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玄学对文化的影响
浅谈魏晋玄学论文

浅谈魏晋玄学摘要: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长期分裂的动荡时期,处在当时的文人们思想各异,而受那时的思潮影响,玄学成为了一道文人之风。
魏晋玄学是继两汉经学之后的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一个发展阶段和一种意识形态,与两汉经学相比,它提出并探讨了天地万物之间存在的“有”、“无”、“独化”等本原、本体类问题,以正始玄学、竹林玄学、元康玄学和江左玄学的思想为代表,较为全面的发掘和彰显了玄学思想的哲学意蕴及其思辨性,对当时及后世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产生发展影响现实意义题纲:一魏晋玄学的产生:时代背景代表作二魏晋玄学的发展:阶段代表人物主体思想三魏晋玄学的影响:近代评论的转变创作形式四魏晋玄学的现实意义:玄学中人对学儒精神的认识现实意义魏晋玄学的产生玄学的产生是三国、两晋时期兴起的、以综合道家和儒家思想学说为主的哲学思潮,故通常也称之为“魏晋玄学”。
玄学是魏晋时期取代两汉经学思潮的思想主流。
汉末随著儒家经学的衰微,党锢诸名士遭到政治暴力的摧残与压迫,一变其具体评议朝廷人物任用的当否,即所谓清议,而为抽象玄理的讨论;另一个原因就是魏初正始年间的改制运动,倡自何晏,夏侯玄.作为一种新思潮的魏晋玄学,它吸收道家精神形态,所讨论的问题,是从《周易》,《老子》,《庄子》三本经典而来.以老庄思想为骨架,究极宇宙人生的哲理,即『本末有无』的问题,以讲究修辞与技巧的谈说论辩方式而进行的一种学术社交活动.其发展并非要取代儒家,而是要调和儒道,使儒道兼容。
东汉末年﹐统治集团分裂﹐社会危机日益尖锐,名教理论开始破产。
到了党锢之祸发生后,传统的价值体系也开始崩溃,“自然”﹑“无为”的老庄思想开始抬头,人们开始崇尚贵生、避世。
在思想价值体系崩溃的同时,士族社会开始形成,而在士族知识分子之间,一种相对平等的社会关系也开始行成。
在这个阶层平面,它要求在学术上平等交谈,自由聚会;在思维方法上尊重理性;在人性论上要求“自然”;在政治上要求君主“无为”。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动荡与文化繁荣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动荡与文化繁荣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政治动荡与文化繁荣并存,形成了许多独特的社会现象。
本文将从政治动荡和文化繁荣两个方面来探讨这一时期的特点和影响。
一、政治动荡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环境十分动荡,几经更迭的朝代和统治者不断改变国家的命运。
魏晋南北朝的政权之间存在着频繁的争夺和征战,使得整个中国社会进入了一种不稳定状态。
经历了三国鼎立、晋朝建立和南北朝时期,统一的中国帝国分裂成多个互相对立的政权,国家的治理陷入混乱。
这种政治动荡对于国家的经济、军事和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带来了重大影响。
1. 经济影响政治动荡直接导致了经济的衰退和不稳定。
战乱频繁,土地被破坏,农田荒废,农业产量下降,这就导致了粮食供应不足。
同时,兵乱频繁,商业活动受到阻碍,贸易停滞不前。
这些因素加剧了社会经济的动荡,进一步加深了社会的不稳定。
2. 军事影响政治动荡导致战争频繁,军事力量不断耗费。
各个政权都需要大量的资源和士兵来维持自己的统治。
为了追求自身利益,政权之间互相征战,这使得整个国家的军事力量被削弱。
频繁的战争带来了无数的伤亡和破坏,社会秩序严重受损。
3. 社会影响政治动荡给社会带来了混乱和不安。
人民生活在动荡不安的环境中,没有安全感。
社会秩序崩溃,犯罪率上升,人民在战乱中流离失所,生活困苦。
政权更迭不断,人民没有稳定的统治和良好的政治环境,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受到了很大的阻碍。
二、文化繁荣与政治动荡相反,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繁荣是这个时期的一大特点。
尽管社会处于动荡时期,但文化艺术却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并产生了许多杰出的文化人物和作品。
1. 文人墨客的崛起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一大批才子佳人,他们以文学、诗词、书法等为主要表达方式,成为当时文化繁荣的重要力量。
这些文人墨客拥有卓越的才华和深厚的学识,他们在动荡中寻求宣泄和表达自己的情感,尤其是对时代的不满和思考。
他们的作品不仅使人们体验到了美的享受,更传递了他们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考。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经济萧条与文化革新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经济萧条与文化革新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时期。
这个时期经历了政治动荡和战乱的时期,同时也是一个经济萧条和文化革新的时期。
本文将着重论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经济萧条与文化革新的关系,以及这个时期的重要性。
一、经济萧条的原因:魏晋南北朝时期经济萧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战乱: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乱频繁,动荡不安,军阀割据,劫掠掠夺,造成了社会的混乱不安,农业生产和商业交通都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2.土地制度的变化: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从旧的世族制度向新的土地制度转变。
这一制度的变化使得土地经营和土地流转都变得更为复杂,同时造成了土地的分散化,导致了农业生产的停滞。
3.天灾人祸:魏晋南北朝时期,天灾频发,人口减少,社会不稳定,人口外流。
二、文化革新的现状:尽管魏晋南北朝时期经济萧条,但是文化革新却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当时文化的繁荣和创新。
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很多具有创新思想的思想家,他们不仅对文学、艺术、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甚至对中国未来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1.文学艺术的繁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革新,对于文学艺术产生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陶渊明、陶潜、谢灵运、嵇康等名人都是在这个时期活跃的。
在这个时期,文学艺术大繁荣,出现了很多优秀的诗人、书法家、画家等。
2.学术理论的创新:魏晋南北朝时期,学术理论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玄学、道家、墨家等学派都产生了一些新的思想,这些思想逐渐成熟,对中国未来的发展也有了深远的影响。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性: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性显然超出了一个苦难时期的范畴,这个时期产生了对于中国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
此时期所产生的文化艺术,在中国的文化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至今被世人传颂。
1.文化建设的影响: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的繁荣对中国未来的文化建设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在这个时期出现了许多伟大的文化人,如《庄子》作者庄子、《道德经》的作者老子,他们的思想和著作在当时及后来对中国的人们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浅论魏晋玄学对儒释道的影响

100084)
郭象 《庄子注 》彻底解 决 了名 教与 自然 的矛盾 , 标 志着 魏晋 玄学 理 论 的发 展 ,达到 了 自身 极 限 ,尔 后既 没有产生 领几 十年风骚 的玄 学大 师 ,也 没有学 术 巨著问世 ,而是 由哲 学理论 转化 为士 大夫 的生活 实践 ,成 为 东晋 南朝 时期 的思想 文 化 土壤 。面 对严 重的阶级矛盾 、民族矛盾 以及战乱带来的生离死别 痛苦 ,思 想 界关 注 的 中心 已不是 现 实政 治 ,而是 个 人 的生 死解脱 问题 。对此 ,玄 学并 没有沉 默 ,而是力 图予 以解答 ,张 湛 《列 子注》就 是代 表作 。但 是 执著 于现世 生命 价值 的中 国士大 夫 ,不可能从 玄学 家关 于形神俱 灭 回归“太 虚”的理 论 中得 到解 脱 。在这 个 问题 上 ,玄学 的 回答 是 软弱 无 力 的 ,而 宗教 的优势 则正在 于此 。因此 ,自东晋开 始 ,佛 教道教 开始 发展 起来 ;尤其是佛教 ,由于它更适应玄学造成 的注重 思辨求 理 的理性 主义文化环 境而迅 速壮 大 ,成 为东 晋 南 朝 的思 想 主 流 。作 为 官 方 政 治指 导 思 想 的儒 家 ,亦 因经邦 治 国 的实 际需要 继 续发 展 。玄 学 的理 论 成果 ,则为儒 释道 的发 展提供 了新 的活水 源头 。
其 一 ,效 法 名 士风 度 ,跻 人 上 流社 会 。自西 晋 元 康 开 始 ,一 些 僧 人 开 始 了与 玄学 名 士 的密 切 交 游 ,不 仅 热 衷 清 谈 ,而 且 行 为 放 达 ,名 士 与名 僧 融 为一 体 。例 如 ,乐广 于元 康 中后 期 任河 南 尹 一 职 , 其官衙是当时著名的清谈 中心之一 。《放光般若》 的译 者高 僧 竺叔 兰 ,经 常醉 卧路 旁 。某 次醉 酒后 去 河 南 尹 官 衙 前 狂 呼怪 叫 ,被 吏 卒 扭 送 到 乐 广 处 。 “时 河南 尹 乐 广 与 宾 客共 酣 ,已 醉 ,谓 兰 日 :‘君 侨 客 ,何 以 学 人 饮 酒 ?’叔 兰 日 :‘杜 康 酿 酒 ,天 下 共 饮 ,何 问侨 旧 ?’广又 日 :‘饮 酒 可尔 ,何 以狂 乱 ?’答 日 :‘民虽 狂 而 不乱 ,犹 府 君 虽 醉 而不 狂 。’广 大 笑 … … 于是 宾 主 叹 其 机 辩 。”②显 然 ,竺 叔 兰 进 入 了 这 个 清谈 中心 ,以其 机捷 的谈 锋 ,使 玄学 清谈 家刮 目相 待 。又如 ,名 僧 支孝 龙 ,与 西 晋 末 年 的贵 游 子 弟王 澄 、阮 瞻 、庾 数 、谢鲲 、胡 毋 辅之 、董 昶 、光逸 等 打 得 火 热 ,旷 达 不 羁 ,“世 人 呼 为 ‘八 达 ’。或 嘲 之 日 :‘大晋 龙 兴 ,天 下 为 家 ,沙 门何 不 全 发 肤 ,去 袈 裟 ,释 胡服 ,被 绫 罗 。’龙 日 :‘抱 一 以 逍遥 ,唯 寂 以 致 诚 。剪发 毁 容 ,改服 变 形 ,彼 谓 我 辱 ,我 弃 彼荣 。 故 无 心 于 贵 而愈 贵 ,无 心 于 足 而 愈 足矣 。’机 辩 适 时 ,皆 此 类 也 。”④至 于 东 晋 时 期 的康 僧 渊 、竺 法 深 、支道林 ,一部《世说新语 》,时常可见这些潇洒 和 尚的 身影 。可 以说 ,两 晋之 际 的僧 人从 精 神 到举 止 ,已完 全玄 学 名士 化 了 。
浅论魏晋玄学

QUN WEN TIAN DI群文天地·2011年第11期魏晋南北朝长期处于战乱,国家也处于长期分裂的状态中,而此时期的玄学被称为“魏晋南北朝艺术的灵魂”,是中国哲学和文化思想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玄学的产生并不是偶然的,它对魏晋南北朝的艺术产生了重要影响,不仅如此,玄学在中国文化、哲学等多方面都有过诸多影响。
一、时代背景东汉末年,阶级矛盾尖锐、王朝衰微,爆发了黄巾起义,促使汉王朝灭亡。
而随后的魏晋南北朝,全国长期处于战乱和分裂,虽然西晋实现过统一,但也仅仅是短暂统一。
此外,从社会思想来说,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时期。
这一时期是继战国“百家争鸣”以后,中国历史上又一个思想解放的时代,这就使得思想活跃,各种学说同时并兴,也使得人们更加重视个体价值,这推动了社会思想和学术文化等多样化的发展。
正是在战乱与分裂、士族门阀制度的存在以及社会思想活跃、个性价值得到充分重视的社会背景下,玄学产生了。
二、玄学的产生玄学出于《老子》第一章:“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玄即玄远、深远的意思,体现了无穷万物变化的奥秘,玄学是种智慧的哲学。
魏晋玄学大多被认为源自刘邵的《人物志》,代表人物有正始名士何晏、王弼,竹林七贤的领袖人物阮籍、嵇康,西晋时期的郭象,东晋时期的葛洪、王坦之等。
魏晋玄学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和思想文化背景。
(一)魏晋玄学的产生是儒释道文化糅合的结果东汉末年阶级矛盾尖锐以及黄巾起义给东汉王朝毁灭性打击,东汉政权最终土崩瓦解,因此上层统治的理论基础———以阴阳五行为基础的“天人感应”的神学论也随之消散。
此时曾与生活紧密相关的入世儒学,逐渐脱离现实社会,失去了其原有的旺盛生命力,两汉经学走向了死胡同,这为玄学的产生提供了可能性。
佛学自西汉末年有西域传入中国。
作为一种陌生的异域文化,佛学的传播者势必结合中国的本土文化———魏晋玄学中盛行的老庄学说。
汉末、魏晋时期的社会动乱、政治黑暗、生命脆弱等现象,使人们期望安宁的生活,佛教中的某些思想与老庄相结合,被人们接受,并给予长期处于痛苦、不安的人们以极大的精神和心灵慰藉。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交融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交融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一个充满动荡与变革的时代。
然而,正是在这种动荡之中,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文化相互碰撞、交流与融合,形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文化交融画卷。
这一时期,政治格局的频繁变动为文化交流创造了条件。
各个政权的更迭,使得人口大规模迁徙。
北方游牧民族纷纷南下,中原汉族则向南方迁移。
这种大规模的人口流动,打破了地域的限制,促进了不同地区文化的接触与融合。
在思想文化方面,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受到了一定的冲击。
玄学兴起,人们开始关注个体的内心世界和精神追求。
同时,佛教也在这一时期迅速传播。
佛教的教义和哲学思想,与中国传统的儒、道思想相互影响、相互渗透。
例如,佛教的慈悲、因果报应等观念,与儒家的仁爱、道德观念有相通之处,也与道家的顺应自然、追求无为的思想相互呼应。
佛教的传入不仅丰富了中国的哲学思想体系,还对文学、艺术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文学作品中,常常能看到佛教元素的融入;在艺术创作中,佛教的造像艺术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在文学领域,文化交融的痕迹也十分明显。
这一时期,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形式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建安文学以其慷慨激昂的风格展现了那个时代的风貌;正始文学则更加注重对人生的思考和哲理的探讨。
而南朝的文学则以华丽的辞藻和细腻的情感描写著称。
同时,少数民族的文学也开始崭露头角,为中国文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乐府民歌的流传,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社会各阶层的生活状况和情感世界。
这些不同风格的文学作品相互借鉴、相互促进,共同推动了中国文学的繁荣。
在艺术方面,绘画、书法、雕塑等领域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顾恺之的绘画以其传神的笔触和独特的风格,成为中国绘画史上的经典。
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书法艺术,更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
他们的书法作品不仅展现了高超的技艺,还体现了当时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内涵。
此外,石窟艺术的发展也是文化交融的重要体现。
如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等,融合了中原文化、西域文化以及佛教文化的精髓,成为了人类艺术宝库中的瑰宝。
魏晋玄学中的儒道思想

魏晋玄学中的儒道思想摘要:魏晋玄学是魏晋时期的时代精华,它的产生标志着一个哲学思潮的崛起。
魏晋玄学的政治主题是名教与自然的关系,即儒与道的关系。
儒家贵名教,道家明自然。
关键词:魏晋玄学理想社会完美人格儒道融合魏晋南北朝时期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极为特殊的时期。
其特殊性在于经过了秦汉政治、经济、思想的大一统之后,中国出现了混乱分裂的局面,社会长期处于动荡状态:阶级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民族矛盾尖锐激烈,错综复杂,战乱频仍,政权更迭迅速,动乱时期长,然而在思想文化领域却出现了一个“百家争鸣”时期。
在这个悲苦的时代,玄学产生并盛极一时。
魏晋玄学是魏晋时代的思想潮流和时代精华,从中可以看到魏晋士人的精神风貌和这个时期所独有的时代特征。
玄学的产生是从两汉到魏晋思想史上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变化,这标志着两汉儒学的没落和一个哲学思潮的崛起。
而且,在整个中国思想学说的发展过程中,它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魏晋玄学的政治主题是名教与自然的关系—即儒与道的关系,儒家贵名教,道家明自然。
儒家学说是中华文化的主流,儒学实质上是一种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和实践性的社会原则和社会理想。
由于儒家思想已经稳固地渗透到人们的思想意识当中,因而在当时错综复杂、混乱不堪的社会斗争中,它依然起着支配性的影响。
无论是在思想文化领域,还是在社会生活方面,儒家的传统观念仍然起着主导性的作用。
然而,随着统治阶级内部斗争的激化,传统的儒学暴露出其固有的缺点,儒家思想伦理规范变得形式化和虚伪化。
这时,就需要道家思想来进行调节,社会思潮出现巨大转变,崇尚老、庄成为一时的风尚。
老庄哲学因而成为了玄学的源头活水,以道释儒,折中儒道是玄学的基本理论框架及理论特色。
在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中,道家思想为下层知识分子提供了一个避风港,对黑暗的社会现实和人生痛苦进行批判。
一、正始时期的儒道融合曹魏正始年间,是玄学的开创时期,核心人物是何晏和王弼。
作为正始玄学的领袖,何晏是忠实于曹魏政权的,但是由于从小被曹丕所憎恶,在曹丕、曹叡执政的黄初、太和年间得不到统治者的信任,受到排挤而无所事任,他高超的识见和政治理想都无法实现。
魏晋时期佛教及玄学对中国绘画、雕塑的影响

三 、佛 教和 玄学 对绘 画与雕 塑 的影响
在 人类历史发展 的长河 巾,宗教作 为一种文化现象 ,它 的历史 几乎与人类文 化史一样久远 。人 群秩序及政治 ,导源 于 宗 教 ;人 的 思 想 知 识 以 至 各 种 学 术 , 亦 无 不 导 源 于宗 教 。 中国文 人处 于三 教 ( 、释 、道 ) 立 中 儒 并 为 了维 持社会 ,发展 文化 ,尤其少不 了宗教。宗教是艺术起 在中同思想史 卜,儒 、释 、道是 我 国传统 的三大宗教 , 术 向起 着 很 匿委 的 作 川 儒 和 道 是 我 国土 生 土 长 的 宗 教 , 而 源 之 一 , 当人 类 开 始 迈 向 文 明便 有 了 各 种 “ ” 。艺 术 从 产 生 的 那 天 起 , 就 与 宗 教 结 下 _不 解 之缘 。 梁 漱 溟 认 为 “ 教 『 宗 佛教 是 由外 I 传人中旧的 其 中儒家起源 于孑 子 ,到汉武帝 L 时采 用 了董 仲舒 “ 黜 百 家 , 独 尊 儒 术 ” 的 大 一 统 思 想 。佛 者 ,出 世之 谓 也 。 人 类 之 求 生 活 倾 向 为 正 ,为 主 , 同 时 此 出 罢 正 教 源 于印度 的释迦 牟尼 。道家 自称是老 子 、庄 子的信徒 ,汉 世 倾 向 为 反 , 为 宾 。 一 一反 , 一 主 一 宾 ,常 相 辅 以 维 系 生 初 黄 、老之道 也曾盛极一时 。南 北朝 以来 ,笼统言之 ,称 之 活 而促 进 文化 ” 自古 以来 ,佛教因其具有深 奥的历史文化 ,不仅 丰富了 日三家或者j 教。佛教和玄学 的兴起打破 了儒学大一统 的局 t 传统艺术 的内涵 ,甚 至可 以说佛 教本身就是艺术 的瑰 宝。佛 面 儒学 足封 建时代的产物 ,强调对人本性 的压迫 。两汉 时 教的传入对魏 晋南北胡及此后 的中国士大夫 、文人 、学士的 儒 学 盛 行 ,它 有 一 整 套 伦 理 教 条 。 这 是 统 治 的 基 础 ,所 以 它 生活办式 和精 神面貌产生 了极大 的影响 。士大夫 、文人总是 自觉 自觉地 与 “ 佛” 、 “ ”发生某种联系 ,如交 友 、吟 禅 常 为统 治者 所 利HJ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魏晋南北朝玄学对文化的影响
【摘要】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在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
最为动荡的一个时期。由于不间断的战争和民族大迁徙促使了胡、汉杂居和民族
之间的空前的融合,多元化的文化造就了这个思想上自由解放、个性张扬的特定
历史时期,在这一时期,秦汉以来一直崇尚的儒学产生裂变并逐渐趋向衰微,于
是源于老庄的玄学思想流行起来,崇尚思辨、注重审美、向往自然、追求超逸的
人生价值观影响着这个时代的文化艺术,文人们对玄学的追求以及清淡无为、放
荡不羁、超然物外的魏晋风度对魏晋的文化起到了导向作用。
【关键字】魏晋南北朝;服饰;绘画;书法;玄学;文化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争权更迭频繁、封建割据加剧、战争连绵不断的时
期,王朝更替,朝臣争权,皇室内讧,统治阶级内部充满了虚伪、猜忌、凶杀等
卑鄙龌龊的行径,统治阶级内部勾心斗角和权力争夺层出不穷,以致形成“名士
少有全者”的悲剧。处于这样险恶的政治环境中,魏晋名士内心充满了彷徨和恐
怖,许多人不愿意涉足政治,也不敢评议时政,他们既要全身远祸,又要填补生
活上的空虚,缓解精神上的痛苦,不谈政治而专言玄理的清谈自然是一种理想的
方式。士族阶层滋生出人生无常的观念,过去敬仰、崇拜的东西顿时灰飞烟灭。
随即产生了一种及时行乐的人生观并主导了士人们的思想,他们极力放纵、奢靡
享乐、愈气豪迈。文人雅士纷纷放弃礼法,行为放旷。因此强调返璞归真,一任
自然的玄学在士人之间成为了一种时尚。
魏晋玄学在服饰上的影响:由于玄学崇尚清谈、放荡不羁、超然无物、潇洒
飘逸,以表达自我为主,所以在服饰方面对传统礼法表现得非常蔑视,因此在这
个时期,男子主要流行的是大衫,其大袖衫有单夹两式,一般做成对襟,中间用
襟带相连,有的不用襟带就敞开。而且有的人是穿着在身,有的则是披搭在肩上,
文人多是衫领敞开,袒胸露怀,或赤足,或散发,放任不羁,轻蔑礼法;此外,
受玄学飘逸潇洒之风的影响,魏晋南北朝文人中还有披鹤氅的。例如东晋王恭“尝
披鹤氅裘,涉雪而行,孟昶窥见之,谈曰:‘此神仙中人也’”,还有追求个性用
孔雀毛为裘。且由于玄学的影响,还出现了玄学士族服饰,其服饰特点:以“竹
林七贤”为代表的士族阶层以穿大袖宽衫、褒衣博带、袒胸露腹为尚,在服制礼
仪上不受古法拘束,甚至出现了男子穿女装的现象。[1]这种服饰境界,表现了
士族阶层既开放又孤独、既浪漫又压抑的心理。阮籍以宽袍大袖、旷放任诞、蔑
视礼法而著名。嵇康于众目睽睽之下坦然裸态或者宽衣大袖,不修边幅,笃信神
仙,研究养生之术。刘伶解衣而饮,以深林为衣裤与客人抗辩。阮仲容见邻院晾
晒绫罗绸缎,自己穷无以晾,便以竹竿将大裤头高悬院中以互相映衬等。这种粗
服乱头、不拘礼法的浪漫与超脱,消减了《周礼》以来服饰的威仪与等级,形成
了玄学士族服饰的主流。
在绘画上,在老庄哲学和魏晋玄学的影响下,中国绘画往往追求一种空灵通
透的境界,体现出超然物表的审美风格,尤其是在魏晋南北朝的人物画中的“线
条”上,我们可以看到,其绘画的线条自由动荡,在捕捉对象骨格气韵中荡漾出
一种音乐化的节奏感,而且“线条”的组织打破了“团块”的造型结构,从而流露出
一种虚灵的风致。[2]其中玄学的“以无为本”和“言意之辨”对当时绘画的影响十分
深刻。魏晋南北朝的玄学家何晏、王弼都认为:“天地万物皆以无为本”,王弼在
注老子的一书中还说:“万物虽贵,以无为本,不能舍无以为体也”。魏晋的玄学
“以无为本”的思想是老庄哲学的一种发挥,它不仅仅变革了汉代哲学,而且还为
人们在有形有状的实在世界中敞开了一个空灵通透的“无”的境界。这一境界不仅
是对中国哲学的追求,也是对中国绘画美学的一种追求,如谢赫曾在《古画品录》
中说过:“ 若物以体物,则未见精粹,若取之象外,方厌膏腴,可谓微妙也。”
他的意思是,在审美创造中,画家也应该不执著物象和形色等有限形态,这也就
是庄子所说得“不能以有为有”,只有这样,才能“取之象外”,才能达到“微妙”的
“无”的境界。“言意之辨”是王弼根据庄子的见解对《易传》中的某些观点作进一
步发挥,认为“意以象尽,象以言著”。在王弼看来,“言”总是表达某种确定的有
形的东西,而“意”却是一种不确定的无形的存在。换而言之,“言”代表了“有”,
而“意”则代表了“无”,因而,只有超言绝象才能通向“意”的无形领域。例如东晋
画家顾恺之的“传神写照”,他的人物画以“神”取胜的特点进一步表明了这种思想
的影响。[3]
在书法上,在魏晋玄学的影响下,出现了人的自觉,士人们向外发现了自然,
向内发现了自我,于是开始追求个性、活在当下和崇尚自然的社会风尚。基于这
种情怀,加之才气和抱负在混乱的现实政治生活中难以施展,于是士人们便转向
了书法艺术,为了表现人物心灵与外表和谐统一的玄意美,在书法审美上,魏晋
文士“选择了最宜表现魏晋风度的行书体”。正是在这种思潮的影响下,逸笔草草、
不拘成法的今草和行书发展了起来。邓以蛰在《书法欣赏》中也谈到:“魏晋人
浸润于老庄思想,如虚出玄,超脱一切形质实行,于是‘逸笔余兴,淋漓挥洒,
或妍或丑,百态横生’之行草书体,照耀一世。”[4]其中王羲之的书法造诣最高,
在他的作品中点画两端映带轻灵而中断饱满厚重,真如龙腾虎跃,雄健而又灵巧。
奇正相生,处处有“风气”。他的书法特点主要有:一笔法精妙,行笔潇洒飘逸,
笔势委婉含蓄,有如行云流水。二结体遒美,骨格清秀,点画疏密相间。三章法
巧妙,在尺幅之内蕴含着丰裕的艺术美。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字体遒
美健秀,书写用笔细腻,布局结构多变,他的书法之妍美体现出一种绝去风尘的
请绮,典雅蕴籍,祥和融畅,淡妆浓抹总相宜。[5]
由以上可看出,玄学在魏晋南北朝时是十分重要的一种思想潮流,他不仅给
魏晋人士带来了思想上的进步以及生活上的解脱,更是为中国的服饰之美、绘画
之美、书法之美带来了新的突破以及对后世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总的来说,玄
学是当时一批知识精英跳出传统的思维方式,对宇宙、社会、人生所作的哲学反
思,以在正统的儒家信仰发生严重危机后,为士大夫重新寻找的精神家园。此外,
玄学追求张扬个性、自由意志、对人的尊崇,对文学作品产生了积极的意义:使
文学作品有张力、有风格、有灵魂,且由于作品中有作家自己的精神和灵魂,造
就了魏晋时代的文化在后人心中由于秦汉、唐宋不同的文化个性,并为后人所推
崇。
参考文献:
[1]《魏晋南北朝服饰美学研究》
[2]《魏晋风流 魏晋南北朝人物画审美研究》
[3]《魏晋南北朝人物画品评标准研究》
[4]《魏晋南北朝书法学家教育研究》
[5]《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理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