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质量管理基础知识

全面质量管理基础知识

第一篇概论

第一章概述

一、质量和顾客满意

1.顾客

即指接受产品的组织或个人,包括组织外部的顾客,也包括组织内部的顾客。

顾客是决定组织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服务于顾客并满足他们的需要是组织存在的前提。

正确的顾客观:

(1)顾客是企业最重要的相关方;

(2)顾客不用依靠企业,反之企业依靠他们;

(3)顾客决定企业的盛衰;

(4)顾客不是对企业工作的打扰,他们恰恰是企业工作的目的所在;

(5)顾客是光顾是帮企业的忙,企业为他们服务不是在帮他们的忙;

(6)顾客不是统计数字,他们和我们一样是有血有几代人的人,有感受和感情;

(7)顾客带着需要来到企业,企业的工作是满足他们;

(8)顾客值得企业给予最大的关注和最彬彬有礼的接待;

(9)顾客有需求,所以企业的员工才有工作;

(10)顾客有选择的权利,企业成为顾客的最佳选择才能留住他们;

(11)顾客很敏感,企业对顾客要巾贴心;

(12)顾客的需求是很个性化的,所以企业在质量策划时要有弹性。

2.顾客满意

顾客满意是指顾客对其要求已被满足的程度的感受。它是顾客将其对企业的产品或服务实际感受的价值与期望的价值进行比较的结果。

顾客满意有以下基本特性:

(1)主观性。顾客的满意程度是建立在其对产品和服务的感受上,感受的对象是客观的,而结论是主观的。

(2)层次性。处于不同层次需求的人对产品和服务的评价标准不同,因

而不同地区、不同阶层的人或一个人在不同条件下对某个产品或某甚而服务的评价可能不尽相同。

(3)相对性。顾客对产品的技术指标和成本等经济指标通常不熟悉,他们习惯于把购买的产品和同类型的其他产品,或和以前的消费经验进行比较,由此得到的满意或不满意具有相对性。

(4)阶段性。任何产品都具有寿命周期,服务也有实践性,顾客对现有产品和服务的满意程度来自于过去的使用体验,是在过去多次购买和提供的服务中逐渐形成的,因而呈现出阶段性。

第二章质量

一、质量的概念

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加强质量管理,重视产品质量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质量”也日益成为人们所熟知的名词。

1.什么是质量?

质量:即指“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2.质量概念的演变

质量概念所描述的对象早期大多仅仅局限于产品,以后又逐渐延伸到了服务,而如今则不仅包括产品和服务,而且还扩展到了过程、活动、组织及至它们的结合。

二、质量特性

1.质量特性的含义

质量特性:产品、过程或体系与要求有关的固有特性。

质量特性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技术性或理化性的质量特性。

(2)心理方面的质量特性。

(3)时间方面的质量特性。

(4)安全方面的质量特性。

(5)社会方面的质量特性

2.产品的质量特性

对于产品来说,通常其质量特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性能。(2)寿命。(3)可靠性。(4)安全性。(5)经济性。

3.服务的质量特性

服务的质量特性一般包括:

(1)功能性。(2)时间性。(3)安全性。(4)经济性。(5)舒适性。(6)文明性。

4.魅力特性和必须特性

三、质量产生、形成和实现的过程

1.质量环的含义

任何产品都要经历设计、制造和使用的过程,产品质量相应也有个产生、形成和实现的过程,这一过程由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的一系列活动构成的。人们往往用一个不断循环的圆环来表示这一过程,我们称为质量环。它是对产品质量的产生、形成和实现过程进行的抽象描述和理论概括。过程中的一系列活动一环扣一环,互相制约、互相依存、互相促进。过程不断循环,每经过一次循环,就意味着产品质量的一次提高。通过将产品质量形成的全过程分解为若干相互联系而又相对独立的阶段,就可以对之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

2.产品质量产生形成和实现的过程

产品是指任何活动或过程的结果。产品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还可是两者的组合。ISO9000将产品划分为四大类:硬件、软件、流程型材料和服务。

(1)硬件的质量环。硬件是指具有特定形状的可分离的有形产品,通常由制造、建造或装配的零件、部件和组件组成。其质量环如下:

营销和市场调研设计/规范的编制和产品开发采购

工艺策划和开发生产制造检验、试验和检查包装和贮存

销售和分发安装和运行技术服务维护用后处置营销和市场调研

(2)流程型材料的质量环。流程型材料是指通过将原材料转化成某一预定状态所形成的有形产品。其质量环如:

技术研究和开发设计/规范的编制和产品开发采购

工艺策划和开发生产过程的测量控制和调整生产制造过程维护检验、试验和检查包装和贮存销售和分发顾客使用技术服务用后处置营销和市场调研

(3)软件的质量环。软件是指通过承载于特定媒体的信息所组成的知识产品。软件可以表现为概念、程序等形式。其质量环如下:

营销和市场调研需方要求规范开发策划/质量策划

设计和实施采购实验确认销售复制和交付安装和运行技术服务和维护用后处置

3.服务质量产生、形成和实现的过程

服务是指伴随着供方与顾客之间的接触而产生的无形产品。服务可以是对属于顾客的有形或无形的产品所施加的活动,如修理业;也可以是有形产品或无形产品的提供;还可以是某种气氛或感觉的创造。

与其他几类产品比较,服务具有如下一些特色:

(1)服务的对象是具有感情色彩的人,人们的需要和期望是多样的。

(2)服务常是无形的,顾客在接受服务之前不可能对服务的质量和服务的价值做出精确的判断和评价。

(3)服务常是“不可贮存的”,服务的提供和消费常是同时进行的。

(4)服务常是“一次性的”,如果服务发生了问题或事故,不可能通过重复来消除已发生的问题或事故,只能做到某种程度的弥补。

(5)服务常是“不可预测的”,顾客的出现一般是随机的,服务组织难以预先知道将发生什么情况。

(6)服务的质量更依赖于服务者的素质。

(7)由于顾客的经历、背景、性别、文件程度等不同,顾客对服务的评价常会带有个人色彩。

根据质量的定义,可将服务质量理解为一组服务特性满足要求的程

度。

四、质量职能和质量职责

1.质量职能

是指为了使产品或服务具有满足顾客需要的质量而需要进行的全部活动的总和。

质量有一个产生、形成和实现的过程,这一过程是由一系列的彼此联系、相互制约的活动所构成的。这些活动的大部分是由企业内部的各个部门所承担的,但还有许多活动涉及到企业外部的供应商 >供应商、零售商、批发商、顾客等,所有这些活动都是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所必不可少的。因此,我们可以说,质量并非只是质量部门的事情,而是取决于企业内外的许多组织和部门的共同努力。质量职能便是对在产品质量产生、形成和实现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活动所发挥的作用或承担的任务的一种概括。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质量管理就是将这此广泛分散的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确保质量目标的实现。

企业内部的主要质量职能活动一般包括市场调研、产品设计、规范的编制和产品研制、采购、工艺准备、生产制造、检验和试验、包装贮存、销售和发运、安装和运行、技术服务和维护、用后处置环节。为了使这些活动互相配合、协调一致,必须做到:

(1)明确实现质量目标所必须进行的各项活动,将这些活动委派给企业的相应部门。

(2)向这些部门提供完成任务所必需的技术上和管理上的工具和设施。

(3)确保这些活动在各部门、各环节的实施。

(4)协调各部门之间的活动使之相互配合,指向共同的目标,以综合、系统的方式来解决质量问题,使企业的活动以及活动的成果达到最佳的水平。

2.质量职责

即指对企业各部门及各类人员在质量工作中应承担的义务、责任和权限所作的具体规定。

只有明确质量职责才能真正做到质量工作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

把所有的质量职能活动切实落实到每个部门和工作岗位。一旦发现质量问题,还可以查清责任,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从而更好地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

组织最高管理者的质量职责包括:

(1)确定质量方针并形成文件。应确保质量方针与组织内的其他方针保持一致,并应采取必要的措施以保证质量方针能为本组织的各给人员所理解和实施。

(2)根据质量方针的要求,制定组织整体的整体质量目标,并要求各级管理部门制定相应的具体质量目标。

(3)组织开发、建立和实施质量体系,以实现企业的质量方针和目标。

企业各部门、各级各类管理者的质量职责都是要为确保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实现和质量体系的顺利实施做出本部门的贡献。为确定质量职能的实现,就要对每个部门的活动规定一般的和具体的质量职责,并要进行充分的授权。在规定各部门的质量职责时,应确保系统整体最优,尤其要注意各项活动和各部门的接口和协调问题。

五、朱兰质量管理三部曲

朱兰博士主张企业中80%以上的质量缺陷都是由于管理不善造成的。传统的管理方式不仅不能克服危机,在一定意义上还会助长质量危机的产生。要想解决质量危机,就需要破除传统观念,从根本上改造传统的质量管理,按照新的行动路线来行事,这一路线便是朱兰所提出的“三部曲”。朱兰认为,质量管理是由质量策划、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这样三个互相联系的阶段所构成的一个逻辑的过程,每个阶段都有其关注的目标和实现目标的相应手段。

质量策划指旨在明确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所要达到的质量目标,并对实现这些目标所必需的各种活动进行规划和部署的过程。通过质量策划活动,企业应当明确谁是自己的顾客,顾客的需要是什么,产品必须具备哪些特性才能满足顾客的需要;在此基础上,还必须设定符合顾客和供应商双方要求的质量目标,开发实现质量目标所必需的过程和工艺,确保过程在给定的作业条件下具有达到目标的能力,为最终生产出符合顾客要求的产品和服务奠定坚实的基础。

控制就其一般含义而言,是指制订控制标准、衡量实绩找出偏差并

采取措施纠正偏差的过程。控制应用于质量领域便成为质量控制。质量控制也就是为实现质量目标,采取措施满足质量要求的过程。广泛应用统计方法来解决质量问题是质量控制的主要特征之一。

质量改进是指突破原有计划从而实现前所未有的质量水平的过程。实现质量改进有三个方面的途径,即通过排除导致过程偏离标准的偶发质量故障,使过程恢复到初始的控制状态;通过排除长期性的质量故障使当前的质量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在引入新产品、新工艺时从计划(设计)开始就力求消除可能会导致新的慢性故障和偶发性故障的各种可能性。

在质量管理的“三部曲”中,质量策划明确了质量管理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这些目标的途径,是质量管理的前提和基础;质量控制确保事物按照计划的方式进行,是实现质量目标的保障;质量改进则意味着质量水准的飞跃,标志着质量活动是以一种螺旋式上升的方式在不断攀登和提高。这三个阶段相辅相成。

第三章全面质量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是以组织全员参与为基础的质量管理形式。全面质量

管理代表了质量管理发展的最新阶段,起源于美国,后来在其他一些工业发达国家开始推选,并且在实践运用中各有所长。

一、质量管理发展三阶段

现代质量管理可分为三个阶段:二战以前可以看作是第一阶段,人

们通常称之为质量检验阶段;第二阶段是从二战开始到20世纪50年代的统计质量控制阶段;第三阶段是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1.质量检验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是通过检验的方式来控制和保证产出或转入下道工序

的产品质量。这种做法只是从成品中挑出废、次品,实际上是一种“事后的把关”。

2.统计质量控制阶段

质量检验不是一种积极的质量管理方式。因为它是“事后把关”型

的质量管理,无法防止废品的产生。

在统计质量控制阶段,质量管理的重点主要在于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规范和标准。人们通过对工序进行分析,及时发现生产过程中的异常情况,确定产生缺陷的原因,迅速采取对策加以消除,使工序保持在稳定状态。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从质量管理的指导思想上看,由以前的事后把关,转变为事前的积极预防;从质量管理的方法上看,广泛深入地应用了统计的思考方法和统计的检验方法。

3.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1956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A.V.费根堡姆,首选提出了“全面质量管理(TQC)”的概念。他认为解决质量问题不能只是局限于制造过程,解决问题的手段也不能局限于统计方法。这样,质量管理由制造过程中的SQC逐渐发展到为为了满足顾客要求所必须关注的各个方面。

二、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

费根堡姆于1961年在其《全面质量管理》一书中首先提出了全厂质量管理的概念:“全面质量管理是为了能够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并考虑到充分满足用户要求的条件下进行市场研究、设计、生产和服务,把企业内各部门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的活动构成为一体的一种有效体系。”

此定义强调了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这里的“全面”一词首先是相对于统计质量控制中的“统计”而言。也就是说要生产出满足顾客要求的产品,提供顾客满意的服务,单靠统计方法控制生产过程是很不够的,必须综合运用各种管理方法和手段,充分发挥组织中的每一个成员的作用,从而更全面地去解决质量问题。

其次,“全面”还相对于制造过程而言。产品质量有个产生、形成和实现的过程,这一过程包括市场研究、研制、设计、制订标准、制订工艺、采购、配备设备与工装、加工制造、工序控制、检验、销售、售后服务等多个环节,它们相互制约、共同作用的结果决定了最终的质量水准。仅仅局限于只对制造过程衽控制是远远不够的。

再次,质量应当是“最经济的水平”与“充分满足顾客要求”的完美统一,离开效益和质量成去谈质量是没有实际意义的。

如今,全面质量管理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展和深化,其含义远远超出了一般意义上的质量管理的领域,而成为一种综合的、全面的经营管理方式和理念。

ISO9000族标准中对全面质量管理的定义为: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三、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

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必须要满足“三全一多样”的基本要求:

1.全过程的质量管理

任何产品或服务的质量,都有一个产生、形成和实现的过程。从全过程的角度来看,质量产生、形成和实现的整个过程是由多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环节所组成的,每一个环节都或轻或重地影响着最终的质量善。为了保证和提高质量就必须把影响质量的所有环节和因素都控制起来。换句话说,要保证产品或服务的质量,不仅要搞好生产或作业过程的质量管理,还要搞好设计过程和使用过程的质量管理。要把质量形成全过程的各个环节或有关因素控制起来,形成一个综合性的质量管理体系,做到以预防为主,防检结合,重在提高。为些全面质量管理强调必须体现如下两个思想:

(1)预防为主、不断改进的思想。

优良的产品质量是设计和生产制造出来的而不是靠事后的检验决定的。事后的检验面对的是已经既成事实的产品质量。根据这一基本道理,全面质量管理要求把管理工作的重点,从“事后把关”转移到“事前预防”上来;从管结果转变为管因素,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把不合格品消失在它的形成过程之中,做到“防患于未然”。当然,为了保证产品质量,防止不合格品出厂或流入下道工序,并把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防止再出现、再发生,加强质量检验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必不可少的。强调预防为主、不断改进的思想,不仅不排斥质量检验,而且甚至要求其更加完善、更加科学。质量检验是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组

成部分,企业内行之有效的质量检验制度必须坚持,并且要进一步使之科学化、完善化、规范化。

(2)为顾客服务的思想。顾客有内部和外部之分:外部的顾客可以是最终顾客,也可以是产品的经销商或再加工者;内部的顾客是企业的部门和人员。实行全过程的质量管理要求企业所有各个工作环节都必须树立为顾客服务的思想。内部满意是外部满意的基础。因此,在企业内部要树立“正道工序是顾客”,“努力为正道工序服务”的思想。现代工业生产是一环扣一环,前道工序的质量会影响后道工序的质量,一道工序出了质量问题,就会影响整个过程以至产品质量。因此,要求每道工序的工序质量,都要经得起下道工序,即“顾客”的检验,满足下道工序的要求。

“三工序”活动:即复查上道工序的质量;保证本道工序的质量;坚持优质、准时为下道工序服务是为顾客服务思想的具体体现。

只有每道工序在质量上都坚持高标准,都为下道工序着想,为下道工序提供最大的便利,企业才能目标一致地、协调地生产出符合规定要求,满足用户期望的产品。

可见,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就意味着全面质量管理要“始于识别顾客的需要,终于满足顾客的需要”。

2.全员的质量管理

产品和/或服务质量是企业各方面、各部门、各环节工作质量的综合反映。企业中任何一个环节,任何一个人的工作质量都会不同程度地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产品质量或服务质量。因此,产品质量人人有责,人人关心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人人做好本职工作,全体参加质量管理,才能生产出顾客满意的产品。要实现实现全员的质量管理,应当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1)必须抓好全员的质量教育和培训。

教育和培训的目的有两个方面:第一,加强职工的质量意识,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第二,提高员工的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增强参与意识。在教育和培训过程中,要分析不同层次员工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和培训。

(2)要制订各部门、各级各类人员的质量责任制,明确任务和职权,各司其职,密切配合,以形成一个高效、协调、严密的质量管理工作的系统。这就要求企业的管理者要勇于授权、敢于放权。授权是现代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之一。原因在于,第一,顾客和其他相关方能否满意、企业能否对市场变化做出迅速反映决定了企业能生存。而提高反应速度的重要和有效的方式就是授权。第二,企业的职工有强烈的参与意识,同时也有很高的聪明才智,赋予他们权力和相应的责任,也能够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其次,在明确职权和职责的同时,还应该要求各部门和相关人员对于质量做出相应的承诺。当然同,为了激发他们的积极性责任心,企业应该将质量责任同奖惩机制挂起钩来。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责、权、利三者的统一。

(3)要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充分发挥广大职工的聪明才智和当家作主的进取精神。包括: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合理化建议制度和质量相关的劳动竞赛等。总之应该发挥创造性,采取多种形式激发发全员参与的积极性。

3.全企业的质量管理

此点可以从纵横两个方面来加以理解。

从纵向的组织管理角度来看,质量目标的实现有赖于企业的上层、中层、基层管理物、乃至一线员工的能力协作,其中尤以高层管理能否全力以赴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从企业职能间的横向配合来看,要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必须使企业研制、维持和改进质量的所有活动构成为一个有效的整体。全企业的质量管理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理解。

(1)从组织管理的角度来看,每个企业都可以划分成上层管理、中层管理和基层管理。“全企业的质量管理”就是要求企业各管理层次都有明确的质量管理活动内容。当然,名层次活动的侧重点不同。上层管理侧重于质量决策,制订出企业的质量方针、质量目标质量政策和质量计划,并统一组织、协调企业各部门、各环节、各类人员的质量管理活动,保证实现企业经营管理的最终目的;中层管理则要贯彻落实领导层的重要事项,确定出本部门的目标和对策,更好地执行各自的质量职能,并对基层工作进行具体的业务管理;基层管理则要求每个

职工都要严格地按标准,开展群众合理化建议和质量管理小组活动,不断进行作业改善。

(2)从质量职能角度看,产品质量职能是分散在全企业的有关部门中的,要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就必须将分散在企业和部门的质量职能充分发挥出来。

全企业的质量管理就是要“以质量为中心,领导重视、组织落实、体系完善。”

4.多方法的质量管理

影响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的因素也越来越复杂:既有物质的因素,又有人的因素;既有技术的因素,又有管理的因素;既有企业内部的因素,又有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要求的企业外部因素。要把这一系列的因素系统地控制起来,全面管好,就必须根据不同情况,区别不同的影响因素,广泛、灵活地运用多种多样的现代化管理方法来解决当代质量问题。

目前,质量管理中广泛使用各种,统计方法是重要的组成部分。除此之外,还有很多非非统计方法。常用的质量管理方法有所谓的老七种工具:因果图、排列图、直方图、控制图、散布图、分层图、调查表,还有新七种工具:关联图法、KJ法、系统图法、矩阵图法、矩阵数据分析法、PDPC法、矢线图法。除了以上方法,还有很多方法:质量功能展开(QFD)、田口方法、故障模式和影响分析(FMEA)、头脑风暴法(Brainstorming)、六西格玛法、水平对比法(Benchmarking)、业务流程再造 >流程再造(BPR)等。

总之,为了实现质量目标,必须综合应用各种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技术手段,必须善于学习和引进国内外先进企业的经验,不断改进本组织的业务流程和工作,不断提高组织成员的质量意识和质量技能。“多方法的质量管理”要求的是“程序科学、方法灵活、实事求是、讲求实效”。

上述“三全一多样”,都是围绕着“有效地利用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资源,以最经济的手段生产出顾客满意的产品”这一企业目标的,这是我

们企业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坚持质量第一,把顾客的需要放在第一位,树立为顾客服务的思想,是我们企业推行全面质量管理贯彻始终的指导思想。

四、全面质量管理的有关原则

八项质量管理原则:

1.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组织依存于顾客。因此,组织应当理解顾客当前和未来的需求,满足顾客要求并争取超越顾客期望。”

2.领导作用

“领导者确立组织统一的宗旨及方向。他们应当创造并保持使员工能充分参与实现组织目标的内部环境。”

3.全员参与

“各级人员都是组织之本,只有他们的充分参与,才能使他们的才干为组织带来收益。”

4.过程方法

“将活动和相关的资源作为过程进行管理,可以更高效地得到期望的结果。”

5.管理的系统方法

“将相互关联的过程作为系统加以识别、理解和管理,有助于组织提高实现目标的有效性和效率。”

6.持续改进

“持续改进总体业绩应当是组织的一个永恒的目标。”

7.以事实为基础进行决策

“有效决策是建立在数据和信息分析的基础上。”

8.与供方互利的关系

“组织与供方是相互依存的,互利的关系可增强双方创造价值的能力。”

美国马尔克姆·波多里奇的核心价值观:

(1)领导者的远见卓识。(2)顾客推动。(3)有组织的和个人的学习。

(4)尊重员工的合作伙伴。(5)灵敏性。(6)以未来为中心。(7)管理创新。(8)基于事实的管理。(9)社会责任和公民义务。(10)重在结果及创造价值。(11)系统观点。

五、全面质量管理的实施

1.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应遵循的原则

(1)领导重视与参与

企业领导应对企业的产品(服务)质量负完全责任,因此,质量决策和质量管理应是企业领导的重要职责。开展全面质量管理,企业领导首先必须在思想上重视,必须首先强化自身的质量意识,必须带头学习、理解全面质量管理,必须亲身参与全面质量管理,必须亲自抓,一抓到底。

(2)抓住思想、目标、体系、技术四个要领

1)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思想。

2)全面质量管理必须围绕一定的质量目标来进行。

3)企业的质量目标是通过一个健全而有效的体系来实现的。

4)全面质量管理是一套能够控制质量、提高质量的管理技术和科学技术。

(3)切实做好各项基础工作

所谓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是指开展全面质量管理的一些前提性、先行性的工作。

(4)做好各方面的组织协调工作

(5)讲求经济效益,把技术和经济统一起来

2.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五步法

(1)决策。,

这是一个决定做还是不做决策的过程。

(2)准备。

第一,高层管理者需要学习和研究全面质量管理,对于质量和质量管理形成正确的认识。第二,建立组织,具体包括:组成质量委员会,任命质量主管和成员,培训选中的管理者。第三,确立远景构想和质量目标,并制订为实

现质量目标所必需的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第四,选择合适的项目,成立团队,准备作为试点开始实施全面质量管理。

(3)开始。

这是具体的实施阶段。在这一阶段,需要进行项目试点,在试点中逐渐总结经验教训。

(4)扩展。

在试点取得成功的情况下,企业就可以向所有部门和团队扩展。

(5)综合。

在经过试点和扩展之后,企业就基本具备了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能力。为此,需要对于整个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综合。通常需要从目标、人员、关键业务流程以及评审和审核这四个方面进行整合和规划。

1)目标。

企业需要建立各个层次的完整的目标体系,包括战略、部门目标、跨职能团队的目标以及个人的目标。

2)人员。

企业应该对于所有的人员进行培训,并且授权给他们让其进行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同时要鼓励团队协作。

3)关键业务流程。

企业需要明确主要的成功因素,在成功因素基础上确定关键业务流程。

4)评审和审核。

第四章质量管理体系

一、质量管理体系和ISO9000族标准

二、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基本术语

1.过程:“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称之为“过程”。它是建立在“所有工作是通过过程来完成的”这一认识基础上的。

2.质量方针:“是一个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正式发布的该组织总的质

量宗旨和方向。”

3.质量目标:是“组织在质量方面所追求的目的”。组织应依据质量方针的要求制定质量目标,与其保持一致。

组织应将质量目标分别在横向上按相关职能(部门或岗位),在纵向上按不同的管理层次加以分解展开。

质量目标应当量化,尤其是产品目标要结合产品质量我加以指标化,达到全球操作、。比较。检查和不断改进的目的。

4.质量管理:是“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的活动”。

通常包括制定质量方针、质量目标以及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

5.质量策划: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制定质量目标并规定必要的运行过程和相关资源以实现质量目标”。

6.质量控制: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

7.质量保证: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提供质量要求会得到满足的信任”。

质量保证是组织为了提供足够的信任表明体系、过程或产品能够满足质量要求,而在质量管理体系中实施并根据需要进行证实的全部有计划和有系统的活动。

三、质量管理体系过程

1.过程方法

定义:“系统地识别和管理组织所应用的过程,特别是这些过程这间的相互作用”,称为“过程方法”。

(1)组织通过应用过程方法,可以促进选题管理体系的过程实现动态循环改进,从而不断提高效益。

(2)通过识别组织内的关键过程,以及关键过程的后续开发和持续改进,过程方法还可促进以顾客为关注焦点和提高顾客的满意程度。

(3)有利于了解组织的所有过程和这些过程相互间的关系,过程方法还可以更加有效地分配和利用组织现有的资源。

(4)应用过程方法,组织可以将复杂的管理工作不断简化,管理者的

主要任务是提出过程的输入要求,对过程的输出结果进行检查,提供必要的资源。

2.过程方法和P-D-C-A循环

PDCA(策划—实施—检查—处置)是一个动态循环,可在组织的各过程内展开,它既和产品实施过程,又和质量管理体系过程的策划、实施、控制和持续改进密切相关。

3.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模式

4.过程策划、控制和运行

(1)过程策划:为使过程的结果满足要求,对过程所需要的活动、步骤、控制方法、设备、材料、人员及职责分工、信息、资料等进行综合考虑安排的活动,可称之为过程策划。

过程策划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要抓住影响过程的主要因素;

2)要注重以入类似过程的相关信息;

3)要加强对特殊过程的控制;

当过程结束后,不能通过检验来判断过程的结果是否符合要求的过程称为特殊过程。

(2)过程控制

实施过程控制是以作业条件标准化和管理工作标准化为前提条件,也就是说接受控制的过程要具有一定的能力,随机波动引发的质量特性的偏移集中在中心值的两侧,而且稳定在误差范围之内。

(3)过程运行

为保证过程平衡运行,实现预定的目标,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选用合格人员,减少人为失误

过程动作的关键是确保参与过程活动的所有员工具有相应能力,能够用途工作,做到第一次做好,并且每一次做好,最大限度减少由人为失误引发的异常波动,从而减少成本损失。

2)严格执行管理规范,保证过程稳定性

管理规范化是过程稳定运行的前提条件,也是减少异常波动的重要手段。管理规范是以往过程动作中成功经验和众所周知教训的总结,违背管理规范要求,可能造成操作失误或重犯以往错误,尽而破坏过程的稳定性。

3)及时发现异常波动,采取措施减少损失

过程动作中,要对影响过程结果的各项因素实施监控,包括人、机、料、法、环等方面,必要时,对相关因素要进行过程能力确认。

4)做好记录,为完善和改进过程提供依据

随时做好各项记录,以便彩统计技术方法对过程运行善进行分析,确定完善和改进过程的方法与步骤确保过程能力的稳定或提高。

四、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

1.质量管理体系和特点

(1)质量管理体系是由过程构成的;

(2)质量管理体系是客观存在的;

(3)质量管理体系以文件为基础;

(4)质量管理体系是不断改进的。

2.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

建立质量管理的步骤:

(1)调查分析管理现状;

(2)在一定历史条件下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1)制定质量方针

组织在制定质量方针时应考虑与组织的宗旨相适应(向上兼容);包括对满足要求和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承诺;提供制定和评审质量目标的框架(向下兼容)。

其中,第二方面是质量方针的核心要求,明确了质量方针与八项管理原则的内在联系,以顾客为关注焦点和持续改进这两条主线的要求。

2)质量目标的制定与展开

质量目标是质量方针的具体化,规定为实现质量方针在各主要方面

应达到的要求和水平。

质量目标的内容应与组织的性质、业务特点、具体情况相适应,应随外部环境和自身条件变化而发展变化的。

质量目标展开的内容可包括:目标分解、对策展开、目标协商、明确目标不胜任和授权、编制展开图等五个方面。

(3)质量管理体系的文件化

1)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数量和模式;

2)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编写方法

3.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

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是指组织的全体员工,依据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要求,为实现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在各项工作中按照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要求操作,操持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有效的过程。为确保体系有效运行,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质量管理体系运行前的培训

组织应采取多种形式,分层次地对员工进行质量管理教育和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学习与培训。

(2)组织协调

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涉及到组织许多部门和各个层次的不同活动。领导者要确定各项活动的目标与要求,明确职责、权限和各自的分工,使各项活动能够有序展开,对出现的矛盾和问题要及时沟通与协调,必要时采取措施,才能保证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3)搞好过程控制,严格按规范操作

组织的员工应严格执行工艺规程和作业指导书,操作前要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熟悉工艺要求和作业方法,检查原材料和加工设备是否符合要求;加工过程中对各项参数和条件实施监控,确保各项参数控制在规定范围之内,做到第一次做好;加工后进行自检,保证加工的产品满足规范要求。

(4)监视与测量过程,不断完善体系

在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组织应彩过程监视与测量的方法对质

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实施日常监控,确保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暴露出的问题,全面地收集上来,进行系统分析,找出要本原因,提出并实施纠正措施,包括对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修改,使质量管理体系逐步完善、健全。

(5)质量管理体系审核

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的目的是对照规定要求,检查质量管理体系实施过程中是否按照规范要求操作,确定质量目标的实现情况,评价质量管理体系的改进机会。

4.员工在质量管理体系中应当发挥的作用

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要依靠组织全体员工的参与和努力,质量管理和组织每一个员工密切相关。在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运行和保持过程中,员工应当在以下方面发挥作用。

(1)树立让顾客满意的理念

(2)积极参与管理

(3)搞好过程控制

搞好过程质量控制,严格执行工艺规程和作业指导书,掌握影响过程质量的操作、设备仪器、原料和毛坯、工艺方法和生产环境等方面的因素,通过管好影响因素来保证和提高质量,实现预防为主。

(4)做好质量记录

生产现场的各种质量记录是质量信息的重要来源,也是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质量记录应准确、及时、清晰,并妥善保护,以防破损或遗失。

第五章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

企业要开展全面质量管理,保证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盍,必须要建立基本的秩序和准则、提供合格的人力资源和基本的技术手段、并建立畅通的信息流通环境等一系列前期性工作。

一、标准化工作

1.标准化工作在质量管理的作用

全面质量管理基础知识

全面质量管理基础知识 1质量的定义: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质量并不仅仅限定于产品或服务,而是泛指一切可单独描述和研究的事物,它可以是活动或过程,可以是产品,也可以是组织、体系或人以及上述各项的任何组合。 2质量特性的定义:产品、过程或体系与要求有关的固有特性。 质量特性的类型: 技术性或理化性的质量特性 心理方面的质量特性 与时间有关的特性 安全方面的质量特性 社会方面的质量特性。 3质量管理的定义: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的活动。 这些活动通常包括: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 4质量管理发展三阶段:质量检验阶段、统计质量控制阶段、全面质量管理阶段,三个阶段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5全面质量管理的定义: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全面质量管理体现为“三全一多样”即全过程、全员、全组织,管理过程中使用的管理方法多种多样。 6质量文化是指组织全体员工在质量方面所共有的价值观、信念、共识及规范的组合,在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组织中,质量文化是组织文化的核心内容。 质量文化的功能:凝聚功能、约束功能、辐射功能 7 质量管理八原则: (1)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组织依存于顾客。组织应当理解顾客当前和未来的需求。满足顾客要求并争取超越顾客期望。 (2)领导作用:领导者确立组织统一的宗旨及方向。他们应当创造并保持使员工能充分参与实现组织目标的内部环境。” (3)全员参与:各级人员都是组织之本,只有他们的充分参与,才能使他们的才干为组织带来收益。

(4)过程方法:将活动和相关的资源作为过程进行管理,可以更高效地得到期望的结果 (5)管理的系统方法:将相互关联的过程作为系统加以识别、理解和管理,有助于组织提高实现目标的有效性和效率。 (6)持续改进:持续改进总体业绩应当是组织的一个永恒目标。” (7)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有效决策是建立在数据和信息分析的基础上。 (8)与供方互利的关系:组织与供方是相互依存的,互利的关系可增强双方创造价值的能力。 8 ISO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 ISO 9000族标准是关于质量管理体系的一组国际标准,由国家标准化组织(ISO)发布。我国于1992年发布了等同采用的GB/T 19000系列标准,现行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是GB/T 19001-2008(我公司质量管理体系即依据此标准制定)。 ISO9000族标准的四项核心标准分别为: ISO 9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表述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础知识并规定了质量管理体系术语; 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规定了达到顾客满意水平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可用于证实组织具有提供满意副科要求和适用的法规要求的产品的能力,并能通过持续改进,不断增进顾客满意。该标准可用于组织内部管理,也可用于合同环境或作为认证的依据; ISO 9004《质量管理体系业绩改进指南》,从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效率两方面,为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提供的指南。这个标准的目的不仅是达到顾客满意,还在于广泛的改进组织的业绩,让顾客和其他利益相关方满意。该标准主要用于组织内部管理,不能作为认证的依据。 ISO 19011《质量和(或)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指南》,为质量管理体系和环境管理体系的内部审核和外部审核提供指南。 9 质量改进的基本程序——PDCA循环 质量改进活动必须遵循科学规则,即PDCA循环,即: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和处置(Act)四个阶段的循环,最早由休哈特提出,后经戴明引用而广为流传。如下图所示,四个阶段不断循环下去,故称之为PDCA 循环。

全面质量管理基础知识

全面质量管理基础知识(TQC或TQM) 当前,世界经济的发展正由(数量型增长)向(质量型增长)的方向发展。市场竞争也由(价格竞争)为主转向(质量竞争)为主。 第一章概述 1.质量管理的发展史: A.第一阶段:质量检验阶段 B.第二阶段:统计质量控制阶段 C.第三阶段: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2.最早提出全面质量管理概念的是美国通用公司的质量总经理(菲根堡姆)。他于1961年出版了((全面质量管理))这本书。 3.著明质量管理专家霬明提出了(十四点管理法则) 4.著明质量管理专家朱兰提出了(质量管理三部曲) 5.朱兰的质量管理三部曲分别为:计划(研制)、维持(控制)、改进(提高)三类活动。 第二章:质量 1.质量: 根椐ISO8402-94,质量被定义为反映实体満足明确或隐含需要的能力的特性总和。 2.实体:可单独描述和研究的事物,它可以是活动或过程的,可以是产品,也可以是组织、体系或人以及上述各项的任何组合。 3.产品:就是活动或过程的结果,它可以包括服务、硬件、软件、流程性材料以及它们的组合。 4.质量环: 从最初识别需要到最终满足要求和期望的各阶段中影响质量的相互作用活动的概念模式。 5.质量职能: 是指企业为使产品满足顾客需要而进行的全部产活动的总和 6.为什么说质量的概念具有相对性? A.质量是个历史的范畴,因时而异。 B.质量因人而异。 C.质量因产品而异。 7.产品的质量特性有那几个方面: (1)性能(2)寿命(3)可靠性(4)安全性(5)经济性 (6)可销性 8.服务的质量特性有那几个方面: (1)功能性(2)经济性(3)安全性(4)时间性(5)舒适性 (文明性) 9.产品质量特性还可以分(真正质量特性)和(代用质量特性) A.真正质量特性: 能够直接反映顾客对产品期望和要求的质量特性称为真正质量特性。 B.代用质量特性: 企业为了满足顾客期望,必须相应地制定标准,要求,确定一些数据和参数,来间接地反映真正质量特性称之为代用质量特性。 10.任何产品都要经历(设计),(制造)和(使用)的过程。 11.质量管理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把组成质量职能的这些广泛,分散的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有效的组织,协调监督,检查,从而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 12.提高质量的意义: 提高质量的意义从宏观角度讲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A.提高质量是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 B.提高质量是全体消费者提出的客观要求 C.提高质量是各国在国际市场上占据有利地位的必然要求 提高质量的意义从微观上讲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A.提高质量是企业生存的前提 B.是企业在竞争中取胜从而求得自身发展的根本保证 C.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础,有利于全面提高企业的综合素质。

全面质量管理基本知识

全面质量管理基本知识 定义: 为了能够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并考虑到充分满足顾客要求的条件下进行市场研究、设计、制造和售后服务, 企业内各部门的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的活动构成为一体的一种有效的体系。 意义: 提高产品质量 改善产品设计 加速生产流程 鼓舞员工的士气和增强质量意识 改进产品售后服务 提高市场的接受程度 降低经营质量成本 减少经营亏损 降低现场维修成本 减少责任事故 范围: 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原理与其他概念的基本差别在于,它强调为了取得真正的经济效益,管理必须始于 识别顾客的质量要求,终于顾客对他手中的产品感到满意。全面质量管理就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而指导人、 机器、信息的协调活动。 其主要活动范围可以使用如下示意图描述: TQM的基础: 系统工程与管理(系统工程) 完善的技术方法(控制工程) 有效的人际关系(行为工程) TQM的演变: TQM的工作内容: 新设计的控制 进厂材料的控制

产品的控制 专题研究 全面质量管理原理概述: 1.在“质量控制”(Quality Control)这一短语中,“质量”一词并不具有绝对意义上的“最好”的一般含义。质量是指“最适合于一定顾客的要求”。这些要求是:a.产品的实际用途;b.产品的售价。 2.在“质量控制”这一短语中,“控制”一词表示一种管理手段,包括四个步骤:a.制订质量标准; b.评价标准的执行情况; c.偏离标准时采了纠正措施; d.安排改善标准的计划。 3.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可以划分为两大类:a.技术方面的,即机器、材料和工艺;b.人方面的,即操 作者、班组长和公司的其他人员。在这两类因素中,人的因素重要得多。 4.全面质量管理是提供优质产品所永远需要的优良的产品设计,加工方法以及认真的产品维修服务等 活动的一种重要手段。 5.质量管理的基本原理适用于任何制造过程,由于企业行业、规模的不同,方法的使用上略有不同,但基本原理仍然是相同的。方法上的差别可概括为:在大量生产中,质量管理的重点在产品,在单件小批生 产中,重点在控制工序。 6.质量管理贯穿在工业生产过程的所有阶段。首先是向用户发送产品,并且进行安装和现场维修服务。 7.要有效地控制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就必须在生产或服务过程的所有主要阶段加以控制。这些控制 就叫质量管理工作(Job of quality control),按其性质可分为四类:a.新设计控制;b.进厂材料控制; c.产品控制; d.专题研究。 8.建立质量体系是开展质量管理工作的一种最有效的方法与手段。 9.质量成本是衡量和优化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一种手段。 10.在组织方面,全面质量管理是上层管理部门的工具,用来委派产品质量方面的职权和职责,以达到 既可免除上层管理部门的琐事,又可保留上层管理部门确保质量成果令人满意的手段的目的。11.原则上,总经理应当成为公司质量管理工作的“总设计师”,同时,他和公司其他主要职能部门还 应促进公司在效率、现代化、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发挥。 12.从人际关系的观点来看,质量管理组织包括两个方面:a.为有关的全体人员和部门提供产品的质量 信息和沟通渠道;b.为有关的雇员和部门参与整个质量管理工作提供手段。

全面质量管理基础知识

全面质量管理基础知识 一、概论 1、质量管理的发展分为五个阶段: 操作者质量管理、工长质量管理、检验员质量管理、统计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 2、质量管理随着生产的发展已成为一门具有完整理论体系的边缘学科。 全面质量管理的发展和深化将成为人类生产活动的永恒主题。 3、全面质量管理的深化和发展的主要标志是建立一个包含ISO9000和ISO14000标准的 全面质量一体化管理体系(TQIMS),把全面质量管理推向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的新阶段。 4、ISO8402术语标准对全面质量管理的定义: 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5、全面质量管理的原理:是基于对质量形成的全过程,即质量环的控制,并通过有效的 质量体系或系统工程为基础来实施和体现。质量环和系统工程可以用过程来体现,过程的不稳定性,正是全面质量管理的控制目标。 6、不同的行业和产品都有各自的特点,因此质量环的划分应该随行业和产品不同而有一 定的差异,但是,无论质量环如何不同,其产品质量形成的全过程都应包括在内并进行有效控制。 7、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全员、全过程、全范围及多方法的质量管理。 8、全面质量管理与传统质量管理的差异:强调系统管理、强调预防为主、强调不断改进、 强调满足顾客需要。 二、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运行 1、全面质量管理的构成要素包括:质量方针、质量目标、质量体系、质量策划、质量 成本、质量改进和质量文化及质量审核。 2、质量方针:由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正式发布的该组织总的质量宗旨和质量方向。 3、质量体系:为实施质量管理所需的组织结构、程序、过程和资源。 三、过程控制和质量控制点 1、过程控制是质量管理的核心和基础,质量控制点是过程控制的重要措施和方法。 2、过程是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一组相关联的资源和活动。资源可包括人员、资金、装置、 设备,以及技术和方法等。 3、工序是制造控制的主要环节。工序控制的目的是为实现产品设计质量,通过制造最终 达到预期目标及满足用户要求。 4、工序能力就是操作者、设备、工装、使用的原材料、操作方法、检验方法以及环境等 都在标准的条件下,操作呈稳定状态时所具有的加工精度,也就是工序处于稳定状态下的实际加工能力。

全面质量管理基础知识

全面质量管理基础知识 什么是全面质量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TQM)就是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编辑] 全面质量管理的概述 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费根堡姆和质量管理专家朱兰提出了“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TQM)的概念,认为“全面质量管理是为了能够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并考虑到充分满足客户要求的条件下进行生产和提供服务,把企业各部门在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的活动中构成为一体的一种有效体系”。60年代初,美国一些企业根据行为管理科学的理论,在企业的质量管理中开展了依靠职工“自我控制”的“无缺陷运动”(Zero Defects),日本在工业企业中开展质量管理小组(Q.C.Circle/Quality Control Circle)活动行,使全面质量管理活动迅速发展起来。 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可以概况为四句话十八字,即,一个过程,四个阶段,八个步骤,数理统计方法。 一个过程,即企业管理是一个过程。企业在不同时间内,应完成不同的工作任务。企业的每项生产经营活动,都有一个产生、形成、实施和验证的过程。 四个阶段,根据管理是一个过程的理论,美国的戴明博士把它运用到质量管理中来,总结出“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处理(act)”四阶段的循环方式,简称PDCA循环,又称“戴明循环”。 八个步骤,为了解决和改进质量问题,PDCA循环中的四个阶段还可以具体划分为八个步骤。1)计划阶段:分析现状,找出存在的质量问题;分析产生质量问题的各种原因或影响因素;找出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针对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提出计划,制定措施。2)执行阶段:执行计划,落实措施。3)检查阶段:检查计划的实施情况。4)处理阶段:总结经验,巩固成绩,工作结果标准化;提出尚未解决的问题,转入下一个循环。 在应用PDCA四个循环阶段、八个步骤来解决质量问题时,需要收集和整理大量的书籍资料,并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系统的分析。最常用的七种统计方法,他们是排列图、因果图、直方图、分层法、相关图、控制图及统计分析表。这套方法是以数理统计为理论基础,不仅科学可靠,而且比较直观。

全面质量管理基础知识

全面质量管理基础知识 第一篇概论 第一章概述 一、质量和顾客满意 1.顾客 即指接受产品的组织或个人,包括组织外部的顾客,也包括组织内部的顾客。 顾客是决定组织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服务于顾客并满足他们的需要是组织存在的前提。 正确的顾客观: (1)顾客是企业最重要的相关方; (2)顾客不用依靠企业,反之企业依靠他们; (3)顾客决定企业的盛衰; (4)顾客不是对企业工作的打扰,他们恰恰是企业工作的目的所在; (5)顾客是光顾是帮企业的忙,企业为他们服务不是在帮他们的忙; (6)顾客不是统计数字,他们和我们一样是有血有几代人的人,有感受和感情; (7)顾客带着需要来到企业,企业的工作是满足他们; (8)顾客值得企业给予最大的关注和最彬彬有礼的接待; (9)顾客有需求,所以企业的员工才有工作; (10)顾客有选择的权利,企业成为顾客的最佳选择才能留住他们; (11)顾客很敏感,企业对顾客要巾贴心; (12)顾客的需求是很个性化的,所以企业在质量策划时要有弹性。 2.顾客满意 顾客满意是指顾客对其要求已被满足的程度的感受。它是顾客将其对企业的产品或服务实际感受的价值与期望的价值进行比较的结果。 顾客满意有以下基本特性: (1)主观性。顾客的满意程度是建立在其对产品和服务的感受上,感受的对象是客观的,而结论是主观的。 (2)层次性。处于不同层次需求的人对产品和服务的评价标准不同,因

而不同地区、不同阶层的人或一个人在不同条件下对某个产品或某甚而服务的评价可能不尽相同。 (3)相对性。顾客对产品的技术指标和成本等经济指标通常不熟悉,他们习惯于把购买的产品和同类型的其他产品,或和以前的消费经验进行比较,由此得到的满意或不满意具有相对性。 (4)阶段性。任何产品都具有寿命周期,服务也有实践性,顾客对现有产品和服务的满意程度来自于过去的使用体验,是在过去多次购买和提供的服务中逐渐形成的,因而呈现出阶段性。 第二章质量 一、质量的概念 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加强质量管理,重视产品质量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质量”也日益成为人们所熟知的名词。 1.什么是质量? 质量:即指“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2.质量概念的演变 质量概念所描述的对象早期大多仅仅局限于产品,以后又逐渐延伸到了服务,而如今则不仅包括产品和服务,而且还扩展到了过程、活动、组织及至它们的结合。 二、质量特性 1.质量特性的含义 质量特性:产品、过程或体系与要求有关的固有特性。 质量特性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技术性或理化性的质量特性。 (2)心理方面的质量特性。 (3)时间方面的质量特性。 (4)安全方面的质量特性。 (5)社会方面的质量特性

全面质量管理基础知识

全面质量管理基础知识 1. 引言 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TQM)是一种管理理念和方法,旨在通过全员参与、持续改进、客户至上等原则,提高组织的整体质量水平。本文将介绍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原则和实施步骤。 2. 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 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管理理念,强调通过全员参与、过程管理、数据驱动等手段来不断改进组织的质量水平,以满足客户需求并提高竞争力。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理念是“质量是一个系统的特性,需要通过全员参与和持续改进来实现”。 3. 全面质量管理的原则 全面质量管理的实施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3.1 客户至上 将客户需求放在首位,不断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以满足客户的期望和需求。 3.2 全员参与 全面质量管理要求组织中的每个成员都对质量负责,每个人都应该参与到质量管理中,发现问题并提供改进意见。 3.3 过程管理 通过对组织各个环节的过程进行科学管理,可以实现全面质量管理的目标。组织应该关注整个生产过程,而不仅仅是产品的最终检测。 3.4 数据驱动 全面质量管理强调将决策和改进活动基于数据和事实进行,而不是凭主观判断或经验。 3.5 持续改进 全面质量管理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组织应该不断寻找和解决问题,以提高质量水平。

4. 全面质量管理的实施步骤 全面质量管理的实施需要经历以下几个步骤: 4.1 制定质量方针和目标 组织应该明确质量的方向和目标,以指导全员行动。 4.2 确定关键过程 通过分析组织的业务流程,确定关键过程,优化过程的管理和控制。 4.3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 建立适合组织特点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工作指导书等。 4.4 培训与教育 为组织成员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教育,使其了解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4.5 进行量化分析 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对组织的各项指标进行量化分析,以评估质量水平和改 进效果。 4.6 进行持续改进 通过持续改进活动,发现问题、制定改进措施,并追踪和评估改进的效果。 5. 全面质量管理的优势 全面质量管理的实施可以带来以下几个优势: •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满足客户需求,提高客户满意度; •提高组织运行效率,减少资源浪费和成本; •增强组织竞争力,提高市场份额; •增强组织成员的责任感和工作积极性; •促进组织持续改进和创新。 6. 总结 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管理理念和方法,通过全员参与、持续改进、数据驱动等 手段,提高组织的质量水平。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原则是客户至上、全员参与、过程管理、数据驱动和持续改进。正确的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可以带来多重优势,提高组织的竞争力和市场地位。

全面质量管理基本知识

全面质量管理基本知识 全面质量管理基本知识 1、如何搞好全面质量管理? 答:要树立质量第一思想,要按PDCA循环办事,应该全员参加,一定要用数据讲话。2、P-D-C-A各表示什么? 答:P-计划、D-实施、C-检查、A-处理。 3、全面质量管理常用的七种工具? 答:有排列图,因果分析图、相关图、直方图、检查表、分层法、控制图。 4、“三自一控”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答:自检、自分、自盖工号,达到自控率的要求。 5、检验工作中的“三检”是那三检? 答:首件检验、巡回检验、完工检验。 6、“三不放过”、“三按”生产的内容是什么? 答:原因不清不放过、责任不明不放过、措施不力不放过;按工艺、按图纸、按标准。 7、质量管理的“三全”的内容是什么? 答:1、全面的质量管理:涉及到企业的各个方面;2、全过程程的管理:设计过程、准备过程、制造过程、使用过程;3、全员的管理:包括企业中每个成员都参加。 8、PDCA循环的三个特点是什么? 答、1、大环套小环,互相促进;2、不断提高,循环上升;3、推动PDCA,关键在于A阶段。 9、对不合格产品的处理原则? 答:不合格的原材料不投产,不合格的成品不按合格品出厂,不合格的产品不计算产值、产量。 10、产品销售中实行的三包是什么? 答:包修、包换、包退。 11、文明生产的现场要求是什么?

答:零件存放好、安全生产好、设备维修好、工具管理好、清洁卫生好。 12、全面质量管理的四个基本观点是哪四个? 答:1、为用户服务的观点;2、一切凭科学数据说话的观点;3、预防为主的观念;4、全面管理的观念。 13文明生产的“一去、二无、三不带”是指哪些内容? 答、去毛倒角;无碰伤、无腐蚀;铸件的沙泥不带入加工、加工的铁屑不带入装配、装配的垃圾不带入包装。 14、影响生产质量的“七害”是什么? 答:磕、伤、响、漏、松、锈、脏。 15:、质量成本的要素包括哪几个? 答:包括:预防成本、鉴别成本、内部故障成本、外部故障成本。 16、工序管理点的设置原则是什么? 答:1、对质量有直接影响的主要项目、关键项目;2、经常发生不良品的质量项目;3、对下道工序有影响的部位。 17、影响工序质量的五大因素(4MIE)是人、机、材料、方法、环境。

全面质量管理基础知识要点

基磁扣很 MLCC生产 厂 邙永彪 课程内容 二.全面质量管理的起源 三.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四•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五.QC七大手法

、基本概念 这一章是本课程 的基础,主要介 绍质量和质量管 理最基本的一些 概念。 质量的重要性 美国质量管理专家哈林顿(H.J.Harrington)说:市场竞争不是一场使用枪炮的战争,而是一场商业 战争,战争中的主要武器就是产品质量。

1 、 顾客:指接受产品的组织或个人, 2 、 包括组织外部的顾客,也包括组 织内部的顾客。 质量:质量是一组固有轴世满 足要求的程度。 3、关系:顾客是决定组织生存和发展 的重要因素,服务于顾客并满足他 们的需要是组织存在的前提。质量 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的顾客的满意 度。 ■ “全面质量”,不仅指产品服务质量,还包括了工作质量,工作质量的好坏是 保证产品或服务质量的前提。 ■整个质量管理包括了采购、设计.生产制造直至仓储、销售.售后服务的全过程。 它强调“好的质量是设计、制造出来的, 而不是检验出来的力• j蹲**u

产品质量——产品的适用柑,即产品的质量 持餐(松擁• 寿命.可盍也妥全世.蛊济 世丿满足要疝的程庚。 产品质量的描标可以用质董特性值来表示。 工作质量——昌产品质量韦塞的工作对于产 品质娄的保证程;lc 工作质量指标以产為合格率、命中率.废芫率. 返工率等指标来表 示。 工作质量与产品质量两者关糸密切》产芫质量取 兰于企业各方面 的工作质量,它是各方面各环节工作 质董的练合反跌,工作质tii t 直接表现为工序质量. 工序质量是指工序的成果符合巩计.工艺要求的程度 人、机容.凍材料.方法.环境等因素对工序质量都 有不同程度的盒接彩响。 柱生Ar ,抓工作质量,就耍分别不同怙况,采 取有效措施,控制五丸因素,从而保证工序质量。 时個鱼金也― 任何产品都要经历设计、制造和使用的过程,产品质 量相应也有个产生、形成和实现的过程,这一过程由按照 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的一系列活动构成的。人们往往用一 个不断循环的圆环来表示这一过程,我们称为质量环。 营销和市场调研 使用寿命结束时的 处置或再生利用 售后 一 产品设计和开发 过程策划和开发 采购 技术支持与服务一 验证 —生产或服务提供 产品 一般的寿命周期阶段 安装和投入运行— 销售和分发 质量环 包装和贮存 产品质量与工作质量

全面质量管理基础知识

全面质量管理基础知识 全公司品质管理一、全公司品质管理(TQM)概念(一)前言 1.台湾企业面临之压力: ●政局不稳 ●政治秀未曾间断 ●工资高涨 ●劳动力不足 ●环保意识、劳式意识抬头 ●各种成本节节上长 ●企业外移 2.大陆企业目前情况: ●无劳工意识、无环保意识 ●各种经营成本低(工资原料、土地厂房) ●劳工勤奋、爱赚钱肯定加班 ●工作士气旺盛(国营除外) ●效率高(国营除外) ●全民经济政策 3韩国企业之特色: ●重视新产品开发 ●每个企业均有世界观 ●生产设备急速进步 ●工资比台湾低,效率比台湾高 ●大企业威胁台湾极大 ●大企业感到非推行TQM不可 ●第个企业均以重视品质为傲 ●大企业发展神迅可畏 ●政府硬体设备,交通、住宅、公共设施,进步神速●韩国工人有活力

●韩国人以西无2000年为韩国系世界第一自许 4日本企业多项位居世界第一 ●品质位居全球第一 ●成本低、价格便宜 ●新产品开发迅速 ●全球市场占有率急速成长 ●并购企业大小,通吃 ●企业体质具有世界一流之竞争力 ●得力归功于日本企业积极推行TQM 5日本品质管制推行阶段 ●第二次大战后,日本货便宜又差 ●韩战期间,日本荣获渔翁之利 ●美国式QC导入 (1) 1950年统计QC(SQC)技术、生产部门,工程师作QC,指导者:戴 明博士 (2) 1955经营者QC经营管理者:裘兰博士 ●日本式品管自己导入推广 1.1960年班组长的QC生产部门班、组长:石川馨博士 2.1965年全社的QC生产部门以外之部门也作QC(全公司品质管TQM) 3.1970年纳入者QC外包协力厂中外企业体系 4.1975年建设业QC制造业以外之业种,鹿岛建设 5.1980年服务业QC第三次产业革命的品质提升 (1)饭店 (2)银行 (3)航空公司 (4)休闲游乐 (5)医院 ●1980年5月美国NBC电视台播放“日本能,我们为什么不能”

全面质量管理基本知识TQM

全面质量管理基本知识TQM 第一篇概论 第一章概述 一、质量和顾客满意 1.顾客 即指接受产品的组织或个人,包括组织外部的顾客,也包括组织内部的顾客。 顾客是决定组织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服务于顾客并满足他们的需要是组织存在的前提。所以应树立正确的顾客观: (1)顾客是企业最重要的相关方; (2)顾客不用依靠企业,反之企业依靠他们; (3)顾客决定企业的盛衰; (4)顾客不是对企业工作的打扰,他们恰恰是企业工作的目的所在; (5)顾客的光顾是帮企业的忙,企业为他们服务不是在帮他们的忙; (6)顾客不是统计数字,他们和我们一样是有血有肉的人,有感受和感情; (7)顾客带着需要来到企业,企业的工作是满足他们; (8)顾客值得企业给予最大的关注和最彬彬有礼的接 第 1 页共56 页 待; (9)顾客有需求,所以企业的员工才有工作; (10)顾客有选择的权利,企业成为顾客的最佳选择才能留住他们; (11)顾客很敏感,企业对顾客要贴心; (12)顾客的需求是很个性化的,所以企业在质量策划时要有弹性。 2.顾客满意 顾客满意是指顾客对其要求已被满足的程度的感受。它是顾客将其对企业的产品或服务实际感受的价值与期望的价值进行比较的结果。 顾客满意有以下基本特性: (1)主观性;(2)层次性;(3)相对性;(4)阶段性。

第二章质量 一、质量的概念 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加强质量管理,重视产品质量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质量”也日益成为人们所熟知的名词。 1.什么是质量?质量:即指“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 第 2 页共56 页 的程度。” 2.质量概念的演变 质量概念所描述的对象早期大多仅仅局限于产品,以后又逐渐延伸到了服务,而如今则不仅包括产品和服务,而且还扩展到了过程、活动、组织及至它们的结合。 二、质量特性 1.质量特性的含义 质量特性:产品、过程或体系与要求有关的固有特性。 质量特性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技术性或理化性的质量特性。 (2)心理方面的质量特性。 (3)时间方面的质量特性。 (4)安全方面的质量特性。 (5)社会方面的质量特性。 2.产品的质量特性 对于产品来说,通常其质量特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性能。如钟表的走时准确性,电冰箱的冷冻速度。 第 3 页共56 页 (2)寿命。规定的使用条件下完成规定的工作总时间,如灯泡的使用小时。 (3)可靠性。规定的时间内,规定的条件下,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如电冰箱在使用中无故障率。 (4)安全性。

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

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 篇一:企业全面质量管理知识点归纳 全面质量管理 第一章质量 1.质量:是指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2. 对质量的两种解释 P5 一种是质量意味着能够满足顾客的需要,从而使顾客满意的哪些产品特征,提高质量旨在顾客满意,从而实现收益增加。另一种理解是,质量意味着合格或没有缺陷,提高质量通常会使成本降低。 第一种质量是顾客满意的源泉,第二种质量则是顾客不满的原因。 3.质量特性 技术性或理化性的质量特性;心理方面的质量特性;时间方面的质量特性;安全方面的质量特性;社会方面的质量特性。 4、硬件产品的质量特性:性能、寿命、可信性、安全性、经济性 5、软件产品质量特性:功能性、可靠性、易用性、效率、可维护性、可移植性 6、流程性材料质量属性: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力学性能、外观 7、服务质量特性:功能性、时间性、安全性、经济性、舒适性、文明性 8、根据不同类型的质量特性与顾客满意度之间的关系:魅力质量特性、一元质量特性、必须质量特性: 9、质量职能:是指为了使产品具有满足顾客需要的质量而进行的全部活动的总和。 10、质量的意义:1、从质量和企业关系方面看,提高质量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保证。 2)从质量和员工的关系看,提高质量有利于员工的发展 3)从质量和顾客的关系看,提高质量是顾客满意的保证 4)从质量和其他相关关系看,企业只有合法经营并持续提供社会所需要的产品,企业才会持续发展,缴纳更多的税收,供应商也会有持续经营的机会。

11、质量的对象是产品和服务 质量要求:符合规范------适用性质量(满足客户需求)------大质量(广义的质量) 第二章质量管理 1、朱兰质量三部曲: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改进 2、质量管理的基本程序:计划、实施、检查、处置(PDCA) 3、质量管理发展的三个阶段: 质量检验阶段(事后把关)、统计质量控制阶段(事前预防)、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4、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 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全员的质量管理、全企业的质量管理、多方法的质量管理 第三章质量文化 1、组织文化三个层次的结构:精神层面、制度层面、物质层面 2、正泰电气组织文化:争创世界名牌,实现产业报国 3、质量文化核心:满足要求,利己利人,承担责任,诚信守法 第四章质量管理体系标准 4、质量管理的八原则:以顾客为焦点,领导作用,全员参与,过程方法,管理的系统方法,持续改进,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与供方互利的关系 5、ISO9000族标准的四项核心标准分别为: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ISO9004《质量管理体系业绩改进指南》、ISO9011《质量和(或)管理体系审核指南》 6、为什么建立质量管理体系:1、满足组织内部进行质量管理的要求;2、满足顾客和 市场的需求 第五章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 1、质量教育培训内容:质量意识教育(包括理念、法律法规,质量责任、质量的意义和作用)、质量知识教育、专业技能教育

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知识

全面质量管理基本知识 第一章 一、量的概念 质量的定义(GB/T19000-2000):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注:特性:可区分的特征。要求:明示的、通常隐含的或必须履行的需求或期望。 “明示的”是指明确表述出来的要求; “通常隐含的”是指不言而喻的,约定俗成的公认的要求,如电视机必须有图像和声音,能正常收看收听,这是不言自明的公认要求; “必须履行的”一般是指国家法律法规及强制性标准的要求。 二、质量特性 ISO9000:2000版标准对质量特性作出了如下定义:“产品、过程或体系与要求有关的固有特性。” 1、产品质量特性主要包括:性能、可信性(可靠性、维修性、可用性)、安全性、环境适 应性、经济性。 性能---是指产品满足使用目的所具备的功能。 2、服务质量特性由功能性、经济性、安全性、时间性、舒适性和文明性组成。 三、产品的概念 产品的定义(ISO9000-2000):过程的结果。 有下述四种通用性产品类型: ---服务(如运输); ---软件(如计算机程序、字典); ---硬件(如发动机机械零件); ---流程性材料(如润滑油)。 第二章全面质量管理 ※※※三个阶段 1、质量检验阶段,二十世纪初,主要是检验把关,美国“科学管理之父”泰勒为代表。

2、计质量管理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对军需品的特殊需要,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军工生 产过程进行工序控制。 3、全面质量管理阶段,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美国通用电器公司质量经理费根堡姆提 出了讲究质量成本,加强企业经营的全面质量管理,TQM。我国于1978年由日本引 进全面质量管理。 在此期间,美、英等国的“质量保证”也得到很大发展,国际标准化组织于1987年颁了ISO9000系列标准,并开展质量体系认证,1998年又实现了国际多边互认。 20世纪80年代末,美国吸取了日本全面质量管理的成功经验,设立了质量奖。我国也在2001年开始,由中国质量协会实施,借鉴美国的做法,开展质量奖评审。 二、全面质量管理(TQM)的基本概念 全面质量管理TQM(Total Quality Management),过去也曾称为TQC(Total Quality Control)。 定义:ISO 8402:1994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三、八项质量管理的原则 1、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2、领导作用; 3、全员参与; 4、过程方法; 5、管理的系统方法; 6、持续改进; 7、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 8、与供方互利的关系。 四、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 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可以概括为一句话:“三全、一多样”。 1、全员的质量管理,依靠一体员工参加的质量管理; 2、全过程的质量管理; 3、全企业的质量管理; 4、综合运用多种管理手段方法。新七种工具,老七种工具,其他方法。 第三章质量管理体系 一、SO9000族标准的基本情况

全面质量管理基本知识(

全面质量管理 第一篇概论 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现代的质量管理,又被认为是一种以质量为核心的经营管理。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是企业或各类组织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市场竞争能力的有效途径,它被列入我国的质量振兴纲要中,对企业的要求加以强调。 第一章概论 一、质量和顾客满意 质量是“一种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也可以看做是产品和(或)服务满足顾客需求的能力。因此,质量管理是通过使顾客满意而达到企业长期成功的管理方式。 1、顾客 现实顾客 外部顾客 潜在顾客 顾客 内部顾客 2.、顾客满意 顾客满意是指顾客对其要求已被满足的程度的感受,它是顾客将其企业的产品或者服务实际感受的价值和期望进行比较的结果。 顾客满意有以下基本特性 (1)主观性 (2)层次性

(3)相对性 (4)阶段性 顾客满意是对顾客满程度的定量化描述,时顾客接受产品和服务的实际感受和期望比较的结果。顾客满意度可通过信函、面访、电话等形式,采用统计调查方法向顾客调查得到的顾客满意度时衡量企业业绩的重要指标。企业应建立顾客满意的目标,制定实现目标的计划,并通过定量的方法对顾客满意度进行测量和监控,收集顾客反馈,通过不断的调查顾客满意度,不断定测量,不断地改进,企业就能够不断的发展 质量管理的主要目标是顾客满意,顾客满意是管理系统输出的结果。 二、质量和企业 1、提高质量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保证 质量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能够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提高质量是企业在竞争中取胜的保证 (2)提高质量是企业经济效益不断增长的挤出 (3)提高质量可以全面提高企业素质 2、提高质量有利于员工的发展 3、以质量为核心的管理方式符合现代化企业管理要求 质量管理是通过使顾客满意来实现企业长期成功的管理方式。为了确保顾客满意,企业需要对整个管理系统进行多方面的调整。质量管理发展的最新阶段——TQM阶段———恰恰体现了近十几年来管理发展的新趋势。这些新趋势集中体现在企业及其行为方式正在发生或者要发生各种深刻变化,具体包括:(1)企业的目标从单纯的利润最大化转变为保证包括顾客在内的各利益相关方的利益。其中,顾客满意是最重要的目标之一。 (2)企业的组织趋于扁平化,部门间的界限将更加模糊甚至消失,团队成为企业中重要的组织形式。 (3)横向的过程联系将取代纵向的部门分割而成为管理核心等。

全面质量管理基础知识

全面质量管理基础知识_知识中心_质量管理 一、质量和顾客满意 1.顾客 即指接受产品的组织或个人,包括组织外部的顾客,也包括组织内部的顾客。顾客是决定组织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服务于顾客并满足他们的需要是组织存在的前提。 正确的顾客观:顾客是企业最重要的相关方; (2)顾客不用依靠企业,反之企业依靠他们; (3)顾客决定企业的盛衰; (4)顾客不是对企业工作的打扰,他们恰恰是企业工作的目的所在; (5)顾客是光顾是帮企业的忙,企业为他们服务不是在帮他们的忙; (6)顾客不是统计数字,他们和我们一样是有血有几代人的人,有感受和感情; (7)顾客带着需要来到企业,企业的工作是满足他们; (8)顾客值得企业给予最大的关注和最彬彬有礼的接待; (9)顾客有需求,所以企业的员工才有工作; (10)顾客有选择的权利,企业成为顾客的最佳选择才能留住他们; (11)顾客很敏感,企业对顾客要巾贴心; (12)顾客的需求是很个性化的,所以企业在质量策划时要有弹性。 2.顾客满意 顾客满意是指顾客对其要求已被满足的程度的感受。它是顾客将其对企业的产品或服务实际感受的价值与期望的价值进行比较的结果。 顾客满意有以下基本特性: (1)主观性。顾客的满意程度是建立在其对产品和服务的感受上,感受的对象是客观的,而结论是主观的。 (2)层次性。处于不同层次需求的人对产品和服务的评价标准不同,因而不同地区、不同阶层的人或一个人在不同条件下对某个产品或某甚而服务的评价可能不尽相同。 (3)相对性。顾客对产品的技术指标和成本等经济指标通常不熟悉,他们习惯于把购买的产品和同类型的其他产品,或和以前的消费经验进行比较,由此得到的满意或不满意具有相对性。 (4)阶段性。任何产品都具有寿命周期,服务也有实践性,顾客对现有产品和服务的满意程度来自于过去的使用体验,是在过去多次购买和提供的服务中逐渐形成的,因而呈现出阶段性。 第二章质量 一、质量的概念 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加强质量管理,重视产品质量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质量”也日益成为人们所熟知的名词。1.什么是质量?质量:即指“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2.质量概念的演变质量概念所描述的对象早期大多仅仅局限于产品,以后又逐渐延伸到了服务,而如今则不仅包括产品和服务,而且还扩展到了过程、活动、组织及至它们的结合。 二、质量特性 1.质量特性的含义质量特性:产品、过程或体系与要求有关的固有特性。质量特性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技术性或理化性的质量特性。(2)心理方面的质量特性。(3)时间方面的质量特性。(4)安全方面的质量特性。(5)社会方面的质量特性 2.产品的质量特性 对于产品来说,通常其质量特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性能(2)寿命(3)可靠性(4)安全性(5)经济性。 3.服务的质量特性 服务的质量特性一般包括:(1)功能性。(2)时间性。(3)安全性。(4)经济性。(5)舒适性。(6)文明性4.魅力特性和必须特性 三、质量产生、形成和实现的过程 1.质量环的含义任何产品都要经历设计、制造和使用的过程,产品质量相应也有个产生、形成和实现的过程,这一过程由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的一系列活动构成的。人们往往用一个不断循环的圆环来表示这一过程,我们称为质量环。它是对产品质量的产生、形成和实现过程进行的抽象描述和理论概括。过程中的一系列活动一环扣一环,互相制约、互相依存、互相促进。过程不断循环,每经过一次循环,就意味着产品质量的一次提高。通过将产品质量形成的全过程分解为若干相互联系而又相对独立的阶段,就可以对之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 2.产品质量产生形成和实现的过程产品是指任何活动或过程的结果。产品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还可是两者的组合。ISO9000将产品划分为四大类:硬件、软件、流程型材料和服务。 (1)硬件的质量环。硬件是指具有特定形状的可分离的有形产品,通常由制造、建造或装配的零件、部件和组件组成。其质量环如下:营销和市场调研设计/规范的编制和产品开发采购工艺策划和开发生产制造检验、试验和检查包装和贮存销售和分发安装和运行技术服务维护用后处置营销和市场调研  
(2)流程型材料的质量环。流程型材料是指通过将原材料转化成某一预定状态所形成的有形产品。其质量环如:技术研究和开发设计/规范的编制和产品开发采购工艺策划和开发生产过程的测量控制和调整生产制造过程维护检验、试验和检查包装和贮存销售和分发顾客使用技术服务用后处置营销和市场调研 (3)软件的质量环。软件是指通过承载于特定媒体的信息所组成的知识产品。软件可以表现为概念、程序等形式。其质量环如下:营销和市场调研需方要求规范开发策划/质量策划设计和实施采购实验确认销售复制和交付安装和运行技术服务和维护用后处置>3.服务质量产生、形成和实现的过程服务是指伴随着供方与顾客之间的接触而产生的无形产品。服务可以是对属于顾客的有形或无形的产品所施加的活动,如修理业;也可以是有形产品或无形产品的提供;还可以是某种气氛或感觉的创造。 与其他几类产品比较,服务具有如下一些特色: (1)服务的对象是具有感情色彩的人,人们的需要和期望是多样的。(2)服务常是无形的,顾客在接受服务之前不可能对服务的质量和服务的价值做出精确的判断和评价。(3)服务常是“不可贮存的”,服务的提供和消费常是同时进行的。(4)服务常是“一次性的”,如果服务发生了问题或事故,不可能通过重复来消除已发生的问题或事故,只能做到某种程度的弥补。(5)服务常是“不可预测的”,顾客的出现一般是随机的,服务组织难以预先知道将发生什么情况。 (6)服务的质量更依赖于服务者的素质。(7)由于顾客的经历、背景、性别、文件程度等不同,顾客对服务的评价常会带有个人色彩。 根据质量的定义,可将服务质量理解为一组服务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企业全面质量管理知识点归纳

全面质量管理 第一章质量 1.质量:是指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2. 对质量的两种解释 P5 一种是质量意味着能够满足顾客的需要,从而使顾客满意的哪些产品特征,提高质量旨在顾客满意,从而实现收益增加。另一种理解是,质量意味着合格或没有缺陷,提高质量通常会使成本降低。 第一种质量是顾客满意的源泉,第二种质量则是顾客不满的原因。 3.质量特性 技术性或理化性的质量特性;心理方面的质量特性;时间方面的质量特性;安全方面的质量特性;社会方面的质量特性。 4、硬件产品的质量特性:性能、寿命、可信性、安全性、经济性 5、软件产品质量特性:功能性、可靠性、易用性、效率、可维护性、可移植性 6、流程性材料质量属性: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力学性能、外观 7、服务质量特性:功能性、时间性、安全性、经济性、舒适性、文明性 8、根据不同类型的质量特性与顾客满意度之间的关系:魅力质量特性、一元质量特性、必须质量特性: 9、质量职能:是指为了使产品具有满足顾客需要的质量而进行的全部活动的总和。 10、质量的意义:1、从质量和企业关系方面看,提高质量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保证。 2〕从质量和员工的关系看,提高质量有利于员工的发展 3〕从质量和顾客的关系看,提高质量是顾客满意的保证 4〕从质量和其他相关关系看,企业只有合法经营并持续提供社会所需要的产品,企业才会持续发展,缴纳更多的税收,供应商也会有持续经营的机会。 11、质量的对象是产品和服务 质量要求:符合规------>适用性质量〔满足客户需求〕------>大质量〔广义的质量〕第二章质量管理 1、朱兰质量三部曲: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改进 2、质量管理的基本程序:计划、实施、检查、处置〔PDCA〕 3、质量管理发展的三个阶段: 质量检验阶段〔事后把关〕、统计质量控制阶段〔事前预防〕、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4、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 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全员的质量管理、全企业的质量管理、多方法的质量管理 第三章质量文化 1、组织文化三个层次的结构:精神层面、制度层面、物质层面 2、正泰电气组织文化:争创世界名牌,实现产业报国 3、质量文化核心:满足要求,利己利人,承担责任,诚信守法 第四章质量管理体系标准 4、质量管理的八原则:以顾客为焦点,领导作用,全员参与,过程方法,管理的系统方法,持续改进,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与供方互利的关系 5、ISO9000族标准的四项核心标准分别为: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ISO9004《质量管理体系业绩改进指南》、ISO9011《质量和〔或〕管理体系审核指南》 6、为什么建立质量管理体系:1、满足组织部进行质量管理的要求;2、满足顾客和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