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不寐43例

针灸治疗不寐43例
针灸治疗不寐43例

针灸治疗失眠

针灸治疗失眠症的辨证用穴 发表者:徐宇航(访问人次:3711) 失眠症中医称为不寐、不得眠,临床上以入睡困难、易醒、醒后难以再次入睡、夜间总睡眠时间不足5个小时、日间疲乏、无精打采等症状为主要表现。长期的失眠易造成疲乏、头晕眼花.甚至昏昏欲睡,致使工作效率下降,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同时,也给患者带来严重的思想负担,产生食欲下降、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或伴有自卑感、甚至有自杀倾向等一系列抑郁表现,有的可以发展成为抑郁症。失眠症的药物治疗需要长期服用,且易于产生依赖,并出现诸如口干、便秘、头晕、心慌、戒断症状等一系列副作用。这给针灸治疗失眠症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如何正确的选取腧穴是取得疗效的关键步骤。目前失眠症针灸治疗选穴思路较多,疗效显著。 1.以四肢腧穴(神门、三阴交为代表)为主的宁心安神法。心主神,失眠症病机主要为各种 原 2因导致心神受扰而夜不能寐,因此针灸治疗以宁心安神为主.王亚新”针刺神门、三阴交、四神聪为主配合中药治疗心脾两虚及肝郁化火型失眠,发现治疗后症状减轻,睡眠时间延长,总有效率97.5%。丁维超针刺神门、三阴交为主结合辨证加减治疗失眠,1周后发现睡眠质量改善,睡眠时间延长,疗效显著优于安定治疗。侯春英等针刺百会、神门、三阴交、四神聪为主结合辨证加减治疗失眠1个月,治疗后睡眠时间延长,精神状态改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舒乐安定治疗。皮敏等针刺神门、三阴交治疗失眠20天,与阿普唑仑治疗比较,总有效率显著提高,同时脑脊液中一氨基丁酸含量有所提高。罗玳红等采用针刺内关、百会(百会温灸)为主治疗失眠10天,与治疗前比较,睡眠时间延长,醒后精神改善,总有效率97%。董子平等采用针刺神门、三阴交为主治疗睡眠障碍113例,其中105例为失眠,l0—30天后睡眠时间延长,症状改善,总有效率96%。张””采用当归在安眠、神门、三阴交等穴位注射治疗失眠10天,与口服安神补脑液比较,睡眠时间延长,复发减少,总有效率显著提高。范迪等采用四神聪、神门、三阴交为主穴治疗失眠症,根据睡眠率:实验入睡时间/上床至起床总时间×100%的计算方法将睡眠率分为5个等级,有效率根据睡眠率评判。治疗20天后,与口服安定等比较,总有效率显著提高。孙培华用针刺四神聪、百会、神门、三阴交等穴配合耳针治疗失眠症14天,分别与单纯针灸 及口服养血安神糖浆治疗比较,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后两者。 2.以督脉经穴(百会、神庭为代表)为主的调脑安神法。中医认为,失眠症主要病机是卫气留于阳,不得人于阴,故不寐。督脉总领一身之阳气,任脉总统一身之阴气,调节督脉可调节一身之阳气,因此头部腧穴尤其是督脉经穴可以治疗失眠症。 张舒雁等”采用针刺百会、印堂为主治疗失眠症,以睡眠率为有效率的评价指标,与治疗前比较,总有效率94%。王俊等用督脉导气法结合抗抑郁剂治疗抑郁症睡眠障碍患者,与单纯抗抑郁剂治疗比较,督脉导气法可显著降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改善睡眠质量。吴超等¨用大椎、百会、神庭、印堂等督脉穴刺络放血法治疗失眠,与单刺神门、三阴交、神庭、内关等腧穴为主的治疗方法比较,以睡眠率为指标总有效率比较可以看出,督脉刺络放血法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单刺神门等腧穴法。李滋平”采用针刺百会、神庭为主治疗失眠症24天,与舒乐安定治疗比较,睡眠时间延长,睡眠深度增加,总有效率显著提高。倪金霞

中医及针灸治疗失眠的优势

中医对失眠的认识及针灸治疗 一、失眠的概念 失眠也称为睡眠障碍,中医称为“不寐”。表现为入睡困难或彻夜不眠、早醒、醒后不能再继续入睡。有的人睡眠质量差,似睡非睡,常伴有头痛、头晕、乏力、心悸、健忘、多梦等症。 一般来说,失眠有五大标准:1.躺在床上超过30分钟没有睡着;2.半夜老醒,醒来的次数超过两三回;3.天还没亮就醒了,俗称早醒;4.夜夜做梦甚至噩梦;5.彻夜不眠,白天也不能入睡。 统计学资料: 据报道,目前我国失眠障碍患者约有3亿人。失眠已成为困扰很多人的精神疾病,并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质量。失眠会引起人的恐惧感、疲劳感、全身不适、反应迟缓、头痛头晕、记忆力下降,它的最大影响是精神方面的,严重者会导致精神分裂。长期失眠也会导致其他疾病,如高血压、内分泌紊乱等。 二、中医对失眠的认识 从中医角度看,失眠以七情内伤为主要病因,中医所说的“七情”,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这七种情绪。任何一种情绪太过都会导致失眠和相应的疾病。 在五脏之中,心为“君主之官”,总统神志。中医认为凡精神、意识、思维等高级神经的活动都由心来总管。所以说失眠病位主要在心。凡思虑忧愁,操劳太过,损伤心脾,气血虚弱,心神失养; 肾阴亏耗,阴虚火旺,心肾不交;或脾胃不和,湿盛生痰,痰郁生热,痰热上扰心神等均可导致失眠。 同时,失眠的发生还因饮食不节,劳逸失调,病后体虚等因素引起脏腑机能紊乱,气血阴阳失调,阳不入阴而发病。 三、中医对失眠的分型

失眠可分为以下五种类型: 1.心脾两虚型:由于年迈体虚,劳心伤神或久病大病之后,引起气虚血亏。主要表现为多梦易醒,伴心悸、健忘、头晕目眩、神疲乏力、面色不华,舌淡苔白,脉细弱。 2.心胆气虚型:多由于突然受惊,或耳闻巨响,目睹异物,或涉险临危导致,主要表现为心悸胆怯,善惊多恐,夜寐多梦易惊,舌淡苔薄,脉弦细。 3.心肾不交型:多因身体虚亏,纵欲过度,使肾阴耗竭,心火独亢,主要表现为心烦不寐,或时寐时醒,手足心热,头晕耳鸣,心悸,健忘,颧红潮热,口干少津,舌红苔少,脉细数。 4.肝郁化火证:多由恼怒烦闷而生,主要表现为心烦不能入睡,烦躁易怒,胸闷胁痛,头痛眩晕,面红目赤,口苦,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脉弦数。 5.痰热内扰证:常由饮食不节,暴饮暴食、恣食肥甘生冷、或嗜酒成癖,导致肠胃受热,痰热上扰。主要表现为睡眠不安,心烦懊恼,胸脘痞闷,口苦痰多,头晕目眩,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四、失眠的治疗现状及针灸治疗的优势 很多重度失眠多梦患者,长期得不到治愈或改善,形成对睡眠的一种恐惧感。因此,治愈心迫切,不顾后果的大量使用安眠类西药(如地西泮即安定片、氯硝安定、阿普唑仑、艾司唑仑、右佐匹克隆、褪黑素等)。虽然,从暂时来看,能取到一定的效果。但长期大量使用,不仅副作用大,损伤肝肾脏腑,降低白细胞;而且极形成对药物的依赖,一旦中断药物,失眠的症状就会反复复发,甚至更加严重。这也是许多失眠患者难以治愈的根源。 针灸治疗的优势: 针灸治疗失眠具有安全、疗效肯定和无毒副作用等特点,是一种自然疗法,旨在恢复大脑的自我调节功能,提高身体的自愈能力,现已在国内外临床广泛使用,疗效较为肯定。针灸治疗还包括耳穴疗法、水针疗法、梅花针以及隔姜灸、热敏灸等治疗方法。 五、失眠病人的生活调理 首先,要养成一个良好的睡眠习惯,尽量在晚上11点前睡觉;睡前行为也要特别注意:①在上床入睡前4~6小时不要饮用茶或咖啡;②在上床前不要抽烟和过量饮酒,因为它会导致兴奋和更多的片断睡眠;③在上床入睡前避免过饱和喝水过多;④在上床前不要有剧烈运动。在睡眠期间噪音、光线、温度等都应降到最低或适宜的状态。

针灸治疗不寐跟师病案

不寐2 吴某,男 43岁 就诊时间:2009-3-17 主诉:失眠反复发作半年,加重1月。 现病史:失眠反复发作半年,加重1月。尤以入睡困难,约2-3小时后方可睡着;伴头晕而鸣,口干心烦,遗精腰酸,舌质红而少苔,脉现细数。 既往史:否认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病史。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输血、中毒史。未发现药物、食物过敏史。 诊断:不寐(肾水亏虚,心阳独亢,心肾不交) 治则:滋肾阴,降心火,养心神 毫针刺用平补平泻法。 处方:(1)心俞厥阴俞脾俞胃俞肾俞 (2)内关神门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太溪 操作: 每次可使用一组处方,宜用平补平泻,加6502型电针治疗仪2-3组,输出波形为连续波,强度为轻度,留针20~30分钟;用TDP电磁波照射气海穴。 每日针刺1次,12次为1疗程。 再以背部督脉、夹脊穴、膀胱经第一侧线、第二侧线为选择点,采取离穴不离经的原则,一般拔10个左右火罐,每次留罐5~10分钟,每日1次。 并嘱其在家中用艾条熏关元、气海穴,每次30分钟。 结果:治疗9次后,每晚上床约半小时内入睡至天明,诸症基本消失。 按: 失眠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睡眠障碍。轻症不易入睡,或入睡并不困难,但易醒觉。重症通宵达旦不能成寐,常伴有头昏、神疲、心悸、健忘等症。有因一时情绪紧张或因环境吵闹,卧塌不适等而引起失足眠者不属病理范围,只要解除有关因素即可恢复正常。因发热、咳嗽、疼痛等疾患引起的失眠,则应着重处理原发病。西医学中的神经衰弱等可引起失眠。 不寐,通常称为“失眠”凡经常不易入寐,入寐时间短,或寐不深熟,或连续梦景,均可作不寐论治。

不寐的原因很多,《内经》云:“阳气不得入于阴故目不瞑”。有因思虑劳倦,内伤心脾,生血之源不足,心神失养所致,或因惊恐、房劳伤肾,以致心火独炽,心肾不交,神志不宁;有因体质素弱,心胆虚怯;情志抑郁,肝阳扰动;以及饮食不节,脾胃不和亦能导致不寐。 本例病者头晕、耳鸣、遗精、腰酸是肾精不足之征,口干心烦,是阴亏火旺之疾,舌红脉数皆虚火上炎之象。心为神气之宅,肾为精气之舍,肾水衰亏,真阴不升,水火不济,心阳独亢,以致神不守舍而致。《灵枢·背俞》篇云:“以火泻者,疾吹其火,传其艾,须其火灭也”。,故灸关元、气海穴,意在引导火气外出。泻神门、心俞、厥阴俞清心火,安神明之意。补肾俞、三阴交以壮水源而制阳光。并取内关用泻,以加强泻火安神之功效,更补太溪,以强化滋水之力,并加用脾俞、阴陵泉、足三里以调补脾胃,益营血而安神明。

针灸治疗不寐70例

针灸治疗不寐70例 发表时间:2013-12-11T15:30:48.89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30期供稿作者:高建华冀利秀[导读] 材料与仪器本文生斑蝥饮片购自亳州中药材市场,不同炮制方法炮制后检测游离斑蝥素和总斑蝥素含量。高建华冀利秀(山东省青州市谭坊中心卫生院山东青州 262516) 【中图分类号】R24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0-0428-01 【关键词】不寐针刺艾灸百会 不寐是指睡眠的始发和睡眠的维持发生障碍。长期不寐则会产生一系列精神及躯体症状,如伴有抑郁或焦虑状态等,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较大影响。2013年1月-2013年6月,笔者在中医辨证前提下运用针灸治疗不寐70例,获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70例中,男25例,女45例;年龄20-70岁,平均38岁;病程1个月-6年,平均2年;中医辨证分型:心脾亏虚型13例,心肾不交型11例,心胆气虚型20例,肝阳上扰型16例,脾胃不和型10例。临床主要表现为:①心脾亏虚型:心悸健忘,头晕目眩,纳差倦怠,面色无华,易汗出,舌淡,苔薄,脉细弱;②心肾不交型: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五心烦热,遗精盗汗,舌红,脉细数;③心胆气虚型:心悸多梦,善惊恐,多疑善虑,舌淡,脉细弦;④肝阳上扰型:急躁易怒,头晕头痛,胸胁胀闷,舌红,脉弦;⑤脾胃不和型:胸闷嗳气,嗳腐 吞酸,心烦口苦,苔厚腻,脉滑数。 1.2治疗方法 主穴:百会、神门、三阴交、四神聪、安眠。配穴:①心脾亏虚型:心俞、脾俞、内关、中脘、足三里;②心肾不交型:心俞、肾俞、内关、太溪、郄门、大陵;③心胆气虚型:心俞、胆俞、内关、大陵、丘墟;④肝阳上扰型:太冲、侠溪、足窍阴、风池;⑤脾胃不和型:脾俞、胃俞、血海、肝俞。操作方法:用75%酒精作局部穴位常规消毒后,用30号1.5寸毫针针刺相应穴位,根据病证虚实采用相应的补泻手法,虚实夹杂用平补平泻法。针刺时间:每日下午或傍晚。得气后留针30min,其间行针1~2次,每日1次。艾灸方法:嘱患者家属于每晚睡前用艾条在患者百会穴上悬灸10~15min,一般在灸后5~15min即可入睡,个别患者1~2h后才能入睡。以上两种疗法结合使用,10d为1个疗程,间隔2~3d行下一疗程。 1.3疗效标准 临床治愈:睡眠时间恢复正常或夜间睡眠时间在6h以上,睡眠深沉,醒后精力充沛;显效:睡眠明显好转,睡眠时间增加3h以上,睡眠深度增加(睡眠时间增加至6h,有时不足6h,但自觉症状减轻);有效:症状减轻,睡眠时间较前增加不足3h;无效:治疗后失眠无明显改善或反加重。 2 治疗结果 经3个疗程治疗后评定疗效,治愈30例,显效24例,有效9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90%。 3 讨论 中医学认为,不寐基本病机为阳盛阴亏,阴阳失交,病位在心神脑窍。如《灵枢?大惑论》云:“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跷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瞑矣。”故阴阳失交,不能相互维系是不寐的根本原因,调和阴阳、镇静安神应为本病的主要治疗方法。《灵枢?根结》篇曰:“用针之要,在于知调阴与阳,调阳与阴,精气乃光,合形于气,使神内藏。”阐明了针灸具有协调阴阳的作用。 针灸治疗不寐时,首先要通过四诊合参、辨证,了解患者的阴阳气血盛衰,对患者不寐的证型做出明确地判断,针对不同证型选用相应的穴位和针灸手法施治,以达到调整患者机体的阴阳失衡状态,即“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百会是督脉经穴,位于巅顶三阳五会之所,督脉“入络于脑”,而“脑为元神之府”;四神聪为经外奇穴,位于百会穴前后左右各旁开1寸,两穴配合能镇静安神、醒脑益智。不寐的病位在心,与肝、脾、肾等脏关系密切,故取手少阴心经原穴神门、手厥阴心包经穴内关,两穴可补心气、养心安神,使心有所主。三阴交是肝、脾、肾三经的交会穴,可补心脾、益肝肾、养血安神。安眠穴为经外奇穴,具有镇静安神之功效,现代医学研究认为,针刺安眠穴可调节颅内外血管和神经机能,还能促进脑内源性内啡肽等介质的分泌和释放。睡眠所涉及的递质包括乙酰胆碱、γ-氨基丁酸等,有研究表明,γ-氨基丁酸对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普遍抑制作用。有报道,失眠者较正常人脑脊液γ-氨基丁酸含量低,而针刺神门、三阴交后,脑脊液γ-氨基丁酸含量有所提高[1]。灸法具有鼓振阳气、化生阴血、通达血脉、调和阴阳、宁心安神的功能,明代《针灸大成》云:“思虑劳伤心脾,灸百会。”诸穴合用,相辅相成,以达到调和阴阳、镇静安神之功效,使机体阴阳平衡,心神安定,而能正常睡眠。综上所述,运用针刺结合艾灸辨证治疗不寐,安全、无不良反应。如果能在治疗中加以睡眠卫生教育,再配合心理疗法,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可进一步缩短疗程,提高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 皮敏,杜少辉,张宜.针刺治疗失眠及其对γ-氨基丁酸影响的研究.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0,12(4):160.

针灸治疗失眠 综述

电针结合五行宫、徵调音乐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的临 床观察 2008级针推七年制 全希卓治疗失眠的针灸方法 前言 失眠的发生率,每年都在攀升。2007年世界卫生组织对14个国家15个地区的25916名在基层医疗就诊的病人进行调查,27%的病人有睡眠方面的问题。 失眠及其引起的一系列不良反应对人体造成严重的危害,使机体长期处于能量和营养消耗的状态。随着生活节奏的逐渐加快,人类的睡眠时间愈发缩短,睡眠质量亦降低,这种不健康的状态极大的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故提高睡眠质量,改善治疗失眠的手段变的极其重要。 针灸治疗失眠的历史 针灸疗法历史悠久,《黄帝内经》中对不寐一类的病证的针灸疗比药物治疗更丰富。它结合病变所在的脏腑经络以及相兼病证等,确定其相应的治则或治法。

如《素问·刺热》中对肝热病引起的(狂言及惊、胁满痛、手足躁)不得安卧,提出了“刺足厥阴、少阳”,以泻其热邪。《灵枢·热病》对于热病引起的(嗌干多饮,善惊)卧不能安,提出“取之肤肉,以第六针,五十九”,即刺肉分,用九针中的第六种针(员利针),在五十九个治疗热病的与肌肉有关的穴位上施针。《灵枢·癫狂》对于狂证引起的少卧不饥等,提出了取手阳明、太阳、太阴、苦下、少阴等处的穴位,选其充盛者针刺出血。 晋代皇甫谧《针灸甲乙经》对于不寐一类的病证,在卷十二列有“目不得眠、不得视、及多卧、卧不安、不得偃卧、肉苟诸息有音及喘第三”一篇,与《内经》相比《甲乙经》则进一步扩大了不寐病证取穴的数量和范画,还分列可用于治疗不寐的隐白、太白、厉兑、太溪、肺俞、隔俞、期门、太冲、阴陵泉、太渊、天府、辄筋、章门、三里、攒竹、膺窗等多种俞穴,极大地丰富了不寐一类病证的针灸治疗内容。 宋代王执中的《针灸资生经》,明代杨继洲的《针灸大成》等均在针灸治疗不寐方面有着各自的突破与发展。建国以来,广大针灸工作者对不寐证进行了大量的临床治疗与研究,或致力于针灸的辨证分型取穴治疗研究,或致力于某些具有特殊治疗意义的腧穴的研究与发现,或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并取得了许多积极成果。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针灸器具和针灸理论研究的进步,针灸疗法在现代临床得到了长足的提高,在治疗方面,既有传统的毫针、三棱针治疗,还创造性地在古代浮刺、毛刺方法甚础上发展起来的梅花针、蜂针疗法,还有结合药液以及电、磁等现代物理手段发展起来的水针、电针、磁疗及磁针疗法,更有结合外科手术疗法而形成的埋线与埋针疗法等。在针刺部位的选择上,除肢体取穴外,更有结合现代全息医学研究成果而逐渐形成的耳针、头针

浅谈针灸治疗失眠

浅谈针灸治疗失眠 姓名:马成学号:1325160077 班级:全科二班失眠症中医学称为不寐,通常指患者对睡眠时间和(或)质量不满足并影响白天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临床表现为不易入睡,睡后易醒或能入睡,但梦较多,甚者彻夜不能入睡,经常伴有头晕、头痛、精神不振、疲乏无力等症状,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随着社会竞争的愈演愈烈,人们的工作压力不断增加,本症的发病正呈日益增多的趋势。长期失眠可使人焦虑、抑郁或产生恐惧心理,导致精神活动率下降,妨碍社会功能,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现代医学对其只能施以镇静催眠药治疗,疗效尚不十分理想,而素有“绿色疗法”美誉的针灸疗法治疗失眠疗效显著,逐渐被失眠患者所接受。现将近几年针灸治疗失眠的研究进展汇报如下: 1普通针法 11辨证取穴辨证论治是中医理论的特点之一,同样被广泛应用于针灸临床。现代医家运用针灸治疗失眠方法众多,但多以一组主穴为基础方,再根据不同证型辨证加减。如侯氏等采用平补平泻手法针刺百会、四神聪、安眠、神门、三阴交、太溪,配合辨证加减取穴治疗失眠150例。结果痊愈 64例,好转 77例,无效 9例,总有效率为94%,显著高于舒乐安定对照组的45%。程氏针灸治疗不寐 78 例,取申脉、照海为主穴。心肾不交型加大陵、太溪;肝火上扰型加行间、风池;心脾两虚型加心俞、脾俞、足三里。申脉穴采用泻法,提插与捻转手法相结合;照海穴用补法,亦用提插与捻转手法;太溪穴用补

法;大陵、行间均用泻法,提插与捻转手法相结合;风池穴行捻转平补平泻手法;心俞、脾俞、足三里用补法,亦用提插与捻转手法。针刺每次30~40 min,每10 min行针1次,加强针感,每天1次。治疗期间停用一切药物。治疗每天1次,10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 2 天。78例患者总有效率达961%。 12经验取穴不寐主要因神不安所致,故针灸取穴多选用具有安神作用,且穴名本身冠有“神”字的腧穴,如百会、神庭、神门、四神聪等。如周氏认为,四神穴(即神庭、神门、本神、四神聪)有宁神开窍、疏郁镇静之功效,善用四神穴为主穴治疗失眠。亦有注重“心主神志”理论,养心调神而治疗失眠,如武氏从心入手,注重调神,运用“五心穴”即双涌泉(足心)、双劳宫穴(手心)及水沟穴(头心)治疗失眠。 2电针疗法 电针治疗可以起到“疏肝理气,调畅情志,协调阴阳,扶正祛邪,疏通经络”之功,从而达到改善睡眠的目的。练氏等治疗方法:采用毫针于乳突穴凹线处,自上朝下进针15寸,太阳穴进针1寸,平补平泻,进针得气后留针30 min。针刺百会穴时针尖向前额,进针1寸,风池穴进针15寸,以平泻进针得气后留针30 min。同时采用G6805-2型治疗仪间断波治疗。每组正极接于乳突、百会两组穴位,交替使用。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每疗程间休息3~5 d。结果:15例有效率799%。结论:电针穴位治疗比口服催眠药物效果佳,无药物成瘾副作用,从而达到改善睡眠目的。郭氏等电针印堂、神庭穴,

针灸治疗失眠

浅谈针灸治疗失眠研究现状与研究进展

浅谈针灸治疗失眠研究现状与研究进展 失眠[1]又称“不寐”、“不得眠”、“不得卧”、“目不眠”。临床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症,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在寐,重者彻夜不寐,常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生活、学习和健康。中医认为本病[2]的病位在于心。凡思虑忧愁,操劳太过,损伤心脾,气血虚弱,心神失养;或者房劳伤肾,肾阴亏耗,阴虚火旺,心肾不交;或脾胃不和,湿盛生痰,痰郁生热,痰热上扰心神;或抑郁恼怒,肝火上扰,心神不宁等均可导致失眠。失眠的病理变化,总属阳盛阴衰,阴阳失交。西医学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症、慢性消化不良、贫血、动脉粥样硬化症等出现的不寐,亦可参照失眠的中医辨证论治。在治疗上,中医针灸配合方药[3]调整脏腑气血阴阳的平衡是现在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效果著显,副作用小,大大缓解失眠患者的痛苦,让患者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步入正常轨道。现就近5年来的研究进展作如下综述。 1针刺治疗失眠的常用方法 张蕊等[4]为了观察针刺治疗抑郁症失眠的临床疗效,将55名伴有失眠的抑郁症患者予针刺公孙、内关、足三里、三阴交、四神聪,结果显示经过1个疗程后,总有效率为96.36%。治疗前后对照有显著差异;针刺治疗后,患者PQSI的总分及各成份的评分较治疗前有明显减少,经t检验,P<0.05,差异显著。提示针刺对改善失眠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有明显疗效。周章玲等[5]为了观察头穴透刺法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将符合纳入标准、源于解放军总医院针灸科门诊的70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头穴透刺组和常规针刺组,其中脱落4例,最终头穴透刺组纳入32例,常规针刺组纳入34例。头穴透刺组给予头穴透刺法,而常规针刺组则给

温针灸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

温针灸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温针灸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6例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按就诊时间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3例。治疗组取百会、神门、三阴交、内关、安眠、足三里、心俞、脾俞,针刺得气后对内关、足三里、三阴交行捻转补法,并施以温针灸治疗30min。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每疗程间隔2天,总共治疗3个疗程;对照组采用口服归脾汤药物,疗程同治疗组。结果:对照组23例总有效率为82.6%,治疗组23例总有效率为91.3%。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 05)。结论:温针灸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法疗效显优于口服归脾汤药物疗法,值得推广。 [关键词]温针灸;心脾两虚型;不寐;疗效观察 不寐,也称失眠,古称“不得卧”、“目不瞑”。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和睡眠深度的不足。病情轻者入睡困难,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病情重者则彻夜不寐,影响正常工作、生活、学习和健康。西医治疗该病多以镇静催眠药为主,鉴于此类药物容易引发精神依赖性等用药综合征,使西医治 疗失眠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而针灸治疗可收到良好的效果[1]。笔者在实习期间协助带教老师采取温针灸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46例疗效良好,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所有46例病例均来自2015年7月至12月甘肃省中医院针灸科和脑病科住院患者,按就诊的时间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3例。治疗组23例病人中,男性10例,女性13例,年龄最大70岁,最小20岁,平均年龄51.3岁,失眠时间最长2年,最短21d;对照组23例中,男性11例,女性12例,年龄最大60岁,最小28岁,平均年龄54岁,失眠时间最长2年,最短21d。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结果具有可比性(P>0.05)。 1.2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根据《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2]中失眠症的诊断判定。 1.2.2 中医诊断标准:(1)症状标准:根据《中药新药治疗失眠的临床试验指导原则》[3]的诊断标准判定。(2)证候标准: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版)判定。

针刺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36例疗效观察

针刺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36例疗效观察 2013级针灸推拿李明静 指导老师李明 摘要目的:观察针刺辨证取穴疗法对心脾两虚型不寐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于我院就诊的36例心脾两虚型不寐患者,并将其随机分成西药组和针刺组,每组各18例。西药组采用口服安定、谷维素治疗;针刺组辨证取穴后选取百会、四神聪、神门、内关、足三里、心俞(双)、脾俞(双)、三阴交、安眠治疗,7天为一个疗程,4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针刺组总有效率为94%,西药组总有效率为78%,根据统计学分析(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针刺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有着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进一步借鉴与推广。 关键词:针刺;心脾两虚型;不寐 失眠症属于一种临床发病率较高的睡眠障碍性疾病,它是指在合适的睡眠环境下人们却经常无法安睡的情况。因患者病情轻重不一,其临床表现亦大不相同,病情较轻者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或睡眠较浅,时寐时醒,或醒后无法再入睡;病情较重者则主要表现为彻夜不寐,同时还伴有神疲乏力、心悸健忘等症状[1]。此病虽不属于危重疾病,但却长期地从生理和心理两个角度严重影响患者,致使患者个人的生活质量大大下降。笔者自2017年8月至2018年3月实习期间对采用针刺疗法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的患者进行了临床观察,并和18例采用口服安定、谷维素医治的患者相比较,疗效显著,现 将研究资料归纳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收集了2017年8月-2018年3月在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科、高血压睡眠中心门诊和住院患者中确诊为不寐症-心脾两虚型患者36例,并将其随机分为西药组(n=18)与针刺组(n=18)。参照统计学内容精准分析两组间的一般情况(年龄、病程、性别方面),P>0.05,差别无显著性,说明组间存在可比性。详见下表。

中医针灸治疗失眠的综述

中医针灸治疗失眠的综述 卓阳 湖南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09级针推01班 【摘要】不寐通常称为"失眠"、"不得卧"等,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或入睡困难,或睡眠时间不足,或睡眠不深,严重者彻夜不眠为特征的病证。本病可见于西医学的神经衰弱。 【关键词】失眠;中医治疗;针灸 失眠是最为常见的一种睡眠障碍性疾病。目前我国失眠人数已达120万一140万。据专家估计,到2020年,全球大约有7亿多失眠者。因睡眠质量问题所带来的医疗费用增加和工作效率下降已成为许多国家广泛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治疗失眠,西药占相当比例,但易产生药物的依赖和滥用。中医治疗失眠效果理想,不良反应少,尤其是针灸治疗效果显著,具有相当的优势,受到广泛采用,现综述如下。 1 病因病机 本证与饮食、情志、劳倦、体虚等因素有关。情志不遂,肝阳扰动;思虑劳倦,内伤心脾,生血之源不足;惊恐、房劳伤肾,肾水不能上济于心,心火独炽,心肾不交;体质虚弱,心胆气虚;饮食不节,宿食停滞,胃不和则卧不安;上述因素最终导致邪气扰动心神或心神失于濡养、温煦,心神不安,阴蹻脉、阳蹻脉功能失于平衡,而出现不寐。 辨证

主症经常不易入睡,或寐而易醒,甚则彻夜不眠。兼情志波动,急躁易怒,头晕头痛,胸胁胀满,舌红,脉弦,为肝阳上扰;心悸健忘,面色无华,易汗出,纳差倦怠,舌淡,脉细弱,为心脾亏虚;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五心烦热,遗精盗汗,舌红,脉细数,为心肾不交;心悸多梦,善惊恐,多疑善虑,舌淡,脉弦细,为心胆气虚;脘闷噫气,嗳腐吞酸,心烦口苦,苔厚腻,脉滑数,为脾胃不和。 2方法与疗效 2.1体针①辨证取穴法:侯春英等[2]采用平补平泻手法针刺百会、四神聪、安眠、神门、三阴交以宁心安神,心脾两虚型加内关、心俞补心,脾俞、足三里补脾,用捻转补法;肝火上扰型加合谷、太冲、行间以舒肝降火,用捻转泻法;阴虚火旺型加大陵、太溪、太冲滋肾水清火,大陵、太溪用捻转补法,太冲用捻转泻法,留针30分钟,10次为1疗程,治疗失眠150例,痊愈64例,好转77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94.00%,以阴虚火旺型疗效显著,有效率为96.70%。侯率[3]以双侧照海、申脉、神门为主穴,肝郁化火者加太冲、内关、足窍阴,痰热内扰者加中脘、丰隆、内庭,阴虚火旺者加太溪、太冲、少府,心脾两虚加心俞、脾俞、三阴交,补照海、泻申脉,余穴酌情泻或平补平泻,留针30—60分钟,治疗失眠48例,痊愈32例,显效9例,好转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92%。李军民[4]以神门、三阴交为主穴,阴虚火旺者加太溪,心脾两虚者加足三里、心俞、脾俞,肝气郁结者加风池、阳陵泉,脾胃不和者加丰隆、中脘等,神门行补法,针感向肩臂放射为佳,三阴交平补平泻,针感向足部放射为佳,留针30

针灸治疗失眠处方

针灸治疗失眠处方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针灸治疗失眠处方》的内容,具体内容:失眠又称为"不寐""少寐""不眠",古代文献有称为"不得卧"或"不得瞑针刺用补法者,则用较弱刺激的手法;补泻兼施者则对不同穴位采用不同手法。如阴虚火旺者,针刺太溪用补法以滋肾阴,针刺大陵用泻法以降心火。每次针刺留针20分钟,每日或隔日针刺1次,10次为1个疗程。2个疗程之间休息l天。 治疗失眠的汤 1.舒肝泻热安神汤 方剂组成:方剂组成:龙胆草、柴胡、黄芩、生地黄、甘草,合基础方去党参。 主治:肝郁化火之失眠多梦,性情急躁,口渴口苦,小便短赤,舌尖红,苔黄,脉弦而数。 本方以龙胆草、黄芩清肝泻火;以柴胡疏肝理气,合基础方去参养血宁心,镇静安神,以甘草和中。 2.化痰清热安神汤 方剂组成:以温胆汤加黄连,并合基础方去党参。 主治:痰热内扰之失眠,头重目眩,胸闷痰多,恶心吞酸,口苦心烦,苔腻而黄,脉滑数。 本型失眠多由脾胃热实生痰,痰扰心包络,邪火相结,上扰神明,而发生失眠,故以温胆汤清热化痰理气,用黄连清心降火,合基础方去党参养

血宁心,镇静安神。 3.滋阴补血安神汤 方剂组成:熟地黄、白芍、阿胶,合基础方。 主治:阴血不足,心神失养之失眠易醒,兼有心悸心烦,面色萎黄,妇人月经不调,脐腹作痛,舌苔薄白或薄黄,脉细或细数。 方中以熟地黄、阿胶滋阴补血,白芍和营理血,合基础方共奏滋阴养血,益气宁心,镇静安神之效 4.补益心脾安神汤 方剂组成:黄芪、党参、茯苓、甘草、当归,合基础方。 主治:思虑过度,劳伤心脾所导致的失眠易醒。 心藏神,脾主思,一助血,一统血,思虑过度,劳伤心脾,脾虚血少,心失所养,故见失眠易醒,多梦惊悸,怔忡健忘,故以四君子汤大补脾气为君,治气血之化源;黄芪、当归乃当归补血汤,旺气生血,补益心脾为臣,君臣相伍,气血双补;当归伍川芎补血以行气,使全方补而不腻,补中有泻,全方共奏气血双补,兼益脾胃 5.滋阴清心安神汤 方剂组成:黄连、黄芩、阿胶、鸡子黄、熟地黄、麦冬、白芍、知母、甘草,合基础方。 主治:阴虚火旺所引起的失眠,心烦,心悸不安,怔忡健忘,头晕耳鸣,腰酸腿软,五心烦热,口干津少,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本方主治肾阴不足,不能上交于心,心肝火旺,火性炎上,虚热扰神所引起的失眠心烦、心悸不安等症。方中以黄连泻心火厚脾,清而兼润,阿

针灸学第二十五讲 内科不寐 (2)

新疆医科大学教案首页

上次授课内容复习提问: (一)、提问: 1、胁痛、痹证、痿证、痫证、癫狂的诊断、病因病机、辨证分型。 2、胁痛、痹证、痿证、痫证、癫狂的针灸治法、处方、方义及随症配穴。(二)、上次课内容梗概: 胁痛、痹证、痿证、痫证、癫狂的诊断、病因病机、辨证分型;针灸治法、处方、方义及随症配穴。 不寐 不寐(inSOIEmia)通常称为"失眠"、"不得卧"等,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或入睡困难,或睡眠时间不足,或睡眠不深,严重者彻夜不眠为特征的病证。 本病可见于西医学的神经衰弱(mumsism),认为是由于长期过度的紧张脑力劳动、强烈的思想情绪波动、久病后体质虚弱等,使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相互失衡,导致大脑皮层功能活动紊乱而致。 【病因病机】 本证与饮食、情志、劳倦、体虚等因素有关。情志不遂,肝阳扰动;思虑劳倦,内伤心脾,生血之源不足;惊恐、房劳伤肾,肾水不能上济于心,心火独炽,心肾不交;体质虚弱,心胆气虚;饮食不节,宿食停滞,胃不和则卧不安。上述因素最终导致邪气扰动心神或心神失于濡养、温照,心神不安,阴跷脉、阳跷脉功能失于平衡,而出现不寐。 【辨证】 主症经常不易入睡,或寐而易醒,甚则彻夜不眠。 兼情志波动,急躁易怒,头晕头痛,胸胁胀满,舌红,脉弦,为肝阳上扰;心悸健忘, 面色无华,易汗出,纳差倦怠,舌淡,脉细弱,为心脾亏虚;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五心烦热,遗精盗汗,舌红,脉细数,为心肾不交;心悸多梦,善惊恐,多疑善虑,舌淡,脉弦细,为心胆气虚;脘闷噫气,暧腐吞酸,心烦口苦,苔厚腻,脉滑数,为脾胃不和。 【治疗】 1.基本治疗

治法调理跷脉,安神利眠。以相应八脉交会穴、手少阴经及督脉穴为主。主穴照海申脉神门印堂四神聪安眠 配穴肝火扰心者,加行间、侠溪;痰热内扰者,加丰隆、内庭、曲池;心脾两虚者,加心俞、脾俞、足三里;心肾不交者,加太溪、水泉、心俞、脾俞;心胆气虚者,加丘墟、心俞、内关;脾胃不和者,加太白、公孙、内关、足三里。 操作神门、印堂、四神聪,用平补平泻法;对于较重的不寐患者,四神聪可留针过夜;照海用补法,申脉用泻法。配穴按虚补实泻法操作。 方义心藏神,神门为心经原穴;脑为元神之府,印堂可调理脑神,两穴相配可安神利眠。四神聪、安眠穴镇静安神。照海、申脉为八脉交会穴,分别与阴跷脉、阳跷脉相通。阴、阳跷脉主睡眠,若阳跷脉功能亢盛则失眠,故补阴泻阳使阴、阳跷脉功能协调,不眠自愈。 2.其他治疗 (1)耳针法皮质下心肾肝神门耳背心。毫针刺或王不留行籽贴压。 (2)皮肤针法自项至腰部督脉和足太阳经背部第1侧线,用梅花针自上而下叩刺,至皮肤潮红为度,每日1次。 (3)电针法选四神聪、太阳,接通电针仪,用较低频率,每次刺激30分钟。 (4)拔罐法自项至腰部足太阳经背部侧线,用火罐自上而下行走罐,以背部潮红为度。 【按语】 1.针灸治疗不寐效果良好,尤其是在下午或晚上针灸治疗,效果更好。 2.由其他疾病引起不寐者,应同时治疗其原发病。 心悸 心悸(pdpiMion)指患者自觉心中悸动,甚则不能自主的一类症状。本病证可见于多种疾病过程中,多与失眠、健忘、眩晕、耳鸣等并存,凡各种原因引起心脏搏动频率、节律发生异常均可导致心悸。 西医学中某些器质性或功能性疾病如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各种心律失常、以及贫血、低钾血症、心脏神经官能症等出现心悸,均可参照本病治疗。 [病因病机] 本证的发生与平素体质虚弱、情志所伤、劳倦、汗出受邪等有关。平素体质不强,心气怯弱,或久病心血不足,或忧思过度,劳伤心脾,使心神不能自主,发为心悸;或肾阴亏虚,水火不济,虚火妄动,上扰心神而致病;或脾肾阳虚,不能蒸化水液,停聚为饮,上犯与心,心阳被遏,心脉痹阻,而发本病。 [辨证] 主症:自觉心跳心慌,时作时息,并有善惊易恐,坐卧不安,甚则不能自主。

血府逐瘀汤加减配合针灸治疗不寐

血府逐瘀汤加减配合针灸治疗不寐 发表时间:2015-05-22T11:06:57.450Z 来源:《医师在线》2015年4月第8期供稿作者:王书琼[导读] 不寐通常称为“失眠”,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 王书琼 (湖北省神农架林区中医医院442421)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8-0119-01 不寐通常称为“失眠”,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则彻夜不寐,常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生活、学习和健康。《内经》称为“不得卧”、“目不瞑”。是临床常见病症之一。近几年来,笔者采用血府逐瘀汤加减配合针灸治疗不寐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中医治疗 血府逐瘀汤组成:桃仁、红花、当归、生地黄、牛膝、川芎、桔梗、赤芍、枳壳、甘草、柴胡。加减:肝火扰心者加龙胆、黄芩、栀子;痰热扰心者加黄连、竹茹、半夏、茯神;心脾两虚者加熟地、白芍、黄芪、酸枣仁、阿胶;心阴不足者加知母、黄柏、山茱萸;心胆气虚者加远志、龙骨、生牡蛎等。用法:每日一剂,水煎分服。 2 针灸治疗 主穴:照海申脉神门印堂四神聪安眠。 配穴:肝火扰心者,加行间、侠溪;痰热扰心者,加丰隆、内庭、曲池;心脾两虚者,加心俞、脾俞、足三里;心肾不交者,加太溪、水泉、心俞、脾俞;心胆气虚者,加丘墟、心俞、内关;脾胃不和者,加太白、公孙、内关、足三里。 操作:神门、印堂、四神聪,用平补平泻法;对于病情较重的不寐患者,四神聪可留针过夜;照海用补法,申脉用泻法。配穴按虚补实泻法操作。 3 典型病例 (1)江某,女,33岁。有失眠7年余。患者因操劳忧虑,心情不畅,逐渐出现间断性失眠,久之发为通宵不寐,服地西泮等药,效果不佳。症见面色黧黑,头痛目眩,心烦易怒,不思饮食,舌偏红,舌边青紫,苔黄腻,脉弦。患者因思虑郁结日久,气滞血瘀,瘀血不去则眠终不安,故活血化瘀,清心安神。方药:桃仁12 克、红花10 克、当归10克、生地黄10克、牛膝10克、川芎10 克、赤芍10克、枳壳10克、甘草7 克、柴胡8克、桔梗5 克、龙胆10 克、黄芩10 克、栀子10 克、黄连10 克、竹茹10克、半夏10克、茯神10克。7剂。每日一剂,水煎分服。同时配合针灸治疗,主穴:照海、申脉、神门、印堂、四神聪、安眠;用平补平泻法;配穴:行间、侠溪、丰隆、内庭、曲池。用泻法操作。10次为一个疗程,每日一次,留针30分钟。 二诊:服药7剂和针灸治疗一个疗程后,所述症状有改善,睡眠好转,能睡4 小时以上。继续前法,连续治疗两个月余,患者失眠治愈,精神饮食正常。嘱患者劳逸结合,适当运动锻炼,保持乐观心情,随访半年无复发。 (2)朱某,女,61岁。长期失眠10年余。不易入睡,多梦易醒,面色萎黄,头晕乏力,舌暗瘀紫,苔腻,脉细涩。脾虚血亏,心神失养,气滞血瘀,故活血化瘀,补益心脾,养血安神。方药:桃仁12克、红花10 克、当归10 克、生地黄10 克、牛膝10 克、川芎10 克、赤芍10 克、枳壳10克、甘草7 克、柴胡8 克、桔梗5 克、熟地12 克、白芍10 克、黄芪10克、酸枣仁12克、阿胶12克。7剂。每日一剂,水煎分服。同时配合针灸治疗,主穴:照海、申脉、神门、印堂、四神聪、安眠;用平补平泻法;配穴:心俞、脾俞、足三里。用补法操作。10次为一个疗程,每日一次,留针30分钟。 二诊:服药7剂和针灸治疗一个疗程后,睡眠较前显著好转,每夜能睡5小时以上。继前方加减连续治疗三个月余,并同时配合针灸治疗,隔日一次。失眠治愈,恢复正常。此后随访半年,病情无复发。 4 体会 不寐多为情志所伤,饮食不节,劳逸失调久病体虚等因素引起脏腑机能紊乱,气血失和,阴阳失调,阳不入阴而发病。病位主要在心,涉及肝,胆,脾,胃,肾,病性有虚有实,且虚多实少。重视精神调摄和讲究睡眠卫生具有实际的预防意义。积极进行心理情志调整,克服过度紧张,兴奋,焦虑,抑郁,惊恐,愤怒等不良情绪,做到喜怒有节,保持精神舒畅,尽量以放松的,顺其自然的心态对待睡眠,反而能较好地入睡。大多数患者病程长,病情复杂,单凭一方一法,作用单一,疗效差,患者容易失去信心,故要联合多种方法,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长期不寐,临床多方治疗效果不佳,伴有心烦,舌质偏暗,有瘀点者,依据古训“顽疾多淤血”的观点,可从瘀论治,选用血府逐瘀汤,药用桃仁,红花,川芎,当归,赤芍活血化瘀,柴胡,枳壳理气疏肝,桔梗开宣肺气,且可载药上行,直达“血府”以逐瘀;牛膝通利血脉,引血下行,以利“血府”瘀浊之消除,生地养阴清心,甘草调和诸药,共起活血化瘀,养血安神之功。针灸取穴的意义是心藏神,神门为心经原穴;脑为元神之府,印堂分布在督脉上,督脉入络脑,两穴相配可安神利眠。四神聪镇静安神。照海、申脉为八脉交会穴,分别与阴跷脉、阳跷脉相通,阴、阳跷脉司眼睑开合,因此,可主睡眠,若阳跷脉功能亢盛则失眠,故补阴泻阳使阴、阳跷脉功能协调,不眠自愈。在临床中,运用血府逐瘀汤加减配合针灸治疗不寐,通过观察,疗效显著,愈后不复发,值得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完善,解除不寐患者的痛苦。 参考文献 [1] 周仲瑛.中医内科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154-160. [2] 石学敏.针灸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231-232.

针灸治疗失眠文献综述(一)

针灸治疗失眠文献综述(一) 【摘要】本文收集了近十年来针灸治疗失眠的有关文献加以归纳整理。从针刺及灸法、耳穴疗法、其他针法及特殊针法四个方面加以论述。传统的体针疗法和耳穴疗法是针灸治疗失眠的主要选择。针灸治疗失眠具有安全、经济、疗效肯定、易于推广等优势。 【关键词】针灸失眠文献综述 失眠属于祖国医学的“不寐”范畴,在临床上以经常不得安睡为其主要特征,病情可有轻重之不同,轻者入睡困难,或睡不深熟,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睡,重者可彻夜不眠。长久不愈往往出现头晕、健忘、心悸、困倦等症,严重影响患者日常工作和身心健康。目前临床上针灸治疗本病方法很多,疗效也是显著可靠的。本文收集了近十年来针灸治疗失眠的有关文献加以归纳整理,现综述如下: 1针刺及灸法 赵淑芹等采用“泻南补北”针刺法,补足少阴肾经原穴太溪、泻手少阴心经原穴神门治疗失眠30例,痊愈18例,无效4例。高建平、王鸿雁等则以神门为主穴,结合辨证配穴治疗失眠,均取得满意的疗效。 2耳穴疗法 卢文、王松涛进行了耳压磁珠、王不留行治疗失眠的对照观察,结果发现磁珠耳压组疗效明显优于王不留行耳压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很多医者1]选用体针配合耳穴贴压治疗失眠,认为针刺配合耳压有较好的协同作用,能明显提高愈显率,其治愈率达42.86%~84.00%,有效率为94.29%~100.00%。刘卫红、危北海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分析系统(PSQI)对纳入的亚健康状态者的睡眠质量进行测评,PSQI达12分以上者随机分为两组,耳穴贴压法进行干预,疗程为4周。与对照组比较探讨耳穴贴压疗法对睡眠障碍的干预作用。结果:干预4周后,耳穴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睡眠质量、睡眠时间及PSQI总分均有明显下降,表明睡眠质量有显著提高。入睡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及日间功能障碍均有不同程度好转。作者得出结论认为耳穴贴压疗法对睡眠障碍为主的亚健康状态有改善作用。 3其他针法 3.1梅花针李晓清等采用梅花针分别叩击头正中线及左右旁开1.5cm线,头部颞区,脊柱两侧各旁开1cm、2cm、3cm三线,频率80~100次/分钟,以皮肤充血为度,治疗女性更年期失眠50例,结果发现无论近期疗效还是远期疗效梅花针组的治愈率和有效率均高于药物对照组。 3.2电针郭元琦等将印堂、神庭两穴通以频率为6~8Hz的连续波,并配合辨证取穴治疗失眠106例,结果临床痊愈38例,显效41例,有效16例,无效11例。 3.3穴位注射王全权运用刺五加注射液穴位注射申脉、照海,配合电针安眠、太阳,治疗组40例中,痊愈28例,显效7例,有效4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97.5%。与西药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 3.4腕踝针王宪平运用腕踝针治疗失眠32例,以腕踝针上一刺激点为主,配合辨证取穴,皮下浅刺后用橡皮膏固定,留针24h,结果治愈16例,好转14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3.75%。作者认为腕踝针各刺激点的位置与十二皮部基本一致,浅刺这些部位的皮部可调节脏腑功能,疏通经气,扶正祛邪。 3.5皮内针王长来采用背俞穴阳性反应点皮内埋针方法治疗失眠210例,埋针时间最少1次,最多24次,结果痊愈86例,显效94例,好转22例,无效8例,有效率96.1%。作者认为此法疗效显著,作用持久,特别是对于重症患者疗效肯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