标和要素 3.在金融实践操作中加强内控,防范风险 第一节金融企业内部控制理念 一、金融企业内部控制理念 1.1内部控制发展的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内部牵制阶段(Internal Check) 20世纪40年代以前 以提供有效的组织和经营,并防止错误和其他非法业务发生的业务流程设计。 主要特点是以任何个人或部门不能单独控制任何一项或一部分业务权力的方式进行组织上的责任分工,每项业务通过正常发挥其他个人或部门的功能进行交叉检查或交叉控制。 第二阶段:内部控制阶段(Internal Control) 20世纪40——70年代 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准则委员会: 1949年定义,企业为保护资产完整、保证会计救据的正确和可靠、提高经营效率、贯彻管理部门既定决策,所制定的政策、程序、方法和措施。 1958年发布《审计程序公告29号》,将内部控制划分为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 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所属审计准则委员会(ASB)

金融企业内部控制剖析

金融企业内部控制剖析 一、内控管理与经营管理平衡自由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力规范和发展对任何行业而言,都是一个硬币的两面。要实现企业的快速发展,就要对管理的权限进行有效限制。限制方式不外是两种,一种是来自社会的外部制约,另一种是制度内部的相互监督和制衡。 金融企业就像一辆高速行驶的轿车,内控管理起到刹车系统的作用。千变万化的经济环境好像错综复杂的路况,尤其是做大做强的公司,更必须有良好的刹车系统才能保证稳健高速的行驶.否则越大越强发生风险的可能就越大。 经营管理是“汽车”行使的动力系统。内控管理是“汽车”行驶的制动系统。内控管理和经营管理就像汽车的刹车和油门,如果只踩油门而不用刹车,汽车就会失去控制,如果只用刹车而不踩油门,汽车就会停止不前。只有合理掌握好刹车和油门,才能安全行驶。换言之,只有抓好全面风险管理。才能实现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 惯性,企业管理同样要运用好像惯性。其实就如同开车时刹车和油门的关系,远远看见红灯了,就松了油门的脚,让车随着惯性前行,临到红绿灯下,绿了轻点油门继续前进,还是红的就挺下车来稍息片刻。这样不仅省油,而且坐在车里的人稳当的很,基本不会前仰后合的。开车的,不仅要在自己的车道开好车,还要旁顾左右,既小心提放别人的莽撞投机,又寻找自己穿梭前行的机会。 不受约束的权力必然腐败,权力只有用权力来约束,要科学地找到二者之间的平衡。内控管理是在发展与质量、成本与效益之间进行取舍的科学,是一门平衡的艺术。如果说证券公司的前台营销部门为拓展市场与业务,不断在“踩油门”,那么风险管理部门则通过“踩刹车”的方式来调节业务发展速度,确保公司在安全的基础上稳健发展。 二、内控是企业与生俱来的特性内部控制。是公司为实现其经营活动的目标而在公司内部采取的自我约束、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机制和制度。内部控制是企业与生俱来的一个特性,其方法和措施都是基于企业自身的需求。 中国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从2001年出台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开始,历经数次修正与不断完善。 (一)2001年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以资产负债表项目控制为主线从2001年6月22 Et财政部印发《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以及《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试行)》的通知开始,财政部陆续发布了内部会计控

金融企业内部控制探析

金融企业内部控制探析 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为了提高其经营效率和充分有效地获取和 使用各种资源,运用适合自身情况的自我调节和约束的控制系统和方法,主动规避风险,实现持续发展的过程,良好的内部控制是全面风险管理工作的基础,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是现代公司生存和发展的基本保障。 内部控制的总体目标是将企业建成决策科学、管理规范、经营稳健、质量和效益一流的企业。内部控制流程包括了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渗透到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各个环节,以确保不存在内部控制的空白或漏洞。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监管规定,金融企业应建立风险控制的组织架构和相关控制制度,在业务管理、资金管理、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管理等方面形成了较完整的内部控制体系。 一、内控管理与经营管理平衡 自由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力 规范和发展对任何行业而言,都是一个硬币的两面。要实现企业的快速发展,就要对管理的权限进行有效限制。限制方式不外是两种,一种是来自社会的外部制约,另一种是制度内部的相互监督和制衡。 金融企业就像一辆高速行驶的轿车,内控管理起到刹车系统的作用。千变万化的经济环境好像错综复杂的路况,尤其是做大做强的公司,更必须有良好的刹车系统才能保证稳健高速的行驶,否则越

大越强发生风险的可能就越大。 经营管理是“汽车”行使的动力系统,内控管理是“汽车”行驶的制动系统。内控管理和经营管理就像汽车的刹车和油门,如果只踩油门而不用刹车,汽车就会失去控制,如果只用刹车而不踩油门,汽车就会停止不前。只有合理掌握好刹车和油门,才能安全行驶。换言之,只有抓好全面风险管理,才能实现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惯性,企业管理同样要运用好像惯性。其实就如同开车时刹车和油门的关系,远远看见红灯了,就松了油门的脚,让车随着惯性前行,临到红绿灯下,绿了轻点油门继续前进,还是红的就挺下车来稍息片刻。这样不仅省油,而且坐在车里的人稳当的很,基本不会前仰后合的。开车的,不仅要在自己的车道开好车,还要旁顾左右,既小心提放别人的莽撞投机,又寻找自己穿梭前行的机会。 不受约束的权力必然腐败,权力只有用权力来约束,要科学地找到二者之间的平衡。内控管理是在发展与质量、成本与效益之间进行取舍的科学,是一门平衡的艺术。如果说证券公司的前台营销部门为拓展市场与业务,不断在“踩油门”,那么风险管理部门则通过“踩刹车”的方式来调节业务发展速度,确保公司在安全的基础上稳健发展。 二、内控是企业与生俱来的特性 内部控制,是公司为实现其经营活动的目标而在公司内部采取的自我约束、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机制和制度。内部控制是企业与生俱来的一个特性,其方法和措施都是基于企业自身的

金融机构内控与合规工作总结

金融机构内控与合规工作总结 合规工作总结 内部控制、案件防控及合规情况 Xx年是我行成立的第三年,也是至关重要的一年,全行内控、案防、合规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制定、实施以防范操作风险及案件风险为导向,以杜绝严重违规行为为重点,以加强内部控制为核心的工作方案。从建立合规秩序、加强制度管理、加大检查力度、理顺沟通机制和培育合规文化等五个方面,通过履行内部审计和合规的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职能,发挥内审合规工作在完善内部控制环境、提高操作风险及案件风险评估能力、改善操作风险及案件风险控制措施和手段的作用,增强机构自身案件防控内生动力建设水平,有效落实合规管理措施,防范和控制合规风险。 Xx年一季度我行在内控、案防、合规方面工作总结情况如下: 一、推进合规体系建设,逐步建立合规管理平台 Xx年我行在董事会的领导下,由行长室负责有效管理全行的合规风险,明确一名副行长分管合规管理工作。配备一名专职合规员;在主要业务部门和各支行设立兼职合规员,初步搭建全行的合规风险管理框架。 为健全我行合规风险管理体制,推进合规风险管理工作,根据《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指引》要求,明确各业务

条线部门在内控、案防、合规工作上的责任。行长是我行内控、案防、合规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全行的内控、案防、合规工作承担领导责任;分管副行长协助行长组织实施全行内控、案防、合规工作;各业务条线部门是内控、案防、合规管理的直接责任部门,具体负责本部门的内控、案防及合规工作,确保工作的正常有效开展,杜绝案件风险发生;合规经理是合规管理的职能部门,通过定期召开工作协调会,联席会的方式听取各部门内控和合规工作情况汇报,研究和部署相关工作,协商解决在日常工作中具体问题,及时调整和完善内控合规工作方案,落实各项检查及风险问题的整改等;全行的每一位员工必须在本职岗位上对每项业务活动的合规性负责。 同时制定了《xx合规管理员管理办法》,明确了合规经理和兼职合规员的岗位职责,工作内容,报告路线和具体的工作要求。 二、召开工作会议,明确工作方针,层层签署目标责任书 Xx年x月xx日,我行召开全行员工会议,在会上学习了《xxx同志在xx年上海银行业案防安保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再次强调了内控、案防、合规工作的重要性,要求“全员合规,从我做起”,并要求各条线部门结合部门的实际情况,就全年的内控和合规工作的目标、总体要求做出具体计划安排,包括检查和培训,风险排查的计划等,从工作要求

《金融机构反洗钱实用手册》反洗钱内部控制制度

《金融机构反洗钱实用手册》 反洗钱内部控制制度 一、反洗钱内部控制制度概述 (一)概念 反洗钱内部控制制度,是指金融机构根据其经营管理体制和自身经营特点,将国家反洗钱的相关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的规定和要求,分解、细化落实到本单位相关的业务经营和管理中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方法、措施和程序。 (二)特征 1.对象的特定性 反洗钱内部控制的对象仅仅指反洗钱法律法规及行政规章所规定的义务主体,只对金融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起到约束作用,因而其对象具有特定性。 2.内容的广泛性 反洗钱内部控制制度涵盖的内容较为广泛,包括反洗钱内部规章制度、岗位责任制和反洗钱工作操作程序等,具体应包括反洗钱工作机构的设置,必要的反洗钱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交易报告员的配备,对内部反洗钱工作部门及工作人员的评估、考核、奖惩、培训等制度。通过建立内容广泛的内控制度,使金融机构反洗钱工作机制得以完善,从而更好地履行反洗钱义务。 3.执行的强制性

反洗钱内部控制制度往往被作为金融机构内部管理中考核和评估、奖励和惩罚的标准和依据,因此具有执行上的强制性。由于反洗钱内部控制制度是对现行反洗钱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的分解和细化,在发生洗钱案件时,金融机构的反洗钱内部控制制度往往成为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判断该金融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是否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参考因数。 4.形式的完整性 反洗钱内部控制制度从形式上讲不能是单一的某个制度规定,而必须是一套完整的制度体系,既需要涉及各个相关部门、岗位和人员,还需要覆盖每一个业务环节和操作过程。该体系的健全,有赖于纵向及横向配套制度建设的完备程度。只有构建完备的制度体系,才能更好地降低合规风险,做到合规经营。 (三)反洗钱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 反洗钱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和制定应达到以下三个方面的要求: 1.金融机构应将反洗钱工作要求融入业务工作程序和管理系统,使反洗钱成为金融机构整体风险控制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全体员工自觉维护自身机构信誉,防止本机构被洗钱犯罪分子利用的制度保证,从而避免或减少被动卷入洗钱活动而产生的法律风险、经济损失以及对自身信誉的损害。 2.反洗钱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应能够保证本金融机构通过客户身份识别等基本制度,有效发现、识别和报告可疑交易,协助反洗钱监管机关和其他执法部门发现和打击洗钱等违法犯罪活动。

国外知名企业内部控制失败案例分析

国外知名企业内部控制失败案例分析 目录 第一节美国曼氏金融公司内部控制案例分析 (2) 第二节法国兴业银行内部控制案例分析 (7) 第三节德国西门子公司内部控制案例分析 (16)

第一节美国曼氏金融公司内部控制案例分析 2011年10月,因高风险债券投资遭受巨额亏损,全球曼氏金融控股公司(Man Financial Global Holdings Ltd.,以下简称曼氏金融)在纽约南区破产法院申请破产保护。曼氏金融成为首家因欧洲债务危机而破产的华尔街金融机构,也是2008年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 Holdings)倒闭以来美国申请破产的最大金融企业,标志着全球债务危机的深化。鉴于公司激进的风险策略以及巨大的欧债风险敞口,包括穆迪、惠誉在内的多家评级机构将曼氏金融的信用评级降至“垃圾”级。截至9月30日,最新财季的亏损额高达1.91亿美元,每股亏损1.16美元,创出历史纪录;而在过去12个季度里,更是只有三个季度盈利。令人唏嘘的是,曼氏金融在全球金融界的地位十分显赫,作为历史渊源长达220年的最大期货及金融衍生品经纪商,在全球超过70家期货及商品交易所拥有会员资格,在纽约商品交易所和悉尼期货交易所的交易量排在第一名,同时也是美国政府指定的22家美国国债“一级承销商”之一。曼氏金融的陨落在内控方面有何关联,对我国企业有何启示,是本文关注的焦点。 一、控制环境分析 曼氏金融的破产困境,首先应归咎于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乔恩·科尔津(Jon Corzine,以下简称科尔津)激进的操作策略和经营风格。科尔津曾在高盛集团(Goldman Sachs Group Inc.)的债券交易部门工作,担任固定收益部门的负责人并荣升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他还是前美国海军陆战队成员、两任美国联邦参议员和两任新泽西州州长,被广泛认为具有“银行家的野心,政客的夸夸其谈”。科尔津认为曼氏金融过去的气质循规蹈矩、呆板有余,着手将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