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固定方法的改进

胸腔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固定方法的改进
胸腔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固定方法的改进

中心静脉导管留置胸引管

中心静脉导管留置胸引管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操作方法 实验组患者取坐位或半卧位,在B超定位点常规消毒皮肤, 2%利多卡因逐层麻醉至胸膜,穿刺针沿穿刺点肋骨上缘垂直刺入,当阻力突然减轻,回抽注射器中有积液即证明进入胸膜腔;导丝沿穿刺针进入胸腔10~15 cm后拔出穿刺针,扩张器扩张局部皮肤,借助导丝将导管导入胸腔10~15 cm,固定导管,拔出导丝,空针回抽见胸腔积液抽出证实穿刺成功。引流管局部固定,拨出导丝并接三通管、艾贝尔引流管、引流袋,最后用 3 L手术粘贴巾敷贴固定。对照组采用传统胸腔穿刺抽液治疗,第一次抽液量不超过700 ml,以后每次抽液量不超过1 000 ml。每周抽液2~3次。两组均积极治疗原发病。 统计学处理 所有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检验方法采用χ2检验,以P<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胸腔积液消失时间、住院天数及胸穿次数比较 见表1。 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 见表2。 3 护理体会 术前护理 置管前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置管的目的及注意事项,告知置管的好处为可减少穿刺次数,减少并发症,减轻患者的痛苦,从而消除患者及家属的顾虑。 术中配合及并发症的观察 协助摆好体位,常规消毒,铺孔巾、抽好局麻药。整个过程护士守候在旁,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呼吸、脉搏、血压等生命体征情况以及有无面色苍白、出冷汗、头昏等不适[3],一旦出现,应提醒医生停止操作,查明原因,就地抢救。

术后护理 ①加强巡视,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导管脱落、扭曲、受压,以保证引流通畅。②指导患者适当更换体位、轻咳,鼓励其离床活动,以利液体引流,但注意引流储藏袋不可高于引流口;或活动时夹闭引流管,防止逆行感染;避免剧烈活动,防止导管脱落。③指导患者擦身时要保持置管周围皮肤清洁干燥,如果穿刺点局部出现红肿、疼痛等症状时,需每日用碘酒、酒精消毒并更换敷料。④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性质,控制引流速度,以不超过50 ml/min的速度进行缓慢排液,一般每日引流量控制在2 000 ml以内,首次放液量不超过500 ml,每天引流3~4次,更换引流袋1次,记录24 h引流液,更换时注意夹闭管道,防止空气进入胸腔引起医源性气胸。⑤引流不畅时,让患者变换体位,如发现堵管,可用生理盐水低压冲洗或生理盐水加糜蛋白酶或生理盐水加肝素钠10~20 ml注入导管, 30 min后引流物溶解后抽出,冲洗压力不可过大,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如有不适,停止操作。⑥因结核病是慢性消耗性疾病,加上引流大量的胸液,蛋白质大量的丢失,患者易引起低蛋白血症,故应指导其多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必要时静脉补充白蛋白、脂肪乳等高营养物质。⑦24 h引流液少于50 ml,B超检查胸腔积液基本放尽可拔管。拔管后压迫穿刺点5~10 min,消毒后贴敷贴。继续观察穿刺处有无渗液、渗血。拔管后继续观察患者有无呼吸困难、胸闷、胸痛, 48 h内禁止淋浴。 4 讨论 由表1显示实验组患者胸腔积液消失时间、住院天数、胸穿次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由表2可以看出实验组无胸膜粘连、损伤性气胸、胸膜反应等并发症,仅有4例引流管堵塞,经用生理盐水低压冲洗或生理盐水加糜蛋白酶或生理盐水加肝素钠10~20 ml注入导管, 30 min后引流物溶解抽出后通管,无需重新置管。与魏长春等[4]总结的100例胸腔引流管排液经验效果相近。 近年研究表明,引流管口径大小对引流效果没有影响[5],但临床上趋于用小口径导管引流治疗胸腔积液。中心静脉导管原为血管内置管,管径细,管壁光滑,对肺和胸壁损伤小,能灵活控制引流量,不影响日常活动,携带方便,同时避免了反复胸腔穿刺增加患者的痛苦和感染,减轻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量。常规胸腔穿刺引流每次抽液有限,不能有效缓解呼吸困难症状,放液较多,易导致纵隔移位,并且患者需经历多次穿刺的痛苦,往往产生惧怕疼痛、肺损伤等恐惧心理,而将中心静脉导管置入胸腔并留置,操作迅速,穿刺针在胸腔内留置时间短,减轻了患者的恐惧心理。在护理中要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让患者知道导管引流的必要性,防止患者过度精神紧张,以便于更好地配合治疗。积极做好导管引流的护理,保持引流管通畅,防止导管堵塞,严格无菌操作,预防胸腔内感染。合理的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可提高中心静脉导管胸腔内置管术的成功率,有效的护理措施避免了导管堵塞、脱落、继发感染等现象的发生。本方法可以安全、充分地排尽胸腔内大量积液,减少胸穿次数,减轻患者的痛苦和心理负担,减少胸腔积液残留量,防止胸膜粘连、增厚和慢性脓胸的发生,减少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血液透析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感染的防治

血液透析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感染的防治 一、长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分类和临床表现特点: 长期导管相关性病原性感染,包括:1、导管腔内细菌定植,2、导管出口感染,3、皮下隧道感染,4、导管相关性菌血症和败血症或脓毒血症,5、导管相关转移性脓肿,6、导管相关性心内膜炎。 导管腔内细菌定植大都是没有临床症状,只在导管血培养时发现细菌,但细菌菌落数不会特别多,今后可能发展为导管血行性感染,必须密切关注。导管出口感染比较常见,多数患者与局部卫生差有关,局部红肿和轻度疼痛,分泌物增多,严重患者可形成出口肉芽肿,多数患者局部处理可以控制。导管皮下隧道感染可以有出口感染延伸或者隧道表皮破损导致细菌侵入皮下隧道,初期不容易发现,到出现临床表现时常有隧道红肿隆起,挤压隧道可出现导管口溢脓或脓血,通常需要拔管,同时加强抗生素治疗。导管相关性菌血症和导管相关性转移性脓肿以及导管相关性心内膜炎,都是严重并发症,严重患者可导致休克和死亡,必须积极正确和及时有效的治疗。 导管相关性血源性感染:菌血症和败血症或者脓毒血症,感染早期临床症状可能不严重,或者透析间歇期无明显临床症状,容易烟雾病情治疗。通常在透析开始不久即畏寒、寒战、发热不适,发热可达40度,也可以表现延迟发热,血培养大多阳性,部分患者血培养阴性,血白细胞升高,G-杆菌严重感染,反而

可导致白细胞下降。临床上,使用长期导管患者血液透析过程发热,需要高度怀疑导管感染,立即检查血常规,做双份血液病原学检查,开始静脉或导管内使用抗生素,禁止使用激素退热。 二、导管相关性感染的诊断和治疗 关于导管相关性血源性感染的诊断标准:1、至少1份静脉血培养和导管末端培养为同种微生物,2、或者2份(1份经导管接口,1份经外周静脉)血培养结果满足导管相关性血源性感染的定量标准或阳性时间差诊断标准,3、或者2份导管血液标本定量培养,1份菌落计数是另1份的3倍以上。定量血液培养是指导管血液培养菌落是静脉血培养结果的3倍或以上。阳性时间差是指中心静脉导管血培养结果比外周静脉血培养阳性结果至少早2小时。 为了有效治疗导管腔内感染,开始经验用药,采用广谱抗菌素,同时等待血培养结果调整药物。总体原则如下:对于长期留置导管相关性血源性感染且没有出现出口部位或隧道感染的体征,而又想保留导管的患者,抗生素封管治疗是其适应症。对于导管相关性血源性感染,抗生素封管治疗不应单独使用,而应当和全身性抗生素联合治疗7-14天。抗生素封管溶液的更换一般不应超过48小时,而非卧床患者的股部置管应该每24小时进行更换。然而,正在经历血液透析的患者抗生素封管溶液可以在每次透析结束后更换。

静脉导管的维护

静脉留置导管的维护 1.每天更换敷料,观察局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记录。 ①置管后第一个24小时必须更换敷料一次,每次更换敷料时,消毒穿刺口范围8×8 cm,待消毒液干了方可贴敷料。 ②如穿刺口出血、敷料潮湿、松脱、应及时更换。 ③如穿刺口发红时予以无菌小纱块碘伏湿敷。 ④如穿刺口出现脓点应及时拔除导管,并将导管送做细菌培养。 2.每周更换肝素帽2次。(各科室自行制定) 3.每天静脉输液结束后,以10ml封管液脉冲式正压封管,Q8h封管。 封管液的种类: ①等渗盐水:常用于套管针封管,停止输液后每隔8小时封管一次。 ②稀释的肝素液:可持续抗凝12小时以上。配制方法:每毫升等渗盐水含10—100u肝素,相当于一支肝素(1.25万u)稀释于125—1250ml等渗盐水中。 脉冲式封管:推一下、停一下。 正压封管:将针头斜面留在肝素帽内少许,推注封管液剩下0.5—1mL时,一边推封管液一边拔针头★推液速度大于拔针速度,确保导 管内充满封管液,而不是血液和药液。 4.导管堵塞时,切忌挤压滴管或强行推注,应是缓慢回抽至有回血为止;若导管仍无法通畅则需要拔除。拔除导管后需按压穿刺部位10—15分钟,防止穿刺部位形成血肿。

静脉留置导管封管技术的操作流程核对 医嘱、封管药物、病人床号、姓名。 评估 1.病人的病情、治疗、对封管的认识度。 2.输注药物的特性。 3.留置导管的类型、使用情况。 告知 1.封管的目的、重要性、间隔时间。 2.封管所使用的药物及其作用。 3.留置静脉导管期间的注意事项。 准备 1.操作者:洗手、戴口罩,按病情正确选用并配制封管液。 2.环境:符合无菌操作。 3.物品:注释器、肝素帽、封管液、消毒用物。 4.病人:取舒适体位。 实施 1.再次查对病人。 2.常规消毒肝素帽。 3.正确手法封管。 4.按医疗废物处理条例处置用物。 观察与记录 1.观察导管回血情况、导管是否通畅、是否脱出。 2.观察病人有无出血倾向、穿刺部位有无渗血情况。 3.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并做好记录。

最新中心静脉导管定义(精品收藏)

1中心静脉导管经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股静脉置管置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的导管. 2.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带有血管内导管或者拔除血管内导管48小时内的患者出现菌血症或真菌血症,并伴有发热(>38℃)、寒颤或低血压等感染表现,除血管导管外没有其他明确的感染源。实验室微生物学检查显示:外周静脉血培养细菌或真菌阳性;或者从导管段和外周血培养出相同种类、相同药敏结果的致病菌。 3.护理分级:患者在住院期间,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病情和(或)自理能力进行评定而确定的护理级别。 4.自理能力.在生活中个体照料自己的行为能力5.Barthel指数:对患者日常生活活动的功能状态进行测量,个体得分取决于对一系列独立行为的测量,总分范围在0—100。 6.药物渗出。静脉输液过程中,非腐蚀性药液进入静脉管腔以外的周围组织.

药物外渗.静脉输液过程中,腐蚀性药液进入静脉管腔以外的周围组织。 7。静脉治疗将各种药物(包括血液制品)以及血液,通过静脉注入血液循环的治疗方法,包括静脉注射、静脉输液和静脉输血; 8.无菌技术。在执行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机体,保持无菌物品及无菌区域不被污染的技术. 9、药物外溢.在药物配置及使用过程中,药物意外溢出暴露于环境中,如皮肤表面、台面、地面等。 10输液港.完全植入人体内的闭合输液装置,包括尖端位于上腔静脉的导管部分及埋植于皮下的注射座。 11、日常生活活动。人们为了维持生存及适应生存环境而每天反复进行的、最基本的、具有共性的活动。 12、PICC::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经上肢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肱静脉,颈外静脉(新生儿还可通过下肢大隐静脉、头部颞静脉、耳后静脉等)穿刺置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的导管。

血液透析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感染的防治

血液透析中心静脉留置导 管感染的防治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血液透析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感染的防治 一、长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分类和临床表现特点: 长期导管相关性病原性感染,包括:1、导管腔内细菌定植,2、导管出口感染,3、皮下隧道感染,4、导管相关性菌血症和败血症或脓毒血症,5、导管相关转移性脓肿,6、导管相关性心内膜炎。 导管腔内细菌定植大都是没有临床症状,只在导管血培养时发现细菌,但细菌菌落数不会特别多,今后可能发展为导管血行性感染,必须密切关注。导管出口感染比较常见,多数患者与局部卫生差有关,局部红肿和轻度疼痛,分泌物增多,严重患者可形成出口肉芽肿,多数患者局部处理可以控制。导管皮下隧道感染可以有出口感染延伸或者隧道表皮破损导致细菌侵入皮下隧道,初期不容易发现,到出现临床表现时常有隧道红肿隆起,挤压隧道可出现导管口溢脓或脓血,通常需要拔管,同时加强抗生素治疗。导管相关性菌血症和导管相关性转移性脓肿以及导管相关性心内膜炎,都是严重并发症,严重患者可导致休克和死亡,必须积极正确和及时有效的治疗。 导管相关性血源性感染:菌血症和败血症或者脓毒血症,感染早期临床症状可能不严重,或者透析间歇期无明显临床症状,容易烟雾病情治疗。通常在透析开始不久即畏寒、寒战、发热不适,发热可达40度,也可以表现延迟发热,血培养大多阳性,部分患者血培养阴性,血白细胞升高,G-杆菌严重感染,反而可导致白细胞下降。临床上,使用长期导管患者血液透析过程发热,需要高度怀疑导管感染,立即检查血常规,做双份血液病原学检查,开始静脉或导管内使用抗生素,禁止使用激素退热。 二、导管相关性感染的诊断和治疗

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置管及护理

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置管引流及护理 一、方法 1 材料一次性单腔中心静脉导管组1副(国产舒贝康牌);导管16G×20cm 带侧孔、穿刺针18G×70mm J型金属导丝0.89mm×60cm,Raulson注射器(中央有一带瓣膜的管道与穿刺针相通)、扩张皮肤套管,一次性使用输液器1条,500ml 滴流瓶1个。 2 改良中心静脉导管引流系统在总结了国内外报道的关于胸腔引流治疗胸腔积液方法的基础上加以改良,用中心静脉导管、一次性输液器、1个500ml滴流瓶。将一次性输液器的针头去掉,输液器滤头内的滤纸用大针头捅开,以便引流通畅,去掉输液器一端的排气小管。输液器滤头一端与中心静脉导管的三通管连接(三通管先处于关闭状态),另一端插入滴流瓶胶盖内,同时用输液管在滴流瓶的侧面做成U字型并用胶布固定。由此组成具有负压的引流系统,对胸腔积液加以持续负压引流。 3 操作步骤根据B超定位选择穿刺部位,病人坐位,常规皮肤消毒,铺无菌洞巾,2%利多卡因局部侵润麻醉;左手固定穿刺点皮肤,右手持Raulson注射器的穿刺针沿穿刺点肋骨上缘垂直刺入,当阻力突然减轻回抽注射器中有积液或气体即证明进入胸膜腔;右手用导丝推进器把导丝从注射器尾部向前推进25~28cm(进入胸腔内约5~8cm);固定好导丝,退出穿刺针和注射器;从导丝尾端套上扩皮套管,扩张导丝入皮处的针孔;用留置导管替换扩皮套管,旋转推进导管,通过皮肤和胸壁组织进入胸腔,将导管送进(进入胸腔内约3~5cm),再用注射器回抽,确定导管在胸腔内;左手固定导管,右手拔出导丝并接上三通管;在穿刺孔处碘酊消毒后敷上一小块无菌纱布,再用医用胶贴将导管粘贴于胸壁固定;将一次性输液器的针头去掉,并将输液器滤头内的滤纸用大针头捅开,以便引流通畅,用输液器滤头一段与三通管连接,输液器另一端(带有排气管的一端)插入500ml滴流瓶的橡皮盖内,同时在滴流瓶侧壁用滴流管做成U字形,并胶布固定,形成负压,即起到负压引流器的作用;连接完后打开三通管,即见胸液顺利进入滴流瓶;可随时留取新鲜胸液送检;引流速度控制在100~120滴/min,每天引流8~10h,记录引流量,如引流不畅可用注射器试抽,并注入适量尿激酶,期间通过改变体位使胸腔积液得以充分引流,当引流的液体<50ml/日时即可拔管,在拔管前可经三通管往胸腔内注入高聚生、顺铂等药物治疗,一般引流时间不宜超过1周。 二、护理 1.术前护理( 1 )患者的准备: 恶性胸水患者因胸闷、呼吸困难, 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易产生恐惧、焦虑、情绪低落, 对治疗失去信心, 针对患者的思想问题, 护士应表现出极大的耐心和同情心, 鼓励患者树立信心。由责任护士向患者讲解, 使用一次性中心静脉导管置入于胸腔引流, 治疗胸腔积液有如下优点: ①只需 1 次穿刺, 减轻了痛苦, 减少多次穿刺引起的脏器损伤及胸膜休克的机会; ②可采用多种体位, 更快更彻底的引流胸液, 并有利于胸腔内给药; ③导管细而软, 对胸膜组织刺激小, 并可随意转动体位不引起疼痛; 引流袋体积小, 携带方便, 不影响活动和睡眠, 有利于患者的自我护理。同时解释引流术的目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操作时配合要点, 如穿刺时固定体位, 不说话、咳

中心静脉导管定义 (2)

1中心静脉导管经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股静脉置管置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的导管。 2.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带有血管内导管或者拔除血管内导管48小时内的患者出现菌血症或真菌血症,并伴有发热(>38℃)、寒颤或低血压等感染表现,除血管导管外没有其他明确的感染源。实验室微生物学检查显示:外周静脉血培养细菌或真菌阳性;或者从导管段和外周血培养出相同种类、相同药敏结果的致病菌。 3.护理分级:患者在住院期间,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病情和(或)自理能力进行评定而确定的护理级别。 4.自理能力.在生活中个体照料自己的行为能力 5.Barthel指数:对患者日常生活活动的功能状态进行测量,个体得分取决于对一系列独立行为的测量,总分范围在0—100. 6.药物渗出.静脉输液过程中,非腐蚀性药液进入静脉管腔以外的周围组织。 药物外渗.静脉输液过程中,腐蚀性药液进入静脉管腔以外的周围组织。 7.静脉治疗将各种药物(包括血液制品)以及血液,通过静脉注入血液循环的治疗方法,包括静脉注射、静脉输液和静脉输血; 8.无菌技术.在执行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机体,保持无菌物品及无菌区域不被污染的技术。 9、药物外溢.在药物配置及使用过程中,药物意外溢出暴露于环境中,如皮肤表面、台面、地面等。 10输液港.完全植入人体内的闭合输液装置,包括尖端位于上腔静脉的导管部分及埋植于皮下的注射座。 11、日常生活活动.人们为了维持生存及适应生存环境而每天反复进行的、最基本的、具有共性的活动。 12、PICC::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经上肢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肱静脉,颈外静脉(新生儿还可通过下肢大隐静脉、头部颞静脉、耳后静脉等)穿刺置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的导管。 1PICC穿刺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a) 接受乳房根治术或腋下淋巴结清扫的术侧肢体、锁骨下淋巴结肿大或有肿块侧、安装起搏器侧不宜进行同侧置管,患有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的患者不宜进行置管; b) 宜选择肘部或上臂静脉作为穿刺部位,避开肘窝、感染及有损伤的部位;新生儿还可选择下肢静脉、头部静脉和颈部静脉; c) 有血栓史、血管手术史的静脉不应进行置管;放疗部位不宜进行置管。 2、Barthel指数评定细则包括哪10项内容?进食.洗澡.修饰.穿衣.控制大便.控制小便.如厕.床椅转移.平地行走.上下楼梯 3、抢救患者时,如何执行口头医嘱?抢救患者时,医师下达的口头医嘱,执行者需完整复述一遍,经医师复核无误后方可执行,并保留用过的空安瓿,经两人核对后方可弃去。抢救结束后及时补全医嘱,执行者签全名,执行时间为抢救当时时间。 4、简述护理分级方法患者人院后应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确定病情等级。 根据患者Barthel指数总分确定自理能力的等级(表1)。

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护理常规

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护理 常规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护理常规【评估要点】 1.应保证导管避免打折、扭转,以保证管腔通畅。 2.防止导管感染、血栓及狭窄的发生。 【护理要点】 1.股静脉插管患者时床头角度小于40度,患者可短距离行走,但是止坐轮椅,以防导管打折扭曲。 2.应注意保持导管翼缝合线不松动或脱落,必要时重新缝合,以防导管脱落。 3.若发现导管有部分脱出,应原位缝合固定好,或更换新导管,不要重新送回血管内。若确有必要送回导管至血管内,应严格消毒并进行无菌操作。 4.每次透析时都要观察导管出口有无红肿、渗出等,若上述情况存在,应及时作相应处理。 5.避免重复使用肝素帽,建议使用一次性肝素帽。 6.血透操作人员常规戴口罩及洁净手套,如果患者或医务人员自身有呼吸道疾病,为相互保护,建议戴口罩及无菌手套。 7.导管皮肤出口处每周换药2---3次,碘伏消毒后干纱布或透气薄膜覆盖,禁用密闭的塑料薄膜,局部禁止涂抹其它换药。 8.使用纯肝素或肝素盐水封管时要注意规范,严格遵守三步封管法。 9.透析过程中,用透明巾覆盖与管路连接处,以便于观察。

对于那些高凝状态,易堵管的患者,定期(每2----3)周管腔内尿激酶溶栓可能会有效防止管腔内血栓形成,延长导管使用寿命。 10.尽量避免使用留置管输血、输液或取血。 11.导管动静脉夹子夹闭前调整好位置。一旦夹闭,勿轻易打开。 12.对需要留置时间较长的导管或半永久性导管建议绘制透析静脉压及动脉压曲线,以早期发现导管血栓形成或打折扭曲等并发症。 13.透析时泵前动脉压应大于—200---—250mmhg,,否则说明实际血流量与设定泵控流量不相符,导管动脉端流量不足。 14.及时治疗鼻腔或其它部位的致病菌感染。 【指导要点】 注意个人卫生,指导患者擦浴及淋浴的正确方法。目前在没有专用导管淋浴敷贴的情况下,可用肛袋代替,将导管装入肛袋内,出口周围粘贴固定,小心淋浴。

中心静脉导管在胸腔积液治疗中的应用

中心静脉导管在胸腔积液治疗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5-10-27T10:35:54.173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4期作者:康琼洁[导读] 甘肃省陇西县第一人民医院传染科甘肃陇西 748100 中心静脉导管通常用于大静脉的穿刺置管,建立静脉通道,方便静脉输液,测量中心静脉压,长期胃肠外营养等。在基层医院,这项技术还未开展。2011年3月,我科将其用于胸腔积液和腹腔积液的引流,共200余例,效果理想。 甘肃省陇西县第一人民医院传染科甘肃陇西 748100 摘要:中心静脉导管通常用于大静脉的穿刺置管,建立静脉通道,方便静脉输液,测量中心静脉压,长期胃肠外营养等。在基层医院,这项技术还未开展。2011年3月,我科将其用于胸腔积液和腹腔积液的引流,共200余例,效果理想。关键词: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积液;应用胸膜腔是位于肺和胸壁之间的一个潜在腔隙。在正常情况下脏层胸膜和壁层胸膜表面有一层很薄的液体,在呼吸运动时起润滑作用。胸膜腔和其中的液体并非处于静止状态,在每一个呼吸周期中胸膜腔的形状和压力均有很大变化,使胸膜腔内液体持续滤出和吸收并处于动态平衡。若由于全身或局部的病变致使胸膜腔内液体形成过快或吸收过缓,临床即产生胸腔积液。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症状,可伴有胸疼和咳嗽。积液量少于0.3—0.5L时症状多不明显,若超过0.5L,患者可感到胸闷、气粗,胸疼随着胸水量的增加可缓解。体格检查局部叩击成浊音,听诊呼吸音减低。若积液量进一步增多,使纵膈脏器受压,患者会出现明显的心悸、呼吸困难。胸腔穿刺抽液是缓解呼吸困难,防止发生胸膜肥厚、粘连的关键。但反复胸腔穿刺抽液不但增加了患者的痛苦,而且增加了感染风险,且不能完全彻底地抽尽胸腔内积液。我科从2011年3月开始,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胸膜腔置管闭式引流积液,避免了反复穿刺,控制了感染,积液引流彻底,术后肺复张迅速,提高了治愈率,减少了住院日数,取得了理想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共137例(2011年3月----2014年12月),均经胸部X线和超声检查确诊为胸腔积液,包括结核性胸膜炎、脓胸、恶性胸水等。男83例,女54例;年龄17----53岁。少量积液(300ml—500ml)62例,中量积液(500ml----800ml)54例,大量积液(>800ml)21例。患者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积极配合手术操作。 2.护理 2.1心理干预:患者入院时热情接待,就病室设施、环境进行介绍,消除患者陌生感;主动与患者沟通,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及中心静脉导管的应用知识;依据病情,医患双方共同制定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案,帮助患者克服紧张情绪,积极配合治疗。 2.2术前准备 2.2.1病人准备(1)术前检查术前每位病人均进行胸部X线检查和超声检查。X线检查其改变与积液量和是否有包裹或粘连有关。极小量的游离性胸腔积液,胸部X线仅见肋膈角变钝,积液量增多时显示向外、向上的弧形上缘的积液影。大量积液时患侧胸部有致密影,气管和纵膈推向健侧。超声探测胸腔积液的灵敏度高,定位准确。临床用于估计胸腔积液的深度和积液量,协助胸腔穿刺定位。(2)思想准备患者应有与医生密切配合地思想准备,消除惧怕、焦虑和紧张的心理状态。 2.2.2护士准备(1)术前做好病人的工作:消除其惧怕、焦虑和紧张的思想状态,取得与医生的密切配合。(2)告知病人术前应好好卧床休息;术中不要咳嗽,如有不适,应与医生说明,以使医生考虑操作时应注意什么或暂停操作;穿刺置管成功后应静卧两小时。 2.2.3用物准备备治疗盘;胸腔穿刺包;中心静脉导管;一次性使用输液延长管;闭式引流袋;消毒用品。 2.3术中配合(1)着装整洁,洗手、戴口罩,熟悉病人病情及中心静脉导管胸膜腔穿刺置管方法,认真做好皮肤消毒。(2)穿刺过程中,必须随时观察患者的变化,如有咳嗽、脸色苍白、出汗、晕厥等,应立即告知医生停止穿刺,并让患者平卧,必要时给予氧气吸入,皮下注射肾上腺素或苯甲酸钠咖啡因等,另根据病情做相应处理。 2.4术后护理(1)指导患者翻身或活动时防止牵拉延伸管,以免中心静脉导管脱出。(2)保持引流通畅,避免延伸管扭曲、受压、折叠。(3)将闭式引流袋固定于低于胸腔开口处,防止引流液返流,继发感染。 3.结果 137例胸腔积液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均成功,无不良事件发生,效果理想。 4.讨论 胸腔积液是呼吸内科的常见病,最早出现的症状主要是呼吸困难,病人常因呼吸困难而精神烦躁、恐惧、焦虑,传统的解除胸腔积液的方法是反复胸腔穿刺抽液,患者痛苦明显,感染几率上升,并发症较多,住院时间长且费用高。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有诸多优点:(1)病人的选择面广。结核性胸膜炎、脓胸及恶性胸水量较多、生长快、需反复进行穿刺抽液或局部治疗者均可采取此种方式进行治疗;(2)避免多次穿刺的痛苦和不适,组织创伤小,拔管后无需缝合,伤口愈合快,病人住院时间短且住院费用明显降低;(3)取材方便,操作简便、迅速、安全,不需去手术室放置,可在床旁直接操作,特别对体质差、病情重的患者抢救时具有明显优势;(4)组织相容性好,不刺激损伤组织,可长期留置,且并发症少,合并感染、出血的发生率很低;(5)引流速度可控,不易引发复张性肺水肿,病人更加舒适;(6)引流充分,不易引起胸膜粘连肥厚;(7)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可在引尽胸水后行胸腔内化疗或局部注射免疫调节剂治疗。 目前,中心静脉导管在基层医院胸腔积液治疗中的应用尚未普遍推行。然而,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置管引流胸腔积液是胸腔积液治疗的重要措施,其为微创侵入性操作,可以多次引流,方便护理,在临床工作中应用可极大的提高相关疾病的治愈率,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胸腔积液影响患者的呼吸和循环功能,最终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时间,加之其难以一次引流而完全控制,传统的护理方法难以实现病情的高效控制,并会成为造成各种并发症的根源。因此,在基层医院科学的推广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置管引流的应用,统一护理管理方法、预防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置管治疗并发症,将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时间以及减轻患者家庭负担和深入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护理常规

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护理常 规 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护理常规【评估要点】 1.应保证导管避免打折、扭转,以保证管腔通畅。 2.防止导管感染、血栓及狭窄的发生。 【护理要点】 1.股静脉插管患者时床头角度小于40度,患者可短距离行走,但是止坐轮椅,以防导管打折扭曲。 2.应注意保持导管翼缝合线不松动或脱落,必要时重新缝合,以防导管脱落。 3.若发现导管有部分脱出,应原位缝合固定好,或更换新导管,不要重新送回血管内。若确有必要送回导管至血管内,应严格消毒并进行无菌操作。 4.每次透析时都要观察导管出口有无红肿、渗出等,若上述情况存在,应及时作相应处理。 5.避免重复使用肝素帽,建议使用一次性肝素帽。 6.血透操作人员常规戴口罩及洁净手套,如果患者或医务人员自身有呼吸道疾病,为相互保护,建议戴口罩及无菌手套。 7.导管皮肤出口处每周换药2---3次,碘伏消毒后干纱布或透气薄膜覆盖,禁用密闭的塑料薄膜,局部禁止涂抹其它换药。 8.使用纯肝素或肝素盐水封管时要注意规范,严格遵守三步封管法。 9.透析过程中,用透明巾覆盖与管路连接处,以便于观察。

对于那些高凝状态,易堵管的患者,定期(每2----3)周管腔内尿激酶溶栓可能会有效防止管腔内血栓形成,延长导管使用寿命。 10.尽量避免使用留置管输血、输液或取血。 11.导管动静脉夹子夹闭前调整好位置。一旦夹闭,勿轻易打开。 12.对需要留置时间较长的导管或半永久性导管建议绘制透析静脉压及动脉压曲线,以早期发现导管血栓形成或打折扭曲等并发症。 13.透析时泵前动脉压应大于—200---—250mmhg,,否则说明实际血流量与设定泵控流量不相符,导管动脉端流量不足。 14.及时治疗鼻腔或其它部位的致病菌感染。 【指导要点】 注意个人卫生,指导患者擦浴及淋浴的正确方法。目前在没有专用导管淋浴敷贴的情况下,可用肛袋代替,将导管装入肛袋内,出口周围粘贴固定,小心淋浴。

中心静脉穿刺常见的并发症

中心静脉导管(CVC)维护 中心静脉穿刺常见的并发症 1.气胸:主要见于经锁骨下行锁骨下静脉穿刺术。穿刺时损伤了肺尖,发生局限性气胸,病人可无临床症状,小的肺刺破口也可自行闭合。当穿刺时难度较大,以及穿刺后病人出现呼吸困难、同侧呼吸音减低,就要考虑到有此并发症的可能,作胸部拍片,确定诊断,及早胸腔减压。 2.出血和血肿:由于动静脉紧邻,操作中误伤动脉的机会必然存在。误伤动脉后局部压迫5分钟可不引起明显血肿。但在抗凝治疗的病人或凝血功能障碍的病人,血肿形成的机会就比较多。颈部大面积血肿可引起呼吸困难。 3.空气栓塞:由于大静脉内呈负压,空气经穿刺针或导管可进入血管形成空气栓塞。改变病人体位、提高穿刺点的静脉压,即可减少发生气栓的危险。 4.血胸、水胸:穿刺过程中若将静脉或锁骨下动脉壁撕裂或穿透,同时又将胸膜刺破,血液经破口流入胸腔,形成血胸。胸腔存在负压可造成血液大量流入。若中心静脉导管误入胸腔或纵隔,液体注入上述部位,就引起水胸或水纵隔。 5.室颤:行锁骨下或颈内静脉穿刺,置入导引钢丝或导管过深,刺激心脏,可能引起心室颤动。因此,在行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时,必须在心电监护下进行。置入导引钢丝或导管时,一旦出现室性期前收缩,应后退钢丝或导管。颈内静脉穿刺前需触摸颈动脉,也可引发室颤,故应小心 6.心包填塞:多数由心脏穿孔引起的,一旦发生后果严重。穿孔与导管插入过深有关。应用较硬的导管,尖端顶住心房或心室壁,随着每次心脏收缩导管损伤心壁,从而引起穿孔。一旦导管端进入心包腔,即引起心包积液,少数伴有积血。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病人突然出现紫绀、面部颈静脉怒张、恶心、胸骨后和上腹部痛、不安和呼吸困难,继而低血压、脉压变窄、奇脉、心动过速、心音低远,都提示有心包填塞的可能。 7.感染:局部感染的发生率为2-10%。无菌操作技术欠妥,又经多次穿刺,污染的机会就会增加;局部组织损伤、血肿亦增加局部感染的机会。当临床上出现不能解释的寒战、发热、白细胞数升高、局部压痛和炎症等,应考虑拔出导管并作细菌培养。 页脚内容

中心静脉导管两种固定方法的效果比较

中心静脉导管两种固定方法的效果比较 发表时间:2015-10-29T14:03:34.427Z 来源:《医药前沿》2015年第26期供稿作者:叶桂芳 [导读] 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避免因导管感染而增加患者入住ICU的时间,减少因为导管感染和导管脱管而缩短导管的留置时间,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叶桂芳 (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 511400) 【摘要】目的:比较中心静脉导管(CVC)两种固定方法的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将2013年在ICU行CVC置管后缝合固定的12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将2014年在 ICU 行CVC置管后行无缝线固定的120例患者设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发生率、导管脱管率和平均导管留置时间。结果:研究组CRBSI发生率、导管脱出率均低于观察组,而平均导管留置时间高于观察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缝线固定可以减少中心静脉导管CRBSI和导管脱管的发生率,延长导管留置时间,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中心静脉导管;无缝线固定;缝合固定;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6-0185-02 中心静脉是ICU抢救常用和可靠的静脉通道,以往的固定方法主要为局部皮肤缝合法,随着粘贴技术的发展,出现了无缝线贴膜固定法给临床提供参考,以下两种方法对CRBSI、导管脱管和平均导管留置时间进行比较,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2013年本院ICU收治的患者中,进行缝合固定的患者中便利选取120例作为对照组;将2014年本院ICU中进行无缝线固定的患者中便利选取120例作为研究组。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性别、年龄、疾病和穿刺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1.2 方法置管时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置管时个人防护设施要齐全,戴口罩、帽子、无菌手套,穿无菌手术衣,铺无菌巾等,把因置管导致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风险降到最低。[1] 1.2.1 对照组固定方法:置管成功后,在离穿刺口1cm处用固定夹对导管进行缝合固定,重新消毒穿刺口周围皮肤后,选用专用透明贴膜(3M公司生产,10cm×11.5cm)以穿刺点为中心,运用无张力法黏贴。 1.2.2 研究组固定方法:置管成功后无需缝合,重新消毒穿刺口周围皮肤后,用同样的透明贴膜,以穿刺点为中心,运用无张力法直接对导管进行黏贴,再用优力舒弹力胶布在导管尾端进行加强固定。 1.2.3 更换贴膜方法:撕除旧贴膜,按顺-逆-顺时针的顺序,用75%酒精去除局部皮肤油脂;再用安尔碘消毒液以穿刺点为中心,按顺-逆-顺时针的顺序消毒3遍,消毒面积大于贴膜面积,最后消毒导管,待干后贴膜固定。 1.3 观察指标 1.3.1 导管感染判断指标:1)无其他原因的发冷、发热和寒颤。导管拔除后症状消失;2)导管的细菌培养>500菌落/平皿;3)置管的皮肤红肿热痛,有脓性分泌物。符合上述任意一项即可诊断导管感染。[2] 1.3.2 导管脱管判断指标:1)导管从皮下退出4cm以上,从导管内回抽无回血;2)固定夹与皮肤之间导管呈卷曲状,静脉滴注不畅,回抽无回血;3)导管完全脱出。符合上述任意一项即可诊断导管脱管。[3] 1.3.3 导管留置时间判断指标:从在ICU置管当日至拔管当日计算。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1.5软件进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组CRBSI和导管脱出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留置导管时间长于对照组。 表1 两组患者CRBSI、导管脱管和导管留置时间比较[例(%)] 3.讨论 3.1 无缝线固定法减少了CRBSI发生率:表1显示,研究组CRBSI发生率远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感染是置管后最常见的并发症,ICU患者机体免疫力低下,感染机会更大。无缝线固定没有固定夹和缝线的干扰,消毒更加彻底,减少了局部感染的机会;而缝线固定的固定夹与皮肤之间的空隙不易被消毒,容易滋生细菌而引起局部感染;再加上缝针破坏了皮肤天然的屏障功能,部分病人出现线头反应,严重者可发生缝针处感染。 3.2 无缝线固定导管脱出率低于缝线固定:表1显示,研究组导管脱出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一般认为,缝合是相对牢固的固定方法,但因为黏贴时贴膜与固定夹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隙,甚至还会有气泡,使贴膜未能起到最佳的固定效果。而为了减少无缝线固定而导致的脱管,我科使用优力舒弹力胶布在导管尾端进行加强固定,避免了因患者活动牵拉而脱管的现象。 3.3 无缝线固定法对导管留置时间的影响:科学合理的固定方法会延长导管的留置时间,减少患者重新置管的痛苦,降低经济损失。如果固定不牢固或出现CRBSI时,都会缩短导管的留置时间。本文结果显示,研究组的导管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小结 综上所述,无缝线中心静脉导管固定方法操作简捷,无需进行皮肤缝合,病人活动时不会出现牵拉引起的疼痛,提高病人的舒适度。抢救时还可以节省置管后缝线固定的操作时间,直接输液给药。另外,无缝线固定可以降低CRBSI和导管脱管的发生率,避免因导管感染而增加患者入住ICU的时间,减少因为导管感染和导管脱管而缩短导管的留置时间,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中心静脉导管治疗胸腔积液的护理

中心静脉导管治疗胸腔积液的护理 发表时间:2011-09-13T14:21:07.680Z 来源:《心理医生》2010年第11期供稿作者:孙玲 [导读] 加强巡视,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导管脱落、扭曲、受压,以保证引流畅通。 孙玲(湖南省衡阳市中心医院胸外科湖南衡阳 421001)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0)11-056-02 【关键词】胸腔积液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护理 胸腔积液是常见的临床征象,胸腔闭式引流对缓解胸部压迫症状、减轻痛苦、延长寿命、提高生活质量具有现实意义。由于具有良好的弹性且管腔直径较细,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避免了反复胸腔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和产生气胸的危险[1], 故使用中心静脉导管进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胸腔积液已在临床得到较多的应用[2]。尤其对于病情危重,需维持时间较长,宜适当活动的患者。现将我科2008年5月—2010年5月55例患者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情况报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组55例患者中男性31例,女性24例,年龄37—76岁,平均年龄56.5岁,均为胸腔积液,术前均经胸部X线及B超诊断为中、大胸腔积液。 1.2 方法病人取坐位或半卧位,常选择肩胛下角线7—9肋间、腋后线7—8肋间、腋中线6—7肋间骨上缘为穿刺点,常规消毒皮肤,术者戴无菌手套,铺洞巾,用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后,左手固定穿刺点皮肤,右手持穿刺用特制注射器,与胸壁垂直进针约2cm,边进针边回抽,有脱空感且发现胸液进入注射器内停止进针,以左手固定穿刺针,右手将引导钢丝从注射内腔插入胸腔内12cm,固定钢丝,退出穿刺针,再将中心静脉导管顺着暴露在体外的钢丝末端,逐渐向皮内推进达胸腔内约10cm,固定导管,退出钢丝,用自制的接头(用1付输血管自制的中心静脉导管与引流袋连接的接头)将一次性积液袋和导管尾端连接,形成与输液状倒置的引流系统,最后用敷贴固定。 1.3 结果所有病例首次穿刺均成功,胸水消失时间1.5—12d,平均7d,均无导管滑脱,3例因导管阻塞而重新置管。 2 护理 2.1术前护理心理护理,向神志清醒病人详细介绍做胸腔闭式引流的目的、必要性、安全性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告之操作过程,以及如何配合,如穿刺中不要咳嗽、移动身体,有不适可择手示意或语言提示。 2.2术中配合协助患者摆好体位,允许暴露穿刺点,嘱均匀呼吸,观察脉搏、呼吸、血压,认真听取患者有无胸闷、心悸等主诉,如患者感觉头晕、心悸、冷汗、面色苍白、脉搏细速等提示胸膜反应,立即停止操作,将患者取平卧位,吸氧,必要时予1%肾上腺素皮下注射,置管成功后及时连接引流储藏袋,并妥善固定。 2.3引流期间护理 2.3.1加强巡视,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导管脱落、扭曲、受压,以保证引流畅通。 2.3.2指导患者适当更换体位、咳嗽,鼓励离床活动,以利液体引流,但注意引流储藏袋不可离于引流口;或活动时夹闭引流管,防止逆行感染;避免剧烈活动防止导管脱落。 2.3.3加强皮肤护理,保持周围皮肤清洁,但尽量不要洗澡;观察穿刺点有无红肿疼痛;每周更换敷贴2—3次,敷贴潮湿、卷边应及时更换,注意无菌操作。 2.3.4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性质,控制引流速度,一般每日引流量控制在2000ml以内,首次放液不超过500ml,每天引流3—4次,更换引流袋1次,记录24h引流液,更换时注意夹闭管道,防止空气进入胸腔引起气胸。 2.3.5引流不畅时,让患者变换体位,如发现堵管,可用生理盐水低压冲洗或生理盐水加糜蛋白酶或生理盐水加肝素钠10—20ml注入导管,30min后引流物溶解后抽出,冲洗压力不可过大,注意观察穿刺点有无渗液、渗血。 3 讨论 传统的胸腔闭式引流术需切开皮肤,手术创伤大,引流管管径粗,患者活动受限,术后常发生胸痛、胸膜粘连等并发症。中心静脉导管原为血管内置管,管径细,管壁光滑,对肺和胸壁损伤小,能灵活控制引流量,不影响日常活动,携带方便,同时避免了反复胸腔穿刺增加病人的痛苦和感染,减轻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量,但是本类手术也存在导管易扭曲,脱落等缺点,防止导管滑脱是重要问题。我们采用敷贴固定后,敷粘外导管盘一圈再用胶布固定,部分是患者采用缝合固定,并交代患者仔细保护引流管。另一问题是导管易被纤维素或分泌物堵塞,尤其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多为血性胸水,胸水量大,引流时间长,更易发生堵管现象,本组1例恶性胸腔积液置管1周后堵塞,用生理盐水加肝素钠冲管后不通畅,予重新置管,其后我们采用定时挤管来预防堵管现象。 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治疗胸腔积液,操作简单,可床边进行,导管柔软富有弹性,损伤小,组织相容性好,置管进程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改变体位不引起疼痛,患者依从性好,且能灵活掌握引流量,疗效满意,现临床已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赵俐玲. 中心静脉导管在大量心包积液病人中的应用[J]. 实用护理杂志,2000, 16 (1):37-38. [2]孙祥,王为民,黄孟芹. 中心静脉导管置入治疗恶性胸腔积液观察[J]. 实用全科医学,2004,2 (3):230-231.

静脉导管冲管方法

静脉导管冲管及封管方法: 一、静脉留置针 1、输注药物前应通过生理盐水确定留置针在静脉里,用5ml注射器抽吸3-5ml生理盐 水静脉推注,一边关注推注是否顺利,一边观察留置针上方并询问病人是否有疼痛感,若有,应考虑拔管后重新留置。 2、输液完毕应用导管容积加延长管容积2倍的生理盐水或肝素盐水(一般3-5ml)正 压封管,边推注液体边退头皮针头,以冲干净残留在肝素帽内的药物,使封管液充满整个肝素帽。 3、若用生理盐水封管,应q8h封管一次,如留置针头见回血,应及时再次冲干净留置 针并封管。 二、深静脉导管(包括三腔静脉导管和PICC导管) 1、在输液前应通过回抽回血来确定导管在静脉里,并用生理盐水脉冲式冲洗导管(脉 冲式冲管,即推一下停一下,在导管内形成漩涡,有利于把导管内各方向的残留药物冲洗干净),如遇到阻力或者回抽无回血,应进一步确定导管的通畅性,如变换一下体位后再回抽,不应强行冲洗导管。 2、输液完毕后均应按照生理盐水脉冲式冲管和肝素盐水正压封管。 3、深静脉导管冲管及封管应使用10ml级以上注射器。冲管生理盐水5-20ml/次,封管 肝素盐水可用3-5ml(每ml含0-10u肝素钠,依据病人凝血功能情况定)。 4、三腔静脉导管及治疗期PICC至少每天回抽、冲管及封管一次,确定导管通畅;PICC 在治疗间歇期应至少每周回抽、冲管及封管一次。若导管见回血,应及时重新冲管及封管。 三、注意事项 1、一定要手动脉冲方式冲管,不可依赖静脉重力静滴方式冲管。 2、无论是静脉留置针还是深静脉导管,在输注PN或脂肪乳、血制品或经导管取血后应 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输注管道,并用生理盐水注射器10-20ml冲洗导管后再接其他液体,若肝素帽内有血液或PN脂类残留时,应立即更换肝素帽。 3、有三向瓣膜的PICC管不能抽回血,避免血液残存、粘附在导管壁内,引起堵管及血 栓形成。直接用20ml生理盐水脉冲式冲管,确认导管通畅后再输液。 参考文献: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WS/T 433-20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