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剂量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可有效治疗成人急性恶化的精神分裂症

三种剂量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可有效治疗成人急性恶化的精神分裂症
三种剂量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可有效治疗成人急性恶化的精神分裂症

帕利哌酮缓释片与喹硫平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的对照研究

帕利哌酮缓释片与喹硫平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的对照研究 发表时间:2013-03-26T09:35:34.79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4期供稿作者:李刚李宁 [导读] 帕利哌酮缓释片对女性精神分裂症具有较好的疗效,但在锥体外系不良反应 李刚李宁(湖北省武汉市优抚医院湖北武汉 430023) 【中图分类号】R749.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04-0055-02 【摘要】目的对照分析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帕利哌酮缓释片组(30例)和喹硫平组(30例),观察疗程8周。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4、6、8周未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其临床疗效和药物副反应。结果治疗第2、4、6、8周末两组的PANSS总分均有显著下降(P<0.01)。帕利哌酮缓释片的主要副作用为锥体外系不良反应(EPS),月经紊乱、失眠及便秘等;喹硫平的主要副作用为嗜睡、体重增加、肝功能异常及便秘等。结论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同喹硫平相当,主要副作用为锥体外系不良反应(EPS)、月经紊乱、失眠及便秘。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帕利哌酮缓释片喹硫平 本研究的目的是综合对照分析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为201 2.02-2012.10在我院住院的女性患者。入组标准: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年龄:18-38岁;入组时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60分。排除标准:排除严重躯体疾病、酒精和药物滥用、妊娠和哺乳期妇女。入组共60例,随机分为两组,帕利哌酮缓释片组30例,平均年龄(27.2±5.8)岁,平均疗程(8.0±8.1)年,PANSS总分 (87.6±10.7);喹硫平组30例,平均年龄(25.8±6.5)岁,平均疗程(5.6±6.2)年,PANSS总分(85.8±11.9)。两组在年龄、病程及入组时病情严重程度几个方面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治疗方法帕利哌酮缓释片组:服用“芮达”(西安杨森公司),起始剂量为3mg/d,2周内根据病人情况,增加到6-9mg/d;喹硫平组,服用启维(湖南洞庭药业),起始剂量100mg/d,2周内根据病人情况,增加至600-800mg/d,最大剂量1200mg/d。观察疗程均为8周。如两组患者出现运动障碍或静坐不能,可以加用苯海索片或普荼洛尔片。如伴有失眠者,可辅以苯二氮卓类药物或佐匹克隆治疗,除此之外再不合并使用其他药物。 1.3评定方法分别在入组治疗前和入组治疗后第2、4、6、8周末,进行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研究开始之前对所有参加研究人员进行量表一致性测试。 1.4疗效评定用PANSS减分率评定临床疗效,PANSS减分率(%)=(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30)×100%。减分率≥75%为痊愈,50-74%为显著进步,25-49%为好转,<25%为无效。用副反应量表(TESS)在入组治疗后第2、4、6、8周末各测评1次,同时进行血液分析、心电图、肝功能等化验室检查。 1.5统计分析采用统计软件SPSS 11.4统计,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2 结果 2.1帕利哌酮缓释片组和喹硫平组治疗前后的PANSS评分比较,两组间各个时点PANSS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2、4、6、8周末较入组治疗前PANSS评分均有显著降低(P<0.01)。(见表1) 表1 两组PANSS评分比较 2.2有效率比较帕利哌酮缓释片组疗效为痊愈、显进、好转、无效的例数分别为14、8、4、4例,喹硫平组分别为14、7、4、5例,两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6.67%和8 3.33%(X2=0.138,P>0.05),无显著性差异。 2.3不良反应帕利哌酮缓释片组 30例中发生18例(60%),喹硫平组30例中发生20例(66.67%),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帕利哌酮缓释片组的不良反应主要有失眠、肌强直、震颤、静坐不能、便秘、月经紊乱和泌乳;喹硫平组主要有嗜睡、便秘、体重增加、肝功能异常。(见表2) 表2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n(%)] 3 讨论 帕利哌酮缓释片(商品名:芮达)因采用了渗透性控释口服给药系统技术,使其在药理学特性、药代动力学及临床疗效等方面,与其

棕榈酸帕利哌酮与注射用利培酮微球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比较

棕榈酸帕利哌酮与注射用利培酮微球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比较 发表时间:2018-03-07T11:48:13.307Z 来源:《健康世界》2017年28期作者:高春华 [导读] 棕榈酸帕利哌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确切,有利于患者持续有效的药物治疗,改善患者社会生活功能。 齐齐哈尔民康医院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0 摘要:目的:探讨棕榈酸帕利哌酮与注射用利培酮微球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患者40例,评定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2周末开始两组PANS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至12周末,过程组总有效率为82.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主要为失眠、锥体外系反应、月经紊乱、体质量增加、注射部位疼痛等,但观察组体质量增加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棕榈酸帕利哌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确切,有利于患者持续有效的药物治疗,改善患者社会生活功能。 关键词: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用利培酮微球;精神分裂症;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Paliperidone Palmitate Injection and Risperidone for Depot Suspension in the treatment of schizophrenia. Methods:from June 2016 to June 2017,80 schizophrenic patients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4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urative effect and adverse reactions of two groups were evaluated. Results:at the end of the 2 weekend,the PANSS 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treatment(PO.05). The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two groups were mainly insomnia,extrapyramidal reaction,menstrual disorder,body mass gain and pain at injection site,but the incidence of body weight increas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 Conclusion:palmitic acid Paley piperidone is effective in the treatment of schizophrenia,which is beneficial to the patient's continuous and effective drug treatment and the improvement of the social life function of the patients. Keywords:Paley piperidone palmitate;Risperidone for Depot Suspension;schizophrenia;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致残率高和疾病负担重的精神疾病。目前在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的是棕榈酸帕利哌酮和利培酮微球,虽然两种药物具有相同的药理作用,但棕榈酸帕利哌酮的不良反应更为少一些,而且其在维持期28天内只要注射一次就可以,这无疑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是一种更好的选择。本研究比较棕榈酸帕利哌酮与注射用利培酮微球两种长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棕榈酸帕利哌酮治疗)及对照组(注射用利培酮微球治疗),每组患者40例,其中对照组女性患者16例,男性患者24例;年龄20~55岁,平均年龄(33.85±4.72)岁;病程8~20年,平均病程(11.43±3.01)年。观察组中女性患者20例,男性患者20例;年龄22~57岁,平均年龄(38.11±1.23)岁;病程9~21年,平均病程(12.56±2.43)年。均获得患者或家属的知情同意。排除标准:患者存在除精神分裂症外的其他疾病诊断;有其他明显躯体疾病,或生化、血液、尿液检查结果存在研究者认为具明显临床意义的异常;既往对任何药物曾产生严重过敏反应;有迟发性运动障碍或抗精神病药恶性综合征病史;怀孕、哺乳期的女性或有自杀、暴力行为危险的患者。 1.2方法 入组前若正在服用其他抗精神病药物,逐渐停用该药物,进入2周药物清洗期。观察组于治疗第1天给予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 150mg,第8天予100mg肌内注射(前二次注射部位为三角肌),第38天、第68天予75,100或150mg,肌内注射(三角肌或臀肌,左右侧轮流注射),本组末次肌内注射平均剂量为(97.44±21.30)mg。对照组给予利培酮口服,在开始治疗期前28天口服利培酮每天1~6mg,直至第8天时注射利培酮25mg,以后每2周注射利培酮25、37.5或50mg,直到第78天。两组患者治疗剂量由主管医师控制,患者的临床情况由研究者负责进行评定。总观察时间为92天。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版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组间计量资料以±s表示,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进行x2检验;P<0.05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2周末开始两组PANS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两组间各时点PAN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至12周末,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2.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主要为失眠、锥体外系反应、月经紊乱、体质量增加、注射部位疼痛等,但观察组体质量增加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其他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 3.讨论 精神分裂症主要是指在思维、情感、行为方面的分裂,精神活动与环境的不协调也是其主要特征之一,对患者的生理、社会和经济都有影响。治疗目的在于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棕榈酸帕利哌酮在体内水解为帕利哌酮,是利培酮的主要代谢产物。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2.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但观察组不良反映更低,效果更好。 综上所述,棕榈酸帕利哌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确切,有利于患者持续有效的药物治疗,改善患者社会生活功能。 参考文献: [1]赵黎明.对比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与注射用利培酮微球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效果和安全性[J].黑龙江医药,2016,29(1):11475-11476. [2]唐伟,杨馥银,温娜,等.棕榈酸帕利哌酮长效针剂与利培酮治疗首次发病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随机对照研究[J].中华精神科杂志,2016,

芮达(帕利哌酮缓释片)说明书

芮达(帕利哌酮缓释片)说明书 【芮达商品名】 芮达 【芮达通用名】 帕利哌酮缓释片 【芮达英文名】 pailperidoneextended-releasetablets 【芮达汉语拼音】 PaiLiPaiTongHuanShiPian 【芮达成份】 帕利哌酮 【芮达分子式】 C23H27FN4O3 【芮达分子量】 426.49 【芮达性状】 帕利哌酮为白色薄膜衣片,或浅褐色薄膜衣片,或粉红色薄膜衣片 【芮达适应症】 帕利哌酮缓解释片适用于精神分裂症急性期的治疗 【芮达用法用量】 帕利哌酮推荐剂量为6mg,一日一次,早上服用,超始剂量不需要进行滴定。虽然没有系统性地确立6mg以上剂量是否具有其他益处,但一般的趋势是较高剂量具有较大的疗效。但必须权衡,因为不良反应随剂量增加也会相应增多。因此,某些患者可能从12mg/天的较高剂量中获益,而某些患者服用3mg/天的较低剂量已经足够。仅在经过临床评价后方可将剂量增加到6mg/天以上,而且间隔时间通常应大于5天。当提示需要增加剂量时,推荐采用每次3mg/天的增量增加,推荐的剂量是12mg/天。 【芮达药理毒理】 帕利哌酮是利醅酮的主要代谢产物。与其他抗精神分裂症药物一样,帕利哌酮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但目前认为是通过对中枢多巴胺2(D2)受体和5-羟色胺2(5HT2A)受体拮抗联合介导的。帕利哌酮也是α1和α2肾上腺素能受体以及H1组胺受体的拮抗剂,这可能是该药物某些其他作用的原因。帕利哌酮与胆碱能毒蕈碱受体或β1-和β2-肾上腺受体无亲和力。在体外,(+)-和(-)-帕利哌酮对映体的药理学作用是相似的。

【芮达遗传毒理】 帕利哌酮Ames试验、小鼠淋巴瘤试验、大鼠微核试验结果均为阴性。 【芮达生殖毒性】 1.在一项生育力试验中,经口给予帕利哌酮,剂量高达 2.5mg/kg/天时,雌性大鼠生殖力未见影响。但是在该剂量下,着床前与着床后丢失率增加,活胎数轻微降低,也可见轻微的母体毒性。在剂量为0.63mg/kg时这些剂量未受影响,该剂量按mg/平方米推算,相当于人推荐剂量的一半。 2.雄性大鼠经口给予帕利哌酮,剂量高达2.5mg/kg/天时生育力未受影响,但未进行精子计数和精子活力研究。利醅酮在犬和人体中或广泛转换为帕利哌酮。在Beagle犬长期毒性试验中,所有测试剂量下均可见血清睾酮减少,精子活力或浓度下降。停药后2个月后,血清睾酮和精子相关指标部分回复,但仍处于降低水平。 3.妊娠大鼠和家庭于主要器官形成期经口给药帕利哌酮,测试剂量(大鼠10mg/kg/天,家兔5mg/kg/天,按mg/平方米推算,相当于人推荐剂量的8倍)下未见胎仔畸形发生率增加。利醅酮在大鼠和人体内广泛转化为帕利哌酮。大鼠利醅酮生殖毒性试验中,在给药剂量按mg/平方米推算低于人推荐剂量时,可见幼仔死亡率增加。 【芮达致癌性】 尚未进行帕利哌酮致癌性研究。 【芮达药代动力学】 1.单剂量服用帕利哌酮后,血浆中帕利哌酮浓度稳定升高,大约在服药后24小时到达峰浓度。在推荐剂量范围内(3mg-12mg),给药后的帕利哌酮药物代谢动力学与剂量成正比。帕利哌酮的终末半衰期大约是23小时。 2.给予帕利哌酮后,多数受试者大约在4-5天内达稳态浓度。在9mg的帕利哌酮剂量下,平均稳态峰:谷比率是1.7,范围在1.2- 3.1之间。 3.与利醅酮的速释剂相比,帕利哌酮的释放特点使得其波动度极小。一项研究比较了精神分裂症患者服用帕利哌酮12mg,每日一次(作为缓释片给药)和利醅酮速释片4mg的稳态药代动力学,结果帕利哌酮缓释制剂的波动指数为38,而利醅酮速释制剂为125。 4.服用帕利哌酮后帕利哌酮的(XxX)和(-)对映异构体会相互转化,稳态时两者AUC的比例大约为1:6。 【芮达吸收和分布】 1.服用帕利哌酮后帕利哌酮口服生物利用度是28。 2.根据人群分析,帕利哌酮的表观分布容积是487L,外消旋帕利哌酮的血浆蛋白结合率是74。 3.代谢和清除.尽管体外研究提示,CYP2D6和CYP3A4参与了帕利哌酮的代谢,体内结果提示这些同功酶在帕利哌酮的总体清除中只起了有限的作用。 4.5位健康自愿者口服单剂1mg碳14标记的帕利哌酮速释制剂一周后,给药量的59(范围:51-67)以原形从尿中排出,32(26-41)的剂量为代谢产物被收回,6-12的剂量没有被收回。尿中大约有80的放射活性物质,粪便中大约11。已经在体内研究中证实有4种代谢途径,没有一种超过给药量的10;脱羟基作用,羟化作用、脱氢作用和苯并异唑裂解。 5.人群药物代谢动力学分析发现帕利哌酮在CYP2D6底物强代谢者和弱代谢者之间无暴露量

棕榈酸帕利哌酮长效针剂与利培酮治疗首次发病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

棕榈酸帕利哌酮长效针剂与利培酮治疗首次发病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疗效分析 发表时间:2018-03-09T16:37:17.923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28期作者:韩振洋 [导读] 精神分裂症的患者采用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治疗效果明显好于注射用利培酮微球治疗,有效改善患者症状。 齐齐哈尔民康医院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0 摘要:目的:探讨棕榈酸帕利哌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社会功能及安全性。方法:将本院于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66例精神分裂症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3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利培酮微球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6.97%)共32例,明显高于对照组(66.67%)共22例,且对照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75.76%)共25例,明显高于观察组(30.43%)共10例,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的患者采用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治疗效果明显好于注射用利培酮微球治疗,有效改善患者症状,不良反应少,社会生活功能得到提高。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注射用利培酮微球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icacy,social function and safety of palmipione palmitate in the treatment of schizophrenia . Methods:Sixty - six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who were admitted to the hospital from October 2016 to October 2017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33 patients in each group and risperidone microspheres in the control group .Results:the total efficiency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96.97%)a total of 32 cases,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66.67%)a total of 22 cases,and the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75.76%)a total of 25 cases,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30.43%)a total of 10 cases,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 0.05). Theory:schizophrenic patients treated with the effect of Paliperidone Palmitate Injection is better than Risperidone for Depot Suspension treatment,effectively improve symptoms,less adverse reaction,social function improved. Key words:Schizophrenia;Paliperidone Palmitate Injection;Risperidone for Depot Suspension 精神分裂症是一类慢性迁延的精神疾病,由于反复发作导致患者的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严重降低。目前,精神分裂症治疗方案主要以重视社会功能的恢复为主,然而传统药物依从性差、停药率高,导致患者复发风险增加,病情恶化。因此,临床中亟待需要疗效明确、安全性高的药物。近年来,棕榈酸帕利哌酮作为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一种新药,有研究报道采用棕榈酸帕利哌酮治疗后能有效降低疾病复发率,并且不良反应和停药率低。然而,国内关于棕榈酸帕利哌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急性期的治疗效果,对恢复社会功能和不良反应的研究相对甚少;因此为了更好地了解棕榈酸帕利哌酮的临床治疗特点为了进一步分析棕榈酸帕利哌酮和利培酮微球两种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情况,特采用这两种药物对我院收治的66例患者进行治疗,现将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6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并按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3例患者。其中对照组女性患者16例,男性患者17例;年龄20~55岁,平均年龄(33.85±4.72)岁;病程8~20年,平均病程 (11.43±3.01)年。观察组中女性患者15例,男性患者18例;年龄22~57岁,平均年龄(38.11±1.23)岁;病程 9~21 年,平均病程(12.56±2.43)年。 1.2治疗方法 所以患者在入组后14d内逐步停用其他的精神类药物。观察组给予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注射部位可选择三角肌或臀肌,两者交替注射。注射时,应严格按照标准肌内注射法操作,垂直进针并缓慢将药物注入肌肉深部。每剂药物都应一次性注射完毕,不能分次注射。对照组给予利培酮口服,在开始治疗期前 28天口服利培酮每天1~6mg,直至第8天时注射利培酮25mg,以后每2周注射利培酮25、37.5或50mg,直到第78天。两组患者治疗剂量由主管医师控制,患者的临床情况由研究者负责进行评定。总观察时间为92天。 1.3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在对研究结果进行统计的过程中主要采用来了统计学软件SPSS15.0,并进行了通过统计学软件的分析结果χ2检验。通过统计学软件的检验我们发P<0.05,本研究数据有着明显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6.97%)共32例,明显高于对照组(66.67%)共22例,且对照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75.76%)共25例,明显高于观察组(30.43%)共10例,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 3.讨论 精神分裂症主要是指在思维、情感、行为方面的分裂,精神活动与环境的不协调也是其主要特征之一,对患者的生理、社会和经济都有影响。治疗目的在于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而药物疗效不佳、不良反应难以忍受、服药频繁等因素严重影响着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社会功能的提高。因此,对药物的选择尤为重要。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作为一种长效的肌内注射液用水性混悬液,其活性成分为帕里哌酮。帕利哌酮又可以和棕榈酸通过酯化作用,形成帕利哌酮棕榈酸酯,但是由于水溶性极低,颗粒比较大,因此采用了纳米晶体湿磨技术,将棕榈酸帕利哌酮制成细微颗粒,制成细微颗粒的优势在于可接触的表面积增加,水溶性也就自然而然的提高了,增加了药物的吸收率和生物利用度。其次就是它与传统的油性解媒不同,不会产生注射部位疼痛,大大提高了患者用药满意度。而利培酮,即苯并异唑衍生物具有强烈的中枢抗5-羟色胺和抗儿茶酚胺作用,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阳性症状,易被机体完全吸收,但与双丙戊酸钠并用可能引起体重增加,与酒精同用时,会导致过度嗜睡。 综上所述,棕榈酸帕利哌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效果明显,尤其是其较高的治疗依从性和安全性,每月一次,方便且不需口服补充,延缓了症状的复发;疗效好,不良反应较轻,提高了患者的社会功能。

精神分裂症的康复治疗方法

精神分裂症的康复治疗方法

精神分裂症的康复治疗方法

精神分裂症的康复治疗方法

精神分裂症的康复治疗方法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精神科疾病,是精神病里最严重的一种。精神分裂症能治疗康复吗?下面就是我给大家整理的,希望对你有用! 精神分裂症的康复 1、坚持服用药物,维持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容易复发的疾病,在用药1至2个月后,精神症状得到了控制,但是这个时候并不意味着你能够完全不依靠药物治疗而继续生活,病程与疾病复发次数可能会导致病人需要长期服药,所以家属也需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 2、培养一个兴趣爱好,锻炼自己接触社会:有时候你也许还会听到一些让你难受的声音,他们试图钻进你的思想里!这个时候,培养的兴趣爱好也许可以帮助你进入一个避难所,从而远离这些让你难受的东西! 3、正确认识精神疾病,提升心理健康水平:就如躯体疾病患者处在康复期一样,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康复期也“需要调理”,很多家属都发现出院以后病人越来越懒了,也不爱做家务。实际上,许多平时我们不注意的小细节如生活能力、沟通交往等等,对于精神障碍康复者来说都是需要“重新调理”的一个环节,有的甚至需要重新学习和训练。

精神分裂症能遗传几代 1、首先需要说的是,对于精神分裂症来说,确实是有遗传的可能的,如果出生在有精神分裂症历史家族中,患上精神分裂症几率应高于常人,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都会把这个病遗传给自己的下一代。 2、其次对于精神分裂症的发病病因,不单单是因为遗传的因素,虽然现在具体的定论没有,但是对于精神分裂症发病原因,普遍认为是因为遗传的因素,然后还有就是社会因素,导致人的心理发生变化,共同作用的。 3、最后需要总结的就是,对于精神分裂症会不会遗传来说,是会有遗传的可能,但是这并不是发病唯一的因素,生育的后代是否会发病这个还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以及所生活的环境,和其他的一些因素一起起作用的。 精神分裂症的食疗 1、精神分裂症患者应该多吃百合 百合60克,加水3碗,煎至2碗,然后取鸡蛋2个,取蛋黄搅烂,倒入百合汤中拌匀,文火煮,再加白糖或冰糖适量调味,分2次一天内服食。适用于精神分裂症情绪焦虑、多言善惊、烦躁不眠者。 2、精神分裂症患者应该多吃苦瓜

精神分裂症的药物治疗

精神分裂症的药物治疗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精神分裂症的药物治疗 谭红阳 上海市浦东新区精神卫生中心药剂科主管药师。 近年来,精神分裂症在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多见了。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持续的、通常是慢性的重大精神疾病,是精神疾病里最严重的一种疾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1992年所公布的资料,精神分裂症的年发病率为0.07‰~0.14‰。各国以及同一国家的不同地区精神分裂症的年发病率也有很大差异。例如,来自欧洲的资料表明,丹麦发病率较低,而英国发病率则较高。我国1994年调查数据显示,城市地区患病率为7.11‰,农村为4.26‰。 什么是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是一类常见的精神症状复杂、至今未明确其病理基础的精神障碍,多起病于青年或成年早期,具有知觉、思维、情感、认知、行为及社会功能等多方面的障碍和精神活动不协调,一般没有意识障碍。自然病程多迁延,导致衰退和残疾。 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受到遗传因素、大脑结构异常、神经生化异常、环境及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脑部影像学等研究资料显示,该病的多数患者脑发育还存在缺陷。生物化学和精神药理学的一些研究结果提示,精神分裂症的发病与脑内神经递质异常有关,如脑内多巴胺活动过强、5-羟色胺功能紊乱,γ-氨基丁酸和谷氨酸系统也可能参与其生理病理过程。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症状复杂多样,不同个体、不同疾病类型、疾病的不同阶段,其临床表现可有很大差异。不过,这类患者均具有感知、思维、情感、意志及行为的不协调和脱离现实环境的特点。 精神分裂症的治疗药物有哪些? 抗精神病药物,又称神经松弛药,是指能够控制精神运动性兴奋,针对一些临床精神病症状具有有效治疗作用的一类药物。随着临床精神药理学研究的深入,而提出按主要药

帕利哌酮缓释片与舒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对照研究

帕利哌酮缓释片与舒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对照研究 发表时间:2013-07-29T09:21:39.54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20期供稿作者:刘文庭徐开营刘秋英赵洁沈利刘溪琨[导读] 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副反应均优于舒必利。服用简单。 刘文庭徐开营刘秋英赵洁沈利刘溪琨(河南省驻马店精神病医院河南驻马店 463000) 【摘要】目的比较帕利哌酮缓释片与舒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不良反应。方法将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6周。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副反应量表(TESS)在治疗前、2、4、6周末分别评定疗效、不良反应。结果治疗2周及6周末,2组PANSS评分与治疗前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P<0.01)。而且2组之间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或P<0.01)。治疗后2组催乳素较治疗前以及2组间比较差异均极有显著性。结论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副反应均优于舒必利。服用简单。主要有催乳素升高和轻度的锥外系副反应。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帕利哌酮缓释片舒必利 帕利哌酮缓释片(芮达)不仅保留了母体化合物利培酮的特性,而且采用控释口服递药系统(OROS?),使药品实现最小的峰-谷浓度波动,减少了速释剂型常见的血药浓度波动现象,更有利于药物浓度的稳定。而且无需滴定直接到有效剂量,起效更快。已有少数报道证明了该药品的疗效及安全性。本研究选其与舒必利做对比,旨在进一步了解该药物的特点,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 1 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全部病例来自2011年2月—2012年9月我院住院和门诊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入组标准:(1)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中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2)PANSS≥60分。(3)年龄18—60岁。(4)所有病例入组均征得病人或家属的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患有器质性疾病及心、肝、肾等严重躯体疾病的患者。(2)使用酒精或精神活性物质者。(3)入组前1个月使用长效制剂者。(4)妊娠、哺乳期者。随机分2组,共入组80例。帕利哌酮缓释片组40例。男15例,女25例;年龄18—58岁,平均(30±10)岁;病程2个月-9年,平均(3.4+2.5)年。舒必利组:男13例,女22例;年龄18—55岁,平均(29.6±9.8)岁;病程1个月-8年,平均(3.2+2.7)年,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1.2方法 1.2.1给药方法帕利哌酮缓释片初始剂量3mg/日,1周内根据情况加至3-12mg/日。舒必利组:初始剂量200-400mg/日,2周内根据情况加至1000-1200mg/日。观察6周。观察期间必要时可短期应用苯海索,苯二氮类药物,禁用其他抗精神病药物。 1.2.2评定方法 2组均在治疗前、2、4、6周末分别以PANSS评定疗效、以TESS评定不良反应。 1.2.3统计学分析全部数据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进行t检验和x2检验。 2 结果 2.1疗效(PANSS)比较 2组治疗前PNAS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 治疗2周及6周末时2组PANSS评分与治疗前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P<0.01)。而且2组之间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或P<0.01)。表明治疗中帕利哌酮缓释片起效更快,效果更好。 2.2 2组治疗前后及之间催乳素比较 治疗后2组催乳素较治疗前以及2组间比较差异均极有显著性(P<0.01)。 2.3其他不良反应 帕利哌酮缓释片出现锥外系副反应6例,兴奋或激越1例,失眠1例,月经减少2例,体重增加2例。舒必利组出现锥外系副反应5例,兴奋或激越1例,失眠1例,月经减少4例,体重增加3例。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3 讨论 帕利哌酮缓释片的活性成分是利培酮在肝内的活性代谢产物9-羟利培酮,作用机制为阻断5-羟色胺2A受体、多巴胺D2受体而发挥作用,因此,其与利培酮相似可有效治疗精神分裂症的阳性和阴性症状。本研究显示:从治疗的第2周末起阳性、阴性症状量表分以及PANSS总分均与治疗前和舒必利组差异有显著性,表明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精神分裂症效果较好,起效较快,这与余翔、林文报道一致。该药采用先进的渗透性控释口服递药系统(OROS?),使药品实现最小的峰-谷浓度波动,更有利于药物浓度的稳定。而且无需滴定直接到有效剂量,起效更快,每日一次服药更方便。本研究显示帕利哌酮缓释片和舒必利的副反应主要为升高催乳素和锥体外系副反应,这与徐莉萍报道一致。但帕利哌酮缓释片升高催乳素程度明显低于舒必利。催乳素升高可导致患者少经或停经。在女性患者选择这2种药物时应该注意。2者均有的锥体外系副反应较轻,容易消除。 参考文献 [1]余翔,廖节风,许佳燕.帕利哌酮缓释片与奥氮平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对照研究[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1,21(4):270-271. [2]林文.帕利哌酮缓释片与阿立派唑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24):67-68. [3]徐莉萍,谢永标,李佑辉.帕利哌酮缓释片与齐拉西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对照研究[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1,21(3): 174-176.

棕榈酸帕利哌酮对首诊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及依从性的研究

棕榈酸帕利哌酮对首诊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及依从性的 研究 摘要:目的:评价棕榈酸帕利哌酮对首诊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及依从性的 影响。方法:78例首诊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n=39)予帕利哌酮缓释片6mg口服三天,无过敏反应即予肌注棕榈酸帕利哌酮;对照组(n=39)予利培酮治疗,在治疗前与治疗4周、8周、12周、24周末分别进行PANSS、TESS、PSP及MARS量表评估。结果:最终研究组n=36、对照组n=37完 成研究,4 周、8 周、12 周、24 周末,研究组和对照组PANSS评分差异均具有统 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PSP、MARS评分较基线水平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 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PSP评 分较基线水平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ARS在第4周及第8周 较基线水平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2周及第24周较基线水 平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剂对照组TESS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棕榈酸帕利酮注射液为精神分裂症患者长期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 关键词:棕榈酸帕利哌酮;精神分裂症;生活质量;依从性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高复发率、高致残率、病程迁延的常见精神疾病。天津市精神障碍流 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精神病性障碍的总患病率为6.6‰[1],如何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 活质量值得探讨。棕榈酸帕利哌酮是批准用于成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非典型长效注射液,独 特的起始给药模式确保药物起效迅速,具有急性期起效快、维持持续疗效、预防复发、恢复 社会功能等特点[2-3]。本研究探讨其疗效、副反应,并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及依从 性进行评价。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2015年1月~2017 年1月天津市安定医院首次住院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简称ICD-10)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首次发病者;(2)年 龄18-55岁,男女不限;(3)自愿参与本研究,征得监护人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严重躯体疾病病史:如脑外伤、癫痫、心脑血管疾病及血液系统疾病等;(2)患 有其他符合ICD-10诊断标准的精神障碍; 1.2方法 给药方法:研究组口服6mg帕利哌酮片三天,无过敏反应即予棕榈酸帕利哌酮 150mg三 角肌注射,第八天注射100mg;后每4周左右75mg-150mg肌注。对照组口服利培酮4- 6mg/d抗精神病治疗。单一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对监护人撤消知情同意书、不能耐受药物、 疗效不佳退出治疗者,不纳入统计分析。 疗效评估:在入组时(基线)、第4周、8周、12周及24周,分别用阳性和阴性量表(PANSS)、副反应量表(TESS)来评估疗效、安全性,用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依 从性评定量表(MARS)来评估社会功能及依从性。 统计方法:采用SPSS16.0 软件,计数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描述,根据数据性质采用t检验、卡方检验及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一般资料 78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平均年龄32.72±7.792,对照组患者平均年龄32.64±6.397,两组患者年龄无统计学差异(t=0.049,P=0.961),在治疗过程中研究组2例因 病情波动、1例经济原因脱落;对照组1例病情波动、1例明显不良反应脱落。 2.2治疗前后PANSS、PSP及MARS 评分见表1

精神分裂症的康复治疗

精神分裂症的康复治疗 标签:精神分裂症的康复治疗精神康复学 顶[1] 分享到发表评论(0) 开心001 人人网新浪微博 目录 ?? 第一节绪论 ?? 第二节康复精神医学的发展概况 ?? 第三节精神康复的领域及基本原则 ?? 第四节精神残疾康复的主要内容 [显示全部] 第一节绪论编辑本段回目录 精神分裂症是临床上最多见的精神病之一,给患病个人、家庭、社会带来的影响已经远远超过了我们对疾病本身的浅表认识,因此,无论从医学本身,还是从社会和经济发展,这一疾病的威胁已经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从病因学到临床治疗学,一整套的方案都在各国的精神医学界,同时还包括在心理学、神经科学、社会学、康复医学等学科内,广泛地开展起来旨在于将本病的发生降至最低的限度、治疗达到最佳效果、康复处于最好状态、回归社会后适应达到最高水平。早期因受Kraepelin的“早发性痴呆”概念的影响,认为精神分裂症是逐渐精神衰退的过程,故对这些病人生活技能的重新恢复和重返社会持较为悲观的态度。20世纪5 0年代抗精神病药物的应用和20世纪60年代的“非住院化运动”的开展,使精神分裂症的康复出现了独立生存机会。近年来一些长期随访研究结果表明,在维持药物治疗和采取不间断的康复措施后,约1/2~2/3病人可以在社区中以“正常化”的方式生活。近20年来,精神科医生面临了这样一项事实,抗精神病药物缓解了大部分病人的精神病性症状,但药物并不能重塑病人的工作、家庭和社会生活。 这些方面的恢复需要主动的康复措施,并在不同的阶段,选择不同的方法。我们现在所从事的工作就是这一庞大工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都在为这一组成部分默默地工作,默默地奉献。 第二节康复精神医学的发展概况编辑本段回目录 康复医学是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促进病、伤、残者康复的医学学科。联合国《关于残疾人的世界行动纲领》中,康复服务被界定为“是针对目标并且时间有限定的一段过程,旨在有缺陷的人在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上都能达到最佳程度,从而为他们提供改善生活的工具。为此可以采取种种措施来弥补某种丧失的功能或某种功能上的限制,也可以采取一些协助他们适应或重新适应社会生活的

精神分裂症对认知功能的损伤和康复治疗

精神分裂症对认知功能的损伤和康复治疗 【摘要】本文对精神分裂症及认知功能损伤进行了研究分析,并根据作者的实践经验,提出康复治疗的合理建议。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认知损伤;康复治疗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多发于青壮年的常见精神疾病,临床多表现为行为、情感、思维等障碍和精神活动不协调,目前尚未明确病因缘起,但精神分裂症对认知功能损伤已得到科学证实。近年来,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损伤受到了广泛的关注,逐步成为研究热点。作者通过文献法和实证法谈谈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损伤和康复治疗。 1认知功能损伤机制及临床表现 精神分裂症对认知功能的损伤目前没有完全的定论,但大多学者认为与神经递质的功能紊乱及前额叶和颞叶的多巴胺(DA)功能下降有关。临床病理学则认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与大脑额叶及颞叶不同区域以及相邻的皮质下结构的改变有关,即所谓额颞叶系统之间的连接功能紊乱,其中前额叶的改变最明显。目前,市场上流通的一般抗精神病药物具有抗胆碱能和阻断多巴胺受体的作用,降低了警觉性,使认知功能的损伤加重[1]。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损伤主要表现在注意障碍、记忆障碍、抽象思维障碍、信息整合障碍、运动协调障碍等。注意障碍:有些患者的注意力过度分散,很容易受外界环境刺激而无法完成某一工作;还有些患者注意力过度集中,以至于难以从注意中分解出来。记忆障碍:记忆主要有长时记忆、短时记忆、瞬时记忆和工作性记忆四部分组成,精神分裂症患者主要表现为工作性记忆的缺陷,工作性记忆是暂存在脑中可供立即使用的信息。抽象思维障碍:主要表现在执行功能的缺陷上,使患者的决策能力、组织计划能力减弱。信息整合障碍:人在认知事物时,会通过各种感观将信息传入脑中,然后将信息整合,得出整体看法,然而认知损伤患者在进行这些信息的整合时十分困难。运动协调障碍主要是运动不协调、不连贯,起始运动差,难以有效的监督自己,难以从失败中汲取经验和教训[2]。 2认知功能损伤的影响因素 造成认知损伤的因素很多,以下是几个主要方面。 精神症状:有阳性症状的患者常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状态,使患者的注意力下降,对信息的捕获残缺不全。而阴性症状影响患者的自知力、注意力等,而且常伴有脑部的器质性改变,认知功能障碍表现更突出。国内外许多文献资料认为阴性症状与认知损害存在生物学上的同源性,而阳性症状则与之没有必然的平行关系。

帕利哌酮缓释片与阿立哌唑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

帕利哌酮缓释片与阿立哌唑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 杨国平 吴 越 顾 君 汤 莉 季 萍 【摘要】 目的 探讨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60例符合CCM D-3诊断标准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予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组)和阿立哌唑(对照组)治疗,共8周,采用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量表(PA N SS)评定疗效,副作用量表(T ESS)评定副反应。结果 治疗8周两组疗效相当,治疗组有效率90%,对照组有效率83.3%,差异无显著性,但治疗组4周时阳性因子分即明显下降,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t=3.99,P<0.05);治疗组8周时阴性因子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t=5.97,P<0.05)。结论 帕利哌酮缓释片和阿立哌唑对首发精神分裂症疗效相当,帕利哌酮缓释片起效快,并且对阴性症状有较好的疗效,安全性高。 【关键词】 精神病学;帕利哌酮缓释片;阿立哌唑;首发精神分裂症 Control Study on Paliperidone and Aripiprazole in the Treatment of First-episode Schizophrenia.Yang Guop ing,W u Y ue,Gu J un,et al.D ep ar tment of Senile Psy chiatr y,W ux i M ental H ealth Center,W ux i214151,P.R.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 o invest igat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 f paliper ido ne in the t reatment of first-episode schizophrenia.Meth-ods A total o f60cases met the CCM D-3criteria for first-episode schizophr enia were divided int o two gr oups r andomly,treated w ith paliper ido ne and ar ipipr azole respectively for8w eeks.T he Positiv e and N egativ e Sy ndrom e Scale(PA N SS)and T r eatment E-mergent Symptom Scale(T ESS)w ere used to access the therapeutic efficacy and side effects respectively.Results P aliper idone w as as effective as ar ipipr azole fo r the treatment of fir st-episo de schizophr enia(P>0.05),the effectiv e r ate w as90%in tr eatm ent gr oup and83.3%in contr ol gr oup.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 een tw o g ro ups in significant impr ovement r ate.How ev-er,from4w eeks positive factor point s in the treatment g roup w as decr eased sig nificantly(t=3.99,P<0.05),and negative factor po ints in the treatment gr oup w as decreased at8w eeks,there w as a sig nificant differ ence t han control gro up(t=5.97,P<0.05). Conclusion P aliper idone is as effective as ar ipipr azole in the treatment of fir st-episo de schizophrenia.Ho wever,it has much better effect for the neg ative sy mptoms,and has hig her safety. 【Key words】 Psychiatry;P aliper idone;A ripipr azo le;F irst-episode schizophrenics 国内外已有多位学者认为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起效快且安全性高。在临床使用中同时发现帕利哌酮缓释片能有效预防复发。本文对帕利哌酮缓释片与阿立哌唑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对照进行研究。精神分裂症病程迁延,致残率高,尤其是阴性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学习、社交功能,传统抗精神病药物及一些新型抗精神病药对阴性症状疗效不明显,因此对阴性症状的治疗一直是精神科领域的难点。 [3]Sifneos P E.Alexith ym i a:past and present[J].Am J Psych iatry, 1996,153(7):137-142 [4]Cedro A,Kokoszka A,Popiel A,et al.Alexithymia in schizophrenia: An exploratory study[J].Psychol Rep,2001,89(1):95-98 [5]Baron-Coh en S,Wh eelw right S.T he empath y quotien t:An investi- gation of adults w ith Asperger syndrome or high functioning autism, and normal sex differences[J].J Autism Dev Disord,2004,34(2): 163-175 [6]S inger T.Th e neuronal basis and ontogeny of empathy and m i n d reading:Review of literature and implica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J].Neurosci Biobehav Rev,2006,30(6):855-863 [7]S hamay-T soory S G,Shur S,Harari H,et al.Neurocognitive basis of impaired empathy in sch izophrenia[J].Neuropsychology,2007, 21(4):431-438 [8]范肖冬,汪向东,于欣,等译.ICD-10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197-202 [9]詹志禹.年级、性别角色、人情取向与同理心的关系[M].台湾:台 湾政治大学教育研究所,1987:155-156[10]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J].中国心理卫生 杂志社,1999(增刊):267-381 [11]Varcin K J,Bai ley P E,Henry J D.Empath ic deficits in schizophre- nia:T he potential role of rapid facial mimicry[J].J Int Neuropsy-chol Soc,2010,16(4):621-629 [12]Fujiw ara H,S himizu M,Hirao K,et al.Female specific anterior cin- gulate abnorm ality and its association w ith em pathic disability in schizophrenia[J].Prog Neuropsychopharmacol Biol Psychiatry, 2008,32(7):1728-1734 [13]Rosenheck R,Leslie D,Keefe R,et al.Barriers to employment for people with schizophrenia[J].Am J Psychiatry,2006,163(3): 411-417 [14]Bora E,Gokcen S,Veznedaroglu B.Empathic abili ties in people w ith schiz ophrenia[J].Psychiatry Res,2008,160(1):23-29 [15]Kubota M,M iyata J,Hirao K,et al.Alexithymia and regional gray m atter alteration s in schizophrenia[J].Neurosci Res,2011,70(2): 206-213 (编辑:刘 洋 收稿时间:2012-08-17) ? 185 ?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年第21卷第2期 China Journal of Health Psychology 2013,Vol21,No.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