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是生命的先天之本
男人补肾吃这六类食物

男人补肾吃这六类食物作为男子汉,一旦过了“而立之年”,健康往往滑坡,比如身体发福、体力、精力与性功能衰减等。
此时,你该为健康做点什么呢?男人补肾是一个敏感的话题,那么从食疗的角度来看,男人吃什么最补肾呢?肾为先天之本肾主藏精,所藏肾精,是人体生长发育、防卫病邪的物质基础。
肾寄藏命门之火,为蕴藏元阴、元阳之脏,故有“水火之脏”、“阴阳之宅”之称。
肾是先天之本,生命之根,能主骨生髓,养脑益智,生发聪耳。
肾气强旺,人就精力充沛,骨骼强健,耳聪神清,头发乌亮;肾气一旦衰朽,则智昏耳聋、骨脆齿摇、须发早白,未老先衰。
因此,养好肾就是养好了先天,会养肾就是会养生。
补肾须分阴阳在中医理论中,肾不仅仅是一个有形的脏器,而是肾脏及与其相关的一系列功能活动的总称,如人的精神、骨骼、头发、牙齿等的病理变化都可能与肾有密切关系,其范围较西医要广。
肾的精气从作用来说可分为肾阴、肾阳两方面,肾阴与肾阳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维持人体的动态平衡。
当这一平衡遭到破坏后,就会出现肾阴、肾阳偏衰或偏盛的病理变化。
临床上,肾阴虚较阳虚更为常见,因此,补肾就是壮阳的观念存在一定的误区。
肾阳虚的表现是面色苍白或黧黑,腰膝酸冷,四肢发凉,精神疲倦,浑身乏力;男人阳痿早泄,女人不孕,性欲减退;便不成形或尿频、清长,夜尿多,舌淡苔白,五更泻等。
肾阴虚的表现是面色发红,腰膝酸软而痛,眩晕耳鸣,齿松发脱;男子遗精、早泄,女子经少或闭经;失眠健忘,口咽干燥,烦躁,动则汗出,午后颧红,形体消瘦,小便黄少,舌红少苔或无苔。
现代人由于工作压力大、运动量少,很容易出现全身脏器功能衰退,肾虚则是其中的一种。
简单判断肾功能:肾功能好的人,精神好、脚步轻快、睡眠好、耳聪目明。
相反,肾功能差的人,夜尿多,常常头昏眼花,腰痛腿软,眼圈发黑,容易脱发。
判断自己肾功能的好坏还要注意日常的尿量,一般正常人每天的排尿量应该在1000~2000(相当于2~4个矿泉水瓶)毫升左右,多于2500毫升或少于800毫升都可能是肾脏出现了问题。
肾主骨的原理

肾主骨的原理
肾主骨,又称为肾藏精骨,是中医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
根据中医学的理论,肾主骨是指肾脏对骨骼的调节作用。
肾主骨的原理涉及到肾脏的功能、精气的生成和骨骼的生长发育等方面,下面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肾主骨的原理。
首先,肾脏在中医学中被称为“先天之本”,肾主骨的原理与肾脏的功能密切相关。
肾脏在中医学中被认为是人体的先天之本,主管生殖、生长、发育和骨骼的生成。
肾脏的精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精气的充盈与否直接影响着骨骼的生长和发育。
因此,肾脏在中医学中被视为掌控骨骼生长发育的重要器官。
其次,肾脏的精气生成与骨骼的生长发育密切相关。
根据中医学的理论,肾脏的精气在人体内具有重要的营养作用,它可以滋养骨骼,促进骨骼的生长发育。
同时,肾脏的精气还可以调节骨骼的代谢,维持骨骼的健康状态。
因此,肾脏的精气生成与骨骼的生长发育是密不可分的。
最后,骨骼的生长发育受到肾脏的调节。
在中医学中,认为肾脏的精气可以促进骨骼的生长发育,同时还可以调节骨骼的代谢和
修复。
肾脏的精气充盈可以保证骨骼的生长发育正常进行,而肾脏
的精气不足则会导致骨骼的生长发育受阻或者出现骨质疏松等问题。
综上所述,肾主骨的原理是指肾脏对骨骼的调节作用。
肾脏的
精气生成与骨骼的生长发育密切相关,肾脏的精气可以滋养骨骼,
促进骨骼的生长发育,并且调节骨骼的代谢和修复。
因此,保护肾脏、调节生活作息、合理膳食,对于维护骨骼健康至关重要。
希望
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加深对肾主骨原理的理解,为大家的健康生
活提供一些参考。
肾是人体生命根源

肾是人体生命根源,所以称之为{先天之本}它的主要功能,一是有促进人体生长发育的作用,推动这一作用的动力叫做,命门,又叫肾阳或4基础元阳。
而这一动力的物资基础叫做,精,又叫肾阴或元阴,因此有,肾主命门火和肾藏精,的说法二是主水液,对体内水液代谢平衡起着主要作用。
1:藏精,主发育生殖精,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资基础。
肾藏精的含义有两种:一是后天之精,是指由五脏六腑,化生出来的精气,它包括能够滋养脏腑,肢体,五官等各部组织的精微物资,{如精,血,津液},这种精气来源于饮食物里的精华部分。
是维持人的生命,营养人体各部组织器官,并促进其生长发育的基本物资。
二是先天之精。
它分两部分:一部分是之指人体生命活动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的物资根源,即所谓的“先天之本;另一部分是指人类生育繁殖的基础物质{与男子的精室,女子的胞宫有关}.这部分精的生成,储藏和排泄也是由肾主管。
先天之精与后天之精是相互为用的。
先天之精需要后天之精的营养,才能继续维持其生命的活动力,后天之精有赖于先天之精的蒸化。
两者是共处在一个统一体中,一方衰必然影响另一方的功能,存则共存,亡则其亡。
2:主水液代谢的平衡肾在人体水液代谢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人体中的水液必须保持一定的相对平衡,即不能太过{会引起水肿}。
也不能不及{会出现脱水}。
对于水液的调节主要是依靠肾气的开阖的作用。
开即指输出,消耗与排泄:阖就是关闭,以保持一定的储藏量。
在整个水液代谢过程中,脾是主纳人{通过胃}和转输的,肺是主宣发水液中的精微和通调水道的。
肾是主开阖以调节水量的。
这三部分功能的总和叫做“三焦气化。
所谓气化,就是通过一定的热能使之发生变化,这一热能的发源地就是肾的阳气,所以说,肾主水。
3:生髓,通脑,主髓,其化在发,开窍于耳,通于二阴髓,是由肾精所化生,髓能养骨,骨能藏髓,髓又通于脑,{脑为髓之海}所以说脑,髓,骨均属肾所主。
同时这三者与头发,两耳和前后二阴又都是肾的外候。
肾气充沛肾精盈满,人的记忆力就强,身体也轻健多力,能胜任较繁重的工作。
经络养生——肾经

---------------------------------------------------------------最新资料推荐------------------------------------------------------经络养生——肾经肾为先天之本,也是一个人生命的本钱,大多来自父母的遗传,如果没有先天的厚赠,那就真的很需要后天的培补了。
所以先将肾经在脚上的部分传上来,供大家分享:)复溜穴复溜穴就是要让停留下来的水又重新流动起来。
当人体内有淤血时,尿液、汗液和痰湿这些脏东西就会停留在体内不流动了。
当人体的某一部分肿起来了,比如说膝盖肿,就跟复溜穴有关系。
身体凡是有肿的地方都跟复溜穴有关。
因为肿得意思就是有水液在哪里停滞不流,淤住了,而刺激复溜穴九能让它重新循环起来。
静脉曲张就是血液长期淤在那里没有回流造成的。
如果在刚淤的时候刺激复溜穴,效果会很明显;如果静脉曲张已经形成了大疙瘩,揉几天复溜穴是不会好的,必须从整个身体来慢慢调节。
所以当疾病刚发生苗头的时候就要给它消除掉,等到严重时就不好弄了,一定要防患于未然。
复溜穴的功效是补肾滋阴、利水消肿,改善整个肾的功能,解除肾功能失常所产生的各种症状。
肾功能失常会造成人体水液代谢失常,而复溜穴专门治疗水液1/ 5代谢失常。
水液代谢失常会出现水肿腹胀,不但是腿上有水、肚子里有水,而且腰脊强痛,这看起来是膀胱经的问题,但揉膀胱经缺没什么效果,此时一定要揉肾经。
首先揉复溜穴,让淤血重新流动起来。
复溜穴能治疗自汗、盗汗之症。
自汗就是待着的时候就出汗;盗汗就是睡觉的时候在不知不觉中出汗,一睁眼就不出了。
出汗不出汗都属于代谢的问题。
人的身体不是功利的,它总要达到一个平衡,该出多少汗就出多少汗,该不出就不出。
为了健康,身体总是任劳任怨地朝着平衡状态努力。
复溜穴能治疗腹泻腹痛。
腹泻是因膀胱受堵,水液不走膀胱,而是走大肠的结果。
揉了复溜穴之后,尿道一通,腹泻自然就好了。
为什么肾是生命之本?

为什么肾是生命之本?传统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源。
肾有藏精主水、主骨生髓之功能,所以肾精充盈,则精力充沛,筋骨强健,步履轻快,神思敏捷。
肾精不足则阳气虚弱,腰膝酸软,易感风寒,生疾病等。
为什么说“肾为先天之本”?我国最早的医学巨著《黄帝内经?素问》中提出:“肾者,封藏之本,精之处也。
”“人始生,先成精。
”“夫精者,身之本也。
”其意思是说,肾脏贮藏精,精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人的生命由精而产生,肾主管着机体的生长、发育、生殖、健康与长寿。
1、肾主藏——肾是储存生命基本物质的“仓库”中医认为先天赋予生命的基本物质都是有一定限度的。
按照《黄帝内经》的观点,人如果正常工作和生活的话,活到一百岁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当然,这需要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按照正常的生活规律去生活。
不管是生活还是工作,都要消耗我们体内的生命基本物质。
因为我们的生命物质要不断被消耗,因此要不断进行补充。
补充进来的物质需要藏起来,以维持我们生命活动的需要。
物质最终藏在什么地方呢?就藏在肾之中。
所藏的物质最重要的是什么呢?最重要就是精气。
包括先天之精,也包括后天之精。
肾藏精和季节也是相关联的。
冬天之后,生命的迹象都是收藏的。
比如很多动物藏到地下进行冬眠;很多植物春天、夏天生长得很旺盛,生命是向外的,而到了冬天地上部分都会枯萎,这实际上就是收藏的表现。
所有自然界的生命物质到了冬天的时候都会收藏起来,藏得越好,精气越充足,来年生命力也就越旺盛。
如果在冬天的时候精没有藏好的话,那么到了第二年春天的时候就容易生病。
肾可以说是储存人体基本生命物质的仓库,这个仓库建得越大、功能越完备,储存的能力就越强,在人体需要时可以提供的物质就越多,人体自然就越有保障。
这是一个简单的逻辑关系,大家都能想明白。
所以,从储存生命基本物质的角度看,养生应该养好肾。
2、肾主生殖——肾好生殖能力就强我们人体的生命过程是随着肾气的变化而变化的。
人从生命形成到降生、成长、衰老,直到死亡,这个过程与肾气的盛衰变化有密切关系。
肾是人体的先天之本

肾是人体的先天之本
肾藏精,乃先天之本,寿命之根。
肾中精气的消长盛衰是人体生长壮老已的内在根据。
随着年龄的增长,肾中精气耗损,五脏功能下降,随之出现一系列衰老的变化,以致老态龙钟。
先天之本和后天之本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讲有什么不同呢?举个例子来说,当人的身体上有好多不舒服的毛病时,如果好好养护脾、胃两经,刺激上面的穴位,症状会渐渐消失,但只要一停下来疾病又会复发,吃一点补药后精神会好两天,不吃马上又不行了,病老是断不了根,这就是只补后天,而没有激发先天的原因。
后天的东西是外来的助力,先天的才是本来的原动力,一个人要想长久地保持健康,必须把自身的源动力调动起来。
其实,每个人的先天储备都很丰富,这一点我们要有自信。
肾属水,肝属木。
水生木,肾给肝提供营养,所以要想源源不断地为我们的后天提供保障,就必须让肾功能正常,也就是让肾经的气血周流通畅。
我们全身的穴位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通过不同的中医调理方法,调动一个穴位的能量,它会出现酸麻或者胀痛的感觉,等此穴位的气血足了,这些症状就会消失,继而它再冲击、疏通别的穴位,经络慢慢畅通,身心状况也会改善,免疫力越来越强。
肾是生命一切的本源

肾是生命一切的本源!前几天有两个朋友,看了我写的几篇文章,很感兴趣,所以专门来看看我,算是交个朋友,晚上相约一起喝茶。
因为大家都对国医和佛道之学感兴趣,所以这次聊天很有一种道家‘清谈’的味道。
朋友们希望我对肾的作用稍微讲解一下,那么我就对肾的作用简单的讲解一下。
一、肾为先天之本何谓先天呢?简单的说,人在胎儿时期尚未落地,即为先天时期。
落地以后,即为后天。
后天靠水谷食物所养,先天靠母体子宫内精血所养。
先天的呼吸不是靠口鼻,而是靠脐呼吸。
所以道家练功到一定时间,静坐时从呼吸绵长到后来不用口鼻呼吸,而能依靠脐呼吸的时候,即称‚胎息‛,此时任督二脉一般都已经打通了。
那为何说肾是先天之本呢?因为胎儿是精子和卵子结合而成,精子和卵子都是肾中的精华。
所以肾的精华是胎儿形成的根本要素,而胎儿又是靠母体子宫生长成形的。
子宫也是属肾的,所以说肾是‚先天之本‛。
但这都是表面的意思,它的意义包括的很广,现代人说的基因问题,就是属于先天的问题,就是归肾管属。
有人天生就是肠胃功能弱,有人天生就呼吸道功能弱,有人天生免疫力差,有人天生就聪明——这些都是先天问题。
这些问题要调养那么肯定要1调理先天之本--肾才能行。
所谓‚治病必求其本‛,知道了这个道理,遇到先天性的肠胃功能弱的病人,一定要在治疗他的脾胃药中加一些补肾的药,会疗效更好,这就是心得。
一句话说白了,所有先天性不足的毛病都要适当补肾。
二、肾主生长发育人生下来以后,就要吃东西。
然后开始成长。
这样看来似乎成长是饮食的补充导致的,其实不对!生长的根本原因是肾中促使生长的基因和能源,再结合后天的饮食营养供给,才形成的这么一种生长发育的现象。
当肾的这种管生长发育的能量用完以后,你吃的再多,也不会再生长发育了,所以人的身高到一定时候就停止生长了,这时你吃多了只会长肉,却不长骨骼,只能横向发展,却不能再纵向发展了。
大家要明白,肾中的某些能源是纯先天的,是很难靠后天水谷、药物来补的!就象这种掌管生长的能源,当它消耗完之后,你想用补肾的方法去补几乎都是没有用的,但是如果是发育时,饮食导致的生长方面的能量不足,从而导致的发育不良,这个倒是可以补肾调节一下。
五脏之-肾

五脏之五肾肾位于腰部,在脊柱两旁,左右各一,故《素问》说:“腰者,肾之府。
”由于肾藏先天之精,为脏腑阴阳之本,生命之源,故称肾为“先天之本”。
肾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藏精,主生长发育和生殖;主水液、肾主纳气。
其与其它组织器官的关系是:肾主骨、生髓、通于脑,齿为骨之余。
其华在发,开窍于耳及二阴,在志为恐,在液为唾。
肾与膀胱通过经脉的相互络属,构成表里关系。
(1)肾的生理特性肾的生理特性,主要有两个方面:1、肾性潜藏,为固摄之本。
在五脏之中,肾的位置最下,而在生理功能方面主藏蓄阴精,又主命火。
肾精宜藏,最忌耗泄损伤,命火宜潜于水中,不宜升腾。
所以,在古代,以潜藏蛰伏之意比喻肾的生理特性。
正是由于肾的封藏固摄作用,使体内精微物质得以保留,元阴元阳得以闭藏,人的生命力才能旺盛,身体才能健康。
若肾有病变,使肾的封藏、固摄机能失职,就会引起阴精过度耗损妄泄病症,表现为遗精、带下、滑胎、尿浊、尿甜等。
2、肾与冬气相通应。
在五脏之中,肾属阴中之阴,而冬季阴气最盛,故肾与冬气相通应。
表现在病理方面,肾的病变,在自然界之气的滋助下,在冬季易于好转,病人的自我感觉亦较为舒服些。
当然冬季气候变化过于剧烈,对肾也容易产生损害作用。
(2)肾的主要生理功能(一)肾藏精,主人体的生长发育与生殖精是人体内最宝贵的物质之一。
在中医学理论中,精的运用甚为广泛,归纳起来,其含义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精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
也就是说,人体的各脏腑组织器官,均是由精这种物质构成,先有了精,在此基础上才有了胚胎的发育,生命的产生。
故《灵枢》说:"人始生,先成精。
"二是指精为人体生长、发育及各种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即是说,人出生后,由幼年、青年到壮年、老年,都不断地消耗精微物质,"精"即是对这些精微物质、营养成分的概括。
藏精,是肾的主要生理功能,即是说肾对于精气具有闭藏作用。
肾所藏的精,包括"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两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肾是生命的先天之本
肾是生命的先天之本
明代名医李中梓所著《医宗必读-肾为先天本脾为后天本论》有云,经曰:治病必求于本。
本之为言根也、源也。
世未有无源之流,无根之木,澄其源而流自清,灌其根而枝乃茂,自然之经也。
故善为医者,必责根本。
而本有先天后天之辩。
先天之本在肾,肾应北方之水,水为天一之源;后天之本在脾,脾为中宫之土,土为万物之母。
肾何以为先天之本?盖婴儿未成,先结胞胎,其象中空,一茎透起,形如莲蕊,一茎即脐带,连蕊即两肾也,而命寓焉。
水生木而后肝成,木生火而后心成,火生土而后脾成,土生金而后肺成。
五脏既成,六腑随之,四肢乃具,百骸乃全。
仙经曰:借问如何是玄牝,婴儿初生先两肾。
未有此身,先有两肾。
故肾为脏腑之本,十二脉之根,呼吸之本,三焦之源,而人资之以为始者也。
故曰,先天之本在肾。
上古圣人,见肾为先天之本,故著之脉曰:人之有尺,
犹树之有根,枝叶虽枯槁,根本将自生。
见脾胃为后天之本,故著之脉曰: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
现代中医学认为:肾的生理功能包括肾藏精,主生长、发育和主殖;肾主水;肾主纳气。
由于“先天之精”贮藏于肾中,为脏腑阴阳之本,生命之源,故有肾为“先天之本”的说法。
肾与膀胱相表里,且与脑、髓、骨、女子胞、三焦等脏腑组织密切相关,在体合骨,其华在发,气应于腰,开窍于耳及二阴,在液为唾,在志为恐。
肾在五行中属水,为阴中之太阴,外与自然界之冬藏寒气、黑色、咸味相应,从而构成一个动态的、整体联系的肾系统。
藏精:精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也是人体各种机能活动的物质基础。
精有先天之精与后天之精;先天之精,禀受于父母;后天之精来源于饮食水谷之精气,由脾胃化生。
先天之精是产生生命构成人体的原始物质,后天之精是维持人体生长发育及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的来源及作用特点虽然有异,但二者是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的。
肾的精气,有促进人体生长发育的能力;当人体发育到成熟阶段,肾的精气充盈,产生一种称为“天癸”的物质,就有了生育有能力。
肾主水:肾有调节体内水液代谢平衡的作用。
水入胃,由脾上升于肺,经过肺的宣发、肃降,调通水道,而汇集膀胱,通过肾阳的气化而清浊,清者上输于肺又输布全身;浊者排出体外为尿。
如肾阳不足,气化失常,则水液不能气化,而出现小便清长,夜尿频多;若水液停留,可出现尿少、尿闭和水肿。
肾主纳气:呼吸虽为肺所主,但吸入之气,必须有肾气摄纳作用的帮助,才能下归于肾,所以: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主出气,肾主纳气。
肾气衰弱,就出现呼多吸少,喘促气短等。
肾主骨、生髓、通于脑:肾主藏精,精能生髓,髓藏于骨中,骨赖髓以充养,而髓通于脑。
脑为髓之海。
若肾精虚少,骨髓化源不足,则骨骼失养,出现腰膝酸软,发育迟缓,髓海空虚可出现头晕、耳鸣、健忘等。
肾主骨,齿为骨之余,牙齿也有赖于肾精的充养,肾精不足,牙齿松动,甚至脱落。
肾开窍于耳及二阴,其华在发:肾精充足则耳聪,听觉灵敏,老年人肾气虚弱,故多耳聋失聪。
发为血之余,根源
在于肾的精气,青壮年肾精充沛,故毛发光泽,老年人肾之精气虚弱,故毛发变白容易脱落,〈素问。
五脏生成编〉肾“其容发也”。
中医学说认为“肾乃先天之本”。
其义是说:肾阴、肾阳是全身阴阳的根本;五脏六腑的阴阳都离不开肾阴、肾阳的给养;肾阴也叫“元阴”、“真阴”,是人体阴液的根本,对各脏腑组织起着濡润、滋养的作用;肾阳也叫“元阳”、“真阳”,是人体阳气的根本,对各脏腑组织有着温煦、推动的作用。
其关系表现为:一来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素问。
阴阳应大论》:“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意思是说:在外的肾阳是内在物质(肾阴)运动的表现;在内的肾阴是产生生理活动(肾阳)的物质基础。
二来维系着此消彼长、此进彼退的动态平衡。
这种相互制约、相互依存而保持的动态平衡一旦打破,则可导致各脏腑阴阳的偏盛偏衰;反之,各脏腑阴阳失调的病证,日久必累及根本而致肾的阴阳失调,所以说“久病及肾”。
因此,一般对于各种慢性虚损性病证的治疗,常予以补肾的方法。
如肾阴不足,则阴虚则热,会出现低热、潮热、五心烦热、心烦、口干咽燥、舌红、脉细数等内热的一般症状,同时还会出现腰酸、腿软、阳强易举和遗精等肾的定位症状,
治当滋阴清热,即“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如果肾阳不足,则阳虚则寒,而会出现面白、畏寒肢冷、舌淡、脉迟无力、精神萎靡、反应迟钝等里寒之象,同时还会出现腰酸冷、腿软、阴部清冷、生殖功能减退、女子宫寒不孕等肾的定位症状,治当扶阳以抑阴,即“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附】命门
命门是指生命之门,有生命的关键之意。
命门一词,最早见于《内经》,系指眼睛(睛明穴)而言。
如《灵枢?根结》说:“太阳根于至阴,结于命门。
命门者,目也”。
但这一说法,没有受到历代医家的重视。
把命门作为内脏提出的,首见于《难经》。
《难经?三十六难》说:“肾两者,非皆肾也。
其左者为肾,右者为命门”。
自《难经》之后,汉、晋、隋、唐医家较少论及命门;宋、金、元医家虽有论及命门者,但深入不够;直到明、清医家,才对命门有了较为深入的论述。
一、右肾为命门说
二、两肾俱称命门说
三、两肾之间为命门说
四、命门为肾间动气说
历代医家对命门的认识不统一,但认为命门中既有真
水,又有真火的较为多数。
且以下两点也基本没有分歧:一是命门的主要功能是人体生命之根本;二是命门与肾密切相关,是难以分割的。
从现代的中医理论,返观古代医家对命门的认识,可以认为:肾阳即为命门之火,肾阴即为命门之水,肾阴和肾阳,即是真阴和真阳,元阴和元阳,古代医家之所以要特别提出“命门”,无非是为了强调肾中精气是人体生命之源,肾中阴阳的重要性而矣。
综上所述,人受父母之精藏于肾而有此身,得后天水谷之养运于脾而有此命,故曰肾为先天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